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觀看 2017 年日全食是怎樣的體驗?


寫的晚了…這兩天都在趕路,好不容易到一個有網的地方。

這次美國日全食我很早就決定要追了,不過臨陣也是遇到各種磨難,機票也是一改再改,最後出發前兩天才定了北京經舊金山轉機西雅圖的機票(不用說又多花好多大洋,哭 /(ㄒoㄒ)/~~)。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出發當天北京天氣不好,飛機起飛就延誤了將近 1 個小時。落地舊金山入關、取行李、重新值機、安檢,儘管我們每一步都用最快速度奔跑,最後還是沒趕上舊金山到西雅圖的第二程。好在登機口旁邊就是航司的服務櫃檯,趕緊改簽了下一班。(這次我們全程乘坐的 UA 美聯航,心裡一直惴惴不安生怕被拖走打一頓…)

(第二程改簽的登機牌,還是坐的緊急出口…美聯航的地勤人員還反覆跟我確認……手動捂臉)

千難萬險才總算落地西雅圖。(這裡不得不吐槽一下美聯航的安全措施,我們行李託運之後安檢花了太長時間才導致沒有趕上原定的航班然後才改簽的。按國內航空公司的做法,原定航班我們沒有登記那當然要把我們的行李退出來。結果美聯航就把我們行李隨原定航班飛走了……行李不隨人走我也是第一次見,這是多大的安全漏洞啊……手動捂臉×2)

然後就是艱苦的長途跋涉。我們從西雅圖出發一路向東,一方面尋找沿途比較好看的景點,一方面也是隨時查看氣象預報,看日全食當天的天氣情況。

(辛苦翻山 ing,不得不說美帝的公路條件真是好)

途徑 La Grande, Boise,穿過 Sawtooth Forest 森林公園,到達 Pocatello。原本還打算繼續前往 Idaho Falls,不過在穿過 Sawtooth 森林公園的時候發現裡面景色非常不錯,於是就決定在森林公園裡面拍攝。

(第二天行程,驅車 1000 公里)

(趕路到深夜,意外收穫一張銀河星空)

日食的前一天,我們搜集了各種氣象預報,

(日食當天雲量預報)

(日食當天雲量、天氣預報)

根據預報,我們判斷 Sawtooth Forest 森林公園的天氣情況要比 Grand Teton 國家公園更好,同時考慮到 Grand Teton 國家公園名氣更大,到時候可能會遇到人山人海的場面,因此我們決定再次前往森林公園,在森林公園裡反覆踩點。

(踩點1:森林公園內的一個湖邊)

(踩點2:一片草甸)

(踩點3:另一個湖邊)

(踩點4:最終拍攝地)

(深夜踩點意外收穫一顆明亮的火流星,划過北鬥上方)

最終決定在一條盤山路的一個拐彎處拍攝。這個地方前景是一片繁茂的小黃花,遠處有草甸和森林,天邊是連綿起伏的遠山。此處距離日食帶中心線很近,日全食時長接近 2 分鐘。完美的天氣條件,完美的日食時長,完美的地景。我們在技術方面做到最好,剩下的就是天意了。

為了不耽誤第二天一早的拍攝,我們特意在半夜把車開到了這個地方,佔據了最好的位置。從凌晨時分開始就陸續有其他車輛上山,大家的熱情都很高。

(日出前陸續上山的車隊,右上方是閃耀的金星)

(日食開始前,這個地點已經停滿了車輛,宛如一個大 Party)

隨著時間臨近,我們使用日食眼鏡已經可以看到月球開始「啃食」太陽的圓面了。在食甚前幾分鐘,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周圍溫度下降了很多,我不得不加了一件衣服。終於月球把整個太陽的圓面完全遮住,食既開始。天地一下子變得昏暗,天邊甚至出現了晚霞一般的霞光。頭頂的「黑太陽」只剩一圈日冕在淡淡發光,太陽周圍金星、火星等行星熠熠生輝。

周圍的人們非常激動,不停大聲喊(可愛的美帝人民辭彙真是匱乏,只會喊 F word)大聲歡呼。

(食甚時刻的日冕)

在長焦鏡頭下,我看見了粉紅色的色球層和凸起的日珥。短短 2 分鐘的食甚很快過去太陽又恢復光芒,周圍的一切也彷彿從沉睡中醒來。周圍喧鬧的人群開始慢慢平靜下來,大家互相 say goodbye 之後各自散去。

(日食軌跡,從初虧到食甚到復圓,整個過程疊加在一起。完美的地景,完美的日食)

本次追日的過程到此結束,前幾天的不眠不休總算修成正果。雖然拍攝的效果不如一些大神拍的那麼震撼,但對我來說已經是最完美的結果了。

下一次日食再見!


正好在Oregon參加workshop,看到了全食。毫不誇張地說,這基本就是人生中看過的最美的景象,已經超越了從飛機上看日出(笑)!當然,其實和是不是美國並沒什麼大關係,如果空氣質量適當。

4:30就起床準備了,5:30驅車一小時從Hillsboro前往Salem附近,~9:15開始偏食,全場一陣歡呼,lol。~10:15totality,只持續了大約兩分鐘。totality附近頭頂可以看到金星。附近大量小型飛機軌跡非常清晰,都覺得像假的一樣。totality結束後打包回去路上堵了四個小時,15:00多才回到酒店。早飯午飯都沒怎麼吃,但覺得為了那兩分鐘還是相當值得(雖然somehow大部分時間只注意拍照忘記好好肉眼看了(哭))。如果再有一次,一定會好好準備的!

趁堵車把照片給處理了一下。但照片遠遠比不上肉眼看到的震撼。

最後一張照片是用iphone通過別人的望遠鏡拍的,只有太陽,濾鏡濾出了氫原子alpha譜線,為深紅色。


高估自己的能動性了……本來打算寫個長文,把前前後後怎麼準備的說清楚,結果一拖再拖,轉眼就離日食一個多月了。乾脆隨便寫兩句,把視頻發了吧。

為這次日全食籌備了半年的時間,幾乎想到了所有可能出的bug,萬萬沒想到——竟然會在洛杉磯機場的登機口把飛機誤了。於是在日全食到來前48小時不到的時候,被迫踏上了連夜驅車1500公里、橫穿美國5個州的漫漫征途。這是我第一次開車上高速,分擔了800km的駕駛,超速到110mph,沒被警察抓。如此的戲劇性……簡直像是故意的。

到底是怎麼回事,日全食到底看的怎麼樣,請看這個背景音樂叫做"You Can Reach Your Goals"的視頻。


感受就是小時候學到的色球層,日冕,日珥都這麼清晰地出現在自己的眼前,實在太震撼了。

日珥活動:

色球層:

日冕,太陽磁極清晰可見。左下角的星星是軒轅14。

偏食階段的太陽黑子:

但當時因為要同時照顧四個機身(包括一個無人機和一台沒有赤道儀的望遠鏡),雖然事先反覆排練但還是非常緊張。2分鐘的食甚都沒怎麼看。。希望以後還能再體驗!

事後合成的縮時照片:

關於拍照的經驗,checklist和事先反覆練習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小密圈鴨哥亂彈里也有寫如何拍攝的要點。知乎專欄版見日全食攝影的經驗和教訓


謝邀~剛剛寫完大提頓 | 一篇日全食手記,來答一波。

先上圖鎮樓。前後五天時間,30小時的駕駛,就為了這一張照片。

拍攝地點位於大提頓國家公園(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著名的Mormon Row。上世紀初,一些摩門教徒遷徙至此,建立了一系列農場和房屋。如今人去樓空,雪山前的木製穀倉,成了大提頓最標誌性的建築。

照片呈現了日食的真實軌跡。拍攝日食串珠其實不難,提前計算穀倉和日食的角度,確保從初虧到復圓不需要調整機位,每兩分鐘拍攝一張。後期處理時,地景使用在食甚(即太陽完全被月亮遮擋)時的3張包圍曝光,之後大約以十分鐘為間隔,選取偏食階段18張照片的太陽,原位粘貼到日全食的背景上。因為機位固定,十分鐘快手就能完成後期(特別適合我這種懶人&>&<)。焦距14mm,有裁片。

日食從上午10:16開始。早上六點不到,男票就拎著三腳架跑去占機位,沒想到居然有人到得更早。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前一天拍日出時偶遇的大神Frank Lee Ruggles。他是前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s)首席攝影師,這次受雇來拍攝日食。他和兩個朋友一起,三個人擺出了十台相機,五點多就已開始準備。

想想看,我和大神不約而同地選了同一個拍攝點,看來眼光還是很不錯噠。

十個腳架都是他們的,只有畫面最左端是我們的裝備。? Frank Lee Ruggles

(忍不住要得瑟一下,Frank身為NPS首席攝影師,也只去過59個國家公園中的50個,比我多一個而已。前一天聊天時,他吐槽自己去了6次Denali,但不幸從來沒看見山,也沒遇到Moose。我把我的Denali照片秀給他看,得到了一個怨念的眼神。第二天他守著自己的長槍短炮,嘲笑我竟然只有一台相機,我於是回擊「可是我還有好多Denali的照片呀你要不要看」。他很隱蔽地比了一個只有我倆能看見的中指,然後默默轉身去調參數了 )

說到只有一台相機,其實還是有點遺憾。

從10:16日偏食開始,到11:35進入食甚,漫長的一個多小時里,我們能清晰地感到光線的變化。尤其在太陽已被遮擋了75%以上時,穀倉與周圍雪山上的光彩,彷彿滿月夜裡長曝光的效果,黃色草場都被映成白金。緊接著,原本還無法直視的日光驟然消失,暮色從四面八方降臨,又在兩分鐘後迅速捲起。如果多一台相機,便可以一面拍日食,一面拍下日照銀山的景象。

延時攝影中,經常有天光漸暗再重新亮起的快放鏡頭。日全食短短的2分16秒里,我們正是目睹了這樣的效果。只不過這不是後期製作,也不是面對著熒幕,而是置身於大提頓的靜寂山谷間,親身感受著360度的實景。

縱然之前看過了無數視頻和照片,當日全食真正發生的一刻,它的神奇依然超乎想像。等到太陽的光芒再次出現,守候了一上午的攝影師們都如釋重負,慢悠悠地等待日食的下半場結束。

1200mm鏡頭下的日珥,Frank拍到這張興奮地喊我們過去看。? Frank Lee Ruggles

日全食有兩種拍法:用長焦鏡頭對準太陽,拍攝日冕和貝利珠的特寫(即食甚時太陽周圍的光環);或者結合地面的景物,拍攝日食和世界的合影。我們除了只有一台相機,還只有唯一的長焦鏡頭:狗頭28-300。於是拍特寫的計劃在第一時間就被否決(畢竟拍得再好,也比不上NASA和眾多專業攝影師,見上)。

對拍太陽+地景合影來說,這次的日全食其實並不友好。在美國全境之內,食甚時刻都接近正午,太陽高度角在約40度以上,距離地面很是遙遠。所以,需要找到一個足夠高,又足夠近的景物(例如建築或山峰),才能讓它和日食同框。

網上一些看起來酷炫的日食照片,其實是改變了太陽的位置,拼貼而成的作品,現場並不能看到那樣的景象。正因此,能夠通過精密的計劃,把日食和地景拍在一起,才顯得格外可貴(比如已被刷屏的攀岩照)。我的原則是不能改變太陽相對於地景的大小和位置,於是才有了下面這些糾結。

半年前起,我們就已開始計劃這次日食拍攝。全食帶從西到東,經過3個國家公園,14個州。我們住的地方距離全食帶中心其實只有一小時車程,但全食帶上的每一處都在考慮範圍之內。至於成本和時間……不存在的。

陸陸續續,曾進入我們討論,又被排除的選項有:

Yaquina Head Lighthouse(美國第一個迎接日全食的地方,但燈塔西北沒有空地)

Salem(沒有好看的建築)

Mount Jefferson(在燒山火)

Table Mountain(往返徒步15英里,而且與Teton主峰高差太小)

……

? nasa.gov

對每一個地點,我們首先要尋找合適的拍攝角度,它必須足夠開闊,不太難到達,也不能有太多人。其次,還要了解景物的高度,相機和它的距離,計算三角函數估測出太陽在構圖中的位置。

最終,我們決定Painted Hills和Grand Teton二選一。前者食甚時的高度角略小,地景卻卻也比較平,不過勝在天氣穩定,幾乎沒有陰雲。後者的地標性山峰不在日食的方向,但穀倉仍很有提頓特色,只要天氣預報給出好消息,它應是我們的首選。

最終抵達Grand Teton踩點時,發現兩個著名穀倉T.A. Moulton Barn和John Moulton Barn的背面都不夠好看,反而是Mormon Row最北端的穀倉最合適。本來還很懷疑自己的判斷,但看到官方攝影師也選了這裡就安心啦^^

日食前兩星期,我們一直以神經病的頻率刷新天氣預報。Grand Teton先是預報陰天,後來又略有轉晴,但始終不夠確定。最終讓我們下定決心的,是正在徒步大陸分水嶺(Continental Divide Trail)的好友諾婭@張諾婭走PCT。她和丹尼爾一起,為了見我們還修改了徒步行程,拍完日食的當天,我們驅車趕到諾婭休整的小鎮,給他們送去補給。之前說了很久的去CDT看她,從科羅拉多拖到風河再拖到提頓,終於借日食達成了願望。

自從我們決定了Grand Teton,天氣預報就越來越樂觀。到了日食當天,雖然早晨仍是浮雲遮日,讓在場的大家都經受了相當的焦慮,但上午九點多還是變成了晴空萬里。

傳說中,大提頓國家公園接待了40萬日食遊客。早在近一年前,旁邊Jackson小鎮的房間就被預定一空,更多的遊客只能選擇更遠的城市,到達公園單程就要近兩小時。即使如此,酒店的價格也漲到了平時的幾倍。

面對這種狀況,我們有個無敵的辦法:睡車。

為了控制Grand Teton看日食的車流,國家公園這次如臨大敵,提前很久就發布了當日的限流措施。車位有限,遊客們紛紛提早到達公園佔地方。有兩位住在遠處的小夥伴,更是半夜就得動身出發,似乎睡車反而還輕鬆一些。

我們顯然並不是唯一如此打算的遊客。前晚十點,Mormon Row就已陸陸續續停滿了車,有的人索性搬出摺疊椅,擺出了熬夜的架勢。我們呢,當然和往常一樣,把后座放平,鋪開睡袋美美地睡了一覺。夜裡三點半,公園Ranger們閃著警燈過來清場,要求所有車必須離開,確保公園內的停車場在早6點統一開放。

我們睡足了覺,其實也不怎麼介意,正好被日食即將上演的興奮攪得半夢半醒,象徵性地開到Ranger視線之外轉了一圈,等到五點半返回Mormon Row,開始了這一天的忐忑與期待。

2017日全食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原文首發大提頓 | 一篇日全食手記,歡迎關注公眾號「遠夏在路上」(SummerAfar)

http://weixin.qq.com/r/CDmCmgPEiF73rUf592wa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前方多圖高能預警!

初虧開始前完整的太陽,能拍到太陽上的黑子

初虧,被咬了一口的太陽

oops,被吃了一般的太陽

啊啊啊啊,吃了大半了~~

剛好擋住的一瞬間,跳躍的火焰~

貝里珠,最喜歡的一張!!

生光復圓

太陽慢慢開始復圓咯。。。

下班簡單整理了一波,老相機出的圖還是可以的。哈哈哈,總的來說,這次親眼目睹真的很震撼!

最精彩的2分鐘,周圍變得很暗,鳥叫不停,體溫明顯的下降。

Very impressive!

======== 萌萌噠分割線 ==========

開了14個小時(10h 沒有traffic的話)的車終於回到灣區了,太累倒下睡了。


======== 萌萌噠分割線 ==========
請假特意跑來Oregon的salem看日全食。
第一次拍也沒經驗,主要還是看( ̄? ̄)

Salem附近有很多大農田,提前了一天踩點,早上6點半出門(還是堵了一個半小時才到,正常一小時的路程)QuQ美帝人民真是拼啊,4點就開始出門了,避開了熱門的各種park,在荒山野嶺的開闊地觀看還是不錯的。

裝備:nikon D7100(老機器啊),70-300m的鏡頭,ND filter(12 stops),星野赤道儀(固定視角用的)

前方多圖預警,老相機沒Wi-Fi功能QuQ,只能手機拍相機。

9:07初虧

1/4

70%

日冕

大戒指。

現在在堵著回加州的路上QuQ,強行miss了回程航班選擇開10個小時回灣區……堵堵堵

……


先發圖
現在在Madras收帳篷,晚上回酒店補文字。

Madras的solartown,大約有幾萬人

日食節的活動

我們的營地

我們的觀測場地

帶瞭望遠鏡的老外

腿長1米8的我

看日食的正確姿勢

看個日食都是愛你的形狀

手機拍的全食

PS出來的日食串 第一次拍 問題太多

合影@易筱魚 @鍾本立 @翎少


謝邀。坐標紐瓦克,並沒有看到啥有趣的東西。


坐在馬德拉斯的日食營地發幾張現場照片。
第二次觀看日食,吸取去年的教訓,這次主要用肉眼看,只用24拍了全食階段,貝利珠日冕都是從大圖截的。

貝利珠

日冕

全景

@鍾本立 拍的合影

望遠鏡里的日食。


記個流水賬。

8年前的長江日全食正好穿過了成都,但是當天早上日食前開始下雨,到了全食結束雲才散開,萬年陰雨的成都基本跟一切天象絕緣。

這次美國日全食前兩周正好碰上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於是我們從STL開車去了Badlands。花了兩天時間踩點卻在流星雨爆發那天開始下雨,索性就撤了。回程的路上沒有走最快的i90向東,而是穿越了Nebraska從Kansas繞回Missouri. 這一路幾乎正好穿過日食帶,於是路上也就順便踩了踩點,同時路上看到很多提示牌寫著:Eclipse Aug 21. Plan Ahead.

在Columbia, MO我們找到了一個非常不錯的機位+很漂亮的前景,並且因為從STL只需要開兩個小時就能到,所以我們決定把這裡作為首選觀測點。

然而...

從Badlands回到STL就開始每天瘋狂的刷天氣預報,卻發現幾乎所有模式都表明日食當天會有一個低壓系統穿過中部,整個Missouri和Nebraska都有非常高的起雲概率(&>60%)。

雲量這種東西是拼人品的:可能全天都是雲,日全食的時候卻突然漏出一條縫;也可能一直都是晴天,但是到了日食的時候突然天空飄來五個字...

(網圖侵刪)

雲量的預報似乎並不是特別穩定,而且不同時間的模式總會有一些差異,越久的準確性也越差,所以我也一直抱有希望的每天刷天氣。然而直到前兩天的預報依然顯示,中部日食帶會經過的兩個州還是都有非常高的起雲概率:

兩天的預報一般來講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穩妥起見,我們決定放棄在MO州內選好的機位,轉向東邊的肯塔基州和田納西州。

在地圖上搜索了幾個小時之後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的地點,位於田納西州Nashville東北邊的...

白宮???還有這麼高級的地方???並且幾乎在全食帶的正中心??有2分37秒的全食??

好了就決定是你了!!

我們決定提前一天就到達拍攝地以避開周一日食當天可能會出現的交通堵塞。沿路的高速上都放了警告提示日食期間不允許在高速上停車觀看。開了五個小時後到達了白宮,一個7000人的小鎮。花了一個小時找好了機位之後,發朋友圈定了個位調戲小夥伴們,果然所有人都上當了hhh

我們找到的機位是一個棒球場,有一些不錯的前景,旁邊有個比較大的停車場,於是我們就直接把車停在了裡面過了一夜,所幸一整晚都沒有人,只有我們兩輛車,大概警察也懶得來清場了吧。

第二天上午天氣不錯,我把器材都搬到找好的點,搬了個摺疊椅舒舒服服的坐等日食。然而大約一個小時之後,一個工作人員過來把我趕出了球場,告訴我一個astronomy group在三年前就包下了這個球場,如果我不是跟他們一夥的,那就不能讓我待在這裡。

於是我構思了一夜的前景就這麼灰飛煙滅了..

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時間再去找另一個機位了。於是最終我決定只能放棄帶前景的拍攝,只拍點太陽的大頭照了。

日珥

貝利珠

食甚階段的日冕+月面

雖然網上能找到好多更好的圖(比如本題下的其他各路答主大神), 但總算我也有一些自己拍的日食照片了!

全食前我試飛無人機的時候旁邊一個長者過來跟我說他對聲音比較敏感,希望我日食的時候不要飛,因為聲音太大了,他想安靜的享受這個時刻。我說我還是要飛的,我可以飛高一點吧這樣你就聽不到了。結果日食的時候周圍的各種尖叫,還有人點燃了煙火慶祝(???),那位長者估計十分的無奈吧...

要說體驗的話,認真的講,日全食可能是在地球上能看到的最美最壯觀的景象了吧。食甚階段魔幻的日冕閃著詭異的光,太陽看起來比想像的要大不少,雖說和滿月的大小應該是一樣的,而滿月在天空中的時候看起來又並不怎麼大,但是日食的時候看起來它們真的很大。在鑽石環出現的一瞬間,周圍一片尖叫,一片"Amazing! Fantastic! This is crazy!" (不過沒有聽到 @章佳傑 大神說的一片 F )。

之前看到個說法說不管日全食有多長,你總是感覺只有8秒鐘就結束了,這個是真的非常恰當的描述。我們所在的地方几乎能看到這次最長的全食(2m37s),上面提到的那位長者(或者是他的兒子)一直在讀秒,周圍都能聽到,非常有用。當我拍了幾張照片和一段視頻之後,大概感覺剛過了幾秒鐘吧,就聽到他喊:" 15 seconds left!!"

最後一點:不要相信網上看到的照片,沒有一張比真正親眼看到的日全食好看!!(日食本身的照片,太陽特寫或者葫蘆串啥的,有些構圖玩的6的大神圖片不在此列,比如那張攀岩的。)

另外,後來聽說其實Missouri當天也並沒有多少雲,大家都留在村裡很愉快的觀看了日全食。

萬惡的天氣預報。(利益相關:大氣科學學生)


謝邀。在紐約看的。沒做什麼準備,相機也沒有帶特殊的濾鏡。今天雲很重,太陽時有時無的。雖然日食到高潮的時候太陽只剩下一個月牙了,但完全沒有天黑的感覺。
下圖使用長焦鏡拍的

更新:下圖是第二天紐約時報的照片。紐約只有偏食,這張照片當然不是在紐約拍的。

說實話還是拍人有意思啊。大家在看日食的時候沒注意到我在拍他們。
日食的時候紐約的白領們都從寫字樓里走了出來,擠滿了街道,端著盒飯,拿著剛買的眼鏡一起看太陽。
所有人都做著同樣的事,甚至都穿著一樣的衣服。對於天文從沒有任何興趣,但也要和大家一樣優雅地看日食。這件事不經意間成了紐約白領自我價值認同的一個儀式了吧。就像我國中產喜歡春天去賞櫻。

更新,補兩張照片:

寫字樓前的空地上站滿了人

專心拍日食的大哥


本樓含有特別高能的觀看日食的方法!哈哈哈
今天學院orientation特意安排eclipse celebration……你敢信

每個人都發了一個eclipse glasses,日食眼鏡然而我打開一看赫然寫著made in china!

觀後補充

……特別實用的看日食方法


這是我簡單暴力的設備改裝。把太陽濾鏡用膠帶貼到鏡頭前,就這麼拍。

拍到的序列:

那天我們一半的人沒來上班,去了俄勒岡。剩下的一半的人在樓外面看日食。各種級別的裝備都有。從拿一個紙杯子扎一個眼,到開直升機飛上去拍,應有盡有。


現場直播一下。
我自製了兩個焦距的針孔成像的望遠鏡,還有300mm X 1.5倍 crop sensor的單反。
可惜的是我所在的地方只能看日偏食。


謝邀。

人在紐約,日食發生的時間在當地時間下午。那時候正好是Columbia University的CS新生的orientation,本來都幾乎想著要翹掉orientation去看日食(但是他們又說orientation是mandatory,就很怕),結果事情在今天早上發生了反轉,居然在早上郵件通知我們說可以orientation的schedule改了,兩點開始放我們出來看日食然後三點再回去繼續(你說你怎麼不幹脆兩點放了就算了呢)。

不過這一點還是讓我給貴校留下了一些初始的好印象,嗯。

哥大的校園特別小,大家都聚集在一個很小的地方看日食,這邊還有什麼組織搬來瞭望遠鏡等設備,還免費發放觀測用的眼鏡,就是這種

我們orientation開到兩點鐘放我們出去,這時候外面已經聚集了超多人了

拿著眼鏡已經能很明顯的看到殘缺的太陽,然後我就開始研究怎麼拍照出來。並不是專業攝影黨的我只能利用自己手中的iPhone。

最開始的策略是拿著眼鏡蓋在鏡頭前面對著太陽直接搞,但是手機出現了無法正確的對焦的問題,就拍成了這樣

可以說是糊成傻逼了。這時候就想為什麼iPhone為什麼不給搞個手動擋什麼的。

後來大概摸索出了一點門道,遮光片不能離鏡頭太近,要隔遠一點,至少一厘米,這樣對焦效果會更好。但是這樣其實動手操作的難度挺大的,各種手拿不穩。

就這波效果還比較可以。

後來就開始起雲了,這時候都還沒到食甚,本來以為是不是這樣就看不到了,但是後來發現被雲遮在後面看太陽的效果出奇的好,連濾鏡都不需要了。於是開始直接拿起手機開拍

食甚在當地時間2點44分,這時候空中剛好有一架直升機飛過,被我抓了下來

太陽被「咬」掉的份額比較大了的時候還是能大致感覺到地面的亮度變低了的。

2009年7月22日中國日全食的時候準備了好久的滿心歡喜的跑到上海等著一覽奇觀,結果喵的下雨了,於是就只能感受了一波7分鐘的黑夜。所以這回可能算是我頭一次正兒八經的看日食了了吧。


瀉藥,你們戴眼鏡的弱爆了,只能看到一個太陽……

看我的設備……

我能看到一堆太陽……手動滑稽……

後來發現我也二了,哪需要設備呀,滿地都是彎彎的太陽……

...

好吧,用眼鏡看是這樣的:

------


三番 peak 10:15AM 剛好大家上班路上都在拍。雲很給力的開了個洞,也恰好因為有雲所以眯著眼睛直接就能看到了不用工具。因為這邊這是 80% 不到的日食外加本身就陰天所以也沒覺得光線變化太大。圖裡是手機寬容度低調低了亮度,實際上就是正常陰天的亮度。不得不感嘆還是人眼厲害……

上次看到日食還是 2008 年高中時候在操場跑操,塵土飛楊遮天蔽日的記憶回想起來已經那麼遙遠了啊……(暴露年齡


坐標加州伯克利,女友坐標猶他鹽湖城,平時每三周見一次面,這次日食正好是我過去,所以就開車到Idaho Falls觀看全食

Idaho Falls的全食發生在Mountain Daylight Time的11點33分,時長大概一分52秒,再往北開也最多只能看到兩分18秒的,正好Falls風景好,所以一行人就選定這裡。上周六去Bear Lake時跨州界進入過Idaho, 除那以外這是我第一次來Idaho, 還是挺激動的。

頭一天同行的另外兩個小夥伴一直擔心日食這天會有大批猶他群眾北上,畢竟U of Utah的天文和物理系都特地放了假,一個小夥伴的公司里有一半人都請了假。在交通部的小夥伴更是聳人聽聞,說他們預測高速上會集中70萬人= =

所以最後是凌晨四點就出發了,結果路上並沒有很多車。。也帶了一桶油,但加油站的人特別少。。然後慢慢開,8點就到了Idaho Falls. 吃了早餐,閑著沒事就逛到了沿著Snake River上小水壩建的公園Greenbelt,景色非常美麗,對岸還有個摩門教聖殿:

之後基本就邊聊天邊等,十點一刻偏食就開始了。我們都只帶了手機,拍攝效果有限,這個是大概十一點整,用眼鏡擋在手機前面拍的:

這個是11點27分,全食之前6分鐘:

全食:

視頻,但沒拍到貝利珠:

最後上小孔成像圖:

回來的路上果然特別堵。。一點半出發,7點才到家= =


謝邀。

紐約沒有日全食,只有日偏食。我也沒湊熱鬧去領什麼眼鏡,就用小孔成像看的ww。

低頭處處有驚喜。

朋友圈的姐們拿出了終極裝備——洗菜盆23333


謝邀!昨天略累,今天慢慢寫。

之前在網上查住宿的時候發現,這次日食在美國太火爆,以至於周邊住宿都是天價了。於是決定先在西雅圖玩兩天,21號凌晨再驅車前往波特蘭南邊的日食觀測點Salem 。

西雅圖愛上了,很好很好。

言歸正傳。

凌晨三點從西雅圖出發,這張照片拍的是五六點鐘?路上已經越來越多同方向的車了。

Salem 是這個州的首府,不過俄勒岡和其他多數州一樣,省會城市只是個安靜的小鎮。第一大城市是波特蘭。
八點到了目的地,鎮上隨便逛了逛,發現州政府門口的草坪就是很好的觀測點。旁邊還有個排巨長隊伍的麥當勞。。。可以吃早餐。

吃完早餐出來,草坪上已經聚集了各種老法師和吃瓜群眾。

然後就是帶上日食眼鏡開始等待。

九點十幾分的時候突然有人開始歡呼,帶上眼鏡一看,果然初虧開始了。
從眼鏡里看是這樣的:

然後就比較無聊了,從初虧到食甚還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期間就各種拍照。

還可以玩小孔成像。

眼看太陽越來越小的時候,大家就開始比較緊張了。

這個時候從眼鏡里看,太陽還剩一絲絲血。但是肉眼直視依然晃瞎雙眼,啥也看不出來。
所以,敲黑板!

哪怕是99%的日偏食,跟全食的觀感相比,也會相差很多很多。很多!


然後大家就開始尖叫了,紛紛取下眼鏡準備全食的到來。幾分鐘後,天一黑,壯觀的日全食如約而至。

美國人很喜歡鼓掌。。。
尖叫我是想到了會有,會鼓掌我真有點意外。可能想鼓勵一下月亮吧。。。

我發現手機啥也拍不出來,所以就把鏡頭向下拍了下人群。從周圍人的手機可以看出,天很黑了。亮度大概和太陽剛落山差不多吧。很激動,很震撼。我相機拍了一張特寫,肉眼效果也差不太多。沒有那麼黑。

左下角的小亮點目測是水星。同時還可以看到金星。其他天體我找了,看不到!軒轅十四和獵戶都沒有發現!

兩分四十秒之後,貝利珠出現。然後又是一陣歡呼。很快,肉眼就又無法直視了。

相機也拍不出什麼了。

然後我就幾乎要淚奔了。同行的朋友說他也終於理解那些每年都要去追日全食的人了。

又一個小時後,月亮在大家最後的歡呼和掌聲中離開太陽。日全食謝幕。

—————最後發一個小彩蛋—————
由於下午出城的人實在太多,我們就先參觀了一下俄勒岡州政府。

和中國一樣,政府大樓往往是全市最壯觀的建築。

眾議院和參議院。


推薦閱讀:

上井日式料理中,井的拼音dang還是jing還是dong?
怎麼看待部分霉粉在今晚的人民日報日全食直播平台狂刷ts6的自high行為?

TAG:旅行 | 天文學 | 天文攝影 | 日食 | X 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