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電影適合推薦給學習繪畫的人看?

面向學習繪畫的人,有哪些推薦的電影?
若是因畫面漂亮,則更偏向於單幀畫面的構圖、用光、色彩搭配方面,不太偏向配樂、分鏡、人物塑造等電影性的美感。
或者藝術相關人物傳記或紀錄片。
或者涉及嚴肅的美術理論、美術史知識。
在這裡謝過不吝分享的大家~

相關問題:有哪些關於繪畫的電影?
有哪些畫面超美的小眾電影?,


-------------------------號外!大玉玉肥來了,說好的破500更新在這裡----------------------------
-----------------------電影美學第二彈—島國篇 - 物君的故事 - 知乎專欄---------------------------
沒想到隨便回答盤點了一下居然真的破500贊了,表示好雞凍(≧▽≦)/,言而有信地回來更新了,
自己給的承諾,加班也要寫完!!!!!請持續贊和關注哦!

說起動畫電影,就不能不提我大天朝和隔壁島國,雖然天朝在電影藝術(動畫藝術)上確實跟歐美國家有,額。。。那麼一丟丟的差距,但值得學習的作品(萬氏兄弟系列和上美)卻也是世界動畫史上有名有姓的,如數家珍!!稍後細說
而島國自不必說,動漫娛樂業早已成為其支柱型產業在世界範圍內獨負盛名,技術性、藝術性,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擁有大批死忠粉!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

島國篇:(可能有番劇亂入)
1.
惡童 鉄コン筋クリート
(2006)

06年日本上映,07年我上高中才看到,結果這部電影我前前後後看了至少六遍(還不包括看幕後製作特輯),買了全套原畫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畫速寫的風格都很像惡童。所以,你們懂得!
導演是在日本生活的美國人邁克爾·艾里亞斯,也是前面推薦過的《黑客帝國動畫版》的總製片人。
電影劇情講述了一個殘酷的故事,關於城市、關於生存、關於社會,雖然從兩個流浪的奇怪兒童的視角來講,但天真與現實之間,本來就是殘酷的!這也是日本電影的一貫手法和題材。

惡童中對城市「寶町」的設定,估計也只有4度工作室能認真到這種程度,將電線杆上的塗鴉、斑駁的人偶、路上的灰塵放大到城市級,還一個不落的表現出來,並且在電影中也得到了至少80%的細節還原,以下是原畫:

以下是劇照:

這是對細節刻畫的精細程度,在對繪畫表現力的判斷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非常值得學習和提高的skill,因為對細節的觀察也是繪畫能帶給我們的不一樣的看世界的方法!
另外一個就是大家能看出來的,對龐雜色彩的把控力:

這部影片給人的另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豐富豐富豐富的色彩!!!有和諧有衝突,觀影的每一個場景都彷彿一場色彩盛宴,帶給人充盈的視覺感官享受。

人物形態的設定超有特色!對動態的概括也非常準確,簡潔,這也是日漫的一大特色。
這裡有一個Tip:在畫直線的時候可以適當抖動一下,這樣子畫出來的東西會比較放鬆,並且更有細節哦!
總之,再贅述更多也不足以表達這部影片的牛B之處,大家還是自己去看吧!

2.東京教父 東京ゴッドファーザーズ
(2003)

提起這部電影大家可能知道的不多,但提起《盜夢空間》你們就知道了,之前傳聞盜夢空間設定抄襲日本動畫《紅辣椒》——就是它的導演今敏創作了這部《東京教父》而且東京教父算是更早期一點的作品,其實《紅辣椒》也真的是一部相當優秀的動畫作品,作為學繪畫的人是一定要研究的,我還在猶豫介紹哪一部給你們。。。。。。但考慮到個人喜好和案例類型的豐富哈哈,我還是把《東京教父》作為案例來講,因為風格實在很突出!

說到導演,10年過世的今敏,實在令人扼腕這位與大友克洋、押井守(都是殿堂級的說!!)多次合作的日本動畫大師,在世僅有屈指可數的幾部作品,但部部堪稱經典,對魔幻現實主義情有獨鍾,在他的作品風格里有突出的體現,有興趣大家可以一一觀賞:
1997年,PERFECT BLUE(常譯作未麻的部屋/完美之藍/藍色恐懼)
2002年,千年女優
2003年,東京教父
2006年,paprika(常譯作紅辣椒/盜夢偵探)

《東京教父》雖然沒有《紅辣椒》《千年女優》中絢爛的色彩和奇幻的場景,但勝在故事主線清晰,講述了一個貼近現實的不平凡的事件。。。畫風跟其他幾部有所不一樣的就是現實感,真真切切的現實感,所有的誇張都彷彿是真實存在的,觀影時始終有一種奇妙的2.5次元的感覺。每一個畫面,都不得不佩服其紮實的人物造型功底,讓劇中人物的一舉一動都牽扯著觀眾的心!值得學習!

3.回憶三部曲 Memories
(1995)

對中國觀眾來說略冷門吧。。。怎麼說呢,大友克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今敏與他合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本片由三段互無關聯的故事組成。《她的回憶》、《最臭兵器》和《大炮之街》,通過三個故事提出了對人類、環境、社會的拷問,這種反思式的主題、弘大的場景、超現實主義的設定一向是大友克洋的風格——參考《大都會》、《蒸汽男孩》。。。

《她的回憶》中回憶的場景,(可能你們不太習慣20年前的畫風)但我看完只有一個感覺,震撼!

《最臭兵器》
至今仍記得其中一個場景是所有人都被主角散發出的臭味給熏死的時候,漫天遍野的花卻競相開放。。。。。。。

《大炮之街》詭異的畫風讓人想起了法漫,濃濃的蒸汽朋克風——對。。沒錯,大友就是這個調調。。。。。。喜歡蒸汽朋克的千萬不要錯過!
PS.大友克洋在日本漫畫界的地位僅次於漫畫之父「手塚治虫」,你們可以感受下。。。。

4.怪化貓 モノノ怪
(2007)

講到日本動畫電影的美學,雖然這個是短番劇,但學畫畫的絕對必看啊啊啊!!!
答主敢說,在我看過的所有動畫里,沒有一個形式感和色彩能跟這部相比
這部充滿了傳統日本風情的動畫,充分利用了日本傳統的配色、紋樣、符號乃至傳說故事,畫風華麗繁瑣,構圖非常浮世繪,巧妙的組合讓畫面充滿解構主義的感覺。
簡直是一部瑰麗的日本文化盛宴!而且,劇情也清新脫俗,詭異奇幻中帶著一絲人情味。
啥也不說了,反正見啥學啥,上圖:


5.15名動畫人 アニ*クリ15
(2007)
啦啦啦,五個實在沒法講完,就放個合集吧
《15名動畫人》是由創作《攻殼機動隊劇場版 無罪》的押井守,《紅辣椒》的今敏,《惡童》的Michael L.Arias等,日本在世界上引以為傲的動畫創作者們與NHK共同製作的1分鐘原創動畫的企畫。
由15個具有導演代表風格的不關聯的小短片組成,不多說,光看導演陣容就給跪了:

好幾個之前都有介紹過哦,風格各異,真的可以所有作品都可以統統一併收了慢慢看:

金敏 《早上好》

新海誠 《貓的聚會》這位不用再介紹了,近兩年火出天際的動畫導演,雖然有爛片,但《秒速五厘米》《雲之彼端》還有《言葉之庭》的場景依然美得沒朋友,反正是答主的老DELL永恆的桌面,喵~

Michael L.Arias 《追逃》,這不是惡童里性冷淡的警察?你不要騙我!!!!
。。。。。
剩下的不翔說,總之這個短片也就是個影子吧,如果要真的學習某位導演的精髓,可以把他的作品一一翻出來學習哦!
至於EVA、手塚治虫、井上PAPA,宮崎駿老先生的作品,就不拿出來獻寶了,地球人都知道。。。
歡迎大家繼續補充哦~~~~

----------------------------------------------------------------------------------------------------------
-------------------------------------------天朝篇-------------------------------------------------------
關於天朝篇,
( ̄y▽ ̄)~*答主要休息一下再更~~~~

PS.補充幾個大家在評論里提到的好片哦!謝謝大家貢獻~!!!

TOP1海洋之歌 Song of the Sea
(2014) @盧瀰瀰@周方政@莫雪初

與凱爾經同一個創作團隊,畫面唯美夢幻。。。。。跟凱爾經畫風有異曲同工之妙

TOP2 艾特熊和賽娜鼠 Ernest et Célestine
(2012) @陸扇

又一部法國動畫(賽高!!),畫風清新唯美到好像如沐春風,顏色搭配舒服到位!喜歡水彩小清新的可以截圖摹了!

Top3 自殺專賣店 Le magasin des suicides
(2012)
@棠姜@番茄醬醬西紅柿
上月剛看過,又一法國動畫(話說法國動畫真的部部堪稱精品,因為獨立團隊獨立運作的緣故,擯棄了很多所謂商業運作的規則,加之法國本身的藝術底蘊,他們會更注重作品的藝術性和個性,有機會可以遍覽)
誇張大膽的畫風和用色,歌劇風格,加上略顯詭異的主題定位。。。。。雖然劇情尚顯幼稚,但傳遞的感覺還是很美好的~至少看完心情不錯!

TOP4 瑪麗和馬克思 Mary and Max
(2009) @槍花玫瑰 不算小眾,豆瓣top250,雖然答主看這種挖掘心靈負面和關於友情的悲傷故事總是有點接受不能,
有人說「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但誰又能永遠站在陽光下呢?面相光明,身後不知有多長的陰影。。
啊~我又文藝了。。。。都說悲劇是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因為人們對於悲傷的感受力遠大於喜悅。。。扯遠了
總之這部定格動畫在人物、道具的造型細節上可圈可點,細節細節細節!

----------------------------------以下是之前的回答,歐美篇---------------------------------------

因為太喜歡電影了,所以這個問題一定要嘔血推薦!多圖腎入。。。
提主的問題是推薦給學繪畫的人看的電影,言下之意就是希望能通過看電影提升自己繪畫方面的能力。
雖然我真心覺得電影不管內容也好、形式也好、甚至演員也好,只要有一點是能看完讓你覺得身心愉悅的,都是對你有幫助的!因為人的經歷、審美、三觀不一樣,所以不用太刻意去相信別人的推薦,有的人看完豆瓣排名top100都覺得無感,看完郭德綱卻被感動了。。。這也是無可厚非的。

以下,我就單純從影片的形式感、色彩、畫面、風格等等方面來推薦了!!!關於電影中的形式美學,手把手教你畫(zhuang)畫(bi)!!!乾貨杠杠的,接好!

看了前面知友的推薦,我覺得很多好的電影都被推薦過了,卻沒有人推薦一些非常優秀的動畫電影作品,我就把知道的結合繪畫的知識羅列一下:(內容不劇透自己去看)
1.《我在伊朗長大》(又名茉莉人生)Persepolis
(2007)

電影改編自伊朗女插畫家Marjane Satrapi的同名漫畫,以自傳的形式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反映了伊朗的社會變遷。此時的伊朗,依然經歷著戰火的洗禮,宗教對婦女生活的限制越發嚴苛,主角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應該在這個充滿專制的國度繼續生活下去。

感染人的是整個電影貫穿始終的黑白風格,色塊分明,線條硬朗。傳遞壓抑、黑暗、不安的情緒。
強烈的木刻版畫風格代表刻板的舊制度舊時代。。。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簡筆畫在造型能力上可圈可點!對物體形態和人物肢體動作的準確概括讓人佩服!

(看到這一幕直接笑尿。。。。畫畫的懂!)
整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是,主人公曆經生活的種種狂歡和痛苦之後,猛然想起祖母的話:「不管過的多顛沛流離,要記得在自己的胸罩里放一朵茉莉花,這樣你就會保持芬芳~」

2.凱爾經的秘密 The Secret of Kells
(2009)
一部關於愛爾蘭傳說中的著作《凱爾經》的故事。從主人公-少年修士布蘭登的視角講述了古愛爾蘭與維京人之間的戰爭,和這本奇書的誕生。。。當然,是基於宗教故事的,大家可以理解為聖經故事神馬的。。。。(對原書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Book_of_Kells
)原書長這樣:

從原書的感覺應該大致可以猜到這部動畫的風格了------對!沒錯,就是這種複雜的花紋以及各種帶有象徵意義的圖騰,並且用動畫的形式進行了生動的重複排列。
學畫畫的童鞋應該會心水到不行,尼瑪滿滿的逼格與形式感有木有!!!!

就是隨便截一張圖都可以當桌面的那種,你們感受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對圖形和花紋的運用使得整個片子很有形式感之外,利用水彩的上色方法以及色調的處理是非常值得學習的點!水彩的高明度、以及清新明亮的感覺為整個略顯陰暗晦澀的影片加分不少!

3.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Fantastic Mr. Fox
(2009)

一部相當驚艷的定格動畫
根據挪威藉英國兒童文學作家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的同名兒童故事改編。講述了一隻自信的狐狸爸爸帶領全村的小動物與人類農場之間的鬥爭的故事(為啥被我講出來這麼無聊。。)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的導演——韋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前段時間火到沒朋友也同樣逼格滿滿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就是他的手筆,一起安利!

這兩部影片的共同之處在於強烈的舞台劇感、明快的色彩搭配、和快到不自然的影片節奏
配合同樣風格的BGM,看的時候整個人都忍不住隨著節奏開始蹦躂~
值得學習的是兩部影片中的色彩搭配,狐狸爸爸以紅黃藍為主---用亮色系的畫面代表幽默、自信、搞笑、輕鬆的情節,用深藍色表現人物的失落、悲傷、思索和深沉。。。。
布達佩斯中則是純度很低的,俗稱冰淇淋色做為主色調,每一幕都顯得和諧復古,相當漂亮。。。

總的來說,韋斯·安德森這位導演的整體風格就是對稱強迫症重度+色彩搭配控。。跟他學配色就對了!!!!!有興趣可以直接把他的所有電影一起收了,慢慢看!
1996年: 《瓶裝火箭》(Bottle Rocket)
1998年: 《都是愛情惹的禍》(Rushmore)
2001年: 《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nbaums)
2005年: 《水中生活》(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2007年: 《大吉嶺有限公司》(The Darjeeling Limited)
2009年: 《超級狐狸先生》(The Fantastic Mr. Fox)
2012年: 《月升冒險王國》(Moonrise Kingdom)
2014年: 《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有人特意為他的電影總結了配色,以下圖片來自 這位導演,您有對稱強迫症嗎?

好了剩下的自己去看。。。。。

-----------------------這樣傳圖真的好累,上班狗傷不起,求點贊求關注---------------------------
---------------------------------------------(╭ ̄3 ̄)╭? ---------------------------------------------

4.《黑客帝國動畫版》(The Animatrix)2003
相信大部分人都看過黑客帝國電影版一二三部了,那種宏達設定不再贅述。。。但動畫版應該還沒看過。
動畫版跟電影版關係有!但不大!沿用了基本的世界觀設定,介紹了電影里一帶而過的起源問題,講述了人類不同覺醒狀態的故事。。。
比較牛逼的是該片製作彙集了來自日本、韓國、美國三國的7位頂尖動畫製作人,包括駭客之父

沃卓斯基兄弟、前田真宏、川尻善昭等等,由九個不同的小短片組成,風格各異,而且劇情都非常贊,簡直是黑客控的饕餮盛宴~~~~
不說了,直接上圖:

世界紀錄 by小池健,非常喜歡的一部,色調和畫風都超有張力,妥妥震撼!

超越極限by森本晃司 ,畫面清新柔軟日系風,顏色大愛,勝在故事別出心裁!

虛擬程序by川尻善昭 ,強烈的浮世繪風,顏色很漂亮,動效非常有張力!

偵探的故事by渡邊信一郎,灰色素描風格,人物塑造飽滿。。。。。
還有5部,不一一贅述了,自己去看!

5.瘋狂約會美麗都 Les triplettes de Belleville
(2003)
豆瓣Top250,相當有年頭的電影了,應該有很多人看過。。。我好像初中的時候在電視上看過一次,唯一腦海中的印象就是主角粗壯的小腿。。。。但那時候沒看懂,就想找來再看一遍,於是按腿索驥,終於找到了這個屌炸天的法國電影!!!!妥妥看哭。。。
雖然畫風真的很法國,但關於親情、情懷和夢想,你懂得!

說好不說劇情只談顏值,好吧,如果你看的法國片夠多,比如:
兩小無猜 Jeux d"enfants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芳心終結者 L"arnacoeur
天使愛美麗 Amélie
蝴蝶 Le Papillon
這個殺手不太冷
。。。。。。
你就能總結一二,法國電影有三寶:復古、浪漫、音樂屌。。。。
動畫電影還有一屌——人物造型
除了最有名的這部,還有《魔術師》、《自殺專賣店》、《夜曲》。。。感興趣可以找來看看,真的每一部的造型都超級屌。要知道,對於國際藝術之都法國,動畫里的人物造型如果不誇張到媽都不認識,那絕對是一種恥辱。
當年想考北影動畫系的時候(因為中國動畫學院非常反感那種尖臉大眼的日漫風格),曾經一幀一幀地臨摹過這裡面的人物,非常有用!會讓你對人的結構和動態的理解迅速上升到一個層次!

裡面貫穿始終的歌劇三姐妹

長方形的反面角色給人一種滑稽又壓抑的感覺。。。

整部電影細膩的細節和色彩不必說,各自學習吧

----------------------------------未完,以上是歐美系我覺得值得一學的作品---------------------------
(不算冷門)大家可能看過也可能沒看過 ,歡迎留言補充
-------------------------------破500更新!中國及日本優秀電影中的美學原理--------------------------


畫面精美類
推薦的基本上都是用色比較鮮艷的,因為印象太深刻了,畫麵灰暗的基本上記不得名字……


1.墜入 The Fall (2006)

2007年柏林影展玻璃熊特別表揚-最佳影片獎、Sitges - Catalon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的最佳影片獎、2008年奧斯汀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劇本。豆瓣短評「每一幀都很奢侈」。

2.花魁 さくらん (2006)

第31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美術指導提名,第二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美術指導提名。蜷川實花作為以配色鮮艷出名的攝影師,挑戰起電影來也是充滿個人風格。3.狼狽 ヘルタースケルター (2012)

依然蜷川實花執導。我將這個片子推薦給了一位希臘同學,她驚呼這是她看過的最美麗的電影。

  • 第3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女主角(提名)
  • 第3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女配角(提名)

4.十面埋伏 (2004)

不要覺得國產就LOW,張藝謀的《十面埋伏》在配色上還是沒的說的。有一次聚會,在一群荷蘭人比利時人面前放這部電影,就算語言有障礙,也不能阻擋他們對這部電影的讚歎之情。

  • 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攝影(提名)
  • 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亞洲電影(提名)
  • 第14屆MTV電影獎 MTV電影獎 最佳打鬥(提名)

5潮漲海岸 Tideland (2005)

有沒有想起美國畫家安德魯·懷斯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這部電影是很久以前看的,故事內容已經沒有印象了,但大片金黃的草地和地平線依然印在腦海。7.夢 夢 (1990)

黑澤明導演。片子借鑒了很多梵高的畫作:《麥田裡的烏鴉》,《阿爾的弔橋》。日式的絢爛這一次和後印象派的濃墨重彩結合了起來。

  • 第14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影片(提名)
  • 第14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導演(提名)
  • 第14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攝影(提名)

藝術家傳記類
其實很多畫家都有傳記電影,卡拉瓦喬啊梵高啊蒙克啊,推薦幾部拍的比較貼合畫家本人風格的。


1.弗里達 Frida (2002)

演員長得還是挺像的,這個不羈的女畫家的故事,她在男人與女人之間糾結的感情,還有歷史與革命。

  • 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女主角(提名)
  • 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美術指導(提名)
  • 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2.風中新娘 Bride of the Wind (2001)

海報靈感來自於哪大家都認識的吧。關於20世紀初的維也納,畫家,作家,音樂家和一個女人。3.雷諾阿 Renoir (2012)

關於印象派畫家雷諾阿的故事,那些

  • 第39屆法國凱撒電影獎 最佳男主角(提名)
  • 第39屆法國凱撒電影獎 最佳攝影(提名)
  • 第28屆美國攝影協會 聚光燈獎(提名)

4.畢加索的秘密 Le mystère Picasso (1956)

這部電影是以犯罪片出名的導演到畢加索的畫室進行實地拍攝的。最有價值的是,片中展現的畢加索創作的作品,都在電影完成後被他銷毀了。

  • 第9屆戛納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金棕櫚獎(提名)
  • 第9屆戛納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評審團特別獎

更多的推薦這個網址:
藝術家傳記電影

——————17/12更新————————————————————

感謝 @Killer Whale 推薦《斯托克》

感謝 @各少 推薦《一代宗師》

感謝@Sean 推薦《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感謝 @喵嬌姣兒 推薦《花落花開》


關於我自己專欄里寫過的兩篇電影與繪畫的文章

《大電影看藝術之泰坦尼克號》

https://zhuanlan.zhihu.com/p/21575707

《聊聊港片縱橫四海里的名畫》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519813

進入正題

1.《磨坊與十字架》

勃魯蓋爾的「受難之路」,勃魯蓋爾是16世紀尼德蘭地區最偉大的畫家。

影片改編自比利時藝術史學家Michael Francis Gibson的小說,是一部以文藝復興時代為背景的驚悚片,圍繞尼德蘭著名畫家博魯蓋爾的名作《受難之路》而展開。

《磨坊與十字架》是一堂偽裝成電影的的藝術史課,它的最初公開亮相,不是在電影院也不是在電影節,而是在盧浮宮、紐約大都會藝術館這樣的場所


2.《安德烈?魯勃廖夫》

中世紀最偉大的俄羅斯東正教聖像和壁畫畫家。15世紀初,聖像畫家安德烈?魯勃廖夫在大公的邀請下,前往莫斯科為教堂作畫。

這部電影就是塔爾科夫斯基「雕刻時光」的一部作品。作為一部傳記片,它沒有局限於為一個藝術家雕刻其屏幕形象,而是把主人公——俄羅斯古代最有名的聖像畫家安德列·魯勃廖夫(Andrei Rublev,約1360一約1430)——放置在歷史的遼闊視野中,放置在時間的長河裡,影片以時間為經,以故事為緯,片中共有八個故事,時間涵蓋四分之一世紀。


3.《卡蜜兒?克勞岱爾》

這部電影被國內譯作《羅丹的情人》,這個暖昧的譯名對於終其一生都想掙脫羅丹影響及其「羅丹的情人」的卡蜜兒?克洛岱爾而言顯然是太可悲了。1883年43歲的羅丹第一次見到19歲的卡蜜兒,羅丹改變了對女人的看法,卡蜜兒不但是理想的愛人,也是天地之合的工作夥伴。


4.《弗里達》

最知名的藝術家傳記電影之一,我自己看是次次看次次哭。MIRAMAX出品,必屬精品啊。

她與丈夫及導師里維拉激情四溢、愛怨纏綿的關係,她與托洛斯基富有爭議性的交往,她浪蕩的女同志經歷,她吸毒、酗酒的放縱生活,她傳奇式的藝術生涯,弗里達一生就是在政治、愛情、性、藝術的漩渦中度過。弗萊達和里維拉深刻地影響了墨西哥藝術的復興。


5.《玻璃情人》

《玻璃情人》是克里斯托弗·漢普頓執導,傑瑞米·諾森 等主演的愛情傳記電影。影片講述了女畫家朵拉.卡琳頓對中年小說家李登.史瑞奇的一段奇妙愛情故事。

布魯姆斯伯里時代的女畫家多拉?卡林頓在生理髮生變化後,一方面有許多情人,產生了性覺醒,另一方面她又和英國同性戀作家利多?斯特雷奇建立了長期的以悲劇結尾的友誼。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影片首先展示了卡林頓和斯特雷奇第一次相遇的場面。


6.《痛苦與狂喜》

米開朗基羅在山頂見證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擬妥了將《創世紀》搬到西斯廷教堂的構想。好在教宗朱利安也有眼光,他為了榮耀「信仰」,居然能在最激烈的戰役中,不顧人間的勝負,與米開朗基羅熱烈展開《創世紀》的討論。


7.《卡拉瓦喬》

卡拉瓦喬是個出身貴族家庭的壞孩子,他總是以街上的小痞子和娼妓為模特,對裸體的聖徒們做色情描繪,因此激怒了社會。故事講述了他的童年,最初的藝術失敗,以及後來引起一位富有同情心的紅衣主教的注意而走向成功。


8.《一代畫家:卡拉瓦喬》

巴洛克最重要的代表卡拉瓦喬,顛沛流離的一生和錯綜複雜的瘋狂情愛,激發出一波波影響後世的絕倫畫作。從藐視保守教派鍾愛的高貴優雅畫風,到暗底光影的強烈對比色調,勾勒出畫家細膩情感和埋藏在批判背後的赤子之心。


9.《蒙巴爾納斯19號》

關於莫迪里阿尼的影片《蒙巴爾納斯19號》,在這部法國導演雅克?貝克的影片中,錢拉?菲利浦演活了這位命運多舛的天才。這部影片獲得了激進的電影大師戈達爾的賞識。


10.《莫迪利亞尼》

當時的巴黎,大批藝術家聚集在這裡,其中有畢加索這樣商業上成功的藝術家,也有莫迪利亞尼這樣不願將創作與商業混為一談的畫家,展現態度的差異和藝術的競爭。


11.《梵高傳》

柯克.道格拉斯飾演才華橫溢卻畢生活在痛苦之中的梵高,他原為荷蘭畫家,因為生活關係到比利時的礦場當礦工。幸好梵高的兄弟支持他的藝術創作,自願供養他的生活,使他得以專心作畫,並跟同時代的名畫家高更等人交往。


12.《梵高的生與死》

本片被讚譽為影史上最好的關於藝術家的紀錄片之一。這個紀錄片通片以畫外音敘述的方式,誦讀梵高給其弟提奧的信,畫外音以畫家的身份代言。沒有任何梵高生前的畫面及屬於梵高的演員扮演、場景再現這樣的手法出現。


13.《梵高與西奧》

梵高的一副向日葵被拍賣成天文數字,數字以幾十萬英鎊的每次叫價中逐漸遞增;鏡頭轉換到梵谷本人與他弟弟的一場爭論,他希望西奧繼續在經濟上資助他,他說如果他每次把完成的畫都寄給西奧的,那麼他也就並不是在乞討了。


14.《波拉克》

《波拉克》是艾德·哈里斯執導的劇情片,艾德·哈里斯,瑪茜亞·蓋·哈登參與演出。該影片講述了波拉克走完了短暫、痛苦卻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

波拉克並不以一位成功者自居,反傳統創作的精神激發了他原始的、充滿野性的靈感,將靈感運用於油畫作品,使他的內心世界得以表達,但自我封閉的個性又與其形成強烈的矛盾,加上對社會、對文化的不滿,將他一次次推向痛苦的深淵。


15.《忘情畢加索》

改編自Arianna Huffington所著的畢加索傳:Picasso; Creatorand Destroyer。畢加索令人讚歎的精力、創作才華與錯綜複雜的情愛關係,是這部片的精華。畢卡索在他已62歲時,與小他將近40歲的女畫家法蘭西絲相遇。此片彷佛是一塊五彩繽紛的畫布,描繪出他們兩人之間真實的愛情故事,法蘭西絲不顧家人的反對和畢加索同居,兩人繼而展開一段長達十年且刻骨銘心的忘年之愛。


16.《畢加索的秘密》

本片的珍貴之處在於以拍罪案片聞名的克魯曹竟然徵得大畫家畢加索的同意,進入到他在戛納的畫室里,對這位世紀偉人的作畫過程進行實地拍攝。畢加索不喜歡上鏡頭,但75歲時他身穿短褲,在透明板上創作了15幅作品,其中一幅是五分鐘完成的素描。這些作品事後全部銷毀,因此本片是僅存的紀錄,被法國政府視為國家級珍寶。影片以懸疑片的手法記錄了西班牙畫家畢加索(1881—1973)的一次作畫過程。


17.《畢加索的奇異之旅》

黑色幽默電影,超凡的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與無厘頭奇幻之旅。周星馳應該從這裡面學到不少東西。


18 .《克林姆特》

在十九世紀末的奧地利,克林姆特是一位特立獨行、創新大膽的畫家,他是奧地利「維也納分離畫派」的奠基人。克林姆特對性和女性的裸體之美做出了大膽的描繪,對於外界的質疑和爭議報以強烈的諷刺和不屑態度


19.《愛德華·蒙克》

蒙克一生可謂曲折,童年開始就經受身體和心靈的打擊,家裡人病的病,死的死,而作為醫生的父親對此也無能為力,那種無力感可想而知。青年時期參加波希米亞,經受著新思想的衝擊,也開始感受世俗輿論的攻擊。


20.《畫家培根的肉慾與恐懼》

在影片中你也許無法找到弗朗西斯?培根創作的軌跡和那些怪誕緊張的傑作的心理根源,但你能清楚的看到他的表象,培根的激情、恐懼、肉慾、變態,都展現在那些影像的碎片和怪誕的噩夢之中。


21.《達利與我:超現實主義的故事》

專達利作品十年之久的畫商,達利晚年唯一的鄰居,獨家揭秘:達利晚年僱人製作大量贗品,一生作品75%是偽作,藝術家與藝術商人發家黑幕……徹底顛覆你對藝術品市場的知識與想像!在這場沒有真相的投資戰爭中,全世界都陷進了達利的騙局!藝術市場就像一個希望與其欺詐並存的馬戲競技場。勞里森斯為我們描繪了達利的詳盡畫像,這位翹鬍子的「領班」怪異荒謬而又別出心裁,頤指氣使而又魅力十足。


22.《射殺安迪?沃霍爾》

該片由加拿大女導演瑪麗?哈倫拍攝而成,影片講述了女主角維米莉?蘇蓮娜是個激進女性主義者和同性戀者,雖有高學歷卻寧願在街頭行乞,並順便販賣她的文章。當時,安迪沃荷以商業絹印法打破了一般人對"畫家親筆繪製才算藝術"的傳統觀念,因而得享大名,維米莉受安迪吸引,也受到他的思想操縱。最後,她走進安迪沃荷的辦公室,開槍將他射傷。


23.《輕狂歲月(巴斯奎特)》

本片描寫美國街畫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的成名過程,由巴斯奎特生前的好友朱利安·施納貝爾編寫執導,故事從巴斯奎特早期落魄紐約街頭開始,直到他在現代藝術史上佔得一席之地為止,施納貝爾娓娓道出這位傳奇畫家辛酸的一生。


24.《東》

賈樟柯作品《東》是一部兩段式結構的紀錄片,它以畫家劉小東分別在三峽與曼谷創作的《溫床NO.1》與《溫床NO.2》為紀錄對象,展現出了三峽與曼谷兩地迥然不同的人文風貌與地理景觀,完全相同的人性抉擇與苦難歷程,以及被壓抑的身體與靈魂。

劉小東在片子中說:「我最感興趣的是人肉體的那種生長。」對身體的描摹成為他在創作中的重要切入點,他看到了人身體生長中被壓抑的自我,看到了人在生活的抉擇中對身體的釋放。


25.《戈雅之靈》

1792年西班牙,由天主教掌握最高權利,鄰國法國的革命事業也引起了西班牙國內的騷亂。西班牙天主教決定重新啟用令人畏懼的宗教裁判所。將近二十年之後,法國軍隊佔領了西班牙,戈雅是個與眾不同的人物。幾乎完全喪失了聽力,他變成了一個陰暗的心理失常的人,幾乎成了自己的一個幽靈。但這一時期也是他創作生涯中的巔峰時期。歐洲地圖版權繼續著變動,當紐西蘭惠靈頓強大的軍隊入侵西班牙的時候,西班牙再次陷入混亂之中。洛倫佐身處四面楚歌的絕境之中--被判處死刑


26.《波爾多的慾望天堂》

這是一部關於西班牙著名畫家戈雅(Francisco de Goya)的傳記式影片。影片從臨終的老年戈雅入手,用虛幻的手法回顧了他的一生,比如他在宮廷當畫師時的經歷,他的藝術創作,以及他與女爵情婦的戀情。她為戈雅的藝術帶來激情,卻因宮廷紛爭而被毒害。但戈雅一直迷戀著她,至老年仍念念不忘。與其他主流的傳記電影不同,卡洛斯紹拉以假定性為原則,用超現實的手法描繪了戈雅的一生,帶有一定想像色彩,突出地展現了一代繪畫大師傳奇的人生。其大膽甚至怪誕的手筆不僅有著戈雅藝術的風格,也凝結著西班牙文化的獨特意蘊。


27.《北齋漫畫》

一天,北齋的女兒帶了一個女孩子回家。北齋馬上以女孩作模特,用油漆作畫。那女孩讓北齋有青春重來的感覺,給他很多創作靈感,當北齋90歲時,他繪了名作巨大章魚。新藤此片是據日本最出色的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傳奇經歷改編而成,豐富的想像力,令鏡頭畫面極盡怪誕妖艷。


28.《紅磨坊》

1952年約翰.休斯頓執導英國電影,講述了出生於貴族家庭的勞特累克因一次事故被截去一半腿,從此陷入苦悶。後來渴望成為街頭畫家的他在巴黎認識了姑娘瑪麗,她的出現使得他對愛情燃起希望,然而瑪麗的反覆無常卻傷了亨利的心。

之後亨利因為「紅磨坊」的廣告畫而成名,畫中女主角——紅磨坊的舞女也成了巴黎的紅星。功成名就的亨利又愛上一個自力更生的服裝店老闆娘帕奎恩小姐,但卻因為不再相信愛情而對帕奎恩的表示無動於衷,當帕奎恩小姐離開他而嫁做他人婦時,他又開始嚴重的酗酒,不幸滾落樓梯受了重傷。臨死前,他的父親來到他的床前告訴他,他的畫作已經被盧浮宮收藏。


不知道你想不想看看我的專欄,讓我們聊聊藝術~
http://zhuanlan.zhihu.com/nanmeimei

歡迎關注我個人微信公眾號:南妹妹(nanmeimei2016),聊聊藝術,有時候也談談情說說愛。我在那裡等著你來找我玩。


北野武
《阿基里斯與龜》

通過這個電影可以看出來北野武對藝術的理解還是比較透徹的,注意看的時候不要被裡面的煽情騙了,要冷靜地看。

班克斯
《畫廊外的天賦》(也翻譯成《走出禮品店》,這個電影的定位很有意思,紀錄片、災難片……崮rz)

裡面有兩種人,純粹的藝術家和藝術投機分子,還可以了解那些做社會藝術的藝術家們的想法。

齊澤克
《變態者觀影指南》

雖然是講電影分析的,但其中的道理也可以用在藝術作品上,講如何用精神分析學角度看待藝術作品和創作。

馬修巴尼
他的電影不少,都可以看

他的電影全部都是當代藝術作品,因為他就是當代藝術家


分享一個片目單,這些片子是由一個藝術家朋友在我碟庫里挑選的,一部分代表了他的興趣,一部分是我補充給他的。從前網路不太方便的時候,這個破爛的碟包在北京朝陽某藝術區各工作室之間流傳了幾個月時間,經過了一群藝術家的檢驗,我想多多少少能滿足一些題主的要求。

首先隆重推薦一部電影,不僅是喜歡畫畫的朋友應該看,所有從事與創意相關工作的朋友們都應該看一看。

這部影片是1956年法國著名導演亨利·喬治·克魯拍攝的畢加索作畫過程的紀錄片《畢加索的秘密》。本片獲得第九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1984年法國政府將這部影片納入國家寶藏之列。

然後分幾個單元來介紹:

一,電視節目

1,BBC的幾套片子

2005年的《How Art Made the World》(藝術創世紀 5集)藝術中的人體、圖畫的誕生、說服的藝術、電影的古老基因、死亡的圖像。

2005年的《Landmarks of Western Art》(西洋藝術史 6集)

2006年的《Art Collection》(藝術精選10集)分別介紹莫奈、畢加索、倫勃朗、羅丹、惠斯勒、波洛克六位藝術家,以及見識救世主4集專題。

2006年的《Power of Art》(藝術的力量 8集)分別講述卡拉瓦喬、貝尼尼、倫勃朗、雅克、透納、梵高、畢加索以及羅斯科八位藝術家的創作和生平。

2011年的《The Impressionists: Painting and Revolution》(印象派:繪畫與革命 4集)

此外,BBC還出了大量藝術的紀錄片專題片,比如西班牙藝術、俄羅斯藝術、澳洲藝術、德國藝術等等,大家可根據喜好自行搜索。

2,NHK的幾部片子

1998年的《故宮的至寶》 26集

2008年的《敦煌莫高窟》 2集

3,其他公司

2004年《Vincent: The Full Story》(梵高傳奇 3集)

2005年《Picasso: The Full Story》(畢加索傳奇 3集)

2011年荷蘭專題片《REMBRANDT EN IK》(倫勃朗與我 4集)

二,電影

1,著名藝術家傳記/野史類

《Edvard Munch》(愛德華·蒙克 1974年)

《Camille Claudel》(羅丹的情人 1988年)

艾德·哈里斯自導自演的《Pollock》(波拉克 2000年)

《Frida》(弗里達 2002年)

《Modigliani 》(莫迪利亞尼 2004)

《klimt》(克林姆和他的女人 2006年)

培根電影三部

1988年的《Francis Bacon》(弗朗西斯·培根)

1998年的《Love Is the Devil: Study for a Portrait of Francis Bacon》(情迷畫色)

2006年的《Bacon"s Arena》(培根:男人與競技場)

卡拉瓦喬的電影兩部

1986年,牛逼的德里克·賈曼導演的《Caravaggio》(卡拉瓦喬)。多說一句,喜歡實驗影像的朋友應該把這位導演的所有能找到的片子都看一下。

2007年,《Caravaggio》(一代畫家卡拉瓦喬)

馬格利特傳記兩部:

1978年的《Monsieur René Magritte》(馬格利特先生)

2009年的《Magritte, le jour et la nuit》(馬格利特 畫 夜)

倫勃朗的電影4部(其實還有很多)

1936年的《Rembrandt》 (倫勃朗 )

1999年的《Rembrandt》 (倫勃朗傳)

2007年彼得·格林納威的電影《Nightwatching》(夜巡)

2008年彼得·格林納威的電影《Rembrandt"s J"Accuse》(倫勃朗之我控訴)

梵高的電影(作為老百姓最喜歡的藝術家之一,他的故事拍了太多了數不過來)

推薦兩部:

第一部是1956年的《Lust for Life》

第二部是2010年卷福出演的電視電影《 Vincent Van Gogh: Painted with Words》(梵高,畫語人生)

其他藝術家的傳記數不勝數,這裡不一一列舉了,大家可以按照美術史自行搜索。
像達芬奇、戈雅、塞尚等等大師都有很多片子可看,達芬奇還有美劇~~

2,主角是藝術家的電影

大導演塔可夫斯基拍攝的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安德烈·盧布耶夫 1966年)

《The Agony and the Ecstasy》(萬世千秋 1965年)米開朗基羅繪製西斯廷大教堂天頂壁畫的故事。

法國新浪潮代表人物雅克·里維特的電影:《La Belle Noiseuse》(不羈的美女 1991年 )

西班牙導演維克多·艾里斯拍攝的,以畫家安東尼奧·洛佩茲幾個月作畫過程作為主要情節的電影:《El Sol del Membrillo》(溫勃權的陽光 1992年)

黃蜀芹的《畫魂》 (1993年)

《Artemisia》(慾海輪迴 1997年)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女畫家阿特米西亞的愛情故事

賈科長的《東》(紀錄畫家劉小東在三峽創作過程的電影 2006年 )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2003年)

《Séraphine》(花落花開 2008年)原始畫派代表人物塞拉菲娜的故事。

2009年BBC齣劇《Desperate Romantics》 (情迷畫色 6集)說的是19世紀的倫敦,拉斐爾前派兄弟會(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故事。

3,影片本身畫面美的,或者很有啟發性
這個部分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每個人的點也不同。有人喜歡《花樣年華》,有人喜歡《五百年後》;有人喜歡《2001漫遊太空》,有人喜歡《天使愛美麗》;有人喜歡《花火》,有人喜歡《殺死比爾》......其他答案這一部分寫了很多,我就不啰嗦了,只說一部在美學上對我影響比較大的電影:

侯導的《海上花》

挖個坑,隨時填。


這個問題我真的好喜歡 所以要好好回答一下

第一部電影推薦《雪莉,現實的願景》

與其說是一部電影更像是一場畫展

電影的原型來自於愛德華霍普的名作《雪莉,現實的願景》

簡單介紹一下電影內容,以一名叫雪莉的女人的經歷來感受歷史的變革,真實還原了愛德華的畫作,每一個細節都掌握的很棒,光影也很美,隨便暫停都是一幅畫。

開始電影畫面,流量預警

Hotel Room,1931 (劇照上,原畫下)

▼Room in New York,1937 (劇照上,原畫下)

▼The office in New York,1937 (劇照上,原畫下)

▼Automat,1927

也許是因為色彩和光線都被完美的表達出來,很好的還原了畫作裡面的場景,將畫里的感受更直觀的體現出來。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當做是在美術館欣賞,感受畫里的情緒


第二部電影推薦《狂人皮埃羅》

導演戈達爾把自己的藝術理解借用電影里的故事表達出來,充滿激情,愛情和戰爭。

我覺得故事本身沒有特別出彩的部分,但是電影的藝術表達形式特別值得了解,也很適合學繪畫的人看。

跳躍的剪輯,電影的層次,像詩一樣的旁白,這些湊在一起,就讓電影迷人起來。

▼色彩的運用

▼構圖

▼電影里出現的日記和畫(截圖來自網路)

我們由夢組成,夢又由我們構成;

廢墟上生出詩的語言,詩是失敗者的遊戲;

我緊緊抱著她開始大哭,這是我們第一個和唯一的夢。

——《狂人皮埃羅》


第三部電影推薦,這個不是一部電影是一系列的電影,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候麥的人間四季——《春天的故事》《夏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

說到視覺電影,每個人都會提到韋斯·安德森,但其實候麥的系列也很值得一看。

影片中的人物,衣食無憂嚮往哲學和靈魂的探討,在瑣碎的片段里對話,不取悅觀眾,只取悅自我。

無論外界的節奏如何,也不影響自己種玫瑰等綠光來圓自己的小團圓。

▼《春天的故事》

▼《夏天的故事》

▼《秋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春天的猜忌,夏天的糾結,秋天的妥協,冬天的決絕

候麥的人間四季

喜歡我的風格的話 可以關注公眾號哦

電影鏈接也在公眾號里 ,後台回復想看的電影名字 就有鏈接

微信公眾號:neant


下面推薦的電影我並不是都看過,一些是身邊的電影愛好者推薦的。
【多圖預警】
【簡介皆來自網路】
1.《生命之樹Tree of Life》
  電影《生命之樹》是由泰倫斯·馬力克執導的劇情片,布拉德·皮特,西恩·潘,傑西卡·查斯坦領銜主演。
  影片故事開始於一個1950年代,生活在美國中西部的家庭,電影跟隨著大兒子傑克的生命展開,穿過其無辜天真的童年到幻滅的成人時代,他力圖與他的父親(布拉德·皮特飾)達成和解。傑克(成年時代由西恩·潘扮演)發現他在現代社會失去了靈魂,他尋覓生命的原初以及意義的答案,拷問信仰的存在。

  「畫面的視覺衝擊力無可否認,但讓我清醒過來的是它們傳遞的感情。第一樣鮮明的感情是恐懼,不是因人或鬼的邪惡陰謀而生的恐懼,是看到宇宙對所有生物一視同仁的不屑而生的恐懼。這恐懼令人絕望而振奮。恐龍出現的那一段非常好,在各樣無機物令人目眩的光影后忽然看到肌肉的紋理,這是絕望里的溫柔史詩中的孩子氣。 」——摘自豆瓣影評。
  畫面太美先給我個呼吸機讓我休息一會~

2.《布達佩斯大飯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故事要從一位無名作家(裘德·洛 Jude Law 飾)說起,為了專心創作,他來到了名為「布達佩斯」的飯店,在這裡,作家遇見了飯店的主人穆斯塔法(F·莫里·亞伯拉罕 F. Murray Abraham 飾),穆斯塔法邀請作家共進晚餐,席間,他向作家講述了這座飽經風雨的大飯店的前世今生。
  飯店曾經的主人名叫古斯塔沃(拉爾夫·費因斯 Ralph Fiennes 飾),而年輕的穆斯塔法(托尼·雷沃羅利 Tony Revolori 飾)在當時不過是追隨著他的一介小小門童。古斯塔沃為人正直,精明能幹,在他的經營和組織之下,布達佩斯大飯店成為了當時首屈一指的度假勝地。古斯塔沃和年邁的D夫人(蒂爾達·斯文頓 Tilda Swinton 飾)情投意合,D夫人去世後,在遺囑中將一副價值連城的名畫留給了古斯塔沃,這一舉動惹惱了她的兒子迪米特里(阿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飾),布達佩斯大飯店和古斯塔沃的厄運就此拉開了帷幕。

  很多很多,不勝枚舉。
  「它具有韋氏電影的一切元素:移動長境、暖色調的艷麗布景、精緻裝潢與服飾、冷幽默、一個了不起的焦點人物、一段或幾段令人驚艷的成長關係,還有永恆的Bill Murray。當然,迷你布景和對攝影光線的控制也依然賞心悅目,加上Randall Poster和Alexandre Desplat配樂,短短的一小時四十分簡直是一場童話體驗。 」——摘自豆瓣。

3.《墜入The Fall》
  電影特技演員羅伊?沃克(Lee Pace 飾)在拍攝一組騎馬從橋上一躍而下的鏡頭時嚴重受傷,導致下半身癱瘓失去知覺。此時的他極度絕望,萬念俱灰,只想一死了之。正當羅伊沮喪之際,因摔斷胳膊住進醫院的5歲小女孩亞歷珊卓(Catinca Untaru 飾)闖入了羅伊的世界。
  這兩個年齡懸殊的病友就此交上了朋友,亞歷珊卓每天來羅伊的病房報到,只為聽朋友講那個玄幻神奇的故事。而羅伊用這個順口編出的故事吸引小女孩,卻想完成藉機完成他的自殺計劃……
  本片榮獲2007年柏林影展玻璃熊特別表揚-最佳影片獎、Sitges - Catalon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的最佳影片獎、2008年奧斯汀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劇本。

4.《入侵腦細胞The Cell》
  兒童臨床醫學家凱瑟琳?迪恩(珍妮弗?洛佩斯 Jennifer Lopez 飾)供職於一家研究大腦的醫療研究機構,她的任務是通過高技術手段陷入幼年患者的夢境中,治癒她們幼小心靈中的瘡疤。
  警方接到報案,說當地有很多幼女失蹤。負責此案的FBI探員(文斯?沃恩 Vince Vaughn 飾)斷定,此舉為一個連環作案的變態兇手所為。經過調查,警方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卡爾?斯塔格(文森特?德奧諾費奧 Vincent D"Onofrio 飾),但是苦於他守口如瓶,無法救出被他囚禁的女孩。這時,警方聯繫了凱瑟琳,希望她可以通過夢境的方法,潛入犯人的大腦,找到受害者的所在位置。然而,事情遠比想像得更加險象環生……

  美學價值很高的一部電影,導演很好地借用了其他藝術形式(油畫、雕塑、裝置作品),以動態的電影形式,描述了電影情節的精髓。

5.《圓周率π》(又名《死亡密碼》)
  猶太天才數學家馬克西·米利安·科恩(希恩·格萊特 Sean Gullette飾)痴迷沉醉於數字的世界,他認為一切自然界的事物都可以用數字解釋。他潛心研究,試圖透過數字推演出種種生命跡象背後的奧秘和規律。可越是逼近答案,他越是無法忍受致命的頭痛。他發現了過去十年來股票市場的混亂波動,其實是由背後的一套數學模式在操縱。與此同時,他的研究引來了華爾街股票市場的炒家們和猶太神秘教派的注意。在介乎真實與虛擬的世界中,馬克西正在走向瘋狂。
  1996年2月,阿倫諾夫斯基開始籌備這部成本只有六萬美元的長片處女作。兩年後,《死亡密碼》以其新穎的創意和嶄新的拍攝手法,一鳴驚人。先是斬獲聖丹斯電影節的導演獎,翌年又摘得獨立精神獎的最佳編劇處女作獎。2000年,他再次自編自導了《夢之安魂曲》,也贏得了不錯的反響。2005年,他還入圍「最需要關注的好萊塢100人」。

  「達倫的《π》,幾乎是一個突破了很多原有的電影理念的開山之作。從它的劇本,到攝影,到音樂,都極富創意。在一陣陣令人眼花繚亂的搖晃鏡頭和快速剪切中,很容易就產生令人迷亂的感覺。而這樣的手法,也被更成熟的運用在他最著名也讚譽最多的那部《夢之安魂曲》中。馬科斯吞葯的鏡頭,分明就與珍妮弗.康納利的吸毒如出一轍。 」——摘自豆瓣。

6.《塵與雪Ashes and Snow》
  自然攝影師格雷戈里·考伯爾,13年時間,27次長途旅行走遍世界,拍下人、野生動物和大自然微妙關係結集而成《塵與雪》。他的鏡頭充滿詩意和靈氣,他捕捉到的影像純凈無暇,沒有恐懼和危險,有的只是在人和野生動物之間的愛和信賴。
  《塵與雪》是一部美得足以令人窒息的紀錄片,它是一部活動的攝影集,每一幀單獨抽出來都可以成為令人駐足觀賞併流連忘返的攝影精品。影片始動於1999年,加拿大籍攝影師格利高里·考伯特(Gregory Colbert)的作品受到許多收藏家的青睞。在此之後,他的足跡更延伸到衣索比亞、納米比亞、湯加等國家。在那裡,人與大象、鯨魚、花豹、老鷹、、山貓等野生動物毫不違和地出現在同一畫面中。他們彼此依靠,和諧共存,言語在絕美的畫面前失去了用途,每次呼吸都成就了靈魂對生命的膜拜。
  羽變火,火變血,血變骨,骨變髓,髓變塵,塵變雪。生命周而復始,生生不息。這是一次對自然的無上讚頌。

  實在是很喜歡這部電影。貼一下它的中文旁白吧,如果沒興趣請忽略。

  《Ashes and Snow》

  If you come to me at this moment
  Your minutes will become hours
  Your hours will become days
  And your days will become a lifetime

  To the Princess of the Elephants

  I dissapeared exactly one year ago
  On that day, I received a letter
  It called me back to the place where my life with the Elephants began
  Please forgive me for the silence between us has been unbroken for one year

  This letter breaks that silence
  It marks the first of my three hundred and sixty five letters to you
  One for each day of silence

  I will never be more myself, than in these letters
  They are my maps of the bird path
  And they are all that I know
  To be true

  You will remember everything
  All will be as before

  In the begining of time, the skies were filled with flying elephants
  Every night they lay down in the same place in the sky
  And dreamt with one eye open

  When you gaze up at the stars at night
  You are looking into the unblinking eyes of elephants, who sleep with one eye open
  To best keep watch over us

  Ever since my house burnt down
  I see the moon more clearly

  I gazed upon all the Edens that have fallen in me
  I saw Edens that I had held in my hands, but let go

  I saw promises I did not keep
  Pains I did not sooth
  Wounds I did not heal
  Tears I did not shed

  I saw deaths I did not mourn
  Prayers I did not answer
  Doors I did not open
  Doors I did not close
  Lovers I left behind
  And dreams I did not live

  I saw all that was offered to me, that I could not accept
  I saw the letters I wished for, but never received
  I saw all that could have been, but never will be

  An elephant with his trunk raised is a letter to the stars
  A breaching whale is a letter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ea
  These images are a letter to my dreams
  These letters are my letters to you

  My heart is like an old house, who"s windows have not been opened for years
  But now I hear the windows opening

  I remember the cranes floating above the melting snows of the Himalayas
  Sleeping on tails of manatees
  The songs of the bearded seals
  The bark of the zeebra
  The clicks of the sand
  The ears of the caracals
  The sway of the elephants
  The breaching of whales
  And the silhouette of the eland

  I remember the curl of the meerkat"s toes
  Floating on the Ganges
  Sailing on the Nile
  Ascending the steps of ****** *****

  I remember wandering through the corridors of Hatshepsut and the faces of many women
  Endless seas and thousands of miles of rivers
  ...I remember father to children...
  ...And the taste...I remember...
  ...and the pealing of the peach...

  I remember everything
  But I do not remember ever having left
  remember your dreams
  remember your dreams
  remember your dreams
  remember

  The longer I watch the Savanna elephants,
  the more I listen, the more that I open,
  they remind me of who I am

  May the guardian elephants hear my wish to collaborate with all the musicians of nature"s orchestra
  I want to see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elephant
  I want to join the dance that has no steps
  I want to become the dance

  I can"t tell if you are getting closer or farther away
  I long for the serenity I found when I looked upon your face

  Perhaps if your face could be returned to me now,
  I would find it easier to recover the face I seemed to have lost my own

  Feather to fire
  fire to blood
  blood to bone
  bone to marrow
  marrow to ashes
  ashes to snow

  The whales do not sing because they have an answer.
  They sing because they have a song.

  What matters, is not what is written on the page,
  what matters, is what is written in the heart.

  So burn the letters
  And lay their ashes on the snow
  At the river"s edge
  When spring comes and the snow melts
  And the river rizes
  Return to the banks of the river

  And reread my letters with your eyes closed
  Let the words and the images wash over your body like waves

  Reread the letters, with your hand cupped over your ear
  Listen to the songs of Eden
  Page, after page, after page
  Fly the bird path
  Fly
  Fly
  Fly

  如果此刻你進入我的世界

  你的每一分鐘將會凝聚成時

  時累積成天

  而天將會堆積成一生

  謹獻給至高無上的象神

  一年前我消失了

  那天,我收到了封信

  它召喚我回到和象神初遇的地方

  請原諒我一年來保持沉默

  這封信打破了這段沉默

  它將是我給你的365封信中的第一封

  沉默的每一天都將會有一封信

  這些信記錄了真實的我

  它們是我經歷的回眸

  也是我的信仰

  你將會回憶起所有 一切都像從前一樣

  混沌初開的時候天空中游弋著飛翔的大象

  每天晚上它們沉睡 在同一片天空的同一個地點

  朦朧中半睜著一隻眼

  當你仰望星空

  你看見的是大象熟睡中睜開的那隻眼

  注視著我們

  當房間燒成了廢墟 我看見了更皎潔的月光

  我看見了所有賜予我的幸福

  所有轉瞬即逝的歡樂

  我看見了我違背的誓言

  不曾釋懷的痛楚

  未能痊癒的傷痛

  壓抑住的淚水

  我看見了我不曾哀悼的死亡

  沒有回應的祈禱

  未曾開啟的門 和始終開放的門

  我看見了被我遺棄的愛人

  未能實踐的夢想

  我看見了所有給予我卻不能接受的一切

  我看見了我期盼的卻未能收到的來信

  我看見了所有應該發生但從未發生的一切

  抬起長鼻的大象是在向星空遞信

  躍然水面的鯨魚是海底深處的來信

  這些都是通往我夢境的來信

  這些也是我寄給你的信

  我的心靈像塵封多年的舊居

  但是現在 我聽見了窗棱打開的聲音

  我想起了蒼鷹在天頂上盤旋

  喜馬拉雅山上積雪消融

  海牛身上的酣睡

  海豹的歌聲

  鬣狗的低吼

  沙塵的撞擊 野貓的耳朵

  大象的蹣跚 鯨魚的跳躍 和羚羊的身影

  我想起了鼬鼠捲曲的腳趾

  恆河上的漂流 尼羅河上的揚帆

  我想起了埃及王后穿過走廊和許多女人的面龐

  無邊無盡的海洋和成千上萬的河流

  我想起了父輩 後代 桃樹開花的聲音

  我想起了一切

  但是我卻不曾想起我失去的一切

  回憶你的夢 回憶你的夢 回憶你的夢

  回憶

  當我久久凝望著叢林中的大象 我聽見了更豐富的聲音 開啟了更多的心靈

  它們讓我了解自身

  願象神聽見我的祈願 和大自然的音樂融為一體

  我願透過大象的眼神看萬物 我願加入這場沒有舞步的舞蹈

  我願化身為這場舞蹈

  我不能告訴你是近還是遠

  當我看見你的面容時 我願意看見安詳的眼神

  也許現在你就可以面對我

  我將會找到我遺忘多年的面孔

  我自己

  羽毛化成了火焰 火焰變成了鮮血

  鮮血注入了骨頭 骨頭中流淌著骨髓

  骨髓化成了灰 灰歸於雪

  羽毛化成了火焰 火焰變成了鮮血

  鮮血注入了骨頭 骨頭中流淌著骨髓

  骨髓化成了灰 灰歸於雪

  羽毛化成了火焰 火焰變成了鮮血

  鮮血注入了骨頭 骨頭中流淌著骨髓

  骨髓化成了灰 灰歸於雪

  羽毛化成了火焰 火焰變成了鮮血

  鮮血注入了骨頭 骨頭中流淌著骨髓

  骨髓化成了灰 灰歸於雪

  羽毛化成了火焰 火焰變成了鮮血

  鮮血注入了骨頭 骨頭中流淌著骨髓

  骨髓化成了灰 灰歸於雪

  羽毛化成了火焰 火焰變成了鮮血

  鮮血注入了骨頭 骨頭中流淌著骨髓

  骨髓化成了灰 灰歸於雪

  鯨魚有了答案後不再歌唱

  他們歌唱是因為他們有了歌

  重要的不是紙上的文字

  而是刻在心靈上的鐫刻

  燒掉這些信吧 將灰燼撒在雪中

  在河岸上

  當春天來臨 冰雪消融

  河水滿溢 回到岸邊

  閉上你的眼睛 重讀我的來信

  讓語言和美景像海浪般撫慰你的身體

  重讀我的來信 用雙手蒙住你的耳朵

  靜聽天堂的歌聲

  一頁 一頁 又一頁

  像鳥兒一樣翱翔

  飛翔 飛翔 飛翔

7.《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故事開始於蒙特婁,也結束於蒙特婁。一名在找尋靈感的作家(拉菲·斯波 Rafe Spall 飾)無意間得知派·帕帖爾(伊爾凡·可汗 Irrfan Khan 飾)的傳奇故事。派的父親(阿迪勒·海珊 Adil Hussain 飾)開了一家動物園。因這樣特殊的生活環境,少年派(蘇拉·沙瑪 Suraj Sharma 飾 )對信仰與人的本性自有一套看法。在派17歲那一年,他的父母決定舉家移民加拿大以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也必須離開他的初戀情人。在前往加拿大的船上,他們遇見一位殘忍成性的法國廚師(傑拉爾·德帕迪約 Gérard Depardieu 飾)。當天深夜在茫茫大海中,原本令派感到刺激無比的暴風雨一瞬間就成了吞噬貨船的大災難。派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搭著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有一名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同伴——理查德·帕克,一隻孟加拉老虎。神奇的冒險旅程就這樣意外開始了……
  2013年,該片在第85屆奧斯卡獎頒獎禮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在內的四項獎項。

  這部電影的美,不需要贅述了。

8.《輪迴Samsara》
  《輪迴》是2011年美國紀錄片,是一場跨越25個國家的視覺之旅,Ron Fricke花費了5年之間捕捉每種文化中令人震撼的場面,試圖建立人類與自然的橋樑。
  影片的名字「Samsara」來自藏語,Frricke希望藉此詮釋其獨特的視覺風格。全片使用70mm膠片拍攝,才得以保證影像如此細膩豐富的質感。輪迴是藏語,意思是「生命,一個概念既親密和廣闊的,明顯,斜,為電影製片人馬克Magidson和羅恩弗里克誰擁有完善的學科敬畏與世俗精美的畫面我們更加轉輪;製片人與一離奇的能力,揭示了宇宙的互連,通過與我們的生活運行難以捉摸的電流。 既哲理和技術上輪迴將建立在球隊的前期工作。擴大在互連和超越的主題,他們在巴拉卡發展(1992),輪迴將集中在出生,死亡和輪迴從許多文化的角度。無論是傳統的紀錄片,也不是遊記,輪迴將採取一種非言語的,引導冥想形式,將改變世界各國的觀眾,因為他們席捲了心靈之旅沿線。通過強大的圖像,影片將照亮人類與大自然的其他部分的聯繫,展示了我們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地球的節奏。輪迴將成為一個21世紀神話的一部分,揭示了我們前所未有的拍攝危及地球部分。它將結合舞蹈,以及其他當代藝術形式的原始和土著音樂。

今天先更新到這裡吧。


謝題主邀
「單幀畫面的構圖、用光、色彩搭配方面」

問題有點大不太好回答

默片時代的很多電影,都是瑰寶。

法國印象派一批
阿貝爾·岡斯《輪迴》

其他同期作品豆瓣百度都能順藤摸瓜。

德國表現主義

單說弗里茲朗
《大都會》

《尼伯龍根:西格弗里德之死》

默片時代後,很多影片延續了構圖影像上的精湛,如汪洋大海無從下手只能想到什麼說什麼。

約翰福特《青山翠谷》

然後有色彩的。
魯斯塔姆·克哈姆達莫夫《安娜·卡拉曼佐夫》

謝爾蓋·帕拉傑諾夫
《石榴的顏色》和《島》

日本的像寺山修司的
《死者田園祭》《箱舟》

關於畫家傳記型的依稀記得看到過有很全的列表和介紹。單推薦一部《皮羅斯馬尼》吧

以導演分的話就可怕了...

塔可夫斯基 、費里尼、戈達爾、伯格曼、庫布里克、安哲羅普洛斯、貝拉·塔爾、黑澤明、大島渚等等等等。

兩眼一黑覺得坑實在太大,還是不填了!


我來填坑了!

(圖多,前方流量注意)其實我們不妨留心一下,那些曾經在藝術學院學習繪畫的導演們,順藤摸瓜地會發現,一般著迷於建立畫面趣味的人,拍了一部是拍成這樣,拍十部也沒差到哪裡去。比如:

大衛·林奇(David Lynch,1946-)高中畢業後去波士頓的藝術博物館學院(the School of the Museum of Fine Arts)學習,畢業後亦曾計划去歐洲繼續進行為期三年的藝術學習,因不適應才回到美國。


這是他1986年拍的《藍絲絨》:

1997年《妖夜荒蹤》:

2001年《穆赫蘭道》:

美學趣味一直都蠻統一的。

彼得·格林那威(Peter Greenaway ,1942 -) 12歲就立志成為畫家,曾進入Walthamstow藝術學院就讀。


1989年拍《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的時候,他的畫面是這樣:

1996年拍《枕邊書》,這樣:

2007年拍的講倫勃朗的《夜巡》,是這樣:

他的電影畫面非常華美殘酷,更注重儀式感和戲劇感,但故事性都不怎麼強。

甚至包括黑澤明(Akira Kurosawa,1910-1998),他的專業是藝術與繪畫系,早年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家,晚年在構思《亂》的時候,還親手繪製了幾乎所有的電影場景。


這是《亂》中的一文字秀虎:

畫下的秀虎:

《夢》中大量的繪畫式鏡頭,直接致敬梵高《麥田裡的烏鴉》:

還有好多,不一一列舉,但他晚年彩色的作品情緒上很沉鬱,反倒是早年黑白片拍得極其好看。

還有北野武(Takeshi Kitano,1947-)在電影《阿基里斯和烏龜》中,更是過了一把無名藝術家的癮,並以「繪描小僧」為名號分別在巴黎和東京開辦了畫展。他跳出導演的行業眼界,對當代藝術的思考其實很有趣的。

《花火》中的畫面:

菅野美穗演的《玩偶》:

藝術家自己演繹的自己,講述瘋魔藝術家的《阿基里斯與龜》:

還有好多,比如前面大家提到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導演安德森等等... ...

但,如果要論跟美術史有關的,受繪畫影響的,那得囊括一大票人進來,甚至連 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1922—1975)都曾經說過:「我對電影的品味,最初並不是從觀看電影中獲取的,在我的腦海中,經常浮現一些影像,就像馬薩喬歐(Masaccio)和喬托 (Giotto)的壁畫,在十四世紀的繪畫中,人總是位於畫面的中心… …我在電影中的構思,經常以繪畫作為範本,這也是為什麼我的人物都是從正面拍攝。」

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1956-)也是一位非常喜歡在影片中借用圖像隱喻的導演。在他的影片《抑鬱症》中,片首中Kirsten Dunst扮演的女主角漂浮在水上的畫面也無法不讓人想起——哈姆雷特在水中墜亡的情人奧菲利婭(Ophelia)。

英國畫家約翰.埃弗雷特.米雷斯爵士 John Everett Millais 1851–1852 畫的板上油畫《奧菲利婭》。

他2014年的新作《女性癮者》中表現女主角Joe 的性幻想的片段,也很難不讓人想起神秘莫測的巴爾丟斯(Balthus,1908-2001),以一種懶洋洋,自得,卻又邪惡敗壞的懷春姿態手腳攤開地橫卧在客廳沙發上的半裸少女,似乎在期待慾念的纏繞,卻也不乏神聖又親切的色情甚至暴力。

原本畫作的曖昧氣氛與種種性暗示以景觀呈現的方式置於銀幕,的確放眼藝術史,有誰能夠比巴爾丟斯更適合註解一個為情慾所擾的少女的故事?

接著填坑... ...反過來看,受到電影影響的畫家也不在少數,比如:

美國藝術家愛德華·霍普(Edword Hopper,1882-1967),他非常喜愛電影,「當我不想畫畫的時候,我就去看一周電影」。而黑色電影(Film Noir)成了他的最愛,但真正影響他的是30,40年代好萊塢大製片廠時代外景地拍攝的那些電影鏡頭。像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一樣,他的畫作主題關乎「城市」, 一個被強調的抽象觀念而非指稱任何具體的大都市。他創造了一個孤獨,隔絕以及充滿心靈痛苦的世界,以至於我們將這種風格稱之為霍普式的。他的畫長這樣:

Nighthawks By Edword Hopper (1942)

亞伯拉罕·博隆斯基 (Abraham Polonsky)曾經帶好萊塢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喬治·巴恩斯(George Barnes,1892-1953)去看了霍普的的畫展並說道:「我就是要拍得像這幅畫一樣」。而事實上他也的確做到了。巴恩斯回到好萊塢拍了《參孫和達莉拉》(Samson and Delilah,1949) 為塞西爾·B·戴米爾拍了《戲王之王》(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1952)。自此,有意識的或無意識地,霍普的影響便在電影界拓展起來。


受霍普影響最有名氣的大概是這位——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1899-1980),他的《驚魂記》(Psycho 1960)中的場景應用,與霍普飽受讚譽的畫作《鐵路邊的房屋》(House by the Railside 1925)對比看一下,他對希區柯克電影的影響一目了然。霍普對黑色電影最了不起的貢獻是他渲染色彩和陰影的方式,那些光和黑暗的對比,如所謂的「鏡頭就是將圖像潛意識意識化」,至今仍停留在許多導演的創作意識當中。


左邊霍普的畫作,右邊《驚魂記》劇照。

然後,我要私心強烈推薦一個電影語言美如畫,不僅僅是畫面,而是整部影片都帶著濃得化不開的美的導演的作品。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1932-1986)。
飛向太空 Солярис (1972)

俄羅斯式的美感非常非常動人!


好,既然說到這個電影,當中那幅《雪中獵手》就不得不提。而同樣愛著這幅畫的另外一個導演瑪祖斯基,拍了一個重磅繪畫類電影——《磨坊與十字架》。


電影劇照與荷蘭畫家老彼得·布魯蓋爾的原作對比如此:


整部影片圍繞畫作《前往受難地》 (The The Procession to Calvary)展開,是已知布魯蓋爾尺寸最大的一幅畫。作於1564年, 畫家將基督受難的故事置於時逢佛蘭德斯人(Flanders)在殘酷的西班牙治下的歷史背景中。


布魯蓋爾也許曾經是,現在仍然是,畫家中最具哲思者。在他的大多數作品中,將痛苦隱藏在表面平靜的場景中,然而這隱藏著的痛苦又昭然若現。通過這樣獨具匠心的安排,表面上彷彿無人會特別關注於此,痛苦被拋諸腦後,被丟棄,被遺忘。人們仍舊過著他們自己的生活,並以某種方式想辦法將痛苦消弭,這種對痛苦的壓制疏離,與現代人支離破碎的心境高度吻合,使得布魯蓋爾成為20世紀以來知識分子導演頻繁親近的中古時代畫家。

特別是這幅《雪中獵手》,塔可夫斯基 就在他的影片《索拉斯星》(Solaris,1972)和《鏡子》(The Mirror,1974)中都用到過這幅畫。

導演如是說:「我的概念是把這些複雜的人物群像按照繪畫的方式安置下來,但在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臉,聽到他們的思想。在電影的魔法時刻,沒有一個人是動的。如同希臘人所說,遑論憂傷歡愉,人生擁有意味的剎那,時間總是停滯不流。」

暫時大概就到這兒吧,坑畢。


國慶長假結束了,大家也都開始忙碌的工作了,萌牙的小夥伴們,最近也開始為雙十一活動開始準備了,但是適當的勞逸結合還是要的,對吧,所以我把我收集的關於好看的電影,分享一下給大家。推薦給諸位十部經典電影,讓你更進一步了解藝術家的故事

【1】

《梵高:畫語人生》

時長:80分鐘 | 豆瓣評分:8.5 ☆

卷福飾演梵高,竟然完全沒有排斥

也想不出除了他還有誰比他更適合的!

劇透:文森特·威廉·梵高,這位用明亮鮮活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天才畫家,卻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結束了自己37歲的年輕生命。他傳奇不朽的一生已多次被搬上電影銀幕。此次,由導演Andrew Hutton執導的本部戲劇式紀錄電影,將重現梵高絢爛而短暫的一生。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演這位天賦異稟且卓爾不群的瘋狂大師,而其弟提奧則由傑米·帕克 Jamie Parker飾演。劇中的一言一語皆來自於梵高寫給提奧及親人的信件。

【2】

《卡拉瓦喬》

時長:93分鐘 | 豆瓣評分:8.3 ☆

卡拉瓦喬和他的美少年模特的故事!

劇透:本片是一部傳記體影片。英國的先鋒派導演賈曼也是一名畫家,他懷著對卡拉瓦喬這位偉大的藝術家的崇敬心理和對畫家生活的濃厚興趣,拍了這部關於藝術家生活片斷的作品。本片的手法和題材不拘一格,從各角度都給人以新鮮感。本片獲得1986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是英國1986年最賣座影片之一。

【3】

《愛德華?蒙克》

時長:210分鐘 | 豆瓣評分:8.6 ☆

變態的視覺和瘋狂剪輯手詮釋

愛華?德蒙克這名孤獨跨時代的藝術家的一生!

劇透:《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複製匠。他畫作主題的強烈精神和感情,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他的作品「吶喊」(挪威語Skrik,也譯作《尖叫》,作於1893年)被視為後工業現代化的極度痛苦之象徵。

這部傳記影片大致遵循了1884年到1894年的時間順序,愛德華·蒙克開始表現主義創作並且成為歐洲北部最具有爭議、最多誹謗的畫家。影片同時還回溯到在他五歲的時候,母親死於肺病,其姐姐的死亡以及他自己在13歲的時候因為肺部疾病差點喪命。影片還回顧了,蒙克短暫的愛情以及他在挪威首都和德國柏林參與的一些政治活動。

【4】

《達利和他的情人》

時長:112分鐘 | 豆瓣評分:8.5 ☆

老子不嗑迷幻藥,老子就是迷幻藥!

1992年,馬德里的傳統價值觀受到來自新潮流、爵士樂和佛洛依德的挑戰。18歲的達利(Salvador Dali,羅伯派亭森飾)剛剛進入大學校園,立志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他羞澀又狂野的氣質和獨特的思維,馬上就吸引了學校的風雲人物-羅卡(Federico Garcia Lorca,Javier Beltran飾)和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nuel,Matthew McNulty飾)的注意。很快地,這三個年輕藝術家便成為全馬德里最能掀起潮流的知名人物。

然而,達利發現,他已逐漸愛上羅卡,完全無法自拔,對此,羅卡渾然不覺。而面對兩位摯友日益高漲的盛名,布紐爾決定前往巴黎尋求自己藝術生涯的成功。此時在信仰戒律與肉體慾望兩相折磨中的羅卡承受極大煎熬,而當他得知達利前往巴黎,和布紐爾合作一部超現實主義電影,並和一位有夫之婦卡拉有染時,脆弱的他更是瀕臨崩潰。

【5】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時長:100分鐘 | 豆瓣評分:8.9 ☆

把電影拍得像油畫一樣美!順便說一句,這是一部偶像劇!

劇透:少女葛利葉(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 飾)家境貧寒,於是來到畫家維梅爾(科林?費爾斯 Colin Firth 飾)家做女傭。維梅爾的家庭是一個母系社會。他的岳母、妻子,常常擺出頤指氣使的神情。因為維梅爾曾經有過外遇,妻子對正當青春的葛利葉更是戒心重重。在非常苛刻和壓抑的氛圍下,葛利葉在維梅爾家過得卑躬屈膝。

維梅爾的畫帶給了她一點生活的樂趣。她收拾主人畫室的時候,流露出了對藝術的天分。她跟維梅爾談論對畫的理解,二人的交心讓彼此的情意慢慢滋長。葛利葉知道不可能與維梅爾修得正果,但她願意做模特奉獻給維梅爾作畫。她默默地,忍受著維梅爾給她的耳朵打上洞,戴上他妻子的珍珠耳環,畫出這一刻的窒息的美麗。

【6】

《忘情畢加索》

時長:125分鐘 | 豆瓣評分:8.3 ☆

陽光四射的海灘上,老畫家和與自己年齡相差懸殊的情人嬉戲著

劇透:這是一部刻劃印象派繪畫大師畢卡索一生的電影,改編自Arianna Huffington所著的畢卡索傳:Picasso; Creatorand Destroyer。畢卡索令人讚歎的精力、創作才華與錯綜複雜的情愛關係,是這部片的精華。畢卡索在他已62歲時,與小他將近40歲的女畫家法蘭西絲相遇。此片彷佛是一塊五彩繽紛的畫布,描繪出他們兩人之間真實的愛情故事,法蘭西絲不顧家人的反對和畢卡索同居,兩人繼而展開一段長達十年且刻骨銘心的忘年之愛。在這十年中,儘管畢卡索年歲已高,但猶存的熱情與魅力,卻無法阻止他和其他的女人在一起,縱使法蘭西絲曾因此離開過畢卡索,至末兩人始終還是無法分開。安東尼霍普金斯栩栩詮釋出這位印象派繪畫大師令人讚歎的精力、創作才華、與錯綜複雜的情愛關係。

【7】

《草間彌生之最愛》

時長:102分鐘 | 豆瓣評分:8.6 ☆

原來怪婆婆草間彌生是個自戀狂!

劇透:本片聚焦的是熱衷於圓點圖案的前衛女藝術家草間彌生,不僅記錄下了彌生這一年半的藝術創作活動和日常生活,還將她自視為天才的強烈自信心、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等,這些精神層面的內容也展現在觀眾面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彌生的最新作「F100號」的誕生瞬間也被收錄在其中。

【8】

《筆姬別戀》

時長:123分鐘 | 豆瓣評分:8.5 ☆

弗里達?卡蘿這個倔強豪放的「一字眉」「先生」!

劇透:弗里達(salma hayek 飾)是墨西哥著名的女畫家,18歲之前她是一個快樂活潑的少女,跟其他人一樣,享受著愛情的甜蜜。然而18歲的車禍讓她遭遇重創,死裡逃生的她從此跟病痛伴隨一生。原來的小情人也離她而去。躺在病床18個月的她整日與畫為伴,她的畫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活力與激情。那時候她也真正開始考慮賣畫養活自己,她前去請求畫家裡維拉指導自己的畫,對方激賞她的天分。他們也從師生轉變成一生的伴侶,他們結婚了。婚後他們經歷了墨西哥最動蕩的革命時期,他們狂熱地追隨著共產主義的腳步,甚至當托洛斯基被斯大林逐出蘇聯後,他們不畏風險地予以熱情接待。弗里達與托洛斯基朦朧的愛戀,以及她的女同性戀情結讓她的感情史一樣絢爛。

【9】

《羅丹的情人》

時長:175分鐘 | 豆瓣評分:8.5 ☆

這部電影被譯作《羅丹的情人》時

對一心要擺脫羅丹陰影的卡蜜兒來說,早已無能為力!

劇透:羅丹(傑拉爾?德帕迪約 Gérard Depardieu 飾)是一個名滿世界的雕塑家,眾所周知的「思想者」就是他的作品。實際上,除了他自己的藝術天才外,還有一個人在羅丹的藝術和感情生命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就是他的情人卡蜜爾(伊莎貝爾?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飾) 。卡蜜爾也是一位極具藝術天份的美少女,與羅丹忘年相戀。但是,大凡和大師的戀情總是充滿折磨和坎坷一樣,卡蜜爾也一樣。他們之間瘋狂而充滿激情的愛情,會帶給卡蜜爾怎樣的命運呢?

【10】

《花落花開》

時長:125分鐘 | 豆瓣評分:8.9

女僕逆襲成為「原始派」畫家的勵志故事。

劇透:一戰前,法國巴黎附近的小鎮桑利斯,樣貌平凡、獨來獨往的中年婦女賽哈芬妮·路易(友蘭達·莫霍 Yolande Moreau 飾)在杜佛夫人(Geneviève Mnich 飾)家幫傭,靠打掃和洗衣維生。賽哈芬妮收入微薄,卻將所賺的錢都花在畫材上,下工後抓緊一切時間畫畫。致力提倡「素樸藝術」的德國收藏家威威廉·伍德(烏爾里克·土庫爾 Ulrich Tukur 飾)搬入了杜佛夫人的出租公寓,在一次聚會上驚見賽哈芬妮的畫作,立刻買下她所有的作品,並且鼓勵她繼續創作。不久一戰爆發,威廉·伍德和妹妹連夜逃離,賽哈芬妮獨留小鎮,戰火中繼續作畫,生活越發貧困艱難,直到 1927年,威廉·伍重返法國……

圖片內容來自網路


我一張一張的去找圖,一張一張的往上貼,結果貼到最後一張的時候,來了個電話,我接完電話準備接著貼,結果,系統直接退出知乎了。。。心中何止一萬隻草泥馬踩著我的玻璃心狂奔而去。。

我現在已經完全無力再貼。。

你們湊合看看就好。。

就醬。我先睡了。
晚安。喵


剛自學畫畫的時候我也有你這樣的困惑,攢了好多紀錄片,拿來分享。
bbc關於藝術的紀錄片不能太好啊~ 都在9分以上的
1現代藝術大師 Modern Masters
分別詳細介紹了20世紀的四位重要的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馬蒂斯(Henri Matisse)、畢加索(Pablo Picasso)和達利(Salvador Dali)的工作與生活。在片中,鏡頭跟隨主持人Alastair Sooke的腳步,走訪了四位藝術家們生前的居所、藝廊及博物館,甚至是他們最愛的餐廳等地,向觀眾展示了他們偉大的藝術貢獻以及驚人的後世影響力。

看了N遍有時候一邊看一邊感動的哭

2藝術的力量 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為您詳細講述卡拉瓦喬、貝尼尼、倫勃朗、雅克、透納、梵高、畢加索以及羅斯科八位藝術家的生平,重現這八位藝術大師的創作歷程。八位藝術大師擁有自成一派的創作風格和鮮明的個性,本片將全面剖析藝術大師們孕育和誕生藝術品時扣人心弦的故事。在主持人西蒙?沙瑪獨特而富有個性化的敘事下,這將是一次飽覽藝術大師們所創作的最偉大作品的饕餮盛宴。

配樂解說都太贊 大師們的故事也很感慨

3設計天賦 The Genius of Design (2010)
The Genius of Design是BBC2台近期開始播出的關於產品設計的一系列紀錄片,每集時長60分鐘,通過採訪各知名設計師及相關的設計評論者,一起去探究產品設計的歷史和未來。

4曠世傑作的秘密 Private Life of a Masterpiece (2003)
在美麗的畫布與雕像的背後往往藏著許多故事,本片揭露了歷史上最經典藝術作品背後的真相以及驚人的事實!"曠世傑作的秘密"詳述了每一件傑作被受爭議的旅程.從創作者到破壞傑作的人,是鑒賞家與熱愛藝術人群不容錯過的絕對經典。

5印象派 繪畫與革命 The Impressionists - Painting and Revolution (2011)

還有印象派簡史 The Impressionists (2006)

文藝復興 Renaissance Revolution (2010)

以上幾部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啊

還有按國家分的
西班牙藝術 The Art of Spain (2008)

德國藝術 The Art of Germany (2010)

俄羅斯藝術 The Art Of Russia (2009)

還有按大師分類的
達芬奇 Leonardo (2003)

梵高:畫語人生 Vincent Van Gogh: Painted with Words (2010)

凱斯哈林的世界 The Universe of Keith Haring (2008)

倫勃朗 Rembrandt (1936)

安迪·沃霍爾 Andy Warhol (1987)

以及一些其他的個人紀錄片
我們都為比爾著盛裝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2010)

NHK的也有很多良心貨
世界美術館 世界美術館紀行 (2003)
這套富趣味及教育價值的NHK節目,以高解析度清晰的方式介紹世界各地的藝術博物館。節目中以栩栩如生的敘述方式來呈現世界著名及非著名的收藏品,包括它們被創作的原因及過程、以及它們如何來到博物館、目前正在何地被人們欣賞著。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上篇·重現大唐帝國的輝煌 (2008)

波普藝術 Pet Shop Boys: Pop Art (2003)

我國的也是很好
百年巨匠 (2012)

經典的基本上粘的差不多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還有太多太多精彩的內容我收藏了不是沒有資源就是沒有空看
你就去豆瓣搜
按自己需求 找個豆列 發現新世界

分割線 微信公共賬號叫阿嘴 azuiMM
自帶繪畫技能的愛美girl

http://weixin.qq.com/r/5jgzK7nEZ_QYrf1I9230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殷柒醉

(以前說要放圖 不是我食言 試了幾次知乎都不讓放 沒辦法咯 明明別的回答放圖也成功了的…)

撞上特感興趣的問題了 我打算認認真真回答這個問題 爭取多碼字
分個類吧 題主好看一些
我只說我知道的 歡迎補充和糾錯

非嚴格意義劇情類:
《羅丹的情人》(卡蜜爾這人還是很傳奇的)
《雷諾阿》
《帶珍珠耳環的少女》
《達利和他的情人》(我也是剛知道有這樣一部電影,我只是喜歡他倆的故事)

畫風極佳的動畫類:
《大鬧天宮》(你知道,我說的是上世紀60年代的那一版…)
《凱爾經的秘密》(看了不下五遍,我說不上是具體哪兒的畫風,反正就是有很美很精緻的地方特色就是了)
《艾特熊和塞娜鼠》(那種很棒很棒的渲染效果,專業上叫什麼?)
《丹麥詩人》

一位用居中構圖到偏執地步的導演——韋斯·安德森: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粘土動畫)
《穿越大吉嶺》
《布達佩斯大飯店》
《月升王國》
《瓶裝火箭》
《水中生活》
韋斯安德森乃文藝青年一枚啊 他的電影顏色特別鮮艷 對比特彆強烈 他偏愛的那幾種顏色打眼一看就能認出來 頗具風格 而且每一部電影的配樂都可圈可點 同樣頗具風格

至於紀錄片嘛:
《世界名畫》(以前在電視上看過的,中國的,一個系列,二十來集,雖然做的不能跟BBC比但我還是學到了不少)

有個地區的電影只要看看景就很滿足了——北歐(列這一條是出於強烈的個人情感因素):
不是很好舉例了 我有一個朋友愛死北歐電影了 經常發給我美到爆的截圖 讓我自己感受下 不過我小時候看瑞典版《生人勿近》時確實被切切實實的凍到了 它那種冷冽的氛圍喲(美版《龍文身的女孩》也有…)

補充第一彈:
逛了題主給的相關問題後想到的幾個
《無姓之人》《裂縫》《故園風雨情》(這幾個跟繪畫關係不大但畫面給人的感覺好棒好棒噠)

想到再補充吧 這兩天累成狗腦細胞枯竭 周末回家上圖


電影什麼的比較多,這個看題主喜好。個人喜歡《戈雅之靈》,《午夜巴黎》,《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BBC有關於大師的紀錄片,《藝術的力量》系類,個人很喜歡。

有一部講述梵高的《畫語人生》,還是卷福演的。


《啟示》是導演梅爾吉布森製造的一個美倫美奐的瑪雅後期的世界。啟示是什麼:想不想知道自己將如何死去,神聖的時刻就要到來了。當心那一天的黑暗;當心帶來老虎的那個人,他會在泥沼中重生。他將為你們引見的人能夠抹滅天空;也能剷平大地;剷平你們所有人;終結你們的世界。他此刻已經在這裡了。白晝將變成黑夜,虎之人將會把你們引向滅亡。

無論是從繪畫角度還是攝影角度來講,這部電影都給予我們很深刻的啟示:
  在雨水中生子的鏡頭拍得很漂亮,很讓人感動,它會讓你感覺生命會如此奇蹟般的降臨。同樣辯證的闡述生命:在所有的敵人都被殺死的時候,虎爪的小兒子誕生,生命就是這樣,既生,也就註定了死,永遠如此循環不息。但片子的重點顯然不在這個故事,而是在於整個背景文化的展示。穿插於影片中的古老神秘的瑪雅祭祀儀式,金字塔的建造過程,令人眼花繚亂的紋身和身體刺穿,還有美麗的壁畫和舞蹈。

這部電影不僅給我們藝術性的還原了一些古老的壁畫和舞蹈,同時也為我們闡述了瑪雅文明做為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懸念,他們是如何突然消失在熱帶雨林中的,他們是如何建造出金字塔,是如何創造出自己的日曆的。有人說瑪雅人是來到地球的外星人後代,有人說瑪雅人的消失使得世界文明倒退了幾十年,更有神秘的瑪雅水晶頭骨圖片在四處流傳。無論這中間有多少是真是假,至少瑪雅文明跟世界上所有的古文明一樣,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每一個學習繪畫的人都會且註定會對一些神秘而古老的文明感興趣,因為這是藝術的共鳴。一些古老的文明會對一個人的繪畫思想產生一定的啟發,因為人類是從那個時代慢慢進步過來的。而當代繪畫講求的就是要尋找美的本源,尋找最初繪畫的意義,只有找到了本源才能在其基礎上去進一步的探索和加深。

其實美術並不是停留於所謂的表象上的「好看」,不僅僅是美術還有文學、舞蹈等他們最深的含義是時代文明,梅爾吉布森在《啟示》里給我們解釋瑪雅文明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任何偉大文明,只有自我毀壞後,才會被征服。


《富川山居圖》
《王朝的女人》
用事實告訴你,沒有文化素養,拿各種艷麗的顏色往上糊,會有多噁心。


我來說一個。玻璃油畫版的《老人與海》。全片是玻璃油畫的定格連續而成的。超贊!!
宮崎駿的所有電影都可以看看,純手繪二維。


發現沒人說《柏林蒼穹下》和《天地玄黃》,,,


第一想到就是罪惡之城系列


為什麼沒有人說韋斯安德森☆QAQ


推薦閱讀:

你會推薦哪部「微電影」?
有哪些電影一定要趁年輕看?
《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等綜藝節目改版電影,前景如何?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繪畫 | 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