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著手分析一個行業?

使用哪些「教科書式的方法」,使用哪些工具,以什麼樣的方式,從哪些方面著手收集數據,去分析一個行業的歷史,現狀,以及發展前景,才能夠更全面的了解這個行業?


如何著手分析一個行業——從教科書上從來不會教你的方式

"那我就自己來吧。"小紅母雞說。

分析一個行業,教科書的方法可以讓你對一個行業有大致的了解,僅此而已;諮詢公司的方法可以讓你在很短的時間內對一個行業的認識可以為諮詢報告提供足夠的背景知識,僅此而已;訪談業內專家和CEO,有助於你對這個行業有全面的認識,甚至在某些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僅此而已;行業研究報告,值得一看,僅此而已。我並不是說這些方法沒有價值,相反,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方法,但都有非常明顯的局限性,要真正深入地分析一個行業,需要靠你的思考去建立一套系統,別無他法。

先來看一個例子:
白酒行業自2011年開始進入寒冬,行業收入增速急劇下降,這一趨勢延續至今。而從04年到2010年白酒行業都是高速增長的。在2010年甚至是2011年,無論是採用教科書中的方法或是前文中提到的其他方法,對白酒行業的分析都沒有預料到今天的境遇。或許,今天你有信心能夠用上述方法解釋白酒業的冬天(很多人正是這麼做的),然而什麼時候白酒產業會重新進入高速增長抑或是現有的增長率才是正常的呢?那些方法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嗎?

在分析一個行業的時候,必須認識到行業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且受到多種因素的交互影響,這意味著不存在一個通用的模型。我在下面所說的是一種分析的思路,它由一系列的問題組成,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需要採用多種方法和數據,且有些問題很難回答。畢竟,分析行業從來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這只是為了表明我們對於這個行業的認識在哪些地方存在不足。

1. 供需

  • 行業滿足的是哪幾類需求?需求是否呈周期性變化?
  • 這些需求過去是什麼樣的,未來可能發生什麼變化?需求會一直存在嗎?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我的判斷?
  • 誰對購買行為有決定權?其決定的標準是什麼?有哪些證據可以證明我的看法?
  • 生產能力與需求的對比是什麼樣子?過去是什麼樣的,未來可能會發生哪些變化?我需要哪些數據或材料才能判斷供需的變化?需要哪些證據才能證明這種變化是長期的?
  • 我需要考慮地域因素嗎?它對我的結論影響大嗎?

延伸思考:單一需求的行業與多元需求的行業,哪一個行業增長率的波動更平緩?

2. 回報

  • 行業的回報能力,及其過去10年的變化情況是什麼?
  • 上下游對於行業的回報能力有多大的影響?關鍵的影響因素有哪些?體現在哪些方面?在過去10年中這些因素髮生過改變嗎?為什麼?在未來哪些因素是可以預測的哪些是不可預測的?為什麼?
  • 行業內競爭者的數字和規模?誰在該行業中擁有發言權?要在該行業中獲利,什麼因素是必須的?我是否知道誰會在這個市場上獲利,為什麼?

延伸思考:為什麼美國鐵路行業和航空行業的長期回報率相差如此之大?

3.衝擊

  • 法律對於行業的限制與要求體現在哪些方面?我是否能判斷監管的趨勢?
  • 政策傾向對於行業的發展有哪些長期和短期影響?哪些政策是長期的?哪些是短期的?我是否能預測政策的變化?
  • 站在更高的層次來看,哪些法律政策會對行業帶來間接卻非常重要的影響?
  • 新技術對於行業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

延伸思考:為什麼存儲器行業(硬碟、內存)和CPU行業在技術創新的衝擊下冰火兩重天?

4. 系統化與反證
此部分內容與行業分析的目的有關,故略。
延伸思考:麥當勞和星巴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他們所處的行業能否用同一套模型來分析?

題外話:
「使用哪些「教科書式的方法」,使用哪些工具,以什麼樣的方式,從哪些方面著手收集數據,去分析一個行業的歷史,現狀,以及發展前景,才能夠更全面的了解這個行業?」 希望得到關於「如何做」的答案,知乎上有很多這樣的問題,我覺得這至少比問「如何抄」要好一點,不過我還是希望有人願意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可不可以那麼做?」,所以我就寫了這個與問題有點脫離的答案,採用了芒格喜歡的方式,而延伸思考中提到的問題都是難以用程式化的方法得到有說服力的答案,需要動一番腦筋。Have fun!

===============================================================
更新1:如何能快速地理解一個行業
教科書中的方法和一些諮詢工具的最大缺點是各個因素之間缺乏聯繫(或者結構化不強),使人難以深入和全面地思考,我這裡提供一個方法,它由6個問題組成,只要依次回答就能快速形成一個較好的答案。

1. 有誰?即行業內的企業生產什麼產品或提供什麼服務,其上下游是什麼?
2. 有多少?即行業的規模、平均利潤率是多少?龍頭企業又是多少。
3. 在哪裡?結合答案1,得到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再結合答案2,得到龍頭企業的優勢與這些因素的關係(並驗證這些因素),以及彼此之間的位置(想像一個多維坐標空間)。
4. 什麼時候?結合答案3回顧行業的長期發展過程並進一步驗證答案3
5. 怎麼做?結合答案4,分析行業要繼續發展,龍頭企業應該怎麼做
6. 為什麼?龍頭企業目前在做什麼,與答案5一致嗎?如果不一致,是我錯了嗎?為什麼?

更新2:把思考變成文字
當你對問題有了自己的答案後,如何把它清晰地表達出來呢?邏輯樹或麥肯錫的MECE法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教科書的模式也很值得借鑒。事實上,整理自己的答案是對答案的再提煉過程,做得好可以事半功倍,做不好卻會前功盡棄。學會說一個故事而不是羅列一系列觀點或者數字是個辛苦卻又有趣的過程,學會提問也是如此。;)

本人剛開的微信訂閱號 (打開微信,搜索reitsinsight),歡迎關注

未經本人許可,嚴禁一切形式轉載


瀉藥....這不就是俺還是Marketing學生時常見的作業么, 不過經常是結合具體的某一產業中的企業進行的


首先,先要了解一下這個調查的意義是什麼,產業分析的目的是了解產業發展的各種宏觀和微觀的條件和變化,從而推導出產業未來的趨勢和變化.


那麼針對這2兩個分析的方向,
在宏觀方面,常用的是PEST分析法(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文化 Socio-cultural、科技Technological),也有擴展為PESTLE法的(加入法律 Legal、環境Environmental).這些都是比較宏觀的. 這些研究是有一個具體的學科的,叫做 business environment. 基本上整個產業的所處的一切條件都是分析的基礎.
在微觀的方面, 往往是在以一個具體的企業為切入點, 將具體的企業作為範例來對照產業中的各種情況,將企業本身的發展與產業的發展結合在一起關注, 則會使用一些SWOT的模型.


還有一個綜合的常用模型是Porter"s five forces analysis. 但是我覺得這個模型有幾個缺陷, 第一,內外部的元素混雜在一起,思路不太清晰. 第二,這個模型是1979年的模塊,劃分的非常粗略,很多信息無法歸類. 第三,比較缺乏對於經濟環境的歸類,條件分析不足. 第四,此模型在具體分析產業中的某一企業更為適用.建立的初衷也在於此.
PS:這3個模式,網上已經說得很具體了,我就不累述了.


第二,方法,渠道和資料來源.
寬泛的收集產業資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作,而且很多信息是重疊的,而另一些信息又是缺失的,所以往往造成調查中常見的"先入為主"的問題,從而形成"導向性"錯誤. 針對這個問題有2點建議:
a. 按照PEST分析法,分門別類的列出具體的條目,針對具體的細分項目,收集材料. 在收集的過程中, 排除自己主觀性,將所能找到所有的數據,按照時間羅列出來. 信息來源以學術論文優先,企業年報次之,專業新聞再次的順序來印證信息可信度.(survey research)
b,以一個或多個產業內企業年報為基礎. 大型企業特別是上市企業,每年都會做產業分析和本企業年報. 可以在企業調查的基礎上,提取所需的行業動態,並把企業的舉措作為行業內行為分析和做例子. 有很多的company portfolio可供借鑒. (case study)
PS: 因為綠壩大叔神一般的存在, 實在不太方便給你提供一些操作範例了,抱歉
PS2: 因為已經不是學生了,不能使用以前學校6000胖子一年的database了,好悲傷.難度加大了..


第三,一點提示
因為,產業分析往往是和市場相結合的,而無論市場還是產業發展,都更關注於未來,趨勢是研究的重點,那麼在推論未來可能的時候,過去到現在是一個發展的走向,現在則是具體數據發展向未來的基礎,所以有幾個數據/元素是非常重要的.
- 市場容積 size, increasing/decreasing speed
- 顧客分析 buying behavior,bargaining power
- 社會發展 culture, social, ethic (eg. 公益,環保,認知)
- 科技發展 (產業本身,社會大環境) 非常重要※涉及到產業升級及發展-趨勢的最大推進力
- 法律法規 (產業本身涉及的行業法和相關條例,eg. 綠色環保組織的碳排放條例就涉及了很多產業)
- 商業模式 (eg. 互聯網模式,facebook模式,微博模式)
- 產業領導者行為
PS: 請在分析模塊中加大關注力度,不要脫離模型
PS2: 建議在調查的時候,加上一些限定詞,比如說中國的XXX市場中的XXX類型等縮小範圍的限定,可以使調查報告更為準確和針對, 避免產業中的很多情況的不通用性.


因為題主並無提供具體的產業是什麼,所以可能答案存在偏差,如有問題,請在評論中提出,以便大家討論.

如有問題請指正. 如上!


不請怒答!容我吃完這碗酒!
不知道題主什麼身份,需要分析行業的人大多是,諮詢、投行、投資、獵頭這些行業的人。他們會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去了解一個行業的潛規則,利潤模式,運營手段...各個方面的內容,因為他們就是靠這個吃飯的,其他業餘愛好者很難置身事外的分析的準確,不然麥肯錫就得吃翔去。但是要知道的分析甚至「摸清」一個行業依然不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頂尖專家,也不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一個高管。但是,你能了解一個行業的全局,現今狀況、過去、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的發展趨勢,熟悉那個行業的行話,拿捏這個行業的基本信息。
那麼琢磨這些玩意兒有啥用啊?這個問題換個角度也就是說:研究歷史有什麼用?大人物學了有大用,老百姓學了看戲用。個人感覺分析好一個行業後,你能和那個行業內的人自如對話,你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結合你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看到新的機遇,你能在你的客戶面前讓他刮目相看,你還能拿到一份好工作,了解你的上司在做決策的時候會考慮什麼…總之,你的B格會大增,在pub泡高端外圍的時候,海侃不至於露餡。然後就是,你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會給你帶來或多或少的不同的受益。
好了言歸正傳
「了解一個行業」這件事本身如果不在這行幹個10年8年的,基本不太可能快速完成。不過,如果只是想摸清楚最基本的情況,大致分析一個行業,可以通過問對幾個關鍵問題著手。而這些關鍵問題圍繞著一個根本問題:這個行業的鏈條是如何運轉起來的?

1 這個行業的存在是因為它提供了什麼價值?

2 這個行業從源頭到終點都有哪些環節?

3 這個行業的終端產品售價都由誰分享?

4 每個環節憑藉什麼關鍵因素,創造了什麼價值獲得他所應得的利益?

5 誰掌握產業鏈的定價權?

6 這個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如何?

而信息獲取的渠道,則包括:

1 金融投資機構的行業報告;

2 諮詢公司的分析報告;(憤怒的麥肯錫~)

3 行業交流網站或論壇的熱門帖子;

4 業內企業的培訓課件;

5 參加行業展會或者論壇;

6 從業者的私下交流

其中1-4,都可以通過Internet獲得。當然我同意一樓,中國的水太深,如果真要搞的話,還是去一些諮詢公司靠譜一點兒,比如「憤怒的麥肯錫」~

而在我們生活中,除了哪些高管們,天天思考著行業分析,另外一種最接地氣的需要干這種活兒的就是獵頭,所以題主想問如何著手分析一個行業,不妨站在一個獵頭的角度,試想獵頭也不可能幹過所有行業,那麼他是如何做到在短時間內分析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並且能夠為客戶提供他想要的人才呢?
我來意淫一下:

1、圈定對應行業,或拓展至相關行業。

a. 客戶提供行業基本信息,如競爭對手;

b. 諮詢相關行業內朋友;

c. 通過互聯網、行業雜誌、產業報告等,了解行業上下游企業的產品/服務/業務模式等。

2、確定行業內TOP5或TOP10企業名單,並關注名單排序的標準,及近幾年排名變化。

a. 諮詢行業內朋友;

b. 參考每年的 Fortune Top 500;可適當拓展了解近3-5年排名變化情況;

c. 通過互聯網、行業協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渠道查詢企業排名(如銷售額、增長率、零售終端數等),同時關注企業的戰略調整、市場布局、新產品發布、收併購信息等;

d. 查閱PE/VC、證券等金融機構的行業/企業分析、案例分析、產品分析、行業預測等報告。

3、鎖定所列企業組織架構中的對應崗位的目標人選,通過各種渠道接觸到目標人選。

a. 聯繫/諮詢行業/企業內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人脈資源)

b. 搜索獵頭公司自身資料庫人才資源;

c. 第三方人才庫資源(如 linkedin、微博等);

d. Cold Call (陌生電話)

重點:

a. 聯繫到的每一個人,都詳細溝通,最大限度地通過這些人挖掘其所屬企業、競爭對手的具體崗位/員工/業務/產品/服務等的數據和信息;

b. 及時轉化吸收所得信息,並用於此後所聯繫到的人,同時相互印證這些信息的準確度、可靠性。

當做到第2點的時候,其實已經可以了解到一個行業的70-80% (筆者憑經驗估計)甚至更多,而大多數人可能會覺得第3 點的實現有些困難,其實情況並沒有你想像得糟,因為你有很多的朋友,而你的朋友又有很多朋友,更別說「六度分割理論」帶給你的無限人脈資源,只要你想挖掘,你現有的人脈資源帶給你的信息就能使你在已有的70-80%的基礎上增加10-20%,保守地說,這個時候你已經是這個行業的半個專家了。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A曾經做過一個Case,為一家國際Top 3的糖業集團尋找South China GM的人選。剛接觸這個職位時,A對糖業完全是個門外漢,只知道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蔗糖、白砂糖、紅糖這些概念,及各種果汁、咖啡、餅乾中添加的糖之類的,對其他一概不知,更別說去挖人並評估其是否勝任了。

啟動項目後,按照上述的方法。A按照客戶的要求,根據職位的任職資格,進行如下操作:

1、圈定行業

首先在網上搜索「製糖 企業」、「糖業 排名」之類的關鍵詞,從搜索結果中了解到國內製糖企業幾乎為本土民企和國企,並分為以蔗糖為主的南方和以甜菊糖為主的北方製糖企業。

其次,從「製糖 行業 分析」、「糖業 研究報告」的搜索結果中,了解到糖業在中國的產業布局、優勢省份、產品特色、產業上下游產品等,了解到糖業上游的種植(甘蔗、甜葉菊的種植)、中游的製造(榨糖廠、渣料處理等)、下游的分銷(食品加工企業、飲料生產商、食品添加劑公司等、現貨/期貨市場等)。

最後,拓展到產業上下游相關聯的國際集團在華開展相應業務的公司,如國際食品集團、國際四大糧商、雀巢、百事、正大飼料等企業所屬的行業。

2、確定行業內企業名單

a. 國內糖業公司:洋浦南華、廣西農墾、貴糖、東亞糖業、南寧糖業、鳳糖、英茂糖業等;

b. 國際四大糧商ABCD、國內的中糧;

c. 根據Fortune Top 500,根據企業產品分類,確定其中的食品製造或零售企業名單:Nestlé、Pepsi、Kraft、Coca-Cola、AB InBev、Tyson等;

3、根據企業名單摸排對應崗位的目標人選,並最大限度獲取企業/行業信息,豐富前兩步的內容。

因題主主問的是,故第3步不再贅述。通過前1、2步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加上第3步的信息細化及相互印證(亦可稱之為人脈資源利用),A已經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摸清了一個行業,甚至相關行業的情況,並基於此,完成客戶的委託。

所以,綜上所述,一個大體的框架+一個獵頭的思維+一個例子,應該就是題主想要的答案。我喝的有點多,下面請大家積極發炎。拍磚的挑別的地方,頭暈.......


作為風險投資機構工作者,我們更看重行業分析的實用性,說白了就是接地氣,下面是我在闡述如何判斷一個項目好壞中的節選:

(一)行業分析

投資人在投資前,一般會對各個行業進行梳理與研究,這個研究主要就在看行業的環境、政策、現狀、發展趨勢和成長性。

投資人選擇一個關注行業,最關鍵因素是行業的成長性與發展空間,其次是行業的風口時機,而行業環境與政策也可能會讓投資人選擇或放棄一個行業,所有分析是以邏輯分析為基礎,最終導向是否要投資這個行業。

行業邏輯分析:這個行業是做什麼的,為什麼由這個行業來做,未來這種邏輯一直會成立嗎?了解這個行業的前世今生,並問一下,為什麼是這樣的,這就是行業邏輯分析。例如,對人生老病死的行業(包括母嬰、教育、婚嫁、老年市場、醫療、大消費等),一直是投資人非常關注的行業,因為這些行業邏輯在於這些用戶群體基數大,強需求,伴隨人的一生,這些粗線條的分析基本上已經足夠讓投資人對選擇這些行業進行判斷,當然大行業往下還有細分行業,對每個細分行業還要進行進一步的邏輯分析。

行業的環境: 宏觀環境與行業的分析說到底主要還是對行業的環境、政策、現狀、發展趨勢和成長性的分析。宏觀環境分析:PEST分析方法是分析宏觀環境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論。拿社會化新媒體營銷行業舉個例子,在政治環境方面,社會化營銷以事件營銷為主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會有觸及國家媒體安全底線的風險,在經濟環境方面,經濟轉型升級,尋求更為高效、精確的營銷模式,在社會環境方面,互聯網生活以變成大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長時間的事件營銷容易讓大眾疲勞。在技術環境方面,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社會化營銷提供了很好的技術平台,但同時這個
行業內技術只是基礎,核心是渠道、模式與創意,目前技術並未發展成為社會化營銷核心,不排除未來藉助技術大幅提升該行業的可能性。

行業的政策:針對不同行業,政府都會出台不同的國家和地方政策,國家的戰略決策對行業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它代表一個國家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也是決定一個行業能否成為風口的關鍵因素,在看行業政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國家的對該行業提前透露出的態度或信息進行預判,比如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當總理前往前海和杭州關注小微銀行和互聯網銀行時,這就是一個行業政策關鍵信號的釋放。

行業現狀:行業現狀重在分析行業特點,模式和典型的企業。比如在互聯網金融行業,行業的特點是技術門檻不高,企業多且散,行業龍頭行業佔比較小,企業數目快速擴張,但市場競爭在2015年進一步加劇,大量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將退出行業,但同時又不斷有新的進入者。

對一個行業現狀分析要勾勒一個行業的行業樹與行業數。對大行業和子行業進行不斷分解即可勾勒出來行業樹,如果再填補上數據,就構成行業樹,如果對於一個大行業進行一番勾勒,基本對一個行業的概況也就瞭然於胸了,這個一個投資人的基本功。

行業發展趨勢、成長性與發展空間:這個分析往往是建立在行業的邏輯分析、環境政策分析、現狀分析基礎之上的,當對前述行業分析都做充分之後,一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成長性與發展空間基本就形成了。行業發展趨勢、成長性與發展空間是投資人選擇一個行業的根本因素,所以投資人是投行業、投預期、投風口。在預計一個行業馬上要成長起來之後,要提前進入,但又不能提前的太早,這個也就是所謂的風口。以電視遊戲行業為例,之前電視遊戲行業受國家政策管控,不大可能有機會,隨著自貿區政策及電視遊戲政策放開,在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條件。另外電視盒子產品藉助安卓平台快速發展,為電視遊戲發展提供了平台與技術基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倒閉各大地域廣播電視台開始轉型,電視在變弱,但是其現存的用戶量與需求使得電視遊戲仍然存在一定機會,但電視遊戲又分為重遊戲、小遊戲、中型遊戲,在線遊戲,單機遊戲,VR遊戲等,到底哪種代表未來發展方向與趨勢呢?這又要針對每個子行業進行進一步的行業分析,最終基本也就能確定哪個適合投資人來關注,未來會具有較好的成長性。

最後再來說下如何獲取這種能力,途徑如下:

初到金融行業做行業分析會很迷茫,很多人會走彎路,金融行業珍重懂行業的不多,大多聚集在一級市場,例如股權投資機構(天使VCPE)、券商更多的是把一個故事講得合理與完整,所以我記得我幫我的領導寫一篇關於金融行業建議反饋時,領導當時強調一句一定要寫亟需既懂行業又懂金融的複合型人才。可是作為一個沒怎麼在行業內或大企業待過的剛畢業沒超過5年的行業小白怎麼進行行業研究和行業分析呢?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方法,這個方法基本上可以讓一個行業小白,變成一個比行業內一般專家更厲害,段位基本在行業內企業中層到高層之間的水平。

1、行業資料讓你具備行業對話基礎

最早帶我入門的領導曾告訴行業研究是風險投資人根本之所在,然後我就天天拚命看報告、看書、看新聞,日子長了發現自己有了吹吹牛的本領,但是對行業還是一知半解,一遇到行業專家都不夠自信了。

在後來的逐漸摸索中,我發現做行業分析首先得尋找行業研究素材,然後大量閱讀,才能夠具備與一個行業對話的基礎。

宏觀的行業資料:這個最好的資料來源是券商與研究機構的科研報告,但是這些報告也都是來自一些沒怎麼在行業內待過,大多和你年齡相仿年輕人。其次是行業專業網站,比如關於互聯網的有36kr, 關於互聯網金融的有網貸之眼,關於O2O的有億歐網等等,最全面的材料還是一些行業專家或精英出版的經典書籍。大量去閱讀吧,梳理行業框架與數據,分析行業的特點、現狀、模式和發展趨勢,適當的應用下PECT、五力模型等方法論,哦,真的有些不一樣了。這樣也僅僅是具有和學者型行業專家對話的基礎。

企業資料:這個最好素材莫過於行業典型企業的資料了,有人問企業都保密,錯了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一般都會上市,去看他們的招股說明書或公開轉讓說明書,外加年報等,對一個企業梳理和分析立刻變得很清晰,長期積累後,基本具備了和行業內實用型專家對話的基礎。

2、關鍵還要認識人

要去認識行業內的人,最好做成朋友,這樣才能真正的了解行業的很多真實的現狀和秘密。怎麼樣去認識行業內的人,進入到這個圈子呢,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參加行業聚會和個人SOCIAL了。

行業峰會要靠個人去不斷挖掘和尋找,另外就是不斷去social,甚至變為一個social animal,不斷的去聊行業事情,這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考驗人邏輯分析、記憶與社交能力的時刻,去36Kr 搜索social animal這個辭彙吧,我記得裡面有篇不錯的文章在介紹一個投資人如何去滲透進入行業。

最後就是要認識行業內的關鍵人,其實真正懂和看透一個行業的人是不多的,或者只有極少的人能看得全看得透一個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所以在SOCIAL的過程中,關鍵是要挖掘到關鍵人,和關鍵人去交流你的疑問。

做到以上兩點基本就可以做好行業研究與行業分析了,我說的這種行業研究與行業分析是真的實在的看透一個行業,而不是學院派的理論分析與研究。


提供一些可以獲取行業資訊的途徑。

1、科技媒體、垂直媒體

虎嗅網:虎嗅網

特點:很多原創、深度的商業資訊、評論文章。

36氪:36氪_為創業者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

特點:關注創業類的資訊。

網易科技:網易科技頻道_有態度的科技門戶

特點:大而全,善用搜索

2、報告網站:

艾瑞諮詢:艾瑞網-生活夢想 科技承載

特點:很多行業報告,可以知道專業的報告需要怎麼寫。

Useit知識庫:Useit 知識庫-從基礎到前沿

特點:許多行業研究報告。

3、行業協會

行業協會會有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發展現狀、政策等,也會有統計年鑒一樣的數據,都非常好。

例如: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信息網: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信息網

善用搜索,可以搜索行業+協會+統計等關鍵字。

中國智能家居協會:中國智能家居協會

4、企業官網

企業官網上有很多關於業務規則、活動動態等諮詢。

例如京東快報,掌握京東最新活動動態:更多專題- 京東

5、公司財報

上市公司都會公布財報。

例如阿里巴巴財報。阿里巴巴集團


感謝邀請,恐怕我給出的不是 「教科書式的方法」。恰恰相反,我認為「外行」(在此行業時間較短)分析一個行業用數據會很成問題。
1. 中國的行業數據太少、太糙,魚目混雜。涉及到企業形象、行業地位、廣告主、客戶等數據幾乎沒真的……
2. 擺脫數據,找行業資深人士資訊,效果會事半功倍。當然,別聽一家之言。讓行業人士量化打分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3. 這樣做下來你已經發現很多這個行業的核心方向了,針對有爭議的部分可以再做第二輪訪談。
4. 初期的消費者調研僅在最基礎的問題有意義,因為你很難問出到位的問題,並且很容易理解偏差。所以只問最最基礎的問題即可。
5. 訪談完成後,找到關鍵點,可以適當補充消費者調研。
最終,切記:數據只是結果,原因更重要。


分析之前需要不斷收集行業資料,各諮詢機構或權威人士的解讀報告。

以下列舉我整理的行業分析思路和框架。

宏觀方面

一、宏觀基礎:宏觀經濟政策環境+行業外圍環境分析

行業在國內的地位

我國對行業的政策

行業對外資進入的政策及外資進入狀況

行業全球化的程度以及市場狀況

外資進入戰略分析

外資進入動機

外資中國戰略在其全球戰略中的地位

外資進入方式及進入程度

行業內上市公司綜合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分析

行業內企業未來發展的決定因素

行業內主要上市公司綜合競爭力比較

主要企業發展前景

二、行業生命周期分析

1、市場容量

2、市場增長率、需求增長率

3、產品的技術水平

4、產品品種

5、競爭者數量及進出壁壘

6、結論:行業生命周期的階段判斷

三、行業市場結構分析

1、供需關係

2、競爭者數量

3、各自市場份額

4、力量對比

5、行業集中度

四、行業競爭結構分析

1、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競爭

競爭方式(價格、質量、服務、品牌)、激烈程度

2、新進入者的威脅

進入壁壘(政策、特許、自然壟斷、規模經濟、資金、技術、資源供應)

3、供應鏈分析

上遊行業狀況、資源供應狀況、供應品可替代性及重要性、供應者集中度;

本行業對供應商的依賴度分析(行業需要的技能、資源、利潤來源是否與供應商關係密切)

供應商對本行業的依賴度分析(供應商成功需要的資源、利潤來源是否與本行業關係密切,供應商的替代性,本行業是否是唯一的採購者)

4、替代產品的可替代性分析

行業產品替代品的種類、涉及行業;

替代品替代行業產品的規模、增長率;

替代品與行業產品的優劣比較、替代性分析(技術上和成本上的可替代性)

五、行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1、行業對資源和技術的要求(資金密集型、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

2、行業技術發展趨勢、技術進步前景

3、國家宏觀政策對於行業的影響(鼓勵、限制、無影響)

4、行業技術發展趨勢 國際技術走向、發展前景分析

國際技術領先的國家、公司的名稱、簡介、技術領先之處 國內技術水平、發展趨勢、與國外的技術差距 國內技術領先公司的名稱、簡介、技術領先之處

5、其他可能存在的制約因素(資源約束、環保要求、其他要求)

六、行業主要廠商分析

1、基本情況

公司名稱,公司股權結構,公司資產規模,公司業務範圍,公司主要產品。

2、高層經理情況

董事會、總經理、副總經理等主要成員姓名、年齡、背景資料

3、公司財務分析

公司近年主要財務指標及財務報表,財務狀況分析

4、公司業務分析

公司業務類別,收入結構,各業務利潤率水平,公司利潤來源分析

5、公司人力資源分析

人力資源分析:員工數、人員構成、技術人員比例等

6、公司發展前景

公司發展方向、戰略前景、戰略目標


筆者是個股票愛好者,經常會做一些行業分析,所以這裡分享一下個人如何著手分析一個行業的思路。
一、從國家政策大方向、戰略方向去分析一個行業的前景
分析一個行業,首先就要看國家的政策大方向,這個行業所處的大環境。比如,十八大,中央做了深化開展改革的重大決策。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及航天軍工。所以與改革密切相關的一些戰略新興產業將長期受益,前景廣闊,比如綠色能源,節能環保,環境治理,4G,智能設備,航天軍工等相關產業。中國是一個政策市,很多好的行業都是靠政府去推動的,所以我們看一個行業,一定不會拋開這個行業所處的政策環境。「站在風口浪尖上,豬都會飛。」就是這個道理。
具體分析方法:多關注國家發改委官網、國家產業政策網站、人民網、各財經網站,了解國家的一些產業政策。

二、看這個行業的規模
關注一個行業,也要思考這個行業的規模。行業圈子越大(比如服裝、醫藥),意味著這個行業可以無限深入擴張,你的選擇機會就越大,在這個行業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行業越小,一旦你離開某個公司,或者某個地區,你的選擇機會就小很多。
判斷一個行業的規模,可以看這個行業所服務的用戶群,是大眾用戶還是某一類特殊用戶群。可以看這個行業是否有地域限制。看這個行業的產值規模,一般有機構公布相關數據。

三、這個行業現在所處的發展階段。
大部分的行業都會經歷起步、成長、繁榮、穩定、衰落等幾個發展階段。很少有行業能夠長久不衰。快速成長期和繁榮期是一個行業黃金時期。比如移動互聯網處於成長期接到。PC互聯網處於繁榮期和穩定期。現在如果要你選擇從零開始進入這兩個行業,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

四、看這個行業的上市公司股票走勢及一些相關經濟指標。
股價是行業景氣度的先行指標。上市公司的估價走勢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這個行業未來的景氣度。
這些相關的數據和經濟指標,可通過炒股軟體,國家統計局官網等查找到。
另外,某些行業可通過一些經濟指標來反應行業的景氣度。比如有色金屬行業可通過美元指數走勢來反應。發電量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製造業的景氣程度。房屋銷售情況數據,可以反映出與之相關的家居裝飾、建材等行業的增長情況。

五、從這個行業的龍頭公司及行業頂尖人物言論來分析
了解一個行業,要了解這個的龍頭公司有哪些,有哪些關鍵人物。多關注他們的一些發言,演講,微博、及博客更新。因為他們在這個行業具備一定的話語權,他們的一些看法往往代表了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
比如電子商務,最重要的無非是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等幾家公司,與之相對應的代表人物無非是馬化騰、李彥宏、馬雲、雷軍等幾位企業家。他們的關注點就反應在他們的一些言論上,就是關於電商的未來發展方向。所以你會看到這幾位教父級人物,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大談移動互聯網。

----------------------------

齊志勇 @歷練後的飛翔

新浪微博:@Fometor齊志勇

微信公眾號:@zhiyong-1989 (分享探討電商)


http://weixin.qq.com/r/3ExCWrDEKe1WrfQ59xnO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人目前所從事的行業是知識產權行業,是跟專利天天打交道的營生。第一份工作在富士康做,當時所在的部門主要是通過專利的申請、運營來保護公司的智慧財產(專利、商標、版權等),其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做所謂的「專利分析報告」,即通過專利分析來了解某一行業的技術准入門檻,尋找技術借鑒,進而提供公司進入這一行業的戰略參考,所以某種程度上這裡可以看作是富士康比較重要的一個情報部門(事實上,據我了解,同樣的做法在其它中、大型公司也是相當普遍的)。

---------------------------------以下正式回答專利分析的具體做法---------------------------------------

第一:分析對象
  通常來講,做任何報告都有一個特定的分析對象,例如財務的分析對象是公司財務報表,專利分析,顧名思義,所分析的對象就是專利了。當然有時根據實際需要,也會對公司的其它信息,如商標、著作權等進行分析,這裡暫且按下不表。
  在進行專利分析前,通常會用專業的軟體把所在行業專利全部當下來,而所用的關鍵詞嘛,例如LED行業,在中國會用「LED」、「發光二極體(體)」,在美國會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專利數據力求做得精準且全面。

第二:分析維度

最基本的無非是一時間,地域及玩家(主要的申請人)。

從下面兩張圖裡可以看出什麼信息呢:

  1. 第一張圖是專利申請的年度趨勢圖:這表明,某某領域的相關專利最早可追溯到1998年,之前至2006年前呈現較為平緩的發展;從2006開始,某某領域專利申請量呈現較為明顯的上降趨勢,並在2010年達到高峰(交代一下,為什麼從2011年開始的申請會出現較大的滑坡,原因是這部分的專利還沒有對外公開,暫時沒法查詢得到);
  2. 第二張圖是專利的地域及主要玩家分布圖:對應地,可以看到在中國有三個主要的玩家,在美國有9個主要的玩家,這就著味著,當你要進入不同的國家時,所遇到的專利(或技術)壁壘是不同的,當然,這也意味著在合作及聯盟上你也會有不多的選擇,例如進入某一領域遇到的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是A,這時,躲避不了的話,可以選擇跟B或C進行戰略合作(例如專利收購、許可等等)

                    圖一


                    圖二

                    圖二

再進一步地,可以從技術領域對專利進行分析,這往往也是專利分析中最艱難的部分,體現在:

  1. 專利數據浩如煙海,要想給出有趨向性或針對性的意見,需要按照技術類別對專利進行歸類,如果是較為小眾的技術領域,那數據量級可能還比較少(數百或數千),如果是較為大眾的技術領域,那將是相當要命的,例如我們2008年對LED全球專利進行分析,所採集到的數據超過10萬件,每個人手裡負擔的專利約為1萬件,蛋疼呀;
  2. 專利資料本身也是法律文書,兼顧到用語的嚴謹性,讀起來比較拗口。

但是,通過對技術分類進行詳細分析後得到的結論往往是非常有建設性的,例如:

  • 第三張圖是一張專利技術魚骨圖:也就是將專利數量與技術類別對應進行分析,在這張圖裡,可以看出主要玩家的專利申請策略往往是集中在某幾個特定的類別里,在其它的類別里,要麼是玩家不重視,要麼是無暇顧及,所以後來者可以選擇在這些邊緣地帶築起自己的技術壁壘(例如蘋果的通訊基礎專利本來不多,但它選擇在多點觸控,滑動解鎖,商業外觀上發力,效果嘛,可謂是四兩撥千金);
  • 第四張圖是一張類別-效果矩陣圖:也就是將技術類別與效果對應分析,通過這張圖你可以非常直觀地了解要想達成某種技術效果,需要在哪方面進行研發投入,例如,對於LED行業,要想降低功率,通過分析可以在晶片、散熱結構、殼體上進行改良(打比方)達到這個目的;所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為研髮指明了方向
  • 第五張圖是一張技術發展趨勢圖:從圖裡可以看出細分技術類別的專利增長趨勢,增長得越明顯,往往預示著市場主要玩家在這方面的著力點越大 ,進而預示著未來的某種技術或市場發展趨勢(圖5是2012年底分析街景專利的結論,結論是未來街景專利的布局趨勢集中在服務優化,操控性,後台性能優化方面)。

                    圖三

                    圖三

                    圖四

                    圖四

                    圖五

                    圖五


第三:分析結論

分析結論可以結合上面的分析維度給出,包括:

  1. 進入這個行業的技術壁壘在哪裡?
  2. 選擇哪些方向作為進入這個行業的發力點?
  3. 進入這個行業面臨的主要威脅在哪裡?遇到威脅時,選擇哪些玩家作為合作夥伴(例如專利收購、許可等)?
  4. 遇到技術瓶頸時,選擇哪些專利進行重點參考?

我在富士康時,這樣的報告做了幾十個,大的如產業調研,小的如特定公司的專利分析,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很感激這段經歷鍛煉了自己在專利分析方面的諸多技能,也為後面到了其它公司乃至為客戶做這樣的分析奠定了一個紮實的基礎。

就講這麼多了,以上是針對知識產權領域對行業分析的一些看法,應該說這些分析方法跟其它領域的分析方法也有相通之處,可以權當借鑒;另外說明一下,其實專利分析可以做得很上流的,帖一張圖給大家看看(手機拍的,這是06年項目組自創的「泡泡圖」,也不是什麼教科書的方法,

圓圈的大小代表了玩家所擁有的專利數量,箭頭的不同線條代表不同的關係,分別是代工、合作、供貨,這張圖結合了市場分析,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在DRAM模組產業鏈里各個玩家之間的戰略聯盟關係)。


文章收錄在我的知乎專欄:炮製創新 - 知乎專欄。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公眾號智圈(iwdoing),每周1-2篇原創新文關注創業中的創新、設計、專利及其商業故事。


在諮詢行業裡面,分析一個行業會有一個框架。最基本的是波特的五力模型。
在一個行業裡面,會有五種直接力量對你所在的企業進行影響。這五種力量分別是:
1.買方的威脅;
2.新進入者的威脅;
3.替代品的威脅;
4.買方的威脅;
5.直接競爭對手的威脅;
如下圖:

另外,宏觀環境對一個行業也非常重要。一般而言,重要的宏觀環境包括:政治;經濟;科技;人口統計學等方面的變化都會深刻影響到一個行業。
porter 認為,宏觀環境是對五力產生作用來直接影響行業的。
另外,對一個行業的分析,五力模型是一個靜態結構。還需要分析在宏觀環境,包括五力的內部結構的均衡性。以及我們分析的假設都會發生變化。
以上是在一般行業中分析使用方法。
由於在互聯網行業的大佬基本都是平台戰略。會和上述的分析模型有很大不同,我改天畫一張圖來說明。常規的分析,通過百度或者google 查找 : 行業分析,五力分析 ,波特等都可以找到大量的文獻。


想要分析一個行業,從大的數據來說,根本是落不了地,只能是越看越迷茫。

而小數據能讓你看清楚一個行業的本質,從中找到劈開腦海的地方,該如何做呢?

1、市場縫隙:淘寶生意參謀-搜索詞查詢,分析品類相關關鍵詞的搜索人氣與在線商品數,搜索人氣高需求越多,在線商品數少對手越少。
1)搜索品類關鍵詞
2)導出並分類品類數據
3)篩選並分析品類數據

2、分析聯想分析
聯想分析,可以知道競爭對手在受眾心理是如何想的,我們該如何彎道超車。
1)打開百度關鍵詞規劃師(需要有百度推廣賬戶)
2)採集、清洗、分析數據

這兩個方法是藉助淘寶生意參謀合百度關鍵詞詞規劃師,想要買東西的人大部分會到淘寶去搜索相關的商品,而想要知道某件東西,也會到百度去搜索相關的內容來看。所以可以從這兩個地方,知道一個行業的受眾要哪些,要了解哪些。


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如果是自己找資源,以下內容可供參考:
一:行業諮詢報告
二:市場調查報告
三:上市公司財務報表
四:媒體報道
五:非正式來源:這個有很多,比如你可以去進入那個行業,親身體驗。你也可以找到親朋好友的相關從業者提問。還可以分析行業典型企業的招聘政策(招多少人,招什麼人,怎樣招人,招什麼專業的人)的變化來推斷企業的戰略變化。
PS:以上內容也可以為你提供調查方向,比如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28800 里講到的調查內容都可以成為你的目標信息。
LZ還可以把自己置身於競爭對手的位置上思考自己該做些什麼,可以查查相關案例。

最後,發現lz是想要「教科書式的」方法,我錯了,忽略我吧。試試去翻翻市場營銷之類的教科書,德爾菲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神馬的。


2013年的時候,因為工作需要,我開始著手分析中國的低壓無功補償行業。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做出一份可以呈現給老闆的報告。

對於我而言,做這件事,難的不是分析數據形成報告。難的是如何搜集到足夠多的有用的數據。

初期,我會列出來一個需要準備的數據清單。

1. 中國低壓無功補償行業的市場容量有多大?
2. 中國涉及到低壓無功補償業務的公司大概有多少家?

要搞清楚市場容量,確實比較困難。因為,我沒有預算去找第三方買數據。一開始,我逐個打電話給業內從業時間比較長的一些朋友,詢問他們覺得安裝容量大概是多少。然後,我通過網路搜索每年的新增用電負荷,然後推算出低壓無功補償的容量。最後,通過朋友的關係,拿到了某個調查機構做的配電變壓器的市場容量的相關數據,推算出低壓無功補償的安裝容量。

綜合三方面的數據,最終會得出一個比較接近真實情況的數據。

搞清楚了每年的安裝容量之後,還得搞清楚每單位的市場均價。這個相對來說容易一些,工作時間長了,會認識業內各種類型公司的朋友,多打聽幾家,就比較清楚了。

安裝容量有了,均價有了,自然就有了市場容量的值。

真的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接下來,我要搞清楚的是在低壓無功補償這個行業里,中國有多少個玩家,都有什麼類型的玩家,每種類型大概佔多少,這些玩家都分布在哪些區域。

(太晚了,改天再聊吧。)


既然要做一個行業的分析,我的思路是首先分析清楚自己做這個的目的是什麼?
都分為什麼呢?
1.我做這個是為了自己了解這個行業
這個也是做數據分析最有趣、動力最足(個人認為)的一個目的驅動力了。記得當時做中華文字型檔字頻的數據分析,真的是被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所吸引而做的。那在這種情況下你想了解一個行業(比如說電子啊手機啊什麼的)就會比較簡單。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應當先做好這個行業的基礎知識了解和學習;然後去看一些現成的資料(比如汽車行業各年的各種分析圖等),然後選取自己喜愛的工具,獲得數據就可以開動啦!

2.我做這個是為了公司的需求
那在這種前提下,就必須要加入其他東西了。首先要說服你自己喜愛這個行業(喜愛做不到的話至少也不要討厭)只有這種前提下你才能做到客觀和公正。在這種目的前提下,就需要先去了解需求。什麼需求?調查數據的公司的需求。他們要什麼數據?要分析什麼的?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和結果?這都是你工作的目的和最終的評判標準。所以在不以個人愛好為驅動的前提下分析一個行業一定要做客戶需求分析。其次,要考慮到這個行業的特殊性。數據分析與專業背景結合是極其緊密的。千萬不要認為得到數據分析了就可以。真正好的數據分析人員是要結合數據分析結果,給客戶們提供發展策略和建議的。所以了解一些該行業的內容是十分有必要的。否則你的數據結果頁沒有說服力。

3.我是被迫做的行業分析
在這種情況下你不會有任何的動力去做這個任務,那麼數據可靠性的信度和效度很可能得不到保證,所以這種情況下更好地做法是拿以前別人做過的、現成的數據集進行一定的模仿性分析。得到的結果去諮詢相關的從業人員,共同得出最後的結論。


1、看是什麼目的:想炒股就用炒股的那一套,想風投就用風投的那一套,想創業就用創業的那一套,想企管就用企管的那一套。方法論之間的差異比較大,目的性也都比較明確,用混了效果肯定不好。
2、看是怎麼定義:比如IT是個行業吧,那麼電子遊戲呢,算不算行業,可只能算IT行業的一個小分支吧?要想分析IT行業,我看不能夠了,得細分再細分,分析硬體,也得分台式的、筆記本的、伺服器的,一勺燴太難了。
3、看有多少時間:時間長,那就把行業發展歷史搞清楚,對於主要的廠商,主要的產品,主要的歷史事件都有個大概了解,那麼市場規模、技術方向等等也就大概齊了。時間短,那就直接找市場分析報告。
綜上,我覺得得從分析目的、分析範圍、分析成本三個角度來確定分析方法。


我在想,要不要把這些告訴大家,看了前邊的各種答案,都是流於表面,沒有發現問題本質。

如何分析一個行業?
看這個行業的現狀就行,比如,我每天上班都會遇到搶座的人,甚至大打出手,我就知道地鐵就要漲價,果然北京地鐵公交漲價了,因為人多座少,而且我也知未來有新交通方式出現,那麼北京交通這個行業必然是向上的能進入的行業,

某一天我又看到希臘經濟危機了,我就知道我應該去希臘開銀行,果不然一周前的新聞聯播就說中國去開銀行了,為什麼?那裡缺錢,我就去開銀行沒錯,所以希臘的銀行業很好,

當新聞報道西非埃博垃病毒蔓延時,大家猜猜應該幹什麼?沒錯到西非開藥廠,你要問我西非的藥廠這個行業怎麼樣,我回答你了。

如何分析一個行業.?
反正我能從一件平常小事,看出一個行業的好,壞,未來是否有發展。

最後:
任何一個新聞的出現,都是由於失衡造成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天道貴衡,失衡就要補,補就要有行動,就有機會,問題是你能抓住嗎?


結合來看,找資深行業者聊天,找第三方諮詢報告,看財報,市場調研,宏觀分析,SWOT分析,競爭對手分析。


一、行業研究的主要任務


解釋行業本身所處的發展階段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分析影響行業的各種因素以及判斷對行業影響的力度

預測並引導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判斷行業投資價值

揭示行業投資風險

為投資者提供依據


二、行業研究的兩個基本要素


1、把握行業的成長周期以及目前所處的階段

----研究投資介入的時機問題


2、找到行業內最有價值的企業並研究其投資價值

----尋找投資介入的切入點

三、行業研究的基本步驟

四、行業研究的基本內容


1、行業歷史分析


(1)行業歷史分析首先要判斷所研究行業的周期性波動與國民經濟波動的密切程度。


(2)行業歷史分析的重點是分析行業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


2、行業現狀和前景分析


(1)重點-競爭性分析


和誰競爭?在哪競爭?靠什麼競爭?如何競爭?


(2)行業現狀和前景分析的主要內容


行業總體概況

產業鏈、價值鏈分析

行業集中度分析(和誰競爭?)

市場分析(在哪裡競爭?)

行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及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分析(靠什麼競爭?)

行業的主管部門及現行政策

行業投資機會的把握

行業和市場戰略的制訂(如何競爭)


(3)行業總體概況


全球或中國資源的分布的特點導致的生產消費的特點。


市場的總容量(銷售總額以及總銷量)、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地位及其發展趨勢。


行業平均的贏利能力以及增長率。


3、產業鏈、價值鏈分析

4、行業集中度分析-「和誰競爭」


企業總數

第一位企業所佔份額

前十位企業所佔份額

企業群分布特徵

行業縱向整合度


5、市場分析-「在哪競爭」


全球和全國的市場份額如何分配?

主要產品的市場在何處(地域和行業)?

各細分市場的容量為多少?

細分市場容量的增長率及未來的發展預測?

主要競爭對手的市場都在哪裡?

各細分市場的份額如何劃分?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各個競爭主體在各競爭層面上都有哪些優勢?

價格走勢及未來分析


6、行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及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分析-「靠什麼競爭」


特定的行業中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體現在什麼地方?

各競爭主體有沒有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如果有的話體現在什麼地方?

最具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是誰?核心競爭優勢體現在什麼地方?

其他競爭實體是否可以形成或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


7、行業的主管部門及現行政策


主管部門的角色

主要行業政策/規範/標準

未來政策取向分析


8、行業投資機會的把握


所處生命周期判斷

進入、撤出障礙

主要機會、威脅

推薦的切入層面


9、行業和市場戰略的制訂-「如何競爭」


通過詳細的市場調研分析,深入了解切入層價值結構

對目標企業進行深入了解確定切入層的經營結構

發展計劃對企業未來的戰略規劃奠定基礎


10、通過詳細的市場調研分析,深入了解切入層價值結構

11、對目標企業進行深入了解確定切入層的經營結構

信息整合,可以直接搜索的網站
愛知客_移動互聯網文檔分享平台直接搜索就可以,比較全
巨潮資訊網—券商報告比較多
樂晴智庫 | 深度投資研究
愛研報:中國證券研究報告分享平台
獨立品牌報告

易觀-大數據分析易觀廣告比較多,內容比較少

騰訊雲分析

企鵝智酷_騰訊網

首頁-騰訊研究院

中國互聯網數據平台

【友盟+】全域指數

艾瑞網-生活夢想 科技承載

梅花網-營銷者的信息中心

IT桔子報告

德勤中國 | 審計, 企業管理諮詢, 財務諮詢, 風險管理, 稅務服務及行業洞察

個推行業報告

TalkingData-移動.數據.價值

數據報告 - 獵豹全球智庫

36大數據 | 專註大

199IT互聯網數據中心

我有1200份行業報告,可以關注公眾號獲取(非常報告)ID:ireport1

http://weixin.qq.com/r/Ejj74w-Ek1LsrUuA920A (二維碼自動識別)


amp;https://pic1.zhimg.com/v2-3b3c0aa180ab65f548fa09d77d176f1c_b.png&" dw="603" dh="725" w="60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b3c0aa180ab65f548fa09d77d176f1c_r.pn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1.zhimg.com/v2-3b3c0aa180ab65f548fa09d77d176f1c_r.png&"amp;>行業分析數據可以從這些網站獲取

行業分析數據可以從這些網站獲取

行業分析數據可以從這些網站獲取


分析行業不是樓上有人說的marketing,而是Strategic Management。

其中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framework是很著名的行業分析模型,用於分析一個行業的吸引力(潛在利潤)。五個方面,簡單地說,分別為:

the threat of entry 進入行業的難度
比如房地產,礦業就需要大量資本投入作為難以進入行業的限制。或者,MTK提供的智能手機解決方案就使得智能手機行業進入難度下降以致中國山寨手機商這段時間裡滿地開花。

the threat of substitutes 潛在替代者威脅
比如飛機可以替代火車,智能手機可以替代數碼相機。此處常被忽略,因為過度專註行業內的競爭或者對可替代者不重視,而忽略外部變化,此處典型就是柯達公司。

the power of buyers 買家的議價能力
比如很多大型連鎖超市像樂購Tesco,家樂福Carrefour就有很強的議價能力以最大限度的壓榨生產商的利潤。集中買家只是一個因素,還有比如更換供貨商的成本很低,甚至你可以看到很多比如樂購的自產產品直接威脅供貨商。

the power of suppliers 賣家的議價能力
與上面一條正好相反。賣家很集中,比如中國的各大壟斷企業…

competitive rivalry 行業內競爭壓力
比如行業的成長率,退出代價,競爭對手的差異化程度,行業競爭所處的狀態等等,這些因素如果增加了競爭壓力,顯然就降低了行業的吸引力。

以上只是略寫,提供了一個模型而已,有意深入的就要翻書去啦。Strategy Management的書很多,有關行業分析基本都在前面幾章,environment也就是外部環境分析裡面。


最近想去分析一個行業,也苦於無從下手,來到這裡看到前輩們的精彩回答,感到獲益匪淺。

作為一個想要進入諮詢行業的菜鳥小白,我當然沒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那就談一點自己的想法吧。

「如何著手分析一個行業」,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著手」二字。對於任何一個我們想要分析的行業,在如今浩瀚的數據面前,對於新人而言,最大的問題就是,我該怎麼入手進行分析?諮詢報告也好,行業分析報告也好,當你把那些數據統統下載下來放進一個文件夾時,你會感到,天啊,這些數據到底是什麼意思?

所以我認為,要想著手分析一個行業,最關鍵的一點是,首先你要明確自己的動機。為什麼我要分析這個行業?我想得到什麼信息?雖然說這樣可能會有一些先入為主,但如果能有一個預期的話,會讓你接下來的分析「有的放矢」,不會迷失在茫茫的數據大海中。

對於分析,我特別推薦麥肯錫的MECE方法,即「相互獨立,完全窮盡」。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有一套自己的結構。正如《麥肯錫意識》中所說,「沒有結構的論述是站不住腳的」,你要在自己建立的那套邏輯框架內進行分析,通俗點就是「自圓其說」。「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一千個行業報告會有一千份分析報告」。但只要你給出了自己的邏輯結構,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並有相關的數據佐證,那麼,你的分析報告就是有價值的。

最後祝願所有在這個行業的同仁們事業順利~


推薦閱讀:

TAG:數據分析 | 諮詢 | 網站分析 | 行業 | 互聯網數據分析 | 行業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