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有哪些常見的對汽車的錯誤認識?

例如汽車越重越安全之類的。


更新一條

【三元催化在國內用油環境下就這個笑話,就別拿出來說了。】
這種屬於沒文化被洗腦還自以為很懂的,

=====================================
補充一些沒人提的。

1.燃油寶一類的燃油添加劑能降低油耗,提升動力。 -----有些廠商宣傳起自己的產品來簡直不要臉,如果真有這種東西我們還得著用為降低0.2L/100km的油耗做幾個月的實驗嗎……其實只要能保證去正規加油站加油基本上發動機就夠用到你換車了……(某些中小城市除外,連兩桶油的油品都不合格……)

2.汽車整流器能降低油耗,增加動力。-----同上,我希望國內某些商人能要點臉。

3.合資車到國內各種減配是老外坑中國人。----我以前也認為是老外坑中國人,直到我在一次閑談中問了我們boss後才知道基本上是因為國內相關法規和國外不同和中方希望降低成本而減的,用我們boss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巴不得把所有安全配置全裝上能讓產品有競爭力並更安全,可是中方相關人員不讓啊。
把評論更新一下。
------------------
舉兩個栗子。
1.很多車型到了國內沒了後防撞梁。
這基本上是考慮到國內車險有無防撞梁對賠付並無影響而且有無防撞梁對安全性影響不大,故為了節約成本省去。雖然現在因為輿論大家慢慢又開始加回去了。
2.某些車型歐美版有esp標配而國內卻沒有。
按我們boss的說法是國內經銷商認為不加這些東西能降低售價利於銷量提升所以主張不加。當然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僅作參考吧。
------------------
更新下私信內容,大家自己判斷。
=========================
A:3.合資車到國內各種減配是老外坑中國人。----我以前也認為是老外坑中國人,直到我在一次閑談中問了我們boss後才知道基本上是因為國內相關法規和國外不同和中方希望降低成本而減的,用我們boss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巴不得把所有安全配置全裝上能讓產品有競爭力並更安全,可是中方相關人員不讓啊。
把評論更新一下。

作為豐田合資事業體 負責商品企劃 和 配置調整的擔當,
以上這段話絕對是瞎扯淡!!!!絕對瞎扯淡!!!!

屬於污衊!!

請修改!


凱美瑞 2.0L (AZ)
卡羅拉 1.6L
09年開始不斷要求加VSC, ZV/ZE從來以消耗工時大而拒絕。

我 :我不認為有必要刪除,這也是日方技術部門的認知,日方技術部門從企劃部門得到的情報就是這樣。即使你說的是對的,那也有兩種可能性,第一,日方企劃部門在說謊,第二,你們的要求被中方上層篡改。我就問你一句,你們的要求真的能一字不差地傳達到TMC相關部門而不會被上司中途篡改?

A:關於你的推測, 第一,是很有可能的。 日方技術人員/部門推卸自己責任。 第二, 被中方上層篡改, 這不具備基本的成立性。 實際業務、需求都是實務層推動的,而中方也是一心希望改善不安全的產品形象,連鋼板厚度都希望「加厚」。

至於你要問的問題, 我就這樣來說吧, 比如,凱美瑞VSC的問題,除了TV會議之外, 而且當面和ZV的CE和主查 提出過。 都是以工時不足而拒絕的。

我 :CE和主查雖然不是什麼大人物,但是基本的業務能力還是有的,如果你們當時提要求的方式方法到位,工時不夠絕對不是問題。就以我個人和他們打交道的經驗來說,有這麼幾種可能性。
第一,你們提要求的時候沒有給他們充足的調研數據作為證據向上面報告,給某台車加VSC並不是區區CE和主查能夠決定的,他們也要和上面提報告。如果你們沒有大量調研數據和完整的報告書
給他們作為上報的資料而只是說想要加VSC的話,他們是不可能自己去找資料寫報告然後給上面報告的。也許你們覺得加一個VSC哪需要寫什麼報告書,可是在日企如果你不寫,即使你說的是中國人眼裡的常識,
人家也是不會理你的。這種情況下說工時不夠只不過是不好意思直接拒絕你們找了個比較不傷和氣的說法。
第二,你們給他們資料了,但是提要求的時機不對。每年本社的開發工時和預算是四月左右定下來的,你們如果十月份和他們說我們要加個VSC,換成我我也只能心裡呵呵一下然後和你們說沒有工時。
第三,前面兩點都做到了,但是沒有通過上級給對方施加壓力。他們說沒有工時你們就這麼算了?你們完全可以追問那什麼時候有工時?然後丟一份如果今年不加VSC通過調查資料的數據計算可得
會有XXX萬的損失,如果不儘快加上的話每年的損失是不是可以算作貴部門的責任?如果對方還是耍賴你們完全可以找上級給你們撐腰。我覺得如果你們能拿出像樣的資料並且領導們都想把VSC加上
的話沒有理由領導不幫你們。

當然,如果你們做到了我說的這些最後他們還是說沒有工時的話,那就是那個部門的負責人是傻逼,豐田在中國早晚藥丸。

最後,我希望你們別和日方提要加厚鋼板的事,這絕壁會被人家當成腦殘順帶在你們其他的企劃案上打個問號。
=================================================

4.合資車到國內質量下降是因為老外把質量差的車賣到國內。-----其實稍微動腦子想想就知道是謠言了……除了進口車外都是國內整車廠自己造的你說是人家故意坑你呢還是我們自己人坑自己人呢?我就說一個自己親歷的例子,某日系合資廠的員工擰螺絲的時候不小心擰歪了,沒有上報報廢而是直接用鎚子把螺絲敲進去。不知道這個件最後有沒有被裝到某輛車上被誰買走。

暫時補充這麼多,有想到其他的再更。


吱~
1.所有車加全合成的最好。
2.93標號汽油機加97號油對發動機更好。
3.防撞梁是判斷安全性的唯一標準。
4.科魯茲是美系車。
5. 別把藍瑟當EVO(100條評論討論出的最終結果)
6.德系車燒機油是設計缺陷。
7.德國車很紮實故障率低。
8.奧迪的空調問題很少。
9.渦輪增壓增壓省油。
10.4S店保養最正規最棒。


一不小心入選日報,感謝知友賞面。這裡我只說別人沒說過的,拾人牙慧沒勁,更多內容持續更新。。。
------------------------------------------------------------------------------------------------------
7月21日因應熱心評論調整更新部分內容,知乎本該是個理性討論的平台,卻因我說出某些真相引來人身攻擊,讓人嘆息。在某些人的眼中,只要不批評日系車就是「政治不正確」?真把知乎當鐵血論壇和車壇撕逼帖了?
------------------------------------------------------------------------------------------------------

一、車系:

別克、凱迪拉克是國際暢銷的大品牌(實際情況見下圖,數據太感人,自己看自己理解)


別克2014年銷量,你沒看錯,別克幾乎是專為中國而設,在其他國家別克車型使用其他通用品牌車標。


卡迪拉克2014年銷量


國內生產的雪佛蘭、別克和福特是純正美國車(在產的除了GL8,其他都不是純正美國車,而GL8卻是美國本土淘汰多年的型號)


SMART精品小車,好開的很(估計說這話的都是沒開過奧拓、雨燕、飛度的)

日本車很少渦輪發動機(不扯跑車,不扯歷史,現在占日本本土銷量1/3的K-CAR基本全T機)


混動容易壞,省油不省錢(至少豐田的混動還真不容易壞,比德系的自然吸氣都耐操,省油不省錢,對於高價的普銳斯成立,對於即將出來的混動卡羅拉雷凌不成立)


豐田的混合動力很靠譜,本田的混合動力應該也不錯(豐田混動的確靠譜,本田上一代的IMA 混動故障率高的嚇死你,具體數據自行百度,新一代i-mmd進步很大)


SUV都是偽越野,都是渣,要買就買越野車(公路上開幹嘛要買個越野車,要麼是錢多燒逼,要麼是不懂車,言必稱越野的你住在荒山野嶺還是礦山上?)

我愛國,所以我買XXX,不買XXX(別凈扯沒用的,遵守交通規則,安全開車比你這破事兒更愛國)

------------------------------------------------------------------------------------------------------


二、國產車:

要感謝自主品牌,沒有自主品牌,我們現在還要買高價的桑塔納(香港、澳門、加拿大也沒有自主品牌,他們車比我們便宜多了,事實是,如果沒有自主品牌,就不需要這麼高的進口稅保護他們)


吉利是由摩托車生產企業發展到汽車企業(吉利的摩托類主力產品是汽車駕駛員和摩托車駕駛員都痛恨的無牌超標兩輪助力車)


奇瑞是民企(是國企,安徽省和蕪湖市政府投資成立)


軍用車型質量很靠譜(在國外可能是的,在我朝恰好相反,參見北汽2020、勇士維修故障帖)

------------------------------------------------------------------------------------------------------


三、保養:

機油粘度越高越好,大部分日美系車主在外保養機油都用錯粘度(外面的汽修店為了節約庫存成本推薦用40,甚至豐田也提供40全合成,問題是說明書都寫了不建議用40)


空氣濾芯吹吹更更健康(吹了濾紙孔隙變大,進灰變多,部分車型說明書明文禁止吹空濾)

------------------------------------------------------------------------------------------------------


四、雜七雜八


為環保,換個省油的車(把已有的車開到報廢最環保,汽車製造本來就是一種極大的資源消耗)

快速起步很費油(會多費一點點油,但避免了堵塞後車,更大的費油元兇是頻繁加減速)

因為省油、所以省錢(有些車雖然多省了半個油,但要喝95,加全合成機油的「先進發動機」,還真省不了錢)


減速玻璃(不知道是哪個魂淡編出來的,世界上的汽車真心沒有裝備這個玩意)


鋁輪轂比鐵輪轂輕(自己稱過幾款買菜車的原廠鋁輪轂和鐵輪轂,有鋁合金比鐵輪轂輕的,也有鋁合金比鐵輪轂還重的)


後驅車比前驅車操控好(什麼後驅轉向活潑都是賽道理論值,家用車為了安全都是統一調教為轉向不足,另外銳志後驅黨端著那個大臉盤打方向就別老談操控刷優越感了。後驅車比前驅起步更不容易打滑倒是真的)

五、安全

開得慢就安全(明顯慢於車流十分危險,在不超速前提下,稍快於車流最安全)


鐵皮厚的車安全,對撞車損少的車安全(同價位鐵皮最厚,對撞車損最少的是皮卡,買好不送)


車禍撞這麼厲害,自己都重傷,車還沒怎麼凹,這車真安全!(民智未開,車比人命金貴?)

後防撞梁是必須的(只在不傷及車身框架的小碰撞起到減少車損的作用,對人員保護效用極低)


這個車吸能,不安全(吸能是防護成員安全的手段,是賓士第一個搞,第一個發明的,而且一直用到現在,賓士寶馬奧迪賓利勞斯萊斯都在用,怎麼成了不安全的代名詞了?)


北方:捨得買豪車,捨得買高配四驅,嚴冬不捨得買套冬季胎。(在嚴冬,再好的電子設備,再好的四驅系統,對抓地力的貢獻不如一套冬季胎)


我這車有ESP,就是安全(你仔細看看是不是除了ESP還給你配了錦湖和韓泰的坑爹胎?還自帶鼓包自爆功能?再說一遍,再好的電子設備最後還是要靠抓地力實現操控安全)


現在的人買車,黑色車嫌容易臟,白色嫌將來發黃,紅色嫌太艷,米色嫌老土,SUV嫌越野不專業,純越野的嫌費油避震硬,低配嫌功能少,高配嫌太貴,分期嫌有手續費,說進口的保養貴,國產的質量差,車寬了不好停,車小了說鈑金薄.…哎!尼瑪 汽車要是會說話, 還TM嫌你長得丑呢。


沒有後防撞梁會影響安全性也是個很大的誤區
上世紀70年代美國推出的一項法律(安全標準215號文件)中規定,在低速碰撞的情況下後保險杠能保持外觀不變形,汽車廠家才推出的後防撞梁,跟安全性沒有一點關係,這項法案是美國保險公司在背後推動的,因為變形越小保險公司就越有利可圖。所以在日本本土的車壓根就沒有這個東西,非要被說是偷工減料了,實際上為了滿足國內消費的奇葩需求,很多日系車還被迫加裝了,比如銳志和飛度。防撞梁屬於橫樑,懂點力學常識都知道,車在碰撞時大部分的力作用在縱梁,橫樑並不能提供多少緩衝或者吸能作用,很多人會問那前防撞梁是幹什麼的?固定和連接車頭的兩根縱梁,保證兩根縱梁不會在碰撞時偏移散架,而車身後方因為沒有發動機等等一堆部件是有很多橫樑結構的,再加後防撞梁除了增加重量就沒有任何作用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樓主問了個好問題。我國作為一個汽車普及時間很短的國家,國民對汽車認識誤區真的不是一般的多。我也來說一下:

關於油耗
1.轉速越高越費油
這個可能是國人最嚴重的誤區,而且很少被糾正。一般的家用汽油機在高負載情況下的最佳效率區間在2500-3200轉之間,國人駕駛手動擋轎車日常駕駛,2000轉換擋也算合適,兼顧油耗和噪音。但即使是需要急加速的情況也常常2000轉就升檔,導致升檔後轉速掉到2000轉以下的低效區間,反而因為動力過差要補油,正確的換擋反而應該是到3000轉以後再換擋,此時轉速掉到2300-2400轉,反而省油。

2.排量越大越費油
實際上高速超車大排量一般轉速可以保持在高效區間反而省油。小排量只是在怠速和低速的時候會有優勢。總的來說同樣的發動機技術,適中的排量最省油。這個適中的排量,對於緊湊型車是1.8-2.0(有些車型1.5和1.6的可能也不錯,這個是一些14年換代的新車才出現的新情況,也是技術提高了,新的1.6和1.5發動機動力達到了之前1.8發動機的水平),對於中級車是2.0-2.5。渦輪增壓可以比這個小一點。太小的排量實際上導致發動機很多時候超過最優工況工作,反而更費油。對於傳統動力車油耗影響最大的第一是車重,第二是空氣動力學特性,比如高而方正的SUV就會費油,第三是變速箱和發動機技術水平,最後才是排量。
有的時候,用戶數據確實反映出緊湊型車上,1.6的排量比1.8和2.0的省油,中級車上2.0比2.4 2.5的省油,但這個很多時候其實是因為小排量發動機的駕駛者駕駛車子用到了更少的動力,即使動力不夠也因為油耗和噪音的原因不願意大油門的緣故。

3.小一級別的車比大一級別的車省油
小一級別的車一般比大一級別的車輕,在低速運行下因為主要阻力是受車重影響很大的滾阻,確實有油耗優勢。但是小一級別的車往往變速箱,發動機的技術比較低,加上因為車身較短又要保證空間,無法做出最流線型的設計,中高速行駛風阻較大,也不利於省油。同時小車發動機配置過低,小馬拉大車導致油耗上升的情況,也比大車多些。上述情況在小型車和緊湊型車之間尤為明顯,實際上緊湊型車現在普遍油耗不比小型車高多少,即使在小型車優勢較大的城市駕駛,有一些緊湊型車比一些小型車也還是要更省油

4.手動擋比自動擋省油
這句話在自動擋發展早期是正確的。傳統的5MT相比4AT,檔位更多,轉速更容易控制在高效區間,加上沒有液力變矩器帶來的損耗,確實一般來說更省油。但是現代的自動擋通過改進換擋程序,增加檔位等等,已經可以做到跟手動擋差不多甚至比手動擋更省油。而CVT因為傳動比可以連續變化,雙離合變速箱因為換擋間隔極短而且傳動效率極高,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比手動擋更省油。另外即使是一台原理上油耗更低的手動擋,在一個掌握不好離合和換擋時機的新手手下,也可能會比自動擋更費油

5.渦輪增壓相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更省油。
這句話不全是錯的。對於高檔車來說,如果要追求額外的動力,相比增大排量和汽缸數,不改變排量但增加渦輪的辦法,一般確實可以更省油。它的原理相當於是在你不需要那麼多動力的時候,發動機就是一台普通的適中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就沒有大排量的費油,同時發動機的重量也可以減輕,而大排量發動機本身重量還是比較明顯。
但對於家用車,特別是緊湊型和小型家用車,卻未必能更省油。為什麼呢?小排量發動機在快速路上中速勻速行駛,或者完全堵死,低速蠕動的時候,渦輪不介入,進氣量較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為小,可以省油;正常在高速和快速路上行駛,渦輪增壓車型比較省油。但是在普通市區道路,紅綠燈多,或者快速路上半堵不堵的狀態下,頻繁減速再加速,渦輪遲滯的影響較大(大馬力渦輪增壓車此時渦輪可以維持不介入),油門下去動力過一會兒才上來,會大大增加油耗;高速巡航的時候渦輪保持介入,油耗也會稍高。總的來說跟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油耗是差不多的(大眾一些1.4T+dsg的車省油,主要還是變速箱和輕量化設計的功勞)。但是同樣是四缸機,渦輪增壓相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成本其實更高,而保養維修更貴,同時平順性靜音性也有劣勢,所以並不是很推薦。

6.工信部油耗即使不準確,都偏小,也可以基本反映出油耗的趨勢。
中國工信部採用的歐洲測試循環,方法比較落後,速度變化太少,渦輪增壓+雙離合的組合會表現的尤為好。在真實的用車環境下,渦輪在速度頻繁變化的情況下因為渦輪遲滯有很大劣勢。而雙離合需要預嚙合檔位,速度變化頻繁而不可預測會因為頓挫和增加換擋試駕而帶來劣勢。美國的工況測試循環要合理的多。具體關於這些標準的不同大家可以參考 @云云 的這篇回答:各國汽車排放油耗試驗採用的循環工況都有哪些,分別有什麼特點?

7.同樣的發動機,高功率版比低功率版費油。實際上高功率版往往燃油效率更高,是更省油的。證據可見汽車之家的測試:【圖】結果出乎意料 高/低功率發動機對比測試

8.德系美系費油,日系韓系省油
根據汽車之家的用戶平均油耗數據,都比自動擋、緊湊型車,百公里油耗如下:
新明銳1.6 8,1.4T(高功率版)6.6
高爾夫7 1.6 8.2 1.4T(低功率版)7.2
新速騰 1.4T 7.9
新福克斯 1.6 8.7,2.0 8.9
新科魯茲 無數據,根據媒體評測預估1.5版本大概8-8.5,1.4T大概7-7.5
英朗 1.6 9.5,1.8 9.9, 1.6T 10.1
凌派1.8 8
思域1.8 8.4
雷凌1.8 7.6
軒逸1.6 7.1,1.8 7.6
昂克賽拉1.5 7.5,2.0 8
朗動1.6 8
菲翔 1.4T 8.6
308 1.6 10
傳祺GA3 1.6 8.2
帝豪1.3T 8.1
艾瑞澤7 1.6 8.3
可以看出,德系和日系其實都很省油,老一點的思域和新速騰相比更新的車型要稍費些油。美系和韓系平均稍差一點,但是車型也平均稍老一些,整體上來說略弱於日系德系,但也算挺省油。最差的是誰呢,是動力、變速箱、輕量化設計都較落後,同時在華緊湊型車引進嚴重滯後的法系車。甚至比近兩年自主品牌里好一點的緊湊型車還要差,真的不推薦(中高端車型成本壓力小,PSA的車比其他合資品牌特別是日系德系用的東西更厚道,相對比較值得入手)

關於安全性
1.車皮厚就會更安全。車皮厚薄會影響小碰撞的損傷,進而影響維修成本,也會影響整車的隔音和檔次感,但是對於保護乘客安全,真的不重要。對乘客而言重要的是鋼架強度,能否在碰撞後保持車體完整。

2.車越重越安全
其他情況不變,車重增加反而會使操控極限和制動性能下降,更不安全。舉個極端的例子,一輛車難道只要在車裡多放磚頭就可以提高安全性?同級別兩輛車一輛輕,一輛重,可能是因為後者輕量化設計水平不夠,或者鋼架的強度不夠好只好做的更粗壯,往往不能說明後者安全性最好。實際上目前A級車安全性最突出之一的高爾夫7,恰恰是最輕的。
碰撞成績相同的兩輛車,重車確實一般更安全。在碰撞測試中,因為是撞牆,受到的衝擊力正比於重量。所以同樣的安全籠形變,重車承受了更大的衝擊力。而在大部分的對撞事故中,重車和輕車受到的衝擊力相同,此時重車便有優勢。此外重車的受到衝擊後的加速度也更小,乘員受傷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3.SUV比轎車更安全
SUV在市區駕駛,和高速的一般追尾來說,確實位置高會佔便宜。視野高看的遠也是一個優勢。但suv在中高速行駛有一大劣勢就是因為重心高,彎道行駛會比較容易側翻,而側翻的致死率是最高的,對於雨雪天氣多的地方尤其明顯。而同樣價位的SUV平台往往比同價位轎車低一級別,有時候也反映倒安全性的設計上。總得來說同價位SUV和轎車的安全性其實差不多。很多人因為SUV看起來粗壯厚實而覺得SUV更安全,但其實這個如上兩點所說沒有影響

4.碰撞後整車變形越小的車安全性越好
其實好的安全性,應該是車前部充分潰縮吸收能量,但駕駛室卻保持完整。都很完整的話,沒有車來吸能,人就要更多的吸收碰撞的動能,其實更不安全。

5.簡配防撞鋼樑,是廠家對消費者安全的漠視
防撞鋼樑主要的作用是減少低速碰撞下車體的損傷,對於減小小碰撞的維修成本是有意義的,但對於真正威脅到乘客的中高速碰撞沒有作用。

6.美國車安全,日本車不安全
就世界普遍情況來說,最安全的低價車,恰恰是本田和斯巴魯,都是日系,iihs小偏置碰撞測出來比賓士寶馬都要好。不過最不安全的車,也是日產和鈴木之類。總得來說,看iihs的數據,平價車裡面,第一檔是本田,斯巴魯,第二檔是大眾,福特,現代,道奇,馬自達,三菱,豐田(豐田其實最新的車型碰撞成績不錯,但剛出小偏置碰撞的時候成績較差,有應試嫌疑,好處是改進較快,壞處是可能會在測試反映不到的方面減料),第三檔是雪佛蘭,日產(日產的特點是軒逸以下的小車安全性很差,但天籟以上的安全性不錯),鈴木。平均看下來,其實德系,韓系,日系都較好,反而美系要差一點。
不過國內市場是有些不同的。國內日韓系(日系主要是豐田和日產的小車,本田不含在內)可能由於碰撞標準不夠嚴格,和消費者缺乏安全知識的緣故,安全配置節省較多,會比國際市場再差一點。而德系雖然安全簡配較少,但是因為有大量老車型得不到更新,普遍安全狀況也比國際市場要差。而美系在國內市場確實安全配置相對較厚道,尤其是福特,所以相對好一點。不過總的來說綜合各車系還是差不多,還是應該主要考慮具體車型和品牌。

7.三廂車比兩廂車安全。很多人覺得兩廂車追尾保護較差。這個其實沒有什麼差別。兩廂車一般車尾會特別加強,所以很多時候雖然車身短,比同平台三廂車還要重,可以彌補緩衝距離小的劣勢。真正有問題的是三排座MPV和SUV的第三排,因為各種測試缺乏對第三排的測量,保護是很成疑問的。如果一定要買三排座,全尺寸設計的MPV,第三排空間較大,坐滿三排後車尾距離也較長,可能會好一些。

8.主動安全比被動安全重要
網上有很多人說主動安全好可以避免事故的發生,比事故發生了以後才用來減小事故損傷的被動安全用處更大。所以很多人會優先選擇ESP而不是側氣囊或者碰撞成績整體更好的車。這個說法不是完全對。
市區駕駛,最危險的事故往往是因為你沒注意或者對方沒注意,在路口一輛車垂直撞向另一輛車,這種情況下一般你是無法躲避的,主動安全根本無法發生作用,而側氣囊氣簾和好的車架剛性就會很有用。
而在高速上行駛,大部分情況下出現險情,正確的做法是剎車撞上去,而不是急打方向盤(即使有ESP,還是很容易側翻),這種時候,好的車架剛性,和頭部氣簾、膝部氣囊的配備,也比ESP更有用。
中速緊急避險,ESP有幫助,但是即使是這樣的情況,貿然變線,還是可能會撞到側面的車,造成更大的損傷。這種情況下,還是應該優先踩死剎車。在有正面氣囊,全車人都有安全帶,小孩坐在安全座椅中的情況下,市區正碰基本不可能對乘員造成什麼傷害。
ESP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呢,是雨雪天氣可以防止車身打滑。對於北方一些地區,這個影響確實很大,ESP應該被優先考慮。但絕對不是對於所有地區所有人的駕駛環境都更重要。
總得來說,兩者都很重要,條件允許的話,還是應該至少選擇ESP和側氣囊都配齊的車型。
(ABS可能確實是比任何氣囊都更重要的安全設備,但因為很少有車型不配備,這裡就不討論了)

關於選車
最近在專欄里搞了一系列同價位的獨立對比試駕,歡迎大家關註:
重磅預告:『自主品牌』、『中國特供車型』、『全球車』系列對比試駕和消費推薦 - V·T·E·C - 知乎專欄

獨立對比試駕:6-8萬元國民轎車之爭 賽歐3 VS 悅翔V7 - V·T·E·C - 知乎專欄

獨立對比試駕:7-9萬元廣義兩廂車 - V·T·E·C - 知乎專欄
獨立對比試駕:8-10萬元三廂家用轎車 - V·T·E·C - 知乎專欄

獨立對比試駕:10-13萬空間型三廂轎車 - V·T·E·C - 知乎專欄

獨立對比試駕:10-13萬SUV - V·T·E·C - 知乎專欄

獨立對比試駕:13-16萬高級緊湊型轎車 - V·T·E·C - 知乎專欄

獨立對比試駕:13-16萬空間型三廂轎車 - V·T·E·C - 知乎專欄

獨立對比試駕:14-16萬SUV/旅行轎車 - V·T·E·C - 知乎專欄

獨立對比試駕:20-27萬高級兩排SUV - V·T·E·C - 知乎專欄

獨立對比試駕:24-34萬三排座車型 - V·T·E·C - 知乎專欄


1.德系美系較為運動,日系韓系較為舒適
這個真的要分車型來說。大眾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定位舒適的,不過一般能同時比較好的兼顧操控。
福特福克斯很運動,很硬,有駕駛樂趣,但蒙迪歐在中級車裡也是舒適向。通用的底盤比較紮實,但別克注重靜音也算舒適。本田整體比較均衡,運動性不差,舒適性也不算很突出,還有思鉑睿這樣很偏運動的車型。馬自達比本田還要更偏運動。斯巴魯三菱就更運動。豐田整體偏舒適居家風,但銳志也屬於均衡偏運動的車。日產的小車主打空間大舒適,但天籟也是舒適定位裡面運動性不錯的。朗動穩定性其實在同級合資車平均水準之上,缺點反而是底盤稍單薄振動稍細碎。而奧迪在豪車裡屬於最舒適的幾個之一,英菲尼迪卻是最運動的之一。
整體上日系的內飾氛圍,中控的易用程度,內空間的人體工學設計確實更好,算是日系居家風的一個佐證。但大眾擅長把內空間做大,同時轉向調教的最容易上手,其實也是一種舒適。

2.SUV比轎車更適合家用
家用選擇SUV確實有很多好處,比如郊遊去鄉下還是有很多土路,城市裡也有爛路或者有溝坎,北方冬天停車場還有冰雪,SUV高底盤不怕磕碰和陷車。同時坐姿高可能會更舒適,視野也更好。後備箱一般也比較大。但是同時SUV相比同價位的轎車,更高更重,操控,動力都更差,油耗也更高,因為低一個級別,行車品質比如穩定性舒適性平順性和靜音也更差。安全性如前文所說也沒有優勢。如果對SUV的通過性需求並不多,只是為了視野和空間實用性的話,並不算很好的選擇。
實際上,如果喜歡SUV的高坐姿和大後備箱,家用MPV或旅行車是很好的選擇。它們往往在價位比同平台SUV更低的情況下,乘坐和行李的空間卻更大。同時操控和油耗卻更接近轎車。如果是小型SUV跟稍貴一點的緊湊型MPV相比,比如繽智對比傑德,實際上高級感和安全性也是後者更好。空間就更不用說。在市場無法接受大車和高油耗的日本和歐洲,此類車型因為其實用性很受歡迎。

3.三廂車比兩廂車更實用
常規的尾箱對比,三廂車一般比兩廂車容積更大。但是兩廂車的後備箱有幾個優勢:
1.兩廂車後備箱更規整且尾門開放性更好,裝東西方便很多,三廂車即使能塞下更多的東西但是要調整半天;
2.兩廂車後排放倒以後連成一個大尾箱可以運冰箱,樹苗,自行車等大件,三廂車不可能;
3.兩廂車後排可以4/6放倒,從而更靈活的根據人數和行李數量分配乘坐空間和行李空間(三廂車很多也可以但是畢竟不能完全連通);
4.去掉遮物板以後加上向上的空間往往超過三廂車,雖然全部放滿會阻擋駕駛視野,但放置嬰兒車,寵物狗等較高的物品還是實用很多;
5.長途旅行可以不停車從後備箱取物品,對於小車坐滿4人之後儲物空間有限的時候,或者是臨時要找東西的時候,或者有車載冰盒之類的東西的時候,會很方便;
6.掀背式尾門可以在郊遊的時候作為tailgating Party的平台,比如下圖這樣:

當然,圖中這輛雪佛蘭HHR更多情況下被歸類於旅行車。兩廂車執行這種功能相比SUV,MPV,旅行車還是稍差一些,但是比三廂車提供了更多可能

當然,圖中這輛雪佛蘭HHR更多情況下被歸類於旅行車。兩廂車執行這種功能相比SUV,MPV,旅行車還是稍差一些,但是比三廂車提供了更多可能

此外,兩廂車因為屁股短,還有過彎併線的操控更好,以及側方停車、穿街走巷更為靈活方便的特點。

當然兩廂車也有劣勢:
1.因為沒有尾箱,風阻大風噪大共振效應大,而且後部沒有遮擋,靜音性尤其是後排靜音性會稍差。不過在緊湊型車普遍隔音做的很一般的情況下,這個影響較小;
2.運海鮮等有強烈異味的東西時,會很容易傳進駕駛艙。現代設計的可放倒座椅連通後備箱的三廂車隔味也會比傳統三廂車略差,但還是比兩廂車好;
3.坐滿4-5個人,後備箱塞滿亂七八糟的箱包和雜物,三廂車的後備箱要有優勢一些,雖然比較難塞,但還是塞的多,而且不用擔心旅行過程中遮擋視線或者雜物亂跑;
4.風阻比三廂車略大,高速油耗略高

但是整體來說,我覺得對於大部分中國家庭來說,緊湊型兩廂車,是比緊湊型三廂車更實用的選擇。

此外,像明銳這種三廂掀背式設計,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兩廂和三廂的優勢,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4.大車一定比小車更好
國人買車也喜歡求大,覺得大車空間大,而且也比較高級。但一定是這樣嗎?其實未必。小車有的時候比大車更好:
1.小車車短,市內停車鑽巷子都方便,同時操控也更靈活
2.小車不一定空間更小,實際上小車通過加高車身,更方正的造型,或者是更簡單的懸掛,能夠挖出比肩大車的車內空間。雖然這樣做會影響車的高速靜音性,操控性,穩定性,油耗,和爛路的舒適性,但是如果是家庭第二輛車,只走市內的中低速良好鋪裝道路,那麼小型車不太有空間和行車品質的劣勢,反而有靈活和省油的優勢
3.同樣價位的小車和大車,小車往往比大車高級,可以用更高級的材料,更高規格的底盤,有更好的配置、內飾和做工。
4.在動力相近的情況下,小車往往加速性能更好,同時也更省油
所以根據個人需求的不同,實際上有時候小車可能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在高檔緊湊型兩廂轎車和普通三廂中級轎車之間選擇的時候,前者對很多人可能是更適合的

5.獨立懸掛的車一定比非獨立懸掛的更好
獨立懸掛從原理上來說,四個輪子可獨立運動,比非獨立懸掛可以更好的兼顧舒適與操控,行駛更平順。
對於同一個廠家,獨立懸掛配置的車型體驗比非獨立的好,確實一般是成立的。但不同廠家的不同車型,其實存在調教水平不同的問題(所以很多合資品牌後輪非獨懸的車實際上操控和舒適的平衡比一些自主品牌的獨立後懸的車還要好),也存在風格取向不同的問題(比如福克斯的獨立後懸強調操控,減震很硬,舒適性不如豐田非獨立後懸的雷凌,綜合起來也略差)。而同樣級別,非獨立懸掛往往可以增加車內空間,還可以降低懸掛的成本而提高其他方面的配置,這對於緊湊型轎車來說也是很大的優勢。

6.北方有雪的地方四驅會更好
很多人認為四驅可以加強雪天路面的抓地力,從而改善操控,提升安全。但實際上有很多機構的測試證明,四驅雖然能小幅改善雪天的加速,但實際對於緊急情況下的避險操作幫助微乎其微,反而很容易因為駕駛者有抓地力增強的錯覺,更容易因為速度過高發生危險。對於下雪多的地方,冬季正確的辦法還是更換雪胎,對雪天的操控,安全,油耗等都有幫助,對抓地力的提升要遠遠超過四驅,成本又很低。
四驅確實能讓積雪天出停車場容易一些。但有雪胎的情況下,意義也有限。

7.新手可以買手動擋,方便練習技術
實際上新手更應該專註於注意路況和控制車速,如果還要糾結離合器和檔桿,很危險也不利於提高安全駕駛的能力。同時經常半路熄火對他人也帶來很多壞處。手動擋技術以後感興趣隨時可以再練習,自動擋熟了以後,再學手動擋也會比較快

8.新手買二手車擦碰不心疼
新手應該克服的是擦碰心疼這件事,因為其實小擦碰完全不影響車的駕乘體驗,心裡過去這道坎習慣了就好,我現在小擦碰都基本不往心裡去。
國內買二手車缺乏透明機制和時間長信譽好的經銷商,新手比較容易被坑,然後在維修上花更多的錢。

--------------分割線--------------
說幾個常見的比較正確的認知(此部分爭議會比較大,武斷和可能片面的結論會比較多,主觀認知的成分會比較多,可以不看):
1.有錢買德國車,沒錢買日本車
在中小型轎車和SUV領域,德國車和日本車確實是做的最好的。
日本車企成本控制出色,同樣的成本,做出來的車往往各方面是最好的,能較好的滿足大部分家用車的輕鬆易用,舒適空間大的需求。同時大部分日本車可靠耐用油耗低保養便宜,省心,也比較保值,長期使用成本比很多更便宜的車還低。但在豪華車領域,日系在華缺乏國產,價格居高不下,保養維修也不算方便,是個很大的劣勢。另外在打造豪華車品牌的「品味」(獨到的風格取向結合相應的技術)上,跟賓士寶馬比還是落後一些(凌志的話還可以,我覺得比奧迪還要強一點)。另外油耗上實際也沒有德系做的好(凌志混動仍然是個例外)。
在不那麼計較成本的豪華車領域,德國車的技術積累和經驗積澱更豐富,車的整體品質更好,各品牌有更多的獨到的品位,品牌價值也較高。此外,雖然德國車可靠性較差,保養較貴,但也很保值耐用,油耗也較低,甚至相對同價位的日系更低(雷克薩斯混動較低但成本較高)。但在家用車領域,大眾存在擁堵路況DSG可靠性較差,電子系統故障率略高,內飾過於簡單,價格過高,配置較低等缺點。
美國車相對來說大車和大排量的車做的更好,比如大SUV,重型皮卡,超級肌肉跑車這些,技術很先進,但跟中國市場關係相對較小。在中小型家用車領域也有一些好車,但整體上比日系德系稍差,時間長了車況下降稍大(但其實美系可靠性是比德系好的,國內的話,長安福特似乎拖了美系的後腿,另外國內美系也在普遍換裝渦輪增壓和雙離合,對可靠性也是有影響的)。
韓系即現代起亞近幾年進步較快,可靠性耐用性都有不少提高,外形也最為拉風,但技術積澱比日系德系美系還是有一定差距(但不代表家用車不值得買)。
法國車(指PSA,不談雷諾)則如上面說過的,在12萬以下低價家用車(主要是308,世嘉,207,C2。新愛麗舍和301還有2008還可以)不推薦。雖然PSA本身也有一些不錯的技術,但管理和成本控制明顯有一些問題。12萬以上PSA倒是有一些車因為定價較實惠,比較值得買
至於自主品牌車,雖然進步也很大,但整體上技術和管理都比較落後,同樣的錢做出來的車往往不如合資品牌完善,即使定價較低,最後對於消費者也未必省錢(但是慢慢的也有一些好車型了,只是相對於龐大的車型數量還是鳳毛麟角,自動變速箱也幾乎是所有自主品牌的軟肋)。不過自主品牌緊湊型SUV定價比合資低不少,倒是值得買(合資緊湊型SUV利潤率太高了)。
但是並不是說這些牌子就不能買的,無論上述哪個車系,都有好車壞車,也要看具體車型,以及買車人的需求和偏好

2.開寶馬,坐賓士
整體上寶馬確實操控好,但就乘坐而言內飾氛圍,靜音,減震,平順性稍差。而賓士則是很穩重,隔音好,機械感很精密,內飾也精緻。不過這是相對豪華車說的。跟普通車比,寶馬其實也很舒適,而賓士開著感覺也很優秀

3.緊湊級是對於家用是最為合適的級別
中國車市銷量最高的是緊湊型車,而且明顯比小型車和中級車都高很多。這個是合理的。因為跟小型車相比,緊湊級的行車品質優勢較大,但價差不太大;但相比中級車,則是行車品質差別較小,價差卻較大。對於中國的路況,油價和收入水平來說,緊湊型車是在成本,空間,操控,品質,安全等各方面一個比較好的均衡。

關於具體的選車問題,也可以來值乎問我: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SUV能越野。


我過幾年就買得起了


A:看我買的美系車景程,秒殺你們這些日本賣國渣渣

B:要買就買美國高端品牌別克,景程是雪佛蘭,檔次比較低,所以我買別克凱越。

C:什麼雪弗蘭,什麼別克,知道全世界第一輛汽車是德國造的嗎?德意志德國的大眾才是王道,看我大眾朗逸,秒殺你們這些美式大老粗。


最經典的難道不是這個:

鋼板薄的不安全,鋼板厚的車就安全,用手按一按,哎喲這個好居然按不動,買買買!


還有比「緩慢起步,省油又安全」更草蛋的傳言了嗎?80%的車主信這個。買車的時候,動力一定要強,一定要渦輪,扭距一定要350以上,那你倒是開快點啊,綠燈亮了十秒了,你40公里/小時都沒到,後面幾十輛車等著呢!你7秒破百的轎跑倒是給我的polo讓個道行不?沒讓你撓地起步,你至少給個1/3油門好不好,不怕積碳啊,不怕腿抽筋啊,慢慢起步,電瓶車們再見縫插針來個穿抽,這仗沒法打了!真不懂的話,你學習一下定速巡航的加速方式好不好?先大油門把速度提上去,再小油門維持,這樣才省油,這樣才不堵!


1.德系車鋼板厚,更安全。
你能看見的漂漂亮亮的鋼板都叫「覆蓋件」,你沉一口丹田氣飛踹一腳翼子板就能踹變形,這玩意兒的主要作用是整流密封以及美觀。汽車防撞靠防撞梁,然而寶來是沒有防撞梁的——這一定是因為寶來鋼板厚不需要防撞梁。汽車保護乘員靠良好的車身變形吸能和氣囊系統。靠鋼板提供防護的那叫坦克。
2.撞車之後鼻子/屁股損毀嚴重,就是不結實,就是不安全的爛車。
上面說過了,車身的變形是可以吸收碰撞能量,從而保護乘員的。所以說不能光看形變嚴重就斷定這車對乘員的保護不足。我見過活生生被撞成兩廂的凱美瑞,人家C柱幾乎沒變形,後擋風玻璃也還在,四個人在路邊喝水聊天。我也見過乘員廂和引擎艙損毀對半相當的,駕駛座上一灘血,人已經抬進救護車了。打個比方,你的車鼻子、屁股和乘員廂各有100生命值,一次碰撞可能要消耗共計80生命值。如果這80點傷害全都打在鼻子或者屁股上,那我要恭喜你,你也該好好感謝你的愛車。如果鼻子或者屁股跟乘員廂對半分了這80點傷害,我只能祝願你早日康復了。
====================
隨想隨寫慢慢補充。
====================
最後吐槽一下題主。在其它條件類似的情況下,車越重的確越安全。
你別說側撞。
你也別說轎車對SUV。


說個常見的對汽車行業的誤解。

「車輛調校的主要技術工作都由主機廠完成。」

對於絕大多數主機廠,發動機、變速箱、轉向器、ABS/ESP等等都是零部件廠商主導調校和技術相關工作,主機廠負責提要求和驗收。所以,可能你的車零部件也都是來自知名零部件廠商,但性能卻比隔壁老王的車差,這就是體現主機廠工程師水平的時候了。問題來了:買不買國產車?


說個車廠喜歡玩的誤導消費者的文字遊戲。

「ABS+EBD+TCS+VDC+。。。。以及電子差速鎖、陡坡緩降、防側翻。。。」

不少人看到這些縮寫直接就暈了,其實這些都是ESP系統實現的功能,硬體就是ESP那個大鋁塊。問題來了:ESP哪家強?


說個汽車愛好者常常拿出來表現自己專業的圖。

「發動機扭矩-功率曲線」,兩根線那種。特別是經常被拿來指導手動擋換擋。

那個叫發動機外特性曲線,通俗來說,就是油門到底時發動機的輸出特性。你確定你平時是這麼開車的?問題來了:自動擋車,油門到底的時候,真的會觸發一種叫做強制換擋開關的東西?

這個問題問的太贊,給我一個期待已久的吐槽的機會。想到其他的再來修改。


我就是來說乾貨的。
1.開二手車沒有面子。
這個問題在美國這樣的國家就不存在。

2.開豪車就是有實力。
殊不知有種東西叫抵押呀。

3.有種車叫吉普車
這個要怪我們的舊版英語教科書,jeep等於吉普。人家Jeep公司風中凌亂。

4.越輕的車越不安全
拋開車的大小,用的材料和結構談這個,就是騙菇涼。


檔位越多的車加速越快,平順性越好,越高級

小排量渦輪增壓省油,大排量自然吸氣費油,
大排量車不環保,直噴渦輪增壓最環保


你現在花錢買日系車,這些錢將來都會變成炮彈打到我們祖國來!

難道沒人看出來我在黑嗎。。。 題主說是錯誤的認識。。我回答的難道不是錯誤的認識嗎。。。


寧願相信道聽途說,也不願意抽時間仔細地閱讀一遍使用手冊。


1買日系車就是給日本捐軍費。
2買國產車就是愛國。


開好車的都是壞人


最常見的是日本車薄,沒有防撞梁,紙皮做的,非常不安全,買日系都是漢奸。日本鬼子亡我之心不死,不轉不是中國人。
更新:最近發現汽車之家論壇好有趣,最經典的就是:我對小xx好著呢,天天97伺候著,貴就貴點天朝油品不好。。拜託汽油品質和標號沒關係,那個只能代表辛烷值


推薦閱讀:

TAG:汽車 | 經驗 | 車輛工程 | 汽車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