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印度的認識是否有誤?

一直對印度這個國家很感興趣,發現網上對印度的主流看法是印度是一個很悲哀的很有喜感的國家,基礎建設糟糕,種姓制度嚴重,腐敗,落後。但是再看了很多寶萊塢的電影(三哥真是愛跳舞啊),發現展現的也不是很糟糕,雖然我知道電影里的畫面不可全部相信,但也不會全是空中樓閣吧?然後又看到了一些歪果仁對2000年左右天朝的看法,突然覺得我們現在對印度的看法是否就是像那時歪果仁對我們的看法一樣,太短視了或者說充滿偏見了呢?如果真的是那麼糟糕的一個國家,如何保持著那麼高的發展速度呢?要知道在天朝發展速度似乎要緩下來之後,印度很可能成為GDP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了?是什麼推動著印度這樣的發展?
————————————
看完你們的回答之後,感覺更亂了。請允許我根據你們的回答問幾個問題?

  1. 是否可以理解為,印度的制度很好,但是印度有很多人不好,是這些人拖累了印度,所以很多被拖累了的優秀的印度人離開印度之後,都變的非常厲害?
  2. 有一個答案說印度沒有種姓制度了?這是什麼情況?
  3. 如果種姓制度還存在的話,根據John中恩的回答,是否可以理解為種姓制度其實是一種適合印度國情的制度?

最後,感謝大家的回答!


更新於2017年3月22日


其實之前的回答相比來說,更偏向於對印度的感性認知。同時也是基於2010年在印度工作一年的認識。去年在印度做過大約兩個月的投資考察,也想在這裡補一些理性的認知


由於投資考察的目標是互聯網,因此回答更偏向於互聯網。先回答下題主的問題

1、我認為先專制,後民主是一個國家從落後走向興盛較為合理的道路。這個世界上大多發達國家都遵循了這個道路(美國是特例)。而印度是一個在相對落後階段直接走向民主的國家。好的地方在這裡就不做表述,相比而言,痛苦就更加顯著了。印式民主的土地私有制,直接帶來了政府在基礎設施改造方面的巨大痛苦。這個痛苦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第一個簡單而言,「市容」「市貌」往往被印度人認為是沒有必要的納稅人輸出。第二個,基礎設施鋪設難上加難(土地是人民的,征地?),這也是印度在PC互聯網時代遲遲跟不上節奏的原因之一(寬頻基礎設施鋪設單獨高,帶寬成本直追發達國家)

2、題主問到很多厲害的印度人離開了印度變得很厲害。這裡就要說到印度的金字塔式教育。在印度投資考察過程中見到的絕大部分投行從業者及獨角獸公司高管都來自於兩個出身。第一個是,高等教育階段就在歐洲及北美接受教育的,純正的英式和美式英語和歐美思維方式。這樣的人往往大多在印度出身較好,家裡有比較好的條件。說到第二種,那就是「IIT」印度理工大學,這個大學在印度的定位對比中國,要遠超清華北大(參照電影「三傻大戰寶萊塢」)。這是印度社會體制下「鹹魚翻身」的最合理路徑。難度和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對比可能不為過。我見過最典型的IIT系公司就是「Housing」,7個IIT畢業生創業,不到兩年時間做到$1B估值。不過Housing死的也很快,由於管理層過多為基礎員工派股引起董事會不滿,創始團隊被罷免,很快衰落

3、對於種姓制度,我的理解是,在印度種姓制度有一點類似於宗教,是統治階級的管理工具。這種東西,是在很長一段時間根深蒂固在印度人思維觀念里的。而對於印度一線城市現代的年輕人,基本上沒有這種認知。我所理解的種姓制度的影響,還存在於相對落後的地區,以及舊時代的種姓制度帶來的貧富壁壘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所以,我所理解的種姓制度是一堵比較厚重,在緩慢破碎的牆

4、對於印度科技企業的發展。用突飛猛進並不為過,簡言之,我們從國內的媒體上看到的印度並不是真實的印度。移動互聯網給印度帶來了迎頭趕上機遇,移動互聯網對於基礎設施鋪設的要求已經大大低於了PC互聯網,事實上印度也確實在迎頭趕上。在我們拜訪的投行和公司中,中國互聯網近幾年凸顯的細分行業,印度基本上都覆蓋且都有較為突出的領頭企業。目前印度互聯網是以美國為模板,參照中國的經驗在飛速發展。Matrix的一個對比我覺得很恰當,中國的GDP是印度的5倍,中國的科技企業市值是印度的25倍。機遇顯而易見


再細節的就不在這裡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下溝通

-------------------------------------------------------------------------------------

在印度工作一年,留下來兩篇文章。


分割線補充下,有朋友問,上下反差好大,到底是上下哪種服務員多。其實上面那一篇寫的早一些,當時抱怨和方案的情緒較大。下面那一篇寫的晚一些,仔細品味下,還是感恩多一些。要強行要回答的話,我其實想說,我碰到過貪婪的服務員,還碰到過把我當傻X的司機(非常短距離高額要價),其實有一種理解可以是,他本身太過單純,所以手段看起來是把你放到了同一個智商線。。。理解為傻×也好,理解為單純也好,因人而異


關於沒有提及印度經濟發展的事情,由於實在不擅長長回答,也過於懶。簡單說兩個。

1、我並不認為印度本地的IT有多發達,基礎設施奇爛,軟體業是產業而並沒有帶動本土(就好比軟體外包和軟體產業環境是不一樣的)

2、底蘊相當深,也意味著很多深層次文化很難被國外的某些成功案例所影響。也就意味著,其實還有很多適合本土內容還沒有被挖掘(舉個例子,中國的網址導航)

3、起步低很多時候意味著進步快,人口潛力巨大,所以,感覺資本市場現在不是質疑印度市場有沒有發展,而是進一步到,印度哪些細分市場有發展

thats all

-----------------------------------------------------------------------

第一篇叫《坑爹集錦》:

1、剛到新德里的時候是當地時間3點多,坐車一路殺到預定好的賓館。花了15分鐘敲開賓館門,賓館招待人員查了20分鐘,找不到預定。折騰了半天,花現金住了一夜,這還不是高潮,高潮是天亮才睡覺,7點睡到9點,被敲醒,告訴我們不好意思,預定的賓館滿了,讓我們搬到另外一家去

2、在新德里的賓館,有個服務生,見到我就說我像Bluce Lee,天天從早到晚見到我就這麼叫。這個高潮是,某天在賓館的吃飯,給我盛的面明顯比同事的多,一問,告訴我說,Bluce Lee應該多吃點

3、在新德里的時候,經常要出去跑,門口有一幫拉客的,一見我們出來就一哄而上,更甚者還在後面高聲喊,空耐吉瓦

4、剛到班加羅爾,出門一向都做三蹦子。一報地名,三蹦子司機說,100,我倆一權衡,不貴,就走了。過了N久,有一個中國人跟我們說,出門要打表,30塊錢就到了

5、班加羅爾賓館附近有個賣雞肉的,比較便宜,味道也不錯。我倆每次去差不多點一樣的東西,算下來差不多是160多盧比。一向都是給他200,然後有一個服務生,第一次找錢找30,問我OK?印度習慣給tips,我就同意了。第二次給20,我也同意了。第三次給他200,他站那不動,過一會問我OK?。。。立刻讓他找錢,一塊錢都不許差,從此之後我們去他再也不那麼主動了

6、都說印度的水不能喝,我們開始還不是很在意,有一個經常去的小餐館,旁邊有一個比較大的水壺,每次都從那裡面倒水。有一天吃飯,看見一個穿著裙子,髒兮兮的印度男人進來,抱起壺就往嘴裡倒。從那以後去那再也不喝水了

7、在班加羅爾賓館,網總斷,前幾次斷了就打電話給前台。前台告訴我們,工程師去修了,等5分鐘。然後一個小時過去了,好了。後來再斷不打電話了,半個小時就好

8、從班加羅爾飛去孟買,在機場,看見機場店裡面有一個櫃檯掛了拍子「socks」,然後我挑了一個比較好看的,一個盒子,裡面三個卷卷的。等回去打開一看,MD三個手絹

9、在孟買賓館的時候,用信用卡在印度最大的訂票網站上補訂了三天的房。去樓下前台問,前台說沒有,打電話問訂票網站,說訂了。折騰了兩天,補現金,又折騰了倆禮拜,訂票網站才把錢退回來

10、剛到孟買,住的地方離辦事的地方比較遠。每次回去都是晚上,要打車,跟司機說好1000。結果離賓館還有3公里左右的時候,告訴我們,不認識了,讓我們坐公交去吧

11、在孟買晚上去機場接人,出門打三蹦子,司機跟我說500,我轉身要走,他說你說多少錢。我說100,他說行,我還美滋滋呢。走了不到10分鐘,到了

12、去泰國坐air india,去的時候晚點,飛機著急起飛。過道有倆人在遊走,我前面那個人在打電話,我同事用電腦看電影。飛機二話沒說走了,上跑道不帶停的加速就飛走了。回來的時候,飛機停那不知道等什麼,不開艙門,結果空調關了,罵聲一片,我心想是不是飛行員拔了鑰匙先回去洗洗睡了。回來之後,聽這邊別的公司中國人說,他們有一次給客戶訂機票,客戶立刻打回來囑咐一句,我上有老,下有小,千萬別訂air india

13、辦公室辦網,前幾天辦了無線,有線不能用,過兩天來了個工程師,過來修了有線,無線又不能用了。再打電話,倆人一起來,修好了。倆人出門沒2分鐘,無線又斷了

14、宿舍開始有一個網,三天兩頭斷。然後又辦了一個別的公司的,緊接著,新網三天兩頭斷,老的賊好。然後新網不再交錢了,當天回去,老的又斷了,商量好的吧

15、印度伙食不敢恭維,每天中午在公司那個園區吃自助,菜總是呈現大便色和深綠色,伴隨幾抹白色,吃起來看不如看著好。突然有一天,有一個可以下咽的菜了,吃了巨多,吃完還特意去買了瓶可樂慶祝了下

16、有一次三個人去KFC改善生活,買了個kfc全家桶,一會服務員報上來倆桶,打開第一個桶,一桶幾塊,又打開第二個桶,還是一桶雞塊

17、住的地方不遠有個papa john,算是這一片里最好吃的了。後來,經常有小孩過去開生日party,有一次吃飯,打開手機裡面那個測分貝的,整頓飯基本保持在80分貝以上

18、有一個周末,買了一桶雞塊,從早晨開始吃,第一塊挺香,第二塊有點膩,第三塊就不行了,第四塊就開始沾番茄醬吃,……後面記不清了,就記得從早吃到晚,吃到最後咬著牙含著淚吃的

19、剛來三個月,炒麵吃膩,後來pizza吃膩,KFC吃膩,到現在,印度為數不多能忍受的幾種食物也快吃膩了

20、之前偶爾吃吃魚,還挺開心,後來有一次出去辦事,路過一個魚肉市場,突然看見路邊賣魚的攤位上,魚上,蝦上,都是蒼蠅

21、最可怕的是沒有買車那會每天坐三蹦子,天氣巨熱,很堵車,尾氣很嚴重。偶爾還會碰上,旁邊一個巨大的公交車,巨大的排氣筒正沖著三蹦子 @#¥#¥……%*……(

22、這個國家差不多一年四季都有蚊子,剛來的時候受不了,用電蚊香,後來點蚊香不好用,幾種蚊香混著用。到現在,什麼蚊香都不點,咬就咬吧

23、印度晚上也不會很涼快,晚上睡覺就是開著空調冷,關了空調熱。然後睡覺的時候,就開著空調,縮成一團,想著一會就停了一會就停了,然後就睡著了。但是早晨起來空調總是關著的,也不知道半夜什麼時候迷迷糊糊就關了

24、印度人性子慢,他們經常會說2min,5min,一邊乘以6到7倍是實際時間

25、我的手機,每天至少要接5-6條廣告簡訊。還有廣告電話,開始平均一天1-2個,後來我用360屏蔽了,每天的屏蔽記錄里至少要有10個這個電話的未接來電@!#¥%¥*

第二篇《我眼中的印度》:

他叫Steven

在中國9年

孩子還留在中國

簽證被使館refuse

眼神里總是有化不開的憂傷

朋友說,那是男人獨有的憂傷

他總是叫我Bruce Lee

因為不知道他叫什麼

於是我也稱他為Bruce Lee

他總是驕傲的告訴別人

我們是Friend

離開德里的那一天

我留給他一張名片

然後告訴他發Email給我

他放進襯衣的口袋裡

然後哈哈的笑著

笑容里看不出一絲渾濁

他是一個骨瘦如柴的孩子

在車外努力的拍著車窗

我看著他

缺又不忍看他

因為看到了他眼神里的渴望

深不見底

他是一個Auto司機

班加羅爾成千上萬Auto司機中的一個

和成千上萬的Auto司機一樣

每天駕著三輪摩托

穿梭在德里的大街小巷

滿頭白髮

卻依然精神

跑到酒店裡送還我遺落在車上的本

然後轉身離去

只有一個微笑

朋友說

那是一種虔誠

他是一個餐廳的服務生

每天看到我們都會開心笑

然後很熱情的告訴我哪一個菜最Spicy

也習慣於每頓飯給他10盧比的小費

離開的時候說一聲,「See you tomorrow.」

看著他開心的笑容

卻不忍告訴他

I will leave tomorrow.

印度的咖喱不叫咖喱

印度也沒有拋餅

印度只有一種特產叫做「淳樸」


————————沒有一絲絲防備就又來印度出差了的分界線————————————前天公司訂票,今天就到了,神奇啊!


話不多說,上圖 (以下圖片是我用自己的手機拍的,技術不咋地,大家多擔待 )

新德里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的入境管理處牆上的手印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震撼!機場總體給人感覺乾淨整潔,伴隨著自帶魔性屬性的印度BGM,我又來搬磚了(語言的搬磚工)

這是一個月前我們在德里附近的Dwarka區住的小酒店外,旁邊空地上漫步著孔!雀!。是的你沒看錯!在中國家裡,打開窗看到外面樹枝上停一喜鵲覺得一天都挺喜氣,在神奇的印度你打開窗看到外面牆頭,樹枝,空地上停一群孔雀,有公有母,其樂融融~

牆頭騎個母的(手動滑稽)

印度餐廳是有中餐的!(認真臉)比如上圖就是一種中餐?_? ...心塞。諸位猜猜……

好了答案揭曉!這是Fried Wonton(炸餛飩)

(?`⊿′)?餛飩不應該是遨遊在清湯裡面的白衣天使小姐姐嗎?!!怎麼搖身一變成沙包一樣大磚頭一樣硬的滿臉胡茬大漢了呢?!

這是印方辦公室一對我有點"意思"的"大姐"請忽略我一臉痴漢的笑容……

一般在印度的賓館酒店(除五星級)房間里是沒有拖鞋的。因為印度人民平時穿的大多數是涼拖,注意觀察上圖大姐的鞋。涼拖,辦公室。隨性自然的印度人民就是這麼任性!還有,無論天多麼熱,在街邊還是能看到赤腳走在馬路上的人(我懷疑他們出門前都會給自己的雙足上個buff,免受砂石熱瀝青馬路施加的物理傷害+火焰傷害)騎摩托車的小夥子光著腳,開計程車的司機光著腳……

▄█?█●對不起諸位看官。俺不小心把這幾個圖片刪了,大家腦補就行了……

現在的新德里40攝氏度。過些日子回國,我應該會晒成非洲大兄弟吧?會嗎?

不請自來~

本人今年大四實習,英語翻譯專業口譯方向,目前在一私企做口譯,經常出差到印度。簡單回答一下。

種姓制度還是存在的。我們去到印度UP邦的一個小破村和當地的老闆談生意,據我觀察,每天早晨十點上班的時候(是的你沒看錯,印度人一般十點上班,最早九點半上班...)印度老闆開車帶我們從酒店到他公司,公司所有員工都會起立致敬,但是有兩個人例外,一個是端茶開門小哥(他除了給我們端茶倒水送零食還會給老闆跑腿買包煙...印度老闆喜歡「吃煙」,目測是一種煙草末末直接放嘴裡嚼)另一個是辦公室員工。兩個人等老闆進辦公室椅子坐定後非常謙恭的走進來,給老闆行「觸足禮」 , 右手觸摸對方的腳,然後放自己胸口一下。

後來在談判間隙閑聊時,印度老闆發現我對印度文化有點了解,開心的像個200斤的孩子(真人目測差不多這個體重,肚子目測「六甲了」,中年大叔)然後就聊到了種姓制度。他很自豪的對我們說他是剎帝利(武士,貴族)種姓,隔牆之外的第一個男職員是吠舍(平民)。行觸足禮的兩位是首陀羅(低等平民)。

平日里據我觀察印度人的種姓還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回頭有時間補充!


謝謝大家


作為工程技術人員,設計了印度多個項目,經常去印度,從大公司總部到工地,接觸各階層不同人群,對印度人有相對全面的認識。
1.印度的腐敗是徹底的,是從表皮爛到心裡的。印度人從官僚公務員到最底層的老百姓,只要稍有機會一定要勒索。
此外印度人的腐敗是明目張胆,毫無廉恥的,可以在任何場合公開索要。辦任何事情先要鈔票;出機場回若干次被保安(非安檢人員)要求打開行李檢查,不給錢就耗時間;甚至某官員在批項目的時候第一句話就問你能給多少?
腐敗的現象各國都是有的,但如此從上到下,明火執仗,理直氣壯的索賄,令人覺得這個國家無藥可救。
2.沒有誠信。
跟印度人打交道一定要謹慎,一定要謹慎,一定要謹慎。
有個錯覺,印度是西方社會,講究誠信,這是不對的。在跟印度人打交道一定要謹慎,落實到紙面上的事情他們都會鑽空子,放陷阱;口頭上的事情更是張口就來,絲毫沒有誠信可言。
有一個工程,因為合同要求全部地面以上布置問題我方要求改一個設備,印方表示可以地下布置,他們有工程實例吧啦吧啦,還把相關圖紙給我們看,我方大意了,就按照他們的要求來做。設備安裝後印方突然蹦出來說質問你們為什麼不執行合同要求?完全不管之前會議的內容要求索賠。我方因為沒有簽字的紙版文件支持,被完虐了,不想賠錢,導致後期改設備花了一大筆錢。
從日常租車接送到談判合同,所有事情一定要反覆確認,不能放過任何細節,而且要留下記錄。
3.自私,不顧全大局,缺乏團隊精神。
印度是一個極端注重個人利益的國度,所以任何超出個人的事情都與己無關。
印度人做工程,遇到事情第一反應是鎖好門,然後跑。國內也有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跟印度人這種全民化的行為完全不一樣。
某工程某夜因為一個閥門沒有正常跳起,除塵器排灰不暢,第二天一早發展成除塵器高位積灰,影響機組運行。中方人員排查事故發現閥門當時已經報警,只要當時報告檢修人員去處理就不會有問題。於是去找運行的印方人員,他們沉著的翻出一本台帳,指著某一條說:我記錄了…
瑪麗隔壁的知道有故障怎麼不及時通知檢修?等故障演化為事故?
現在想起來呼吸都不對,當時肺都要氣炸了。
在印度街頭問路,不管是不是知道都特別熱情的隨便指一個方向,某次遇到三個帥哥指了三個方向之後再也不向印度人問路了…
4.絕大部分人教育水平低下。
印度人英語並不普及,這裡不再贅述。在印度教育體系中,如果不精通(注意是精通)英語就沒法學習,因為教材只有英文版。
有一個印度哥們曾經無比怨念的跟我們聊,特別羨慕中國人,可以用母語學完所有的工程學,他們換一個科目的辭彙量簡直就是換一門語言,所有的課程先從語言開始學。
所以印度的教育完全是精英教育,普羅大眾連自學的可能性都沒有,語言就是第一道門檻。
5.奴性大
印度人歷史上被欺負慣了,所以文化中有很多奴性的成分,比如自劃分階級,比如對權威的膜拜。對他態度好他就一定要騎在你頭上撒尿,把他暴打一頓就會跪舔,屢試不爽。
所以跟印度人打交道一定要強勢,霸道。不要試圖跟他們套近乎、拉關係,只會讓他們覺得你軟弱可欺。
曾經有一個工程,第一個設總強勢,工程全部按照中國最新的技術來做的;到二期換了一個溫和的設總,印度人就翻天了,一定要按照他們抄襲歐洲上世紀的落後技術方案(歐洲目前技術方案跟中國也是類似的),在工程進展中不斷提出各種額外無理要求。
6.仇視中國
他們對中國人的仇恨是不是一星半點的仇恨。在他們的教科書裡面就是擊退了中國侵略者,從小就被灌輸仇視中國觀念。
除了歷史上的衝突和巴鐵關係外,曼尼普爾邦(這事是攪屎牛搞得,對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有興趣自己看看)的存在也讓印度政府無時無刻不警惕、排斥、打擊親華勢力。
話說我第一次見到六星紅旗以為是三哥們在逗比…圖片來自網路,侵刪。多餘圖片已經刪除,請自行查找。

實際上我國對印度情況介紹嚴重不足,以至於有些事都是聽印度人慢慢說起來的,大家都印度人的介紹很多都是以段子的形式或者被當成段子了,他們自己開掛逗比的生活方式跟我們沒什麼關係,所以日常聽聽樂呵樂呵就可以,但提醒一下跟印度人打交道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20150729分割線——————————

7.印度的階層問題


種姓階層具體情況不再贅述,這裡結合印度社會的情況來說一下階層問題。

印度社會其實是根據階層分成了幾個空間,每個階層都有其生存空間,各階層想跨越空間極為困難,所以不存在各階層互相擠壓生存空間的問題。

比如火車,國人去都屬於剎帝利坐頭等車廂,有空調或風扇,乾淨安靜,低階層的絕對不會進入;同時每列車都會留最後幾節給賤民,沒有座位只有抓杠,不需要車票,隨時上下。

比如說城市街頭隨處可見的壓水井(引用圖片需與我聯繫)和露天廁所等。

這些都是為賤民所準備的公共設施,賤民雖然地位低下,依然有充足的生存空間,而高階層也不屑於擠壓其空間。

所以種姓只是個名頭,就算沒有種姓大家還是會在自己的空間內生活。跨階層爭搶其他階層的空間是不被允許的,必定會招致整個階層的打壓。

印度人習慣於這種社會結構帶來的好處,那就是社會穩定,競爭壓力小。

高種姓對印度人來說是非常驕傲的事情,有一個Vedanta公司的項目經理就特別驕傲的跟我們說姓z……我們完全不懂怎麼區分,後來分析可能是婆羅門,大家都是剎帝利有什麼好說的?此外高種姓的對生活方式要求太高,只能吃地面以上的植物,不能抽煙喝酒,生活寡淡的很,高等級的宴會就只有菜葉子和清水。


第一次被邀請回答,於是我也能驕傲的打出謝邀:)

答主兩度赴印,期間間隔兩年,志願者+旅遊+工作,共計8個月
每次回國都要滿足親戚朋友的獵奇心理不厭其煩地回答各類敏感問題
這次不雞湯不灑熱血不編故事,就想說說我見到的印度。
(多圖預警,請在wifi狀態下打開)
(都是乾貨有點長,樓主看加粗也行)

宗教
從小被唯物主義思想教育:)最開始被印度吸引,就是因為她在精神領域上的神秘和複雜。

數字Ref: India Religion Statistics
(vpn已崩潰,數據有錯漏/未及時更新還請外網朋友手動維基)
圖片Ref: 自己做的,使用請標明出處謝謝:)

在印度,宗教滲透在社會各處,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職業選擇、社會階層。其中又以印度教最為繁複、等級分明 (涉及到樓主所關注的種姓制度),會在後文做詳細贅述。
(我先插個橫炮: ))
1. 佛教
打小我們讀西遊記看唐三藏都知道人家師徒三人西行取經去的是古印度,可當我跟本地人喝酒打屁聊天講到這段,人家給了我個一臉懵逼的表情 ,"佛教源於印度?不是泰國中國?interesting" ?(????)?
由此可見佛教在印度的地位,信徒大多離開俗世,比重小,主要信徒多位於偏遠地區(北部近尼泊爾+喜馬拉雅地區JammuKashmir, Himachal Pradesh, Sikkim ↓)對社會的影響是比較小的。

Re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Minority_religions_India.png

2. 基督教
相較於佛教的低認可度,基督教的受眾群還是非常廣。在mall逛街回家都能被熱心的『傳教士』宣傳God is good : )
但是答主有觀察到一基督徒的有趣現象。大多基督徒要麼是受過西式教育的高知階層,要麼是處於較低社會地位的底層群眾。猜想起因可能是西方文化的滲入,和對自身種姓局限性的不滿吧。(但是這一part我找不到數據支持,所以也只能是一個發現猜想,大家見仁見智)
3. 耆那教

Ref:印度塑料大王多希裸捐37億家產 出家耆那教
BBC - Religion: Jainism

耆那教修行者的修行方式近似苦行僧,遠離俗世,所以關於這個教會其實我也沒有什麼很深的接觸。只知道它在吃的方面走的比較極端。和其他宗教一樣,它倡導節食以凈化身心 (期間禁食禁水);但是正經『出家』『傳統』的信徒更是被禁止食用埋在土地里的蔬果,樹上的結果必須在徹底成熟後才可以採摘 ?(????)? (嗯一臉懵逼: ) )
4. 錫克教

Ref:BBC - Religion: Sikhism

提起印度,可能大部分人會想到抱著頭巾的阿三吧。其實就像我大天朝有56個民族56朵花一樣,這部分主要分布在Punjab信仰錫克教的人群就是錫克族。教義規定成年男子要蓄髮、加梳、戴鋼鐲、配短劍、穿短衣褲。其實生活中真的完全恪守規定的比較少,尤其是在Punjab以外的區域,但是蓄髮、戴鋼鐲的傳統一直都有好好地傳承下來。比如Akshay,他的母親是錫克族,但是父親不是,雖然他不信奉錫克教不蓄髮,但是他戴鋼鐲。所以下次要是有人講一個印度人是Punjabi/是Sikh那腦補一個戴頭巾戴鐲子留鬍子的印度人形象就是八九不離十了。

以上都是橫炮,下面的是重點:))
5. 印度教
Ref:BBC - Religion: Hinduism
當代印度教是由早期婆羅門教發展,在吸取部分佛教、錫克教、耆那教教義演變而成。
印度教是個多神崇拜的宗教。三大主神是梵天(Brahma,創造之神,泰國拜的四面佛就是梵天)、毗濕奴(Vishnu,保護之神)、濕婆(Shiva,毀滅之神)。另外群眾基礎比較牢靠的神還有伽內什(Ganesha,象頭神,智慧與財富),哈努曼(Hanuman,神猴,也有說這是孫悟空原型的,見仁見智吧),黑天(Krishna,毗濕奴的一個分身),舞蹈之神(Nataraja,濕婆的一個分身),妙音天女(Saraswati,智慧、藝術女神,梵天的妻子),吉祥天女(Lakshmi,財富與幸運,毗濕奴的妻子),雪山女神(Parvati,濕婆的妻子),恆河女神(Ganga,雪山女神的妹妹)...
另外各種神仙還有不同的分身。像是之前說的黑天是毗濕奴的分身之一,舞蹈之神是毗濕奴的一個分身,雪山女神還有難近母(Durga)、伽梨(Kali)的分身。他們的分身還有不同的故事...
這些個神仙分身八卦也不少,比如當雪山女神以前還是娑提(Sati)的時候和濕婆談戀愛遭到父親反對,結果投火自焚轉世為雪山女神,最後和濕婆終成眷屬,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伽內什(插個橫炮,這個Sati也是印度一種寡婦殉夫習俗的名稱,現在法律已經明令禁止)。毗濕奴的分身黑天是個博愛的,女朋友有好多正主是愛吃醋的Radha,在畫像中經常能看到黑天被一群女人簇擁,或者拿著笛子和Rahda站在一起的樣子。

三大主神,從左往右梵天、毗濕奴、濕婆

三大女神:吉祥天女、雪山女神、妙音天女

Ref:印度的主要神仙簡介

哈努曼,神猴
Ref:Shree Hanuman MantraShree Hindu Temple Leicester |

伽內什,象頭神
Ref:http://rajuhiremath.blogspot.com/2012/09/ganesha-chaurthi-and-seeing-moon-myth.html

神話故事腦洞之大你難以想像,花樣多的能跟你玩到明年,歡迎各位看官私信指正:)

聊得有點遠,嚴肅點回到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是印度教的社會化產物,而以上4種宗教,在教義上都是反對種姓制度的。

[印壇字幕組]阿米爾汗主持《真相訪談》第十集

Ref:【TestTube】印度的種姓制度還仍然存在嗎 @柚子木字幕組
另外不可觸碰者the untouchables也被稱為Dalit

普遍認為,種姓制度是隨著雅利安人的入侵而產生的,用以確保雅利安人的統治地位和對社會分工的劃分,後隨政權更迭進行調整。(如上圖)其中以婆羅門為最高級別,主要擔任祭司,負責祭祀、講經;其次是剎帝利,主要擁有稅收、軍事、政治權利,但是教權高於王權,剎帝利要負責婆羅門的安全;第三等級是吠舍,主要為平民,從事工農牧漁來供養前兩個階級;最後是首陀羅,主要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從事在當時被認為較低賤的工作,像是僕人、奴隸。而『賤民』不可觸碰者,則是被傳統社會所排斥的一類人,他們主要是由罪犯、戰俘、跨種姓婚姻者及其後裔構成,負責更為卑賤、『骯髒』的工作,比如乞討、清掃、挑糞工、或是恆河邊燒屍。
這個種姓制度無疑在古代較為穩定的農耕時代是利於國家發展的。上升通道狹窄,加上印度人特有的『安於現狀』的種族天賦,人們自出生起就知道了自己這輩子的奔頭(種姓世襲),本分負責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樣的發展理論上本來是沒問題的。
但是啊但是!這一制度也造成了一些社會矛盾,比如它在資源分配、求職、教育、通婚等方面的歧視以及極度局限性。因此,在印度獨立後,憲法已明確規定廢除種姓制、廢除不可接觸制、並禁止種姓階級歧視。
舉幾個

一份旨在展現印度長期受歧視種姓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研究數據表明:
在2001年,印度全國平均識字率為63%,而最低種姓的識字率卻只有55%。
最低種姓兒童疫苗注射水平於2001年為40%,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個百分點。
在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間,最低種姓的貧困率從49%降至了39%,雖然降幅大於全國平均的8%,但其還是要高出2005年的全國平均值27%。
Ref:種姓制度_百度百科
來源於百度,還請外網朋友手動維基糾正:)

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爾邦的阿拉里亞發生水災,然而由於阿拉里亞為賤民的集中地,災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協助,令大量災民死於水災當中
Ref:樂施會 : 《一樂也》

另外種姓制度規定,高種姓婦女不得與低種姓男子通婚,低種姓女子鼓勵與高種姓男子通婚(通常伴隨著昂貴的嫁妝)。婦女在丈夫死後允許再婚,但是大多數寡婦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很難再嫁,終身穿黑穿素,且在問候時,不能碰小輩的頭賜福。有數據顯示寡婦火葬殉夫習俗(sati)即便有法律的禁止卻依舊存在。
(既然寫到婚姻了我插個橫炮,由於印度包辦婚姻的習俗,還造成了部分惡劣的索取嫁妝、重男輕女的陋習,在後文印度婦女社會地位再介紹)

作為一個外國人,到印度生活是被自動視為剎帝利(『特權階層』)自然體會不到生活的殘酷。和本地人聊天的時候,經他們口中也感受到,確實在城市中種姓制度的作用是有極大地減弱,但是啊但是!確實在城市中也存在著對於低種姓人群的歧視,比如在學校/公司做廁所清潔的、來家裡打掃衛生的女傭都是低種姓人(但是很遺憾,由於語言的不通沒法交流)。(答主沒去過印度鄉村,據說在鄉村種姓制度的影響要比城市要高)但是印度政府對於低種姓人群已作出政策性的幫助,比如立法禁止生活/工作歧視、保障平等教育權利、議會兩院合法席位的比例,效果嘛是有,但是不見得能將問題根除。

[印壇字幕組]阿米爾汗主持《真相訪談》第十集
關於低種姓人群的不公正待遇,↑這個電視節目講的很好,各位看官請自行觀看:)

正經臉回答樓主,不能說種姓制度是適合當前印度國情的制度,該制度已被法律廢除。
當印度在以高GDP發展的時候,當高種姓人只是由於自身的出身,打出生起便享受著城市發展的便利、社會的福利,接受正規教育,嫁娶門當戶對的小夥子/小姑娘,以前的祖祖輩輩以後的後代都會這麼生活,在這樣的條件下,
想想另一群人,自出生起就遭受到歧視,祖祖輩輩從事著被視為『低賤』『骯髒』的工作,無法接受合理正規教育,求職無門,只能和與自己一樣來於低種姓家庭的女子/男子結婚,以後的後代也逃不出這種命運
這種等級制度應只存在於封建社會中,在當今社會明顯是病態的。我大天朝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就已能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剝削個人人權的等級制度是在當今社會任何國家都是不應該成立的。
(再插個橫炮)
我本以為在印度應該只有印度教徒存在種姓,在印度的基督教、錫克教、佛教、伊斯蘭教、耆那教應該不存在種姓制度,我和周圍朋友交流也沒有意識到種姓制度的存在,但是也是上文提到的《真相訪談》開啟了一扇新世界大門
比如,由於印度基督徒大都是從印度教改信的,他們大多數仍保留著對於印度種姓的依賴。比如講,在教堂里剎帝利、婆羅門就是和低種姓人群分開坐的。在低種姓人群聚集區,有他們自己的教堂,高種姓人不會踏足去祈禱。

關於印度伊斯蘭教種姓問題請參考↓,我覺得解釋特別明白特別好,默默感激大神科普 :)
印度的穆斯林與種姓的問題? - 何贇的回答

另外關於耆那教種姓問題《真相訪談》也有提到,但不是很明確,還有佛教,希望有大神能夠解答。
再說一遍,答主在印度生活中並不能切身準確體會種姓制度的存在,以上結論來於數據、個人對話、節目、知友回復,參考意義請自行體會:)

經濟
請看第一贊同 @遠方的地平線的回答,我覺得他的回答特別有代表性,印度就是個貧富差距特別大的國家!貧富差距大!貧富差距大!

【更新】130619【邁克爾的印度瞬間之遊走孟買】走進真實的孟買…
孟買每日燈紅酒綠的身後就是貧民窟你敢想?多了自行百度吧。。。

由於答主在印度做的是招商引資(吸引FDI,這樣講是不是高端點?),所以我簡單說說這裡吧。
沒做過調查,但是了解到,近兩屆政府非常鼓勵印度本土加入國際市場,主要表現就是大量地總理/各邦首長的各國訪問、建立合作關係,尤其是莫迪這屆政府阿

習近平在印度總理莫迪陪同下訪問古吉拉特邦
隨便搜個大家都知道的新聞,看看最後結果都簽署了什麼:)

印度安得拉邦:將為中國商界創造大量機會
我在職期間,算是公司的一個大事之一。部長訪華主要就是為了Andhra Pradesh邦的FTZs吸引外資
莫迪與25個中國企業家開圓桌會 會後拉馬雲私聊(圖)_鳳凰資訊
上次的莫迪訪華,看看干這些銷售的,國籍、年齡都不是問題,千里迢迢的也要拉業務:)

個人感覺這幾年啊中國勞工的成本提高了,像是印度很多南亞/東南亞國家都在想辦法鑽空子撿漏。也是歸功於莫迪的『made in India campaign", 在印度包括我原公司在內,好多帶有自由貿易區、保稅倉庫的商業城真的是如雨後春筍一樣多啊,吸引了尤其以製造業為主的好多外國公司,比如美國的百事、家樂氏,我國的富士康、美的 etc...
印度的基礎設施不能說是差,但是平均質量不高、各地差距大。好在這幾年政府敢砸錢,各種請外商來承包業務。國企像是中鐵、中海、中鋼、五礦、柳工在印度都有承包項目,個企像是海爾、比亞迪、華為、中興也都已經進入了印度市場。
還記得去年小米在印度的發布會么:)小米在印度已經成長為一個非常出名的品牌,我的印度朋友都在追問我小米的事情,還問我小米在中國的售價,看來海淘並不是中國人的專利:)

順便回顧一下雷總在印度的發布會:)
【循環向】跟著雷總搖起來!Are you OK!

(插個橫炮,這點是讓我非常詫異的,12月份南印下暴雨,由於城市排水設施差!給你們看看機場、城市主幹道都淹成了什麼樣。在此期間,除非淌水否則出門幾乎不可能,城市絕大部分斷電,各家必須配有小發電機確保基本的電燈、電磁爐的運轉。可氣的是,這不是鄉村,是全印第四大城市,這都已經這樣,鄉村損失程度不敢想像。)

圖片來於個人聊天截圖,像素差見諒

政治
印度是個很神奇的國度。儘管總體上來講基層政府腐敗非常(高層我也接觸不到),但是大眾的參政熱情非常高!參政熱情非常高!參政熱情非常高!以至於談到中國年輕這一輩很少關注政治話題的時候,印度當地小夥伴又都懵逼了?(????)? 。在他們眼中,青年談論政治、參加youxing、聽宣講會、投選票是再日常不過的事情。
舉個Chennai的

轉貼:笑死我了!印度泰米爾納德幫部長的競選海報.._印度吧

儘管海報製作簡直坑隊友業界良心,但是確實在選舉期間大街小巷都分布著類似的不同參選人的海報,而市民對於選舉關注度、投票參與率非常高。
(補個橫炮,上面這位是2015Tamil Nadu邦部長選舉熱門人物 J. Jayalalithaa。之前被法院判定腐敗受賄後來又保釋出來參與競選
關於她是否guilty眾說紛紜,但是她推行的政策確實令近幾年的T.N邦發展迅速,並且為窮人提供很多工作崗位,就這點,她的群眾基礎十分堅固,不然也不能出來後還做T.N邦的部長,最近還競選上 AIADMK General Secretary)

關於J. Jayalalithaa的新聞:
Jayalalithaa sentenced to 4 years in jail; clashes in Tamil Nadu
Jayalalithaa Gets Bail, Ecstatic Supporters Celebrate, Photo Gallery
Bad day for justice: Jayalalithaa may not be guilty, but judicial system definitely is
Jayalalithaa elected as AIADMK General Secretary for 7th time; resolutions on Jallikattu, arrest of fishermen passed

講到youxing我再插個橫炮吧,最近LGBT的話題非常火啊,聊聊印度的LGBT活動。
和中國還有其他比較傳統的國家一樣,在印度LGBT也是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和周圍的同事、朋友聊天感覺到,大約30往上比較傳統的朋友幾乎沒有聽過同性戀這一定義也對此持否定態度,而20歲左右的年輕人(讀過大學,接受西式教育的同學)包容性接受度更高一些。
值得馬克的是,和我國主要大陸法系不同,印度的法律還是判例法,根據印度法律規定同性戀這一性向及其行為都是違反法律的,具體請點擊↓↓↓
(儘管LGBT合法化是個國際上的趨勢,但是印度大部分人還是持反對意見,包括印度最高法院和國家內政部。今年2月,印度最高法院決議重新考慮377法案,不知道還會有什麼進展)

Section 377 of the Indian Penal Code
LGBT rights in India
Homosexuality in India

雖然在法律上是存在的以前也有判罰先例,但是現如今的執行力度不是那麼高。近幾年,幾乎每年都有Gay Pride Parade,像是在孟買,新德里,馬杜賴,班加羅爾,巴羅達,欽奈都有舉行過。

橫炮就插到這裡。寫的比較長還boring,看到這裡的朋友我真的好佩服你,你應該和我一樣很無聊吧:)
( 其實我也只是想到什麼寫什麼,誰讓我大晚上不睡覺:(,所以寫的東西比較沒有結構,閱讀體驗不是特別好,你抱怨那我也是不會改的:) )

印度女性社會地位
補上之前提到的,這一part估計是女權朋友還有帶著獵奇心理的朋友比較關注的,我就想寫點印度的重男輕女問題、包辦婚姻索取嫁妝問題
重男輕女
答主曾在巴羅達和欽奈短居過,感覺從生活上來說對於重男輕女的問題感受不是特別深,尤其是在欽奈的時候,曾有段時間住在當地朋友家裡,她母親只有兩個孩子,都是女兒,但是我絲毫體會不到她在家裡地位會低一等/或是婆婆對她有虐待/或是家裡逼她再生一個,事實上她是一位愛孩子、照顧老人、很能幹、在家裡很有分量的母親,就像我們國內正常家裡的母親一樣。
但是在工作中,確實能夠體會到工作環境中性別比例失衡/性別分離的情況。
一個是從職業上來講,在巴羅達工作的時候,由於是在學校,90%的職工(老師)都是女性,其實我國內地學校的情況也差不多;但是在高級場所,比如高級百貨公司/品牌店面/高級餐廳,服務生都是男士,而在比較接地氣的超市/市場里,服務生都是女性。
再從男女比例上來講,在欽奈工作時,明顯體會到女性工作人員比例之低。除去我和法國、新加坡、葡萄牙的女生,在我們分公司大概職業女性比例在8:50,其中1個ceo,1個她的秘書,1個前台,1個文案,4個會計,其中已婚的只有我們ceo。聊天下來感覺到,印度女性工作意願是比較低的(醫生、律師、工程師除外),尤其在已婚之後,一來精力可能不是很允許(婚後多數和婆婆公公還有未嫁娶的小叔子小姨子一起生活),再來就是個人意願以及夫家的不允許。
插個橫炮,4月份在欽奈有一場板球比賽,欽奈隊vs班加羅爾隊,在當地是個比較大的事情了(印度人對板球的喜愛簡直就是狂熱),我們公司福利比較好,板球比賽門票買好都發給員工,其他女員工都沒有去領票,當我和法國女生想到HR那裡拿票看比賽,他卻和我們說沒有票了,簡直一頭霧水:)
再插個橫炮,又一次當地政府官員來我們公司工地視察,本來說是所有的員工都可以去,可是到最後我們三個實習生和其他女員工被通知『由於汽車位置不夠不能帶你們去了,希望你們第二天照常上班顧好公司:)』我們幾個外國人簡直一臉懵逼,而其他幾個員工對此早就習以為常:)
這只是我所遇到的性別歧視方面的問題,請在wifi狀態下打開視頻↓↓↓

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印度因重男輕女產生的孕婦被迫墮胎問題
印度電影論壇 阿米爾·汗 真相訪談真理戰勝一切 2012 中英字幕

以前在巴羅達,聽到4年級的孩子跟我講,在鄉村存在著溺死女嬰的事件。但是阿米爾·汗的採訪表明,在城市即便是在高知階層中,選擇性(被迫)墮胎的情況也依然存在。答主沒有搜集數據,歡迎有能力的大神進行科普。

包辦婚姻嫁妝
再次強烈推薦阿米爾·汗的節目,對於印度現存包辦婚姻索取嫁妝這種社會問題說的很明白↓

[印壇字幕組]阿米爾汗主持《真相訪談》第五集 『印度自由戀愛婚姻問題』
[印壇字幕組]阿米爾汗主持《真相訪談》第三集 『印度嫁妝索取問題』

兩個人相識相知相愛到一起步入婚姻殿堂本來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戀愛結婚在印度卻又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
在印度,婚姻分為arranged marriage和love marriage。arranged marriage更被社會大眾所接受,有74%的印度人更支持包辦婚姻。

https://www.quora.com/Why-do-arranged-marriages-seem-more-successful-than-love-marriages-in-India
https://www.quora.com/Do-arranged-marriages-in-India-really-work
Love marriage vs arranged marriage: Which one is better?
How to Convince your Parents for a Love Marriage

在這種既定模式里,婚姻在談妥嫁妝後由新人父母敲定,這樣在婚前只有極其有限接觸的兩人就要攜手走一生,mostly it works out, nobody complains。
和包辦婚姻對比,love marriage就要坎坷的多。即便相愛,可能由於宗教的不同,或者種姓的不同,或者家境的不同,或者只是因為他/她不是父母相中的那個,一對愛人就要面對著家人宗族的反對、警察的追捕,甚至還要面臨著生命的危險。訪談中採訪的人儘管只是個例卻確是真實存在的社會問題。

Taj Mahal suicide bid: Hindu and Muslim forbidden to marry

但是也不是說arranged marriage在印度就是一個everybody wins的選項。
「建立在金錢上的婚姻,沒愛和信任,只會助長貪婪」
由於維繫婚姻的主要關鍵是嫁妝,在新人結婚時通常男方都會向女方索取嫁妝(錢/車/傢具/裝修/蜜月的開銷)。然而在遇人不淑的情況下,也會有婚後男方不斷要求女方補送嫁妝的情況。甚至,有些人為了嫁妝會去騙婚/虐待/謀殺新娘
政府為了反對對於嫁妝的過度索取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然而實施力度依舊差強人意,到目前女性在婚姻中的安全仍是一個社會問題

India has by far the highest number of dowry related deaths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Indian National Crime Record Bureau. In 2012, 8,233 dowry death cases were reported across India.
This means a bride was burned every 90 minutes, or dowry issues cause 1.4 deaths per year per 100,000 women in India.


Ref:Dowry death

一些關於女性保護的法案

Protection of Women from Domestic Violence Act, 2005
Dowry Prohibition Act, 1961

Ref:Indian Penal Code

在傳統文化背景下,婚禮通常被視為一個一生中最重要的慶典活動,多數家庭還是要舉行奢侈鋪張的婚禮,慶典上通常要向來賓展示雙方家庭分別送給新人的禮物(金條/豪車)。即便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及其家庭認識到嫁妝的非必要性,社會上也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在反對這個習俗,多數人還是難以逃脫這個體系。

答主在印度短居的兩座城市都是女性地位較高的區域(見dowry death圖)自身經歷不能準確描述印度嫁妝問題。但是和女性同事/同齡女孩聊天時感受到,儘管我確實有部分的印度朋友有過/正在(自由)戀愛,但大多數人仍是傾向於包辦婚姻,在等父母給自己安排一個合適的丈夫辦一個盛大的婚禮然後相夫教子。

關於印度的問題我暫時就想到了這麼多。其實印度是個比較複雜的國家,她確實現存很多問題,但社會是不斷進步的,很多事情也不能一言蔽之。兩次赴印時隔兩年,我是真的能夠確切的體會到這個國家的發展,可惜無法用簡單的文字分享她的變化,希望你有機會去那裡走走,或愛或恨都是人生難忘的經歷。

希望你更美更好: )


在過去幾千年間,印度一直是全球最有潛力的國家之一。預計在未來幾千年將繼續保持潛力。


我再強調一下,我寫的很清楚,下列的說法有很多只是可能,因為鄙人不是搞社會調查的,只是通過工作之便接觸印度人,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供大家參考,我想這也是知乎的初衷之一。

更新一下
昨天BBC採訪了印度本土第一大手機即時聊天工具Hike Message的CEO,很驚訝才3,500W用戶,就可以做第一大本土手機IM(其他的都是國外的,Whatsapp、Line、Viber、微信等等都在分地盤),完全不像我們國內微信一統天下的局面;

然後組裡的阿三就說:
1,印度各地的風俗習慣差距很大,運營商在各個邦的運營策略也差距很大,造成各個區域人用的即時聊天工具都很不同,最大的Whatsapp也才5,000W用戶;
2,提到Hike,阿三說由於印度政府鼓勵外國的IT企業來印度投資設立研發中心,非常多的優惠政策,亞馬遜,谷歌,微軟都在印度有非常大的研究所,結果造成的局面就是最優秀的IT軟體人才都在西方公司工作,那些做互聯網創新的公司都很難招募到最優秀的軟體人才。造成了這麼久才有本土廠商出來推出自己的IM工具,但是一旦推出,勢頭還是很猛(4個月就到3,000W用戶了);

————————————————————————————————————————————

我Team有好幾個印度員工,項目組裡面也有很多印度人,從跟他們這大半年的交道打下來,確實!我們對印度的很多觀點是錯誤的:
1,印度的國際化程度很可能比我們高,而且高很多。為什麼說可能,是因為我只是接觸到了這一批印度人,所以這個印度工程師的族群可能不具備100%的代表性。但是從他們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以及他們對印度的描述來看,這個可能性很大。說國際化,不是說你蓋了幾棟國際金融大廈,有那麼幾個外國館子,幾百萬學生一起學英語就行了的,而是說你的人真正具有跟國際接軌的思維。從印度人在工作中掌握的方法論,思維方式,對行業的理解,以及對商務文化的認知上,確實是比我們很多中國人,甚至是出國好多年的中國人,要高不少;
2,語言確實是印度人國際化的最大優勢之一,但是絕對不是唯一的,他們從英國那裡繼承下來的東西,思維方式,工作方法,甚至是社會組織體系,都是他們能夠跟國際更好接軌的優勢。這部分內容我們國家還真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行,不是那麼容易累積的。這個很難去描述,可能需要實際工作中打打交道,才能很好的體會。比如說客戶給個需求,中國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就在想怎麼實現,關鍵代碼邏輯怎麼辦。但是印度工程師和產品經理首先會想到問題的範圍,依賴條件,輸入輸出,對應的計劃和人力安排,這個就很對西方人的胃口;
3,IT是印度很支柱的一個產業,這個可能是他們國際化程度高的產物或者原因之一,西方人更願意把軟體外包或者IT合作夥伴選在跟自己思維和方法論更接軌的印度,所以催生了印度的繁榮IT。但是印度人自己也說他們的外包也就是體力活,沒啥創新,或者創新的人才都在西方軟體公司。他們這幾年的電子商務很火,也都是派人去中國學阿里巴巴或者JD搞出來的(這個是我team 阿三自己說的,不是我自己夾帶私貨);
4,印度的生活可能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不堪,因為從阿三給我看的照片和對我的描述來說,印度絕對不是那種隨地大小便的非正常國家,也不是說滿地餓殍。只是他們和我們一樣,高度的不均衡發展,地區差距很大,而且印度各個區域的文化語言飲食風俗的差異,大大大大大於我們國家,可能是因為歷史上他們根本就不是一個有大一統傳統的國家;

總之我們對印度很多觀念很可能都是錯誤的,這個國家擁有比我們想像的更大的活力和潛力。不過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作為一個這麼大規模的國家,印度並不像我們一樣具備完備的工業化體系,這個可能是制約印度的最大因素。


我本身在國外,印度人見的太多太多了。尼泊爾人和印度人是不一樣的,不要把這2個地方的人混了,雖然長得比較像。
和普通的遊客不同,我去尼泊爾是住的朋友家裡,經常和他們聊政治,經濟。
先說說怎麼鑒別知乎裡面一些對這2國家完全不懂的裝x的回答吧。
"印度和中國都是文明古國,睦領友好,共同發展。"
這句話永遠不會從一個懂印度的人口裡說出來。印度和中國是敵對關係,並且這個裡面和中國-巴基斯坦的建交方面關係不大,是一種很直接的領土糾紛。並且這塊領土非常的大。其他回答裡面也有說數字。

中國-印度之間發生的過多起的事件的嚴重性遠遠超過那個釣魚島。所以印度對中國的態度相當於中國目前對日本。還互相投資呢,痴人說夢。
那些邊界我去過一些,防衛級別是非常高的,持有《邊防證》也不能過去。所以我就不在回復裡面發圖或者寫一些敏感的東西了。不過有很多公開的資料大家可以看到,比如谷歌衛星圖,比如以前的中國要在上游建xx,印度抗議。還有關於藏南,只要搜下歷史與糾紛,正常智商水平的人都能看出這2國家不可能消停的。

關於援建與投資。首先很多人從根本上就不懂,但是不懂就不要瞎BB算是一種美德吧。
首先,所有國家的投資,要麼經濟目的,要麼政治目的,要麼戰略目的。其中中國也不能免俗。所以一看到答案裡面指望中國當好人的,典型的新聞聯播看多了。還有去參選啊,去別的國家當選民啊,之類的,用小腦想一想,美國一個州要去脫離中央,自己決定某些核心政策,別人政府會怎麼樣處理的。

關於基礎設施差,污染大。這點上面毫無掩飾的可能性。沒去過的人可能能被網上某些美化印度的圖片什麼的感染。好,你打開美國大使館PM2.5的空氣污染參數圖,用全球地圖模式表示,看看印度的城市吧,北京那點指數算什麼,還天天柴靜的。
還有他們經常停電,這個不是開玩笑的,自己搜。很多去的遊客沒感覺到是因為大量的賓館都帶自發電。

關於尼泊爾和印度。這2國家的政治關係已類似"殖民地和宿主國"。尼泊爾在中國和印度間不是一個中立的國家,或者說,被迫的。去尼泊爾的中國遊客千千萬萬,但他們感覺不到這些東西的。稍微知道點的,可能聽說過尼泊爾之前有王室的,但是被殺了。其實只要英語好點,和當地人談談,除了印度種的,會說英語的都會告訴你是印度人殺的。這個得公開程度類似於習大大上台前半年,都知道下一個是誰。
去過尼泊爾的人很多,但是有一點,包括那些在朋友圈各種賣珠子手鏈的人都不知道一個事情就是,尼泊爾和中國邊界駐紮的是印度軍人。不是尼泊爾人。比如從熱索(非樟木)回西藏的時候就能見那邊的邊哨的印度軍人檢查你的證件。
順便,尼泊爾首都都是定時停電的,這個去的人多,都知道。

印度和中國都在邊境駐有重兵互相防備的。


排名第一的有些觀點實在不忍吐槽

全世界第一大英語使用國:如果不講究英語精通程度,除了1億左右英語使用者,印度還有2.5億可以拿英語做簡單對話的人口,總計3.5億已經跟美國打了平手,之後,美國也許不會再上升(墨西哥移民還會導致西語比例增加),但印度的英語使用人數是會繼續上升的。並且,比較搞笑的是,印度英語口音已經是標準的英語口音之一了。

英語作為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普及程度之低令人咂舌。側面反應了印度基礎教育之捉急。試想在中國只有一億人能說普通話,2.5億人能勉強說簡單對話,剩下的統統不會只會說地方方言,這是多恐怖的事情?還有印度什麼時候成為標準英語口音之一的,tbbt里嗎?

印度人的海外影響力遠遠超過中國:當我們還自認為東南亞是華人控制的後花園時,印度人已經在中東、非洲、歐洲、北美、中美、大洋洲四處開花落地結果。一些國家已經基本被印度人覆蓋了......說幾個可能會讓大家覺得意外的:模里西斯68.3%都是印度人;蓋亞那43.5%;特羅尼達多巴哥40.2%;斐濟40.1%;阿聯酋31.7%;留尼旺28%;蘇利南27.4%;科威特21.6%;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7%;巴林19%;阿曼17.5%;卡達15.7%;尼泊爾14.7%。再說幾個大國:美國285萬印度人(2010年數據);馬拉西亞245萬印度人;沙特180萬印度人;阿聯酋175萬印度人;英國141萬印度人;南非130萬印度人;加拿大120萬印度人。對比一下海外中國人,在當地國占較大比例的只有新(74.1%)馬(24.6%)泰(14%),之後就是4%往下走,不是東南亞就是美加澳新這樣的移民熱點。為什麼要比較海外印度人和海外華人,因為當他們在所在國掌握了一定資源後可以極大的促進同母國的關係和資源互置。中東有什麼?非洲有什麼?都是資源啊!

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 其中的邏輯關係真是細思恐極。你說的那幾個國家好幾個我從來都沒有聽說過... 彈丸之地哪談得上什麼國際影響力= =,好幾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和新馬泰都不再一個水平上。那幾個大國。美國華裔人口358萬。加拿大華裔134萬(數據來自維基百科)。人口數量和人口比例哪個對你觀點有利你就拿來用,全然不考慮其他因素。更不用說人口數量/比例=海外影響力的邏輯。海外影響力靠經濟政治軍事等硬實力和文化外交等軟實力,且不說各種,連個五常都不是談什麼海外影響力?在非洲根本沒印度什麼事情好吧。

接著上面的說,這些在美國成功的印度人會幹嘛。現在最熱的就是互聯網,而矽谷15%的初創企業都是印度人開的,基金又有很多是印度人管理或者做數據的,很多印度高管有錢了也開始做風投,對印度人的項目自然有很大的投資傾向性。看完了美國本土的項目,印度本土還有更多項目嗷嗷待哺,很多印度本土互聯網項目藉助中東、非洲、南亞印度人的協作迅速開始國際化,有人投資後又開始反過來收購美國本土的行業老二或者老三一舉成為大玩家,這個國際化的速度和模式可不是在中國國內叱吒風雲的BATM想學就學得來的。我們有我們的長處,印度人也有他們的長處。

印度國內的IT服務業和中國真的不是差一點,網民數量不足中國一半,各種網站都沒有,人才流失極為嚴重。這對印度來說怎麼說也不算值得驕傲的事情吧?況且中國人/華裔在IT業影響也是日益增長。youtube創始人之一就是華裔,庫克男票也是華裔呢(歪)。

而美國的中國人在哪?一輩子會計?還是一輩子工程師?

你這麼黑我真的懷疑你是不是中國人了。美國的中國人在哪裡?各行各業的華裔全被你一棍子打死了...各種例子大家都耳熟能詳我都懶得舉了。 諾貝爾科學得獎印度人/印度裔就一個。我是不是可以說全世界印度人在哪裡?唱歌跳舞吃咖喱去了?

畢竟真遇上民族宗教衝突,還是待在家裡好,登革熱重發期做好防蚊(用蚊帳),傷寒瘧疾很少有,水硬就多喝酸奶,女性夜晚不要在沒燈的地方走,PM2.5就只好戴口罩,肉倒是有的是

「畢竟」,「就」,「倒是」用的還真的是好啊... 我媽去印度兩個禮拜,反正吃到哪吐到哪。基礎設施各種差,各種腐敗。

關於印度製造業很多人的理解還停留在過去。的確跟中國比,印度製造落後了很多,但放到全球平均水平來看,還是發展非常快的。...印度製造業以前的確是有電力供應不足、物流不方便、稅務複雜、勞工法繁瑣等問題制約,但人家在進步,我們的眼光也得與時俱進啊

已經low到和世界平均比了... 這種體量的國家不害臊么... 我們中國人幹什麼事情都是和領先的西方國家比,是不是能反應一些東西?電力不足物流不便,稅務複雜勞工法繁瑣...我去這幾個問題各個致命... 就玩玩中國人玩剩下的東西,這種進步這中國真是渣也不是。我們的眼光的確在與我們的進步俱進,覺得他們Low不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么。

我個人認為印度如果不來一場自下而上的徹底革命,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下,在我們這種開掛流氓國家旁邊,只有等死的分了。中國人對印度人有優越感是很正常,且有理有據的事情。誠然,狂妄自大並不是好事,我們也應該多了解印度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了解下來發現基本都是中國人玩剩下的= = 怪我咯?

利益相關:他媽的老子lab report發給一個印度人,他說就看看Format,我就發他了,結果沒幾天教授發郵件懷疑我協助作弊。他媽的蠢到抄作業都不會抄。I am angry!


多圖預警,流量黨慎重!!!

《Hi I』m India》

這是印度的河水(These are Indian rivers)

這也是印度的河水(While these are also Indian rivers)

這是印度的城市(This is an Indian city)

這也是印度的城市(While this is also an Indian city)

這是印度的公路(These are Indian roads)

這也是印度的公路(While these are also Indian roads)

這是印度的軌道交通系統(These are Indian railway systems)

這也是印度的軌道交通系統(While these are also Indian railway system)

這是印度的孩子(These are Indian Children)

這也是印度的孩子(While these are also Indian Children)

這是印度的空氣(This is the air in India)

這也是印度的空氣(While this is also the air in India)

這是印度的警察(These are Indian police officers)

這也是印度的警察(While these are also Indian police officers)

這是印度的工廠(These are Indian factories)

這也是印度的工廠(While these are also Indian factories)

這是「印度製造」(This is "made in India")

這也是「印度製造」(While this is also "made in India")

這是印度的軍隊(These are Indian military)

這也是印度的軍隊(While these are also Indian military)

這些都是印度的軍隊(These are all Indian Military)

從1947-2015年(From 1947-2015)
這個古老的國家正在經歷著(This ancient country is experiencing)
一場時代與發展的劇變(An drastic change of time and development)


過去(Yesterday)

今天(Today)

她百病纏身(She suffers ailments)

她也朝氣蓬勃(And yet still vigorous)

她老舊凋敝(She is old)

她也煥發新生(And yet still new)

她令人揪心(She causes worries)

她也讓人安心(And yet is still soothing)

有人說 這是最壞的時代(Some people would say, "This is the worst of time")
也有人說 這是最好的時代(While others would say, "This is the best of time")
但正如某網路作家所說的那樣(But as an Internet writer said)
面對這個複雜的時代,你永遠無法通過戳瞎自己的一隻眼來尋求真相(In the face of this complicated era , you can never find truth by poking one eye out )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 互聯網

2015年9月17日
於 哥本哈根
———————————————————————————————————————————
感謝 @Michael@Zihuatanejo 的更正!


正在印度出差將要呆到年底。德資母公司收購了一家當地企業,讓我來協調整合項目。在實際做事的環節上,除我之外雙方onsite團隊再沒一個外國人,算是能在非常近的距離上觀察印度同事的水平與風格。總體來說在人際關係方面好過和德國人一起做事,在專業能力上好過和東南亞同事做事,所以在這項目上的工作體驗非常不壞啊哈哈哈哈

以下都是個人印象:部門經理及以上級別的印度人,背景經驗和職業素養平均而言要好於國內同樣崗位的本土同事,senior manager崗位有三分之一是相關專業的PhD出身,普遍十年以上部門經驗,一半以上有海外經歷,專業性強,講邏輯,腦子清楚,溝通好。責任心如何有個體差異,不過都還算比較尊重deadline。

工作文化上,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這幫人在內部會議上爭論氣氛往往相當火爆,而且下級敢於在上級面前發表不同意見,有時甚至相當尖銳,不過都是就事論事,出了會議室誰也沒啥hard feeling。另外面對總部派下來不那麼合理的要求則該推推該吵吵,不盲從不跪舔,算是幫我卸下了不少擔子。

女性地位的話,本地公司的managing director是四十齣頭、非常能幹且富有魅力的印度女性。後台職能從上到下女同事比例接近半數,核心部門(銷售、研發、運營)staff裡面則佔比較低。大老闆助理崗位上有好多漂亮聰明又可靠,英語流暢悅耳的高學歷女孩。對中國普遍有非常到位的了解,遠勝本土同仁對印度的所知。

生活質量...至少對於出商務差的我來說算是相當不錯,比泰國可能稍差點,比在歐洲出差強多了。而且牛肉每晚都吃得到這種事情我會亂說?

2015年底前隨時回來更新這一篇


我們彼此不能相容,我們各逞機鋒,我們貪利重財,我們固步自封,我們有著那麼多的缺點和不足,
但是我們祖先的血在身體里流淌了五千年,那些耀武揚威一時的游牧、鐵騎、列強一個個的步入歷史,我們卻還在那五分之一的東方牢牢站立。
而我們的根、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兼容並包、我們的知行合一、我們的究天人之變、我們的家和萬事興、我們的後天下之樂而樂,縱然有退潮,縱然有反覆,卻總是在那裡傳承不息。

印度?
哪個印度?
古國的印度,孔雀的印度,貴霜的印度,莫卧兒的印度,女王的印度,還是所謂現今民主的印度?
對不起,我實在不知道這個國家之所以存在,他的立足之處究竟在哪兒。
是種姓么,是宗教么,是英語么,是IT么,是海外族群么,是人口么?
這些散亂的層面,沒有一個堅實的文化內核來凝聚,不過就是個地區大國而已。
這個地區大國,聯合國成立的時候與另一個大國情況彷彿,基礎薄弱、地緣涌動、仰人鼻息、內外交困,
然後過去了十年,兩國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開始了發展,
又過去了十年,背靠美蘇兩強的一國被另一國揍得鼻青臉腫,
又過了二十年,那另一國開始擺脫陰影走上「一國」不敢想像的快車道,
又過了三十年,兩國的航母、兩國的火車、兩國的教育、兩國的反腐仍然紛紛爆出截然不同的新聞。
四十年後的世界第三極?
上一次如此叫囂的還是越南和南非,他們現在都在幹啥呢?

我周圍有不少印度學生,他們看起來與中國人好像沒有什麼不同,
普遍很努力,也很實際,不少人在理工科上很有天賦,甚而在與異族群的交流與合作上還要強於中國學生很多,
很值得學習,很值得尊敬,
但是一點都不值得羨慕,
因為在他們的身上,看不到一個民族的影子,
一個世紀下來,拉曼一樣的反哺者,寥寥無幾,能懷抱民族的,幾如晨星,
就算在海外人數眾多抱成一團,就算生活方式比美國人還像美國人,這種純粹商業的社交的連通,說到底不過是為了自己圖一個方便、多一個機會而已。
要是這種程度都能被拔高成「心態開放」「世界大同」之類,那可真是太聖母心了。

嗯,中國人難道不也會這樣么?
難道不也是為了利益和方便攢在一起么?
是的,沒錯,
中國人喜歡和中國人在一塊兒,
因為恐怕只有中國人才能夠理解另一個中國人那些深沉的、複雜的、家國天下式的感受和心情,
抱歉,在印度人身上,我還看不到。

戰略上,印度是值得重視的體量,
戰術上,印度恐怕還只是個雜燴而已,
印度的客旅,值得尊敬,
印度的開放,值得學習,
印度的產業,值得重視,
印度的文化,令人發笑,
印度的建設,令人冷哂,
印度的精神,

恐怕不存在這種東西。

以上~


你說的印度經濟高速發展以及他們政治模式比中國好實際是錯誤的,印度比中國早2年獨立,而國家GDP直到70年代的時候還是超過中國的,在40年前幾乎和中國同時發展,而如今國家的GDP只相當於中國的4分之一到5分之一。印度再莫迪總統上台後修改了國家經濟增長的計算方式,使他們原來只有5%的經濟增長變成的7%以上,這無疑是一種自欺自人的手段。當然了中國是1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印度是4萬億,雖然看似經濟增長高於中國,但經濟總量相比如果印度達到中國7%增長的那麼多錢的話實際需要增長將近200%的經濟。
印度這個國家非常的複雜,包括地域,種姓,宗教,人種,文化,語言等多方面的社會矛盾,而社會上官僚主義橫行,腐敗問題嚴重,政府職位只保留給高種姓的,而且公務人員效率非常低下,幾乎都是10點以後上班,同時社會中存在各種各樣的抗議群體,政府想要建設的項目,被一些環保人士抗議就會無限期的拖延,而建築成本和預算就翻倍的增長。雖然中國也存在腐敗,但總體來說只需要賄賂一個人,這個事情基本就可以辦成,在印度你要賄賂多個部門,一個部門不通過,或者通過後被抗之前的錢就都打水漂了。這也是印度基礎設施落後的原因。
印度中央政府並不是很強大,他們每個邦就像一個獨立的國家一樣,官方語言高達22種。以至於每個邦發展的差異都非常大,由於人種和宗教也有區別,他們幾乎相互仇視,沒有什麼統一的概念。也許只有在國際間板球的運動中他們才會覺得大家都是印度人。
再說一些印度其他方面的,首先印度人是非常仇視中國人的,這取決於1962年印度發動對中國西藏土地掠奪的戰爭而失敗,同時中國支持巴基斯坦抑制印度這兩方面原因,起因是的英國人畫的馬克馬洪線,他們認為藏南就是他們的領土,當然包括後期保護達拉喇嘛,也都認為中國是竊取西藏的土地。印度的貧困人口比整個非洲還要多,貧富差距嚴重,文盲率達到70%以上。對於女性而言去印度旅行是非常危險的,他們有著QJ之國的美譽,並不是笑話。印度人喜歡說謊話,懶惰,以及光說不練,什麼事情都想要好處,腐敗已經深入國民骨髓。他們的皿煮制度簡直就是個笑話,而且是制約印度發展的絆腳石。印度媒體和西方以及日本媒體一樣,只展示中國社會的落後和負面的新聞,不過近幾年相對好一些。使得印度人對中國的了解還是在非常落後的階段。而且印度媒體特別喜歡拿印度的各個方面來和中國比,當然他們只報道那些他們認為超過中國的方面,比如說經濟增長,航天領域,IT領域等,但其結果是自欺欺人,不過騙過國民就好了。


已經有很多人回答,多的不重述,補貼幾個問題。

一個是印度海外人士的成功和印度沒什麼關係。

一個國家的海外族裔很成功,而且數量多,說明這個國家無法為這些人提供像樣的就業,學無致用,亦或者本國無法提供和外國一樣的待遇。中國人出國,基本上是奔著良好的生活條件去的。

印度的外包現在受到不小的衝擊,主要是菲律賓人的。外包可干,但是不可長干,主要原因就是門檻過低,懂英文的都OK,這個世界上懂英文的又不止一個印度,

中國公司對於民主國家的政治了解不多,確實是一個問題,遊說集團不夠給力,這點我們要向印度學習。

印度問題有兩點
一個是忽上忽下的GDP增長,我覺得國家,尤其是大國的GDP上下浮動最好還是不要過大,印度的GDP浮動較大,這對於大國長期規劃和建設都是不利的。

還有一個是民主國家常有的問題,就是政策可持續性問題,莫迪迄今為止還不錯,但是下一次呢?人民黨並非第一次執政,稍微有點記憶的,就知道印度曾經出過一個總理叫瓦傑帕伊,也曾大力推行過經濟改革,但是其後續的辛格就差點意思,現在人民黨風風火火,也不見得國大黨不會捲土重來,而且國大黨根基深厚,誰也不知道莫迪改革能持續多久。

對於莫迪還有一個威脅,就是貧富差距的問題,印度貧富差距已經過大了,經濟的改革釋放出來的能量以及更加的市場經濟,會加大這種貧富差距,這樣選票就很危險,搞社會主義,搞左派,搞民粹總能得到底層人民的支持,這是顛覆不破的真理,哪國都一樣,對於莫迪這次經濟改革,我個人建議還是看一看,不要急著下結論。

印度改革面臨的問題可能比中國要多一些,我舉個例子:

被廣泛詬病的四萬億歸根結底,是中國的公司建設了中國的基建,這種四萬億,中國可以去撒,印度就不行,因為印度只要一撒,錢有可能會被外國公司賺走,比如說中國公司。只要一到基礎設施問題,中國鐵建,交建,中鐵X局,振華重工,X鋼股份,華為,中興之類的公司就會稀里嘩啦的把這些錢分光,畢竟中國有一整套從上到下對於製造業尤其是基建全包的公司
印度這類的公司較少,印度政府即便是撒錢也得有相應的公司來做,較為便宜的做法,就是直接請外國公司來做,印度想提升製造業能力就必須改善基建,想改善基建就必須有公司來建設基建,本國又沒有這種公司就只能請外來的,請了外來公司就意味著壓制了本國這類公司,所以這個問題很難講。


記得聽一個朋友說過一個比喻,假如中印兩國決定修一條高速公路,中國的貪官會把六車道的變成五車道,貪污一車道的錢,印度的貪官會把六車道的錢統統貪污,拿出百分之一的錢出來攪混水讓大家都忘記要修路這件事。


海外的印度和本土的印度是兩個印度,前者是個非常可怕的國家。

很多人說海外印度人的成就不重要,並不是這樣的。中國人因為宋朝以後軍事羸弱,有一種防禦式的大國大一統情結,海外華人都是離家的孩子,一切資源要回到本土才算數。這種思路不適合所有的國家。印度是個鬆散的聯邦,社會被種姓宗教地域割裂,根本就沒有中國這麼強的大一統觀念,大部分精英人生唯一目標似乎就是移民美國英國。但這不等於印度就像非洲一樣沉淪了,沒有威脅了。絕不是這樣的。

只有你在美國時間長了才知道印度人有多可怕。傳統硬體公司、軟體公司乃至互聯網公司,到處都是印度人的身影,他們憑藉族群紐帶互相提攜,和崇尚單打獨鬥的中國人構成強烈對比。又因為熟悉西方文化而比中國人更容易融入,大公司中層乃至高層里有了越來越多二代甚至一代印度人。很多人說二十年後美國總統可能是拉美裔,也許五十年後美國總統就成印度裔了。如果h1b和綠卡政策對高科技產業徹底敞開,沒準時間還會加快。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莫迪曾經親自對奧巴馬促成此事。你們以為精英人才都想著移民是一個國家的悲劇,然而印度的國策就是輸入更多精英到美國!最後華爾街和矽谷都信印度教、吃咖喱,是誰勝利了?

沒錯,本土的印度又臟又亂,看起來毫無希望,但不是每個國家都在用中國的方式發展。就像獅子和老虎用捕獵的方式生存,吸盤魚和寄生蟲卻不然。我以為印度的發展方式更接近後者,根本就不是以國家為單位的,而是以宗教、族群為單位的。對於一個未經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洗禮的國家而言,這不是很自然的事么?

輕視印度必定吃大虧。

答主活蹦亂跳地表示,能評論的感覺真好。


沒有去過印度,說說從朋友口中及紀錄片中了解到的印度,真的很想自己能去到這個神奇的國度去親自感受。

1.階級觀念嚴重
比如說你在酒店要寄個明信片,肯定是一個大堂領班代收,再給一個助理,助理再給負責寄明信片的門童,哪怕是這個門童就在你旁邊,他也不會接你的東西,肯定是把領班叫過來,讓領班收了之後再給他。這樣的結果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要很多人來完成。

2. 貧富差距巨大

3. 一國多制
要從印度當年從英國人獨立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說起。英國人在的時候,滅了土著的王國,拉攏了地方的土司,硬是把幾百個沒啥聯繫的小國和土邦揉在了一起。於是以德里為中心的印度新政府就搞出了一個基本框架,附帶很多協議,跑去和各個土司和王侯談判,只要他們願意簽字加入印度這個大家庭,很多特權可以被認可保留。這類似我們搞的一國兩制,印度搞的是一國多制,只要承認中央主權,你在自己的轄地上想怎麼來就怎麼來。於是就出現了二三十個邦每個邦都有自己的語言,稅收。在立法和司法上也有非常大的特權。
其他不說,說說語言。印度的官方語言雖然是印度語,但是全國至少有一半的人不會說,因為每個邦都堅持自己的官方語言。這就導致了消除文盲很難。印度現在有30%到40%的人是文盲。剩下的人中,大概有一半會講英語。下層人英語口音很重,中產階級說的英語能聽懂,高層的英語很地道。印度說英語的總人口超過了英國。
還有宗教,印度是全民信教,六分之一的人口是穆斯林,7成是印度教徒,剩下的10%就是各種其他宗教。

4. 奇葩思維
印度人會把很多我們認為可控的因素認為不可控,而我們認為很虛的東西他們覺得可控,並且這些不可控的東西他們就完全漠視,不花一點儘力去過問。
比如他們認為市場,定價,宣傳策略,包裝可控,而生產方面的,人工,耗時,耗材,生產周期等,他們認為不可控。尤其是人工。比如在公司里你可以看到有人周一到周日,朝九晚六的加班趕工,有的人就弔兒郎當曠工,或者不干事。印度管理者完全不會管,因為他們認為浙西不可控。
城市規劃也一樣,在印度完全沒有城市規劃這個概念。隨處可以看到高檔住宅和小黑屋做鄰居,這也是因為印度人覺得這些東西不可控,也沒必要去規劃。

5.貪污腐敗嚴重
如果你想在印度做個小生意,走正常的流程肯定不可能。因為印度人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流程需要走。那如果碰到有官員來檢查塞點就這樣過去了。

6.經濟
印度在傳媒,影視,娛樂,軟體和創意等發展的都很好,從這幾年寶萊塢的電影,還有IT方面就能看出來。農業方面除了紅茶香料之外也沒什麼亮點。而工業上英國人在印度的時候除了留下全印鐵路網之外,好像也沒有很多工業基地的建設。現有的,基本上是一個精英帶著一幫懶懶散散的文盲在打拚。


我們對印度的認識當然有誤!
我們對印度的認識當然有誤!
我們對印度的認識當然有誤!

2014年11月,我在印度自助旅行了五個星期,主要活動範圍集中在宗教文化比較濃厚的印度北部,主要活動城市在瓦拉納西,菩提迦葉,阿格拉,德里,阿姆利則,拉賈斯坦,孟買一帶。

且聽我用自己拍攝的圖片講述下我所看到的印度:

這是印度的家庭:

(拍攝於阿姆利則金廟)

這也是印度的家庭:

(拍攝於孟買威爾士親王博物館)

這是印度的男人:

(拍攝於瓦拉納西河祭現場)

這也是印度的男人:

(火車列車員,拍攝於新德里去阿姆利則的火車上)

(我在印度人是朋友Sankara,居住在首都新德里,曾在西安呆過一年,喜歡旅行,熱愛中國文化)

這是印度的女人:

(拍攝於阿旃陀石窟附近)

(拍攝於阿姆利則金廟)

這也是印度的女人:

(拍攝於新德里街頭)

(拍攝於孟買海邊)

這是印度的學生:

(拍攝於阿姆利則金廟)

這也是印度的學生:

(拍攝於新德里某景點)

(拍攝於新德里某學校)

這是印度的小孩:

(拍攝於印度和尼泊爾邊境城市)

這也是印度的小孩:

(拍攝於阿姆利則金廟)

這是印度的街頭藝人:

(拍攝於阿姆利則金廟)

這也是印度的街頭藝人:

(拍攝於琥珀堡)

這是印度的士兵:

(新德里印度門附近獻花圈儀式)

這也是印度的士兵:

(阿姆利則印巴邊境降旗儀式現場)

這是印度的宗教聖地:

(錫克教聖地阿姆利則金廟)

(印度教聖地瓦納那西恆河岸邊)

這也是印度的宗教聖地:

(佛教聖地菩提迦耶日本寺)

(佛教聖地那爛陀寺附近玄奘博物館)

這是印度的古迹:

(新德里天文台,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德里顧特卜塔)

這也是印度的古迹:

(齋普爾琥珀堡)

(烏代普爾城市宮殿內部)

這是印度的雕刻:

(熱那克普耆那教千柱廟頂部)

(烏代普爾印度教神廟外部)

這也是印度的雕刻:

(阿旃陀某石窟內部)

(菩提迦葉摩訶菩提寺局部)

這是印度的博物館藏品:

(新德里國家博物館佛陀頭像)

(孟買威爾士親王博物館象頭神Genash雕像)

這也是印度的博物館藏品:

(孟買威爾士親王博物館西方油畫展廳)

這是印度的著名旅遊景點:

(泰姬陵,世界新八大奇蹟之一)

這也是印度的著名旅遊景點:

(孟買維多利亞火車站,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這是印度的城市:

(藍色之城焦特布爾)

這也是印度的城市:

(新德里國務院辦公樓局部)

這是印度的飲食:

這也是印度的飲食:

這是印度的海報:

這也是印度的海報:

(拍攝於新德里街頭)

(拍攝於孟買某電影院)

這是印度的咖啡館:

(拍攝於拘屍那揭羅街頭)

這也是印度的咖啡館:

(新德里康諾特廣場星巴克)

這是印度的建築:

(齋普爾風之殿)

這也是印度的建築:

(烏代普爾湖濱旅館)

這是印度的街頭塗鴉:

(拍攝於新德里街頭)

這也是印度的街頭塗鴉:

(拍攝於烏代普爾)

如果說大部分國家的美好與感動,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眼睛便可實實在在感受得到的話,那麼,印度之美則是極少數需要用心去看去體驗才可以感受到的國度。那些滿城都是的髒亂差只不過是大家下意識產生的眼障耳障罷了,而那片土地和人民帶給你的那份平靜之美,是你需要用真心去才能傾聽的。


每天,日出

(瓦拉納西,日出)

每天,日落

傑伊瑟爾梅爾,日落

每天過後,這首印度之歌的史詩又寫下了一個新的篇章。


貧窮與現代,傳統與時尚,邪惡和善良,落後與發達,喧鬧與平靜,專制與平等,這便是Incredible India(不可思議的印度)。

期待下一次印度之行。


當我們說到對印度的認識,我覺得首先要審視一下認知的信息源是什麼?
你是真正在印度生活過?還是跟印度人交流過?還是僅僅從媒體,而且只是國內的報道中了解的印度?簡單一點,你通過google查過印度發展的數據嗎?坦白地說,這個回答里的很多答案依然是充滿了偏見的:

  • 因為印度火車上坐滿人的照片,就認為印度人永遠在路上開掛?請腦補外國人看到我們春運的照片,難道我們一直是那樣乘火車的?
  • 因為媒體大肆報道外國遊客被強姦的事情,就認定印度人素質低下,女生單獨去就容易被強姦?請腦補國內某些地區不生男孩子就不給領證的事情,難道國內婚姻都是這樣的?
  • 因為耳聞過種族制度,就堅定地認為這種不平等會阻礙了社會的發展。請腦補外國人總是批評我們不尊重RQ,難道RQ真正地阻礙了我們的發展。

媒體的報道往往是一個篩選過的視角,如果不具備吸引眼球的新聞價值,往往也不會呈現到大眾視野里。所以這些被報道的,往往本身就是因為突發或稀有,才具備了新聞價值。

11年的時候,我在印度北部的幾個城市生活和旅遊過2個月,所以我只就我所觀察到的現象說說對印度的認知:
1. 普通印度中產階級的生活
剛到印度的前幾天,住在一個印度人家裡,典型的一個印度中產階級家庭,錫克族,就是包著頭巾滿臉絡腮鬍子的那種類型。爸爸是銳步的銷售經理,媽媽是教師,2個小孩哥哥和妹妹都在當地讀大學。對了,哥哥還有一個在普林斯頓讀數學的印度女友。一家人住3室一廳,開一輛日本車,小孩子騎摩托車上學,都會開車。他們所住的城市和街道也都很安靜,綠化環境很好。(不過後來發現乾淨的城市在印度並不多見)
一家人英文都講得很好,不過平時還是用當地方言交流的。其實可以感受到,普通印度人的生活水平跟國內是查不了多少的。貧富差距當然也可以感受到,比如市中心有很多裝修豪華的別墅,也有在郊區搭一個小棚子住的窮人。

2. 基礎設施
以國內為參考對象,確實是稍微差了一點。但是跟周邊的幾個國家比,跟印尼之類的差不多。大城市也是建有高鐵,而整個國家的高鐵或者動車相對偏少。普通的火車根據價格分成不同的車廂,比如有的車廂帶空調和餐飲,也有一些沒有空調的普通車廂。
車頂開掛的,我確實是見過一次的!不過大部分情況下,列車都是挺正常的類似於國內綠皮火車的那種。再說房子,即使是大城市,市中心的購物商城也可能只是一片連在一起的2~3層的矮房子,新式的shopping mall比較少(德里和孟買除外)。更多分區的中心可能就是幾個連在一起的小賣部。整體的商業發展氛圍感覺沒有國內這麼濃。這也是很多人回國說要多吃點好吃的,並不是沒有,只是確實沒有那麼便利。

3. 社會治安
整個印度旅行途中,唯一一次覺得危險曾經在凌晨3點從汽車站回到我自己的住處,搭乘的崩崩車。快要到家的時候,司機停下來要加錢,他不會說英文,我當時覺得很生氣。在大巴上旁邊有個大叔是德里的,給我留了個電話讓到德里可以找他。只好打電話給那個大叔,大叔跟司機聊過之後幫我談了一個價。因為實在太晚,所以我就答應了。到了小區之後,司機打手勢讓我打電話給那個大叔報平安,應該是那位大叔要求的。所以嘍,就是這樣,跟國內一樣,貪婪的小人跟熱心的好人都存在著,又愛又恨。
我不能因為我自己以及身邊的妹子在印度是安全的,就說印度治安沒有問題。同樣地,你也不能因為一些媒體報道的QJ新聞,就危言聳聽,覺得印度是一個治安非常差的城市。在我走過的國家裡,反而是西班牙和法國的小偷和搶劫犯罪率更高。
不過妹子們也還是謹慎一點好,無論去哪個國家。我自己當年也是年少無知,膽子賊大。現在出門比以前謹慎很多啦。

還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絕大多數印度人對我們也是充滿偏見的,比如XZ問題,比如旅途中會有印度人問,你們有這樣的汽車嗎?我們也只能哭笑不得。

放一些當地的照片吧:

所居住的印度人家的小區

一個片區的購物點

在印度大部分時間居住的小區

很多地區的確是挺髒的。。。


葉海林老師在許多講座中闡述他關於印度的看法,思考的過程我覺得很受啟發。(憑記憶轉述一下)

印度是一個人口規模與中國相當的大國,世界各國都在談印度崛起,的確印度確實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印度崛起真的是一個必然結果嗎?

以中印這種體量的國家,不搞工業化現代化崛起是無從談起的。因為地域廣大,人口眾多,服務業或者若干項工業的突出,並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發展需求。日韓台灣新加坡只要做到若干產業異軍突起,就能滿足大多數人的要求。因此,印度需要的也是一條全面工業化道路,同樣要從大規模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步步做起,不斷積累升級轉型,最終實現其崛起。

這條路的鋪路石就是勞動力,印度人口眾多,而且整體呈現年輕化。但是從人口到勞動力的轉化,需要教育和改革。用教育消滅文盲,使大多數拿到進入現代社會的鑰匙,經過不複雜的培訓就可以成為合格的工人,有了文化才能更了解外面的世界,社會的分工與協作才能完善起來。同時,還需要廣大農村傳統秩序在改革或者革命中被打破,大量的農民或者農奴從莊園土地中解放出來,莊園主或者地主把自家的財富積累,投入到工業中,而不是像以前一樣濃縮成雕樑畫棟錦衣玉食被消耗掉。

好了,問題來了,印度的基層秩序是不是仍然保持千百年的傳統,大量人口固定在土地上?是的。印度有沒有什麼行之有效的手段來完成這個艱難的轉化?沒有,而且在執政者看來必要性也不強。是什麼保障著傳統秩序的延續?種姓制度。用無可爭辯的宗教法條,規定出社會等級秩序。

想到這一層,我們忽然明白,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革種姓制度,打破基層舊秩序,印度就無法獲得質的飛躍。

那麼如今的印度是怎樣選擇的呢?

印度社會中精英階層的發達程度不亞於世界任何國家,而且他們對印度社會的控制和影響也是處在絕對掌握中。如今印度這種政黨選舉+種姓制度的模式,對他們來說,是幾乎完美的。政黨選舉賦予政權無可辯駁的合法性,種姓制度又牢牢欽定了社會階層,印度政體的穩定性是非常優秀的。美中不足就是效率不高,但也無傷大雅了。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印度是多麼的奇特。一方面屬於精英的印度奢華繁榮,軟體金融,服務外包,影視歌舞,不遜色於世界其他地方。另一方面,基層秩序下的印度又發生著種種匪夷所思的事情,教育,基建,治安等等常常成了許多口中的笑話。

所以,印度強盛與虛弱都是存在的,而印度的崛起還未真正到來。


寫在前面的話(預防針):以下僅僅是范主在印度旅遊區1個星期的見聞,並未深入貧民窟、血汗工廠等地,也沒有半夜在印度街頭遊盪。所以應該不夠深度全面,不夠真實客觀。但這是一個普通旅遊者的視角,這就是我所見到的印度。

最開始說去印度,其實我是拒絕的。因為我和大家一樣看過許多關於印度的負面報道,也聽過不少驚悚的傳說,而且我還看過這部名叫《印度的女兒》的紀錄片,內心深感恐懼……

真正讓我想去印度的契機是一部電影——《墜入》(The Fall)。電影中不斷變換的一幕幕場景恢弘奇異而瑰麗,美到不真實。它們一度讓我懷疑這些地方是否真的存在於地球之上?還是無所不能的後期加了特技?當 我得知電影中很大一部分取景地就在印度時,對美景的好奇與嚮往戰勝了恐懼。?

幸好有這份好奇,讓我看見這世界的美好與真實。

也許「世界的真實」有點武斷,但至少我看見了更多更全面的世界。下面范主就一條一條寫寫我眼中和固有印象里不同的印度。

?1.不是所有印度人都纏頭?

在固有印象里,頭巾就是印度人的象徵,不纏頭的印度人不是好三哥。

其實大街上,許多印度人都是不纏頭的~這是在泰姬陵跑來和范主合影的一家印度人,男性的打扮是polo衫/襯衫+仔褲,和中國大馬路上的路人其實沒什麼兩樣。倒是女性穿得比較民族風一些。

一定要纏頭的印度人中的錫克教徒,基於宗教信仰他們留長發、蓄鬍須。因為錫克人普遍身材高大威武,所以門童、保安、士兵、儀仗隊等「面子工程」都喜歡招他們。這樣是讓外國人誤以為印度人人都纏頭的原因吧~

?2.不是每輛公交車都掛滿了人?

作為一個開掛的民族,印度有一個著名外掛就是公交車掛人:車裡以瑜伽的姿勢擠滿人,車外過這人,車頂上還坐著人。就像這樣↓

對公車掛人的盛景,我是滿心期待的。本來以為在印度遍地都是掛滿人的公交車,但事實上我在印度一個星期,只看見了1次(還沒有拍下來),也許是我沒趕上印度的「春運」吧。而且導遊講,在德里新換的公交車必須關門,車門不關是啟動不了的。所以現在在德里很難看見人挂車的景象了。

最有意思都是,在印度即使掛在車外或者坐車頂上,也是要買票的,只不過票價會打折。相聲《賣吊票》誠不欺我呀(*^__^*)?

還有一個事不得不提,在紀錄片《印度的女兒》中記錄的那起強X案之後,德里的法律規定,車輛一律不許遮擋車窗,以便車外觀察車內情況,防止悲劇重演。

?3.並沒有滿街都是牛和牛糞?

之前聽說,印度將牛視為神牛,公路上牛隨便溜達,遍地是牛糞。我想說,對也不對。?

印度的確將牛視為神牛,尤其白色的牛,被認為是濕婆神的坐騎。牛確實可以在印度的大街小巷隨便走,但也沒到整條街道都被牛佔領的程度,只是偶爾會有幾隻在路上走來走去。

從圖中可以看出,道路上還是比較乾淨的,並沒有牛糞遍地。順便感受下tutu車(印度本地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類似三蹦子版的計程車,內有計價器)風一樣的速度。

順帶一提,這張圖是范主的朋友連拍的
連拍的?
拍的

……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印度是我眼裡的動物天堂。地位超然的神牛自不必說,天空中不時出現的成群的鴿子,在遺迹牆頭上安心曬太陽的猴子,甚至在路上還能見到孔雀。動物們都安逸得不得了,似乎也沒人去傷害它們。

?4.髒亂差其實也還好?

可能是范主一開始的心理準備太充分,所以真正去到印度之後感覺並沒有想像中那樣髒亂差。

這幾張是范主在車上隨手拍的街道,感覺衛生狀況和國內的一些郊區和小縣城差不多,雖然說不上特別乾淨整潔,但遠遠不到走路都要捏著鼻子踮著腳的程度。就是普普通通,一般般的衛生狀況啦。

景區內就更不用擔心了,都有專人負責打掃,乾淨得很~

△負責打掃的工作人員

景區內一塵不染,地上一點垃圾的影子都沒有。

另外傳說中的「泰姬陵外全是垃圾」也是誇張說法,至少一眼望去還是乾乾淨淨的。

?5.每天只有咖喱好單調?錯!?

之前有個去印度玩的朋友回來給我說,在那每天都吃咖喱,天天吃、頓頓吃,整個人都不好了。咖喱雖然好吃,但天天吃中國胃估計受不住。

喜人的是現在印度中產階級十分喜歡中餐廳,去晚了還要排隊(這是真的,范主在吃飯的時候旁邊就有等位的當地人)。印度中餐經過印式改良,每道菜都勾了厚厚的芡,並不十分地道。不過作為吃膩咖喱的口味轉換足夠了。

△是的,你沒看錯,在印度居然能吃到餃子

?6.除了傳說中的貧窮,印度還有繁華?

印度是一個兩極分化的國家,除了經常聽說過和在各種紀錄片里見過的貧民窟,印度也有繁華的一面。高級商場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比起來毫不遜色。?

?7.印度只有泰姬陵?錯!?

在看那部驅使我去印度的電影之前,我以為印度除了泰姬瑪哈陵啥也沒有。現看看當初的自己真是太狹隘了。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怎麼可能只有一個泰姬陵~那裡漂亮的建築、美麗的遺迹不要太多呀!

?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最著名的地標。作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這座美麗的建築早已名聲在外,然而當第一眼見到這座巨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時,還是無可抑制地被她的美麗和 壯觀所震撼(實際上泰姬陵是非常宏偉的一個建築)。長長的水道,陽光下晶瑩的白色大理石,精美的裝飾圖案一起疊加成世界上最美麗的陵墓。

△我拍的泰姬陵

△《墜入》里也出現了泰姬陵(背面)的身影。

?簡塔·曼塔爾古天文台
位於拉賈斯坦邦首府齋普爾的簡塔·曼塔爾古天文台建成於18世紀,反應了印度高超的天文技術,目前仍能做觀測使用,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在模仿《墜入》的角度

△《墜入》在天文台拍攝的場景

?阿克巴大帝陵墓
阿 克巴大帝是莫卧兒王朝的第三任皇帝,被認為是莫卧兒帝國的真正奠基人和最偉大的皇帝。他的陵墓雖然沒有泰姬陵出名,也沒有泰姬陵那麼宏偉壯觀,但其實規模 也不小,這座由紅砂岩建成的建築同樣精緻美麗。另外陵墓兩邊的草坪上,悠閑地散著羚羊、猴子、孔雀等各種動物,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

?勝利之城
勝 利之城也叫法特普希克里城,是阿克巴大帝在西元1570-1585年間的首都。這個由紅砂岩建築而成的大門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門。雖然勝利之城周圍環境嘈 雜有些髒亂,但見到大門的那一刻,除了震驚什麼都忘了。美中不足的是,勝利之城裡面的小商販非常纏人,千方百計讓遊客買東西,不要和他們搭話,切記切記。

△我眼中的大門

△《墜入》中的勝利之城大門

上面幾處景點只是印度美景的冰山一角,這個文明古國還有數不清的美麗等人去遊覽、去發現……

?8.喜歡找亞洲臉合影的印度人?

一個特別新奇的體驗是,印度人非常喜歡找亞洲人合影。原因很是有趣: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高眉深目的歐洲人他們早就見怪不怪了,而且本身印度人長得也比較深邃,反而亞洲臉對他們來說特別新鮮。

於是在各個景點和高速公路休息站,經常有印度人跑來求合影。他們會先有一個人小心翼翼地問 may i take a photo with you?當你同意之後他們會非常開心地讓同伴來幫忙拍照。一個拍完之後會交換位置,幫剛才的同伴與你合影。然後可能會有更多的同伴過來求合影,甚至全家出 動,還讓你抱著他們家的baby凹造型。總之讓你感覺跟明星似的,噼里啪啦一通照。

拍完合影之後,他們會說謝謝,然後帶著笑容心滿意足地走掉。

大概就是這一點點善意和歡迎,讓人覺得那裡特別美好吧……

商務范 | bfaner

微信第一風尚自媒體。商務金領裝逼手冊,日常生活、出差旅行即刻搞定。終有一天,彪悍人生無須演戲!搜微信公眾號:bfaner


每日逼格養成計劃請長按此二維碼:


推薦閱讀:

印度比中國發展後勁更大,有道理嗎?
如何看待「印度穆斯林被數百村民打死,因傳言他殺了一頭牛」?
牛是印度教的聖物,那印度人用什麼耕田呢?
為什麼印度男人喜歡互相手拉手?

TAG:印度 | 國際政治 | 發展 | 印度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