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希望自己是個女孩,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

請各位就這三方面給與幫助
- 任何有幫助的建議;諮詢師或者專家推薦
- 或者;作為LGBT的你,是否在童年就有過性別認知的困惑;
- 再或者;作為非LGBT的你,是否也曾有過童年性別認知困惑,但是長大後並無異常;

我是一名7歲男孩的父親,最近兒子開始反覆強調希望自己是一個女孩。細想起來兒子從小就有些和一般男孩不太一樣的地方。家裡完全可以接受孩子先天就是LGBT,但是不希望僅僅是因為好奇或者其他的偶然的原因使他誤入這個原本不屬於他的群體。
萬分感謝


作為LGBT的家長,給一點建議。

我家的小朋友小時候並未有過性別困惑,像個男孩子一樣調皮撒野,要說有一些異常的是,他對女孩子一點興趣都沒有,大家開玩笑,說長大跟XX結婚好不好,他就不高興。青春期以後,他越發對女生敬而遠之,有女生暗戀他各種勾搭,他渾然不覺。後來,開始做各種與同性的春夢,再後來,有了一個男友,正式出櫃。家族的老人沒敢告訴,我們這一輩的家長都欣然接受了。

所以,憑藉「他希望自己是女孩」來判斷他會不會是LGBT還為時過早,也許是好奇和羨慕,也許是某些事件導致的極端情緒。

對於家長來說,不必過分憂慮,但需要注意幾點:
1、他是否厭惡自己的男孩身份。想做女孩沒關係,但是如果討厭自己,反感自己的身體,甚至做出自殘的行為,那就要進行糾正和疏導了。

2、讓他把做女孩的愛好作為一個隱私。我家小朋友的男友從來沒「希望自己是個女孩」,但是舉止有些女氣,喜歡跟女孩玩,從上小學開始就被同學老師各種嘲笑捉弄,我都在想,他是不是生生被這種環境逼成了一個GAY。所以,你要保護好你家小朋友,如果他喜歡某些女孩的遊戲,要在隱私的環境里玩,在那個不友好的大環境里還是要像其他人一樣,一直到他有能力確信自己的取向,並且保護得了自己。

3、最重要的一點,保持溝通的暢通。LGBT或者是有LGBT傾向的孩子,內心充滿了種種的不確定和孤獨感,特別需要引導和撫慰。家長的厭惡、強迫、霸權,都可能讓他離你們越來越遠。在這麼一種沒有經驗可以借鑒,被世界上大多數人不接受的情況下,不長歪都難。

小朋友跟我們宣布出櫃的時候,我說,不管你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還是雙性戀,只要不濫交不糟蹋自己,我們都能接受。不要因為同性戀而覺得羞恥,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又喜歡上異性了,也不要覺得羞愧,順其自然,好好享受愛的感覺,快樂生活,就可以了。


這位家長你好, 我是北京同志中心的負責人,在做社群工作的過程當中,認識了許多跨性別的朋友,也曾經和跨性別的朋友發生過短暫的親密關係。

我們去年和UNDP(聯合國開發署)以及北京大學,做了一個基於SOGIE(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identity和gender expression) 的歧視態度調查,這是全國(全亞洲)第一個綜合性的性少數受歧視狀況的調查,裡面有很多內容是關於跨性別的。跨性別的相關數據還是很觸目驚心的,在家庭當中,超過70%的家長都沒有辦法接受跨性別孩子,而跨性別人群在整個性少數人群當中的抑鬱風險是最高的,這份報告517那天會發布,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這個社群真的是因為自己的性別認同和性別表達的問題遭受到了許多不平等的對待。各種抑鬱,各種不得志。但我也要強調,這不是每個人的狀況。還是有很多跨性別的朋友能夠過好自己的生活。

首先我也說明一下自己的立場
跨性別並不是一種生理疾病這個世界的性與性別本身就是多元的,並不是非男即女,非異性戀即同性戀。人的性別表達和認同也不應該完全順應社會性別對每個人的規範,人應該有自由表達的權利,人不應該因為性別身份、性別表達和性傾向而遭受 不平等的待遇。 那些性少數的名人成就我不想一一列舉了。以上三個內容只是人的一部分,不是一個人的全部。但是很遺憾的是,很多人因為以上的三個元素而遭受了很多的歧視和不公平的對待。

其次,我想給這位父親介紹一下性少數自我認同的一個過程

過去有一位叫做VIVIAN CASS的學者曾經總結過一個同性戀自我認同的模型,我個人認為可以作為一個性少數自我認同的參考。我把她模型當中關於「性傾向」認同的部分換成「性別認同」的部分

性少數自我認同有六個階段,這六個階段的發展軌跡不是線性的,有可能會循環往複。
第一階段:自我覺察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ta發現自己不能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和周圍的人似乎有些不一樣,當ta發現了這個的時候,通常是很不安的。

第二階段:比較和探索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ta會開始和旁人做比較,試圖在周圍或者通過書籍、網路等工具去探索相關的信息。在這個階段ta可能會認同自己是跨性別,也可能無法認同,或者無法下定論,或者難以接受這樣的現實。這取決於這個階段ta接觸到的關於跨性別的信息是怎麼樣的。

第三階段:自我寬容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因為已經發現了其實世界上不是只有ta有這樣的狀況,所以接受了這樣的事實。但情感上不一定能完全接受。畢竟跨性別這種狀況是被病理化的(在中國的精神病分診手冊當中,仍然被認為是一種認同障礙),而且周遭對於性別表達不符合社會性別對人們要求的人是很歧視的。這個階段就會思考自己怎麼跟家人,友人出櫃,如何處理各種人際關係。

第四階段:自我接納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可以接納自己是跨性別了,並且開始思考如何更加讓自己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當中的性別(成為男性、女性、或者非男非女、或者流性的狀況)

這個階段開始各種嘗試,不同的跨性別的社群會有不一樣的狀況,有的跨性別朋友只是穿另一個性別的衣服就滿足了,有的跨性別的朋友可能希望做部分手術(比如女跨男的一部分朋友很不喜歡自己的胸部,要去切除胸部,但不是所有女跨男都非要做下體手術,每個人的期待是不一樣的),有的跨性別朋友可能就開始考慮要使用雄性或者雌性激素。

第五個階段:自我驕傲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ta不僅接納自己, 還希望能夠讓大家都知道,並且為跨性別權益去奮鬥(很遺憾,在中國目前這樣的跨性別朋友還是少數,上過奇葩說的超小米是其中一個,但並不是說沒有跨性別朋友這麼做,也有很多跨性別的朋友默默的做了很多幫助和支持社群的工作,尋找友善的醫生,整理各種資料,他們雖然無法高調的發聲,但真的幫助到很多社群的朋友~有些國家的跨性別的運動家非常強大和強勢。)

第六個階段:認同統整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就很清楚的了解了,這個世界很多元,跨性別或者順性別,或任何的性與性別少數都是人類一部分。

(備註:所謂的這個認同過程不是線性的,就是有的人ta小時候可能經歷了跨性別的認同,但是後來又成為了順性別,但是,這裡要強調,家長不要因為有這種流動的可能,就強行要孩子扭轉,這個和同性戀的扭轉治療是一樣的,世界上沒有任何扭轉治療是真的有效的)


再次針對這位父親的問題:

- 任何有幫助的建議;諮詢師或者專家推薦

1.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到足夠的支持,不要質問ta為什麼,不要勸ta改。如果沒法給到支持,需要家長自己去思考一下,為什麼這個孩子不能認同ta的生理性別,我就無法再如過往一樣愛ta,待ta 了。建議家長可以去看幾部跟跨性別有關的片子,去了解跨性別都要面臨什麼樣的自我認同的挑戰,人生都會面臨什麼樣的困境。你的支持,你的不反對,會給到孩子很大的能量,和好好生活的勇氣與決心。

2.如果你在不反對之後,覺得還需要求助其他人,建議你去和相關的同志機構聯繫,去多了解跨性別相關的知識。去通過我們來尋找靠譜的諮詢師。(這裡也要實話實說,在中國由於缺乏多元性別知識,並且還在病理化跨性別。很多諮詢師也不是很了解跨性別的狀況,因此我們中心一直在做心理諮詢師的LGBT 相關的知識培訓)
曾經,也有一名外國人父親來過我們中心,他領養的中國孩子,就是一名生理女性自我認同為男性的跨性別小朋友。他沒有表示反對,而是到我們中心,找諮詢師幫助孩子去探索自己的性別認同。讓孩子找到社群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 作為LGBT的你,是否在童年就有過性別認知的困惑;

當然有,在這個缺乏多元性別教育的男權主導的異性戀霸權世界,自我認同還是蠻曲折和漫長的。現在的大城市的孩子會更容易一些,因為可以通過網路找到社群和支持。

- 再或者;作為非LGBT的你,是否也曾有過童年性別認知困惑,但是長大後並無異常;
如果你認為孩子這樣子是異常,那就真的是你需要再多去學習多元性別知識,二元化的性別觀念真的不符合現實狀況了。現在北歐,台灣地區都有多元性別教育。

我們機構有兩名志願者,小小年紀就做了很多的志願工作,都很優秀。這兩位毫無意外的是,雖然父母也痛苦和不理解過,但最終都接受了自己的孩子,並且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你可以去查一下其中一位做了個小小的視頻,我們在諮詢師培訓上放過,很多諮詢師看到後都落淚了。這個孩子還算是家境比較好,去了一個相對比較開明的學校,這也是很幸運的話。

如果做父母的都不能接受自己孩子「不平凡之處」,怎麼能期待這個社會更寬容呢,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慢慢改變,社會才會慢慢改變。(我沒有責備這位叔叔的意思哦,要說明一下)

最後要在說明一下,跨性別社群比較特別,因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想要變性,想要做手術,當然也有很多人是想的,所以不要一概而論,要去充分了解個體的自己的願望。

如果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可以微信關註:北京同志中心
在這個公號上面,是可以預約心理諮詢(限北京地區)
我們也開了跨性別熱線,每周四晚上有志願者可以在線為您答疑。

有跨性別的孩子,的確人生會面臨一些挑戰,你給ta支持的話,ta也會讓你的人生體會到不一樣的充實,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的光彩。


此時的我,多麼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來類似知乎的地方問一下這個問題,而不是和我決裂。

關注這位麻麻的問題很久了,差不多有一年多了。一直放在收藏里,然後今天靜下來可以好好的梳理一下我的想法,希望通過我的或者知乎上的葯娘以及好多好多前輩曾經給我分析的話來給予這位母親一些啟發,雖然可能我遲到了,幾百個回答中我的這些文字可能並不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吧:

性別認同障礙_百度百科
以上是大陸百度百科的解釋,這也是目前大陸長輩們對GID的認識所在。如果這位母親查到了這個詞條必定會下決心來讓孩子更正自己,做一個男孩子,但是我們錯了。因為GID目前的干預方式是分為兩種:

【干預使其繼續成為符合生理性別的人】
也就是說如果您能夠通過各種辦法,使得孩子能夠真正的認清自己的生理性別,因為孩子還小,對自己的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並沒有真正的完整的認識。可能或許只是一個喜歡玩過家家,喜歡女孩的花裙子的懵懂的小男孩罷了。經過這個時期之後性發育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會按照社會既定的方式變成家人也很開心看到的正常的陽光的男孩。這期間需要專業醫生的干預以及家人的配合,但是不能有打罵,需要用心去溝通。

確診GID,走上HRT乃至SRS的道路
您是一位偉大的家長,能夠鼓起勇氣在知乎提問已經能夠看出您內心的惶恐與包容。每一位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所以如果您的孩子真是因為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的不相符而產生困擾甚至抑鬱的情況,請好好思考一下他未來的人生。

如果您的孩子如此的話,應該就是如同我現在的人生軌跡:
1、告訴父母,自己或許是性統一性障礙;
2、家人鬧翻,父母吵架,離家出走;
3、獨自一人去面對專科醫生;
4、獨自一人開始服藥,進行HRT治療;
5、中性(上班)或者女性(平時休息和在家裡)方式生活;
6、SRS手術;
7、找到自己愛的人,廝守終生。

其實這段旅程是很孤獨的,因為失去了家人,失去了親人的支持。而您,此時此刻的您不知道是否會看到我的這段文字。知道惶恐不安的您此時的心裡是絕望的。但是為了這個小男孩,我在這裡懇求您,如果他真的確診GID的話,請告訴自己:「我有一個愛我的女兒,這樣的我也很幸福……」 這位麻麻,我能夠體味你心中的各種感情,目前我還是沒有和父母和好,天各一方的我們,此時或許都在思念著對方。我好孤獨,因為我最愛的人不在我身邊……

這個問題應該已經過去2年了,我很希望知道您家庭目前的情況。

祝您全家幸福安康,祝您的孩子此生,活的精彩。

了解Yuri的過去,在這些大答案里哦,聽說有福利:

當一個葯娘是什麼樣的體驗? - 知乎

突然得知好友變性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知乎

做過哪些年少無知的事,現在想起來想狠狠地抽自己一巴掌? - 知乎

你聽過最心酸的一句話是什麼? - 知乎

兒子希望自己是個女孩,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 - 知乎

葯娘進男澡堂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 知乎

男生偷偷穿褲襪被父母發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知乎

我的兒子想變性當女孩子,我該怎麼辦? - 知乎


題主您好,首先我必須說,我非常感動於您所講的:「家裡完全可以接受孩子先天就是LGBT,但是不希望僅僅是因為好奇或者其他的偶然的原因使他誤入這個原本不屬於他的群體。」有您這樣的心態作為保障,後續的調查和決定就會順利很多。

我之前曾在泰國的小學校里當老師,在泰國,有許多舉止妖嬈的小男孩,因為在國內較少看到這樣的孩子,所以我多了一份心去觀察他們,我發現,促使這些男孩子對女性化舉止外表喜愛的原因非常多樣。我寫下幾個,如果對您的疑慮有幫助,那是最好。

1.同性同儕的不接納。

縱使是小朋友之間,也有所謂「幫派」,存在方式可能是要好夥伴的小團體,或者更大範圍內的:男生團和女生幫。想想我們自己的童年,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男生好像和女生不共戴天一樣。其實無非是男孩想彰顯自己的小爺們兒氣概,女生想表達自己的溫婉柔順罷了。這些都是傳統文化里所鼓勵讚揚的。偶爾有幾個說話細聲細語的小子或者不愛裙裝只愛短褲的姑娘出現,因為不「泯然眾人」,自然成為別人就性別歸屬問題上懷疑的對象,因為不符合「正統」男/女孩團的標準,所以這樣的男孩子往往希望到女生中尋找朋友,這樣的女生也喜歡到男孩之間試試運氣,其目的也許只有一個:對認同感和歸屬感的渴求。7歲的小朋友正在一年級就讀,根據埃里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理論(見下表),學校朋友們成為影響他/她的顯著關係,而他此時面臨的心理危機是:能否通過自身的勤奮取得與他人良好互動的機會,繼而擺脫」自卑「,這裡的自卑可以表述成自身表現和外界理解之間的矛盾,或者是單純的孤獨感,或其他。

回歸到您兒子的境況,在他向您闡述」希望成為女孩「的時候,也許您可以問問他和班裡的男同學女同學是如何互動的。如果男性群體的不接納和在女生群體中的愉快交流經驗是他」希望成為女孩「的原因,請您幫助他,首先,和他共同探究:

」我是個什麼樣的人,

如何讓別人更好的認識我,

我喜歡什麼樣的人,為什麼?

怎樣讓更多的男孩和女孩喜歡我,和我做朋友。「

這種位於前青春期的討論十分重要,溝通良好的話,不論您的孩子是LGBT還是像大多數小朋友一樣,當他進入青春期,面對激素變化導致的身體和想法的變化,他都會處理的少一分恐懼,多一份淡然。

2.長輩的性別意識

我遇到過一個長相白凈,眼神清澈的華裔男大學生,他告訴我他的奶奶給他取名」白蓮花「。因為奶奶喜歡像白蓮花一樣的孫女,但他可惜不是女孩子,只好以取名」白蓮花「聊以慰藉。。。我大學期間,也結識過一位素愛男裝的姑娘,許多人以為她是T,但她其實喜歡男性。我問她為何如此打扮,她說是習慣,她的父親作為其兒時最崇拜的人,經常向她灌輸:男孩在理科方面多麼優秀,而女生就相較無力。而她的整個家族均以理科見長,她也非常驕傲於這點,於是儘力讓自己也」男孩「起來,從穿衣打扮到舉手投足。後來她雖然不再相信父親那一套,但生活習慣已然確定,突然塗上紅唇,踩進高跟鞋讓她不舒服,而當下她是舒服而自信的,這是個可愛的姑娘。

因此,如果您的家庭里有類似傾向的、有話語權的長輩,請您務必採取措。

3.天生我才

就像您之前了解的那樣,確實存在生下來就有獨特性別認同的孩子。但考慮到您的孩子年紀尚小,專業醫學或心理判斷恐怕都會產生前置印象,對孩子反而不利,作為他的父親,您現在能做的,唯有時時刻刻付出更多的關注,知道他才能更好地愛他。

您一定要意識到,因為您孩子的與眾不同,他可能會被別的孩子還有一群不明就裡的成年人肆意評價,為了避免愚蠢的傷害,他需要心理建設。請向孩子傳達兩個觀念:

1.無論你是男孩/女孩/想變成女孩的男孩,你都是爸媽眼裡最愛的好孩子。

2.你的善良讓你愛惜自己和那些值得你愛的人,你的勇敢讓你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人。


我在美國讀本科,今年夏天上了Psychology of Sexuality,其中有一個章節專門是講這個問題的。

現在這幾個答案基本上不靠譜,我翻翻筆記回答一下。如果你還有任何問題可以問我,我要是不清楚可以幫你翻翻書或者問問我們教授。

既然你都能說出LGBT,那想必是自己做了一些功課的。是關係到一個孩子和家庭的問題我好好答,我不是心理學專業的,我只是上了這方面的課,就講講課上的內容,都是些比較基本的內容,希望能給你這方面一個大概的了解科普作用。如果有條件,最好還是諮詢一下心理學方面的專業人士。

========================================================================
首先要弄清楚幾個概念:

http://bit.ly/ipmgbqr?r=qr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張圖基本上涵蓋了關於性別的幾個基本概念,是英文的,我試試翻譯。

重點:以下我提到的所有概念都是on scale(尺度上的)而不是catagory(分類的),意思是這裡我提到的幾個概念並不是分類的,很多人覺得你不是A就是B,不是男的就是女的,不是異性戀就是同性戀,這是不正確的!
所有的這些概念都是在一個比如連續的尺度上的,比如0到100,你可能一個高一個低,也可能是兩個都高。我下面會具體舉例。

從上向下:
第一個是Gender Identity,就是一個人對自己性別的認知,認為自己有多男性化或者女性化。

第二個是Gender Expression,就是一個人表現出來有多漢子或者軟妹子……

第三個是生理學上的性別,就是一出生醫生一看說:是個帶把的……但是每一千人之中就有幾個性別不明顯,即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性器官的。

最後一個是被那個性別的人吸引,既我們一般說的性取向。

補充:絕大部分情況下,一個人的性別認知和自己的生理學性別是統一的,而性取向中異性戀也是占絕大多數的。但是不排除會出現比如評論中提出的性別認知和性取向,或者和生理學性別都不統一的情況,但是從統計學上說是極少極少發生的。這幾個事件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各種情況發生的幾率應該是一個樣的),但是這種現象的確是可能出現的,但是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在這裡詳細討論了。

我上面說的不是分類而是尺度的概念,很多人說你不是異性戀就是同性戀這是不對的,而是你被異性吸引的分數是從0-100,被同性吸引的分數也是0-100。你可能兩個都很高比如90和90(那你會被同性和異性喜迎),或者一個很高一個很低比如90和5(那你基本上只會被異性吸引),也可能是一個高一個稍微低一些比如80和60(那你通常只會被一個性別吸引,但是偶爾也會被另一個性別的人吸引)。這上面其他幾個概念也是這樣的。

你兒子的行為主要是關於性別認知(Gender Identity),一個人的性別認知是受很多方面影響的,生理學的,社會的等等。

但是人類的性別認知發展很早,三四歲的小孩就已經知道了關於兩性的行為,職業,衣著等等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比如男孩子穿藍色,女孩子穿粉色,男孩子玩打仗遊戲,女孩子玩芭比娃娃。

一般在5-8歲(根據不同心理學家研究的成果這個數字會有一些不同)的時候,一個孩子就已經對自己的性別有一個基本固定的認知了,我是一個男性/女性(也是在一個連續的尺度上的概念)。

========================================================================

我你寫的描述來看,跟性侵犯應該沒有關係,有可能是暫時的,也有可能是你兒子的性別認知和生理學性別不符合(這是很罕見的),個人建議你先觀察一段時間,平時該怎麼過就怎麼過,不需要太施加壓力或者經常和他提這個,可以聊聊天問問他問什麼,了解一下他的認知和感受。如果,我是說如果,你發現這個現象真的堅持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而且他很固執徹底的認為他就是個女生。你可以在諮詢相關的專家有關於這方面的問題。

一個和孩子們溝通的小技巧:男孩子比較不容易向你述說心裡的感受,試著1)和他同時做一個事情,比如一起拼積木或者畫畫。2)說說自己類似的感受和想法。3)在一個他熟悉或者舒服的環境里。

大概就是這些,如果你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問問我,我盡量回答,知乎上也不少心理學方面的大牛,大家誰@ 一下他們。

不要給自己和孩子太大壓力,也不要拚命往這邊想或者經常說這個,如果他真的是LGBT,他一定會知道的,自己認知的性別和自己的生理性別不符合的話他是一定一定會知道的。如果不是,過一段時間就會過去了,如果是的話,還是希望多諮詢專業人士,而且你們看你們說家裡完全可以支持這一句已經讓多少LGBT羨慕不已了,就算在美國,趕出家門不認孩子的也不少。

希望有幫助

========================================================================
在隨便補充一點不太相關的把,其實我看到的大部分研究都表明,LGBT這一類的現象,先天和後天的影響都有,同性戀(LG)、雙性戀(B)、跨性別者(T)的雙胞胎實驗都指出了基因的確有一定的作用,但後天環境應該也有影響。(我記得好像知乎上那個回答說同性戀不是先天的,其實也不準確。基因在統計學上顯示出了重要性,但還有其他因素。)如果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找找這方面的資料,一對同卵雙胞胎一個是同性戀一個是異性戀的例子不少。

如果你是一個LGBT,你遲早都會知道自己是,而且到目前為止,各種嘗試「糾正」LGBT的人的方法和實驗都沒有可以驗證的成功案例!不關你是用宗教或者認知、行為、藥物或者潛意識……而且基本上都會增加參與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我看到的美國的統計數字中在LGBT群體中憂鬱症、濫用藥物、嘗試自殺、收入水平都和一般群體有明顯差異。

請不要嘗試改變一個同性戀、雙性戀或者跨性別者……一個同性戀喜歡同性並不是因為他沒有嘗試和一個異性交往或者滾床單,就算嘗試了也不會改變TA,就算信仰宗教、多讀書、多旅遊上985211、買齊全套蘋果用品,天天用Kindle 看書,收齊12星座的好人可也不會將一個LGBT變成到「正常人」的。

我生理上是男性,性別認知也是,性取向是異性戀,我是一個喜歡長腿大胸翹臀顏好活好的妹子的俗氣直男。但是我想說,你可以不認同不喜歡甚至對他們感到厭惡噁心,但是至少……給這個群體一點點尊重。不需要神話他們不需要給他們特權,不需要模仿他們,也不需要為他們搖旗吶喊,只要要是有一天你見到一個,不要試著「矯正」他們,給他們基本的尊重就夠了。

引用一下:"Be kind, for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battle you know nothing about."
(粗淺的翻譯:與人為善,因為每個人都在一場你看不到的戰爭中奮戰。)


一點點經驗,希望有所幫助 : )

大概在我11歲左右的時候,有那麼一小陣子我就像你的兒子一樣,希望自己是個女孩子。

我從小性別概念比較模糊,直到青春期才開始慢慢懂得男女有別。舉個例子,我家小弟,四五歲的時候家人帶他出去玩,尿急,他都不讓媽媽帶他上廁所,一定要我帶去並且強調要上「男廁」。而我小時候游完泳,和小女孩一起換過衣服也一起洗過澡,我自己都沒覺得有啥問題。上小學的時候,我也曾經同時喜歡男孩子和女孩子,我自己也從來沒覺得困擾過。

當時的表現就是,喜歡動漫裡面或颯爽或傲嬌或活潑可愛的女性角色 (從小几乎是泡在日漫里長大的,或許也是其中比較開放的思想讓日後的我對自己的認同非常順利) ,喜歡精美的東西 ,覺得身邊的男孩子都很粗俗,最後也是最嚴重的一點是,我有一點厭惡自己的生殖器。

我把這一點告訴了我的媽媽,記得她當時就覺得是小孩子說胡話,就沒再過問這件事了。幸運的是,這種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我就體會到了做男孩子的好, 直到現在,也再也沒有出現過性別認同上的問題。反倒經常會因為自己是個男孩而感到幸運,就是偶爾嫌棄自己不夠糙了哈哈。

我認為在小孩的身體發育期間,也許激素的分泌或者是別的一些什麼原因,會對小孩的性別認同,性取向有所影響。這個需要真正的專家來解答和支招。

另外看到這麼細緻的家長真的很欣慰。既然能夠理解並包容的愛著自己的小孩,我的一點點建議就是,千萬不要讓所謂的"正常」傷害到他,越早給出好的引導小孩就越容易接納自己。先天並且覺醒較早的LGBT兒童會非常敏感,尤其是其中的誇性別兒童承受的壓力一定更大。

別讓他孤單 :)


題主你好。我是一名24歲的研究生。性別女。
在和你兒子差不多的年齡(記憶中最早也就是5,6歲左右)以及那之後的7-8年里,我都非常討厭自己是個女孩的事實,並且公開表達自己想作男生,絕對不穿裙子,絕對不留長發,到了可以自己選擇服裝的年齡,永遠都選擇男孩子的運動裝,因為這樣酷酷的,而且可以遮住自己發育的乳房。
那個時候,大家都叫我假小子,搬家后街坊鄰居還以為我們家是一兒一女(我有個大我八歲的姐姐),因為我永遠都和院子里的男孩子們一起玩,一起騎車,買模擬槍,冒險.....
我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上高一才開始改變,從那個時候起,我願意留長發了,原因.....好吧,是因為高一一次新同學聚會中,一個我喜歡的男孩說,他喜歡長頭髮的女孩子。
其實在我假小子的那幾年間,我也有喜歡的男生,從初一開始一直喜歡人家到初三,但這期間我都沒有改變自己不喜歡做女孩的想法和穿男孩子衣服的行為。曾經表白過,被拒絕了,這件事更確定了我不願意做女孩子的信念。直到現在,心裡都有陰影。
有個小插曲,初一時候被我一個最好的女性朋友表白了..囧...忘了當時我是如何回答的,只記得自己很不知所措,很彆扭。也是這個小插曲讓我明白自己不喜歡女孩子。
而我的親姐姐,在我20歲出頭的某天跟我說,她曾經一直以為我會成為一個同性戀。其實,我只是不喜歡做女生而已!現在也是一樣! 但這不意味我喜歡女生,或者真的想做手術變成男人。我內心依然是個女性。
要怎麼說的更易懂呢?
我小時候羨慕男孩子,因為他們可以玩任何他們喜歡的東西,可以不在乎衣服髒了手破了,可以直來直往,簡簡單單。現在,我依然羨慕男人,因為長大後發現男人佔據了社會的主導,他們依然為所欲為,我為女人感到不公。
雖然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的家人沒有因為我的這些行為指責過我(抱怨有不少,但傷害我的話確實沒有說過),可他們同樣沒有真正關心過我為什麼這麼做,更沒有試著引導我。直到18歲,在跟我第一個男友在一起後,我才第一次開始欣賞自己的身體,認同自己的女性氣質,並開始變的更加女性化,施展自己一直沒有發現的女性的魅力。
但是,心裡永遠有那麼一塊兒,是那些年留給自己的,我現在行為,舉止依然有點男人,而我的內心卻開始討厭這樣了。包括在感情中,有些心理陰影也是那些年留給自己的。
所以,題主,雖然我認為七歲的年齡出現這種狀況非常正常也不一定會帶來什麼嚴重的後果,但依然希望你能跟你的兒子好好聊聊,去了解他為什麼想做個女生。背後的原因很關鍵,是喜歡「女孩」這個屬性,還是喜歡身為女孩帶來的「附加值」。不管是哪種情況,正確的疏導必不可少,及時解決孩子心中的疑問,並且灌輸正面的兩性知識,不是說同性戀什麼的不好(當然題主好像也不是這樣的.贊一個...),而是告訴他男孩女孩的區別與共同點,告訴他不管男女,都是同樣被上帝所愛的(好吧...這句也可以改成都被父母所愛的),讓他不要自我懷疑,自我輕視,這才是最重要的。
剩下的,交給時間就好。也許某天他會愛上一個TA,那個時候就知道了....

純個人經歷分享,並無學術價值,但還是希望可以幫到題主一點。

匿啦!


「女孩子」本身其實是一個很模糊的形象。首要的工作應當先聆聽小孩對「男孩子」、「女孩子」的理解。
這包括共同探討男女之間身體與社會文化上的異同。同時還需要關注小孩對成年兩性的理解。比方說,有可能會出現「我想當一個女孩子但不想當一個女人」的表達。

根據孩子的回應,父母再考慮應對的問題。

性別認同和取向在我看來是非常微妙的事情,不存在公式化的處理方法。作為父母能夠做的,是儘可能保持開放的態度去聆聽孩子的表達,與孩子共同面對性別認同和性取向上帶來的種種難題。

再理想一點,哪怕現在已經確認好孩子的性別認同,將來也準備好面對孩子在性別認同生可能出現的轉變。


首先,給大家看幾則國外的新聞

1.日本

據日本《朝日新聞》3月23日報道,日本岐阜市一名12歲的小學6年級男孩,因患有性別認同障礙(GID),決定從升入中學的新學期開始穿女生校服水手服上學。此外,他還把名字改為具有女孩氣息的「小葵」。


  本月22日,「小葵」在自家穿上了剛剛買來的黑色外套和紅色裙子,這是他準備在畢業儀式上穿的衣服。他從小就喜歡粉色和有蝴蝶結的衣服,而且大多時候喜歡和女孩玩耍。


  「小葵」的父母對他患有性別認同障礙表示了極大的理解。他們在「小葵」畢業前,向他的同學們寫了一封信,希望獲得理解和支持。同學們聽老師讀完信件的內容後,紛紛表示支持「小葵」的生活方式。


  「小葵」從小學高年級開始留長發,穿女性化的衣服,但父母害怕孩子受欺凌,因此一直表現出慎重態度。去年春天,「小葵」向父母提出,希望升到初中後穿水手服上學。



  GID學會理事長、日本岡山大學的中塚干也教授介紹,每幾千人中就有1人患有GID。岡山大學的調查顯示,GID患者中,有6成人在上小學前對自身性別感到不適,8成人在上初中前感到不適。中塚教授說,伴隨年齡的增長,患者會越來越感到身心差距,越來越痛苦。應當首先與醫療機構保持聯繫,由本人去認真考量今後如何生活。

2.加拿大

「如果不能做自己,你會覺得很失落很難過」

當11歲的芮恩·考夫曼(Wren Kauffman)這周回到校園後,他不用再掩飾一個事實了——他其實是一個女生。

學校里的老師和同學都知道了:他的性徵雖然是女生,但他的內心感覺是男生。這就是為什麼儘管還在很小的年紀,他就選擇了相反的性別還有公開這個秘密的原因。

「如果不能做自己,你會覺得很失落、很難過。」這個長著小雀斑、留著齊耳短髮的孩子說,「我很高興告訴了所有人。」

(這組照片顯示了考夫曼在跨性別前後的對比。他生來是女孩,但在9歲時開始認定自己是男生。如今他以未成年男性的身份居住在加拿大亞伯達省的埃德蒙頓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學校里出櫃,以同性戀、跨性別或變性人的身份示人,而且出櫃的年齡越來越小。亞伯達大學性少數人群研究與服務中心的研究員克里斯·威爾斯說。有研究表明,每1000名學生中就有6人有過跨性別體驗;每170名教師中就有1個是跨性別人士。威爾斯的辦公室現在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長和學校的電話或郵件,尋求建議和諮詢。幾年前,他曾幫助一個在亞伯達鄉村的天主教學校就讀二年級的孩子轉換性別。當然,也有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會選擇更隱秘的方式,通過轉校甚至搬家重新開始。這些孩子往往在暑期轉換性別,然後等秋季開學時以新的性別和身份去新的學校。

而像芮恩·考夫曼這樣勇敢的學生,則會驕傲的宣布他們曾經是什麼,以及現在是什麼。芮恩曾經叫芮恩娜,但他說從沒覺得自己是女孩過。在發育過程中,他厭惡穿裙子;他喜歡蜘蛛俠;有次萬聖節他把自己打扮成「怪形」。在5歲的時候他讓媽媽帶他去理髮店,剪掉了長長的棕色頭髮。他希望長成《歌舞青春》中的扎克·埃夫隆那樣。

他的媽媽溫蒂說,她和丈夫格雷格早就知道他們的女兒與眾不同。曾經芮恩娜常常問:「我什麼時候能變成一個男生?」她請求他們重新生她一次,這樣出來就能是她想要的性別了。他們以為這只是一個階段,後來又覺得她也許是女同性戀。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內心的難過和挫敗感似乎也在增加。

溫蒂說最終讓她感到揪心的是芮恩9歲那年。某一晚當她哄芮恩的妹妹、6歲的艾薇睡覺時,艾薇對她說:「知道嗎,媽媽,芮恩是男孩,他要我跟你說。」當時溫蒂還有些抵觸情緒,她說:「好吧,我知道了。芮恩想當男孩。」

「艾薇說,『不,媽媽,他【真的】是男孩。』」

溫蒂的淚水一下盈滿了眼眶。她沒有想到原來連她最小的孩子都已經明白了這件事。那一晚她也終於懂了。

第二天溫蒂對芮恩說:「我愛你,不管你是男孩還是女孩,我都愛你。我現在懂了。我們會想辦法幫你實現,我們一起實現。」她和他的丈夫諮詢了威爾斯,後者建議讓芮恩先在家裡以男孩的身份生活。大概一年後,他們準備好了告訴學校。

芮恩當時在貝爾格萊威亞小學讀5年級,開學後學生會聚在一起分享假期發生的事。輪到芮恩分享的時候,他告訴同學,他現在是以男孩的身份在生活。有同學會感到困惑,但他們都非常支持他。

後來,芮恩轉學到了維多利亞藝術學校。開始時他沒有公開自己的真實性別,所以大家都認為他是男生。幾個月後芮恩跟朋友講述了他的故事,並和整個班級分享了。藝術學校里有幾個跨性別學生,但芮恩是最小的一個。芮恩說,他希望其他有相同境遇的人知道他們並不是孤單一人,他希望他們知道:做自己是可以的。

芮恩說,現在還沒有什麼大問題。他使用男洗手間,「順便說,那兒可比女洗手間臟多了。」他也在男更衣室換衣服。他已經開始接受每月藥物注射,以抑制青春期女性性徵的發育。等他滿16歲,他就可以自己決定是否注射雄性荷爾蒙。到18歲後,他就達到了加拿大接受性別重置手術的法定年齡。

芮恩說他還不知道是不是要走到最後的一步,他現在只是很興奮即將開學的7年級。他就讀的學校是全亞伯達省第一個採取措施保護LGBT學生和員工免受性取向歧視的公立學校。芮恩說他現在沒有受到過任何騷擾,只有在他剛公開時有過一些玩笑——有個孩子朝他眨眨眼,叫他「考夫曼先生」;還有幾個學生問他要證據證明他是女生。但芮恩都大笑帶過,他跟他們說他可不準備脫褲子。

芮恩說他知道未來不會總這樣輕鬆,他也準備好了迎接可能的霸凌。「假如他們對我說不好的話,那他們也沒必要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覺得我不會喜歡那些不喜歡我的人。」

3.美國

美國堪薩斯城,6 歲的變性兒童 A.J 在自己的房間里玩耍。跨性別兒童面臨著整個社會慢慢接受他們的處境,而他們的家長們也在與周圍的誤解鬥爭。

A.J 的房間里擺滿了娃娃,粉色基調的屋子看起來就是一個溫馨的小女孩房間。有些跨性別者認識到自己的跨性別狀況是非常早的,但是更多的人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自我認識完善,逐漸發現自己的需求。

跨性別者的跨性別行為和狀態有所不同:有些滿足於單純從服飾上將性別表達為自己所要的;有些則追求用藥物手段使自己外觀上接近自己希望的性別;還有一些人追求通過手術來達到身心統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變性人。

跨性別的相反詞是順性別(Cisgender),順性別指一個人的生理性別、自我性別認同和社會性別,三者統一的狀態。這個詞被創造出來,即是為了避免使用「正常」和「不正常」等有歧視色彩的詞語來探討和指代性少數群體。

美國堪薩斯城,跨性別兒童 Isaac Barnett 與夥伴們一同打著籃球。醫學界會使用"性別焦慮症"與「性別認同障礙」這些名詞來將這些傾向解釋成是一種心理狀況以及對社會的心理反應。

裁縫在為 Isaac Barnett 量體裁衣,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套西裝。在美國,由於經濟和擔心現階段手術結果等原因,大多的跨性別者終身沒有做生殖器再造手術。

有研究表明,相當一部分的跨性別者曾經想到過或嘗試過自殺。這一情況產生的根源通常是社會理解和寬容程度不夠,以及對跨性別者橫加指責。


Isaac Barnett 在與治療師交流。跨性別在過去曾一度被認為是一種精神類疾病,但是隨著人類認識的進步,其在 2009 年已被從法國的精神類疾病名錄中剔除。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或已經將跨性別去疾病化。

在目前的中國大陸,大部分跨性別者尚無法得到有效的醫療支持。一些國家如巴西,政府負擔其公民做性別重塑手術的費用


護士在為 Isaac Barnett 注射睾丸素。激素替代療法是一些跨性別者選擇實現自身性別外觀的方式之一,包括使用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等。


Isaac Barnett(右)與同樣是跨性別兒童的 Michael Galvin 聊著天。在中國大陸,想要進行性別重塑手術,通常必須父母許可。一些人由於無法得到家人支持,選擇偽造材料手術、或者選擇黑診所,情況堪憂。

一些國家和地區,只要有跨性別者本人的更改證件性別要求加上醫生意見,就可更改出生證明。另一些國家和地區修改出生證明或證件性別需按照嚴格的手術或治療標準執行。但是也有相當多的國家和地區無法修改出生證明,也無法更換證件性別。

跨性別者都是普通人,既不是天才、聖人;也不是低能、道德敗壞者。跨性別者是各種各樣的人,有軍人、醫生;也有工人、藝術家,遍及各行各業、各個社會階層。

與夥伴們盡情玩耍的 Isaac Barnett。只有整個社會都更了解這個群體,才有可能逐漸接受,而並非帶著有色眼鏡,遠遠地指責。攝影:Allison Long/東方IC

---------------------------------------------淺淺的分割線----------------------------------------

清淺Der 從今年四月底開始在微博上連載的 《一個Transgender的成長日記》,現已完結幼兒篇,其後的小學篇里,童年裡關於性別的困惑與苦惱,全都用形象的漫畫表達出來,或直白或含蓄,或許可以給題主提供一個參考。

這裡摘錄其中幾章,#跨性別八格漫畫#話題可以看到全部連載。

一個兒童3歲左右即可辨別自己的性別,喜歡與同性兒童一起玩,自然而然地遵從這內在的性角色要求,表現出行為上的性別差異,男孩通常表達出男性的行為,女孩表現為女性行為,但有些兒童對資深性別的認識、言語、行為卻與自己的真實性別(生理解剖特徵)相反,即在穿著和行為愛好上像異性或堅持否認自己的真實性別,被稱為跨性別(Transgender)者。——by 清淺

一個兒童3歲左右即可辨別自己的性別,喜歡與同性兒童一起玩,自然而然地遵從這內在的性角色要求,表現出行為上的性別差異,男孩通常表達出男性的行為,女孩表現為女性行為,但有些兒童對資深性別的認識、言語、行為卻與自己的真實性別(生理解剖特徵)相反,即在穿著和行為愛好上像異性或堅持否認自己的真實性別,被稱為跨性別(Transgender)者。——by 清淺

「我覺得我應該是女孩子,那才是真的我」

「我覺得我應該是女孩子,那才是真的我」

「大人們的世界太複雜了,我只是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生活,又不妨礙到別人,為什麼不可以?」

「大人們的世界太複雜了,我只是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生活,又不妨礙到別人,為什麼不可以?」

「會不會有人也有和我一樣的煩惱呢?」

「會不會有人也有和我一樣的煩惱呢?」


好想說「我真的想變成女孩子」,

好想說「我真的想變成女孩子」,
好想說「大人不該干涉孩子的愛好」。
可是這些,我只能跟自己說。

「我正在慢慢變成像爸爸一樣的男人,這樣的事情,心裡根本不能接受啊!」

「我正在慢慢變成像爸爸一樣的男人,這樣的事情,心裡根本不能接受啊!」

希望在中國,也能對Transgender多一分理解。
感謝清淺Der。


謝謝@劉柯的邀請

我以為這個問題和性教育的關係並不大。

「爸爸去哪兒」中很多父親帶孩子的方式都受到過批評,其實對那些父子來說,真正重要的不是某種特定的「好」的教育方法,而是他們在一次次做飯、遊戲、任務中的喜樂悲歡,他們共同的生命經歷,他們是否在這些經歷中找到了更好的相處模式,學會了以前不曾擁有的品質。

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都想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而對於個體的生命體驗來說最重要的並非結果和邏輯,而是過程與共同的經歷。其實對您孩子的成長重要的並不是知乎上各種各樣的分析與回答,而是他的爸爸把心裡所想的一切都告訴他。

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面臨許多的風險和選擇,小時候和父母住還是和奶奶爺爺住,上什麼樣的小學,父母會不會離婚,中學因為高度近視、疾病或是單純的胖被欺凌,畢業選擇成為一名歌手而不是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婚姻的對象更注重現實還是理想。有的可以自己做出選擇,有的非人力能為之。這其中每一樣都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我覺得父母最大的責任在於陪伴、傾聽、敘述而非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對自己性別身份的認知是貫穿一生的事情,它並非一成不變。如果他真的是LGBT,或是在性別角色上與主流有所差異,那麼無論他選擇聽從內心還是追隨主流,最終都會面臨來自內心的壓力,所以沒有人能預知什麼樣的選擇是好的,而最保險和可靠的方法,就是和孩子更多的交流,表明自己的看法,分析不同選擇可能帶來的結果,並且鼓勵他自己做出選擇。

我想您最應該做的,就是做一個與孩子有良好親密關係的爸爸,和他一起吃早飯、看電視、外出遊玩,陪伴著他,告訴他你的顧慮,無論是對性別選擇還是其他的一切,爸爸擔心你這樣會被同學笑,告訴他你看到的世界,有人勇敢但要承擔後果,有人選擇社會的主流但也許內心並不快樂,告訴他你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樣才是好的,告訴他你願意和他分享這一切,告訴他,無論他喜歡什麼選擇什麼遇到什麼,爸爸永遠都是爸爸,爸爸愛他。

-----------

我們的微信公眾號:msichina


從小跟男生踢足球,摸爬滾打,做壞事一起被罰站,覺得被侮辱的不是懲罰,而是老師的那句「你看你害不害臊,是唯一的女生。」 可我那時覺得我跟一個正常的調皮男生沒有兩樣。
母親一直是嚴厲的角色,對我的男性外表一直表現出厭惡和不接受,小時候逼過我穿裙子,甚至罵過我「變態」,所以基本上跟父母沒有溝通或分享任何秘密,因為個人感覺父母無法接受自己,也擔心被責罵,而這個藏著20幾年的秘密已經引發了我嚴重的焦慮,我擔心被父母威脅或軟禁(即使還沒發生),所以一直無法坦誠,但也無法和父母正常溝通,人在外地,也鮮少通電話。
這個連生的問題還有交友障礙,小時候在女生堆里很彆扭,沒有話題聊;長大後跟男性朋友交往才發現這才覺得是找到自己,問題是雖然喜歡運動但想到更衣室或一起旅遊就可能會被拆穿,所以選擇的運動的社交活動大多數都是自己可以完成的,因為可以回家洗澡。所以可能別人會以為我有孤獨症吧。
這之中的痛苦太多了,講不完,但也因為如此有了更堅定的目標,那就是完成學業後立刻接受荷爾蒙治療。
我很小很小知道自己是TRANSGENDER,這並不是我那時的童顏童語。即使題主現在無法接受,但願意去查閱資料並來到知乎發問關於LGBT就已經是跨出很大一步了,很感動。缺乏父母和社會認同讓這個群體的自殺自殘率很高,不要讓悲劇發生。希望你和你的孩子能一直互敬互愛,也希望我父母有一天能接受我,重新去建立我們的關係。如果真的不行的話,我只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我是一個性別認同障礙的大學生,FTM(我認為自己是男孩)。
14歲初二時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變性手術的新聞,接觸到性別認同障礙,我就確信我一定是這個。

去年寒假我告訴我媽媽我有性別認同障礙,我是QQ上,確定我媽這個時候一定睡著時,長段告訴她的,然後發完我就關機了,關機了三天,不敢看她的回復,心裡覺得忐忑 。當時我是在外地讀書,放完寒假後我在外面跟朋友一起旅遊。
忘了說,我是心理學專業的,當然,我選心理學是因為本身就對社會科學感興趣。選擇離家很遠,才是因為我有性別認同障礙,外加對高中的自己表現不滿,想去新的環境嘗試另一種生活方式(不得不承認,我是喜歡逃避問題的人)。正是因為我學心理學,我可以大方告訴跟我關係親密的同班同學我的狀況,他們會理解。對於中學時期的好友,一些我覺得可以告訴的我也會說給他們聽,其中不乏同性戀和跟我一樣有性別認同障礙的(主要還是LES多)。有時候覺得,我身邊大部分人都比我父母更加了解我,這讓我對這種狀況,這種親情關係感到很失望。我爸媽會指責我的穿著打扮,甚至在我的高考升學宴前把我罵哭過。我一句都不會跟他們解釋,那種情況下也確實很難解釋,有周圍親戚,我爸媽根本什麼都聽不進去,只是指著我吼我罵我。我不能怪他們,但是那也不是我的錯。
回到我出櫃這件事上,我開機後,我媽就回復我說,她覺得是她的責任,說我爸那天臨時出差沒回家她不知道就半夜開機,看到那些她哭了半夜都沒睡,哭到四肢發麻沒有力氣。然後她就開始反省說因為太忙於工作從小對我不是很上心,總是讓我爸把我當男孩打扮教養········各種,看完我也哭了。但是我媽說這事她不能告訴我爸,不然我爸會打她甚至打我的。但是,她說對我有信心,說我從小就是一個很有想法聰明的小孩,說我一定會慢慢改變的(她以為我讀心理學就可以改變)。可是她錯了,我還沒有告訴她我喜歡女孩這件事,而且性別認同障礙如果不做生理轉換性別,毫無疑問是伴隨終身的。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就夠難了,還要改變TA對自己性別的認知。
假設矯正成功,我覺得自己是個女孩子了,我開始喜歡男孩子了,我要怎麼面對過去深愛過另一個女孩子的自己,只怕是從性別認同障礙變成了性取向認同障礙。
············································································································································

回答題中問題

············································································································································
首先,我很羨慕樓主的孩子有您這樣的父母,會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據我在LGBT論壇里得知有很多被軟禁被家暴的例子。
另外,您問的性別認同障礙在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界的成因,到目前也沒有統一的答案。原諒我的心理學專業課還沒學到那個深度,不能給出嚴謹的答案,就隨便說說。有先天性在母體內就內分泌出現問題導致的性別認同障礙,比如兩性畸形之類的。也有後天性別社會化教育出現問題導致的性別認同障礙。我所知道的很多都有從小被當成異性打扮的,但不代表幼時異性打扮就一定會造成性別認同障礙,比如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之類的男神。
前面提到,我是11歲意識到的。在新聞里我也知道一些七八歲的小孩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我覺得這真的是很聰明。直到我剪了短髮,才敢照鏡子,小時候總覺得活著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別人要叫我「小丫頭」,聽著真的很噁心,雖然我知道別人沒惡意,但這種女性稱呼讓我覺得噁心(也不是我歧視女性,是這種身心不一的感覺噁心)我不敢照鏡子,不敢直視照片里「小女孩」般的自己。您說您家兒子的情況有沒有可能只是小孩童年的暫時性情結?也有可能的,就像很多小女孩也會希望自己像男孩一樣赤膊踢球一樣。您最好了解一下,他是希望自己可以像小女孩不必承受男孩的嚴厲教育還是希望自己能完完全全成為一個女孩。
············································································································································

後來

············································································································································
一年半前半出櫃,媽媽說對我有信心相信我會變好,這是最可怕的事。
現在回到家有時候還是會給我買女裝,會加倍稱呼我為「女兒」。總之會做更多她認為能強化我性別認同的事,就像在幫我找回丟失的記憶似的。
不過媽媽覺得我會不好意思買衛生巾,去上學前都會給我買好讓我帶去外省(我也有跟她說,沒關係我可以自己買,網上一次性買更優惠。但她放心不下堅持年年給我買····)其實媽媽會察覺到我一些可能的想法吧。
我媽總是憂慮未來,擔心我以後過的不好,自己省吃儉用給我存存款,她同事全是兩千多的衣服,我媽就穿穿美邦,老是穿淘寶,跟同等收入的人比,到現在也沒買車。一方面我覺得以後是應該好好回報她,要多帶她出去旅遊,另一方面,等我完全出櫃,徹底擊潰她對我「學了心理學自我調適後變得正常」的希望時,對她來說會殘忍一百倍。
我真希望我能強大到把共同傷害降到最低。


(反正我的知乎也沒人看……索性不匿名了)
有一個您這樣的家長真是您孩子的福氣啊。

比起其他高分回答,我的回答可能沒有那麼的感人,沒有那麼的嚴謹,但我也真心希望能夠幫上您的忙。

這是我的故事:
------------------------------------------------------------------------------------------------------------------------
我是一名,確切的說曾經是一名MtF(男轉女)。
我到初中為止,雖然對自己的性別有所疑惑但一直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問題,直到升上高中。隨著閱讀和學問的增長,我清晰地認識到我並不滿意當時的性別。也通過某些手段(比如服用大豆異黃酮)等來抑制第二性徵的發育(然並卵)……當然,出於謹慎,我並沒有將此事告知任何一位我身邊的人。
高中畢業後,我只身前往日本留學,在升入專門學校後,我開始了獨居生活,同時也在為改變現狀做準備。
幸運的是,由於網路的發達,我能接觸到相當多的資料和服務。我在2年的時間內完成了激光除毛,發聲訓練和心理學診斷,在2012年左右,我開始以女性的身份在某物流公司打工。
感謝開明的老師和好心的朋友,在4年大專和2年碩士的大學時光中,我斷斷續續地以女性的身份生活了3年左右,並未遇到太多的困難。
我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去年9月就職活動開始的時候。當時,在和好友(女,日台混血)的多次討論後,我清晰的意識到當前日本的社會環境下,作為一個女性就職的不易,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身體也漸漸不再能在不使用激素的情況下完成對女性的模擬。
我認為我作為女性的壽命已經走到了盡頭。雖然心有不甘,但是這就是命運。作為女性的那些歲月里的寧靜與欣喜已經足夠安慰我的餘生了。
--------------------------------------------------------------------------------------------------------------------------------------------------------------------------------------------------------------------------------------

寫了一大堆廢話之後,我想說的其實是,男孩想要做女孩的話要趁早,開始變聲之後想要練聲音會非常困難(而且還要有天賦)。在您還沒有完全確定您的孩子到底是不是真性的GID之前,我建議您和孩子的媽媽可以讓您的孩子在不和現在學校的同學與老師接觸到的條件下,以女孩的身份生活一段時間。具體的做法例如,可以以女孩子的身份(如果名字男性化程度比較重,甚至可以用筆名)報一個(最好是女孩子比較多的)興趣班,當然,在這之前必須要好好教育您的孩子如何不給大家添麻煩,還有上廁所的時候如何隨機應變(所以媽媽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真正體驗過女孩的生活之後,再讓孩子做決定。其實,我接受的心理學診斷當中,實際生活體驗在診斷中占的權重也是很大的。

希望能幫上您的忙。衷心祝願您闔家安康。


謝邀!

生理上天生的sex性別和社會角度定義的性別gender是兩個概念。人對自我的認知會有所變化。

就簡單看題主的描述,也感覺「transgender比重明顯些,跟前三者的LGB差別很大」。

考慮小朋友才7歲,而且不知道其個性和具體生活情境,就像是另外答主說的要麼去專業醫院找專業的心理學方面,最好的性心理方面的比如胡佩誠教授等諮詢,而不是直接揣測,或者說,「我知道,這個等你再過10年的時候差不多可以自己決定,我們一般18歲法定為成人,現在,你願意的話,先告訴我你這麼說是因為我為你做些什麼嗎?」或者,好的,看看你想為此做什麼,有什麼安排……

兒子希望自己是個女孩,我該怎麼辦?
這是題主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建議和孩子溝通,7歲的孩子有足夠的自我意識和覺察可以告訴你,他希望你為他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 (當然不是一下子說,而是在生活中碰到了會說,會需要父母的支持認可)

題主自己對此有些什麼想法呢?
嚴格來說,7歲的孩子如果你問他,你想不想和我覺得可能對你有幫助的(老師,醫生……)人聊聊? 他願意的話,可以帶去。 如果他本身對他們沒有溝通的興趣,也不一定要帶去。
題主才是需要考慮,比如我的兒子希望當女孩子,我有些什麼想法,我是覺得憤怒失望,還是覺得新穎竊喜…… 我對此的聯想,我自己的個人生活或者在和孩子相處的養育生活中在我腦子裡面冒出來的……
我是否覺得無論他是男孩還是女孩我都希望,無論他選擇什麼都是我的孩子,我們是不是要對生活某些方面有所調整?
我是否願意麵對兒子希望自己是女孩,我為此要有什麼調整?
我是否能理解之前發生了什麼……
正在發生什麼?
(而不是直接跳到,我覺得將會發生什麼)


孩子在什麼時候反覆強調希望自己是一個女孩子的? 問他覺得哪些地方讓他覺得親近喜歡? 他另外有哪些別的希望?
他另外有哪些興趣愛好? 他的學業生活怎樣?
……


誒誒,被邀了那還是答一下吧。
我的意見是,多交流多談,不管是要怎麼樣做,保證你和你的孩子溝通充分,弄清楚ta是怎麼想的,幫助ta理清ta自己的思路。
大人尚復後悔,小孩又豈無失言處?但是,可能後悔不代表一定後悔,這就是我想強調的,不管怎樣,讓ta做一個最不容易後悔的選擇,不管是服藥變性,還是偶爾變裝,又或者是當成一樁笑談再也不提,這都沒什麼絕對的不可以,重點要看ta的內心怎麼想。能夠跟你談到這件事就挺好的說明ta願意相信你,我就是花了很久來想明白這個道理最後發現我爸媽沒我擔憂的那麼不開明。讓ta自己去讀明白個中取捨,自己選擇一條道路,這就跟高考志願一樣,父母幫忙做的抉擇,畢竟不是自己做的主,心裏面多少有些不釋懷?至少我會是這樣。千萬不要給ta一種誘導的感覺:讓ta覺得你在希望ta做什麼方向的選擇。(你可以誘導,但不能讓他覺得你在誘導,換言之不要給選擇壓力,因為你是家裡的權威,ta沒辦法足夠合理地應對來自你的意見——這是建議還是命令?孩子會難以判斷)
這件事其實是一個蠻好的教育契機,學會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走向做出選擇,並對此負責是人生重要的一課,七歲上我覺得並不顯早,早熟也比晚熟好吧(攤手),再說了隨著學習ta的思維更加成熟,表達更加清晰,那時候你們肯定會對這件事有更好的認識,並且能夠開心地交換感想。
總得說來還是建議把這當做一個教育的契機,多少可憐的孩子高考志願是隨便家長授意的?不後悔的真的有那麼多嗎?做決定的能力也是需要培養的,不妨從這件事開始。
其次就是,你要是真管得多了管得嚴了,不管是不是為了ta好,ta心裡肯定有疙瘩,你希望老來面對一張臭臉嗎?親子反目這種事防微杜漸,別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複製品,各種意義上……你覺得好的ta未必覺得好,你覺得對的ta未必覺得對,不求改變誰,但求闔家歡樂。
最後,@高鳴野 這個問題其實好像有兩個多月了,不過遲到總比不到好。


首先明確一點,請向專業的心理醫生尋求幫助,這種問題在知乎上提問很難有實質性的結果,其次作為心理系的學渣,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個人看法,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人的性別不僅具有生物學屬性sex,還被賦予了社會屬性gender,也就是說,在人類社會中,男女兩性的差異,不僅表現為生理特徵的不同,還表現在行為方式、動機、家庭分工、社會期許等許多方面。兒童對性別的了解經歷了性別認同、獲得性別角色標準、性別角色認同和性別角色偏愛等一系列社會化過程。社會化過程之中,兒童往往會get到正確的性別觀念,並努力朝著社會期許的方向發展,而對自身性別角色的認同也會融入到自我概念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性別的社會化過程中,男孩比女孩往往會承受更大的壓力。

拋開先天性因素不談,我覺得後天環境(包括父母、同伴、學校等)對孩子性別認同的形成也很重要。舉例來說,父母是不是在言行舉止中表現的更偏愛女孩,向孩子輸入了錯誤的性別觀念,把男孩打扮成女孩來養。或者男孩是跟著女性長輩長大的,性格像是女孩,或者在學校受到了男孩們的排斥和欺負,經常和女生一起玩。這些因素也許也會潛移默化的對孩子的性別觀念產生影響。

個人建議是,多和孩子談談心,搞清楚孩子是厭惡自己的生理特點呢還是僅僅是羨慕女孩的生活方式,對錯誤的觀念要及時糾正。在沒有專業醫生診斷之前不要著急給孩子貼上標籤。性別這種事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的多,女人可以具有男性化氣質,男人也可以具有女性化氣質,有的人則是雙性化氣質,這與你本身的性別並不矛盾。題主覺得自己兒子和其他男孩不大一樣,也許只是女性化嚴重了一些,也並不能說明他的性別認同一定產生障礙了啊=_=

如果孩子的問題真的是天生的話,有這麼開明的父母也是件幸運和幸福的事情,而且這個社會已經開放和包容很多了,祝幸福咯~


首先,希望題主清楚,性別認同跟性取向是兩回事。

跨性別認同者並不是同性戀!一個具有跨性別認同的人可以是同性戀也可以是異性戀。

我從小就有跨性別認知渴望,我一直堅信這種渴望在很多人童年中都可能發生過。事實上,我的朋友是異性,我喜歡愛慕的目標也是異性,換句話說我從小就很少與同性交往。我有不少的女閨蜜並且人家是真把我當閨蜜的,但我喜歡的又是女人,閨蜜們對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所以你看,女性能接受你為閨蜜,並不需要你是 gay,只是意味著你的性格本身存在女性親和。

如果您的孩子只是跨性別認同,而並不是同性戀,其實您不用過於擔心,因為這存在一個的問題,這是什麼問題呢:

1,同性戀者,很多人都會實質性的作出行動,用自己的行為自己的人生去捍衛自己的追求。

這一點無需解釋,大家已經見到了無數的事實。同性戀行為因為需要雙方參與,是個社會行為,必須追求社會認同。

2,而跨性別認同者,真的走到(變性)那一步的,卻並不多。更多的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渴望對另外一種性別的體驗。

很多跨性別認同者,最初親身實地體驗另外一種性別時,都會激動,心跳加快,產生愉悅,但時間久了之後呢?或許會覺得另外一種性別也不過如此,做回自己的生理性別也並非壞事。這可能也是很多跨性別認同者並未選擇變性這條道路的原因。

由於跨性別體驗行為往往可以獨自體驗,不需要向同性戀一樣需要追求某種社會認可的社會關係,所以它往往不造成明顯的社會影響,遇到的社會阻力往往更小。

3,很多跨性別認同者的性取向仍然是符合其生理性別的,這讓一般人難以想像,但以我所知卻很普遍。

換句話說,您的兒子雖然跨性別認同為女,但它的性取向可能仍然為女,他仍然會愛上一個女人並與女人結婚,我所認識的跨性別認同者很多都選擇了這一條路,並且對他們來說,這個選擇是理所當然的自願的。在將來的生活中並不會給帶來任何的難題。而曾經的跨性別認同夢想,也可以只是成為一種業餘愛好,或者童年的回憶。實際上這究竟算不算是 LGBT 尚且存疑。性取向是真實而清晰的,但心目中的跨性別願望也是真實而清晰的,但兩者好像是矛盾的,因為如果選擇變性,就會難以支撐自己對異性的性取向,所以,誰佔主導呢?這需要自己權衡。

總結:喜歡女人跟喜歡做女人看起來是兩回事,有的時候在認知上會混淆,而且可能通過扮演女人來實施自己喜歡女人的心理,這種情況下,只要他的性取向仍然是女,能對他造成性吸引的仍然是女性,那麼就並不需要過多的引導,可以順其自然。——極有可能他其實不需要用 LGBT 的方式去對待他。


謝邀。

先把問主的原話放在這裡:「家裡完全可以接受孩子先天就是LGBT,但是不希望僅僅是因為好奇或者其他的偶然的原因使他誤入這個原本不屬於他的群體。」


家長希望孩子少犯錯,少走彎路,一切順利,這是人之常情。


重點是,不要因為此事涉及「性」,就區別對待,忘記了孩子需要學習和成長。


如果換成兒子希望自己是個飛行員,家長會有「不希望僅僅是因為好奇或者其他的偶然的原因使他誤入這個原本不屬於他的群體」的擔心嗎?不會。如果孩子反覆強調「我想做一個飛行員,我想做一個飛行員」,家長大概會微笑著鼓勵說:「好啊,想做飛行員,就要好好學習,鍛煉身體,長大以後才能考上哦。你知道飛機為什麼能在天空飛翔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找答案吧。」

可是如果兒子想成為一名女性,家長一方面怕孩子說的是真的,他的確是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與生理性別(sex)不吻合,將來會成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另一方面又怕孩子說的不是真的,但可能會「因為好奇或者其他的偶然的原因誤入這個原本不屬於他的群體」。


孩子對飛行員的興趣,我們可以用來鼓勵孩子學習與飛行有關的知識;孩子對女性或性別定義的興趣,我們同樣可以用來鼓勵孩子學習有關性別、性別認同、性別角色、性別刻板印象的知識啊!為什麼一提到性,就如同洪水猛獸呢?因為家長對「變性人」等人群感到害怕,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這些人群飽受社會歧視。但是,孩子說這樣的話,是否足以判斷孩子是、或不是性別認同出了問題呢?


孩子這麼小,天天說「我要成為飛行員」,我們都知道這不意味著他將來就一定會駕駛飛機。


同樣,孩子這麼小,天天說「我要成為女孩子」,我們都不知道到底他是不是性別認同不符合生理性別。


所以,就老老實實做好家長的本分,對孩子表現出的興趣給予充分的支持和引導,提供有關性別的無偏見科學知識,幫助孩子對性形成健康、正面的概念,有能力和知識去探索、認識自己的性別。


至於將來孩子怎樣定義自己的性別,這不是任何人能控制的。作為家長,也只能做好家長的本分,就是無論孩子怎樣定義自己的性別,都全心全意去愛ta,支持ta,保護ta少受歧視的傷害。

最後延伸一下。家長希望孩子不要走彎路,不要受歧視,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為了避免受歧視,家長企圖改變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和定義,孩子會受到更大的傷害。畢竟,外界再怎麼歧視,父母的支持能夠給予孩子對抗歧視活出自信的勇氣;可如果連父母都否定自己,你讓孩子滿世界上哪裡找立足點?

雖然同性戀不一定有性別認同不符合生理性別的情況,但同樣是飽受歧視的社會群體,可以互相借鑒:如果你的孩子是同性戀,你會持怎樣的態度? - 調查類問題


本人男。
第一次發現自己有問題的時候是在幼兒園,游泳完換衣服過程對男性更有好奇心。
那時候穿過裙子,玩的是芭比,看的是美少女。
想去爬樹,池塘都一直被制止。
好像意識里在家裡玩過家家,畫畫才是正確的事。
到小學時候關注的是更帥氣,或者更有成熟度的男老師。
中間母親去世,一直被寄養。
小學五六年QQ開始普遍,開始踏入圈子,沒有人知道我的秘密。
或許,我的很多表現都略微中性,但至少沒人會往那方面想。
但我很苦惱,還想過變性,因為過早接觸,會去思考,顧慮的不是社會。而是自己的父親和親人。
所以,我自殺過。
但被發現,沒死成。
他們都莫名其妙,都以為是學習壓力。
從此長達6年的自我封閉,幾乎沒什麼朋友,我害怕我的性格和心理被人發現。
但我一直很友善對所有人,那是媽媽叫我一定要的。
直到大學,開始在學校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價值,開始悅納自己。那時候的心裡才變得陽光一點。
甚至,我可以直視自己的性格與特長,男扮女裝表演新貴妃醉酒。但另一方面培養自己在學生工作的果敢和責任。讓自己格調上升,而不是拘泥在自己的性格里,因為我發現當你有了更高的水平又發自內心的謙遜友善,大家都很願意和你做朋友。
後面一段時間在廣州工作,公司也沒有人說過我的中性和對於艷麗服色的追求。
現在,在補本科,和舍友很融洽,因為自信,我變得更大方。


所以。
我首先十分感動題主的包容,因為這是在我家庭永遠不可能的,這個是可以讓孩子身心有一個良好發展的基礎。
其次,建議題主適當做一些教導,我當年穿裙子,因為秀氣,鄰居都覺得我是女孩子,我自己甚至以為我就是女的。媽媽沒有馬上罵我,反而當做一種好玩的樣子,允許我適當穿著,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許,而且,媽媽自己給我做了很多很漂亮的小西裝,因為其中有一些部件是一起做的,加上家人的誇耀,所以我會很樂意穿那些西裝。
然後,我也在工廠做過許多兼職,我得到關於這些的感受是,需要在一個有女生的環境下,我更能體現自己男性的價值,很多粗活甚至不用女生過來詢問就主動去幫忙,這樣會讓孩子更像一個男的去照顧弱體。
然後是溝通,很多知友都說不要過問太多,我想說還是可以好好探討,因為現在孩子都比較早熟,很多都有自己的想法,特別如果他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己問題時候就需要幫助他排除心裡的負擔和苦惱,像我當時積壓太多沒辦法只能選擇自殺。所以,給予溫暖和自信尤為關鍵。
最後,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和路,教會他如何保護自己,包括面對同學,圈子,社會。然後,讓他自己去選擇,或者有一天就突然想通了。


首先,有這樣的家長真好TAT
我是一個MTF,也就是說希望成為女孩子……
我是從小時候就有所顯現的,心裡總是想如果是成為女孩子的話就好了balabala

總之,就是尊重和理解他的選擇,天生的肉體的性別壓根不關鍵,只有身體和心理統一才能不痛苦,相信這是大多數和我一樣MTF的共同心聲

最好是早做決定,手術等等,或者較早使用一些方法比如激素之類的……小學畢業轉初中的暑假比較推薦做一些行動
一來越早改變越有利於自己的社交,減少尷尬,二來是生理上,您懂…
再者說,也真的不能排除小孩子不懂事,小學畢業的話就懂事多了qwq七歲下定論實在是太早了
(真羨慕,七歲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激素和變性為何物QAQ有這樣的家長真好x2


推薦閱讀:

TAG:心理諮詢 | LGBTQIA | 自我認同 | 跨性別者 | 跨性別恐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