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價值是什麼? 金融的意義在哪?

在看完《華爾街》後這個問題在我腦海里盤旋,百思不得其解。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某君帶著改變世界的願望來到矽谷,但是沒錢,在風投的幫助下,解決了資金問題並且成功了… 從這個故事上,我大致分析出了兩點:
1)從該君的角度上,金融幫助他實現了夢想。
2)從風投的角度上,這個項目給他帶來了利益。
綜上所述,二者都是為了自己的慾望。 所以,我認為用慾望二字可以概括。可是,這個答案顯然很淺顯,我想往更深處挖掘。
所以,小生在這裡問各位,金融的價值是什麼?能否用盡量精鍊的語言概括?


轉自我的專欄文章:金融是不是一群不事生產的人,對社會毫無貢獻的人,互相對賭的零和遊戲? - 天上不會掉餡餅 - 知乎專欄

本人因為接觸了不少令人作嘔的黑幕後,開始撰寫本專欄,好告誡大家天上不會掉餡餅,希望知友們能夠躲避掉這些陷阱,不至上當受騙。

無論是鐵匯的例子,現貨白銀的例子還是各色龐氏騙局和賭徒謬誤的錯誤策略,都大量使用了零和這一概念——所有人的錢都在一張賭桌上,不是給你,就是給他。整個過程中沒有產生任何一點真正的產出,僅僅是博弈雙方互相對耗而已。


這讓許多朋友產生了誤解,以為所謂的金融,就是一群不事生產的人,一群對社會毫無正貢獻的人,互相對賭的零和遊戲。其本質和賭場沒有區別。


而另外有些人,把金融說得天一般高,似乎主宰了人類社會,好像在整個人類文明的頂尖一般。其他做實業的人都萬萬不如,都是被支配的奴隸。好像一旦成為金融人士,就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事實上,真正的金融技術,和種植技術,畜牧業技術,造船技術這類的技術沒有太大本質的區別,都是人類為了自身利益的考量,發展出來的技術而已。

金融,既不是高大上的,高人一等的特殊技巧,也不是賭桌上,毫無益處的賭博工具。金融,是一種服務,被社會所需要的服務。無須仰視,也無須妖魔化。


我們拿一個很淺顯的例子來說事,火災保險是大家都很容易理解的金融形式。每個人都付一筆錢給保險公司購買火災保險。如果有人不幸遭受火災,則能拿到一筆遠遠超過他支付的錢,從而避免掉火災帶來的經濟困境。


對於這單筆交易而言,保險公司是虧損的,然而沒有遭遇火災的人是大多數,這些人的保費只要能彌補掉支付的理賠,則總體上保險公司還是賺錢的。


保險公司要做的是測算風險,大概知道出火災的概率多大,並且利用大數定律來賺錢。這裡保險公司利用到了大數定律來給自己創造利潤,這和利用牛頓力學來製造機械是一樣的,利用科學家們的發現,來製造工具,創造產品。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是賺錢的業務,對於每一個投保的個體而言,能夠規避掉風險,是真實的需求。整個社會都受益了。


保險公司通過自己的風險測算的專業技能,利用了大數定律所昭示的規律,創造出了金融產品,大家各得所需。整個過程中並沒有誰生產出了什麼實物,但所有人都受益了,並不是一定要製造出一樣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才叫有產出。


中國古時候流行重農抑商的意識形態和政策,因為莊家從地裡面長出來是實實在在的,而你們這幫商人,不過是倒騰倒騰別人種出來的東西和別人手工做出來的東西,你們自己什麼都沒創造,憑什麼鐘鳴鼎食?一定是竊取了人家的財富。


結果上千年的重農抑商政策直面商業文明的西方列強之時,大家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所謂坐賈游商,這裡的商只包含沒有土地的商人。真正對商業的全面遏制是宋之後的事情,也是古典中華文明走下坡路的開始。)


交易本身就創造價值,違反直覺,但事實未必符合直覺。因為這個偏見,我們承擔了多少懲罰?


企業主本身不幹活,幹活的都是工人,原料是上游提供的,經過工人的工作後就增值了,然後賣給下游就更貴了,這一定是工人的勞作,企業主就是個寄生蟲。

如果說管理也是一種工作的話,有的資本家僱傭職業經理人做管理工作,自己只是持有股份,那就毫無疑問是遊手好閒,剝削階級了。


這樣的想法,和財富都是老老實實的莊稼漢從土地里刨出來的想法是一致的。企業主為什麼創造了價值,是不容易想明白的,是違反直覺的。


投資本身創造價值,違反直覺,但事實未必符合直覺。


將資本家徹底趕走,認為是對社會毫無益處。這樣規模巨大的實驗,已經用整整一代人血的代價做過了,實驗的結果就不多說了。


因為這個偏見,我們承擔了多少懲罰?


說回金融,有些朋友也許要問,也許保險業這種將個體的風險集中起來的做法還有點社會價值,難道成天看著K線圖,搏多搏空的人,他們開倉平倉,也對社會有益嗎?



我再舉個小例子,某航空公司善於做服務,但飛機肯定要耗油,石油的價格波動起伏難以預測,怎麼辦?作為主要的成本之一,完全無法預測,對財務規劃是個徹徹底底的災難。賣出去的票不能說漲價就漲價吧。


這個時候航空公司應該去石油期貨市場做多原油期貨合約。如果石油上漲,那麼雖然航空公司的燃油費用必然開銷很大,但石油期貨市場上賺的錢,恰好能彌補這個額外的開支。而如果石油下跌,那麼期貨頭寸固然損失了,但燃油費用節省下來,恰好能讓期貨的虧損被彌補掉。


這樣,這家航空公司在期貨市場建立頭寸的那一刻,就已經確定了自己的油價成本。不用操心原油漲跌的問題。

本質上,這家航空公司把預測油價的任務,外包給了期貨市場里專業的風險承擔者們。

分工產生效益,違反直覺,但事實未必符合直覺。


不專業做風險管理的參與者把風險外包給專業的風險管理者,這一點和保險公司如出一轍。航空公司把油價的風險,外包給了自願承擔油價風險的金融機構。


而承擔風險的機構,如果能更好得預測價格,則獲得社會分工體系給他的獎勵,如果他能力不足,則接受社會分工體系給的懲罰。不用領導給你考核績效,拿真本事說話,向來是市場的風格。


這樣經營者就可以把不善於管理的風險外包給專業管理風險的人,從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是巨大的提升。不僅商品價格的風險可以外包轉讓,信用的風險也可以轉讓,利率的風險可以轉讓,波動率的風險可以轉讓,現代金融甚至允許你把天氣產生的風險也轉讓。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甚至放出豪言,沒有你對沖不掉的風險。


我們現在知道,這些東西都是給實業經營者的服務者——金融機構管理風險所用的工具而已。但你如果在不了解情況的基礎上,突然聽到有天氣期貨這種金融衍生品,配合流行的陰謀論,你一定會以為又是華爾街之狼,搗鼓的賭博工具了。不僅毫無對社會的正貢獻,而且還是騙錢的道具。


這種偏見,現在尤為流行。


本身應該規避風險,但偏偏自己要動歪腦筋的經營者當然是存在的,而且比比皆是。筆者接觸到了一些非常大型的機構,因為安全原因不能透露太多,該企業作為大型國有外貿企業,為了規避匯率風險(為什麼匯率對外貿有重大影響,請移步拙作:有人兜底就安全了嗎?瑞士央行風暴小議。 - 天上不會掉餡餅 - 知乎專欄)使用了人民幣掉期合約。


但因為近年來人民幣單方向升值的預期比較強烈,該機構違反了規避風險的原則,利用自己手上的合約賭人民幣會一直升值。結果今年人民幣的匯率反覆了幾波,冒充外匯市場內行的管理者,遭到了無情的懲罰。


不是專業的風險管理者,就不要外行冒充內行,否則結果只有被吊打,沒有例外。市場是不認你的背景和位高權重的。市場上只有盈利和虧損,贏家和輸家,殘忍如斯。

投資股票也是如此,股票的投資者事實上把資源分配到更加高效的地方去,如果投資的方向正確,社會就回饋他的分配工作,反之則懲罰。


有的朋友可能又有疑惑啦,你說投資給好的企業,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還能說得過去。可市場上有些人做空,把人家企業拖死,更讓其他股民受損失,難道這些人也是做貢獻嗎?


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家對做空者都心懷偏見。似乎做空的都是壞人,在影視劇里如果涉及到金融市場的搏殺,一般都是空頭作為反面形象出現。



這也是符合人的直覺的,我們一起,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做好一件事情,這是令人滿意和感覺良好的。做空,把人家弄殘掉,好像是壞蛋做的事情。


事實又再一次違反直覺。做空者是市場里必然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良好的市場機制里必須存在的。只有擁有良好的做空制度的市場,才是健康的市場。


沒有做空制度的市場必然是個坑騙投資者的市場,而做空者通過自己的知識,讓大家能夠認清某上市公司欺騙投資者的真相,本身就是對投資效率的重大貢獻。

中亞古國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風俗,凡是給君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就會得到提升,給君王帶來壞消息的人則會被送去喂老虎。於是將帥出征在外,凡麾下將士有功,就派他們給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們得到提升;有罪,則派去送壞消息,順便給國王的老虎送去食物。


大家覺得花剌子模的國王天真幼稚,然而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判斷事物上,還是會起作用。


做空者,就是個播報壞消息的信使,不受人歡迎。當然我們知道,做空機構本身只是說出問題的人,並不是問題本身的製造者。可我們仍然不喜歡他們。


當然,做空者的績效必然也是受市場的獎懲的,如果你做空了本身質地良好的企業,那麼必然遭受到嚴酷的懲罰。



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交易行為負責,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水平獲得市場的獎懲,來評價你對社會的貢獻。


市場交易本身,能把對你無用甚至有害得東西轉移給對該事物有價值的人手上去。金融市場也不例外。為了更好得管理風險,我們需要更多的工具來幫助我們獲得社會整體效益的增加。


這裡再打一個比方,實業生產好比是汽油,保證整個經濟機器的能量產生的根源。而金融業好比是潤滑油,使得資金融通,風險分散,分工管理。金融金融,資金融通是本職工作。


沒有潤滑油,汽油的燃燒效率大大折扣,機器依然能跑,但效率非常低下。而如果大量的資源湧入金融,好比一台機器只有潤滑油,沒有汽油,沒一個人做實業,經濟體自然是無法轉動的。


好的機器,必然是汽油和潤滑油的比例恰當的。

在這方面設想得最宏大的,要屬羅伯特席勒教授的新金融秩序的宏大構思。該構思能不能成功施行,我不評價,但我仍然建議大家閱讀《新金融秩序》一書。


這書雖然是寫給居廟堂之高的人看的,但有志於學的朋友們都應該讀一讀,至少能對金融有個更全面的視野。

這書雖然是寫給居廟堂之高的人看的,但有志於學的朋友們都應該讀一讀,至少能對金融有個更全面的視野。


另附席勒教授在中國走紅的公開課鏈接。


耶魯大學公開課:金融市場


金融會幫助(個人和社會)把錢花到最需要、最合適的地方去。

舉例說,有了股票市場,優秀企業就可以籌集社會資金、擴大投資,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如果沒有股票市場,這些優秀企業擴大生產的能力就會受限,這對企業、對社會都不好。
比如有了銀行理財,個人手裡的閑錢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去處,個人獲得更高的利息收入,企業也有了更多、更寬泛的借錢渠道,於是可以擴大生產blabla。

任何幫助資源自由流動、優化配置的工作都有價值。金融就是讓金錢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這是它的價值。


金融,金貨融通謂之金融。在物物交換進化到物款交換,再從物款交換進化到款款交換,使社會的財富流通和集中進一步增強,加快財富對於生產力的推動。


標題:如何向工科生解釋什麼是金融?

本文作者趙增輝(qq:1205473383)同步首發於微信與知乎,轉載請私信,微信公眾號:jnenglish

俗語有之:隔行如隔山。高中的分科也更是早早在你十六七歲的年紀就給你打上了或文或理的烙印,並深刻影響著多數人的人生走向。文科與理工科之間似乎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是,正如我本科學校至善學院(你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榮譽學院)一位導師所言:理工科學生,必須浸潤在文科中,才能在科學殿堂與人生旅途中「怡然自洽」。我也認為,任何一個非商科學生,都必須了解一下基本的經濟金融常識,這不是should,而是must


本文目的很明確:用最簡單粗暴,通俗易懂的語言,讓純工科生初步了解金融是什麼。本文作者本科是工科類專業,由於某些特殊的經歷,使得我對金融知識也有比較全面的掌握,我願站在工科生的角度,將高大上的金融知識從雲端採下,送到你的手上。


坐穩了嗎?我要踩油門了。


Part 1:金融是什麼


來,大聲跟我讀四個字:資金融通,看我顏色標註的那幾個字。這就是金融最直接的定義。來看看金融專業學生是如何下定義的(以直接融通為例):交易雙方互為直接當事人,資金盈餘單位買進赤字單位的金融要求權(IOU),並出售本單位資金……….一臉懵逼是嗎,畢竟每個行業的人都喜歡造一大堆看上去很厲害的名詞。其實,說到底很簡單,就兩個字:借錢。吃土的人到土豪那裡借點錢,這就是金融最基本的定義。


雙十一那天用螞蟻花唄買買買就是馬雲爸爸給我們提供的金融服務;

醫學專業學生從血庫里掏出包包血漿輸進病人體內也是金融;

法拉第效應下葉片切割磁力線產生的電能存儲起來,再流進千家萬戶也是金融。

也許你發現了,金融的本質就是起導管作用,聯結盈缺,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特別是實體企業的發展。

你可以想像一個畫面:一個A點(資金需求方),一個B點(資金盈餘方),一根導管,這就是金融最基本的輪廓

然而現實生活總是複雜的:


Q1:A(資金需求方)有哪些?


主要有各企業,居民部門貸款(例如房貸,車貸等)。後者大家想必比較熟悉,估計大家今後可能會遇到(畢竟魔都的房價…)我們重點討論一下企業。企業主要分為國有與民營(尤其重點關注中小企業)。大家是不是老是聽說什麼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是為什麼?專業術語叫做:信貸配置行政化。我們國家銀行是國有的。銀行管理者是,而不是完全的企業家,銀行行長可能會有這種意識:銀行又不是我的,反正干幾年就退休了。銀行是盈利,是虧損,是倒閉,和我關係不大。這被現象被稱為國有資產所有者缺位。而銀行的資金是有限的。國家會對一部分資金的分配直接進行行政干預:比如直接要求某銀行給某國有企業貸多少資金。銀行行長一想:國家讓我這麼乾的,錢要不回來也不能怪我,那就貸唄。再加上銀行擔心民營企業存在財務風險,可能還不了錢,不願向其貸款,這一切都擠壓著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獲取貸款的空間。

Q2 :導管有哪些?


只要是導管,無論是哪種高分子材料做的,無論是粗的,細的,長的,短的,都能起鏈接作用。金融市場也這樣,導管按照期限分,分為貨幣市場,資本市場,按照主體分,分為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衍生品市場等等。


我們選擇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市場:股票市場


可能很多金融專業的學生都被別人問過一個問題:你不是學金融的嗎,來,跟我說說,明天哪只股票會漲。攤手….如果我遇到人這樣問我,我會回答:我不能給任何確定答案,萬一明天地球炸了呢?那還股票個屁啊。


因此,有一個基本的常識:你無法預測一隻股票短時間內的漲跌,你只能根據宏觀經濟面和該上市企業的經營情況,大致判斷一段時間內股票的走勢(而且不一定能預測準確)。


這是為什麼呢?


舉個例子,在光子運動實驗中,讓光子一粒粒通過小孔,打到另一個板上,當數量足夠多時,光斑分布會呈現一定規律,但是你無法具體定位一個光子的運動軌跡。我記得高中物理課本這樣說的:上帝都不知,那粒光子下一刻會運動到哪裡。粒子運動的測不準原理告訴我們不可能同時定位粒子運動的速度與位置,股票市場也有「測不準原理」:無法精確定位股票的價格。所以明天阿里股票漲還是跌,漲到多少或者跌到多少?Only the God knows….

這幾年還有一個詞很火:上市。在很多人的眼裡,上市就意味著走上人生巔峰。意味著功成名就。創業者們似乎對上市都很瘋狂。那上市究竟是什麼呢?為何會如此火?

上市,英文名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又稱為首次公開募股,指的是企業向公眾首次發行股票,獲取資金,是企業獲取資金的一種方式,除了通過上市,企業還可以通過發行債券,向銀行貸款獲取資金等方式融資,那為何我國企業偏向於上市(發行股票)來獲取資金。我總結了一下,用人能聽懂的話說出來就是這樣:


1.我公司都上市了,我多牛逼(企業所有者擴大自身控制力與威望的慾望)


2. 我向銀行借款,那還需要還款,還不了錢我就完蛋破產倒了。可是發行股票不一樣,又不用我還錢,這錢永遠歸我了(借銀行錢必須要還,還不了就破產,這稱為債務硬約束,而我國股票股利派發很少,發行股票拿到的錢,不用還,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白拿」)


3. (某些投機分子) 我公司其實不怎麼樣,但是我包裝一下,說我公司多麼多麼牛,再花點錢去打點一下,讓我企業能上市,等募集到了足夠錢,我直接把我的股權賣了走人。用兩個字總結就是:圈錢。也就是上市動機不是為企業募集所需資金,而是圈錢走人。


再加上我國股票市場存在大量吃瓜群眾(又稱散戶)。他們原則只有一個:怎麼賺錢怎麼干,怎麼用最短時間賺錢怎麼干。導致我國股票市場不是很健康,金融專業的術語就是:股票市場投機現象嚴重,缺少合格的機構投資者。這一切也助長著上市圈錢行為。

Q 3:資金供給方有哪些?

資金供給形式很多,比如你家在銀行的存款,隔壁李大爺昨天買的股票,對門王阿姨買的國債。甚至是職工交的養老基金與住房公積金。這些都是資金供給,金融中介機構拿到大家的這筆錢之後像輸血一樣把這些錢輸送到資金需求方。完成金融配置資金的過程。

總結: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金融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服務於實體經濟。兩者相互促進,不可偏廢。翻開歷次金融危機的歷史,恐怕都能找到金融業脫實向虛泡沫滋生的影子。而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緊密的聯繫也必然要求金融專業學生不能局限於純金融領域,應該放寬眼界拓寬知識領域。


因此,理工科學生研究生學金融或許也有其一定的優勢,尤其是本科學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機械等專業的學生。


Part 2 :為何可以用毛爺爺買東西?


黃金值錢,這個大家都知道。可是為什麼黃金值錢?那是因為黃金具有貴金屬的天然屬性,因此,無論社會制度如何演變,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黃金產量就那麼點,黃金的值錢是娘胎裡帶出來的。在古裝劇里,大家拿著金錠子買東西,黃金就是錢,錢就是黃金。這種制度被稱為金本位制度


但現在不一樣了,你能拖著一頓黃金去上海買套房嗎?當然不能,你必須要先換成RMB。現在都流通著紙幣或其變形(如銀行卡轉賬),這種制度被稱為信用本位制度。


這種制度下誰最厲害?答案當然是:央媽(中央銀行)。為何?因為她有兩個鎮國之寶:印鈔機和碎鈔機。通過開動這兩台機器,收緊或放鬆銀根,調節國民經濟。


國家印一張100元,其成本非常低,可能只有幾毛錢,但是國家卻得到了100元的收入,這100元與幾毛錢的差價,就稱為是鑄幣稅。完全歸國家,你說爽不爽。


這些毛爺爺流通到社會上後,和A4紙唯一區別就是:毛爺爺有國家強制力和國家信用作為保證。因此你可以拿著RMB到處買買買。人民幣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這種地位只有在國內具有。


也就是說,你拿著一沓人民幣來到紐約。那麼在不換成美元的情況下,那沓人民幣就是廢紙一摞。其價值甚至比不上手紙,因為你會嫌它太硬了…..人民幣走出國門後價值很低,原因是人民幣的地位國際認可度低。在國內,你拿著人民幣給女朋友買YSL,要是對方不接受,你可以直接告他去。但是在國外就行不通了。


那有沒有一種貨幣,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能被別人接受?有,那就是:美元。美元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勢的貨幣,其在國際上的地位沒有任何一種貨幣可以比擬。


舉個例子,假設中國現在欠英國1億美元,中國怎麼還錢?有人說,還給英國相當於1億人美元的人民幣,可是英國人不幹。我不要人民幣,我只要美元。那怎麼辦,中國就只能讓出口企業加班加點的生產各種產品,鞋子啊,衣服啊,汽車啊,然後出口,用出口獲得的美元收入來償還英國的債務----因為英國認可美元。


相反,如果美國欠英國1億美元,那怎麼辦?我估計你也猜到了:美聯儲直接下令:開印鈔,印它一個億,然後還錢。


因此,中國由於人民幣國際地位低,只能用自己辛苦生產的東西出口換美元,再去還債,但是美國直接印鈔就可以了,美國人印一張100美元,成本很低(可能只有幾美分),但是可以拿著實實在在的100美元去國際上買買買或者還債,這種差價,就是國際鑄幣稅。美國利用自身在國際上的實力與地位,通過國際鑄幣稅掠奪資源,並且也造就了美元在國際上的霸主地位


近幾年,中國也在不斷推動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從而使得我國也像美國那樣獲得國際鑄幣稅,而這一過程就是當下時髦的術語:人民幣國際化。金融專業的定義是: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社會認可的計價、結算、投資、儲備貨幣的過程。


但是這一切背後的根本支撐力量就是: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


因此,當今信用本位制度下,一國貨幣的價值從根本上源於該國的經濟實力。一國國力衰弱,其貨幣很難有價值。例如辛巴威令人咂舌的通貨膨脹,委內瑞拉前幾個月貨幣被腰斬…..


前一陣子,人民幣貶值很厲害,為何央媽可以理直氣壯的喊出: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基礎?根本原因是中國經濟實力的日益提升。你讓辛巴威總統這樣喊一下試試。


但是,就目前來講,美元與黃金依然是國際上受歡迎,受認可的價值存儲工具。因此,一旦國際社會冒出黑天鵝,例如英國脫歐。美元和黃金都會暴漲。因為大家都在不安和動蕩的情況下選擇靠得住的東西買。美元與黃金是良好的避險工具


所謂盛世買古董,亂世買黃金,就是這個道理。

Part 3 :超然的央媽


央媽是民間對中央央行的稱呼。很可愛對吧哈哈哈。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中央銀行是你所見到的其他一切商業銀行的媽。不僅如此,在我國,中央銀行是我國最高貨幣當,通過執行其貨幣政策來影響國內經濟。主要有:


1. 緊縮/放鬆銀根


又是一個看起來很高大上的詞,通俗點講,央行印錢,增加社會上的毛爺爺,就是放鬆銀根。央行把毛爺爺扔進碎紙機攪碎,減少社會上的毛爺爺,就是緊縮銀根。


一般而言,放鬆銀根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就是說GDP數據會變好。但是也會有副作用:經濟過熱,通常表現為通貨膨脹


舉個例子,做化學實驗,你把酒精燈火調大一點,呼呼那種,反應會加快。但是溫度不能太高,萬一有機物分解了怎麼辦?萬一爆聚了怎麼辦?萬一三口燒瓶炸了怎麼辦?就是這個道理。


還記得08年的金融危機嗎?世界經濟動蕩,外界環境惡劣。中國經濟自然也受到影響。你可以理解為把正在反應的燒瓶放進了冷庫,那還得了。反應速度肯定嗖嗖就下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非常大。因此央行當時來了個四萬億,為社會注入了大量流動性。相當於我為燒瓶同時再多添幾個酒精燈。把反應速度托住。當然副作用也是很大的,例如當時的通貨膨,以及現在的產能過剩

2 監管銀行


央行是媽,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等是兒子,兒子不聽話,當然就把褲子脫了讓媽過來打。打的屁股通紅通紅的。


但是,央媽教育兒子們的水平越來越。用金融專業術語來講: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從資產定價,流動性等七個方面對商業銀行的行為進行多維度引導,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引導其保持審慎經營(這段話我背了好久....)


我琢磨了一下,大致意思就是:


大家在金工實習的時候,那個師傅以前是挨個盯著同學來保證安全

哎,那個同學!焊接的時候要戴眼罩!那火花沒啥好看的,今晚等著回去流眼淚吧!


離那車床遠點!小心你的頭髮!


車床停機的時候別把鐵扳手掛在上面,小心下次啟動的時候甩你身上!


也就是一個個罵。可是效果不明顯。後來那師傅學乖了。開工前把同學們集合一下,從宏觀角度講一下什麼不能做,什麼要注意。並且事先警告:誰不這麼干,我就讓你掛。事故率果然降低。這就是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新升級的央行監管模式。

講了這麼多,你是否對金融行業的知識有所了解了呢?來,和我一起加入金融民工溫暖的大家庭吧!(手動笑哭)

大家不停私信我問問題,咋就不能隨手點個贊捏(。?`ω′?)

快點贊,哼!(;д;)


另外,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jnenglish 只發有質量的文章!


我來說個西方學院派的答案:

經濟歸根到底只有兩種活動:消費和生產
人通過消費存活,而生產為消費提供產品,同時要消耗資源
經濟中的人要活不同的時間段,比如今天和明天;但是他們面臨的資源是有限的,今天消費多了,明天可供生產的資源也就少了,因此人要做出權衡,確定每一期要消費多少、投資多少。

但是實際上,消費和生產對於人來說並不是直接銜接的,而是通過資產的形式;比如你獲得了工資收入,這是你的人力資本(它是資產)所帶來的,而歸根結締是來自生產活動(只不過是以貨幣的形式來計量,因為貨幣可以用來等價交換,貨幣收入是你所能消費產品的計量而已)。

資產溝通了消費和生產,同時也可以溝通今天與明天,如果你不消費,那麼它可以投入到生產中去,讓你在明天消費更多。資產離生產最近的那一端就是實物資產:比如機器、人力資本、各種資源,但他們都是通過資產負債表以金融資產的形式被人類所擁有,這種奇特的機制被稱為公司。

就如陳志武說的:金融就是跨時間、空間的價值交換。

由於人的消費和生產總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確定性,因此資產的價格也存在著不確定性。這就是金融學領域最最最核心的問題:資產價格的不確定性來自哪裡?這一問題構成了金融學的重要科目:資產定價

公司作為資產和人類經濟活動的重要載體,也受到金融學的關注,它是另一個金融學的重要科目:公司金融。

一家之言


金融,顧名思義,就是資金的融通,通過市場,把資金這個血液輸入到它能發揮最大價值的地方。。。你們樓上各位舉的例子,概括一下就是這樣哦


金融的價值是什麼?其實只要簡單想像一下,如果沒有金融,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就很好理解了,我簡單舉幾個例子。

1.眾所周知北上廣深的房子貴,以北京為例,四環內動輒30000一平米。如果你是一位剛畢業沒多久的年輕人,一月工資5000元,如果沒有銀行提供的按揭貸款,請問你需要多久才能在北京有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小屋呢?按照6個月一平米的速度,買一個50平的開間,你需要25年!

正因為按揭貸款這一金融產品,銀行這類金融機構的存在。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才能買得起房子。對於買房人而言,這些錢的來源是什麼呢?不難理解,本質上是你未來的收入。也就是說,你把自己未來的收入提前花掉了。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金融價值1:金融是資源的跨時間分配。

2.銀行的存在,讓我們對身邊的金融現象多少有些熟視無睹。假設如果社會沒有銀行,你賺的錢要怎麼存放?恐怕只能找個牛皮紙袋,把現金裝起來壓到箱子底。或者放在一個罈子里,埋自己家後院。這就帶來兩個問題,一是不安全,二是不增值。你有錢,卻不能錢生錢,有錢也花不出去。

而與此同時,也許是千里之外的一家小公司,我們就叫它Apple吧,剛剛創業,新推出的產品還沒有打開市場,一方面由於沒賺到錢企業周轉困難,另一方面也無力作進一步的研發與設計。由於沒有金融機構借不到錢,它倒閉了......從此世上再無iPhone與Mac。

如果有銀行或是資本市場呢,不管是有錢愁增值的主,還是沒錢悉經營的Apple,都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前者可以將錢存在銀行,由銀行支付利息來保值增值。或者可以直接買Apple的股票或債券來賺錢,增值的問題解決了。後者則可以通過貸款、上市、發債等諸多手段來獲得資金,保證企業的發展與進步,於是,喬布斯就改變世界了。

資金從前者手上轉移到後者,由後者來使用並創造利潤。這就是金融價值2:金融是資源的跨地域分配。

3.假設你買了一輛車,如果沒有保險公司,你敢不敢上路?萬一跟人撞了,所有的花銷都要自己掏。在北京這樣一個好車遍地的地方,萬一蹭輛賓士,一倆月工資就沒了。萬一蹭輛法拉利,直接就破產了。怎麼辦?想到這裡,估計你快打消買車的念頭了吧。

保險公司通過車險這一金融產品,把每位購車人的風險積聚在了自己名下,如果出了事故,都由保險公司支付開銷。雖然對於個人而言,什麼時候出事故,出多嚴重的事故,完全不可預測。但對全社會而言,每年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有多少起,大概多嚴重,基本符合一定的概率,也是可以事先預測和評估的。這樣,對於購車人而言,風險變小。對於保險公司而言,能賺到穩定的利潤,對於全社會而言,生活變得更美好了。

金融價值3:金融降低了全社會的風險。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把社會比作人體,各類經濟主體比作器官的話,金融應該是血液。表面看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主要靠各大器官,但是,如果沒有血液積極地為器官傳送養分,吸收廢物,這樣的身體,必然不能長久生存。


金融的價值在於增加流動性,增加流動性的價值在於擴大社會再生產。


慾望一點也不低俗,世界能發展到現在這模樣,靠的就是人的慾望。戲言懶人推動世界進步,不是沒道理。

金融是資金中介,是信息的中介。這是教科書說的,沒問題,的確也是這樣。

但也有人說金融是洪水猛獸,但也會雪中送炭。

金融其實只是工具,就和馬加爵手裡的榔頭、警察手裡的槍一樣。討論一個工具是否有意義本身就沒意義。但如果我們關心這個工具產生的社會效果和影響……

題主看了《華爾街》引發對金融的思考,推薦你看《margin call》,同樣會讓你思考更多。

裡面有個橋段記憶深刻,具體台詞已忘,說個大意。

男主所在公司面臨破產與破別人產的關口,是選擇公開並向聯儲報告mbs風險,還是在大家都不知道的時候把mbs賣掉。男主同樣陷入對金融意義的思考。
以上為背景。

MBS風險被發現,第一個下課的就是風控的頭。這哥們是理工科出身,以前是橋樑工程師,也是出事以後第一個消失的。於是男主和一個有較長從業經驗的同事去找這個風控的頭(以下簡稱A)。

在A剛貸款買的別墅門口,他們找到了A。原來A出事以後哪都沒去,居然也沒人來找他(所以你說大家真的關心風控嗎?)。


(同事告訴男主「別碰任何按鈕」,因為這棟房子馬上就會被拍賣了……)

(A出現。MBS風險的發現,正是源於這哥們發現一個風險模型的一個bug,但當時沒人理他,認為他是杞人憂天。有人關心風控嗎?是他最先發現的隱患,但第一個下課的也是他)

(A出現。MBS風險的發現,正是源於這哥們發現一個風險模型的一個bug,但當時沒人理他,認為他是杞人憂天。有人關心風控嗎?是他最先發現的隱患,但第一個下課的也是他)


截圖這字幕太爛,我直接把英文放上來,大家品味。S是男主,W是他同事。
先是A述說他的工程業績。從中可以看出很多東西,比如理工思維。

A:Did you know I built a bridge once?
W:Sorry?
A:A bridge.
W:No, I didn"t know that.(在這種地方,有人關心你的過去就怪了)

A:I was an engineer by trade.It went from Dilles Bottom, Ohio to Moundsville West Virgina.It spans 912 feet above the Ohio river.12,100 people use this thing a dayAnd It cut out 35 miles of extra driving each way, between Wheeling and New Martinsville. That"s a combined...847,000 miles of driving,a day...Worth 25,410,000 miles...a month; and 304 millions 920,000 miles a year, saved..(強大的數學思維,數據說話,對吧)

A:Now, I completed that project in 1986... that"s 22 years ago.So, Over the life of that one bridge..that"s 6 billion... 708 million...240 thousand miles...that haven"t had to be driven!

A:At what? let"s say... 50 miles an hour. So, that"s a 134 million, 164 thousand 800 hours...or 559 thousand 20 days...so that one little bridge has saved the people of those two communities a combined, 1531 years of their lives not wasted in a fucking car...One thousand five hundred and 31 years!

(W和S準備離開時)
W:……Hey Eric...don"t beat yourself up too much about this stuff, alright?

W:Some people like driving the long way home.Who the fuck knows. Right?

有時候還真是這樣,你費盡心血做點覺得對人類貢獻的事,也許,只是個屁。區別是有的屁響,有的屁臭。我們能說A的工程無意義嗎?不能。

(在回公司路上)

S:Alright, Will. Am I getting fired?
W:I don"t know……Yeah, almost definitely yes.

S: Are you?
W:No.

W:Seth, its nothing you did. You"re just in a wrong firm, in a wrong time.Young guys are always the one to get called. Listen, nothing i can say"ll make you feel any better.It"s gonna suck for a while... and then you"ll be fine.

W:You alright?
S:Yeah, yeah. I"m fine.

W:For what its worth, I"m sorry this is happening to you.
S:Don"t be. You didn"t do it to me.

W:Still, at least you"re gonna have some nice cash to walk away with.

S:This is really gonna effect people.
W:Yeah, it"s gonna affect people like me.
S:No, real people.
W:Jesus, Seth.

W:If you really wanna do this with your life. You have to believe you"re necessary. And you are.
People wanna live like this. In their cars and their big fucking houses, that they can"t even pay for.Then, you"re necessary.(這裡的you其實可以理解成每一個交易員,每一個金融機構,可以理解成金融)

W:The only reason, that they all get continue living like kings is "cos we got our fingers on the scales in their favor.

W:I take my hand off. Well then, the whole world gets really fucking fair, really fucking quickly and nobody asks you one shit.

W:They say they do but they don"t.

W:They want what we"ve to give them..but they also wanna you know, play innocent and pretend they"ve no idea where it came from.

W:That"s more hypocrisy than I"m willing to swallow. So, fuck them.

W:Fuck normal people!

W:You know, the funny thing is. Tomorrow, if all of these goes tits up, They"re gonna crucify us. For being, too reckless.

W:But if we are wrong?And everything gets back on track. Well then, the same people are gonna laugh until they piss their pants. (這裡說得wrong是指他們對於MBS風險敞口的估計如果是錯的)

W:Because, we are gonna look like the biggest pussies that God ever let through the door.

W:Do you think we are gonna be wrong?

S:Nah, I don"t know..fuck.

A造的是橋,其實作為交易員的S和W,何嘗不是在修橋?

個人覺得這段對白比任何教科書式的告訴你金融意義都要直白,都要好。請勿作道德和價值判斷,這就是世界,這就是人。

這是我唯一看過三遍的電影,每一遍感悟都不同。

需要我翻譯么?

以上。


作為一門學科的金融,作為應用工具的金融.... 題主想好問的是哪一個了嗎?

------------------------------------更新-----------------------------------------------------------------

不在行業里浸淫些年歲,沒有對「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有極強烈的好奇心和極敏銳的洞察能力,沒有長年累月的實際操作,對規則的抽絲剝繭,無法回答。 只是獻醜,歡迎討論。

這個題目確實問大了。

任何一種行為,發展成行為模式,對社會產生了足夠的影響,就自然會有人來歸納、研究、總結、試圖發現規律...... 研究一種行為模式的人多了,理論豐富了,就形成了一門學科。也就把自己放到更高的層面上去觀察(這些理論研究者若要保持中立,只能不濕手,但缺點是沒有實際操作經驗。而有操作經驗的,往往言論、學說都是帶著利益立場傾向的。),進而為政府服務(政府需要有人告訴他這是個什麼東西,怎麼運作,為什麼要這麼運作,利益在哪兒,被怎麼分配了)。政府要知道自己的地盤上在發生些什麼,所以歷任白宮幕僚/顧問的用人第一原則是對總統忠誠,至於怎麼個態度,這又要看到權利機構所代表的利益團體.... 扯的有點大了。

在這裡作為研究對象的作為應用工具的金融,其操作手法的變化速度,是理論研究遠遠跟不上的。而每個國家的執政政府對於金融市場的發展的態度,以及對其干預與否,時機,力度都是因時因地制宜的,以不變應萬變? 還是靈活多變?思路的優劣尚無定論。

從歷史上,玩轉金融能產生的影響力有多大,看看曾經的荷蘭,之後的英國你就知道了。女人可以被錢砸倒在你腳下,大半個世界同樣可以被錢砸倒在你腳下。 (前半句不認同,只是用來...比喻? 求別噴#_#) 雖然很不認同前半句,但後半句確實是被做到過的。

哇...... 越遍越覺得是個巨坑!

@陳旭敏 先生回答的就是金融的根。

我想題主的問題是否可以理解為:金融能有多大的力量? 金融起到了多大作用?

因為第二個問號的「意義」----個人認為這玩意兒不存在,只是塊遮羞布。

以荷蘭--英國,這金融史的起點,有略述。

金融的核心,真正從本源上來說就是借貸。通過合約保護借貸雙方的權益,初心自然是為了促進經濟活躍發展。


這可以作為題主的答案嗎?

由於財富的集中,金融活動的脈絡是必然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方向,乃至國家的發展策略。

唉.... 這玩意兒實在是太好玩了,太大了。真不知道除了寫本書還有什麼辦法能表述明白。

簡單回答:金融是一種實力,小到一個人類個體,大到整個世界,他都能夠改變!生殺予奪

當然,有一種實力能凌越:武力。

題主不用覺得「慾望」這個答案淺顯,它是人性的骨髓。各種慾望的綜合,是人類發展的源動力。在人類的世界裡,以人性的骨髓作為答案,還要如何更深? 在它面前,一切都是淺的。

反而題主要的答案是金融工具在關二爺們手中是如何被揮舞的虎虎生風,又有多少人頭落在腳下。

瞎扯幾句,上面的答案中有不少是站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中交易者的身份給出的。不管自己所參與的是區域性還是國際性市場,抑或就是道聽途說來的印象,吐槽這個市場的坑爹屬性+12593。

沒錯,吐的對,這個市場必然坑爹!!!

參與即為逐利。 請問各位交易者,沖著你們的目的,你們付出了多少交易成本?

即使是外圍的金融機構(遊戲規則的服從者):購買超級計算機的成本:1000w USD能買幾個櫃?

聘請數學家、經濟學家、金融學家...各種家來設計整個衍生品市場的數據模型放到前面購買的超級計算機中24/7運行的成本,1000w USD能撐半年?

幾十年,上百年(美洲),甚至幾百年(歐洲)的社會資源網路的建設與積累,價值多少個零?

1000000個人知道狙擊泰銖、英鎊、港幣.....利潤駭人,但只有一個索羅斯能拿到4倍的槓桿。

幾十家金融巨鱷每年每家幾百億的投入,沒有帶來上千億的利潤,反而被小額本金,付出可以忽略不計的交易成本,沒有信息優勢、沒有資金優勢、沒有規模優勢、沒有任何優勢的散戶! 小機構! 第三世界央行! 第二世界央行! 長期、穩定、巨額的盈利!

親,這還有天理嗎? 有王法嗎? 人道嗎? 可能嗎???

親,別做夢了,這個市場里,大神漫天飛,我等是炮灰。

要說世艱不拆,倒也不必絕望。

研習金融史,各國金融工具的發展脈絡是大同小異的,特別是金融衍生品市場。第一世界兩百年前走過的彎路,現今的第二世界也是繞不過去的,遑論還沒上道的第三世界。這就導致在我朝的金融市場規範化過程中有很多已知的漏洞可以鑽,當下同樣可以安安穩穩的有巨利可圖,可惜太多人下錯了注。

廢話說了一堆,也不知道對題主有沒有幫助,挖了這麼個大坑,@周曉農 先生的五百字我欽佩,自己能力有限,慢慢填吧。


在知乎這樣的地方,若沒有得到貼切的答案,也許應該考慮是不是沒問對問題。


金融的價值,類似水循環對自然界的作用。
把原來難以流動的資產,變成可快速流動、變現和升值的資產。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降水》

如果人類社會沒有金融,就像地球沒有了水。

  1. 水有液態、氣態和固態,財富就像水分子。
  2. 水形成河流、有水的地方萬物生長,就像銀行為人們提供貸款服務,提供現金流支持。
  3. 水匯聚成湖泊和海洋,就像人們把現金存入銀行成為存款。
  4. 水蒸氣的流動性最好,但卻是無形的,通過大氣系統水蒸氣可以在全球快速交換水和熱量。就像股市、匯市、債市、期貨等證券化金融市場可以快速配置資源。
  5. 冰的流動性最差,但能長期保存水分,就像黃金、定期存款、長期債券、固定資產、不動產等。
  6. 冰川是河流的源頭,就像固定資產、不動產可以通過金融機構的產品轉化為流動現金。

矽谷創業的例子
一個創業者就像一粒種子,在乾旱的沙漠里即使發芽也活不長,但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可以茁壯成長。
矽谷的風投就像沙漠里的綠洲,在高風險的領域裡為有潛力的企業提供他們最需要的資金支持。

歐美這些金融發達的地區就像亞馬遜的熱帶雨林一樣複雜和完善。

金融的代價
當然水也有副作用,洪水泛濫、颱風暴雨、厄爾尼諾等氣候異常也是周期性的爆發。
所以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在所難免。

如果你能接受天氣的反覆無常,就應該對金融市場的波動也處之淡然,因為這只是加速資源配置的正常現象罷了。

當然所有比喻都是不嚴謹的,僅供形象理解使用。

作為金融工作者應該為自己的工作驕傲
因為金融不是數字遊戲、金融市場不是賭場、金融產品不是不創造價值的投機騙局,金融工作者不是搬運工、也不是劫貧濟富的大盜、吸血鬼、寄生蟲(拜央視評論員所創)。

金融的動機都是逐利的,甚至是窮奢極欲的貪婪,但正是這種巨大的推動力促使原本孤立的人們建立起連接,相互分享和交換資源,促使大量的創新產品湧現,最終形成網路和系統,金融系統使資產像水一樣極高效率的流動。

金融的意義就是用高效率的系統,來幫助更多人、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


大部分人讀金融是為了掙錢,少部分人是真有興趣,面試的時候說因為「喜歡挑戰」的是個國際笑話。樓主不了解金融,說自己對金融有興趣,八成也是跟風。郎咸平大忽悠,不過人家那也是一輩子的積累。沒有冒犯之意,但是如果真對金融有興趣,不會到奔三了還問怎麼入門。

假設順利讀完金融博士,已經30多了。10年前,30多的金融博士還比較容易進金融投資機構;但是等五六年後樓主畢業,30多的非大牛的金融博士估計就只能進高校了。到時候也撈不到什麼錢。

從國內看,金融連接著各部門、各行業、各單位的生產經營,聯繫每個社會成員和千家萬戶,成為國家管理、監督和調控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槓桿和手段;從國際看,金融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往,實現國際貿易、引進外資、加強國際間經濟技術合作的紐帶。

簡而言之就是:提高效率。


金融就是為了分配財富而存在的一個行業。


金融的價值:如果沒有金融,估計我們現在還在工業革命。
金融的意義:金融的意義在於把資金最快速的傳遞到最快增值的地方,金融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雖然有時候會推過頭,,,,,


金融是跨時間、跨空間的資金配置,將企業的融資需求與家庭的投資需求連接在一起


轉載自張英鋒


金融的價值,類似水循環對自然界的作用。把原來難以流動的資產,變成可快速流動、變現和升值的資產。


在看完《華爾街》後這個問題在我腦海里盤旋,百思不得其解。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某君帶著改變世界的願望來到矽谷,但是沒錢,在風投的幫助下,解決了資金問題並且成功了……從這個故事上,我大致分析出了兩點:


1)從該君的角度上,金融幫助他實現了夢想。


2)從風投的角度上,這個項目給他帶來了利益。


綜上所述,二者都是為了自己的慾望。 所以,我認為用慾望二字可以概括。可是,這個答案顯然很淺顯,我想往更深處挖掘。
所以,小生在這裡問各位,金融的價值是什麼?能否用盡量精鍊的語言概括?


金融的價值,類似水循環對自然界的作用。


把原來難以流動的資產,變成可快速流動、變現和升值的資產。


圖片來自維基百科《降水》


如果人類社會沒有金融,就像地球沒有了水。水有液態、氣態和固態,財富就像水分子。水形成河流、有水的地方萬物生長,就像銀行為人們提供貸款服務,提供現金流支持。

  1. 水匯聚成湖泊和海洋,就像人們把現金存入銀行成為存款。

  2. 水蒸氣的流動性最好,但卻是無形的,通過大氣系統水蒸氣可以在全球快速交換水和熱量。就像股市、匯市、債市、期貨等證券化金融市場可以快速配置資源。

  3. 冰的流動性最差,但能長期保存水分,就像黃金、定期存款、長期債券、固定資產、不動產等。

  4. 冰川是河流的源頭,就像固定資產、不動產可以通過金融機構的產品轉化為流動現金。


矽谷創業的例子


一個創業者就像一粒種子,在乾旱的沙漠里即使發芽也活不長,但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可以茁壯成長。

矽谷的風投就像沙漠里的綠洲,在高風險的領域裡為有潛力的企業提供他們最需要的資金支持。

歐美這些金融發達的地區就像亞馬遜的熱帶雨林一樣複雜和完善。

金融的代價


當然水也有副作用,洪水泛濫、颱風暴雨、厄爾尼諾等氣候異常也是周期性的爆發。


所以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在所難免。

如果你能接受天氣的反覆無常,就應該對金融市場的波動也處之淡然,因為這只是加速資源配置的正常現象罷了。

當然所有比喻都是不嚴謹的,僅供形象理解使用。

作為金融工作者應該為自己的工作驕傲

因為金融不是數字遊戲、金融市場不是賭場、金融產品不是不創造價值的投機騙局,金融工作者不是搬運工、也不是劫貧濟富的大盜、吸血鬼、寄生蟲(拜央視評論員所創)。

金融的動機都是逐利的,甚至是窮奢極欲的貪婪,但正是這種巨大的推動力促使原本孤立的人們建立起連接,相互分享和交換資源,促使大量的創新產品湧現,最終形成網路和系統,金融系統使資產像水一樣極高效率的流動。

金融的意義就是用高效率的系統,來幫助更多人、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價值。


慾望是動機,資源配置是結果。理想狀態下自利個體的逐利行為在金融行業執行的結果是將資源配置到最能夠產生回報的地方,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

你的故事裡面,你只看到了某君和風投的逐利行為,但忽略了某君為什麼成功、他的成功給社會帶來了什麼。


在從事金融行業FA之前,我和大家的觀點一樣,認為金融的價值是配置——股票市場市場是一個投票機,優秀的公司可以募集到更多資金,加速發展。

直到有一天,和一個現金貸公司CEO聊了4個多小時,聊得很投機,彼此對市場的認知一致,很多話也就能敞開了講。

「你說我現在放現金貸,一幫小年輕不懂事,到處多頭借貸,利滾利不可能還的上。遲早有一天爆掉,被人催債,這一家就掉到深淵裡去了。這一家人,這輩子,翻不了身。」他問我「我這不是害人嗎?」

當時我情緒也很低落,不知道怎麼安慰他,等回到家,我給他畫了一張圖。

我說:

不斷加槓桿,最後槓桿爆掉——這個輪迴和金融在同時誕生,無論國家,無論歷史,無論社會制度,無人能跳出這個輪迴,而這正是金融的價值。圖中是有金融和沒有金融時候的社會經濟變化:從歷史上看,雖然槓桿破滅時期人們的生活很凄慘,但從人類整體看,每一次加槓桿到爆掉的輪迴,對經濟都是有益的。

金融就是泡沫,在原有社會組織的基礎上,通過不那麼公平的數字遊戲,激勵大家努力工作。具體的方式就是加槓桿,本質是貨幣或信用的超發,使得土財主手上的錢不斷貶值,而借款經營的創業者都能賺到錢,借款提前消費的消費者都佔了便宜。如此一來,每一個人都不想存錢而想花錢,銀行拚命放貸(當大家都放貸的時候是不會有違約的),企業拚命借錢(因為消費旺盛所以賺錢容易)。

神奇的地方在於,即便明知道未來泡沫會破滅,每一個理性的市場主體還是爭先恐後的進入,它們必須搶在泡沫破滅前賺到錢。至於破滅後?管他的,國家擦屁股去吧。

所以我們金融從業者,既不高尚,也不低俗,只是浪花中的小魚,偶然能躍出水面,比那些借款人、出借人看得多那麼一點兒罷了。

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的朋友,推薦我的另一篇回答 黃席盛:為什麼股票交易不是零和遊戲?

update20171004

為什麼我說金融不僅是資源配置,因為要做到資源配置太簡單了,直接金本位發貨幣就完了,不需要那麼多高智商的人辛辛苦苦工作。要解答的問題是:現在這些複雜的,引無數人才折腰的東西,價值是什麼?


金融的價值與意義在於:「最大限度的實現了經濟價值交換」。
當然具體方面,對於有的人錢也可以用來投資賺錢了,對有的人解決了急需錢的燃眉之急,對有的人可以快速的完成支付。


金融的價值,在於通過市場給予未知事件定價,規避風險並指引未來。

這裡有兩個概念非常重要:1、預測未來。2、去中心化。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先講「預測未來」。

有機體的意義在於存續。對於某個生命,或者對於一個物種,都是這樣。為了規避外在環境的不確定性,或者說風險,生命體,比如人,演化出了各種器官來獲取外界信息——眼耳口鼻,信息處理器——腦,以及調整自身狀態的能力——四肢、體溫等等。

關鍵在於:通過獲取外部有限的客觀信息,調整自身狀態,規避無限的可能發生的風險,並得以存續。這個粗糙的邏輯,基本上可以推廣到古往今來的任何個體與組織。

而所謂的「未來」,可以指賭博結果,某個企業的經營業績,某國的貨幣政策,下個季度的降雨量,飛向地球的小行星... 這些事件對於「現在」來說都是未知的。不論出於任何目的,如果能提前預知結果,並調整自身狀態,小則可以獲得巨量回報,大則可以規避滅頂之災。

然後說「去中心化」。

但是,任何個體得到的信息都是有限的,做出的判斷也必定是主觀的。也就是說任何人、任何個體的「描述客觀事實」都是主觀的,都是有限的,甚至會帶有欺騙性。所以,需要解決這個問題,或者說,「去中心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用群體的力量。沒有中央、沒有權威,任何人都有發言的權利,任何人也不能扼殺其他人的意見。讓這些聲音在一個高效傳播的系統中充分融合、平衡、調整,並得出一個最終的判斷。這個判斷結果很可能不是系統中最好的那個,但相對來說,要比任何一個都更為客觀。

市場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例子。在大規模的交易過程中發現價格。市場先生的觀點包含了每一個參與者的判斷,也比每個人都更為客觀。

最後再解釋「金融的價值」何在?

金融是市場概念的一個衍生。而金融的價值,就是將各種未知事件,通過某種標的物,融解為可在市場中交易的物品,再通過貨幣定價,得到一個對風險與收益的標準化測量尺度。

對於任何一個參與個體,正確的判斷,會為其帶來巨量的物質財富。而對於整個人類種群,就擁有了對未來進行預測的工具,通過指標調整自身狀態,得以應對未來。「金融」是物種在演進過程中,自發生長出來的一項「感知器官」,服務於以人類和地球為代表的整個超有機體。


推薦閱讀:

你炒股的經歷是怎樣的?有什麼經驗教訓?

TAG:風險投資(VC) | 投資 | 經濟學 | 證券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