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為何不在文昌發射?


2017-06-18更新:修正補充發射場描述。

===================================

首先,反對 @艾菲小不 的答案。
發射地點的選擇和火箭殘骸落區或返回艙預定返回地點沒有關係。

火箭殘骸過或整流罩殘骸落區都是提前計算好的,有一個落區範圍。在西昌或文昌發射的火箭,其殘骸照樣可以找到,並不是方不方便殘骸找到的問題。並且在海南發射的火箭殘骸落在南海的話,正好可以省去搜尋殘骸這一步驟,只有陸地上才有搜尋殘骸這一需求。

如果是返回艙返回地點,我國返回艙著陸場有兩個:一是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飛船專用;二是東風著陸場,一直是作為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的備用著陸場,只有今年6月長征7號發射的多用途縮比返回艙在這裡著陸過。

無論在哪裡發射,只要入軌軌道傾角為42度(我國載人飛船和空間站的軌道傾角)左右,飛船最後返回都可以著陸在內蒙古著陸場。未來在文昌用長征7/5號發射的新一代多用途飛船,也將在內蒙古著陸場著陸。

===================================

接下來進入正題。

載人飛船所用的運載火箭,與其他火箭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有逃逸系統,目前我國唯獨長征二號F火箭有逃逸救生功能,是唯一一型有能力發射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可以說,長征二號F火箭就是為神舟飛船而生的,火箭的運載能力和飛船的重量都基本相等,二者相互依存,形成一個整體。

長征二號F火箭 注意火箭有逃逸塔以及整流罩上部的逃逸發動機和柵格翼

在文昌發射的長征七號與長征五號火箭,還沒有配備逃逸系統,並且其LEO運力分別達到14噸和23噸,用他們來射8噸重的神舟飛船,完全是大材小用,運力嚴重過剩。這兩型火箭的設計初衷本來就不是針對神舟飛船的。但是長七和長五未來將會承擔起更重的新一代多用途載人飛船的發射任務。

我國新一代多用途載人飛船,分為基本型和增強型,分別為14噸和20噸。
基本型將支持近地軌道、小行星與火星任務,增強型將支持登月任務。

載人版長征五號

載人飛船的發射還有一個重點,就是發射場系統。目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唯一一個有能力發射載人飛船的發射場,相關配套設施完善,文昌的載人發射相關設施都還沒建成呢,當然沒法射載人飛船。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構造布局

可以說,神舟飛船-長征二號F-酒泉發射場,這三者已經誰也離不開誰了,整個發射系統已經很成熟了,現成的東西能用當然就繼續用了。

至於文昌發射場,在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研製完成,以及長征七號五號火箭技術的成熟和相關發射場設施的完善以後,就將成為我國第二個具有載人發射能力的發射場。
===================================
針對一些評論的問題,我補充一下
我國四大航天發射場
1.酒泉衛星發射中心(JSLC):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它是我國最早建成的航天發射基地。我國早期的液體彈道導彈,如東風一號、東風二號導彈和我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征一號都是在酒泉發射。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要負責LEO(近地軌道,軌道傾角42°)(包括所有的返回式衛星任務)SSO(太陽同步軌道)任務,還有就是至今為止,所有的載人發射任務都在這裡進行。

發射的火箭,主要是長征一號長征二號系列(包括早期的風暴一號),少數長征四號乙/丙也在此發射

發射的載荷主要為LEO的返回式衛星、應用衛星、遙感衛星、科學實驗衛星以及神舟飛船。

長征二號丁在酒泉發射的微重力科學試驗衛星進入LEO軌道

2.太原衛星發射中心(TSLC):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要負責SSO(太陽同步軌道)的發射任務。

發射的火箭,主要是長征四號系列長征六號系列以及部分長征二號丙/丁

發射的載荷主要為SSO的遙感衛星、氣象衛星、資源衛星、偵察衛星以及「高分」對地觀測衛星。

長征四號丙在太原發射的高分三號遙感衛星進入SSO軌道

3.西昌衛星發射中心(XSLC):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緯度大約為28.5°N(美國卡拉維納爾角也是這個緯度),這個緯度有個優勢,即發射場緯度和地月轉移軌道傾角度數相同。只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窗口期,火箭向東飛行就可以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無需多餘燃料用於改變傾角,非常有利於月球探測器的發射。但是受限於發射場位於內陸,我國鐵路運輸的火箭最大直徑只能達到3.35米,因此造成了無法在此發射重型登月火箭的尷尬局面。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要負責GTO(地球同步轉移軌道)MEO(中地球軌道)等高軌衛星的發射任務,LTO(地月轉移軌道)的發射任務也在這裡進行。

發射的火箭,主要是長征三號系列

發射的載荷主要為GEO(地球同步軌道)的通信廣播衛星、氣象衛星和「高分」對地觀測衛星,MEO的北斗系列導航衛星,以及「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

長征三號乙在西昌發射的寮國一號通信衛星進入GTO軌道


4.文昌航天發射場(WSLC):

首先,文昌發射場的正式命名就和前三個發射場有很大不同,「衛星發射中心」改為了「航天發射場」,從名字上的變化就可以看出其逼格的提升。(`?ω?′)
文昌航天發射場作為我國在海南新建成的航天發射中心,將主要用於發射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為我國大型空間站的建設服務。地理位置是其最大優勢。發射場緯度較低,可以節省燃料,且位置靠海,方便通過海運運輸火箭,這使得3.35米以上直徑的大型重型火箭只能選擇在文昌發射。同時,火箭殘骸直接落入海中,無需再像內陸發射場發射時,需要對人員進行疏散撤離。可以說,文昌發射場就是為長征五號重型火箭而生的。

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有能力承擔LEO、GTO、SSO多種軌道不同任務的發射,以及LTO、各種行星轉移軌道的發射任務。

發射的火箭,主要是新一代運載火箭中的長征五號系列、長征七號系列、長征九號重型火箭(、長征八號?)。

發射的載荷主要為我國空間站的各種大型載荷、貨運飛船,以及大質量的通信衛星、極軌衛星、月球和火星探測器,未來的載人登月任務也將在這裡進行。根據相關規劃,未來小行星、木星系和天王星的深空探測任務也將由文昌發射場承擔。

在海南文昌的長征七號與長征五號
(圖中出了一點小小的偏差,長五首飛為11月初,誰讓這傢伙是跳票王呢)

總結:關於發射場的選擇,相信很多細心的同學已經發現了一個規律,即發射場的選擇由所發射載荷的軌道類型和任務需求決定:酒泉-低軌/極軌任務,太原-極軌任務,西昌-高軌任務,文昌-大質量載荷任務。簡而言之,發射什麼樣的載荷決定了用什麼樣的火箭和在哪個發射場發射。載荷、運載火箭、發射場三者相互關聯。


軌道縮寫對照表: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載人航天發射中心,也就意味著目前只有酒泉中心才能支持和配套載人發射所需要的條件,也就是長征2F火箭與神舟飛船。
文昌中心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基地,用來發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7與長5。而這兩型火箭特別是長7目前並沒有載人型號,未來即使發射載人型號也不是8噸級的神舟飛船(完全浪費運力)而是新一代載人飛船。長七的首飛也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縮比返回艙模型。
至於讓文昌中心打長2F,文昌中心的所有配套設施(組裝 測試 轉運 燃料加註 發射工位)都是滿足長七與長五並不能滿足長2F也就打不了。


1、載人航天發射場與其他航天發射場的星(船)、箭、場相比還多了一個航天員系統,主要承擔航天員臨近發射前的生活、訓練、選撥等工作。進場後的星、箭都要測試、合練,航天員也如此。
目前這套系統只有酒泉發射場和北京航天城具備,文昌還沒有。

2、文昌發射場尚處於試運行階段,各項工況尚不完善。航天本身風險很大,對於載人航天更要求安全安全再安全,所以只有當文昌發射場運行穩定之後才會考慮在此進行載人航天發射的論證。

3、長遠看,文昌會逐步取代酒泉成為載人航天的主力發射場,特別是新一代載人飛船載荷加大,需要新一代更大推力火箭發射時。
但酒泉發射場作為載人航天發射場不會消失,依然會是備份(應急)發射場。


事實上我更關心天舟為什麼在文昌發射,和天宮對接還要匹配那麼大個傾角,這dv消耗嘖嘖嘖。。。或者是說直接亞軌道交匯?


文昌發射發射基地是為收復南海島嶼服務的,題主忘了,上次文昌發射試驗掉落的殘骸精確的落入到黃岩島海域的,下次說不定能落到,中業島、西月島.........


酒泉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載人航天發射場,載人航天發射沒那麼容易說換地方的。
再說了,文昌發射場目前只能發射長征七號和五號,而載人航天發射必須由長征二號F火箭完成。


首先,載人飛船發射可靠性最重要,因此長征2f火箭是不會變的。如果改在文昌發射,意味著:
1.文昌需要建造同樣的發射塔,總裝測試廠,一大批技術人員要去當地工作。
2.宇航員訓練和生活中心也要搬遷。
3.涉及到有毒燃料的運輸問題。


文昌靠近赤道,將來的主要任務是同步軌道的空間站發射。


我太原發射中心根本不去想

安安心心發幾個氣象衛星就行


文昌還不成熟,未來空間站也許會,載人還是要穩妥起見,所以先拿貨運飛船試水。


簡單。。。不給你轉最近文昌颱風的問題了。。。這種天氣,別說發射火箭了,就是立起來都費勁。。。而且這次一下子來兩場,一次來幾天。。。而且航天發射需要計算空窗期的(記憶中)。。。


抖個機靈??

新華社快訊:今年第21號颱風「莎莉嘉」18日9時50分在海南省萬寧市和樂鎮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45米/秒)。


文昌的話因為離赤道更近一點嘛,飛船所能獲得的離心力更大一點,更適合發射一些重量級火箭,好像是這樣,我自己的感覺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台灣三立稱神舟七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都是造假?
為什麼神州十一號返回艙要找這麼久?
如何看待神舟十一號偏離主著陸點100公里,可能原因是什麼?
如何評價神舟十一號直播過程中出現的卡頓?
如何評價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TAG:太空 | 神舟十一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