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藝術家、作家、音樂家、政治家、科學家優秀傳記電影值得推薦?


看到鏈接裡的推薦都比較man,補充一些女性片和gay片:
(以下排序按推薦程度)

塞拉菲娜 花落花開 Séraphine (2008)-----法國天才女畫家塞拉菲娜
2009年法國愷撒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劇本、最佳電影配樂、最佳攝影、最佳布景、最佳服裝;最佳導演及最佳聲音獎提名。

時時刻刻 The Hours (2002)------英國女作家伍爾夫
2003年 奧斯卡 最佳女主角,金球獎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最佳女主角(劇情類)

灰色花園 Grey Gardens(2009)------傑奎琳肯尼迪的近親大小伊迪
2010年 金球獎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ini-Series or a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 ,Best Mini-Series or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 ,2009年 金衛星獎 Best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

心之全蝕 Total Eclipse (1995)--------19世紀法國天才詩人蘭波
1995年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Golden Seashell(提名)

玫瑰人生 La M?me (2007)--------法國國寶級歌手艾迪特?皮雅芙
2008年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2008年 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音樂/喜劇類)

絕代艷后 瑪麗皇后 Marie Antoinette (2006)-------法蘭西瑪麗王后
2007年 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 ,2006年 戛納電影節 Cinema Prize of the French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2006年 Washington DC Area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WAFCA Award) 最佳藝術指導

希爾維亞 / 篇篇情意劫 / Sylvia (2003)-------20世紀著名的女詩人、普利策文學獎獲得者希爾維亞
2005年澳大利亞攝影師協會優秀獎。

波特小姐 Miss Potter--------彼得兔系列作品作者、畫家比阿特麗克斯·波特女士
2007年 金球獎(Golden Globe) 最佳女主角(音樂/喜劇類)提名,Heartland Film Festival (Truly Moving Sound Award )Truly Moving Picture,Australasian Performing Rights Association(APRA Music Award) Feature Film Score of the Year Nigel Westlake


▼《莫扎特傳》1984

藝術家:奧地利古典主義音樂大師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電影從一個宮廷樂師薩里埃利的角度, 呈現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而他倆則是既生瑜何生亮的一對冤家!
順便提下飾演樂師的F·默里·亞伯拉罕,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以老年Zero形象閃現。

▼《弗里達》2002

藝術家:20世紀墨西哥女畫家,以畫自畫像著名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同時也就為你打開了一扇窗。但沒過多久,上帝又為弗里達關上了那扇窗。弗里達一生承受了車禍、手術、流產以及纏繞她一生的後遺症,惟有在畫中她將自己熱烈的情感釋放,她值得那首歌「想要怒放的生命」為她響起。

電影通片採用超現實主義手法,而弗里達本人當年被裹挾入超現實主義運動但她本人卻從未承認過自己是一個超現實主義者。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2003

藝術家: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繪畫大師楊-維梅爾

當初就是被斯嘉麗?約翰遜這張劇照一眼迷倒,為了等這一刻苦苦等了1個半小時。

電影里,畫家和少女曖昧來曖昧去,什麼也沒發生。主要是畫家在自己家受老婆岳母壓制過的挺壓抑,自己性格又不夠強勢,所以兩人的情愫最終就止步於這一幅經典之作了。而性感女神斯嘉麗?約翰遜恐怕也再也超越不過此了。


▼《工廠女孩》2006

藝術家:20世紀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

應該是被安迪·沃霍爾、電影明星伊迪·塞奇威克和鮑勃·迪倫的三角戀情吸引去看這部電影的。

編劇基本是在一部電影里以紀錄片的真實度講述了安迪·沃霍爾和他最愛的工廠女孩的故事。安迪·沃霍爾有句名言「未來每個人都可以在15分鐘內出名,也可以在5分鐘內消亡」,後半句其實是關於伊迪的讖語。

鮑勃·迪倫本人曾因擔心影片中女主伊迪因為他的背棄而一蹶不振這一影射影響其聲譽,欲將製片方告上法庭。不管你之前是否聽過伊迪這個名字,看完電影你都會對伊迪·塞奇威克感興趣的。


▼《香奈兒秘密情史》2009

藝術家:Chanel品牌創始人加布里埃·可可·香奈兒

這是所有有關香奈兒影片中評分最低的一部,但也是最香艷的一部。

可可香奈兒:「彪悍剩女當如是」。


▼《梵高:話語人生》2010

藝術家:19世紀荷蘭印象派文森特·威廉·梵高

許多人熱愛的一位男演員演了許多人熱愛的一位畫家。梵高生前有才到沒朋友,演他的男豬腳「卷福」(《神探夏洛克》男主)帥到沒朋友。

電影的畫面,訴說一個了畫家對一切暖色調的渴望。


▼《壽司之神》2011

藝術家:全世界年紀最大的米其林三星大廚小野二郎

有多少吃貨看完這部紀錄片哭鬧著要飛去東京吃一次他做的壽司。

記住:小野二郎爺爺的壽司,需要提前半年預約(不過安倍宴請奧巴馬的時候好像沒有預約,而且是爺爺親自出來捏的壽司),並且可是吃一次少一次吶~


▼《吶喊 Let the Scream Be Heard》2013

藝術家:挪威著名畫家愛德華·蒙克

關於蒙克的紀錄片。

如果喜歡蒙克的畫,可以一看。

未完…


@鄧文博 給的那個問題鏈接裡面,確實非常詳盡,但是我很想專門推薦一下馬丁·西科塞斯和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片子:

馬丁·西科塞斯就經常拍攝歷史名人的傳記片,而且小李子也是他的御用演員。
《憤怒的公牛》,改編自拳擊手Jake La Motte的自傳小說;
《達賴的一生》,1997年的,估計也只有西科塞斯才敢拍的,他還因此片成為50個不準進藏的人之一.....;
《飛行者》,講述的是20世紀美國航空界的風雲人物霍華德·休斯的故事,小李子憑藉此片還拿了2004年金球獎的最佳男主;

另外還有2011年上映的《胡佛》,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小李子主演的,講述前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長埃德加·胡佛的故事;


這些年看過的那些傳記片,
《莫扎特傳》,當年的奧斯卡獎,爭議很大,但卻好看到爆,不知能不能算最好看的傳記片
《畢加索的奇異旅行》,算不上嚴肅意義的傳記片,但是依舊推薦
《顧城別戀》,這個不解釋了....
《伊利莎白》,女神凱特扛鼎大作
《我不在那兒》,鮑勃迪倫,凱特反串,力薦!
《約翰列儂的理想世界》
《我的建築師》,路易康,一生傳奇,片子導演是他的兒子。此片每個建築師必看,其他想了解建築的童鞋也不能錯過
《瑪戈皇后》
《美麗心靈》,大數學家約翰納什
《女王》,英國女王伊利莎白
《社交網路》,此片一出,在我心目中最佳傳記片不再只是《莫扎特傳》一部,當時沒拿到小金人讓我憤慨異常,從此奧斯卡地位一落千丈

接下來最期待的片子,
《喬布斯傳》《林書豪傳》

補充幾部最近新看的,
《壽司之神》,一部讓日本飲食文化走向禪寂的紀錄片
《傳奇字體/helvetica》,喬幫主在天上應該會微笑著點頭的紀錄片

電影版《喬布斯傳》,連紙質的十分之一精彩都沒有
《林來瘋》,典型的美國夢,世界需要這樣的英雄


詩人:
蘭波傳 (豆瓣)
明亮的星 (豆瓣)
心之全蝕 (豆瓣)

畫家:
梵高 (豆瓣)
弗里達 (豆瓣)
我的左腳 (豆瓣)
畢加索的秘密 (豆瓣)

音樂家:
莫扎特傳 (豆瓣)
貝多芬傳 (豆瓣)
不朽真情 (豆瓣)
就是這樣 (豆瓣)
尋找小糖人 (豆瓣)
閃亮的風采 (豆瓣)
一曲難忘 (豆瓣)
玫瑰人生 (豆瓣)

賽車手:
極速風流 (豆瓣)
永遠的車神 (豆瓣)

科學家:
萬物理論 (豆瓣)
模仿遊戲 (豆瓣)

數學家:
美麗心靈 (豆瓣)

電影人:
卓別林 (豆瓣)
童年往事 (豆瓣)

政治軍事家:
拿破崙 (豆瓣)
甘地傳 (豆瓣)
巴頓將軍 (豆瓣)
斯巴達克斯 (豆瓣)
聖女貞德蒙難記 (豆瓣)

作家:
時時刻刻 (豆瓣)
成為簡·奧斯汀 (豆瓣)
三島由紀夫傳 (豆瓣)
對話索爾仁尼琴 (豆瓣)

其他:
香奈兒 (豆瓣)
聖羅蘭傳 (豆瓣)
末代皇帝 (豆瓣)
鐵拳男人 (豆瓣)
艾德·伍德 (豆瓣)
哥倫布傳 (豆瓣)
拳王阿里 (豆瓣)
壽司之神 (豆瓣)
伊夫聖羅蘭傳 (豆瓣)


古爾德的傳記電影《32 Short Films about Glenn Gould》(《古爾德的三十二象》)
拉赫瑪尼諾夫的傳記電影《紫丁香》
阿巴多的紀錄片《天籟之後是靜寂》
莫扎特的《莫扎特傳》
霍洛維茲《最後的浪漫》
MJ的《This is It》
黃家正的《音樂人生》
關於張昊晨的第十四屆范克萊本大賽的紀錄片《A Surprise in Texas》
李雲迪《The Young Romantic》


衷心推薦關於YannTiersen的La Traversee - un film de aurelie du boys
不能算是傳記,是關於Les Retrouvailles這張碟的紀錄片,但也很不錯。


超多圖預警!請在有wifi情況下觀看!(施工中)
看完林語堂傳剛好看到這個問題,跑個題推薦三部非常感動我的紀錄片吧。電影受藝術效果的要求所限,人物事迹不能盡信。而紀錄片最重要的就是真實。這三位作家無一例外地被捲入時代的洪流,浮浮沉沉之間,演繹出了比虛構更驚心動魄的真實。
1. BBC出品的WB.Yeats A Fanatic Heart 葉芝:狂熱之心
愛爾蘭詩人葉芝,一個不願過多捲入政治的詩人,寫出了20世紀最偉大的關於政治的詩: Easter, 1916,並且塑造了愛爾蘭的民族文化和性格。在愛爾蘭獨立運動中,他不曾殺過任何一個人,然而沒有他,愛爾蘭就不復存在。這部紀錄片讓我越發的堅定了一個信念,人們心中所謂國家的概念、所謂民族的概念,不是地域上的,不是政治上的,而是文化上的。


推薦電影《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19世紀義大利小提琴音樂家帕格尼尼的傳記電影。小提琴音樂家大衛葛瑞特(David Garrett)飾演帕格尼尼。

以下是我寫的本電影相關原創推薦雜記 :

一、 電影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2013年的德國電影: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推薦給音樂愛好者吧。這部片子不能按純粹的劇情片看,畢竟帕格尼尼的演員大衛葛瑞特(David Garrett)的正式職業是音樂家,不是演員。全片基本分三幕:和魔鬼訂契約,征服倫敦以及愛情詠嘆調。拋開歷史真實性,單從電影劇情設定來說,這片子還是扣人心弦的。特別是男主失蹤,到從觀眾席出場這一場很俗套的戲,導演卻能把情緒調動的非常到位。另外現場演奏部分真的很精彩!

當然,對於傳記來說,本片內心挖掘和性格展現都有點過於薄弱了。人物不形象,不立體,彷彿只要一個有天賦的人扔到那個情境中,就會有相同的情節展開,完全看不出人物性格和特質推動的情節。

霧霾被拍的太生動了,必須點贊。那時候霧都的霾比現在帝都的霾強多,不但PM濃的化不開,而且霧都的人認為這是GDP蒸蒸日上的霾,這是工業化霾醇香可口霾,這樣的霾能對身體怎能沒有好處?這理論被那時的倫敦人掛在口邊,很自豪。這在中國人看來很有親切,很魔幻現實主義,很可以有。

帕格尼尼有蜘蛛指症,高瘦,手指細長。這可能使他更有條件完成以前沒人能做到的,在小提琴上奏出超大音程的跨度。手指細長在音樂界就像骨骼清奇在功夫界一樣,是一種真正的天賦。藝術家有些天賦還真來源於病態。社會能否容下這些異於常人的人對於藝術很重要。社會包容度,決定了文藝能到達的高度的上限。很明顯,我們自己目前的社會無論在身體,還是精神上對於異類的包容度都是不夠的,木不可獨秀於林。

帕格尼尼的一生有足夠多的傳奇,如果被拿來仔細拍,估計要拍個系列才行。魔鬼帕格尼尼的一生最重要的戲劇衝突點,是在於魔鬼兩個字。他小時候幾經生死,是魔鬼復活嗎?小提琴在他超越極限的指法和魔術般的弓弦下變得出神入化,甚至演奏出魔鬼的顫音,這是和魔鬼簽下的契約換得的嗎?他揮金如土,吃喝嫖賭,形如爛泥一般的私生活,就如同被魔鬼吸走了魂靈。他死後也因各種魔鬼傳言困擾而幾十年無法入土為安。而電影里直接把帕格尼尼的經紀人打扮成魔鬼,和帕格尼尼簽下契約,就算完成帕格尼尼的魔鬼化了,太過簡化了。

大衛葛瑞特比起帕格尼尼身形高度是夠了,但瘦弱和病態是演不出來。片子里的小提琴都是大衛親自表演的,配合劇情,非常好聽,這種人琴合一的觀感,不是那些假把式能比擬的。

二、從古典到流行

帕格尼尼在劇場里演奏小提琴協奏神曲-鍾(La Campanella)的時候,李斯特在台下聽音識譜急急記下,然後慢慢琢磨改編鋼琴版。李斯特想要用不能連續發聲的敲擊樂器-鋼琴來能表現小提琴弦樂特有的漣漪般不斷連續侵襲的感覺,這使他改編的鋼琴曲-鍾,也變成了世界上最難的鋼琴曲之一(別想多了,野蜂狂舞不在裡面 )。 在鋼琴曲鍾這樣的頂級難度上,李雲迪的鋼琴演奏版本我仍然覺得是最好聽的,雖然李雲迪亂入娛樂圈後鋼琴武功也是廢了的。相比之下,人家天才神童大衛格瑞特,也是半路跨界流行圈,但他仍然不丟改一流小提琴演奏家的名號。大衛葛瑞特在古典音樂中加入了架子鼓和電吉他的現代流行狂暴元素改編,難說好或不好,但貌似沒人質疑他的小提琴水平。另外一個同樣是跨界加入流行元素改編甚至原創的鋼琴演奏家馬克西姆,卻被古典音樂人士說砸鋼琴的水平也就那樣。可見天才玩啥都沒毛病 。

我一直很納悶架子鼓為什麼是跨界選手的標配。在聽馬克西姆現場的時候,架子鼓讓我很齣戲,除了高潮部分有助推情緒外,其他多數時候感覺對琴聲的干擾挺明顯的。後來想想可能節奏在流行音樂里是和旋律一樣重要的元素,古典跨界流行的時候沒了指揮,那必須要有個強裂的鼓點節奏,把各種樂器指揮起來,否則不同的樂器容易踩不到相同的拍子,配合失敗。架子鼓大概是這個作用吧,瞎想的。(古典音樂配上架子鼓就是跨界流行音樂嗎?什麼時候有空可以用garage band製作測試一下。)

區別於古典音樂的節奏潛於底層,流行音樂的節奏一般統一、固定,浮於最上層,直接通達聽眾。按崔健的說法42拍是人類天生的節奏,不用學都懂。這個點很容易得到。另外聽流行音樂有點像並行運算,你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幹活或者玩手機,互不干擾。但很大一部分古典音樂卻會直接干擾到你手頭的活。聽古典音樂更像看電影一樣,電影你沒法一邊看,一邊幹活或者玩手機吧!古典音樂也是這樣,它就像黑洞,直接把時間和情緒吸走,渣都不留,不能只做簡單的背景音樂,有點可怕。

從吸收時間和情緒的級別來考慮,我私自把古典音樂分了三級(別問我科不科學),分別是:奏鳴曲級、協奏曲級和交響樂級。

奏鳴曲級吸力最弱,也最平易近人。奏鳴曲和流行樂長度差不多,每一章都較短,5分鐘的級別,經常一個樂器獨奏。這種古典音樂貌似作為背景音樂還行,不嘈雜激越,聽慣流行音樂的也會馬上覺得好聽。

吸力強一點的是協奏曲級。長度中等,10分鐘級別,長到有點感覺不耐煩了。協奏曲在一兩個主奏樂器的基礎上,有些會加入不那麼有親和力的管弦樂器,編製也大了,勉強還能接受吧。

大黑洞必須是交響樂,一章就整到30分鐘級別,不停的強弱快慢喧靜切換,刺激聽覺和想像的上下極限。如果你在聽交響樂的時候,腦子裡還能有一絲其他念頭的話,我也是服了。

我只能聽到大約奏鳴曲和協奏曲之間的級別,大協奏曲和交響曲之類的幾乎完全受不了。也許什麼時候空了,像看電影這樣專門留出一兩個小時的前提下,我可以考慮聽交響樂級別的古典音樂。但坐家裡不玩手機pad,不看電視書籍,卻感情充沛的聽一兩個小時的音樂,會不會被當成非正常人類啊?不好弄。話說古典音樂還真是中老年人聽的多。十幾二十歲的孩子必須聽搖滾,再成熟點耳蝸毛細胞就只能承受的住民謠之類的輕柔類型了。如果你突然發現自己喜歡聽古典音樂了,那一般就說明你已經老了。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古典音樂就是以前的流行音樂,現在的流行音樂以後有部分也可能成為古典音樂。這話前面半句是根本錯誤的,後半句有可能對。流行音樂只是一種非常特定的音樂題材,好比文學中的流行短詩,只是音樂這座冰山的一角,其它主體部分都由經典音樂填充。

古代的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的關係僅從受眾來說,有點像中國文學裡的詩詞曲的關係。「詩庄、詞媚、曲俚俗」,古典音樂像詩詞,只為上流社會服務。統治階和知識分子精英貴族佔了詩庄和詞媚,流行音樂的受眾和老百姓喜歡的俚俗的雜曲更接近。流行音樂的受眾為什麼像曲而不是詞呢?中國古代詞牌雖然也源於民間的曲調,但古代的詞仍然只是知識分子精英貴族親自製作,自娛自樂彈唱或出入青樓彈唱的高級娛樂項目。而且詞太過精緻,老百姓根本不是詞製作者的目標客戶,基本無法流傳於民間。雜曲的創作者就不同了,他們吸收了大量的未進入主流階級的文人和民間藝術家,他們的作品通俗性更好,受眾也是普通民眾,更接近於現在的流行音樂。

三、從中國古代自娛自樂藝術到西方古代定製藝術

中國古代統治階級和貴族知識分子精英群體講究文章詩詞、琴棋書畫樣樣會,他們甚至厲害到可以在上流社會自己的群體裡面自己生產和消化高端藝術品,自娛自樂,不用求諸於工匠。在藝術品市場上充分實踐了孔子的:「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的思路。這些精英藝術家不但不支持工匠們的事業,甚至還自己定義了一些文人畫之類的理論標準來排斥貶低匠人,挺可恥的。這直接導致中國古代主流藝術圈的封閉死循環,裹足不前。經濟上自給自足,藝術品上自娛自樂,都不喜歡購買行為和市場經濟。

但是這些上流社會自娛自樂的藝術玩家的正式職業其實是政治家和官僚。他們中大部分人只把業餘時間用於藝術創作。在一萬小時精進和30歲前出最好的成果這兩個標準檢測點前,他們都基本無法過關。這也是導致些人主導的中國主流藝術品生產傾向於務虛,不講究,粗糙的原因之一。因為這些非專業人士,年輕時大部分時間都用於追求功名了,既沒有從小訓練的過硬技術,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打磨藝術品。這群非專業人士把持了中國古代藝術圈近千年,他們擁有匠人無可比擬的超高的藝術情趣和境界追求,但可惜的是自身的藝術邊界探索的技術和能力又無法與之完全匹配。

對比中國古代主流藝術圈的自娛自樂的自然經濟思維,歐洲的宗教、皇室、貴族向專業人士更傾向於購買或定製音樂、繪畫、雕塑等藝術產品,或者乾脆直接包養專業人士,來彌補自己階層的藝術生產能力的不足,符合市場交易思維。他們自己不生產高端藝術品,只搬運職業藝術家的產品。西方上流社會通過對專業藝術生產者經濟上的支持,帶動藝術品市場的繁榮,直接刺激了西方文藝的繁榮昌盛。後來工業革命產生新的有購買力的資本階級和中層階級也加入了藝術品市場消費,進一步推動的西方文藝的快速發展。歷史上中國匠人和專業藝術人士,無論其產品還是自身,卻都一直處於被主流排斥和貶低的形態,這可能也是現在中國匠人精神缺乏的一個重要歷史原因吧。

但中國古代上流社會藝術界的自娛自樂精神有壞處,也有好處。這種自娛自樂求諸己的精神也是中國如此早的產生了藝術自我情感表達的重要原因,早在大約千年前的北宋年代就產生了蘇軾這樣的集大成者了。主要原因是作為藝術生產者的中國官僚階級本身衣食無憂,不靠藝術吃飯,只有這樣,他們才有機會在藝術產品里肆意自由的自我情感和意趣表達。西方大約要到八百年後,才大規模的出現梵高這樣的把自我表達作為藝術的重要驅動力的藝術家。畢竟西方之前的藝術品都是別人定製為主,你太自我,太抽象,會導致那些藝術欣賞水平也就一般的買家看不懂,他們會很生氣,後果也會很嚴重。極端的情況下如果買家拒付錢款,藝術家甚至可能會像倫勃朗這樣間接被搞破產。

扯遠了,回到音樂主題吧。中國古代的音樂基本以單個樂器和人聲為主,即使有多樂器也是齊奏為主,沒有發展出多聲部、和聲、多旋律復調對位等複雜形式。不搞復調,那麼音階的上下拓展就很重要了,否則旋律在同一個八度內搞來搞去也未免太單調了。有急切的需求就會更早取得突破。明朝的皇子朱載堉最先發現闡述了十二平均律,解決了旋宮轉調的問題,從此轉調就易如反掌了,比西方早了數十年。後來西方的巴赫也發現了十二平均律用來自由的轉調,然後炫耀般的寫了48首十二平均律音樂,專業人士就是這麼任性。我們古代連搞藝術理論也是統治階級皇子自己來干,夠自給自足吧。西方是巴赫,他只是個宮廷和教廷僱傭的音樂專業人士:俗稱樂師。他要靠把音樂和演奏賣給宮廷和教廷才能養活他自己和那數不清的親生音樂家孩子,絕對不是上流社會人物。

最後一點,在流行歌曲中,歌詞在表現上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甚至有時候比旋律和節奏還重要。所以流行歌曲很大一部分是文學和音樂的結合體,不是純音樂。大部分流行音樂拋開歌詞,讓人哼唱或者只表演伴奏音樂就會變得沒有任何吸引力。歌手鮑勃?迪倫還搞了個文學獎。

原創,可轉發


過來搜傳記電影,那順便推薦個~
李叔同的傳記電影《一輪明月》(濮存昕主演)


因為確實好電影這個概念是比較主觀的,為了防止有人找我撕逼,以下推薦以豆瓣電影或IMDb超過7分為標準。

1、美麗心靈 a beautiful mind
豆瓣:8.9
IMDb:8.2

影片是關於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的人物傳記片。
約翰?納什在念研究生時,便發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論,該理論雖只有短短26頁,卻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就在納什蜚聲國際時,他的出眾直覺因為精神分裂症受到困擾,然而這並沒阻止他向學術上的最高層進軍的步伐,在深愛他的妻子艾麗西亞的鼓勵和幫助下,他走得雖然艱緩,卻始終沒有停步,而最終,憑藉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和頑強意志,他如願以償,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模仿遊戲 the Imitation Game
豆瓣:8.6
IMDb:8.1

影片改編自安德魯·霍奇斯編著的傳記《艾倫圖靈傳》,講述了「計算機科學之父」艾倫圖靈的傳奇人生,故事主要聚焦於圖靈協助盟軍破譯德國密碼系統「英格瑪」,從而扭轉二戰戰局的經歷。
二戰期間,盟軍苦於德國的秘密系統」英格瑪「無法破譯,政府召集了一批民間數學家、邏輯學家進行秘密破解工作,圖靈就是其中之一。計劃剛開始圖靈遭到了以休為首的組員和領導的排斥,幸好軍情處部長孟席斯幫助他立項研究破譯密碼的機器,而圖靈則變成了負責人,招收了新的成員瓊,開始了艱難的工作。瓊很快就迷上了圖靈,由於她的幫助所有組員空前的團結,並於兩年後成功破解德軍的密碼。圖靈一度與瓊訂婚,但實際上他隱瞞了一個秘密——他的同性戀身份,因為這個秘密他遭受了英國政府的迫害以及非人的待遇……

3、社交網路 the Social Network

豆瓣:8.1

IMDb:7.8

本片是關於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傳記片。2003年秋,哈佛大學。恃才放曠的天才學生馬克·扎克伯格被女友甩掉,憤怒之際,馬克利用黑客手段入侵了學校的系統,盜取了校內所有漂亮女生的資料,並製作名為「Facemash」的網站供同學們對辣妹評分。他的舉動引起了轟動和爭議,一度致令哈佛伺服器幾近崩潰,馬克因此遭到校方的懲罰。馬克的舉動引起了溫克萊沃斯兄弟的注意,他們邀請馬克加入團隊,共同建立一個社交網站。而扎克伯格卻自立門戶以此為思路建立了Facebook。隨著FB的名氣越來越大,馬克的財富與日俱增。然而各種麻煩與是非接踵而來,昔日的好友也反目成仇……

本片較全面的展現了扎克伯格這個人物的特性,包括他在技術和商業上的天才以及一些人性的弱點。

如果還要說一個看本片的理由…這部電影是大衛芬奇拍的……

4、心之全蝕 Total Eclipse

豆瓣:8.1

IMDb:6.5

本片是關於兩位法國象徵派大詩人魏爾倫和蘭波的傳記片,內容大多都建立在真實的歷史記錄基礎上。
  1871年,17歲的詩人蘭波(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Leonardo DiCaprio 飾)接受當時已是著名詩人魏爾蘭(大衛·休里斯 David Thewlis 飾)的邀請,去往巴黎。當時魏爾蘭已經結婚,妻子家境富有。但他偏偏對這個恃才傲物,舉止怪異,放浪不羈的蘭波,著迷不已。他因此而拋下妻子,與蘭波流浪到倫敦,同居在了一起,過著放縱不羈又貧困潦倒的生活。在瘋狂的兩年同居生活中,兩人相互追逐,彼此傷害,紛爭不斷。1873年,在最後一次爭執中,魏爾蘭開槍打傷了蘭波逮捕並被判入獄兩年。之後蘭波一人孤身返鄉,四處漂泊,經歷繁雜,甚至販賣軍火,最終37歲時病逝於非洲。

ps,1995年還沒拍泰坦尼克號的小李真是美得不可方物。

5、今年剛出的斯皮爾伯格新片
間諜之橋 Brige of Spies
豆瓣:8.1
IMDb:8.0

影片講述美國律師詹姆斯·多諾萬在冷戰期間從蘇聯談判營救美國人質的真實故事。

冷戰初期,紐約律師詹姆斯·多諾萬受到美國政府任命,要求「走個過場」為蘇聯間諜魯道夫·阿貝爾辯護,當時美蘇關係緊張,詹姆斯仍然秉持公平正義的原則,毫不偏私地為阿貝爾抗辯,阿爾貝欣賞他的正直,他也欣賞阿貝爾的忠誠,雖然最後輸了官司,兩人卻建立起微妙的情誼。不久之後,美軍U2高空偵察機在執行機密任務時,被蘇聯軍方擊落,詹姆斯受雇於中情局,代表美方與蘇聯談判,試圖在極其渺茫的機會中,與蘇聯交涉換囚條件,營救被劫持的美國飛行員。在他抵達蘇聯的同時有一個美國的學生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蘇聯逮捕,同時救回兩個人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美國政府要求他以原計劃營救飛行員,放棄對學生的解救。那麼多諾萬究竟能不能成功救回兩個人質呢?

6、再推薦一個分不怎麼高但是挺好玩兒的片子
布朗森 Bronson
豆瓣:6.6
IMDb:7.1

講的是英國犯罪界的傳奇布朗森的故事,他是全英國最暴力又最可愛的罪犯。
他其實沒有殺過人,26歲的時候因為搶了26英鎊入獄,但因為在獄中老是毆打獄友和獄警所以不斷加刑…被英國警方列入最危險的犯罪分子……然後他的業餘愛好是畫漫畫和寫作,還在監獄裡出了一本書……出書賺的錢都拿去做了慈善捐給疾病兒童基金會……
反正就是這麼一個挺善良但就是忍不住去打架鬥毆的一哥們兒哈哈哈,有興趣可以看看

7、黑彌撒 Black Mass
豆瓣:6.5
IMDb:7.2

我覺得還滿爛的,挺好的一題材結果拍的讓人昏昏欲睡,但是IMDb過7了而且是Johnny Depp演的,沒準有人想看所以在這兒湊個數。
根據紀實文學《黑彌撒:FBI和愛爾蘭黑幫不光彩合作的真實故事》改編。
20世紀70年代,聯邦調查局警探約翰·康納利招攬波士頓的愛爾蘭裔黑幫頭目詹姆斯·巴爾傑(約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飾),為其提供黑幫線報,以聯手剷除雙方的共同敵人——義大利黑幫。康納利則對巴爾傑的犯罪勾當睜一眼閉一眼。巴爾傑趁機將他建立的「冬日山崗幫」坐大,從販賣毒品到倒賣軍火無惡不作。FBI放任其成為了波士頓史上勢力最浩大、最危險的黑幫組織。

8、互聯網之子 the internet"s own boy
豆瓣:9.1
IMDb:8.1

本片《互聯網之子》講的是編程天才和信息活動家 亞倫·斯沃茨 的故事。
  從參與基礎互聯網協議RSS到聯合創辦Reddit,斯沃茨的足跡遍及整個互聯網。但斯沃茨在社會公正和政治組織方面的開創性工作,以及對信息存取的雄心壯志,使他陷入了一場兩年之久的法律噩夢。
  這場戰鬥最終以他結束自己26歲的生命而收場。
  亞倫的故事也觸動了對他如雷貫耳的網路社區之外的人們。

持續更新!


還比較喜歡《MILK》,但是主要是沖著西恩潘去的。


我個人非常喜歡的法國女作家,弗朗索瓦絲·薩岡(Francoise Sagan)的傳記電影《SAGAN》(《少女薩岡:日安,憂鬱》)

(A站上有我上傳的資源:http://www.acfun.tv/v/ac1802064)


1, 《她比煙花寂寞》

這部片子講述的是女大提琴家 傑奎琳·杜普蕾 的一生。看過這部片子就知道它的中譯名多麼棒。傑奎琳·杜普蕾 個性好強,一生專註於大提琴事業,年少成名的她嚮往自由也熱愛音樂,卻身心俱疲,最終精神失常,英年早逝,讓人唏噓。

不得不說,傑奎琳·杜普蕾 演奏的樂曲十分好聽,電影配樂很贊,很哀傷。最著名的代表作《傑奎琳的眼淚》和《殤》。不過也有人認為《殤》並非傑奎琳的作品,但很好聽,曲調悲傷。


2, 《明亮的心》

這部片子比較冷門,是英國詩人濟慈以愛情為主體的傳記電影。影片不長,也不跌宕起伏,卻有著英國紳士般的靜謐和美好。最大的收穫就是明白——濟慈所有詩篇創作的巔峰都因為有愛情的催生。

說實話,我是沖著 本·衛肖 去看的這部影片,加之高中英語課本里曾提及過這位詩人。本·衛肖 的沉靜與神秘的氣息為影片加分很多,難得的好演員。


3, 《公爵夫人》

好吧,這位公爵夫人是由 凱拉·奈特莉 飾演的 喬治安娜·卡文迪什 。她是18世紀的貴族夫人,她美麗迷人、落落大方,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玩的轉時尚,也能叱吒政壇,可她唯獨得不到丈夫的青睞。說著說著讓我想到了黛安娜王妃,對了,喬治安娜夫人和她丈夫的確是黛安娜王妃的遠方親戚。說白了,這是一部魅力女性養成記及其悲哀史。

我承認,我有些喜歡這種王室復古風的著裝,太美,對服裝和vintage感興趣的妹子一定不能錯過。


4, 《蕭紅》

蕭紅——民國時期女作家。一生坎坷、一生被愛。

這部影片里,從她「有著青春的日子」直至死去,一生歷經戰亂,漂泊無依,三個與她接觸的男人,蕭軍、駱賓基、端木蕻良無一例外相繼愛上她。她的才華「有如天邊紅」,卻在戰時死於肺結核,令人嘆息。《呼蘭河傳》、《生死場》是她留給世人的珍寶。

看了這部電影后,迷戀過蕭紅一陣子,拜讀了《呼蘭河傳》,文字描寫讓人驚嘆。不過除開她的才華,也有很多人不屑,認為她是個大作女,對此不予置評。

暫時只能想起這些,還有《時尚先鋒香奈兒》,《社交網路》……不過就不寫了,有贊的話再寫吧。

這些影片不算絕佳之作,但綜合電影其他因素以及情感表達,對於這類人物及其影響力來說,這樣的傳記還是相當不錯的。


前面有人說過,
成為簡·奧斯汀,
這是傲慢與偏見的作者的傳記電影,
我認為,這部電影每個女孩都應該看看,
你想得到什麼,就會有一些東西應該放棄


缺爺的《霍金傳》,嫩的出水。。。

霍金傳 Hawking(豆瓣)


個人最喜歡:
《她比煙花寂寞》,是1998年安南德·圖克爾執導,艾米麗·沃森、瑞切爾·格里菲斯主演的電影,根據1997年傑奎琳·杜普雷的姐姐希拉里與弟弟皮爾斯合著的傳記改編,融合真實與藝術,表現了英國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雷的另一面。
本片於1999年獲奧斯卡、金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等各大獎項共10項提名。


《美麗心靈》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


每一次看都會被深深打動,一生推!!!


海上鋼琴師算不算


沒有人提到《成為簡·奧斯汀》咩……《傲慢與偏見》作者簡·奧斯汀的故事,男女主都太美QwQ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傲嬌的名人?

TAG:電影 | 名人 | 電影推薦 | 藝術家 | 傳記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