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內心強大?


謝邀。

所謂內心不強大,無非會被外物動搖。
而不動搖,只需時不常念叨這幾件事:

世界上,從來、從來、從來沒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
你的人生屬於你自己,不是為了說服別人、向別人證明、誇飾、博得別人——無論你多愛或者多懼怕那個人——的好感而存在的。


這個問題,我輩先人,很久以前就已經給出了極其靠譜的答案:
所謂:
有容乃大 無欲則剛

話簡單,道理也簡單。
體會難,做到更難。一個「容」字,一個「欲」字,直指人性根本。
===============================================

唉,忍不住又來update一下,沒準又讓這個答案變得又臭又長,羅哩羅嗦,達不到大家短小精幹,言簡意賅的審美標準。

對於這個問題裡面的很多答案,包括一些很受歡迎的答案,我真的想說一句,你們想多了,或者,你們想左了。

生活的不斷歷練和打磨,也許會讓人更堅強,也許只是讓你向全面的精神崩潰更走近了一步

更多的閱讀,思考和知識的積累,可能只會讓人的精神更加脆弱。

人類歷史上,一些讓人只能仰視的崇高堅強的靈魂,通常只是由一些最基本,最簡單,最純樸,然而最堅定的信念和信仰所支撐起來的。
相反,縱觀那些最睿智的大腦,最豐富的歷練,有時通向的是自我毀滅。
看看相對比較近,歷史記載比較豐富和靠譜的近代,最智慧的靈魂:我們偉大的哲學家們,通常是精神最脆弱的一群人。看看這些顯赫的名字:
尼采瘋了,叔本華變態,薩特沉溺於虛榮和情慾,羅素在迷茫中逝去,海德格爾在威權下甚至喪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操守。
可能內心最堅強的是維特根斯坦,他的學說也是最樸素和簡單的。《邏輯哲學導論》只有區區數十頁而已。

仗義半從屠狗輩 負心多是讀書人

我並非想說讀書無用或者知識越多越反動。
我只是想說,人的內心,這片由我們自己的精神力量,所支撐起來的堡壘,和我們所了解的基本建築原理一樣,結構越簡單,通常越堅固。
如果真的簡單到了就是一塊實心的石頭,那麼不管是極度蒙昧還是極度純潔,但是其表現都是一樣的堅不可摧。
想想,這些年來的影視作品中,有哪些角色讓你聯想到強大的內心?
我不知道你們想到了誰,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

而當你縱覽古今,搭建起最華麗,最巧妙,最炫目,最豐富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如果沒有那根最堅固和樸素的頂樑柱,其實無論多麼美好和巧奪天工,都可以用一個我新學的詞來形容: card house。

而那根最堅固,最根本的頂樑柱,其實不需要通曉古今,滄海桑田就可以獲得。它甚至不需要知識和智慧,需要的只是我們人性中最基本的信仰。

五色令目盲,五音令耳聾。當你在意的事情越少,當你訴求和欲求越少,內心越簡單和純凈的時候,那麼通常也是你內心越強大的時候。
從這一點上來說,張公子@張佳瑋 的答案真是表達了這一個意思,贊一個.
有時候人生經歷得多了,會有更多的從容,淡然和釋然,這無疑會產生一顆更強大的內心,然而,這只是「有時候"而已。好比高爾基一生坎坷,最後留下的只是更多自相矛盾和多疑猜忌,反倒不如初出茅廬時的內心強大了。

而需要補充的是贊一下@插門胡的小背心 的答案的後半句

「如果不是十分必要,不要變成心理強大的人,幸福的人不需要強大也幸福」

這在我看來,真是大智慧。雖然我並不十分贊同她前半句,呵呵。
拋卻了很多喜怒哀樂,人生卻也是少了很多樂趣和體驗。



一、什麼是情緒成熟Emotional Maturity?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人,他們總是那個麻煩製造者,他們時常使用責備式的語氣,充滿攻擊性的語言風格,然而另一方面又極度脆弱和需要別人的關愛,生活中遇到的一點點小事在他們心理都會掀起驚濤駭浪,這些負面情緒久久不能在其心裡消失。
筆者打算在這裡試著說明,「情緒不成熟」從哪裡來,如何甄別一個人是否情緒成熟,其對人一生當中的影響,及如何改變自己,走出這種困境。
情緒成熟的定義:情緒成熟是一種獨立面對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各樣(包括好與不好的)問題的能力。
這關係到停止責備他人,擔負起責任,積極地面對生活,勇於表現出自己的正義感。
情緒的發展階段:
Stage 1 :嬰兒期------"Am I getting enough?"
Stage 2 :少兒期------"Am I good enough?"
Stage 3 :青春期------"Am I being, doing, having, learning, growing enough?"
Stage 4 :成人-----"I am enough."
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從
Stage 1:totally dependent 嬰兒期,生活無法自理,完全依賴照顧者
--&> Stage 2:gradual breaking of that dependency 少兒期,逐漸脫離依賴
--&> Stage 3:a sense of autonomous independence 青春期,開始發展獨立性
--&> Stage 4:inclusive interdependence 成年期,相互依賴
其中任何一個階段的需求沒有被充分滿足,個體情緒發展就會停留在那個階段。反過來說,當一個階段的需求被充分滿足後,孩子自然會成長,尋求下一個階段的發展。
有時父母會在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前期待並要求孩子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出於他們自己不成熟的心理狀態)。一個常見的結果就是:在孩子成年後會隱約覺得自己是需要被保護的小孩,卻需要無時無刻不把自己掩飾成已然長大的樣子。
然而成人的世界裡已經不再允許兒童行為了 。可以想像一個年滿18周歲且情緒不成熟的「孩子」在面
對一個比童年環境複雜得多的成人世界有多麼可怕!
他們可能因為生活中的壓力迅速表現出像被寵壞的兒童或青春期少年一般的行為,情緒失控,敵對,需要被關懷和理解。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來自一個網友的個人陳述:

例一、今天一個人來到你在的城市,來到你宿舍樓下,本想給你一個驚喜,沒想到收到的卻是一條讓人心灰意冷的簡訊。"又殺來了,不好意思,我正在廣州面試,讓你撲了個空"。
2015年,我們在一起六年了,可是2014年對我們來說似乎是個劫,這一年你先是突然不理我,我的驕傲指使我等你主動聯繫,於是我就錯過了新年的祝福和生日的祝福,實在沉不住氣的我還是先給你打了電話,你說之所以不聯繫我是因為那晚你主動掛了電話後怕我生氣,之後就不敢打了。你知道我是如何度日如年地在等你電話么?之後我到你家大鬧了一場,很抱歉又在你父母面前讓你難堪了,可是如果我不聯繫你你就真的會因為主動掛了電話這件事放棄我們的感情么?3月份的時候我跑到北京來找你,我求了你一整天說我們和好吧,最終我們和好了,前提是我要對你說的話言聽計從。雖然我心裡也有委屈,覺得明明是你主動放棄這份感情的,卻要我委曲求全來挽回,也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我們複合後你把之前每天不記次的電話縮減到了每晚十點後,每次都只是說一兩分鐘…… 9月30日,又是異地戀衝突的慣用模式,我們簡短的通話,你讓我睡覺,我掛了電話後給你發簡訊說我等你,等你忙完睡覺前在說兩句,但是我卻不知道你已經關機了,臨近凌晨一打電話我崩潰了,誤會你是為了逃避我才關的手機。於是我又傻傻地撥了一夜電話,聽了一夜移動關機的特質錄音。第二天,我給你發了簡訊說去北京,剛到高鐵站接到你的電話,我知道是我誤會了,心裡一下子覺得很愧疚,但是自尊心還是強迫自己跟你吵了幾句,那天晚上我早早躺在床上準備為前一晚的不愉快道歉時,手機響了,你第一句話就說我們分手吧。你知道么,聽到你這句話時我的嘴角都還掛著笑,而那笑容本來是用來跟你撒嬌的,於是表情僵在那裡……見面後你沒有讓我留下,而且把我攔在了北京西站,你說你今天的任務就是把我再安全送上回去的車。我聽話回家了,聽話的結果是再沒有了和你通話的權力。從那之後……我只是喜歡一個人,我只是想看看你,我有什麼錯。

責備是一種過度的防禦反應,當人們抱怨或責備時,其實是在說:「不關我的事,別怪我,不是我的責任。」 「我受到了虐待。」我們責備時,是在拒絕某事,並失掉了我們的正義感,流失了力量。
這種以自己為中心、自戀,通常來講是兒童時期的特點,他們總抱怨生活沒有讓他們滿足,他們需要特殊的照料,度過這種心態是長大的一個重要部分。
女主角強烈的需要男朋友無時無刻的呵護,她很幸運,擁有了這樣一個人,可以呵護和包容自己的驕傲,在戀愛開始時是非常幸福的。
半夜給男朋友打電話沒打通,她感到強烈的不安。但不妨推想,接下來打通電話時的開場白必然又把男朋友責備數落一番。當感情遇到麻煩時,男朋友開始逃避這段感情,這給女主角帶來了巨大的不安,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對對方的控制。女主角先是驕傲等待男主角向往常一樣來主動討好她,可是這一次男主角沒有。女主角在陌生的城市裡沒有朋友,孤單一人更加需要對男朋友依賴。在向男主角道歉時消耗了女主角巨大的心靈能量,她體會到一個人如何「低到塵埃里」。
需要提示的是,在感情很好時,不成熟並無大礙,而當感情遇到麻煩時,來自一方甚至雙方的不成熟可能使這段關係結束。
他們總是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受害一方,而不能意識到自己對別人造成何種傷害。所以他們在向別人哭訴自己的經歷時往往得不到相應的同情。

情緒不成熟的標誌
1.很少真誠地讚美別人。
2.經常能感受到恨意,難以原諒別人。
3.易受周圍人的影響。
4.不能獨立,渴望有人無時無刻地陪在身邊。
5.更需要別人的關注與稱讚,甚至花費大量精力引起他人的注意,獲得滿足。
6.極度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無法真正扛起自己的責任。
7.對於他人對自己做了什麼高度敏感,卻看不到自己對他人做過什麼。如果他們認為你對他們做了錯事,會施以報復。然而卻期待你去寬容和接納他們的無理行為。
8.像是陷入泥潭一般,無法擺脫不良情緒。
9.對生活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或他人的愚鈍行為有被迫害感。
10.會控制自己周圍的世界,包括人和物,使一切都符合自己理想中的樣子,而不會接受現實並用自己的努力積極改變現實。
11.經常為自己辯護。
12.在未了解某人之前已給對方下了判斷。
13.看待他人時善惡分明。
14.無法容忍別人的錯誤。當他們認定自己是正確的時,是無法容忍別人的任何意見的。
15.經常被情緒控制,而非控制自己的情緒。
16....

例二、小P,53歲,已退休賦閑在家。是個大家眼中所謂的「情商」低的人。
她的朋友W想和她一起租下一處店鋪開服裝店,由於缺人手遂想拉她一起合夥幫忙,她從心裡不願意,可是又不敢直接拒絕,於是應付著答應下來。後來店鋪開張,由於小P已經與W承諾在先,經常不去擔心暴露自己,去的次數太多她又著實不願。只好敷衍每周去店裡幫忙一次。小P與家人談起這件事時只說:「我這是情商高,不得罪人也不委屈自己。」後來店裡逐漸忙了起來,W經常叫小P來幫忙,小P偶爾以借口不去,後來沒有借口可尋只好不接電話。由於店裡缺乏人手,W的生意很快開始賠錢,W開始怪罪小P沒有履行承諾。隨著生意失敗,友情也隨之破裂。從此兩人再也不相來往。
這個例子中的女主角害怕暴露出自己的本性。小P由於害怕暴露自己的本性做了一系列的補償行為來自我保護。這些行為並不是她們內心愿做的。不成熟的人可能經常需要靠撒謊來維持一種表面和諧的人際關係。另一方面:禮貌地拒絕別人並不會傷害友誼,可以拒絕別人的人內心非常自由。而「禮貌地拒絕」顯然不在小P的技能列表裡。由於這種錯誤的自我保護策略,小P並沒有在問題最初產生時將之解決,只是把今天的風險推給了明天,讓風險放大了。她感到很難拒絕別人而不得不委和,靠此來維繫脆弱的友誼。後來隨著W越來越頻繁地叫小P去幫忙,小P終於無法對付自己的承諾了。

情緒不成熟的人可能每天都要執行大量無效的行為來掩飾自己的受害者身份,表演自己的強大。這種自我保護策略帶來的後果非常糟糕,這更像是把自己的心靈囚禁在一個籠子里來阻止外界的傷害,但同時也把你與周圍世界割裂開了。
在過度保護自己的同時,缺乏安全感和不成熟的人可能也會欺侮和貶低他人。因為他們經常感受到自己被欺侮或迫害,儘管這種感覺往往並不是真實的。欺凌和厭煩是一個少年和兒童階段具有的特徵,突然被激怒,欺騙,撒謊,熟練的偽裝來避免暴露自己的本性,逃避責任。
他們錯誤地認為成熟和承擔是一種需要逃避的負擔。拒絕承擔任何責任阻止了自己向建設性方向的改變,使他們總是在難過和氣憤中徘徊。
不成熟的人傾向於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環境,「現實就是這樣,我只能這麼做。」「你不能改變環境,只
能適應它」這正是他們常掛在嘴頭的話。


情緒成熟的標誌
1.給予別人愛,同時也能收穫愛
2.具備獨立處理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3.能正確地處理不良情緒並從經驗中反思與進步
4.情緒相對平和,沒有大起與大落
5.更善於處理情緒,顯得有彈性,能很快讓不良情緒過去,並用積極地視角解讀,面對下一次挑戰。
6.對待他人的錯誤和瑕疵能採取開放態度,能夠原諒別人,不會記恨在心。
7....

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他的《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把人
的需求按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雖然現在很多實驗表明這種分類並不準確,但本文暫且引之一用。
書中談到:人的自我發展程度越高,就越能輕鬆地駕馭那些低級的需求,如安全感,歸屬感。他們把這些需求看做生命的一部分,但不會深陷其中。過分地強調那些低級需求,排斥和輕視他人,將使我們的生命失衡。長期的失衡狀態,比如說一個逃避,拒絕,壓抑的工作狂,他們表現出的行為像是一種強迫性的補償。

另摘錄一段馬斯洛的《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譯本(注1)書中的話:「...不會經常體驗
到敵對,仇恨,暴力,惡意和破壞性攻擊。他們並沒有失去他們的憤怒或攻擊性,但這種憤怒或攻擊的性質卻常常轉化成了義憤、自我肯定、對被剝削利用的抵抗和對非正義的憤怒,也就是說從不健康的攻擊轉化成了健康的攻擊;比較健康的人似乎都遠遠不是那麼害怕自己的憤怒和攻擊性,因此當他們表現自己的憤怒和攻擊的時候,就會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完全的成熟在於喜怒哀樂都僅取決於自身的態度而不依賴於別人和環境。他們並不是失去了感覺,他們的感受更加緩和且準確,很少因強烈的情緒而失去自己的正常的判斷。他們在多數時間裡都處於一種鬆弛而有彈性的狀態,不會被不良事件激起防禦式的反應,並能很快讓不良情緒消失,專註於當下的問題。他們在行為上顯得更加誠實與真摯,不以自己為中心,他們不羞於或恥於暴露自己的內心,那正是他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不成熟的人呢?如果仔細審視她們的心靈,更像是一個受害者,一隻驚弓之鳥。他們在遇到外部刺激時,會表現出應激式的防禦反應,以責備來逃避可能帶來的傷害,他們的行為和成長都趨於靜止,很少達成任何自我突破和改變。
一個人越健康,就越能體會到別人的處境和情緒,併合適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健康的人會為朋友的成功而高興,對野牛衝來恐懼,對不公正而憤怒,為心愛的人離去而悲傷。
他們接受並承認所有好的和不好的情緒,並採取積極的回應。他們可以看到自己對他人的影響。他們可能也會失去自己重要的東西,但不會被這種不良情緒所消耗,他們繼續前進,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一序列個人自主選擇的結果,把生命看成充滿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不成熟的人不願經歷所有的情緒,他們壓抑自己的不良情緒。
成熟的人並非不會憤怒,他們不懼怕自己的攻擊行為,因此一但表現時也更加酣暢淋漓。與之相對的是不成熟的人,雖然常常表現出哀鳴式的攻擊行為,比如責備,但是他們心裡卻對憤怒和攻擊無比恐懼。
成熟的人不需要像兒童一樣獲得立即的表揚,他們看待事物不會非黑即白,非對既錯,非好即壞。看待人時不會非陌生即摯交。

二、為什麼我情緒不成熟?

事實上,很多成年人都處在一個不成熟的情緒階段內,請看下例:
例三、Selma,一位中年母親,在國有企業工作,她的丈夫J是一名當過8年兵後退伍轉業的軍人。她有一個5歲的孩子小L,還需要貼身照顧,但由於家裡經濟不允許,她只能帶著孩子上班。工作當中的人際關係複雜而充滿惡意,Selma經常會感受到同事排擠她,她沒有知心朋友,丈夫也並不能理解她的內心,對她不聞不問。每天下班回到家中時,她心裡充滿了空虛感,平時乖巧可愛的孩子也顯得可恨起來。Selma甚至有時覺得是孩子拖累了她,在廚房做飯的時候看到孩子進來找媽媽,她恨意頓時湧上心頭,大聲呵斥孩子:「出去!!」。孩子頓了頓轉身走了出去,過了一會看到孩子又進來Selma勃然大怒把他呵斥出去並把廚房門鎖住。
Selma對孩子的任何一點「不懂事」的行為都施以懲罰。
因為丈夫不能理解她,Selma對丈夫也吹毛求疵,並經常惡言相向。丈夫犯了小錯也橫加指責且不讓丈夫還嘴「犯了錯還不讓人說!?說說你,教育教育你不對!?」丈夫無法忍受,回家越來越晚,在家裡時也總是想「躲避」到外邊,Selma認為丈夫自私且不負責任,甚至懷疑丈夫在外面已經有了外遇。
他們每天都會吵架,吵架時Selma為了不影響孩子,把孩子鎖到另外一個屋子裡。孩子覺得是自己犯的錯讓父母不高興,感到難過和內疚。
孩子小L進入青春期後顯得孤僻而野心勃勃,時常有不滿足感,且經常感到來自周圍的敵意。
小L在高中時交了一個女朋友,可是3個月後就分手了。他不能主動給予愛,希望女生主動,女朋友犯了小錯就懷恨在心,不能原諒。
小L沒有和人溝通解決問題的潛意識工作模型。在兩人產生隔閡後,小L心裡一直在生女朋友的氣,沒有第一個去道歉也沒有給女朋友一個台階下。冷戰後感情變得越來越沉重,直到雙方都變得冷漠起來。
小L在進入二十歲後感覺自己還沒有長大,需要粉飾自己不成熟的一面,假扮自己已是成人。小L與母親Selma和父親的關係都比較淡薄。對建立家庭和即將來臨的責任感到恐懼。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主要通過兩個方面:
(1) 父母(基於自己不成熟的心理)期待或要求孩子
如果小時候父母當中一方是一個情緒不成熟的人,你很可能不會有健康與和諧的成長環境。中國的父母都要求孩子聽話、懂事。「不要像個小孩一樣!」而忽略了他們本身就是個小孩子,為什麼要要求他們像成年人一樣呢?
(2) 孩子缺乏一個成熟的行為模型來模仿
這個例子里小L與女朋友交往時,其潛意識工作如下:
我需要被關心,被給予;(無法關心,給予他人)
不安全感,我不能向對方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我只有故作堅強,若我有了權力才能讓她不離開我。
這種令人窒息般的自我發展經歷部分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自我障礙和自私的行為。有些個體在長大後,這些在童年時未被滿足的基本安全需求被一些無止境的需求替代符號作為補償,如金錢,地位,權力,控制,名望,讚揚聲,被接納。
然而在這個涉及到兩代人的例子中我們並不能把後果全部指向Selma的不成熟,大部分的婚姻問題都來自雙方。丈夫J是個「大老粗」式的軍事迷和政治迷,所謂的大男子主義,只熟悉男性世界的規則,不能讀懂妻子的心思。J很難與Selma進行有效的談話溝通,因為她經常被情緒控制,很難去和一個被情緒操控的人去講道理,Selma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世界在敵對她。她時常有受迫害感,責備別人,越責備別人其力量就越流失,使自己的內心更加敏感脆弱。
她嫉妒別人擁有快樂,而她的內心孤獨而困苦不堪。於是變得性情乖戾,充滿仇恨,懲罰自己周圍的人。
因為Selma的寂寞,她的生活滋長出了一系列的補償行為來充實自己。

三、如何變得情緒成熟?
我們的責備行為往往是一種無意識的,應激式的行為。比較焦慮的人往往記不住對方的名字,因為化解焦慮佔用了絕大部分大腦能量。當我們遭遇不良事件時,強烈的侵入式的情緒使我們大腦部分功能失效,無法適當地回應對方。事後反覆琢磨才慢慢意識到剛才自己的失禮。同時因為我們處於妄想中,我們的精力被錯誤地集中在解決本不存在的問題上。這一過程損害了與人交流的能力。

這種不健康的情緒狀態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毀滅般的打擊,如何改變自己呢?

下面一些行動或因素可以幫助你, 這裡按重要性從大到小排列:
1.自己願意在多大程度上變得成熟
願望越強烈,變化就越徹底越快速。我們越願意在更大程度上改變自己,就會越來越多地看到之前我們無法看到的,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有時甚至讓自己震驚。
2.試著減慢自己說話的節奏
3.謙卑待人
4.找到一個積極的對象,模仿其行為
留心觀察一下自己身邊那些朋友最多的人,他們和你的行為有何不同之處?他們是不是每天都保持著開放態度,是不是經常被激怒?他們發簡訊聊天時是不是經常開你玩笑還帶著^_^(笑臉)的表情符號?是不是經常主動稱讚別人?是不是主動光顧你的個人主頁和你打招呼?
找到一個你一直真正欽佩與欣賞的人,他/她的行為舉止可能總是溫潤有禮,尊重他人的自尊,賦有同情心。尋找和他/她共處的機會,模仿會自然發生的。
5.找到一個消極的對象
把Ta作為鏡子,從Ta的身上識別出自己類似的行為模式與局限,反思自己什麼時候會表現出情緒失控行為。我們越焦慮,就越難以認識到自己當下的攻擊行為,但隨著進步,這會變得容易。認識到的越多,改變就越廣泛。當別人冒犯了我們時,思考一下我們是否對別人也做過同樣的事?當我們意識到後,難過的感覺馬上降低了。
6.擴展你的社交圈,找到那些你願意獻出最好的自己的人與之度過
在鄉村長大的人不會學習到在下車時為女士開門,你的社交圈就是你行為和語言的課本,你應該經常逛書店使之更加豐富。如何讓改變變得簡單?找到你想成為的那個人,與之一起生活。

注1:《動機與人格》第三版,亞伯拉罕-馬斯洛,許金聲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97頁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有問題可以微博上找我: 慕陽Sermon 或微信公眾號:mypsych


中國這個社會競爭激烈的國家,幾乎就是白熱化,內心不強大,還真不好混。先談談我的理解,在中國當強者,當領袖,你必須得是智者,而後呢?你還得會當流氓。智者知進退,流氓能讓人慾罷不能,說到底呢?你得分裂,內心強大的人大多數人還真是分裂的人。

我發現大多數內心強大的人都很偏執,偏執的人大多數內心也很強大,比如說罪犯,罪犯這個群體普通人很難接觸到,而我長期跟罪犯打交道,觀察他們,了解他們,一般來說,嚴重刑事犯罪,也就所謂的八大類,強姦,殺人,放火這類人,他們在犯罪的狀態下是徹底自我的,自我可以說是內心強大的一個特徵,有人說精神病人內心也強大,因為他們大多數人也很偏執,錯了,大多數精神病人實際上不能握住他們的刺激點,不然他們就會崩潰掉,而罪犯不會,罪犯就算被抓住把柄,嚴刑拷打,他們也能夠堅持下去,靠的是什麼?信念,坦白從寬,牢底坐穿,抗拒從嚴,回家過年。

順便說一些,這招對於紀委就搞不定了,紀委做事沒有什麼時間限制,警察有多少小時,多少小時什麼的,紀委天天陪你耗,陪你玩,幾個月跟你玩,也不打你,先搞亂你的生物鐘,凌晨3點吃早飯,下午5點吃中午飯,晚上10點吃晚飯,其他時間按照正常生物鐘,讓你坐小板凳,給你放音樂,基本上玩個十天半個月,人都會崩潰,所以啊!大家最好別當公務員,真是慘,公務員受到雙重監管,再硬的人進了紀委也會軟,基本最先坦白的就是警察,因為他們知道,大家都是干這行的。

信念這玩意還真不是說著玩的,知乎部分年輕人還算有點經歷,北漂啥的,仔細想想自己怎麼挺過那段最痛苦的離鄉背井的日子,其實就是靠的是信念,沒信念的人很難在艱苦的環境下挺過來。接下來,我要說的是,智慧,光有信念直接往前沖,那是莽夫行為,真正的強者還要懂得避其鋒芒,思考對方實力,進退維谷,方顯英雄本色。

以前我認為,人要沒有牽掛才能強大,所謂眾叛親離,毫不在乎,後來我才發現這樣的強大實際上很弱,真正的強大是擁有的時候珍惜,失去的時候任其漂流,與其要失去,不如從未擁有,這樣的人其實是害怕失去的,那麼應該怎麼做呢?在擁有的時候光有信念是不夠的,還得有信仰,最好是自己的信仰,慢慢建立吧!有信仰的人內心都強大,因為他能夠不斷從信仰那裡獲取穩定的心理能量來充實自己。

現在一幫小年輕遇到點小事兒要死要活,想起當年的自己啊!順便說一句,殺過人的人內心也比較強大,而且會有部分人出現對生命的漠視,對自己漠視,對他人的生命也漠視。有人說,什麼事兒經歷得多,內心就強大了?有道理,說簡單點,不過就是心理闕值增加了,人家沒那麼容易心動了,這跟看AV一個道理,沒怎麼容易勃起,不過一般這樣也會降低判斷力,對於智力有一定影響,闕值增加,人對於事物敏感度就低,感受力也下降了。

我也害怕,膽小的人才能當主帥,膽大的人當將軍,說到底,怕歸怕,但是事兒得做,要謹小慎微得小心做這樣才是做大事的精神。遇到突發事件,兵退十里,不可慌亂,能夠做到這一點,基本上就算是內心強大的第一步,如果還能偽裝和隱藏自己就算是高手了,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那是高手在指揮啊!


到目前為止我終於找到內心強大的路。
我明白也意識到,道理不是不懂,只是內心不去選擇。
我經常性失眠,想逃避痛苦的世界,因為我一個朋友讓我不許這樣,我想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我就堅信自己能強大起來,當一個其實很普通人在我面前,我有時會產生避讓念頭,此時我看著內心自己,強行讓內心去選擇,去勇敢面對,勇敢表達自己聲音,即使這個聲音很結巴,有時會詞不達意,但我就要做,我經常會對自己說一句話。
我的事跟你有什麼關係,你怎麼想關我屁事,我的情緒不需要你來承擔,你的情緒休想成為我心中麻繩。我是獨立的,同時我是善良,充滿激情,我他媽不爽我他媽就要表達出來,不去在乎那些有的沒得。

我開始去收拾我的房間,我開始每天堅持刷牙洗臉,起床把被子疊了,去重拾那些興趣愛好,去面對人群,不容易,但我覺得一切都開始慢慢變順
看起來我說的像雞湯,我不在乎,我只是再說我在痛苦改變,痛苦的做出選擇時候對自己說的話,告訴自己怎樣跟外面世界,外面人溝通!

ps 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就是讓我的生活變得立體,健康,多姿多彩。
(大道至簡)


哈佛幸福課教給我:Be confident, Asking Questions and Make a Change everyday.


其實內心強大的人都很簡單,也非常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會心無旁騖的去追逐,即使失敗了也無所謂,因為不在乎輸贏,不害怕吃虧。

有些人是天性如此,就是天塌下來第二天也該幹嘛幹嘛;而有些人是失敗過迷茫過痛苦過,然後豁然開朗,發現一切人事物的結果真的都只是一個結果,而人生最重要的是體會過程。

所以,簡單的人,不想太多的人,往往最強大。因為想太多,人會有顧慮,會消極,會脆弱。故而簡單堅定是內心強大的最高境界~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 有一類尋求心理諮詢的人會提出這樣的要求:「我想要改變,幫我做出這樣的改變就好,不要問我原因,這個很浪費時間,也不重要。」但是,往往不知道原因就採取策略進行改變,往往治標不治本。而且,考慮到這個問題一定困擾這個人很久,發布出來求助之前,也一定嘗試過各種網路上介紹的方法。雖然還沒有達到主動去尋找心理諮詢幫助的程度,但內心也一定相當矛盾掙扎了。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這個人要變得強大?是因為拿主意的時候猶豫不決,還是因為拿了主意之後很容易受到別人意見的影響,或者因為做事情的時候特別在意別人的想法?

內心不堅定,想法容易受人影響,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能夠達到不在意別人想法的境地,至少看起來不容易受別人影響的樣子。這成了我們想要變成那樣的動力。看看那種狀態的背後是什麼吧:

1、腦袋裡想得特別明白了,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的原因理由;(考慮得很清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個世界很複雜,要搞清楚,可能要考慮到這個行動涉及到的所有相關影響。這種考慮,需要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特點,還要忍受這種思考過程中長時間的模糊性,因為並不會很快有答案。)
2、自己認定了的就一意孤行,別人說什麼都不聽進去;(這個需要有點固執,還需要真心地覺得那些提出不同想法的人就是sb。)
3、內心極掙扎,但表現出來很淡定。(當然,他們也不會讓別人知道。)
……(可能還有別的內心狀態吧)

當然,這兩類人表現起來可以是一樣的,所以,從某種角度來看,這是難以辨別的。舉個幾個例子,非心理學專業出生但搞色彩心理學把自己推廣了出去的樂嘉,相當自信的芙蓉姐姐、鳳姐,在所有人都不看好自己的時候還堅持最後成功了的馬雲,……這樣的人有很多。所以,表現出來的東西很重要。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說明這個人非常重視他人的想法。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特點成為了一種劣勢,但還好,我倒也理解,這個特點的方面足以成為一個人的困擾。因為這樣做事可能會帶來一種不暢快不舒展的感覺。

仔細回憶一下,當初我上中學的時候,好像是拿但丁的那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在激勵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看起來好像是我的內心強大了,但其實是找了另外一個靠山。只是,恰好那個靠山是個公認的名人,恰好還沒有什麼觀點,又恰好能夠支持我的想法。

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是唯一的,常常獲得改變的途徑甚至是一開始並不是直接去改變什麼,而是去接受和喜歡自己原本的模樣。

最後送給每個想要變得強大的人:執著想要擁有強大內心的朋友,這個內心的願望其實就還蠻強大的。而且,你並不孤獨,至少我也和你一樣,也想要變得強大。


補充一點,強大的內心需要強大的身體。


作者:迎刃
鏈接:如何讓自己變得內心強大? - 迎刃而解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內心強大的人,可以被打倒,卻不會被打敗!

1,

依稀記得,小學2年級,有節課,老師讓全班的同學,每人上台講一個故事。

其他同學,都順利完成,輪到我時,卻腦子一片空白,說了個開頭,就開始混亂,最後,已結巴到前言不搭後語,無法講完,被老師奚落之後,蒙頭逃竄回了座位上。

此時,畫面黑白,老師的聲音形成回聲,在我心中回蕩。
『連個故事都講不好!』
『連個故事都講不好!』
『連個故事都講不好!』
。。。。。。

老師當時的這個批評,成了我童年的一個陰影。

而這個影響,至少延續了20多年。

這應該,是我能想到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到非常打擊自信的時刻,也讓我從此恐懼當眾演講。

每當看到好萊塢電影里的主角,關鍵時刻,就會進行一段慷慨激昂的講演,激勵低迷的士氣,團結一起可以團結的力量,最終獲得勝利,我也感同身受,主角就是牛逼,就是懂得如何激勵他人,那種充滿自信的話語和肢體語言,讓你真真切切感受到,這樣的厲害的人物,內心真是強大。

激發了我也想成為那樣人的願望。

如何才能做到像他們那樣呢?

我嘗試過,模仿他們的說話語氣,姿勢動作,但總感覺有點畫虎不像反類犬,學不來。

我陷入了迷茫。

2,

後來,我看到了《肖生克的救贖》里的安迪,他是個被陷害入獄的階下囚,卻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憑藉自身強大的內心、永不放棄自由的希望、以及憑藉自身區別一般囚犯的金融專業技能,最終幫助他脫離苦海,奔向自由的國度。

再後來,我看到《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蝙蝠俠在被打到,囚禁在一個深井式地牢里,忍受著背叛、傷痛、絕望等折磨,他從一個億萬富豪淪為毫無鬥志的囚徒。這種落差,換到普通人早已崩潰。

而劇情的反轉,是他在地牢里,受到一位長者的啟發、以及想要拯救哥譚人民和好友,於是開始積極恢復身體,並嘗試爬出深井地牢。

屢次嘗試後,再次受到長者的啟發,要想逃出地牢,不能依賴繩索的保護,要用豁出去的精神,才能成功跳躍到可逃離的平台。

最終布魯斯韋恩憑藉自身的強大意志,逃出升天,回歸為拯救人民於水火的蝙蝠俠。

這讓我深刻理解到,一個人內心的強大,就是源自內心的堅強意志,遇到挫折永不言敗,他可以被打倒,卻不會被打敗。它不輕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它是一種真正的自信。

就像布魯斯韋恩的父親對他說的:跌倒,是為了讓我們學會站起來。

3,

那什麼叫做內心強大?

我的理念:內心強大=核心自信

內心強大就是擁有核心自信,不是自負,也不是自戀。

核心自信,是比一般意義上的『自信』,更加強大的狀態。

核心自信,不是偽裝出來的自信,也不是根據外在條件而有的自信,而是發自內心,散發出來的強大能量狀態。

核心自信,是不依賴於外在條件的自信,不受外界的影響。

並且因為內心強大,而擁有能轉變因果關係的能力,擁有逆襲的作用。(這裡賣個關子,篇幅有限,以後再講)

什麼是外在的條件自信?

最常見的例子:
我長得太矮,我喜歡的人都比我高,很沒自信,如果我長得高一些就好了。
我長得丑,沒人喜歡我,我只有整容變好看了,才自信。
我窮,讓我很自卑,我變得有錢,才自信。
我現在條件一般,我要讓自己變得更好了,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對象。
我覺得有車有房,才能娶到老婆。

那如何做到,不依賴『外在條件』而建立自信呢?

與核心自信,相對應的是『條件自信』,需要一定的前提才能自信。

『條件自信』主要分為4種,分別是大眾價值觀、裙帶關係、特殊技能、角色扮演。

4,

當我20歲出頭,意識到我需要讓自己,變得自信起來的時候,最先想到,就是如何改變自身外在形象,扮相帥一點,會讓我自信。

於是,在資訊匱乏的年代,我把當時,能找到的男性時尚雜誌,買了個遍,學著裡面的造型,買了相對低廉的搭配,沒辦法剛畢業,沒什麼錢,一切只能講究性價比。

在鏡子面前,一站,猛然發現,比自己之前技術IT宅男的形象,做了361度的反轉,我成了當時IT型男(這麼不要臉的話,我都要吐了。)

總之,自我意識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更有魅力,至少做到了第一步,先讓自己看起來更帥氣一點點。

當時最喜歡的搭配就是,修身牛仔褲+休閑襯衣+休閑西服上衣,請自行腦補。。。。。

我發現自己,比同是搞技術的同事,更有型了一些,優越感油然而生。

可直到,遇見一見鍾情的女生時,我被打回了原形,在她面前,莫名的緊張,大腦里,不斷的自我過濾要說出來的話,可越篩選,就越說不出來,患得患失,想贏怕輸,別人給了機會,卻讓自己搞砸,悔恨,遺憾,糾結。

我這時,才意識到,我的自信,非常脆弱,像一隻光滑的蛋殼,一敲就碎。

直到後來,我知道了『大眾價值觀』這個概念,才明白我的脆弱自信來自於哪。

『大眾價值觀』的 自信,是否符合大眾價值觀的標準,來決定認為自己的自信是高是低。

比如說,你今天買了一件新的襯衣,覺得非常好看,你的自信是不是會變高一點?

又比如,今天你買了一輛車,你會不會自信更高一點。

再比如,你今天買了一套房子,自信更高了,當然有幾十年房貸壓力的另算。

因為,大眾價值觀說,有車有房是好事情,是高價值的表現,穿好看的衣服是自信的表現。

如果,你滿足了這套要求,你就符合了大眾價值觀的標準,自信就變高了。

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各種明星代言的廣告,潛台詞都是想告訴你,用了我的產品,你就自信了,你就牛逼,快來買吧。

幾年前,陳冠希代言的某種男士香氛,類似於去除體味的產品。廣告賣點,只要用了我的香氛,可立刻變成萬人迷型男,這種香味可以瞬間吸引美女。

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有這樣的產品,絕對會像偉哥一樣暢銷。

這種自信能持續多久?

一件新襯衣的新鮮感的自信,大概也就能持續幾天到一星期左右。

一輛車,一套房時間會更長一些。

一般來,說價值低,時間短,價值高,時間稍長一些。

5,

第二種條件自信,裙帶關係

現在的中國社會是人情社會,是關係社會,如果你有關係,可以走後門,節約時間、成本,加快效率。

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就慢慢習慣於依賴群體才行動。

我以前參加社交活動,如果沒有和朋友一起去,就會感到沒有安全感,害怕一個人勢單力薄,萬一發生什麼事,沒有人照應,久而久之,獨立性就慢慢退化了。

到了陌生人多的場合,我發現,只要當時狀態不好,就很容易躲在角落裡,默默的玩手機,不敢和別人打招呼,不懂如何融入一個新環境,時間一長,就會越來越覺得沒意思,索性就在家裡宅著。

而如果,有人主動熱情找我聊天,也會慢慢的放開自己,能聊一會,但也僅限於,周圍的幾個人。

如果,有自己朋友在場,尤其是那種比較放得開,能量氣場很足的人,我就會容易被帶動起來,但下次沒有這個朋友在,就又會變回原形。

這讓我意識到,在社交時的狀態,很依賴於周圍人的反應和帶動,所以,裙帶關係也是提升自信心的一種方法。

就連『你瞅啥,瞅你咋地』這樣的行為,都會涉及裙帶關係。

你一個人很慫,不敢瞅,但你有一幫人幫你瞅,你是不是就瞬間自信了。

6,

第三種條件自信,特殊技能

我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都擁有某個技能,或在某方面,相對擅長和有經驗,你在使用這個技能時,會感到有自信。

有一次,我們一群朋友聚餐,其中一個人,是朋友的朋友,連名字叫什麼,我都不記得,因為很沒有存在感,吃飯時都沒說話,很內向。

飯後節目是K歌,在進入包廂後,我發現,這位朋友,立馬變身麥霸,踴躍的點歌和唱一些比較豪邁、激昂、高難度的歌曲。

我能感受到,KTV變成了他的主場,唱歌是讓他展現自身價值的特殊場合,幾曲之後,他也明顯話多起來。

後來,再次遇見時,發現他日常,就是一副內向不愛說話的狀態。

可能會有人說,內向的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很有熱情,平常都是處於安靜的狀態,這和自信心有什麼關係。

我寫過一篇文章《內向者到底要不要變得外向?》,可在公眾號(ID:yingrendao)後台,回復關鍵詞『內向』查看。

我的觀點是,內向者如何更好的社交和改變自己,需要先確定一個前提,你到底是真內向、還是假內向?

如果你是真內向,你可以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可以發揮自己真內向的優勢,就是深度思考,做一個安安靜靜的研究者和美男子。

如果你是假內向,同時內心有強烈交友和改變的意願,那你其實可以有另一種生活方式。

據我接觸的內向者,大部分其實是假內向,可通過有效的訓練方法,讓自己變得更容易與他人社交。

由於,假內向通常伴隨,不會聊天、不會社交、不懂得如何自如的與心儀異性交流,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挫折感、失敗感,進而會造成自信心的降低,惡性循環。

另外,在某論壇上,有人發了一個積累與異性聊天慣例的帖子,有幾十頁的回帖。

帖子主旨,希望大家能把自己碰到異性刁鑽問題,以及應對『標準答案』發上來,共大家學習背誦,以備不時之需。

雖然真能讓不懂聊天的人,至少能說出話了,但這是在背台詞,而不是真實的情感交流。

因為這是,理性思維錯誤的套在,本應該是感性思維的溝通交流上,這種錯位導致的結果,會讓人,變成冷冰冰的聊天機器人,像SIRI。

你發出一個含有某個關鍵詞的問句,對方會自動在大腦里,搜索背過的可能匹配的答案,然後輸出給你。

殊不知,這隻能騙騙,不諳世事的小女生,而稍微有些社會閱歷、社交直覺、第6感很準的女生,一眼就會看穿你的把戲。

能感覺到你的不正常,就像siri雖然已經很智能了,但你還是能感覺到,它不過是個冷冰冰的機器人,而不是有真實感情色彩的人。

更不用說那些「天資愚鈍」的人,根本背不了海量的慣例庫,因為人是活的,說話內容千變萬化,不太可能每次都會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應該是掌握聊天的本質,靈活應對。

像類似的特殊技能,是可以臨時性的提高自信狀態,卻有副作用。

7,

第四種條件自信,角色扮演

有人發現,如果用一些裝逼,裝高價值人士的方法,可以比較快速的吸引到一些異性的注意。

比如,只是個普通白領,通過服飾造型打扮成了高富帥或社會精英的樣子。

去到酒吧,就把在淘寶上,買的模擬法拉利車鑰匙,丟在桌子上顯擺。

通過這些方法,的確是可以騙到,一些涉世未深的小姑娘,這也正好證明,他是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

這並非是真正的自信,而是在偽裝成另一個人,才能有自信去做一些事情。

是偽裝就會有揭穿的一天,並且無法搞定質量與層次,都比自己高的異性。

不真實的身份,一旦回到現實生活狀態,就會又變得不自信。

由於在扮演角色和真實的自己,來回徘徊,久而久之,人格也會變得分裂,分不清到底哪個是自己。

如果你是女生,被人搭訕,在一般休閑場合,卻穿著一本正經的西服三件套,口插袋巾,油頭粉面,說的話都像是提前背誦過的,你能通過他的言行,感到明顯有生疏感和不自然。你能感覺到外在的精英形象和他內在是不匹配的。

那基本可以確定,這個人應該是剛參加過PUA課程,還不熟練的狀態,現在正在拿你做練習呢。

你在公司里是個管理層,很多人都要聽命於你,你在他們面前很自信,因為你有權力。如果你碰到老闆時,你面對下屬時的自信還有嗎?

思考題:
你是否處於什麼角色時,有自信;處於什麼角色時,就自信全無?

你曾經,是否有為了讓自己顯得自信,而刻意裝逼的時候?
這個裝逼成功了嗎?
這個裝逼被識破了嗎?
這個裝逼讓你感到真正自信了嗎?

8,

大眾價值觀、裙帶關係、特殊技能、角色扮演,這4樣基本上都是可以用錢來解決,但問題是有錢還好,那沒錢怎麼辦。

這些都是無法長久,自我掌控、無法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

我們做到真正提升自己,讓你的核心自信增強了,所有這些都會自然轉換,並且不用擔心內心的脆弱,而過度的依賴它們。

怎樣變成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首先需要提升核心自信。提升核心自信有3個入門基本步驟。

1)扭轉思維模式
2)調整精神狀態
3)突破舒適區,不斷提升自己

1)扭轉思維模式
需要先認知,前面提到的條件自信是什麼,以及對你構建,真正內心強大的自信,有什麼影響。
調整此類社會規範、認知對自己的束縛。
當你循序漸進,擺脫這些條件自信的影響,減少自己對它們的依賴,是建立強大內心的前提。

2)調整精神狀態
這涉及到精神、能量、氣場的話題。
如果,你是一個因為工作生活不規律導致精神萎靡、身體健康不佳、同時又缺乏運動與活力。

那你的整體精神力量,就會非常的薄弱,當你遇到困難挫折時,沒有足夠的精神力量作為內在的支撐,那也是無法擁有強大內心的。

調整精神狀態,先從每天的睡眠、飲食、運動、健康著手。

3)突破舒適區,不段提升自己
如果一個人只有主觀上的自信,那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而是自負。

自負,就是過高地估計自己。人的自我意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自我認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體驗。

人評價自己,要靠自我認知,有的人過高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負;有的人過低地評價自己,就表現為自卑。

自負,往往以語言、行動等方式表現出來。

自負,實質是無知的表現。主要表現在不自知。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無知有兩種表現,一是盲從,二是狂妄。

自負,有時表現為狂妄。大家最熟知的例子,莫過於芙蓉姐姐和鳳姐了,當然,這可能是他們故意製造出來的標籤形象,並不一定是他們真實的樣子。

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在社會學習理論中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

自我效能,感關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麼技能,而是個體用其擁有的技能,能夠做些什麼。

人在主觀上進行自我暗示、思維方式的改變,同時也需要通過實際的大量行動,進行失敗、成功等經驗的累積。

客觀的結果,都會增加你的實力,會反過來,促進主觀上的思維變化。

尤其是,你獲得成功經驗的時,你的大腦有一個「獎賞機制」會對你進行獎賞。

在心理學中,當人作出某一決策後,如果被證實正確,併產生了好的結果,大腦會向負責決策的區域,發送「獎賞」信號,這會促進,人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環,這被稱作「獎賞效應」。

例如,當你成功通過,一項較難技能的考試,比如汽車駕駛,你會感到,自己原來水平還不錯,尤其是看到一起學習的同學,有人多次都未通過,你會有優越感。

以上3個步驟,只是入門,更深入系統的提升核心自信方法,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yingrendao,後台回復『如何學習核心自信』

9,
小時候恐懼演講的我,通過近幾年,逼自己學習和訓練,現在至少可以在YY語音,隨便和幾百人侃侃而談1、2個小時。

雖然還達不到喬布斯、雷布斯、羅布斯的大神級別,但至少已經擁有了,認可自己的一群鐵杆簇擁。

每當有粉絲讚許和打賞,都在不斷讓我感到,原來我真的可以做到,原來我可以幫助到很多人,原來我是個有價值的人。

這一次次的訓練提高、被肯定,都在不斷的強化我的自信心。

小時候因為當眾說話的恐懼感,已經離我遠去,我已不再害怕演講,甚至享受演講。

所以,每次突破舒適區,挑戰自己,提升自己的過程,就是一個訓練強大內心的過程。

核心自信(強大內心),就是不斷地提升與超越自己,產生一種來源於內心深處的最強大力量的過程。

這種強大的力量感,在你的大腦里產生時,你就覺得擁有了一種『超能力』,一種超強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扭轉一切,幫助你有勇氣和底氣,去解決遇到的各種難題。

所以,我對內心強大的定義,內心強大就是擁有核心自信。

核心自信,源自正確思維觀念的建立,與大量成功經驗的實力積累。

另外,不點贊,看看廣告也可以呀。

我的電子書《天生好手》,為你詳解如何提高【自信】的方法。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yingrendao 】,回複數字『 1 』,即可下載。

微信公眾號,每日推送最新提升自信與戀愛情商文章。

http://weixin.qq.com/r/rUw3LxnEWEQnrV1M9xm- (二維碼自動識別)

怕我,你愛了嗎?


把所有對你造成心理壓力的人都看成一坨肉。


我時常告訴自己:
我不完美,但唯一
所以,世上就沒有什麼東西能打敗我了,哇嘎嘎!!!


我的經驗:

讀書 讀書 讀書 。。。
思考 思考 思考 。。。
讀書 讀書 讀書 。。。
經歷 經歷 經歷 。。。
思考 思考 思考 。。。
經歷 經歷 經歷 。。。


不管發生什麼,你都得明白,一切都會成為過去。


什麼他娘的精銳?老子打的就是精銳!

曾國藩在寫給自己九弟的書信中說道:

「至於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

「弟向來倔犟之氣,卻不可因位高而頓改。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即修身齊家,亦須以明強為本。」

曾國藩的九弟是個脾氣倔強的人,一般來說,這樣的人做了大官,做哥哥的都會勸他脾氣柔和一點,通變一點,不要那麼死犟,更不要與人爭鋒。

因為在中國做官,最重要的是圓融。

但曾國藩卻反其道而行之:「你脾氣向來都很倔,很好,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一定要好好保持,不能因為身在高位,生活順了,路子暢了,就把倔強的習慣給改了,而是要繼續保持下去。記得啊!繼續保持下去啊!」

誒,這就有點兒奇怪了!

曾國藩久在官場浸淫,自然明白圓融二字的重要性。

但他卻勸他弟弟倔犟不改,難道是不想讓他弟弟好?

當然不是!這樣做,恰恰是為了弟弟好,恰恰是要把自己的終身心得,傳給弟弟。

在曾國藩的人生心得中,通融固然重要,但是倔強更加重要!

什麼是倔強?

就是不信鬼,不信邪,

不見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

敢把皇帝拉下馬,敢叫日換月新天!

三個字:不服!

四個字:各種不服!

六個字:專治各種不服!

既不服,又專治各種不服!

這叫倔強,既倔又強!

曾國藩欣賞的,就是他弟弟這股倔強剛硬的精神,

要他弟弟保持的,也是這股倔強剛硬的精神!

因為時節危難,外憂內疑,男子漢大丈夫,要想做大事,就必須要守住「明」、「強」二字。

明,是明斷。強,是倔強。

明斷是前提,但明斷之後,就是倔強!

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就是敢把皇帝拉下馬,敢叫日月換新天!

身在亂世,沒有這股子氣在,一遇強敵,就先輸了。

什麼他娘的精銳?老子打的就是精銳!

什麼他娘的皇帝?老子反的就是皇帝!

什麼他娘的天皇?老子日的就是天皇!

————————————————————————

最棒的個人成長專欄:成為更強大的自己

有些技巧,只被少數人掌握,從未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

新浪微博:秘傳心理學 Sina Visitor System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眾號「秘傳哲學」

秘傳哲學、心理學,為你解讀世界的元規則


天才和白痴都是心理強大的人,因為再牛b的人在他們面前都一文不值


去做你害怕的事


除了有錢,沒第二個辦法。

很認真的回答,感悟,不是抖。

讀書能使人平靜。

唯有有錢才能內心強大。

服嗎?

覺得內心不強大,就想法設法賺錢去。

你有錢了。

以前看不起你的人也會來跪舔你。

各種好聽的話招呼你。

你有什麼理由內心不強大。

相信我。

別聽他們的扯淡,聽了只會麻痹,誤入歧途。


面對就好,去經歷就好。沒事別找事,有事別怕事。


不能再贊@天光 所說的了。

想要補充,發覺也無非是增加一些案例,這樣的案例不說也罷。

不過這倒是讓我想起以前寫的文章——做個普通人(是這個名字?忘了)。

大意是,通往聖人的道路是一條「不歸路」,因為當你無限接近那個理想的標杆的時候,就會發現你已經很難回去了。

你是繼續的往前走,直到自己逐漸的喪失絕大多數生活中的精彩與快樂。還是選擇,退回去,但同時更加艱難的融入曾經看不起的並脫離的生活。

@張佳瑋所說可以說是一種普遍的通聖之道。這個方法非常好,能夠解決很多問題,但是正如上面所說,一旦真的把所有的事情都看開了,所有的事情都看的無所謂了,那麼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所以@插門胡的小背心 的後一句說法真心的是一種智慧,

「如果不是十分必要,不要變成心理強大的人,幸福的人不需要強大也幸福。」

因為巧妙的避開了這樣的一種可能。

同時也說明了,如果你僅僅是將幸福作為人生最高的標杆,那麼並不一定非得要變的心理強大,當然有時候也會有問題,比如,你如果心理不夠強大(一開始誰的內心都不強大),那麼你必須要有所依靠(這個是前提,個人認為這是人作為社會動物的基礎,如果基礎改變了那麼後面的其實也就不用看了)。

如果你是相對簡單的人,那麼你對於你所依靠的事物會認為更加的可靠。(這是最剛的時候)

但是如果你是複雜的人,慣性的深入分析之後,那麼你對於你所依靠的事物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同時會對認為你所依靠的事物會變的不那麼可靠。(你會努力的維繫)

如果你是個聖人,那麼,你可能會對你所依靠的事物有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然後可能發現你所依靠是事物根本就不是可靠的,比如:現在這樣的一種穩定更多的是一種巧合。比如:發現其中不可調和的矛盾點。等(你可能會崩潰)

反正亂七八糟的會有一大堆事。

恩。。。貌似又扯遠了,懶了!懶了!不扯淡了!不扯淡了!就當俺還是百分百的贊同@天光吧 =。。=


推薦閱讀:

TAG:心理成熟 | 心理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