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美姐》?

美姐 (豆瓣)


郝傑當初點映會結束後在接受大家提問時說,「這就是一部我覺得應該這樣拍,我想拍,那就是我的家鄉,你們所認為的,用你們的專業角度或者是覺得有技法修飾的東西,你們來問我,我只有一個回答,那就是我認為它就應該是那樣。」什麼故事主線,什麼鏡頭角度應用,其實在這一部後期都是用單反拍出來的,連音樂都是隨便從素材庫里拉出來的電影中,導演近乎無知的執著讓人動容,其後就是震撼。美姐只是一個美的象徵,代表著人對美的一種嚮往和追求,導演用他的初心和真正屬於他的方式將這點表現出來,是非常需要勇氣與執著的信心的。所以對於美姐,沒必要說那麼多,尤其是那些比較專業性的評論,它就是如此不加修飾和渾然天成的一部電影,希望給人帶去最簡單也是最易打動人心的情感觸動,所以,對於這樣一部純粹的片子,just watch。


《美姐》是在三月份香港亞洲電影節上看的。當時放映了兩場,看了兩遍。令人動容的片子。不太會寫影評,單純寫一些自己的感受:

原本叫《鐵蛋的情歌》,更符合片子所要表達的內容,英文片名也是 The Love Song of Tiedan,可能發行方出於宣傳的考慮,把片名改成了《美姐》,同時在宣傳視頻和海報上加了不少性暗示的元素,令人稍感唏噓。輾轉半年多才得以正式上映,若有關注導演郝傑的微博,會知道其間的曲折。

這是一部二人台的頌歌,是郝傑對家鄉的贊禮,主演馮四本人也是著名的二人台演員。片頭字幕清楚地寫著:獻給二人台,和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們(大意)。二人台的曲子貫穿整部電影。初嘗戀愛的鐵蛋,興奮地對著山風喊道「山也擋不住風,雪也擋不住春」;大女被蒙古人「強擄」而去時,肝膽俱裂的鐵蛋大醉著唱著「妹妹啊,千萬,可不能,走西口呀!」;自我放逐漂泊賣藝期間,那一曲「光棍哭妻」凄凄慘慘,讓剛消火氣的村婦都感慨道「還真箇哭起來了啊。」。電影使人感同身受地融入進了二人台的曲調中,讓我切身覺得,這傳統戲曲,是活的。而當片尾字幕,那一長串片中出現的二人台、晉劇曲目名字,伴著背景的號子節奏緩緩升上時,氣氛顯得格外凝重肅穆。

儘管我不是晉北人,對二人台的了解也不多,但依然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是啊,你看那莖拍子上黏在一起的大坨莜麵,口裡口外的山和土,木和草,驢和馬,黃黍和白酒,大笑和哭吼,聲聲都是走西口。

人們多多少少會把郝傑和賈樟柯做比,或許加上下一部片子,郝傑也能成就自己的「故鄉三部曲」?

有人說《美姐》遠不如郝傑的前作《光棍兒》。誠然,毫無拘束地發揮,毫無保留地講述,讓《光棍兒》好評如潮。但如果一定要說《美姐》大遜於《光棍兒》的話,或許你有意無意地抱著看稀罕的心態來看《光棍兒》了。

山也擋不住風,雪也擋不住春。120萬的低成本下,的確是一部用心的片子。感謝郝傑導演帶來這樣一部電影,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為傳統戲曲所動容。


謝@朱博文 邀。

這部電影在知乎專欄和微信公眾號內已經寫過一篇自己的看法,所以還是直接搬過來吧:
愛情從茅廁開始 - 一顆菠蘿的誕生 - 知乎專欄

愛情從茅廁開始

《美姐》的第一個鏡頭是在一個茅廁開始的。童年的鐵蛋,走到正在上茅廁的美姐身邊問美姐在幹什麼,美姐說在尿尿。接著美姐上完,提著褲子離開了茅廁,小鐵蛋就脫掉褲子接著在茅廁撒尿。影片還讓人「難受」地對著茅坑來了一個不長不短的鏡頭。到了美姐老去,三個女兒長大成人,鐵蛋兒第一次看見三個女兒,也是在自己家裡的那個茅廁。三個女兒從門外走進鐵蛋的家,第一件事就是集體去上廁所。成年鐵蛋坐在鞦韆上,恍惚之間並沒有對三個女兒特別在意,直到最後看到「大女子」站了起來系褲帶。


郝傑非常精準地使用了「茅廁」這個地點,來開始講述鐵蛋和美姐以及她三個女兒之間牽扯幾十年的情愛故事。在「茅廁」開始整個故事,讓我們自然想起余華的《兄弟》,在《兄弟》里,故事也是從李光頭茅廁偷窺開始的。《美姐》里上茅廁除了以上提到的兩個地方,還有一個不甚起眼的地方。鐵蛋兒吆喝著一堆小孩讓大女子去看電影,鐵蛋躲在小孩後面看美姐家裡的情況,這個時候,大女子也是在上茅廁。


「茅廁」是「性」既公開又隱蔽的地方,有著強烈的性意味在其中。茅廁里充滿著性的誘惑,同時又骯髒無比,這也是整個影片的基調:人無法壓抑著迸發的情慾,但社會會給情慾打上羞恥的標籤,最後永遠是人的妥協。導演郝傑說:「我的電影永遠離不開男人女人那些事兒。我一直對性是非常感興趣的,他們罵我都罵不到點上,直接罵我好色就行了。很早的時候,是《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啟發了我,原來那些事兒還能拿出來說啊,還是藝術,本來還很羞澀,以為只能是在被窩裡想的事兒。」《美姐》里的「性」無處不在:美姐給童年鐵蛋餵食、鐵蛋推門看見美姐和丈夫正在被窩裡、鐵蛋和大女子在地窖里偷情......在農村,性總是羞恥和被壓抑的。鐵蛋和大女子的愛情悲劇,故事裡的解釋是,兩家人經濟條件不對稱,門不當戶不對,於是活生生地拆散了兩個人。仔細一想,根本就不是經濟條件的問題,美姐和鐵蛋兒的家庭條件差別沒有體現,也看不出來,對他們棒打鴛鴦,是因為農村對這種熾熱的情愛從根源上就是反對的。所以美姐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啞巴二女兒嫁給鐵蛋,鐵蛋也只能順從。因為他們從小就不來電。


緊接著,三女兒愛上了鐵蛋,悲劇不僅沒有停止,反而被鐵蛋「繼承」了下來。原來內心對情愛充滿著無限熱忱的鐵蛋兒,面對像自己當初一樣熱忱的郝燕兒(三女兒)的表白,即使內心一團熊熊燃燒的火,也冷冰冰地拒絕了。對本能情愛的抗拒,在鐵蛋身上得到了延續。所以最後,他甘於和啞巴二女兒生活在一起,生活在一個沒有激情的家庭當中。


影片里鐵蛋、鐵蛋的父親、美姐、郝燕,四個人都是二人台演員(還有一個疑似同性戀的傢伙,忘了叫啥了.....)。二人台是流行於山西、陝西、河北的地方戲曲劇種,從電影里反映的二人台劇目來看,大多是表現一些男女情愛的故事,且語言直白,甚至於粗俗。很多唱詞都有直勾勾的性暗示。現在媒體上報道農村一些低俗表演的新聞,但實際情況是原來的傳統演藝也高尚不到哪裡去。不過是從語言形式,變成了肢體形式。影片後面部分,當二人台遇到了現代社會的聲色歌舞演出,演員們幾乎沒有任何抵抗,甚至於馬上穿著暴露地表演起了流行音樂。因為這兩種演出本質上都是在打「性」的擦邊球。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性」的接受度已經從語言形式進化了到肢體形式。但對於像鐵蛋兒這樣的人來說,已經晚了,他對情愛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激情,就好像一個成年人面對茅廁,不會對裡頭的異性產生過多的遐想,也不會覺得那是一個骯髒難以接受的地方,它只是一個茅廁,只是人方便的地方。


影片的另一個名字「鐵蛋的情歌」無疑更加貼合內容與主題,一個鄉村少年與母女兩代四個女性的糾葛,那些灰黃的脊樑與嘹亮的歌聲里,灼熱的慾望和宿命的哀感。當然,若是把「美姐」理解為泛指,那多數男人一輩子,也無非深陷在這兩個字當中。

電影體味兒濃郁,奔放桀驁,茁壯而多汁,是那種「黃土高原搖滾」的肆意縱情,有一點原生態,又有一點魔幻現實主義。作為獨立電影無愧年度最佳,以院線標準衡量則還有許多需要打磨的地方。

大約人人的孩提時代都有一個關乎異性的最初幻想,一個飽滿溫暖的、小母親一般的性啟蒙者,以理想和永恆之女性的輝光伴隨你終身。只是不曾想她又誕下三個女兒,把這孽緣痴纏幾近無休止地遞進分派,一個與你兩情相悅、兩小無猜地取悅自己和對方的身體,一個對你痴心不死百般撩撥、瞬息萬變地挑戰著發乎情止乎禮的倫理底線,一個不溫不火不言不語、默默持守風情雲淡,卻終於成了你的妻子和你孩子的母親。性的萌動與狂奔,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葉落歸根。儘管那些西北灰頭土臉的鄉村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加肆無忌憚和返璞歸真,但每個人的生活寓言,原本都壓著相同的節拍。

那個作為背景、主線、核心意象而存在的二人台藝術,在文革和流行文化的雙重夾縫裡艱難而執拗地貼地飛行,多少造成了中心思想的搖擺,反倒是忽然奏起的《甜蜜蜜》和《瀟洒走一回》異常動人心魂。


貼一篇我在豆瓣網站的影評從《美姐》看郝傑導演的情懷與野心 (美姐 影評)

因為名氣,也因為《光棍兒》留下的不良印象,常說著《美姐》這片。然而直到昨日,我才被暮暮告知今天上映,因此今天上午一起床就和她去看了這片。大家也都清楚,這片在院線的壽命應該不長,樂觀估計也活不過這個周末。
  但這已經抵擋不了郝傑的氣場了。
  從《美姐》的宣傳片和海報上,很容易看出這又一個心態扭曲的發行思路的產物。不過這不是本文所要面對的事情。我是想說說《美姐》美不美,為什麼。郝傑好不好,為什麼。
  木衛二稱《美姐》「以個人帶出變遷歷史的野心」,相信這是大部分看過《美姐》的人基本的感受。這不是因為郝傑多麼多牛,而是因為這句話實在是太熟了。當我們讚美第四代時我們會說《小花》以個人帶出變遷歷史的嘗試,當我們讚美第五代時我們會說《霸王別姬》以個人帶出變遷歷史的氣勢,當我們讚美第六代時我們會說《頤和園》以個人帶出變遷歷史的感動。不管是好是壞,一直以來我國文藝工作者都有一種天然的關照歷史與現實,乃至社會責任,「救國救民」的意識,這是光環,是勳章,也是噩夢。因此我可以確定說《美姐》是一部非常「中國」的電影,西化的成分很少(事實上我認為這是非常不正常的,但這裡也不作議論)。西方有一種「自由知識分子」,拍出來就是《廣島之戀》或者《安妮霍爾》那種東西,同樣是愛情我們國家導演就把它們拍成《黃河絕戀》或者《山楂樹之戀》了。
  但是《美姐》和近年來的國產名片有什麼區別呢?從媒體對郝傑的採訪來看,郝傑自己有這樣兩個說法,一個是他是野路子,絕對不學前人,另一個是他認為他拍《美姐》是拍商業片。
  這兩個說法就是《美姐》的突破:
  在藝術性方面,郝傑是一個有情懷的導演,單從《美姐》片名就可以看到導演對晉察冀這片兒土地有多少感情。電影中美姐這個人戲份並不大,但是又全部是圍繞著美姐展開了。在本片中,美姐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少男的性幻想對象,是一個參與三場不那麼正常的婚姻的家長,又是一個普通的中年農民。美姐特別嗎?不。美姐美嗎?美。為什麼要拍美姐這個故事?因為美姐和鐵蛋的故事是一個可能也僅可能發生在晉察冀這片土地上的愛情故事。可以說,《美姐》全片一直在講導演的生命體驗,這也就是本片的藝術價值所在。對於生命體驗的表述並不新鮮,但是郝傑把它講出彩兒了。精彩到你不需要共鳴,你只需要哈哈大笑即可。你會和導演一同,愛上這片土地。在本片中,這種生命體驗集中在童年性啟蒙和青年愛情與婚姻上。第五代因為忙著救國救民,是不太顧得上「生命體驗」這回事的,當時倒是有個口號叫去民間去社會中「體驗生活」,就好像藝術家自己過的不是生活似的。(聯想到前一段的走基層運動,就好像記者自己不在基層似的)。第六代倒是把自己體驗的生活都表達出來的。不過第六代體驗到的生活都比較慘,不是死人就是殺人。所以如果說郝傑的《美姐》有藝術成就,那就是它拍出來中國電影少有的「美好的生命體驗」。郝傑說不學前人,而且真真切切地做到了這一點,也通過兩部影片,已經奠定了自己粗糲、生猛的創作風格。
  在商業性方面,郝傑的確是有意圖加入商業元素的,首先《美姐》中喜劇元素是很多的,從學驢叫喂糖水勾引鐵蛋上床的大嬸,其次,電影非常重視畫面效果的,用了大約2.35:1變形寬鏡頭,看質感應該是超高清數字攝影。當然貫穿其間的精彩故事和性主題也有商業價值。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觀眾有這個需求——在我看來,我國觀眾有一大部分是沒有審美需求的,倒是有審丑需求(比慘是他們最喜歡的),還有一小部文藝觀眾受到第六代導演的熏陶,已經對「中國還有美」這個命題絕望了。再說,事實上證明,什麼商業策略在「宣發費用才是硬道理」的中國都是扯淡的,所以我覺得郝傑好好去拍藝術片就得了。從《美姐》可以看到,郝傑也是有野心的,郝傑希望拍出了一個中國特色,中國情懷的國產大片,並以此謀生,功成名就。按他的希望,將來就是湯唯演美姐,謝霆鋒演鐵蛋。

  最後說說這片的問題和我為什麼討厭《光混兒》。《美姐》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人物是扁平的,導演根本就沒有用心塑造人物,而是把重心放在故事和意境上了,男的就是想搞漂亮的,然後把肚子搞大,女的就是找猛男,然後讓自己的肚子搞大。雖說中國文化是非常有問題的,但是如果說就是「愛走東的不走西,愛操屁股的不日逼」(《光棍兒》台詞)這麼點東西,那也有點太寒磣了不是。反正《美姐》肯定是不受奧斯卡待見的(當然光屁股總局也不會選送的所以也白扯)。
  至於《光棍兒》,它把重心全放在通過中國農民性饑渴所產生的笑話上了,在我看來無異於《歐洲性旅行》這樣的性喜劇。這給人一種感覺就是導演在利用這片土地為自己賺取名聲,而事實上導演還真是這麼想的。郝傑原話是:《光棍兒》拍的時候就是奔著拿獎去的。我以為中國的苦難已經夠多了,不需要再讓電影人去添油加醋了,這種事情留給記者去做就好了。


郝傑的家鄉離我出生的地方就130公里,風俗文化非常相近,電影中男主角的扮演者馮四,在現實中和二後生都是著名的二人台演員,在晉冀蒙地區的民間有著極高的知名度。
儘管我在3歲就離開了故鄉,但我對那片地方依然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我對電影中投映出的點點滴滴的晉冀蒙文化深有同感。熟悉的鄉音,溝壑草野田地,土坯平房大院子,粘粘草玉米堆,淳樸老實的農民,都能勾起我童年的回憶。尤其是「素了年輕人不想聽,葷了儘是老年人」的二人台唱段,將我帶回十餘年前的夏天,稚嫩的我從廣東回到內蒙老家,坐在炕前陪滿臉褶子的姥姥看二人台DVD的場景。猶記得姥姥還給我講二後生的故事,講他如何瞎混、如何被女人的兄弟挖掉了眼睛。
我能理解郝傑在電影里努力呈現民俗生態和人性慾念的嘗試,包括他之前的《光棍》一樣,都在力圖將故鄉的真實氣息展現出來。所以我會在加班忙成狗、一個月只有一天休息的時候,也要在那天早上掙扎著爬起來,去看一場排片只在一大早的《美姐》。所以我會在看完之後,把這電影推薦給我爸媽還有各種姑姑舅舅叔叔阿姨,我知道這片一定也會勾起他們的回憶。
只不過這電影在表達方式和鏡頭語言上仍然有許多瑕疵,讓我覺得在北影進修過的郝傑水準應該不僅於此。我和女友也聊過好幾次這個電影,都覺得鏡頭的過渡上做得不太理想,轉場切換有些生硬,聲音和色調不太一致,音效也有些粗糙,讓觀影感受有所下降。或許是硬體設備的不足吧!然後就是故事的結尾太過突然了些,當時在那個小影廳里,大家甚至都沒做好電影結束的心理準備,一時不知該不該起身走人。
另外,這樣的電影絕對絕對不該與情色營銷掛鉤,這是錯招,該給營銷團隊記一大過。
但我依然相信郝傑,也依然期待他拍的電影,期待在他的電影中重逢我的故鄉。這樣有想法的年輕導演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幫助。


從美姐還沒上映開始,大家就都心知肚明這不會是部長命的影片,所以趕在上映第一天,我就屁顛顛跑去給它看了。

  電影院拿出了最小的廳來招待觀眾,還依然只零零星星坐了幾個人。影片結束,所有人都沒走,看著穿著紅衣服光著腚的小屁孩撒丫子在大西北的黃土地上跑啊跑,等字幕過完,有人想鼓掌,但顯然沒人響應,那廝只好收手作罷。

  還是要回歸正題,既然蘇牧老師都說這是中國內地2013年最好的電影,我怎麼也得扯上兩句。

  故事中有兩條線,一條是鐵蛋的愛情線,一條是二人台的發展線,兩條線交織在一起互相促進著彼此故事的進展。

  既然電影的英文名叫做The Love Songs Of Tiedan,那麼就先說說鐵蛋的愛情線。這得從鐵蛋兒的童年說起,這可能是我全片最不待見的一段了吧,甚至讓我誕生了一種二流學生短片的感覺(我自己是十八流謝謝)。這一段不長,導演只想說明白一件事兒,那就是一個天真可愛無邪的男娃情竇初開對隨父親唱戲的美姐產生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而導演不想浪費太多時長在這樣一段鋪墊的過場戲上,於是加重筆墨,猴急地把一段曖昧美好的天真少年對於俏阿姨的暗生情愫變成了怪阿姨赤裸裸的勾引,這一段在少年對於阿姨的感情發展上沒有什麼進行什麼敘事,只是簡單暴力地以用嘴餵食、被窩裡打情罵俏這些充滿了性趣味兒的情景完成了對鐵蛋兒的性啟蒙。對於這些,我只大喊一句,放開我嬌俏的男娃!

  還好男娃很快就長大了,少年往事也變成了壓心底的一段粉撲撲的回憶。在我剛剛鬆一口氣以後,一個年方四十褶子和中年的美姐不相上下的男人出現在了畫面中,鄙人內心一直掙扎著想這廝千萬該不會是那個俏皮可愛的男娃娃吧,直到第一聲鐵蛋兒被叫出,我才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時間是把殺豬刀。當然了,鄙人在瞄幕後故事的時候知道導演對於這個演員的選擇是有他的道理的,再加上這個演員出人意料地土靈氣和導演的調教有方,漸漸的也就自然地把他帶入了鐵蛋的身體當中。

  於是故事開始有意思起來了,美姐生了仨丫頭,於是後面的故事就開始了長相與美姐相仿的鐵蛋和她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幾個女兒的糾葛(當然關於長得老的這件事觀看的時候請自行忘掉╮(╯▽╰)╭)。

  先是大姐,這段愛情的基本構成與一般狗血的八點檔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年輕的小伙兒(忍住!別笑!)對於自己初戀情人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女孩一見鍾情,倆人你來我去也逐漸情投意合,但這麼順利家長們怎麼能忍?於是大姐被家長嫁給了蒙古人,鐵蛋兒傷心欲絕發起了瘋。騎驢前去奪妻,本來一出你來我去的鬧劇就要上演,但影片卻以一種很逗樂的方式讓這段青梅竹馬的愛情戛然而止,並順手連帶起了下一段故事。

  然後是二女兒,不會說話的她成了大姐和鐵蛋愛情夭折的補償品,不情不願地被白送給了鐵蛋兒家。對於丟失了嚮往的愛情又深陷不理想婚姻的囹圄的鐵蛋兒來說,出去流浪無疑是對於自己最好的放縱和解脫。

  或許因為鐵蛋兒在原本的設想下確實是一個年輕的帥小伙兒,三女兒也迷上了他,跟他走上了劇團的流浪路。三女兒可以說是影片中最前衛也是最鮮活的一個人物,甚至與大西北的鄉土氣息有些格格不入,這點無論是從穿著打扮還是言語舉止上都被清晰地描繪了出來。這樣的設置把影片的兩條線全部攪亂,讓鐵蛋兒對於愛情陷入了不知所措,也給劇團帶來了新的變化。

  影片中,女主角葉蘭一人分飾三角,年輕時的美姐、大女兒、三女兒,而二女兒則由其他演員出演,這樣的安排體現了導演外露的小心計。分析一下由葉蘭飾演的三個角色,年輕美姐意味著孩童時帶有戀母情結的懵懂,大女兒是中途夭折但卻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愛戀,而三女兒則更多的象徵著不符合倫理道德的婚外情。而再看二女兒,因為啞巴的身份,她從頭到尾都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角色,則是最最穩定的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形象,而導演也以影像的方式給予了這樣一個角色最高的讚美,賦予了她一次最為出彩的亮相——穿著著鐵蛋兒送的紅裙子在炕上不熟練地翩翩起舞。這個時候人們驚嘆,原來這個沉默的啞巴姑娘是那麼溫婉柔美啊。年輕美姐、大女兒、三女兒,都彷彿意味著一種不可能的美好,這就好像許多故事中都在訴說著的,最後與你構成家庭的往往不是愛的最深的那一個,而是最讓你有穩定和安全感的人。

  再來說說影片的另一條線,二人台的發展。影片在一開始便說明,此片獻給大西北的二人台,而二人台也始終貫穿了整部影片的發展。最開始,因為文革時二人台被禁止,美姐一家才會搬到口外,與鐵蛋家分離。而後來文革後,鐵蛋被大女兒出嫁打擊得一蹶不振的時候,是二人台解救了他,而最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三女兒注入的新鮮血液,二人台逐漸被靡靡之音和庸俗的舞蹈代替以後,鐵蛋又再一次回歸了家庭。

  總的來說,影片的故事以及許多小細節的設置非常有意思,大西北的風光也非常美。

  突然似乎這樣一篇以吐槽文開頭的影評就轉向成了一篇學術分析論文,所以我想再來不識好歹地批評一下它。

  我沒有看過導演之前的作品《光棍兒》,但從這部《美姐》來看,導演似乎又是賈樟柯那派不分鏡的,一個鏡頭講完一場的事情。不過有幾場里頗為巧妙的構圖以及調度讓這樣的設置變得有趣了起來(例如拜神、洞房夜、總要給鐵蛋加糖的大姐,這幾場戲給我了很深的印象),但其他一些場次對於一個不甘寂寞的人來說,鏡頭的表現並不突出甚至有些單調生硬(或許這不能稱為缺點吧只是個人喜好)。而從劇作的角度來說,作為有一定時間跨度的故事,情節尚且有些鬆散,不夠緊湊、縝密。且或許因為導演過於急切地想把性作為人類最原始的本能衝動在生活中就像食一樣平常的這一面展現出來,所以忽略了許多對於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對於情節的鋪陳。

  看完之後確實沒有期待的那般精彩,本來想反駁一下《美姐》是2013年內地最好電影的說法,但仔細思考了一番,今年也確實沒什麼值得一提的好電影,所以我只能說,《美姐》是部不錯且很真誠的電影,請大家一定要去電影院支持一下小成本文藝電影喲么么噠~


  P個S:無意黑男主,男主真的很棒&>&<
  再PP個S:看到導演居然是81年的,簡直要淚奔了T T

原文鏈接蹲上炕頭 我們來聊一聊人生 (美姐 影評)


也貼一篇自個兒的影評。
道在屎溺 (美姐 影評)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莊子·知北游》

  慾望,愛,藝術,自由。大抵美好的東西都存在於卑下之中,《美姐》說的大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當鐵蛋隨劇團到處轉場,小卡車滿載著那麼一幫藝術家飛奔在原野上的時候,那大概就是神仙般的生活了。而當他因為大女子遠嫁他人,與驢子對酒當歌的時候,又怎是一個「慘」字了得!少小時候不合時宜地迷戀過不該迷戀的人,長大一點慢慢學著去愛一個人。當終於步入婚姻,柴米油鹽之外還能有一份輕靈的瀟洒,即使心裡還有那麼一個人揮之不去,但那畢竟是過去,過去的放在心裡就好。

  一直覺得演員是非常幸福的一個職業:能夠嘗試度過完全不同的人生,並且過完還能輕輕鬆鬆跳脫開,重新開始。得知鐵蛋的扮演者馮四本人也是著名二人台演員,裡面的《光棍哭妻》等等都可以在網上找到本人的演出版本。於是各種演技都有了解釋,這是多年小劇場大劇場的累積的經驗阿。對於女主葉蘭不大了解,彷彿導演的前一部戲裡也有她,莫非有點類似趙濤的意思?

  電影故事很好,屬於我喜歡的沉得住氣、慢慢講的故事。心心念念千萬別多年以後遇見大姐,那樣就成《黑駿馬》了。正覺得鐵蛋和虎虎要有點故事發生的時候,虎虎變了男裝穿了帆布鞋倒也挺令人心神蕩漾。又希望鐵蛋千萬別和三妹再來一出,幸好終於發乎情止乎禮。最後還是老婆睡覺負責拉燈,說明這還是一個女性崇拜的故事。

  片子開頭就是廁所,美姐上廁所被小鐵蛋看見,美姐的三女兒眾目睽睽就去人家家裡上廁所。慾望、愛情,不過和排泄一樣是生活的常態,然而卻是終於追求過了,意義就在於此。他表達愛情,是對著山溝溝唱情歌;挽留愛情,是一首「燒壞腦子」的祝酒歌;唱《哭妻》,好像是唱自己。最後打算幫女兒討還公道、做一個女兒「親」的好爸爸的時候,說他再也不走了,不唱了,他回家了。離開時好像看著童年追著美姐的自己,這和《白夜行》的結尾是一樣樣的。

  雖然是鄉土愛情故事,然而卻表達了現代人的孤獨。幾次愛情,都屬於無比執念、但最終只能放棄收場。他始終沒有一個可以「說話」的人。愣三傳播他的八卦,惦記著他妹妹。雖然讓大姐違抗母命有點困難,但是說起蒙古那邊話都聽不懂的時候,大姐卻說「我還是能聽懂一點的「,立馬讓人覺得這整件事情根本就是鐵蛋的單相思。三妹也是,算是叛逆加上盲目崇拜么?他只是向外輸出愛情,蔫壞而痴迷,然而終究都只是他一個人的事情。

  有那麼一個史實的問題:文革十年,果然禁止唱戲么?封建迷信不讓搞是對的,但是藝術形式仍然可以加以利用呀。早年有機會了解過陝西皮影戲,老藝人的說法是當時不讓敬神,但是改成敬毛主席了。


這是一首簡單的小黃歌,唱著人們心頭的曲折。

《美姐》和美姐唯一的關係就是從小到大,鐵蛋眼裡的美姐從來都是一個人扮演的。這一點可能是唯一的關係了。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麥收》其實和麥收的關係並不大。https://pic1.zhimg.com/v2-5e5587ecee2ab36fce47ef3e65e19190_b.jpg

很少會有專門的影視作品去描繪那一個容易被人們忽視的角落。因為我們的眼裡的愛情總是存在於大城市的角角落落。我們總是會對於自己的情感寄託稍有吝嗇的。因為我們總是習慣於自己光彩亮麗的一面,而對於使自己的形象不那麼鮮明的角落,會習慣性的選擇遺忘。

如果我們可以回過頭去細細地數一數自己曾經錯過的角落的話,那麼一定不會對於本片當中描繪的場景感覺到陌生。

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遇見一個讓自己終身刻骨銘心的人,或是親人或是戀人。亦或者兩者都是,本片對於這樣一種既是複雜又是簡單的情感做了一個很好的展示。美姐無疑是那個見證了鐵蛋一生的人。從幾歲的時候開始,鐵蛋的生活中就多了一個可以和自己親密無間的女人,年有的時候自己的玩伴總是會給予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因此在那個時候的鐵蛋看來,美姐完全是一個神一樣的人物,一個既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又值得自己窮其一生去維護的人。因此在美姐作者馬車越走越遠的時候鐵蛋會毫不猶豫的追隨。但是再好的友誼也是會消弭的,鐵蛋長大了,美姐回來了。https://pic4.zhimg.com/v2-3ef76687232e43cf472ec9006e5e0973_b.jpg

青春期的時候人們的感情開始萌動著。這個時候鐵蛋就如同歌裡面唱的那樣一般。而此時的人物全然發生了變化,昔日的美姐逐漸的色衰,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模樣,但是美姐的大女兒開始取代了美姐的位置。走進了鐵蛋的心裡,出於對之前兒時的記憶的追隨,漸漸的鐵蛋和大女兒產生了愛情。且一發不可收拾。這個時候的一個轉場做的非常好,美姐在台上唱戲,訴說著愛情,而鐵蛋和大女兒此時正在上演著愛情。鏡頭逐漸的模糊,緩慢的上移。並沒有立馬出現一片陽光燦爛和花好月圓的景象。最總定格在一片模糊的藍天,然後就是急劇的下沉。這個時候就預示了鐵蛋和大女兒的愛情註定是不會長遠的。歡愉過後便是永久的分離。果不其然,最後的故事和我們預想的一樣。鐵蛋的愛情破碎了,被迫陰差陽錯的和二女兒結了婚。最終遠走他鄉。https://pic4.zhimg.com/v2-a96892c4510cf4b4d3645dff79b4c57f_b.jpg

在某一個村子演出完成之後鐵蛋在馬車上遇見了和當年自己追隨美姐一樣的場景。鏡頭一直在時空之間不停轉換,可能此時的鐵蛋才明白了當初美姐看到自己一路追隨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這個時候距離自己和大女兒勞燕分飛已經好幾年過去了。

也許是陰差陽錯的緣故,最終鐵蛋在美姐的三女兒身上依稀看到了他大姐當年的影子,而此時的三女兒也是情竇初開的年紀。但是這一次,物是人非,鐵蛋有的只是深深的懷念,心中卻再無半點熱情了。人總歸是要放下的。歸家的鐵蛋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如同片尾的歌曲一樣經歷了漂泊體味了百態,最終停住了,永遠的停住了。https://pic3.zhimg.com/v2-15adaa74592e2162cd0ef56a196f6a1e_b.jpg

影片描繪的愛情依舊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甚至是多了些許傳統的愛情故事的形象。父母逼迫,最終和自己不喜歡的人走到了一起。待到自己嘗遍 人生滋味的時候最終選擇了放下。很簡單的故事,卻又是一種新的表現形式。激起的浪花如同片中我們看到的傳統民歌和流行歌曲之間的碰撞一樣。即使是時間在變,但是那些個忠貞不渝的愛情卻是永遠都不變的。https://pic1.zhimg.com/v2-429bc55a1702cd70f5caea7d2db04efc_b.jpg

片中的鐵蛋從一個追求自由愛情的熱血青年漸漸的成長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父親,兒子和丈夫,期間並沒有經歷如同現代劇集那樣的波瀾壯闊的一生,更多的則是如同普通人一樣的經歷,只不過在誘惑面前最終選擇沒有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這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如何在浮躁的時代讓自己變得寧靜下來。似乎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了。


如果用時下流行的標題黨來說,這是一個男人和四個女人的故事。往大了說,這部電影關乎土地,關乎西北農村,關乎地方戲曲,關乎性,關乎繁衍。都是農村生活最真實也最本質的東西。

電影從童年鐵蛋偷窺美姐如廁開始。一個典型的兒童主觀視角,攝影機的機位很低,兩人的對白也很粗礪甚至粗俗,一股子濃郁的陝北風。幾乎從一開始,導演就直奔主題了。鐵蛋這大半輩子,都在和美姐及美姐的三個女兒糾纏不清。

在美姐身上,投射了鐵蛋本人對性與愛的萌芽和幻想。在三個女兒身上,則分別對應了美姐的美貌、品質、才華。這也可以看做是導演郝傑對女性形象的解剖。大女子和成年後的鐵蛋兩情相悅,卻最終因遠嫁內蒙,與鐵蛋天各一方,她的角色之於鐵蛋更多在於愛情最初留給人的純美與遺憾;二女子是個啞女,她與鐵蛋被迫成親初看是一場悲劇,卻最終在時間的流淌中成為全片少有的溫情與慰藉。她的戲份最少,性格特徵卻極為鮮明,新婚當夜她拒絕委身於一個無愛的男子,卻也在鐵蛋離開家鄉之後主動擔起照顧家人和孩子的擔子,在她身上有著女性的倔強、堅韌與柔情;三女子身上有著初出茅廬的銳意與個性,她對姐夫崇拜有加,但鐵蛋因道德的束縛最終只能讓這段感情發乎情而止於禮,同時在她身上也映射了當代流行文化對傳統藝術帶來的衝擊和改變。

印象最深的,自然是鐵蛋一言不合就開唱的二人台。這是一種在西北、晉北等地流行的地方戲曲,內容多是些夫妻之間的葷段子。乍聽起來粗俗不堪,卻最赤裸地表現了西北農民的生存慾望生活內容。二人台是鐵蛋的根,是他討生活的飯碗,他靠它離開家鄉加入劇團,也因它的落沒墮入滾滾塵世。他「出口外」的歷史即是西北農民及西北傳統藝術在80、90年代的一部變遷史。

導演在採訪里也說,別人評價此片在精神上與第四代導演一脈相承,更多指的是他對農耕文明的關注與傳承。對鄉土藝術和農村生活的描摹體現了導演對故土的深情,以及對人性本能之中「食色性也」的坦誠記錄。

印象最深的鏡頭,是二女子獨自在床上試穿丈夫從口外帶回來給她的一條紅裙子。她拉不上後背的拉鏈,但這並不影響她的皎潔和美麗。在拱形的窗戶前,方形的炕床上,她踮著腳尖,小心翼翼地孤芳自賞,像在完成一場關於美的儀式。她乾癟的生活本只剩下需要她整日操勞的孩子、家人、牲畜,但在這樣的貧乏中,卻迸發出如此驚人而含蓄的美麗。這是生活只向少數人開放的善意,也是導演對二女子所代表的母性形象表達的敬意。

欣賞不了粗野的藝術,也必定無法真真正正咀嚼高雅的藝術。又或許,同為藝術,本沒有粗野與高雅之分。滿是塵土風沙的西北民間,其實藏著最質樸也最美麗的語言。


看完後,草草翻看了豆瓣上的各種評論。大部分比較寡逼,偶爾有些出彩的評論。不能否定人的同感,更不能要求觀眾。但如果背景知識不夠,對電影的理解則會降低很多。看過評論後,知道多數人沒讀過曹乃謙,沒看過過二人台,沒聽過討吃調,沒住過土窯洞,沒吃過黃米糕。就難以理解其中近乎荒誕的真實。


一個人去看的,看完覺得挺好,無視導演輸出的價值觀,裡面的人物本身都很鮮活,生活場景也很生動,拓寬了我的視野。至於愛情啊婚姻啊,自己的事情自己把握,電影愛咋地咋地。


我一直認為郝傑是中國電影界兩大奇才之一(另一個是執導《盲山》《盲井》的李楊)。出身張家口市萬全縣顧家溝村的郝傑導演一直堅持著他最淳樸的電影夢想,不論是兩年前一部火遍豆瓣的《光棍兒》,還是兩年之後開始商業化的《美姐》,郝傑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夢想的路上。在這個夢想里,飽含著他對故鄉的情感、對藝術的執著、對人性的思考,甚至是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解構。
誠然,作為非科班出身的導演郝傑,《美姐》在視聽語言上雖然較之前作《光棍兒》有很大進步,但仍舊瑕疵明顯。可這並不能掩蓋《美姐》中所蘊含的最貼近中國底層人群的旺盛生命力。而這種鄉土氣息濃厚的生命力,正是大部分中國電影導演難以表現也不願意去表現的。但這個真正從最偏遠的農村裡成長起來的郝傑導演做到了。郝傑鏡頭下的鄉村,不是單純被表現出的歷史,更不是記憶中的過去,而是就在眼前,就在你驅車離京兩小時的路上。那些貫穿全片的二人台、黃米糕、大窯洞、破瓦房,都成為了那些人在那個年代最顯著的標籤。
好吧,讓我們來談談電影。
《美姐》的主線毫無疑問是鐵蛋的愛情故事。從幼時對美姐朦朧的愛,到成人後與美姐三個女兒的糾葛,導演從側面講述了一個生長在中國最底層的農村男人的成長。鐵蛋幾乎就是中國絕大多數鄉村裡適齡男青年的寫照——性啟蒙、成熟、暗戀、結婚……但,成長起來的鐵蛋在這裡選擇了衝破藩籬,跟隨歌舞團遠行。皮卡車上的鐵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正是代表著郝傑導演本人,以及越來越多走出大山,渴望與外界接觸的農村人。但片中的鐵蛋最終還是回到了小村莊,片外那些執著於夢想的人們呢?
另外,影片的另一大亮點是貫穿全片的二人台音樂。在我有限的影院觀影生涯里,能夠震撼到我的原生態音樂不多,《白鹿原》里的華陰老腔算一個,《美姐》里的二人台算一個。與華陰老腔在《白鹿原》里的突兀不同,二人台貫穿《美姐》全片,與電影渾然天成。影片在一開始便說明,此片獻給二人台。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全長91分鐘的電影,一半以上的時間都迴響著粗糲的二人台。在這個周杰倫都已經成為過氣歌手的時代,二人台顯然已經成為垂死的藝術,或者,叫它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看似高調實則無甚大用的名詞無法搶救這些如二人台一般的瀕死藝術,只有寄希望於更多如郝傑一樣深愛並深諳這門藝術的人才能挽救這些隨處可見但卻隨時可能滅絕的中華文化。插一句題外話,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對趙本山充滿敬意的原因。如果沒有他,二人轉這門鄉土氣息同樣濃厚的藝術形式或許早已經被堙沒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城市裡。
必須要再誇獎一下兩位主演葉蘭和馮四。作為郝傑「御用女主角」(請原諒我用這個詞來形容)的葉蘭,在《光棍兒》初露鋒芒後,這次更上一層,一人分飾性格完全不同的三角,且相當出彩,其深厚的表演功底可見一斑。而作為《美姐》第一主角的馮四,此前只不過是晉蒙交界地區日漸衰敗的二人台劇團演員,但作為《美姐》的絕對主角,電影中不但可以感受到他超強的表演爆發力,多年的二人台經歷更讓他的一副極其優秀的好嗓子展露無遺。不得不承認,郝傑的慧眼識珠讓這部《美姐》更具傳奇色彩。
中國現在的院線電影,充斥著太多浮躁的「偽大片」和騙錢作品,而真正能踏踏實實講好故事的電影鳳毛麟角。從這一層意義上說,中國需要更多的《美姐》,更需要更多的郝傑。向所有堅持講好故事,做好電影的中國獨立電影人致敬。

原文鏈接:《美姐》:一顆粗糲外殼下的細膩內心 (美姐 影評)


第一製片人會員 資金基金管理人 王楓

第一製片人會員 資金基金管理人 王楓

《美姐》所做的這種帶有民俗風味和人心本真的影像呈現,在之前第六代和賈樟柯的電影中屢見不鮮。導演郝傑在選材和視角仍然如他的處女作《光棍兒》一樣,帶有些許貧困孩子在城裡接受了文明教育,回頭再審視自己鄉親的種種文明人看來好笑的情節,裝點一下,再呈現給文明人。

《美姐》的劇作結構平鋪直敘,起伏轉折少,人物性格單一,而由一個演員扮演年輕時的母親,大姐和三妹,更是捉襟見肘,不見亮色。 前後兩段的敘事方式及鐵蛋兒的個人選擇及性格轉變,頗有多年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里張明的影子;而作為劇團演員,浪跡天涯後回歸家庭的設置和鏡頭,更與賈樟柯的《站台》十分相像。並不是說相像就不好,但導演在編劇和整體把握上,確實是「郝郎」才盡。

本片的攝影、剪輯反倒不如《光棍兒》,大量的廣角鏡頭,放在質樸的山地環境和窯洞中,並不能恰當地表達影片涵義;而鋪排得滿滿得各類音樂,沒有統一性,沒有與情節及影像相得益彰,反而削弱了影像和人物的力量。輿論一片喧嘩,力頂這位年輕導演,但恐怕反而會「傷了仲永」。這片子讓人喜,是知道在電影商業大潮中,還有年輕導演堅持個性化創作,堅持自己的表達;讓人憂,是這片子並沒有達到它所受到讚譽的那種藝術成就,反而會損害藝術電影在普通觀眾中的地位。

看完這片子,既沒有被人物感動,也沒有被影像吸引,更沒有對導演才華的欽佩。當代導演的個人修為,恐怕還是要靜下來,好好修鍊。從劇作、片子的整體性、剪輯、音樂修養,以及思考深度及對人的真正關注!


我剛剛看完,還是從看光棍兒才知道又拍了美姐,就一句話:原生態的美就是最原始也最美的美,祖國幅員遼闊,人民幸福美滿~


最讓我感慨良多的是電影末尾,鐵蛋踹門進去救老三那裡。門被踹開一個洞,鐵蛋別彆扭扭地鑽了進去,又別彆扭扭地鑽出來。鐵蛋無奈地眼神,終於決定讓自己的感情從那個不尷不尬的位置鑽出來。接下來他就回家和老二好好過日子了。這一段很叫人感嘆吧,彷彿是青春一下子熄滅了,又彷彿是終於決定放下幻想了。就像平素生活的許多選擇,不情不願不好不壞。


還沒看
但是無意中看到光棍
被它的原生態震撼到了
第一次覺得方言是有生命的


剛剛看完回來,我覺得美姐就是導演把自己所見所聞的農村生活、用電影展現給大家看而已,雖然我也覺得如樓上幾位所說,有這樣那樣的不完美,但這就是生活,我很喜歡


那個是存土豆的地窖吧?挺有意思的,為啥選哪裡?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


小眾電影!聯想到了霸王別姬,真怕他倆好上了,哈哈!腦洞有點大!除了 忠犬八公 第二部讓我哭的電影!演員演技真棒!導演厲害!


耍情懷甚的都是狗屁,文化都是赤裸裸的!民風彪悍,哪能形容黃土地上那些人?不懂那裡的話永遠都不會理解那裡人的價值觀。


某瓣說的;二人台不是天天有,情歌卻永遠唱不完。


這篇影評很好,對細節描述很完整,包括一下沒有人注意到的。


《美姐》的影評:【鐵蛋兒的情歌】題記:我已是很久沒寫影評了,但是看完這部片子卻遲遲不能入睡,總

…全文: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6432007/ (@豆瓣app)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吳宇森的《太平輪》?
數碼寶貝中的三天使、十鬥士、皇家騎士和四聖獸到底是什麼關係?
如何評價電影《西遊·降魔篇》?
如何看待《一步之遙》首映式後,微博上差評如潮?
電影《花樣年華》好在哪?

TAG:電影 | 導演 | 影視評論 | 美姐(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