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讓你渾身顫抖、無法自拔,慶幸讀到的好書?

有哪些看的時候讓你渾身興奮到顫抖,無法自拔,慶幸自己這輩子看到了這本書,對自己人生產生影響,甚至可能改變了自己的三觀,讓你極力想推薦給大家的書?


審題一遍:渾身顫抖,無法自拔,慶幸讀到,影響人生,改變三觀。題主的要求很高呢:) 為了證明自己三觀相對牢固不易動搖,當然要慎重寫答案。

【小說篇】
1. 《紅樓夢》

最高位置當然要留給它。
我心目中,紅樓夢以一己之力將小說這種體裁發揮到了極致,非但是古典小說的範疇,對現代文學亦是開天闢地的影響。後面看張愛玲的《金鎖記》,王安憶《長恨歌》,白先勇《遊園驚夢》,諸多後世作者零零散散能化用得部分神韻,就受益無窮了。

幼年時讀紅樓,讀的是琳琅滿目的人物,有些面目可憎,有些可親可敬;稍長,再讀再讀,讀的是精妙絕倫的結構,故事推進,人物流動,語言編織,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再長,而今讀到的是作者,作者隱退在文字間,苦心孤詣描畫世間百人百態,才高而不傲世,位卑常懷慈悲。
我期待一生地將這本書讀下去。
具體不展開講了,詳情請移步小可的另一個答案~

讀書時,哪些細節讓你感嘆「虧他想得出來!」? - 甘棠的回答

2. 《棋王》

嚴格意義上地說,這是我最喜歡的現代文學作品,不需要加之一。

在少年時代有一段時間機緣巧合讀了大量「傷痕文學」作品,譬如劉心武的《班主任》,盧新華《傷痕》。鄧公曾經毫不留情地批評傷痕文學作品,「哭哭啼啼。沒有出息」。在我看來,是有些個道理的。作者可以讓讀者黯然神傷,這要靠自己的功底來換,而絕不可以自己主動黯然神傷,這是自憐自戀換來的共鳴。

而同樣是描寫知青故事,阿城寫的哪裡是一個知青啊?他寫的是一個人,一個放在任何時代都會光芒萬丈的人,這個人好吃,惜命,痴迷,天才,首先是這個人,然後才是他的身份,再然後才是那個時代。王一生是這樣的可憐可敬可愛,讓人難忘,才讓這個故事站立起來。

阿城的文字描寫和場面調度能力其實是非常強的,在文字敏銳度上絕對是個天才。但非常難得的是他是懂得節制自己天賦的天才,並不濫用,好鋼用在刀刃上,需要時才顯山露水。

我送王一生出了山溝,王一生攔住,說:「回去吧。」我囑咐他,到了別的分場,有什麼困難,託人來告訴我,若回來路過,再來玩兒。王一生整了整書包皮帶兒,就急急地順公路走了,腳下揚起細土,衣裳晃來晃去,褲管兒前後盪著,像是沒有屁股。

忍不住還是要貼一段。可笑現在有些作者,無才還是喜歡賣弄。

所以如果說多少知青遭受不幸,其實對遠離那個時代的人,是很難有這樣的概念的——任何靠時代意義揚名的文學作品最後都不可避免要讓位於文學意義的作品;然而我只要記得這個收斂羽毛,可憐地小心地活下去的下棋的人,就能感受到貧乏的物質下人閃光的精神,還有時代荒謬可笑的錯誤。

3.《金鎖記》

這本書的語言能力和描寫能力高到了一個讓我顛覆三觀的地步,張愛玲讓我重新理解了什麼是比喻,什麼是修辭,什麼是描寫,什麼是才氣縱橫把缺乏靈性的所有同世作者秒成渣渣。

你可以想像一個還喜歡寫「清晨,花園裡月季花瓣上的露珠像鑽石一樣閃閃發光」的小學生,看到

梅湯沿著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遲遲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長,這寂寂的一剎那。七巧扶著頭站著,倏地掉轉身來上樓去,提著裙子,性急慌忙,跌跌絆絆,不住地撞到那陰暗的綠粉牆上,佛青襖子上沾了大塊的淡色的灰。她要在樓上的窗戶里再看他一眼。無論如何,她從前愛過他。她的愛給了她無窮的痛苦。單只這一點,就使他值得留戀。

的時候渾身顫抖的感覺嗎!!!
張真的是天賦異稟天賦異稟天賦異稟(X3)的敏銳,她對一個個漢字調兵遣將,排列成貼切到骨髓的句子,彷彿已經認識了這些字千年之久。然後沒頭沒臉地向讀者包裹過來,讓你不由自主掉到她織的網裡去。

張的喜歡和反對的聲音一樣的高,然而我是站在她這一邊的。她存在缺陷,構建故事能力不夠強,題材太限又常常重複一個框架(儘管我認為她不是不能寫其他題材,只不過是偏愛所以不願意去寫而已),然而最大的缺陷大概是天才常犯的自我中心,寫起故事來比較難抽離自己的影子,看她的散文便知曉一二,而晚年更是用十年寫了《紅樓夢魘》,任性到底。可是這本沒有,她顯然克制了,金鎖記是個很完美的小說,精細,悲涼,故事精緻。

4.《受戒》

其實講真,我更喜歡汪老的短篇小說,短小,可愛,栩栩如生,還經常作為我們大江蘇的高考閱讀理解(羞澀)。
但是受戒作為他為數不多的長篇幅作品,更集中地體現了他的文學審美和寫作能力。
我讀的時候只覺得,可愛,可愛,太可愛了。
人是可愛的,生活環境是可愛的,小小的愛情是可愛的,故事是可愛的!
飄蕩著非常淳樸非常自然的氣息,在山野中生長出來的這樣不自知的美,完完全全是矯揉造作的對立面。
小清新們,這才是大清新呀!

5.《愛,是不能忘記的》

張潔 《愛,是不能忘記的》
據說好文章從開頭便能知道。

我和我們這個共和國同年。三十歲,對於一個共和國來說,那是太年輕了。而對一個姑娘來說,卻有嫁不出去的危險。

女作家寫愛情,常有的弊病是過於沉溺,寫著寫著就將書中人投射了太多情感,而一個情感太充沛的主人公如果沒有足夠厚度的故事來支撐,看起來是脆弱不真實的,是爾康的。

但是張潔沒有這個問題,她示範了,愛情是如何寫得隱忍,深情,理性的。

這部小說也不像同時代典型的小說的風格,行文散,好像也缺乏戲劇性的衝突,乍一看彷彿更像一篇散文或者回憶錄。

但是就是這樣,讓年幼無知的我,覺得「人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而且愛情不一定發生在俊男美女之間,愛情的甘辛是世人共嘗。

6.《你別無選擇》

劉索拉《你別無選擇》

我第一次見到文風如此洒脫,甚至帶著搖滾樂風采的小說。而完美的是,這又是一部寫音樂學院的學生的小說。
它的故事節奏實在是太有個性了,語言節奏奇異、獨樹一幟,可以的話我想將節奏這件事強調一萬遍撒浪嘿。
天才學生孟野退學的時候,她是這麼寫的——

孟野彷彿一下看到幾年前的自己,接到錄取通知書那天,滿臉通紅在地上倒立了五次,然後莫名其妙地跟著公共汽車跑了兩站地才停下來。那天有幾個象他那樣的幸運兒呢?今天又有象他這樣的倒霉鬼?這也許是結局?也許說不上結局?他想起在假期里曾爬上峨嵋山看到佛光下有一層深藍的雲霧,從那時起,他就從沒對自己失去過信心。他是生下註定要創造音樂的,把他這一生的好與壞、幸與不幸都加在一起,再減掉,恐怕就只剩下音樂了。沒有沒有音樂的地方。他拿起背包走出傳達室。看門老頭看了看鬧鐘,伸手按了下電鈴。頓時全校各個角落裡都充滿了鈴聲。

而什麼是「媽的力度」,看過的人想必都能領會。

其實寫到這裡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蓬勃的文學發展,高質量的文學作品井噴,真的是無法和時代的政治氛圍分割地來談的。想今人熱衷於拍歷史劇古裝劇,寫穿越小說科幻小說玄幻小說,寧可憑空猜測過去,也唯獨不願寫我們生活的現代,我們最熟悉最了解不過的此時此刻,也是一種悲涼吧。

7.《月牙兒》《駱駝祥子》

和前面說的一樣,我覺得《駱駝祥子》是一部完美的小說。
情節衝突,人物刻畫,語言功底,現實意義,樣樣具備。
但讀過駱駝的同學恐怕十中有八九,所以我就不班門弄斧重新推薦了。

而《月牙兒》之所以震撼我,因為這本小說實在太特別了,雖然它是不完美的。
很難想像老舍會以一個第一人稱去寫貧民出身的女學生一步步淪落為妓女的故事,而且寫得這樣好,這樣貼合。
知乎上曾有一個很火的問題,大概是問這個時代長得美但是出身貧窮的女孩子是什麼樣。
老舍用這個小說給出了他的時代的回答。

8.《許三觀賣血記》《活著》

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活著》

我覺得用「美」,或者「好」,來形容余華的作品,都是不太合適的。
最貼切的大概是「痛」。
這兩部小說,一個是文風積極些,也是喜劇結尾;一個是文風凄苦,悲劇收場。
部分是因為電影的原因,《活著》要更為人熟悉一些。
然而我心目中《許三觀》寫得更好,儘管可能讀起來衝擊力沒有那麼強,故事的力度卻都藏在其中。
補血的炒豬肝,暖血的黃酒。一飲一啄,痛入骨髓。而故事高潮的捨命賣血,完全是可稱壯烈。

(竟然寫到三點多了,不得不睡去,只好後面再更吧。)
(謝謝各位支持,那麼要繼續寫下去~)

9.《圍城》

錢鍾書《圍城》
《圍城》盛名在外,知乎許多答主非常細緻地分析過此書的精彩之處,小可勉力也來簡評一下~

這本書對我的衝擊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前半部分,到方鴻漸成婚為止,行文可以說兼備了文字精緻,故事衝突。更妙的是錢先生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穩、准、狠的描寫能力,一定令人過目不忘;文中諸多辛辣的諷刺,絕妙的比喻,甚至頻頻出現的幽默氣息,一定能讓讀者擊節稱讚。

這車聲威大震,一口氣走了一二十里,忽然要休息了,汽車夫強它繼續前進。如是者四五次,這車覺悟今天不是逍遙散步,可以隨意流連,原來真得走路,前面路還走不完呢!它生氣不肯走了,汽車夫只好下車,向車頭疏通了好一會,在路旁拾了一團爛泥,請它享用,它喝了酒似的,欹斜搖擺地緩行著。每逢它不肯走 ,汽車夫就破口臭罵,此刻罵得更利害了。罵來罵去,只有一個意思:汽車夫願意跟汽車的母親和祖母發生肉體戀愛。罵的話雖然欠缺變化,罵的力氣愈來愈足。汽車夫身後坐的是個穿制服的公務人員和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子,像是父女。那女孩子年紀雖小,打扮得臉上顏色塞過雨後虹霓、三稜鏡下日光或者奼紫嫣紅開遍的花園。她擦的粉不是來路貸,似乎泥水匠粉飾牆壁用的,汽車顛動利害,震得臉上粉粒一顆顆參加太陽光里飛舞的灰塵。她聽汽車夫愈罵愈坦白了,天然戰勝人工,塗抹的紅色里泛出羞惡的紅色來,低低跟老子說句話。

簡直是一個促狹的顰兒在講故事一般!又冷又高雅又尖酸又可愛,可是你不能不承認惟妙惟肖呢。這樣新穎活潑有趣的文風,配上碾壓段子手的幽默,賽過評論家的諷刺,當然讓年幼無知的我(為什麼我總是年幼無知,唉)愛不釋手。

圍城的寫作風格是輕鬆的,輕鬆的原因也許是作者不愛其中任何一個人。方鴻漸,蘇文紈,孫柔嘉,作者諷刺起來的時候筆筆誅心,毫不留情。唯一完美的唐曉芙,完美得沒有真實感,更像一個美麗的、沒有娶到的白玫瑰,成為一個符號。作者更看重的是整個一群人的生存狀態的掌控,那個荒唐的時代一群身份荒唐的人做的荒唐事。

如果一定要說有一點點缺陷,我想大概是婚後故事的描寫有些氣力不加,和精彩的前半部分比起來有一些些失去平衡。現在回憶起來這本書的時候,整個婚後生活都有些面目模糊。圍城的來源是婚姻渺茫希望的破滅,那麼大概破滅也要濃重些才好相襯~

10. 《三體》

劉慈欣《三體》
答主是個科幻弱機,在三體之前接觸過的唯二科幻類作品就是《八十天環遊地球》和《飛向人馬座》(BTW 飛向人馬座我認為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科幻作品,躲避黑洞那一段精彩至極)
所以你可以想像我讀完三體時候的震撼!!
絕對、當然、肯定是顛覆三觀!!

宏大的世界觀/宇宙觀,奇異的設定,從何處想來的故事,讓大劉本身略顯平白的語言缺陷變得不值一提。
三體對之前沒有太接觸過長篇科幻作品的弱機們的震撼,是拿核彈打大腸桿菌一樣一樣的。因為答主實在太弱,並沒有資格對其科幻地位做評論了,但可以確定的是,它為許多年輕人科幻啟蒙做出的貢獻一定是不容置疑的,如果沒有看過,也一定是值得考慮去看一看的。
個人並不是很喜歡第三部,主要是實在無法忍受程心,然而太陽系二維化的場面,燦爛的描寫,奇詭的想像,將永遠留在我心中。(真誠地捂著心臟)

在進入外國小說部分之前,我想特別、特別、特彆強調一件事情:
翻譯的重要性!!
好的翻譯,猶如文學作品的婉然重生,在新的語言體系下,不僅沒有喪失原有的作品美感和作家的個人風格,還憑藉譯者自己極高的文學品味增加了潤色。不求句讀相似,而求精神上的傳達和審美意境的無限重現。信、達、雅。
譬如朱生豪先生譯的莎士比亞,查良錚先生譯的拜倫,讀來是驚心動魄的美麗。即使簡單如《小王子》,諸多版本中也很容易分辨出優劣,是天壤之別。所以,如果看了此答案的大家,起意要看答主推薦的書籍的話,懇請大家購買前,用一些時間,查一下最好的版本是誰的翻譯,甚至是哪一家出版社的哪一年的版本最經典。這真的是值得做的一點點功課。
見多了後來市場上那些裝幀封面精緻、書封塑封俱全,然而翻譯得天馬行空的作品後,讓我對小時候閱讀的那些精妙文字的譯者們,懷抱了深深的感激和敬意。
所以,以下的推薦,能力所及都會說明推薦的譯者版本。謝謝大家。

12. 《安徒生童話
(童話並不是小說,然而多建分類未免累贅,所以姑且放在這裡~)

第一篇必須要獻給這本啟蒙讀物。特指是這本,封面為淡黃色的,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這本。

後面再讀多個版本,再也沒有見到過如此驚艷的翻譯了。因為年代久遠,家中唯一的一本已經被親戚孩子借閱後遺失,留在我腦海中的唯有這淡黃色的封面以及它留下的關於文學的魅力。

我從未見過如此認真的童話翻譯——譯者沒有將孩童的閱讀當作理所當然的淺薄,沒有刻意簡化那些艱深而韻味無窮的比喻,沒有跳過那些冗長而精緻的描寫,沒有充滿正義感地去美化正義,也沒有粗暴地去簡化邪惡。它細心地翻譯,如同原作者一般認真盡職。

我永遠記得《海的女兒》那一章,優雅,綿長,文字便如同海洋。年幼無知的我讀得不可謂不艱難,然而小人魚真的成為晨曦中隱去的泡沫時,我第一次為美好的破滅而心碎流淚,那時流下的眼淚是那樣真誠的傷心、真誠的感動,以至銘記至今。

譯者尊重原著,更珍貴的是,他尊重了兒童的理解能力。他相信,即使是兒童,也值得用最美的文字來對待;尤其是兒童,才需要用最美的文字去對待!

13.《基督山伯爵》

其實我一直不是很理解現在不喜歡或者不耐煩讀文學名著,而非常熱衷於追捧小眾文學作品的一些風尚。
固然,很多政治正確的文學作品,曾經因為種種複雜的原因,強行被劃歸為名著。或者說,名著中,存在著許多當時的政治意義遠超其文學意義的作品。而當這些作品的時代意義已經過去後,我們的確是沒有太多需要強迫自己再去讀的。
簡單一些的例子,例如家春秋。
然而不能因此在讀書時候也一味地以反名著為榮,以擁護冷門作品為榮,我覺得實在是沒有必要的——錯過的風景是自己的損失。或者因為偶然地看了一些艱深的書,優越感無限起來,也沒有什麼必要。我想在茫茫書海中能發現一本好書,為這本好書激勵,為這本好書教化,實在是一件大喜事大幸事。冷笑問別人看過這個看過那個沒有,其實並無意義——功勞是作者的,讀書不過是人人都應該有的一種基本能力。所以發現好書的話,這種時候,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喜悅,不是更有益、更自然不過的反應嗎~?

我為什麼要累贅地講這些呢,因為每每我說《呼嘯山莊》真好看,《基督山伯爵》真好看,《紅與黑》真好看,常常遇到的反應總是名著有什麼好看的,看了有什麼用,冷、無趣、大部頭、浪費時間、有什麼用。大抵如此。
然而如果真的願意花一些時間讀,相信以現在諸位成年後的人生經歷和閱讀水平,一定能夠從中發現更多義務教育時代被強制閱讀時,沒有發現的美感。

《基督山伯爵》是接近兩百年前的作品,這簡直令人難以相信。它的故事節奏豐富,懸念迭起,酣暢淋漓,張弛有度,故事講得極其的好。
什麼樣為好呢?
我看主人公在海下幾乎淹死時,是一樣的窒息感。
我看主人公隔斷繩索終於浮出水面時,是一樣的激動。
我看主人公回歸,華麗、高貴、冷酷地一一復仇時,是一樣的激動痛快。
多年之後我看一部電影,找回了相似的感覺——《肖申克的救贖》。
然而想想看呢,這是文字的小說啊,沒有BGM,沒有瓢潑大雨的布景,沒有主角精湛的演技,完全是靠文字的感染力讓讀者自行想像出來的小說啊。
僅有故事性肯定不是不夠的,然而故事講得好的確是天分,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覺得《鬼吹燈》也是很棒很有才氣的作品。

14.《傲慢與偏見》
(一共看過三種譯本,最喜歡的依然是王科一先生翻譯的這個插圖本)

這本書主要推薦給女生看,謹慎地猜測,男生們多半會覺得它磨磨唧唧,毫無意趣。

而我要坦白,這本書也許將深深地影響我的一生,主要當然是因為達西先生

緘默、睿智、重情義、審美品位高、英俊多金,最重要的是欣賞、珍惜伊麗莎白本身的智慧,達西先生簡直成為了男神最完美的化身。
簡.奧斯汀是理想主義的,她塑造了完美的男主角和完美的女主角,並讓他們神意相知,相知相愛,連兩人傲慢和偏見的缺陷,都成為了故事情調和意趣的一部分;而她又是現實的,所以讓這樣美好的愛情降臨時,女主不僅有著美貌、聰慧,亦有著即使無法完全門當戶對、亦可維持著體面身份的經濟地位。

達西先生當然不常有,恐怕對絕大多數的姑娘來說,也不會有。

然而夢總是要存在的,並不為它實現,僅僅是為它美。不是嗎? :)

(未完未完~)
禁止微博營銷號轉載。

其實這個答案寫得很隨意,最後變成了一個不負責任的閱讀筆記了。正襟危坐真要答這個問題,只要紅樓夢三字足夠。

木心說找精神血統,找老師。

每人一生能尋一個高山仰望就無限幸運,山下非我一人,但我只有此山。


《人間失格》

太宰治

看了一個序就準備認真看下去,

看了第一手札就渾身顫抖無法自拔了…

這些經歷相信我們小時候都有過,但大多數都是一閃而過的念頭,而作者把他們都具象化了。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敢看太快,因為真的太多太多年沒有遇到這樣的好書了。

另:有評論說沒有簡介。那個……抱歉沒有辦法寫簡介給大家看,感興趣的小夥伴麻煩自己搜一下看?畢竟我還沒看完……就算看完了也要很長時間消化,消化完了也不知道要等什麼時候了。。請不要指望我!╮( ̄▽ ̄"")╭


《麥田裡的守望者》
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覺得這本書是為我寫的。
後來我長大了,知道塞林格寫這書的時候我還沒出生,知道無數叛逆青年都把它奉為聖經,知道世上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樣,知道列儂因它而死……我還是覺得,這書里寫的就是我的故事。

從前,有條沒有尾巴的狗。
別的狗都是有尾巴的,它們搖一搖尾巴,就能表示出內心的想法。如果感到高興,它們就朝上搖尾巴。如果心情不好,它們就把尾巴耷拉下來慢慢地搖。
可只有一條狗,它是沒有尾巴的狗。

別的狗對它搖搖尾巴,說「你好呀」。無尾狗也想對對方搖搖尾巴,說句你好。可是它沒有尾巴,只能看著對方,不知道如何表示。
那條狗等了半天,無尾狗毫無表示,於是它走了。
久而久之,別的狗就都不跟無尾狗玩兒了。因為它看起來不親切,又與眾不同。
無尾狗也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不夠親切,這當然都是自己的錯。於是它立志要做一條善良溫柔的好狗。
它以為,做一條善良溫柔的好狗,別的狗才會喜歡它啊。
無尾狗感覺很傷心。別的狗感到傷心的時候都會把尾巴耷拉下來,可是無尾狗沒有尾巴,它沒有辦法表示出它很傷心。
這世界上沒人知道它很傷心。
別的狗欺負它,它也沒法表示出它很生氣。
從來都沒人在意它的感受。
別的狗都覺得,這真是一條好脾氣的傻狗呀。
無尾狗終於在自己的生日那天,悄悄地許了一個願望:希望能夠遇見一條在乎自己感受的狗伴侶。希望它能在自己感到難過的時候,發現這一點。
因為無尾狗一直在考慮著別的狗的感受,可是自己感到難過的時候,卻沒人知道。
無尾狗的心情一直不怎麼好。
生而為狗,它很抱歉。

我在另一個問題下面寫了這個故事,收穫了39個贊。
當時我就覺得,這39個人一定很懂我。

我就是那條無尾狗。
彆扭又深情,怪異而孤獨。
總覺得自己特別熱愛生活,可生活中的小確喪卻時時消磨著我前行的勇氣。
和擰巴的霍爾頓一樣。

我叛逆期很長。近幾年由叛逆轉為頹喪,只因自己太老,早沒了年少輕狂的資本。
上高中,我看不慣應試教育。
上大學,我看不慣大學裡虛偽的學生組織,看不慣為了保研入黨的爭奪。
讀研,我看不慣那些抄來抄去毫無內容的論文。
我覺得這些都很噁心。
其實最噁心的是我自己,像社會的蛀蟲一樣頹廢的自己。

小的時候總以為自己長大會變成很厲害的人。後來知道自己沒希望了,那就變成成功圓滿的人也可以啊。
再後來覺得,即使普通,只要度過快樂幸福的人生就好。
再後來,發現只要活著就行。對自己提出要求,只會令人痛苦。

看《麥田裡的守望者》的時候,我還在上高中。人生中第一次感覺到與作者心靈相通,一字一句都寫在了我的心裡。我忘不了那種感覺,彷彿每翻一頁都會熱淚盈眶。
那種孤獨,正是我內心最深處的東西。
後來的我有過很多次這樣的感覺,當我看著蒂姆伯頓的電影,當我讀著太宰治的書,當我聽著涅槃樂隊的歌……每個瞬間我似乎懂得了這樣的孤獨。
可我知道,我並不懂,我跟他們有區別。
他們有才華,我沒有。
他們因才華而孤獨,可我只是無病呻吟。
他們因孤獨而偉大,可我依舊碌碌無為。

想起不知道在哪裡看過的一句話:人在年輕的時候,往往會把創作的衝動當成創作的才華。
好像我就是這樣。

在知乎上認識了以前參加過同一屆新概念的人,和他聊了很久。
那天我特別興奮,問了他好多。連打字的手都在微微的顫抖。
雖然過了好久,可我還是特別憧憬他,崇拜他,他當年是一等獎,而我只是入圍獎。
我問他:那你當作家了么?
他說沒有,當初一起得獎的人,只有幾個從事文字有關的工作。
我以前一直以為,得了一等獎就能當作家呢。
那天聊完之後我感到莫名的悵然,回想自己這些年來,不禁唏噓。

自己好像總是會看不慣很多事。
看不慣插隊,闖紅燈,看不慣別人沒素質。
有一次在旅遊區看露天表演,先去的人能佔到座位,而後去的人竟然站在座位前面,擋住所有人的視線。
沒人去說那些站在前面的人,只有我說了。
我說:你們這樣會擋住後面的人。
沒人理我。後面沒人響應。
我媽拉著我不讓我說。
我覺得自己挺傻的。

說起來很傻,我站在人群中時,總會在某一個瞬間腦中突然響起那首radiohead的歌:
But I"m a creep,I"m a weirdo.

我只是覺得,這麼多年了,我一點長進都沒有。
一點都沒有。
年齡不斷增長,我在變老。一切都在無法阻止地走向市儈和庸俗。
可我還是一點長進都沒有。
不懂事,不會辦事,不會做人。
我對人情世故所知甚少,卻並未擁有令人忽略這些的才華。
所以就很擰巴,就很頹然。

「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所有的文藝中青年都有同樣的困惑,有的人轉型成功,有的人繼續向前走,可能真的成為了藝術家或者文學家。
而事實上,除非你能找到一分體面的工作得以養活自己,不然就在三十歲之前把自己殺掉。
「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為了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為了某種事業卑微地活著。」
我曾將《麥田》里的這句話奉為聖經。
現在想起來,卑微地活了很久,可偉大的事業遲遲不能實現,是不是很難過的一件事?
又或許根本沒什麼偉大的事業,一切只是可笑的幻想呢?

我能養活自己么?
理想好像不能當飯吃。

玩知乎兩年,答了六百多道題,刪了一百多個答案,還剩四百多個。
草稿箱里還有七十多個答案,寫完它們的一瞬間,我便失去了再次審視的勇氣。
我到底是有多閑,相同的字數或時間,足夠寫出一本書了。
好多朋友都告訴我,寫得短點,寫的太長沒人會看,沒贊,沒粉絲。可我還是忍不住寫很長。好像身體里有碎碎念的細胞,非要嘮叨到別人煩了才行。
總是不考慮受眾的問題,這大概是文藝青年的通病。
實際上,哪有人會願意去理解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呢?
我也在努力寫段子,可是好像還是寫得很糟糕。
混了很久知乎,似乎也一事無成。
因為我是真的很沒才華啊。

在學校的時候,總有我不認識的人認識我。
因為我一直很不合群,自帶憂鬱氣質,又長了一張蒼白的、很喪的臉。
相對顏值巔峰的時候,鬱鬱寡歡又二五八萬、拽到沒邊的樣子似乎很能吸引不認識我的人,好像有人也覺得虛無主義很酷。
但久而久之,好像大家都會對我感到厭倦。我一直很難以維持一段長久的社交關係。
在國外的時候,上大課,我去的晚,剛進門就和相熟的同學打了招呼。
回去之後同學跟我說:你跟我打完招呼,後面幾個女生都圍上來了。特別激動地跟我說,你竟然認識她!她好酷啊!
(我女的,別問了。從小就男女通吃,沒辦法。)

我知道了,有點得意。又感覺怪怪的。
可那些人從來都沒跟我說過話呀。如果他們願意跟我說句話,我會很開心的。
因為我一直是一個人,很少有人找我說話的。
我其實是個羞澀而自卑的人。

我曾經以為,如果有人對我說:你很孤獨吧。
我會無所謂地大笑著說這都被你看出來了我豈不是很沒面子。
可是,我發現我不會那樣,而是抱住那個人嚎啕大哭。

又是碎碎念。
寫了好久,又刪了好多,就這樣吧。
「說來好笑。你千萬別跟任何人談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談起,就會忍不住想念起每一個來。」

今後決心努力躲避深刻,
還是當一個膚淺的美少年更適合我。

如果以後你看到了我寫的段子或者我編的故事,
希望你能給予關注,
因為我很努力在寫。


少有人走的路

一本200頁的書, 讀幾年可能讀不完,全說的是禁忌的話題,如果你有不堪入目的過去,讀這本書,很糾結。

自律,愛,愛情,孤獨,憂鬱,死亡,承諾 等等

每一章很短,可是可以一讀再讀。讀了3頁,很可能就可以讓你思考整個月。

當遇到有些坑過不去,就拿出來翻一翻,必有領悟之處。


初中的時候誤讀了《洛麗塔》,在舅舅家一大柜子書堆里挑出來這麼一本聽名字就覺得很美的書。

翻開第一頁就被驚艷到了。

永遠記得讀到那句開篇的震撼,無論過去多少年,無論再讀幾百遍,感受仍然一如當初。

納博科夫寫道:

「洛麗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洛—麗—塔:舌間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當然英文版讀起來更美: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ee-ta: 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 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to tap, at three, on the teeth. Lo. Lee. Ta.」


我無法具體形容當時還是初中生的我讀到這樣一段話的感受。震撼、顫抖,不僅僅是因為那個故事,更多的是一個孩子對於文字力量的驚嘆和拜服。

這本書描寫了一個戀童癖猥瑣大叔和一個bitch蘿莉的變態故事,讀起來卻沒有一絲不適和反感。文字虛化了某種道德是非的界限,直接從感性層面提煉出靈魂深處的純粹和美好,並且赤果果的展現在你面前。


就那麼短短兩句話,直擊心臟。

我是從那一天起發誓的,


將來一定要當一個作家。


令人渾身顫抖,無法自拔的書,通常是情節性非常強的長篇小說。

因為更有深度,對人生裨益頗大的書,往往是大部頭的百科全書,或是晦澀難懂的教材之類的,道理總是靜水流深,鑽研起來很費勁,甚至覺得特別枯燥。等讀通了,消化了,才會有打通經脈般的極致快樂,但那要在很久很久以後了。

邊讀邊渾身顫抖,有極致閱讀體驗的,立馬能在嘴邊想起來的,一是《亮劍》、二是《三體》。

那時候正是我初中,電視劇《亮劍》熱播,火到什麼程度,幾乎等於周杰倫。什麼意思呢?

就是周杰倫的歌,沒有誰真的去買CD,一首一首唱熟了再出門,往往都是理髮的時候,坐車的時候,在KTV里,或者班級合唱的時候,反正自己根本記不清是啥時候學的了,就是張嘴就來,首首會唱。

電視劇《亮劍》也是,不經意間,自己竟然台詞都會背了,劇情的起承轉合,背景音樂什麼時候響起,李雲龍什麼時候罵街,簡直就像列印在腦子裡一樣,隨時隨地看任何一集《亮劍》都能接的上。

「義大利炮」的梗之所以人人都能接得順溜,怕是跟那時候《亮劍》的洗腦循環播放分不開。

電視劇熱播,自然書店裡《亮劍》也擺在最醒目的位置,我拿起來翻翻,以為是以往那種電視劇劇本加以潤色的小說,基本等於「同人」性質,但掂掂厚度又不太像。試著翻了幾頁,知道非得買回家不可了。當天後半夜才看完,一個姿勢一直讀書,最後一定會到手腳冰冷,到最關鍵處,也差不多真的渾身顫抖了。

開始讀《亮劍》,第一章——「血戰李家坡」,就讓人不明就裡。難道小說不應該比電視劇更加篇幅長,從電視劇更前面的地方講起嗎?當時就有這個疑慮,然後現在我們都知道了,小說確實比亮劍篇幅長,但不是開頭,而是「老鼠拉木杴,大頭全在後面。」

關於小說《亮劍》的內容我就不再贅述,渾身顫抖,無法自拔也僅僅是初中時剛買到那本書的當天晚上。晚飯後一氣看到後半夜,當最後一頁翻開的時候,心中的感情是極為複雜的,像潮湧鳴鐘,咣當咣當響個不停,但又瞬間塵封久遠,不會再去思考什麼細枝末節。也許是從來沒有過類似的閱讀體驗吧,直到遇到一個叫劉慈欣和阿西莫夫的。

現在想來,這本小說確有獨到之處。

首先是前三分之一,也就是李雲龍負傷之前。是電視劇里最出彩和最主要的部分。在小說中的表現,則遜色多了,基本是片段式的短打,一個個極富戲劇衝突的情節串聯,從問題的發現到解決,再到新的問題產生。可以說,前十三章的內容,基本是《林海雪原》式的高潮迭起,令人慾罷不能。

然而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情節反推人物,怎麼爽怎麼帶感就怎麼來,李雲龍這個人,此時基本等同於「穿上軍裝就是中郎將,脫下軍裝立馬成山大王。」前三分之一的《亮劍》絕不能算是好小說,之所以閱讀體驗不低,真要感謝李幼斌這個塑造人物的天才。

李雲龍聽到和尚犧牲的消息時正在喝酒,他怔了足足有二十分鐘,一聲不吭,臉色變得煞白,「嘩啦」一聲,手裡的酒盅被捏得粉碎,鮮紅的血順著指頭流下來,眾人驚呼著要掰開他的手,剛要動手,李雲龍「噗」地噴出一口鮮血,噴了別人一身,大家都嚇壞了。
獨立團死了誰都行,惟獨不能死了和尚,他一身的武功,掄開拳腳四五個人近不得身,雙手使槍,百發百中,除了一身的本事,還有極穩定的心理素質,多次和李雲龍深入敵穴,多險惡的情況下都面不改色,要不是李雲龍捨不得放,他現在早當連長了。
李雲龍顧不上面子了,他扯開嗓子就嚎哭起來,他記不得自己什麼時候這麼哭過,大概是第一次,眼淚成串地滾落在胸前,哭得驚天動地,哭得團部所有的人都跟著掉淚,這一哭足足哭了一個小時,嚇得旁人都以為他要哭死過去。
突然,哭聲戛然而止,李雲龍拍案而起,他低吼道:「和尚呀和尚,多少大風大浪你都闖過來了,怎麼在幾個小土匪手裡翻了船?我要給你報仇,傳我的命令,一營全體集合。」
……
這是李雲龍第四次被降級了,他不大在乎,只要能給和尚報了仇,就是降成戰士也值了。

和尚報仇這一段,要是電視劇里,李雲龍先是吐血,然後全團部再一起哭上一小時,那就是電視評書加撒狗血了。

看看李幼斌是怎麼塑造李雲龍的。

李雲龍一腳端倒和尚,兩眼冒火,大吼道:「聽我命令,預備——開炮!」六門山炮同時開火了,炮彈徑直飛進據點的窗戶里,數發迫擊炮彈,在空中划出幾條弧線,落進據點裡,一陣集火射擊,守軍的建築物在劇烈的爆炸中坍塌了。
李雲龍無力地坐下去……他腦子裡出現一片空白,渾身乏力。
警衛員和尚滿臉淚痕跑來報告:「團長,據點裡的敵人全部消滅,山本的腦袋被彈片削去半個,我從他身上搜出你給秀芹的手槍,團長,秀芹嫂子她……。」李雲龍揮揮手:「別說了……。」他仔細端詳著手裡的勃朗寧手槍,槍身上的烤藍在陽光下閃著藍色的光芒。

腦補一下李雲龍頹然坐倒的鏡頭,再對比原文,簡直小說粗得沒法看。

難怪有一條關於新亮劍電視劇的評價廣為流傳——「李幼斌是演李雲龍,黃志忠是演李幼斌。」可見李雲龍這個角色,在李幼斌演員生涯里的分量之重。

小說《亮劍》因為有了李幼斌的珠玉在前,前十三章其實是可以當劇本梗概來看的,但小說自中段之後,開始發力,並且真正開始了價值觀層面的激蕩,產生出一種迥異的氣質。

李雲龍固執地堵住門口說:你不能走。為什麼?田雨問。
因為……我剛才好像犯了點兒錯誤,迷迷糊糊地不知說了些什麼,我說錯話了嗎?我好像記不清了。
沒有,你沒說錯話,只不過是讓我滾,這不算錯話,我這不是準備滾嗎?

不對,肯定是你記錯了,我沒說過,我怎麼能說這種混賬話呢?張媽,我說過嗎?你看她老人家都沒聽見,肯定是你記錯了。來來來,你先坐下,聽我說,要走也不在乎這一會兒工夫,聽我說完了再走,我絕不攔你,好嗎?
可以,我洗耳恭聽,請講。田雨坐下了。
李雲龍正襟危坐,面色顯得很疲憊,很沉重,他直截了當地說:我剛才說了錯話,我收回,現在向你道歉,請你原諒。

在一個屋子裡過日子,馬勺碰鍋沿,難免磕磕碰碰,一時的氣話不能當真,如果你的氣還沒消,一會兒你可以罵我一頓,我不會回嘴,現在我要和你談的是另外一件事。最近我常常回憶過去,以前的很多事情都想起來了,大事小事,陳芝麻爛穀子,想呀想,一想過去不要緊,這心裡就受不了,揪得慌,連覺都睡不著。我想起淮海戰役,當時的仗是怎麼打的,行軍路線是怎麼走,每場戰鬥是怎麼指揮的,哪仗打在前哪仗在後,嗨,都記不清啦,只記得當時仗打得凶,可伙食特別好,嗬,大米白面、豬肉燉粉條子,隨便吃,想著想著就流口水呀。再想想又覺得不對,好像有什麼印象特別深的東西還沒想起來,晤,當時吃得咋這麼好?華野和中野加起來有60萬大軍,一天要吃掉多少豬肉燉粉條子?這就是說當時後勤保障工作做得很好,淮海平原上黃泛區很多,黃泥湯子沒膝蓋,別說種莊稼,走路都成問題,黃泛區的老百姓可苦了,哪兒供得起這麼多軍隊呀,那麼這麼多大米白面、豬肉是從哪兒來的呢?是從河南、山東、河北這些老解放區運來的,是一百多萬支前民工用獨輪車推來的,這下我想起來啦,我當年印象最深的,就是這百萬支前民工,當時我站在隴海線的路基上四處一看,好傢夥,鐵路兩側的大路小路上、田野上,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頭的支前隊伍,捲起的漫天塵土硬是把日頭都遮住了,成千上萬輛吱嘎吱嘎的獨輪車發出的聲音就像海嘯似的,那場面一輩子也忘不了呀,推車的好像是以家庭為單位,有丈夫推車,媳婦在前邊拉的,有老漢掌車把,大閨女在一邊推的,餓了啃口硬饃,渴了喝口路邊溝里的水,一抹嘴又接著往前走,一袋袋的糧食,一捆捆的軍鞋,一箱箱的彈藥就這樣用小車推到前線的。我看著那場面,心裡發堵啊。

敵機飛過來投彈掃射,民工們只能就地卧倒,光禿禿的大平原,一點兒遮擋都沒有,你往哪兒躲?打著誰算誰,敵機走了,人流又接著向前走,我親眼看見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子被子彈打掉半個腦袋,一個老漢抱著孩子哭呀,嚎呀,還從頭上摘下髒得看不出顏色的手巾拚命給孩子擦血,手巾都染紅了,周圍的鄉親說,這老漢就這麼棵獨苗,是三代單傳。我一聽鼻子就發酸了,當時也不知說什麼好,我一邊叫戰士們掩埋屍體,一邊扶著老漢說:老人家,老百姓對我們隊伍的恩情,我們這輩子是還不清的,我們無以為報呀,我們能做的就是狠狠地打,打垮國民黨的統治,建立一個新中國。讓咱老百姓都能吃得飽穿得暖,都能過上好日子。老漢擦擦眼淚說:首長,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俺老百姓為咱隊伍,咱隊伍又為了誰?這是咱自己的隊伍呀,咱不管誰管?首長,你讓弟兄們給俺娃堆個墳頭,俺送完軍糧回來,再把俺娃帶回家。首長啊,俺不多呆啦,前邊急等糧食用,俺得趕緊迫上隊伍呀。老漢說完抄起車把要走,聽完老漢的話,我就再也忍不住了,眼淚刷地就流下來了。當時我們師三團正排著行軍縱隊從旁邊大路上過,我傳令部隊停止前進,我拉著老漢的手向戰士們喊,同志們,這位老人家的獨生子剛剛犧牲了,他是從咱老區來,走了上千里地呀,獨生子犧牲了,老人家還堅持要把軍糧送到前線。同志們,這就是我們的人民呀,咱們的隊伍欠人民的情是還不完的:同志們,不管將來你們走到哪裡,不管將來你們當了多大的官,你們要記住今天,記住這位老人家,要記住向人民報恩呀!同志們,咱們的隊伍是鐵打的隊伍,咱們的戰士是鐵打的漢子,天不怕,地不怕,上不敬天地,下不敬鬼神,咱們的膝蓋沒打過軟,可咱們上敬人民下敬父母,要跪就給人民跪,給父母跪。現在聽我口令,全團下跪,請老人家受我們三團全體指戰員一拜。說完就先跪下了,三團當時是加強團有五千多人,五千人哪,五尺高的漢子站著黑鴉鴉的像森林一樣。口令一下,五千多條漢子推金山倒玉柱嘩啦啦跪倒一片,那場面呀,一輩子也忘不了……李雲龍說得動情,他感到渾身燥熱,多日的鬱悶淤結在胸中,想一吐為快,他狠狠地扯開軍便服的領子,努力使自己的情緒鎮定下來。嗨,最近我失眠了,想呀想,想得頭疼,我李雲龍沒文化,這個主義那個理論我都不懂,也沒興趣搞明白,但我只認一條理,就是不管什麼主義,你都得讓老百姓吃飽穿暖過上好日子,不然就狗屁不值,你說破大天我也不信。當年紅軍的根據地有哪些?井岡山、瑞金、鄂豫皖、川陝。為什麼要在這些地區建根據地?幹嗎不在上海、北平?就因為這些幾省交界的地區窮,敵人的統治相對薄弱,人要窮就容易革命,就容易造反,你要人家革命和造反總要有個理由,總要讓人有個盼頭,不然人家憑什麼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你干?其實當時黨對不識字的農民從來不講什麼主義和高深的理論,建立中央蘇區時發動農民的口號很簡單,叫『打倒土豪劣紳,吃紅番薯『。你看,多簡單,能吃上紅番薯就行了。解放戰爭時,動員農民參軍理由也很簡單,土改剛分完土地,國民黨要把你的土地搶走,怎麼辦?參軍,保衛勝利果實。說一千道一萬,老百姓的盼頭就是能耕種自己的土地,過上好日子,要求不高嘛。問題是人民做出了重大的犧牲,幫我們取得了政權,我們當初的承諾兌現了沒有?人民是否過上了好日子呢?這就是我煩躁、睡不著覺的原因。

我心裡有愧呀,愧得臉發燒,娘的,胡折騰呀,好端端的日子不過,非要折騰呀,大躍進、鍊鋼鐵,十五年超過英國,一畝地打個幾十萬斤糧食,糧食多得發愁啊,愁得沒地方打發,狗屁,見鬼去吧。有能耐折騰就要有能耐負責,自己的屁股自己擦。丁偉說得沒錯,早知這樣,老子當年就不該當紅軍。打了這麼多年仗,老百姓付出這麼多,好容易解放了,還不該好好報答老百姓?這幾天我到下面各團走了走,幹部一個不見,只見戰士,和戰士們聊天,這一聊不要緊,聽得我頭皮發麻,渾身哆嗦,哪朝哪代也沒有餓死過這麼多人。哪裡死人最多?老區呀,當年養過我們幫過我們的老區呀。解放十一年了,老區人民不但沒過上好日子,反而大批的被餓死呀……。李雲龍哽咽了,大滴的眼淚滾落下來,他狠狠地擦去淚水,但淚水不停地流下來。田雨受到極大震撼,李雲龍的眼淚金貴,輕易不流,一旦流出往往使人肝腸寸斷。在巨大的震撼中,田雨突然感到,她不可能離開這個男人,連想都不要想,一旦失去他,自己的半個生命也會隨之而去的,和這個男人一起生活十多年了,自己對他了解的究竟有多少?她緊緊抓住丈夫的手,淚如泉湧:請原諒我,我不該和你吵架,你的壓力太大了,請你痛痛快快地把心裡的話都說出來,我在聽著,我是你的妻子呀……她終於哭出了聲。慘哪,太慘了,河南信陽地區,有的村成了死村,整村的人被餓死。有的村支書帶著全村人集體外出討飯,省里派人封鎖路口,不準外出討飯,說是給社會主義臉上抹黑,結果全村被餓死。是誰下的命令?真該好好追查追查,這種人的良心已經黑透了,怎麼能當上官呢?要是我當時在場,老子豁出去償命,先掏出槍斃了他狗娘養的。梁山分隊的一個戰士,全家除了他,十幾口人全部被餓死,他也不想活了,掏槍要自殺,我去禁閉室把他放出來說,幹嗎往自己腦袋上打?你該打我才是,國家搞成這樣,我們這些當官的人人有份,誰也別想逃脫責任。我李雲龍就該殺,誰讓我膽子小不敢說話?誰讓我怕摘烏紗帽?我是他娘的軟骨頭、孬種,就因為我這樣軟骨頭官太多了,才把國家搞成這樣。我把手槍頂上子彈拍在桌上說,你要有氣就照我腦袋來一下,誰讓我是這支部隊的最高指揮官呢?我對不起人民對不起老百姓,腦袋上吃顆花生米是活該,罪有應得。冤有頭債有主嘛,往自己腦袋上打就不對了,死了也是冤死鬼。現在我要說的是,請你原諒我一次,或者說饒我一次,讓我以後長點兒記性,多為老百姓做點兒好事,立功贖罪呀,如果你說要原諒我,對我以觀後效,可我一出門你又要往自己頭上打,這就沒意思了,首先是說話不算話,不是條漢子。第二,有仇不報非君子,對我有氣就該打我,不敢打仇人反打自己,這也不是條漢子,我會看不起你。就這樣,他答應不死了,保證說話算話。我這才敢走。唉,我越想越沒臉呀,我李雲龍在戰場上沒當過孬種,咋越活越膽小了呢?以前總以為自己好歹還算條漢子,現在一想,狗屁,軟蛋一個。誰是英雄?誰是硬漢?是彭老總、丁偉,還有你父親田先生,我李雲龍是粗人,腦子開竅晚,得罪過田先生,可我不傻,以前錯了,以後不能再錯了,我要憑良心活著,老百姓的大恩大德,別人忘了,我沒忘,別人不報,我報。田雨用雙臂環抱住丈夫,輕輕地把臉頰貼6在丈夫胸前,那顆健康有力的心臟響若擂鼓,充滿了生命力,她默默地想,這顆心臟還能跳動多久?但願長一些,什麼時候它不再跳了,那我的心臟還有必要跳下去嗎?

這段文字是描寫三年困難時期,李家因為糧食,夫妻爆發了最激烈的一次爭吵,開頭老李兩句嬉皮笑臉,頗有李幼斌嘿嘿嘿的氣質。但之後李雲龍的風格迥然一變,你很難想像電視劇里的李雲龍,會說一段這麼大的獨白。要知道前十三章的篇幅之精簡,即便是電視劇里最濃墨重彩的炮轟平安縣、蕩平黑雲寨,在書中也不過半章文字,但李雲龍這段獨白,就頂上半章。

電視觀眾心目中的李雲龍,是李幼斌演繹出的那種粗糲、魯莽,沒有文化大老粗的形象。李幼斌那麼多經典角色,剛介的例如朱開山,陰鷙如張靈甫,然而唯獨爆火了一個李雲龍,說明老百姓最樂意看的,還是張飛程咬金之類的草莽人物,沾點喜氣,看著圖個痛快。我相信,以李幼斌老師的功力,假如拿到的是《亮劍》全部的劇本(那也得讓拍才行),恐怕我們看到的李雲龍,絕對是另一番景象。

回到《亮劍》小說,其實這本書最大的違和感在於,雙引號裡面的文字根本就不是對白,不信試著讀讀,沒有一段能順溜地像口語一樣念出來的。

但這也並非缺點,《亮劍》的文字之所以扣人心弦,不僅是情節吸引人,更是情境代入的功夫:寫的其實是一個戰爭中的英雄,走向和平,走向愛情,走向離別,走向人性喪亂,走向未知之境時的種種洪流激蕩。李雲龍嘴裡的話,不是人物的「言語」,而是作者外化的價值取向。

李雲龍是個天生的戰爭玩家,但他也在不斷成長,從楚雲飛到田墨軒,再到馬天生,他愈發明白自己的堅持是什麼。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鑄劍,到建國後藏劍,最後到時不我待,劍刃出鞘。不僅僅是敢於和小日本拼刺刀的匹夫之勇,而更偉大的是,找到了一個人的尊嚴。

《霸王別姬》里有句話正合適——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這是《亮劍》主人公李雲龍,最終踐行的道義。

小說《亮劍》完美地貫徹了「鳳頭、豬肚、豹尾」這樣一個萬古不變的文字法則。那麼多編故事的好文筆,看到中段往往了無生趣,唯獨《亮劍》的煞尾是最得我心,最光芒萬丈,可以說讀一遍就永生難忘,這點要比什麼現當代大作家的長篇巨著,某盾文學獎的得獎作品,要厲害得多,這裡就不多比較了。讓我們重溫一遍最後一章,當然,沒看過這本書的,捂上眼睛先去買書吧。

他環視著這熟悉的客廳,在這裡他和妻子共同生活了十幾年,客廳里的空氣中似乎還留著田雨特有的芬芳氣味,這沙發上好像還留著田雨的體溫,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溫馨,眼前幻化出炮火連天的淮海戰場,那小小的野戰醫院,那穿著白色護士服的美麗少女。他忘不了妻子和他分手時說的最後一句話:雲龍啊,你是龍,我是雲,龍和雲是分不開的。他想像著,一條渾身閃動著金色鱗片的蒼龍在一片雲蒸霞蔚中翩翩起舞,雲中龍啊。他不由輕輕笑了。妻子也太高抬他了,不過,妻子能這麼看重他,還是挺使他感到欣慰的。唉,人要是能重新活一遍,大概就會比第一次活得仔細些,有滋味些,會多享受些歡樂,少存些遺憾。唉,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好好讀讀書,活得稀里糊塗,不明不白的。他記得趙剛勸過他多次,還手書了一副條幅送他: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據說這是曾國藩寫給其弟曾國荃的。趙剛對這位不好學習的老戰友很是恨鐵不成鋼,而喜歡以大老粗自居的李雲龍很不以為然,這條幅早就不知扔到哪裡去了。
想到這裡,李雲龍輕輕笑了起來,每個人回首一生,誰能沒有遺憾呢?當初要不是參加了紅軍,他李雲龍守著家裡的兩畝薄地,還不是腚朝天地在土裡刨食?也許到老死也不會走出大別山一步,那時他不知道自己是住在一個圓型的地球上,還以為大地像塊揉面用的案板平平的一塊,而遙遠的省城便是大地的中央。真傻得可以。他第一次見到飛機是反圍剿時,國民黨那老掉牙的雙翼飛機,在飛機的俯衝掃射中,他傻獃獃地站在那裡問:「班長,這大鳥兒上咋有人呢?」
如今回首往事,他突然發現自己這一輩子凈碰上文化人了,要沒這些有學問的人,他還不定傻成什麼樣呢。他碰上的第一個文化人是他當營長時的營教導員朱玉成。李雲龍和他相處了很短一段時間,朱玉成就犧牲了。李雲龍清楚地記得他是翻越夾金山時滑下山澗犧牲的。那天天氣很晴朗,映入眼帘的色彩也很絢麗,藍色的天空,白色的雪山,漫山遍野的紅軍部隊,宣傳隊的女兵們站在沒膝深的雪裡打著快板鼓動著士氣,山上山下紅旗翻卷,朱玉成在李雲龍身邊隨口吟出幾句古詩,讓李雲龍至今記憶猶新: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此時雪滿天山路。
朱玉成話音沒落,腳下一滑,人就像斷線的風箏一樣向深澗飄落下去……唉,打下這個江山可真不容易,死了多少人哪,這個朱玉成要是能活下來,1955年至少授個中將。他也是從大別山深處走出來的。大別山啊,當初黃麻暴動,幾十萬大別山子弟參加紅軍,如今還有多少?1955年授銜,來自大別山的將軍有293名。這些倖存者成了將軍,可誰能忘了那倒在戰場上的幾十萬大別山子弟?落葉歸根,該回去啦。
一別家鄉四十年,故鄉的一切恍如昨日,遠遠地他好像看見黑紫色的大別山主峰金剛台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勾畫出險峻的側影,上面矗立著古堡,顯出一圈雄壯而粗獷的輪廓,故鄉的山野漸漸漫起藍色的霧氣,高大的松柏、楊槐、栗樹把枝杈刺向蒼穹,村落、寺廟、水車、關隘都被虛虛幻幻的霧嵐所籠罩……魂歸故土,應該是最美麗的人生終極,高官和厚祿,甚至轟轟烈烈的事業,都不如大自然的賜與來得溫馨。魂歸故土,是他晚年夢寐以求的夢境。幾十萬大別山子弟都回去了,他當然也要回去,那是故鄉啊。有多少次,他在《中國古代地名大辭典》上尋找著故鄉……北嶺之在湖北河南間者,曰大別山脈。
為江淮間一大分水嶺。即周秦之冥也。今鑿山通道七十餘里。平漢鐵路通過之。
西起湖北應山縣。東至河南商城,羅田至安徽霍卻,霍山諸縣之間。舊於關上設關隘十三……自古南北戰爭,恆以此為重險。
滄海橫流,血肉橫飛,方顯出英雄本色,當年萬源保衛戰,敵軍在不到30華里的地面上,使用兵力競達九十個團,數量十倍於紅軍,誰能記清當時打了多少次惡仗?每天要犧牲多少人?他卻是不多的倖存者之一。而眼前,一切都沉寂了,流逝了。那驚心動魄的槍聲,那撕肝裂肺的吶喊,那悲痛欲絕的咒罵和呻吟,那狼藉遍野的殘肢斷骨和頭顱,那千瘡百孔仍迎風飄揚的軍旗;都沉寂了,流逝了,無影無蹤了,猶如做了一場夢……

李雲龍斜倚在沙發上,雙眼睜著,似乎還在沉思,勃朗寧手槍掉在地板上,空氣中迷漫著濃濃的火藥味兒,一縷鮮血從他左面頰上流下來,像一條紅色的小溪汨汨流淌,染紅了他肩章上那顆金色的將星……
馬天生幾乎沒有猶豫,他一個箭步衝到那面牆前,迅速地挖出了那顆彈頭,仔細地端詳著,李雲龍說得沒錯,那彈頭的確變了形,他的顱骨還真硬…
馬天生默默地把彈頭放進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後頭也不回地走出客廳。一個細心的戰士發現,馬政委的臉色慘白,在他轉身的一剎那,他的眼中競閃出了一絲淚光。
兩天以後的一個深夜,田雨在獄中割腕自盡。看守人員為此受到嚴厲的訓斥,他們始終沒搞清楚,那塊小小的保險刀片是怎樣躲過嚴密的搜查帶入獄中的。看守人員私下裡議論說,這女人是做好赴死的準備來到監獄的,她根本沒打算活著出去。
看她手腕上的那個傷口,割得像個孩子嘴,噴噴,這女人,真下得去手……看守人員從田雨的遺物中發現一張信紙,這是獄方發給她寫交待材料的。這張信紙馬上被送到馬天生的辦公桌上,那上面很潦草地寫著南宋詞人陳與義的一首《臨江仙》:

憶昔午橋橋上飲,座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馬天生默默看了很久,始終沒說一句話。
同日,負責看守李雲龍遺體的兩個戰士,突然遭到幾個不明身份的人襲擊,使他們昏迷了整整四十八小時。事後檢查,除了少了軍禮服肩章上的將星和那三枚勳章,別的什麼也沒動。
鄭波因為立場問題,去海防團當政委的任命被取消,他被發配到部隊農場勞動改造。那天他正在圍海造田工地上背石頭,對面敵占島上那功率強大的廣播站又開始廣播了。一股宏大的鋪天蓋地的音樂聲像颶風一樣掠過海峽,鄭波的心臟猛然收縮起來,這是貝多芬英雄交響樂的第二樂章,那首著名的《葬禮進行曲》,肅穆、悲哀的音樂過後,往常那嬌滴滴的女人聲音沒有出現,一個聲音渾厚的男廣播員緩慢的聲音傳來:「……駐島全體國軍將士對李雲龍將軍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民國三十一年冬,李將軍率部與倭敵激戰於野狼峪,白刃戰中手刃侯寇數百餘,日軍聞風喪膽。民國三十三年,李將軍於晉西北全殲裝備精良之日軍山本一木特種部隊,憑血肉之軀及劣勢裝備與敵浴血奮戰,實乃中國軍人之楷模。……現在廣播在抗戰中曾與李雲龍將軍協同作戰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原『國軍』第二戰區上校團長、現役『國軍』陸軍中將楚雲飛的悼念文章,楚將軍引用南宋詞人劉克莊《滿江紅》詞作為開始: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極……」鄭波把背上的石頭狠狠地扔進海里,禁不住淚如泉湧……
李雲龍去世幾個月後,中蘇邊境戰爭在珍寶島地區爆發,整個世界的目光都投向這個位於黑龍江虎林縣境內,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僅為0。74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兩個曾經親密無間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軍隊在這一地區進行了一場有限的邊境戰爭。雙方的軍人在戰鬥中都表現出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畏犧牲的決死姿態。孔捷將軍指揮的重炮群與蘇軍炮群激戰數日。是役,蘇軍比金邊防總站戰時總指揮列昂諾夫上校,總站長揚辛中校飲彈身亡。戰鬥結束後,孔捷將軍在作戰室里獨自坐了很久,他想起十幾年前南京軍事學院丁偉將軍的論文,他的重組戰略大格局的構想,他的戰略預見性。繼而想到老戰友李雲龍早逝,孔捷將軍不禁熱淚縱橫,難以自抑……
李雲龍的野戰軍也奉命調防,作為戰略預備隊調往可能爆發戰事的地區。而馬天生到底沒當上這個軍的1號首長,李雲龍死後,他的精神似乎也垮了,變得沉默寡言起來,後來他主動要求調走,被調往北京的一所軍事學院。據說,還是干他的老本行搞政治工作,再往後,就不清楚了……
這年的7月,在美國佛羅里達洲東部的卡納維拉爾角的宇航中心發射場上,一枚巨大的運載火箭噴出耀眼的火光衝天而起,以第二宇宙速度飛向遠方。這艘名為「阿波羅ll號」的載人宇宙飛船載著人類的希望穿過黑暗的茫茫太空,第一次將人類送上月球,從這一天起,人類向宇宙進軍的新紀元開始了。在這個躁動的、喧囂的,充滿暴力、鮮血和爭鬥的地球上,各種不同膚色、不同政治信仰的人群都暫時停止了爭吵和廝殺,全人類都懷著莊嚴肅穆的情感迎接這偉大的新紀元,這是人類的驕傲,人類的希望。
偉大的、舉世無雙的貝多芬,他把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對人類的無限愛戀和希望溶進了一曲響徹天宇的頌歌。在這偉大的時刻,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響起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樂》中那輝煌的第四樂章。
那規模宏大、氣勢磅礙的大合唱《歡樂頌》,把全人類的情感都推向了極致。
擁抱起來,億萬人民。
讓全世界接著吻!
此時,在這個喧鬧、雜亂無章的地球上,只有少數人類的智者能夠以窖智的眼光透過重重迷霧,預見到在不遠的將來,一場全新的工業革命將席捲全球。人類和社會、政治和經濟力量的結構將隨之而引起巨變。這場在量子電子學、資訊理論、分子生物論、海洋工程、核子學、生態學和太空科學的綜合科學理論上發展起來的新工業浪潮將要使人類從此步入輝煌的時代。不僅如此,還要深刻改變人們賴以行動與處世的信息結構。改變人類對思考問題、綜合情況、預測行動後果的方法,改變識字在生活中的作用,甚至改變自己大腦的物質組成和化學性質。
這一年,與中國毗鄰的日本及後人稱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台灣、新加坡和韓國都展動起日漸豐滿的羽冀,開始了後來令世人矚目的經濟起飛。……
時間又匆匆過了十年,公元1978年。在李雲龍將軍恢複名譽、平反昭雪的大會上,在大會將要結束人們即將散去時,從門外匆匆趕來三個頭髮已經花白的老者,他們都穿著便衣,腰板挺直,動作敏捷,與會的人們一眼就能看出,他們曾是職業軍人。這三位老者剛剛走進會場,猛地看見李雲龍將軍的遺像。他們突然像遭到雷擊般地僵住了,頃刻間三人跌跌撞撞地撲倒在遺像前,為首的老者發出一聲凄厲的喊聲:「老首長,我的老首長啊,我們來看你啦……」說罷淚飛如雨,三人都發出一陣撕心裂肺的號陶,久久的、不間斷的痛哭聲使在場的人們無不為之動容……
他們離去時留下一束鮮花,在花束的紅絲帶上沒有任何署名,只別著一顆金星,由於年深日久,金星的鍍金層已經氧化褪色,變得暗淡無光。與會的大部分人都不識此為何物。只有幾個退役離休的老軍人一睹此物,都不禁老淚縱橫,烯噓不已,老人們告訴年輕人,這是1955年解放軍授銜時代表將軍軍銜的將星……
又過了二十年,這個城市有了很大的變化。在臨海濱的一座哥特式小樓前,來了一群中年男女軍人,他們按響了門鈴。小樓的主人是個來大陸投資的台灣商人,他曾在軍中服役過,認得軍銜,他發現這些軍人的軍銜都不低,其中有一個少將,其餘都是大校、上校。軍人們很有禮貌地提出請求說,他們曾經在這座小樓里度過了童年;今天是特地從四面八方趕來故地重遊,不知主人能否滿足他們的請求。
商人是個好客的人,既然是此樓的前住戶,當然有權利參觀一下故居,這和他也是一種緣分,更何況這些人都是一些有身份的高級軍官。
主人熱情地領著軍人們參觀了樓上樓下所有的房間。軍人們又提出能否去後院看看。主人說當然可以,他把客人領到後院時,客廳里的電話鈴響了,主人抱歉地請客人隨意參觀,自己匆匆去接電話。電話是有關合資項目的事,主人談的時間稍稍長了些,當他放下電話匆匆趕到後院時,不由被眼前情景驚呆了,這些穿著筆挺的毛料軍服的軍官竟齊嶄嶄地跪在院牆前,撫摸著牆面的點點斑痕,正哭得像一群孩子……
商人靜靜地站在那裡,沒有打擾這些正在痛哭的軍官。他知道軍人一般是不喜歡流淚的,看來這座小樓里可能發生過一些令人辛酸的故事……

《亮劍》和《三體》,都帶有某種「新紀元」的宏大主旨,這種氣息經常在劉慈欣的短篇和中篇里嗅到,一個「主流」的當代作家,是不會寫著寫著歷史人物,一竿子支到宇宙飛船的。但是劉慈欣會,余華也會,鄭淵潔也會,《亮劍》裡面阿波羅飛船的描述,實則在試著把讀者們的目光由「大別山」引向「外太空」。

最近故宮正在展《千里江山圖》,千年古卷迤邐展開,頗似一曲中華人民的內心之歌。那首陳與義的《臨江仙》,當時看得我心如刀絞。人情二字萬古不變,只是我們未曾見過青綠山水長卷的結尾,畫神舟飛船和長征火箭。《亮劍》本可以或含蓄或淡然地結尾,但偏偏最後一章裹挾著大時代的波瀾壯闊,一下子就把人從悲慟中一腳蹬上半空,茫然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作者敢於做這樣的嘗試,即使這樣的嘗試是與「文學傳統」相悖的。但在我看來,這種嘗試的本身就帶有詩意。

李雲龍來自山村,來自一個農業國家根植土地的本真質樸,但他走往一條極盛的道路,與他的戰友、敵人、愛人一起,最終凝固在自己的時空。

「唉,人要是能重新活一遍,大概就會比第一次活得仔細些,有滋味些,會多享受些歡樂,少存些遺憾。」

誰不是呢?


首先,我推薦一下我看書的原則。這是我很多年看書領悟到的性價比比較高的挑書方法。

文學書最簡單,網上搜下書評就行。

非文學類科普書,看書先看作者,只看科班出身的人寫的書,最好是有相關的實際工作經驗的。除非有人特別推薦,不看專欄作家的書。科普書中,儘可能看有實際論據,並且有詳細論證過程最好帶有信用的書。有些作者會夾帶私貨,這種結論往往信口就來,沒有論據,沒有論證只有論點。

專業書,看新不看舊,看經典不要當真。心裡有數,這東西就是當個歷史。不能盲目崇拜,心中存疑。

裸猿三部曲

《裸猿》《親密行為》 《人類動物園》

這本書的序言,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現存的猴類和猿類共有193種。其中的192種身上遍布使毛。唯一例外的物種
是一種全身裸露的猿類,他自詡為人類(Homo sapiens)。這個物種無與倫比、
成就卓絕,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考察他高雅的動機,與此同時卻故意對自己的
基本動機棄之不顧,或者不惜花費同樣多的時間來掩飾這一點。他引以自豪的,
是他的腦容量在所有的靈長目中名列榜首。但是他的生殖器之大也使他在靈長目
中位居第一。對於這一事實,他卻竭力加以掩蓋,寧可把這一殊榮張冠李戴,送
給力大無窮的大猩猩。他精於言辭、敏於探索、擁擠群居,對於他這種猿類行為
的基本情況,我們現在理應進行仔細的考察。

這本書把人類作為普通的一種動物,對人類的行為,體征,社群發展等,和近親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有力的撕開了人類虛偽的面紗。證明了,人類確實是猿類的一種。以至於這本書在很多宗教國家成為禁書,被大量的集體購買並銷毀。《裸猿》令人驚嘆的銷量,估計不少是教會贈送的。

這套書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而且還可以作為生活社交個人發展的一些指導。因為我們可從源頭來看待我們的行為,習慣,禮儀,社會結構,等等各方面的起源發展和實際目的。有助於我們投過教養的現象,直達本質。


少有人走的路

這套書是一個心理學醫生寫的。作者有幾十年的從醫經驗。所寫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經歷病例總結而來。書中有大量的例證,是套好書。

要注意的是,國內網上賣的,四本版的套裝中,有一本《心靈地圖》是假的。是一個類似樂嘉的專欄作家。不要買四本裝的,買三本的套裝即可。

這套書講述了常見的心理問題。原因,表現和解決方案。最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像雞湯書一樣吹大氣。而是切切實實的告訴讀者,有些問題,是沒有快捷的方法的。錯過了早期發展的人,可能要痛苦一生。十年,二十年和自己的內心抗衡,讓自己的生活不至於跌落。所以他在書中這樣寫到。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只要我們知道人生是艱難的———只要我們真正理解並接受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於懷了。然而,大部分人卻不願正視它。在他們看來,似乎人生本該既舒適又順利。他們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生而不幸,他們總是哀嘆無數麻煩、壓力、困難與其為伴,他們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命運偏偏讓他們自己、他們的家人、他們的部落、他們的社會階級、他們的國家和民族乃至他們的人種吃苦受罪,而別的人卻安然無恙,活得自由而又幸福。

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這一環,你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困難。局部的自律只能解決局部的問題,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生活中遇到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解決它們,就會帶來新的痛苦。各種問題結隊而來,使我們疲於奔命,不斷經受沮喪、悲哀、難過、寂寞、內疚、懊喪、惱怒、恐懼、焦慮、痛苦和絕望的打擊,從而不知道自由和舒適為何物。心靈之痛,通常和肉體之痛一樣劇烈,甚至更加難以承受。正是由於人生的矛盾和衝突帶來的痛苦如此強烈,我們才把它們稱為問題;正是因為各種問題接踵而來,我們才覺得人生苦難重重,悲喜參半。

那些沐浴著父母的愛的孩子,心靈卻可以健全發展。他們也可能因父母一時的忽視表示不滿,然而他們對父母的愛感激不盡。父母的珍視讓他們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選擇進步而不是落後,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棄。他們將自尊自愛作為人生起點,這有著比黃金還要寶貴的價值。「我是個有價值的人」,有了這樣寶貴的認知,便構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它直接來源於父母的愛。「天生我材必有用」,這種自信須從幼年培養,不然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孩子幼年起就享受到父母的愛,成年後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養的強大自信,也會使其鼓足勇氣,勇敢地戰勝困難,而不致自暴自棄。


最近讓我讀到渾身顫抖無法自拔慶幸讀到的好書,是繪本,是一個叫熊亮的人,和一本名字叫《和風一起散步》的繪本!!!!!!!!!!!!!!!!!!!!

第一次讀《和風一起散步》這本繪本的時候,激動得不能自已,竟然真的有人在繪本中,完整的傳遞了古文的意蘊,作為一個古文控,我的激動無以言表,只能不停的把這套書安利給身邊的朋友,直到現在,我覺得我可以理智的分析這套書的時候,我要把這套書推薦給所有人。

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颺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至其將衰也,被麗披離,沖孔動楗,眴煥粲爛,離散轉移。故其清涼雄風,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於深宮。抵華葉而振氣,徘徊於桂椒之間,翱翔於激水之上。將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衡,概新夷,被荑楊,回穴沖陵,蕭條眾芳。然後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羅幢,經於洞房,乃得為大王之風也。

——宋玉《風賦》

《和風一起散步》這本書,其實就是宋玉的《風賦》中這段的翻譯啊,可是如何把一篇古文講得讓孩子喜歡並覺得美,真的很難呢。

熊亮給這篇文章加了一個主人公,一個可愛的小木客,小木客軟軟小小的,有圓圓的笑臉,胖乎乎的小手,穿著綠色衣服,戴著橘色的小帽子,說起話來「才不要吶」。在被風裹挾著衝過一切山中的小夥伴時候,驚慌卻不忘禮貌,可愛得不得了。

因為加了這個小主人公,風的形態便一下子直觀起來,其實這本繪本的節奏感,完全是這段文章的節奏感:

起於青苹之末——盛怒於土囊之口——蹶石伐木,梢殺林莽——然後徜徉中庭

熊亮把難懂的語言交給畫面,把節奏交給小木客,讀者讀過後,也似跟著小木客走了一遭狂風激蕩和和風迴旋。

但是你以為這就完了嗎?才不吶。

翻開最後一頁,我們才知道,哦,原來一切都只是小木客的夢呀,小橘帽好好的掛在床頭,小木客好好的躺在他的小床上,你猜你的寶寶讀過這一頁頁呼嘯而過的風,風猶在耳,突然發覺這只是小木客的一個夢的時候,他心裡的激蕩和感觸是什麼樣的?

這是不是最早的關於老莊思想的一顆種子?關於自然,關於夢,關於一個故事套另一個故事的思辨。因為有了這樣的書,我們什麼都不必多說,只要讀給他,任由這種小種子隨著他的思維一起成長,這是不是最好的國學啟蒙?

因為,從來我們想要的傳承,都是意蘊而不是辭藻呀,體會古典的思維和美感,可比死記硬背高級多了。

而這套書的其他內容,也是古典和現代並蓄,在孩子的理解力和古典文化的表現力之間,找到完美的結合點,在這一點上,盡情發揮他的才華,造就一套最美的國學啟蒙繪本。

對了,這裡要說重要的一點,有家長說,我不理解《風賦》,我對其他傳統文化也不了解,甚至不喜歡,如果我不能如此講解,這套繪本對我的孩子來說,還有意義嗎?

這套繪本,是十個完整的故事,他來源於取材於傳統故事,但是,他又獨立於他們,任誰看,《和風一起散步》也是一個有完整的故事結構,有獨立的人物,有節奏起伏的情節的繪本。只是這繪本本身,已經足夠完整的表現他想表現的,而我啰嗦這麼多,不過是想要告訴你,他有多麼好。

比如《屠龍族》這本書,講述這個種族對於龍的追尋,從最初的捕殺,到最後的膜拜。好書都是多元的,如果你喜歡《馴龍高手》這部動畫片,你可以和孩子結合在一起討論,如果你喜歡莊子,你可以和孩子聊聊「屠龍術」,和孩子聊聊「古來材大難為用」。如果你什麼都不喜歡,只是讀這本繪本,也是一本完整的,有趣的故事。

其他基本亦然,好的書都是可以分層閱讀的,讀起來三歲有三歲的收穫,十歲有十歲的收穫,等你讀了一些書,經了一些事,再來讀,又有新的洞察和感悟,所以我超級推薦這套書給你的寶寶,如果你是古文控,也推薦給你。

這本書最讓我激動就在於,他讓我,以及和我一樣想給孩子啟蒙傳統文化的媽媽,找到了一種正確而美好的方式。這才是我們想要的傳統文化繪本。


有《百年孤獨》,《月亮和六便士》,《源泉》......

個人認為,優秀的小說在細細品味、鑽研之後,不僅可以體會到更豐富的情感,得到精神上的洗禮,還與經管、心理類偏乾貨的書一樣,能夠幫助我們擺脫個人思維局限,開闊視野。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會不自覺地將自我代入書中人物,變成一隻心靈蟲,潛入其中了解個體的個性、態度、價值觀,內心深處的恐懼、慾望。

通過解讀小說人物,你對人性的理解也加深了。

--------------------------------------------------

百年孤獨

第一本正兒八經閱讀的外國文學恰好是傳說中閱讀障礙五顆星的百年孤獨。

我向很多身邊的朋友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問題是我從沒有遇到過的:「百年孤獨是什麼?」

很好,看來大家都是文化人,那就可以愉快的交流了。但就在我想深入的時候,對方不是抱怨:「這本書很難啃誒」。就是:「啊,我只聽說過書名,沒有看過啊。」

先說前者的評價,靠譜,確實十分難啃,在我翻開它的第一面,剛看到第一個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的名字,我就跟我朋友說了,太難記了,真的是撲面而來的孤獨感。但是這都只是開始啊朋友們,要是你想的百年孤獨只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小說,那還是等著它出青少年插畫版吧。這本書不看到結尾最後一個字,真的無法感嘆。

對於沒有看過或者即將要看的讀者們,我還是本著推薦的心態來跟你們分享這本書。

很慚愧的是這是我看過最厚的一本外國文學,一想到我以前年少無知,看書比寫題還不情願,甚至一度覺得外國文學讀起來別彆扭扭。但是,我還是覺得這種自我過渡的感覺是很奇妙的,真正感受到自己在成長,在面對,在享受讀書的過程。

這是一個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的故事。很多朋友覺得難啃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作者重複命名的寫法真是太!燒!腦!了!

說到這個家族的第一個人,名叫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他的妻子是烏爾蘇拉?伊瓜蘭。他們的大兒子取名何塞?阿爾卡蒂奧,小兒子取名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很尷尬,這些名字我到現在還讀不順)是不有沒有一絲絲的懂了重複命名是怎麼回事?對,他們的子孫後代將會把奧雷里亞諾阿爾卡蒂奧這名字無休止的蔓延下去,直到這個家族滅亡為止。

相同的名字給我們的瞬間記憶增加了難度,因為我在讀這本書的這段時間裡去西安旅了個游,導致我的閱讀時間整整持續十天,每次我打開書打算繼續接上之前故事的時候,狀態完全是懵逼的:這是哪個何塞?這個兒子是誰和誰生的?這個女人是誰的妻子?這個阿爾卡蒂奧是哪個阿爾卡蒂奧?這個奧雷里亞諾是第幾個奧雷里亞諾?(家族人口密度最高的時候,整整出現了十個奧雷里亞諾)

不過幸好,其中並沒有奧雷里亞諾?阿爾卡蒂奧這個組合體,(圍笑臉.jpg)

一開始我看到書名的時候,比較會去重點解讀『百年』,腦子裡構想的是出一代一代四六八世同堂的時間軸,但悲劇不斷發生只剩下一個孤獨的老人一次又一次送走黑髮人的故事。

而直到你讀完最後一頁,你會恍然大悟,原來,沒有『孤獨』的『百年』是不值得回味的。

整本書的全部人物都孤獨的活著世上,並且孤獨死去(甚至放了升天的大招)。同一個家卻各自守著天地,金銀作坊屬於奧雷里亞諾,後院的泥土和斑駁的石灰牆跟卻蜷縮著吮指的麗貝卡,秋海棠的長廊坐著繡花的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精神抖擻的打掃著新家的各個角落,而他的丈夫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被綁在栗樹樹榦上,蜷縮於棕櫚葉頂棚下的一張小木凳上,飽經日晒雨淋已失去血色。

這是一個關於愛情,關於孤獨,關於追求的百年故事。

但卻沒有一個人有幸福的結局,沒有一個人有愛人陪伴終老。

重複命名將時間線無線延伸著,似乎這個家族的第一個人一直活著,活在子孫的姓名里,活在每次我翻開書時的回憶里,直到烏爾蘇拉死去,才發覺已經一百一十年過去了。

一百多年來,馬孔多——這個見證了整個家族繁榮和衰弱的村莊,被改變,被征服,逐漸回復平靜。但新的村人幾乎完全遺忘了建立這個村莊的偉大家族,沒人知道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甚至不敢相信他的存在,就像對香蕉公司工人的那場大屠殺一樣,從世人記憶中根除。梅爾基亞德斯的羊皮卷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月亮與六便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這是我第一篇手寫書評的外國名著,因為它給我的感覺,還真是有點不一樣。寫百年孤獨的時候我說過,我起初不太喜歡外國文學,因為讀起來生澀又深刻,但《月亮》給我的感覺就是閱讀起來很流暢,人物形象複雜卻鮮明。很適合文學初讀者(比如我)。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先生用第一人稱敘述了整個故事,「我」是一名作家。

作家先生初識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時,還是在他妻子舉辦的晚宴上,那時的他是這樣描述斯特里克蘭的:

「他比我料想的還要高大,我不知道為什麼我以前想像他身材瘦小,其貌不揚。實際上他生得魁梧壯實,大手大腳。笨拙地穿著晚禮服。難免給你這種想法——一個馬夫為了這個場合特意衣冠楚楚了一番」

毛姆以他幽默風趣的手法很輕易的刻畫出一個憨厚老實的大個子男人,而他接下來的描述,更是讓我覺得斯特里克蘭脫離不開這種形象:

「他有四十歲,不好看,也談不上難看。因為他的五官還算端正,但是似乎都比一般人大了一號,所以看上去有些粗笨。他的鬍子颳得精光,那張大臉看上去光禿禿的,讓人不怎麼舒服。他的頭髮是紅色的,剪的很短,他的小眼睛是藍色或者灰色的,他看上去相貌平平。」

這時候的斯特里克蘭還是一位正正經經的證劵經紀人,作者鋪墊的實在太好了,雖然對於斯特里克蘭「逃跑」之前的模樣描述的並不是非常多,但是足以讓我們對這個男人起初的樣子印象深刻,足以讓我當時就產生疑惑:「為什麼這個家庭事業全都有的普通男人會跑偏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家,畫家?!」

「他是個微不足道的人,他可能是一個有價值的社會成員,一個好丈夫和好父親,一個誠實的經紀人,但是沒有理由在他身上浪費時間」

在他的普通形象深入人心的時候,任何人都沒有理由相信就是這樣一位好丈夫好父親會毅然出走,離開穩定工作和美滿家庭,離開他的妻子和兒女,他甚至非常喜愛他的孩子們。

而他只為四個字「我想畫畫」。

他不在乎周圍人的非議,哪怕他們把他描述成「我們碰巧知道你和一個女人私奔了。」他把愛情視為疾病,女人是他享樂的人工具。他說當孩子們已經長大了,他對他們就沒什麼特殊感情了。他相當冷靜的接受作家先生說他是世界上最卑鄙的男人,眼角一直保持著嘲諷的微笑,反而讓作家的一遍遍詢問變得毫無意義,甚至有些愚蠢。

這樣的斯特里克蘭與之前完全不一樣了,他變成了在酒館裡讓妓女滾一邊去的粗野男人,變成了毫不顧慮別人感受,而且以刺傷別人的感情為樂的傢伙。說到這點,也必須講講作家先生可憐的老朋友——一個蹩腳畫家——迪爾柯?斯特羅伊夫。

一個定居在蒙特馬特爾區娶了一位賢惠溫柔的英國女人的禿頂藝術家,是個矮胖男人,兩條小短腿,臉滾圓,面色紅潤,皮膚很白,雙唇很紅,眼睛又藍又圓,帶著一副大的金邊眼鏡。簡直是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板。如果可以的話,我很想問問他:「你後悔認識斯特里克蘭嗎?」

我知道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但我很想知道對於一個毀了他生活的男人,一個搶走他深愛著的妻子並且導致他妻子自殺的男人,他到底有著怎樣對生活的看法才能在發現斯特里克蘭故意留在他家的一張妻子的裸體畫後從發瘋到沉默,並且意識到它是一幅偉大的,絕代的畫作,甚至當他去見斯特里克蘭的時候,請求他跟自己一起回到荷蘭去。

「他的話讓我有點目瞪口呆,我只能傻呵呵地看著他」

毫無疑問,在斯特里克蘭性情大變以後,我對他把他給斯特羅伊夫的造成的苦難看做對方的自作自受,並且對斯特羅伊夫太太的死毫無內疚之情表示很容易接受。我明白了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

「別人的人生是在不斷做加法,他卻在做減法。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蘭德拒絕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國人」,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脫去一層一層衣服,最後一抬腳,赤身裸體踏進內心召喚的冰窟窿里去。」

斯特里克蘭最後患了麻風病死在了塔希提島。

他最後的那三年,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時光。他接受了鮮花賓館的女老闆約翰遜太太給他找的老婆,他們房屋在大山的山坳里,有種伊甸園的美,一處遠離塵囂的幽靜之所,頭頂藍天,四周是種類繁多,鬱鬱蔥蔥的大樹。他又有了兩個孩子,有了從不干涉他永遠聽從他的妻子。他每天在簡陋的畫棚作畫,閱讀,晚飯之前下到溪流中去洗澡,捉魚。他在踏上塔希提島的那一刻找到了家的感覺。

他不問世事到麻風病導致他的五官腫脹都全然不知,在他死去的前一年,他瞎了,當他變瞎了以後,他就坐在那兩間畫棚里,坐上一個又一個小時,用已經失去視力的眼睛看他的作品,他看到的東西也許超過了以前生活中曾經看到的一切。

當醫生最終得到一個別人捎來的信息並趕去小屋看他的時候,他已經死了。但他在屋子裡留下了他的世界:

「好像突然進入了一個魔幻世界,恍惚間他好像看到了一大片原始森林,還有赤身裸體的人們在樹下行走。隨後,他看出來了,這些原來都是在牆上畫的畫。」

「它是一個人的傑作,這個人已經鑽研到大自然最隱秘的深處,洞悉了大自然既美麗又讓人恐懼的秘密,它是一個人的傑作,這個人知道了一般人所不了解的邪惡的東西。畫里還透著原始和可怕的東西,是不屬於這個塵世凡間的。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了模模糊糊的黑色魔法世界,既是美麗的,也是下流的。」

到了死亡的最後時刻,他的思想保持著安詳和不受外界干擾,他讓妻子做出承諾,在埋葬他以後,一把火燒了房子,什麼也不要留下,直到一切在地上化為灰燼,不剩一根木棍。

「他已經取得了想要的成就,他的生活圓滿了,他創造了一個世界,看見一個世界很美好,隨後,在驕傲和蔑視當中,他又親手毀了他」

他不失為一個自私薄情的男人,但他更是一個偉大的畫家。

源泉

「人為什麼不能把世界讓給他所鄙視的人。」

距離看完源泉也有一些日子了。但是洛克在高崖上的放聲大笑,他全身強健有力的肌肉和掠過脊溝的風好像依然是那麼犀利。

他注目著花崗岩,想像著岩石切開堆砌成牆的樣子;他打量著一棵樹,想著割據樹木築成椽子的樣子;他的眼神略過岩石上的銹斑,心裡想著可以挖掘到豐富的鐵礦,然後熔煉成鋼樑,橫陳於天地間的樣子。

他所到之處的所有,零零散散著繪成建築的草圖。

「假如我還要活六十年,在這六十年里,我的大部分時間要花在工作上。我挑選了我想要做的工作,如果從中找不到快樂,那無異於給自己判了六十年的刑罰,而且,只有當我以最可能適合於我的方式做我的工作時,我才能找到快樂。可是所謂『最好』只是個標準問題——我也確定了自己的標準。我不要繼承什麼,也絕不沿襲任何傳統。或許我就是某種傳統的開端呢。」

洛克是一個「不太正常」的建築師,他隻身追隨當時被唾棄的現代主義建築師凱麥隆,被享譽全美的斯坦頓建築學院的開除。他在採石場遇上美麗孤僻的多米尼克,他們的愛情相互渴望卻又以傷害為樂。他因為埃斯沃斯·托黑的所宣揚的「美德」,受到全紐約知名建築家的抨擊。他是彼得·吉丁才華之後的影子,是採石場上紅髮肆揚的苦力,是人類精神神廟的人形化身。

他一生所愛多米尼克,與他相匹配的心性,使他們的感情在暗黑中緩緩流淌。她為了懲罰自己對洛克的渴望,嫁給了彼得·吉丁。又因為覺得華納德比彼得·吉丁更令人深惡痛絕,而再嫁華納德。她在公開場合極力摧毀洛克,在心裡卻篤定全世界都不配得到洛克所給予建築的才華。她和洛克的愛情是神秘難測的,這源於他們共同追求的自由。

「我選擇我唯一嚮往的東西——那是一個人真正可以允許自己得到的東西。自由,愛爾瓦,是自由。「 」那就叫做自由嗎?」 「無物可求,無望可待,無所依傍。」

「倘若你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怎麼辦?」

「我不會找到我想要的東西的。我會選擇對它視而不見。它會是美好世界的組成部分。如果我選擇看見它,我將不得不與你們其餘的人共同分享,但是我又不願分享。你知道,我從來不再打開我所讀過和深深喜愛過的巨著。一想到別人的眼睛已經讀過它,一想到讀那本書的是怎樣的人,就讓我痛苦。這樣的東西是不可能分享的,不能與那樣的人分享。」

「多米尼克,對事物的如此強烈可不正常。」

「那是我能感受的唯一方式。否則就根本無法感受。」

安?蘭德筆下的霍華德·洛克堅毅,自由,擁有滿腔的才華和洞察世界的眼眸。他一生都活在建築里,倔強又孤僻,難能交到幾個朋友,深愛的多米尼克,一直支持他的海勒,施工隊的平凡工人邁克,朝托黑開槍的雕刻師馬勒瑞,或許還有華納德。

整個故事流暢又極其的深刻,最初的閱讀讓我始終不能明白為何多米尼克要和托黑一起幫助彼得?吉丁接下大量的建築工程,為何吉丁恐懼著洛克。但在深入閱讀的過程中,我慢慢清楚了吉丁內心的懦弱,他雖有一定的刻板才華,但是他也清楚的知道每一次毫無思緒時洛克給予的援手,是一股極為可怕的力量。當全世界都在讚揚那棟出自洛克之手署以吉丁之名的考斯摩-斯勞尼克大廈時,只有他和洛克知道,這一切都是假的。「他需要別人。別人成了他首要的動機.」

「《源泉》之所以具有如此恆久的魅力,其中一個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它是對青年志氣的認可,同時它歌頌了人類的光榮,顯示了人類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回答的其他教育相關問題:

-給大學生擬一份通識教育書單,哪些書可入圍?

- 如何使自己不怯場?- 20歲做什麼,可在5年後受益匪淺?

Live:

《經濟學人》的正確打開姿勢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這樣管理時間,一年當三年用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如何三年掌握英日西三門語言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

更多語言學習筆記見微信公眾號 瀟峰學長,ID:xuxiaofeng600。
回復 語言學習筆記 即可獲得。
專註語言,效率,閱讀,追求真知,一周一更,讓每一篇擲地有聲。


王小波的《紅拂夜奔》。讀完之後壓抑的想哭。


其實看王小波的每本書都能讓我雞皮疙瘩起一身,王小波的文字有種魔法,節奏感幻化成一隻粗糙溫柔的手,有時輕柔的撫摸你的背脊,有時又粗暴的扼住你的咽喉。


保羅·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這本書我幾乎每過一兩年就要完完整整,仔仔細細的讀一遍,現在已經讀過六七遍。每次讀的時候卻又感覺它是一本全新的書,起初,我在意的是寶藏,後來卻變成了叫烏陵和土明的兩塊石頭。最著魔的時候還精心挑了一黑一白兩塊裝在口袋裡,遇事不決就二選一
( ̄□ ̄;)
「當你想要某種東西時,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願望。」
「我愛你是因為整個宇宙都合力助我來到你的身邊。」

太宰治《人間失格》

有一天我睡了一個漫長的午覺,醒來的時候處在一個窗帘緊閉四下無光的環境里,突然覺得很多事情偏離了預期,整個人也十分低落,然後我摸到了手邊的kindle,一口氣看完了這本人間失格。看完以後我感覺這本書彷彿是有人特地寫出來,嘲笑我平日里的一些想法,尤其是無力,沮喪,強顏歡笑的時候。讀完之後,我躺在床上半天喘不過氣來,那天的情景也再難以複製,我後悔當時沒有立刻寫一篇備忘錄,因為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飢餓,起床吃了好幾碗飯,這種飽足感讓我感到幸福。

塞林格《九故事》《破碎故事之心》

塞林格是我特別喜歡的作家,我不看答案就知道有很多人推薦了《麥田裡的守望者》。我很喜歡模仿書中的人物,就像牧羊少年的烏陵和土明一樣,我也有一頂霍爾頓一樣的紅色獵帽,我專門在下雨的時候戴它。(扯遠了)
推薦《九故事》是因為我覺得塞林格的文字有讓人返老還童又瞬間長大的魔力,小孩子認識新的一件事物的時候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看《九故事》的時候也是同樣的感覺,這裡面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為埃斯梅而作》。
至於破碎故事之心,大家可以讀一下英文版,因為難度和長度都不大。這是一個「當男孩遇到女孩的故事」,男孩和女孩最後總是會meet的。然而塞林格所寫的卻又並不是一個「當男孩遇到女孩的故事」,因為在原文這樣的故事裡,霍根最多只是做到了「想觸碰卻又收回手」,他和雪莉並沒有實質意義上的meet。
上帝製造了這場偶遇,但他們卻沒有足夠的緣分讓彼此遇到,想想平時的我們,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

這本書要素實在太多,但又能精彩無縫的聯繫在一起。在我看來,好的作品就應該有好幾副面孔,友情,親情,愛情,逃避,救贖。書的故事緊湊而連續。但讀完之後我卻像看了場蒙太奇電影,站在夕陽下拿著風箏對我笑的哈桑,在白沙瓦挺身而出的父親,我的交易會上的公主,我的雅爾達的朝陽索拉婭,還有垂垂老矣的拉辛汗。我之所以對這些印象深刻,是因為即使這故事發生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國度,我們身邊依然可以找到這些人物的影子。

傑西·利佛莫爾《股票作手回憶錄》

這本書要當小說看,這本書里滿滿的都是最真實的人性,貪婪和恐懼的舞蹈。什麼「股市盈利必讀書」都是營銷說辭,不要妄圖通過看個回憶錄就變成股神,作者的那種天賦和直覺都是常人所沒有的。

阿城 「三王」《棋王》 《樹王》 《孩子王》

高贊推薦的棋王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其他兩篇也是佳作。理由看不再贅述,高贊已經說得很好了。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沒有封面,世面上的封面都太丑,配不上它)

這篇美嗎?真的美,我甚至想說這本書每一個字都是美的。但是,美的作品很多,伊豆的舞女勝在它好像不經意間缺失了一塊,這是川端康成慣用的伎倆:很少去表達讀者最想知道的那種或者讀者可以通過讀書就能切身體會到的東西。這樣一個語言大師也知道,即使是最完美的文字也難將人心中思緒表達百分之百。看到書的最後「薰」拚命揮著衣服向「我」道別,那種感受得到卻又不能言明的滋味兒直接掏空了我。


《伯恩斯新情緒療法》
作者開創了心理治療的認知療法。

真的從內心深處感謝作者,我作為原生家庭並不是很幸福的人,成長過程中難免形成一些負面的思維模式,抑鬱焦慮這些情緒都曾深深的困擾過我。
直到生命中遇見這本書,真的是福音啊,這書對於思維模式是一個極佳的訓練,把我從消極思維中徹底拖出來

推薦那些經常不開心的年輕人能夠去看看這本書,畢竟現在社會變化太快,大家壓力都大,容易迷失,確實需要一些處理情緒的技巧和一些對情緒的深度認知。

再次感恩生命中遇到這本書。

————————
感謝大家的回應,看到評論區幾個知友諮詢買書事宜,我傳個我買的那個版本的封面上來,我是在噹噹上買的紙書,標價是49.8,打完折約30元。


《毛澤東自傳》

節選一段:
我的職位如此之低,以致人們都不屑和我來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記來館讀報的人名,不過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裡。在這許多人名之中,我記得有幾個是新文化運動著名的領袖,是我十分景仰的人。我很想和他們討論關於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過他們都是極忙的人,沒有時間來傾聽一個南邊口音的圖書佐理員所講的話。但是我不因此而喪氣,我仍然參加哲學研究會和新聞學研究會,想藉此能聽大學裡的課程。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個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個人合住一個小房間,我們全體擠在炕上,連呼吸都地方都沒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預先警告身旁的人。不過在公園和故宮的宮址我看到了北國的早春,在堅冰還蓋著北海的時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北京的樹木引起了我無窮的欣賞。」

偶有妄自菲薄時,他的文字總能帶給我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


《發條橙》

看了這本書,你會懷疑自己或許連選擇善惡的權利都沒有

首先作者也是特別牛逼,他出身天主教世家,但他卻背叛了天主教,提倡自由意志。

對應還有翻拍這本小說的一部電影,同名,比小說更有名氣,最後還成了禁片,感興趣可以去網上下載,很容易找到。

這部小說還有一個特別鮮明的優點,那就是與其他外國小說而言,不會給我們太大的文化視差。有名的70後作家阿乙也說,只有三本書能讓他一口氣讀完,其中一本便是發條橙。

這部小說究竟講了什麼呢?

這部小說寫的是一個少年犯被過度糾正的例子。主角犯了重罪被判14年監禁,於是他主動接受一項政府的秘密實驗「厭惡療法」來減免刑期。

療法很簡單:在注射某種藥物後,醫生們就讓主角觀看各種令人髮指的色情、暴力影片,以使其在生理上產生條件反射式的噁心。通過醫學療法使主角變成一個心裡只要有惡的想法就會痛不欲生於是成為無法危害社會的人。

接著恐怖組織綁架了出獄的主角,為了對抗政府,揚言要把主角恢復人性卻完全不理一旁的主角大喊:

「我已經完全好了!」

作者安東尼 寫這本書時說過一句話:「

機械社會的發條決不能冒充道德選擇的有機生命。如果惡不能被接受為一種可能性,那麼善就是無意義的。」

可能有點費解,我說一下我個人理解吧。

對比善,惡可謂是人類文明幾萬年的歷程中一直伴隨著的毒瘤,殺人放火,奸淫擄掠,明搶暗偷的案件不勝枚舉。

但如果要清晰地分析事物,那麼一定要研究它的根源所在。

如果說由惡滋生的罪犯是一棵「罪惡」的大樹,那麼它原來肯定只是一粒小小的種子,不斷地有人給它灌溉「罪惡」才能順利茁壯成長成這般景象。

里約熱內盧貧民窟的環境就像溫濕度良好的「罪惡」土壤。

童年時受到父母虐待的經歷就像源源不斷的「罪惡」肥料。

於是人們只能把砍倒這棵「罪惡」的大樹,希望它能長出新興的「善良」的嫩芽。

但是有人卻想用另外一種辦法,他們懶得去改變種子的生長環境,直接用「科學技術手段」改造種子。於是乎,每粒種子都如同他們計劃的一樣,長成一樣的「善良」。

長大之後怎麼樣?當然就是收成啦。他們不把你當成真正的人類看,他們把你當成一粒真正的種子,這就是比魔鬼更可怕的「上帝」們。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事離你很遠。

錯了,因為你就是那粒種子啊!

例如美國的政治正確,談到顏色可以被千夫所指。

再如說出某些真相便立馬有人捂住你的嘴巴。

再如某些道德綁架,從小到大。

多的不說,好好想想吧。

—————————————————割一下—————————————————————

覺得不錯的、收藏的、不要忘了點個贊啊,這樣我辛辛苦苦碼的字也值了~~


慶幸自己看到了很多好書
1. 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是一篇短篇小說。看完心情是相當沉重,覺得相比死去,活著真是困難千倍萬倍的事情,所以生活艱難的時候,想起這本書就會振奮起來。《馬丁·伊登》,傑克·倫敦的中篇小說,看完之後作者徹底成為了我心中最優秀的作家。
2·王小波《沉默大多數》,《我的精神世界》看到了許許多多生活和自己的影子,覺得自己就是那個「傻大姐」??(?ˉ???ˉ???)?」
3.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最喜歡的小說。愛格尼斯是我心中的女神,(?′?‵?)I L?????? 後來看B站狄更斯紀錄片,介紹《大衛》是狄更斯最「寵愛的孩子」
4.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從出生到去世,大部頭,給我一種寬廣的看待人生的視角
5.拜倫的《唐璜》,雖是十四行詩,但是一點都不難讀,語言直擊骨髓。查良zheng翻譯的(我忘了這個字怎麼寫了)
6.三毛《親愛的三毛》。這本書買過三次,一次送給我妹,她拆開快遞的那一刻就給我電話,「能不能不要給我買這麼幼稚的書」(⊙o⊙)…(⊙o⊙)…(原諒一下,我妹高中沒畢業,不喜歡讀書) 看完給我電話,「寫的真有味道」……

喜歡民國時候的文人,《陳寅恪與傅斯年》讓我覺得陳寅恪是最有風骨的文人,《梁思成自傳》讓我覺得林徽因是一個可愛的女子,周作人《雨中的書》雅緻自然極了,梁實秋《雅舍小品》輕鬆愉悅,《傅雷家書》讓我覺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還有很多喜歡的,現在最想看的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和一個朋友說的《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然而木有時間
這個季節的深圳,寫這點字手竟然凍僵了
來108遍拜日暖和暖和,哈哈哈……


渾身顫抖。。到沒有,不過思想上的顛覆確實很大。嗯可以說在思想上渾身顫抖。

說的是袁偉時先生的《帝國落日?晚清大變局》。

這本書成書在上個世紀末,按照序言中所描述的,本書的初稿定成的時間是在1992年。那麼它所針對的是當時對晚清近七十年的歷史解讀的偏差。在現在來看,可能有些會讓人感覺老生常談。但有一些觀念可能到現在都具有著相當長久的借鑒意義。

從目錄來看。袁先生將晚清近七十年的歷史剖析的很完整。全書共14章:

卷首獻辭
  第一章 中國傳統文化與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困境
  第二章 從林則徐到郭嵩燾
  第三章 經世致用思潮與鴉片戰爭後改革的延誤
  第四章 經世致用思潮與魏源的改革開放思想
  第五章 從徐繼畲看愛國與投降
  第六章 洪秀全、洪仁玕與晚清思想研究的誤區
  第七章 洋務思潮與王韜、馮桂芬、鄭觀應等的探索
  第八章 西方在華人士與洋務思潮
  第九章 曾國藩思想面面觀
  第十章 李鴻章的是是非非
  第十一章 千年遺恨,失足何處?
  第十二章 慈禧、康有為的兩面性及其啟示
  第十三章 晚清官員貪污的特點與根源
  第十四章 清末新政與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
  主要參考書目
  主要人名索引
  篇後絮語

先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晚清傾頹的原因,再針對相應具體的事件去一一論證這些不足。在這之中也包括作者對一些風評不甚友好的歷史人物進行了再評價,也包括一些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好人」的再認識。包括前期林、魏為代表的早期開眼看世界的知識分子;中期曾李左張為代表的洋務派,以及鄭觀應、王韜,康梁等維新派;最後還有對袁世凱以及革命派們的一些評價。

現在,人們對曾國藩、李鴻章等風雲人物的評價已經能夠做到客觀地看待,不在多說,我想在這說一個細節。就是袁先生對清末新政的評價。

在我看這本書之前,我對清末新政是沒有什麼感覺的,從小時候受到的教育開始,清末新政就不是重點。而且,說實話,我的高中是一個不是很有學習氛圍的私立高中,相對的歷史老師可能水平也就那樣,他在課上也沒有多做拓展,所以呢,我對這裡就不是很感興趣。

然而,到了大學,修了7年的歷史。漸漸對這一時期有所了解,也聽過很多不論是教高中的名師還是大學裡我的恩師對其評價,彌補了我對這一時期的知識空缺。但是,仍然沒有一個比較宏觀的解釋。直到我看到袁先生的這本書。

我在我的專欄中概括了一些書中的內容。【帝國落日】(4)康梁與清末新政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還不是對某些細節的觀察,而是我更加堅信了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而這應該是題中所謂思想上「渾身顫抖」的部分。

我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存在著一股慣性。這種慣性是如果不將自己撞得頭破血流,人們是不會考慮是否是我們自己的堅持方向有問題的。

這種慣性有好有壞,它成就了我們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文明,也在那個時期阻礙了我們向外面求取的道路。

中原的文明在亞洲一直處於優勢地位,出現了「華夷之辨」。

中原的文化幾乎收編了所有的周邊少數民族,才有了民族融合的廣泛出現。每當北方民族在入侵中原之後,都會不自覺的接受漢文化用於鞏固統治。除了元朝是因為它接觸過與漢文化地位相當的中亞文化和西方文化。也造成了其較為短暫的統治時間。

這種成功案例太多了,中國又是一個以經驗為主要判斷依據的農業國,自然對我們祖先傳下來的文化深信不疑。那麼當西方人用堅船利炮洞穿了腐朽落寞的中華帝國之時,當時的人們想到器物不如對手的就已經是很有批判性思維了。更不用說走在時人思想之先的魏源與郭嵩燾了。【帝國落日】(2)魏源與郭嵩燾。

即使到了甲午時期,中國人依然覺得我天朝的制度優越。朝野上下物議洶洶,李鴻章作為賣國賊被拿來批判。沒有人真正的放下中國依然是天下中心的天朝思維去看看擊敗我們的各個國家。

直到真的被打疼了,打怕了的庚子國難,傳統官僚們才真的意識到了不變真的要亡了。才開始了慢吞吞地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就像是一杯鴆酒,垂朽不堪的清政府飲之即死。不過,卻給近代的中國開啟了一扇通向經濟自由化、政治民主化的大門。

袁先生認為,新政的影響一直到1924年,廣州商團被鎮壓為結點。孫文會有多少對自由、民主、法治的理解見仁見智。不過,一個分權民主國家對於當時的中國是否有所裨益,筆者保留意見,如有機會定噹噹面向袁先生認真求教。

以上。

——————————————————————————————————————————

這本書我一直留有電子版,我覺得應該分享給各位朋友。

大家可以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陸大都督的學習小屋。

後台回復:晚清。即可獲得下載鏈接。


好書,就是在你讀它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嗑了葯的感覺。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7

△《男孩》

【南非】J.M.庫切/著

這是庫切的青春三部曲之一,講述一個生活在南非的男孩和他的童年。雖然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可他的幻想,夢境,無可言愁的苦悶,和我對童年的感受如出一轍。庫切的行文乾淨利落,如刀鋒般閃亮。他以知性的誠實消解了一切自我慰藉的基礎,使自己遠離俗麗,遠離毫無價值的戲劇化的解悟和懺悔。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俄亥俄,溫斯堡》

【美】舍伍德·安德森/著

書中刻畫了許多有故事的人,他們生活在一個名叫溫斯堡的小鎮里。他們敏感而又脆弱,默默地承受著人生中的失望和痛苦。他們迷茫,恍惚,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浸染在每個人的心裡。有些人選擇突圍,但是更多的人依舊沉淪在既往的悲傷中無法自拔,這與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所表現的主題極為相似。他們認清了這樣一個事實:有些人必須孤獨地活著以及死去,即便是在溫斯堡也不例外。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

△《黑暗中的笑聲》

【美】納博科夫/著

看書名就該猜到,這不是一本令人愉悅的書,各種譏諷、影射、戲仿,包括最後在不可名狀的悲憤中收尾,都淋漓地展現了納博科夫特立獨行的藝術風格。他是個天才,在他死去的第二天,著名作家巴塞爾姆歐茨說,開心嗎?納博科夫死了,我們這些作家都他媽的上了一個檔次。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6

△《公羊的節日》

【秘魯】略薩/著

這是一部血雨腥風的小說,每一個字都像一顆子彈,彈彈穿胸而過。每一個章節都像一輛重型坦克,在屍身上反覆碾壓。略薩是結構主義的大師,他的作品像交響樂一般恢弘壯闊,跌宕起伏。他的選裁充滿了政變、暗殺、畸形的愛欲,他抱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信念去寫作,然而,他最崇尚的卻是「賦予平庸的生活以藝術的尊嚴」。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霍亂時期的愛情》

【哥】馬爾克斯/著

當馬爾克斯想要一板一眼的給你講一個故事的時候,他才真正亮出了那把利不可當的敘事之劍。據說馬爾克斯在創作此書之前,參考了福樓拜的《情感教育》,他認為這是一部失敗之書,因為它想表現的太多。「小說」不是「大說」,小說就該做好自己的本分。所以,馬爾克斯決定,只寫一場永無止境的愛情。

三聯書店 2015

《時間的玫瑰》

北島/著

這是一本關於詩和詩人的書。

當守門人沉睡,你和風暴一起轉身,擁抱中老去的是,時間的玫瑰。

當鳥路界定天空,你回望那落日,消失中呈現的是,時間的玫瑰。

當刀在水中折彎,你踏笛聲過橋,密謀中哭喊的是,時間的玫瑰。

當筆畫出地平線,你被東方之鑼驚醒,回聲中開放的是,時間的玫瑰。

鏡中永遠是此刻,此刻通向重生之門,那門開向大海,時間的玫瑰。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9

《抬高房梁,木匠們/西摩小傳》

【美】J.D.塞林格/著

我們所喜愛的塞林格先生,他幾乎用掉了半生的精力,來寫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的名字不叫霍爾頓,他的名字叫西摩。我們無法得知真正的西摩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只能從他人的口中了解到星星點點關於他的故事。也正因如此,西摩的形象才擁有了歷久彌新的魅力。這是塞林格的過人之處,他把自己的創作範圍限定在一片狹小的空間里,並且在這片狹小的空間里做到了極致。


看到這個問題之前的一分鐘,
我正準備關掉手機蓋被子來睡覺。

但是看到了這個問題,我必須要來答一下
我最喜歡的書是東野圭吾的---------惡意

東叔的書迷很多,
他們可能更多的喜歡的是,白夜行(已齣電視劇,白夜行人物多劇情多頁數多,我啃了幾次都沒有啃完,感覺不適合剛接觸長篇的讀者)

但是,它還是不及-------惡意----


給我帶來的震撼感強烈,它能深深的讓我入戲書中,不能自拔,熱切的想知道最後的真相是什麼,毫不拖沓


Ps 東野的小說有最大的一個特點,不看到最後,你完全猜不到結局是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我格外喜歡看東叔書評的原因


惡意,中


看似隨意的一個描寫,
一片樹葉,一隻貓,一本書
看似平淡卻滿滿的都是鋪墊與細節


看到最後,結合之前的片段
除了明白自己的心被作者玩弄於股掌之中的感嘆

更多的是真實的背脊發涼汗毛豎起


深切感受到
那種深入骨髓的邪惡
恨意
嫉妒


就好像知乎中有一個熱門問題是這樣的,


什麼樣是真正的惡?


我之前看到的一句話可以詮釋(侵刪)

一顆樹嫉妒另外一顆樹,甚至想變成一把斧子。

(稍微劇透)
而,惡意,

文中的野野口修
就是最後一點一點削掉自己的皮,磨平自己的稜角,變成了一把充滿惡意的斧頭。
他砍傷了別人,同樣流血了自己。

我之前從來都不看推理小說,因為我是個很沒有耐心的人。
我最先看的是東野的三笑(怪笑,黑笑,毒笑)系列,短篇集,把作者的心路之程(把枯燥的東西寫的很生動)小人物的無奈和悲哀展現的淋漓盡致!

糯米一生推!!
後來出了(歪笑)不推。

開始看--惡意--我是拒絕的,
因為是長篇,還有是推理,我不喜歡看推理

但是,因為是東野寫的,我對他有信心
就試著看看
沒想到一見鍾情,一見如故,情定終生
東叔的書真的太讓讚歎了,沒辦法不入坑。

現在我是忠實的東叔小迷妹!!!

印象深刻的是這些作品
建議先看完書,再看電視劇

(信)---一個殺人犯親屬的救贖之路
(秘密)----母女靈魂互換的奇幻故事,結局我哭了,非雞湯,悲劇或喜劇取決於看書人自己
--已齣電視劇,人物造型情節我給 100分
(幻夜)......在沙漠中遇到海市蜃樓,沉迷還是解脫,誰知道呢?
---已齣電視劇,同樣給100分


金瓶梅
我講真的


也來講幾個吧。不一定是書,可能是短篇小說,散文,等等。


渾身顫抖的感受極少見,心潮澎湃則多見,但念念不忘是最難得的。一等一的好故事讓人進入那個世界,流連忘返,似幻還真。在一時一刻你深受觸動,但是當一年過去、五年過去、十年過去,你仍然不忘記,那是足夠證明什麼的。

1.《卡拉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佶屈聱牙,並不易讀,但是讀進去後,意外地發現首先都是一等一的好故事,在此之上才是人性哲學宗教——可能只除了《群魔》,那部作品映射彼時的政治意味太重,反而犧牲了一些傳世魅力。

《卡拉馬佐夫兄弟》是陀翁的扛鼎之作、集大成之作。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部作品只是陀翁計劃中的上卷,描寫卡拉馬佐夫一家子是如何遇上災禍,又如何分崩離析。而下卷則將重心放在一家中最小的兒子阿廖沙·卡拉馬佐夫身上,計劃讓這個『聖徒化』的人物去體驗世間百態,作為耶穌的化身,來解讀人世苦難——起碼在陀翁的書信中是這樣說的。但是可惜陀翁在完成上部後就離開人世,這部計劃涵蓋一切救贖的巨作就此落下帷幕。這樣的遺憾,怕是比起《紅樓夢》也不遑多讓。

但上部已經足夠偉大,甚至過於偉大了。在十九世紀的西方,小說藝術發展到其巔峰時刻,一時間群星薈萃,大師頻現,但在陀翁面前,一切作品都難免黯然失色,無論是從藝術性上,還是從思想性上,他都是最了不起的小說家,沒有之一。他的作品為我解答了『信仰的意義』這個終極的問題。這是屬於我自己的答案,就不在這裡夾帶私貨了。但是,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曾經不理解信仰這一個人生的命題,那麼你或許也會在這裡尋找到你的答案。


2.《追憶逝水年華》


如果說陀翁的小說在故事與意義上達到了至高的巔峰,以至於後人無法逾越的話。那麼二十世紀以來的了不起的小說家們,則又開拓出了他們各自的奮鬥領域,從而得以升維到達另一個世界。而《追憶逝水年華》無論如何都是其中最了不起的一個。

評價這本書並不容易,我曾經通讀過一遍全書。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真實地體現了一個人全部的內心世界。如果說十九世紀及以前的小說家們都仍然站在人物之外寫作的話,那麼二十世紀的小說家都紛紛進入了人物的意識中去寫作。這是一種升維。但普魯斯特的偉大並不在於他是第一個發現這個領域的人,而是在於,他真正地寫出了他的意識中的人生,他將他一生所愛、所想、所念、所思、所恨,都真實地落在筆端,並且——使它們放射出了無限璀璨的美感。

美感,是的,這是這本書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它在我腦海中是一部充滿美的書。那美的源頭,是普魯斯特對於一生回憶的眷戀,對於生命本身的熱情。他讓他的人生在書中凝結成純粹的美麗而永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經常是漫長且迷惘的,但當讀到最後時分,我終於明白,那漫長而迷惘的正是人生,而即將結束時的恍然若失,正是即將離開人世的作者,與他人生的告別。我在普魯斯特的書中,作為普魯斯特本人,與自己的人生進行了告別。驀然回首,我也像臨終前的普魯斯特一樣,望著長達七卷的人生回憶,而漸漸品嘗到了屬於人生本源的意味。

我一直記得普魯斯特的一個觀點,或許本來也沒有這個觀點,而是我內心中臆造出來的:「現實只是一個影子,而只有記憶才是真正永恆的。」我竟然無法反駁。

目前我在緩慢地刷第二遍,在第二遍閱讀中,第一遍的迷惘漸漸淡去。好像一段長路,當你第一次走時總會心焦,暗自思忖「為什麼目的地還不到、還不到」,但當你第二次走同樣的路,卻感到「咦,為什麼一下子就到了?」人的大腦真是奇妙的東西。在第二次閱讀中,我得以觀察到作者的謀篇布局,觀察到這一座故事的「大教堂」一點點由平地而起,看到它結構上的對稱、均勻、平衡、完美。第二次,我得以觀察到,作者的流動的回憶是如何將一點聯繫到另一點,然而這一切都不是隨機的。整部作品如一幅巨大的畫作,作者起初在這裡畫幾筆,突然又跳到那裡畫幾筆,然而隨著人生不斷地向前,同樣的一群人不斷地在人生中不同階段出現,這一幅畫作被不斷地加強,不斷地鋪展,不斷地完善。最終有一天,作者放下畫筆,讀者的目光從筆端的細節向後退卻,才驚愕地發現,整張畫面原來早已完成,原來如此恢宏斑斕,當初每個不知所謂的細節最終都匯總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筆。而讀者得以明白,作者真正想畫的,最終停留在紙面上的,是被作者捕獲到的、凝固成為永恆的「時間」。

(另外《年華》其實也是很好看的小說,裡面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特別有意思,劇情雖然相當平淡,但家長里短的八卦也很有趣。)


3.《死者》


喬伊斯的著名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的最後一篇。情節極其簡單,講述一個丈夫在一個家庭聚會上,偶爾發現妻子的初戀的故事。讀過這篇後,我愛上了這種在前十分之九篇幅細細鋪墊,而在最後十分之一感情爆發的手法,或許叫做套路更合適一些。喬伊斯在這裡充滿悲憫,最後一段是文學史上最美麗的結尾之一,這是最後一次他像正常人一樣表述他的感情,所以請珍惜:

「整個愛爾蘭都在下雪。它落在陰鬱的中部平原的每一片土地上,落在光禿禿的小山上,輕輕地落進艾倫沼澤,再往西,又輕輕地落在香農河黑沉沉的、奔騰澎湃的浪潮中。它也落在山坡上安葬著邁克爾?富里的孤獨的教堂墓地的每一塊泥土上。它紛紛飄落,厚厚積壓在歪歪斜斜的十字架上和墓石上,落在一扇扇小墓門的尖頂上,落在荒蕪的荊棘叢中。他的靈魂緩緩地昏睡了,當他聽著雪花微微地穿過宇宙在飄落,微微地,如同他們最終的結局那樣,飄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

4.《呼嘯山莊》

這本書的手法並不成熟,結構混亂,情節也很難經得起推敲,足見作者的不成熟之處。但它的了不起在於,它描寫了一種極端強烈的激情,從未有一個人能像艾米麗·勃朗特一樣將它描寫得如此動人:

"嫁給希刺克厲夫就會降低我的身份,所以他永遠也不會知道我多麼愛他;那並不是因為他漂亮,耐莉,而是因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論我們的靈魂是什麼做成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模一樣的;而林惇的靈魂就如月光和閃電,或者霜和火,完全不同。」

"在這個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厲夫的悲痛,而且我從一開始就注意並且互相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強的思念。如果別的一切都毀滅了,而他還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如果別的一切都留下來,而他卻給消滅了,這個世界對於我就將成為一個極陌生的地方。我不會像是它的一部分。我對林惇的愛像是樹林中的葉子:我完全曉得,在冬天變化樹木的時候,時光便會變化葉子。我對希刺克厲夫的愛恰似下面的恆久不變的岩石:雖然看起來它給你的愉快並不多,可是這點愉快卻是必需的。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厲夫!他永遠永遠地在我心裡。他並不是作為一種樂趣,並不見得比我對我自己還更有趣些,卻是作為我自己本身而存在。"

「但願我能抓住你不放,」她辛酸地接著說,「一直到我們兩個都死掉!我不應該管你受什麼苦。我才不管你的痛苦哩。你為什麼不該受苦呢?我可在受呀!你會忘掉我嗎?等我埋在土裡的時候,你會快樂嗎?二十年後你會不會說,『那是凱瑟琳·恩蕭的墳。很久以前我愛過她,而且為了失去她而難過;可是這都過去了。那以後我又愛過好多人:我的孩子對於我可比她要親多了;而且,到了死的時候,我不會因為我要去她那兒就高興:我會很難過,因為我得離開他們了!』你會不會這麼說呢,希刺克厲夫?」

「願她在苦痛中醒來!」他帶著可怕的激動喊著,跺著腳,由於一陣無法控制的激情發作而呻吟起來。「唉,她到死都是一個撒謊的人呀!她在哪兒?不在那裡——不在天堂——沒有毀滅——在哪兒?啊!你說過不管我的痛苦!我只要做一個禱告——我要重複地說,直到我的舌頭僵硬——凱瑟琳·恩蕭,只要在我還活著的時候;願你也不得安息!你說我害了你——那麼,纏著我吧!被害的人是纏著他的兇手的。我相信——我知道鬼魂是在人世間漫遊的。那就永遠跟著我——採取任何形式——把我逼瘋吧!只要別把我撇在這個深淵裡,這兒我找不到你!啊,上帝!真是沒法說呀!沒有我的生命,我不能活下去!沒有我的靈魂,我不能活下去啊!」

而《呼嘯山莊》的結尾,也是我認為文學史上最美的結尾之一:

我在溫柔的的天空下,在這三塊墓碑前留連。我望著飛蛾在石南叢和蘭鈴花中撲飛,聽著柔風輕輕撫動草葉。我懷疑有誰能想像得到,在如此平靜的土地下,沉睡者竟會有那麼不平靜的睡眠。

這是那種你會為之顫抖的書。這是那種在幻夢的熱病中寫下來的書,這是那種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百般計劃的書,而憑著一腔激情和一把才華拼搏而成的書。這是那種你真的會去妒忌作者的書,因為你知道,她在自己的幻想中,經歷了比真實人生精彩一萬倍的心理體驗,那是每一個創作者夢寐而求的體驗,是寫作真正的獎賞,遠比金錢聲名重要的多的獎賞,那是寫作者中的毒。

5.《挪威的森林》

雖然提到《挪威的森林》難免會讓人覺得俗氣,但一本書不該因為被很多人喜歡而降低了它的意義。幾年前寫過一篇書評,寫出了我對這部作品的感覺,直接貼過來好了:

最初我抱著期待的心情,因為之前看過許多對此書的推薦,雖然彼時我還沒有與網路相連接,但已然在購買的一些青春書籍和雜誌中多次看到此書的大名。可是第一次看完的時候,只是覺得無聊無趣。年少的時候不知道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和無限的閑心,於是我又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直到第五遍上下,突然感到有些不一樣了。

村上春樹極為推崇菲茨傑拉德,就是從挪中,我讀到他對《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盛讚,即無論從哪一頁翻開,都是這樣的妙不可言。毛姆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即「無論從哪一頁翻開都妙不可言的書實在是太少了」。於我而言,挪威的森林也近似這樣的一本書。

吸引我的是什麼呢?多年過去,又加上三五年沒有閱讀這本書,我終於有可能看清自己的喜好,我想真正吸引我的,是這本書中恆久的一種調子,那種不急不緩的,既不擔憂未來,也不困擾於現在,而純然關注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的調子。這種調子是不太可能出現在二十齣頭的年輕人身上的,因為他們太年輕,不知生命短暫,生活悠長,而未來又太過於不可知,給他們創造了太多的雄心,和太少的安全感。大概也只有一個三十八歲的男人回頭看自己的二十歲時,方才能把生活刻畫得如此平穩吧。這種基調為全書創造了一種粘稠的氣氛,只要翻開書卷,就會感到被它纏繞其中,似乎也隨著渡邊一起歲月靜好,現世安穩著。

然而這也是一本關於死亡的書。可是這本書中的死亡與其說是激烈而悲痛——一如死亡通常的樣子的——不如說是空茫而必然的。木月的死掀開了死亡的第一幕,對他的死,我更傾向於認為,象徵著渡邊的少年之死,而直子的存活維繫著渡邊與少年的聯繫,這種聯繫太過於不正常,以至於直子必須得精神病,這更像是渡邊對這一不正常關係潛意識中的理解。綠子的出現,為渡邊走向成人打開了一扇門,最終令渡邊掙扎於少年和成人之間。直子的死切斷了他與少年最後的聯繫,為此書中渡邊度過了一段悲痛瘋狂的歲月,雖然那讓我很驚異——難道你不是早就知道,直子必死,正如少年時代必死的嗎?玲子成為了渡邊告別少年時代的過渡之物。他們倆在天台上為直子舉行的葬禮安慰的不是直子的靈魂,而是死去的少年渡邊。

當少年時代死亡,渡邊全然步入成人,綠子對他的意義就隨著直子的死,而一起消失了。綠子的意義始終依託於直子,在渡邊心上形成一個天平,而天平的一端消失了,另一端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整個世界對渡邊來說都屬於成人,而綠子只是無限成人世界中極盡微小的一點。

所以,十八年後,三十八歲的渡邊想起直子時,依舊悲痛不已,而綠子已經從他的回憶中,消失了。

整個故事中充盈著死亡。對於永澤的女朋友這個角色(我忘記了她的名字),還有直子的姐姐,等等,她們都像是渡邊少年時代的陪葬,因為少年時代必死,所以她們也必死。而玲子、綠子的父親都像是直子的變奏,這解釋了為什麼他們與渡邊一見如故——渡邊,或者說作者,總是幻想著少年時代對自己的無比友好,無比的友好。

永澤是唯一一個有著真實世界氣息的人,渡邊創造他的理由,我想更多的是,為了向世界證明,他對真實世界的不恐懼與平起平坐,雖然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挪一書的文辭異常的好,不知多少該歸於村上,多少該歸於林少華。不得不提到其中眾多精彩的比喻,日本民族審美趣味中,精雕細琢細節是極為重要的,反映在村上身上,我想就是對比喻極盡幽妙的追求。

村上的長篇我基本上都不怎麼喜歡,除了挪。其他長篇我覺得都不如他的短篇寫得好。他的風格近似寓言,一個被拉長注水的寓言讓人泄氣,還是短小精幹為上。說到這忽然想談談智識與感識,話說亂編文學概念是我的個人愛好。所謂智識和感識,在我想來,就是用理智去識別和用感覺去識別,兩者並不矛盾,但在某些作者身上卻涇渭分明。比如村上,他一直用智識,可是我覺得,他更多的是一個感識者。

6.《悲慘世界》

雨果是一個大詩人。不管小說寫得多麼好,他的本質是一個詩人,不是小說家。

什麼是詩人?什麼是小說家?在我看來,詩人是一群充滿熱情、幻想、激情,筆下橫衝直撞的人物,他們精於捕捉人性短暫的瞬間,爆裂的情感,一閃而過的美。

而小說家,他們冷靜、剋制、疏離、理智,他們精於層層剝離人性中幽深難測的段落,通過洞察,將矛盾與掙扎大白於天下,他們凝固的是人生,長的短的,被時間所磋磨的人生。

雨果的作品,富有前者,而疏於後者。在雨果筆下,每一個人物都只有一個既定的形象,只有一次命定的轉變,每一個人心中都充滿激情,每一個人,都像是雨果的分身。這種激情無論善惡,德納第兩口子擁有的是惡的激情,馬呂斯、愛潘妮、珂賽特擁有的是愛情的激情,安灼拉擁有的是革命的激情,芳汀擁有的是母愛的激情,沙威擁有的是自以為的正義的激情,冉阿讓擁有的是博愛和自我犧牲的激情。總而言之,在《悲慘世界》里,絕大多數主要人物都充滿激情,被激情驅使,你是看不到任何一個麻木的、普通的、平庸的靈魂的,哪怕這樣的人滿地都是。但是在雨果眼裡,普通人是沒有資格走上他的舞台的,他要的是極端的個性,極端的驅動力,和極端的命運戲劇性,哪怕這一切和現實相去甚遠。

所以說,雨果是一個詩人,不是一個小說家,他大概對於現實沒多少真正的興趣,而對於他幻想中的激情四射的世界充滿嚮往。這樣也好的,當你認同他的邏輯,認同他的世界運轉的規律,那麼你可以從中得到無與倫比的享受,雨果的小說是真正好看的小說,是真正充滿戲劇性的小說,他的戲劇性除了在劇情里,也在人物豐滿的性格和由性格驅使的命運里,和他相比,大仲馬的人物像木偶,劇情像白開水,傳奇像街頭小報,如果你知道大仲馬的小說有多麼好看,那麼是的,雨果的小說就是辣么好看。

念念不忘的還是《悲慘世界》最後結尾的一段話,好幾次看到這裡哭得像狗:「……我把壁爐上這對燭台留給她。燭台是銀的,但對我來說它是金的,是鑽石的,它能把插在上面的蠟燭變成神燭。我不知道把它贈給我的那一位在天上是否對我感到滿意,我已經盡我所能了。


7.《精靈寶鑽》

如果說《魔戒》是第一流的奇幻小說,它的前傳《精靈寶鑽》卻是一種不能稱之為小說的體裁,一種居於英雄傳奇、敘事詩、小說和散文故事之間的體裁。《精靈寶鑽》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平淡的節奏和冗長的敘述從一開始就擋住了許多《魔戒》的粉絲,對於跌宕起伏的劇情的心理需求很快被無窮無盡的敘事澆滅,從始至終那種平緩的語調讓它完全背離奇幻小說的本源而行,即——讓讀者爽。然而本質上,這樣一部反需求、反高潮的作品卻的的確確創造了無數精彩絕倫的人物、橋段、故事、傳奇、神話。《精靈寶鑽》輕描淡寫的五千字,換到任何一個今天的奇幻作家手上,都可以輕輕鬆鬆寫出五十萬字的暢銷巨著。價值萬金的創造力和梗就這麼被作者滿書到處亂扔。然而托爾金才不在乎,當他如古代盲目的游吟詩人一般,吟唱完上下幾萬年的煌煌大觀,面對著被颶風一般的故事颳得神情恍惚的讀者,他淡淡一笑,說道:故事變成歷史,歷史化為傳奇,傳奇成就神話,你想看到的是故事,但時間已久,這裡留下的只有神話。

是的,托爾金最令人不能理解的是,他為什麼能通過一己之力創造人類歷史上千千萬萬人才能最終創造出的神話,並且說服千千萬萬人相信他。這種創造力不說是震古鑠今,也絕對是文學史上的獨一份,他是一個真真正正的、非常深井冰的人。


8.《大師與瑪格麗特》

這本書我看的有點久了,劇情還記得,是一部很精彩也很偉大的小說。但是否能夠精彩和偉大到《卡拉馬佐夫兄弟》,《追憶似水年華》和《悲慘世界》的地步呢?不能。

但是我還是一直記得它,記得它帶給我一瞬間的感動和洞察。這本書採用的是雙線敘述,一條線是現實中的大師和瑪格麗特的故事,另一條線是書里的大師寫的一個故事,故事發生於加利利拿撒勒人耶穌和第五任猶太總督、騎士本丟·彼拉多之間。歷史上的彼拉多因為怯懦,而沒有干預耶穌的死刑判決,違背了自己的良心。為此,在大師的書中,他被悔恨禁錮於石頭山頂兩千年,一直希望能得到原諒,和已死的耶穌談一談。直到最終大師給了他一個結局:「你自由了!你自由了!他正等著你!」這是多麼浪漫的想像,多麼了不起的藝術,那一瞬間,我彷彿真的看到月光下,那個等寬恕等了兩千年的人影,他一瞬間緊繃的心弦,和最終解脫的釋然。本書的主題是「怯懦是人類最嚴重的缺陷」,同時也是「良心是人類最重要的財富」。

[完]

個人公眾號:藍耗子嗑紅瓜子(lanhaozikehongguazi)


推薦閱讀:

有哪些內容充實、可用來打發時間且會有收穫的好網站?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推薦 | 文學 | 有哪些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