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服爸媽「想買你就買,別太節儉」?

爸媽對我很大方,不管多貴的東西都會買給我,但是對他們自己永遠很節儉,貴的不捨得吃、不捨得買,即使他們很喜歡。我心裡很心酸,如何改變這一點?如何說服他們想買就買。
當然,家庭並不富裕,也不是至於貧窮的狀態。

另外:我現在還是一名大學生,經濟上很大程度還是得依靠父母。關於這個問題,對學生族有何建議?


說服沒什麼用,從他們身邊接觸的生活物品開始改變吧。

首先保持自己的經濟獨立,不向父母要錢或者借錢。

然後根據自己力所能及的,給父母買一些好的生活日用品,這些東西因為買的時候看起來貴不少,但根據整個使用周期平攤來算其實比普通的日用品貴不了太多。

我是慢慢把自己生活中用的必需品慢慢的全部同步到了父母那裡,比如抽紙、衛生紙、洗髮水、洗浴液、護膚品、舒服的襪子、內衣、垃圾袋等,定期更新,每一次從網上買大概三個月的直接填寫家裡的地址收貨。我用的日用品可能有一些老家超市裡買不到,另外有一些能買到但父母肯定不會去買,因為可能會覺得沒性價比,比如一大包20元的衛生紙和一大包35元的衛生紙,他們可能就選20元的了。

每年我大概會給父母買兩次衣服、鞋子,每次大概幾件上衣,幾件褲子,2、3雙鞋子。

隨著自己經濟寬裕了,可以逐步的更新一些小電器,飲水過濾器(這個要定時購買濾芯,我是一次計算著買半年用的)、洗菜機、隔水燉盅、烤箱、電動牙刷、電動剃鬚刀(一年買三個刀片的套裝)等都是幾百塊錢的。

然後更新電視機(現在我家已經三個液晶的,最大的55放客廳,還有42和37的放父母的卧室和餐廳)、洗衣機、大一些的冰箱。不用一年更新,慢慢的穿插著幾年更新就行了,一年一個大件幾千塊錢負擔也不大。

這樣的話,父母基本上平時花不到什麼錢了。

再給父母買兩個ipad,用於平時消遣和接觸新實物、新聞。

然後和父母保持溝通,溝通一些吃的經驗,讓父母開個微博,每天把做的菜拍個照發上來。我也會把平時吃的拍個照發上來,這樣父母肯定不會天天湊活著吃,平時也給父母發一些菜譜讓他們照著做。

在家裡給父母辦張電影院的VIP卡,每個月來電影院看看電影,要不然這裡面的錢一年之後也就作廢了。

現在父母的生活習慣已經在慢慢的改變了,消費時不會只考慮性價比了,只要這塊鬆動了,那麼就會考慮更方便的消費和體驗更好的消費,也就是樓主問題中想達到的想買就買,不過於節儉。


2013-07-05,借用@karl li的回復補充:
找家好點兒的醫院/體檢中心,每年帶老人家去做一次全面體檢。然後借醫生的口(好的體檢服務,都是有資深醫生的長時間單獨和你分析體檢結果,提出各種建議。之後還會定期電話跟蹤體檢者的身體狀況),提出讓老人家平時多吃點健康食品,多出門走走。

同樣的話,從醫生口中說出來(尤其是老中醫),老人會更信服。

一舉數得。

2013-07-01評論中和@吳蒙聊到了,補充一下為什麼我不認為讓父母獨自旅遊是一個好的事情,最好還是自己親自帶父母旅遊:

1、他們可能出於節省,一些行為遭受別人白眼或者其他不好的待遇。

2、可能被騙。一些旅遊景點的人天天鑽研這塊,讓一些物品看起來極具性價比或者買了就沾了大便宜,會讓人很難分辨而踏入購物陷阱。

有一次我帶媽媽和阿姨逛北京王府井,我阿姨為家裡小孩買了玩具,結果結帳時店家給了她一張抽獎卷說做活動,打開一看二等獎,可以以300元獲得價值6800的玉石手鐲,300元的理由我記不清楚了,可能是交稅或者手續費什麼的。我阿姨都準備掏錢了,被我看到制止了,類似這種小手段真的很難防。

3、如果遭遇上面兩點,什麼好心情都沒有了。如果受騙的金額過大,他們還會自責很久一段時間。

關於樓主後來補充的大學生這個條件,我沒什麼好的想法,這個階段不太建議考慮那麼多,先好好學習吧,大學期間爭取找一份實習的工作可以積累日後用的著的經驗,不要為了盡孝去打個零工掙個小錢浪費現在的時間。


我朋友的招數:
時不時的告訴老爸老媽你去旅遊,公司給了旅遊經費,10000以內,實報實銷,不用沒得兌現,我沒空,你們去玩吧。
時不時的買一些卡,說公司發的,看中啥就買,不用就過期了。

他們很開心的花了錢,還逢人就說兒子的公司多麼的好,充滿欣慰和自豪。


「說服」是不太可能,你還是看他們喜歡什麼就買來硬塞過去吧。


不可能說服。

節儉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習慣,二是對未來不確定性因素的恐懼。

首先,習慣問題不可能靠幾句話去改變。

然後,對未來不確定性因素的恐懼,這完全是客觀存在的,你確定你將來生病了看得起病么?你確定你自己將來一定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么?連我們自己都無法完全確定,又如何說服父母。

但如果要實現題主的目標,一個變通的辦法是自己想辦法給父母買一些東西。當然,前提是你自己經濟上必須獨立。


我覺得這是其實一個很多人都碰到過的問題,比如自己看上了項墜,但是知道家裡條件不太允許,嘴裡說說也就過去了,但是有一天父母突然拿錢把項墜給你買回來做禮物,收到的那一刻,感覺是非常複雜的,對項墜的喜歡大概只佔全部感情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可能還是愧疚和惴惴不安,甚至還會覺得莫名其妙,總之,無法把對項鏈的喜歡轉化為對父母的感激,甚至還會覺得如果他們沒有買就更好了。

我覺得父母其實很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對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或者這樣說,父母的想法其實是:TA很喜歡這個項墜,我送給TA了,TA大概會很開心吧,至於感激什麼的咱們就不強求了,做父母的,對兒女無私一點誰不願意呢。

不僅是親子,朋友、戀人之間有時候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比如女朋友想了很久的東西,但是很貴重,你買給她之後她反而不是很開心;朋友喜歡自行車但條件不允許,過生日當禮物送給對方。這些都會讓對方受寵若「驚」,甚至會相當一段長時間都無法安心。

不,不是收禮的人錯了,而是送禮的人錯了,因為他們遵循的是第一層邏輯,他們遵循的是:你喜歡,我送你,所以你應該開心。而這種邏輯忽略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我喜歡卻沒有提出擁有,是因為我對經濟條件的「善意的理解」;我沒有提出擁有,卻也沒有努力去獲得,說明我覺得獲得這個東西「不必要」;我明明很希望你們送我,卻沒有提出來,說明我不希望對方有「負面的情緒」。

換句話講,轉換一下角度,當我們送禮給對方的時候,我們希望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最基礎的應該是「他開心就好」,但往往不合時宜的禮物並不會停留在這個高度,還有「他會因為這個禮物喜歡我」,甚至還有「他會因為這個禮物而覺得虧欠我」,甚至更多過分的想法……而從「虧欠」開始,這個禮物就會帶有一定的「控制」成分,都會讓人覺得壓力過大。

所以真正的送禮邏輯是三層的,尤其是類似於父母這樣「有一定代溝,但關係無法磨滅」的感情,第一層邏輯是你喜歡,所以我送給你,第二層邏輯是,這個禮物不能給你帶來太大的精神壓力,第三層邏輯是這個禮物給送禮人帶來的壓力,不能影響到收禮人的心態,尤其是第三層邏輯,非常容易發生在「默默奉獻綜合症」病人身上,明明吃飯都沒錢了,還要買貴重東西給女朋友,單純點的或許會非常感動,但如果是思想層面比較複雜的女孩,就有可能考慮到這件事情給自己造成的精神壓力非常大。

而且,如果送東西的人僅僅覺得「對方開心就夠了」也就算了,捫心自問,有多少人抱有的想法是,「如果對方拒絕,自己就會覺得很委屈」?很多人送禮時渾然不覺自己心意雖好,但會給別人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我這麼說或許會讓人覺得很沒良心吧,但說實話,收禮的感覺,確實有時就像是被道德強迫一樣。

好了,雖然說是答題,但是在「收禮會難受」的觀點上確實徘徊太久了。

我們當然要理解父母的一片好心,但既然他們是用第一層邏輯對付我們,我們就要用第二層邏輯去含蓄地告訴他們我們心理的感受,既然父母給你的感覺壓力很大,那麼,在他們過生日,或者過節的時候,我們就必須送給他們稍微貴重一點的禮物,讓他們明白第二層邏輯。
那就是:
  你心裡想的或許是,「我想你們了解,兒子收到貴重的禮物,是會覺得很不安的。」
  但你送貴重的禮物,表達的卻是,「兒子也會給父母買很貴重的禮物。」
  而你父母接收到的信息卻是,「如果我們繼續給兒子買貴重的禮物,兒子就會也花自己的工資給我們買很重的禮物,那我們買禮物的行為,究竟是害他還是喜歡他呢?」

通過心理壓力,讓父母轉換視角,從你的角度考慮收禮的問題,他們就會體會到你的感覺。比較理想的情況是,他們晉級到第三個高度,你以後收到來自父母的禮物,既會感受到父母的溫暖,也會真心地喜歡禮物,這樣就會覺得很舒服了。

這樣,我們拿賄賂來舉例,雖然是灰色內容,但簡單模擬一下也無妨。
比如你要拿下一個100萬的項目,你會給負責人多少錢?
100?1萬?200萬?
加入受賄人一定是貪婪的,請問他真的會收200萬嗎?
而送禮就像是「動機單純的行賄」,希望獲得的是「對方的滿足」,超過「滿足區」的,都會變成「對方的服從」,這就會讓人感到不適。

假如父母不能進入第三層邏輯,那麼最次也就是父母不再送你貴重的禮物,那你真的想要可以自己掙錢買啊,證明你的能力,如果真的不想要,我想父母送你什麼,也不會阻止你返回來關愛父母吧,本來么,愛與被愛,不都是為了讓對方更舒服,而不是為了讓對方壓力更大而被控制吧。

現在我們來整理一下思路,真正該送的是什麼?
建立在「對方是一個價值觀基本正確的人」的基礎上,那麼,他在生活中提到的日常用品,就非常重要了,第二,感到遺憾的東西非常重要,第三,會讓他覺得不適的東西,轉化成會讓他舒服的東西,比如鞋子穿了不舒服,就要想想送什麼鞋墊比較好,第四,會讓他生活明顯有改變的東西,比如KINDLE類、IPAD之類的新潮電子產品。

怎麼送?
明碼標價的東西,要送的特殊,比如借用風氣,2012母親節,「母親節禮物調查"提到最想收到的禮物是IPAD3,我就送了IPAD3,雖然貴重,但是父母還是很喜歡,唯一的遺憾就是確實很少用到,可能還是送重了吧。。如果沒有明碼標價,比如鞋墊這樣,就不能傻乎乎地提到在哪裡買,多少錢,要撕掉商標和標籤,不能讓對方看到價格,有條件的話,甚至要拿其他品牌的標籤的替換掉,這樣才能保證對方」心安理得「的享受禮物,而且既然是送禮,切記不能有」委屈「的想法,委屈就別送,送了就要拿出送禮人的覺悟來,不要讓自己的感情超越」讓對方開心「的級別,仔細想想行賄的時候,還有人把錢藏在發糕盒子里,人家委屈還是你委屈?

最後來總結一下吧。
如何說服爸媽「想買你就買,別太節儉」?
1.要含蓄地告訴他們正確的送禮方式。
2.要正確地送給他們禮物,做好榜樣。(細心觀察,體貼入微)
3.送禮不委屈,收禮不矯情。


反過來想,為什麼爸爸媽媽給我們買東西,我們從來不拒絕?
因為這是一個獎勵、激勵,是一種期望後的願望達成。
有「投我所好」並且有「強制性」的(有點拗口)。

給老人買東西,要學會找借口,先斬後奏,還有不要漏出尾巴(不要讓他見到你買價格單,老人家對價格十分的敏感)

剛出來工作時,給二老買東西,雖然被罵(說浪費),但總在不久後,會聽到其中的一個說你買的這玩意挺不錯的,好用。
後來學聰明了,說公司福利好,除了關心員工,還關心員工的家人。二個老人不罵了,多是說要好好的工作,這麼好的工作哪找。
再後來結婚了,買了都說兒媳女孝敬的,這樣婆媳關係也弄好了。
然後現在有女兒了,然後就給錢給他們說是讓他們代女兒買東西,其實我們都買好了(雖然他們都存著)。另外就是買女兒的東西順便幫他們也買,比如營養品啦,保險啦,體檢什麼。這樣他們也無話可說了。(在他們眼裡,兒媳婦和孫女比我還重要,呵呵)

這裡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亂買,一定要考察清楚了,買實用的,買有用的,看上去一家人都能用的,比如買的按摩器,我說背不好,你們用用,我有時候也用用,買的豆漿機,我說我的工作比較的辛苦,喝豆漿養生,然後打多一點,他們也都一起喝。

再者要報喜也報憂,不然什麼事都會覺達你瞞著他們,他們會不安,你買的東西要花錢,他們是苦過來的人,知道這個社會沒錢是十分悲慘的,讓他們知道你的境況,會更安心的收取你的孝心。


非常贊同@yskin。
他們是不會對自己好的,特別是經歷過戰亂的那一代前輩們。他們的座右銘就是「珍惜」,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只會把好的都留給下一代。
所以只能我們對他們好,原則就是——他們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對他們——
"爸媽對我很大方,不管多貴的東西都會買給我,但是對他們自己永遠很節儉,貴的不捨得吃、不捨得買,即使他們很喜歡"
——「我對爸媽很大方,不管多貴的東西都會儘力買給他們,但是我自己永遠很節儉,貴的不捨得吃、不捨得買,即使我很喜歡」

就算是二手的iPhone4,我也買給爸媽,因為我當時的能力只能承受二手的,而那時我還在用朋友拋棄的3GS。從那之後我爸媽再也不會跟我說「在電視廣告看到一台手機,388,很多功能,比美蘋果手機」之類的問題,以後買其他電子產品,也會相信我的眼光,先諮詢我的意見,或者直接讓我買,而不再武斷行事造成上當受騙。

很多朋友都先給自己買最好的,然後淘汰的就送爸媽。如果你的兒女這樣對你,你會如何?


等你掙到錢了,自己買東西給他們就行了。難點在於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不能直接問。
我迄今為止做得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攢了很重很重的兩大瓶一元硬幣,大概有四五百塊錢吧,給了我爸之後,被他在買菜坐公交之類的日常里不知不覺地花完了。好有成就感。


我不同意得票最高的那個white lie。再白,也是謊言。爸媽或許會先相信了,但得知真相之後,會深深自責的。他們不願意多花錢,大多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真沒錢,二是給孩子攢錢。給孩子攢錢是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沒辦法有足夠的錢好好生活下去。所以,工作後,讓他們相信你有能力過得很好,且有餘錢,且不會亂花,讓他們放心,他們就會好一點。當然,吃好喝好也得你教教呢。

樓主現在是學生族,的確暫時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只有記得,然後自己工作了再慢慢調整。

其實,普通人家,供一個孩子上大學,都是不容易的。這點我也是畢業很久,回想起來才能明白。以前雖然在上大學,感覺自己衣食無憂,爸媽也總給買貴的,自己又有不少兼職收入入賬,就覺得爸媽怎麼不吃好穿好呢?現在回想,誰不想吃好喝好(把錢看太重的除外),但得有錢吃好穿好呀。把那時候爸媽媽的收入,自己的學費零花,他們的基本開銷合計一下,才發現真心沒剩下多少錢了。節儉是個習慣,因為種種原因,必須節儉能供孩子上大學,而又是超愛孩子的,生怕孩子受了委屈,特別是物質上。所以,當孩子畢業工作了,這種心理慣性還是在的。

還是之前說的,當有一天,爸媽覺得你自己有能力過得很好,且有餘錢,且不會亂花,讓他們放心了,他們就會好一點。但習慣還是在的,所以那時候你得教教他們了。比如,周末帶他們吃好的早茶,把他們的內衣都換成好牌子上,家裡的家電慢慢都換成好的,開始訂有機菜,買iPhone和mini給爸媽,帶他們去旅行…多做一些能改變他們生活品質的長效事(訂有機菜,買好的米,好的麵條,換內衣),少做短期娛樂的事(買個奢侈品之類的),相信我,只要你帶爸媽過上這樣的生活,他們慢慢改變的。

當然。前提是,你確實有足夠的錢afford這種生活(注意,不是buy,是afford),而且你能讓爸媽知道,你不是亂花錢,你為自己的未來有打算,有結餘。讓他們放心,才能安心享用你提供的一切,慢慢改變習慣。


媽媽那生活經驗已經不能用節儉來形容了,用吝嗇都不過分,更 別提生活質量,哪有質量可談,媽媽的行為對我影響很大,這麼說吧,媽媽對於我來說已經成了一道坎,過不去。現在,每當給自己添置新衣服的時候,買東西的時候,甚至是日用的,都極度捨不得,把錢拿出來就很難,覺得媽媽都沒有,我也不能有的這種心理,我不知道別家的孩子會不會這樣,總之對我影響非常大的,在別人看來,我簡直是是守財奴,給自己買東西之前總會給所有人都買了,給自己的時候才能夠安心一點,媽媽一邊說給你多買點新衣服 ,看人家都打扮自己,一方面又拿著十幾年前的衣服說看這衣服還好著呢,我都穿不下了呀,而且那時是十幾歲小姑娘的啊。我現在的心理,是不管自己賺多少錢都覺得自己不配花錢,我覺得,如果父母不幸的話,孩子會用自己的不幸來陪伴父母,如果父母生活糟糕的話,孩子會把自己弄得更加糟糕來陪伴父母,爹娘們啊,別這樣對待自己,對自己好點吧,我們沒有那麼過不去的。


我覺得你父母的做法或許才是對的。

你並不是出生於大富之家,家裡的收入應該還沒土豪到不用考慮性價比的程度。每個月的收入是固定的,你多花錢在某些地方,就代表在某些地方(比如投資或教育費)少了。

很多人(尤其是孩子)往往覺得家裡的錢用不完的,每天高高興興的買這個買那個,嫌棄父母幹嘛花錢那麼小氣。殊不知,正因為他們花錢這麼小氣,你才有能力在那邊高高興興買這個買那個。

要是他們花錢也像你們那樣大方,就到你愁眉苦臉的煩惱每天生活開支不夠了。

世上多的是父母,去賭場一擲千金,跟親戚朋友借錢,轉頭就去賭博,完全不理家裡孩子們的教育費及生活費。這種父母顯然就是「想買就買、別太節儉」、「快樂就好」。你確定你想要這樣的父母嗎?


大四,經濟獨立。每月平均收入1w+上下。
每月給兩老一人買一件東西。
首先是iphone,說自己買了新款,舊的賣了不划算啊,一人一個給裝好東西快遞過去。
然後過年ipad,同樣理由,給他們看我買了新款,然後…
買衣服,xxx羽絨服挺好,老媽穿穿我的小點,自己一估量直接買了快遞到家,老爸,忽悠老媽給老爸量量衣服,尺寸到手,買了快遞到家~老爸嘴上不說,整個冬天啥大衣西服都不穿了,走哪兒都是我買的羽絨服,還見人就說太舒服啦…哈哈哈
回家老媽用了下我買的最近很紅的那個梳子,說好用,給不要,直接忘家裡你用不用吧。
然後護膚品常年自己套老媽話,快遞到家。
現在給我家送快遞的,修網路的和我都是各種熟。常年打可憐牌,家裡就兩個老人家啥也不懂,我又一個人在外上學啥也幫不上忙…現在是我媽快遞一簽,快遞師傅還給我打個電話說放心吧~你媽簽收啦。電信師傅直接給我他私人電話有啥事直接我家修去,搞定了還把步驟寫到老爸小本上

總之就是各種忽悠,我媽說別老買啦幫不了我也不要拖累我啥的,我就一直灌輸他們如果我給他們買1000東西,自己肯定買了3000東西虧不了自己放心吧~方方面面各種洗腦^_^


獨生子的話,自己做到經濟完全獨立,給父母傳遞一個信息,我已經完全不需要二老給我錢花了。


這個我一定要答。我爸媽也一樣。
你好好買給他們呀!看家裡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淘寶嘛。爸說看書費力了,馬上買了老花鏡。一起去散步,爸看見別人釣魚說這個好,馬上買魚竿。媽說晚上上廁所看不見,買了LED手電筒。每年買優衣庫各種衣服、保暖內衣。南方冬天冷,買了羽絨服。鞋子好看,就又給媽寄了。各種小家電、吃的、特產、食材。。。。感謝他們每年都給我壓歲錢、零花錢,我都很感動的花在他們身上了。
偶爾他們也埋怨說不喜歡,你也太浪費了,頂住委屈照買不誤。因為你的心意真的能讓父母很高興,當然也請量力而行。往好的方面想,他們從沒在我面前說過別人的孩子,我的任何決定都支持。你有這麼好的父母,應該感恩了。


我媽媽的收入是姥姥姥爺總和的3倍,姥姥姥爺很節儉,我媽媽通過送禮物,和「我來報賬」,的方式直接改善姥姥姥爺的生活,讓他們不需要那麼節儉。

我收入是我媽的1/3左右,當我媽很節儉的時候,我只能鼓勵 她有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所以,在沒有經濟能力負擔父母的生活的時候,看到父母節儉時,請:
1. 好好學習,用好每筆錢
2. 多陪伴,多讚揚,讓父母高高興興的。


什麼條件做什麼樣的事,才能快樂。


自己掙錢,給他們買,連掙錢能力都沒有的人提出來的建議別人會聽嗎?人家現在不光要考慮支撐家庭,要支付你的教育經費,還得防著什麼時候出個意外生個病的大開銷,哪敢無憂無慮買買買?


我發現說服不了~
我跟姐姐的方案就是買買買。
手機不好用?哦,給你買一個。(從來不給他們用二手手機。)
羨慕日本電飯煲?哦,給你買一個。
刮鬍刀不好用?哦,給你買一個。
喜歡首飾呀?哦,給你買一個。
喜歡看電視劇?哦,給你買一個iPad吧。
喜歡吃好吃的?哦,帶你去吃。

爸媽捨不得花自己錢,更捨不得花你的錢。
所以他倆從來不主動提要什麼,什麼不好用。
但是不經意流露的話,眼神,與別人的溝通,你都能感受到他們的一點點小要求。
只要在能力範圍內,我倆就給他們買買買。

所謂從奢入儉難,用慣了,就知道什麼好,慢慢也就敢花錢了。。。
我媽現在特別喜歡說的一句就是:你媽媽有錢~~買得起。。。
(捨不得出去玩,捨不得出去吃飯,捨不得給自己東西,捨不得用好的電子產品……)
現在好多了~

哦,這些都是我跟姐姐經濟獨立後採取的策略。
不過發現,比起花他們自己的錢,他們更捨不得花我們的錢。
唉,這老頭老太太呀~~~


如果在家就觀察他們需要什麼,如果不在家就通過聊天或自己用著不錯的東西,或覺得他們需要的,可以改善他們生活質量的。直接買回家,買都買了,只能用,他們會說浪費,可隔天他們的朋友就會知道,你惦記著他們,心裡幸福著呢。


直接給買吧,不過這個要等LZ畢業後再說就是,畢竟現在還沒工作。


掙得錢給老娘買了個Prada,高興了一年多。不用說服,有錢掏錢,沒錢刷卡,沒卡你還不節儉點學著過日子,我覺得我可能需要說服你。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家庭 | 父母 | 子女 | 說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