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伯克利音樂學院學習是怎樣的體驗?

看以下各位大神辛辛苦苦寫了這麼多,我有些話一定要說給大家聽。
伯克利這個地方對於很多樂手來說真的是夢寐以求的地方。在美帝road trip的時候我溜進過伯克利的樓,也在某一個下午聽過幾個summer school students的ensemble的演出。那場是soul,我從三點左右進去一直到基本結束才離開。
以下@Sherry Li@千古留名兩位大神的回復真心讓我感動到哭,花費那麼多時間和精力辛辛苦苦寫了這麼長這麼詳細的答案,只為這個看似不自量力的問題。在此跪謝。
我不是喜歡音樂的富二代,所以只能當個準備充分的窮比……所以就像@大凌的答案中說的(非常感謝),夢想就是該幹嘛幹嘛。一步一步地走,我相信有一天會走到的。感謝所有人,也希望這個問題能幫大家找回一些曾經丟棄或即將丟棄的希望。
Merci.


剛跟伯克利校長Roger Brown共進午餐,來怒答一下

其實我本來是個理工男,不準備學音樂的,是在伯克利的體驗改變了我。

我跟Sherry Li的經歷非常類似,不過我比她早一屆

我初中和Sherry Li都是在南京外國語學校(那時候我們都沒怎麼玩音樂,也不認識對方……)高中我來到波士頓附近的Belmont High School(伯克利校長就住在Belmont,他的孩子原來也在那個高中!)波士頓是一個文藝氣息很濃的城市,到處都有各種藝術演出。在高中的時候我才了解到伯克利,於是在2013年的時候參加了暑假的Five Week。關於Five Week的體驗Sherry Li在她的答案中已經講的很詳細了,我來主要介紹一下City Music以及本科的學習體驗。

在參加了Five Week之後我得知了波士頓本地的高中生可以免費課後參加伯克利的City Music課程,於是就報了名。高三那年每周兩次風塵僕僕坐車進城上課,有樂理課,樂隊排練和一對一小課,我分在等級高的High School Academy里,都是伯克利的教授上課(等級低的Mentoring Program是由伯克利的本科生作為社會服務來上課)。我的同學大都來自Boston Arts Academy(BAA),一所在伯克利旁邊的公立藝術高中,一大半是黑人,因為City Music的初衷是照顧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學生,給他們機會免費上專業的音樂課程。

在City Music的體驗就是,大家很親密團結,因為總共就幾十個人,就像一個大家庭,很多在BAA的本來就是高中同學。每個星期上課,排練,經常要參加波士頓市內公益性的演出。我當時才開始彈爵士鋼琴,就被分到了Jazz Ensemble。樂隊里都是各種黑人大神,生來就是玩爵士的,我感覺壓力很大,不過大家都特別友好,老師也很有耐心,慢慢我就跟得上了。樂隊每周兩個小時的訓練就是排練曲子,老師每個學期選取十來首Jazz Standard給我們練習,並且指導每一個樂器彈好自己的部分。看過《爆裂鼓手》的人應該對這種排練方式比較了解,當然伯克利的老師都是和藹可親的,幾乎沒見過發火的時候(有一次周末就要演出了結果周四排練好幾個同學沒來老師很生氣……)
City Music的樂理課非常隨意,學生分為幾個難度的課,不同的老師上課。教的都是爵士樂理,如同伯克利本科的Harmony課程。在我所在的樂理4級課上,大致教授伯克利本科課程Harmony 3的內容,講授關於Modal Interchange和Chord Scale的理論知識。不同與本科的Harmony課程,City Music的樂理課是結合演奏進行的,在學期的結束,每個同學要寫一首曲子並和課上的同學組成樂隊來演出。最後我為了向美國同學們宣傳中國文化,寫了一首古風的歌,表演的時候吹笛子演奏旋律,後面是課上的同學進行樂隊伴奏。

City Music的一對一小課和伯克利本科的差不多,一節30分鐘,老師指導學生完成教學的曲目,或者輔導樂隊里的曲目。30分鐘很多時候根本不夠用,回家練的時候會有很多問題,可以發郵件問老師。我的老師是一個韓國女老師,伯克利本科,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研究生畢業,是伯克利的第一個韓國老師(伯克利的韓國學生太多了!)很多伯克利的老師都是這樣的背景。

City Music一年的學習對我的幫助非常大,在準備伯克利本科面試的時候,我的鋼琴小課老師指導我彈考試的曲目並且為我寫推薦信。在面試的時候說到自己是City Music的學生,面試官就感覺我是Closely connected to Berklee,大大增加了錄取的把握。最後拿到錄取通知也是順理成章。City Music大部分同學都去了伯克利,可以說是伯克利音樂學院附中吧~很多同學甚至拿到了全額獎學金(我沒有美國綠卡沒資格QAQ),也有的同學最終選擇了別的學校,沒有走上專業的道路。可能因為City Music裡面大多數孩子的家裡都比較窮,如果拿不到全獎,都不希望孩子去學音樂吧。

於是14年9月,我開始了在伯克利音樂學院本科的學習。

其實本科和Five Week的體驗沒有本質的區別,只不過就是同學都是成年人了,課程變多變豐富了,而且同學的壓力大了
一個Five Week夏校五千美金的學費,很貴,但是也就一個月,跟出去旅遊一次也就差不多,同學基本都是來體驗生活的,所以就很輕鬆自在,像Sherry Li描述的那樣天真爛漫。但是大學不一樣啊,一年才上課7個月,就將近4萬刀的學費(其實比很多私立大學還便宜),住宿舍的話還要加上17K的生活費,住外面也省不了太多,學校在市中心房租物價都貴。不要說對於我們這種換算匯率的國際學生了,大部分美國本土學生也都是承受不起的。中國學生大多數都是土豪(我不是),而且都是獨生子女,而美國同學儘管有政府補貼的助學金,但家裡都好幾個兄弟姐妹,父母也沒有在子女身上不惜一切成本投資教育的文化傳統,所以真正壓力大的都是看似幸福的美國本土同學,擔心畢業之後收不回上學的成本。有不少同學在上了一兩個學期之後,都因為經濟原因退學了或者轉去別的大學讀別的專業。在伯克利,學校沒有醫務室,但是有非常完善的心理諮詢,因為壓力而焦慮憂鬱的人太多了,沒有人能看到自己的未來是什麼樣的。有的人也許能夠成為大明星,也有很多人最後只能去Guitar Center賣樂器……這就是音樂學院和普通學校最大的區別。如果你學的是計算機,那麼你知道自己畢業之後會去IT公司工作當個碼農什麼的,拿著穩定而又豐厚的薪水,雖然也會很累,但是自己對未來是有把握的方向的,知道只要好好學習,自己未來的道路是有保障的,不會跑偏,而在音樂學院,一切都是不確定。音樂這條道路,就像知乎一樣,充滿了偶然性,很多很努力的人也許會一直默默無聞,很多抖機靈的人可能就一下子成了紅人。

伯克利的學習氛圍是怎麼樣的?
簡單來說,就是認真的人特別認真,不認真的人特別不認真。
每個人來伯克利的目的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為了給自己的音樂生涯鍍金,有的人為了學習技術知識找工作,有的人為了成為大明星,有的人為了方便進入樂隊,還有的人純粹是因為愛好而來。伯克利的學生各種年齡都有,最小的有十六歲就被錄取,最大的有六十多歲的。有十分之一的學生已經拿到了別的學校的本科學位,因為對音樂的執著喜愛而進入伯克利學習以圓學音樂的夢想。

伯克利的學生,不同專業之間的生活學習態度有著非常大的偏差。如果是表演專業的,會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社交上,對GPA之類相對沒那麼在乎,因為成為一個歌手或者樂手很重要的就是要在圈裡有著很好的人脈。如果是偏技術性的專業,比如錄音工程,基本上都是學霸,因為學到硬技術,去哪裡都有口飯吃。專業在進學校的時候是未定的,一般人在經過一兩個學期的Core Music公共課學習之後確定專業方向。在伯克利共有12個專業:

Performance 表演,所有樂器的包括唱歌都在這裡面,所以別聽人胡扯什麼「我是伯克利鋼琴專業的」,那都算在這個裡面

Songwriting 流行作曲,想成為大明星的都學這個,俗稱「唱作人」

Composition 傳統作曲,很少有人學這個。學這個繞道隔壁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或者其他什麼古典音樂學院吧

Jazz Composition 爵士作曲,這個牛逼,伯克利招牌專業之一,畢竟是全世界第一所開設爵士樂的學校

Film Scoring 電影配樂,我的專業之一,非常專業化方向性的學習,畢業了去洛杉磯混吧


Contemporary Writing Production 傳說中的編曲,這個專業能學到非常多的東西,各種風格的都能玩的溜


Music Production Engineering 錄音混音,民工專業,要申請面試才能進


Electronic Production Design 我的另一個專業,電子音樂與音效設計,碼農專業,也要申請面試

Music Education 音樂教育,其實就是中小學老師,畢業了能拿麻省教師證,國際學生別學這個,浪費錢

Music Therapy 音樂治療,出來當什麼心理醫生之類的都有,偏醫科的專業,學的人少,我不太了解

Music Business 音樂商學,聽說這個來錢,出來去唱片公司,經紀人什麼的,但學的基本上是商學法學,和音樂沒啥關係

Professional Music 大雜燴,想選啥課選啥課,除了那兩個IT專業的選不了,出來給你一張Music General的學位,愛幹啥幹啥去。

加下劃線的那五個是伯克利的招牌專業,也就是你很難在別的學校學到的。現在知道為什麼伯克利不參加排名了吧,因為各個專業之間差別太多,還有些專業名字沒別的學校有,你說怎麼排?

當然以上是我的理解,要看官方是怎麼解釋這些專業的,點這裡Majors |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

還有很多有意思的Minor,比如什麼遊戲配樂啊,樂器製作啊,還有很多liberal art的,比如英語,心理學,居然還有哲學!

學位分為兩種,Degree和Diploma。Degree就是本科學位,Diploma是一個文憑。在伯克利有不少已經上過大學的人來重新念大學,這些人一般是Diploma,而高中畢業直接來的學生一般是Degree。中國人基本都是Degree,國內認學歷嘛沒辦法。要想讀研的話那肯定得是Degree了。對於技術性的專業,獲得一個Degree對於找工作至關重要,而表演性的專業,有沒有Degree相對就沒那麼重要了,也沒見過哪個歌手是因為學歷而不是歌曲而出名的。伯克利只有50%左右的畢業率,除去第一年上完就轉學的,不畢業的基本都是提前找到工作或者簽約公司而退學的。

在學校里Degree和Diploma有啥區別呢?Degree有文化課,Diploma沒有。我們來看一下,舉個例子,MPE這個民工專業的畢業要求
Music Production and Engineering Bachelor"s Degree
整個學校的課程分為四塊:

Core Music 不管什麼專業都得上得公共必修課,包括:一對一樂器小課,樂隊,爵士和聲,視唱練耳,古典和聲與對位,指揮,編曲。這部分的所有課都是可以Test out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基礎足夠好,這裡面大部分課都可以考掉跳過,省下好多學分啊,既省錢又可以早畢業。因為City Music學了一年嘛,對伯克利的各種和聲用法什麼的都了如指掌,所以這部分直接Test掉了一大半的課換了19個學分(伯克利的視唱練耳課是用首調唱五線譜的,直接擊潰一大幫學院派新生)

Liberal Arts 文化課,只有Degree的才要求,其中必修的包括「藝術家的培養」,音樂軟體,英語,音樂史,數學還有職業規劃,剩下的都是選修的,理科要求幾門課,文科要求幾門課,就這些了。如果你有別的大學的學分或者AP,這部分也是可以換掉的,我高中的時候考了5門AP5分,所以一下子換掉15個學分,幾乎相當於一整個學期。伯克利的文化課,除了那幾個音樂相關的,都挺水的,伯克利說既然我們是個音樂學校,沒人在乎化學,也請不起太好的化學老師,你去隔壁那幾個大學學化學吧,於是就跟波士頓地區的其他幾所文理學院聯合起來弄了一個可以互相選課的系統,不嫌麻煩的話就可以去跑去學別的文理學院的文化課。

Major Requirements 每個專業的專業課,這部分才是精華啊,而且好多課都太有意思了。上什麼專業就要有專業裡面的一些必修課,還有一些選修課,非常具有專業性,比如民工專業的學了你就可以熟練地玩(kai)混(wa)音(jue)台(ji)了。

Electives 選修課,還有一些學分花不掉怎麼辦,可以亂選,愛選啥選啥,民工專業的一想,哎呀,我不能只玩(kai)混(wa)音(jue)台(ji)啊,我還想裝個逼學點什麼爵士作曲之類的,沒問題你可以選爵士作曲專業的一些基礎課,就是這麼任性。爵士作曲專業的要是想玩(kai)混(wa)音(jue)台(ji)呢?不行,學校就那麼多混(wa)音(jue)台(ji),只夠混(wa)音(jue)專業的人用的,輪不上你,誰讓民工專業需要申請面試,爵士作曲想上就能上?

除了第一個學期的課是自動安排(一般都是Core Music反正都要上的也沒得選),剩下學期的課都是自己安排的。這點相比許多大學具有很高的自由度。有人喜歡先上了專業課,最後兩個學期再慢慢補文化課畢業,也有人喜歡先把文化課上掉,後面專心學專業課,來跟我一起念,有(bi)學(ye)分(zhao)就(bu)是(dao)任(gong)性(zuo)!

選課是一門戰鬥,好的課好的時間段好的老師大家都在搶,因為選課而撕逼的大有人在
A: 剛剛你報上了Acoustic么?
B: 好險,最後一個位置被我搶到了。
A: WQNMLGBD勞資搶不到就因為你這個魂淡!
………………


那麼上課是怎麼上的呢?
一般都是十幾個人的課,個別講座的大課七八十個人……

Core Music和Liberal Arts的課一般是這樣的

樂隊課一般是這樣的

玩(kai)混(wa)音(jue)台(ji)的課一般是這樣的

現在知道了吧,為什麼玩(kai)混(wa)音(jue)台(ji)的專業這麼熱門,因為看上去實在是太吊炸天了。在伯克利學生心中,民工專業的學生是這樣的:

玩(kai)好混(wa)音(jue)台(ji),成為高富帥,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悲觀點說,伯克利沒有校園;樂觀點說,整個波士頓都是伯克利的校園。

這麼多紅色的都是學校的房子,但是除了幾棟最明顯的,其他都跟別的房子長一樣,看不出來。

主要的教學樓:
150 Mass Ave

這棟樓(右邊旗子)裡面主要是教Core Music以及部分專業課。
左邊白色的是伯克利的演出大廳,內部是這樣

921 Boylston St

這棟樓是學生活動中心,以及大部分樂隊的課,還有招生辦公室,也有一個小的演出廳,我前面吹笛子的那個照片就是這裡面的演出廳。

1140 Boylston St

這棟樓里主要是一對一小課的教室,因為學生非常多嘛,所以要一整棟樓才夠用。一個教室得擺兩個三角鋼琴吧,學生一台,老師一台,自己算算。樓下也有演出廳,樓頂是校長辦公室(昨天參觀好氣派呀)

7 Haviland St

這棟樓基本都是文化課,然後還有Muisic Business和Therapy的專業課。

還有幾棟小的,就不說了……


住的是怎麼樣的呢?
伯克利大多數學生都是出去租房子的,我現在大一先住宿舍。

我運氣很好被分到了霸氣的新宿舍樓160 Mass Ave!一樓是大堂,二樓三樓是食堂,四樓是琴房和健身房,五樓及以上是宿舍,怎麼感覺住的是酒店啊……

啊喂!這樓不是一張紙!是三角形的!

房間裡面是這樣的:

隨便找的別人的圖啊,我宿舍有點亂不拍了……

我住15樓,每天都可以看日出日落啊好美!
日出

日落

當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有這麼好的運氣的,如果被分在了270 Commonwealth Ave,老房子沒空調,那麼每天上課吃飯還得走路10多分鐘……波士頓冬天可是好冷的啊!

食堂是這樣的,長得就像一把吉他,就在160新樓裡面,之前老食堂在150,比這個小很多破很多……學校越來越有錢了好像又準備蓋個新樓什麼的……

吃的嘛……自助餐品種挺豐富的,質量嘛,見仁見智……如果住宿舍是包括了全部伙食的,少吃一頓虧一頓……既有像我這樣幾乎頓頓吃學校的,也有像我室友那樣幾乎不在食堂吃的……(他有錢任性)
在921旁邊還有一個食堂,專做亞洲菜,其實就是壽司,麵條什麼的,味道還不錯啦(當然要以美國的亞洲菜標準來看),還有兩個小食堂只做做三明治沙拉什麼的。

大部分學生的作息非常沒有規律,熬夜學習打遊戲party什麼的都有,跟室友沒矛盾就行了,不要隨便去評論別人的生活,作為音樂人,大家在生活上都是非常寬容的,不管多二的人和事,只要不打擾別人,都可以歸結為「有個性」,不用擔心別人指指點點什麼的,這點美國的大學和社會對於不同文化,個性的包容性就比中國要好很多。我這種晚上12點準時睡覺早上8點準時起床的在這裡簡直就是變態……!

--------------------------------------------
下面劇透一下跟校長吃飯的事兒~
這個和校長共進午餐的機會是學生申請然後抽獎獲得的(我怎麼一直運氣這麼好,除了沒拿到獎學金)
特意談到了伯克利在中國的發展什麼的。
伯克利在中國最大的知名度就是校友王力宏了吧,校長也知道這回事兒,特意誇了王力宏,感謝他的知名度對伯克利招生帶來的貢獻……他還希望什麼時候王力宏能回到伯克利來個專場表演~
據校長說伯克利目前準備和國內的北影,上音和星海進行合作。北影主要就是電影音樂方面,上音是爵士樂,然後星海是流行。具體什麼東西我也不了解,也沒法告訴大家什麼,但是肯定的是,伯克利在努力向中國發展,這麼大的音樂市場,這麼多音樂人才,肯定是要抓住的。

這兩年擴招中國學生,中國大陸申請的,水平過關的,不論英語水平如何,很容易錄取,所以想申請的同學趕緊抓住機會!

與一般的音樂學院申請流程不同,伯克利對於申請者的要求,其實基本就是,會彈樂器(唱歌也算),會說英語,彈到什麼水平,說到多流利,沒有硬性要求。申請分為試音+面試兩個部分,加上寄高中成績等材料。在申請的時候不需要填報專業方向,但在面試的時候很可能會問你想學什麼專業。伯克利對於錄取的考慮是非常綜合的,任何一方面出色都有可能使得你被錄取。有的人彈曲子特別出色,有的人即興特別厲害,有的人耳朵聽感超凡脫俗,有的人面試特別會吹牛逼……當然這樣也很主觀,很多很牛逼的人被拒了,很多很水的人莫名其妙就考進了,目前全球的錄取率在30%左右。

很多人問試音考什麼?和傳統的音樂學院考試不同,伯克利只要求準備一首5分鐘之內的曲子,不限風格不限難度,但必須是你最愛的曲子,要對於曲子有感情。可以彈自己原創的曲子來展示自己的創作才華,但是同時也必須彈一個別人的曲子。在彈完這首曲子之後,會有即興演奏的部分,不同樂器即興的內容不同,老師會給一個要求,比如老師彈一個和弦進行,在上面即興旋律之類的。即興過後是視奏,考前15分鐘練習,考試時彈。對於鋼琴,視奏有傳統的雙行五線譜,也有單行的Lead Sheet,要求學生會讀和弦譜。視奏結束會有一些練耳的考核,對旋律和節奏的Call Response,在自己的樂器上完成,沒有對唱名法等等的要求。試音很快,不會超過15分鐘,然後就是面試。面試也是全英語的,你需要告訴伯克利這兩個重點:我能從伯克利學到什麼?我能為伯克利帶來什麼?伯克利是一個很多元化的學校,越有特色個性的學生越受招生官青睞。對於作曲方面的申請者,可以向老師提交自己的作品,最好是Youtube或者Soundcloud的音頻鏈接。伯克利相信通過試音和面試,而不是寫Essay和標準化考試成績,能夠對一個申請者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SAT和推薦信可以提交,但是不硬性要求;托福好像是要求的,但是貌似也沒有分數線的要求。英語不好沒關係,到學校有專門的ESL課可以趕上來的,不過就是浪費了幾個學分……另外,入學是需要提供高中畢業證的,高中都讀不完的,怎麼能上大學!至於獎學金,那就當彩票吧,看運氣而已~

【本人寫的答案與專欄,若需轉載,請私信授權並按照每千字100元的標準收取稿費,有違必究】
【接商業編曲以及影視遊戲配樂,招收學習樂理和視唱練耳的學生。聯繫請私信或加QQ1150333429】


2014夏天我在伯克利參加了五周的夏令營,雖然與本科有區別,但由於認識了很多本科在讀的朋友對伯克利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給大家解解伯克利神秘的面紗。

看過之前片段的朋友可以跳到最後一段課業與感想。


生活:

七月十二號飛機降落波士頓,一下飛機就感覺一股濕氣撲面而來,跟上海一樣的。波士頓這個城市非常潮濕,夏天很熱,暴雨都帶不走的溫度。

伯克利位於波士頓的心臟部位,從機場打的只需要12分鐘左右。邊臨繁華的商業中心,美麗的查爾斯河,全波士頓房價最高的高級社區Old Bay,擁有各類精美而昂貴的小服裝店,各類餐館,冰激凌店,古玩店等。生活非常方便,學校對面是Starbucks, Dunkin』 Donuts, 樂器店,樂器維修點,越南河粉店等;步行距離三分鐘就是地鐵、CVS、電器店、壽司店、理髮店、花店,步行五分鐘就可以到波士頓最繁華的街之一——Boylston。十五分鐘內有你需要的一切。


伯克利校區里有二十棟樓,全部都在步行距離內,最遠的步行距離(從270 Commonwealth宿舍到98Henmenway Street)大概要走20分鐘。但如果住在主宿舍樓(150 Mass Ave,160 Mass Ave),教學樓就在你的隔壁或是街對面或是負一樓。總體來說校區分布緊密,非常方便。


如果你住在150 Massachusetts,宿舍的每一層都有獨立的練習室,一樓則是連著伯克利的主練習樓,不同的練習室分配有不同的樂器(鋼琴、架子鼓、木琴等)。不過如果你是吉他手,還是建議你自買amp在家練習,你是永遠都排不到練習室的。
如果你住在160 Massachusetts,也就是150隔一條小馬路的新蓋的高層樓,你吃飯就太簡單了,因為伯克利的校食堂就在二樓和三樓。這裡的食堂是自助式的,早餐六塊五, 中餐八塊,晚餐十刀。20歲以下的新生是必須要住宿舍的,同時必須在食堂買餐。不過不要擔心,伯克利的新食堂飲食非常好,健康而美味,選擇也非常豐富,花樣天天變,絕對不愁吃膩。
如果你住在270 Commonwealth, 你離校區稍微遠一點,但也就是多走3分鐘的事情,並且在通往學校的路上有很多有趣的店鋪。

學校和本地的Police有很緊密的聯繫,校區各處設置了多個緊急電話,有24小時值班的police,消防隊離得也非常近。但波士頓是個大城市, 半夜出門還是最好不要一個人,如果一定要的話也要記得帶上防狼噴霧。另外,波士頓過馬路很隨便,行人並不是很遵守交通規則。中國來的各位可能比較如魚得水,如果是歐洲或者加拿大來的就會要適應一段時間了。

如果需要健身,伯克利宿舍里並沒有健身房,但開設瑜伽課,舞蹈課等。小區附近也有付費的健身房,還沒去過。若果想跑步,大概五分鐘就能跑到查爾斯河,沿湖有自行車和跑步的分開的專用道,景色也是很優美的。如果喜歡划船,查爾斯河邊也有提供租船的地方。

總體來說,這裡的生活非常方便。

學生:


伯克利是美國大學裡國際學生比例最高的學校之一。同時,男女比例也非常失衡——3:1。

在這裡,你必須帶著開放的心態去接收所有年齡、音樂能力、人格和種族的排列組合。我遇到了讓我想斷手重來的大神,也遇到了讓我想狂砸增四度的腦殘,但我記住了一點:我可以從每個人身上學到一點東西,每個人都有自己可以offer的東西。


的確,第一第二年里,很多學生是來給伯克利送錢的。也許他們是好的樂手,卻不見得是好的音樂人。伯克利的畢業率只有不到50。有的是半路就上崗,有的是過於偏科表演,完成不了文科(樂理)的要求。
依照2012年的統計,樂器的學習人數的前三位是吉他、聲音和鋼琴。

帥哥美女都不少,但帥哥比美女多……可能是因為3:1的緣故吧。聽說學音樂的一般氣質都會好一點,但在伯克利真不一定,因為並不是古典音樂學院,所以什麼鳥都有。只能說,這裡的人大部分真的都很有趣。再加上音樂學生少有內向的,所以交朋友很容易。學生大部分非常nice。


一定要社交。一定一定一定要社交。我不知道該如何去強調社交的重要性,我只能再重複一遍:一定要社交。至於理由,我相信你一定懂。學生是這個學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有的時候甚至比你的教授更重要。在這裡的大部分人都是抱著想以音樂為生的目標前來學習的,他們將來會形成你最重要的關係網。一定不能輕視。


更何況,博客里有非常濃郁的Jam風氣,也就是幾個人湊一塊兒個拿個的樂器即興演奏。很多時候,樂隊就是這麼組建成功的。今天和你閑來無事jam的同學明天也許就是你樂隊里的主音吉他。對了,Dream Theatre和Imagine Dragons就是這麼認識的。


小心大麻。

(真的別碰。)



入學考:


無論是夏天的五周計劃還是全年的本科課程,入學時都需要參加入學考試。入學考試分為兩部分:筆試和奏試。筆試包括聽力和和聲/樂理兩部分。聽力包括節奏,音程,和弦進程和絕對音準(兩三題而已)等,和聲/樂理包括辨認大小調,中古調式,最難只到次屬和弦。整體來說,筆試部分只要練好耳朵和基本的和聲還是很簡單的。
奏試時間大概十到十五分鐘,包括一首自己準備好的曲目,又是老師會要求第二首不同風格的曲子,視唱/視奏和即興表演。伯克利非常注重即興演奏的能力,因為每個人都會被分配到ensemble里,而ensemble是按照樂手的能力來排的,學校希望把擁有相近的演奏能力的樂手放到一起。我的建議是,準備曲目時選一首比較能體現技巧的歌。他們會告訴你選一首你最舒服的歌,但我知道的選了「舒服」的歌的人最後都沒有非常好的評分。
ensemble和ensemble之間的差別除了學員的級別以外,教授的指揮至關重要。如果你的教授明顯經驗不夠或心不在焉,立馬到ensemble辦公室去換一個ensemble。如果覺得級別太低了,也可以去請一個聽到過你演奏的教授寫一封推薦信,讓你參加更高一級的課程。


(這次夏校樂理有5級,視唱練耳有5級,ensemble有4級。我的樂理和視唱練耳考到了第5級,ensemble在第3級。)


伯克利是一所很chill的學校,從老師到學生都較為散漫。沒有什麼不可能,沒有什麼絕對。只要你敢跑,敢問,敢不厭其煩地去煩別人



課業與價值:

伯克利很貴。

本科文憑若是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假設未能成功越級,未拿獎學金,設每學期選滿課拿到16學分,一年不休假地上三個學期(秋春夏),你也需要2.5年拿滿120學分畢業。算上所有學雜費,算上住宿舍的費用和全年的食堂套餐(你將沒有時間浪費在交通和做飯上),你需要準備大概23萬美元。

這個價格有什麼意義呢?經過計算、調研、討論及思考,我得出的結論:伯克利只適合喜歡音樂的富二代和準備充分的窮逼。


一切能提前學的都應該在家裡提前學。伯克利的頭兩年並不分專業,所有人上所謂的「核心音樂課程」,包括編曲, 視唱練耳,和聲和音樂信息技術。同樣,入學時有入學考,如果你夠格,你就能跳課。跳課就意味著省錢,也意味著更早地認識更強的人,因為大部分人的理論知識與他們的演奏能力是密切相關的。

你如果準備好了,到這裡來,就是要認識最好的樂手,被選進最強的樂隊,獲得最好的機會。伯克利機會非常多,卻只留給最強者。每一個教授都有著巨大的關係網,你若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認為你會是他們的關係網裡值得擁有的一個環節,他們就會給你提供機會。

但你如果沒準備好,一如大部分,你就一定要知道你在做什麼。在一個遍地才華的地方,作為芸芸眾生里的一員你很難發現自己在任何一個領域是絕對的頂尖。接受這一點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至少對我這樣的over achiever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接受。你要隨時做好落選,被淘汰,被遺忘的準備—失敗乃是常態。你若是怕了,累了,自信全無而再也站不起來了……恭喜你,你提前意識到了音樂這個行業不適合你。

但當你將身段放到最低開始張開雙臂擁抱一切的時刻,你就會發現這裡有你想要的一切:你在一所全日制的音樂學校里,路過走過擦肩而過與你同樣愛音樂的人,學著與音樂相關的一切,圖書管里有你想要的一切樂譜和音樂書目,每一個教授都是職業的音樂人,電腦都帶29寸顯示頻和49鍵MIDI鍵盤,在你住的樓上就有24小時開放的隔音練習室……你的每一項作業,都在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完整的音樂人。

來到伯克利,你的任務只有進步。

在我離開夏校的緊張,開始整理思緒後,我突然意識到了我的這五周過得多麼幸福:沒有別的干擾,沒有別的責任,沒有任何更大的誘惑—只需要音樂,只有音樂。

我還有最後的半年。我會拼盡我所有青春給我的特權,拿到伯克利本科的錄取證書。

我已經想通: There is nothing else I can bear to do, there is nowhere else I can bear to be.

2014.7.20

------

2015. 1.24更新

已經被錄取啦~


看著上面幾個從未謀面的師弟師妹答題,我也來冒個泡。現在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了,真的很棒,我那個時候還沒這個條件,09年入學的時候全校大陸的學生加起來也不過4,5個人。大家基本上也各忙各的,都沒有太多機會交流。

鑒於大家都已經回答得很清晰了,我想說說我當年的感受來緬懷一下學生時光。

我感觸最深的是我可以直接接觸一些最頂級的知識和老師,這個感覺就是,以前那些離你很遠的理論,還有你一直理解不了的東西突然就在你手邊了。當時對於音樂的信息量的爆炸,直接導致你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嘗試。當然,你不可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後來你迅速就發現你根本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消化這些東西,最後的結果就是你不得不轉變策略,盡量記錄下來這些信息和知識,待以後慢慢消化。

話說,從業了也有四年多了,仍然在一點點消化當年學校記錄下來的東西,我想這些知識應該都是受益終身的吧。


想去的可以參考這裡

錄取要求

作為選擇我們入門課程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你必須參加我們獨特的試聽和面試流程,這是為了幫助你展現你的音樂優勢和學術目標,同時也幫助我們對你的資質和在伯克利充滿活力的環境中取得成功的能力作出評價。

招生委員會既會考慮學術成就,也會考慮音樂資質。伯克利沒有具體的 GPA
或考試分數要求,也沒有任何具體的班級排名要求。申請人必須能夠講英語,並且在進入伯克利學習時必須已經完成了高中/中學學業。我們的試聽和面試流程以及
對每位申請人綜合全面的評估能為我們提供大量信息,以便我們對你在伯克利能否取得成功做出評估。

伯克利的入學申請流程包括三個步驟:

  1. 申請和費用:完成並提交在線申請,同時交納申請費 150.00 美元(不退還),執行此步操作的網址是 apply.berklee.edu。
  2. 試聽和面試:作為申請進入本校的一個環節,你需要完成現場試聽和面試。無論學校是否收到你的證明材料,你都可以參加試聽和面試。伯克利的試聽和面試地點遍及世界各地。
  3. 證明材料:申請人應提交最新的官方成績單或普通同等學歷證書 (GED)。已在其他高校修得大學學分的申請人,也必須提交官方成績單。

所有在美國和加拿大境外學習的申請人都必須提交官方成績單,供經認可的證書認證評估機構(例如 Education Credential Evaluators,即「教育證書評估機構」,其網址是 ece.org)評估。請要求評估機構進行各科成績評估並註明分數。

試聽

試聽大約需要 15 分鐘,可能包括下面幾部分:

  • 一段準備好的自選曲目
  • 即興創作一段和聲伴奏、簡單的藍調或標準曲調
  • 讀譜視奏考核
  • 旋律、和聲和節拍聽音訓練

你的試聽環節可能還包括與教師即興演奏或進行技巧訓練,具體由各個試聽小組決定。請參考詳細指南,進一步了解關於試聽環節各部分的詳細信息。

面試

面試為申請人提供了一個重要機會,使他們能夠表達自己的目標和志向,說明為什麼伯克利是實現這些目標的絕佳選擇,分享他們的個人經歷,闡述他們是如
何走上音樂道路的,激勵他們不斷前進的動力是什麼,他們面臨的挑戰和具備的優勢有哪些,以及他們將來可能為伯克利充滿活力和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環境做出的
貢獻。

面試主要圍繞四個方面展開討論:

1.為開始在伯克利學習所做的準備。

  • 除了考察每位申請人為達到我們嚴苛的課程要求而在音樂方面所做的準備之外,我們還要考慮申請人對伯克利的歷史和使命的了解程度,以及申請人對伯克
    利在音樂方面的開放和包容態度的接納程度,其中包括達到精益求精所需的自律精神,譜曲所需的移情作用,以及創造力所必需的虛心和好奇。

2.專業/職業目標。

  • 你為什麼選擇音樂作為大學教育的主攻方向?你在伯克利求學希望得到哪些收穫?完成在伯克利的學業後,你可能會有哪些職業或深造選擇?

3.為什麼選擇伯克利?

  • 在選擇接受音樂教育的高校方面,伯克利模式的哪些方面對你最有吸引力?

4.你能做出哪些貢獻?

  • 在選擇我們的入門課程時,招生委員會必須了解每位已經錄用的學生能夠為我校確保其教育教學質量做出什麼貢獻。你能為伯克利網路做出什麼貢獻?能為
    提升大家的在校體驗做出什麼貢獻?面試官將從你的入學申請中選擇關鍵信息,作為談話基礎。做好準備,突出你的優勢,分享你的創新性抱負。

證明材料

入學申請中必須提供的學歷證書和證明材料因教育背景的不同而異。所有證明材料上的郵戳時間都不得晚於你申請入學的學期的截止日期。

伯克利不要求提供 SAT 或 ACT 成績。如果考試分數是你的一項優勢,你可能會附上此類材料,但我們的試聽和面試流程會為我們提供大量信息,供我們評估每位申請人的音樂資質以及其在伯克利取得成功的能力。

所有證明材料上的郵戳時間均不得晚於公布的截止日期。

國際申請人/在美國境外學習的學生

必須提交官方成績單,供經認可的證書認證評估機構(例如 Education Credential Evaluators,即「教育證書評估機構」,其網址是 www.ece.org)評估。請要求評估機構進行各科成績評估並註明分數。

托福要求

申請學位課程且母語非英語的申請人在入學申請中需要提交一份托福或雅思成績單。我們將推薦新托福成績不低於 72 分或雅思成績不低於 6 分的申請人。

郵寄支持文件:

如果你要郵寄申請材料,請通過挂號信郵寄,這樣可以在必要時跟蹤你的文件。請複印你的所有記錄文件,並且儘可能用一個信封郵寄所有支持文件。請將材料郵寄至下面的地址: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
Office of Admissions
1140 Boylston Street
Boston, MA 02215

學分轉換

所有學生必須在伯克利完成至少六個學分的文科課程才能畢業。一經錄取,學生通常需要在伯克利完成所有剩餘課程。然而,學生仍然可以轉換在地區認可高
校修得的最多九個額外文科學分。申請音樂本科學位的學生最多可以轉換 24 個文科必修課學分。專業文憑學生最多可以轉換 12
個文科課程學分,以達到選修課的一般要求。所有可以進行學分轉換的課程最低必須達到「C」級(73% 或 2.0)。

申請進入伯克利學習的學生應在錄取前向招生辦公室提交其所有官方成績單。伯克利承認學生從進入本校學習到錄取這段時間所完成的適用轉換學分。錄取後,之前的學分將不能再轉換。

課程

伯克利提供音樂本科學位課程和四年制專業文憑課程。學位課程採用音樂學習與文科課程相結合的方式,為你學習音樂和追求音樂目標提供一個廣闊背景。文
憑課程將專註於音樂學習,修習本課程的學生一般已在其他學校獲得了學位。文憑課程不包括學位課程學生必修的文科課程;因此,音樂療法和音樂教育專業不開設
文憑課程。如果你被錄取學習文憑課程,你還可以在入學後轉到學位課程,前提是必須達到一定的學術要求。

針對入學新生的獎學金

伯克利前往美國、歐洲、亞洲、南美洲和非洲的 50
多個城市,尋找希望在音樂方面接受高等教育的演奏人才和歌唱人才。所有申請本校全日制學位或文憑課程的學生都將通過我們的試聽和面試流程自動進入獎學金候
選人之列。已完成至少兩個學期全日制學習的在校生可以通過提交學習成果來申請獎學金。

單擊此處詳細了解適用於入學新生的獎學金機會。

單擊此處查看試聽和面試地點清單。

截止日期

秋季(9 月)學期

提前錄取申請截止日期:11 月 1 日
試聽時間:8 月至 12 月
錄取決定公布時間:1 月 31 日

常規錄取申請截止日期:1 月 15 日
試聽時間:8 月至次年 3 月
錄取決定公布時間:3 月 31 日

春季(1 月)學期

申請截止日期:7 月 1 日
試聽時間:3 月至 7 月
錄取決定公布時間:9 月 15 日

夏季(5 月)學期

申請截止日期:12 月 1 日
試聽時間:8 月至次年 1 月
錄取決定公布時間:3 月 1 日


阿..2017年來了五周夏校
好多點前面都說過了..
給幾個小貼士:
1. 如果住在270的話太陽下山了之後就三四個人組團回去吧路上真的亂亂的。
從食堂之類的回270建議走270前面的Newbury商業街畢竟人多燈光亮。踏實很多呢

Newbury街一開始一段也有點暗
可以先從大橋走然後在921前面轉進newbury街(有個消防站)

270的那條commonwealth街晚上沒什麼燈人也少蠻怕的(被黑哥哥要過錢的我)
回去的路上不要一個人玩手機過去,時刻看看周邊有沒有奇奇怪怪的人

2.天黑之後7-11便利店的那一側街就少去吧…乞丐社會人很多很多(關鍵是會被纏著要錢真的很麻煩。)

3.雖然只來了一個夏天 但 是!!(敲黑板)真的真的不要只帶夏天的衣服...這邊靠海然後說不定哪一天來一場暴雨...然後氣溫瞬間下來15度真的會被凍死。。。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4.當心一些在美國讀美高過來的中國學生(不是歧視)真的真的觀察透徹了再去深交!!!!
要是有人和你說「來不來玩?」然後一拍口袋
估計就是有大麻了吧【畢竟國內過來的也不知道大麻什麼味道聞不出】
反正當心一些吧。
在這邊吸大麻不是什麼很遙遠的事情(前幾天在琴房練琴一個法國人敲我門說你有沒有那個捲煙紙…)
別和我說什麼吸大麻合法,作為中國人國內法律禁止的玩意咱不碰好伐。

5.可能參加音樂學院的夏校的好處就是在結束清理宿舍的時候能撿到樂器..????
前幾天剛買的尤克里里還沒買包今天就撿到一個空包...室友撿到一個變調夾送我....過了一會又撿到了一條音響線..不虧
然後逛了逛還可以撿到吉他????

6.待了五個禮拜之後回國回家才發現自己琴一個音都不準..崩潰


2013年入學密歇根州立大學,感恩節後的那個周末隻身一人坐凌晨的Mega Bus去芝加哥面試,來年春天收到拒信。

拿到拒信的時候特彆氣憤:「老子他媽的這麼愛音樂這麼愛唱歌這麼有夢想也不是付不起學費為什麼不要老子!」 然後天天擼啊擼天天不上課。最後我的Spring 2014 Semester只有一門數學拿了2.5,剩下的課全掛。

但是後來我對我的面試官們是感激的:我確實不屬於音樂 -- 我只是和大多數愛唱歌的朋友一樣罷了:音樂只是一個愛好,不是一個專業。我還不夠格。

當時知乎還不火,也沒有這個有關伯克利音樂學院的話題;如果當時就有這個話題而且也有樓上答主的詳細答案,我可能就不會這麼盲目或者能夠準備得更充分一些吧(或者會和答主套個近乎然後被打臉打醒hhhhhhhh)


2017年fall semester, voice principle。

來這邊一個多月了,交到了朋友,對伯克利最大的感覺就是卧虎藏龍。以前無法想像ensemble課上所有第一學期的樂手都可以在聽一首歌三遍後一起去把它演繹出來,每次都在慶幸自己是vocalist,imp比較容易。

然後,每個人都很努力,因為作業真的多到爆炸,如果想要好一點 再好一點,絕對要付出的比你想像的多。周末是不存在的。睡眠時間不會大於8小時。

但是很開心,特別是jam。


有沒有人了解伯克利研究生的?


推薦閱讀:

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ETH Zurich)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在東京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音樂 | 音樂學院 | 名校就讀體驗 | 伯克利音樂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