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很多西方年輕人加入 ISIS 這種恐怖組織?

IS不只有中東人,還有英國人、法國人


剛來知乎,只是個愛讀書的業餘人士,對恐怖主義的了解並不深。

@淡定男 對伊斯蘭教復興的原因分析的非常到位,可惜和本題關聯不大≡ω≡
最高票說的明明是中國人……根本不扣題啊╮(╯▽╰)╭

在開始回答題主的問題之前,讓我首先闡明幾個關於恐怖主義的常見誤區——

誤區一:恐怖主義的根源是貧窮和戰亂,世界上大部分恐怖組織存在於中東、非洲的混亂國家。


這一點大錯特錯。

現代恐怖主義起源歐洲,接著發展到全世界範圍。

恐怖主義的祖先其實是法國大革命。

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之。——羅蘭夫人

啟蒙運動催生了一系列關於自由、權利、國家的思想觀點,樹立了西方人心中基本的自由價值觀和國家觀,人們被鼓勵運用自身理性思考人與社會的關係。正是從那時起,人們反抗政府的理由多了,限制少了,統治者不再神聖,也不再有任何「替天行道」的旗幟來為推翻強權打掩護。而法國革命正是對啟蒙運動的實踐。暴力革命是迅速而有效的手段,然而無疑是最有隱患的一種。(別說中國人因此至今沒有人權觀念,其實西方國家也有遺患,只是時至今日已經解決得差不多,並且有了許多不同的表現)

恐怖主義的最初含義是指法國革命期間,羅伯斯庇爾領導的公安委員會對法國貴族及其支持者所採取的專治措施,即我們如今所說的恐怖統治。

從古羅馬時期的朱蒂亞激進組織,到英國的愛爾蘭共和軍、西班牙的埃塔、德國的紅軍派等等,對於恐怖主義,歐洲並不是鐵板一塊,有時甚至充當了恐怖主義滋生的溫床,比如霸權主義和殖民主義對中東問題的催化作用。

誤區二:絕大多數恐怖分子有精神疾病,他們與正常人有很大不同,是偏執狂、反社會者,甚至是嗜血的瘋子。

不可否認的是,恐怖分子身上往往會有或多或少的偏執性格,也有的會表現出精神分裂癥狀,但據目前的報道,來自西方的ISIS恐怖分子出身於富足的中產階級家庭,受過良好教育,在家人朋友眼中溫和友善,有著美好的前途。而正是因為他們有著不遜於普通人的智力水平,這些恐怖分子才會具備學習恐怖手段(使用武器、傳遞情報、實施爆炸、偵查與反偵查)的能力,在種種恐怖活動中協同或獨立作戰並取得預期的結果。

All these organizations, however, share
one, unifying variable – their reliance on the use of violence against
civilians to achieve their goals. The decision to embrace terrorism as their
preferred modus operandi is the outcome of a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based on a cost–benefit analysis that leaves terrorism outweighing any other
alternative. The decision to conduct a terrorist act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the perpetrators are 「abnormal」 or that they suffer from severe
personality disorders. Rather, a rational calculation of the costs and benefits
leads them to adopt the modus operandi, which they perceive as being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to achieve their political objectives and make a mark in their
theater of operations.——Terroris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Boaz Ganor

誤區三:恐怖分子為了追求刺激而加入恐怖組織。
這一觀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當做本題的答案之一,但這不是全部,甚至只是極小的一部分。

過少的信息使得我們對恐怖分子生活的理解簡單粗暴。對於一般的恐怖分子而言,他們的生活其實是並非刺激但卻充滿艱辛的日子,他們可能要很久才出一次任務,每次任務只有一兩次進行攻擊的機會。更多的時候,他們只能選擇乏味的等待和準備,不斷地遷移住所,保持高度警惕,放棄富裕的生活和個人財富,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值得信賴的朋友乃至愛人(尤其是不遠萬里加入極端組織的西方人)。

這樣說來,如果單純為了戰爭和鮮血的刺激而加入,這種殘酷的現狀只會迫使他們很快退出。一旦他們長期甚至終生保留著恐怖分子的身份,那麼其中的原因就恐怕遠不止這麼簡單了。
===================分隔線=======================

有了以上的背景,我們來組織本題的答案。

為什麼有些西方年輕人願意加入ISIS這樣的恐怖組織?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原教旨主義。

眾所周知,恐怖組織區別於普通犯罪團伙的主要特點,是恐怖組織具有自己的綱領,通常分為物質型、事務型、政治型、宗教型等。而ISIS的目標則既有政治方面(建立統一的伊斯蘭國),又有宗教方面(建立統一的伊斯蘭教)。這一宗教目的的表現形式就是原教旨主義。

那麼,原教旨主義是什麼?簡單說來,就是重申原信仰的純潔性和重要性,反對現代主義、自由主義、世俗主義。我們換另一個角度去看它,即為回到原本的生活狀態,並且彌補現代化進程中缺失的情感和認同需要,反對世俗化、道德相對主義和自我放縱。

一個形象的描述——

從底部重新伊斯蘭化是在一個已經失去意義並變得亂七八糟和異化的世界裡,重新確立認同的第一個和最重要的方法。——吉利斯·凱伯爾

西方國家已經結束現代化很多年了,可是如今它們仍被高犯罪率、槍支濫用、毒品、種族主義所困擾。不僅我們注意到了這點,身處西方世界的西方年輕人們同樣甚至更深切地察覺到了這種現狀。他們必定試圖尋找解決方法,而在現有的已經接近完善的法律結構下,道德修補,讓我姑且這麼形容,成為了必然的選擇。作為引導和撫育人類道德數千年的宗教信仰,在這個所謂的「末法時代」,又重新登上了歷史舞台。

由此可知,西方年輕人是有理由相信ISIS的,因為其宗旨完全符合他們「拯救」西方的願望。

然而以上的分析並沒有什麼卵用。它們甚至不能解釋為什麼西方年輕人正在選擇伊斯蘭教,而不是同樣具有原教旨主義的基督教。我只能舉出一個事實,穆斯林團體正在年輕化,而基督徒則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威脅。(見於《文明的衝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另一方面,基督教的原教旨主義僅停留在宗教層面,但伊斯蘭教中的某些激進分子已經付諸實踐(其實不是)。希望有大神能繼續幫我解答。

加入伊斯蘭教不等於投身ISIS恐怖組織,事實上,伊斯蘭教的許多教義與ISIS的行動相悖。這就引出我的第二個觀點。

媒體的暴力淡化、美化。

這一問題屢見不鮮,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看到電視中的血腥暴力場面後,會不由自主地模仿。通常說來,這一點不必擔心,在一個相對正常的社會環境里,沒有什麼是一定得通過暴力解決的矛盾。然而矛盾一旦與歧視、仇恨、激進的道德使命感產生聯繫,暴力成了不可避免的震懾手段。

根據美國一項大型研究「國家電視暴力研究」顯示,影響觀眾的電視暴力通常有以下幾個特徵:

  • 有魅力的罪犯
  • 正義的暴力行為
  • 圖像上的暴力
  • 現實暴力
  • 獎勵
  • 幽默

結果是,在熒屏上,暴力對受害者的傷害被低估了,暴力的後果被輕描淡寫,暴力顯得公正且實施暴力者沒有遭到懲處,反暴力的節目卻不受歡迎。

我們得說,媒體的價值觀有時候並不代表受眾的價值觀,沒有哪個三觀正的媒體會故意宣傳暴力,但某些受眾就是能夠從對暴力事件乃至恐怖事件的報道中感到一種默許,一種道德上的解禁,以至於產生「感染效應」,去模仿恐怖行為甚至加入恐怖組織。

讓我來舉個例子。

2006年上映的《V字仇殺隊》,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美化恐怖主義的電影。

導演的初衷其實很好理解,自由、民主、反烏托邦、報復獨裁政府,拍深刻了絕對留名青史。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導演選什麼不好,偏偏讓主角模仿蓋伊·福克斯,這下玩大發了。

蓋伊·福克斯是誰?1605年,蓋伊·福克斯攜帶大量火藥潛入到倫敦議會大廈下面的一個房間里,企圖炸毀議會。計劃敗露後,他被迅速逮捕,然後受到審判,最終判了死刑。如果陰謀得逞,爆炸將摧毀大部分的威斯敏斯特,震碎的玻璃窗將分散在方圓一公里的範圍內(玻璃窗是後來普及的)。英國每年有個篝火之夜,燒掉象徵他的小人,就是為了慶祝陰謀的粉碎。

蓋伊·福克斯這個人確實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他是反政府的英雄,有人覺得他就是個陰謀家。然而這是在當時的語境下的,並且這種報復連同態復仇都算不上,如果把他放到現代,這妥妥的恐怖分子的標配——組織有了,綱領有了,第三方受害者有了,策劃恐怖行動也有了。炸毀議會如果成功,將對整個英國產生毀滅性後果,其惡劣程度絕對是世界恐怖史之最。

可是一旦將其搬上銀幕,英雄主義的浪漫沖昏了大部分觀眾的頭腦,蓋伊·福克斯行為的險惡本質被掩蓋了。我記得有個影評人說的好,

所謂革命或恐怖就是不承認自己之上的裁判權,而決意自我伸冤,擔任人類的最高裁判官。

恐怖分子的語言是暴力,他們通過暴力引起關注、表達訴求。

但是暴力的唯一後果就是傷痛和毀滅。

恐怖分子眼中的受害者已經不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人類,而是被惡意地非人化了——野蠻人、異教徒、劣等民族,甚至是豬或者蟲子。當受害者被妖魔化之後,恐怖分子就可以以各種非人的方式對待他們而內心毫無愧疚。

甚至恐怖分子可以進行責任轉移,通過譴責社會政治制度來粉飾自己施暴的動機,這樣一來,恐怖行為好像並非出自他們本意,而是不合理的制度逼迫的,「官逼民反」「逼上梁山」其實就是責任轉移的一種表現。

沒有自由能重於生命。

感謝閱讀。
參考書籍:法律出版社《恐怖主義概論》
—————————————最後來兩張圖——————————————


很正常。

年輕人總是充滿了清教徒式的理想以及對一成不變的厭煩。
在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嚮往過用自己行動去改變更多人和世界,這是一種情懷。

這些情懷包括自由、民主、獨立,也包括國際主義、共產主義和聖戰。

文明社會所提供的安逸生活,對於年輕人來說就像陳乾菜般腐臭難聞。上學、戀愛、工作、結婚生子,然後退休,坐在搖椅里看著別人重複自己的一生,這種固化的生活毫無魅力可言。文明對個體自由的禁錮,是以一種潛而默化的形式實現的,我們就像流水線上的機器人,一成不變地按照社會體制的規劃活著。

西方文明提供了太多的自由,這種不需要太多努力付出即可獲得的自由,令人厭煩。對於內心脆弱而缺乏信仰的個體來說,在這種自由之下生活得充滿了痛苦。蓋因自由是一種代價很高的東西,你選擇了他的同時就得面對獨立面對整個世界的困境,個體在面對整個世界時是無比的脆弱和無助,而宗教與各種主義正是為大多數人開出的一劑良方。

與之不同的是,集體主義提供了另一種的生活,整齊劃一的組織結構讓人無需去做選擇,一律平等的清苦生活減輕物慾造成的煩惱,有規律的齊聲禱告讓人得到心靈上的平靜。當然這些都有代價,代價就是個人的自由。但是相比起那些令人心煩意亂無從選擇的自由,這種不用思考的平靜就顯得極為珍貴。

簡而言之,集體主義帶來的宏大感和存在感就像是毒品般,會令人無法自拔。
ISIS只是提供了這種條件,就足夠吸引許多年輕人投身其中了。


唉,說二逼的還是先看一下《紐約時報》這個吧:

英國女孩離家出走加入伊斯蘭國by: KIMIKO DE FREYTAS-TAMURA

倫敦——在阿克薩·馬哈茂德(Aqsa Mahmood)家人的眼中,她是一個聰明、受人喜愛的孩子,她在蘇格蘭的家中幫助照顧三個年幼的弟弟妹妹和祖父母。她聽酷玩樂隊(Coldplay),讀《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小說,喝蘇格蘭的軟飲料Irn Bru。

她渴望成為一名藥劑師或醫生,因而他們沒有預料到她會在2013年11月離家前往敘利亞。當局稱她是敘利亞地區最活躍的招募人員之一,負責吸引英國的年輕女性加入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當局正在調查馬哈茂德與上周三名倫敦青少年失蹤事件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繫,馬哈茂德的網名為烏姆·萊思(Umm Layth,意為獅子的母親)。據信,失蹤的三名青少年也已經前往敘利亞,加入這個又被稱為ISIS或ISIL的恐怖組織。

勤奮、貌似具有強烈信念的女孩離開家園加入暴力聖戰分子隊伍,這看似成為了一種趨勢,此類事件不斷發生,令人感到不安。

周一,倫敦警察廳(Metropolitan Police)的一名官員表示,其中一名女孩沙米瑪·貝居姆 (Shamima Begum) 在2月15日,也就是她們離開英國的兩天前,通過Twitter向一名女性發送過消息,但他們拒絕透露這名女性的姓名。

倫敦激進化研究國際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adicalization)的奧德雷·亞歷山大(Audrey Alexander)等追蹤聖戰分子網路活動的專家確認,這名女性是20歲的馬哈茂德,她於2013年11月離開了位於格拉斯哥的家。

據信,她現在生活在敘利亞的拉卡——伊斯蘭國事實上的首都,她在那裡嫁給一名聖戰分子,實際上充當了一名訓導員,會為那些追隨其腳步的同齡人提供建議,其建議有時會顯得頗為嚴厲。

三名失蹤女孩的家人淚流滿面地呼籲她們回家,馬哈茂德的家人也在上周末發表聲明,對他們自己的女兒喊話,他們稱自己的女兒是一個「恥辱」。他們表示,她在為伊斯蘭國招募年輕女性成員方面「或許發揮了一定作用」,這讓他們感到「非常恐懼和憤怒」。

「你的所作所為是對伊斯蘭教的邪惡扭曲,」馬哈茂德的家人通過律師艾米爾·安瓦爾(Aamer Anwar)發表聲明稱。「你每天都在用你的行動傷害你的家人,如果你真的曾經愛過他們,他們求你停止活動。」

這三名年輕女孩的同學稱,16歲的卡迪扎·蘇丹娜(Kadiza Sultana)、15歲的貝居姆,以及15歲的阿米拉·阿巴斯(Amira Abase)非常用功、好辯,為信念所驅使,這與馬哈茂德很像。蘇丹娜的Twitter賬號顯示,她關注了很多聖戰戰鬥人員的賬號。貝居姆通過Twitter給馬哈茂德發送過信息,她在離開前懇求自己的粉絲「為我祈禱」。(她們的賬號最近遭禁。)

2月17日,這三名女孩告訴家人她們會外出一天,但倫敦附近的蓋特威克機場(Gatwick Airport)的監控錄像顯示,她們登上了土耳其航空公司(Turkish Airlines)飛往伊斯坦布爾的航班。倫敦警察廳周二表示,她們已經到達敘利亞。

這些女孩就讀於倫敦東部的貝斯納爾格林中學(Bethnal Green Academy),去年12月,她們的一名同學曾乘坐土耳其航空公司的航班,據信這名同學目前人在敘利亞。倫敦警察廳的一名警官表示,警官當時曾就該同學失蹤的事情詢問過這三名女孩。

律師安瓦爾表示,與她們一樣,「阿克薩非常聰明、討人喜歡、活潑、友善、體貼。」但伊斯蘭國將馬哈茂德變成了「其英國招募活動的海報女郎,」他說,「她自身就是一個價值很高的新成員。」

馬哈茂德在三名倫敦青少年失蹤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尚不明確,因為在Twittter上發起交流的是貝居姆,而不是馬哈茂德。她們迅速轉移到一個加密的社交媒體頻道進行交談,想要成為聖戰分子的人在尋找有關如何抵達敘利亞的實用信息時都會這麼做。

據稱現在有550名西方女性加入了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伊斯蘭派組織,據總部設在紐約的安全諮詢公司蘇凡集團(Soufan Group)透露,其中有大約100名英國女性。戰略對話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rategic Dialogue)的羅斯·弗勒內特(Ross Frenett)表示,女性成員通常比男性成員年輕。這家位於倫敦的研究機構主要研究極端主義。

在激進分子看來,「15歲的女孩會成為一個好妻子,」他說。「14歲的男孩作為作戰人員則用處不大。」

加入伊斯蘭國的女性試圖慫恿其他女性嫁給武裝分子,幫助他們建設一個新的、回歸從前的伊斯蘭社會。據關注聖戰分子網路活動的賽德情報集團(SITE Intelligence Group)透露,馬哈茂德是發聲最為頻繁的伊斯蘭國支持者之一,也是該組織最為重要的網路招募人員之一。

她曾試圖通過博客網站Tumblr和多個Twitter賬號煽動發起針對西方國家的恐怖襲擊,號召英國穆斯林效仿「來自伍爾維奇、德克薩斯及波士頓的兄弟們」。但她也偶爾暗示,自己對做家庭主婦感到無聊。

在離家一年多以後,馬哈茂德在土耳其邊境給父母打電話,告訴他們,她下次見到他們會是在「審判日」,她會握著他們的手,帶他們去天堂。安瓦爾表示,英國安保部門建議她的父母對女兒失蹤的事件「保持低調」。

他說,「如果安保部門真的擔心阿克薩·馬哈茂德的安危,他們在2013年11月就會竭盡全力把她救回來。」

翻譯:許欣


我做的實驗:

玲瓏沙龍 - 知乎專欄

玲瓏沙龍微信:linglongclub


1 尋求刺激,仰慕「武德充沛」的ISIS

2 家人與社會的干預不夠,思想過度自由

3 對現實不滿,和一千年前的祖先一樣以為東方遍地都是蜂蜜和牛奶

4 進去容易出來難,可能一個歐洲人一輩子會思考10次自己是否應該加入ISIS,而只要其中一次決定加入,他就會加入;但此後哪怕他都決定退出,也無法退出


有句話叫什麼,穆聖是穆斯林的穩麥還是穆斯林是穆聖的穩麥的,大抵意思是,所有穆斯林,超越了國籍,民族,膚色,都是一個共同體

那些歐洲人首先是穆斯林,其次才是歐洲人

所以你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巴以衝突,中穆網群情激奮,把以色列說成魔鬼撒旦,要中國政府出兵討以色列,給加沙地區捐錢捐物。

所以那篇諸如穆斯林路線圖之類的複製粘貼的,雖然有點陳詞濫調,但一個地區穆斯林超過10%就一定會拱出一個斯坦這一點,還是認為靠譜的


價值觀崩塌唄。

一方面,宗教和信仰提供的安撫、支持如果跟不上人的實際需求,人就會拋棄舊的信仰尋找新的,給自己一個新的自我認識,然後圍繞著這個「自我」的一切價值體系就都洗牌重建了,於是大量迷茫不得意的年親人紛紛改變信仰,希望給自己一個解釋(滿足)。

另一方面,與具有充足世俗化動機的移民一代不同,穆斯林移民二代本身並沒有主動追求什麼的選擇,他們是被動降生在一個異文化大洋里的小孤島上的,他們接受的的教育實際上不可能不摻著自己穆斯林社區的味兒,而這種摻雜往往會降低當地教化的純度,就像夾私貨的二手翻譯一樣。這種教育下出來的年輕人一旦自我價值出現混亂(幾乎是每個年輕人生命中必經的一段時光),實際上更容易倒向原來的穆斯林文化和信仰,因為受過教育的他們較之父輩對西方文化認識更深,或者至少自以為如此,從而更容易產生「我們不一樣」的念頭,他們需要區別「他們」和「我們」,「好」和「壞」,在自己和父輩之間,在自己和當地人之間。他們會有西方價值觀長久以來凌駕於自己的穆斯林文化價值之上的感覺,處處被倡導,被尊奉,而當他們看到這樣的西方價值觀下種種社會和個人問題依然存在的時候,他們會更傾向於說,這是西方價值觀的錯,這是「壞」的,而不太會從社會演化本身的角度去考慮,因為「壞」的是別人家的東西。「Islam is the solution,」這大致上就是second generation indigenization, 在非伊斯蘭國家的穆斯林社區和本已世俗化的伊斯蘭國家到處洶湧澎湃。

而這個時候哪家組織在年輕人之間串聯最廣,營銷最成功,看起來最狂霸吊拽最能洗滌世界感動人心拯救孤獨寂寞地墮落的靈魂?


切,格瓦拉可是很多人的偶像


Let me tell you step by step how it looks like. There are many young people, not so clever, and their environment has a big impact on them. Actually, in schools in France, Germany, Sweden, there are a lot of Muslims that know ISIS. And these people are usually very strong and brave. They"re not afraid to die at all because they believe that after death they"ll have a better life. It means they"re quite often the strongest in a school. What do white people do about people like that? School cannot do anything to these Muslims (until they break some serious law), because if they do, everybody would call them racists etc. (when I hear about it I don"t know, if I should laugh or cry). And young people usually don"t want to be bullied, so they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se dangerous guys. Some of them can do it, and after some time they become the same.
讓我為你一步步來分析這是怎麼回事。有許多年輕人智商平平,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實際上,在法國,德國和瑞典的學校,有些穆斯林人認識來自ISIS的人,所以這些穆斯林人都很強壯也很勇敢,他們不害怕死亡因為他們相信死後會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意味著他們通常學校里最強壯的人。白人會怎麼應對他們呢?學校通常拿這些穆斯林沒有辦法(除非他們違反了嚴重的法律),因為如果學校懲罰了他們,大家就會覺得學校是在歧視他們(當我聽到這個事情時,哭笑不得)。年輕人都不想被欺凌,所以他們就會和這些危險的人交朋友,有些人成為了他們的朋友,過了段時間後他們就變成一樣了。
In psychology, there"s a theory: "You are the average of the five people you spend the most time with."It mean"s; if they spend time with somebody from ISIS, they become the same people, so they join it. That was the option number 1 why do young people join ISIS.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意味著當你和ISIS的人待在一起,你們就會變成類似的人了。所以他們就加入了ISIS組織。這是為什麼年輕人加入ISIS的第一個原因。
They second is just a manipulation they can read on the internet. There will be always a group of people that thinks their government just lies to them and they"re on the wrong side of a conflict. They"ll start to read some lies then, and after some time they"ll join ISIS to "fight for freedom". The reality is of course totally different, but they know about it too late.
第二個原因是他們在網上可以讀到的一些言論操控。總是有一大群人認為他們的政府在撒謊並總是站錯隊伍,他們就開始相信那些謊言,過段時間後就加入ISIS去「為了自由戰鬥」。現實完全不是他們想的那麼美好,但當他們意識到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Anyway, in both those situations I could just answer: "people join ISIS because they"re dumb".
總之,在這些情形下,我只能說:「他們加入ISIS就是因為他們太愚蠢了」。


【安拉帶你實現埃及夢】


參考一條新聞


【背景】《一個埃及青年從中產精英到ISIS人彈的故事》:slam Yaken什麼人? 他出身埃及富裕的中產階級,大學法律專業畢業,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個健身教練。但是動蕩的埃及沒有他實現自己事業的機會。經過一系列打擊以後,他開始追隨極端派阿訇的教導,陷入原教旨伊斯蘭教的束縛。http://www.newsmth.net/nForum/#!article/Picture/737417

【評論】埃及的動亂衰敗破滅了無數人原有的夢想,原本認定自己有美好前途的預備中產們也同一般平民遭難,無數人的苦難匯聚成叛亂的大潮(但這一問題並非中東獨有)。亂世中的宗教一般能通俗易懂地給人提供新的世界觀、未來 (彼岸的天國)、努力的方向,因此容易崛起。而各國奔赴伊拉克送死的青年們則顯示,許多人比起死,更害怕做行屍走肉。安拉當然不能帶你實現埃及夢,但人的確應該有夢。讓這些失意青年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這是共產主義者要做的事情之一。

【今日焦點:安拉帶你實現埃及夢】


ISIS是恐怖組織這是卡費勒的看法,但在溫和穆眼裡ISIS是古蘭經的踐行者。記住,傑哈德(聖戰)是古蘭經的核心教義,溫和穆在卡費勒地區建清真寺是傑哈德,虔誠穆割喉卡費勒也是傑哈德,都可以獲得安啦的喜悅和獎賞。「虔誠」和「極端」是同一件事情的兩種不同立場的說法。

半島電視台用阿拉伯語做過民調,超過8成的阿拉伯人民支持ISIS,這正好是遜尼派阿拉伯人的比例。換句話說,ISIS是遜尼派阿拉伯人的子弟兵,並不是所謂的一小撮。可以這麼說,沙特就是合法化的ISIS,ISIS就是沒轉正的沙特。

歐洲的穆斯林人口(居民而不是難民)比例不小,很多中心城市新生兒半數以上都叫穆罕默德,而且基本來自前殖民地-----西亞北非南亞,幾乎全是遜尼派,大部分是阿拉伯人。


很普通的事情。

歐美人士向來有這個傳統,不管出於何種原因,官方說辭是以私人名義參戰。比如普利策同學就是。近期還有個美國佬去烏克蘭參戰。以前有個美國中學生暑假體驗生活到了利比亞。也有參加塔利班的。偽娘國法國的外籍兵團全球招募,個個是殺人不眨眼的好漢,橫行世界很久了。北洋艦隊也有英國人美國人。列強的大航海時代或者殖民地時代,私人是前鋒力量。歐洲各種公國混戰的時代例子更多,十字軍中也有。

抗日時期也有南洋人士以私人名義參戰。後來還成了將軍。北韓也有參加四野的。也有美國人以私人名義參加國軍。金門島不失手,也有個日本人的功勞。校長還送人家一對花瓶呢。這花瓶本來是送給現任伊麗莎白女王的大婚禮物。

韓戰期間,幾百萬中國人以私人名義參戰。恩來同學還以私人名義給他們炒炒麵呢。米格走廊就是蘇聯飛行員以私人名義罩著。

當年秦國的諸般大將國務卿幾乎都是私人參戰,無非是本領大,入籍了。呵呵。

中國人也有開赴阿富汗對抗蘇聯紅軍的。緬甸也有中國第十四集團軍的退役人員營連長。

這事正常的政府不能控制,也不能管。

譚盾你喜歡在紅地毯上擺POSE,我喜歡在大街上玩爵士樂。

我猜這些人可能去中東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吧,也許發現天天吃飯睡覺上班臉書推特易貝混吃等死太無聊了。也許是讀到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受到感召,也許是被人家騙了,也許是贊同IS的理念,也許是尋求一種轟轟烈烈的生活方式或人生真諦。


等閑視之就行。

+++++++++++++++

這是我以前的一個答案,順水推舟擱在這裡。也能應付。 @BIG.M

我沒去過西方,大家估計也不贊助我錢或邀請我去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去了解那幫帝國主義西方年輕人,我更沒去過ISIS,問我這個問題,這不是搖晃柳樹要棗吃嗎?


三種人:

閑逼。
窮逼。
二逼。


簡單來說,有著無限中二能量無處釋放的年輕人一直都有,但是自己國內管控漸漸地(尤其是9/11事件之後)變嚴,群眾基礎也基本消亡,他們就無奈只能出國一展拳腳了。

比如反美情緒高漲的70年代,西方國家內就存在著諸如德國紅軍旅、義大利紅色旅等等與美帝國主義作鬥爭的組織,甚至還有為數不少同情他們的群眾來接濟或者打掩護。這群年輕人有什麼理由要萬里迢迢地去中東吃沙子?最多就是去中東參加一下訓練,權當考察或者旅遊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德國電影Der Baader Meinhof Komplex里德國紅軍旅戰士在中東參加訓練的片段——對於中東的恐怖分子而言,那群離經叛道玩世不恭的西方毛頭小子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存在)。

另外還有一點:很多加入中東恐怖組織的西方年輕人,其實根本就是移民了西方的中東人。簡單的移民並沒有改變他們的思想,回國參與聖戰對他們來說,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


不就是極端的女徳班和國學班么,西方白左欺騙性的媒體宣傳並沒有讓穆二代生活變好,少數幾個被立標兵成了玩偶大多數人成了社會邊緣人,既然民主自由不靈那麼就試試真主唄


中二傻左而已


我是來反駁樓上有些扯淡答案的,什麼年輕人不喜歡安逸,舒適的生活,年輕人真正不喜歡的是沒有希望,沒有未來的生活。

是高度的階層固化給這樣的年輕人帶來了破滅感。他們在西方被稱為loser,在中國被稱為屌絲,他們也許努力過,也許墮落過,但當他們想要回頭時,卻發現這個社會不再寬容浪子,甚至以輕蔑的眼光看著他們,排擠他們,讓他們對這個社會的最後一絲幻想隨風消逝。當怎麼努力都比不上那些先天條件好的二代們,絕望,痛苦,佔據了他們的內心,社會惡毒的嗤笑,家人的不理解使他們沉淪,他們可能因為絕望再次沉緬於毒品,酒精,女色

我們應該做的,是再次讓他們燃起對生活的希望,而非站在道德高地上指指點點,彰顯自己的優越感,同時,認清楚自己到底姓不姓趙是很重要的,為了子孫後代,應該開始改變這個社會,向既得利益集團宣戰。


人家本來就是綠綠,去參加ISIS基本都是中東和巴基斯坦移民,和生活安逸,反現代化有個毛的關係。中國去參加ISIS的少嗎,君不見雲南廣西截住多少人了,難道也是生活安逸閑的蛋疼?


因腦殘而喪生是達爾文自然選擇的一個補丁!


上個世紀也有不少青年出生在美麗自由富饒的歐美卻主動給蘇毛當間諜的,這些人是這麼想的?精神空虛尋找鴉片刺激罷了。

那個時代給蘇聯辦事那是一種時髦的事情,倒不是蘇毛的制度有多優越,而是上個世紀的左派知識分子都抱有一種很幼稚的「世界大同」的理想。而蘇聯的宣傳給了這些人消費理想的空間。至於真實的蘇聯是什麼樣子的這不需要詳細描述了。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推薦閱讀:

TAG:歐洲 | 恐怖組織 | ISIS伊斯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