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最近在看《渠道分銷》,裡面有個概念叫「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看了百度百科還是不太明白,專業人士能否深入淺出地講解下,能用包子鋪之類的舉例就更好了!


我來個精簡的講解:
1、什麼是資本成本?
一句話,叫做,投出去的錢都是有成本的。
比如,我要做生意,找你借100元,你可能不樂意。但我說明年還你110元。也許你就答應了。
這裡的10元,或者說100元的10%,就叫資本成本。
2、什麼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接著剛才的例子。我找你借了100元,你的資本成本是10%。我再找張三借100元,但同樣10%的資本成本,他就不肯,他說我可以不還錢,但要每年給他15%。接著我又找李四借200元,李四說5%的資本成本就可以,但要我保證,如果生意做砸了,我要先保證還他的錢。
這裡說明,每個投資人的資本成本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的出資條件也不同。
但最終,我借到了400元,明年要額外償還100×10%+100×15%+200×5%=35元,這裡35/400=8.75%就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也就是我借來的所有錢平均下來的成本。


-

一、什麼是「資本成本」

資本成本,也就是 Cost of Capital,是包子鋪進行財務決策時的重要的指標,於人於己都有用。

首先,@蕭瀟 作為經營方,開店需要向有錢人借錢,比如股東、銀行等等。當包子鋪借錢的時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籌資費用」,也就是銀行手續費、股票債券發行費、律師費、廣告費、審計費等等。另一方面就是「佔用成本」,也就是付給股東的股利、股息,還有給債權人的利息等等。

作為包子鋪的經營方,自然希望資本成本越低越好,用最小的代價,借到儘可能多的錢。在包子鋪決定借錢的時候,往往會面臨許多選擇,在單次籌集資金數量等同的前提下,多半會選擇資本成本較低的籌資方式。

資本成本越低,包子鋪就越接近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目標。同時,包子鋪在設計資本預算的時候,也要以資本成本的估算為依據。

第二,我作為投資人或債權人,包子鋪的資本成本也是需要關注的。從經濟學角度講,資本成本的高低取決於市場對這個公司的風險預期。風險越高,投資者要求的回報率越高,公司的資本成本也就越高。因此,資本成本也可以定義為投資者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也可以說,資本成本對投資者而言,是一種使用經濟資源的機會成本。如果投資回報率低於資本成本,也就是風險預期,就不該進行投資。

當我決定投資或者借債給包子鋪的時候,對包子鋪資本成本的估算,一方面反應了包子鋪現階段的經營情況,另一方面也決定我自己對這個項目的風險評估結果,更會直接影響對企業的估值數字。


二、為什麼要有「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我們都知道,開公司很少有完全依靠自己投資的,開包子鋪也一樣。關於包子鋪現在的資本構成,我們來看個表格。

1.所有者投資(權益資本)
第一,公司每年分派股利之後,剩下的利潤,也就是「未分配利潤」,又叫「留存收益」,是「股東權益」的一部分。也就是說,這些「留存收益」雖然沒有變成現金髮到股東手上,但依舊是屬於股東的,變成了股東在公司中的持續投資。這個是包子鋪資本結構中的「內源資金」,來自於包子鋪自己的經營活動。

第二,包子鋪歷次發行新股票籌得的資金,分為「普通股股本」和「優先股股本」兩種,除去具有贖回特徵的優先股外,本金並不需要返還給所有者,可以無限期使用。但是,這些股票發行之後,需要為股東支付股利作為報酬。從資金來源說,這部分資金來自於外部投資,屬於「外源資金」。

2.債權人投資(債務資本)
一般來說,所有者的投資終歸是有限的,發行新股也面臨著諸多麻煩,為了滿足經營需要,公司還需要從外部借債,獲得更多的錢。我們這裡所說的債務資本,主要是指公司的「長期負債」,也就是長期的銀行貸款、應付的公司債、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等等。與股權投資不同,它的特點是一般有「到期日」,在到期日公司需將本金返還給債權人。資金來源也是來自於外部,所以也屬於「外源資金」

但是,問題來了。以上每一種資金來源,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資本成本,並且金額的所佔比例各異。當我們需要綜合評估一個公司的總體資本成本水平,衡量公司籌資的總體代價時,該使用什麼參數呢?

答案就是 WACC(我的財管啟蒙恩師湯谷良教授管這個指標叫「哇次」,您也可以這麼讀),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三、如何計算「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有一定數學基礎的同學,看了名字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了,不過還是貼個公式。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計算案例只是解釋原理,在實際操作中並無參考價值。

這個公式的構成很簡單,Wi 為第 i 種資本在總資本中所佔的比例,Ki 為第 i 種資本的資本成本,最後它們的加總,就是我們需要的 WACC。計算步驟就是三步:第一,計算每項融資來源的資本要素成本;第二,確定各種融資來源的權重;第三,加總得出結果。不過, WACC 這個指標的計算,是典型的說來容易做來難。

這個公式的構成很簡單,Wi 為第 i 種資本在總資本中所佔的比例,Ki 為第 i 種資本的資本成本,最後它們的加總,就是我們需要的 WACC。計算步驟就是三步:第一,計算每項融資來源的資本要素成本;第二,確定各種融資來源的權重;第三,加總得出結果。不過, WACC 這個指標的計算,是典型的說來容易做來難。

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假設包子鋪的「權益資本」佔比30%,而「債務資本」佔比70%,進行簡單計算。但在這裡需要提前指出的是,我們計算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都是企業的「稅後成本」,受所得稅影響,稍做解釋。

如果要支付100元股息,要使用稅後利潤支付,假設企業所得稅率為30%,那支付100元股息,我們就需要產生100/(1-30%)=143元的營業利潤

但由於債務利息可以按規定在稅前扣除,所以包子鋪如果需要支付100元的債務利息,只需要產生100元的營業利潤即可,也就是說,營業利潤是在支付了債務利息之後,才拿去交稅。舉債實質上是減少了企業的納稅額,這就是所謂的「稅盾效應」

可見,相同的利息支付額度下,「權益資本」的資本成本要高過「債務資本」。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舉債經營形成的「財務槓桿」,可以降低資本成本,讓所有者獲得更高的收益(但這並不證明「債務資本」越多越好,我們在第四部分具體說明)。

1.債務資本部分
現在銀行利率為6%,企業所得稅比率30%。在計算這部分資本成本的時候,我們要把債務資本的「稅盾效應」考慮進去。

首先,銀行利率6%就是包子鋪債務資本的「稅前成本」。之後,為了求「稅後成本(After-tax Cost of Capital)」,我們要把「稅前成本」乘以「1-所得稅稅率」,也就是:
K1=6%(1-30%)= 4.2%

2.權益資本部分(重要,關鍵,以及核心所在)

簡單說,至少要分成「優先股」和「普通股」兩部分來做,其中又涉及貝塔係數和 CAPM 模型等一些概念,需要關注的問題很多。由於包子鋪系列前期的鋪墊並沒有做好,普遍缺乏基礎知識,所以在這裡先不展開。

在這裡暫時借用@康健 答案中的方法,用機會成本的思路來確定權益資本成本,認為這部分的資本成本是拿來投資其他領域的收益率,也就是A 股市場的平均個股年華收益率,9%。

但是,必須強調,這樣貿然取值的辦法,是不那麼科學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先查閱相關文獻,或者向我索取。如果有興趣,關於權益資本的資本成本計算,可以單獨開一道問題討論。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們留到以後再表。

3.得出答案
WACC = 9% * 30% + 4.2% * 70% = 2.7% + 2.94% = 5.64%

四、WACC 在包子鋪經營中的實際應用

1.包子鋪資本結構的合理配置
看了上面的解釋,我們發現了一條降低包子鋪 WACC 的捷徑,就是大量增加「債務資本」在資本結構中的比重。從某種意義上講,WACC 指數的確包含了這個意思,增加「債務資本」的數量,可以有效降低包子鋪的 WACC 。可是,我們上面 WACC 指數的計算中,忽略了兩個基本要素。

(1)沒有考慮「邊際資本成本」,企業在現實經營中不可能以固定的資本成本籌集無限的資金。
(2)沒有考慮「債務風險」的影響,企業借債越多,利息支出也越多,債償壓力越大,進而出現財務危機的風險也越大。

包子鋪的資本結構,不能只看到「債務資本」所帶來的「財務槓桿」的收益,也要看到「債務風險」的存在。必須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減輕債償壓力,而不是單純追求WACC 指數的降低。不過,即便它具有一些局限性,我們還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進行規避,進一步完善模型。

總而言之,WACC 目前還是確定包子鋪最優資本結構的主要參數之一。不過,WACC 最低的資本結構,未必就是最健康的資本結構。

2.包子鋪對資金來源、籌資總額的確定
前面提到了「邊際資本成本」,當籌資數量超過某一界限時,邊際資本成本便會持續增長。我們在考慮 WACC 的時候,也要把資本成本的變動考慮進去。而一次籌資活動中,不同的方式中該如何配置,貸款、債券、股票各用多少,要從各元素自己的「資本成本」出發,在不同的配置中尋求最優選擇。而這個最優選擇,理論上就是 WACC 最低的配置方式。但是,依舊要把「債務風險」考慮進來。

WACC 代表全局資本成本的情況,我們應該在「債務風險」的允許範圍內,盡量追求 WACC 更低的籌資配置模式(類似於運籌學中,尋求最優解的思路)。

3.包子鋪籌資期限的選擇
首先,包子鋪進行籌資,一定是為了滿足投資的需要。比如今年準備更新設備,開設新店等等。在制定資本預算的時候,除了要從 WACC 入手選擇成本較低的籌資方式,還需要注意的就是「合理安排籌資期限」

一般來講,需要遵循「以投定籌」的籌資模式,籌資期限服從於投資年限。包子鋪在進行籌資時,要按照投資的進度合理安排投資期限,投資年限越長,籌資期限也越長。這樣即可以減少資本成本,控制 WACC,也可以避免資金不必要的閑置。

4.對包子鋪的投資者和債權人而言

如上文所說,WACC 並不是越低越好。在衡量一個包子鋪的 WACC 指數時,要全面考慮各項財務指標的影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五、總結

對於降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追求是正確的,但也要遵循合適的方法。沒有任何財務指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在實際應用中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最後,留幾個問題與各位共同討論吧,省得評論區太單調。

1.在確定 WACC 的時候,我們習慣採用權益和債務的市場價值,而非賬麵價值,為什麼?
2.在評估非上市公司時,債務和權益並沒有市場價格,我們又該如何確定其市場價值?
3.如果將企業承擔的財務風險乃至破產可能性考慮進去,該如何進一步完善 WACC 的計算模型?

感謝閱讀。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英文名稱是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簡稱WACC.

題主想要深入淺出的講解,那我就秉持一貫的答題風格,盡量用通俗的語言,為大家講講什麼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吧。

我們先來看看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公式:

WACC=Wd*Kd*(1-t)+We*Ke;

其中各項解釋如下:

WACC: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Wd:負債在資本結構中所佔的比例;

We:普通股在資本結構中所佔的比例;

Kd:債權融資的成本,也就是借債的利率;

Ke:普通股的融資成本,也就是發行普通股的必要回報率;

t:稅率;


由於優先股在我國還沒有正式推廣,所以在計算WACC時沒有把優先股的成本加進去,只計算普通股的成本。

以上公式用中文表示就是: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負債的佔比*利率*(1-稅率)+普通股的佔比*必要回報率;


我們可以看到,上述公式涉及到三方面的利益,分別是:

國家的利益:也就是稅率,企業盈利是要給國家交稅的;

債權人的利益:企業通過借債融資,是需要給債權人支付利息的;

股權人的利益:企業通過發行股票融資,是需要給股權人必要的回報的;


企業給國家交稅是強制的,只要企業盈利了,那就得給國家交稅,這一塊不算是融資成本。

企業通過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所支付的利息和股東回報,就是融資成本,也就是融回這塊資本所要支付的資金成本。


為了更進一步理解,我們還需再看會計恆等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指的是股東的權益,其實債權人也是有權益的,這個恆等式還可以寫成下面這樣:

資產=債權人權益+股權人權益;


所謂權益,分為權和益兩個方面,權就是權利,利就是利益,所以以上公式又可以繼續拆分為以下兩個公式:

公司的權利=債權人的權利+股東的權利;

公司的利益=債權人的利益+股東的利益;


以上兩式合併一下,即為:

資產=債權人權益+股權人權益;


再縮略一下,即為我們常見的會計恆等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負債表是一個時點數,也就是在不同的時點,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明細都是不一樣的,就像是一個二維空間和一維時間構建的時空組合一樣。負債是一維,所有者權益是另一維,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構成了一個二維空間,然後在時間維度的作用下,每個時點的坐標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標示出的公司資產負債表是三維的,每一點的坐標都包括時間、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三要素,也即坐標(t,liability,equity)。

資產負債表是一個時點值,指的就是你此刻的資產負債信息,你不能說我這個月三十天累計的資產負債表上的項目是多少,你只能說在第三十天末,資產負債表上的各個項目是多少。

當公司在發布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時,一定會說明具體時間,比如2016年6月30日的資產負債表,這是半年報;比如2016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這是年報。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利潤表,利潤表是一個期間數,也就是在一段時間內,公司的各營業項目累計數額是多少,分為兩大類,收入和費用,費用還可以再進行細分,我們看看以下這個例子:

利潤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Revenue 收入,就是指你賣東西一共收入了多少錢,比如,你要做今年的利潤表,今年全年總共賣出去1000件衣服,每件衣服賣100元,那就是收入10萬元。

Cost of goods sold 銷貨成本,你需要從批發商那裡進貨,每件衣服的進貨價是30元,一共進貨了1000件全部賣完,銷貨成本就是3萬元。

Gross profit 毛利潤,就是你的收入扣除掉你的銷貨成本,10-3=7萬元,你的毛利潤是7萬元。

Operating expenses 運營費用,你賣衣服需要僱人賣吧,需要支付工資,此外還需要支付水電費等一系列雜費,這些就是你的運營費用,這裡假設運營費用是0.5萬元。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折舊和攤銷費用,你租這間門面了三年,租金一共是1.5萬,分攤到每年就是0.5萬,那麼今年的折舊或者攤銷就是0.5萬元。
Operating profit 營業利潤,就是毛利潤扣除掉營業費用和折舊攤銷費用後留下的部分,7-0.5-0.5=6萬元,你的營業利潤是6萬元。

Interest expense 利息費用,你進貨需要現金,但是你手頭沒有這麼多錢,於是你向銀行貸款,我們假設利息費用是1萬元。

Earnings before tax 稅前利潤,就是營業利潤扣除掉利息費用的部分,6-1=5萬元,你的稅前利潤是5萬元。

Taxs 支付稅金,做生意是要交稅的,我們假設稅率是30%,5X30%=1.5萬,你要交1.5萬的稅給政府。

Net income 凈利潤 ,就是扣除掉所有費用後,真正落到股東手裡的利潤,注意,是落到股東手裡的,債權人不參與分配,債權人只能拿到利息,已經在前面支付過了。5—1.5=3.5萬元。

在利潤表裡,費用包括以下幾種,分別為銷貨成本、運營費用、折舊攤銷、利息,此外還有稅收,是在支付完債權人利息之後才扣除的。

我們把各項數字列示如下:

銷售收入:10萬;

銷貨成本:3萬;

毛利潤=銷售收入-銷貨成本=10-3=7萬元;


運營費用:0.5萬;

折舊攤銷費用:0.5萬;

營業利潤=毛利潤-運營費用-折舊攤銷費用=7-0.5-0.5=6萬元;

營業利潤也叫息稅前利潤,也就是不扣除利息和稅金的利潤,英文名稱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 ,簡寫EBIT.


利息:1萬元;

稅前利潤=營業利潤-利息=6-1=5萬元;

稅前利潤,就是扣稅前的利潤,英文名稱Earnings before tax,簡寫EBT.


支付稅金=稅前利潤*稅率=5*30%=1.5萬;

凈利潤=5-1.5=3.5萬;


也就是說,你今年賣東西收入了10萬元,扣除各項費用和稅金後,落在你手裡的凈利潤是3.5萬元。


我們可以簡單總結出一個公式:

(收入-費用)*(1-稅率)=凈利潤;


費用=銷貨成本+運營費用+折舊攤銷+利息;


所以,第一個公式又可寫為:

[收入-(銷貨成本+運營費用+折舊攤銷+利息)]*(1-稅率)=凈利潤;

(收入-銷貨成本-運營費用-折舊攤銷-利息)*(1-稅率)=凈利潤;


我們把利息這一項提出來,移項到右邊:

(收入-銷貨成本-運營費用-折舊攤銷)*(1-稅率)=利息*(1-稅率)+凈利潤;


這是利潤表的計算公式:

等式左邊是公司整體的經營情況,扣除掉給國家的那部分稅金,所剩下的部分;

等式右邊是需要給債權人所支付的利息成本,還有能給股東留下的那部分凈利潤。


看到這個公式的結構,有點像我們之前說的資產負債表的公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我們來看資產負債表的細分公式:

公司的利益=債權人的利益+股東的利益;


我們可以看到,利潤表的計算公式,正是資產負債表細分公式的表現形式:

債權人的利益就是:利息*(1-稅率);

股權人的利益就是:凈利潤;


Perfect!


這裡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給債權人支付的利息成本,還要再乘以(1-稅率)呢?這樣也就等於支付的利息成本變少了啊。

看來你是認真看這個推導過程了,你說的沒錯,利息的確有抵稅作用,利息越高,抵的稅越多,所以在公司金融里,計算公司的資產價值還有這個公式:

有債務時的公司價值=無債務時的公司價值+負債*稅率;

這是公司金融里的MM1公式,我們先不用管這個公式,我們接著解釋上面的例子,你就能明白為什麼利息有抵稅作用了。

還舉上面那個賣衣服的例子:

你賣衣服扣除其他費用後,現在的營業利潤是6萬元;

如果你沒有貸款,那麼你的凈利潤是:

6*(1-30%)=4.2萬元;

你繳的稅金是:

6*30%=1.8萬元;


如果你有1萬元貸款利息要還,那麼你的凈利潤是:

(6-1)*(1-30%)=3.5萬元;

你繳的稅金是:

5*30%=1.5萬元;


在稅收這一塊,你少繳的錢為:

1.5-1.8=-0.3萬元;

你少繳的錢為0.3萬元;

那麼你實際支付的利息成本為:

利息-你少繳的錢=1-0.3=0.7萬元;


利息成本=利息*(1-稅率)=1*(1-30%)=0.7萬元;


或者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少繳的錢就等於是賺到的錢,利息是在稅前列算的,最終賺到的錢還要再用利息乘以稅率,用原來的利息成本減去最終賺到的錢,就是利息的最終成本。


可能很多人還會有疑問,畢竟是貸款產生利息了,那同樣是會提高成本、降低利潤啊,你沒看凈利潤都從4.2萬降低到3.5萬元了嗎?

的確,融資都會產生融資成本,無論是債權融資還是股權融資,只不過債權融資的成本更為直觀,因為利息是要確定付給債權人的,而股權融資的成本有時不那麼直觀,但也是有成本的,而且比債權融資成本高。

即使是用自有資金融資,那也是有機會成本的,比如說你有100萬公司自有資金,你把這筆錢拿去買銀行理財,每年也有至少5%的凈利息收入,但如果你拿這筆錢去開服裝店,每年說不定只有2%的凈資產回報率,說不定還會賠。

如果你通過發行股票去融資,比如你再拉一個人跟你一起開服裝店,那麼你的預期回報率肯定要高於銀行理財的5%,別人才願意投資入股,因為銀行理財的5%基本上可以認為是無風險(其實還是有風險的),而投資你的服裝店是有很大風險的,你如果讓對方看不到所謂的高回報率,那麼別人是不會投資的。

我們再來看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公式: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負債的佔比*利率*(1-稅率)+普通股的佔比*必要回報率;


根據之前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了,為什麼計算利息成本要再乘以(1-稅率),下面我們再介紹一下所謂的「資本」到底是什麼?

在有些書上,通常會把資本等同於資產,其實這是不十分準確的,因為不付息的債務是不能歸入資本里的。

總資產=總負債+所以者權益;

總資本=付息債務+所有者權益;


既然說到了付息債務,那麼就一定有非付息債務,那麼哪些是非付息債務呢?

比如應付賬款,我從你這裡買了一批貨,但還沒有給你付款,在這段期間內,我是不用給你付利息的,還有其他應付款,常見的有應付職工薪酬。

比如遞延所得稅負債,由於使用加速折舊法,前期成本變高、利潤變少,繳稅也就變少,但後期成本會變低、利潤變多,繳稅也會變多,在前期就相當於欠稅負機關一筆負債,也屬於非付息債務。

不過通常而言,非付息債務只佔總債務的小部分,有時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可以把總資產就看成總資本,然後進行分步計算。

我們分別來看債權融資成本和股權融資成本的計算:

企業通過債權融資,那麼融資成本,也就是利率,應該怎樣確定呢?

通常而言,公司信用度越高、運營情況越好,貸款利率也就越低,也比較容易能貸到款,與之相對的是那些小企業,因為企業信用度較差、運營情況不明朗,所以很難申請到正規銀行渠道的貸款,他們只能通過其他小貸公司貸款,利率比銀行貸款利率要高很多。

在金融風險管理中,我們是這樣定義債券的融資成本的:

我們以國債利率為無風險利率,那麼公司債的利率就等於國債利率加上風險溢價,以上都以百分比標示:

公司債利率=國債利率+風險溢價;


其中風險溢價又主要包括信用風險溢價和流動性風險溢價。

我們先來介紹信用風險溢價,所謂信用風險溢價(credit spread),可以理解為債券的違約概率乘以損失百分比:

信用風險溢價=違約概率*損失百分比;


比如有一家公司要在你這裡貸款,你根據大數據分析得知,這家公司的違約概率是1%,一旦違約,將會損失50%的本金,那麼該公司的信用風險溢價為:

信用風險溢價=1%*50%*=0.5%;


接下來我們再看流動性風險,所謂流動性風險,是指因市場成交量不足或缺乏願意交易的對手,導致未能在理想的時點完成買賣的風險。

其實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所持資產不能及時按照市場的公允價值進行交易的風險。

比如你有一套房子,因為急需用錢想賣掉,如果當前市場價是100萬元,由於房子的流動性比較差,你可能不能以100萬元的價格及時賣掉,最終的成交價格可能是90萬元,這就是流動性風險。

債券的流動性比股票要低,有些債券很長時間都沒有過交易行為,因此想要量化計算出債券的流動性風險是比較困難的,這裡我們暫且只計算債券的信用風險溢價。

那麼,債券的融資成本是這樣表示的:

公司債利率=國債利率+信用風險溢價;

公司債利率=國債利率+違約概率*損失百分比;


如果國債的無風險利率為2%,根據前面舉例計算出的信用風險溢價為0.5%,那麼該公司債的利率至少應為2.5%;

2.5%=2%+0.5%;

這個利率就是公司債的利息成本,當計算最終債權融資成本時,還需要再乘以(1-稅率)。


關於債券風險定價,是一門非常系統的學科,也是銀行、投資機構、評級公司重點關注的對象,這裡僅做簡要介紹,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專門去學習一下這部分內容。

以上為債權的融資成本介紹,接下來我們再來介紹一下股權的融資成本。

股權融資成本,通常要高於債權融資成本,而且公司負債佔比越高,股權融資成本也就越高,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公司負債比過高,說明公司離資不抵債也就不遠了,一旦公司負債接近資產,那也就快破產了,股權投資的基本原理,就是高風險高收益,投資者既然承擔了高風險,肯定就會要求高回報率,我們把股東要求的回報率稱為必要回報率。

計算必要回報率,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公式,那就是CAPM,即所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以下為CAPM公式:

必要回報率=無風險利率+(市場回報率-無風險利率)*貝塔係數;


必要回報率:即股東所要求的最低回報率;

無風險利率:即國債無風險利率;

市場回報率:即市場上的期望回報率;

(市場回報率-無風險利率):即市場風險溢價;

貝塔係數:敏感性指標,貝塔係數越大,系統性風險越高;


如果當前的國債無風險利率為2%,市場回報率為5%,貝塔係數為1.2,那麼必要回報率為:

必要回報率=2%+(5%-2%)*1.2=5.6%;

那麼,該公司股票的必要回報率應為5.6%,也就是說,只有達到了5.6%的必要回報率,才值得投資者去投資。

這個必要回報率就是公司的股權融資成本。


我們再回到之前舉的那個賣衣服的例子:

當年公司凈利潤是3.5萬元,如果該公司初始資本為100萬元,債權資本佔比40%,股權資本佔比60%,那麼,我們可以計算出如下數據: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100=40%*100+60%*100;

負債:40萬元;

所有者權益:60萬元;

凈利潤:3.5萬元;

資產回報率:凈利潤/資產=3.5/100=3.5%;

凈資產回報率(權益回報率):凈利潤/權益=3.5/60=5.83%;

利率:利息/負債=1/40=2.5%;

稅率:30%


權益回報率&>必要回報率;

5.83%&>5.6%;


所以該公司的營業情況是能滿足股東要求的必要回報率的;


權益回報率和必要回報率的差值叫留存收益(residual income),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衡量一個公司是否值得持續投資,如果留存收益為負,儘管公司仍然在盈利,但明顯盈利能力不足,可以考慮撤資去投資其他留存收益為正的公司了。


那麼,根據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公式: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負債的佔比*利率*(1-稅率)+普通股的佔比*必要回報率;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40%*2.5%*(1-30%)+60%*5.6%=3.052%;

所以,該公司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是3.052%,既然是加權成本,肯定是高於低的,低於高的,即高於債權融資成本的2.5%*(1-30%)=1.75%,低於股權融資成本的5.6%。

公司在用公司自由現金流進行折算估值時,會用到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以上就是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以及相關財務金融概念的介紹,希望能為大家的理解提供一點幫助。

謝謝


樓上@汪洋的例子用得非常恰當,不過我猜題主本身沒有什麼金融背景,所以可能有些概念還是缺乏基礎的理解,在這裡算是補一點註腳吧。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是四個詞,我們一個一個來解釋。

首先,「資本」,雖然現在世面上流傳很多各種各樣的講法,說人脈是資本,美貌是資本,或者時間是資本,但「資本」這個詞最本源的意義就是錢。在包子鋪的例子里,就是指你開店需要的那100萬。

別人不會平白無故地給你錢讓你去開店,如果我說你今天借我一萬塊,我明年還給你一萬塊,你肯定不願意,你會要讓我多還你一點,可能一萬零幾百。這個多出來的錢,對於你叫做回報,相當於你從我這借錢賺的,而對於我就是成本,是我要找你借錢需要多補償你的。而要計算資本的「成本」,通常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我提前商量好到時候多給你多少,多出來的叫做利息,這種叫做債務,也就是銀行經理給你的貸款;另外一種先不講到底給多少,而是說我把店的一部分所有權給你,這個就叫做股份,到時賺多少咱倆分紅。在前面的例子里,非常開心地,包子鋪賺了錢,所以你和你兄弟分了很多,好像股份的成本比債務高。不過如果很不幸,包子鋪沒賺這麼多,或者甚至賠錢了,那麼你就沒法跟你兄弟分錢,但是銀行的貸款連本帶利還是一樣給,這時可能債務的成本就比股份高。不過無論如何,最後的分紅或者利息,就是資本的「成本」。

前面講了,股份和債務的成本不一樣,如果我想知道到底為了開包子鋪,我籌錢的成本究竟是多少,我不能只用股份或者債務的成本,而要一個「平均」。

而平均有很多種方法,不同公司債務和股份的比例不一樣,今天包子鋪股份有10萬,但借了90萬,明天我開豆腐攤,可能股份30萬,但只借了10萬貸款,因此最合理的方法就是「加權」平均。不只考慮他們單獨的成本,也要考慮他們的權重,最後就是整體的成本了。


回復較長,先寫結論:
·誰借的錢多,一般就會更富!
·暢通的融資渠道是有利於企業經營的基礎,也是企業資質較好的表徵。
·借貸越多,WACC越低,同等條件下——EVA越高,考核績效越好。

以下正文。


Ke為股權融資成本
Kd為債權融資成本
W為各自比例
T為所得稅稅率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指的是對於債務成本和股權成本的加權計算結果。簡單地說,就是借債的財務成本和股本的財務成本的加權均值。在數學意義上,這個值是股權成本與債券成本的區間內的某個值。

以題主的包子鋪題材類比,假設總共投入資金10萬元,銀行貸款和股東出資各佔50%的比例,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25%。那麼:

·債務成本方面

銀行貸款的金額為5萬元,這部分資金的成本是6%*(1-25%)=4.5%。

為什麼要乘以1減去所得稅稅率呢?

假使這部分(6%,對應3000元)沒有來自借款,而是來自於沒有利息負擔的來源,3000塊錢省出來的利潤也要繳納25%的所得稅。而需要繳納這部分的利息時,在稅前已經抵扣了全額的3000元錢。

換個通俗的說法,就是3000元利息中的25%,要麼在3000元利息中付出去,要麼繳稅時候付出去,總之留不住。所以,計算債務成本的時候,這部分要予以扣除。這就是經常提到的「稅盾效應」。有了稅盾效應,債務成本實際上是被降低了的。

·股權成本方面

股權成本主要是指股本的機會成本。假設樓主選擇不開包子鋪,而是用這5萬塊錢投資其他的領域,這5萬元能帶來多少收益呢?——不管是多大的收益率,這部分收益率就是這5萬元的機會成本,也就是這5萬元的股權成本。
那麼,這部分機會成本如何計算呢?問題來了,這也是國內學術界一直在討論的問題。根據國內的研究情況,我個人比較認可以A股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平均個股年化收益率計算。也就是說,假設這5萬元全部投入了A股市場,每隻股票均勻投資(現實中不可能),一直持有,不賣,近20年來的收益水平——這個值前兩年的統計大概是9%,這個水平是符合常識的。
因此,我們可以以9%這個常數去進行簡單計算。

所以,所以這個時候你會發現,WACC計算中的加權值上下區間,一般是在5%-9%左右。借的債越多,WACC值越低,自有資金佔比越大,WACC值越高——是不是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可現實中不就是這樣嗎?想想早年貸款買房的,想想早年借錢做生意的,想想早年砸鍋賣鐵炒股票的,只要不自己糟,不作死,整體來看一般都比不借貸的更有錢一些?不就是這樣嗎?

所以:
誰借的錢多,一般就會更富!

換個角度講,暢通的融資渠道是有利於企業經營的基礎,也是企業資質較好的表徵。

順便多說一句,很多企業的考核中以EVA經濟增加值基礎。計算一個企業的ROIC(投入資本回報比率),又知道了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用ROIC和WACC的差值乘以企業的總投入資本IC(一般是「股本+帶息負債」),這個結果就是EVA經濟增加值。

在這時候,借貸越多,WACC越低,同等條件下——EVA越高,考核績效越好。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國企天生喜愛銀行貸款了吧?(基準利率只有6%左右)

順便說一句,不同意@汪洋 同學的解釋。其中的股權成本一般不以每股凈利潤類的指標衡量。那樣的話,所有的公司的wacc值將會變得無比大。

財務安全方面的回答還可以參考:《健康的資產負債率在什麼範圍?》

本文已發表在作者博客,原文鏈接:如何理解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3-11-23
讀了朋友在下面發表的評論。有幾位朋友指出,9%的股權融資成本有問題。請原諒我沒有在正文中展開介紹為什麼是9%。兩年前曾拿出幾天時間,集中研讀了國內90年代後期至今大概15年關於wacc中股權成本的文獻,目的只有一個,在授信審批的實踐中能夠真正把wacc值以比較有效率的形式真正用起來,讓wacc作為快速評價企業的一個參考。這其中,既包括不同企業的橫向對比,也包括同一企業在不同財務年度的縱向對比。在目的導向下,參考率大多數文獻的內容,將個人使用的參考值取為9%。
9%是個快速求解的常量,取9%一方面是綜述了相關文獻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也是考慮到實踐中效率的要求。畢竟在授信審批中,財務審查只是其中一個部分,而wacc又是財務審查中的一個具體的審查點,不可能在每一個審批項目中根據企業具體的融資背景進行單獨計算。
再次強調一下,9%只是個人快速計算wacc的一個習慣性取值,具體企業的wacc值需要根據很多因素單獨計算,不宜以9%一概而論。這點上,同意幾位朋友的指正。

在上述正文中沒有說清9%的產生來源和應用背景,特補充說明。也向@徐博聞@hong ethan@rex lol@弈驍 等朋友的關注和指正表示感謝。

如果覺得web訪問博客和專欄太麻煩,也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

搜索:kangjiandotnet (kangjian . net)

或掃碼

http://weixin.qq.com/r/_0yLk6vEDvZxre-w9xnp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到這簡單的問題,我就想說我很早就說的話:
之所以考出cpa的人當年那麼少,
就是因為選理科的背書不行,選文科的數學不行啊。

加權平均值,簡直是小學應用題水平。


感謝徐博聞,記一下筆記。
1、什麼叫資本成本

開一間奶茶店,自己不出一分錢,叫朋友A投資3W,叫朋友B借7W。

但這10W的使用權是有代價!

這個代價就是資本成本。

2、權益資本

所有者權益部分,用機會成本的思路來確定,徐博聞說A股市場的平均個股收益率為9%。而目前比較高的陸金所之前有8%。

3、債務資本

債務利息可按規定在稅前扣除,【稅盾效應】。若借款利率約6%,企業所得稅率為30%,那麼稅後成本為6%x(1-30%)=4.2%。

4、債務風險

債務成本<權益成本,但債務是有風險,這是一個約束。

5、計算

3x9%+7x4.2%=32.1%。

10Wx32.1%=3.21W。

無論奶茶店有無收入,每年要還3.21W的利息和股利。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普通權益資本成本*權益資本在資本結構中的百分比)+[債務資本成本*(1-稅率)*負債在資本結構中的比例]


就是說,開包子鋪嘛,肯定需要錢,假設你自己身無分文。
  你問你兄弟借了10萬,跟他說:「兄弟啊,你出錢我出力,咱賺了錢一人一半。」於是你家兄弟就開開心心答應了,也就是擁有了50%的股份。(剩下的50%股份為你的勞務出資)
  10萬開包子鋪還差點錢,於是你再趕去銀行。你帶著包子鋪未來藍圖和滿腔熱情,銀行經理被你一通忽悠,再加上他本人也很喜歡吃包子,於是答應給你銀行貸款。貸給你90萬,每年利息10%。
  於是你開了店,度過了辛勞的日日夜夜,還不忘給銀行經理(債權人)和你兄弟(股東)送點包子去。一年以後,你由於看過渠道分銷,靈活運用,賺的盆滿缽滿,凈利潤50萬。
  廢話這麼多終於年底要算賬了。你兄弟那兒,借了10萬,要給他25萬;銀行借了90萬,要還利息9萬:股權成本=25/10=250%;債務成本=利息率=10%。差了這麼多,那到底包子鋪總的資本成本是多少呢?雖然股權成本高達250%,但是股本只佔了總資本的10%;而債務成本10%佔到了總資本的90%!所以要分別乘以權數10%和90%才能準確反映。
  總資本成本=2.5*10%+0.1*90%=34%,原來包子鋪今年總的來說,每借100元要還34元,剩下的66%你滿懷期許地放在包子鋪一分沒拿,等待著來年春天再接再厲。


不贊同樓上@汪洋 包子鋪的解釋,因為股權成本少算了勞務出資的50%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就是企業所使用全部資金(債權人權益和所有者權益)的平均成本。
英文為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也就是@康健 說的的借債的財務成本和股本的財務成本的加權均值
其次:WACC是針對企業或項目來講的,不是針對個人。WACC計算對象為某一個企業,某一項投資。


回到上麵包子鋪的例子,向兄弟借來的10萬本質不算是借來的錢,實質上為你兄弟向你包子鋪的股權投資,10萬佔50%的話,你的勞務出資就作價10萬佔50%。此時企業總資產110萬,20萬所有者權益加90萬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佔20/110=18.2%,債權人權益佔90/110=81.8%。

1)不考慮所得稅
一年利潤50萬,注意此處的利潤是歸你和你兄弟的,也就是說9萬的銀行貸款利息在50萬利潤計算之前已經扣除了,股權成本=50/20=250%,支付利息9萬,債權成本=9/90=10%。
合理的WACC計算為
WACC=18.2%*250%+81.8%*10%=53.68%

2)考慮所得稅
今年的50萬利潤要交25%的企業所得稅,你和你兄弟拿到的凈利潤就是50萬*(1-25%)=37.5萬
而銀行貸款的9萬利息在你計算50萬利潤前已經扣除,也就是稅前抵扣。所以在計算債權成本的時候要把稅考慮進去。
所得稅是針對利潤總額扣繳,你和你兄弟拿的是利潤總額繳過稅的凈利潤,而計算利潤總額的時候已經扣除了財務費用(包括利息)。
股權成本=37.5/20=187.5%,債權成本=9/90=10%。
WACC=18.2%*187.5%+81.8%*(1-25%)*10%=40.26%

關於@康健後面提到的「股權成本一般不以每股凈利潤類的指標衡量」,表示贊同,但是那多是對某些大型公司計算整體WACC的時候採用個股年化收益率或其他指標,而針對某個投資項目或做題而言,股權成本還是採用「凈利潤/享有凈利潤分配的全部股本」來計算


簡單解釋就是,企業的資金來源是多樣的,所以很有可能出現不同來源借款利率不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就是根據不同資金來源占企業總資金的比例來計算企業的資金成本。比如20%的銀行借款,利率5%,50%的股東出資,要求回報率為8%,30%的企業債券,利率6%,那麼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就是20%*5%+50%*8%+30%*6%=6.8%


高票答得很好,這裡提供一個簡短的回答。以下全以市場價值計算:股的價值占整個資產價值的比重We,債的價值占整個資產價值的比重Wd,股權融資的成本Re,債融資的成本Rd,在沒有稅的情況下,總融資成本Cost of capital=We*Re+Wd*Rd,也就是WACC。實際上就是把各種融資方式的成本算出來,再乘以各自的比重得到一個加權平均的融資成本。


企業全部投資者所要求的平均回報率


問下,WACC的中的債務權重和權益權重每年都發生變化的。為什麼我們計算一個永續自由現金流的時候,WACC的債務比重假定不變化,企業每年都在運營,權益不斷增加,那債務和權益的比重每年都應該發生變化的。為啥我們計算WACC只有一個值?


你和和村頭老李合夥開了一間包子鋪,自己出錢1萬,村頭老李出錢一萬,借小紅一萬。(到此,我的表述清晰,應該沒有不懂得地方)。

二,所謂資本成本,可以理解為「你租錢用的租金」,但是這裡的「租」分為兩類:合夥的老李,和借小紅的錢。這兩筆錢的租金那個高呢,還是都是一樣的?老李的錢的租金高。你想啊,要是有一天你起來,發現包子鋪不翼而飛,村頭老李的錢要不要還?我是堅決不還。咱兩是合夥啊,勞資的錢也打水漂了啊,你把我告了我也不怕。但是小紅的錢呢?自古欠債還錢,擼管傷身,欠的錢,是絕對要還的。

所以,合伙人承擔的風險高,你給他的收益也要搞,小紅沒多大風險,你給他少量的錢。


那麼,問題來了,你給老李的報酬率(比如8%)和小紅的報酬率(比如5%),平均是多少呢?是(8%+5%)/2=6.5%(平均數)么?NO, 是8%(1/(1+1+1))+5%(1/(1+1+1)),也就是加權平均數。

感覺都是廢話誒,說白了,就是,你買蘋果3元一斤共10斤,梨子5元每斤20斤,那麼平均每個水果多少錢?=3*(1/3)+5*(2/3)

概括的說,就是這個意思。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英文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加權平均的意思就是按照每份東西權重去平均,例如你買了一個西瓜和一個蘋果,平均重量就是你把總重量除以2,加權平均重量就是你把西瓜重量乘以90%加上蘋果重量乘以10%。
資本成本的意思就是你借錢的利息。對於企業來說借錢的渠道多種多樣,例如發行債券,發行股票的成本都不一樣,總金額也不一樣。
結合在一起來說,用包子鋪舉例,你開個包子鋪找你媽拿了10萬這部分是不要利息的,你找你姨媽借了10萬你要還5%的利息,最後你找銀行借了30萬銀行利息是10%。那麼你WACC就是1/5*0%+1/5*5%+3/5*10%=7%。也就是說你的平均利息是7%。懂了伐?


說那麼多廢話,我來告訴你

你早上起來,身無分文,想吃飯,沒辦法,只有去隔壁老王那裡借錢

他借了你十塊錢,10%的利息

你拿著這十塊錢下了樓,突然想到避孕套用完了

又上去找老王借20塊錢,老王一想,舊債不還還想借新債,風險太大,借可以,20%的利息

拿著這30塊錢,這就是你的總資本

10塊錢的資本成本是10%,20塊錢的資本成本是20%

他們總的資本成本就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10/(10+20))*10%+(20/(10+20))*20%

這是最簡單的理解,當然如果考慮權益資本和所得稅的影響,會複雜一點

本質就是這樣!


為了正確估計成本必須這樣做,對於這些專有名詞的叫法不必過多在意


睡前看到這個問題我醉了…

下床拍照回答,純屬期末吐槽_(:з)∠)_


推薦閱讀:

投資者如何從招股說明書中讀出關於公司的有價值的信息?
風險投資機構(VC)是如何判斷一個比較早期的項目是否值得投資的?
關於股票的經典書籍有哪些推薦?
金融的價值是什麼? 金融的意義在哪?
你炒股的經歷是怎樣的?有什麼經驗教訓?

TAG:投資 | 財務 | 會計 | 債券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