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抑鬱症患者靠自己的努力恢復健康,他的心理素質是否會因此增強?

不藉助任何的藥物,不依靠外界的幫助的自愈。


謝邀。

「走出抑鬱」的作者安德魯·所羅門,在他的演講「抑鬱, 我們各自隱藏的秘密」中提到:


就我自己來說,我一度認為自己非常堅強 認為自己是那一類即使被送去集中營,也可以存活下來的人。1991年,我經歷了一連串的不幸。母親去世,愛情終結,我也在幾年的海外生活之後回到了美國。我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依舊安然無恙。然而在1994年,也就是三年之後 我突然發現自己對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


此後,他患上了抑鬱症。很多人像他那樣,在患上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前認為自己是刀槍不入的,有能力去規避各種壓力帶來的風險。因此會有人產生這樣的想法,認為患有抑鬱症是出於患者的軟弱,心理素質不好。這類似於譴責受害者(Victim blaming)現象,是人們試圖從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上撇清,獲得安全和掌控感的方式。


一個人是否患病,和遺傳、環境、經歷、性格、應激事件等各種因素有關。沒有心理因素等誘因,抑鬱症也會不請自來。有「鐵腕首相」之稱的溫斯頓·丘吉爾就患有季節性抑鬱症(缺乏光照引起的抑鬱症,冬春之際發病,在歐洲多見),他的名言是「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


有些男性被灌輸了「男人就應該堅強」的思想,認為不堅強就不男人了。擔心給人留下軟弱的印象,即使在出現心理問題和患有心理疾病的時候,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患病去接受醫治。以往接觸過幾名遇到天災人禍過後情緒受影響的男性。在他們需要情緒外放和得到他人安慰的時候一味的強撐,原本可以靠他們自己舒壓和專業人員的心理干預可以處理掉的情緒問題,被他們硬撐成了心理疾病。有位出現精神分裂癥狀的男士,在反覆勸說就醫後也沒有去治。出了這種情況無疑是糟糕的。

對於患病的自愈,我在「心理疾病不治療會一直存在嗎?」的回答中對自愈及相關現象有過敘述,這邊不詳述了。簡單的說,自愈具有風險性。曾見過一位到處鼓吹自己僅靠運動自愈成功的患者,其實他的鼓吹行為是帶有輕躁和強迫症的病理性癥狀,沒有自愈成功倒是病得更重了。所以在此仍舊要建議患者們,不要試圖靠自愈來恢復,關鍵的時候不要逞能,早些上正規的醫療機構通過治療來恢復才是正經事

如果單說患過抑鬱症恢復後心理素質會不會增強,有可能。「抑鬱症有好處嗎?」中頂樓匿名用戶所說的通過修復心理上薄弱的部分,呵護自己的內心來重獲健康。就此,內心可以比以往變得更強健。學會照顧自己的內心,比以往善於應對外界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覺得很多人會認為抑鬱症是一種病的話,治癒了之後就能有和其他人一樣的腦內化學物質水平,就可以正常生活。但是它實際上更像一種生活狀態,存在在這些人的生命中,讓這些人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懷疑、失落、痛苦,面對別人生活中不需要面對的事情,處理更多的負面情緒,因為格格不入面對更多的自我懷疑,等等等等。讓人沒有精力去上學、工作,甚至簡單的起床、吃飯、洗澡都做不到。

但是總有一個理由會讓你無論如何也要生活下去,即使抑鬱到無法起床,即使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即使無法停止哭泣,也會有一個人,一個夢想,會讓人意識到,即使這樣的自己,也要去生活,去愛人,去做事情,繼續前進。

為了生活,要學會為自己負責,學會如何與自己和平共處,明白自己的底線與極限,學會如何不傷害到自己與周圍的人,能夠平衡夢想與現實。
其實這也是所有人需要經過的道路,只不過抑鬱症會讓人需要走得遠一些。

我覺得這就是人的力量所在,比常人經歷了更多的打擊之後,即使在無力感與抑鬱之中,仍然在尋找生活下去的途徑,仍然有再試一次的勇氣。
不也足夠了么。

另外強烈建議抑鬱症患者不要為了「增強心理素質」而不去就醫。

-----------------------------------我是過了一天的分割線--------------------------------------
想了一下好像上面實際上沒回答這個問題啊o(╯□╰)o

心理素質是在遺傳基礎之上,在教育與環境影響下,經過主體實踐訓練所形成的性格品質與心理能力的綜合體現。其中的心理能力包括認知能力心理適應能力內在動力。對內製約著主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外與其他素質一起共同影響主體的行為表現。

以上來源百度百科

如果一個抑鬱症患者能夠回復到正常生活狀態的話,我們可以理解為這個人是有著相對強的成長意願,也就是有更多的內在動力驅使,通過行動適應了人體的生理變化,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至少從這兩方面來看,心理素質是高於常人的。另外因為會更多的思考一些一般情況下不會被提到的存在性問題,比如說人生有什麼意義啊,世界和平啊,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之類的問題,可能會更超脫一些……

BUT,前面也說到了,抑鬱更是一種生活狀態,實際是如果確診發病,即使痊癒也會很有可能多次再次發病,所以這個高心理素質……可能只能用來維持正常的日常生活了……這個還是要看人么。

話說回來心理素質高了也不能換錢花囧。如果能用這個過得更精彩,當然是賺到了的,不能又so what呢。

大家都要過得開心哦


很難說。

要知道,「抑鬱症」是個具體的病症,但實際上它也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有惡劣心境、重度抑鬱、雙相情感障礙等等。有的精神障礙/軀體障礙也會伴隨抑鬱的癥狀特徵。

我們不否認抑鬱的好處:

(1) 抑鬱的人常常會仔細思考自己的問題,這些想法被稱為思維反芻(ruminations)。這些想法非常持久,抑鬱的人很難去想其他的東西。很多研究發現這種思考方式是一種高度分析型的方式( highly analytical),它使個體聚焦於複雜的問題,分解為細小的成分,一次只考慮一部分。


而這種分析型的思考方式是非常有效的。舉個例子,當你面對一道非常難的數學題時,出現抑鬱情緒是非常有效的一種反應,會幫助你分析題目,最終得到答案。研究也發現,在進行智力測試時,遇到複雜的題目,出現更多抑鬱情緒的被試,最終得分會更高。


(2) 還有一些研究發現,處於抑鬱情緒的個體更擅長解決社會兩難處境。我們來試想一個情景,一位已經有孩子的妻子發現自己的丈夫捲入一段婚外情當中,妻子最佳的解決策略是無視、強迫丈夫在自己和情人之間做出選擇還是其他呢?實驗室的研究發現,抑鬱的個體在解決這些兩難問題時,能夠更好的分析不同選擇的得失利弊,做出更優的選擇。


從這些方面考慮,也許會增加個體的心理素質。但是,更加需要了解的是,抑鬱症有很多可能的起因。


包括大腦激素、神經遞質的不平衡,基因易損性,遺傳,生活中的壓力事件,藥物以及藥物濫用問題。參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805336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是這些因素中的部分或全部共同作用導致了抑鬱症。


所以得了抑鬱症不是因為性格不好、意志薄弱,而是我們的大腦(有生物基礎)生病了。抑鬱症很難靠自己的努力恢復健康,所以別苛責自己,試著給自己更多寬容。


強烈同意前面答主所說的:

抑鬱症患者不要為了「增強心理素質」而不去就醫。

我們有公眾號喔~

簡單心理(janelee1231)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簡單心理


昨晚寫到我們公眾號的,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心得體驗——成長篇: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希望有用。

以下是正文:

公眾號到現在大概有一個多月沒更新了,其實之前也在心理寫好了一些,關於自己成長的。不過懷孕真的是一個比較辛苦的過程:無食慾,早期嗜睡,發熱,噁心,嘔吐,能把日常工作做完都比較費力,就更不用說還得加班來做公眾號了。孕吐特別厲害的時候,我跟貓怪和小米說:「我現在基本的需求就是繼續維持自己的生命狀態了。」。所以大家見諒下,太長時間不曾更新公眾號了。


為母則剛

在我看來,成為母親是人生的又一次成長機會。不經歷孕吐,你很難會明白原來能吃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做為一個有責任的母親,你會知道,為了孩子需要更堅強,在吃不下的時候想各種辦法找吃的,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快樂的情緒,這樣孩子才能在媽媽的肚子里時就能感覺到安全快樂;記得埃里克森的發展理論中提到,在生育期,父母才能獲得愛的品質,現在我真的體會到了。


昨晚跟倫倫說其實懷孕這一路都很辛苦很辛苦,從確認懷孕、孩子著床腹痛反應、早孕反應、第一次b超監控胎心胎芽、糖篩及畸形篩查、腰酸背痛痛、便秘、無法睡眠、肚子越來越來越來越累,孩子出生時刻骨銘心的痛,孩子出生前三個月幾乎沒有時間睡眠,包括後面孩子的教育等等,還有很多很多的辛苦。——「不過我不認為這樣我就偉大了,這只是我應該盡的義務而已。我還需要向你學習的地方很多很多,我現在學會了愛你,因為你也愛我;我學會了愛孩子,儘管他根本還不會愛我,這種愛就是無私的;我這幾天感覺有一點點愛你父母,但是也許我們相處時間不多,我只能愛一點點;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放下內心對我父親心裡的刺,真正完全地學會去接納爸爸;然後學習你這樣真的去愛更多人,不為別的,我只想以身作則地告訴孩子什麼是愛。」。也許,這就是我從懷孕以來一直很快樂的原因,因為內心第一次真正地有了愛。


從懷孕到現在起情緒一直很穩定,包括孕吐特別厲害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變化都是因為別人,在意他人看法,和他人爭論。在媽媽幫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有了孩子後,那位媽媽學會了惹不起我躲得起的技能,為的是怕傷害到自己的孩子。認輸不是軟弱,而是智慧。誰都不能保證認識的人當中,每一個都是如你意的人,和他們爭論之後,就算最後你贏了其實還是不開心的。懷孕後,我知道情緒不穩定或者過激,都會影響寶寶。所以,我也學會了惹不起我躲得起的能力了。遇到過分的人或者什麼都朝負面看的人,基本上直接拉黑。


再談抑鬱症成因


我跟所有人從來不更改地說過:抑鬱症的根源就是心理,而不是生理。所以,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整個抑鬱過程我只吃過一周葯,其他都是靠自己努力。從抑鬱中走出來,從走出來到不斷成長,從不斷成長到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我能培養出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


我知道,這個過程當中很多人反對我的心理根源論。曾經有個抑鬱症患者轉發一篇張進關於抑鬱生理根源論的文章給我,然後質問我:「你說是心理原因的,你能證明嗎?」,我回復:」我一不收費給別人做治療,二不是名人不會影響很多人,我只是憑藉我的經驗來看的。所以你信也好,不信也好。祝你早日康復。「 ——生理的還是心理的成因,很多心理學家都爭論過。最後大家都需要明白的是: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對你的康復負責任。


就我自己而言,說說具體原因。

首先:原生家庭的影響。

今天中午和貓怪、小米討論原生家庭,我說:我現在終於徹底地擺脫了原生家庭的影響,成為獨立的自己。不再有內疚感,不再受道德譴責的控制,情感和經濟上也獨立了,所以我成就了我自己。 分析過很多人,很多經歷抑鬱的童鞋都有一個控制欲強的父親或者母親,或者從小有意識無意識地將你和鄰居比較,父母對我們的愛也都是有條件的愛。所以,很長的時間內,我們為了獲得他們的愛,為了逃避內疚感、道德罪惡感的懲罰,很多時候我們的選擇都是為他們而選擇的,我們正在爭取的東西其實是他們傳達的他們所要的東西。最後,你成為不了你自己,然後這種分裂越來越大,你越來越痛苦。


每一個曾經嘗試過擺脫父母影響的人都知道,要擺脫很難,要經歷自己沒有按照父母意願生活的那種內疚感和該死的道德罪惡感,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氣。但是如果一直無法擺脫,你就一直很痛苦。只有哪天你有勇氣擺脫了,按照自己能做到、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去孝順,無需內疚,無需罪惡感。你改變不了他們,只有接納。我相信能產生內疚感的你,也不可能是個真正不孝的孩子。


第二,在原生家庭基礎上的不能認清自己,要的東西都不是你想要的。

我看到很多抑鬱症患者跟我說,我不甘心這樣。。。我是個很有野心的人。。。曾經的我,也是這樣的。曾經倫倫勸我:你有什麼樣的基礎,你只能成就什麼樣的人。而我,從來是鄙視他這種家庭基礎論的,認為可以很大程度改變命運,可以在祖墳不冒青煙的基礎上(:)),能輝煌騰達,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家。


倫倫給我分析過,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比如說遠的比爾蓋茨、馬化騰、馬雲,說近的,一些位高權重的同事,無一不是有著不管從家庭經濟還是氛圍來說都是不錯的,其中,經濟還次要一些,心理上的健康比其他更重要。所以,家庭基礎論是成立的。大家其實真的不需要看太多成功學,雞湯文,其實有成就的人,包括著名的和你身邊的,不要只看他本身,最好追溯一下這些人的上一輩:父輩的社會地位、經濟條件、文化背景、情緒管理能力、人際關係等等,多去了解一些,你就明白我所說的,家庭基礎論。在我看來:

1)、父輩的社會地位、經濟條件:讓孩子一輩至少天生就具有更多的社會資源,至少比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起步要高很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考慮生孩子;


2)、父輩的文化背景:一般文化程度比較高,父輩會自動學習,也會把他們成長過程中很多的坑為孩子避免掉。所以一個同樣智力基礎的孩子,不同的父輩,沒有父母為孩子避掉坑的孩子還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親自走過很多的坑,然後才開始更高發展;


3)、父輩的情緒管理能力:這個是最最重要的一點,相信一個抑鬱過的人,真正總結過原因反省過的人會明白這一點:只有身心健康才是基礎。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可以經受更多挫折,可以在奮鬥過程當中不像缺愛的孩子那樣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同而失去自我。有些人為什麼能經受更多挫折,而有些人不可以,至少對於曾經的我來說,我並非害怕挫折,而是害怕挫折帶來的懲罰——別人的不認同,別人認為自己沒能力。這才是害怕挫折的根本原因。


所以,一個物質需求和情感需求同時被滿足的孩子,加上自身的努力,有成所成就的時間是最早的;一個物質需求不被滿足但情感需求被滿足的孩子,加上自身的努力,有成就的時間次之;一個物質需求被滿足但情感需求不被滿足的孩子,我們看過很多案例,結果怎樣,大家可以查看資料;一個物質需求和情感需求都不能被滿足的孩子,成就的時間大家也可以查資料。你能不能有所成就,你所擁有的能否配的上你的野心自己可以衡量。再說野心的時候,一步步來吧,先把基礎打牢,快樂的進步比喘不過氣的生活目標更容易實現。


後面,我和倫倫分析過四種努力奮鬥的類型,其中前面三種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只有最後一種,也就是很多抑鬱患者遇到的,成功幾率會小很多。那就是為了他人的認同而去追求的,而不是從小有著堅定的理想,或者真正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或者是踏踏實實兢兢業業一點點努力把握了機會的。(後面會有文章專門分析這一觀點,感興趣可以關注。)


你是哪一種奮鬥類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以前的野心只是為了追求他人認同。而我現在已經知道:我滿足我現在所擁有的;認清自己的能力、優缺點以及真正想要的;但不失去努力的動力。

認清自己


前段時間,住同一樓的公務員阿姨跟倫倫說:「其實挺佩服你們兩口子的,來到廣州白手起家有了今天。」其實想想也是,在父母幾乎沒給任何經濟支持的基礎下,我們即將有兩套房,現在首套已經付清。當然,我也知道,有比我更好的,一些同事、朋友,在廣州有幾套豪宅、豪車。以前,我會去比較,而現在,我更多的是會去看我們所擁有的。在家庭基礎論的分析基礎上,我和倫倫到今天這樣其實也不錯了。最近,我們訂了未來兩年的計劃,基本上能實現,沒有為難自己。


懷孕之後,和倫倫感情比過去要好很多。倫倫是個比較安分、踏實、也認得清楚自己的人,他從來不好高騖遠。而我曾經卻把安分、踏實當作了缺點,一直說他為什麼不去創業,不去賺更多的錢。倫倫來到廣州後一直在電信集團工作,基本上沒怎麼換過工作。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是一個從農村來的孩子,我已經儘力達到我能達到的高度了。」

記得曾經在3群裡面也討論過倫倫的職業,我說其實倫倫那樣也挺好的,可以安穩地在單位退休養老。然後有人說,可是這樣賺不了大錢。其實,到了一個階段,你會發現穩定比什麼都好。9月份我和倫倫也分析過我們身邊很多同事、朋友,混得好,沒有一個不是安分、穩定、踏實工作的。我一個如今在崑崙萬維某項目任總經理的同事,就在單位上呆了6、7年,而且為人踏實,安心做事,從不狂妄,所以周亞輝(我們說的老周)很欣賞他。綜上:打工也可以擁有很好的生活,當然是在你野心不那麼大的情況下。


在認清楚自己之後,我覺得以我自己扛不了太多壓力吃不了太多苦的性格上,安穩地工作,快樂地生活就夠了。在這裡,我希望大家不要又把扛不了壓力和抑鬱症相聯繫,扛不扛得了壓力跟抑鬱症沒半毛錢的關係,「扛不了壓力又想要更多才是問題的關鍵。」 當然,不是說完全沒有壓力,適當的壓力能促進人的成長,但我覺得壓力大小最好參考一下最近發展區,夠一夠手就達到了。快樂的進步比喘不過氣來的生活更容易達到目標。


所以我如今也不再像以前那樣:要有多大成就,要如何出人頭地,要如何俯視他人了。前段時間看了篇文章,講抑鬱症和雙相障礙的,裡面有一段內容大意是這樣:抑鬱症因為原生家庭或者成長過程中缺乏愛,以為只有位高權重才能得到他人尊重,當然也有一種潛意識的恨,所以活在幻想里希望有一天有所成就俯視他人。而這種幻想是缺乏根基的,所以一旦受挫,便完全崩潰。


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這樣的,至少我承認曾經就是這樣,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很容易因為一些成績沾沾自喜,狂妄;也很容易因為一點點小挫折萎靡不振。而現在,我可以忍受他人的輕視,可以忍受我自己犯錯,可以忍受他人不認同我的看法。不再去爭,不再去辯。因為這些都沒有其他作用,唯一的作用是使你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情緒不穩定現在影響的不是自己一個人,還有孩子。


當你慢慢了解你自己,承認自己存在的問題,真正地接納自己(請注意是真正的,接納只有在了解,承認的基礎上才能形成),真正接納了自己,才能做到接納各種人(不說讓你理解或者說共情,這很難),各種世界觀價值觀的人, 不再想著要俯視誰的時候,你也就不再因為其他人俯視你而難受了。因為,此時此刻,你已經有了一個穩定而堅固的自我,獨立的自我,你了解並接納自己所有的優缺點,不再因為他人而改變自己對自己的看法。

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

前面講過我以前想要的,出人頭地,俯視他人。而現在,特別是跟倫倫在一起,耳濡目染,觀察學習,慢慢地發現並認同了倫倫的優點。他曾經教我很多的東西,我終於慢慢理解了。


前段時間在微信圈裡面說到:我知道很多人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抑鬱,但我知道一個人不會:倫倫。一個集責任心、愛心、寬容、智慧於一身的男人。有人反對,有人贊同。在倫倫的性格特徵中我只挑選了這四個自然有我的道理,而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我也在慢慢學習倫倫這些優點。這些個性格特徵我也專門分析過為什麼不會得抑鬱症,過段時間我會分享一個心得:為什麼說倫倫不會得抑鬱症?感興趣的可以關注。


好了,最後說說我想要的吧。其實掙扎了那麼多年,我最後發現我要的居然是倫倫一直跟我說的他想要的:「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快快樂樂地在一起。」(其實,這裡也可以看出倫倫的智慧之處)。每次去婆婆家,公公雖然喜歡喝酒,但是有一句話在多年以後我終於學會了認同。他每次都指著牆壁上的十字綉跟我們說「家和萬事興。」。就在昨天晚上,我還開玩笑的用倫倫的家鄉話在重複公公的「家和萬事興。」 這應該是唯一會講的一句倫倫的家鄉話。

「家和萬事興。」這句話也真的是被我驗證過的。以前,和倫倫在一起,對他只有責備,我從來不會欣賞他。整個家庭也是我強勢,倫倫不喜歡爭論,所以看起來很弱勢。(這也是智慧。如果倫倫和我爭論,也許我們到不了今天。)我們很多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是不一致的。

學過心理學知道:

  • 一個不管女方強勢還是男方強勢的家庭,都是一個不平衡失去和諧的家庭,看過太多例子,孩子在這樣的家庭很難健康;

  • 一個父母意見相左的家庭,孩子會無所適從;

  • 一個父母情緒不穩定的家庭,孩子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我一直跟倫倫說,寶寶是我們的幸運星,同時ta也是幸福的,在我們兩真正學會相互欣賞,相互認同,在我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ta來到了我們中間。


所以,自己踩過的坑,一個有責任心的父母不應該讓孩子再踩。


當我慢慢學會欣賞倫倫,慢慢地發現我真的越來越愛他,而一個有愛的女人其實是很幸福的;當然大家也一直看到我在「虐狗」,倫倫自然看得到。慢慢地他說:我現在真的感覺到你愛我,我真的覺得很幸福。如今,倫倫不需要我督促,不需要我責備,他把自己的工作幹得越來越好,上次我提到,他在9月份的時候已經提前三倍完成了公司的kpi考核(有時候發現kpi考核真是個好東西,讓一個人的努力被看得清清楚楚。)。


最近一直跟倫倫聊進化的理論,我覺得父母一輩進化到我們這輩也算是向前了,沒有後退,至於後面的發展如何,只要不好高騖遠,接納自己,踏實工作,後面的結果也不會太差。至於輝煌騰達的話,不想了,當然能達到我們也高興,達不到也無所謂了,因為我們最低目標就是像現在這樣繼續努力了。而我們的下一代,只要我們保持現在這樣,然後給孩子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礎,孩子進化得也不會太差。


現在,我們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孩子。上天也是在我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把最好的禮物送給了我。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我跟倫倫也討論過:

1、繼續保持夫妻感情的和諧穩定,我繼續保持現在情緒的穩定,適當的壓力下給孩子最好的經濟支持(適可而止,量力而行。),儘力給孩子最好的情感支持(絕對不能缺)。


2、爭取自己多學習,多做有意義的事情,以自身行為去影響孩子。而不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做到,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不需要孩子為我們爭面子,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快樂的生活便以足夠。至於ta有怎樣的發展,我們只能適當引導,更多的是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未來,幸福的人絕對不是死讀書的人,絕對不是聽話的孩子,而是堅持做自己喜歡事情的那群人,這樣才能發展出更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孩子。)


最後,我還是要感謝抑鬱,讓我明白孩子成長過程中,身心健康才是最最重要的,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抑鬱讓我明白原生家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很多坑,讓我提前學會了預防和避免。這也許就是人與人的不同之處吧:


有些人做什麼都想到抑鬱的複發,而有些人卻是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中避免重現。


藉此文,記錄我自己的成長。


人生就好比長跑,depress就好比掉進坑裡,你用了好幾年從坑中爬出來繼續長跑,別人已經跑出一大段距離。

好處是你有了一定的爬坑經驗,但是大多數人一生都用不到,因為大多數人一生都不會掉depress坑裡面。你的經驗大多數僅僅是回歸正常而已。並不會因此高出人一籌。

壞處是浪費了青春大好時光--大多數人都是青春時代depress。


你會耗盡你的心力,下一次複發仍然需要求醫。


看到這個圓桌話題的時候猶豫了很久,本來匿名了,後來覺得何必呢又不是啥見不得人的事。哈哈。坦白來說,我並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患過抑鬱症,或者說,雙相情感障礙。再過去的兩年里,這個名詞壓在我身上透不過氣,而終於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感嘆人生如戲,無法掌控。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雙相情感障礙:雙相障礙屬於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指既有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類疾病。【來自百度百科】因此我所去的某精神衛生中心對我的診斷就基於我是否有過躁狂的經歷而我卻無從知曉。那麼什麼是躁狂?——「心境高漲。思維奔逸 。活動增多。軀體癥狀。」 對應看來,在我高中三年里,我學習刻苦(高三),我參加學生會競選,我擔任校刊主編,我拿獎學金,我感到前途很光明——統統被歸結為了——躁狂。

是不是有點可笑?但事實就是如此。當初之所以會踏入精神衛生中心,是因為(說起來還挺丟人的- -)我的確有些性格的缺陷,比如敏感,比如鑽牛角尖,比如幼稚,比如脆弱等等。大二開始的時候,嗯,和ex分手、獎學金失利、出國交流失利、家庭關係惡化(父母自幼離婚,一直和母親生活,高一繼父加入但是關係始終一般,和父親快8年沒見面。。),總之就是這樣一些七七八八的事同時出現同時發生,加上我的性格弱點,讓我十分受打擊。我從前有個壞習慣,就是在情緒糟糕的時候喜歡自虐,拿刀片劃手什麼的,但從來不跟別人傾訴。但是,【我從沒有真正想過自殺】,從來沒有,我連動脈在哪裡都不知道,長久以來劃手只是為了博得一些關注,你可以理解為,母親和繼父的關心吧。嗯,於是2012年,我就被帶到精神衛生中心進行診斷。

說到醫院,真的是個奇怪的地方,它可以讓原本平靜的人變得歇斯底里,讓沒病的人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精神病。中國的精神衛生學科,就是把病人當病人,很壓抑,並且有些故意刺激病人的感覺。我所約見的是某個權威專家,70多歲的高齡,他不了解年輕人,也不理解我的想法,我很容易激動,我喜歡爭辯【高中是優秀辯手】,他不斷地問我關於ex的事,關於父母的事,關於初中被欺負的事等等,在這種強迫和不斷的刺激下,我忍不住和他爭論起來,然後他就說了這麼一句——「你這肯定有問題,你必須要吃藥。」 就開了碳酸鋰。

這時就要說到我母親了。沒錯,是我母親帶我去醫院的。我相信她愛我,並且急於想讓我恢復到自信快樂的狀態,但是她始終很著急。到當時為止,在醫院裡,她也搶著幫我說我的情況,她信醫生的話超過我的話,我告訴她我心情不好,她不相信,醫生告訴她我有雙相,她就叫我吃藥。

我當時自己也處於很迷茫的狀態,自以為自己被確診了某個病,那媽媽就能多關心關心我,那我是不是就能有個溫暖的家什麼的。真的很蠢很幼稚很腦殘,當時的我始終把生活的希望和新的未來寄託於母親、繼父或是別的人身上,而沒想過當時已經成年的自己為什麼還幼稚傻逼地像個初中生。

沒有人意識到這點。

於是我就休學了。休學也是母親的決定。休學了一個學期,坦白說,對我的心情幫助甚微,而且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就開始以「我是抑鬱症患者」這個態度生活和處事,直到我返校之後,還抱著這個想法,以至於我看周圍人都是以一個很畸形的角度,我懷疑他們在疏遠我,懷疑他們看不起我,懷疑所有人都把我當神經病。實際上,是我自己把自己當成了神經病。這樣神經兮兮的狀態,反倒真的趕跑了很多身邊的同學,讓我陷入了一個糟糕的惡性循環。我還在繼續吃藥,但是這些抗抑鬱、抗躁狂的葯都有副作用,真正的抑鬱症患者吃了也有副作用,更何況我這個「不清不楚」的病人。

這些葯讓我無法集中精神,讓我的記憶力變得越來越糟糕。我是學文科的,記憶力對我來說太重要了,但是我卻無法集中注意力又記不住東西,我變得很焦慮,這個焦慮的狀態,我不知道能否判定為抑鬱症的表現。

我就在這個泥濘里一直艱難地爬行著。我希望爬出來,但是阻力大得驚人。很多個日子我都在想,我是不是真的有病,有什麼科學依據嗎,所謂的那些躁狂癥狀到底有沒有精確的測量方法呢,為什麼那個老醫生一聲令下,我就搖身變成了這麼弱勢和糟糕的人呢。

我想了很久。

一直到今年的5月,我決定停葯。在這之前我已經吃過碳酸鋰、拉莫三秦、阿格美拉汀片……我回想了我這兩年的生活,和整個診斷治療的過程,我發現自己和《禁閉島》的故事那麼相似,我驚醒了。我知道我要自救,因為我根本就沒有病,我所有的性格缺陷是因為從小生長的環境所至,而這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改變的,因為我的性格缺陷才導致我對處理情緒一籌莫展,才導致我的糟糕情緒和生活態度,而這些是環境的原因,是我自身懦弱的原因,不是我有病。

我現在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的起色。我重新交了男朋友,他知道我所有的事情,並幫助我聯繫到了我的親生父親,緩和了我和他僵持8年的父女關係,並在點點滴滴中感動到我的母親、影響到我的母親,讓她轉變了生活的態度和心態。我開始運動和健身,我以前很怕胖,因為胖小時候受了不少欺負,而刻意控制飲食和自卑的心態又影響到了我的心情,得不償失,所以我開始運動,現在也卓有成效啦~~最主要是不用那麼節食啦~~~我還養了條比熊,它又萌又聽話,它的出現讓我原本死氣沉沉的家多了很多很多生氣和歡笑,我也一直沒放棄課業,兩年里上課的次數斷斷續續,原本喜歡的英語也因為這些事情而耽擱了很多,好在,考過了六級,現在在和男朋友一起準備雅思。我承認我幸運地碰見了我的男朋友,和他的家庭,他把我拉出了那個怪圈,但是我同時也因為這些事成長了,真的成長了。我明白我需要變成獨立、自主、成熟的人,從前母親沒有給我機會讓我去嘗試和歷練,現在她轉變了,我也多了很多機會去成長,去塑造強大的內心。


你問我我的心理素質是否增強了?LOL^^ 你說呢?我現在好得不像話~~~我很開心很滿足,並且始終堅信未來會更好,我會更好的。


抑鬱症是因為習得性無助,

嚴重時會對自己沒一點信心,甚至是燒水、鎖門、數20個數…這樣的小事也做不了,
這時候他們的力量接近於零,

如果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就像要用一葉柳葉推倒帝國大廈一樣,其中的艱難外人是很難想像的。
因此,請學會求助,向身邊任何願意幫助的人請求,在艱難的時候,有個人聊天,哪怕只是知道有個人可以想一下,都是很有幫助的。

題主問走出來是否會有幫助?
答:會。
就像被千百次打碎,又千百次粘起來一樣,心理會變得更強壯,比大多數人要強壯的多,
但內心某處卻會始終有個洞,你清楚的知道它在那兒,你會小心的避開它,不去觸碰它,但不管你已經多強壯,只要被觸碰到它,就仍然會面臨瞬間奔潰的情況,
只是當你更強壯後,你會知道如何處理這種極度糟糕的情況,即使情況變得很糟,也有能力快速讓自己跳回來,恢復正常。

抑鬱症的好轉,不是徹底解決了抑鬱的問題,再也不會抑鬱,因為對於人類生活來說,抑鬱有它存在的價值,
好轉的那些人學會的是怎樣和抑鬱相處,
就像身上的疤,你知道它在那兒,卻不介意它的存在,

不是解決抑鬱,而是和抑鬱共存。

要小心那些久病不死的人,他們的意志力比普通人強太多了。-- 古龍


剛剛看到知乎圓桌討論的內容是關於抑鬱症的問題,可是已經結束,好遺憾。我就說說我個人的經歷吧,希望對同病者有些幫助。


本人是去年7月被確診為重度抑鬱,(現在我開始懷疑這個結果的準確性,因為我自學了心理學,知道了抑鬱症與抑鬱神經症要加以鑒別,前者是精神病的範疇,後者是神經症的範疇,兩者有本質的區別,而我更可能是後者)。當時醫生開了葯,但我認為我可以憑藉自己的意志克服,就沒有吃,而選擇了相對副作用較小的中藥調理,(舒肝解郁顆粒+B族維生素+谷維素)一直吃到現在。我感覺我已經好了,但不知是否是藥力作用,還是自愈?


現在和當時相比,真的覺得自己變強了,兌變了,從依賴別人變成了別人可依賴的人。病時害怕孤獨又渴望孤獨,害怕交流又渴望群體,喜歡黑夜,喜歡那份靜謐那份自由,黑夜讓我如痴如狂。我認為抑鬱就是自己和自己的戰爭,別人都在享受生活,而我卻整日和自己做鬥爭。那時候感覺靈魂已離開軀體不知飛到哪裡去了,我怎麼叫也叫不回來,快要瘋掉了!多麼痛苦的分裂!


但現在我活過來了,我覺得人的心靈都有個臨界點,這個臨界點一旦闖過來了,你就破繭成蝶,完成了兌變,獲得新生! 至於,題主所說的靠自己的能力恢復健康,這句話不太全面,如果是抑鬱情緒,是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意志戰勝不良情緒的困擾,如果確診為抑鬱症,那就必須藥物干預,因為抑鬱症是一種伴有身體癥狀的精神疾病,是腦子裡的病變,必須藥物干預,而且患者有無力感無用感,對生活失去興趣,腦子彷彿終日壓著大石,精神極度痛苦,頭痛,發獃,懶散,沒有自知力,而且願意在凌晨選擇自殺! 而抑鬱神經症的病人,也伴有精神痛苦,也想自殺,但卻沒有真的自殺行動,患者有自知力。


我是吃藥加心理調理才逐漸恢復,內心也不一定變強大, 只是經歷過兌變的人當然要比沒經歷過的人更想開些罷了。現在我仍然孤獨,但再不會害怕,反而感謝孤獨能讓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更多的時間面對自己。
現在我只想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的修鍊自己,讓自己擁有足夠的知識水平將自己的思想順利的表達和發揮出來!


會。mark下吧


個人理解,這是兩個概念,抑鬱症並不是因為心理素質不強。


如果沒有學會柔弱,大多數時候抑鬱症是好不了的。


我也打算自愈。買了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的書,打算通過學習心理和情緒來了解自己,下次絕望的時候能快點過去。
大四和研一期間最嚴重,兩次試圖自殺,用藥後病情得到控制,後來也有n次想自殺,但都沒有實施就恢復正常了。自己的體會是找到興趣愛好,增強自信。另外運動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建議心情低落有發病徵兆時強迫自己去運動。還有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體會多種可能性會增加對生活的興趣。做自己平時不敢做的,會體會到興奮。
抑鬱後很害怕自己終生都走不出去,但是既然發生了,除了接受之外無可選擇。抑鬱後再次感動高興會更覺來之不易。果熟即落,月盈則虧,這就是人生,不可能完美。


正在抑鬱情緒中,

什麼也不想說了,

累……

想徹底逃避了。


你叫我怎麼回答你呢?我不想潑冷水,但我可以告訴你有一個false hope確實有助於康復。

積欲成疾而又康復的人,他們大多都是回到發病之前的原點,試著找回自己的人生,偶爾會想想一下自己的人生如果沒有抑鬱是一種什麼樣子,稍稍黯然神傷一下。


我猜我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


自己沒這種感覺。
好不容易走出來了,但是只要一點小事的觸發立馬就會有負面情緒洶湧而來,沒辦法控制。


曾經中度抑鬱症4-5年,輕微身體癥狀(失眠和記憶力減退等),沒有吃藥,靠自己治好了。
其間讀了很多心理學專業書籍,成了半個心理學民科。
雖然現在基本好了,不過也算是殺敵一千自損七百。浪費了青春。
沒感覺心理強大了,感覺就是正常了,有很多東西慢慢步入正軌。
倒是被很多人說過我內心強大什麼的,我覺得人家也就是恭維一下--因為我為人又不幽默又沒錢又不帥,只能以什麼內心強大恭維了。
以我現在的認知,我認為有條件的抑鬱症患者都要去尋求醫治,不要忍著。尤其是出現身體癥狀之後,千萬不要怕丟臉什麼的。


前一段時間輕到中度抑鬱 輕度焦慮
經歷了很久的失眠,經常睜著眼睛到天亮。
突然的情緒低落,暴哭,思維遲鈍。
甚至很多瞬間覺得活著沒有意思,害怕見人,害怕和人交流,每天戴著口罩。

突然有一天下午,渾渾噩噩的從床上爬起來,很久沒有睡著,也沒有吃過東西。
看了鏡子里的自己,突然就想通了。
曾經有個坑,我自己不停把自己推進去。
爬不上來,感覺被陷住。
突然覺得自己爬出來了,曾經很在意很自卑的那些東西,不想再去在意了。

那一瞬間發現自己不停地流淚。
開心的流淚。
我終於走出來了。
那種被拖住,陷入,莫名的絕望感我再也不想體會了。


最近在努力調整,感覺自己面對很多事情心態都不同了。很多事情也逐漸雲淡風輕了。也越來越感受到真正的自己是怎麼樣,敢於去正視自己,想想自己要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希望事情能越來越好吧。


  • 首先說一點,抑鬱症並不是由於心理素質不強,患者之前的心理素質差異是很大的
  • 我在百度百科(維基上沒有)上取得的一個心理素質的定義是這樣的:心理素質水平的高低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衡量:性格品質的優劣、認知潛能的大小、心理適應能力的強弱、內在動力的大小及指向。對內體現為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對外影響行為表現的優劣
  • 且不知道提問者是怎麼理解心理素質的,以下僅僅個人理解
  • 曾經兩年中度,無藥物治療撐下來
  • 很多事情從以前的看重,到病時的完全不在意,再到現在再產生關聯——可以形容為當我擁有時,更加珍惜,而失去時,更能放手。這種改變或許可以看作對失去某種東西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強吧,畢竟經歷過近乎完全的無所謂,現在的在乎也會比他人輕。不過現在許多朋友看來我處理得有些消極,因為不會挽回。
  • 但有少數事情底線或許更高,更不能觸碰了,而這部分大多是他人看不出來,或者只會覺得更為淡漠。這部分大多數時間是他人難以產生干擾的,不過一旦產生,承受能力或者不如從前
  • 是故我只能說對常遇的偶發事件心理適應能力或許是大幅提升了,其他就是個人情況,各見分曉了。

當然會。經歷了痛苦並走了出來當然會有所領悟。看事情的角度不同了,人變得豁達了,心理承受能力也加強了。這個TED的演講可以看看http://v.163.com/movie/2014/3/S/A/M9LNHT8KN_M9M1L6LSA.html


推薦閱讀:

怎麼能馬上救一個素不相識的想自殺的人?

TAG:自殺 | 抑鬱症 | 抑鬱 | 心理疾病 | 心理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