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寫心經的作用?

最近在抄心經,目的是想靜心,都是臨摹的,有金色簽字筆,也有毛筆的。但是我並不太了解其中的意思。然後了解了一下抄寫心經有很多作用,希望抄心經的人說說自己的真實感受。


最近有點浮躁,就買了心經來抄

最近有點浮躁,就買了心經來抄

最近有點浮躁,就買了心經來抄


謝邀。

搬來宗舜法師的開示:

宗舜法師:一舉四得抄佛經


宗舜法師(@無盡燈樓 )

一、古以寫經增福延壽

抄經,古稱寫經,即書寫佛教經典。大乘佛教特彆強調受持、讀誦及書寫經典的功德,如《法華經》之「法師品」雲︰「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於諸佛所成就大願。」故寫經的目的,多為自己或父母、師長、子女等祈禱消除災難、增長福報、增延壽命、成就心愿。書寫之時,態度虔誠。甚至凈室齋戒,以金、銀泥,或以香汁和墨書寫,還有以血書經典顯示其至誠。而抄經功德,在佛經裡面處處稱讚。《正法華經》說:「若讀誦寫經,歡喜如信樂,其得福無量,超余福之上。其有人書寫,凈潔令安諦,當供養經卷,華香普芬薰,常當然燈火,香油為錠燎,所生輒歡喜,數上思夷華。其人奉經卷,供養當如是,得福甚眾多,其限不可量。」

寫經在中國歷史久遠,漢末即有相關記載。現存寫經遺品中最古者,為敦煌出土的《譬喻經》一卷,乃是東魏甘露元年(265)之寫本(現藏日本)。而唐代凈土宗善導大師曾寫《阿彌陀經》十萬餘卷,至今仍有傳世之本(新疆出土)。唐末以後因雕版(刻板)大藏經之流行,寫經事業遂至衰微。

二、抄寫一遍勝讀十遍

當代,數字技術發達。大眾因電腦之方便,書寫量急劇下降,提筆忘字現象普遍存在。而作為中華傳統文化承載工具的筆墨紙硯更是日漸淡出社會生活。這樣的情況,深為有識者擔憂。近年來,恢復傳統書法習慣的呼聲日高。

在佛教界,台灣聖嚴法師更是積極鼓勵大家書寫佛經,法鼓山一直在推動寫經修行。他在講解《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品」時指出:「書寫佛經的目的有二:一、為了流通傳布佛經,分享更多的人,傳承更久的時間……二、抄寫佛經,比讀誦佛經的功效更大,一遍又一遍的抄寫之後,縱然不能舌燦蓮華,也能漸漸地跟所抄的經義身心相應,化合為一。」所以,聖嚴法師明確強調:「抄寫一遍,勝過閱讀十遍。」(見台灣聖嚴法師著《絕妙說法》)

三、一舉四得動中修禪

禪,梵文禪那,漢語譯為「靜慮」、「思維修」,按照《佛光大辭典》的解釋,指將心專註於某一對象,極寂靜以詳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狀態。禪的起源,可遠溯自印度古奧義書時代。印度的聖者,由於氣候與環境的關係,常在森林樹下靜坐冥想,即稱為禪那。佛教更以禪作為統一心境、斷除煩惱、獲得涅槃之重要方法。

中國禪宗的祖師早就指出,行住坐卧皆能入定,語默動靜無不是禪。抄經則不僅能培福報、增智慧,而且在筆與紙的接觸、心與手的協調中,由身動而至心靜,同樣也能體會到禪定的喜悅。聖嚴法師說:「抄經之時,專念一意,如面對佛,所以等於聞佛說法,也由於凝心專註,即等於修習禪定。」而且,抄經還能幫助我們重拾荒廢的毛筆書法,俗語所謂:「字無百日功。」就是說,如果用心習字,不用一百天的功夫,就能掌握書法基本功。由此可見,抄寫佛經,能夠——培福報、增智慧、修禪定、練書法,一舉四得,功莫大焉!

(完)



放下執著



我想請教你們,這個抄經書的紙張是什麼?


謝邀請。

本人沒有抄經經驗,1是個人不善書法,2是得益於佛教典籍網路電子化同時更疏於抄寫經典。

個人與抄經形式有點類似的事情是,列印《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並「裝裱」。用引號,其實那是用透明膠帶將A4紙列印的普門品正反兩面全部粘貼起來,這樣可以長久保存。

我個人認為,抄寫經典(或類似方式),主要作用是培養尊重心。

抄寫經典,尤其是《心經》,不妨帶著問題去抄寫。心經的「心」在《般若心經》中是指什麼?
這是個大問題。覓心,了不可得。為何?


推薦閱讀:

心經我認為好的釋義?
談談你對心經的理解,抄寫時的內心感受?
如何解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TAG:《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