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崇尚漢唐宋明的人那麽多,特別是明朝,而不是其他朝代呢?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下金陵,對明太祖建立的明朝表示由衷的讚歎,御題治隆唐宋碑。
治隆唐宋,說的是明太祖,
遠邁漢唐,說的是明成祖。
清朝統治者為了籠絡漢人地主階級和知識分子人心,維護統治利益,對明朝不吝讚美之詞。然而也是為了穩固統治,消糜漢人反抗意識,在修明史上搞小動作。
當今的人與明朝之間隔著個清朝。
楊乃武與小白菜里,小白菜過堂,衙役先帶著小白菜參觀明朝酷刑的畫,然後說這都是前朝酷刑,本朝仁德,已廢除。
剝皮實草,凌遲,腰斬,廷仗,有明一代,酷刑種類繁多不勝枚舉。明太祖用這些酷刑嚇唬貪官污吏,清朝統治者用這些酷刑來嚇唬老百姓以及宣揚仁德。
通過文字我們只能知道明清兩代有好有壞,也不能親眼到那個時代去看看,但我知道,束髮的朝鮮人、越南人,剃月頭的日本人沒有被西方人嘲笑、諷刺,拖著長長辮子的清人被罵成豬仔。
曾經,漢民族的自尊與自信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不得不承認,史書上最激動人心的記載基本都是關於對外戰爭的。
經歷267年的滿清統治,民族的自信與自尊在哪兒?統治者自己說自己是天朝上國難道就是了嗎?
一場朝鮮戰爭喚醒了民族的自信,然而積壓了百年的自卑卻好像滲透到了民族的基因里。
漢粉、唐粉、宋粉、明粉,無論粉什麼,無非是想從歷史中找尋本民族的輝煌。
辜鴻銘有一句話,「我的辮子在腦後,很多人的辮子在心裡。」辮子已不僅僅是具象的,那根辮子把漢民族的自尊與自信拖到了地上。
滿族人可能看辮子沒那麼不順眼,可在漢族人眼裡辮子就是先人曾經是奴隸的證據,我們不傷害你們的民族感情,請你們也不要傷害我們的民族感情好嗎?
恢復民族自尊與自信任重道遠。
作為國民人數主體的漢族心裡永遠拖著一根辮子的話,這個國家的未來從何談起?


崇尚明朝不是現在才有的,本朝和前朝國父孫中山是也是明粉,辛亥革命成功後親率百官拜謁明孝陵,向我高皇帝在天之靈報告光復漢室成功。
寫下《祭明太祖文》,《謁明太祖陵》兩篇雄文,逝世後還要葬在明孝陵旁邊,簡直華夏第一明粉。
附上兩篇祭文:
《祭明太祖文》
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臨時總統孫文,謹昭告於明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
  即,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靈曰:

  嗚呼!國家外患,振古有聞,趙宋末造,代於蒙古,神州陸沉,幾及百年.我高皇帝應時
  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復大義,昭示來茲.不幸季室俶擾,國力罷疲.
  滿清乘間竊據中夏,嗟我邦人諸父兄弟,迭起迭仆,至於二百六十有八年.嗚呼!我高皇
  帝時怨時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歲在辛亥八月,武漢軍興,建立民國.義聲所播,天
  下響應,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復十有七省,國民公議,立臨時政府於南京,文以薄德,被
  推為臨時總統.瞻顧西北,未盡昭蘇,負疚在躬,尚無以對我高皇帝在天之靈.邇者以全
  國軍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義,卒使清室幡然悔悟,於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從此中華
  民國完全統一,邦人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無已,實維我高皇帝光復大義,有以牖啟
  後人,成茲鴻業.文與全國同胞,至於今日,始敢告無罪於我高皇帝,敬於文奉身引退之
  前,代表國民,貢其歡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實鑒臨之,敬告.

謁明太祖陵文

  維有明失祀二百六十有七年,民國始建.越四十有二日,清帝退位,共和鞏立,民國
  統一,永無僭亂.越三日,國民公僕,臨時大總統孫文,謹率國務卿士,文武將吏袛謁大
  明太祖高皇帝之陵而祝以文曰:

  昔宋政不綱,遼元乘運,擾亂中夏,神人共憤.惟我太祖,奮起草野,攘除奸凶,光復舊
  物,十有二年,遂定大業,禹域清明,污滌膻絕.蓋中夏見制於邊境小夷數矣,其驅除光
  復之勛,未有能及太祖之偉碩者也.後世子孫不肖,不能敪厥武,委政小人,為猶不遠,
  卵翼東胡,坐茲強大,因緣盜亂,入據神京.憑肆淫威,宰割赤縣,山川被其瑕穢,人民供
  其刀俎.雖義士逸民跋涉嶺海,冀振冠裳之沉淪,續祚胤於一線,前仆後起,相繼不絕.
  而夭未悔禍,人謀無權,徒使歷史編末添一傷心舊事而已.自時厥後,法令益嚴,罪罟益
  密.嗟我漢人,有重足傾耳,箍口結舌以保性命不給,而又假借名教,盜竊仁義,錮蔽天
  下,使無異志.帝制之計既周且備,將籍奸術,長保不義.然而張曾畫策於私室,林清焱
  起於京畿,張李倡教於川隴,洪楊發跡於金田:雖義旗不免終蹶,亦足以見人心之所向
  矣.降及近世,真理昌明,民族民權,盎然人心.加以虜氛不竟,強敵四陵,不寶我土,富
  以其鄰.國人雖不肖,猶是神明之胄,豈能忍此終古,以忝先人之靈乎?於是俊傑之士飆
  發雲起,東南厥始發難,吳越震以一擊,徐錫麟注彈丸於滿酋之腹,熊成基舉烽燧於大
  江之涘,以及萍鄉之役,鎮南關之役,最近北京暗殺之役,羊城起義之役,屢起屢躓,再
  接再厲,天下為之昭蘇,虜廷為之色悸,蘊釀蟬蛻,以成茲盛.武漢首義,天人合同,四方
  風向,海隅景從,遂定長江,淹有河淮.北方既協,攜手歸來,虜廷震懼,莫知所為,奉茲
  大柄,還我國人,五大民族,一體無猜.嗚呼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靈,何以及此?昔嘗聞
  之,夷狄之運,不過百年,滿清歷年,乃倍而三,非天無常,事會則然.共和之制,亞東首
  出,事兼創造,時異遲速.求仁得仁,焉用怨言.又聞在昔救時之士,嘗躋斯丘,毷勵軍志
  ,俯仰山川,唏噓流涕.昔之所悲,今也則樂.鬱郁金陵,龍盤虎踞,宅是舊都,海宇無叱
  .有旆肅肅,有旅振振,我民來斯,言告厥成.喬木高城,後先有輝,長仰先型,以式來昆
  .伏維尚饗.


粉明不就是為了黑清?
國朝這麼多年宣傳,結果搞出了一堆果粉,然後又被果粉噁心出了一堆共粉,可見物極必反。當你對一個東西粉的極端,一段時間後,馬上會出來一堆黑。
之所以黑清粉明,不就是辮子戲粉清粉的太過了嗎?記得小時候很喜歡看辮子戲,什麼各種王朝,然後後來更過分的是各種清宮言情戲,當時的記憶就是我清皇帝阿哥英明神武,你明皇帝大臣黑暗噁心。有一個場景是後金(清)的各種阿哥和明朝的祖大壽交戰,明軍一如既往的噁心無恥,後金一如既往的帥氣英明。然後我因正義戰勝了邪惡而高興。
但是當我冷靜下來,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清軍扎著辮子,而明軍留著漢人衣冠,我到底應該為誰歡呼?從此看清宮劇總有一種複雜的心理。
後來長大一點,看的書多了一些。了解到的清朝和我印象中的英明神武的大清完全不同。了解到了清朝的各種政策,比如遼東的漢人政策。了解到清初的斑斑劣跡,民族之間的各種歧視——滿城問題、滿漢通婚問題……清末的寧與友邦,不與家奴。一路粉轉黑。
而轉變最大的是明朝,原來黑的不見一絲光明的黑暗朝代,有從南打到北的太祖,有力挽狂瀾的大臣,有銳意改革的首輔,有繼往開來的學宗,有無力回天死社稷的君王……明朝並不是一片漆黑,清朝更不是一片光明。當我再看那些辮子戲時,我只感到由衷的噁心。
我畢竟不喜歡一個以自稱奴才為榮的朝代,那種卑躬屈膝的奴才相畢竟是不如把皇帝罵吐血來的痛快。


之前在準備考試,只是簡略的說了一下,現在來填坑
--------------------------------------------------------------------------------------------------------------------------------------------
好與壞都是在對比中產生的,評價一個時代的好與壞必定會受到其他時代的影響。我們所了解的任何一個朝代的知識一定會有遺漏,但是有一些東西是大多數人都了解的(其中一些可能是錯的),這就是大多數人進行對比的依據。
就唐宋元明清五朝進行分析,就可以看出元與清為什麼沒有很多人推崇。
1首先朝代的時間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影響不太大,例如三國時期(原因後面會提到)
2立國正與否影響很大,這不僅決定了風評,也影響了王朝的政策。下面來排一下名
明朝 三代以下立國之正莫過於漢與明,個人認為明朝立國比漢朝正,甚至可以比肩三代。漢是反暴政,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明是反暴政+反抗異族統治。從現代人的角度講,三代的立國感覺很一般,沒有古人所鼓吹的那麼美好與純潔。再就是朱元璋的出身絕對是政治正確(今人的角度),他的奮鬥歷程也很符合現代人的幻想。當然小明王的事絕對是個污點。
唐朝 隋末的造反狂潮也是反抗暴政,但李家造反的本質不是為了求生,而是為了造反而造反。從本質上,李家立國談不上大義,但也談不上邪惡,畢竟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不過李二炮製出的玄武門是個污點,唐朝的亮點不在於立國,而是治國。
宋朝 宋朝立國非常不正,趙匡胤陳橋兵變奪了恭帝的皇位,再加上「燭影斧聲」這個謎題,雖然趙家比較善待柴家人,但是趙匡胤的行為也算是「弒君」,趙光義也有弒兄的嫌疑,所以宋朝立國很歪。不過比起五代,這算好的,再加上趙家善待士大夫,又完成了統一,抵消了一部分非議。
元朝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完全被異族統治,立國的黑暗誰都洗不白。不過由於清朝吸引了大部分火力,再加上對成吉思汗的美化與鼓吹,以及元代的具體立國很少被詳細提起,然後南宋實在是太弱雞了,元代的立國問題就這樣被人為地帶過了!!!!不得不感嘆有些人為了民族和諧所做的偉大貢獻
清朝 清朝立國當然有問題,本來異族統治就不具有合法性,再加上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黑點多的數不完,崇禎在煤山又來了那麼一出,再加上丑到爆的金錢鼠尾,國祚又長,人為想帶過都沒辦法。清朝立國不正統影響很大。
3宣傳問題 這是影響對比最關鍵的因素
三國時間不長,但為什麼能引起關注?有比較詳細的史料是一個方面,但這不是關鍵,除了幾個特殊時期,三國之後的朝代史料都比它更豐富。三國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故事題材性,魯迅也說到過這一點。如果沒有羅貫中對之前的演義進行整理,沒有毛宗崗父子進行批註,沒有被欽定,硬點為四大名著,沒有翻拍成電視劇,那麼三國時代是否有現在這麼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宣傳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下面按時間順序說一下(下面提到的是大多數人,不包括對歷史比較熟悉的人)
1大多數人所了解的唐朝是從玄武門開始到武則天掌權,然後是一段空白,然後是開元盛世再到安史之亂開始,安史之亂這一時期又是空白,只知道最後平定了,中唐是完全空白,晚唐也只知道黃巢起義。在這些空白時段里,大多數人只是有一點點印象,這還是唐代的文學家們做出的貢獻。這也是宣傳導致的結果,影視劇寫太宗,高宗,武則天,玄宗的非常多,但有多少提憲宗,有多少提劉李黨爭,有多少提宦官專權?課本上對中晚唐也是一筆帶過,所以大多數人接觸的是唐朝的亮點,而黑點則很少提起,再加上盛唐確實強大,所以對唐朝的觀感是比較好的。
2 宋朝和唐朝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影視劇所宣傳的宋朝是積貧積弱,國事衰微,屢戰屢敗。但是由於宋朝的文學家很多,所以在學語文的時候就了解了宋朝的一些大事,也提高了觀感,加上很多人都在提宋朝文教的昌盛和經濟的繁榮,所以現在人們對宋朝的觀感要好於以往。南宋雖然窩囊,但是有文天祥以死報國,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沉海,也算是死的悲壯,又是被異族所滅,同情心自然就站在宋朝這邊。
3 前面也說道元朝被刻意迴避了,加上對成吉思汗的美化與鼓吹,使得很多人沒有像抵觸滿清那樣抵觸蒙元。大多數人的不了解恰好保全了蒙元。
4網上關於明朝的宣傳是很多的,《明朝那些事》讓很多人了解了明朝,也讓關於明朝的網文迅速增加。並且在宣傳方面明朝的皇帝都很有特點,更像人,朱元璋的草根出身,朱棣的靖難,朱允炆的失蹤,朱祁鎮的被抓,朱見深的姐弟戀,朱高煦的獨生子女身份,腹黑的紫極仙翁嘉靖皇帝,不上朝的萬曆,喜歡做木工的天啟(沒有列舉全部皇帝,其實明朝皇帝都挺有特色的)。還有一些戲劇性的事件,朱棣的靖難,土木堡事變......明朝有很多黑暗的地方,但是有很多奇特的事,這就讓人對明朝非常感興趣。但是並不是推崇,真正讓人們推崇明朝的原因卻是清朝(不得不說在這方面明朝應該感謝清朝)。明朝的宦官權利是依附於皇權的,明朝的皇帝想辦一個太監是很容易的,明朝宦官的權力完全比不上晚唐,晚唐的太監能廢立皇帝,明朝別說有沒有人能做,有沒有太監敢做都是問題。
5關於清朝的影視劇挺多的,但是近幾年的清宮戲大部分都是言情加無腦(甄嬛傳除外),這與明朝的網文一比就屬於戰五渣,雖然大部分的網文都挺扯的,但是他們起碼知道政治不是過家家。這些無腦的電視劇讓人很反感,然後就讓人反感清朝,這些豬隊友給清朝招了不少黑(雖然清朝黑點滿滿)。最關鍵的是我們學的歷史課,從唐到鴉片戰爭之前的內容大概還沒有清末的內容多。以我剛考完的近現代史為例,為了證明制度的合法與合理,整本書的前半部分都是在講農民階級,封建地主官僚,資產階級改良派,資產階級革命派都救不了中國,每一章都會把晚清拉出來鞭屍,這和明朝一對比,大家肯定都不爽(具體內容大家都清楚)。清朝皇帝身上看不到太多人的特徵,順治或許算是有人味,乾隆的蓋章癖好正好體現了人性,我覺得這不應該算是一個黑點,而是一件軼事。康熙完全被聖化了,雍正被腹黑化了,至於嘉慶之後的皇帝由於宣傳的原因都被淡化了。光緒還算是比較正面的,溥儀。。。。呵呵 最後,清朝的文化已經處於一種衰敗的狀態了,這種衰敗從明朝就開始了,明朝的前後七子,唐宋派都是在前人的形式上做文章,但是明朝出現了完善的心學,雖然遭到官方抵制,但是暫時止住了文化的頹勢。而滿清由於文化高壓政策,實行文字獄,最後的結果是訓詁學迅速發展。清朝的文字獄遠勝於明朝,明朝在朱元璋在位時有過這樣的情形,但是之後就很少見了,而清朝因為得國不正始終在提防,使得清朝的文字獄遠勝於明朝。清朝的讀書人已經徹底沒有骨氣了,明朝的御史還敢於亂噴(雖然有政治目的),但是在清朝誰敢亂噴?誰敢有新的思想文化體系?


我就覺得1644甲申國變挺傷感挺令人感到惋惜的而已,所以對明朝整體有一種同情。對於裡面所發生的各種黑暗,別的朝代也都有,明朝也並沒有黑到哪裡去。不過話說回來,不管什麼朝代,像中國古代這種體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有什麼區別呢。最近看漢朝歷史,覺得這個文明有很多值得敬佩的地方,但是又有很多剛出生就帶的硬傷,這些硬傷裹挾著這個大帝國,發展,昌盛,衰落,滅亡,紛亂,再造。一個個王朝,其中發生的事情又有多少不同。發展到最後,發現整個世界的遊戲規則都改變了。
所以,我個人不是任何朝代粉,我願意稱讚每個朝代最強大榮耀的時刻,也同樣對那些陰暗無光的時刻表達憤怒和失望。
恩,我只是對這個古老的文明好奇和熱愛。,無關其他。


一、最有價值的東西毀滅。「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大明的滅亡闡釋了悲劇美,各種偶然因素的碰撞使得大明帝國轟然倒塌。很多人覺得1644那年那事兒很大的偶然性。
二、宣傳力度。《明朝那些事兒》、《大明王朝1566》吸引力一大批粉絲,大家對明朝的認識程度較深。
三、正統性。太祖淮右布衣,揭竿而起,橫掃暴元,復興華夏。哪個漢人不熱血沸騰?
四、戲劇性的歷史,激烈的矛盾衝突。從洪武朝開始,大清洗,靖難之役,孝文帝神秘失蹤,鄭和七下西洋,五征蒙古,仁宣之治,土木堡之變,北京保衛戰,奪門之變,萬貴妃的愛情,武宗的橫空出世,陽明心學,大禮儀,嚴嵩與海瑞,張居正改革悲歌,萬曆三大征,東林黨與閹黨,明末農民戰爭,帝國轟然垮台,明末資本主義萌芽和反專制思想,excited!該有的都有了,對外戰爭、文治盛世、宮廷政變、會玩的皇帝、狗血愛情、開掛的大臣、轟轟烈烈的改革、各種各種各種的天災人禍。
五、滿洲得朝不正,屠殺漢人,而且碰上了工業化時代造成各種國恥…


總之呢,這個歷史的進程就是有趣!太多太多的人自己也不知道的變故,更有更多「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高水平人物,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一個。當然,明粉多這只是你自己的感覺。


難道快200年的屈辱史還不夠了嗎?相比洋人一來就西巡的老佛爺,給日本人做傀儡的末代帝王,死在崇山的那位起碼還知道何謂氣節,何謂民族魂。而當下,航母,閱兵,軍演,一系列強國措施背後的最終目的,無外乎打破國人受近代史影響產生的自卑和崇洋媚外心理,重塑民族魂。光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幾條,我覺得明朝就完爆滿清了好嗎。


大明歷史精彩啊:
皇帝和大臣斗,
皇帝和皇帝斗,
大臣和大臣斗,
大臣和言官斗,
東廠和大臣斗,
西廠和大臣斗,
東廠和西廠斗,
文官和武官斗,
武館和武官斗,
閹黨和大臣斗,
閹黨和東林黨斗,
朝廷和東南沿海做海上貿易的斗,
中央和邊關不聽話的將領斗,
煉丹藥的和賣春藥的斗,
奶娘(皇后)和妃子斗,
……
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充分體現了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內鬥文化。


因為唐代是中古時代最為強大的王朝,從對外影響力和軍事力量來說。盛唐氣度是所有中國人內心裡最為自豪的情節,請自行腦補大明宮詞和其他唐代的詩詞就曉得了

而宋代是經濟文化最為繁榮昌盛的時代,是平民化意識興起的轉型階段。按照日本京都學派的說法,唐宋變革是也,宋代的文化特點是庶民化而非貴族化,表現在話本的興起,瓦舍勾欄在城鎮的繁榮和擴大,市場取消了交易時間和地點的嚴格限制,商業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
而宋代重視文治的優厚國策對於當代的讀書人也是有著知名的吸引力,再加上一些古詩詞和國學熱。溫文爾雅的宋儒和宋代社會自然成了YY的最好隊形了。
明代是因為是故事最具有戲劇性,也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距離現在也很近。
當然也有一些書籍和影視作品的推動作用了


其一,當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掀起了明史熱,明粉也因此之越來越多。(聽人說明粉大多腦殘,不明覺厲 )
其二,作為一個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它悲壯滅亡的結局可能被部分人所同情(只是可能,畢竟還是有不少人對滿人不抱好感的)。當然了,實質呢還是一種極為狹隘的民族主義作祟。
其三,很多人欽佩明末以及南明一些很有氣節的忠義之士。(比如答主的ID) 當然了,只是欽佩氣節,史可法、何騰蛟、瞿式耜 等多位大人那能力確實不敢恭維。
至於明代中前期,我也覺得值得稱道的並不是很多,這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其實也就是個中流水平吧!

分割線~~~

第二次更新,首先謝贊。誠惶誠恐,何德何能騙幾十個贊!
首先說下本人不是歷史科班出身,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您甭說我史學素養差,對,我只是個愛好者,是千千萬萬個喜歡歷史的人之一。
有朋友總喜歡拿滿清入關屠殺漢人說事,真的挺沒意思的。暴行留給後人更多的應該是反思,讓我們更加真愛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而非加劇仇恨,升級矛盾。
一口一個通古斯野豬,張嘴閉嘴滿州韃子不應該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性格吧。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最簡單的,喜歡明朝,僅僅是因為我是漢人,然後明朝離我最近。
沒有民族歧視,這就跟你再遠房的親戚遇見也比陌生人親一樣,我是漢人,天生親近漢人的朝代。
而且這個朝代,怎麼說呢,雖然褒貶不一,但是什麼樣的人都有。


因為鐵血和當年明月。


這個問題很好,說白了,就是因為明朝從來沒痿過!從太祖立國之初對外政策就是不和親,不賠款,不納貢,不稱臣政策,凡是外外,明朝皇帝就一個字,打!而且特別有氣節,就算皇帝被俘虜了,也不會因個人安危出賣國家,對比清朝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宋朝不斷納貢要有氣節的多!

而相對其他皇朝,明皇對內就要寬鬆的多,張獻忠燒了鳳陽朱元璋的墳墓,只要接受招安,皇帝也是即往不糾,白蓮教做亂,抓其首惡,余者只要保證不在做亂也給放了,就是朱元璋那麼喜歡殺人,也是秉承這句話對待內部做亂:賊亦朕之子民,且多為貪官所害,個人覺得只有明代做到了內聖外王,對內柔和,對外強硬無比,萬曆三大征就不說了,就是明末國內動蕩不堪,面對後金,明朝君臣也就一個字,打!

崇禎死的時候以發敷面,要求李自成,勿傷百姓一人,已身隨意處置,對比溥儀,只要我能當皇帝,其他無所謂,根本不能同日而語,其他朝代包括漢唐也沒這麼有氣節!

明朝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貫穿所有帝王,有明一代沒有一個皇帝對外軟過,你要打,爺們兒陪你,萬曆皇帝有個外號叫小蜜蜂,天天圍著女人打轉,但是寧夏做亂,打,日本打屬國朝鮮,還是打,所以有崇禎300多年的紀年日記留出。

有明一朝是中國人最有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一個朝代,漢唐也沒有明朝那麼強烈的自豪感,當然這和歷史時期有關不能比較。

先秦時代百家爭鳴,在明代也出現了,各種學科層出不窮,印刷書刊也是歷朝之罪。

如果說最美好的封建朝代的話,非明莫屬了



上一張圖,把我嚇慘了的,這樣的朝代,誰不嚮往誰眼瞎。宋代劉松年的《茗園賭市圖》。


因為,丟掉了,覺得可惜,想要拿回來,卻又沒有辦法。

宋朝,漢人和多個少數民族對峙。雖然不是沒有成功的機會,可是最後還是失敗了。許多人覺得,宋朝之後,沒有了文人的骨氣,不再有抱著幼帝跳海的人。於是便崇拜那時的文人。希望以後的漢人也能這樣。
明朝,我們曾經把王保保逼到關外,打得元朝的遺族回到了養牛牧馬的生活。可是最後,被後金無情的奪了回來。明朝是近代之前最後一個漢人統治的朝代,後來清朝閉關,最終落得我中華被外寇欺凌侮辱。於是許多人懷念明朝,覺得以那時的開放,會不會給我國帶來先進的科技,從而讓我國今日雄霸世界,踏平歐美?
不論如何,過去的,終究還是過去了。時代變化萬千,現在的人,懷念當時,我希望能夠效仿當年那些人,義、忠、孝的精神,而不是做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說自己血統多純正,公平競爭的社會,又不是賽馬,哪怕沒有一點外族的基因,在這社會上有何用?看到蒙古族的人和滿族的人,就像看見了仇敵,難道殺光了他們,就算為先人報仇?先人的精神就會傳承到你身上?這就是身為漢族人的優越感和自信?
想來,如果宋朝的時候,我們贏了,即使是文天祥,即使是岳飛,也會以包容的心對待外族的吧。


因為跨度長,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北宋一百六十七年(南宋我就不算了),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再加個兩漢四百零五年,就這四個朝代加一塊兒,中國兩千多年帝制時代佔了一半,所以詩詞歌賦、名臣名將也就占的多,吸引人去崇尚的成就、事迹也多。中國朝代雖多,但你把這四個朝代一去,其餘的大多數不是壽命短就是割據政權。


又想黑明朝。


最後一個漢人朝代,錦衣衛服裝比較花哨,西洋黑科技比較蒸汽朋克,黨政比較戲多。給人想像空間大。

然而各方面真的還沒有清朝發達。

針對最後一句: 看看朝鮮,越南老照片。明朝印象大體就有了。

明朝亡時沒有相機,有的話明粉也不用笑話晚清了。半斤八兩。







1、割據政權一般沒人粉

2、統一但短命的政權一般沒人粉,例如秦 晉 隋(武周和王新估計就更沒人粉了)

3、少數民族政權一般沒人粉,不點名了

所以你把歷史書篩一遍,發現疆域比較完整、而且統治時間較長的漢人王朝總共就這四個:漢 唐 宋 明

相對來說大一統的王朝,在政治制度、軍事成就、文化發展、經濟水平等等方面會取得較大的成就、也能在史書上留下很多的故事,並且這樣的朝代在史書的記載上會有一個比較正面的形象,所以會給題主一種「大家都很崇尚唐、宋、明」的感覺(我有點好奇為什麼題主沒有提到漢朝),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至於為什麼「明朝特別多」,我覺得只是知乎上的錯覺,在普通人的腦海里明朝的存在感並沒有前面幾個朝代那麼強,而知乎上很多人粉明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它夾在兩個少數民族政權之間,它最容易與前後兩個少數民族政權進行對比,所以特別容易惹話題。
2、明朝的愛好者提出了「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口號式功績,這令以漢民族為主體的中國人民感到熱血澎湃(雖然我個人認為,對於政府來說這樣的外交態度並不理智)
3、影視劇作品對清朝的歌頌太過,導致了逆反心理,就像某朝立國已近七十載,依然反覆強調要堅持party的領導不動搖、party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等等,於是硬生生催生出了一批青天白日粉來


我唐自高祖立朔至朱溫篡權,延綿289年。初唐樸實而蓬勃,盛唐如正午之日,中唐沉鬱內蘊,晚唐悲壯凄婉,任何一段都風流無數,值得後人敬之念之,回味良久。
不過,光粉初唐和盛唐,對中唐和晚唐選擇性忽略的,就太沒意思了。


推薦閱讀:

古代休書,需不需要女方簽字?
為什麼一百年前的照片里的中國人很多都是苦瓜臉?

TAG:明朝 | 歷史 | 宋朝 | 中國古代歷史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