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1 米不直接定義為光在真空中行進一秒距離的 1/300000000?

定義為 1/299792458 多不方便
更新:不好意思啊,釣魚一欄是誤點,以後要注意。


1790年5月由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通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米


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對米的定義作了如下更改:「米的長度等於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級之間躍遷的輻射在真空中波長的1650763.73倍


1983年10月在巴黎召開的第十七屆國際計量大會上又通過了米的新定義:「米是1/299792458秒的時間間隔內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長度」。

所以,一開始大家也是想取整的,後來的定義只是為了不改變原來「一米」的大小。

最後吐槽:這個定義到底怎麼讓你不方便了?又沒有讓咱去量...


然後把現在所有尺子重新按照新標準造一遍?


測光在走過一米所用的時間的誤差容易還是光在一秒內走過的時間容易。
從而可以看出哪個的誤差比較大了。


先定義了一米的長度,後來才能比較準確地測量光速。所以後來想更準確定義一米的長度,也都是往原來的定義上靠,而不是改變它。


因為先有米,後有光速,由於光速恆定,所以用光速來定義米,定義和實用是沒有什麼關聯的


對計算機來說299792458和300000000沒有區別,都是9位有效數字。

就算你把光速定義成3億整,你還得乘上別的量,比如質量或動量。這些物理量不一定是常量。


好吧,你可以告知上帝讓他修改光速以方便人類小學生背誦


定義是為了準確,不是方便。


我怎麼記得好像是用某個光波波長定義的。


因為以光速定義米不是首次定義


用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改?自找麻煩


準確的回答樓上已經給出。
我想說的是題主能夠有所思這本身並沒有錯,題主主要是想知道米現在的定義依據,但是卻被吐槽我覺得主要還是問題的描述太主觀了(至少在知乎上),但是大家完全可以以一個平和的態度去解釋,給問題添加釣魚標籤實在沒有必要。
最後,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在百度上搜索米的定義得出答案,又何必來知乎呢?至少百度的答案是現成的,題主你說是吧。


然後光速變成300000000m/s
然後你發現有一堆的常數需要修正...有意思么?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Newscientist的這篇關於半個宇宙的質量被找到的文章?
如果光可以因引力而彎曲路徑,那麼宇宙中的空間位置是如何確立的?
如果金星一天相當於地球243天,那在金星上生活是不是可以活得更久?
為什麼宇宙中所有已知的星球都是球形?為什麼不會是方形或是其他形狀?
我們的想法和念頭會佔宇宙內存嗎?

TAG:物理學 | 宇宙學 | 光速 | 量子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