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消費主義容易給女生洗腦而對男生影響力小?

隨隨便便網路弄幾個護膚品如何高端神效,什麼女生一定要有一個xx包包,立馬有一堆女生去買單而且還出現了裸貸。但男生在這方面反而影響不大。


可能是因為教育男人「如何精緻生活」的情感雞湯類公眾號太少了,其實鍵盤耳機球鞋之類也很貴的,男人們也應該愛自己,所以我決定模仿「咪蒙們」的風格寫一篇男性情感雞湯

《不給你買機械鍵盤的女人,不配說愛你》

瀟洒先生和牛翠花同居半年了,有一天牛翠花不小心弄壞了一塊內存條

翠花也沒有太放在心上,然後翠花給瀟洒先生轉了60塊錢讓他買一條新內存

他盯著她,想說話但又忍著沒說。

「怎麼啦?不夠嗎?」翠花發現他的異常,便問道。

瀟洒先生想著都在一起這麼久了,沒必要為了一條內存爭來爭去,便笑了起來,說:「當然夠啊。」

但翠花還是覺得有些不對勁。

於是,翠花把瀟洒先生那些奇奇怪怪的電子產品拍了下來發給我們。

結果當翠花得知瀟洒先生那塊「60元的內存條」,竟然要800多才能買到

「50塊的小環環」竟是1000塊的藍牙手環時,就開始和他鬧脾氣

「你剛畢業工資也不多,就不能省著點花錢嗎?就一條內存為什麼要買這麼貴?」

見瀟洒先生什麼話都不回答,翠花又接著指責:

平時也老是見你買steam遊戲,天天這樣買買買,難怪老是攢不住錢。」

後來,我聽說這件事之後,都不由地為瀟洒先生喊冤。

男人花自己的錢,買自己想玩的遊戲,有錯嗎?

我朋友北方25生日那天,他的女朋友送給他一個打折的雙飛燕的鍵盤

收到禮物時,北方很不是滋味

倒不是因為禮物太廉價,而是感覺他女朋友根本沒有關心他

後來他跟我傾訴這件事的時候,我笑著告訴他

機械鍵盤都不給你買的女人,有什麼資格說愛你

北方聽過後恍然大悟,不久之後就和他女朋友分手了

分手那天,北方給自己買了一個1000+的機械鍵盤

那鍵盤有一排炫麗的跑馬燈用起來,用起來像頭髮五顏六色的王子

當晚,北方帶著他的機械鍵盤,去了全市最高級的網吧包宿

五顏六色的跑馬燈亮起時,旁邊白富美被北方吸引了

看著他行雲流水的操作,白富美深深的愛上了他

今晚吃雞,是男人送給女人最好的彩禮

好看的男孩自帶燒錢屬性

好多女孩都不知道 ,男孩平時用的東西其實很貴很貴

看起來便宜的球鞋,好一點的都要4位數

小小的一個耳機,甚至可能十多萬

遊戲里限量版的收藏皮膚,更是千金難買

姑娘們,愛一個男人就是要給他花錢啊

你不給他買steam的遊戲,自然會有別的女人給他買下steam全部遊戲

你不給他買最新款的遊戲主機,自然會有別的女人出錢幫他把家裡打造成遊戲廳

男人的青春很寶貴,能一夜七次的好身體就那麼短短几年,何必把時間浪費在一個不值得的女人身上。

如果她不懂得愛你,珍惜你,就別再浪費自己的青春了,不如也給自己一個自由吧

送一雙回力鞋就想泡你的女人真的太吝嗇了,這種廉價的愛情不要也罷

(來我個人公眾號:令狐富貴,回復「反雞湯」,可以把這篇文章轉給你的女朋友!)


消費主義蘊涵著一個簡單的公式就是消費(或者購買)等同於自我實現,越有效的消費就意味著越有效的自我實現,可以無限的消費意味著最終的自我實現。

而消費主義語境下的最終的自我實現在等同於無限消費之後,樹立起了一個個代表著消費主義的精英的形象,他們全方位的代表著社會市場潮流,從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要求這個拜物教下的每一個人。在這個語境下,所謂社會向上流動也只代表著進入了蘊含更高拜物教附加價值的消費環境中,社會精英和殘存的貴族形象在大眾媒體中被嚴格的展現為消費精英了。

(記得男人裝上的每一個嘉賓嗎?)

在這種拜物教魔力下,人的價值是嚴格與其消費價值掛鉤的,所以在當前社會中,往往被消費主義洗腦的女性是被消費主義洗腦的男性的消費品。


小蘑菇的答案是正解,但是話沒說透:

消費主義宣傳直接針對女性的力度和影響比對男性大,根本原因是年輕女性擁有可以快速變現的性資源和生育資源,而年輕男性沒有。

去掉這個限制條件後男女基本沒有區別,例如年輕時就手握大量財富又或者性資源優秀到有女性願出高價購買的男性,他們的消費慾望並不比同等條件的女性小。

但是這部分人佔比低特殊性又強,不足以帶動整個群體改變消費習慣。

這事跟什麼男性要掙錢養家的社會傳統還真沒多大關係,男同胞們不用自我感動了。搔到癢處的感覺不是什麼傳統能抵抗的,就是沒錢。

——————

(所以說遇到真愛就不管不顧買買買的死肥宅才是平權急先鋒)


因為年輕的男人最大的消費是女人。論對性衝動的消費,再大的洗腦洗不過本能。年輕的女人正因為性衝動消費不如男人,所以才有閑錢,才會值得被商家洗腦。

一線城市,一個月雷打不動花1000買化妝品的女人已經算很好甚至可以用貴婦品牌了,而一個月花一千在約會開銷上的男人,算有一個很懂事不花錢的女朋友了。

商業是聰明的,營銷給年輕女人,男人也有可能為年輕女人掏錢,一舉兩得。營銷給年輕男人,這個,。。哪怕再領不清,除非買房子,否則連年輕男人的爹媽都不會捨得掏錢買單的啊。

你是商家,你營銷給誰?為什麼有油膩中年男和惡臭年輕女,反象營銷刺激也是營銷刺激唄,這兩個最能自主決定消費的階層,誰捨得放棄?

另我這裡強調了年輕的女人,因為在我認知範圍內,中老年市場的消費洗腦,還是針對男性市場更主流一些。


1,不論平權搞到了什麼程度,現如今,相對來說,社會財富生產的大頭依然主要由男性完成。需要親自賺錢的人,花錢自然偏謹慎 -- 一切都只是程度對比,希望一些人別看到這兒就跳腳,說什麼女性也賺錢,女性賺錢也不容易云云 -- 沒人否定這個

2,先天或後天,對價值和價格之間的判斷的思路不同。相對來說,男性看到一件商品,有更大的可能,對其價格的預期思路是「估算成本 + 可接受利潤」,然後再去跟自己的經濟效用做對比;而女性對價格的預期思路更有可能是,基於自己的經濟效用,直接衡量價格是否可以承受,而不會多考慮「成本」如何。或者換一種說法,男性的思路更有可能是以「值得」為前提的「悅己」,而女性更有可能是圍繞「悅己」來衡量是否「買得起」。

3,社會對兩性的自我實現彰顯期待不同。相對來說,男性完成「賺錢」這一步,就足夠滿足自我實現要求了。再之後,花不花錢,怎麼花錢,並沒有太多社會壓力。社會不會因為一個富人成天穿得像屌絲,就品頭論足;也不會因為一個屌絲超前消費,就高看一眼。而社會對女性的自我實現彰顯期待,卻是需要通過「花錢」來完成的。

4,先天或後天,相對來說,女性的本我追求,繞不過「悅己」二字,甚至難聽點兒說,繞不過「虛榮」二字。而將「悅己」二字展開,對應的商品服務可就五花八門了,處處都是機會。而男性的本我追求,無所謂好聽或難聽,優雅或低俗,其實就是一個字,性。這既可以是狹義的性行為,也可以是更廣義的性權力。在此層面上,男性始終都在受規模最大的消費主義的洗腦:男人要成功,要富有(然後才有交配權)。但相信在一般人的範疇和定義框架下,這並不稱為「消費主義」,而是天經地義。或者說,男人最大的消費主義(洗腦),即消費女性。

5,純說消費主義,與男人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一點兒都不少,只不過因為其平均單價更高,甚至更小眾,相對來說,沒有鋪天蓋地的女性產品和服務那麼顯著而已。「便宜些」如西裝、手錶、相機、高球、酒精和煙草、各種小眾而燒錢的愛好;「貴」一些如豪車房子藝術品什麼的;更貴的,遊艇飛機就沒上限了。圍繞這些產品和服務的消費主義洗腦行為,一點兒也不少,產業規模也很大,甚至更大。半開玩笑地說,僅是維持一個女生常備20雙好鞋+20個好包的庫存,並沒有那麼多錢。但男人真燒起來...

以上每一條,「相對來說」四個字都加黑了,意味著,每一條都只是在強調統計層面的差異,而不意味著個案層面的絕對。另外,這也不意味著答主贊同統計層面差異背後的真實原因,簡單說就是,兩性依然很不平等,起碼很不一樣。


這個問題本身就不確切。可能答主比較年輕,看到的都是20多歲的男性和女性

是,20多歲的女性是可以買包買衣服很開心。作為對比,20多歲的男性更多在苦逼打遊戲省錢攢首付

但你去看看40歲的成功男性是怎麼消費的。估計你就不會問這個問題。男性消費起來連自己都怕

這個現象的深層原因在於,20多歲的女性擁有可以自由變現、隨時變現、且確實急需變現的東西 - 年輕水嫩的美麗肉體(好吧,如果實在不美麗,肉體還是在的,那就是性資源和生育資源)。這個資源是稀缺的,男性們因為荷爾蒙的刺激不得不瘋狂渴求的。這個時候同年齡的男女強弱勢不對等,從而造成了:1, 20多歲女性不太需要背負買房這樣的壓力;2, 女性在美食這樣幾乎無產出的項目上投入和損失的現金,幾乎對其核心資源的變現無負面影響;3,女性在讀書、美容、健身、衣服鞋子包包乃至旅遊上的投入,是有產出的,可以讓她認識更高階的男性,為她的核心資源變現價格加倍,可以理解為,衣服包包就是「裝備方案」,讀書健身旅遊就是「銘文方案」。而男性呢,20多歲的男性做這些也沒有那麼大的加成的,所以大家也懶得做,大家的目標是-練級。

因為20多歲男性的對手太多太強大了。當20多歲的1級年輕女性在拼裝備和銘文的時候

比如常見的20多歲1級美女的常見六神裝:

攻擊 「YSL泣血之吻」+200法術攻擊 +30%法術吸血

法術 「LV巫術之包「+150法術攻擊 +500最大法力 +200最大生命

移動「Ferragamo炫耀之靴」+110法術防禦 +50移動

防禦「MaxMara魔女斗篷」+300法術防禦 +1000最大生命

打野 「Chanel 誘惑之香「 +300法術攻擊 +400最大法力

輔助「Tiffany 信念指環「 +500最大生命 +20%移動

當然還有3銘文:

1級銘文:青春活力 最大生命+10

1級銘文:善解人意 法術穿透+1.6

1級銘文:品味高雅 法術攻擊+1.1

好,如果1級對1級的話,沒有裝備和銘文的1級男性基本是沒有機會的,除非是本身屬性就是克制的。但是,男性不太關心上面這些也是有原因的,因為1級女性的對手,往往也是1級女性,最多3級。但1級男性的對手,可能是...5級的富二代,10級的土豪,乃至15級的真正的霸道總裁,以及100級的馬雲、馬化騰。在等級的巨大差異面前,裝備當然不重要了,20多歲普通有志青年的唯一目的是:練級。

但是,到練級到一定的階段,40歲左右的10級以上男性,消費就很恐怖了。不等那些品牌公司來洗腦,自己就直接打錢過去買了

40歲以上15級男性的裝備案例如下:

攻擊 「 空白支票本」+100000 法術攻擊 (就是不講道理地一擊秒掉大部分普通玩家)

法術 「Patek Philippe傳承之表「+15000最大攻擊 +20000最大生命

移動 「Bentley自由之車」+20000法術防禦 +1000移動

防禦 「Savile Row紳士之裝」+30000法術防禦 +100000最大生命

打野 「Ferretti 私密之艇「 +10000法術攻擊 +4000最大法力

輔助「魔都江景500平 明黃花梨傢具 張大千畫作 尊貴之屋「 +50000最大生命

當然還有3銘文:

5級銘文:閱歷 最大生命+10000

5級銘文:洞悉 法術穿透+10000

5級銘文:智慧 法術攻擊+10000

所以,我的意思是,不是說男性不消費,而是年輕男性確實沒有資源,沒有條件,因為還有重要的事情做。練級到一定階段,消費起來很厲害的,有時候把低級別女性都給消費了(開個玩笑,女權勿噴)。但是這些消費,並不重要,對於自身攻擊力1000000,生命1000000的高階男性玩家來說,加不加這些裝備都無所謂的。整天穿紅色運動服的史玉柱,一樣可以隨便秒各種愛馬仕

最後,我必須得說,還是有非常少部分男性,永遠都不需要消費,甚至不需要錢。如果你看到有玩家的裝備是你從來沒見過的「人民之錘」「代表之杖」「中山之裝」,銘文是」和諧「」特色「這樣的,那你的選擇只有一個:堅決擁護,變成隊友


老實說我也很好奇給那些塗著高檔護膚品的直播小妹妹們打賞的都是哪家老鐵


我承認的確有面向男性的消費主義風潮。

我承認也的確有男性落入消費主義的陷阱,比如說啥自我提升,成功學,PUA,知乎 Live 之類的XD(其實,創業也算……XDDDD)。

但是這裡有句說句,即使是我也感覺消費主義容易給女生洗腦而對男生的影響力小。

我覺得這裡大體的原因是在天朝窮養男富養女的思潮影響還是蠻大的,雖然有些男性被窮養得物極必反了長大了拚命追求物質,但是很多男性被養得對於物質的要求不那麼高了。

加上男性賺錢養家女性貌美如花這種無腦的宣傳,導致女性更容易陷入消費的陷阱。

特別是很多城市裡成長環境不差的女性,以及一些被嚴重洗腦的女性,對於她們來說「基本生活消費」已經超出了普通人的程度。

另外,我還要吐槽各種宣傳消費主義的公眾號。

比如說啥女神進化論,其實一兩年前這個東西還是有些能看的內容的,今天我翻了翻,找到了這兩篇:

我不想讓我的女兒繼續經歷現在的「審美綁架」| 女神進化論

在中國做女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女神進化論

但是現在,在女神進化論拿到投資,盤子越做越大的現在,她在更新些什麼呢?

不想把圖弄得太大,因為我一直嘲諷圖大的,這是前三排文章最多的標籤。

再看下清一色介紹怎麼變美的彷彿已經放棄治療了的文章,那個一年前討論「審美綁架」的人呢?

你現在不是在增強審美綁架么?

當然了,我知道肯定會有人說「我們想選擇變得美美的不好么?」「這是我的個人選擇。」

你們沒說錯,實際上作為一個女權主義者,我支持女性選擇自己的路,無論你是女強人,還是家庭主婦,無論你是素麵朝天,還是濃妝艷抹,那的確都是你的自由。

但是物極必反,當有人說「化妝是基本的禮貌」,當我嘲諷這種現象的時候有女生說「為啥女生要在乎職場競爭啊,美美的不好么?」的時候,這已經走得有點太遠了。

而宣傳消費主義,宣傳所謂的變成女神方法的公眾號,其實是在推波助瀾的。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波伏娃


因為我們男生都把錢花在了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還有這個上面了:

就算你是雄性單身狗,也會被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這個:

把錢包完全地,徹底地,不留情面地掏空。

現在能判斷出,消費主義到底對哪個性別的人群影響大了吧。


naive!!

男人燒起來,不比女人花錢少好么?

耳機 音箱 鍵盤 遊戲 ;

球拍球鞋加球衣;

錢包、錢夾名片夾,各個尺寸都要齊;

公文包 旅行包 旅行箱 ;

鞋從喬丹、BALLY到gucci;

西裝一年來兩套;

風衣每年要更新;

領帶花色要齊全;

襯衫顏色風格要配齊;

polo衫只能穿一季,免得褪色又變形;

不能光看愛馬仕,只曬腰帶太low逼。

男人這一身下來,一年燒的一點都不比女人少!

什麼概念呢?

一個耳機就抵好幾瓶粉底錢了好么!而粉底是一般女孩子最貴的化妝單品了。(好吧,主要也是我窮…)

男人燒起來不明顯,只是因為,男人們:

不!
化!
妝!

這叫,紅燒大悶啊。

我們男女攜手,共同頂起消費主義者鍋。

事實上,要批判消費主義,要先從階級入手啊…


我看你是對耳機吧,手錶吧,山地車吧,顯卡吧,steam吧的吧友們有偏見,而且明顯不了解夢幻西遊玩家,dnf玩家,fgo玩家……
————————————————————
聽從大夥意見,刪去魔獸,eve……話說是點卡降價了嗎……


誰說的啊,戒賭吧直播沙縣跑路以及信用卡論壇卡奴與卡神板塊的老鐵表示被你忽視了


題主的問題並不是很準確。 「為什麼消費主義容易給女生洗腦而對男生影響力小?」。而在後面的描述中,寫的都是女生穿著化妝類用品,確切地說, 是時尚生活用品,這個舉例並不全面。 汽車是不是消費?你去看汽車消費以男性為主還是女性為主?

所以,很難說消費主義容易給女生洗腦。只是男性與女性在消費習性上有所差異。男性偏愛品質,女性偏愛款式;男性天性不愛購物,女性天性愛購物(這裡物指日用品);男性購物時目標明確;女性常是瞎逛時就衝動地買了......

至於為什麼男女消費習性不一樣,估計只有消費心理學家才更清楚吧!

所以如果這個問題是關於女性消費的,問題改成「為什麼時尚消費容易給女生洗腦而對男生影響力小」更準確!

除了女性天性更喜歡裝扮自己,個人以為,也因為女性長期以來,都需要靠樹立一個」美「的形象在社會上立足。當然,這和女性的社會地位發展有關係。

話說,直到二戰以前,女性的社會地位獨立性都很差。過去數千年來,女人需要靠男人活著。 而為了在眾多女性出挑,你只有在外表上不斷突出自己(話說,以前女性讀書的機會也不多,靠頭腦勝出的概率很小。男人也不一定喜歡高智商女人)。為了在外表上不斷突出自己,就需要穿衣打扮。所以儘力在這方面消費也是自然而然了。

時至今日,這種女性還是有很多。一輩子的夢想就是嫁個好老公,然後靠著老公生活一輩子。

所以,除了天性愛美,第二個原因是「女色消費」導致了女生更喜歡買時尚品(女性消費時尚品;男性消費女性)。

但是,這些還不是全部。

比如,今天獨立的女性也越來越多,更多女性也越來越不需要靠取悅男人而生活。但她們當中依然會有許多熱衷於消費時尚品。所以時尚對於她們意味著什麼呢?

很多人(特別是男性)覺得女人愛穿是種膚淺的表現。 這樣評價女性與時尚的大多不太了解真正的時尚。其實時尚對人除了有裝飾功能,也有很大的心理及行為作用。比如,同一個女人穿高跟鞋與運動鞋時感受肯定不一樣的。穿上高跟鞋自然會走路很優雅;穿上運動鞋時自然會很有活力感。 當然,這點對男性來說比較難以體會。 但男性自己也可以體會下,穿上正裝的感覺,及自己走路的姿態,與你穿運動裝時的感受是否一樣?

所以,時尚不僅僅是起裝飾作用,還起著溝通作用——自己與自己內心的溝通;以及自己與他人的溝通。 對於大多數第一次見面的人,大家都是通過你的儀錶來判斷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很明顯,大多數女性比男性更注重用儀錶來表達自己!

話說回來,其實這幾年注重儀錶與穿戴的男性其實也越來越多。同樣的,一方面,他們也意識到,時尚是可以用來表達自己及與他人做為非語言溝通的一部分的;其次,也與「男色消費」的興起相關。

-------------------

冷芸,博士,時尚撰稿人、評論人與商業顧問。2017秋冬季上海時裝周特邀評論員。其合作媒體與知識付費平台包括《BoF時裝商業評論》,《周末畫報》、《三聯生活周刊》、 知乎等。其培訓對象則包括唯品會、赫基(歐時力)、三福百貨、康泰納仕時尚與設計培訓中心(下屬雜誌VOGUE,GQ,悅己等)等。


嗯。男生當然不會受到護膚品廣告和包包廣告的影響了。男生買東西還用廣告?喜歡買買買的那類,不用廣告都自己撅著屁股去研究參數性能然後去撕逼1w聽個響1w看個卵了。

我雙十一到目前為止已經預訂了17個訂單,亂七八糟加起來總價格3K5左右,然而我男朋友已經預訂了一個iPhone X。。。他有自己配起來的電腦,沒事換個配件,有一台任天堂的掌機3K多現在正在接灰主要原因是看不懂日語,一個劍靈充了不知道多少個月工資。而且已經在我信用卡上面借了兩萬辦了三期,一個月還著將近7K,我都不知道他怎麼還得起的。

還有我那手游群裡面的土豪們今天瞟了一眼還是我去提第二輛車了。。。都不稀罕撕1w聽個響了。

每次看到這類問題簡直是不知道說什麼,你可以說不是所有男生都是我男朋友這樣,那我也可以告訴你我大學專業裡面40個女生就我一個人是個會打扮會化妝的。今天宿舍群裡面討論雙十一,我說去搶一下400減50的優惠券,研三的學霸都尷尬地說根本用不上。


你覺得那些1萬多塊的遙控飛機,5萬多塊的真皮夾克,10萬多塊的耳機音響,20幾萬的表,100多萬的車,主力消費群體是女人么?



從滑鼠到鍵盤到車子,從遊戲到動漫到玩具,消費主義對男生的影響一直就很大。

所以題目的前提顯然就不對。

為什麼會形成這個前提錯誤的題目里的普遍印象呢?

因為女生被消費主義影響以後,吃相不大好看。

「我花自己的錢,你管得著嗎?」

你花就花了,月光就月光了,還跳出來叫什麼叫……

你知不知道結婚以後「花自己的錢」是違法的啊:D

小心別人舉報你。

看看我們男人,悄悄就把錢給花了,你甚至連消費主義對男生影響也很大都不知道……

這叫悶聲發大財。


誰告訴你對男生的影響力小?

只不過對女生而言,消費的是口紅,是包包,是奢侈品等一些具象化的物品,很容易被一眼看出來。

而對男生而言,消費的是權力,是地位,是女人,是醒掌天下權,醉卧美人膝,笑攬千金栗,是不擇手段達到目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態度,很容易被上進,奮鬥等優點掩蓋,不那麼容易被看透。

這些慾望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掠奪,交配,攀比,廝殺。

再看看現在的社會風氣,消費主義對男生的影響和對女生是一樣大的,甚至可能更大。

畢竟這年頭男人越來越商人化,女人越來越商品化,雙方都想從對方身上利益最大化。

最後大家一起野獸化,好一片物競天擇的血腥叢林。

倒是真環保。


這是一種普遍的誤解。因為男性也正在不遺餘力地消費自我。無論是男是女,消費主義的惡果不在於消費外物,而在於消費自我,在這一點上男性幷沒有優勢。消費主義的結果是想像力的喪失,想像的被商品化,被框定。在這一點上男性的潛力在目前的社會結構中甚至可能將處於劣勢。


推薦閱讀:

TAG:奢侈品 | 女生 | 拜金主義 | 美容護膚 | 消費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