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樣的樓梯是最「舒服」的樓梯?

樓梯高度怎麼設計才能讓人走的更加舒服?


謝邀!

答的沒什麼水平,只求不要誤導大家。另外我說的這些比較羅嗦乏味,@二核桃回答得很好了,不是想詳細了解此問題的知友就無視我吧~

感覺這個問題有點太泛泛了,畢竟對不同人、不用情況、不同使用要求下樓梯都是有不同的標準的,比如正常人和殘障人士、工業用樓梯還是住宅用樓梯,都是不一樣的。另外,現在樓梯在建築設計中除了維持以前的聯繫上下交通以外,功能已經得到很大的擴展,增加了空間組織、空間尺度、景觀等功用。此外,又產生出審美、精神意義等藝術內涵。所以要評價一個樓梯是否最「舒服」,這些層面的問題也要考慮。

這個問題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實際需要設計的範圍還是非常廣的,以我的水平很難說得簡單扼要。我就盡量闡述一下我的觀點。
首先這是一個設計到人體工程學或者說人體尺度的問題。
人體尺度方面,我國實施GB10000-88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

下面再看一張人體基本動作尺度的圖

下面再看一張人體基本動作尺度的圖

在設計樓梯是一般來說是以這些數據做為參考的。樓梯的坡度在23°~45°之間,30°為適宜坡度。當坡度超過45°時,應該設置爬梯;坡度小於23°時,應該設坡道。下面是樓梯的坡度範圍示意圖。

在設計樓梯是一般來說是以這些數據做為參考的。樓梯的坡度在23°~45°之間,30°為適宜坡度。當坡度超過45°時,應該設置爬梯;坡度小於23°時,應該設坡道。下面是樓梯的坡度範圍示意圖。

一級樓梯有踏面和踢面兩部分。踏面就是我們平時腳踩的平面,其寬度不應小於成年人的腳長,一般為250~320mm。踢面就是豎直的立面,高度一般為140~180mm。下面是常見的民用建築樓梯的適宜踏步尺寸。

一級樓梯有踏面和踢面兩部分。踏面就是我們平時腳踩的平面,其寬度不應小於成年人的腳長,一般為250~320mm。踢面就是豎直的立面,高度一般為140~180mm。下面是常見的民用建築樓梯的適宜踏步尺寸。

另外,踏面越寬人踩在上面越舒適,所以在不增加樓梯坡度的情況下會採取一些增加踏面寬度的措施,如下圖。

另外,踏面越寬人踩在上面越舒適,所以在不增加樓梯坡度的情況下會採取一些增加踏面寬度的措施,如下圖。

生活中經常有人好奇為什麼有的樓梯要像第三種樓梯那樣在邊緣凸出一部分就是這個原因。

生活中經常有人好奇為什麼有的樓梯要像第三種樓梯那樣在邊緣凸出一部分就是這個原因。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樓梯段的寬度和平台寬度。指樓梯段臨空側扶手中心線到另一側牆面(或靠牆扶手中心線)之間的水平距離。這個數字應根據樓梯的設計人流股數、防火要求及建築物的使用性質等因素確定。

平台寬度是指為了保證通行順暢和搬運傢具設備的方便,樓梯平台的寬度應不小於樓梯段的寬度。 具體可參考下圖

平台寬度是指為了保證通行順暢和搬運傢具設備的方便,樓梯平台的寬度應不小於樓梯段的寬度。 具體可參考下圖


還有樓梯段上的凈空高度:指踏步前緣到上部結構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應不小於2200mm。

最後還有扶手高度,指踏步前緣到扶手頂面的垂直距離。 一般建築物樓梯扶手高度為900mm;平台上水平扶手長度超過500mm時,其高度不應小於1000mm;幼托建築的扶手高度不能降低,可增加一道600~700mm高的兒童扶手。

最後還有扶手高度,指踏步前緣到扶手頂面的垂直距離。 一般建築物樓梯扶手高度為900mm;平台上水平扶手長度超過500mm時,其高度不應小於1000mm;幼托建築的扶手高度不能降低,可增加一道600~700mm高的兒童扶手。

置於樓梯的各種形式如單跑雙跑平行雙分式之類我就不墨跡了,其實一個樓梯只要符合了這些標準,有一定的審美價值並為空間增添了品質和趣味,那麼這個樓梯對大多數人已經是最「舒適」的了(當然對於殘障人士還需要進行無障礙設施和坡道設計)。
最後給出一些經典的樓梯設計以供參考。


希望能有幫助。


作為設計人員,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規範要求部分:
踏面寬度最大值為b,踏步高度最大值為h
最舒適的踏步尺寸為: b+h=450mm b+2h=600mm
舉個例子,若踏面為280mm,踏步高度則為160mm最佳,若踏面為300mm,則踏步高度為150mm最佳
規範里有具體的制定,有些特殊樓梯的比例可能會達到620mm
例如
住宅有電梯:260mmX175mm
住宅沒有電梯:280mmX160mm
幼兒園、小學:260mmX150mm
宿舍:270mmX165mm
商場、影劇院等公建:280mmX160mm
(註:以上均為可允許的最大值)

然後是梯段的寬度要合適,一般梯段都是按照每股人流為0.55+(0~0.15)m來計算
即為一段樓梯,要滿足兩股人流同時上下,梯段的寬度應為1.1m~1.4m,樓梯間的寬度(梯井寬0.1m,欄杆副手保留0.1m的餘地)就應為2.4m~3.0m

另外連續踏步不應超過18步

現在人對生活質量要求更高了,樓梯的設計也不只是尺寸上合理即可
很多項目都要求做帶有景觀的樓梯,特別是開敞空間,樓梯兩側種植一些植物、樓梯構架輕靈、欄杆通透,都可以讓人上下樓梯時感覺不是那麼單調和勞累。


來補充一下,關於舒服樓梯高度,是沒有確切值的,因為樓梯不是只針對某一身高的人群設計的,得符合大多數人的感受,舒服的樓梯除了做到符合現有的規範外,比如踢面與踏面寬度的協調問題,最大最小連續級數的限制問題(好吧,這些是必須的好不?),外形設計與人性化設計也是必不可少的

外色盡量簡潔,眼花繚亂的很煩人的好么!搞藝術除外

像這種踏面寬度不一的樓梯走起來就會讓人不舒服,即使好看

像這種踏面寬度不一的樓梯走起來就會讓人不舒服,即使好看

同樣,踢面高度不一也會造成大麻煩《生活大爆炸》里 Sheldon 說他把樓梯每階加高了很小一點就讓他叔叔摔斷了肋骨,可能是真的嗎?

樓梯踏面構造也盡量簡潔,像上圖的踏面明顯在說:「尖頭高跟鞋免上」

樓梯踏面構造也盡量簡潔,像上圖的踏面明顯在說:「尖頭高跟鞋免上」


旋轉式樓梯踏步板間距離不應太大,我們要的是樓梯不是梯子


這類樓梯確實很漂亮,但總給我一種對自己體重不放心突然掉下去的感覺,這也算不舒服吧?不排除個人原因

所謂真正最舒服的樓梯,大概就是人性化極致的那種吧

所謂真正最舒服的樓梯,大概就是人性化極致的那種吧


通電的。


大學時候某天去建築系的教學樓找人。
那棟樓里有很多階數的鋼板樓梯,沒有踢面。

我快爬到頂的時候,不知為啥鑰匙掉了;因為樓梯沒有踢面,鑰匙直接掉到底層地板。
媽了個蛋的我還得下幾十階樓梯去撿,撿完再爬幾十階樓梯上去。
從此對沒踢面的樓梯產生陰影


舒服,無外乎看著舒服和用著舒服。
看著舒服,是審美範疇。關於美醜的視覺體驗,個體差異過大,在此不做討論。

用著舒服,是屬於人體工學的範疇,是具有普遍性的,有討論的價值。

一個用著舒服的樓梯,基本上用兩個數據就都明確表達。

第一、樓梯的步幅高度,對成年人而言,以小於18厘米為宜。

第二、樓梯的步幅深度,對成年人而言,以大於27厘米為宜。

具體到民用住宅,由於空間高度不同,樓板開口大小不同,樓梯的整體走向以及步幅大小會受到以上兩個因素的制約。

在樓梯的設計中,儘可能貼近以上兩個數據,上上下下就會感到舒服。


記得以前看過一本日本人寫的書,關於樓梯的人體工程學描述有這樣的數據:

* 踏步連續級數應小於等於13,再多,人會疲勞,在出入地鐵的樓梯時,我特意數過,連續超過13級,特別是到15級,而沒有設置平台緩衝,人會有疲勞感

* 關於安全樓梯下降時的旋轉方向,最佳方向是:左旋下降。理由是人在應急狀態下,向左側的運動會更靈敏。

我不是建築設計專業,但期望上述tips對專業內的朋友有啟發 :)


這個話題還在延續嗎?我們現在設計了一部非常出彩的樓梯,步寬320,步高157,弧形旋轉鋼結構玻璃樓梯,就是貴了點


摘抄一點建築模式語言的內容供參考

——在盡量使用抗壓材料而不用木料的施工技術中,十分自然,把樓梯建成拱狀空間結構將會明顯減輕樓梯的重量和節省用料。


——利用格構筋條、粗麻布、樹脂、鋼絲網和輕質混凝土把樓梯建成半拱形的(樓梯的斜跑作成拱形)。然後,樓梯踏步則以木板或軟質面磚作豎板,再填以混凝土並抹光。


——當我們開始撰寫本模式時,我們以為它是一個很可懷疑的模式——並且將其主要部分同樓面和拱屋頂保持連貫一致。後來我們建成一座拱形的樓梯。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這一樓梯拱非常漂亮出色——現在我們由衷地向大家推薦。


外行人補充兩個要求,防滑且不能看著眼暈的,有的樓梯看著花里胡哨分不清台階在哪裡,然後,就踩空摔倒了……或者太滑也容易滑倒 &>_&<
推薦閱讀:

巴黎有哪些值得參訪的現代建築?
被大火燒過的樓還可以繼續住嗎?
幾十層的高樓承重柱最底下的部分為什麼不會被壓裂?
施工建築企業該如何避免陷入價格戰?
國外有哪些「集裝箱」成功改造的案例分享 ?

TAG:建築 | 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