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你莫屬》節目充滿爭議,但為什麼還會有很多知名企業家去做嘉賓?

http://weibo.com/1582488432/ylezqbydK

@王小川: @文頤 請你道歉,為了被詆毀學歷的法國留學生郭傑,為了全體留法學子。昨天看了非你莫屬的這期節目,如此低級的錯誤,如此的傲慢心態,讓非你莫屬節目和BOSS團蒙羞。你敢於在媒體前風光,也要敢於承擔責任。看你的微博,氣定神閑好像啥事都沒發生似的。別的老闆不敢罵你,我罵你。

http://weibo.com/1197161814/ykCCggeVS

@李開復:有人說《非你莫屬》被羞辱的兩位面試者不優秀甚至有問題。即便如此,面試官和主持人都不應該羞辱鄙視面試者,更不應該冤枉他。面試者有問題,你有權利滅燈,但是請給人最基本的尊重的關懷。示弱是強者的美德。

http://t.qq.com/p/t/3267020255090

@keso: 同意張鵬,一個沒品的節目,凸顯沒品的企業老闆。

@張鵬: 哪位有心人整理一份參與《非你莫屬》節目當Boss角色的企業名單?我特想了解下這些企業的市場和公關主管們,是什麼心態讓老闆去參與這個變態的節目。我鄙視那些把刻薄當作智慧,把醜陋當做榮耀的「專家」,更鄙視把沒有底線的炒作看成通向成功的捷徑的媒體。希望更多的企業潔身自好,遠離《非你莫屬》。


(1)企業家為什麼要上電視節目做嘉賓?

在大眾媒體上露臉是性價比極佳的廣告和公關機會,據我所知,很多知名度不那麼高的企業家都在聯繫公關公司,希望能在一些收視率高的節目中露臉。以前是央視的《對話》一類的,現在則是《非你莫屬》這類的。有的人上電視,是為了通過出名得利;有的人上電視,是已經賺足了錢還想出名。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完全可以理解其營銷的需求。

因此我還是基本認同企業家上電視的,哪怕是一些很「沒品」的節目,不管怎麼說,這都比直接給官員送錢「有品」多了,有些「悶聲發大財」的老闆才不屑於上電視吸引用戶呢。

(2)企業家做嘉賓為什麼引起了這麼大的爭議?

真正的問題是,企業家上電視是為了自己出名或給企業做廣告,或者兼而有之,但為什麼接二連三的出現負面新聞?客觀說,有部分爭議可能和後期剪輯有關,但大部分情況應該都屬於「自取其辱」。我的看法是企業家在取得了世俗意義的成功後,在拜金主義的氛圍中,其自身學識和修養的問題更容易被掩蓋。但大眾媒體既可以加倍放大企業家在商業上的才能,也可以放大其自身的缺陷,公關顧問的建議是沒有辦法掩飾這些問題的。和以往「假大空」的節目相比,《非誠忽擾》《非你莫屬》這類節目顯得更真實、殘酷一些,這是其高收視率的基礎,問題是尊重人這條基本的底線不能被犧牲掉,否則會引起觀眾的厭惡,企業家也會引火燒身。

「真性情」、「言論自由」都不是傲慢甚至羞辱他人的辯護理由,如果自認為是社會精英,更應該為自己的錯誤言論負責。死不道歉,我想才是大家真正不滿的原因。


因為收視率高,而且節目性質適合企業做宣傳,傳遞企業價值。
起碼比快樂女生,非誠勿擾之類的節目更適合企業長期宣傳,展現自己。

沒有錯,《非你莫屬》爭議很大,而且主持人張紹剛也讓人很厭惡。但是,國內缺乏職業教育類的好節目,缺乏傳遞職場和學校之間差別的好節目,更缺乏真實有效的,長期的幫助學生和求職者的有效途徑。電視節目有效的一點在於能傳播人的儀態和表情。

《非你莫屬》 的優勢在於:
1.起步最早。(貌似應該是最早的,起碼是職場節目中比較知名的)
2.嘉賓早期比較優秀。儘管有幾個路人型的CEO,但是,婚戀網站的2寶PK,導致話題性和有趣性都有了保證。其中,曾在世紀佳緣網的河馬劉惠普的機智為早期節目打開氣場,起了決定性作用。
3.主持人張紹剛,第二主持人徐睿。也許張紹剛人品很爛,但是其官場氣的主持風格還是比較適合這類節目的。只不過其虛偽的作派和小氣的報復, 成功的炫耀這些方面減分不少。
4. 《非你莫屬》 節目的影響力比較大了。因為起步較早,而且成功得較早。海外的留學生什麼的也有在看這節目的,導致節目的廣泛性擴散性比較強了。一步先,步步先。

如果你對比《職來職往》這些跟進的節目,那麼《非你莫屬》的好看度,節目的模式,流程設計,明顯更適合觀賞。暫時來說,《非你莫屬》是目前最好的職場類節目,趣味性和知識性都具備。所以,無論聲譽怎麼差,節目怎麼有爭議,在沒有更好的節目之前,《非你莫屬》的收視率還會繼續,成為職場節目的代表,所以,企業家當然願意做嘉賓,宣傳效果好。

PS:其實優酷,土豆什麼的,也許可以在這方面下下功夫。

補充一句:《非你莫屬》不應該是展現溫情的地方,就台上那點刁難或者挑剔來說, 讓學生們看到,讓求職者看到,其實是給他們打預防針,幫助他們在職場上遇到類似的或者是更大的挑戰時,預習下怎麼辦而已。大部分企業,現實環境就是如此,而且更不如的。微博上提到的名人,其實也是一種何不食肉糜。 《非你莫屬》讓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老闆們需要的是什麼人,他們面臨選擇的時候是什麼狀態。本來《非你莫屬》就已經夠偽裝得假惺惺了,太血淋淋的固然不行,但是,太溫情了,太表面了,就失去了傳遞職場知識和求職原態這個原點了。


我覺得主要是展示自己(包括老闆個人魅力),宣傳企業知名度吧。
從企業的屬性看,大多數都是互聯網行業新興的公司,比如百合網,百度愛樂活,世紀佳緣(已經上市,現在不來了),聚美優品,58同城,尊酷網,FESCO,酷訊網,集物特,暴風影音等等,貌似他們都有上市的計劃或者打算。
還有一些傳統行業里的新興企業,比如咖啡之翼,人眾人教育,伊利諾伊,潔麗雅,中盟世紀,還有個眼科醫院之類的。
純粹的傳統行業里的公司貌似真的很少。
其他還有很多玩票性質的企業老總來一兩期就不來了,或者明星老總估計是被請來拉收視率的,比如,任志強,潘石屹,郭德綱,鄭亞旗,呂良偉等等。

一般的上市公司都有自己固有的招聘流程,估計很難接受這樣類似壓力面試的方式直接招聘。


1.觀眾的心情真難迎合啊,美國偶像的毒舌西蒙就這麼多人喜歡,一個還不算太毒的張紹剛就這麼多人受不了,而樂嘉這樣的無知無學無術的卻這麼多人叫好,除了詭異,還有什麼能形容的
2.張紹剛一直在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至少是竭力引導節目內容和所有參與者的真實.這點無可厚非,難道各位在招人時完全不在乎應聘過往的履歷?
3.老闆們當然都是有缺陷的,但毒舌卻不是錯,過於強調應聘者和招招聘單位是平等的,除了高管或特別的人才,兩者是不可能平等的,你要讓他給你發工資,憑什麼平等,要是你招人,來一個人態度傲慢,來嚷著平等,你會讓他入職?
4.別拿江蘇台的東西來說,從非誠可見他們的作秀能力,那不是真人秀,是電視劇


這是個好問題,準備向電視台的編導、製片人做詳細調研。遇到張紹剛老師也會當面問他。請大家保持關注。
在這之前,有些tips拿來。

1、張紹剛,其實是個教師。張老的最主要身份,是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的副教授,每周都回學校講課。他是電視攝影專業畢業,但發現自己再努力也就是個行活兒水平,遂即有轉行之念。曾做過記者、編導、攝像,最終選擇了主持人。央視是事業起點,編製至今屬於廣院。
2、弗格森與張紹剛。比起課堂上對學生的嚴苛與無情,在《非你莫屬》的舞台上,他著實留足了面子。張紹剛的毒舌在廣院是眾人皆知的,男女皆被訓哭就是證明。說一不二,頗有弗格森更衣室風格。但比起飛鞋的弗格森,張是動嘴不動手。
3、一個張紹剛倒下去,可沒有千千萬萬的站出來。中國電視需要張紹剛的性格耿直,因此,很難讓所有人接受並喜歡他。但請反向思考,任何一個體制內主持人,是否能夠游刃自如表達內心?在宣傳部主管的大環境下,你是希望娛樂至死,還是需要醍醐灌頂的聲音?中國電視同質化嚴重,滅了張紹剛,你很快會想念他。最終,損失的是電視機前的你你你。
4、看電視,認真你就輸了。節目本身,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也絕對不排除提前的設計。對於一個演播室節目,沒有提前的精心設計就直接開拍,是不可想像的。但哪些是真實,哪些是誇張,哪些是虛構,哪些是炒作,需要調研之後才有發言權。
5、親,媒體是放大器。媒體是放大器。媒體出了紕漏會被其他媒體更加放大。在社交媒體時代尤甚。但諸位親,除了備受爭議的兩位海歸,你們認真看過《非你莫屬》的其他節目嗎?《非你莫屬》和《職來職往》,仍然是中國最好的求職類電視節目。
6、還記得馬諾嗎?《非誠勿擾》曾經飽受爭議,現在成為江蘇衛視復甦的金字招牌。欄目冠名年年走高。一個電視欄目的成長與走紅,離不開爭議與話題。選手與老闆皆是。
7、自由表達的權利。「I do not agree with what you have to say, but 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Voltaire

to be continued。


1. 其實是當小品看。
2. 平時很難遇到行色各異的人,在這裡都可以看到。可以分析人性。
3. 觀察這些boss們的境界,觀察他們的優點和弱點,很好玩。


正因為爭議性大,媒體的報道也會更多,這樣引起了更多的注意,收視率也就上去了。這樣以後,企業家在一個收視率高的節目上宣傳自己的企業文化乃至價值觀無疑有非常大的效果。這種隱性的宣傳更容易讓人接受。同時對於一些名氣不夠大的企業,在節目裡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
相對於《非你莫屬》,我更喜歡《職來職往》。看了《職來職往》後再看《非你莫屬》,第一反應就是反感,因為我發現那些招聘者都是想皇帝一樣坐在豪華的椅子上,俯視狀。這樣給人的感覺是,僱主與僱員並非平等的,但怎麼可能不平等呢?而在《職來職往》中,招聘者都是站著的。
而且就整個面試過程,兩個節目是兩個檔次。當然有可能,《非你莫屬》在炒作。難道現在社會真的更歡迎「俗」嗎?
個人覺得,《職來職往》沒有火起來,是因為沒有邀請大企業,雖然在最後有五百強企業任選,但是沒有想辦法讓那裡的職位更誘人。

補充:因為沒有追看《職來職往》,所以不知道一些大牌企業也到場過,特此修正。同意@域名顧問陳濤的說法,《職來職往》的定位沒什麼錯,只是在節目策划上沒有做到位。如果我是策劃組的,我會嘗試更換一下節目的套路。我始終相信,總有那麼一種節目,既受歡迎又不失品位。


1、這是一個多元的世界,你再看不慣的,也不要非要滅之而後快。
2、惡名也好過沒名聲,依然是很多人接受的準則。
3、你高估了公眾的憤怒。事實上,除非自己受到了直接的傷害,否則大多數人見到張紹綱還是會尊稱一聲老師。


就因為爭議大,才有收視率,節目錄製都是經過設計好的。電視台考慮的是收視率,企業老闆看重的是高收視率對自身企業的宣傳,試問哪個公司會真真正正打心底里想通過這種方式為公司招聘員工的?招聘員工要老闆親自出馬?我分析覺得一是看重電視的對企業的宣傳,二是老闆個人的虛榮心,全在寶座上裝13。不是給求職者盡情展示自己的優勢,而是居高臨下的方舟子的替身,打假鬥士一樣。高高在上群起圍攻一人,是實在看不下去,每次都覺得他們的姿態讓我不舒服,非常抵觸。他們去參加這樣的節目,是提高了企業知名度,還是抹黑了的企業形象,別說是為了給廣大群眾提供就業的機會,姐不信!電視機前的觀眾心裡明鏡似的,他們葫蘆里賣的什麼葯,還不曉得?


hahaha,知名企業家。一幫賣地瓜拉皮條的個體小商販,上個九流電視節目,居然還敢自稱知名企業家。


上面回答的都有很多了,正因為充滿爭議所以才引人關注,不知道節目製作者在選求職者的時候有沒有這方面的考慮。但是正是求職者跟招聘者的碰撞,才能發現我們現在存在的問題。

比如為何很多學生畢業後很難找到工作,或者找到了工作很難乾的長久,這個從節目中就能看出一二;比如為何很多企業很難招到人才,不是沒有人才,而是存在很多難以對接的問題等等。

我覺得對於求職者來說,多看看沒有壞處,看看他們有哪些對於企業來說非常重要的優點我們沒有具備,看看他們身上的哪些不起眼的缺點可能成為職場最大的障礙。

而對於企業來說,展示企業的理念和招聘人的準則,也是非常有用的。


爭議大 才有人關注 搏的就是眼球


做廣告啊,電視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廣告啊,每次節目都要介紹下這幾個公司多牛逼,這些boss在台上都要吹一吹,加大知名度。
總之,boss們賺到了知名度,電視台賺到了收視率,主持人火了一把,電視機前的你們又開始各種辯論,各種扯淡。
最後就是,各取所需,還不都是過眼雲煙,你討論的再厲害,還不是就是發發文字,上上網,世界還是老樣子。
所以找工作,那麼多路子,上什麼電視啊,作秀而已。


大部分都是不太知名的企業家吧。。。剛開始的確有幾個好的,但後來要麼是新興的創業公司,要麼是沒有具體實業的紙老虎公司(距離皮包公司也相去不遠)。
應屆生要是就業去這些企業其實也挺差勁的了。當然應屆生找到高管職位另說。


看,爭論的多激烈,著了人家道了吧。


簡單說來,這是CEO營銷,我覺得很好啊!
從電視台綜藝節目來說,跳出了選秀和相親一窩蜂的套路,關注與社會問題相關的話題,並形成社會討論和流行,這是很不錯的創新呀~~~~


少數的「所謂企業家」會穿幫露底;多數的企業家頂多會表現出一種不太被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態度和風格。你不欣賞他,對他根本無所謂;當然,你欣賞他更好。在這個遊戲中,基本的聰明和睿智都能做到不輸;反正出賣嘴臉的大都是張,他為了節目也是心甘情願,願打願挨的。
有人如此出位的博眼球,對企業又無傷風化的節目,除非資金上不划算,還有什麼不去的理由么?
你真討厭他,你就別搭理他;你真不喜歡他,你就別看他。老北京講話叫臊著他。——那麼多人討論張邵剛和《非你莫屬》,到底想要什麼結果呢?


真心去那應聘的他們都瞧不上,大家都是玩玩。


企業宣傳唄


20170821期的許唯,在最後兩家企業的選擇中選擇拜拜,然後準備離開,被主持人叫回來,說不應該離開,然後主持人說你這個離開的行為是今天表現的減分項,我其實一直再觀察你,你今天的誠意大概有60%,然後許唯說: 你。。。我怕暴露了。

所以,這些節目,看看娛樂下就好,至於窺探什麼人性呀,了解什麼職場呀,還是算了吧。

附:非你莫屬-20170821-求職者李昊然心態積極樂觀,愛笑的女生運氣不會太差_高清在線觀看 - PP視頻一起玩出精彩 - 原聚力視頻、PPTV聚力 時間為41分鐘17秒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吳昕在《極速前進》的表現?
雞排哥來參加芒果台 的《完美假期》目的是什麼?
怎麼評價最近很火的極速前進?
如何看待極限挑戰第二季和奔跑吧兄弟第四季?
從官方爆圖能扒出該真人秀節目的拍攝地嗎?

TAG:真人秀 | 非你莫屬(電視招聘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