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描述嗅覺的辭彙如此貧乏?

中文裡,描述視覺的辭彙是海量的,光不同的紅色有N多種說法。但描述嗅覺的卻幾乎只有含糊其辭的香、臭二字?兩個人之間,似乎很難對某種氣味進行嚴謹(準確並量化)的探討。就連香水行業中,也只有什麼皮革味、香草味之類的這種很「口水」的詞,很不科學啊。
為何我們對嗅覺的描述如此粗線條,似乎還停留在蠻荒時代?

=============
高票答案列舉了很多描述嗅覺的辭彙,表示敬佩。但是問題問的是「日常生活中」,高票答案列舉的大部分辭彙都不是「日常生活」中用的。希望改進。


因為氣味本身是難以保存、複製與傳播的,你聞到的味道無法直接與身處另一環境的人分享;也很難有一個標準來對其進行分級,沒法說一個氣味是幾級香幾級臭;而且同樣的氣味不同人聞起來也會給予不同的評價,比如榴槤到底是香還是臭難有定論;此外當一個人長期接觸某一氣味會對該氣味變的不再敏感,比如很多人腳臭而不自知。
簡言之,氣味難以量化,多憑感性。
文字的目的是為了溝通,一個字或一個詞無法讓人對其含義形成共同認知的話,本身是沒有多少意義的。poem君的答案里確實列舉了非常多的字,但是看過之後有多少人就能把這些字與自己聞過的氣味對應起來呢?既然不能,那我們使用這些字還有意義嗎?這些字的出現頻率應該已經給出了答案。
所以,描述氣味最好的辦法還是用人們常聞到的氣味來進行對比,至少能讓人產生一個大致的印象。當然,很多事情我們實在無能為力,你實在沒有辦法向一個沒有接觸過咖喱的人描述咖喱的味道。


因為靈長類動物的身體結構決定了這類生物的生存略不依靠嗅覺,躲避危險與尋找食物都主要使用視覺和聽覺。
如果是犬類生物進化成智慧生物,他們的語言中描述嗅覺的辭彙一定多到不可思議(相對於猴子們)。
如果螳螂蝦成精了,他們描述色彩的辭彙會讓猴子們覺得自己是色盲。
傳說中愛斯基摩人有100個形容雪的辭彙。


相比於視覺和味覺,嗅覺作用機理更複雜。

僅僅對比一下受體數量就會發現,人的嗅覺受體遠超味覺受體的數量(沒記錯的話應該超過400個)。

有基本味覺的概念,有單色光和三原色的概念,但沒有基本嗅覺的概念。

對比一下所輸入信號和感受器官的相互作用,就會發現不同頻率的光信號或者不同味覺特徵的分子同時輸入時,所產生的感官結果是大致可以預測的。但是超過4種嗅覺活性分子在一起,就會由於自身和與嗅覺器官的相互作用,而產生難以預測的新的香氣類型。

嗅覺是人類防禦體系和覓食本能的第一道關口。進化過程中,我們接觸的嗅覺活性分子數量非常多,獲得了多樣的氣味辨別能力,描述起這種能力也變的更困難。所以目前對於香氣的描述多為對以往經驗的聯想,就像題主說的這個香那個香,主要還是機理複雜造成的。

對這方面的研究也不算淺薄了,2004年嗅覺受體發現不就拿了諾貝爾獎了嘛


個人覺得不是味道分級的問題,而是歸類的問題。顏色容易歸為赤橙黃綠青藍紫,再細分為朱紅粉紅暗紅玫紅緋紅火紅。。而大蒜味很難跟生薑辣椒花椒等等歸為同類,玫瑰和包子的香味也大有不同,所以久而久之,就只分為了表示愉悅的香和表示難聞的臭這兩大派別,再加上腥臊膻餿這些邪門的小派別而已咯@


視覺是我們最重要的知覺器官,獲取最多的信息。我們描述一個東西可能省略氣味,卻很少省略顏色。鑒於其重要性,精度要求自然也高,所以日常應用細緻的分類。嗅覺則一筆帶過,硬是分的話如最高票,也能分的很細。
我意思是假如我們視覺退化,嗅覺佔主導,情況也會對調。


你說錯了!生活上有是基本的嗅覺的但是各人歸納不同

我覺得有 香 臭  嗆  淡  稀  這五種基本氣味。
稀=透明  只有在空氣稀薄才會發現。 可以忽略
淡=白色   即無氣味或氣味淡。 
嗆=黑色   氣味過於濃烈過於多。
香=喜愛的顏色
臭=厭惡的顏色。

具體到各味會通過類比各種事物氣味各有不同。
同時鼻子和嘴巴是相通的也有影響。

另外在《黃帝內經》裡面指「臊、焦、香、腥、腐」這五氣。 

另外,曾經聽同學說自己大便有陣酸味, 我想他是不會吃大便的,那他是怎麼得出的酸味呢?還是靠聞的。所以大概是題主因為嗅味的混用,才引出的錯覺。


從絕對數量來說描述嗅覺的詞並不少,只是相對描述其他感覺的詞來說比較少。


臭雞蛋氣味,刺激性氣味,令人愉悅的氣味。。。


因為能看到的東西都有顏色,能聽到的東西都是動態的,而能聞到的有時候卻很抽象,甚至只是一種猜測而已。


感覺每個人聞到的氣味是並不特別一樣的,因此需要用一個類似參照物的東西來描述它,這種參照物大家都知道,也是製造了一個標準的感覺,這樣每個人就能詳細描述出自己聞到的氣味。就像說人跑得快,跑得多快啊,你可以說比誰誰誰跑得快,可以說準確的速度,但是單純說快還是無法有直觀感受。


味道!


很喜歡味道,也很喜歡描述味道。
嗅覺產生的直接感受通常會一嗅而過,除了香與臭是最直接和對立的,很多對嗅覺的描述是通過其他感覺來描述,比如酸味、腥味是從味覺而來的。熟悉的嗅味包含的意義已經不止於味道本身,而是連綿其後的各種回憶和想像等等。


好聞得就叫香,難聞的就叫臭,描述什麼的只是加個修辭啥的,比如惡臭、醇香。說到底其他感覺的修辭也不是很豐富吧,比如視覺,清晰清楚模糊糊塗也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啊…被人打了喊聲痛,怕痛的喊好痛,娘的喊好疼,牛的轉身就打,人反而對真正關於感官的詞創造的真心不多,因為這玩意不同於思考,是個人感覺都一樣吧,撐死就是程度問題了,文藝的加個修辭不就行了…


推薦閱讀:

TAG:語言 | 漢語 | 氣味 | 嗅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