利益與衝突:伊德利卜反對派內戰揭秘(二)【待改】

上篇:利益與衝突:伊德利卜反對派內戰揭秘(一) - 知乎專欄

注:本文轉自「北敘利亞通訊」公眾號我的同名文章,並計劃於明後兩天再作一些修改補充,在此感謝方相與編輯同志的大力幫助。

如果喜歡本文,您可以關注「北敘利亞通訊」公眾號,並在微信頁面為本文點贊,謝謝!

——————正文分割線——————

戰端再啟

在阿斯塔納和會的催化下,眼見主和派與阿薩德政權談笑風生、你來我往做起招安生意的努斯拉終於決定徹底撕破臉皮、發起攻勢。此後決心已定的努斯拉從福阿、北哈馬、西阿勒頗等前線抽調了大批部隊向出席和會的聖戰者軍(Jaysh al-Mujahideen,沙姆人陣線的主導力量)駐地邁阿爾舒林(Maar Shoreen/ )、沙姆陣線駐地哈里坦(Haritan/ )以及伊德利卜自由軍第13師駐地邁阿拉納曼(Ma`arat al-Numan/ )等地發起了猛攻。

眼見努斯拉大軍殺氣騰騰地趕來,主和派的聖戰者軍還企圖進行「最後一搏」: 先是逼迫邁阿爾舒林鎮的長老和平民去阻攔一支開往當地聖戰者軍第101營據點的努斯拉隊伍,後又發布視頻指責努斯拉在阿塔里卜(Atareb/ )首先開火,呼籲他們「去向真正的敵人(指政權軍)展示自己的男子漢氣概吧」。這出鬧劇令人想起清末割據烏魯木齊的「清真王」妥明妄想讓手持《古蘭經》的童男童女勸退浩罕侵略者阿古柏的一幕,兩者頗為相似,結局也完全一樣:除了讓自己淪為千古笑柄外,再未起到其他作用。

隨後,努斯拉陣線與努爾丁·贊吉運動的大軍包圍了聖戰者軍在邁阿爾舒林鎮的總部,並要求其完全投降。而聖戰者軍立即發表聲明,宣布他們將反擊努斯拉的侵略行為,並號召其他反對派施以援手。同時,沙自運和沙姆之鷹旅等主和派武裝開始全面動員,準備援助被圍攻的聖戰者軍。

然而,不等援軍趕到,努斯拉就已閃電般地徹底擊潰了聖戰者軍,攻佔了其位於邁阿爾舒林鎮的總部,反而是曾經的「提款機」伊德利卜自由軍第13師這次卻守住了駐地邁阿拉納曼鎮。除此之外,努斯拉還連續攻佔沙姆陣線控制下的安丹(Andan/ )、凱夫爾侯姆拉(Kafr Hamra/ )、哈延(Hayyan/ )和哈里坦等阿勒頗城北部重鎮,並包圍了伊德利卜省與阿勒頗省交界處的達納(Al-Dana/ )。

圖1:被聖戰者軍強迫前去阻攔努斯拉進攻的邁阿爾舒林鎮平民。

毫無疑問,努斯拉之所以能迅速擊潰這些主和派武裝,同之前沙自運部隊攻下努斯拉陣地卻幾無戰果的怪象,都主要出於同一原因:主和派教權武裝的中下層分子,對於上層的投降路線頗為不滿,對努斯拉等主戰派武裝的立場卻充滿了同情。因此一旦努斯拉方面在作戰中處於上風,他們就紛紛倒戈。

眼見盟友接連被擊潰,沙自運意識到自己需要爭取時間調動兵力才能扭轉頹勢,於是主動伸出了橄欖枝。另一方面,努斯拉也擔心若逼迫主和派太緊,對方可能狗急跳牆而在阿斯塔納和會上籤下為復興黨政權帶路的協議;且努斯拉此前作為盟主,除了在伊德利卜市和邁阿拉納曼這兩個大城市有總預備隊駐紮外,兵力分散在阿勒頗西南的漢土曼(Khan Tuman/ )、伊德利卜西南加卜平原(Ghab Plain/ )的吉斯舒古爾(Jisr al-Shughour/ )、北哈馬前線、土敘邊關等戰略要地,急需在各地盟友和主和派內倒戈者的幫助下將各部連成一片,所以也有趁勝爭取時間調動兵力和拉攏分化各派之意。於是經過一番虛與委蛇,沙自運便與努斯拉達成了一項停止雙方內訌的協議。協議規定雙方釋放對方俘虜,退出之前奪得的佔領區,並成立一個委員會來執行協議。

此後,努斯拉率先釋放了當天在凱夫爾奈貝勒鎮(Kafranabel/Kafr Nabl/ )衝突中抓獲的沙自運俘虜,接著又以不服從協議為名把強硬的「阿克薩戰士」當作替罪羊開除出了本組織,似乎展現出一番「誠意」。但是,各懷鬼胎、互不信任的雙方又怎麼可能執行這樣一份協議呢?僅僅過了一夜,墨跡未乾的協議就變成了一張廢紙。

全面激戰

24日,從伊德利卜西南扎維耶山區艾赫塞姆(Ehsim/Ahsam/ )、邁拉延(Mareian/Marayan/ ),到伊德利卜南方的邁阿拉納曼、達納(與上文和下文的「達納」系同名異地)、凱夫爾奈貝勒(Kafranabel/Kafr Nabl/ )、代爾桑貝勒(Deir Sunbul/ )、埃里哈(Ariha/ ?),到伊德利卜市東郊的交通樞紐塞拉吉卜(Saraqib/ ),再到伊德利卜省北方邊境的塞爾邁達、達納、巴特布(Batab/ )、塞勒根(Salqin/ ),努斯拉、阿克薩戰士、努爾丁·贊吉運動等主戰派與沙自運、沙姆之鷹、沙姆軍團等主和派在整個敘利亞西北地區全面交火。

圖2:1月24日主戰派與主和派全面交火形勢圖,圖中綠色圓圈處為交火地點。

而在臨近土耳其的巴卜哈瓦鎮(Bab al-Hawa/ ,意為「風之門」)至巴卜哈瓦邊境口岸一帶及其周邊的哈勒尊(Al-Halzoum/ ),努斯拉與阿克薩戰士的部隊驅逐沙自運的勢力,企圖控制伊德利卜省的土敘邊境線。

最終,塞拉吉卜鎮附近的主和派武裝在沙自運的指揮下成功抵禦了努斯拉的進攻,並發起反擊奪取了該交通樞紐。而努斯拉也在一天的激烈交火之後奪取了哈勒尊鎮控制權。業已崩潰的聖戰者軍首領則命令各地殘部加入沙自運。

沙自運高層將本方當天的軍事行動比作2014年反抗伊斯蘭國的「起義」,並再次呼籲雙方停止內訌(即要求努斯拉等主戰派停止進攻)。努斯拉則發表聲明為自己「對一些反對派武裝的進攻行為」進行辯解,指責主和派通過阿斯塔納和會與停火協議投降了阿薩德政權,並企圖藉此在伊德利卜排除、消滅努斯拉陣線。

25日,努斯拉一方面發表新聲明,稱它與主和派武裝之間的問題與親伊斯蘭國的阿克薩戰士無關,以撇清自己同伊斯蘭國的關係;另一方面,則加緊了對主和派武裝的進攻。

當天,努斯拉突襲了沙姆之鷹旅控制的伊德利卜省中央監獄,不久後就將其攻佔,並繼續與阿克薩戰士在伊德利卜、拉塔基亞以及阿勒頗多地攻擊和搶掠主和派武裝。但在從阿布杜胡爾空軍基地(Abu Al-Dhuhur/ )到塞拉吉卜鎮沿線的伊德利卜省東部地區,主和派武裝卻擊退了當地努斯拉武裝的全面進攻並進行了反擊。

此外,同日沙姆革命縱隊(Kataib Thuwar Al-Sham/ )正式宣布與沙自運合併,聖戰者軍和伊斯蘭軍在伊德利卜北部達納、凱利(Killi/ ??)兩地的殘部也宣布加入自伊運以尋求庇護。另一方面,努爾丁·贊吉運動中已開赴巴卜北部土占「安全區」的人馬則宣布脫離主戰的總部,加入主和派沙姆軍團,繼續充當土耳其的皇協軍。

26日,努斯拉攻佔了位於北哈馬前線的戰略要地哈勒法亞村(Halfaya/ ),隨後又攻打了伊斯蘭軍(伊德利卜分部)駐地,並勒令阿勒頗西部前線的沙姆陣線部隊交出他們的重武器、食品等供應物資以及道路控制權。而在扎維耶山區,沙自運再次擊退了努斯拉的新一輪進攻,並擊毀了對方一門23毫米高炮。

同日,被打得狼狽不堪的主和派諸將終於搞了一個大新聞。除了伊德利卜自由軍和沙姆軍團這兩家之外,聖戰者軍殘部、伊斯蘭軍(伊德利卜分部)、沙姆陣線、沙姆之鷹旅、尊天命行正道聯盟這5家主要的主和派武裝一齊宣布加入沙自運。沙自運也發表聲明稱,歡迎所有加入他們的武裝派別,任何對這些武裝派別的攻擊行為都是對沙自運的戰爭宣言。這樣,主和派一方基本實現了組織上的統一,衝突變為了努斯拉對陣沙自運的基地系內戰。

圖3:五軍閥一齊加入沙自運的聲明。

27日,沙自運發布了一份呼籲結束敘利亞西北地區反對派內訌的最後通牒:它呼籲通過協商設立一個(新的、類似征服軍聯盟那樣的)統一聯合領導機制。當然,不用多說,沙自運在其中至少也得與努斯拉平起平坐;否則,它就發誓要跟努斯拉血戰到底。對此,努斯拉則以猛攻沙自運在巴卜塞加鎮(Babsqa/ )的駐地作為回應。

28日,努斯拉反過來向沙自運提交了最後通牒,宣稱「解決敘利亞問題的真正可行方案」是將所有政治軍事組織統一到一個埃米爾國之下,也就是歸順努斯拉,結果理所當然地遭到了對方拒絕。隨後,努斯拉便聯合聖教輔士陣線、聖行軍、真理旅、努爾丁·贊吉運動建立了沙姆解放組織(Hayyat Tahrir al-Sham/ )。

圖4:沙姆解放組織成立宣言

僅僅過了數小時,沙姆自由人伊斯蘭運動就宣布自己也聯合沙姆軍團、尊嚴軍等尚未加入沙自運的主和派武裝建立起更大的主和派聯盟——敘利亞解放陣線,以對抗努斯拉領導的沙姆解放組織。

至此,努斯拉和沙自運雙方算是徹底撕破了臉皮,而敘利亞西北地區的反對派教權聯軍也隨之徹底分裂為主和派與主戰派兩大陣營。此後便是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站隊戲碼:

東突旅發布一份聲明表示他們將很快加入沙解組;

正道營(Katibat Al-Rashid/ )和聖伴縱隊(Kataib Al-Sahaba/ )兩支武裝宣布加入了沙姆解放組織;

沙解組宣布兩支派別武裝阿拔斯旅(Liwa Al-Abbas/ )和傑巴爾自由人(Ahrar Al-Jebal)叛離沙自運並加入了新成立的沙解組;

據稱6名反對派大佬加入沙姆解放組織,他們是阿卜杜勒·拉扎克·馬赫迪(Abdul Razzaq al-Mahdi)、阿卜杜拉·穆哈伊西尼(Abdullah al-Muhaysini)、穆斯里赫·烏爾亞尼(Muslih al-Ulyani)、阿布·哈里斯·馬斯里(Abu Harith al-Masri)、阿布·優素福·哈馬維(Abu Yusuf al-Hamawi)、阿布·塔西爾·哈馬維(Abu Tahir al-Hamawi),其中阿布·優素福還是沙自運的軍事發言人;

前沙自運領導人阿布-賈貝爾·哈希姆(Abu-Jaber Hashim)離開沙自運,加入了沙姆解放組織並擔任最高領導人。

但當晚,沙姆解放組織新任最高領導人阿布-賈貝爾·哈希姆宣布停止努斯拉與主和派的持續交火,雙方似有停火之跡。

30日,尊嚴軍聲稱它遭受了俄羅斯空襲,宣布退出俄土主導的停火,不過它仍在沙自運帳下,所以無人關心此事。而一支駐紮於達拉艾宰(Daret Izza/ )的武裝派別侯宰費營(Katibat Hudayfa Bin Al-Yaman/ )則宣布叛離沙自運並加入沙解組。此外,所有加入沙解組的派別將不再保留彼此獨立的機構而實現徹底融合,不過此計劃能否實現還有待觀察。

圖5:截至1月30日的伊德利卜戰局。深綠色為努斯拉控制區,淺綠色為其他反對派武裝控制區。

31日,沙姆騎士營(Katibat Fursan al-Sham/ )武裝退出了(主和派的)沙姆陣線並加入沙解組。

2月2日,有消息稱努斯拉攻打了伊德利卜自由軍在阿勒頗省西部農村地區的營地。

到2月3日,已經有40多支教權反對派部隊(多數是百人的「營」級單位)宣布加入努斯拉領導的主戰派聯盟「沙姆解放組織」;除了努斯拉等幾個初始成員外,其中大部分是從沙自運等主和派武裝中倒戈過來的。另一方面,也有數十個小型主和派教權反對派組織宣布其在伊德利卜的殘部加入沙自運,以躲避努斯拉的打擊。這樣一來,沙姆解放組織的兵力膨脹到2萬人以上,而主和派方面僅僅沙自運的兵力就已達到3萬之眾。

簡而言之:被土耳其拋棄的努斯拉決心破罐破摔,趁著還能拉到海灣王爺們的贊助表現一下自身實力,把主和派趕出伊德利卜省,重新鞏固自己對敘利亞西北地區的支配地位,然後再拿這個「埃米爾國」跟土耳其討價還價。而主和派方面當然也不甘心失去這塊地盤,因為一旦失去,自己就再也沒有什麼籌碼來維持組織在未來的存在,更沒有籌碼來同政權方談判了。因此在阿斯塔納被迫遞出降表之後,內部聯絡了下感情,就在組織上團結起來對抗共同的敵人了,而沙自運則撿了一個大便宜成為主和派最大贏家。

至於政權軍方面,他們素有趁反對派內訌之危取漁翁之利的「好習慣」:2016年4-5月,他們就趁東古塔反對派內訌(努斯拉VS伊斯蘭軍)之際攻取了小半個東古塔地區。但這一次,他們短期內卻無力下手。因為現在政權方的主力正在東阿勒頗、巴卜等地同伊斯蘭國作戰,代爾祖爾又面臨危機,就連剩下的人也忙於拜爾達谷地等大馬士革郊區的作戰任務,根本騰不出手去對付伊德利卜。不過,若反對派內鬥長期進行下去,就難保政權方不起窺覬之心了。

在這場反對派教權聯軍的內訌中,兩伙都想推行沙里亞法、建立封建統治以奴役敘利亞人民的教權派,卻又都打著「解放」的大旗標榜自己,簡直令人噴飯。這一舉世無雙的荒謬世態讓數百名前自由軍官兵無所適從,紛紛北上民主聯邦的阿夫林州投奔民主軍,真切希望民主軍能早日南下平定這些匪幫,讓伊德利卜人民獲得真正的解放。

伊德利卜與敘利亞的未來

說來頗為荒謬,伊德利卜的主和、主戰派在1月底對外互表團結決心時大打出手,甚至將停戰協議當作廢紙。到了2月初,雙方從政治上、組織上宣告決裂,甚至組建了兩大聯盟互相對峙之後,戰局反而平靜了下來。他們是在抓緊時間積蓄力量為真正的決戰做著準備,還是在金主們的調停下無可奈何地開始了對峙妥協?美、俄雙方近期對努斯拉的空襲是否遏制了主戰派軍事行動的活力?我們還不得而知。伊德利卜省的未來依然迷霧重重。

而在敘利亞的其他地區,政權軍正在大馬士革郊區各地和東阿勒頗-巴卜地區不斷進擊,孤城代爾祖爾也在伊斯蘭國的「三板斧」下堅持了下來,巴沙爾總統已然穩坐釣魚台;民主軍則更是對伊斯蘭國首都拉卡形成包圍之勢,正伺機解放拉卡城亦或是挺進代爾祖爾省,北敘聯邦就如一顆新星在敘利亞的大地上冉冉升起;昔日不可一世、縱橫新月之帶的伊斯蘭國則走向了衰亡。

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此複雜的局勢下,伊德利卜內戰結果必將對敘利亞的未來造成深遠影響,甚至改變敘利亞前進的方向。未來究竟如何?讓我們繼續觀察、拭目以待。

Q:文中出現「沙姆陣線」、「沙姆軍團」、「沙姆征服陣線」、「沙姆解放組織」等多個組織名稱,「沙姆」一詞頻頻亮相,那麼沙姆到底是什麼意思?

A:沙姆指阿拉伯語之中黎凡特地區,沙姆=大敘利亞=黎凡特=阿拉伯語「左翼」( 阿拉伯帝國初期將本土之外的其他部分編製為左翼—黎凡特、右翼—葉門、邊疆—埃及)。

(待改)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TAG:中東 | 戰爭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