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判《甲方乙方》和《私人訂製》的相對水準?


謝邀。
這個時候才來答題,我明顯是給《私人訂製》補槍的。各位可能會預見我會說啥了吧?不喜歡的,看到這裡就可以打住了。

看起來,這兩部電影像是同一類型的,甚至是基於同一個idea拍成的,實際上不管是展現出來的形態,還是創作者心態,差別都特別大。

拍《甲方乙方》時,彼時大陸幾乎還沒有成熟的類型片體系,電影市場也只是在比引進大片救市前的完全慘淡稍好一點。從這個意義上講,《甲方乙方》是有劃時代意義的。它其實並不是大陸首部商業片——80年代審查並不是很嚴格,很多電影都有明確的商業考量,但多數不太成功,現在也沒幾部還為人所知。即使是喜劇,同期還有陳佩斯那幾部自己投資的商業作。但《甲方乙方》不一樣,它在氣質上其實是承襲了《頑主》的解構,只是將這種解構溫情化,甚至還能在少量場景中窺見梁左的影子。不過,它並不見長於以傳統的戲劇衝突製造笑果(這是陳佩斯的長項),更多是依靠設置自身的荒誕和台詞的抖機靈。雖然它是想做成類型片,但它其實是在喜劇之下開創了一個亞類型——姑且稱之為「京片子喜劇」吧,嚴格意義上它並非開山宗師,但它將此門派的影響發揮了出去。

這部電影當然不乏對觀眾的討好,但即便如此,影像中還是難以遮掩真誠的氣質。它有對社會的諷刺,也不乏挖苦,可總體上仍保持著一種狡黠而善良的市民心態。這時候的馮小剛,若說自己懂中國的觀眾,能代表中國的觀眾,某種意義上,是不誇張的。其實,片中葛優等人的思維方式就是當時電影觀眾的心態稍加荒誕化後的結果。

所以,《甲方乙方》在當年難得地為國產片贏得喝彩。雖然絕對票房數據並不很高,但在當年,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這部作品又因盜版的大肆傳播和電視平台的重複播放,而不斷擴大著影響,現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被「經典化」了。

一晃過了十五六年,昔日被仲呈祥們圍毆的下里巴人馮褲子,成了今日手執春晚導筒的權貴座上賓馮大導演,心態完全變了。一方面他其實已經從諷刺者的階層,搖身一變,成了昔日自己作品中被諷刺的高高在上者,言語中也按捺不住xx得志後的傲慢與自負,另一方面,他安身立命之本——所謂的懂得觀眾、所謂的接地氣,雖然仍被他掛在嘴上,但他早就跟原本熟悉的語境告別了。他早已騎上了馬,但總錯覺自己仍腳踏黃土,只是個子變高了,這種心態,怎能不出問題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他上一部作品《一九四二》。這是馮小剛怨氣源頭之一。這部作品,從尺度到拍攝者的勇氣,我覺得還是值得一贊的。但若從商業考慮,這部作品無論對老闆、對官方還是對觀眾,都不對胃口。累計三億多的票房就影片題材而言,已經是相當不錯了。但馮小剛不會這麼看。一方面他覺得自己懂得觀眾,影片票房不應這麼糟糕,一方面他覺得這次自己這麼「有情懷、有品位」,你們這些bad taste卻不買賬。看到了嗎?這就是他前面兩種心態以極矛盾的方式顯現出來啊。但由於他已經習慣於同時享有大眾代言人和上流社會兩種身份,所以,心態能不紊亂么?

這股怨氣,可能還有華誼的財務壓力,最終讓他釀出了一部怪胎——那就是《私人訂製》。這是馮小剛從藝以來最差的一部電影——如果不算下一部的話。具體評價可以看這裡(《私人訂製》:雙腳離地 非俗非雅 - 小痰盂 - 知乎專欄)。

回到本題,一部近乎類型開創作,時隔近二十年拎出來看仍能讓人開懷,一部是作者生涯最低作,兩者相比,水準高低一目了然。而「京片子喜劇」也已經喪失了大院文化的土壤,慢慢地向「嘴皮子喜劇」轉化了。


評判兩部電影的相對水準會有很多不同的角度。

這裡暫且從投資製作的角度來說說,兩者的差距是巨大的。

- 十六年前,馮導在《甲方乙方》結尾裡面感慨道,「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坦然如果是當年投資人的角度上來看,他們可能並不怎麼懷念,因為在《私人定製》里,他們想到了更多的辦法「創收」。

- 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承認,《私人定製》里的廣告收入超過8000萬元。主要贊助商也比當年的《甲方乙方》多了不值一個數量級。

- 自從《非誠勿擾》帶紅日本北海道的旅遊業之後,馮導也知道要回國報效,此次選擇的就是海南三亞、蘇州陽澄湖以及北京的華彬莊園。

- 當年《甲方乙方》投資600萬,最終票房3600萬。
它掀起了「賀歲片」這個概念之外,這部影片在中國電影史上上至少創了兩個「第一」:
1949年以來第一部為特定檔期所拍攝的影片;
第一部採取導演不領取片酬、而於影片利潤中提成的「風險共擔」形式。

而在12月17日晚間,華誼兄弟舉辦了面向機構投資者的《私人訂製》提前看片會,會後多家投資人士抱怨影片令人失望。

一份在機構投資者間廣為流傳的買方研究員觀後感表示,片子前重後輕連貫性差,主題模糊,「絕對遠低於預期」。


多位電影圈及資本市場人士對該片的票房預期均在10億級別,甚至有分析人士預期該片票房將達到13億元,而這個數字實現的話將是國產影片票房的新紀錄。

- 今年《私人定製》投資據傳只有1200萬,除在拍攝選址各方面早就熟絡外,更主要的原因是2012年7月,馮小剛、華誼兄弟和觀瀾湖集團在海口合資成立了「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整個項目總投資20億元。

- 看看今年馮導在《一九四二》後能否在賀歲檔收回失地吧。


~

《甲方乙方》今日來看,仍然是水準非常好的喜劇類型片,在當時那個年代,馮小剛無疑是最接近好萊塢工藝水準的導演,產量穩定,質量穩定,並且能用更低的預算,完成與北美中小製作非常接近的影像效果。

在類型導演上沉澱多年之後,與其他人一樣,難免會有一些自我突破的追求。馮導陸續對另外的一些類型電影進行了嘗試,同時也被盛名所累,個人精力被分流。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都市喜劇這個傳統類型中,馮導在製作工藝上的自我要求是在下降的,當你之前可以用一百塊的事情做出三百塊的效果時,現在用三百塊卻作出了一百塊的結果,那麼就有兩種可能:一是整個環節中存在浪費(或者不是浪費,是空間不足),有人不像以前那麼用心了(不僅僅是導演),二是整個團隊架構上可能存在無法突破的短板,使得整體的創造能力很難進入一個新的平台。這兩點從《天下無賊》開始,就已經有所體現。

電影作為一種影像故事的表達方式,往往是「上德不德」,或者說「大道無形」,也就是說你只需要本分的講好一個故事,讓觀眾願意和攝像以及剪輯、聲音一起體驗眼睛的旅行,他自然會有所思,無需直白。李安曾經說過,觀眾的想像比電影本身偉大。

但是當中國電影市場進入一定規模之後,馮導心中那個開創中國商業電影基礎標準的夢想也已完成。從他個人的言論中,其實我們都可以看出來,他對於拍電影這件事本身產生了厭倦,當年談到票房時,他是發自內心的驕傲,但現在,則往往透著一種疲累。

今天在虎嗅的年會上,小米的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在描述有一天如果小米會死去,原因會是什麼時,他說那可能會是核心管理團隊對這件事情失去了熱情之時,也就是,當你不愛時,你怎樣都很難做好它。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馮導必須依靠其他一些方式來維持熱情,比如另外拍自己喜歡的來補償自己,比如生硬的,以讓大家都能看出來的粗暴,給電影中強加一些形式化的表達。這些因素都使得產品本身會出現問題,當在對這些問題的控制上缺乏認真時,必然會讓觀眾喪失了很多觀影樂趣。

所以《私人定製》是一部帶有怨氣的電影,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樣能感受到。這種怨氣並不平和,如中年危機時的小孩子氣。哪怕它也有一些情懷(我絲毫不懷疑道歉背後真實的思考),也有一些無奈(范偉的哭泣),還有一些溫暖(宋丹丹與葛優的攙扶)。但是與我們當今的社會一樣,那股子哀怨你仍然能清晰的感受到,並且也沒想著要隱藏。

不過,對於我來說,《私人定製》的最愛價值在於葛大爺,而且他很好,這就夠了。

從業於影視之後,我一直最警惕的就是不要忘記自己看電影的初心,嘗試從每一部電影中找到普通觀眾的樂趣所在。因為我的關注點在電影市場而不在單部電影,對於國產電影市場來說,每一部電影都有它存在的價值,這些電影是基數,只有基數達到一定規模之後,才能迎來好電影更頻繁的出現。這些電影也都在試錯,只有不斷的試錯,我們才能找到電影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所以每一部電影與觀眾之間的關係,都值得考量,這種關係有時是在單部電影質量之外的。

如果你回望早年間的《宇宙牌香煙》,《牛大叔提干》,《打工奇遇》 ,你會發現春晚上那些我們本來很喜愛的諷刺,怎麼漸漸衰弱,以致都快不見了。而馮氏喜劇,它被觀眾所欣賞的,不是它的搞笑,是它的諷刺,還有葛大爺那種堪稱精準的表演。因此,它的意義本身或許不在於電影,而是滿足大家對諷刺的需求,這也是很多觀眾願意為它買單的原因,當馮導不提供諷刺,當本山大叔早已不再諷刺時,那還有誰呢?

文藝創作,在當下的時代,存在著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困擾,這是因為時代發展的節奏決定的,誰也無法迅速撼動。馮導之所以會成為春晚的導演,正是因為大家對他很寬容,這種寬容存在於全國上下,重要的,是它還存在於體制內外。

葛大爺與馮導的組合,對於中國觀眾甚至中國官員來說,都早已是進入溺愛的範疇。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熊貓,哪怕只是去看他們吃竹子,上廁所,打哈欠,那也是值得買票的。

之前忙,用手機答的,怕將思路整理的不清楚,所以匿名了,今天稍微補充一些。用來回答最近我的一些朋友給我提的問題,為何會覺得《私人定製》還不錯,為何覺得它的票房會好。

~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他。
馮小剛的時代也過去了,我倒是不懷念。
仔細想來,《甲方乙方》其實也算不上多好,吃的還是王朔《頑主》里那些東西,當時看確實蠻驚喜。時代變了,還在吃老本且滿帶中年怨氣的《私人定製》被噴再正常不過。
唯一好的是,葛優沒變。
馮導曾說自己是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國內壓根沒有真正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我倒覺得馮導的號召力會越來越不行,而葛大爺還是你大爺。


97年至今國內還沒有一部喜劇能超越《甲方乙方》。
而且原著《你不是一俗人》是朔爺寫頑主系列寫飛了的產物,近乎極端的用京味兒幽默對整個時代進行解構和顛覆確實很牛逼,但要把這麼一本兒根本不像書的書拍成一部正經的電影兒真心不易。
不管馮導是出於什麼目的非要複製一個根本不可能被複制的《甲方乙方》,
我只想說倆字兒:忒糊弄了。
--------
對排名第一怒贊葛優兒說一句:這是我第一次看見葛大爺演戲演的這麼輕浮。那股子厭惡到今天還沒散乾淨。作為一個葛優兒的腦殘粉表示根本不能接受。不知道你們是從哪兒看出好來的。


<私人訂製>的口號是"成全別人,噁心自己";而<甲方乙方>的總結則是"成全了別人,陶冶了自己"


最後自己還是變成了年輕時討厭的那些人。


97年上映甲方乙方所有的處世態度是"成全了別人,陶冶了自己",而私人訂製,卻有的是「成全了別人,噁心了自己」的處世態度。我覺得前者更有著對生活的積極處世態度,後者處世態度有著大轉彎


如果你沒看過&<甲方乙方&>,直接看&<私人定製&>,我相信你一定覺得&<私人定製&>好看,我覺得馮導還是那個馮導,王朔還是那個王朔,葛優還是那個葛優。這不單單是一部喜劇片,還有諷刺。當然有人覺得馮導還是玩那些老把戲的諷刺橋段,所以覺得索然無味,那我只能說紅燒肉還是那個紅燒肉,只是有人吃得多了,覺得膩了!


第一次知乎回答問題
我對甲方乙方充滿熱愛
一個個故事串在一起
噴在jeep上的星星 新澤西的tom 南京地圖 內蒙的羊 村裡的雞 借出的新房 阿伊卡拉 粘牙的餃子
電影融入典型的北方生活,平日不可能的故事我們看起來卻不奇怪
付彪給劇中的老婆用毛巾擦臉時我居然流淚了……
我很希望日後有類型電影超越它,但恐怕見不到了


既然喜劇的核心是悲劇,那人生就是一場大的喜劇,何必太過悲傷。


看了大家的補槍,各種不屑,我自己也不請自來說說我看到的東西,我知道站在對立面一定會被罵,一定會慘死,但是還是打算說點什麼,起碼從自己看到的點還有印象的點來說說看。

馮小剛是敢說實話的導演,大家覺得很庸俗的爛片嗎?我卻覺得他拍出了這個世代沒有導演敢拍的片子,諷刺貪官的時候不要忘記貪官是怎麼變的貪的,當我們都沒有特權的時候很多人希望巴結特權讓自己獲得特權,貪官在佛像前要跪下的時候被摻起來,行賄者用盡辦法挑戰人性等等,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人民群眾也不是省油的燈,很寫實,不信的話去居委會駐點一個月你就會理解人民的力量,描寫官員與人民的事件,寫得很熱鬧真實,不是一味的諷刺一方。別人不敢。

關於俗,9點了要去上班了~回家繼續,還有富人借款等等,拍的很深入不表面化,我也是人民,從事服務行業遇見各種人,了解得越多越覺得姓馮的牛逼

中午吃飯繼續說,俗說的是另一群人,整日想著附庸風雅,覺得人家都有的沒意思,就得來點別人的不著的,以前什麼貴來什麼,什麼喬治阿你媽阿,驢阿,覺得自己特有品,用的人多了又俗了,一幫人成天老想著不俗,沒人能夠不輕浮的安下心來,在丫馮小剛看來,這是病,得治,但對於某些人來說這玩意沒治,又是一嘴巴抽倆人,一方面抽在了附庸風雅無藥可救的人臉上,另一方面抽在了行俗事卻標榜自己不俗的產品上。

宋丹丹這部分主要說富人,欠銀行一屁股債什麼的,但表現為一方面一部分人對這個人群的不了解,另一面售樓處阿什麼的又是一臉阿諛奉承,溜須拍馬,各種奉承無所不用其極,人有錢了就牛逼了,廁所門都不會開了只是一個側面描寫而已.

說這部片子怎麼樣,我是覺得兩點要說,他罵了別人不敢罵的人,甚至是投資方那最有錢的人,亦或是官員,拉攏官員的百姓,同業等等等等,他不怕得罪人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他的收斂,以平日里各種渠道對其的了解,我覺得他本可以更加赤裸裸,更加深入人性,但他同時要考慮觀影者的層次,畢竟是商業電影,要照顧到所有來看電影的人,很多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讓客戶跟上你的思維的,正所謂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我電影院里的確感受不到什麼太多的笑點,有的只是越看越真實,映射的只是覺得過癮。


個人愚見就不匿了,不怕人罵就怕別人覺得是坨屎連看都不看


沒人覺得《甲方乙方》也很爛嗎?
《私人定製》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爛而已


下午看了馮小剛的《私人定製》,晚上看了陳佩斯的《孝子賢孫伺候著》。感覺還不如陳佩斯二十多年前拍的呢,讓你笑著的同時也向你講述了一些道理,當年的演員的演技真的沒的說。
《私人定製》更多的是甲方乙方的翻拍版。只是在影院哈哈一笑,出門就忘得一乾二淨了。不過在目前這種市場下,能在影院讓我笑的很開心的電影不多了。作為一部電影,能給大眾帶來歡樂而不是看著時候愁眉苦臉看完愁眉苦臉已經非常不錯了。只是馮小剛真的老了。。。。


至少後面那個公益廣告我覺得如果夾在春節期間的央視叉叉台里做電視廣告會更討巧一些


我覺得後者的演員演技很弱,雖然幾個小故事請的幾個很給力,但是抵消不了幾個年輕演員尤其白百合的那種演技台詞的無力感,所以整體感覺是在拼湊。
我認為這片子算是一部荒誕諷刺劇了,片子背負了關於一定的社會責任感。說實話尤其片子最後突然話題的轉變,雖然很刻意,但是作為目前身在石家莊的我來說感覺到了一種吶喊聲。
在石家莊的影院看白百合北京天橋上的的道歉的話,我感覺到整個影廳里深深的沉默,而影片結束時甚至有幾個人鼓掌了。我沒有專業知識,可能說的太跑題了,也不客觀,但是我真的覺得給力。


推薦閱讀:

你對即將改編為電影的《悟空傳》有什麼期待或吐槽?
同為擅長喜劇且票房成功的「商業片」導演,寧浩與馮小剛的拍攝風格有哪些不同?票房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不同?
爛片究竟能爛到什麼程度?
黃渤上了極限後,為何遲遲不願回歸電影?
如何評價寧浩 2014 年的《心花路放》?

TAG:電影 | 馮小剛(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