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用於航空航天的經費和 NASA 比怎麼樣?


看了這個問題下的一些答案,可惜回答的都不夠準確。當然這個回答也是掛一漏萬,但盡量用經得起推敲的邏輯去探究,即要麼只有個快速的結論「少」,要麼用比較有說服力的數字來下結論。

首先「用於航空航天的經費」和NASA的預算是無法直接比較的。NASA是一個政府機構,集科研實體、任務管理、航天基礎設施等諸多功能於一體,國內沒有直接能夠對應的機構。其次NASA的預算顯然無法代表美國預算里「用於航空航天的經費」,後者內容太多了,美國空軍的軍費,NRO的經費算不算「用於航空航天」了?後面有數據解釋。

我理解的題主發問的點是,中國在能和NASA的職能領域直接對應的方面的花費與之相比多還是少?要回答這個當然要先來看一下NASA的預算都包括哪些方面(來源:http://www.nasa.gov/sites/default/files/files/NASA_FY_2016_Budget_Estimates.pdf )

鏈接里的PDF有各個大類下面更詳細的分類,就不細展開了。下面試著列舉一下國內與這些相關職能對應的部門:

——科學:相關專業的中科院研究所,高校院系等;

——航空:軍隊、中航工業、航天科技/科工下屬研究所,高校院系等;

——空間技術:軍隊、航天科技/航工下屬研究所,中科院研究所,高校院系等;

——探索:航天科技下屬研究所,中科院研究所,高校院系等;

——運營:總裝下屬測控中心、飛控中心等;

——教育:???

——服務:(似乎沒有能夠直接對應的機構)

——基礎設施:總裝下屬航天發射場、基地、航天科技/科工相關基礎設施等。

——監管:上面列舉的機構對應的監管、糾察部門?

這些單位的詳細預算從來沒見有公開過,所以你要問我上面這些國內單位在對應的活動中從國家拿了多少錢(很多都有民品事業部),我也只能說不知道了,因為沒有數據來源,無從談起。只能挑幾個有數據可依的點來說。

  • 美國在所有航天相關領域的政府預算

美國在NASA之外也有大量類似機構、公司在從事航空航天領域的活動,如果把它們都算上,那比NASA一家的預算是要多很多的(來自美國民間統計的航天預算:http://www.spacefoundation.org/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s/IntroToSpace2011_0.pdf ):

可以看到NASA的預算只佔了大約1/4,2009年美國政府部門花在航天上的錢有644.2億美元,DoD(國防部的軍事航天)和NRO(國家偵察辦公室)佔了大頭,其餘還有NOAA氣象局什麼的;2009年中國的軍費約合700億美元,用在航天上的那部分有沒有DoD的265.3億美元高,我看結論是一定的。

  • 中美在載人航天預算的比較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在2012年的新聞發布會(國新辦就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試驗情況舉行發布會)提到,921工程自1992年實施以來到2013年神舟十號任務共花費約390億人民幣,每年不到20億人民幣。類似報道中,專家稱我國20年航天投入不及美國一年預算,周建平總師也提到從1992年到2011年總花費約350億人民幣,也可以與上面報道相佐證。(在這篇中國航天費用與公眾知情權 知識水平有待提高的報道里,390億人民幣就成了「中國航天費用」,可見理解能力之慘烈)

與之對應的NASA 2014預算中,有關載人航天的方面有:
——探索一類的所有41.132億美元,包括:
————系統開發31.152億美元:包括Orion計劃,SLS計劃和地面設施;
————商業航天6.96億美元;
————研發3.02億美元
——運營一類的所有37.74億美元,包括:
————ISS 29.641億美元,包括運營,維護,研究,載人與載貨運輸;
————航天飛行支持8.09億美元,包括發射場,通信等等。

390億人民幣vs~80億美元,如果考慮購買力平價因素,22年來在對應項目上的花費也就和NASA在2014一年對應的預算相當吧,可能會多一些。NASA這一年在科學方面還有50+億美元的預算,比探索還要高,也無怪乎年年有各種科學發現的大新聞出來。PS,近幾年NASA的預算佔美國政府支出的比例一直比較低迷,0.5%的樣子。


折算了一下土星五號火箭,那個時候是黃金美元掛鉤的,十三顆火箭,65億美刀。
現在大概一盎司黃金1150美元,那個時候是35美刀一盎司。算下來是三十倍,所以放現在,一顆土星五號大概算是值一百多億美元,一顆火箭比中國載人登月所有的錢都要多。嗯,別人十年間發了13顆,這只是成本的一部分哦。別人在此期間還發了好多好多別的火箭喲。
所以還是太窮了。


中國航天費用與公眾知情權1992年到2013年共390億元
NASA公布的2013年度預算內容是什麼?2013年預算177億美元
針對美帝如此燒錢,然後解釋下美帝為何燒這麼多錢。。
NASA建立了六個戰略事務部,分管NASA的主要業務領域,以實現NASA的任務和更好地服務於客戶。它們分別是:航天飛行部(約翰遜航天中心、肯尼迪航天中心、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斯坦尼斯航天中心);航空航天技術部(下屬艾姆斯研究中心、德萊登飛行研究中心、蘭利研究中心、戈蘭研究中心四個研究中心);地球科學部(下屬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空間科學部(下屬噴氣推進實驗室);生物和物理研究部和安全與任務保障部。每個戰略事務部都有自己的一套戰略目標、目的和為滿足主要客戶需求的執行措施。戰略事務部負責確定客戶需求並確保所有客戶滿意。各事務部會同分管業務的副局長確定其工作方向,負責制定各事務部的長期投資戰略、預算、項目資源分配和性能評估、政策和標準,執行NASA的政策。
NASA總部下轄10個研究中心: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約翰遜航天中心(Lydon B. Johnson Space Center)、肯尼迪航天中心(John F. Kennedy Space Center)、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George C.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斯坦尼斯航天中心(John C. Stennls Space Center)、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德萊登飛行研究中心(Dryden Flight Research Center)、蘭利研究中心(Langley Research Center)、戈蘭研究中心(Glenn Research Center)和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其中噴氣推進實驗室是NASA的合同運作單位。
目前NASA主要的研究範圍研究目標包括:
航空航天技術:實現航空航天領域技術和工程革命,開發更加先進、更加安全的航空技術,增強運載能力,降低輻射和雜訊;革新航天運輸系統,降低成本,增強安全性並進行商業開發。
人類航天探索與開發:探索空間前沿,開發能夠讓人類永久工作和生活空間,對宇宙進行商業開發,分享探索帶來的經驗和益處。
地球科學:開發一個了解地球科學系統,探索它對於自然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情況的反應,提高氣候、天氣和自然災害預測水平。
宇宙科學:負責與天文有關的項目,研究太陽系以及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等。
森林分布圖:美國宇航局(NASA)2010年7月21日公開了根據冰雲和地面高度衛星(ICESat)傳回數據繪製的全球森林地圖。這是全世界第一幅觀測全球森林分布狀況的地圖。除森林覆蓋度外,該地圖還可顯示森林高度。NASA稱希望該地圖能有助於對全球氣候變暖的研究。
具體項目列舉:
1.好奇號登陸火星項目耗資25億美元
2.哈勃望遠鏡耗資11億7500萬美元 後經五次維護改進,僅09年大修花費10億美元
3.太空梭計劃:截止2011年,共耗費1960億美元,太空梭每架120億美元,每次發射4億5千萬美元——原本想重複利用節約資金沒想到更費錢,這也是美國太空梭退役的重要原因。
4.NASA深度撞擊號彗星探測計劃耗資3億美元。
-------------------------------------------------------------------------------------------------------------------
俄羅斯2013年航天預算進一步增加到42億美元,其中包括分配給東方港聯盟號發射場的4.3億美元。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宣布,俄羅斯民用在軌資產包括75個航天器,其中包括29顆導航衛星、26顆通信衛星,2顆觀測衛星,2顆氣象預報衛星,2個科學航天器和5個試驗航天器,另有5個國際太空站模塊艙,2艘載人飛船,2艘貨物飛船。據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截止2013年1月1日,全球在軌工作的航天器共1140個,俄羅斯航天器占其中的10%。
歐洲航天局預算:08年30億歐元,09年36億歐元,11年40億歐元。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歐洲空間局
歐洲空間局為跨國組織,共有18個會員國,各國於各強制性(佔2008年預算的25%)及選擇性(佔2008年預算的75%)的空間計劃,出資比例不進相同。
(a)設在巴黎的總部,政治決定在此作出;
(b)設在荷蘭諾德韋克(Noordwijk)的歐洲航天研究和技術中心,它是歐空局的主要技術機構,大多數項目小組以及空間科學部和技術研究和支助工程師在此工作。歐洲航天研究和技術中心還提供有關的試驗設施;
(c)設在德國達姆施塔特(Darmstadt)的歐洲航天空間操作中心,它負責所有衛星操作以及相應的地面設施和通信網路;
(d)設在義大利弗拉斯卡蒂(Frascati)的歐洲航天研究所,它的主要任務是利用來自空間的地球觀測數據;
(e)設在德國科隆(Cologne)的歐洲航天員中心,它協調所有歐洲航天員活動,包括未來歐洲航天員的培訓;
(f)設在西班牙馬德里(Madrid)的歐洲空間天文中心。
具體科研項目:
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計劃中的衛星定位系統。(30億歐元)
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火星探測器 。(3億歐元)
羅塞塔號航天探測器(Rosetta space probe):2004年發射的彗星探測器 。
哥倫布軌道設備(Columbus orbital facility): 國際空間站的一個科學實驗室 。
ATV :即自動轉移航天器(Automated Transfer vehicle),一種可與國際空間站的進步號太空船(Progress spacecraft)相比的太空貨船。
Hipparcos:空間的天體測定任務
Smart 1 :新推進技術試驗
織女星 :計劃中的小有效載荷運載火箭
金星快車 :金星探測衛星(3億歐元)
第八期:中國航天體制仍處轉型期


用葉培建院士的話:嫦娥1-3號經費加起來不足20億RMB


中國能省下這麼幾個億來發射火箭已經不錯了,畢竟我們西部人民還在吃草。


薪資都不在一個級上,有什麼好比的。


2013年OECD曾經按購買力平價估計過各國積極航天活動的花費,對於中國的估計範圍應該遠超中國國家航天局的預算(大約是5億美金當年)。估計2013年按購買力平價,世界航天預算排名前十為美、中、俄、印、日、法、德、伊朗、韓國、加拿大。美國2013年總航天預算為393億美元,其中資金流入NASA、NOAA、美國交通部等多個部門,NASA分到177億美金。中國估計是108億國際元,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差不多算50-60億當年美元。

參考:https://www.quora.com/How-come-CNSA-operate-with-only-500-million-budget/answer/Robert-Frost-1?srid=3kdC8


1樓很詳盡的比較,相信作者已經盡其所能去尋找數據了,非常棒。即使不全或者口徑不一,多少也能反映一些問題,至少比沒有強。個人認為,不管在數據上的對比如何,國內首先是在資金投入方面有所不足,直接影響了工作的開展;其次,院所機制和結構也一直有所影響(不是指各種噴子所說的體制),畢竟航空航天是學術研究、工程應用和軍事用途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領域,迫於保密、穩定和安全性限制,所以有很多掣肘的地方,相信美國人也是有這方面的壓力。別的不能說太多,但僅就我對院所這幾年的了解來看,現在經費相對充裕,年輕人增加,敢想敢幹的風氣已經越來越好了,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十年內會更加輝煌


所以國家的政策還是發展經濟,有錢才能買買買


航天的飄過……航空航天在我國本來就是兩套體系……好幾個集團……如何拿到一起比……哎


航空航天是兩碼事 題主在搞什麼飛機


2013年時候中國航天院多位專家去跟高層彙報要拿經費要計劃發射火星探測器,高層沒同意這一計劃,其中財政部一個處長問專家去月球火星能提高多少GDP,中國失去了2015和2018年發射火星探測器的窗口,現在只能等2020年了。


官方的回答,間接地承認了中國航天年度預算大概是美國同行的1/10。所以要加速發展航天,中國有必要需要藉助社會的資金和私人的力量。


砍來砍去就砍nasa的經費啊,很多發射場都是因為要發射NRO才保留的,這不是逼著NASA賤賣給三產spaceX嗎


神十?天問之載人航天究竟花了多少錢
題主可以看看這個專題。


他們花那麼多,我們花那麼少,達到的效果一樣么?他們是否真的花了冤枉錢而我們是否真的物超所值呢?可以探討一下~


伸向天空,攥滿手星星,輕輕一松便距離我1400億光年。


西部人民還在吃草呢(手動斜眼)


感覺一個太空梭總工程下來得幾千億RMB吧,記得以前在哪看過。中國遠趕不上


推薦閱讀:

TAG: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 航天 | 中國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