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裝中央空調是趨勢嗎?


感覺不是趨勢,而是是不是適用。不是每一戶人家都適合裝中央空調


中央空調的概念實在是太廣了,從節能的角度考慮,任何暖通解決方案+帶一定過濾能力的全面置換送風更加適合家用。誠如贊同最多的那位仁兄所說,家用中央空調發展至今,技術成熟的風機盤管已經能夠適應家裝的需求了,但其舒適性較差,使用時間長之後維修成本還是比較高的(不是設備維修費用,而是在家陪同的時間費用和維修工造成的家裝破壞等裝修費用)。舒適性較高的輻射製冷/制熱的成本則更高,對安裝和裝修的要求也成倍增加,不過無論如何隨著人們對舒適的需求越來越高,家中應該是一個趨勢。
其實我想說的是現在家中對節能的考量還是太少,全熱交換器畢竟是部分置換,而且霧霾越來越多的現在其空氣品質也無法適應了。行業內對家用的全面置換通風設備開發力度還不夠,而這個技術又是節能型最高的新風技術。呼籲一下,暖通行業應該有這方面的解決方案面世了


二十年前,中央空調只存在高檔飯店、超級商店及豪華辦公樓,無論你多有錢,也只有抬頭仰慕的份,為什麼?
因為它的體積實在是太大了,如果把它搬進家中,恐怕只有睡牆角了!哦,那時的它還不叫中央空調,老外們稱之為「多區域裝配空調系統」。看!多麼高、大、上的名字!

科技飛速發展,家用中央空調進行了一系列的蛻變,體積越來越小,功能卻越來越強大,開始被請進更多的家庭。

家用中央空調在歐美、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已普遍使用。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擁有空調的家庭70%以上,其中有6成以上的家庭使用家用中央空調。

所以如果家庭住宅的面積比較大,有200平米以上的,適合裝中央空調。
小於這個面積的,還是裝櫃機空調或者壁掛空調比較划算。

最好根據房間面積大小及密封保溫條件等因素來確定空調的款式。

製冷量2500w的一匹空調,適合12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3200w的1.25匹空調,適合16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3500w的1.5匹空調,適合18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5000w的兩匹空調,適合25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3匹的空調,適合50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購買空調時,還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根據實際需要選類型,一般來說,卧室用的選擇分體壁掛式。客廳用的選擇分體落地式。

2.依據房間面積與朝向選製冷量,如果所選擇的空調製冷量不足,不僅不能提供足夠的製冷效果,而且由於長時間不間斷地運轉,還會縮短空調的使用壽命,增加空調發生故障的概率。反之,如果空調的製冷量選擇過大,就會使空調開關頻繁,從而導致對空調壓縮機的磨損加大。

3. 注意空調的能效比和能效等級,空調省不省電,能效是一把標尺。空調的能效比越高越節能。

4. 定速與變頻的選擇。如果每天開啟空調時間10小時以上的,選變頻空調比較好,有助於省電。如果每天開啟時間小於10小時的,選定速的就可以。至於品牌方面,空調品牌主要有格力,海爾,美的等,很多的牌子。那麼目前什麼牌子的空調比較好呢?之前為了這個問題有研究過一段時間,所以總結了一些比較好的空調牌子和網店,偶已經在我的個人博客中整理出了這些比較好的空調。如果你想了解網上比較好的空調店鋪網址和詳情,可點擊以下網址進入我的個人博客yijuze.cc/314.html有的人會說定頻空調就是好,而有的人則認為變頻才是王道,其實,個兩個不同類別的空調產品可以說是各具優勢,同時也有著各自的產品賣點。節能空調在功能上更加的簡單易用,同時售價當然與定頻相比有著很大的優勢,而變頻,除了更節能、舒適智能化以外,產品在價格上一直居高不下。對於消耗型家電的空調來說,售後與選購同等重要,甚至比選空調還是重要,如果我們在使用中出現什麼問題那就要全靠售後來進行維護,如果購買沒有品牌保障,售後並不完善的空調,那就沒有售後的保證。空調的種類,對於消耗型家電的空調來說,售後與選購同等重要,甚至比選空調還是重要,如果我們在使用中出現什麼問題那就要全靠售後來進行維護,如果購買沒有品牌保障,售後並不完善的空調,這就為我們在以後的時候中埋下了隱患。據了解,各大家電賣場都會在節日期間推出套購優惠更大的活動,並且成套購買家電將會有更大的優惠空間。據了解,雖然一般進入樣機打折區的電器多數外觀有些破損,但很多電器樣機在展示過程中並沒有使用過,樣機的主要功能部件仍是完好無損的,並不會影響電器的壽命。各大賣場在節假期或是特定節日期間都會推出非常划算的特賣產品,並且全場的家電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優惠,這時無疑是我們選購家電的大好時機。C 9-2月,一個完整的空調淡季時節,在此期間,除了十一以及每年二月時節的春節特賣會引爆一個階段的購買潮以外,空調的關注度非常低。十一新品的上市,在價格上不會有很大的優勢,而部分老款又不那麼受寵,自然選購新機的消費者變多的情況下,購買價位上就沒有優勢。春節的熱賣雖然也是一個關注高峰期,但是和隨後的五一以及旺季選購基本沒法比,購買的人較少,並且價格也隨著年底到來等各方面的影響而「水漲船高」。對於購買空調的朋友們都覺得空調安裝是不是都是免費的,不需要自己額外的掏錢了,其實廠家所謂的免費,是在產品提供的範圍內的。空調:運轉聲音是否正常,是否進行正常的製冷熱。窗式空調:室內外機合為一體適用於小面積房間,安裝方便且價格便宜。分體掛壁式空調: 不受安裝位置限制,更易與室內裝飾搭配,噪音較小。


分體立拒式空調: 功率大、風力強、適合大面積房間,可進行多個房間調溫。但價格相比分體掛壁式空調貴一些。 移動空調: 適用於局部製冷,可使用在許多場合:廚房、客廳、工地、辦公室等,但噪音和窗式空調差不多。單冷型: 適用於夏天較熱而冬季較暖的地區,或冬季供熱充足的地區。冷暖型: 適用於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地區:並且應注意選擇制熱量大於製冷量的空調以確保制熱效果。電輔助加熱型立櫃式空調: 除立櫃式空調一般特點外,還增加了電輔助加熱部件,確保冬季制熱強勁。什麼是變頻空調一般空調機由於電源頻率50Hz是固定的,所以壓縮機的轉速是固定的,也就是被稱為「空調機血液」的冷媒(氟利昂)的循環是恆量的在一定時間內冷媒的循環量越大,空調機的輸出功率就越高。也就是說,壓縮機的轉速決定了空調機的輸出功率。而變頻空調是一種使用變頻壓縮機和模糊控制技術的空調器,能根據室內氣溫的變化,調節製冷速度。具有低噪音、耗能低等特點。一個15平方米的房間,變頻空調比定頻式調溫速度快6?10分鐘。達到設定溫度後,變頻空調又能以僅為定頻空調10%的功率低速運轉,以調節溫度細微損耗,維持恆溫狀態。試驗顯示,較之定頻空調,變頻空調噪音低。壽命長。是空調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選空調的的三大關鍵指標製冷量、能效比、噪音量這三項指標又是消費者最重視的。一些著名企業的空調產品品質優異、性能良好,而能效比、製冷量越高於額定值說明空調性能越好。 如何看空調省不省電散熱速度。比如三折式換熱器的面積比普通換熱器的大三成,散熱速度快很多,耗電量自然就少了。溫度控制。溫度設定應該適當,太涼、太暖都沒必要,又浪費電。有的空調上安有「綠色信號」燈,溫度是高是低,一眼就能看到,這就方便用戶調節出適當的溫度,從而節省用電。送風模式。有立體送風功能的空調,能上下、左右自動搖擺送風,室內溫度更均勻。因此,就算你把溫度設高2℃(製冷時),也感覺同樣涼快、舒服,這樣的空調可以比普通空調要省電兩成以上。


是,雖然家用中央空調有樓上提到的各種槽點,但經濟性不差的。答主目前在的二線省會城市,市區內新建商品房單價價格都在2萬向上,4萬以上的住宅也不少,安裝家用中央空調,可以提升逼格,這麼貴的房子就裝個分體空調,有點掉檔次啊。而且客廳安裝分體的櫃式空調,佔用約0.6㎡的室內面積,換算成房價也是2萬多,不如投資在家用中央空調上,裝個吊頂式的;住宅預留的室外機平台,可以通過改造,將面積可以增加到陽台,一般一套房子可以偷2個室外機平台,增加1㎡,換算成房價也是3萬多,大概是一套全進口地暖系統的錢。在房價這麼高,收入又少的可憐的二線省會城市,家用中央空調肯定是大趨勢。


家用中央空調是趨勢。
「趨勢」這事兒沒什麼可「我認為」的,說的是市場客觀走向,艾肯《2014年度中央空調市場報告》已經出來了,我截取了其中與題目相關的一部分。


在整體經濟環境並沒有好轉的勢頭,市場調控政策和房地產政策依然微妙的大背景下,2014年的中國中央空調市場也落下帷幕。據統計,2014年中國中央空調市場的整體容量達到730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率為9.0%。大步伐跨越的時代已然遠離,腳踏實地成為共同的選擇。

從產品格局來看,《報告》中定義的十一大類產品離心機、風冷螺桿、水冷螺桿、溴化鋰、變頻多聯、數碼渦旋、水地源熱泵、模塊機、單元機、末端和其它類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來看,除變頻多聯機組、單元機組、模塊機組產品外,其餘均比2013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重視家用中央空調的發展,中國家用中央空調市場也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通道,因此2014年艾肯的報告中新增了關於家用中央空調市場的描述。據統計,2014年中國家用中央空調產品的整體規模約為150億元人民幣,相較2013年增長幅度高達36%。


對於戶型比較大的住所、別墅來說家居中央空調是趨勢,提高舒適性的同時意味著高成本和高昂的後期維護,所以前提是經濟基礎。
如果是小戶型,用分體機就好,完全沒必要盲目跟風。


不是的,這要看房子大小和個人所愛,房子大的適合裝中央空調,但業主不一定喜歡,房子小的裝不適合,空間小了。


苦於一托一機組久矣,房間要安,客廳要安,廚房浴室還要熱水,為什麼不一起解決,那麼多外機熱水器什麼的麻煩。目前家用變頻多聯帶熱回收的機器都沒有么?


不認為是趨勢。不是它本身好與不好,而是中央空調要用在適合的地方。
尤其對於「面積小於160平的公寓,尤其不適合用中央空調」,不要認為中央空調是家居科技升級的必要條件。

面積小於160平的公寓使用中央空調會有下列問題:
(個別問題是與分體式空調相比,中央空調普遍存在的問題)

1、層高降低
中央空調的管道都要安裝到吊頂中,因此會壓低房屋高度;
2、造價高昂
你可以仔細算一筆賬,會發現,中小面積的居室,選擇分體式空調更經濟划算;
3、不是所有房間都一定要裝空調
如果你的北房特別涼快,說不定一個電扇已經能幫助你度夏,又何必浪費一個空調;
4、管道悠長,清潔很煩
比起分體空調,遍布整屋的中央空調擁有悠長的管道,隨之而來的就是複雜的清潔問題。試想如果你的中央空調變得骯髒,結果就是「室內霧霾」。
5、永遠別想著把它搬走
如果你使用分體空調,搬家的時候是可以移機的,但如果是中央空調……基本等於你免費送給下家,且你還得為新家重新買空調(要知道,基本不會有人買房子的時候還會為了中央空調多出錢的,多半人家買走後也是把你可憐的中央空調拆除……)。


必然是趨勢


我認為是趨勢。
反駁關於排名第一的答案提出的幾個問題:

  1. 層高問題;現在的風機盤管隨著技術的發展已經越來越輕巧,理論上吊頂只要高度達到200mm,深度達到600mm就可以滿足風機盤管的安裝要求。而且這部分吊頂可以很容易通過造型修飾掉,如圖:

    卧室里就更簡單了,藏在衣柜上即可:

    卧室里就更簡單了,藏在衣柜上即可:

    (其實這個柜子應該是現場做,做到頂的)一來填補了衣柜上縫隙,二來把醜陋的空調檢修口藏在柜子上,一舉兩得。

    (其實這個柜子應該是現場做,做到頂的)一來填補了衣柜上縫隙,二來把醜陋的空調檢修口藏在柜子上,一舉兩得。
  2. 造價問題;一般普通兩室一廳的房子中央空調的造價大概在2w左右,而分體式空調兩壁掛加一櫃機的總價也要在1w左右;1w塊錢的差價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可能是筆不大不小的開銷,但相對於大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房價來說真的是九牛一毛。在買房的時候稍微權衡一下我相信這1w塊錢是可以省的出來的,而這省出來的1w塊錢換來家庭更大的舒適性與美觀性我覺得是值得的。
  3. 中央空調的風機位置是很隨意的;如果你覺得你的北房不用裝,這完全可以,我倒是建議你把它挪到廚房,夏天做飯的童鞋應該懂得。同樣衛生間也可以安排一個風口,不要認為中央空調的功能跟分體空調一樣簡單,新風功能就能秒殺分體式空調。有時候你覺得氣溫還不至於開空調,但又想換換氣,打開窗子吧家裡跟刮過沙塵暴似的,這時你就可以單獨打開新風功能,它的換氣能力是分體式所不能比的。所以,與其說中央空調太固定,倒不如說分體式的局限性更大。
  4. 清潔問題;現在中央空調有專門的清潔人員,這個完全不用自己動手。
  5. 不可移動;除非你想要跟游擊隊一樣每五年換一套房子,那我不建議安裝中央空調。

再說說分體式空調,在房子一平米面積都錙銖必較的現在,櫃式空調這麼笨重的體型站在你家客廳,破壞著電視背景牆的完整你能忍?壁掛式空調那麼粗大丑陋的風管在你家牆上蜿蜒你能忍?出風不均勻靠近風口凍成狗,離的遠了又沒感覺你能忍?晚上睡覺時空調嗡嗡的在你耳邊叫你能忍?
說回中央空調,它幾乎解決了以上所說分體式空調的所有問題。有人會說能耗太大,其實現在的中央空調每個風機盤管都能實現單獨調節與控制,室外機組根據室內風機的使用負荷調整壓縮機的頻率,所以在能耗方面不用擔心。
總結,中央空調的普及是大勢所趨,其實不光是中央空調,新風、地暖、循環水、凈水器等「新」技術也遲早會進入千家萬戶,因為這些技術可以確確實實的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很多人排斥新技術,並非是新技術有太多的弊端,而是出於對老技術的習慣以及對新技術的不了解,但我相信時間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改變這種想法。以上。


與其說中央空調是趨勢,我覺得整體集中新風更靠譜 ,還有德國在努力推行的被動式建築節能技術,做的好的每平米冬季採暖只用耗費能量50w左右。夏季也一樣。保持室內恆溫恆濕,且過濾pm2.5,這技術比中央空調靠譜多了
在國內測算過 北京 青島這類住宅,在不供暖的情況 下 可以 冬季室內16℃ 造價每平米平均500元人民幣

16℃指在北京青島這樣的環境里沒有任何採暖設備的情況下 可以保持16℃ 然後 隨便用點加熱的設備 不管是儲能還是空調還是爐子 隨便加熱一點就20多了 普通住宅無採暖情況下 能比外面高十度就不錯了


這是個本行業內爭議很大也非常好的問題,個人認為很難用簡單的是或不是來回答。

目前我們中國市場的家用中央空調,絕大部分指代的是多聯空調熱泵系統,也就是俗稱的多聯機。時至今日,行業內對多聯機是否應屬於中央空調範疇仍有爭議,也出現了「戶式中央空調」這樣折中的代名詞。回答這個問題姑且將概念撇在一旁。

大約是在2003年開始,以大量高端住宅如星河灣、湯臣一品、華府天地等項目開始採用精裝配套中央空調。由於戶型面積大,容量需求高,主要採用原用於商用場所的上出風型多聯機系統(容量大於8匹,部分超大戶型甚至超過40匹)。這也為後來家用中央空調的推廣開啟了固定的幾種模式:

1. 空調廠商強化公關地產開發商,甚至出現送室外機小業主自行採購室內機的模式
2. 室內機(末端)普遍採用暗藏風管式,以配合室內裝潢為賣點與傳統一拖一分體空調進行區別
3. 注重裝潢設計師的作用,並開始門店鋪設

伴隨著中國房地產事業的旺盛需求,開發商與空調廠商也達成了某種默契,即開發商利用配送中央空調作為賣點提升售價,空調廠商則大量出貨賺取利潤。而對於佔市場體量更大的公寓建築,空調廠商及時轉換了市場策略,將原本用於商用場所的側出風型多聯機系統(容量低於6匹)包裝成為家用中央空調。這個過程中,大金公司對市場的貢獻居功至偉(非褒非貶)。

可以說,日系廠商基本主導了今日中國家用中央空調市場。那麼就有必要了解一下,日本本土的家用中央空調是怎樣的情況。

特點一,暗藏風管式室內機使用頻率極低,以壁掛式、單向送風嵌入式為主。這和我們的習慣恰好相反。

理由:壁掛式、單向送風嵌入式無需設置吊頂,清洗、維護方便,更重要的是帶有擺風功能,有效地改善室內氣流組織,更快速有效的實現舒適度需求。


特點二,容量集中在3~6匹,幾乎不超過1拖5。

理由:擔憂一旦室外機異常會影響所有室內機正常工作。而且在部分房間開啟的前提下,採用小容量的室外機節能性更好。另外就是,超過6匹的家用中央空調普遍採用三相電源,這不符合電力供應的實際情況。


特點三,室內機功能多樣化,比如加濕、過濾粉塵、彩色面板、動態測溫等等

理由:舒適度是有溫度、濕度、潔凈度共同造就的。而日本家用中央空調普遍採用明裝室內機,對外形美觀度也有更高要求。


PS 我不認為日本市場情況是最合理的,畢竟在不動產權所屬、消費習慣、建築結構與我國存在巨大差異。但換個角度思考肯定不是壞事。

相對而言,中國家用中央空調市場也存在一些不足:

1. 美觀度優先,代價是雜訊增大、舒適度不足
2. 選型粗獷。為了搶單,室內機容量按照經驗估算,不考慮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室內外機拖帶率往往比較大,忽略了空調自身的能力限制
3. 高層公寓室外機陽台分層安裝,有時出於美觀還要封閉百葉,造成機組散熱不良影響效果
4. 市場膨脹過快,缺乏專業安裝隊伍,再加上成本控制造成安裝品質低劣

最終回答問題。目前的家用中央空調僅僅是一個特定市場環境催生的畸形產物,即便是市場主流,也無法承載未來社會對空調的需求。

我心中理想的家用中央空調是這樣的:

  • 多種末端形式以及熱源形式,結合裝修需求量身定製
  • 溫濕度獨立控制
  • 根據現場氣候條件,使用特點,與地暖、自然通風等多種形式有機結合
  • 利用紅外溫度採集、無線定位等技術,實現按需定向送風
  • 專業設計、施工行政規範

雖然熱泵技術已高度成熟,但隨著信息技術、建築節能技術和新材料應用,中央空調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注1:圖片取自大金株式會社官網,非本人工作單位。
注2:即便價格相同,我選擇買高端分體空調,不考慮現在市場的家用中央空調。
注3:裝潢公司/設計師有項目返點。

------------------------------------------------------------------------------2014.8.20更新
感謝各位網友點贊。耐心讀了大家的評論,更新以下信息:

@李冰鋒 提到的把壁掛式一拖一分體空調安裝的更為美觀,我覺得是個裝修的好思路。我自己在2011年安裝掛機的時候,因為採用的是後部接管(冷媒管+排水管+信號線),室內僅電源線可見,還沒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當時我確實希望安裝工人把機器附送的冷媒管鋸掉超長的部分,避免室外管道纏繞不美觀而且還對性能有影響,但被工人拒絕了。

原因我分析有兩點。一是時間,工人一天安裝的套數越多就越划算。二是工具,切割銅管是要專有工具,也需要一定的培訓。所以我的要求沒有實現也算正常。

@連玉維 所提到的外機有好幾個壓縮機的問題,就目前看來10匹以下的家用中央空調都不存在這個情況,甚至可以說,側送風的室外機都不存在這個情況。不過東芝是個特例,它號稱採用雙轉子壓縮機的12匹側送風室外機也只有一台壓縮機,我實在不能理解,盼內行解惑。順便說,這款東芝的機型是國內杭芝機電(也可能是美的OEM,我不是很確定,美的-東芝-開利三家關係異常複雜)率先生產並銷售的,後來才少量蔓延到其它國家,屬於典型的內銷轉出口,大家自行聯想。

@李海陽 所提到的風管機和壁掛機的雜訊比較問題,我還是不能完全同意的。更準確的說,本體雜訊的話,以各廠商在通風模式下、後迴風方式、最低風速測試結果看,兩者幾乎一致。但不要以為風管機藏在吊頂里雜訊就能夠被削弱,恰恰相反,因為與風口連接處的處理方式問題,是有很大可能形成共振的嗡鳴聲的。而常見的裝修配合中,風管機採用下迴風的居大多數,雜訊比樣本上又高出3~5分貝。

說多一點,廠方提供的參數大多是在國標規定下測試完成的。風管機的國標測定方式是前後加裝風管的(不好意思長度忘了)。而大多數房型都採用側送下回直吹做法,雜訊比樣本值高出6、7個分貝實屬正常。壁掛機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更別說風管機常見的風機緊固、內置排水泵等雜訊來源了。

再再多說一點,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短進深風管機,又名超薄小巧型風管機,平均雜訊高出正常風管機3~4個分貝,也是中國特色。這個沒辦法,誰讓老外有錢房子造的大呢?

如果網友家裡準備購買空調,無論是一拖多多聯空調還是一拖一房間空調器,請不必迷信品牌或者售後服務,也別信什麼「進口品牌都找國內廠商貼牌」之類不經大腦的言辭。一拼安裝二拼設計三拼人品,無它。

一些可能正確可能錯誤的品牌信息:

大金-麥克維爾-格力是一派。前兩者現在是一家,格力始終說自己給大金OEM返銷日本的機器而大金始終不願回應。格力和三菱電機冰箱合作搞出了個合肥晶宏賣的死貴,就是董明珠姐姐親自打廣告的沒錯。以成龍大哥代言水平來看,大家還是不要大量持有格力電器的股票吧。

日立-約克-海信是一派。約克收購了60%的日立冷熱系統股份但不包括日本本土,具體的合作方案還沒定,現在就是個諒解備忘錄。國內的家用中央空調全部都是海信日立不是日立。挺沒節操的是平時宣傳自己是日立,抵制X貨就說是海信。。。海信的電視技術就是日立的。正統的日立中央空調在我國台灣地區有售,倫家叫日立冷氣學名台灣日立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重工-海爾是一派。三菱重工開始逐漸重視在廣東金羚的生產,估計想甩掉海爾的包袱。海爾也不是省油的燈,東拼西湊做出了和三菱重工一樣的東西參數還更好,用海爾的價格。。。一個奇怪的公司叫做三菱重工海爾,即給三菱重工做也給海爾做還給自己做,關係好亂。「三菱」的空調商標在中國的註冊權由三菱電機持有,但無償授權給三菱重工使用。大機組領域三菱重工又和冰山集團互動了不少。

東芝-開利-美的是一派。奇怪的是美的自己的多聯機好像還買了日立的壓縮機,誰讓東芝不爭氣做不出渦旋機呢?東芝在泰國和OEM大廠富士通將軍合資了壓縮機工廠,東芝控股。

三菱電機和上海電氣集團是好基友。從空調到電梯,幾年前又拉自動化下水搞了個節能公司。

松下和三洋分久必合搞在一起這個大家都知道了。雖然松下空調在國內已經不常見了,不過實話實說三洋的渦旋壓縮機還是業內肯定的。

最後,真心不推薦三星或LG。


當然是趨勢,能提高生活品質和品味的一切東西,都一定是趨勢。
哪怕只是1攝氏度的改變,也值得整個行業為之努力。


家用分體式空調的美學改進問題

(完成作業的應景之作,實在抱歉,讓各位久等)
我來補充一個比較另類的回答,解釋一下為什麼中央空調看上去比較高大上,而分體式家用空調看上去很低端。

從而,試圖,想說明分體式空調其實在美觀上大有文章好做,生命力還很強

很多人選擇中央空調的主要原因其實不是從技術層面出發,出發點其實很簡單:


分體式空調很粗陋,在視覺上有礙觀瞻。
我分析了一下其實人們對美和丑的主要感受來自於:

因為沒有細節,所以粗糙

對於分體式空調室內機而言,因為冷媒管+冷凝管、電線外露,就天天提醒人們,你頭頂上那個白色的長方體,是一個製冷怪獸,拖著尾巴,尾巴上一年四季,滿是灰塵。

但是,中國的絕大多數中產,從思想上已經完全擺脫了把家電當面子和陳設的陋習。

儘管,到了夏天,蠢笨的櫃式空調依然賣的很火,但越來越多的人把櫃機請進角落,而不是供奉在客廳中間每天跪拜。

除了房產中介以外:

我相信,隨著房價的上漲,櫃式機這種反人類的怪獸,最終會在中國走向末路。

那麼,怎樣安裝一台分體式空調之乾淨漂亮的室內機?

把製冷怪獸的尾巴去掉?

1.分體式家用空調國內室內機的安裝通常現狀

  • 流行於大陸的雜亂主義風格是主流


(圖片來源於網路)

  • 即便精巧的室內,分體機似乎仍然礙眼不堪


(圖片來源於 籬笆網 )

2.日本的常見案例


(圖片來源於 三菱電機 日本網站)

3.國內一些好的安裝

(圖片來源於 家電論壇)

(圖片來源於 家電論壇)
注意:最後一張圖那個「洞」裡面,已經隱藏好了帶保溫的銅管、冷凝水管和電線。

4. 分體機室內機「三線」隱藏示意圖
三線是指:電線、銅管線、冷凝水管線


(上述三維圖版權所有,允許轉載)

讀圖時代,我就不羅嗦說過程了,拿著這幾張圖給你的安裝師傅,傻子都會弄。

提醒:紅色的冷媒管,在牆面出來後,也可以完全應藏在牆面與樓板的頂角處,你為了隱藏,可以安裝下面的東西。把冷媒管藏在石膏線三角空間裡面


5.我家的實例
晚上回去補交作業。。。。。。。。。


不請自來,行業利益相關,匿名

首先,簡單的說適合和不適合的絕大多數不是真正的行業人士,最起碼不是從事這項工作!

家裝在行業內可以細分為兩部分,簡單的說分高端和低端!兩者遇到的瓶頸完全不同!首先說低端:

原諒我用低端這個詞,不存在感情色彩的偏好…低端市場遇到最大的瓶頸是層高,沒有之一!近兩年的房地產,普通高層的層高越來越矮,甚至部分層高已經突破2米8到2米6了~排名第一的答案所說業界家裝內機200mm,實際業界最薄180mm,但安裝條件苛刻,絕大多數正常設備在250mm左右,看起來似乎還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請思考一下,裝修地板50mm,吊頂50mm,機器上部空間50mm(可縮減30mm,但是一點不預留說不過去),2米6層高,減掉400mm,只有2米2了!裝個好看點的燈,個子高一點的是要碰頭的(請自行腦補畫面),即便採取局部吊頂,空調安裝位置2米2不感覺憋屈嗎?至於價格問題,隨著收入的增加,2~3萬的空調費用相對於動輒上百萬的房子和上十萬的裝修來說就是小意思了!

再說高端家裝,高端家裝市場一般為別墅,或者面積在160平以上的市場!這種市場的特點是我們所常見的5P以下設備不夠用!帶來的問題是要不然用8P以上的大型設備,要不然用2~3套5P以下的設備,區別有嗎?當然有!!!

從業人員良心建議,如果你家別墅沒有6~8人家族居住,切記不要使用一整套大型設備!因為存在使用率的問題,一家三口,晚上回家吃飯開餐廳設備,吃完飯開客廳設備,睡覺開兩個卧室設備,機組的運行率過低!要知道絕大多數設備都是按照使用50%~100%來設計的,過低的使用率會造成1.浪費能源(簡稱費電);2.機組極端條件下運行故障及損壞;3.噪音問題。

使用多套小型機組可以改善上述問題!但不是完全消除,當然,由於這類大戶型及別墅安裝小分體會造成室外機壯觀的排列問題,我們還是一般推薦中央空調,其實是無奈之舉!

特別提醒,家庭用切記不要使用模塊機組,某個冬天早晨起床,你發現忘記放水了,機組就已經罷工了,關鍵的是,這不在保修範圍沒,需要你自掏腰包哦!

由於行業利益相關,恐怕會間接影響同行的生意,所以匿名,同時也想解釋幾個相關問題:

1.變頻不等於省電,變頻空調不見得省電,所說的省電是在嚴格的實驗室條件下得出的,由於用戶使用時條件不同,使用率、溫度變化等原因,往往變頻更費電!

2.中央空調不等於變頻空調,相當多的廠家的小型中央空調,一般以5P為分界點,都不是變頻的,實際要比分體費電的多,因為你往往不會把家裡的空調全部打開!

PS當然,中央空調有比分體式的很大的優勢,比如你不會在自己家每個房間的牆上掛上那麼個大玩意!你不會在自家外牆上掛上相當壯觀的一排室外機!


所以相比這些,我更看好比如樓宇通風製冷設備,內外一體機空調設備,甚至於燃氣空調設備等,只不過這些目前來說或前景不是很廣闊,或還在研究階段,但是中央空調出現不也就是20年的事情嗎?誰又能預料下個20年技術會怎樣發現呢?


從事室內設計數年的經驗來看,不是。


家中不裝空調,而通過設計調節室溫、引導自然通風,才是趨勢。


前陣子和閨蜜說起【這些年都給家裡買了些什麼能提升生活品質的東西】,從新風系統、地暖,到帶烘乾的洗衣機、洗碗機、掃地機器人,再到原汁機、香薰機、花灑......

我的答案是空調。

閨蜜一臉懵逼,不就是空調嗎,誰家裡沒有,一個房間一台妥妥的。

我說的是,一台擺在家裡像裝飾,運作起來超舒適,看到就很開心的中央空調。我想你會懂,有些很微妙的更佳體驗感,才是生活更深層次的追求。

作為入門級的家電提升,舍中央空調其誰?

中央空調是大戶型的標配、小戶型的福音了好伐,顏值更是沒的說,絕對的細節控顏值控心頭愛......

空間顯然不是你們的顧慮,關心更多的是性能方面的。

合適的層高vs吊頂
管道清理和維修
空間vs匹數
是否更省電,是否需要變頻
市面上都有哪些空調派系
品牌推薦+蜜友真實體驗

  • 多少的層高可以裝中央空調?

這麼說吧,做得了普通吊頂,就裝得下中央空調。一般來說,吊頂下掉30cm綽綽有餘。

太太拿了家裡的小房間給你們做個示範,層高2.8,裝中央空調的吊頂下吊30公分。


中央空調裝在家裡有壓迫感那是20多年前的事了,中央空調還是叫「多區域裝配空調系統」時代吧。但那個時候中央空調只存在豪華酒店裡,為什麼?因為它體積實在太大。但現在的中央空調已經十分輕巧了。

說回層高問題,理論上吊頂只要高度達到25-30㎝,深度達到60㎝就可以滿足中央空調出風口的要求。

而且這部分吊頂很容易通過造型修飾掉,就像這樣。很自然地做出了客廳餐廳和開放式廚房的區域劃分


卧室里就更簡單了,藏在衣柜上就行,順便把檢修口也藏在在柜子里。

  • 每個空間都有適合它的匹數

話說回來,我們的房子不是全部打通的,都是由一個又一個不同大小的功能空間組成的。而每個獨立密閉空間的大小才是決定你要裝多少匹的決定因素。

就拿剛才出鏡的房間來說,室內面積在21~22㎡的樣子,所以選擇的是1.5匹數的。

  • 中央空調沒辦法清洗、日常維修嗎?

中央空調清洗包括三大塊:基礎清洗、換季清洗以及深度清洗。

像基礎清洗保養是可以自己來的。斷電,拆掉下方的迴風口,拆下過濾網,放入清水中刷乾淨。晾乾,再裝回去,完工。但僅僅局限於動手能力很強的人來說。

但是像一些專業的深度清洗保養,比如大家很關心的管道清理什麼的,就必須要找專業的人員來。一般一年清洗1-2次,費用在70-100(視地方而定)/次,你只要在安裝的時候注意留好檢修口就可以。

說實話,清理問題完全不在我的考慮範圍內。

  • 比普通空調費電嗎?變頻省電嗎?

關於費電的問題:

山西太原190平米,夏天也是挺熱的,感覺比其他形式的空調要省電,而且想讓哪裡涼快就可以,我一般只在客廳打開,然後房間的門都關上,一會兒就涼快了,也挺好的,而且電費感覺也不太貴


普通的空調運作原理是,比如夏季打開空調,設定溫度,壓縮機檢測到室內溫度低於設定值的時候,就關機,室內溫度高於設定穩定就運行。這個時候的壓縮機是敏感的,頻繁起停。

變頻技術呢?就是讓壓縮機工作慢一點,反應慢一點......

省電,是對大型中央空調來說的,因為大型中央空調長期運行,冷負荷小的時候頻率低,理論上是節能,實際中也是ok的。

就算變頻空調能省一些電,但購買不變頻主機這之間的差價得七八年才省得回來吧......

  • 那它都有哪些類別?

根據製冷原理,中央空調可以分為水機和氟機。

顧名思義,製冷一個要用水,更適合別野這樣的大面積,更舒服,但保養麻煩,像近些年新起的空氣能中央空調,還是屬於水機範疇;美系品牌譬如約克,特靈、開利、麥克維爾都是水機。

還有一個就是要用氟利昂這樣的製冷劑,相對水機更便宜,對安裝技能要求嚴格。經常聽到的日系品牌,大金、日立、三菱電機、三菱重工等都是氟機......

除此之外,我們還經常聽到什麼一拖一,多聯機,VRV,風管機......

首先來畫個分界線:多聯機、一拖一都屬於氟機。

簡單來說,一拖一就是一個外機拖一個內機,而多聯機就是一拖多的意思。這樣的形式完全不受面積的限制,受用空間從4㎡~10000㎡,以及更大面積。

再說看VRV,事實上多聯機全都是VRV,因為大金搶先用了VRV作為自己的空調系列名,so別的品牌不能用了。如果在聽到有人說只有大金才是VRV,你可以駁回他,這是錯誤的。

而風管機,是室內機形式的名稱。安裝在室內吊頂內,相當於家用分體空調的壁掛機和櫃機在室內的作用。

總而言之,除非你想要跟游擊隊一樣每3年換一套房子,那就不建議你安裝中央空調,其他的情況,通通適合裝。

不過也有來自地暖區的朋友說,地暖+冷暖風機+新風系統才是標配。

ps:有任何沒說到位或說錯的地方,歡迎指正~

人對房子的執念,真的不是那一張房產證,而是我們的歲月,要為了愛而裝點、付出。更多關於家的生活理念,可以移步微信公眾號:蜜桃太太(ID:hubuhu01)


家裡小別野安裝三菱重工中央空調後已入住兩年。
使用後實際感受
缺點:中央空調製冷制熱速度較慢;噪音較大;若是其他房間啟動中央空調,我所在房間未啟動中央空調也會感覺到管道中傳來的噪音;耗電大。
優點:空氣沒有掛機那樣的乾燥感;外形美觀檔次高。
家裡新買的公寓贈送了中央空調也讓我有種流行趨勢的感覺,但作為已經使用過的用戶來說我更傾向於掛機或立式。
自我懷疑是不是年紀大了不懂欣賞時髦新事物了,歡迎說服!


推薦閱讀:

活性炭真能吸甲醛嗎?
裝修將客廳、餐廳、書房三合一可行嗎?
怎樣裝修得有質感?
為什麼英國家庭的洗衣機大多都放在廚房?

TAG:裝修 | 空調 | 中央空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