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美劇《絕命毒師》?

豆瓣:絕命毒師 第一季 (豆瓣)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903747/
預告片:《絕命毒師》第一季雙語預告 當化學老師變毒王


實在忍受不了yol叔對我心中第一神劇的百般抵毀,何況他還沒看完.


他老人家關了評論,於是我只能自寫一篇.下面這段文字,也是為那些沒看」絕命毒師」的人而寫.

我接觸毒師已有三年多,當時在各大社區還是小眾美劇.機緣巧合.是」行屍走肉」讓我認識了他.」行屍」是我正兒八經追的一部劇.從Ep1一直追到現在.也憑此知道了AMC,認識了」絕命毒師」.


如今過去了兩年多,毒師也在上個禮拜悄然完結.真是萬般滋味在心頭.


毒師的好,完全不在他的開頭與結尾部分,實際上,我認為結尾完全不如中間過程那麼刺激有趣.

不過縱觀整個毒師心路歷程,這個結尾,也算合情合理.


毒師的故事很簡單,一個高中化學老師患了癌症,家裡沒錢,有個殘疾的兒子.為了讓家人在他死後

能過上好日子,他毅然走上制毒道路.整部劇和核心就是老白一直和毒販鬥爭並成為大毒販的故事.雖然故事簡單.不過一路走來,把劇情設置的合情合理恐怕是毒師面臨的最大一個挑戰.我們來看看Vince及他的6位編劇助手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


劇本:

第一季ep1中,編劇在前20分鐘即已構建好整個故事的前置.完美極了.我們知道Walt有個不幸福的家庭,早餐那場戲有很明顯的反映.在學校受學生欺負.兼職工作被老闆打壓.接著.他患癌症了.戲劇衝突被很好的建置起來.然後整個劇集都在寫對抗至完結.通過殺Krazy-8,Tuco,Gus這幫毒梟,完成了自己的販毒之路.再通過Jane,Gale,Hank,Jack的死,完成了自身的黑化以及復仇之路.類型片的套路在毒師這部劇中被很好的利用.而且毒師還做到了其他劇集做不到的一些東西,我最喜歡Walt在實驗室打蒼蠅那一集,除了打蒼蠅,沒有絲毫的戲劇衝突,通篇都在描繪Walt在幽閉空間里掙扎,編劇導演的技法高超在這一集窺見一斑.這一神來之筆很好的和Jane的死,Walt的內心聯繫在一起.試問我們看過有哪些劇集能很好描繪主人公的內心世界?Dexter可以通過獨白的方式表現,可這是最低級的表現手段.權力遊戲沒有.Lost沒有,太空堡壘沒有.以至於我們看劇都是在看旁人的生活,卻從沒有介入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說真的,這三年來,看著Walt和家庭的微妙關係一點點的改變,這種感受真的很獨特.有人說,殺死Gus那一集是全劇最酷的地方.殊不知,編劇花了整整兩季來構建這種對抗.我們不但了解了對抗的起因,Gus的過去我們都能了解.這一切都是有聯繫的. 更何況此片還有多如牛毛的彩蛋.


攝影:

毒師整整5季都是在新墨西哥州Albuquerque拍攝的,幾場沙漠對戰戲看下來,我當時就心想,毒師這攝影師拍的真他媽像」西部往事」.後來一查,這攝影師叫Michael Slovis,而且他真的受萊昂內的片子影響蠻大.第二季開頭的某一集,我印象很深刻,開場就是黑白膠片拍攝的一段畫面,幾個景物的特寫.沒有絲毫的配樂.風聲,水滴聲,警笛聲交織在一起.然後鏡頭一轉,水池上飄著一個燒焦的玩具熊.像辛德勒名單紅衣女孩那樣,唯獨這隻玩具熊被染了顏色.這個黑白夢魘般的畫面伴隨了我整整一季.雖然大家都知道Walt的泳池後來發生怎麼一回事.但我敢打包票,你絕對會被這個鏡頭牽掛了一整季.毒師還有眾多標誌性的POV鏡頭以及各種美翻的Time-Lapse鏡頭.



這部劇的核心從來不就是救贖,再說,Walt都是快要死的人,何須再救贖自己.這劇的核心就是向觀眾展示,一個即將快死的人是如何應對家庭以及自身.而大結局很好的平衡了這兩個問題.


是的,yol叔的建議是對的,不要盲目跟風,Lost我連一季半都沒看完.此類陰謀論的劇集也不適合我看.可是毒師讓我追了整整三年,整個人的狀態情緒都融入了此劇.結局那個升降鏡頭如何不叫人感動!這種體驗豈是那些,通宵看劇的人所能體會的.

最後,希望yol叔不要充當影迷們的上帝,絕命毒師是好是壞,就在那擺著,你愛看不看.

奉上


Breaking Bad POV Cutting

視頻封面絕命毒師觀點視角Breaking Bad POV視頻


迄今為止,我仍覺得《絕命毒師》是描寫「人」最成功的電視劇,不是好與壞,對與錯,而是帶給你看,這軟弱,善良,貪婪,兇狠,虛榮,以及糾纏在一起無從分割的愛與恨,才是人性本身。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文 / 矮木 編輯 / 金石

《絕命毒師》,這部吉尼斯最高分劇集的保持者,當年在艾美獎完虐《紙牌屋》《權力的遊戲》等高分劇集的神劇,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四年。

前段時間,國外有熱心粉絲把62集的《絕命毒師》剪輯成127分鐘電影,在粉絲群體中引起了一陣騷動。

其實,在四年中,類似的努力有過很多次,全球各地的毒師粉們孜孜不倦地推出各種剪輯版本,老白特輯,Pinkman小粉特輯,五季劇情的分別梗概等等,熱情並未隨著時間消散。

對這部劇的熟悉程度,可以讓我這個英語渣聽著原聲沒什麼障礙地看完127分鐘,然後合上電腦,像之前任何一次感嘆:剪輯再怎麼牛逼,還是裝不下這個偉大的故事。對真正偉大的作品而言,或者對於人性的複雜幽暗而言,127分鐘,怎麼能夠呢?


1


《奇葩說》第一季海選,談到「悲傷」,三個腦滿腸肥的老男人調侃一個女選手,還有什麼比「我30歲了」這句話本身更悲傷的嗎?

「我50歲了。」 《絕命毒師》第一季開頭,小混混小粉問自己老實巴交了半輩子的化學老師老白為什麼制毒,老白的回答很乾脆。

50歲,在中學教書,不管怎麼調動熱情,學生們還是不願意聽你的化學課;老婆意外懷孕,沒有正經工作,有個小兒麻痹的兒子,善良又窩囊;工資不夠支撐每個月的信用卡賬單,教完課還要去洗車店打零工看老闆臉色,學生開著豪車在一旁嘲笑,你毫無脾氣;好不容易弄了個生日party,但是所有人都圍繞在身為緝毒警察的妹夫旁邊,包括自己的兒子,眼神里的崇拜,全部給了別人——這就是《絕命毒師》的刁鑽之處,開篇就告訴你,波瀾不驚的人生是多麼讓人絕望。

這實在是一個衰得不能更衰,喪得不能更喪的故事設定,以至於這個故事原本可以早點面世:早在2005年(《絕命毒師》首播於2008年),Showtime、FX、TNT、HBO等多家電視台不約而同把《絕命毒師》劇本扔進了垃圾箱,高層們的理由很簡單:「沒人願意看一個中年大叔在新墨西哥州販毒的故事,而且他還是個大反派。」

讓老白沒有在這種庸碌里完蛋的催化劑有兩條,一是,他的日子已經壓抑至此,結果得了癌症。二是,白老師在成為白老師之前,本是個化學天才,結果被好朋友算計,一手創辦的公司日後成了巨頭,當時的女朋友也睡在了敵人身邊。

於是,說完那句「我50歲了」,老白緊跟著說了一句:「我醒過來了。」

2


大多數熱劇的走向都是可以預測的——我們熱愛《越獄》,是知道不管茶包怎麼搗亂,米帥還是能想到辦法逃出監獄;我們熱愛《神探夏洛克》,是知道再怎麼千奇百怪的死法,卷福都能給你理出個頭緒來;《權力的遊戲》就是實力此消彼長,你殺我我殺你,誰去領盒飯都不奇怪……

但到了《絕命毒師》,沒有人知道,這個出場時窩窩囊囊、畏畏縮縮,穿著白色內褲在荒地里被警笛聲嚇得渾身顫抖的中年倒霉蛋,會被自己的天才和慾望拖拽到何處。

在癌症被家人知曉之後,老白說過一句話: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從沒有為自己而活過。所有成功的影視作品都有共性,就是讓觀眾產生代入感。在這個層面上,《絕命毒師》開頭的鋪墊異常精準,放眼望去,他的五十歲,就是庸眾們的五十歲,你或者正在經歷,或者必將經歷,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年輕時因為生活所迫5000美元賣掉股份後,可憐兮兮的老白每天都會關注公司的股價,眼見著公司一天天壯大,追悔因自己錯誤的決定而錯過的巨大財富。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誰沒有過一兩次人生選擇讓自己耿耿於懷,但即便無法釋懷,也還是得這麼活吧,不然還能怎樣呢?

後來有一次,老白跟妹夫Hank推心置腹,他說:我這輩子過得戰戰兢兢,擔心這個那個,整整50年。每天在凌晨3點驚醒。得了癌症後我反而睡得安穩,意識到最糟的是恐懼本身,恐懼才是真正的敵人。

看膩了美式超級英雄的戲碼,這個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的故事更容易讓大家心有戚戚焉,我們離蝙蝠俠、鋼鐵俠、雷神和X戰警都太遠了,但離老白的世界卻很近:不明不白活了幾十年,媽的,從來沒為自己活過。


3


接下來的故事就簡單了,在同一副肉身裡面,窩囊的白老師漸漸死去,兇狠的海森堡漸漸醒了過來,簡而言之,《絕命毒師》的故事,就是表象人格和真實人格一明一暗兩條線撕扯糾纏。

知乎有個討論是,老白為什麼給自己起藝名叫「海森堡」,一個原因是,向自己的偶像致敬,海森堡是二戰時期納粹方的核物理學家,因為一次有意卻致命的計算失誤,延後了納粹對原子彈的研發。另一個是,海森堡著名的「不確定性原理」,暗喻自己像核外電子一樣,老子就在那兒,但你就是抓不著。

老白與海森堡

為什麼《絕命毒師》不能拍成電影,因為這個故事一定需要那麼長的篇幅去鋪墊,從第一季第一集白老師接過妹夫的手槍膽戰心驚、無所適從,坐到警車後排會下意識地扣緊安全帶,到第五季最後一集,海森堡依靠自己的聰明狠絕把販毒團伙都突突了而毫無懼色,老白的全面黑化層層遞進,邏輯上找不出什麼破綻,大家看著這個窩囊的角色一路變成一代毒梟,大概都會暗爽一番,與其慫逼地活著,不如轟轟烈烈地掛掉。兩種人生擺在面前,鬼才不想成為海森堡壯烈一把呢。

與老白的黑化同步的,是他身後整個家庭關係的崩塌,家庭被視作現代關係中最穩固的部分,但置於絕境之中,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切都像紙糊的一樣脆弱,老白為家人做出的全部犧牲,並非因為高尚,而是試圖求一個心安理得。Skyler在危險來臨時第一時間推開丈夫,把救命的錢給了自己的情人,Hank嘴上說著會陪老白度過人生的每次難關,真相大白後,支撐他抓捕老白的並不是正義感,而是男人可憐的面子和虛榮心。

全劇最高潮的地方在老白跟妻子Skyler最後的告別:我喜歡制毒,我也擅長制毒,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自己,這讓我覺得,我真的活過。

就這樣,《絕命毒師》像是一把鋒利的刀片,把所有偽裝都撤掉,虛與委蛇和一團和氣都撤掉,暴露出來的部分,或許更接近人性的真實樣貌。

美劇編劇以愛挖坑聞名,跟大多數美劇習慣性爛尾不同,《絕命毒師》是一個越拍越精彩的故事,第五季更在權威評分網站「爛番茄」上取得99分高分(滿分100),入選了2014年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4

《絕命毒師》的另一個迷人之處是輪迴,故事開始於老白50歲生日,Skyler用培根給他拼了「50」的字樣,這時候,老白的臉上嘟嚕的都是50歲男人的悲哀,平庸的髮型,平庸的裝扮,開平庸的車,過平庸的日子,身後的家庭是沉重的負擔,他想要屬於自己的、能痛快地喘口氣兒的人生。

在不斷黑化的過程中,他剃光了頭髮,戴上標誌性的禮帽,臉上起伏著一半是兇狠一半是自信的溝壑,他不再毫無存在感,成了江湖聞名的狠角色。毒販把他的名字當作冰毒品質的保證,他戴墨鏡留小鬍子的頭像成了街頭少年萬分崇拜的隱秘符號。

他目空一切,可以不眨眼睛殺掉一個無辜的孩子。可以對著膽戰心驚的Skyler叫喊:I am not in danger , I am the danger.旁人看,老白是墜入了無邊的深淵,誰知道老白自己不是覺得終於建立了自己可以主宰的帝國?

在這中間,他一面拋棄過去的自己,又一面害怕隨之而來的巨大孤獨。所以不管天性純良的小粉怎麼廢物和搗蛋,老白都願意一次次冒死去救他,也無比自私地為了把小粉留在身邊,一次次傷害他身邊最愛的人。

故事結束於老白52歲生日,這時候老白孤身一人,眾叛親離,自己在小店用培根拼了「52」的字樣,他腦袋上重新長出亂糟糟的頭髮,眼睛裡的兇狠和慾望都已消失不見,汽車後備箱里塞滿美元,但是瀕臨絕境之時,他最想見的是已經把他當成魔鬼的家人。人生難就難在,從來沒有什麼兩全其美。你選了一樣,就得放棄另一樣,此事古難全。

迄今為止,仍覺得《絕命毒師》是描寫「人」最成功的電視劇,不是好與壞,對與錯,而是帶給你看,這軟弱,善良,貪婪,兇狠,虛榮,以及糾纏在一起無從分割的愛與恨,才是人性本身。

即便過去那麼久,我都難以忘記當年看完《絕命毒師》之後巨大的失落感。看過這樣的劇,很難再對別的什麼提起興緻。當年甚至痴迷到天天騷擾我一個編劇朋友,隔一段時間就特崇洋媚外地跟她說,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拍出《絕命毒師》這樣偉大的電視劇啊,後來朋友沒辦法,直接回了我一句:切,讓老白來我們這兒,五十歲怕什麼,給他塊二人轉的手絹兒,再來倆廣場舞的大娘,白老師哪有什麼機會黑化,一定能在無欲無求的祥和里安度晚年。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ID:meirirenwu)。


作為一個沒有顏值明星,熱門話題,政治隱喻,黃暴賣點的家庭向犯罪劇,《絕命毒師》為什麼能吸引那麼多人,並且讓他們沉迷的?《絕命毒師》是一部具備硬實力的影視作品,它的優點恰好是影視作品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毒師之愛

去年(2016)的夏天,我開始寫《絕命毒師》的逐集分析,本來是自己學習的筆記,朋友看過以後建議寫成文章,我覺得建議挺好,結果一衝動就開了一個公眾號。最開始來知乎更新《絕命毒師》的分析就被 @Joyce Fan 邀請回答這個問題,也是我第一個被邀請的問題,一年過去了,62集的分析全寫完了,對《絕命毒師》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我覺得需要寫一篇總結來談談這部劇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和值得學習的地方。

不想把這篇文章寫的過於長篇大論,也不想寫成人物分析或者看劇感受,簡單地說《絕命毒師》是一部以傳統的戲劇性為基礎,用反諷的價值導向,迷幻象徵主義的風格來呈現的反英雄的故事。下面將從「戲劇性」、「反諷」、「迷幻象徵主義」和「反英雄」四個方面來談一下《絕命毒師》。

永恆的戲劇性

戲劇性是一個很經典的概念,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一直把他當成一個普通的形容詞來形容劇情很驚奇或者有反轉。戲劇性的定義是:主要指在假定情境中人物心理的直觀外現。所以其實戲劇性的核心就是如何表現人物的心理,微觀上來說是把人物的內心活動(思想、感情、意志及其他心理因素)通過外部動作、台詞、表情等直觀外現出來,直接訴諸觀眾的感官。宏觀上來說是通過情節編排製造的衝突。

《絕命毒師》的表演真的是影帝級的,幾個主要的角色基本上都拿了各種視帝,視後,配角也得到不少肯定,比如叮叮爺爺被提名艾美獎最佳客串男演員。《絕命毒師》中有很多演技爆炸的經典時刻,這些我在之前的逐集分析中基本都寫過。《絕命毒師》的情節方面,劇本也是閃閃發光。今天簡單提一下第二季第十一集中白老師女兒要出生的段落,以配合情節和表演這兩個方面來說明《絕命毒師》的戲劇性。

在白老師掏出手機看信息之前,第二季一直在鋪墊他知道了炸雞叔的存在,並且十分想把毒品出手給炸雞叔,Jesse因為combo的死再次沉淪在毒品中,還有空姐從第一季第一集就已經懷孕。從劇情上來看這一集的推進速度簡直是情節的高速列車,首先是炸雞叔要求交易,而且時間非常緊迫,而所有冰毒都藏在Jesse家,當然了Jesse正在high海洛因不省人事,所以白老師破門而入找到冰毒裝起來就要走,就在這時電話響起,空姐發來簡訊說孩子要生了。之前有過鋪墊的主要情節都在這一刻彙集了,情節帶來的衝擊是非常大的。如果一個角色有這樣的遭遇會是什麼樣的心理?這樣的情節安排無疑是會令角色有非常複雜的心理活動的,這就是戲劇性。而扮演白老師的演員布萊恩·克蘭斯頓Bryan Cranston也用精湛的演技詮釋了這一刻,他對於此刻白老師心理的表現很精準,先是很煩躁的看手機,然後是一個小小的笑容,最後是懊惱和憤怒,平靜了一下心情之後,下定決心還是去交易。(對於這一段的詳細分析可以查看第二季第十一集的分析)他的表演主要是通過一個個連貫的動作讓觀眾清楚的知道這個男人此刻在想些什麼,同時讓我們為他揪心,這就是戲劇性。

成功的反英雄

百度上關於「反英雄」的定義是:

"反英雄"(anti-hero)是與"英雄"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美國漫畫、電影、戲劇或小說中的一種角色類型。作者通過這類人物的命運變化對傳統價值觀念進行"證偽",標誌著個人主義思想的張揚、傳統道德價值體系的衰微和人們對理想信念的質疑。

這是一個既片面又錯誤的定義,真正的反英雄定義是:主角應該在從事和社會價值相反的事情,簡單的說就是在做壞事,那麼這個角色產生的故事的價值在哪呢?在於即便主角在做壞事,但是我們會同情他,並且反英雄的結局一定是悲劇結局。這也是反英雄角色的核心。對於《教父》三部曲來講,我們驚嘆於麥克·柯里昂的心黑手狠,佩服他的謀略,但是最後我們同情他,因為他贏了對手,失去了最親的家人。反而單純認為《教父》就是簡單的暴力黑幫片的人是沒有真正看懂教父的。說回《絕命毒師》,白老師作為一個肺癌晚期的普通人,意外走上邪路,結果不斷迷失最後把路走絕,以悲劇收尾。制毒販毒是反社會價值的行為,我們會期望白老師掙到錢就收手,希望他擊敗反面角色,這些都是源於我們隊白老師的同情,而不是我們贊成制毒販毒,當看到最後一集白老師倒在制毒設備旁邊的時候,我們從心底湧起的悲傷也是對白老師的同情,而不是悼念一個十惡不赦的毒梟。

毒師無處不反諷

有很多作品是理想主義的,有很多作品是悲觀主義的,絕對的理想主義和悲觀主義是經驗的兩個極端,生活很少充滿陽光和草莓,也並非全是厄運和慘痛,它往往是二者兼有的,這就是所謂的反諷,反諷的故事表達的是我們生存世界的複雜性與兩面性,是一種同時具有正面和負面的表達方式,是最完整的生活。當我們看到精彩的反諷段落時候,我們常會說:對啊,生活就是這樣啊!反諷有兩個方面,正面反諷是:對成功、財富、名譽、性、權利的過分追求將會摧毀你,但你只要及時看清這一切並且拋棄對此的執著,便能使自己得到救贖。反面的反諷是:如果你一味的痴迷於你的執著,你無情的追求將會滿足你的慾望,然後摧毀你。顯然《絕命毒師》屬於後者。

白老師為了給家人留下錢過活,走上制毒道路,成就了自己的制毒事業,獲得了對手的尊敬,賺到了錢,殺掉威脅並且阻礙自己的反派,不過同時白老師也被自己的慾望和執著折磨著,被家人拋棄,事業最終暴露被調查,遭受世人的唾棄,最後孤獨的死去。這裡反諷的意義主要在於為了家人做壞事嗎,結果失去家人,恰恰是你最在乎最想得到的東西,最後卻不能得到,因為方式錯了。白老師誤入歧途,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breaking bad」,同時他的反諷導向的故事也更容易獲得觀眾的同情,幫助塑造白老師「反英雄」的感覺。

迷幻象徵主義

很多人對於《絕命毒師》最迷幻的記憶應該就是第一集中從天而降的褲子了,不得不說《絕命毒師》的這個風格真是吸引眼球,也正是這種迷幻象徵主義的風格讓很多人覺得這是一部由內而外都散發這神劇范兒的經典劇集。毒師的迷幻象徵主義拿捏的比較好,沒有玩的太深,一般觀眾基本都能接受,並且帶來比較深刻難忘的觀影體驗。只要一提到從天而降的褲子,一隻粉色的玩具熊,很容易在頭腦中回想出畫面來。

迷幻可能更多的是視覺和感受,象徵主義的意義也很確切並且非常準確的扣住主題。一看到半張臉的粉熊我們就感嘆「毒品對美好的摧毀」,一看到打不死的蒼蠅,我們就覺得這是「靈魂的污染與痛苦」,一看到「從天而降的褲子」,我們彷彿也感受到了白老師的瘋狂,一看到粉熊的眼睛,我們就覺得經歷了「無法想像的監視」,這些象徵物代表的意義很好的補充了整個劇集的意義表現。這讓我聯想到《教父》中那個血淋淋的馬頭,它代表了極度的暴力和權力,通過這個形象的象徵物,我們充分理解了什麼叫「無法拒絕的條件」。《絕命毒師》中,這些象徵物很好的詮釋了白老師的瘋狂與痛苦,他的黑化墮落之路艱難坎坷同時又花樣繁多。

「戲劇性」、「反諷」、「迷幻象徵主義」和「反英雄」這四個方面就是我對《絕命毒師》的一個概括性的總結,每一集比較詳細的分析在我的專欄《絕命風騷毒律師》中。

微信公眾號:八周影記
知乎專欄:絕命風騷毒律師
新浪微博:趙周周周周周周周周
同步更新


一部不幻想不美化,赤裸裸說真話的劇。

而且說真話的方式比較直接(或者說殘酷),就像一個人揪著你把你推到鏡子面前,摁著你的頭不允許你轉移視線,強迫你仔仔細細地打量自己丑陋的一面——大致就是這樣的感受吧。

身同感受的代入感帶來的是很強烈的道德和情緒矛盾。看這個劇的時候,往往會有這麼一種感覺:從我們接受的道德觀上,當角色做出噁心的行為,你會毫不猶豫地表示噁心或者討厭。但是,當你看完一次又一次,直到你可以屏蔽掉所有的上帝視角,放下你的喜好成見,真切地代入每個角色,你就會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雖然你嘴上說著討厭,但是如果你真的處於那種極端情況下,說不好你也會這樣做。

所以,這些角色本來就是一部分的你。他們就是另一個「可能會變成那樣」的你,是你的過去,你的未來。絕命毒師的確就是一面鏡子,將那些讓你感到可憐、延誤、悲憫、警惕的東西折射出來。

對我而言,這個劇最大的意義,大概就是——不要試圖在極端情況下考驗自己,哪怕你自覺自己的初心有多好,或者你覺得你的把控力有多強(不是么?事實上白粉兩人制毒的初始理由,可謂相對的人畜無害了,但是到最後,他們又有意無意陰差陽錯地走到了絕路,可謂一失足成千古恨)。總之,你永遠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堅定,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那些危險的因子永遠存在於你內心的一部分。


不過,也不會因此有所恐懼。正如小粉說的——我接受真實的自己,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有這些東西的存在。接受這些可憎的東西,然後包容它,平衡它,如此而已。


首先,我覺得有一個弔詭的困境:願意回答「某部影視劇如何評價」的人,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對它愛的深沉的劇迷,所以才會有像@趙晨亮這樣的細緻和認真透徹的讚美。但也正因為如此,@yolfilm的回答也顯得如此可貴,不管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都值得細讀。
這個問題截至目前(2013年10月14日)獲得52個答案,而且大家都答得很認真,未被摺疊的答案都很長,所以首先證明這是一部「很好看」的劇,我今年一月份一口氣追上了進度,也這麼覺得。
下面進入正題

1 這是一部製作很精良的美劇。你如果一口氣看下來,你會感覺這部劇像是幾個月連著拍完五季的:你能感受到貫穿始終的每一樣擺設,每一件道具,以及每一個龍套(APD審訊室老是那兩個警察)。編劇會留下懸念,但也不敷衍填坑。而且你也可以找到劇組做的律師的網站DUI? Dealing Drugs? Better Call Saul!和Walt Junior 給老爸建立的募捐網站Save Walter White(真他媽像我小學四年級學Frontpage時做出來的簡單網頁),Pinkman第一季里那個個人網頁劇組沒做,可能是因為內容有關毒品和熟婦愛好者,做出來不太好吧。
絕命毒師是在國內大火的第一部完結了的有線台劇集,它的細緻感會讓看多了公共台劇集的觀眾眼前一亮。這種細緻感,就像你第一次摸到一台做工精美的手機的感覺,你說不上來三星的塑料蓋為什麼不妥,但你就是喜歡你現在的感覺。同時,這也吸引了更多的考據黨粉絲,因為這是一部能挖出東西的劇,它的穿幫極少,所以找到的樂趣就更大。說實話,國內毒師的粉絲總體討論水平反而比新聞編輯室高多了。
2 這是一部充滿張力的劇集(我暫時不知道「張力」這個詞是否合適)。就像很多人說的,絕命毒師是一部相對節奏很慢的美劇,慢到不像一部美劇該有的節奏。但其實每一個看似很慢的場景,都充滿著一種「緊張感」,或是一種神奇的魅力。
有時,這些場景散發著Dramedy特有的那種濃郁的黑色幽默。有時,在進展緩慢的眼神、對白中,觀眾都在期待和思考會不會發生什麼他們想不到的事情,或者想到了的事情,或者和每季一開始有所聯繫的事情。就像Skyler從第一季起就發現丈夫奇怪,卻在很多次和他的對話中欲說還休,就像Walt每次和毒梟的對峙,都在慢節奏中牽動著一種獨特的「緊張感」。
而當節奏快起來的時候,它也充滿快感。精彩的對白,激烈的人物衝突。觀眾的緊張感從中釋放,又獲得了更大的興奮。
這種節奏感在我看來其他美劇難出其右。就連《紙牌屋》這樣的調用了無數用戶暫停、跳過、重播數據的作品,也需要向絕命毒師學習。
3 劇組。絕命毒師擁有近些年最棒、狀態最好最穩定的主創團隊之一。新聞編輯室過多的沉醉在索金自由派的夢想里,大西洋帝國的上一季整個劇組好像都心不在焉,權力的遊戲演員團隊稍顯遜色。但絕命毒師有Bryan Cranston、Aaron Paul、 Anna Gunn、Jonathan Banks、Giancarlo Esposito這樣出色的演員團隊。主創編劇兼製片人Vince Gilligan又顯然處在其生涯的黃金階段,並且難能可貴地將狀態保持了五年。絕命毒師這五年來穩定的品質,這些人占著最大的功勞。
4 急流勇退。這個和上一條有點重複,但必須要單拿出來說。美劇這種收視就是爹的模式,在我看來是他們不懂見好就收的重大原因。我們看慣了Lost,Hero的爛尾,更看慣了諸如越獄、絕望主婦之類以及各家廣播台喜劇的一季不如一季直到最後苟延殘喘。絕命毒師至始至終的穩定品質直到最終季的優異表現,雖然不是獨一家,但仍然可貴。

下面進入真正的正題
說了這麼多,但其實我回答的目的是來噴為數眾多的「個別」粉絲的。前幾年有個看劇鄙視鏈:英美日韓台港陸,但現在看美劇的人多了,變成用自己看的劇來顯示自己的逼格,絕命毒師的幾個特質很好的符合了他們的這個需求:美劇(這個現依然可以用來鄙視看愛情公寓和步步驚心的人),有線台(甚至不是耳熟能詳HBO呀,AMC有沒有),大尺度(關鍵還不重口,自己能看得下去),主題充滿爭議。簡直戳中high點啊。
我覺得影視劇本來是一個很娛樂的東西,有時你追的劇也會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但僅此而已。盲目的吹捧往往只會顯得你是個腦殘粉。當世界上有了腦殘粉,就免不了有了另一群逼格極高,極力顯示自己不能與之為伍的無腦黑,於是戰爭開始了。
這是我喜歡毒師的最大的原因,他痛快地結束,轉身離去,深藏功與名,甚至不給你留拍什麼電影版幻想的機會,這個世界剛喧囂了不久,就很快地可以清靜下來。


大毒梟海森堡(Heisenberg)的販毒網路遍布美國南部、墨西哥甚至東歐,藍色的冰毒更是他品牌的象徵,「我有特殊的制毒技巧。」海森堡如是說。

年已半百的海森堡決定金盆洗手退出毒品帝國,於是他盤下一個洗車店交給妻子經營,自己則前往新罕布希爾頤養天年。正當此時,他情同父子的助手Jesse Pinkman卻被Todd和Jack一夥劫持。Jack一夥心狠手辣,曾經殘忍的當面殺死了海森堡一直暗中保護的DEA局長,也是海森堡連襟的Hank,現在又囚禁Jesse為他們制毒。得知這一消息的海森堡勃然大怒,不遠萬里驅車從新罕布希爾趕回新墨西哥州,機智地使用機槍機關,團滅了Jack一夥,救出Pinkman。重燃戰火的海森堡重新執掌藍色冰毒帝國。

不久後,海森堡結識了los pollos炸雞店的老闆Gus Fring,Gus表面為海森堡提供精良的制毒場所——一個工業洗衣房,暗地裡卻心懷鬼胎,暗中培養化學高材生Gale偷師海森堡,妄圖有一日取代海森堡成為販毒網路的老大。Gus此人做事縝密果決,今日不除必成後患,海森堡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誠所謂姜還是老的辣,Gus機關算盡卻沒能逃過海森堡的魔爪,被海森堡親手製作的炸彈炸成了雙面人,有人說他死了,也有人說他去了高譚市當上了地方警察官,還有人說他被改造成了機器人,受天網支配。

同時,海森堡驅車追殺了Gus的得力助手Mike,並又指使Jesse槍殺了無辜的Gale,良心受遣的海森堡從Gale的住所取走了一部Walt Whitman的《草葉集》,聊表紀念,這部書後來成為了海森堡茶餘飯後、如廁解手時的不二之選。

隨著Gus勢力的坍塌,DEA很快搗毀了Gus的洗衣房兼制毒實驗室,海森堡和Pinkman被迫開始在一輛偷來的房車中繼續制毒,然而,由於房車制毒環境過於簡陋且缺乏保護,年事已高的海森堡在一次連續四天的制毒之後終於倒下了,檢查發現海森堡體內早已有癌細胞,而房車糟糕的制毒環境惡化了病情,現在已經是肺癌晚期。

屋漏偏逢連夜雨,海森堡發現妻子Skyler·Bitch竟於昔日老闆有一腿,絕望的海森堡一度精神崩潰,在超市裸奔,然而就在此時,海森堡的小女兒Holly降生了,看著眼前天真無邪的小天使,再看看自己沾滿鮮血的雙手,海森堡決定退出歷史舞台。

他遣散了他的法律及財務總監Saul Goodman,Saul最後只能另謀生計,在當地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律師;Pinkman也早已身心俱疲,洗心革面穿上西裝應聘銷售;藍色冰毒漸漸消失在大眾視野,街頭的毒品逐漸被一個叫圖庫的深井冰掌控,而海森堡,看著手中的《草葉集》,決定化用沃爾特·惠特尼改名沃爾特·懷特(Walter White),回到鎮上的高中當起了一名化學老師,安度餘生。


為什麼很多人都把Saul稱作騙子律師呢?他是非常稱職的黑道律師好不好,對於劇中一眾遊走在法律邊緣的壞蛋來說,Saul簡直就是萬金油!!!簡直就是業界良心!!!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一段很細瑣的劇情。

第二季,瘦子被街上的癮君子逼到了角落裡,劫走了身上的冰毒,小粉因為老白的慫恿,帶著槍想要去找回場子。小粉在門口踟躕半晌,終於進了屋子,眼前的場面讓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一對吸毒喪失理智的夫妻,他們的住所也理所當然是雜亂無章的,導演真是花了功夫,屋子裡的空氣幽暗渾濁,陳設更是亂得像是人間地獄。

但是,看完整部劇後,這番場面卻一直反覆出現在我的腦海里。我花了很久去想這是為什麼,後來得了一點端倪,心想偉大的藝術其實都是相似的,這一幕其實就是整部劇的預演,同一主題的不斷重複和深化,才能使得背後的冷冽刺人骨髓。

我們可以發現,精蟲夫婦那雜亂的家,可以一直呼應到老白第五季重新回到故居的情節,罪惡暴露之後,原來溫馨的家變成了混亂破敗的廢墟。


精蟲夫婦身上反映出來的,是毒品最野蠻原始的破壞力,沒有任何掩飾,喪失了神志的兩個人可以去搶劫,可以去殺人偷一台自己砸不開的ATM機,也可以因為口角用ATM砸死丈夫,然後萎頓在沙發上像是什麼都沒發生過;而老白的故事則有一層精緻的掩飾,我是為了這個家,我是為了妻兒和襁褓中的女兒,但掩飾去掉之後,為了家,家毀了,白宅在故事的最後,變得如同精蟲家一般混亂晦暗。


如果說要為《絕命毒師》加上一個關鍵詞,我想其實就是:混亂和秩序。


我經常會去想,生活的真實是什麼樣的呢?


舉個例子,每一次換手機,都覺得有一種無可奈何。無論那塊屏幕是如何高端,康寧大猩猩好幾代、2K解析度,等等等等,拿在手裡還是會沾上指紋,用過一天之後,如果不去擦,拿著屏幕對著光,你就會察覺到那種無可奈何的混亂。


又比如說,我曾看網上的人曬悠閑的生活,地板上鋪一塊圓毯,置辦一張精緻的小桌和用來倚靠的沙包,可以喝著茶看一下午的書。但等我湊齊這一套後,卻發現開著窗戶,毯子不過幾天就已經沾滿了灰塵。


是的,我有點輕微的潔癖,所以在這一點上我的感觸尤甚。我發現無論我們如何用力去維持讓自己舒適的秩序,秩序總在朝向崩潰的方向滑落。


可以一下潑出去的水,卻永遠收不回來;一桿下去滿桌的撞球四散,卻永遠無法一桿打回那個三角形的秩序。後來我知道,這是這個宇宙最根本的鐵律之一,熱力學第二定律。


這個宇宙是一個主題為熵增的宇宙,所有的一切都在朝著混亂走去。


而我們?我們螳臂當車,我們飲鴆止渴。


很多人都在說這部劇的主題是要折射出每個人心裡的醜陋和慾望,我表示贊同,但卻不認為這是最深處的東西。個體面對永無止境混亂的惶惑,對於堅守秩序的乏力,恐怕才是《絕命毒師》中最深邃的母題。


老白的大半輩子,是戰戰兢兢的。漢克在墨西哥邊境目睹同事被炸死而消沉不已時,老白第一次明確點出了這個母題。他說,我前半輩子都在戰戰兢兢,循規蹈矩,都在害怕不好的事發生,晚上睡不著,早上醒得早。但是現在癌症來了,他心裡反而鬆了一口氣,居然可以一覺睡到大天亮了。


而前半生戰戰兢兢堅守秩序帶給他的是什麼呢?故事的一開頭就告訴我們了,他空負一身好本領,卻好似折了翅膀的鷹般萎頓在地,昔日背叛自己的好友名利雙收,坐擁萬貫家財,自己卻不得不淪落到洗車店打零工還被學生羞辱。


中年危機,大家都會給出這樣一個簡潔的敘述,但一般的中年危機卻和老白的不一樣,老白是一個有真本事而淪落到塵埃的悲劇。他內心深處最深切的感受,並不是無奈,而是憤怒。他心裡肯定覺得,是前半生戰戰兢兢維持秩序導致了這一切的發生。


你看他在加油站遭遇開著豪車、高聲用藍牙耳機打電話的男人,心中想的無非是你這樣的人渣居然也能闊,而我居然這麼慘。


所以,他炸了耳機男的車。


炸車事件看似很小,卻是老白整個故事中心理動機的縮影。老白的內心有不甘,別人毀壞了某種秩序,名利雙收,我呢?


他需要的只是一個催化劑,而催化劑來了,他得了癌症,最壞的事情發生了。他跟漢克說,得知自己得病要死了,他心裡反而鬆了一口氣,居然可以一覺睡到大天亮了。這才是他的理由,他接受了最壞的事情已經發生,沒有什麼是值得恐懼的了。所以,不妨去破壞一些秩序,擁抱混亂,看看我能不能做得比那些人渣強。


他釋放了自己心中的惡魔。慾望、破壞、邪惡,這些東西都是混亂的好朋友。他成為海森堡的這一路上,雖然從來不想遇見混亂,但混亂就像一個幽靈糾纏著他們,從埃利奧特和crazy 8的死開始,一切其實都早已註定好了,那個被腐蝕見底的浴缸、潑灑得滿地都是的內臟和血跡,絕對不是為了噱頭。


而「為了家庭」就成了一個預設在心裡的精神避難所。我死了,家人就過不下去了,我要給家人留下一筆錢,精確到百位數的錢。每當老白作惡之前,他都會這樣告訴自己,當他抱著自己的女兒,展示那高高摞起的鈔票,說:「爸爸賺的,爸爸為你賺的。」他心裡滿足自尊心的想法是有的,但是更深層挖下去,其實是在說,我是為了懷裡的小女兒,所以我做惡是有理由的。這樣,他吃得下飯,睡得著覺。


但,你既已經把自己獻祭給了混亂,那麼混亂就不容你窩在自己的避難所里。老白的家庭線,唯一的內在驅動力就在此。因為制毒引發的懷疑、猜忌、背叛、恐懼、絕望,讓這個家不斷走向最後的一片廢墟。所以,老白心裡覺得自己是為了家庭,但家庭中出現的問題也像是生意場上一樣狀況不斷了。


我們都記得,妻子從一開始因為他得癌症痛哭到詛咒他去死,和兒子之間的關係也從兒子對他的愛變為了最後一通電話中的引以為恥。


老白還是太幼稚了,以為自己可以在破壞那些束縛自己的秩序的同時,可以維持另一些讓自己舒適的秩序。但混亂是個魔鬼,老白伸出手去,卻攔不住秩序總在朝向崩潰的方向滑落。


小粉的經歷更加無奈,他基本上是被裹挾著的,他所愛的人,一個一個因為自己受到了不可挽回的傷害。在故事的後半程,小粉的精神基本上是麻木的,他在家裡開成夜成夜的派對,音樂開得震天響,甚至別人順走了他的錢都無動於衷。


和老白恰恰形成了一對絕佳的對比:


一開始的小粉,是不在意秩序的,他單純的心裡甚至沒有想過這些問題,但後半程的他卻因為生活不斷被混亂摧毀而陷入了戰戰兢兢,想要維持某種秩序而不可得,被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毀掉了。最典型的是開始他為了一個孩子做過惡,最後發現自己走進了一個無法阻止殺一個孩子的局。


這個故事裡的所有人,到了後來都在維持自己所賴以生存的秩序,卻干不過命運的蠻橫。我們隨手可以找到無數個例子,小粉租房導致飛機墜毀的蝴蝶風暴,招攬殺手導致自己被反殺、不恰當的人總出現在不恰當的場合……對於主題,這樣重章復沓的表現像是一幕交響樂,一齊把我們推向了最終的無可奈何。


迫不得已,不得不爾,形勢所迫……我們的一生中也有著數不清的混亂,甚至很多時候我們總在發現,自己所面臨的往往都是混亂。雖然我們的生活不像電視劇一樣驚悚誇張,但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某個投影。


正如薩特的那句爛大街的話: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


我想,這部劇所要傳達的,除了赤裸裸地給我們展示秩序的毀滅外,恐怕更多是關乎對秩序的堅守吧。


以上。


距離《絕命毒師》結束已近兩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它讓主演布萊恩克蘭斯頓和亞倫保羅分別以四次奪得、包括三次蟬聯劇集類最佳男主角獎和三次奪得最佳配角獎的成績成為各自提名項目的艾美獎得獎紀錄保持者,亦幫助AMC成為唯一一家7年時間內6次奪得艾美獎最佳劇集獎(2008、2009、2010、2011、2013、2014)並坐擁兩部最佳劇集(《廣告狂人》、《絕命毒師》)的有線台;在這段時間,它以1028萬人(A18-49:5.3)的劇終收視躍居美國電視史大結局觀看人數第三多的作品。一些觀眾透過為角色購下墓地和向當年作為拍攝地的住宅的樓頂扔比薩餅等極端方式表達他們的緬懷和敬意,世界各地的網民還在以主人公華特懷特為坐標樂此不疲地對包括史凱勒在內的所有角色做著各種道德觀察……《Baby Blue》成為永遠的絕唱,但《絕命毒師》卻還在透過其縝密的邏輯、立體豐滿的角色、自然生動的表演和更高的真實性、思辯性追求感染更多民眾,激起他們內心對道德、人性和正義的困惑。

距離《絕命毒師》結束已近兩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它讓主演布萊恩克蘭斯頓和亞倫保羅分別以四次奪得、包括三次蟬聯劇集類最佳男主角獎和三次奪得最佳配角獎的成績成為各自提名項目的艾美獎得獎紀錄保持者,亦幫助AMC成為唯一一家7年時間內6次奪得艾美獎最佳劇集獎(2008、2009、2010、2011、2013、2014)並坐擁兩部最佳劇集(《廣告狂人》、《絕命毒師》)的有線台;在這段時間,它以1028萬人(A18-49:5.3)的劇終收視躍居美國電視史大結局觀看人數第三多的作品。一些觀眾透過為角色購下墓地和向當年作為拍攝地的住宅的樓頂扔比薩餅等極端方式表達他們的緬懷和敬意,世界各地的網民還在以主人公華特懷特為坐標樂此不疲地對包括史凱勒在內的所有角色做著各種道德觀察……《Baby Blue》成為永遠的絕唱,但《絕命毒師》卻還在透過其縝密的邏輯、立體豐滿的角色、自然生動的表演和更高的真實性、思辯性追求感染更多民眾,激起他們內心對道德、人性和正義的困惑。


從詛咒到祝福——慢熱節奏的跳板

距離唐恩德雷珀在《廣告狂人》中向柯達客戶展示「旋轉木馬」創意三個月後,一個腆著肚腩、身著圍裙、經濟拮据又被癌症無情叩響家門的中年男人走上了當時籍籍無名的AMC舞台,他叫華特懷特。和《廣告狂人》不同,《絕命毒師》更多使用富有紀實感和緊張感的手提攝影,故事發生在現代,其中的角色也非衣著光鮮、時常沉淪在美酒佳人的懷抱中,而是湊合著用壞了的熱水器、在瓦礫下的寸土間苦中作樂的一家人。誠然《絕命毒師》有較之《廣告狂人》更明快的基調、更幽默的腔調和更激烈的戲劇衝突,但它依然在像後者以及後來的《謀殺》一樣啃著一塊通常不被市場看好的硬骨頭——由充滿缺點且不討喜的角色驅動,被角色的人性化、背景化、心理描寫和並非一蹴而就的情節和內心波折「拖慢」的節奏。於是,就像花了一集時間設計新秀麗手提箱的唐恩、佩琪和花了一集時間尋找兒子的林登警探類似,對華特懷特由外到內縝密連貫全面的刻畫起初受到觀眾口誅筆伐般的詛咒和質疑。


《謀殺》的製作人Veena
Sud認為,較之其他有線台,AMC戲劇更注重小格局內部方方面面的挖掘,節奏也更為慢熱(Low-burning)。此外,側重寫實角色驅動、並寄望藉此將觀眾引向對複雜人性和道德議題關注的意識更為強烈和專一。因此,該台作品時常會偏離主要方向,用獨立的單集把筆觸放在勾勒細節搭建的事態對周遭環境、自身精神層面的餘波和對角色動機、行為的「隱形」控制之上——它是系在人物四肢上看不見的線,不是人物服飾上看得見的花紋針腳。它讓人物產生,摁著人物的頭曲曲折折地走,直到滅亡。


喜愛傳統戲劇的觀眾親睞這些作品中明快、激烈、直白的戲劇衝突,卻往往忽視此類作品情節和人物失真、信息交代過度依靠台詞、敘事手法匱乏單一等問題。《絕命毒師》自第一季開始就有意識地摒棄「急功近利地沖向轉折、衝突和結局」俗套,透過鏡頭語言、細節描摹、對比、象徵手法,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向角色性格、動機、邏輯等潛在「情節催化劑」上。


第一季中,將主人公華特懷特推入制毒道路的生活困境是透過如下渠道展示的。攝影上,華特醒來時正是全家酣睡、天色仍暗的黎明,晦暗的陰影投射在了他無精打採的面孔,也覆蓋了牆上象徵著他「往日雄風」、「另一種生活可能」的化學研究獎章上,再加上被診斷患有癌症後的第二天他在墨藍色的清晨孤獨地將燃燒的火柴棒拋入游泳池的場景,均在氛圍上外化了他自覺被命運拋棄、鬱郁不得志、積鬱不快的內心。而在細節及對比上,編劇設計了諸多側面刻畫的橋段,如填補家用去洗車店打工卻遭老闆壓榨、課堂上和洗車店裡被學生嘲笑、湊合用有故障的汽車和熱水器、殘疾的兒子在服裝店裡受到竊竊私語,及在生日派對上聒噪、充滿男子氣概的連襟漢克的襯托和給女兒取的名字被妻子史凱勒拋棄的細節均在對比彰顯他最初羸弱、順從、內向、老實的性格和對財富、尊嚴的渴望。心理刻畫除了與攝影穿插進行,也嘗試使用意象的象徵意義。例如華特在洗車店發病暈倒前,曾恍惚中看見一個穿著靚麗的女子倩影踩著高跟鞋走上紅色豪車中,這即是其渴望金錢的內心投射。而在得知患病、並第一次透過制毒小賺一筆後,他卻在加油站損毀了一個沒有禮貌的陌生富人所開的汽車,這一場景與之前的女富人場景形成對比,表現其內心渴望擺脫拮据生活、對無情命途展開控制和瘋狂反擊的強烈意願,又與灰質公司往事和參加格雷琴、艾利歐舉辦的聚會情節呼應,呈現處於低谷的懷特對包括艾立歐在內的富人的嫉妒和對當年拋棄股份、痛失發家機會的憤懣。


不難看出,這些孜孜不倦的細節筆觸正是文斯?吉利根及其編劇隊伍在為華特關上制毒外其他選擇可能的大門。因為高昂醫藥費和填補家用而迫切需要在近在咫尺的生命盡頭前籌措高達近百萬美元的現金,同時,被周圍有形無形的貶低、勢利眼光放大的內心對尊重的偏執渴望又使他拒絕接受「施捨」,從而最終在機緣巧合下鋌而走險選擇邊緣道路。


對細節的雕琢、對人物刻畫及邏輯的重視還體現在《絕命毒師》第一季對懷特、平克曼制毒和殺死「瘋狂小八」的橋段里。如野外製毒時嚴謹的穿著準備、遇見火警六神無主的表現、華特對待地下室中的「瘋狂小八」態度的轉變——從動手殺人前的焦慮、躊躇,到通過聊天產生好感選擇退讓,直至面對威脅和「背叛」勒死「小八」及事件餘波中內心的掙扎與質變——家庭聚餐時喚起溶屍恐怖回憶的烤肉和第一季結尾在與漢克的對談中以法律具有歷史局限性聊以自慰——均安排了縝密的視角。此外,華特以報警威脅平克曼同自己合作制毒,及後期雙方中任何一方只要缺錢就單方面撕毀「不再接觸條約」也在撕破角色柔弱表象下自私、利已的本質。


《絕命毒師》的實質是一個善人如何坦然地沉迷於惡行、讓結果失控偏離初衷的悲劇,而悲劇的實質是讓觀眾眼睜睜看著幸福「被摔碎」的過程。細膩而具有穿透力的筆墨,如針線縫製出他們的慾望、貪婪、自私、虛榮等貼合人性的形象和背後推動他們行走的「凌弱」的外部誘因(平克曼也因教育問題求職無果、被趕出家門繼而被排除在主流社會和命運的懷抱以外),也為角色的變化、演員的發揮、拷問道德的更高立意提供了可對比的參照和穩健的現實主義土壤。沒有這些緩慢的努力,觀眾對劇中情節和人物動機感同身受的代入感不會如此強烈,最後陷入家庭與尊嚴、生存與良知等兩難境地泥潭的恐怖感、焦灼感也不會具有多少感染力,華特在潛意識中將「制毒尋求金錢和尊重」的過程替代「為了家庭」作為目標,而將「為了家庭」這個過去的目標作為如今道貌岸然、聊以自慰的幌子,從而將幸福的家庭和善良的自我一手推向風暴中心直至毀滅的過程和結局也不會具有多少說服力,更不可能令觀眾有深入骨髓的痛心、惋惜和思考。


道德模糊的「反英雄」人物

戲劇和小說中的「反英雄」人物指一些不具備勇氣和道德等理想主義元素、遍身缺點的負面角色。但「反英雄」人物又與傳統反面人物不同,他們雖因為自身不幸被迫訴諸「反面人物」般的不義舉動,但內心可能嚮往「英雄」式的正義目標,本性也可能並不壞。自從大衛契斯在上世紀末在《黑道家族》中塑造出東尼索波諾這個「反英雄」角色後,這種人物形象因為貼近現實人性開始在電視界流行起來,如隨後誕生的《廣告狂人》主角唐恩德雷珀、《國土安全》主角尼古拉斯布洛迪和《絕命毒師》中的華特懷特。


《絕命毒師》在人物塑造上相當成功,一方面它堅持在「反英雄」模式下對儘可能多的角色進行人性化、背景化和去標籤化。另一方面,《絕命毒師》依靠角色驅動而非過對訴諸各種偶然事件(即許多懸念劇集中填不了的「坑」)推動,全劇情節整體靠代表不同利益、價值觀、原則的角色間相互碰撞推動,而之後的事件本身又契合、折射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並令他們的形象更為複雜。前者令《絕命毒師》的角色更契合
「沒有絕對好人和沒有絕對壞人」的現實,讓觀眾更能設身處地地理解角色動機和處境,兩種人格間轉換的角色也讓演員有更豐富的發揮空間,同時外表和內在的巨大反差、角色與傳統戲劇中非黑即白角色的差別也往往是本劇黑色幽默所在;後者則令《絕命毒師》情節合理,各種進展銜接經得起推敲,人物也沒有被故事大潮淹沒而模糊甚至前後矛盾。


去標籤化的成果首先體現在主人公華特懷特身上。最初他信仰的賺錢治病、給家人留足夠遺產的動機讓他看起來很無私,但在整個過程中又顯得頗為自私和利己。最開始走上制毒販毒道路時他並沒有考慮一旦局勢超出自己控制,這個看似「無私」的以犧牲自己為代價為家庭做出貢獻的舉動將會給家庭投射何種威脅和恐慌(第五季末),他瞞著家人、私自替他們做出決定,並最終在感情上、道德上甚至生命安全上將其家人推向無路可退的絕境會令他的行為、出發點顯得有多麼自私。而在制毒過程中,他也不止一次以威脅、蠱惑、唆使等方法將搭檔平克曼強行拉回到制毒甚至殺人的犯罪道路中,令平克曼愈陷愈深,飽嘗良心和生命威脅的煎熬,亦為了操控傑西而眼睜睜地看著傑西深愛的女友因嘔吐窒息而死,並策划了對孩童的下毒。在後期,錢多到洗都洗不幹凈的華特卻因為從頗具藝術感的制毒過程中獲得了平凡生活里不曾擁有的成就感、權力感、被尊重感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暢快,繼而置妻子史凱勒的恐慌和家人的安危不顧,數度拒絕金盆洗手,也令其沉溺於對命運反擊而罔顧法律、道德、甚至自己看重的親情的自私、狂妄、偏執、自大一面畢露無疑。


依靠外在激烈情節吸引觀眾的傳統戲劇工作者可能會將《絕命毒師》處理成角色一袋一袋制毒、一次一次和警察周旋的俗套故事,其中的人物也可能會顯得單薄和平面,因為他們可能會心安理得的沉溺於犯罪而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審視、猶豫、躊躇。但在《絕命毒師》中,觀眾可以清晰地看到外在的連鎖效應、蝴蝶效應之外,制毒、犯罪是如何令華特改變的,他的內心又是如何掙扎,繼而如何趨勢他心安理得地一條路走到黑的。


第一季中的華特是屈服於命運的荒謬與無情而顯得羸弱、老實、善良的角色。他會因為印第安裔學校保衛因自己偷竊實驗室里的化學試劑用品、被DEA錯誤地逮捕而提醒連襟漢克「他可能是被冤枉的」;他會以負責任的態度而對包括傑西在內的後進生報以特別的關懷和督促;他也會在化療副作用引起嘔吐時擰開衛生間的水龍頭而避免讓家人聽到,擔心自己病情的加重……但與此同時,他也為了擔負養家的重任踏上了制毒的不歸路,被迫在地下室掙扎地勒死了「瘋狂小八」並為此恍惚了好幾天。換句話說,最初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並非心安理得的,殺人、犯罪的確令他的內心背負巨大的愧疚和不安,為此他必須紓解內心有違良知的壓力。在第一季末他在與漢克的對話中,以「禁酒令」做比方,強調「法律具有歷史局限性」,實際上是在安慰自己「我的所作所為終將在未來獲得法律、道德上的寬恕」。而在第二季與漢克一家的聚會上,他開始就犯罪分子是否「罪惡」與漢克產生微妙的分歧。他反問漢克「你是否知道那些作惡的人是如何走上作惡的道路的」,其實是開始對犯罪分子、尤其是對自己報以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然而,華特內心的愧疚和不安並為就此消失,並為此產生了倦怠、渴望生命終結早日將自己從犯罪的噩夢中解脫出來的情緒。在S2E7中,華特因為劇烈的咳嗽和對CT圖像的誤判而以為病情惡化時日不多,於是欺騙、強迫傑西放棄與簡參觀油畫展覽的計劃與自己去野外進行四天四夜的高強度制毒。困在野外後,他對傑西袒露心胸,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會得到寬恕和家人的原諒,遂認為死神加快腳步是命運對自己的懲罰。然而該集結尾,醫生宣布他的病情獲得突破性的好轉,卻令華特在家人歡呼雀躍中感到無盡的凄涼,因為他意識到生命的延長意味著更多良心上的譴責,更多對家人的欺騙,更多撒謊和圓謊的疲憊,令他意識到命運的這個「善意」——而非死亡——才是對他所作所為的懲罰。所以在結尾,他憤怒地將拳頭擊向了洗手間里的面紙巾鐵箱。


正是在這一基礎上、這一過渡之後,華特開始從制毒中獲得了物質以外的精神需求——尊嚴、權力慾望、成就感和周旋在遍身荊棘的命運周圍並將槍口一點點指向它的心理自償,而在妻子出軌後,他內心對家庭、道德和謊言的負罪感也進一步稀釋,這也是其最終陷入瘋狂、行為失控完全背離初衷的根源。


奪取權力感的過程除了投射在其第四季與毒梟古斯塔沃的對峙中,也反映在其與連襟漢克微妙關係的轉變。在全劇開始,他是活在漢克男子氣概陰影下的小男人,生日派對上漢克被客人簇擁、摟著自己兒子的模樣儼然一家之主,而本是一家之主的自己不敢摸手槍被嘲笑則反倒像是客人。而在第二季,漢克因為被派去美墨邊界執行緝毒任務遭遇慘絕人寰的爆炸後心理受到傷害而開始凸顯內心的脆弱,這時華特登門探望。他善意地背對著強裝鎮定的漢克,和他展開了如下的對話,繼而開始坐在了「拯救」強者漢克的高位上。


漢克:「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做的事情……你我之間,用你的話來說,不太存在共鳴。」


華特:「如果我說有呢?我一輩子都過得戰戰兢兢,總擔心有事情會發生,或發生,或不會發生,整整五十年了,每天都是3點鐘就驚醒。可你知道嗎?自從收到了一紙癌症診斷書,我反倒睡踏實了。我意識到,恐懼才是人生中最糟糕的事情,恐懼才是我真正的敵人。所以,振作起來,漢克,回到現實世界,狠狠揍那個雜種,打得它滿地找牙。」


說這句話時,華特回過頭來,看見漢克複雜的臉上寫滿吃驚。


在那之後,華特在制毒和更極端的沾血的犯罪風浪中一次次安然無恙,內心獲得愈發多的驕傲、信心和滿足。他開始對受傷後的漢克在憐憫中施以更多俯視的眼光,在漢克與兒子的親密中公開表達不滿,逼迫兒子喝酒以羞辱漢克。在漢克向小華特展示收集的礦石時,華特用自己的化學知識進行詳盡的解釋,實質上是在其與漢克的關係中展開更多主動的對抗。與此同時,華特也開始向妻子史凱勒施展更多爭奪話語權的暗示,如史凱勒教他演練「坦白毒癮陳詞」時他對低頭姿態一臉的不滿。


角色的人性化和背景化則更多地用在以傑西為代表的「反面人物」身上。


在全劇開始,他因為不學無術又沉迷毒品而被家人掃地出門。由於文化程度低,又無法在製造廉價冰毒外找到正常工作。正因此,他接受華特的提議走上制毒道路的外部動因和後來從中獲得成就感的內在動力得到了闡釋。但與華特相比,他沒有對財富巨大的貪念,也沒有站在毒品帝國頂端的野心,更無法下手為了一己之力戕害他人,而是意志不堅定的軟弱者,因而無數次在退出制毒業和受到華特蠱惑重回制毒業之間來回踱步,猶豫不定,又因為無力反抗而相繼淪為華特、毒梟、黑幫和警察擺弄利用的棋子。但就像華特在劇終時醒悟、拋棄尊嚴、捍衛家人一樣,傑西的良心從未泯滅,甚至清醒地更早。觀眾可以在其與簡的相處中看到他的藝術天分,看到他嚮往的、以「製造木盒」為代表的純真生活;可以在他與一群弟兄沒日沒夜的聚會中看到他對孤獨的恐懼;可以在他與華特的關係中看到默契和尊重以外的對父愛乃至家庭關懷的渴望(華特則從平克曼身上獲得了敬重、忠誠合作的默契和安全感,以及自己家庭中無法給予的寬恕、理解,他也期待從保全傑西那裡看到自己未泯的良知);在S2E6中他拯救癮君子「精蟲」兒子的過程中看到他對包括自己在內的不幸兒童的憐憫和關愛,也可以在他第五季沿街撒錢時看到他內心的痛苦和懺悔。


此外,殺手麥克、毒梟古斯塔沃、律師索爾等配角也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背景化和人性化,他們不僅成為全劇黑色幽默和獨特魅力的組成部分,也讓這些因為篇幅問題無法進行立體刻畫的角色儘可能擺脫臉譜化,並成為一些角色的人格投射(如麥克和傑西)。


然而,《絕命毒師》中最富爭議、也其實是最受煎熬的角色並非華特和傑西,而是華特的妻子史凱勒。編劇團隊設計的以華特為中心的主角視角和對一些內容的規避,讓華特製毒的「家庭動機」散發出無限的光芒和正義感(如華特的毒品對社會的危害就受到了規避。相反當第五季華特的所作所為可是得到報應,迫使妻子擔驚受怕,又把歹徒引向家中,甚至造成漢克的死亡時,他的形象就開始一點點晦暗起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史凱勒和漢克等出發點正確、但與華特站在對立位置的角色竟然呈現出道德錯誤感。觀眾在史凱勒逼妹妹瑪麗道歉中對其高漲的道德正義產生反感,卻忽略了作為孕婦的她被當作小偷扣押在商店裡的痛苦和尷尬。他們將史凱勒的出軌與這種自我犧牲逼迫華特與自己離婚、繼而將尾隨華特的危險與自己保護的家庭切斷的背後苦衷剝離開,單獨拿出軌作為她對婚姻、對華特的背叛而對其進行道德討伐,卻對華特製毒禍害社會,踐踏法律、道德和危害家庭安全的所為施予寬容和原諒,也並不曾考慮史凱勒內心的掙扎和被迫陷入選擇駁論的無奈(史凱勒與泰德的另一次糾葛——史凱勒將錢交給泰德——也常被觀眾拿來指責她背叛華特,卻用其錢財滋養情人。但實際上,泰德公司的稅務漏洞一旦得不到現金的填補,包括史凱勒在內所有員工都會受到稅務局的審查,其家庭大規模來源不明的毒資也會暴露,華特也很難從中脫險)。產生這一「錯覺」的原因自然是觀眾看到的只有華特的「苦心」,而忽略了史凱勒以另一種方式承擔家庭責任的「苦心」——從打點丈夫的治療、原諒丈夫行蹤不定的詭異到被迫留守在支離破碎的不幸婚姻中只為承擔漢克的醫藥費、儘可能為下一代的生活費用考慮。

如果說最初華特等人尚可以透過制毒外的其他渠道籌措資金因而握有操控事態的主動權,那麼史凱勒在整個過程中一直處於相對被動的位置,是被無意識地拉入這個晦暗的局面的。


最初,她在深愛的丈夫罹患絕症時為他聯繫醫師,奔走尋求「灰質公司」夫妻的資金援助,在身懷六甲時毅然選擇外出工作只為在經濟危機陰影下承擔家庭日常開銷的責任,給予丈夫物質和精神上的慰藉與關懷。然而,分歧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產生了:華特背著她在外製毒,並且替妻子、也替家庭自私地做出了這個決定。為此,華特行蹤不定、晝伏夜出、喜怒無常,對第二隻手機和脆弱的謊言常常閃爍其詞,實質上令史凱勒產生婚變的焦慮,並淪為冷暴力的受害者。


另一方面,從史凱勒堅持要求妹妹道歉和拒絕為泰德的公司做假賬等情節中,我們可以看出史凱勒是一個堅持道德和原則的角色,這樣她接受華特的錢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不幸的是,《絕命毒師》里,凡「高舉道德」即是對華特悲劇和不公的無視,就似乎是其制毒養家善意動機的否定。因而,史凱勒的道德主義和原則令其天然地站在華特的對立面,並受到實則「有違道德和正當、公正」的指責。


但是在這裡史凱勒顧及的只是「道德」嗎?就算史凱勒放下那面看似「不實用」的道德架子,她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無視、甚至幫助丈夫陷入危險的罪惡深淵,而給家庭、華特和自己的內心埋下定時炸彈並坦然地接受華特的毒資嗎?在這裡,史凱勒已經陷入到了困境:幫助華特犯罪、洗錢,不僅是有違良知的所為,亦是將華特、尤自己的下一代暴露在潛在的危險中——因為她不知道局勢會否失控,與華特有接觸甚至有矛頭的犯罪分子會否會為了利益爭執和復仇而將死亡引向家庭,更不知道如果一旦華特暴露被捕入獄,他口口聲聲說是為家庭賺來的錢能否真的如他所願用在家裡,而不是被沒收。甚至史凱勒本人也會因為「協助犯罪」而受牽連入獄,繼而自己的一雙兒女成為孤兒。就算一切如華特如願風平浪靜,她又如何能做到默許華特一次次投入風浪,又如何能預知將來真相擺在兒女面前,他們是否會憎惡自己的所作所為;但不幫助華特犯罪,則會令受傷的漢克的治療費用陷入無處籌措的境地,更會令一對兒女的撫養費用成為巨大問題(相信作為母親她不可能將他們交付華特撫養),因為本想「投靠」的泰德此時已經受傷,並因為打手的介入而陷入到對自己的恐懼中。


在第五季,史凱勒陷入到更極端而近乎無處脫身的巷道中。一方面,她為了漢克的理療費和下一代的撫養費等現實考慮選擇妥協,踉蹌地行走在謊言和不安全感搭建的殘破不缺的婚姻里,更不可能像傑西一樣依靠吸毒等逃避甚至自我毀滅的方式尋求解脫而置孩子於不顧。同時,她又不能魚死網破,讓華特暴露在警方面前繼而令本已受傷的漢克再面對失業的打擊,讓家庭徹底崩潰;另一方面,她的良知令其內心充滿作為幫凶後的自責和負罪感。這種無路可退,繼而眼睜睜看著無路可退本身令事態進一步惡化的處境讓史凱勒在無人分擔的孤獨、陣陣襲來的恐懼、扭曲道德和良心的負罪感、生存壓力和責任及對自我的痛恨等現實面前承受萬箭穿心,令她陷入迷茫,精神近乎崩潰。


在故事的最後,史凱勒成為實質上與華特一樣接近「原教旨主義者」的人:被迫為了家庭的目標,而訴諸於良心不安、遭到譴責的「不義」過程。但比其他角色更加悲慘的是,擺在史凱勒面前的現實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逆來順受、無從選擇的死結。對於《絕命毒師》中的任何一個角色——包括史凱勒——進行單一維度的道德審判皆會引來爭議,但無可否認的是她只是做了一個母親該做的決定,而且實際上她從未從幫凶、賺錢、花錢的角色中獲得半點愉悅。


漢克的角色則也在他代表的社會正義外投射些許自私的氣息,如最初他多次包庇妻子扒竊的嗜好。在邊境緝毒所和原單位的不同處境及最後他面對歹徒的槍支選擇犧牲生命皆可視作其對尊嚴的看重,這與他最後「貪功」地獨自前往緝捕華特一起,令他「正義衛道夫」的身影多了些複雜的私心,但我們也無法忽視華特的行為產生的餘波給漢克帶來的身體傷害。


《絕命毒師》成功地塑造了多個把結果看得較過程更重的「錯誤的英雄」,讓他們之間的自私、軟弱等人性中的不完美與本就無法調和的性格、價值觀、底線、利益矛盾產生交集和對立,並一起發酵,令人性中的善惡交替呈現,讓情節走向失控的、毀滅性的塌陷和崩盤,也令單一尺度的道德、人性評判標準徹底失效,把角色、也把觀眾推向殘忍、艱難和現實的兩難抉擇。在娛樂性的戲劇感之外,提升角色的立體性和厚重感,並尋求更高的道德主題追求。


獨樹一幟的敘事和表現技法

大體上,傳統電視戲劇在敘事技法和視覺表達的突破上滯後於電影行業,原因是電影行業的多种放映渠道——從大眾院線到成熟市場中的小眾藝術院線、影展——給予各種類型的電影生存的機會,這一模式尤其為藝術電影開拓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而電視戲劇的播映平台通常局限在公共電視、有線電視和付費頻道這三個渠道,他們又相繼受到普通觀眾、廣告贊助、付費訂戶態度的左右,繼而令電視戲劇更多地選擇受眾較廣、較為保守和簡單的敘事手法以求生存,藝術層面的視覺、聽覺表達也往往較為收斂。此外,電視行業較之電影業更低的製作成本、被小熒幕限制的視聽呈現效果和對劇本的側重都令提升電視的視覺表達顯得頗為吃力不討好,且在物質上不允許。


從第二季開始,《絕命毒師》引入多套具有標誌性的敘事和視覺表達手段,最為人熟知的恐怕就是每集開始曲前的短景,它們通常是將整個一集的結局提前,亦或是將整個一季的結尾切割成碎片散落在每集開始,從而給全劇增添懸念感和緊張感。例如在第二季,全季因蝴蝶效應產生的空難令飛機碎片墮入華特家的結局被以碎片形式提前布局在多集開始,令觀眾產生華特可能在結局遇上不測的錯覺的緊張感,從而吸引觀眾追看下去尋找答案;有時,它們也被用來對全劇一些限於篇幅無法展開的配角進行補充描寫,令這些角色在性格上更為豐滿,例如第三季的斧頭兄弟雖然出鏡不多,但透過其兒時與輪椅爺爺相處為其團結而極端殘暴的性格增添了註腳。此外,開篇的短故事也被用來暗示時間,如全劇開始、第五季上開始兩次出現的生日培根餐。這一暗示時間的方法也被用來完成前後呼應和對比,如在S5E14的短場景中情節回到華特最初在野外製毒結束、與史凱勒通話編造外出借口、史凱勒則在家中拿起水果刀做飯的幸福往事。而在該集中,華特的犯罪行徑最終失控害死連襟漢克,真相也被公開,當華特在逃亡途中折返回家與妻子孩子展開爭執時,史凱勒再拿起刀與華特扭打起來,一前一後迅速形成對比,親情和家庭的分崩離析如家中的鏡子摔碎在地上般慘烈,令全劇的宿命感、輪迴感和悲劇感得以提升。


《絕命毒師》在視覺表達上也使用了與之類似效果的由局部特寫到全局或是由物件出發的POV視角攝影手法,繼而給戲劇增添風格化或是毛骨悚然的神秘感,它們可以是華特化療時的輸血管、制毒時的燒瓶亦或是他剃頭時流下的鮮血。


在敘事手法上,AMC的不少作品都獨樹一幟地選擇「封閉單集」的模式,讓那一集出現的角色儘可能精簡,把視角由全劇的主要方向轉向這一方向外獨立主題、人物形象以及精神狀態的集中展示,形成舞台劇的效果以豐滿人物。《廣告狂人》的」THE SUITCASE」單集將情節定格在一天時間、一間辦公室、唐恩和佩琪兩個人之間,集中展示職場中普通員工權衡金錢、尊嚴的犧牲和痛苦和二人既對立又默契的微妙關係,也透過安娜德雷珀的病故挖掘出唐恩表象下的懺悔和脆弱;《謀殺》則特別在追捕嫌犯的間隙辟出「MISSING」單集刻畫林登和霍德警探尋找兒子傑克的波折,藉以讓觀眾看到林登執著於工作的背後內心對家庭、對兒子疏於照顧的愧疚和自責,也為她堅持追尋另一個家庭的受害女孩添加心理動機,孤兒出身的霍德警探渴望家庭的內心情緒也獲得了挖掘。《行屍走肉》在第五季下也針對將特雷西推入生命盡頭的兒時向善理念進行了長達一集、採用多種手法進行心理刻畫的單集,《電腦狂人》(Halt Catch Fire)也對高登克拉克的偏執和卡梅倫霍威由隨性到謹慎的轉變分別採取「雨中買玩具」、「編程失而復得」的橋段進行獨立刻畫。

《絕命毒師》中最富盛名的獨立單集恐怕是第三季華特和傑西在實驗室拍蒼蠅的單集。在那一集開始前,華特得知斧頭兄弟砍殺的對象本來應該是自己,而不是連襟漢克,而這一切皆因為老闆古斯塔沃的「拯救」。為此他既感到死裡逃生的慶幸,又為自己牽連全家安危而感到不安和自責,但他又因簽下制毒賣身契而無法從罪孽深重的深淵逃離,因逃離同樣將帶給自己、給家人帶來難以預估的危險。簡的死、空難傷亡放大了他心中的愧疚,無處述說的壓力又令他更加壓抑。在這樣壓力重重、內心焦慮不安的時刻,蒼蠅這個無關緊要的元素成為其發泄內心煩躁掙扎的對象。他也將捕不到蒼蠅的怒火發泄到傑西身上,暗示他也應該為如今的境況負責,繼而分擔內心的負擔。這樣打蒼蠅實際上是一個隱喻符號,外化了他進退兩難的苦悶和他內心的偏執、謹慎、狹隘、追求完美、矛盾和壓力。


在當下不少劇集注重題材的嚴肅高大感、場面的宏大史詩感、哲學元素的堆砌深邃感、歷史政治內容的說教感卻旁落角色邏輯形象和情節嚴謹問題時,《絕命毒師》難得的在形式與內容、角色與故事間尋求到了平衡和互相推進的力量,形成了極高的完成度,而不是落入前者顧此失彼繼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泥沼中。它摒棄了傳統戲劇給人物尋求單一立場的俗套,折射了現實生活中人們面對的更為複雜的選擇和背後動因,讓觀眾就像直面赤裸裸的華特一樣直面他也是觀眾自身內心的自私、嫉妒、貪婪等黑暗一面,直面更複雜的道德、善惡取捨和人物評判命題。人物形象和事態的複雜性、矛盾性和開放解讀性也令全劇更加真實、更加震撼,讓觀眾走下置身事外的道德高地,帶來更多思考。


--------小心-----劇透-----二則--------

《挑剔》

先作利益申明,絕命毒師並不是我心中最高等級的美劇。然後,我再來給我的好評。

《絕命毒師》是一部對觀眾很挑剔的劇集。

一,這種挑剔,首先在於其拐彎抹角的笑點。

1
主角老白迫不得已之下,要求反派人物殺死自己心愛的義子小粉時,特別提到:如果可以,請讓他走得痛快一點……
反派人物非常理解地說:(我明白,給他)後腦上,來一槍,毫無痛苦,他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 我尊重這種做法,現在這個社會實在太暴力了。


2
一個老頭向老白吐槽她老婆的律師的話,是這樣講的:
「我在電視上見到了那個律師,他看起來就像頭聚光燈前的驚鹿,我覺得我襪子的年紀都比他大。」


我為這樣的台詞而笑,意味著我不是被《特殊身份》這樣的東西蠢笑的,而是被一群聰明人給逗笑的。
笑得心甘情願,笑得沾沾自喜。

二,這種挑剔,其次在於它密密麻麻恰如其分的潛台詞。


1
老白挖來藏匿自己黑錢的大坑,最終埋進了他兄弟的屍體。


2
反派們用「對親人的愛」來綁住小粉的一根回形針,成了他營救自己的工具,但是…


3
偽裝成正派商人的黑人毒梟碰巧被炸彈炸飛了半邊的血肉,露出了半邊的骷髏,隱喻他這半是天使、半是魔鬼的雙重身份。


咀嚼這樣的情節,讓我覺得自己是在與一個聰明人交手與交流。
我不是不懂生活,我也盯著韓彩英的胸看完過那部《豪傑春香》,只是,我更渴望與人交流。


《絕命毒師》的編劇和導演是這樣驕傲地揮霍著自己多餘的能力和智慧,毫不解釋。你懂了又怎樣,你不懂又怎樣?


經得起匆匆一瞥,經得起過度解讀。
經得起粉絲捧殺,經得起黑子侮辱。

《絕命毒師》就是用這樣無法溝通的態度,拒絕著那些沒有能力或沒有心情與之溝通的觀眾。


找出一百萬個迷戀這種交流的聰明人,不難;
這一百萬個聰明人影響一千萬個信徒,不難;

節奏把穩,不疾不徐,趕走那些有快餐習慣的觀眾,不難;
偶爾衝出幾個刺頭觀眾說自己不願跟風、所以不看,不難;

最後留下幾十億個路人或是局外人,更不難,這又不是秘書長對火星宣戰的演講,幹嘛人人都要來看上一遍?

一千一百萬的收視率,不多也不少,剛剛好。


挑一挑,更健康。就說我在知乎的那些答案吧,橫豎都是寫廢話,為什麼是一號電池,為什麼是老式電筒,什麼叫做重心,什麼叫做四筒,如果你不明白,我怎麼解釋得出口……

--------------------------------------------------------------

《備胎》


解讀這個劇集,最重要的,就是理解男一號老白與男二號小粉的關係。


很多觀眾理解不了,為什麼小粉總是這麼胡鬧。
原因很簡單,既然有人縱容,他憑什麼不胡鬧?


很多觀眾理解不了,為什麼老白總是這麼包容。
原因更簡單,小粉是老白那兒子的備胎呀! 在老白的心中,大多數時候,看小粉比看自己的親兒子更親。

他原來的兒子太蠢,蠢到太過完美。完美到他無需操心,完美到他無法交流。
老白他這麼偉大,情操如此高尚,智力如此過剩,功業如此雄偉,沒有人見證,沒有人搗亂,沒有機會浪費自己的體力去一個個擺平這種種的麻煩,怎麼能證明他的偉大?


話說真善美有時候真的是一個很無聊的品質。

假設你有一個像神一樣完美的、道德上毫無瑕疵、情商高到爆表的朋友,大多數時候跟他們相處你很開心也很快樂。
可是,當你抑鬱煩躁有壓力的時候,抽煙折壽、拼酒要命,他是不會參與也不會任由你去的喲。他會說,來,我陪你聊聊天。

而像我這樣的惡質小夥伴會在你的耳邊輕輕對你說:不爽是吧?走,我陪你去尿天。

你喜歡哪一個?


基本上,像老白這樣的男人,想湊齊一整個給他拖後腿的家族,是一件非常非常簡單的事情,因為腿太長、步子太大……就不在乎多上一個兩個了嘛。

有他這麼地像個神一樣地過著日子,反襯得其它人都low了。細細想來,包括小粉在內,《絕命毒師》中絕大多數道德感比毒梟老白更強的人,暴露出的都是赤裸直白的自私。

在全劇的最後一集中,老白的老婆是多麼害怕承擔老白「制毒都是為了你們」的責任啊,硬漢也只好把這一分的責任也給抗下:行啦,全都是為了我自己,你就安心過你的日子去吧。
然後老白也沒有心情向小粉解釋他有多愛他了,他同樣一人但下了這雙人份的罪,看似又更縱容了一點,其實,是終於放棄了這個義子。

就讓他奔向那樣愚蠢而又卑微的自由吧。
備胎不在車的背後,能做的運動,就只有一路滾下山去。


「我累了。」


  美劇看了這麼多年,還從未有一個人物像老白這樣在心裡揮之不去的。

  他不是一個多有魅力的人物,尤其第一季里他出場的衰樣,工作窩囊,家庭窩囊,命運更窩囊。路上遇到這樣一位其貌不揚的晦氣大叔,誰會多留意一秒?可他畢竟不是普通人。這「不普通」倒不是說他智商超群,擁有無以倫比的制毒能力——當然,這也是必要條件,否則故事也就沒法往下演了——而是他那份對命運不甘心不服氣的勁。要知道,他不帥,不年輕,沒錢,沒人脈關係,總之是沒一點資本演什麼征服命運的戲碼。他本來是那99%的沉默的大多數,但這人偏偏不服,偏要在伸腿前體會一把那1%的drama。

  他的出發點是家人。老婆懷著第二個孩子,沒工作,大兒子又是瘸的。他肺癌走了,一家人沒著沒落怎麼活?

  於是他去制毒,像化學實驗一樣製冰毒,賺外快。以前課上的壞孩子傑西成了他的搭檔,一老一少的代溝+命運洪流,撞出不少冷笑話黑故事。

  一般人,這樣的一位衰人,撈偏門小打小鬧也就算了,可老白不。他時間不多,他心懷不滿,他非要像個書獃子一樣用經營企業的方式去經營他的制毒小作坊,跟傑西談什麼批發、直銷、物流、利潤率。傑西是個蠢蛋,但老白運氣好,他倒了一輩子霉,一生的運氣都凝結在制毒賣毒上了,作坊變工作室,工作室變頂級實驗室。儀器設備甑明雪亮,專業原料無縫供給,物流渠道四通八達,整個生產操作技術化標準化,直追ISO9001指標,直看得人瞠目結舌。

  可故事的關鍵還是老白,老白,這人物面對命運的巨變隨之划出的那道弧線。可要說老白,就必須說說他身邊的人。


力量的對比

  老白的不服軟,在相當程度上我想來自於對他的連襟,新墨西哥州阿伯克基市的緝毒警探漢克的不滿。這二人的起始關係在第一季第一集中就被設定清晰:老白自己的五十大壽生日聚會上,漢克不僅搶了老白的風頭,更儼然主人一樣坐在電視機前向老白的兒子炫耀自己的佩槍和自己的成就有多牛掰。旁邊苦悶寂寞的老白怎麼辦?一邊訕訕地接過漢克的佩槍,再次成為眾人眼裡被善意嘲弄的對象,一邊無奈地縮回角落,滿腔羨慕嫉妒恨。

  後來老白制毒販毒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與漢克的力量對比逐步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質變的關鍵幾筆中,有幾場對手戲特別令人難忘,簡直可用「美妙」二字來形容。一場是第二季,第8集,漢克首次體會墨西哥大毒梟的殘忍手段,目睹同事死在眼前,嚇破了膽被送回家,兩個男人在漢克卧室里的對話,細膩、精彩絕倫,在此必須重放一遍:

  漢克這個一貫的硬漢,不能在親人面前表達自己震驚害怕的情緒,只能把自己關在卧室,說「我沒事,讓我自己待會。」

  見到老白進來,漢克馬上從床上坐起,強裝笑顏,故作鎮定地打招呼,眼睛卻始終盯著床,不能看人。

  老白走到床尾,背對漢克坐下。這個背對的動作我想有兩層含義:一是善意,不直面漢克的軟弱;二是尷尬,老白與漢克之間缺乏真正交流的一貫的尷尬。

  老白問漢克感覺怎麼樣。漢克用無聊的笑話掩飾自己的真實狀態。然後從斜後方偷瞄老白的反應,又說起不滿警局把自己遣送回家,總之是在儘力展現自己的男子氣概,繼續保持在老白這個軟弱的失敗者面前的成功硬漢形象。

  當老白不太自然地向漢克說你可以跟家人談心,跟妻子,或者跟我,漢克欲言又止但還是說出了他的心裡話:「我不知道該怎麼說,」嘆氣,「我做的事情……」停頓,「你我之間,用你的話來說,不太存在共同體驗。」

  在尷尬的氣氛中,老白轉過頭直視漢克,說「如果我說有呢?」

  漢克也轉頭看向老白,老白卻扭回頭,不再看他,說:

  「我一輩子都過得戰戰兢兢,總擔心有事情會發生,可能發生,可能不會發生,整整五十年了,每天3點鐘就驚醒。可你知道嗎?自從我收到了癌症診斷書,我反而睡踏實了。然後我意識到,恐懼才是人生中最糟糕的事情,恐懼才是我真正的敵人。所以,振作起來,漢克,回到現實世界,狠狠揍那個雜種,打得它滿地找牙。」

  說最後一句話時,老白望向漢克的眼睛,漢克也緊緊盯住老白,表情複雜,似乎是不可思議,也似乎是感激和釋然,同時深深呼出一口氣。然後兩個男人各自別過頭去,焦點由漢克重返老白,鏡頭在此切走,場景結束。

  就這樣,一個生活的弱者,首次拯救了強者。

  簡單吧,就這麼幾句對話,兩個男人之間的複雜情緒表露無遺。老白作為弱者的善良,一次次冒險中新獲得的自信,對漢克的憐憫中夾雜著些許微妙示威的安撫。老白已經不是曾經的老好人白老師了,就連漢克也有抑制不住的恐懼與軟弱,而他老白卻已經對強大的命運出拳了,「打得它滿地找牙」!

  到了第四季,第4集,老白已經開始從小毒販向大毒梟晉級,而漢克卻遭伏擊中槍,癱瘓在床,整日以收集礦石為樂。二人之間的力量對比徹底調換,

  這一集開始,老白和妻子斯凱勒在家演練如何向妹妹和妹夫交代老白染上賭癮的戲碼,老白很不情願地配合斯凱勒的腳本,流露出不滿斯凱勒為他寫下的「我為我的行為感到羞恥」的台詞。在這個階段,老白已更進一步接近自己的本心狀態,從第一季的恥於違法到如今每日犯險的刺激甚至驕傲,在妻子面前已經無法掩飾他的權力感了。

  全家人到達漢克家後,漢克要給老白和侄子展示自己的礦物石收藏。坐在輪椅上的漢克一轉身碰到了柱子角,老白上前幫忙,漢克婉拒。進入漢克的卧室後漢克向侄子展示熒光燈下一塊薔薇輝石,在解釋石頭中的氧化錳成分發出粉紅色光輝時,化學大拿的老白一下就佔了上風,讓輪椅中的漢克相當難堪。

  這種強與弱的轉變,我認為是漢克終於得知真相後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將老白繩之以法的最主要原因。

Gus Fring 和 Saul Goodman

  《絕命毒師》中最出彩的兩個配角,我想非大毒梟Gus Fring和無良律師Saul Goodman莫屬。這兩個人物的來龍去脈都沒被徹底交代,只在邊邊角角有所提點。但他們太有個性太迷人了,他們的存在極大提高了劇集的精彩度。

  先說Gus Fring。在有限的背景介紹中我們知道Gus Fring是智利人,化學出身,有案底,經歷過七十年代初的皮諾切特軍政府政變,很早就背井離鄉去了墨西哥。Gus有個兄弟叫Max,在Gus的資助下學習化學,成為了優良的冰毒製造師。兄弟二人在墨西哥經營的炸雞白道生意和制毒販毒黑道生意都相當成功,卻因此得罪了本地的黑社會幫派「華雷茲卡特爾」。Max在Gus眼前被殘忍謀害,心驚膽顫的Gus出逃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阿伯克基市重建了自己的炸雞連鎖店,暗地裡成為了本地的冰毒之王。

  Gus為人極謹慎。當Saul安排老白和傑西與Gus首次會面時,他甚至完全沒露面,只在暗中觀察二人的行事作風。因為傑西的不守時和癮君子的特色,他根本拒絕和老白打交道。正是這樣的審慎與嚴謹,Gus才能在新墨西哥州建立運作一個最嚴密高效的毒品銷售網路,正所謂企業領導決定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又決定市場定位和銷售策略。

  但在冰毒製作與銷售這樣的黑道,僅僅依靠嚴謹是不足以成就霸業的。Gus的牛掰之處,最終在於他的狠毒,建立在絕對理性嚴密邏輯思維上的狠毒。

  第三季與第四季中分別有兩場戲充分展現了Gus Fring的個性。第三季中,當Gus安插進了自己長久培訓的化學專業畢業的高材生Gale為老白當制毒助手後,擔心Gale學成後Gus便會下殺手的老白設計殺掉了倒霉的Gale。氣憤的Gus衝到實驗室,當著老白和傑西的面,面無表情地把負責看守的警衛一刀封喉。這一刀讓老白和傑西徹底嚇破了膽,也成為了老白下決心幹掉Gus取而代之的最關鍵動力。

  第四季中Gus帶傑西重返墨西哥向華雷茲卡特爾復仇一節是個精彩絕倫的安排。這個復仇計劃的成功不僅要求周密的安排,嚴絲合縫地配合,更重要的,是一心赴死的勇氣和決心。Gus做到了,乾脆、俐落、險惡、大氣。單就憑這一場戲,Gus Fring就稱得上一代梟雄!

  Gus Fring的存在一開始只是作為情節的添加劑,老白制毒販毒之路上必要的經銷商;但隨著老白越走越遠,Gus Fring這個角色的複雜度也逐步增加。在某種程度上,Gus Fring可以被當作是老白的預演,這二人在個性上有相當程度的重合:謹慎、多疑、高智商的運籌帷幄。但Gus Fring不夠走運,為了襯托老白,每當他站到老白的對立一面時,總是不得不屈居下風。但這並不影響Gus Fring的魅力,他作為幫派老大運籌帷幄操控大局的魄力。可以想像,如果老白成功了,Gus Fring就是他的發展方向,一個無比可怕的,暗中玩弄權力與人命的幕後大鱷,一個新西部的冰毒教父海森堡。

  那麼Saul Goodman的作用呢?

  相似的,Saul Goodman的最初加入也是作為氛圍的幽默調劑和情節的自然需要——老白需要一個無良律師幫他出謀劃策:洗錢、買兇、跑路。可Saul太有意思了,簡言之,就是無品至極到自成一品。

  Saul Goodman有幾個特色:

  ? 大言不慚,對自身行為不僅不以為恥,甚至深感驕傲——比如充斥電視台的廣告和滿布大街小巷的平面廣告,把自己的姓特別改成「好人」(Goodman);
  ? 強烈的律師職業道德,「合理」鑽法律空子(被老白和傑西威脅,硬要求收一美元後,才正式成為二人的代理律師);
  ? 對客戶利益極盡負責,無論洗錢還是善終,都做到了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是絕對值得信賴的模範律師;
  ? 神通廣大,手腳通天,無論什麼樣的難題都能想到解決之策應對之法;
  ? 最重要的一點,Saul充滿幽默感,面對險境和荒謬事態也絕不消失的幽默感,只要他出現,劇情就在黑色通道中浮現出喜劇色的炫彩點綴,看得人哈哈大笑,拍手叫絕。

  和老白相比,Saul是非常真誠的。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掩飾,不粉飾,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對行為全權負責。老白呢,從第一集開始就不停告訴自己一切都是被命運逼上梁山,壞,是不得已,甚至有時還是「善」的必須。老白的命運之路,是一條與自己的本心不斷搏鬥的自我認知的過程。而這個一出場就壞得掉渣的Saul,一個不斷使奸耍滑的猥瑣律師,倒才是自始由終豁達坦蕩的一條漢子。

  Saul太有趣了,他的小三角眼和複雜的地方支援中央式髮型,都讓人對這個來歷不明肢體語言豐富的無良律師充滿了興緻,所以在《絕命毒師》結束後,Saul Goodman這個人物將獨立成劇:《最好給Saul打電話》(Better Call Saul)。

道德難題

  從第一季第一集開始,道德選擇難題就貫穿《絕命毒師》始終,在第四~五季中終於達到巔峰。

  讓我們按照難度階梯來捋一捋這些道德難題。

  1. Saul的左右為難

  Saul的為難出現在他的客戶之間,也就是老白和傑西之間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這個矛盾從第三季開始,老白決定撤出,而傑西要單飛繼續制毒,Saul出於自己利益,是相當願意二人組繼續開業的。但問題在於,大客戶Gus Fring只看好嚴謹的科學家老白,對精神狀態不穩做事衝動的傑西不感興趣。作為二人組的代理律師,Saul不得不在二者間做出選擇。當然,有些選擇是簡單的,比如誰出貨就跟誰;還有些選擇則是困難的,比如在某一方可能被警察抓包供認不諱的情況下,是否必須採取預先防衛措施,包括極端的滅口措施等。

  Saul的道德指數很低,但他畢竟不是殺人狂魔。在棘手的事態面前,他採取的是理性的風險收益比較法。Saul不投入個人感情,故而在作出決定時也不過於糾結。

  難度指數(1-5):1 糾結指數:1

  2. 傑西的掙扎

  傑西屬於那種莫名其妙跟著老大上了賊船的小混混。他喜歡裝酷,喜歡看上去什麼都不在乎,但其實卻是最天真善良的一個孩子。壞,是他向世界宣布自己不在乎無所謂的行為方式,但越是宣布不在乎,內心深處其實越渴望被重視、被愛護、被需要。傑西和小毒女之間的愛情清純地讓人唏噓,他是真正的良心未泯,處處被人利用。正因為無法做到麻木不仁,所以才在一條黑道上走得無比痛苦。傑西的掙扎是清澈的,一眼見底、始終如一。他的道德難題非常簡單,他內心堅定反對老白的鐵血無情,但性格的軟弱,心地的單純,脾氣的暴躁衝動都使他上賊船容易下船難。

  難度指數(1-5):2 糾結指數:5

  3. 漢克的拚死一搏

  《絕命毒師》中有很多命運的偶然,比如漢克發現了老白的《草葉集》,終於意識到了自己身邊這個一貫被命運揍得狗血淋頭的衰人,就是自己費盡心機尋找的毒王海森堡。漢克抓老白,這是一件兩面不討好,絕對損人不利己的事。但漢克就是不能放手,不惜魚死網破。

  漢克的難題在於他的尊嚴。他一輩子都是個大男子漢,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被戲弄,被瞧不起。他追海森堡追了兩年,從來都是棋差一招,晚來一步。在真相和親情之間,漢克不惜拼上性命,也要捍衛尊嚴。

  難度指數(1-5):3 糾結指數:2

  4. 老白的憤怒

  老白的道德難題是遞進式的一系列難題。第一季最初,他的難題在於如何籌錢治療癌症,如何在去世前為妻兒留下足夠的物質財富。他與傑西聯手制毒販毒,是個不太困難的命運轉彎,甚至殺人,也僅是出於自保的意外。到了第二季,作為新的區域經銷代表,他開始嘗到新毒王頭銜「海森堡」所帶來的光環,對權力的習慣,對金錢的渴望,對境遇的不滿,種種潛移默化改變著老白的命運。新狀態中他的道德難題在於如何在最低限度傷及無辜的前提下,鞏固自己的業務地位,控制自己的合作夥伴。然而隨著局面的進一步擴大與複雜化,老白的選擇往往無法善終,他的負罪感也因此越來越深。與傑西對待負罪感的方式不同,理性的老白不是自暴自棄或自我麻木,他是憤怒,對命運指責,對一切阻擋他的人與事進行詆毀、實施報復。到了第三季,Gus利用老白的憤怒,利用「男人的尊嚴」這個籌碼終於說服他接手了制毒實驗室。面對越陷越深的慾望和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老白已經可以主動策劃並親自開槍實施謀殺了。

  第四季中,老白的道德難題越發棘手,他要時刻防著Gus出死招,又得設計重新取得傑西的信任,與此同時他還得繼續操控老婆斯凱勒,讓她相信自己的悔恨、自己以家庭為重的誠意。這時的老白,已經徹底破繭成王,他在採取極端手段到達目的方面已經超越了冷血冷麵的Gus。在某種程度上,他因佔了命運的上風而與生活達成了和解,但與此同時,眾叛親離的滋味異常難受。成王成寇是孤獨的,老白委屈,因委屈而更加憤怒。這憤怒已經不是指向某種具體行動的一時之快了,而是一種狀態,長久地存活於人心深處,成為心魔。

  我在第一遍觀看《絕命毒師》時特別不理解第三季第10集《蒼蠅》,一個小時的劇長,基本圍繞老白怎麼大張旗鼓地要殺死實驗室里的一隻蒼蠅。我當然知道這樣的安排在特意表現老白的處境,他的多疑、擔驚受怕、越來越沉重的負罪感,但是,有必要用一整集來強調嗎?

  到了第四季,越發沒有回頭路的第四季,再回想《蒼蠅》一集,「心魔」概念的重要性才終被凸顯出來。海森堡不是憑空煉成的啊,對老白的徹底蛻變——舊老白的死去,新海森堡的加冕而言,《蒼蠅》那一集是老白精神上的絕對谷底,正是從那個時刻起,海森堡終於不再糾結,向著命運的深淵一頭撞了下去。

  難度指數(1-5):3-4 糾結指數:3

  5. 斯凱勒的悖論

  如果說老白的歧途是命運的偶然中的必然,那麼斯凱勒的厄運則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的,宿命式的無解。

  老白之所以過得窩囊,跟斯凱勒這個強勢的老婆脫不開關係。這是個異常陰鬱的角色,五季的巨大變化都難以說清這個女人到底追求什麼。她寫過短篇小說,在eBay上賣過小物品,也干過公司會計,基本沒什麼穩定收入。她比老白年輕十幾歲,他們的愛情初始故事沒交代,從第一季的設定來看,她是個相當自我的角色,不太顧及對方的感受。老白生活中的巨大壓力至少有一半來自於他的家庭環境。

  在前兩季中,老白為了隱瞞自己制毒販毒的事實,不得不一個謊言又一個謊言地在斯凱勒面前演戲。二人的關係逐漸破裂,直到第三季初,老白搬走,向斯凱勒坦白自己制毒販毒的事實,二人決定離婚。這一季中,為了刺激老白,斯凱勒與過去的同事,公司老闆泰德公然發起了婚外戀;然而保護家庭及名譽的需求最終佔了上風,尤其在老白終於簽署了離婚文件之後,她似乎又開始回心轉意了,再加上漢克遇襲,老白在家庭危難中脫穎而出,到了第四季,這二人的關係開始複合。

  但斯凱勒與老白的複合,是建立在謊言基礎上的。斯凱勒從厭惡反對老白的犯罪行為到成為洗錢幫凶,她的道德難題主要出自兩種考慮:一是恐懼,懼怕老白的罪行曝光,懼怕改變和大禍臨頭;另外是經濟需要,漢克的理療費,一家人今後的生活需求。斯凱勒選擇了跟老白非常相似的轉變之路,她甚至也開始使用並享受不法手段所帶來的短期成效。但跟老白不同的是,斯凱勒的所作所為更是命運浪潮中的踉蹌,而非她自己的主動追求。當她真正發現了老白的人格質變之後,當她終於看清自己的黑暗處境後,她的價值觀已遭扭曲,她整個人開始陷入崩潰,恐懼、孤獨、負罪感、保守秘密的生存必須、家庭責任、對自己對環境的憎恨,這一切壓得她透不過氣,嚴重抑鬱。

  難度指數(1-5):5 糾結指數:5


  以糾結的烈度而言,傑西與斯凱勒是同等激烈的,但這二人的處理方式卻完全不同。

  傑西是個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他面對壓力的方法基本只有一種:自我毀滅。要麼吸毒自我麻痹,要麼靠著衝動採取極端行動,不計後果,同歸於盡。傑西的個性是非常簡單的,他的糾結也是透明的,一目了然。

  斯凱勒則是成人角色,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她在發現老白不法罪行的前期還擁有一個正常人的正常反應,她失望、憤怒,要求離婚,甚至一怒之下搞起了婚外戀;但因為心軟陷入了諸多實際考慮,沒能從老白的爛攤子抽身,她的處境其實比傑西更遭。她有孩子必須保護,她不可能像傑西那樣魚死網破;她有妹夫的工作和一家人的名聲要考慮,她更不能自我毀滅拋棄家庭。斯凱勒的悖論在第五季異常突出,她的路全被堵死,可她又不能拋棄道德觀和負罪感成為一個徹底的共犯,這使她被卡在一個不前不後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行屍走肉般過一天算一天。她的悲劇來自於她的不作為,但她的不作為又不能成為徹底的不作為,只能進一步加劇她的悲慘境地。這是個極度不討好的角色,是這個故事裡最慘烈的炮灰。

老白到底是誰

  《絕命毒師》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人性究竟是由他的本心,他的動機來界定的,還是由他的行為界定?

  老白的行為沒有爭議,他的所作所為,足夠讓他成為一個影視史上最經典的黑幫老大。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反面英雄,他在讓人深惡痛絕的同時,又無可救藥地深深迷戀,甚至熱愛。他比任何一個單純的正面英雄都更迷人,更讓人念念不忘。

  這樣的魅力,至少對我而言,來自於他在惡中也依然沒有徹底消失的善,來自於他直擊命運洪流的兇狠和註定將被生活吞噬的宿命。

  老白是個狠角色。他能不動聲色地利用孩子,也能設計幹掉不可一世的大毒梟。可老白有軟肋。

  他像父親對待兒子一樣對待傑西,這個不知長進然而良心未泯的壞孩子傑西。第三季里,明明有個更優秀更適合制毒工作的助理來幫助老白,可老白跟這位新助理就是不來電。他太周道了,像老白一樣聰明,對細節一絲不苟,對工作兢兢業業,但老白對他卻無法放心。這位助理不明白自己錯在哪,因為他不了解,老白需要的不是一個將來有可能超越他的助手,老白要的是敬仰、尊嚴、一切盡在他一人掌控的王者之風。他要上帝的位子。

  傑西的單純和對他的原始崇拜,是老白一路關照傑西的起始。但這也並非老白對傑西感情的全部。他憐憫傑西,就像他憐憫自己。他們都是生活的弱者,都是從夾縫裡求生的邊緣人。在無盡的謊言里,他對傑西的感情是真誠的。儘管老白利用傑西,他控制他,甚至一度要除掉他,但這一場驚濤駭浪的大悲劇盡頭,老白的微笑之後,是將繼續活下去的傑西。

  《絕命毒師》超凡脫俗的一點在於,在老白一步步走上不歸路的過程中,他哪怕十惡不赦,我覺得自己依然能夠理解他,理解他的動機,他的出發點,他的苦衷和身不得已。這個冰山一樣的老白,在人性的問題上為全世界出了一道大難題。人與命運彼此影響,不斷變化,在永恆的灰黑底子上折射出一道又一道短暫的亮光。

  老白,老白,這是2013年最讓我惆悵的人物。我對他的感情太複雜了,早已超出任何價值觀維度上的道德判斷。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每一個普通人的影子,像杜魯門?卡波特在冷血殺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樣,那麼不寒而慄的憐憫,遺憾,還有對命運無常的困惑與慶幸。

  老白是一個普通人,你我一樣的普通人,可面對冷酷人生,他卻做出了超越普通人的不普通的選擇,他要製造,而不是接受命運。他的每一次轉彎,都是偶然,在一次又一次的偶然中,他卻划出了一道必然悲愴的生命弧線。他是一個反面人物,他卻讓人衷心熱愛。他所要想要打破的那些黑,那些絕望,我們誰沒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里感同身受?在某種程度上,老白是平行於命運的悲劇舞台版,他必須倒下,在突破重圍造成傷害之後,在終於面對自己的本心之後,他必須完成這個莎士比亞式的終極悲劇,為生活無情吞噬。

  所有的燈光都在這一刻為你而亮。

  所有的眼淚都在這一刻為你沉默。

  之後便是無邊無際的黑暗,還有惆悵。還有記憶。

  再見老白,再見,老白。


受@劉敬橦啟發,突然想從人物顏色屬性的角度來看看Vince Gilligan把細節玩到了一個什麼地步。隨便搜了幾個關鍵詞,發現早有網友研究得很透徹了。以下參考自Color - Breaking Bad Wiki

"I want to do the color timing for each of these episodes where you sit with the colorist and make sure that the color of each individual scene is just the way you want it."―Vince Gilligan, IndieWire interview, July 2012

首先下圖是人物服飾顏色的時間線,從第一季到第五季季中,含劇透慎入。


再引入一塊調色板


-----------------------------

誰說BB不是賣肉片了!老白的主色明明是肉色才對!

Walter:綠色。綠色是鈔票的顏色,象徵著貪婪、嫉妒。
從調色板里可以看到,綠色處在藍色和黃色的中間,兩者分別是Skyler和Jesse的主色,而他們正是Walter最親密的人。綠色的對立面是橘色,這是Hank的主色。
在化身為Heisenberg時,Walter通常都是穿著一身酷黑——還有什麼顏色更能代表陰暗、邪惡、死亡、權利嗎?
-----------------------------

Didn"t know you"d think that I"d forget or I"d regret
The special love I had for you, my baby blue

Skyler:藍色。天空姐不穿藍簡直沒天理了。藍色象徵著悲傷、冷酷。
她丈夫最得意的產品就叫Blue Sky。
隨著時間的推移,Skyler慢慢發現了丈夫制毒的真相,這個過程也是她的藍色慢慢變深的過程。後期Skyler為丈夫洗錢,這時候她的藍色也黑到了極致。只有她絕望地踏入泳池的這一幕才恢復到了純凈的天空藍——也只有這短暫的一幕而已。
Skyler口碑雖差,但縱觀整部劇還是可以看出她的內心掙扎與墮落的。這一點在用色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

Mr. Pinkman最對得起自己姓氏的地方就是他的乳頭了。。

Jesse:黃色和紅色
黃色除了代表他的懦弱和膽怯以外,最重要的是象徵了毒品。制毒時穿的防護服是黃色的,制毒桶裝原料的標籤是黃色的。除此之外,Gus、Krazy-8、Gale甚至Gus的那個死對頭Don Eladio穿的也都是黃色。Jane死在Jesse的黃色床單上。與Jesse密不可分的兩個小孩Drew Sharp和Brock也都穿過黃色。
紅色則代表了Jesse性格里衝動的一面。除Todd以外,Jesse殺過兩次人,一次是Gale,另一次是跟著Gus執行復仇計劃。這兩次他穿的都是紅色。
-----------------------------
休息一下,待會繼續。


關於BrBa的評價還有一些細節品味,很多答主都已經回答得很好了。
不過真正去到Albuquerque朝聖的,估計沒幾個人吧。自知不大切題,可是跑去別的帖子肯定就沉了,強答請見諒。實在不喜歡的,可以點個沒有幫助或者關閉就好了,謝謝。
佔一個坑分享一下我的ABQ Bad Tour,回顧一下自己的中毒之路。(多圖預警!)

玩知乎不久,特意去翻看某大V在這條評論下的回答,簡直就是不負責任。
首先,點進來的鐵粉居多吧,只是想抱個團看看大家的分享的肯定是多數。
其次,就不評價這種一上來就用專業人士自居,把好劇本噴得一文不值的行為了。
最後,你覺得好不好, no one gives a damn。

如果覺得我是小妮子看的劇少,可以看看我另外一個回答...
有哪些好看的美劇推薦? - 大猩的回答

嗯,最後再放朝聖之旅的圖,先不含劇透地說說我與BB的緣分。

還記得那時候是大三,2012年,為了賺錢在幫一個法國攝影師打工。
某天意外看到火車偷甲胺那一集。
我的天,怎麼能這麼有戲劇張力,怎麼能那麼緊張,怎麼配樂能那麼屌。
連這部劇是說什麼的都不知道,就這樣站著旁觀完了1/3集。

不存在什麼人云亦云的說法,我就這樣被打開了大門。
接下來的日子,我就這樣背對著法國佬,把劇存到手機里埋頭一點點看完了三季。
那段時間無論我在上班也好,學車也好,坐地鐵也好;用盡所有能用的時間在追劇,兩周就刷完了進度,一集都停不下來。

然後就開始了漫長的追更新之路,每次想看又不敢看。
看了之後又興奮又掉眼淚,看完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想再愛。遇到自己最愛的劇,有點像找戀人,timing很重要。
我毫不避諱地說,劇里最愛的角色就是Heisenberg本尊,即使他後來又evil又arrogant。

Live never gets easier,能做的就是黑化再黑化。

畢業的時候曾經眼紅周圍的同學,為什麼可以心安理得地花著爸媽的錢出國留學。
而我卻沒有任何選擇,一個人在魔都找房子找工作。
即使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女生,我能理解老白,憑什麼就甘心這樣平庸下去。
慢慢就會發現內心有dark side不是什麼壞事,ego膨脹也不是什麼壞事,人畢竟為自己而活。

後來的日子,二刷、三刷。

開始理解skylar的無奈,理性的人總是不討喜的。

畢業僅僅兩年的時間,留學的同學才剛回國。
我已經在上海站穩了腳跟,辭職創業,賺到了第一筆錢。

直到現在生活還是不斷地扔給我新的挑戰,即便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我還是能淡定地去面對。

對了,說劇本寫得不好的,歡迎來罵我。
鐵粉們最怕的就是編劇把大結局寫爛,但是我覺得這部沒有。
有興趣可以看看鄙人在微博上寫的對大結局的預測。

2013年09月30日_190253963_新浪博客

總的來說還是抓住了Gilligan的精髓吧...還是很自豪的....

無關人員可以退散了!!前方開始高能!!純乾貨!!!

廢話不多說了,今年5月去的ABQ,提前在網上預訂的Bad Tour。
從洛杉磯開車過去加上睡覺的時間大概需要兩天左右,其實這個城市本身也很值得參觀。


心中的耶路撒冷,發音怪怪的albuquerque,非常平坦的一個城市。日照也非常猛,必須得帶太陽眼鏡。不過不想寫成遊記貼,直接給各位看看各種熟悉的場景。


下午一點trolley準時緩緩開來,同行的其他人看到我的東方面孔感到難以置信...

先來一個熟悉的!Saul的辦公室,自由女神像不在了。其實這是一個酒吧,如果仔細放大看的話,能看到SAUL的字樣。

先來一個熟悉的!Saul的辦公室,自由女神像不在了。其實這是一個酒吧,如果仔細放大看的話,能看到SAUL的字樣。

醬油帝Ted的家,這一帶是ABQ最高級的小區,小粉的豪宅也是在這。

醬油帝Ted的家,這一帶是ABQ最高級的小區,小粉的豪宅也是在這。


小粉和他的crew開始賣藍冰的地方,就是晚上有霓虹燈,狗尾巴一閃一閃的,還記得嗎?
有趣的是,劇里提到的一些當地的商家都是真實的,比如zackery珠寶店什麼的。
但是只有這家dog house不知道為什麼在劇里改名了,播放之後延用了這個名字,yelp搜dog house drive in能看到,據說味道不錯..

這家塗鴉很好認吧,就是老白扔炸彈把Tuco老家炸掉的地方。當然了沒有真的炸掉,只是玻璃什麼的做了爆破顯得炸了一樣,現實中這是一家咖啡店.....

這家塗鴉很好認吧,就是老白扔炸彈把Tuco老家炸掉的地方。當然了沒有真的炸掉,只是玻璃什麼的做了爆破顯得炸了一樣,現實中這是一家咖啡店.....


這是Hank的辦公樓,其實就是一幢普通的辦公樓......當時在這附近有spot到老白的坐騎pontiac aztek,可惜手不夠快...

炸雞店!!!現實中也是一家叫twisters的速食店,賣炸雞的...進去之後臉皮厚的話可以去Gus的辦公室坐坐,可是不能拍照,還有行程包含的complimentary drink可以隨便喝,炸雞要自己買,我沒吃。

炸雞店!!!現實中也是一家叫twisters的速食店,賣炸雞的...進去之後臉皮厚的話可以去Gus的辦公室坐坐,可是不能拍照,還有行程包含的complimentary drink可以隨便喝,炸雞要自己買,我沒吃。

小粉和爛牙Wendy來啪啪啪的地方,現實中確實也是motel....

小粉和爛牙Wendy來啪啪啪的地方,現實中確實也是motel....

淚目了淚目了,小粉和Jane各種故事開始的門廊.....我們參觀的時候,還有一個hippie跑出來把上衣撩起來說「hey,guys! Free tits!!"(最主要是他是男的....)

淚目了淚目了,小粉和Jane各種故事開始的門廊.....我們參觀的時候,還有一個hippie跑出來把上衣撩起來說「hey,guys! Free tits!!"(最主要是他是男的....)

老闆跟Gus第一次交易的停車場...這個有點無聊我知道....

老闆跟Gus第一次交易的停車場...這個有點無聊我知道....

哇!!Car wash!!毛毛蟲bogdan!!裡面還可以進去參觀,有主演的簽名海報,各種帥!

哇!!Car wash!!毛毛蟲bogdan!!裡面還可以進去參觀,有主演的簽名海報,各種帥!

Last but not least!老白的家!!!!!

導遊說,這家人已經無語了,女主人每天都會坐在garage看著來朝聖的人,豎了各種private property的字樣。曾經最多,她數過,一天來看他們家的有400輛車。呵呵,至少他們現在開的是Mercedes啦,把自己房租租給劇組也是easy money啊。自己住在超好的酒店,全部報銷,回到家還能拿錢,多點人來看看又怎麼啦。

反正表示禮貌,我們也沒有下車合影什麼的....

就放十張吧,其他不放了....酒喝多了腦子不好使了,如果還有知友願意去幫我拍個視頻吧~


我也是拼了,不是native speaker的情況下。導遊有問trivia,我竟然也答對了兩題,拿了獎品。大家聽到我們是china遠到而來,都說我們deserve a prize, 還拿出手機拍照...結束之後導遊說,我們應該是中國來的第一人,說要送我們Tee。拒絕了,說這趟tour的回憶就是最好的紀念品。

車上還聊了很多關於劇裡面的各種梗,從來沒有如此深愛過一樣東西啊。

希望日後的人生里,還能對其他東西有如此難以割捨的熱忱吧~

如果不是行李箱不夠大我肯定所有角色都要買的....

Skylar拋硬幣的地方,Four Corners,一屁股坐下就解鎖了四個州!!

Skylar拋硬幣的地方,Four Corners,一屁股坐下就解鎖了四個州!!


行程送的徽章和糖,真的只是糖.....

嗯,如果還有任何問題歡迎評論哦,安利毒師一輩子!!!


題目問的是如何評價,坐標美帝我就說一下這部劇在美國本土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吧。(多圖哦寶貝)
我大概是一年以前追完的,劇情在這裡不做討論,因為前面很多很好的答案。
讓我驚訝的就是美國人民真的是把劇看到心裡了,他們把老白像吉祥物一樣的崇拜。

比如說他們會把老白印在T-shirt上。


還有醬的(google上隨便搜的圖小字說收版權保護媽媽呀有點害pia)

我對t-shirt印象特別深刻是因為之前去威斯康星一個小鎮上玩,商業街很多賣t的小店都是一面牆上掛著都是帶老白臉的各色T恤。不知道在那個鎮特別火還是怎麼的。

亞馬遜上也有賣他那個房車的模型。

還有賣人偶的(買的人還不少,我看的時候單評價就有快400個了)

倫敦還開了一家絕命毒師主題的bar。(這年頭英國的美劇迷也是多的不要不要的)

裡面大概長這樣

外面看起來是這樣

裡面的服務員是這樣

酒也是裝在錐形瓶里。

關於這部劇的周邊還有很多很多。最讓我驚訝的就是我身邊的美國同學好像每一個都看過這個劇似的,可以幫助我這種英語渣+社恐患者快速打開話題。例如:
「you like breaking bad?I think that is so cool」
「yeah pinkman"s such a bi*ch 吧啦吧啦吧啦」

上課的時候時髦的商法老師會拿絕命毒師舉例子。
「what is criminal case!just like you driving a limo into desert and cooking blue ice in it.」

還有一次老師上課問什麼是money laundering,一堆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 「老白開的洗車行啊。。」


修改了答案,刪除了激進的詞語。

我看了一下@yolfilm的答案,看他的介紹,似乎他也是一個影視從業人員? (我認為)他對《毒師》以及《毒師》劇組不屑,認為這是一部不出彩的劇作,劇情黑暗沒有感動之處。再好的劇也會有人不喜歡,但我也有權利捍衛《毒師》,所以針對他所說的幾點反駁一下,輕噴。

在他的答案里,一個正經工作的人一周只有不到二十小時看美劇,而《毒師》這類劇情「太長」。

這是現代人追劇的無可奈何,只要你有份正經工作,你就看不了長三十個小時才能說完的連續劇,在我眼中,只要有這種結構的美劇,一律不追。

但是許多美劇都是一周一更,一集40多分鐘吧?(至少我看過的是這樣), 一周有十個小時,就能同時追十部美劇了吧? 像我一個普通學生,一周也就追三四部長劇(像tbbt 一集才20分鐘),有時間就多看,沒時間就少看,有精力就看,想睡了就睡,「一個正經工作的人」,誰沒事找事非要每個周末「犧牲」休息時間,搞得跟加班一樣不情願。

作為影視從業人員,你們那一套技倆,誰不知道,被人牽著鼻子,一走七八年,沒有必要,七八年,可以讀兩大學,養大一個小朋友了

原來只要每周花四十分鐘就能養大小朋友了。

另外,同樣分量的國產劇不是沒有,只要幾個月就播完了。(你真願意這麼看?)

再說了 ,我一周就看四五個小時美劇,你都一周看二十個小時了,哪要走七八年啊。照你這麼走,冰與火之歌都完結了。

你明明知道這兩點,知道一個主角必然完蛋,必然死絕,他的一切奮鬥,必然幻滅,消失的無影無蹤,而他們的無益掙扎,還要殘害一堆無辜的旁人,大家跟他一起完蛋。媽的,這麽多負面能量,這麽多的黑色灰色的醜惡事物積壓,為何還要花上幾百小時,幾年的時間去關注他,去追隨他走向絕境的人生軌跡?

他認為「壞人一定會受到懲罰的」,早就知道會發生什麼了,所以沒必要看。 首先按照電視劇的尿性,癌症康復的幾率不大,老白是必死的;但不能因為老白必死就覺得沒必要看這部劇吧?任何一個國家,以癌症、白血病(笑)為主角的電視劇都不少。其二,《絕命毒師》這部劇的忠實觀眾,至少一部分像我一樣,在劇情高潮時期待老白創立自己的毒品王國(在他癌症去世前),在尾聲時期待老白亡命天涯捲土重來。 但編劇很聰明,在最好的時候讓故事結束。一不拖拉,二沒有把老白塑造成一個偉大的讓人敬仰的壞人。在劇情的結尾,還是告訴了大家,違法犯罪是要付出代價的(笑)。 壞人必然付出代價是正確的價值觀啊喂,不然壞人逍遙法外大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你就喜歡看啦?

順著他這麼一想,我的一切奮鬥也必然幻滅,消失的無影無蹤,媽的,真是負能量,我還讀什麼書啊。 我們看《毒師》,看的不全是老白的成功及失敗,這部劇里有非常多值得稱讚的地方,高票答案都有,我就不裝X了。讓我最感動的是他對小粉以及家人的感情(到頭來小粉居然還背叛了他)。

關於奮鬥的幻滅:老白雖然在結尾死了,但他的這場奮鬥其實是成功的(雖然留下了有創傷的家庭,但他是一定會去世的,總比花了幾十萬治療癌症欠下一屁股債好),他還是留下了一千萬刀給他的兒子,對比一下開頭,他可是只想要七十二萬刀啊。有些人可能覺得老白是因為貪心才失敗的,但賣毒品這種事情,也不是想收手就收手的啊. (一收手家人安全就不保了)

看這些玩意兒,編劇們硬造出來的各種奇特困境,看的有滋有味?那是自找罪受不是?

不知道你們怎麼看,我倒是覺得《毒師》挺合理的,變故環環相扣;難道要老白手撕姐夫(不知道有這個詞會不會被摺疊),褲襠藏雷大戰黑道?

還有他說《lost》的結局跟屎一樣,我也納悶了,他剛才還說他看了一季半就看不下去了。。。然後他又說最後一集的時候特意看了一下。 你他媽在逗我? 跳過了四季半沒看,你不看的跟屎一樣你怪我? 用毒師來打個比方,老白剛脫了褲子,轉眼他就倒在地上死了???這不跟屎一樣嗎???說到底還是他自己找的屎啊,哪是編劇的。

最後說一句, 不好意思, 我知道你是一個影視從業人員, 我還沒看過你的劇,要不你推薦推薦?


反駁一下如下觀點:
「你明明知道這兩點,知道一個主角必然完蛋,必然死絕,他的一切奮鬥,必然幻滅,消失的無影無蹤,而他們的無益掙扎,還要殘害一堆無辜的旁人,大家跟他一起完蛋。媽的,這麽多負面能量,這麽多的黑色灰色的醜惡事物積壓,為何還要花上幾百小時,幾年的時間去關注他,去追隨他走向絕境的人生軌跡?」

很多的文學影視作品,都有個奇特的欣賞規律,就是在知道結果後,反而看起來更有意思。B.B編劇在這點技巧上可謂運用純熟,有好幾季都是在剛開始,就把整季的結局巧妙的剪輯播放出來,吊起觀眾胃口,使得觀影過程趣味無窮。

可惜有人偏不解風情,還自以為聰明。


YOL老師說《絕命毒師》這部劇屬於瞎編的,但是很不巧,這個世界上有時候真的是會有巧合的。
去年冬天,我們在偵辦一起非法販賣槍支案件中,意外抓獲了一名中學化學老師。
然後,這傢伙真的在製冰毒!!
案子不是我直接偵辦的,但是我當時聽說以後真的是徹底震驚了,因為我也很喜歡《絕命毒師》,但是並不認為他來自真實生活,結果我就被打臉了。
所以我把《絕命毒師》又看了一遍,不由的感嘆,真牛逼……
我不知道中國,能不能也拍一部這樣的電影,或者會不會對那個中學化學老師感興趣。
反正如果拍出來,我是一定會買票去看的。



這個場景一直沒忘記。


在智商上(故事邏輯),道德上(人物性格抉擇),審美上(鏡頭,台詞,節奏)都給予了觀眾足夠的尊重。


這真的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佳作,任何喜歡看美劇的人都值得一看的作品。

看美劇的人都會知道,amc是付費電視台,實力雄厚,寫出來的作品沒有一定的質量是不會拍的,所以說劇集本身相比起其他公眾電視台的劇集就贏在起跑線上,身出名門。但這個名門公子也沒有讓我們失望,一步一步地崛起,最終大獲全勝,在最終集觀看人數達到1030萬【但仍不及同門的Walking Dead 1240萬】。


1.很多人說劇情拖沓,但在我看來這是為角色塑造的必要時間,而且劇情鋪墊得好也是這部劇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一開始毒師放出試播集的時候,我也第一時間下載了的,但看不夠一半就拖進回收站,和大部分人的嫌棄原因一樣,太慢了。我是被 Prison Break 帶進美劇門的人,看什麼都會覺得欠缺了一點緊湊的劇情。但我在告訴大家,如果大家是有時間的,請一定要細細品味這部劇,這部戲的細節刻畫得十分好,之後會有說到。之後重新看的時候已經是播到第三季了,同宿舍的人在看,他告訴我這部戲口碑非常好。當時正劇荒,就重新下載,一連看了幾季,突然就燃了起來。
為什麼之前沒有燃呢,我在燃什麼呢?因為之前老白的形象並沒有在我心目中建立起來,老白僅僅是一個文質彬彬角色,我僅僅在看一部劇集,無關痛癢。但是時間長了,在演員出色的演技,故事敘述渲染之下,會讓你有一種代入感,會讓你在思考人生【洗澡】的時候,想到要是我像老白那麼牛逼該多好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小粉這人真的好倒米要是我就一槍崩了他,諸如此類的想法。所有成功的長壽劇集都有這樣的一個特點,看老友記,看實習醫生格蕾,他們的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你會跟著熒屏上的人一起喜怒哀樂,他們和那些需要用旁白解說人物性格的單元劇不同,都是由故事情節來反映人物性格特點,這些故事的鋪墊需要時間。從一個兢兢業業的化學老師,刻畫成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毒梟,這是需要時間的,一旦你接受了這個設定,老白在你心中就是可愛又可敬、可憐又可恨的一個人,看的是一場顛沛流離的人生。


2.細節上的問題處理得非常出彩。

【劇透】拿最終集的部分來說,老白因為長期化療而消瘦,戒指不再貼服而滑落在地上,他拿了一條繩子,把它穿了起來,艱難地掛在胸前。
老白最終要【嗶】的時候,用手摸了一下【嗶】,拖出了長長的【嗶】。
這些場景代表了什麼?我不告訴你,自己看去。個人很不喜歡對演員的動作和台詞的過分解讀,我的哈姆雷特又不是你的。很多精緻的劇集用不了這種手法,只能用經得起推敲的台詞來敘述故事,例如傲骨賢妻。但絕命毒師不同,有很多放在別的劇集中會用台詞堆砌的鏡頭,在毒師中使用演員的動作和神態代替了,這是非常出彩的地方,因為很多東西說了矯情,不說憋屈,用一種模糊的介質去傳遞這種想法讓這部劇集更添亮點。


3.色調非常美,拍攝手法巧妙。

毒師在男性觀眾群體中,口碑非常非常非常的好,除了因為故事主線硬朗之外,鏡頭呈現出來的畫面大氣也是一個原因,會讓人認為:沒有過多的陰柔造作,沒有過多的情情愛愛,畫面大氣利落,這是一部男人可以看的肥皂劇。大家可以隨便下載一集,在景色的鏡頭中隨便截圖,拉一下曲線完全就是一張壁紙了。
比如像這樣:


這樣:


這樣:


和這樣:

【以上圖片來自豆瓣】

【以上圖片來自豆瓣】
這樣的鏡頭一抓一大把,無論結構,色調,看起來都是讓人感覺舒服的。請不要小看這些鏡頭,用一些沒有美感的鏡頭堆疊出來的作品,會讓你本能地去討厭它的,儘管你說不出作品在哪個地方出了問題。
另外在大事件發生的時候,運用慢鏡頭,虛化,拉近,做特效,都讓故事顯得更有張力,也是讓毒師作為神作的成功原因之一。
例如:
第一季老白單挑一群人,從口袋裡面掏出一小塊東西,甩向地面那一瞬間,用慢鏡拖長,除了帥還能有什麼來形容?

絕命毒師 第一季 劇照

【請忽略評論中 去吧 皮卡丘 決定是你了! 的台詞】

第四季Gus大叔【嗶】掉的Ending Pose【血腥慎點】

絕命毒師 第四季 劇照

第四季最終集最後一個鏡頭,誰是幕後操控者昭然若揭。

絕命毒師 第四季 劇照

自從720p成為主流之後,大多人都變為視覺動物了,有些許馬賽克也看得不慣,漂亮的鏡頭也迎合了觀眾的口味,也成為了一種競爭力。


4.學術知識調用得準確,至少看起來是這樣的。

就像我們看生活大爆炸一樣,普通的觀眾不會去糾結薛定諤的貓的理論引用的對不對;Sheldon 白板上的公式有沒有錯誤,我們只要覺得看起來是那麼一回事就可以了。只要不是常識性的錯誤,我們都不會覺得編劇當我們白痴來耍【是的,普通的觀眾要求就是這麼低】。觀眾要求低,所以就有一種編劇把劇本編寫得非常認真嚴謹,專業到不行,此劇真是狂炫酷拽吊炸天的感覺 。但事實上作品也有一定的紕漏,具體請看這兒:

《絕命毒師》(Breaking Bad)里有哪些硬傷?

在劇集回歸前一陣子,小粉和編劇一起上了 Myth Busters【流言終結者】 的節目,裡面就討論了兩個場景的真實性,一個是老白利用雷酸汞鹽製作了小型炸彈,炸死 Tuco 那幫人之後還能無恙逃出;第二個場景就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溶屍情節。然後經過了節目組科學嚴謹的實驗,最終得出結論是:兩種在戲劇中場景在現實生活中都是無法實現的,要不量不夠大,要不反應不夠劇烈。
但對化學領域所知甚少的我們,這些結論真的無傷大雅,只要不要告訴我像溶屍拿一瓶醋就可以了的大話,我都會買賬的。普通的觀眾思路是:一無所知&>管中窺豹&>覺得牛逼閃閃。至於劇中的其他錯誤,煩請化學專業的人士來吐槽。

5.最重要的一點是,劇情比起其他故事類美劇,要難猜得多。

還記不記得看電鋸驚魂一,看到 Jigsaw 從血泊中緩緩爬起來,你當時的感覺?電鋸驚魂之所以受多人追捧,因為本身劇本也非常尊重觀眾,它不會為了 twist 而硬加生硬的大反轉上去,故事敘述,細節刻畫,特效,音樂,各個方面相得益彰,在結局放出來一切都那麼讓人震驚,但又全都 make sense。因為結局難猜,所以大家覺得拍得棒,這是大多普通觀眾對電影的評價方式,包括我自己在內。一部將兇手特寫來特寫去還不停地目露凶光笑容猥瑣的電影,傻子都知道誰是壞人了,一部不需要自身思考的劇集根本不值得我們花時間去觀看。回到問題的最初,因為這是個有線電視台,劇集本來的觀眾群都是有能力支付電視費用的成年人,那麼演員就不需要裝瘋賣傻耍帥來吸引那些青春少男少女,他有穩定的觀眾群體,可以大大方方的玩深度,他所有的伏筆可以埋得很深,到了特定的時候再挖出來將你一軍,讓你這個抖M喊大王。毒師開頭很喜歡將季末的東西放在最前面,會製造一個懸念讓你猜,讓你欲罷不能地追下去,最近的最終季首集的開頭是這樣的:老白像一個流浪漢那樣回到屋子裡面尋找他之前藏起來的蓖麻毒素,出來的時候遇到了鄰居,鄰居非常驚訝地看著他,老白又淡淡地say hello。這個片頭你可以讀出很多故事的大體走向,但你不知道老白會拿蓖麻毒素去毒害哪一個人,一看了首集,宿舍所有人都在猜究竟拿去毒誰,我們猜了三個角色,最終一個都沒有猜對。【究竟毒誰了呢,詳情請看最終集,我不告訴你。】
後來發現毒死這個人,跟我們猜的人相比起來,更能夠體現出整部劇的腔調,更能體現老白的行事風格,而且一切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會生硬造作。
除了這個情節之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老白第一次下毒,編劇敘述故事的手法不是一般編劇能比的。
【-----------劇透-----------】
劇集說了小粉喜歡一個女生,然後這個女生有個小孩子,小粉也很喜歡小孩子的所以就玩得很來。但是有一天小孩好像患了流感一樣,在幾個小時之內病情嚴重到進入ICU病房。老白就猜測是Gus給小孩下蓖麻毒了。但事實上,Gus給做掉了之後,小孩好起來的時候,醫生說這不是蓖麻毒,而是一種叫鈴蘭的花的果實。老白聽到小粉說小孩病好了如釋重負。一轉眼,鏡頭就take到老白的後花園中他之前打理過的一盤鈴蘭。

之前看到老白那麼誠懇,怎麼會覺得他是這一切的幕後操控者呢。一種巨大的落差感就會造成了『這部劇集非常好看非常出乎意料!大家一定要看啊!是一部神作來的啊!』的感覺。

除了以上,還有配樂也是一大亮點,但小的聽過的歌比較少,就不在這獻醜了,反正一句到尾。
此作是神劇。


推薦閱讀:

TAG:美劇 | 絕命毒師(Breaking B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