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商朝這個朝代?

商朝是否是一個尚武的朝代,商朝比夏朝的疆土擴展了多少,如何評價,請多講些故事。


轉引我微博上好友正宗孟姜男的評價:

我大商,王八殼子寫書,人命賤不如豬,有事沒事算卦,三天兩頭遷都。開國不知所以,中興全靠媳婦,末世力大腦殘,娶個倒霉村姑

正經寫一下題主的兩個問題吧:

那個時候恐怕還沒有現代國家的領土概念,姑且以考古學文化來代替之。
目前被認為是「夏文化」的,姑且取「二里頭文化」說,分布範圍在黃河河南段兩岸+淮河水繫上游,基本不出豫北、豫中、豫西,在陝西華縣、商州,以及豫南等地有零星分布;商代的盛期在晚商,文化分為七個小類型:殷墟、蘇埠屯、前掌大、天湖、老牛坡、旌介、北莊子,分布地域北到京西南、東到濟南東、南到合肥南京之間、西到關中,涉及今北京、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安徽七省市。

是否「尚武」不好說,但是有兩個層面的材料,一是商代流行殉人,來源之一推測為戰俘,可見當時戰俘數量不在少數,可以反映出軍事行動或大或密;二是從甲骨文記載來看,僅武丁一王,就和人方、下危、土方、及方、井方、屯方、危方、歸、龍方、先方、耳方、呂方、羌方、髳方,還有好多敲不出來字的方國發生過戰爭,所以軍事行動還是挺頻繁的。


大商煌煌六百載, 破鬼方,敗東夷,逐西戎。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叛軍逼王城,不調邊防軍。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商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牧野之後無華夏,山頂洞後無中國!


首先,商人將商業形式發展壯大,與某些歷史學家認為的相反,商人不是在失去政權後才開始發展商業,而是商湯之前的先商時期,商業就是商人的主業。先商人曾經處於一個東西貿易的節點上,這個節點就是河西走廊上的張掖。商人因為發展商業得以發展壯大,從一個小酋幫發展成為進軍東方的大邑商。
其次。商人滅夏後的行為與夏商一體有關。商人所以滅夏,更多是因為夏人的請求與意願,《清華竹簡.尹誥》披露商湯對伐夏非常疑慮與擔心,如何說服商人民眾也很困難,因為伐夏並不符合商人的利益。而夏人伊尹則提出以有夏之金玉,作為商人部眾伐夏的激勵。商湯做出伐夏的決定,更多體現了夏民的利益與意志。而商人之後在中原的開拓也是與夏部落是協同進行的,商人在文化,科技,思想上更倚重文明程度更高的夏人。夏人伊尹輔佐了包括商湯的四代商王,從這個意義上,說商為伊尹朝並不過分。
最後,商湯以後的疆土並不在夏的疆土之上,而是東進的概念。若要與夏的疆土相比,還是要小的多的,夏在古籍中被稱曠夏,而商也只能稱為大邑商。商湯之後的商人佔據的是一個嶄新的世界,開始了東亞真正的文明時代。


殷人確實尚武,確實相對於夏代把疆域擴大了不少,擴張到了北至遼西、南至湖南江西,但商朝是中國歷史上被曲解地最嚴重的朝代之一。
首先說明商朝不是奴隸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是馬克思在研究歐洲歷史時引入的概念,但他從未認為這套劃分方法適用於全世界。實際上中國、印度等東方文明都沒有經歷過奴隸社會階段,原始社會解體後並不必然進入奴隸社會。蘇聯、中國等的官方學者把它強行推廣,把「五段論」生搬硬套到中國歷史,甚至連《商代史》這麼好的書籍都受到了有奴派觀點的負面影響。商代的人祭人殉,絕大部分是使用戰俘,戰俘並沒有被轉化為奴隸就被殺掉了,其次是使用死者親屬(部分是自願的),最少的是使用奴隸,但這些奴隸並非生產用的奴隸而是家庭奴隸,也只佔人口的極少一部分。關於商代的社會結構,這是有考古證明的:

無奴派的觀點,可以看黃現璠《中國歷史沒有奴隸社會》、晁福林《夏商社會性質論綱》、島邦男的《殷墟卜辭研究》等等。幾個其他的相關鏈接:

無奴派的觀點,可以看黃現璠《中國歷史沒有奴隸社會》、晁福林《夏商社會性質論綱》、島邦男的《殷墟卜辭研究》等等。幾個其他的相關鏈接:中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出現過所謂的奴隸社會-冥想集-搜狐博客
、商朝是奴隸社會嗎?-考古人之家-搜狐博客
和商周奴隸社會說糾謬+何炳棣.pdf 全文-臨時分類-文檔在線。著名的商史學家唐際根研究了成千上萬座商代墓葬之後也說,商朝不是奴隸社會,而是以家族為單位的等級社會。
商代甲骨文中,從事社會生產的主要是」眾人「,相當於平民。至於」休道「所說的的」商代用平民作人牲「,這實際上只佔其中極小極小一部分,而且還可能是自願的,我看過《商代史》,上面是這麼說的:

商代的人祭人殉大多發生在武丁時期,因為戰俘很多。到了商末帝乙、帝辛時期,人牲人殉都很少。卜辭中,帝乙、帝辛時期的祭祀最主要是「豆祭」(穀物祭祀),很少用人和牲畜。另外知北游(王寧)先生指出過,甲骨文中一些諸如「用羌」之類的記載,「羌」當從郭沫若之說釋為「苟」,即「狗」之初文,用狗作為犧牲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是人牲。所以商朝的人牲祭祀也可能有被多算的。

商代的人祭人殉大多發生在武丁時期,因為戰俘很多。到了商末帝乙、帝辛時期,人牲人殉都很少。卜辭中,帝乙、帝辛時期的祭祀最主要是「豆祭」(穀物祭祀),很少用人和牲畜。另外知北游(王寧)先生指出過,甲骨文中一些諸如「用羌」之類的記載,「羌」當從郭沫若之說釋為「苟」,即「狗」之初文,用狗作為犧牲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是人牲。所以商朝的人牲祭祀也可能有被多算的。

@士雅 所提的李碩寫的那篇文章,該文是嘩眾取寵的並且常識性錯誤極多,又是基於傳統史觀,沒有任何新意。作者居然分不清「朝歌」和「殷」是兩個不同的地名。朝歌在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朝歌鎮,是帝辛的陪都,殷墟卻在河南安陽小屯村,怎麼能把安陽小屯說成是朝歌?(古本《竹書紀年》:紂時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據邯鄲及沙丘,皆為離宮別館。)商代雖然內婚制盛行,但卻不是他所說的「嚴格的族內婚制」,甲骨文中就有商王武丁的兒子娶了一位白皮膚的羌族女子的記載,清華簡《楚居》不還記載了楚國始祖季連娶商王盤庚的孫女嗎?

說商朝強迫周人向自己繳納人牲,是造謠。《商代史》第十一卷的」周邦臣屬關係的演變「也沒說周人向商朝繳納人牲。知乎的趙瑾昀先生也指出了《說文解字》的」周,從用從口「是指」周「的小篆字體,甲骨文的」周「是沒有」用「和」口「的。而且《商代史》是1999年寫成的,目前學術界已經考證出甲骨文中的」周方「是」妘姓周國「而並非後來的」姬周「。這裡給鏈接試論殷墟卜辭之"周"為金文中的妘姓之琱。

商代規模最大一次的人祭是五百餘人(戰俘),這篇文章居然說"殺三千人牲」;殷墟中總共出土兩件烹人頭的鼎(烹殺敵族首領祭神),,他不直接說「兩件」卻說「不止一件」;看來是故意營造氛圍抹黑商朝的。他可能理解錯了一件事:糾正殷代武丁時期殺伐二千六百五十六人的一件史實。
說商是食人族,這腦洞真大,現在已經發現了這麼多商代墓葬,如果真是食人族,是完全可以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檢測出的。按他的邏輯,西周時,周夷王烹殺了齊哀公,是不是也把齊哀公吃了呢?齊桓公吃掉易牙的兒子的肉,齊國是不是食人族呢?

至於他說周公廢除了人牲祭祀,學術界確實有一種說法認為西周統治者強調「德治」、「敬天保民」從而減少了人祭;但其實商末的人牲已式微,帝乙、帝辛(可能還需加上文丁)加在一起至少五十餘年(六十餘年),總共只殺了104人牲,平均一年不超過2個,所以之後的周代人牲也就少見。周武王滅商時一次性殺了140商人作為人牲,小盂鼎記載了周康王(或昭王)殺鬼方戰俘作為人牲,春秋時魯國的季平子「用人於亳社」,《史記·陳涉世家》中的「為壇而盟,祭以尉首」也是人祭,可見人祭在後世仍存在。
《墨子·節葬下》: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這裡應該是指周代的人殉制度,但周王陵至今還未被發現。周代的人祭人殉究竟如何,只有等周王陵被挖掘以後,才能解開其謎團,現在並不能過早下定論。

至於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自周至明清一直被妖魔化,殷作斌先生也批評《商代史》沒能對帝辛進行公允的評價。如果說「為紂王翻案是錯誤的」,先不論自己的身份地位有沒有資格下這種定論,史學本來就應該是開放的,這樣的定論只會扼殺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唐際根、楊向奎、蔡美彪、李定一等學者都對帝辛有一定程度的翻案、正面評價。
「休道」說帝辛重用的是小臣,這沒說錯;然而小臣雖然構成複雜,但卻確實有一部分是侍從奴隸或者平民出身。




商朝時女性的社會地位是很高的,周朝女性的地位大大下降,開始成為被禮教迫害的對象。關於商周女性地位的變遷,相關資料很多,這本是應當普及的常識,某些人卻故意掩蓋。商代不存在以妻殉夫的現象,甲骨文中「妻」、「妾」通用無等級之差,周代墓葬中才開始有殺妻妾殉夫的現象。

關於商朝的女性地位,還可以看鏈接

關於商朝的女性地位,還可以看鏈接商周時期女性地位探析、商代女性的地位很高等。

周代的等級制度也顯然比商代要森嚴許多。而且有學者懷疑周代的「庶人」比商代的「眾人」要地位低許多:周代的二等國民--庶人-【維普網】-倉儲式在線作品出版平台-www.cqvip.com

來知乎還沒有多長時間,我在這裡看到了商粉和周粉的爭辯。不論粉誰,都應當尊重事實,不應該出於主觀情緒造謠抹黑。粉商也要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應僅限於民族主義情緒,應該了解一下無奴學派、商周婦女和平民地位等等。商朝確實被抹黑得較嚴重,這主要是有奴派造成的;為了把「五段論」生搬硬套進中國歷史,殷墟的戰俘人骨和甲骨文中的殺敵記載被大量地意淫成「奴隸」;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是周禮儒家潤色而成,一些人出於宗周思維和尊儒思維也會抹黑商朝。

來知乎還沒有多長時間,我在這裡看到了商粉和周粉的爭辯。不論粉誰,都應當尊重事實,不應該出於主觀情緒造謠抹黑。粉商也要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應僅限於民族主義情緒,應該了解一下無奴學派、商周婦女和平民地位等等。商朝確實被抹黑得較嚴重,這主要是有奴派造成的;為了把「五段論」生搬硬套進中國歷史,殷墟的戰俘人骨和甲骨文中的殺敵記載被大量地意淫成「奴隸」;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是周禮儒家潤色而成,一些人出於宗周思維和尊儒思維也會抹黑商朝。

商人重視鬼神、商業、法治和契約,女性地位比較高,政權形式是大邦殷和方國的聯盟;而周人重男輕女,看重祖先、農業、道德和宗法制度,政權形式是家天下。周文化經孔子發揚光大成為儒家思想,而殷商文化成為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等的淵源,尤其是墨家思想受殷商文化的影響最大,有興趣者可以探討一下這裡的淵源關係。其實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也大多是殷商後裔。

說句實在話,只要是受過現代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權教育的人,都能看出三代中的「周」和「夏商」有很大不同,周文化中奴役人思想的成分比夏商兩代多很多。夏商雖然已是階級社會,但還保留了許多原始社會遺留下的民主傳統,在性別、婚姻、日常生活出行上也不受後世禮教的束縛。有人會認為從平等、民主向等級制度和集權發展是古代歷史的必然,但是我們觀看西方歷史,西方從來沒有中國古代這麼嚴重的男尊女卑、倫理綱常、重農抑商、中央集權等等。
學術界肯定不會像李碩、休道那樣粗暴地否定商朝,但是許多學者遵循傳統史觀也持褒周貶商的態度。如果要從反思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可以看李劼的《中國文化冷風景》和《商周春秋》,李劼就對周滅商以後周禮儒家的負面影響進行了批判。


2017.10.30,補充一篇文章作後續資料及對explorer的回應(https://zhuanlan.zhihu.com/p/30550644)

————————————————————————————————————

可能是太長不看的原因,有人表示看不懂,因此說明一下,主要論點如下:商朝優點是有的,但是缺點也要承認,同時期橫向比較,周比商先進,周代商就是歷史的進步,現在網上流行的為紂王翻案,認為周代商是華夏文明退步的觀點,是錯誤的。

同時期橫向比較,商朝沒有廢除人殉,周比較商進了一步,商還用武力迫使周稱臣納供,乃至繳納人牲,那麼周就有權指責商殘暴,周代商客觀上就是對老百姓有好處,無論這好處是動機還是私心的副產品。周代商就是歷史的進步,即使假如周不代商,商朝幾百年後也能廢除人祭,但那就晚了一步。

從來做學問的態度,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已經知道的是已經知道的。已經知道的部分周朝優於商朝。偏有些人總愛說商朝其實優於周朝,已經知道的是被儒生篡改的,又腦補不知道的部分是被儒生刪掉了,刪掉就是因為這部分周朝不如商朝。我再問有什麼證據證明商朝優於周朝?他說證據都被儒生刪掉了。

於是我再問天理何在。

所幸我學的是考古學。

本來真不想提了,畢竟到銀行看倉庫也有年頭了,還管這麼多幹嗎?可是人心不死,聖賢永存,還是最後提一提吧。以後就不管了。
現實中很多人黑周粉商,認為商朝文明,周朝野蠻,周克商是倒退,封神演義是黑紂王,筆者一向不可理解,任何一個對於歷史學考古學文獻學有一點點研究的人,都會認為周克商是明顯的進步,封神演義寫商朝有一群忠臣烈士是在洗白。後來看了很多人的帖子才曉得,他們完全不知道考古學常識,又認為所有說商朝缺點的文獻都是儒家偽造,反而相信一個從沒有下工地挖過墓,提倡外行領導內行的政治家說的紂王偉人論。是何異於看病不找醫生而找市長?術業有專攻,政治家對於歷史就是純粹的外行。想想看,就在政治家發動的文格中,史學家錢海岳先生因為說鄭成功在台灣抗清是對的,結果被紅兵從明孝陵山頂推下,屍骨無存。難道我們也要信政治家的話,認為鄭成功抗清是錯的?

更不要太過相信某些從一開始就說著髒話,立場鮮明地對周孔進行唾罵的人所做的論證,不妨先考慮一下,他的論證是客觀的,還是受到了他的立場和情緒影響?要知道,雖然說古代有偽君子,說著堯舜孔孟的大道理,做著盜跖的勾當。可是現代也有偽君子,做著盜跖的勾當,嘴上卻對孔孟破口大罵,不將其罵成盜跖誓不罷休。只要孔孟這等千年公認的聖人其實是混蛋,那這些不是太混的偽君子自然就顯出好來。
是以,筆者在此普及一些殷商考古學的常識。
首先說明,為紂王洗白,不是現在才有的事,早在春秋時期,儒家就有人懷疑紂王沒那麼壞,但是什麼根據都沒有。拿現在的話說就是聖母心發作。到五四以後,打倒孔家店,疑古派興起,很多人認為紂王不是暴君,以至於首次殷墟發掘,發現殺殉的人牲遺骨時,考古界提出了殷墟漂沒說,認為被發掘出的建築基址中的礎石是洪水從山上衝下來的石頭,建築基址中奠基時殺殉的屍骨當成是被淹死的人。直到「甲骨四堂」中的董彥堂發掘山東城子崖遺址才弄清那些石頭是版築的建築遺址,那些屍骨是奠基時被殺殉的人,就如同歐洲古時建築,常在挖地基時埋入殺死的貓狗馬屍骨以鎮宅一樣。「殷墟漂沒說」與中國考古學的科學化進程--《考古與文物》2003年03期
因為山東城子崖遺址發掘出了保存良好的版築圍牆等,明顯是建築基址,通過研究發現與殷墟一致。畢竟,城子崖遺址是古代譚國的都城。譚國,大約建於公元前1200年,是始於殷商的小國。譚國人祖先姓子,與商湯同姓,譚國是商朝建立後,由商王分封的。周克商後,譚國又接受周王分封,繼續了300多年,最終被齊桓公所滅。周朝對商朝遺民的政策正是如此,直系的武庚,封給舊都,監視居住:旁系的微子,封給宋國,任其發展,直到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商王支系的諸侯,保持原狀,繼續存在,甚至還讓他們保留城牆。

(說到分封制,有些人無法理解,總是認為周克商是外國入侵。如果周對於商是外國,那麼紂王任用四方多罪逋逃,也就是任用外國的逃犯,試想美國任用藏疆分子等我國逃犯為官,我國會是什麼反應?發怒開戰理所當然。反之如果商周算作一國,中央特赦省區逃犯也可,那麼周克商絕非外國入侵。曾見有人認為紂王有權赦免逃犯,卻又說周克商是外國入侵,筆者渾不可解。

如果還有人認為周是罪惡的侵略者,就請先告訴我,商國與周國,到底是平等的兩國,還是一國內的君臣?如果是平等的兩國,商國用武力迫使周國稱臣納供,乃至繳納人牲,周國開始屈服,後來找到機會反擊,這有什麼不對?平等的兩國,就不應該有一國向另一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鑒於,有人認為,我這樣的價值判斷邏輯,可以給日本侵略滿清,西方打開中國大門這些歷史事件洗地了。追加說明一下,我之所以有這樣的價值判斷,是因為在我的價值觀里,自衛,和平白無故管別人家的閑事,是不同的。 自衛,是沒有錯的。要按古代的價值觀,而不按現代的價值觀,那就連復仇都沒有錯。齊襄公復九世之讎,《春秋》大之。九世猶可以復仇乎?雖百世可也。 而平白無故插手別人家的閑事,事實上是帶著私心,只為自己的利益。這就大不一樣了,要考慮到這個閑事是為了什麼,該不該管,能不能管,不管會怎麼樣,管了以後會怎麼樣,別人家願不願意讓你管,到最後別人家能不能過得比原來好。帶著私心,為了自己的利益,胡亂瞎搞,管完閑事,人家比原來慘多了,那坑定是錯的。

對了,商用武力迫使周稱臣納供,這也是有甲骨文證明的。要了解或者要反駁都請參閱中科院版《商代史》第11卷第45頁開始章節《周邦臣屬關係的演變》。甲骨文里提到周的卜辭,殷周關係,首先是兵戎相見。先是武丁辭有不少關於「撲周」的記載,從事撲擊者,有殷人,也有殷之諸侯、犬侯等。在撲周之後,殷周關係發生變化,才有了「周方」「周侯」的稱呼。

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本來就是「不敢」,而不是「不願」。

既然你先亮刀子逼著別人給你磕頭給你錢,那等別人也有了刀子,寧可和你拚命也不想跪下,湊巧拚命贏了,那你也不要擺出一副受害者的樣子說別人不該捅了你一刀。

認為夏不存在,周和商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又認為商國用武力迫使周國稱臣納供是理所應當,還認為周國反擊商國就是入侵——那這就是雙重標準。

就學術上而言,雙重標準就是耍流氓。

對了,說到雙重標準,還有一點不吐不快。我本就是因為很多商粉認為傳世文獻被周朝刪改了,不可靠,所以才用考古學證據來作考證,不想又有商粉引用傳世文獻來反駁我。

但是,如果承認傳世文獻中說商朝好話部分的可靠性,那麼這文獻還有說商朝壞話的記載,周比商文明的記載,是否承認?

如果說無憑無據認為傳世文獻被周朝刪改了,所以凡是說商壞周好的都不可信,說商好周壞的都可信,是周朝人刪漏了,那是不是同理可得,商人自己寫的甲骨文,凡是說商好的都是商人自己篡改了事實,美化自己,只有說商朝壞話的甲骨文才可信?

所以不能這麼干。真正寫過論文的文科生都知道,論據不能雙重標準,論點不能無憑無據。)

殷墟不只是發掘出人牲遺骨,挖出的甲骨文中也有關於人祭的記載。大體說,人殉人祭在商代早、中期就很普遍,但用人數量較少;盤庚遷殷以後進入鼎盛時期,用人數量達到最高峰;武丁之後又逐漸有所減少。已發表的殷墟甲骨文中的有關人祭數字可考的達一萬三千多人。其中以武丁時為最多,人855
祭數字可考的九千多人。一次用人數目不等,最多的達五百人。殷商人殉人祭制度下的犧牲者,其身分有所不同。用作人殉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死者的妻妾寵幸及其親近的奴僕武士;人祭則大都是以戰俘為主體的奴隸。羌方是武丁等時期的主要征伐對象,擄獲的羌人成為當時奴隸的重要來源。他們經常與牛羊一起被作為祭祀時的犧牲,而且用羌數超過用牲數。祭祀的範圍很廣,天神、地示、人鬼,無所不祭,而以祭祀祖先為最常見。砍頭的「伐」祭和焚人的「(燎)」祭是最常用的祭祀方法。此外還有剁碎、血祭、活埋,等等。考古發現的殷商人殉人祭實例甚多,殷墟所見即達六千人以上。商代早中期,人殉一般與狗同埋;遷殷後,則以單埋為主。已發掘的殷王陵和殷王室墓十五座。每募殉葬數十人至數百人;中小奴隸主墓每墓殉葬一人至數人。殉人分全軀葬和身首異地而葬兩種。全軀葬的殉人放於墓主周圍,有的還備有薄棺和少數隨葬品。這種殉人,多半是墓主生前寵幸的臣妾。身首異地的殉人放於墓坑填土中或墓道中。有的頭骨與軀骨分別放置墓道中;有的是在墓坑中放頭骨,墓道中放軀骨。這後一種殉人,其性質與殺祭的人牲無別。祭祀坑遍佈於殷王陵陵區內。殺祭活動是多次進行的:既可在死者埋葬時進行,也可在其死後陸續進行,而以死後追祭為多。1934~1935年,在1400號王陵附近曾發現一片殷王室的公共祭祀場所,人牲坑中分別埋放全軀人骨、無頭肢體、無肢體的人頭,總數近兩千人。殷商的宮殿、宗廟建築,也是使用人祭的重要場所。從奠基、置礎到安門、落成,都要舉行隆重的人祭儀式,連同牲畜、車輛,一齊埋在宮殿宗廟台基的內外。人祭最多的是小屯乙組第7號宮殿址,共用五百八十五人。以上這些,若果有人不信,一定要看一手資料,可以去翻四部商代考古里程碑的著作:(1)王國維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2)董作賓的《甲骨文斷代研究例》;(3)郭沫若的《卜辭通纂》;(4)董作賓的《殷歷譜》。
除了商朝國都殷墟,還可以提一提商朝的王陵。譬如侯家莊商王陵區是商代晚期的王陵區。位於河南安陽西北郊侯家莊附近。從1934年起發掘,已發現晚商大墓13座,祭祀坑1400餘個。墓地分東、西兩區。西區有大墓8座,東區5座,均有一定布局。大墓外附有少量陪葬的中小型墓及祭祀坑。據研究,這些大墓為商王武丁至帝乙、帝辛(紂王)時期的商王及王室成員的陵寢。這些大墓都有人殉與人牲。如1001號大墓殉人總數超過164人。與墓主同穴者約96人以上,分置4處:第1處殉9個壯年男子,各持一戈,伴隨一犬,分置在墓底9個長方形小坑中,可能是作為墓主人的武裝侍衛而被殉葬的。第2處為木槨外側,發現殉1人(已被擾亂,原來可能不只1人)。第3處為木槨頂部周圍四階,共殉11人,有的有棺木,並隨葬綠松石等裝飾品,個別的隨葬銅戈,大概是墓主人生前最親近的侍從,有的無棺木,而同木器、抬架等混在一起,大概是般運禮器和管理儀仗的人。第4處為墓道夯土之中,共殉75人(統計不完全)以上,有的有墓坑,並隨葬少量青銅禮器,有的則身首分置,分別埋在不同深度的夯土中,或10人一組,或6人一組,或3~4人一組,排列似有一定的次序,這些被砍頭的殉人多數都未成年,甚至有幼兒。與墓主異穴者,全在大墓的東側,已發現22坑,另外還有馬坑,據不完全統計,共有68人。而人牲除在埋葬過程中被殺戮埋在填土中的外,還大批埋入大墓附近的祭祀坑。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去看親臨一線挖掘的考古學家高去尋先生完成著名的考古報告《侯家莊》,從1001大墓到1229大墓共計九大本,本本是鐵板干證。

比較起來,周朝人殉雖然繼續存在,但是人數大大減少,大量用陶俑代替。考古所見的兩周殉人墓有八十多座,八十多座墓總共殉兩百多人。諸侯、王和高級貴族墓一般都有殉人,一墓殉一人至數人。殉人一般是青年女性和少年兒童,多數處死後全軀入葬,有的有木棺,並有少量隨葬品和佩飾,但仍有少數殺殉入葬的。總的趨勢是逐漸減少,春秋末期以後,這種野蠻的習俗已經遭到社會輿論的反對。商朝一座大墓就殉164人,兩周八十多座墓總共殉兩百多人,可知周朝比商朝少殺多少人。需要說明的是其實陶俑在商朝已經出現,殷墟H358坑曾出土一批灰色陶俑,塗有紅漆,男女都有,手被上了刑具,有不少連頭也斷了。可是在可以燒制陶俑以作替代的情況下,商朝依舊大量殺人,可見商朝不是不能,而是不願,是真心想殺人牲。

(我上次與人比較此事,竟有人提西周虢季子白盤銘文記載「獻聝於王」事,且不論這裡的「聝」是指首級還是耳朵。即便是首級,銘文記載"折首五百,執訊五十",也就是「斬了五百個敵人的首級,抓獲俘虜五十人」,把戰場上斬下的敵人的首級獻給王,這和商朝把活活的妻妾寵幸奴僕武士殺死殉葬相差多少!這也能相提並論,我是真不能理解現在年輕人的腦迴路。)

再者,根據中科院《商代史》第四卷第四章和第五章。尤其是第五章,甲骨文中提到的「眾人」,指的是非奴隸的下層被統治者,有專家認為就是自由民(中科院認為還有所區別,能被人祭就說明不是自由民,但也絕非奴隸或戰俘),但也會被人祭。

這裡只是比較商周本身的王墓,而不討論他們的諸侯國。畢竟分封制下,天子其實很難管理諸侯,商周后期諸侯更是直接挑戰天子。所以不討論商朝時期巴人等國墓葬,也不討論周朝輿論公認野蠻的秦國秦穆公殺三大臣殉葬的事。(巴人者,曾在商朝時期在長江流域橫行霸道,打的商朝一點脾氣也沒有。周朝時巴人滅亡,泰伯在江南建立了吳國,南方又有楚國進貢周天子。這裡頭的事,我不詳述,但若有人以為商朝曾征服東夷而周朝疆域縮小,武力上無所作為的,可以查閱相關文獻。)

商朝人殉的事,實在不是我個人的腦補,如果實在不信我的話,又不願去看殷墟和侯家莊的考古報告,還可以去看果殼網的謠言粉碎機(「商紂王被推翻不是因為愛妲己 是因為拒絕活人獻祭」這個說法是真的嗎)「商紂王被推翻不是因為愛妲己 是因為拒絕...,一樓回復中,果殼網的考古小組管理員已經列出諸多現代考古文獻證明商朝的人祭。

當然,也不是說要痛批商朝的殘暴,畢竟商朝還是野蠻的原始社會,有人祭也是難免。畢竟我生在千年以後去議論古人,自然也要,代古人想想所處的境界。若果我憑著現代人眼界,批評起古人來,哪裡不好批評。難道看見一張世界地圖,就要罵孔子動輒講平天下,說來說去都是千乘之國,不知世界上有五洲萬國?只是周克商能使得人祭大大減少,明顯是歷史的進步。

更不是說商朝一無是處。譬如說在殷墟E區曾發掘出一片白陶殘片,上有毛筆書寫的墨書「祀」字,筆畫與形體完全與甲骨文字相同,比較周朝基本都是使用刀筆竹簡,直到千多年後的戰國才普及毛筆,以致有蒙恬制筆的傳說,似乎周朝緩慢了科技的進步。可是科技的進步難道要以殺老百姓做人牲為代價?我只能說,作為一個從農村裡出來的平民,我只信人命大過天,任何時候都反對為了什麼宏偉的理想犧牲平民,誰知道下一個被犧牲的會不會是我?

(提到商朝的科技,有一點切須說明,有人以為殷人東渡美洲,商朝科技多麼發達。其實殷人東渡說的證據,有的只是誤會,譬如人說印第安人是殷地安人,其實印第安是「indian」的音譯,意為印度人,當年哥倫布不曉得有個美洲,以為到了印度,稱土著為印度人,美洲至今有西印度群島;有的只是贗品,比如所謂的軒轅酋長禮天祈年圖,蚩尤風后歸墟扶桑植夜圖,是1991年由《國家地理》白人插圖作者Jack Unruh想像所作彩色插圖,有人曾研究拆穿,詳情見此《軒轅酋長禮天祈年圖》的真相是什麼?;有的反而證明不可能是殷人東渡,例如有一個1865年在秘魯北部的喜玉山洞中發掘出的銀鑄女神像,這件古物的照片在1948年首次由美國歷史學家發表,這尊女神頭戴太陽帽,坐在有蛇纏繞的龜背上,雙手各提一面銅牌,兩面銅牌上都赫然鑄著「武當山」三個漢字,因為美國人不識中文,當年的照片還把字給拍反了。這神像真偽,我沒有研究,不敢論斷,但若是真,則定然與殷商無關,因為"武當"這個詞要到道教大興以後說武當山"非真武不足以當之",把原名叫太和的山改叫武當山,然後才有武當這個詞;還有的是就是人類學上的同源共形,美洲土著源於從白令陸橋過海的蒙古人種,因此有些文物形態與亞洲上古文物類似,這是人類學上的常事。類似的也有,如仰韶文化曾出土與中東文物類似的尖底瓶,但只是因為歐亞人種終究同源,分開不久時,還會發展出類似的文物。當然,可能有耶教人士出於信仰,以此文物的類似來論證中國人源自西方,最終論證上帝造人說,那就未免不夠客觀。

真正能站得住的殷人東渡說證據,可能只有拉文塔玉圭,可是拉文塔玉圭所刻是否為甲骨文字,學界爭議甚多。參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544500/answer/76142032)。而且拉文塔文化,即奧爾梅克文化,雖然是突然興起的,但他們只不過是玉米農業誕生後,在墨西哥南部發展起來的五六個複雜社會(即其「姊妹文化」)中的第一個。美洲在奧爾梅克文化之前很久就已經出現了小北文明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5%8C%97%E5%8F%B2%E5%89%8D%E6%96%87%E6%98%8E ,考古發現美洲第一個史前文明發展迅速 ,該文明發現了人類早在公元前9210年就從沿海來到內陸地區定居的證據。但最早有城市出現的確切證據來自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瓦里坎加。(也有更早年代的跡象。)其他的城市遺址也接踵而出:公元前3100年的卡巴雷特(Caballete)遺址,以及公元前2700年的波韋尼爾(Porvenir)和烏帕卡(Upaca)遺址。按單個比較,小北地區25座城市在面積上都難與蘇美爾文明的城市相匹敵,但從總體上來講,它們大過蘇美爾文明的現存遺址。埃及金字塔要更大一些,但它們是幾百年後才修建起來的。

中美洲曾是多個社會交互發展的社會、美學和技術創新之地。在其北端的中部盆地,諸如特拉蒂爾科(Tlatilco)和科拉帕科亞(Tlapacoya)這樣的定居點為特奧蒂瓦坎與托爾特克等帝國奠定了基礎;在地峽區域,瓦哈卡各酋邦獨霸一方;奧爾梅克人稱雄於墨西哥灣海岸,而隨後,則是瑪雅政體在尤卡坦和瓜地馬拉北方的日漸崛起。一些人相信,此間還有第五股勢力的存在,即位於中部盆地與瓦哈卡之間的重要酋邦查爾卡欽戈(Chalcatzingo)。奧爾梅克人的最初蹤跡可追溯到公元前1800年左右,他們的最大政體聖洛倫索於公元前1200年左右覆滅,其他城市還延續了很長時間。商朝有多少年呢?從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以上對現實中商朝的說明,算是我紀念自己學過的考古的一點「多餘的話」。若是有人還是不信,認為這些文獻資料,考古報告,都是儒家為了抹黑商朝而偽造,那殷墟挖出的屍骨,也是儒家卜算到後世會有考古發掘,所以偽造埋下的;又或是像我上次遇到的某位先生一般,拿我專業知識和他說,網上查不到,他要說我腦補,我拿網上能查到的東西給他看,他倒來質疑我的文憑,說我所有的東西還不是從網路上搜索出來的,兩頭都被他占著。若果是這等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商朝不如周朝的先生,我只好是勸他去讀《八仙得道傳》,內中正陽真人說的最好:

「有種人是天生的固執脾氣,相信了一個人,就永遠不得疑心。假如有人指說這人不德,縱令有憑有據,也決不能移易她的念頭;又如定下一個主見,認定這事應該怎麼辦的,便當百折不回,死死活活,竭全力以赴之。成功與否,在所不計。總之意見已定,決不許自己少盡一分力量。憑心而論,這一種人,實是世上最可敬可佩而最有希望的人。可是有了這種性格的人,也有一樣非常危險之事,就是觀察上的錯誤和見解的乖謬。因為他們的毅力最堅,迷信最甚,對於可信之人,禮為之事,原該有此迷信和毅力;設或遇到一種虛偽的人和謬妄之事,他卻一般地迷信和執意,非要把這人抬高到十足,並要拼出全力,犧牲自己,拚命價去干那乖謬的事情。那便要從頭錯到腳,從生活錯到死路上去,甚至已到臨死的境界,還不信害他者是歹人,所做的事是壞事。這正合於古人所謂合九州鐵鑄成的大錯。天下可危可怕之事,還有比這更甚的么?」

人言宗教迷信,噫,我見有迷信甚於宗教之人。

ps:有人說我這篇文章沒有詳細列出在哪本書第幾頁之類的考據,我只能承認我挺懶得,原因詳見評論區。有人提出質疑的,我也盡量回復了。還有人說諸如「周朝的故地,後來被蠻族犬戎佔領,又讓給了秦,然後諸侯認為秦是蠻夷---那麼一個周朝的發祥地,怎麼會被認為是蠻夷呢?」之類的話,這我就實在沒辦法了,居然有「諸侯認為秦是蠻夷是因為秦得到了蠻夷的土地」這種觀點,從而論證周是蠻夷,這我還能有什麼辦法呢?我只能盡量澄清已被考證的事實,至於看了這事實能得出什麼觀點,這是各人歸各人的。只好是夙夜憂嘆我國不要佔有一絲一毫日本人的土地,不然我們不是要被罵日本鬼子了嗎?

鑒於評論區老是有些五無人員一開口就是髒話,所以在此聲明,要反對本文觀點的,請至少先有理有據的反駁掉這些論文,這已經是掛一漏萬,只選淺近的了,果殼網考古小組管理員所列大部頭專著更是多不勝數:

1』認為商朝沒有殺過那麼多人沒有人祭人殉的,請先反駁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上篇)= , 殷墟王陵區人祭坑與卜辭所見「羌祭」及「殺牲法」研究 ,及各種殷墟考古參考文獻 ;

2『認為周朝人祭人殉殺人不比商朝少的,請先反駁先秦秦漢從人殉到俑殉習俗演變與比較研究 ,春秋戰國時期人殉制度的演變——兼論曾侯乙墓的時代 ;

3』認為商朝人祭只用戰俘奴隸不用平民的,請先反駁中科院版《商代史》第四卷第五章;

4』認為商紂王作了宗教改革於是少殺人了的,請先反駁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下篇) ,及中科院版《商代史》第11卷第70頁開始論述的紂王宗教改革問題(紂王不是減少人殉,而是嚴格推行周祭制度,嚴格祭祀範圍,非商王的祖先很難再進入祭祀系統。這樣其他貴族的祖先就不再享有國家的祭祀);

5『認為商紂王進步地重用了平民奴隸為官的,請先反駁中科院版《商代史》第11卷第68頁所列甲骨文,甲骨文原文寫明紂王重用的是「小臣」,小臣人員構成複雜,相關論文商代邊境的「小臣」--《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5年03期,商代的「小臣」,「小臣」之稱謂由來及身份,說「小臣」 - 國際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亞旨銅器、蘇埠屯一號墓與小臣旨,虢國墓地出土商代小臣玉器銘文考釋及相關問題,虢國墓地出土商代小臣玉器銘文考釋及相關問題,釋「小臣」 - 《中國學術期刊(網路版)》,小臣牆刻辭與小臣牆身份,卜辭排譜與相關小臣某的族氏與身份=;

6』認為周朝人祭比商朝少得多這一點不是考古界常識的,請先反駁人祭習俗商盛周衰原因新探 ;

7『認為易經帝乙歸妹絕對是指姬昌娶過商朝公主不存在爭議的,請先反駁論「帝乙歸妹」與商周聯姻無關 ,「帝乙歸妹」考 ;

8』認為各大門戶網站網文比知網論文更可靠的,請先反駁李碩:周滅商與華夏新生

9『認為殷商東渡產生美洲奧爾梅克文化的,請先反駁奧爾梅克文化和商朝的斷代。

九為數之極,暫且先是這麼多。

再附錄果殼網考古小組管理員所列專著:

黃展岳:《中國古代的人牲人殉》,文物出版社,1990年。

羅泰的《宗子維城》(Chinese Society in the Age of Confucius(1000-250BC):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直譯是《孔子時代的中國社會(公元前1000~前250年):考古學的證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卡森考古研究所,2006年。

孫慶偉:《祭祀還是盟誓:北趙和羊舌晉侯墓地祭祀坑性質新論》,《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年第5期。

伊藤道治:《中國古代王朝的形成》,中華書局,2002年。

張明東:《商周墓葬等級序列比較》,《中國歷史文物》2010年第1期。

等等等等。

只有有人能講以上論文專著全部駁倒,慢說是我,整個中國考古界必定大禮參拜。

再出現沒有乾貨還要說髒話的,一律用咒罵商紂王的話來回復,看看那些人有沒有臉來舉報我說了髒話。一般不拉黑,除非先被拉黑了,對,我碰到過有人拉黑了我還要回復我的,不知道圖什麼許的。

ps的ps:本來不想加這個的,但是現在感覺不加不行,

所以加上這個得罪人但是讓人痛快的相關問題(如何看待陳林提出的紅樓門騙局問題? - 韓丁的回答 )

——韓丁先生的話真是痛快,學文科的這些年憋屈死了。


謝邀。
明天要去加班,時間不夠要去睡覺,所以只無責任胡扯兩句,錯漏之處請多多包涵。
夏朝出於西羌集團,夏啟抓來有扈氏首領後,罰其貴族為牧奴,去放羊……哎呀尼瑪,怎麼不罰人家去種地?
因為東夷勢力復興,太康失國,夏朝落難王子少康跑去干老本行,幹啥?
放羊……
哎呀尼瑪咋不去種地啊啊啊啊啊!
我們的本事在種地不在放羊啊尼瑪……
商朝出於東夷集團,在商朝統治期間,不說甲骨文、原始宗教、高超的青銅文化這些了。
最主要的,中國人終於成了種地狂魔了。
然後同樣處於西羌集團,以夏朝為尊的周朝,其起家階段,終於不大規模放羊了,放牛了,牛,一邊能適應環境放牧,一邊還能種地啊。


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政教合一的朝代。
他們的最高統治者是帝,如商紂王的本來名稱應該是帝辛,他不僅是政府首腦,還是宗教大祭司。
商在中期之前是過著類似游牧民族的日子,國都一直在遷徙。
商的整體攻擊性異常強大,尤其是和東夷南蠻的戰爭。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商被周滅,不是簡單的朝代更替,而是一場宗教革命,從此之後,宗教在中國的歷史中就再也不可能佔主體地位了。
總之,這是一個真正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朝代,為何?因為按照西方雙標的智障標準,因為目前只發現了商朝,所以中國歷史是第一個朝代便是商。
為何說西方雙標?因為西方那群智障無論是對於古埃及還是古巴比倫,都是以一些非常粗淺的考古物證明,並大肆渲染,讓世人認為他們是有多麼偉大,傳承多麼久遠。但對於中國文明,卻用了嚴格的標準,什麼如果中國上古朝代沒有文字就不算文明的白痴言論,因此導致了不明覺厲的人一看,我去,中國文明好爛啊,出生的那麼晚,可事實上,中國上古文明絕對不遜於任何一個原生態文明。
總之,商,不應該是西方那群智障們認為的中國文明朝代的開始,而應該是中國上古朝代的最後絕響。至於之後的周,則是開啟了另外一個人文時代,這是後話了。


中科院論文《日影千里差一寸觀念起源新解》陶寺遺址挖出量天尺,4000年前就可以畫出精準衛星地圖

https://wenku.baidu.com/view/e53c9b76a5e9856a56126050.html

夏朝以250米為里,商朝以400米為里,王畿方千里,邊長是400公里

因為以北極星為北,所以夏商周的王畿都是菱形

英國劍橋大學的埃及學學者凱特·斯賓塞提出了一個新想法,使得估算埃及金字塔建造年代的誤差只有正負10年。在最新一期(2001年或2004年10月)的英國《自然》雜誌。大北斗七星柄的一顆名叫「開陽」的星和小北斗七星勺子上的一顆名叫「Kochab」的星,上下垂直連成一線時,它們的連線剛好正指向北極。因此,斯賓塞認為,古埃及人正是利用這一天文現象來確定南北方向的。不過,由於地球南北極連線而成的軸線總是有周期性的偏離,因此,只有在公元前2467年時,這兩顆星的連線才精確地指向北極,在此前後都有偏差,而且離此年代越遠,偏差越大,偏差大小可以根據天文學理論算出。因此,根據埃及金字塔實際南北走向的偏差,就可以更準確地確定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年代。根據斯賓塞的理論,最大的埃及金字塔即吉薩金字塔就是在4467年前建造的,誤差前後10年

所以西周的洛陽和西漢的洛陽都不是磁極正北而是各有角度,殷墟王陵大墓的朝向也是如此 從偏斜和墓道重疊來看,1001應為武丁墓。1004為其兒子墓 夏朝,北極星在東北方向而不是正北方向。

英國劍橋大學的一位女埃及學研究者在16日發行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稱,據她的研究,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始建於公元前2485年至2474年之間。如果這一說法得到證實,那麼古埃及歷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都將有一個更為準確的年代。因此這篇文章引起了媒體的極大關注。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國王)的陵墓,迄今在埃及已發現了大小數十座,最大的是位於開羅附近的胡夫金字塔。這座金字塔高約14..5米,底部正方形邊長230米,塔身由200多萬塊大石頭砌成,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動用10萬名勞工、耗時20年為自己修建的。這座金字塔建造的具體年代至今無人知曉,考古界有幾種推測,但時間相差有100多年。
  英國女埃及學者是根據胡夫金字塔的一個神奇現象得到啟示的,因為金字塔底部正方形的四邊基本正對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只有很微小的偏差。
  而分屬小熊星座和大熊星座的兩顆星所在的直線與地軸之間的角度隨時間推移慢慢變化,在公元前2467年時正好是垂直相交。她認為,天文知識十分豐富的古埃及人當時就是靠這兩顆星的位置來確定金字塔底部四條邊的方向的;而這四條邊的方向之所以出現微小偏差,是因為當時兩顆星與地軸之間的角度還沒有真正成90度。根據這一偏差,這位女學者計算出金字塔始建於公元前2467年之前的2485年至2474年之間。
  有的埃及學專家認為上述推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歷史記錄顯示,古埃及人確實有著相當豐富的天文知識,已能將一年的天數定為365天。當然,也有的埃及學專家對此不以為然,因為古埃及人早在建造金字塔之前許多年就已經懂得利用天文現象,因此不能通過金字塔建築所體現出的天文知識,來確定金字塔本身的建造年代。

黃帝時有25個大區,其中14個日後成為人口密集區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姬、酉、祁、己、滕、蒧、任、荀、僖、佶、儇、衣
《氏族典》參考《路史》云:「黃帝軒轅氏,姓姬又姓公孫,元妃西陵氏,生三子:昌意、玄囂、龍苗;次妃方雷氏生二子:休、清;三妃彤魚氏,生二子:揮、夷鼓;四妃嫫母,生二子:蒼林、禺陽;凡妃之子九人,庶妾之子十六人,共二十五人,別姓者十二,祈、酉、滕、箴、任、荀、厘、佶、儇、依及青陽、夷彭為二紀也,其(余)十三人皆姬姓。」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442909

《尚書·堯典》,虞舜,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幽、並、營,為十二州。

《禹貢》夏朝九州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爾雅》商朝九州為冀、幽、兗、營、徐、揚、荊、豫、雍,
《周禮》周朝九州為冀、幽、並、兗、青、揚、荊、豫、雍,

中科院論文,陶寺挖出量天尺,「日影千里差一寸」觀念起源新解

https://wenku.baidu.com/view/e53c9b76a5e9856a56126050.html

英國學者發現北極星是在五千年以後才不在正北,而黃帝是5300年前人,這套體系必然更早,所以黃帝時的圖是正的

用量天尺實地測算出的王畿和九州,根據考古,商朝領地有:王畿(冀州)商都安陽市殷墟遺址、西鄙霍國晉中市旌介遺址、北鄙常山定州市北莊子遺址、東鄙曲阜、南鄙鄭州市遺址,(兗州)青州市蘇埠屯遺址,(徐州)棗莊市滕州前掌大遺址,(豫州)信陽市天湖遺址,(雍州)西安市老牛坡遺址,分布地域北到京西南、東到濟南東、南到合肥南京之間(揚州)、西到關中,涉及今北京、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安徽七省市。再加上商朝原始文化的東北系如孤竹國一系列遺址(幽州、營州)以及武漢市盤龍城遺址(豫州)、新干縣大洋洲遺址(荊州),就是圖裡的九州所在。也可以看出商朝的重心在哪些州。

五侯九伯是周公平管亂時姜子牙開的自己出兵的價碼,當時還沒有推行周禮500米為一里重新劃分天下九州,五侯九伯用的還是商朝的九州地圖400米為一里,一州有六侯十一伯,實際上就是把商朝九州的扣除燕侯的大半個兗州給齊國的意思,所以齊國把紀國、孤竹國滅了天子都不抗議

五侯九伯是周公平管亂時姜子牙開的自己出兵的價碼,當時還沒有推行周禮500米為一里重新劃分天下九州,五侯九伯用的還是商朝的九州地圖400米為一里,一州有六侯十一伯,實際上就是把商朝九州的扣除燕侯的大半個兗州給齊國的意思,所以齊國把紀國、孤竹國滅了天子都不抗議

《禮記王制》《通典職官一》千里之內為王畿,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屬、連、卒、州,猶聚也。伯、帥、正,亦長也。凡長,皆因賢侯為之。殷之州長曰伯,虞、夏及周皆曰牧。)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帥,三百三十六長。八州有336?5=1680國。《逸周書度邑》《史記周本紀》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360?5=1800國,八州1680+王畿1800+王畿93=3573國,也就是商朝的三千諸侯。《戰國策·齊策》:「大禹之時,諸侯萬國,及湯之時,諸侯三千」,《後漢書·郡國志》:「(禹)塗山之會,諸侯萬國,湯武受命其能存者三千餘國」,《呂覽·離俗覽·用民篇》:「當禹之時,天下萬國,至於湯而三千餘國。」

可以看到,王畿方千里,大概一半都是山地不能耕種,也與計算數據相符,理論上邊長400公里的王畿有9?9?6?6?10?10=291600村,實際上只有9?9?5?360=145800村。0.1578米(商早期尺)?6尺(《司馬法》六尺為步《史記秦本紀》六尺為步)?100步?4份?2家?9村?5國?103%=35公里也就是殷人七十而助,但是百商里是40公里。2家?2家?9村?9村=324加阿里僖就是648,其中12戶奴隸供養12個50夫的蒲里彥、12戶奴隸供養6個100夫的百夫長、24戶供養1個謀克,合計667人,有一輛戰車。所以《墨子明鬼下》湯以車九兩《呂覽簡選》必死六千人,667?9=6003人。一個村4家64萬平米耕地輪休,81個村組成一個國,商湯把夏朝的81元士制度引進了每個小國,這個也是有記載的,對湯問(《呂覽先己》《說苑君道、臣術》《帝王世紀》),其實就是81村。後世《淮南子泰族訓》一縣之高以為二十七大夫,一鄉之高以為八十一元士,就是沿用商朝制度的淮南地區人口繁衍翻倍後的產物。五國以為屬,145800村也就是72屬。商朝擴大了份地《墨子非命》命就是分封任命的意思,革命就是改變分封任命,湯時諸侯與之賢士歸之。商朝400米一里,因為箕子朝鮮,韓國李朝依然400米一里。10謀克1猛安,1謀克324正兵,1猛安就是3240,所以甲骨文「登人三千」、「登人七千」而不是六千、「登旅萬」而不是九千。

商朝、秦朝、清朝有同一個祖先神話,那麼斤國應該也是,女真的軍制又不是完顏阿骨打自己拍腦門臨時想出來的,而是祖制。考古學有認為商朝源自夏家店文化,夏家店源自東北

夏朝初期人口1萬國1300萬,少康中興後實際控制1千國130萬,末期繁衍俘虜到260萬,商朝盤更中興後人口3千國1000萬,王畿540萬,減去山西的近一半,實際控制340萬,末期繁衍俘虜到700萬以上

商朝的軍隊

王畿360屬1800國並不是每個都出兵,商朝依然延續黃帝到夏朝的職業軍團,只有十分之一的360?300的10萬8千軍隊,扣除唐國、霍國、黎國等四個卒正,剩下250?300的7萬5千歸商朝統領,也就是25個猛安連帥,也就是8個萬戶軍帥卒正,略多於都統州伯的21猛安。按照三丁抽一,每次最多出動2萬多,這也是武丁出兵鬼方的極限。虞朝60官,夏朝120官,商朝240官,所以《禮記》說夏商倍之。

(計算草稿部分)《禮記王制》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縣內,方百里(公侯)之國九(唐霍黎等),七十里(伯)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子男)之國六十有三。方七十里等於兩個方五十里,方百里等於四個方五十里,93國一共就是141個方五十里,每個大概有7個國家就是987個國家。與商朝240官、250國接近,懷疑是夏制換算成商制或商制換算成周制的結果,另外這個只佔王畿的36%,似乎是商朝王畿的唐國等地或周朝王畿的唐國延安等地。

又說封方百里者三十國、又封方七十里者六十、又封方五十里者百二十,另外按方百里等於四個方五十里的話,這又是360個方五十里。

夏朝男爵領250?250?50?50?4=6.25萬萬平米

商朝男爵領400?400?50?50?4=16萬萬平米

64萬平米的村?81=5184萬平米耕地,是一個國,一個商朝男爵領最多可以有30國

周朝男爵領是夏朝男爵領的四倍,耕地面積只佔四分之一。

夏商的陶大口尊用的居然全是羅馬數字,一模一樣的羅馬數字啊,除了八和九和十五和二十。從三開始到二十,一個單位是1萬毫升也就是10公升
甲骨文中的一、二、三、四等數字多是橫劃記寫;陶文中則多為豎寫。陶文主要是奴隸使用
具體見丘光明《計量史》

商代曆法中對年、月、日的計算和用置閏來調整朔望月與回歸年的長度,正說明了數學的運用在曆法的編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計數的方法也用於生產的各個方面,如偃師二里頭發掘的1 號宮殿,殿堂的柱距和正面大門的柱距均為3.8 米,說明當時對數的運用已相當準確。
安陽殷墟發現的木製車輛,其形制和各個部件的規格都相對一致。
它們的車輪都是18 根輻條。
另外,為織出各種紋樣的布、帛而在織造過程中對經線和緯線數量的配置等等,都是運用數學計數的實例。

《墨子節葬》記載的主要是商朝宋國的制度,不能認為是西周制度。

小臣主體也不是奴隸,而是10大族360家的非長子沒法繼承的人,把自己賣給王室當奴才,他們有一定的文化。戰俘奴隸里也有一些是有文化不受本國重用的人,但是大部分有文化的戰俘都是本國有職位的人都被處死了。處死敵軍甲士的習俗是一直存在的,到秦都還是。

商代的人祭人殉,絕大部分是使用戰俘,戰俘並沒有被轉化為奴隸就被殺掉了,其次是使用死者親屬(部分是自願的),最少的是使用奴隸,但這些奴隸並非生產用的奴隸而是家庭奴隸

商朝記錄確實不怎麼留戰俘,記錄上1800人只俘虜100人最後估計還要被殺掉,但是你要注意記錄與西周相比同樣沒有牛羊類戰利品,很可能瓜分戰利品和奴隸後不記錄給神明。你看根據我的演算法648戶就有48個奴隸,古羅馬帝國鼎盛期奴隸也才占人口20%,商朝則是2%不到,但你說這就不算奴隸社會?「自願」殉葬的所謂親屬,其實是主人釋放的高級奴隸,所以主人死時會殉葬,親屬殉葬豈不是搞得家族都沒人了?古羅馬在共和國晚期也是家庭奴隸。恩格斯「這個家庭的主要標誌,一是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以內。」馬克思「隱蔽的存在於家庭中的奴隸制」「從一開始就是同田間耕作的勞動有關的」「最突出的特點是把處於以前未曾有過的奴隸境遇和依賴地位的一些人包含在家族成員內」「奴隸和僕役成為家族的核心,並使家族名為父權家族」


商人的世界觀:
房子底下不活埋個人晚上怎麼睡的踏實?逢年過節不殺幾個人祖宗怎麼能開心?


商朝比較活潑,愛喝酒,龜殼卜卦,那時的人們有許多的幻想性,神秘,非常藝術,創造力很強,銅器非常漂亮,有創造性,王國維的觀點:商朝到周朝的轉變不是改朝換代,而是中國文化從浪漫主義走向了理性主義一次個性的改變。後來中國的二三千年受到了周朝的影響。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我對商朝的幾個基本概念:

1.文字和信史:文字就是甲骨文,商人對祭祀非常看重,連出個門轉個悠都要問一下鬼神,這種強烈、頻繁的需求成為甲骨文形成和發展的原動力,而之後文字的廣泛使用意味著文明文化的延續和傳播成為可能,實際上商朝也是中國第一個信史的朝代,這點太了不起。

2.商人:商朝人是出了名的喜歡出門以物換物,熱衷貿易的人群,商朝被周人滅亡後,從業貿易活動的人以及殷商後裔被稱為商人,直到今天,我們仍然稱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為商人。

3.冶金、製造業發達:最典型的是青銅器,比如鼎,據說這貨是用來加熱煮肉送給天神鬼神吃的,覺得好玄乎。

商朝是華夏族從原始社會向文化社會過渡的重要歷史時期,相當於人開始有記憶、會學習的幼兒期。


這是一個被許多人低估了的文明。

商的文明程度,從側面映證了夏朝的存在,因為很難想像商可以在沒有任何文明基礎的情況下,發展出完善的文字體系、法律(《湯刑》)和日益成熟的青銅器。

關於紂王,所謂「酒池肉林」根本就是子虛烏有,拋開資源條件等不說,就連周武王伐商時列出紂王的六大罪行,也未曾提到過這點。

就是這個人,「昏庸暴虐」的紂王,第一次撼動了貴族的權威,他開始任用百姓為官(《尚書》記載武王伐紂所列罪狀之一便是不任用貴族)。

商最後被推翻,不是什麼民眾不堪疾苦,畢竟周和商,是相當於兩個不同的國家(部落)存在於中國土地上的,上古時期,不存在什麼友好雙邊貿易合作夥伴關係,所以周興盛後必然會選擇伐商。

不過,拜各種神話所賜,似乎越來越多人對商的印象只剩下封神榜了,也是悲哀。


全文核心思想

張光直大師關於夏商周三代的連續性和斷裂性問題,要進一步展開表達。

吐火羅文化 赫梯人 殷商文化 周人的來源 華夏哲學思想源 神學上的一神論和哲學上的二元論 道教 佛教 瑣羅亞斯德教 中亞文化 印度教 古印歐人 新疆的青銅器文化 克爾木齊文化 公元前3000---2000年 原始印歐人群 樓蘭美女 月氏人 南歐草原考古文化 偃師商城 中國戎狄 安陽殷墟 馬的出現 馬車的出現 齊家文化 四壩文化 朱開溝遺址 西域36國 古墓溝的台地 遺址 夏文化在古籍裡面的表達

如果上述名詞的含義,你都搞清楚了,那麼結論你自然就有了。所以,理解我的文章,比較難。沒有十年以上的考古學,歷史學,哲學,宗教的研究底子,你只會雲山霧海,搞不懂我在說啥。

引子

LLL HHH

舊大陸整個是相連的,所以舊大陸的文明和文化是互相影響的,從歐洲、北非到中東,再到印度、中國,這是一個文化傳播的路線。

在我們定義所謂絲綢之路前,就有眾多我們歷史上沒有記載的文化交流。

吐火羅語的使用區域,恰恰在中國與印度、中東的交匯帶上。

研究吐火羅語可以研究吐火羅文化,進而研究中國與印度、中東的文明是怎麼交互的,對史前考古研究意義重大。

正文

吐火羅文化 的研究要放在一個大的考古歷史架構中,才可能看清楚脈絡。

1. 吐火羅文化是 原始印歐人群(Proto-Indo-Europeans)中的一支 ,時間是 公元前第三千紀上半期 ,也就是公元前3000---2000年,這個時期。

2. 早在公元前2000年初,印歐人在新疆的分布已達天山東部的奇台,乃至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孔雀河流域。

3. 公元前2000年至前1500年間在新疆分布的幾種青銅時代文化, 是哪幾種4.新疆青銅時代遺址處於以畜牧經濟為主的原始氏族公社時期。青銅器以小型工具和用具為主,少見大型器皿,共見彩陶,絕對年代為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7世紀。

5.阿凡納羨沃文化興起的同時,另一支印歐人部落來到阿爾泰山南麓,形成「克爾木齊文化」。該文化是新疆境內年代最早的青銅時代文化之一,主要分布於阿爾泰山和天山之間。

克爾木齊文化的發現具有劃時代意義,首次揭示了新疆古代文化與裏海——黑海北岸顏那亞文化之間的聯繫。

公元前2000年或早期時候,克爾木齊文化在阿爾泰山、天山地區初步形成,分布範圍北起阿爾泰山南麓的克爾木齊,南至巴里坤草原。中亞草原興起的安德羅諾沃文化則是留在故鄉的雅利安文化。這一文化向東沿著殷人的足跡亦進入了中國。

阿爾泰山和天山地區近年不斷發現安德羅諾沃遺物,證明了雅利安人的到來。中日尼雅聯合考察隊在尼雅北方遺址採集到安德羅諾沃陶器。

1956年,蘇聯亞美尼亞共和國科學院歷史博物館考古隊在塞凡湖(Lake Sevan)南岸地區的魯查申(Lchashen)發掘了14座屬於木槨墓文化的墓葬。墓的年代約為公元前1500年左右,發現了無輻雙輪、四輪車和多輻條輪輻戰車。

魯查申墓地發現了和中國商代非常相似的木製多輻條輪輻式戰車,另外還出土了三輛銅馬車模型,很多學者據此討論了中國輪輻式戰車長期懸而未決的來源問題。

馬和馬拉兩輪輪輻戰車是由殷人(即雅利安Aryan人)帶到中國的。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考古學家削尖腦袋想在中國找到中國輪輻式戰車的原始階段。可是找來找去,早於殷墟的地層就是沒有車。1996年,考古工作者有了重大發現。

在商湯所都「西亳」——河南偃師商城——東北隅的一次發掘中,考古工作者在底層路土面靠近城牆的部位發現了兩道東西向順城牆並行的車轍遺迹。已經發掘的車轍長14米,軌距只有120厘米左右,與辛塔什塔-彼德羅夫卡兩輪多輻條輪輻戰車的車軸較短之特徵相吻合。北車轍距離城牆約20~30厘米。車轍痕迹呈凹槽狀,口部一般寬約20厘米左右,深約3~5厘米。發掘者認為,車轍肯定是由雙輪車碾壓所致。

中國戎狄掌握車戰較晚,從史書記載中也能窺見一斑。《左傳?隱公九年》記載:在公元前715年,北戎侵鄭,鄭莊公率兵迎戰「患戎師,曰:『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北戎南下侵鄭,既無車兵更無騎兵,而是純粹的步兵。這表明當時的北戎尚不能車戰更不懂騎射。

公元前541年(昭公元年)晉棄車改為步卒戰勝無終及群狄。將戰時,晉國魏舒建議:「彼徒我車,所遇又阨,…請皆卒,自我始。」(《左傳?昭公元年》)。此時的狄人仍是依靠步卒作戰。

不光是北狄在較晚時期才掌握車戰技術,就是南下的吳姬在相當晚近的年代也不懂車戰。據《左傳?成公七年》:「(申公)巫臣請使於吳,晉侯許之。吳子壽夢說之。乃通吳於晉……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在公元前584年(魯成公七年)之前,吳國尚未掌握造車技術、不能製造戰車。

現有的考古材料表明,中國黃河流域沒有經歷這一過程。中國的家馬是商代晚期突然大量出現的,在河南安陽殷墟、陝西西安老牛坡、山東滕州前掌大等商代晚期的遺址中,發現了很多用於殉葬和祭祀的馬坑和車馬坑,在墓室中也出現了馬骨。動物考古學家袁靖等人曾對時間上相當於商代早期、中期的遺址中出土的動物骨骼做過整理鑒定,結果沒有發現一塊馬骨。

中國土生的馬種是普氏野馬,其染色體與家馬不同,多數學者不認為其可以馴養成家馬。早期馴化階段的缺失和商代晚期家馬的「突然」出現,促使研究者從中國與域外地區的文化交流中尋找中國家馬的來源。

青銅時代早期,發現馬骨的報道仍然主要來自西北的甘青地區。在齊家文化的幾處遺址均發現了馬骨,甘肅永靖大河庄遺址還出土了三個馬的下頜骨。到稍晚的四壩文化,馬骨發現的數量明顯增多了,火燒溝的墓葬已經開始用馬隨葬,甚至還有形態逼真的馬的彩繪。從墓葬中大量隨葬羊、牛等家畜來看,這時的畜牧業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所以四壩文化時期可能已經有了馴養的家馬。

在內蒙古中南部地區的朱開溝遺址,從龍山時代晚期到早商階段的所有地層中均沒有發現馬骨。

西北的甘青地區可能較早有了馴化的馬。這一地區早期與域外有過文化交流,比如四壩文化中的權杖頭、砷青銅和小麥可能是從西方傳入的,所以家馬很有可能是通過這種交流先傳入甘青地區,然後再傳至中原地區的。

從目前的材料看,中原地區的家馬最早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在此之前,中原地區則缺少馴馬的考古證據。

克孜爾台地墓葬 ,時間在公元前1000年到600年,頭骨就是1991年的時候在克孜爾發掘的那一批頭骨,這個種族特點,男性的,乳突比較大,眉骨也比較明顯,鼻骨比較高,這是明顯的白種人特點,就是歐羅巴人種的特點。人類學與語言學的解讀結果竟然一致:龜茲古國人的祖先是古歐洲人,這支古歐洲人向東遷徙曾到達羅布泊一帶的樓蘭。

2003年12月,在新疆考古所發掘小河墓地時,出土了一具被考古隊員戲稱為「小河公主」的乾屍,經體質人類學家檢測後確定為典型的歐羅巴人種。

林梅村介紹說:在學術上,這些吐火羅人分布區,分成了至少四個民族,北邊是游牧民族,南邊是這種綠洲民族,這個游牧民族就是所謂大月氏人,南邊,至少我們知道應該有三個,就是西域36國裡面至少有3個王國的這些民族是屬於吐火羅人,比如最西邊的就是龜茲了,還有一個王國就是焉耆,相當於新疆的中部,然後,還有一個就是樓蘭王國,因為我們從樓蘭出土的公元3世紀、4世紀的文書裡面看,實際上它的土著民族應該是吐火羅人。

1980年,新疆考古所的所長王炳華,在孔雀河下游一個叫古墓溝的台地上發掘了一處被稱為太陽墓地的史前墓葬,這裡東距樓蘭古城 100 公里,墓地的年代學標本經科學檢測,確定為公元前2310年至公元前1535年間的遺存。在孔雀河下游鐵板河一帶又出土了一具女性乾屍,人稱「樓蘭美女」,專家對其做出了精確的年代考證,時間為3800年前,人種也為原始歐洲人。

種種跡象表明,古歐洲人的一支,在4000多年以前就來到了西域。新疆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的克爾木齊文化是最早遷入新疆的吐火羅人的考古學文化,而這個文化是直接來源於豐提克地區的顏那亞文化,塔里木盆地的文化可能和克爾木齊文化南下發展有一定關係。

====================================================================

我的一家之言,不足為信。 1.道教是中國的最原始的哲學思想。牽涉到華夏之起源,就是周人從何而來。道家思想,可以肯定的是,從周人的思想裡面傳出來的。道家思想之核心,就是【道是一】,【道又分陰陽二極】【陰陽二級衍化就生成萬物】【人法天】【天法道】【道不可言】。這些思想,在儒家裡面根本沒有,請問,道家的來源是哪裡? 2. 有人說,道家來自楚人,不可信。楚人,是長江中游原住民的文化,保持原有的石家河文化傳統,崇拜鬼神,楚國的後代人就是苗人,土家族人,屈原的九歌就是楚人的文化精華,與周人的華夏文化根本不同;

3. 再問,周人從哪裡來?主流學術界,這是一個敏感話題。 4.轉個思路,看西域考古發現什麼!樓蘭美女的發現,已證實,在商夏時期,4000年左右,已有白種人在西域定居,生活;吐火羅,吐火羅人是最初在塔里木盆地講吐火羅語的游牧民族,原始印歐人中地處最東的一支民族。新疆出土吐火羅語文獻表明,吐火羅人講印歐語系的語言。儘管他們居住在印歐語系東方語支(Satem)分布區,但是吐火羅語卻具有印歐語系西方語支(Centum)許多特點,與公元前1650—前1190年小亞(今土耳其)赫梯人講的印歐古語密切相關。

5..吐火羅與赫梯人講的語言接近,公元前1595年,赫梯人洗劫巴比倫,進入阿拉伯半島的兩河流域。巴比倫第一王朝告終。赫梯人最為著名的,就是他們精良的青銅和鐵質武器,還有他們無堅不摧的戰車。公元前十三世紀末,赫梯遭受了神秘的「海上民族」的侵略,其王國被肢解。記住,公元前十三世紀末,赫梯人開始分散於中亞,也許就有西域地區。也許到了伊朗高原,為原始伊朗人一部分。吐火羅就是赫梯人的一部分。

6. 原始伊朗人的宗教是怎樣的?瑣羅亞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最有影響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也是中亞等地的宗教。是摩尼教之源,在中國稱為「祆(xiān)教」。瑣羅亞斯德教是伊斯蘭教誕生之前西亞最有影響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稱為「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的教義一般認為是神學上的一神論和哲學上的二元論。

7. 公元前20世紀,原居住在中亞草原地區屬於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越過現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的興都庫什山脈湧入伊朗高原和印度次大陸西北部地區,創造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奉多神特別是火神,並實行煩瑣的祭祀儀式。最早反映在《伽泰》中的諸神崇拜,光明神或善神阿胡拉·瑪茲達的地位已經十分重要。

8. 結論有了,.吐火羅就是古赫梯人,也就是中亞地區的古印歐人,古印歐人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可以在瑣羅亞斯德教中找出來。信奉多神特別是火神,古印歐人崇拜天,崇拜光明,神學上的一神論和哲學上的二元論。這一切,都是道學的核心思想,【道是一】【道有陰陽組成】【道家主張修鍊成仙】【道家的神譜是多神】。凡此種種,道學與「拜火教」有親密的聯繫,「拜火教」在中國一直有傳播。

9. 可下結論,周人的主體,就是.吐火羅人,周人的文化思想哲學主要是古印歐人的原始文化,公元前20世紀,原居住在中亞草原地區屬於印歐語系的古印歐人,通過西域地區,進入了甘肅、陝西地區,周人由於武力強大,征服了周圍的羌人,一直一直打敗商人,進入了中原地區。

10.在周原地區的前周人的考古墓地的出土文物中,已發現白種人的證據。只是官方公布的考古報告,比較忌諱提而已。你好好研究西周的考古發現。

11.佛教,在中亞地區,主要是阿富汗地區,演化為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就融合了古印歐人宗教傳統,大乘佛教就認為佛陀是主神,佛教裡面有許多付神。大乘佛教在西域地區,十分發達,直到被伊斯蘭教打敗。

12.大乘佛教,進入中原後,最初與道教競爭厲害,最後道教還是吸收了佛教的體系。你如果讀【道藏】就發現他就於【佛大藏經】的結構類似,神話故事類似。到現在,佛教與道教基本分不清楚。

13.再說一次,一家之言,不足為信。

==========================================================

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王瀝博士曾對二千五百年前山東半島臨淄墓葬人骨作DNA檢驗,發現基因片斷與現代歐洲白人非常接近,眾所周知,臨淄為齊國古都,齊魯大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考古手段以及現代科技解讀,都指向了一個事實,就是遠古的華夏文明的創造者,與今日白種人有著更相近的血緣關係。

在中國古代豐富的典籍資料中,多處出現過「大夏」這個詞:《呂氏春秋·古樂篇》:「伶倫自大夏西,乃至阮隃之陰。」

《左傳·昭公元年》:「遷實沉於大夏。」

《管子·小匡》:「逾太行與卑耳之貉,拘大夏,西服流沙、西虞。」

《史記·封禪書》:「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

《秦始皇本紀》:「東有東海,北過大夏」。

《左傳·定公四年》唐叔虞「封於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

《昭公·十七年》疏:「虛者,舊居之處也。」杜預註:「夏虛,大夏。」

更準確地說,「大夏」是古代人們對中國夏代夏人舊居故地的一種統稱。

在地質紀年的時間尺度上談人種並沒有多大意義,不管黑白棕黃膚色如何,都是「線粒體夏娃」的兒孫,我們都是十萬年前走出非洲的人類祖先的後代,這是基因常識。而在以千年為單位的時間尺度上談民族及其大義同樣是毫無意義的。

大夏一名,古籍咸稱。《逸周書·王會解》:「禺氏騊騟,大夏茲白牛,犬戎文馬」。《呂氏春秋·古樂篇》:「伶倫自大夏西,乃至阮隃之陰」。《左傳·昭公元年》:「遷實沉於大夏」。〈國語·齊語〉:「逾大行與辟耳之溪拘大夏,西服流沙、西吳」。《管子·小匡》:「逾太行與卑耳之貉,拘大夏,西服流沙、西虞 」。《史記·封禪書》:「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秦始皇本紀》:「東有東海,北過大夏」。《大宛列傳》張騫親臨其國:「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媯水南……其都曰籃市城……東南有身毒國」。張騫鑿空西域時,大夏、月氏已被匈奴所破,逾蔥嶺,渡媯水,並五翖侯征服了希臘殖民地巴克特利亞。此後大夏便「字以音行」,除史記、漢書仍其故號,《後漢書》稱「兜勒」,六朝佛經譯「兜佉勒」、「兜佉羅」,《魏書》「吐呼羅」,《隋書》以下曰「吐火羅 」,玄奘《大唐西域記》曰「睹貨邏」。按大夏譯作吐火羅,「羅」為語尾,「火」為「夏」的對音

徐中舒解釋道:「所謂大夏、小夏,太昊、少昊,大月氏、小月氏的大、小,都是指不同的地區,新舊的民族而言。新發展的、較遠的地區稱大,故地或較近的地區稱小。民族的本支稱小,分支稱大。」劉起釪則說:「以其整個地區都是夏人之居,因而凡夏人居住的地方都可稱大夏,夏亡後稱為夏虛」。

華、夏二字字義皆訓「采畫」,聲紐、韻部全同,實一音異寫作兩字。《堯典》傳、《漢書·安帝紀》注皆云:「夏,華夏也」。《漢書·地理志》顏師古註:「夏,中國。」

徐中舒《夏史初曙》說:「湯滅夏後,虞夏兩族相繼西遷,夏稱大夏,虞稱西虞。虞夏原是古代兩個聯盟部落,夏之天下,授自有虞。夏既滅亡,虞亦不能自存,所以他們只能同方向逃亡……戰國時代大夏西虞還停留在太行山迤西迤北之地」。

《詩·商頌·殷武》:「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湯武以降,商人視氐、羌為仇讎,發數千之旅伐羌的武功甲骨文中不勝枚舉。又將羌族戰俘殺用為牲,一次多達數百人。《易·既濟》爻辭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高宗即武丁,是商代「修政行德」之先王。無論羌抑或鬼方,指的都是印歐吐火羅諸夏部落。《史記·六國年表》明載:「禹興於西羌」,《後漢書·戴良傳》:「大禹出西羌」。西羌即西戎,羌是自稱,戎是被稱。《左傳·襄公十四年》羌戎氏子駒支云:「我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而《國語·周語下》載共工從孫四岳佐伯禹治水,皇天嘉之,賜禹姓姒,氏曰有夏,「祚四岳國,命以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共工」與「鯀」是同音異寫,緩讀共工,急讀若鯀(《古史辯》第七冊),鯀是禹之父,那麼姜呂與姒夏就是侄與叔的親族關係。羌即戎,而戎即狄(參靜安先生《鬼方昆夷玁狁考》,戎、狄本一族之二稱。戎者兵也,狄者,遠也、大也)。《左傳》凡狄女稱「隗」氏,是狄人隗姓。隗當作鬼。溯其始本,羌、戎、狄、鬼方原系一個大部族的分異,可無疑義。這大部族就是未分化時的原始印歐遊牧民集團,

羌戎故地,一般以為只括陝、甘、青境,其實尚包有新疆。《漢書·西域傳》有「婼羌國」,在新疆東部,與且末諸胡國接壤。《後漢書·西羌傳》:「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濱於賜支,至於河首,綿地千里……南接蜀漢徼外蠻夷,西北鄯善、車師諸國。」鄯善即樓蘭國,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羅布泊西岸,1900年斯文赫定發現其遺址。

姬周源自有夏,故《尚書》中周人屢屢自稱為夏。《康誥》:「肇造我區夏」,《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立政》:「我有夏,式商受命」。姬族世代通婚的姜族與夏族已如上述。再者,如《國語》所云,姬姓乃黃帝二十五子中十二姓之一,而《史記·夏本紀》云:「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禹者,黃帝之玄孫而帝顓頊之孫也。」則夏與周同宗黃帝。姬周未必是夏後氏的嫡裔,但祖先可攀接到諸夏之一肯定錯不了。跟肅慎、女真/金國、建州的關係相類。

《國語·晉語十》提到:「昔少典取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炎帝、黃帝並非兩個人物,而是兩個部族酋長或部落、城邦聯盟首領的世襲稱號,恰似美索不達米亞的「基什之王」。《帝王世紀》說炎帝「至榆罔凡八世,合五百三十年」,分明有八個盟主次第而冠炎帝之號。

劉起釪詁證少典之典是氐的音轉,有蟜之蟜是羌的音轉,進而斷定「姬」字、「周」(古聲端紐、定紐,古韻蕭部、尤部,讀若雕)字都由「氐」字而來。氐羌是羌族一支,甲骨文有「來氐羌」,詩經有「自彼氐羌」逐漸壯大後便單稱「氐」,山海經有氐人國。

吐火羅諸夏及其姻族有虞離開羅布泊之後,沿青海、甘肅、內蒙東抵山西很難,一路留下了系列宗族方國,如包頭阿善、山西涼城、淮陽平糧台、登封王城崗、山東城子崖諸地的夯土或石砌城堡,並發展出中原龍山文化。這一時期出現了人牲、斬首、腰斬、殉葬、財富不均等父權等級制現象。按照甘布塔絲的理論,足以表明中原龍山文化為庫爾干浪潮所創造。這支庫爾干吐火羅人在中原消滅了仰韶文化,在山東消滅了大汶口文化。他們帶來的宗族制、等級社會、奴隸制、青銅鉞、馬車和大殺戮大征服終結了新石器舊時代,同時亦是華夏文明的開端。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浚哲維商,長發其祥。
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從夏不從殷


巫王治國


我就這麼說,商朝被周朝滅亡,等於薩珊波斯被阿拉伯滅亡,牧野之戰就是中國的卡迪西亞。
周孔之道搞家國同構,搞公私不分,搞制度性歧視女人和非嫡長子,搞極權控制從衣著到吃喝性交。罪惡太多太多,我根本難以列舉完。

謊言之二:古代社會很自由,皇權不下縣,農村基層完全自治,土改消滅地主和宗族是獨裁

這是一個更常見的謊言,而且許多自由派也為此被欺騙。

實際情況是怎麼樣呢?孔孟邪教時代,極權專制的程度極其酷烈,但隱蔽性和欺騙性也很強。首先提明顯的問題,就是它們對個人生活無孔不入的干涉,以及很早就出現的特務組織:
沒有穿鞋的自由:
古代鞋履等級區分嚴格,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連所穿鞋子的顏色都有嚴格規定。對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影響極深的北魏孝文帝曾在「服制改革」中規定,鞋履的顏色「士卒百工無過綠、青、白;奴婢侍從無過紅、青,犯者問斬」。而對做買賣的生意人,西晉朝廷則規定,凡市儈必須一腳穿白鞋,一腳穿黑鞋,這種鞋就是「鴛鴦鞋」。
沒有出行的自由:
《周禮 ?秋官司寇》列 「司寤氏」一職:「掌夜時,以星分夜 ,以詔夜士夜禁 ,御晨行者 ,禁宵行者 、夜遊者。」專門負責夜禁事宜
? 漢代亦行宵禁 ,由執金吾負責 。 即薄暮之後,城門關閉,居民不得無故夜行。治安官員率卒巡夜,遇到夜行者即何呵止之,盤查可疑即抓捕。
《三國志?魏書》卷1《武帝紀》引 《曹瞞傳》:「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 ,即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曹操能以違反宵禁棒殺皇帝寵臣,足見兩漢時宵禁之嚴。
? 《南齊書》卷22《豫章文獻王傳》載蕭嶷與齊武帝 「同輦夜歸 ,至宮門,嶷下輦辭出,上日:『今夜行 ,無使為尉司所呵也 。』嶷對日:『京輦之 內,皆屬臣州 ,願陛下不垂過慮。』上大笑。」身為皇帝的蕭賾仍擔心夜行遭到官員的呵斥 ,說明在南朝宵禁並無鬆弛
《北齊書》卷16《段榮傳附子孝言傳》言段孝言 「曾夜行,過其賓客宋孝王家宿,喚坊民防援,不時應赴 ,遂拷殺之。」驕奢放逸的段孝言召喚坊民增援 ,將不能按時抵達者拷打而死 ,既可說明段氏的兇殘,也可看到當時聚坊民以備盜的組織模式以及宵禁的嚴厲。
唐代實行嚴格的夜禁制度,「昏而閉,五更而啟」。黃昏時刻,承天門擊鼓四百下,京城城門關閉。鼓聲再響六百下後,城內的坊門一律關閉,行人也禁止夜行。夜鼓過後而曉鼓至之前,諸人在街上行走,即為犯夜,違反者笞打二十
? 元朝重新實行嚴格的宵禁。《通制條格》記載至元七年太原路禁止嫁女娶妻時夜晚飲宴,「今後會親,止許白日至禁鍾」。皇帝更直接頒下聖旨,禁止那些「夜間聚首眾人唱詞的、祈神賽社的、立集場的」,嚴令「將為頭的重要罪過也者、其餘唱詞賽社立集場的」要「比常例加等」進行處罰。
明朝《大明律》以及內容相沿的《大清律》對京城及外郡城鎮的夜禁皆有具體的規定:「凡京城夜禁,一更三點,鐘聲已靜之後,五更三點,鐘聲未動之前,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若犯夜拒捕及打奪者,杖一百;因而毆人至折傷以上者絞,死者斬」。
? 清朝的官員同樣要規範地方民眾的這種時間秩序,除了在鄉間建立保甲制度外,還要「立禁止夜行木牌,時刻叮嚀各處甲長,大家堤防,看明這一村的出路去路。於要津路口埋伏鄉夫,如遇此村人黑夜行走,即行綁鎖,次日稟官嚴審」。順治初年更針對京城的夜間巡邏,詳細規定如下:京城內,起更後閉柵欄,王以下官民人等不許任意行走。步軍尉負責分定街道界址,輪班直宿,而步軍協尉則往來廵邏。至於夜行之人,除非有奉旨差遣及各部院差遣,或是「喪事、生產、問疾、請醫、祭祀、嫁娶、燕會」等特別狀況,直宿的官兵須詳細詢問事故,記錄其旗分、佐領、姓名、住址,才可以開柵放行。
沒有結婚戀愛的自由:
孔孟邪教雜種的《禮記》裡面說過: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幣,不交不親。故日月以告君,齊戒以告鬼神,為酒食以召鄉黨僚友,以厚其別也。取妻不取同姓;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
男女之間,如果沒有媒人往來提親,就不知道對方的名字;如果女方還沒有接受財禮,雙方就不會有交往,更不會關係親密。因此,結婚的年月日要向官方登記,還要齋戒稟告祖先,還要置辦酒席邀請鄉鄰、同事、朋友,如此鄭重其事,就是為了強調男女之別。娶妻不得取同姓女子,所以買妾不知她的本姓,就得通過占卜決定可否。
沒有集會和持有武器的自由:
為防止漢人、南人的不滿和反抗,元朝頒布大量禁令進行限制和防範。如嚴禁漢人、南人私造、私藏兵器。凡私藏全副盔甲者,處死;不成副者,笞五十七下、徒一年;零散甲片不堪穿系禦敵者,笞三十七;刀、弓十件或十副者,處死,甚至禁止漢民私藏鐵尺、鐵柱等鐵制器物;禁止漢人、南人習武:凡「慣用角抵之戲、學攻刺之術者,師、弟子並杖七十七」;禁止漢人、南人聚眾狩獵,嚴禁漢人、南人私養私用馬匹;禁止漢人聚眾集會,凡「聚眾結社」、「集眾作佛事」、「迎賽神社」、「聚眾演唱詞話、練習雜戲」等,皆在禁止之列;在反元鬥爭激烈的江南地區,還長期實行宵禁制度,夜間禁止行人上街,居民不許燃燈,不準集眾祠禱或聚眾買賣,違者予以治罪。
隋朝禁止人民有大船和鎧甲:十八年春正月辛丑,詔曰:「吳、越之人,往承弊俗;所在之處,私造大船,因相聚結,致有侵害。江南諸州,人間有船長三丈以上,悉括入官。」隋朝文帝時,頒布「戎旅軍器,皆宜停罷」,「人間甲仗,悉皆除毀」的禁武令,甚至連街頭角抵之戲耍都被禁絕。
沒有言論出版自由的文字獄:

顏異與客人談到緡錢(西漢時期出現的新稅目)等法令時,他的表情不對。客人說這些法令制定得不符合國情,擾民。顏異當時一句話沒說,只是微微撅了撅嘴唇。張湯就抓住這一微妙的動作,開始大做文章,向漢武帝上奏說:「顏異見法令有不恰當的地方,不到朝廷陳述,反而在心裡非議,應判死刑。——罪名就叫「腹誹」。漢武帝與張湯合謀製造了白鹿皮幣,向顏異徵求意見,顏異提出了不同看法,武帝不悅。張湯本來就與顏異有矛盾,及有人舉告顏異發表異議,武帝讓張湯審理顏異一案。於是,有了如下的記載:「(顏)異與客語,客語初令下有不便者,異不應,微反唇。(張)湯奏異當九卿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論死。自是之後,有腹誹之法,以此而公卿大夫多諂諛取容矣。」(《史記·平準書》)顏異被殺。
朱元璋的部分文字獄:

翰林編修高啟作詩:「小犬隔牆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被腰斬[4] 。
  御史張尚禮作詩:「夢中正得君王寵,卻被黃鸝叫一聲!」下獄死。
  僉事陳養浩作詩:「城南有安婦,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兗州知府盧熊把「兗」錯寫成「袞」,被明太祖視為不敬,斬。
  中書詹希原給太學寫匾額,「門」字少最後一勾,被視為阻礙納賢,斬。
這只是孔孟邪教用國家機器直接破壞人民自由,奴役、屠殺、迫害人民的累累罪行的冰山一角。而基層它們借用狗腿子代理人的作惡。就更罄竹難書。

孔孟邪教時代的人沒有婚戀自由,被當種豬一樣對待。


 南北朝時期「剩男剩女」要受嚴懲「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在中國古代,女子婚齡標準,各朝多有變動。其中,上古周代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屢被提起。此說出自《周禮·地官·媒氏》篇中,如果照這麼說,中國早期是實行晚婚晚育的國家。從史料來看,實際不然。這個婚齡杠杠,不是現代婚姻中的最低結婚年齡,而是成年男女必須結婚的年齡上限。
  中國古代其實是「早婚國家」,特別是女性的結婚年齡普通較低。早的11歲就結婚了。據《梁書·張緬傳》和《周書·城冀傳》,梁高祖第4個女兒富陽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兒平原公主都是11歲出嫁的。更早的還有在6歲就結婚的,漢昭帝八歲繼承皇位,娶 「年甫六歲」的上官安女為皇后。
  按照《禮記》所規定的男女成年標準來理解,古代嫁娶年齡一般標準是男20歲、女15歲。但各朝代有異,如唐代,「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並聽嫁娶。」
  為解決人口出生和男子婚配問題,有不少朝代採取強制女性出嫁的手段。如在晉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齡必須嫁人,否則官府要強行給她找對象。《晉書·武帝紀》記載,司馬炎就曾要求,女孩子到17歲了,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那麼地方官府就要給她找老公,逼其強行嫁人。
  到了南北朝時,還出現了如果女孩適齡不出嫁犯法的規定,不及時出嫁家裡人都要跟著坐牢,這就是《宋書·周朗傳》中說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現代有不少女孩子,選擇男友挑三揀四的,最後把自己弄成了「剩女」,在當時這樣做肯定不行,會給家人帶來麻煩的。這種強迫女子出嫁的初衷,雖然可能首先是出於增加社會人口的考慮,但在客觀上卻解決了不少光棍娶不起老婆的問題。
  先秦時期已有「官媒」晉代女性十七歲不嫁「使長吏配之」
  在中國古代,男女結婚大多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就是給男女牽紅線的介紹人,《說文》稱,「媒,謀也,謀合二姓者也。」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崔鶯鶯和張生在普救寺里的偶然相遇,一見鍾情,私定終身,中間有一個紅娘,這紅娘就是媒人。
  過去男女結婚,沒有媒人是不成的,即便真是私下定情,也得請個形式上的媒人來說親,叫「采媒」。早在先秦時期就是這樣,如《詩經·南山》的《氓》中有一句:「匪我愆期,子無良媒」,說明了當時非媒人不可嫁的現實。
  後來不少朝代從法律上規定,結婚必有媒人,如果沒有則違反當時的「婚姻法」。如《唐律·名例》疏:「嫁娶有媒」;《戶婚》疏:「為婚之法,必有行媒」。到元代,這方面規定更詳細了,《元典章·戶部·禮婚》:「媒妁由地方長老,保送信實婦人,充官為籍。」意思是,媒人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得由地方威信高的老人推薦,選誠實守信的已婚婦女報給官方,登記註冊,統一管理。
  這種媒人是民間性質的,屬私媒。而在古代還有一種官媒,就是官府負責解決「剩男」婚姻配偶的專職人員,與今天民政部門髮結婚證書的公務員在某些職能上有相同的地方,但權力更大。官媒通過強制手段給「剩男」找老婆,給「剩女」找老公,指定某女嫁某男、某男娶某女,實是一種分配婚姻,純是「拉女配」。《晉書·武帝紀》載,司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詔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意思是說,女孩子到17歲,如果父母不將閨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個「剩男」逼其出嫁。
  官媒在先秦時代就存在,一直到清代都設有「官媒」。當時有大量「剩男」被發配到新疆,為了邊疆的穩定,後繼有人,曾設了不少官媒,方便給大量的光棍男找老婆。一些農民起義軍的妻女、災區逃荒女子,往往被官媒指定給某一「剩男」,讓他們一起生活,繁衍後代。
  因為男多女少,官媒油水很足,「剩男」們爭著送「聘金」。如果不主動送,官媒甚至直接向「剩男」索紅包。有意思的是,為了防止男女繞過官媒私下來往,玩私奔,官媒常在晚上「查牆子」。所謂 「牆子」,就是小巷子、旮旯等方便男女私會的地方。如果發現崔鶯鶯和張生那樣的翻牆私會現象,往往會被官媒趕走。
粉碎孔孟邪教的社會問題謠言_無神論之家吧_百度貼吧

這就是周朝獲勝以後,我們的待遇,沒有婚姻自由,沒有出行自由,沒有工作選擇自由,沒有衣著自由,被敲骨吸髓,大屠殺,虐待。


以神治國 以鬼治國

殺生獻祭 每根柱子下面都有一堆屍骨


我一直認為,如果說羅馬是海洋環境下的共和政體,那麼商也是大陸環境下與之對應的王治政體。


兄終弟及


全民算命?


李碩:周滅商與華夏新生
文章值得一讀,請無視和某人重名的作者。


看商朝歷史探秘腦洞小說,錢莉芳的《天命》啊。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朝代突然就滅亡了的?
南北朝初期南朝強於北朝,怎麼到後來強弱逐漸逆轉了?
為什麼有些朝代的皇帝名號是「XX帝」(如漢朝),有些朝代的皇帝名號是「XX宗」(如唐朝)?
魏晉南北朝是個怎樣的朝代?這個時期的特點是什麼?
為何中國歷史書中很少提及五胡亂華?

TAG:歷史 | 民族 | 中國朝代 | 商朝 | 朝代更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