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喜歡在影視劇和動漫中進行「振聾發聵」的說教?

大家不覺得在日劇和動漫作品中,日本人都喜歡通過主角之口大段大段的吐出一些讓人「不明覺厲」的話,輸出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嗎(與其他國家的作品相比)?難道這就是日本人所謂的創造力?


承蒙錯愛感謝邀請.

日本近現代史上每一次坎坷都伴隨著「
振聾發瞶 」的說教.尊王攘夷 開國論 脫亞入歐 到後來的軍國主義等等.哪怕現在,震耳發聵」的說教也沒有停止.前段時間去日本,心齋橋廣場上就有民間組織插了大旗在吼X觀點.

任何國家都有人自發或有組織的對一些尚未形成較為穩固價值觀世界觀的人進行說教.日本這個國家由於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在民族發展上始終處於捉襟見肘的狀態.因此無時不刻保持著「憂患意識".這讓日本人看待世界的時候就顯得不那麼單純.經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在其他國家嚴重」不是個事兒「的事兒上糾結到肝顫.

在中國我聽到過最頻繁最無恥最無聊的」
振聾發瞶 」的說教是,「要成功!""要有錢!""要成熟!".目前來看,大部分國人在這幾個說教上是不怎麼糾結的.可日本人糾結,這不是我說的,這就是題主所談到的影視作品動漫作品中經常會目睹的一些糾結之處.定義成功,如何成功,是否真的需要成功都會成為日本影視作品涉獵的題材.說句心裡話,【成功】【錢】【成熟】這幾個東西日本影視作品早就玩膩了......

說了這麼多,我無非想表達,日本作品更多的還是對所有一切可能面臨的」不是那麼太好的「現狀(自然.人性.社會.政治等)進行一些思辨.我很認真嚴肅的回憶了一下,給我留下最深刻說教印象的作品有《浪客劍心TV版》話嘮劍心,《坂上之雲》秋山好古.也許還有夏亞之類的人...不提了.

為了不片面,摘抄一些.


劍心:假若,在這染滿鮮血的刀,以及成為犧牲品的生命背後,有個誰也可以安心生活的新時代,我會——替天行道,仗義殺人
劍心:劍是兇器,劍技是殺人的伎倆,無論用多麼美麗的語言去掩飾,那始終是事實.
劍心:雖然只是一把劍,但已足以用來保護,在下身邊的人.
劍心:雖然我們無私仇,但為了新時代,你們不得不死!
劍心:倘若我此刻封刀,以前所殺的人便死得毫無意義.巴告訴我,人人都苦心經營渺小的幸福,在能締造更大幸福的新時代建立前,我仍會繼續揮劍.

我想說,有意思么,到底該聽劍心的還是聽劍心的?到底殺還是不殺,到底刀刃對著哪邊才是活下去的方向?劍心話嘮說了不少,至於到底該如何取信,這是觀者要面對的命題,如果你覺得吵,那就把電視機關掉吧.總有一種聲音是你覺得舒適入耳的.

《坂上之雲》 里哥哥廢話再多,象徵那個時代的戰神東鄉平八郎腰牌上卻寫著這麼一句話,一生俯首拜陽明.無需贅言...選擇性被某種觀點影響無關國度.關乎選擇.

繞遠了.

日本影視作品更多的是只講故事不講道理的.觀點和道理一兩句話就說明白了何必大費周章去拍成電影或動畫呢.有朋友說我總做結論不論述就是耍流氓,我就不懶一次找點圖.

《宇宙牛仔》最後一幕,BANG也是最震耳欲饋的一聲.有道理么...完全不知道什麼意義好么.可對我而言,勝過千言萬語.

《OP》說友誼,印象最深就這畫面.沒有一句台詞.

《黑礁》 第七集
萊維「你到底站在哪邊」
洛克:"我站在我站的地方,不是其他任何地方"
然後萊維問洛克要火就演變成了這個畫面.怎麼理解這一幕?我不想說,畢竟在這之後萊維說,"說實在的,相比之下,我想回去睡覺"

來個有台詞的,《攻殼》最新劇場版戶草在案件結束後對課長提問,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所站的立場以及能力極限.困惑亦是必然結果,那togusa這一個問題引出的是一個板上釘釘的答案還是一系列新的問題?抑或一個可以解答問題的思路?

來點電影的

《金色夢鄉》最後給父母寄的東西僅僅是這麼簡單潮濕的信而已.好故事,不需要太多道理.

《極惡非道2》非道系列小日向文世扮演的刁鑽無底線警察,以洗腦和說教的手段一路高歌猛進.比叨比叨比叨比比叨,在最後一瞬間他還覺得自己終於要把所有人洗腦洗進萬劫不復的深淵了.結果呢....Bang Bang Bang....他沒料到,誰也料不到. 「別比叨了快去死吧...."這就是北野武的態度.

好了,不舉例了,否則沒完沒了.

日本的很多優秀作品都攜帶觀點,哪怕宮崎駿都是,《風之谷》《天空之城》反戰,《懸崖上的金魚姬》《幽靈公主》環保.哪怕嚮往美好也是觀點,但都沒以說教的方式來完成價值觀輸出.

退一萬步,即便你真感受到了不明覺厲」
振聾發瞶 「,又讓你眼前一亮的說教,至少說明這份說教擁有足夠的分量,不單純,值得思忖.


學來的戰術最終也不過是借來之物,關鍵時刻,派不上用場.因此,在這裡最重要的是各位要制定出自己的戰術.所以,首先要讀熟各種兵書,讀萬卷戰術,那麼關於如何去戰鬥的原理,原則便會自然顯現.——海軍大學校戰術講座第一代教官秋山真之少佐.《坂上之雲》07《子規逝世》手記 .

就這個意義上而言,我個人在日本人所謂的創造力中獲益良多.就像東鄉平八郎在王陽明《傳習錄》中獲益同理.
多看多聽,然後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觀念去戰鬥吧.

不知道這個答案能不能多多少少解答題主的問題,至少我儘力了....

----------------------------------------------2013 10 1更新一下-----------------------------------------------

今天又認真看了內容和所有評論.頓生愧疚,覺得有些事兒沒說清楚,讓一些朋友產生誤解,實在是我的問題,包括錯字排版,引用也許都談不上精準,真不能算得上一個好答案.

於是再做一點補充,彌補一些疏漏和誤解,讓再有看到這篇東西的朋友能多一些參考角度.

「日本影視作品喜歡說教」

在我有限的了解以及接觸中,日本人「刨根問底」「一根筋」「一生懸命」這幾個特點讓他們對事物的看法以及結論會出現「反思」以及「很強傾向性」"固執".這基本上可以解釋日本影視作品為什麼「喜歡」和「說教」的問題.這也許已經是一種思維習慣,我上文中也簡單提到「這樣真的好嘛"為立場的「思辨」作為影視作品中穿針引線的部分.

之所以讓人能感受到「說教」是為了更清晰的塑造「對立」關係.

上文中提到劍心的台詞,上下句對立是為了引證思辨過程,這種思辨心路是為了讓觀眾看到一個從矛盾價值觀中逐漸完整的人物形象.「說教」的內容不僅僅是從單一觀點來進行價值觀輸出的,也表達了和月伸宏希望受眾能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走下去的期許.知乎日報里有一位朋友批評我對劍心」前後矛盾「的理解是錯誤的,可能是誤解了我舉例的初衷,怪我表述太過粗糙吧.

再舉幾個例子,就不貼圖了,不幸看到更新有耐心聽我扯的朋友可以去找出來看看.

《大逃殺》 BR法案是最狠「說教」,影片中所有學生面對生殺的選擇,甚至北野武扮演的變態老師無不例外懷揣一種「觀點」來面對日本政府出台的BR法案. 由於事關生命,添加了暴力血腥的作料,讓」對立「關係顯得尤為突出. 「不是精英就給我去死吧」「這個國家容不下這麼多垃圾」,與之對立的所有觀點都是一種可能性. 而且日本國內的精英化路線一直存在,不是空穴來風.「你會怎麼選擇」

《告白》
電影里的對立....已經無法用對立來簡單詮釋了.對立關係導向的最終結果是對「一切」的徹底否決.電影里的「正與反」「錯與對」以及所有寄居於觀念里無關痛癢的"說教」都入土為安了.「你沒得選擇」

「說教」頂多只是過程,不是目的,也不是結果.

即便是這樣的電影依然是開放式的,並非所有人都看到了說教,壓抑,溫情或者別的什麼.看看豆瓣的評論.有時候覺得小夥伴們真把「說教」看上心了未必是一件壞事(此處是赤裸裸的吐槽)。

《告白》有一片影評是張公子寫的,很棒,推薦看.本想直接搬,不大好,有興趣大家自己去翻吧.

再提個眾所周知的《海賊王》

最大的說教就是披著正義披風的「海軍」了,「海賊」是對立面,乃至於夢想都與正義對立了.可真的這麼單純么?還真不是....青稚走了,赤犬上台.海軍內部的反思也是一波又一波,渣渣斯摩格帶著眼鏡妹的台詞就是,「到底什麼是正義,用你自己的眼睛看清楚吧.」(沒記錯的話是這麼一句吧)
七武海中多弗郎民哥的台詞:「海賊是惡?海軍是正義?這種玩意兒管他多少都能重新書寫!不懂得「和平」的小鬼和不明白「戰爭」的小鬼,他們的價值觀是不同的.站在頂點的人可以重新書寫善惡!現在只有這個地方才是中立啊!正義會勝?那是當然的吧,只有勝者,才是正義啊!!"

吶...去看一下《海賊王》好不好?

《棋魂》里小光想著有SAI就能輕鬆拿幾個頭銜的結論,塔矢亮對進藤光進行了凌厲的說教.
亮:稍稍做一下職業棋手?你知道棋手要付出多少汗血嗎?忍耐.努力.辛酸.苦楚……最後還要克服絕望的煎熬,也未必能達到目標啊!

沒有市場就沒有殺戮,沒有對立就沒有說教.

大友克洋,押井守,今敏的作品對於未來以及現階段政體,人性的思索是很深的.對立關係也成為講故事的一種方式.「說教"不多.評論里有朋友說,潤物細無聲這個方式應該是更好的一種選擇.其實"不論說教"抑或"潛移默化"只不過是作為價值觀輸出方的一種選擇.哪一種能更直觀更有效的喚醒目標受眾的認同或反思,哪一種能讓作品更為立體渾厚更為戲劇化大概是製作者需要反覆考慮的問題.

日本這個國家物產資源少,總地震,人口負增長,政府提倡精英化,國民到底未來幾百年何去何從,很多藝術創作者都或多或少背負了這樣微妙的使命感在進行創作.讓自己的作品,能讓民眾的價值判斷有更好基礎和土壤,能作為一個自然人為社會為身邊的人多提供一些可能的答案.這是我個人觀念中「日本作品喜歡說教」的解答.

日本以前足球垃圾,然後《足球小將》.
日本籃球垃圾,然後《灌籃高手》
.....太多了你們也都知道.

日本自殺率高,《含淚活著》,是中國導演張麗玲在NHK的作品,片頭旁白就說這部紀錄片播出那一年日本的自殺率下降了3個百分點.(大概)

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去製作一個作品.以不是太死板的方式,講好一個故事.不奢望所有人首肯,只提供一個有可能解決的方案.你們看著辦吧.這是大部分日式影視作品的模式.至於其他國家的影視作品,「說教「的段子其實不勝枚舉,人這種東西本質上就好為人師!

作為優秀影視作品而言,一定要攜帶某種觀點,毫無觀點的作品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純裝B么?無非哪一種觀念你更願意買單罷了.不論是Hope is a good thing,還是O!Captain my Captain.同樣振聾發瞶,同樣有人不屑一顧.這不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導演的問題,捫心自問啊,你取信什麼,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

又瞎扯了許多,猛然覺得...坑爹呢又沒說明白啊!倘若你不幸看到此處就一定是真愛了,

真愛,我對不起你....再見.


說是「日本人喜歡」那是不對的,沒有的事,因為很多作品實際上並沒有設置「說教」部分。這往往是作品看得太少造成的錯覺。

題主如果不信,可以列舉你認為有「說教」的作品N部,然後我再列舉沒有說教的作品N+1部,以此說明起碼有一半的日本人不喜歡。

但是,「說教」確實是面向青少年觀眾/讀者作品中很常見的一個元素,實際上,說是戰鬥類作品的必要元素也不為過。也就是說,在這類作品中,「說教」是有必要性的。最典型的了例子就是,《JUMP》的漫畫,只要是戰鬥類的,基本都有,最典型的是《火影忍者》,嘴遁作為最強忍術那是公認的,「嘴遁·相信我之術」威力無窮。而輕小說裡面,有戰鬥的也基本都有,最典型如《魔法禁書目錄》,當麻的說教和打臉已經是標誌了。

那為什麼「說教」那麼重要呢?那是因為「認同感」的需要。我們一步一步來說。

1、主人公設置

新世代的戰鬥類作品,把主人公設置為「最弱同時也是最強」、「事實上的最強」那是王道大家都知道,但王道在哪裡?

消費者都習慣了快餐式消費,他們要的是能夠馬上享受的娛樂,而奉行「銷量至上」的出版社/製作商就必須為讀者提供這樣的商品。沒多少人有耐心看著主人公一級一級打怪升級,超強的主人公和超強的敵人誇張華麗爽快的戰鬥有更高的可看性。

你要搞情況消費者想要消費的是什麼東西,他們要消費的,是爽快的戰鬥帶來的娛樂。這就好像我們去看球賽,看搏擊比賽,大家想看的都是高水平的對決,而不是看菜鳥比劃,頂多偶爾看看毆打小朋友。當然,有的人特愛看毆打小朋友的,於是就有了《魔法科高校的劣等生》這樣的作品。

而兩個不認識的傢伙在打,對於作為局外人的觀眾/讀者來說,如果誰贏都沒所謂,對角色缺乏認同感,戰鬥緊張感欠奉,效果就不好。所以一般作品都會對主人公的日常進行描寫,讓觀眾/讀者加深對主人公的認識,增強認同感。

這些作品的主人公為什麼要有「最弱」的屬性,就是因為要在日常部分示弱。這些作品的讀者都是青少年朋友,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出於弱勢,所以會對「強」有憧憬,這是這個年齡段的消費者的一個心理特徵。故此,會對年齡相近,在日常部分際遇相近的主人公產生認同感,同時,主人公又是「事實上的最強」,滿足了他們的憧憬。

作為一個合格的商業作品作者,就必須掌握消費者的這些心理。

2、反派的設置

一個巴掌打不響,戰鬥類作品除了主人公,還要有對手。這裡要注意一點,戰鬥類的作品重視的是「對抗」,雙方在實質上是「對手」,而不是「敵人」。也就是說,要有來有往才行。這不同於以怪獸、怪物等無法溝通的事物作為敵方的作品,那類作品有其他的魅力,這裡就不贅述。

而為了讓戰鬥更具可看性和更刺激,「先抑後揚」是必須的。主人公一開始必須先被打趴下,或者先處於劣勢,這是每場戰鬥的硬性要求。如果一上來就被主人公割草一樣幹掉的,對面肯定是路人甲。

但是!因為觀眾/讀者對主人公是有認同感的,所以你不能讓一個沒追求的傢伙把主人公幹趴下,你要讓觀眾/讀者對反派也產生一點的認同感,這樣才能增加戰鬥的刺激性,同時留點尾巴,萬一這個反派人氣上去了,你就賺大了,沒準能多做個外傳!

所以反派肯定是有理由有苦衷有追求的,而且必須必須注意,反派在根本利益上必須和主人公是一致的,必須處於一個價值觀體系裡面,不能使無法溝通的怪物之類,或者不佔領地球殺光人類就要滅族的外星人這種的。

因為反派始終是反派,就算有正當性,他們的正當性只能是表面上的正當性,不能等一下主人公幹掉反派,觀眾/讀者反而覺得主人公是壞人了。

3、說教

那麼現在主人公處於劣勢,即將迎來大反擊的高潮,但是,反派現在有「正當性」,他們打倒主人公是應該的,要扭轉這個局面,靠的就是「說教」。

「雖然XXXXX,但這樣是錯的!!」

基本上就是這個句式,然後加點擴展,把反派的正當性粉碎,增強主人公一方的正當性,把觀眾/讀者的認同感重新轉移回主人公身上,然後主人公隨便怎樣把反派打倒。

這樣一場戰鬥就完成了。

整個流程就是:

1、反派登場
2、主人公處於劣勢,其實並不是真的壞人,而是有深切的理由的
3、反派的理由被主人公的「正論」擊破,反派敗北

所以,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說教呢?就是因為說教是提升娛樂性的一個必要部分。

註:以上答案參考自《べストセラー·ライトノベルのしくみ——キャラクター小說の競爭戦略》,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單說動畫。

因為在日本,動漫文化不僅僅作為「伶人之詞」,也作為「士大夫之詞」而存在。這意思就是說,他們不僅僅把動畫當成一項商業消費的產品來做,也把動畫當成藝術來做。

藝術就不免插進個人化的思想活動——我不否認日本也有許多僅供看爽的作品,但是確實也有藝術——這個活動,不一定是反覆深刻的思考,也許只是一剎那的靈感,一道情感的波流。這種個人思考,很容易表現為對自己世界觀的訴說,在作品裡,就是所謂「振聾發聵的演講」。

對於這種世界觀的輸出,我最初的意識是在《機器貓》里。一個昏庸的王爺來到了現代,對一個小孩說,我是王爺,是最了不起的人,所以不用幹活。可那孩子問,你了不起,是比人聰明呢,還是有力氣能幹活呢。

這種表現手法,是淪為說教呢,還是增加了作品的價值呢?作者各顯神通,讀者見仁見智,政治正確地說,只有時間能做出唯一準確的評判了。

實際上中國動畫也有這種傾向,只是相比日本,限制更多,起步更晚而已。


振聾發聵?

要怪就怪掏錢的日本觀眾 (masses) 喜歡這一套吧。

還有多看青年作品,正兒八經的青年作品,noitaminA的女性向動畫也行,別看在中國大熱的。


其實看見了這個問題我就產生了很多想法以及更多的問題

  • 說教性的。。。。你在說神馬作品?請舉例 因為很可能我腦中的和你腦中的說教性是截然不同的
  • 與其說是說教 我們不如理解為內心獨白更多些
  • Golden Boy這種漫畫如果算說教 那麼我認為那的確是一種創造性
  • 科幻系大作都在講人類生存的事兒 沒時間說教 但概念性的「說教」也總是有的
  • 銀魂那樣沒節操的也算是說教嗎?

好了 我更新下答案 關於說教這件事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
說教的過程 實際上是在塑造動畫人物某方面的人格魅力。
而這種人格魅力的塑造就像羅永浩或者羅振寧做的事情是一樣的 你可以把他們看作為一種針對粉絲的運營和營銷。


「說教」這詞有點言過其實,我倒覺得這是一種深刻。
日本文化相當婉轉而重規則,即使最親近的人,在指責對方的時候也十分小心翼翼,「說教」這種掉節操、無意義的事情,他們是很少做的。因為深知誰也改變不了誰。

不明覺厲的話,這不是一種創新,其實真的是你沒看懂而已,你看懂了就會發現那些所謂「不明覺厲」是多麼的優雅可貴、婉轉溫暖、柔軟剛強。

相對於其他國家,日本文化雖然委婉,但卻更敢於說出真相、表達出情緒和決心。
這些特點其實其他國家的電視節目也能做到,但這麼做的話,收視率會降低的哦!講一大堆深刻的價值觀的引導、人性的殘酷、人類的渺小之類話題,有幾個能看懂的?收視率絕對會下降。


還是你覺得喜羊羊灰太狼你追我趕20分鐘1集100集更有教育意義?

人家整一部搞笑漫畫嚴肅幾秒
一嚴肅漫畫黑色幽默幾秒還要被你吐槽震耳發聵,

我認為人在一定的感情氛圍下一定時間持續之後,突然轉折一下,
那個轉折里的內容令人特別記憶深刻,
三觀就是一個個轉折的深刻記憶和內化
這是人家的國民教育的一種手段.
人家有共識,傳播正能量,傳播科學,傳播勇氣正義勝利.
再說這也不是人家喜歡不喜歡的問題吧.
而是不論手段是否合理,人家就這麼做了.結果就是日本敢說自己國民性如何如何好.其他國家有這個底氣么?


斗膽一答。。
我覺得企圖通過說教大or小道理感染觀眾引起共鳴的作品類似於方便食品。看動畫主要還是為了愉悅身心,所以方便食品當然是首選(排除幾乎看遍所有番的超資深二次元),如果線索埋藏的太深、太費腦,就有變小眾的危險。通常來講,更多觀眾喜歡被說教,因為看這種動畫有「學到了什麼」的感覺(或錯覺)。再配上各種閃瞎眼的人設和過癮的劇情,熱血漫總是最吃香的。其實不光熱血漫,很多小清新也是滿篇的大道理,特別典型的就是好想告訴你和那朵花,雖然走小清新路線,但是道理一點兒沒少講,所以看完吧就感覺特充實,特感動,特懂友情愛情的真諦——這種自然也受歡迎。相信我,那些不主打「說教」的動畫真的看起來是很費腦並且需要耐心的,比如惡之華什麼的。
個人感覺這並不只是日本動漫才有的,幾乎任何作品都會有——電影、電視劇、小說、動畫。可能是有些東西,是作者或者畫家創作時心裡所想,不能憑藉單純的情節展示出來,所以才會加上這種類似解說的東西。這就跟愛情電影裡面兩個人的互訴衷腸或者主人公的內心獨白一樣,雖然我們平時沒有人會用那麼肉麻的方式說出那些玩意兒,就是一閃念一句話一眼神的事兒,但是放到影視作品裡就需要這樣,渲染才到位,觀眾才能get. 像題主說的可能更多的是熱血漫,那就更需要氣氛的渲染了,而且,並不是所有東西觀眾都能心領神會的。
所以文藝片市場不好,哪兒有那麼多「你懂得」,又有幾個外行願意在娛樂活動上費腦子。
總之一句話,通俗易懂+心理安慰+市場需求。


看過一些有說教的片子。

總的來說有兩種吧,一種是希望通過電影動漫這種方式來做一種思考。
這種思考往往是反思現代性的,或者是道德批判的。

有的是片子想通過這種方式來拔高自己。
有的則是導演希望把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分享給他的觀眾。

當然了,只看動漫還好,如果你是一個經歷過比較多的事情的人,或者如果你看過一些政治哲學,或者經濟學的東西,就會有一種感覺,這些片子假假的——說教很粗陋。

這個和很多其他專業領域的問題一樣:看書太少,思考太多。


答主你好,請問能拿出可以佐證你論據的材料嗎?(當然也可能是我們對「說教」一詞的理解不同,畢竟「經典台詞」這種東西,很多作品都是會留下。)
就我的觀影經歷來講還不能完全贊成你這種說法。
像你說這種情況如果出現的話,我懷疑應該是製作組沒錢搞大場面了,或者故事實在編不下去只好嘴炮拯救世界了~但這種手法用得過於頻繁或者太明顯的話觀眾應該也不會買賬的。還是喜歡《奪寶奇兵》里的做法,原本安排的大戰拍不了,於是乾脆改成一槍解決,倒也爽快。
其實有很多電影也沒有使用大量的台詞,可是也把一個故事講好了。道理嘛,就全在故事裡了。
比如日本大友克洋的《阿基拉》,
更為甚之,美國導演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里很大一部分時間都處於沒有台詞的狀態。
當然這樣做也容易使作品被過度解讀。
孰好孰壞還是由觀者自己去判斷吧。


比起「娛樂至死」的影視,我不認為「說教」是錯誤的。

「說教」可以推動情節發展,可以闡明主角的價值觀,可以塑造人物,可以讓觀眾思考。

一段可以發人深省的說教,總比一段中國人飾演的中國兵用「義和團」似的神功劈開一個中國人飾演的日本兵,贏來一些虛幻的滿足,要來得好。

關於「輸出價值觀」,好的價值觀就像大米一樣,如果遇到能夠思考的人,就像遇到好的廚師,不會抱怨「泰國米太干硬」、「日本米太粘又沒有香味」,因為他知道自己可以作什麼,而不是一味抵觸。

最後,日本製作它們的人,從來沒有想對他國「輸出價值觀」。據我瞭解,大多數日劇和動畫、漫畫是中國自己引進的,而且中國網路上的一些日劇,沒有支付版權費用費,看了盜版的「價值觀」,然後再「吐槽」日本①,真是未免有點太過於神經質了。 ┴─┴︵ ╰ (??????╰ )

①中國大陸版本的《魯迅全集》裡面有一個註釋,「美帝國主義為了對我國進行文化侵略,主動放棄了庚子賠款,並分兩次退還以前的賠款,用於文化侵略的教育業,修建大學。」大約是這一句,想起來所以寫在這裡。


說教,或者說理式對話其實只是段位高一點的快餐式消費而已。

舉個例子:人是依靠和他人的羈絆活下來的。
怎麼樣?很燃很治癒有木有?咦,怎麼好像在哪部日漫或日劇里聽過?啊,好熟,可就是想不起來。
想不起來就對了,因為有太多的日漫,日劇借主角之口說出類似的語錄,他們說得如此突兀,沒有任何鋪墊,此君和彼君說的話又如此類似,以至於你在小心靈受到些許的震撼之後轉臉就忘了是誰說的,又是什麼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使得他有此一嘆。
動輒探討生存毀滅,宇宙人生的對話不代表創造力,相反,還是創作能力疲軟的表現。好的思想要有故事做鋪墊,感情為基礎。一閃而過的深邃想法很多人都有,難得是怎樣讓別人了解,接受這一想法。
授人以魚不難,授人以漁才難。用一個好故事娓娓道出一個道理,大多數日本編劇明顯沒有這個能力,只好採用說理式對話這一便捷的方式。說教,不過是使劇集看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套路而已。觀眾會有醍醐灌頂般的衝擊,但卻沒有真正的震撼。


另外,從日劇,日漫的受眾群也能看出些許門道。中國的日劇日漫愛好者通常都是15-30的80.90後,他們自詡個性,教育程度較高,但是生活閱歷不夠。所以才會喜歡這種看起來很好很治癒,其實是從生產線上下來的說理式對話。。。。


以下僅個人理解:
自己看的日本動漫不多,但是對於自己看過的日本動漫印象都是比較深刻的,除了出色的動畫設計,一些習慣的畫風外,我覺得日本動漫人物的設定讓覺得這個人或許存在。為什麼說或許存在,因為那些人物的性格有很多是我們生活中的常人所具備的,但是在動漫中發揮到極致。火影中鳴人這個角色將友情(羈絆)發揮到極致,他的世界彷彿是為了就是該聚集了所有的溫暖和陽光,他講人情,講道理,講保護無辜的弱者。但是世界上是不存在固執如鳴人的人,我們內心存在他的影子的斑斑駁駁,我近乎痴念希望這樣一個人存在,於是就在這種虛幻和現實的期待的矛盾中,人物設定編的或許存在。
都說花開一半最美,這種半存在征服了許多的人,而塑造半存在的手段,在動畫里最直接最明了的也是唯一的就是利用對白,在動漫中加之情景渲染,強烈的效果在情節的推進,聲光的交錯之中,就能更好地接近觀眾,從而更好地創造這種半存在。
說教,這個詞不怎麼好聽,但是要知道最常見的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我覺得還是非說教不可。我們也可以在日本動漫里看到各種因材施教或者寓教於樂,情景教學等等方式,但是就像在我們國家教育一樣,普遍而最具可行性的還是說教,(雖然也是一些好的教育典範的好的不同於說教的教育方式),老師對學生,家長對孩子,說教無論在範圍,在使用頻率,還有最重要的效果上都是有不錯的發揮的。最後一點,我希望大家想想自己被說教甚至是「震耳發聵」的說教後,是無動於衷還是產生了各種衝擊,往往人生一些獨特的認識就是在這些說教中產生的,往往人生一些價值觀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形成的。

再說一下國產動漫也不乏說教,兩者的不同是,國產動畫的說教在於將一個犯了錯人引導一個正常化,意思大致是你錯了我不怪你,改了大家都是好學生這樣, 而在日本動畫里是一個人活在與大家不一樣的世界裡,他做了自己認為對的事,卻在他人眼裡是一種錯,於是兩個世界就開始了彼此間的說教,仔細想誰有錯呢?這就是日本動漫說教比較好的地方,他更像是一種辯論,將不同人生觀擬化出不同的人,由於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人生價值碎片式地融合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更能覺得合理合情。就個人而言,我還是比較喜歡聽這種說教的……

以上僅

是個人一些簡單的想法。


通過劇情的矛盾衝突,讓你隨著主人公進行思辨,最後將作者的思辨結果,自然而然的通過角色之口說出,引發你的思考,這難道不好嗎?

當然,要將主旨晦澀的隱藏於劇情中,也不是不可以,不過酒香也怕巷子深,這樣的作品,比較容易被忽視和埋沒


傳達設定,解釋衝突,刻畫人物。

老實說,要做這個工作,也許通過劇情而不是台詞會更巧妙一些。用台詞,等於直接把作者的想法透給觀眾了。


看到大家的答案都基本把事情說的差不多了,但還是感覺有點意猶未盡,我就嘗試站在創作者角度說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吧:

創作的目的是什麼?
創作是為了通過某種藝術形式作為載體來表達或者宣洩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情緒,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通過筆下角色的嘴裡說出來是很普遍的套路.也和輸出什麼價值觀之類的無關,"我只是想把想說的話通過故事說出來而已",不止日本人,全世界都是這麼乾的.
只是創作的段數有高低,觀點想法表達的好不好取決於作者的水平,所以經典的作品(漫畫動畫小說電影等創作)會把劇情推敲的很合理,角色塑造的很豐滿,所以這時候角色在劇情裏說的一大堆嘴炮在經過創造者考究的鋪墊下也顯得合情合理.

舉個例子: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被很多人奉為經典,我難得去翻,就直接摘了百度百科裡面選的這堆對白:

1.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記住,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2.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生活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於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
3.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4.Prison life consists of routine, and then more
routine.監獄生活充滿了一段又一段的例行公事。
5.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6.I have to remind myself that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And when they fly away, the part of
you that knows it was a sin to lock them up DOES rejoice. Still, the place you
live in is that much more drab and empty that they』re gone. I guess I just miss
my friend.
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鳥是不能關在籠子里的,他們的羽毛太漂亮了,當他們飛走的時候...你會覺得把他們關起來是種罪惡,但是,他們不在了你會感到寂寞,可是我只是想我的朋友了...
7.I find I"m so excited. I can 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 I think it the excitement only a free man can feel, 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 is uncertain. I hope I can
make it across the border, I hope to see my friend, and shake his hand. I hope
the Pacific is as blue as it has been in my dreams. I hope.
我發現自己是如此的激動,以至於不能靜靜地坐下來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獲自由即將踏上新征程的人們才能感受到這種即將揭開未來神秘面紗的激動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萬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夢中的一樣藍;我希望......
8.There"s not a day goes by I don"t feel regret. Not because I"m
in here, or because you think I should. I look back on the way I was then. Then
a young, stupid kid who committed that terrible crime. I want to talk to him. I
want to try and talk some sense to him, tell him the way things are. But I
can』t. That kid』s long gone and this old man is all that』s left. I got to live
with that. Rehabilitated? It』s just a bull**** word. So you go on and stamp your
form, sonny, and stop wasting my time. Because to tell you the truth, I don』t
give a ****.
我無時無刻不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內疚,這不是因為我在這裡(監獄),也不是討好你們(假釋官)。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重新做人?騙人罷了!小子,蓋你的章吧,別再浪費我的時間了。告訴你,我不在乎。
9.Red: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my friend: 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Hope can drive a man insane.
瑞德:聽我說,朋友,希望是件危險的事。希望能叫人發瘋。
10.Red narrating: I hav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ose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g about. Truth is, I don』t want to know. Some things

are better left unsaid. I』d like to think they were singing about something so
beautiful it can』t expressed in words and it makes you heartache because of it I
tell you, those voices soared higher and farther than anybody in a great place
dares to dream. It was as if some beautiful bird had flapped into our drab
little cage and made these walls dissolve away, and for the briefest of moments,
every last man in Shawshank felt free.
瑞德旁白:到今天我還不知道那兩個義大利娘們在唱些什麼,其實,我也不想知道。有些東西還是留著不說為妙。我想她們該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動人的故事,美妙得難以用言語來表達,美妙的讓你心痛。告訴你吧,這些聲音直插雲霄,飛得比任何一個人敢想的夢還要遙遠。就像一些美麗的鳥兒撲扇著翅膀來到我們褐色牢籠,讓那些牆壁消失得無影無蹤。就在那一剎那,肖申克監獄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了自由。
11.(On playing opera records in the prison)
Andy Dufresne: Here"s where it makes the most sense. You need it
so you don"t forget. Forget that there are places in the world that aren』t made
out of stone That there』s a---there"s a---there"s something inside that"s yours,
that they can"t touch.
安迪.杜德蘭:這就是意義所在。你需要它,就好像自己不要忘記。忘記世上還有不是用石頭圍起來的地方。忘記自己的內心還有你自己的東西,他們碰不到的東西。
12.Andy Dufresne: That"s the beauty of music. They can"t take
that away from you.
安迪.杜德蘭:這就是音樂的美麗。他們無法把這種美麗從你那裡奪去。
13、瑞德旁白:你會說他做這些是為了討好看守。或者也許是為了同我們搞好關係。而我則認為他只是為了再度體驗一下正常人的感覺,哪怕只是為了短短的片刻。
14、瑞德話外音:我們坐在太陽下,感覺就像自由人。見鬼,我好像就是在修自己家的房頂。我們是創造的主人。而安迪——他在這間歇中蹲在綠蔭下,一絲奇特的微笑掛在臉上,看著我們喝他的啤酒。
15、There is something inside ,that they can"t get to , that they
can"t touch. That"s yours.
那是一種內在的東西, 他們到達不了,也無法觸及的,那是你的。
16.Get busy living,or get busy dying.
忙著活或者忙著死

光看這堆對白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一股濃濃文藝氣息帶著醇厚的翻譯腔鋪面而來,但!是!在我看電影的時候,這些對白的表現就如潤物般毫無聲色的滴入我的心裡,毫無突兀的感覺,實在太厲害了!頓時有一種沒看過這片子人生就缺了那麼一塊的感覺!

那麼為什麼日本的電視劇裏這些"說教"的生硬突兀的程度會讓人反感?
各位看官大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啊,想想電視劇的創作成本啊,人家只是想賣給電視臺插播一下廣告而已,當然,受歡淫的話還可以買點DVD,CD原聲集啥的...裡面的演員也可以提一下身價,皆大歡喜.
怎樣的日劇才能受歡淫?
製作者們得清楚認清自己作品的受眾,你得時刻想著電視機前面的小朋友老奶奶家庭主婦的感受啊,對白說的那麼隱晦,和風細雨人家感受不到啊有木有!這已經是通過無數不信邪的前輩達人的血淚史總結出來的套路,誰不通俗!誰要不"振聾發聵"!誰就等著被電視臺腰砍了吧!再說,播放時間還得受體裁的限制,有那麼點不和諧直接扔你去深夜檔沒商量.而且一季十多集十多個小時的劇本,製作週期又這麼短,哪有可能推敲的這麼仔細.


說到人家日本人的創造力,人家具有頂尖創造力的大神們通過其他載體進行創作也大有作為,做動畫!做電影!寫小說!畫漫畫!做遊戲!想怎麼搞就怎麼搞,各種光芒四射,隨便一個手指頭就能把題主這問題爆出九條街~幹嘛非得做電視劇?


說教可以拖很長的劇情,畫師也輕鬆。只有嘴巴動動就可以了


臣聞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日本的任何作品,除了被日本人自己也說的沒內涵的綜藝類節目是為了收視率和輕鬆外,其它作品都有一個體現觀點,讓人有所共鳴或反思,對社會都有正面影響。而國人的很多現代劇,要麼是很不切實際的空想主流意識形態,讓大家覺得太遙遠或太不現實,要麼是為了劇情的戲劇化而創作,全篇為了表述什麼觀點連導演和編劇都不清楚,演員也就屬於為了混個臉熟,或是腦殘的不顧歷史肆意篡改宣揚仇恨而不是警世激勵的抗戰鬧劇,反正都目的很明確,為了通過審查,為了混集數夠,為了快產快收賺錢。小日本的東西還是值得一看的,每個劇還都能學到點東西的。


日本漫畫看的比較少,電影看的不少。我個人感覺日本很多電影或者我看過的少量漫畫,其中兩種相反的觀點主導整個劇情的非常多,比如「從小受傷害對世界充滿怨恨,報復社會」的人,配一個「幾乎愛每個人的,對世界充滿信心」的人;或者「科技急速發展」配「人性變惡,利用科技」。
這可能是我看的東西中電影比例比較高的原因,因為時間有限,這樣的設定會使有限時間內電影主題容易懂的同時,看的也比較有深度有回味。
這樣的設定下,對抗觀點的闡述就非常有必要跟容易出現,加上日本表演有點舞台劇感覺的,就形成lz說的『說教』了。比如《半澤直樹》經常讓主人公闡述一下他的堅持:銀行是應該對小企業伸以援手,而不是在雨天拿掉雨傘的人。
或者主人公一直在開導反派,阻止他幹壞事,但直到最後一刻,當他引爆炸彈失敗被擊斃,死前才發現身邊被忽略的愛之類的。從我看的一些來看,日本電影裡面壞人是可憐的,被逼的,有原因的比例很高,這也是觀點對抗的產生很大原因。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微博紅人劉梓晨在《奇葩大會》節目中的表現?
如何評價電影《醉鄉民謠》?
如何評價電影《小時代 4》?
如何評價電影《鋼琴家》?
士兵突擊人物性格分析,最認同哪個人物?

TAG:日本動漫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