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和現代的太空探索跟 17、18 世紀的航海時代是否可以比較?

如何評價「我們抱怨祖先600年前放棄了大海,我們不能讓子孫600年後抱怨我們放棄了星辰」這句話?兩者的歷史壯舉可否相提並論?前者的歷史可以給我們什麼啟發?

從今天來看海洋對一個國家的經濟、軍事、貿易等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初我們曾有機會一舉成為海上貿易和軍事強國而最終卻「損失慘重」。至於什麼造成這樣的結果,有人認為是因為初衷錯了,當時太注重政治意義而忽視了經濟意義,如今我們今天又在面對同樣的問題,前者的歷史可以給我們什麼啟發?探月天工程是否對我們有切實的意義還是僅僅是花架子?


航天工程和航天計劃,絕不是花架子。
首先,讓我們來認為,不放棄宇宙,是發自於中國為數很少的靈台清明的知識分子的美好願景--在以 用 至上的中國,終於開始在為人類自然科學的探索歷程上添磚加瓦了,是的,除了餵飽自己,我們還需要仰望星空。
我本人是搞應用數學和計算流體力學的,與自然科學的多年接觸,令我體會到了人類想要利用自然,最根本還是在於人類能夠有多了解自然,我們觀察實驗現象,總結推導數學模型,用計算機求解數學模型得到結果,再驗證計算的結果與實際的自然現象的吻合程度,從而驗證自己對於自然的了解程度,而航天工程,至少在現在看來,仍然是人類文明史中最複雜和偉大的系統工程,是驗證一個文明對物理,數學,計算機系統,人工智慧技術,材料學,結構學等多門綜合科學的掌握程度的試金石,而這些知識,正是一個文明能否成為強大文明的標識--要知道,所有這些建造航天器材的經驗,沒有一個國家會與你分享,你必須自己摸索出來--這就證明了,我們中國人,在斷層世界文明二百年後,憑著自己的智慧,完全可以回到世界文明的巔峰!雖然我們落後於美蘇40年,但要知道,四十年於人類歷史只是一瞬,四十年前,我們才剛開始百廢待舉,而今,我們已經可以用自己掌握到的科學技術,完成月球著陸,要知道我們是第三個完成軟著陸的國家!--去看一看維基百科,美蘇當年在完成一次軟著陸之前,經歷了幾十次的與月球擦肩而過和碰撞月表。
而為了研究登月所發展出的科學技術,也應用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通信技術,圖形顯示技術,控制論至於航天科技,燃料技術,材料工藝…………我們不得不相信,發展一個偉大文明點所帶來的副產品,足夠人類受益無窮。
回過來我們不說登月,說一下航空計劃,還記得我父母年輕的時候,那時候想打一個電話給遠方的親戚,要麼只能發電報,要麼必須去城裡的電話中心排隊打電話,而且每個人還限時,原因為何?我們沒有自己的通信衛星,而古老的電話線系統承載力有限,速度慢,就造成了這種局面。隨著通信衛星越發越多,我們的電話,電視信號都越來越多,極大的豐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現在中國甚至還向別的發展中國家出租衛星的使用權,從中賺到不菲的一筆,這筆錢,用來建設國防,投資基礎建設,去別的國家發展殖民,對我們整個民族而言,是有百利無一害的。
再說回對地外星球或星系的探索,美國有哈勃望遠鏡觀察著宇宙的每個角落,發送了旅行者號來尋找外星人,難道他們真的是有利所圖么?難道不能帶來實際利益的事情,我們就真的一點不做么?我認為,比獲得利益更重要的是生存下去,而對地外星球和宇宙的探索,才更能讓人類明白宇宙是如何運作的,人類是從哪裡來的,而只有知道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才能幫人類去應付可能遇到的災難,而藉由技術的發展,獲得利益,只是遲早會有的副產品--你可以想像,美國人登了月,他們發現了一些很有用的礦產,卻騙我們說那兒什麼也沒有,於是,若不是親自去那裡走一遭,我們又怎麼知道那裡有沒有寶藏呢?這,也便就是探索的實質了。
最後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獻給為中國的航天計划出力的科學家,學者,工程師和學生們!


背景1與事實不符,七下西洋之後,只是停止了官方船隊的遠航,民間貿易仍然進行中,直至明末海盜與歐洲人侵佔傳統東南亞的轉運港口,因為沒有官方的支持,無法競爭,從此中國逐漸退出了對於亞洲方面海運的控制。鄭氏本身就是海盜,加上控制台灣島,所以清初延續了明末的政策,片板不許下海,海外貿易自後期才逐漸有限恢復,再之後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了。
鄭和為說服明仁宗朱高熾保留寶船隊時的一段話:「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海洋,危險亦來自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我國船隊戰無不勝,可用之擴大經商,制服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 能說句髒話嗎,很多人連個太監都不如。。。。。。


要知道,在一個7成以上網民支持把數學踢出高考的國家,科學精神是一件稀罕物

中國古人有成就都要感謝祖先,現代人哪裡落後都要抱怨祖先,大約這就是退化吧
==================================================
有同學說把數學踢出高考是一種娛樂,我被你們的娛樂精神深深的打動了。
如果是投票結果是踢出政治的,那麼你們是不是又要說這是民意的體現?
對數學投票不認真,對政治投票就能認真?你就不能一貫認真么?一貫不認真也行啊!
所以說中國人一貫是個善於變通的民族,不要以為我們有全世界最多的工程師,學著全世界最難的數理化就怎麼樣了,我們都是拿這些玩意當名利的敲門磚的,我們從來沒有過一個認真求是的態度,反正也是交差,何必認真?

如果你對」為什麼要學數理化「的答案是」因為高考「
那麼我絲毫不奇怪你會問出」為什麼要探索宇宙「

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娛樂至死》


才花了390億就把人送到太空,探測器送到月球,這麼值的項目能有幾個啊!


轉一個其他地方看到的文章,我認為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

------------------------------

1970年,尚比亞修女 Mary Jucunda 給 Ernst Stuhlinger 博士寫了一封信,他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創性研究,成為 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學副總監。信中,Mary Jucunda 修女問道:目前地球上還有這麼多小孩子吃不上飯,他怎麼能捨得為遠在火星的項目花費數十億美元。

Stuhlinger 很快給Jucunda 修女回了信,同時還附帶了一張題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這張標誌性的照片是宇航員 William Anders 於1968年在月球軌道上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的地面)。他這封真摯的回信隨後由 NASA 以《為什麼要探索宇宙》為標題發表。

1970年5月6日

親愛的Mary Jucunda修女:

每天,我都會收到很多類似的來信,但這封對我的觸動最深,因為它來自一顆慈悲的飽含探求精神的心靈。我會盡自己所能來回答你這個問題。

首先,請允許我向你以及你勇敢的姐妹們表達深深的敬意,你們獻身於人類最崇高的事業:幫助身處困境的同胞。

在來信中,你問我在目前地球上還有兒童由於飢餓面臨死亡威脅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花費數十億美元來進行飛向火星的航行。我清楚你肯定不希望這樣的答案:「哦,我之前不知道還有小孩子快餓死了,好吧,從現在開始,暫停所有的太空項目,直到孩子們都吃上飯再說。」事實上,早在了解火星之旅的技術之前,我已經對兒童的饑荒問題有所了解。而且,同我很多朋友的看法一樣,我認為此時此刻,我們就應該開始通往月球、火星乃至其他行星的偉大探險。從長遠來看,相對於那些要麼只有年復一年的辯論和爭吵,要麼連妥協之後也遲遲無法落實的各種援助計劃來說,我甚至覺得探索太空的工程給更有助於解決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種種危機。

在詳細說明我們的太空項目如何幫助解決地面上的危機之前,我想先簡短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國某小鎮里有一位伯爵。他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他將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給了鎮子上的窮人。這十分令人欽佩,因為中世紀時窮人很多,而且那時經常爆發席捲全國的瘟疫。一天,伯爵碰到了一個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個工作台和一個小實驗室,他白天賣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幾小時的時間專心進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鏡片,然後把研磨好的鏡片裝到鏡筒里,用此來觀察細小的物件。伯爵被這個前所未見的可以把東西放大觀察的小發明迷住了。他邀請這個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為伯爵的門客,此後他可以專心投入所有的時間來研究這些光學器件。

然而,鎮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這麼一個怪人和他那些無用的玩意兒上花費金錢之後,都很生氣,「我們還在受瘟疫的苦」,他們抱怨道,「而他卻為那個閑人和他沒用的愛好亂花錢!」伯爵聽到後不為所動,「我會儘可能地接濟大家」,他表示,「但我會繼續資助這個人和他的工作,我確信終有一天會有回報。」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贏來了豐厚的回報:顯微鏡。顯微鏡的發明給醫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由此展開的研究及其成果,消除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肆虐的瘟疫和其他一些傳染性疾病。

伯爵為支持這項研究發明所花費的金錢,其最終結果大大減輕了人類所遭受的苦難,這回報遠遠超過單純將這些錢用來救濟那些遭受瘟疫的人。

我們目前面臨類似的問題。美國總統的年度預算共有2000億美元,這些錢將用於醫療、教育、福利、城市建設、高速公路、交通運輸、海外援助、國防、環保、科技、農業以及其他多項國內外的工程。今年,預算中的1.6%將用於探索宇宙,這些花銷將用於阿波羅以計劃、其他一些涵蓋了天體物理學、深空天文學、空間生物學、行星探測工程、地球資源工程的小項目以及空間工程技術。為擔負這些太空項目的支出,平均每個年收入10,000美元的美國納稅人需要支付約30美元給太空,剩下的9,970美元則可用於一般生活開支、休閑娛樂、儲蓄、別的稅項等花銷。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不從納稅人為太空支付的30美元里抽出5美元或3美元或是1美元來救濟飢餓的兒童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需要先簡單解釋一下我們國家的經濟是如何運行的,其他國家也是類似的情形。政府由幾個部門(如內政部、司法部、衛生部與公眾福利部、教育部、運輸部、國防部等)和幾個機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航空航天局等)組成,這些部門和機構根據自己的職能制定相應的年度預算,並嚴格執行以應對國務委員會的監督,同時還要應付來自預算部門和總統對於其經濟效益的壓力。當資金最終由國會撥出後,將嚴格用於經預算批准的計劃中的項目。

顯然,NASA的預算中所包含的項目都是和航空航天有關的。未經國會批准的預算項目,是不會得到資金支持的,自然也不會被課稅,除非有其他部門的預算涵蓋了該項目,藉此花掉沒有分配給太空項目的資金。由這段簡短的說明可以看出,要想援助飢餓的兒童,或在美國已有的對外援助項目上增加援助金額,需要首先由相關部門提出預算,然後由國會批准才行。

要問是否同意政府實施類似的政策,我個人的意見是絕對贊成。我完全不介意每年多付出一點點稅款來幫助飢餓的兒童,無論他們身在何處。

我相信我的朋友們也會持相同的態度。然而,事情並不是僅靠把去往火星航行的計劃取消就能輕易實現的。相對的,我甚至認為可以通過太空項目,來為緩解乃至最終解決地球上的貧窮和飢餓問題作出貢獻。解決飢餓問題的關鍵有兩部分:食物的生產和食物的發放。食物的生產所涉及的農業、畜牧業、漁業及其他大規模生產活動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區高效高產,而在有的地區則產量嚴重不足。通過高科技手段,如灌溉管理,肥料的使用,天氣預報,產量評估,程序化種植,農田優選,作物的習性與耕作時間選擇,農作物調查及收割計劃,可以顯著提高土地的生產效率。

人造地球衛星無疑是改進這兩個關鍵問題最有力的工具。在遠離地面的運行軌道上,衛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掃描大片的陸地,可以同時觀察計算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多項指標,土壤、旱情、雨雪天氣等等,並且可以將這些信息廣播至地面接收站以便做進一步處理。事實證明,配備有土地資源感測器及相應的農業程序的人造衛星系統,即便是最簡單的型號,也能給農作物的年產量帶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提升。

如何將食品發放給需要的人則是另外一個全新的問題,關鍵不在於輪船的容量,而在於國際間的合作。小國統治者對於來自大國的大量食品的輸入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他們害怕伴隨著食物一同而來的還有外國勢力對其統治地位的影響。恐怕在國與國之間消除隔閡之前,飢餓問題無法得以高效解決了。我不認為太空計劃能一夜之間創造奇蹟,然而,探索宇宙有助於促使問題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以最近發生的阿波羅13號事故為例。當宇航員處於關鍵的大氣層再入期時,為了保證通訊暢通,蘇聯關閉了境內與阿波羅飛船所用頻帶相同的所有廣播通信。同時派出艦艇到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以備第一時間進行搜救工作。如果宇航員的救生艙降落到俄方艦船附近,俄方人員會像對待從太空返回的本國宇航員一樣對他們進行救助。同樣,如果俄方的宇宙飛船遇到了類似的緊急情況,美國也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提供援助。

通過衛星進行監測與分析來提高食品產量,以及通過改善國際關係提高食品發放的效率,只是通過太空項目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兩個方面。下面我想介紹另外兩個重要作用: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提高一代人的科學素養。

登月工程需要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面對如此嚴苛的要求,我們要尋找新材料,新方法;開發出更好的工程系統;用更可靠的製作流程;讓儀器的工作壽命更長久;甚至需要探索全新的自然規律。

這些為登月發明的新技術同樣可以用於地面上的工程項目。每年,都有大概一千項從太空項目中發展出來的新技術被用於日常生活中,這些技術打造出更好的廚房用具和農場設備,更好的縫紉機和收音機,更好的輪船和飛機,更精確的天氣預報和風暴預警,更好的通訊設施,更好的醫療設備,乃至更好的日常小工具。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先設計出宇航員登月艙的維生系統,而不是先為聽力障礙患者造出有聲閱讀設備呢。答案很簡單:解決工程問題時,重要的技術突破往往並不是按部就班直接得到的,而是來自能夠激發出強大創新精神,能夠燃起的想像力和堅定的行動力,以及能夠整合好所有資源的充滿挑戰的目標。

太空旅行無可置疑地是一項充滿挑戰的事業。通往火星的航行並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決饑荒問題。然而,它所帶來大量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項目之外,這將產生數倍於原始花費的收益。

若希望人類生活得越來越好,除了需要新的技術,我們還需要基礎科學不斷有新的進展。包括物理學和化學,生物學和生理學,特別是醫學,用來照看人類的健康,應對飢餓、疾病、食物和水的污染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

我們需要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科學事業中來,我們需要給予那些投身科研事業的有天分的科學家更多的幫助。隨時要有富於挑戰的研究項目,同時要保證對項目給予充分的資源支持。在此我要重申,太空項目是科技進步的催化劑,它為學術研究工作提供了絕佳和實踐機會,包括對月球和其他行星的研究、物理學和天文學、生物學和醫學科學等學科,有它,科學界源源不斷出現令人激動不已研究課題,人類得以窺見宇宙無比瑰麗的景象;為了它,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湧現。

由美國政府控制並提供資金支持的所有活動中,太空項目無疑最引人矚目也最容易引起爭議,儘管其僅佔全部預算的1.6%,不到全民生產總值的千分之三。作為新技術的驅動者和催化劑,太空項目開展了多項基礎科學的研究,它的地位註定不同於其他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太空項目的對社會的影響,其地位相當於3-4千年前的戰爭活動。

如果國家之間不再比拼轟炸機和遠程導彈,取而代之比拼月球飛船的性能,那將避免多少戰亂之苦!聰慧的勝利者將滿懷希望,失敗者也不用飽嘗痛苦,不再埋下仇恨的種子,不再帶來複仇的戰爭。

儘管我們開展的太空項目研究的東西離地球很遙遠,已經將人類的視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陽、至星球、直至那遙遠的星辰,但天文學家對地球的關注,超過以上所有天外之物。太空項目帶來的不僅有那些新技術所所提供的生活品質的提升,隨著對宇宙研究的深入,我們對地球,對生命,對人類自身的感激之情將越深。太空探索讓地球更美好。

隨信一塊寄出的這張照片,是1968年聖誕節那天阿波羅8號在環月球軌道上拍攝的地球的景象。太空項目所能帶來的各種結果中,這張照片也許是其中最可貴的一項。它開闊了人類的視野,讓我們如此直觀地感受到到地球是廣闊無垠的宇宙中如此美麗而又珍貴的孤島,同時讓我們認識到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離開地球就是荒蕪陰冷的外太空。無論在此之前人們對地球的了解是多麼的有限,對於破壞生態平衡的嚴重後果的認識是多麼的不充分。在這張照片公開發表之後,面對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種種嚴峻形勢,如環境污染、飢餓、貧窮、過度城市化、糧食問題、水資源問題、人口問題等等,號召大家正視這些嚴重問題的呼聲越來越多。人們突然表示出對自身問題的關注,不能說和目前正在進行的這些初期太空探索項目,以及它所帶來的對於人類自身家園的全新視角無關。

太空探索不僅僅給人類提供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它還能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挑戰和進取精神,以及面對嚴峻現實問題時依然樂觀自信的心態。我相信,人類從宇宙中學到的,充分印證了Albert Schweitzer那句名言:「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


向您和您的孩子們致以我最真摯的敬意!

您誠摯的

恩斯特史都林格

科學副總監


對比於明朝,這話似乎可理解為政府不要管制航天業,要發展太空貿易之類的


我並不反對探月工程和航天工業,但是我極端反感這種民族主義話語。按照這種邏輯,所有國家都應該發展核武器,不然他們的子孫不會抱怨他們放棄了核彈嗎?
航天工業的確燒錢,但是航天工業又確實可以轉化成民用工業,最後造福於普通人,只不過這個過程可能很漫長而且一般人根本不會知道。不能簡單說中國搞航天就是跟蘇聯一樣搞軍備競賽爭奪太空霸權,當然存有這種質疑又有何不可?
但是從科技出發就從科技出發,最要命的就是賦予這種舉國之力的浩大工程以一種無限正確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愛國就愛國,它是人類心底的樸素情感,異化成愛國主義則是一種荒謬。一種單純的情感怎麼可能成為一種主義?我就不列舉歷史上多少人吐槽「愛國主義」的荒謬了,大家自己搜索之。
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的方式正是把航天、探月賦予一種無限崇高的愛國主義調調,這恐怕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質疑會吐槽的原因之一。這種招數的效果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了,老是打雞血會死人的。如果更多的賦予一種科普的色彩,像NASA一樣,經常還賣個萌,用衛星追蹤「聖誕老人」,或許民間的抵觸情緒會小很多。畢竟現在是社會矛盾集中爆發的時候,也是當政者慣用的過時的宣傳策略逐漸被解構的時候,這個時候還試圖搞「愛國主義教育」,搞「集體榮譽感」,搞「民族自豪」搞「偉大復興」這樣普通民眾根本不關心的宏大敘事,必然會遭受越來越強烈的反彈情緒。更重要的是,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會強迫所有人必須關注這件事,而且必須使用同一種話語描述,並且把你會不會使用這套標準答案作為衡量你是否是一個「中國人」「炎黃子孫」的評價尺度。不論是新聞聯播還是民生新聞,不論是黨報機關報還是門戶網站熱門微博,只要你能接觸到信息的地方它都不間斷滾動出現。不論你小學中學還是大學,只要有考試的地方都必然會讓你從科技經濟文化政治外交各個層面解釋它,「談談你的看法」。作為一個中國人,有幾個人敢理直氣壯的在大家面前說「老子不想關注嫦娥,關我鳥事」?彷彿說出這句話就像是犯了罪一樣。


分三部分。

一.是否有意義

出生的嬰兒有什麼意義?
【給修女的回信】難道不已經說了千百遍了么?

二.是否可以相提並論?

不能,恐怕探索宇宙比大海難度還要高,意義還要大。

三.是否有軍事意義?

當然。至於為什麼要發展軍事

「以禮待之,以武備之」

就這八個字。

最後講一個笑話。

有兩隻足球隊踢球,足球隊A 的拉拉隊,在自己的足球隊佔上風的時候,拚命起對方的哄,一副不把對手打趴下不罷休的樣子。結果最後不幸輸了,又開始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早幹嘛去了。


無論鄭和前還是鄭和後,中國商人都馳騁海洋

之所以沒成海上霸權,是因為傳統文化,不重視商人罷了。既然不重視貿易,尤其不重視對外貿易,那就連談海上霸權的出發點都沒有,又何必抱怨。

非要抱怨,就從2000年前開始抱怨吧


從未來的角度看,人類從未放棄太空,無論是何人在前行,人類都是再前行,我不認為600年後單純的民族國家還會存在,所謂的子孫又會是誰呢,我只能說,我們現在所做出的努力,只是希望未來有更多的選擇,無論未來何方,多個選擇,多個前行的力量總歸是不錯的

還是那句話,作為600年後人類子孫反推過來,"我們"的範圍,應該會遠遠的大於目前大家的認同,所以「我們」從未放棄太空,只是在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問得似乎存在評價這類事的標準答案似的。評價就是主觀喜好,這事也要問他人?不懂。分析來龍去脈找出因果條件,能增加我們對世界運作規律的認識。表達強烈而分明的感情,能拉近我們對此類經歷人類的距離,也可能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然而評價本身,不來自才智與情感本身,來自立場 / 陣營。同一人換個立場 / 陣營即可有不同的評價。

問題所引用的語句站在國家成員的立場看,在那些認為末來百年國家界線會漸漸模糊讓位給新型組織形態的人眼中,自然是不合時宜的。然而這種對立很無謂。堅持哪一方的立場都不對世界造成什麼影響。

問題所引用的語句也是從集體主義的角度看的。站在個人主義眼中,沒有太多人可以使用"我們"代表自己。後者會認為說者的腦子有大家長作風,漠視了不同個體的想法,不僅代表他人表達感情,也擅自為他人做了決定。這是不可容忍的。

當我們就以上兩者完成對語句的修訂,令焦點更集中在內容而不是令人預設立場的語氣後,得到如下語句:
我對1400年自己一個直系祖先放棄海外冒險很失望,我現在支持太空冒險事業,定期對此投資,希望不會被自己直系子孫認為犯錯。

這種個人的決定,有何好評價的?富人窮人這樣做效果不同對自己生活影響也不同。有眼光的與沒眼光的不同,出力與出錢的可能也不同。窮盡可能而論不可能,泛泛而論沒有什麼好說。


三葉蟲們在海里活了十多億年,它們不明白乾嘛非要爬上陸地,後來它們滅絕了。


  1. 我沒抱怨過。
  2. 這句話有個重要的前提需要先證明,否則說了等於沒說,那就是600年後這個國還是不是這個國。
  3. 另外,其實600年前的這個國也不是這個國。
  4. 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來說,探索太空不是個選擇題,而是必須的,這點我始終堅持。
  5. 但是……我討厭被人綁架……

1.這句話很難聽,而且帶著道德綁架和民族主義的附加語氣(只是附加語氣,單純只說這兩句話還不至於直接定義為民族主義),很多人會聽著不舒服,我也有這種反應,看到這幾個字首先要皺下眉頭。但我不是那種情緒化的人,真的,不管你信不信。我對一句話、一個人,產生一種價值判斷,從來不是根據表象,而是要看他的語氣和語意背後,到底表達什麼意思。

2.寫出這樣一句話的人,確實可以感覺到他潛意識裡還是有民族主義傾向的,且有將一些概念混淆的趨勢(即樸素愛國主義和樸素政治學),但他畢竟還沒有跳腳指著鼻子罵人是漢奸,這點民族主義情緒是可以包容的,因為他出於強國之心嘛。固然他還有國與國的成見,在探索宇宙時這是一種狹隘的甚至幫倒忙的思維,但總之,他還是想要探索宇宙的嘛。在科學探索麵前,即使是我這個大炮筒,也覺得政治成見不重要。

3.如果你和我一樣,勉強容忍了他表達出的民族主義情緒(我們、祖先云云),只就事論事,那我們其實要討論的,就不是什麼鄭和也不是閉關鎖國落後挨打,更不是和米國、俄國進行太空競賽,而是全人類共同的一個偉大理想,探索未知的宇宙。從這個角度說,不管這筆錢是誰出的,哪怕是希特勒出的,那登月工程無論如何也都是偉大的,何況貴國政府花的錢也不多,整件事幾乎無可指摘,如果獲取了足夠多有效的數據、有很多以前米國人沒有的新發現的話,那就更好了。

4.如果,我是說如果,沒有前半句,只有後半句,那語句中的「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現在活在地球上的全人類。那不僅不會有民族主義情緒,反而是人類主義和理想主義者的偉大宣言。我們最後就用Star Trek的經典橋段收尾吧,「宇宙,人類最後的邊疆,這是星艦企業號的旅程,它所繼續的任務,尋找新的生命形式和新的文明,勇敢地駛向那前所未至的——宇宙洪荒。」

5.Live Long and Prosper.


LZ的出發點本身就是錯的
1)600年前你所謂的祖先放棄大海,根本不存在,現實是明政權皇帝壟斷了海外貿易,實行海禁「閉關鎖國」,才造成的落後於時代
2)大航海時代是商人們的創造,不是政府行政行為所能製造出來的,沒有60倍利潤,誰會冒險去當年50%死亡概率的遠洋航行?
3)載人航天從最初開始就是赫魯曉夫搞起來的政治宣傳工程,美國人以登月作為回擊,本身是政治任務
4)登月工程的技術遠超當時的普通民用技術,經過後來的技術轉民用品,很快能創造效益,而國內呢,你看看航空航天口的技術,比普通民用品強么?例如所謂的太行發動機,用CFM56模仿核心機改出來的東西,到現在還沒達到原品的品質,而這已經是30年過去了


你們都姓朱嗎?
能不能不亂認祖宗?


我一直在抱怨有太多「我們」千百年來被「代表」了,我覺得我不能讓我的子孫也這麼抱怨我們。


第一,這句話本身沒有什麼說服力,歷史上我們大部分的「戰略性」選擇都是理性的、必然的、有效的,依據當時人的見識,比如定都北京。。。。放棄鄭和下西洋 也是和當時的經濟、文化、政治條件有關

第二、我不喜歡這句話裡面暗含的敵對性競爭的含義

第三、這句話說給文科生聽的

第四、公知大多數是文科生,所以這句話比較有效


謝邀!

成為大國,並不是說你的武力和物力多強大,更重要的是你的思想文化有多強大。當年日不落帝國現在早已衰敗,但是他們的司法政治乃至文化都讓那些「造反」的人繼承下來了,所以至今依然是大國之一。而曾一度為超級大國的蘇聯,在海洋、陸地、天空乃至太空,哪裡輸給他人了?結果卻敗在了思想文化上,而且幾乎前衛星國統統拋棄他們的一套,這種「大國」,無非是一個反面教材罷了。

所以,要做哪類大國,大家自己應該心裡有數。

補充於2013年12月17日8:14分左右:
或者題主和各位想一想:在太空科技方面幾乎與美國不相上下,而且在發射人造衛星、載人太空飛行、太空行走、空間站、探月等方面領先於美國的前蘇聯的「子孫」,現在是否在抱怨前蘇聯什麼么?為什麼?

另外,幾位噴的知友,搞清楚一個基本問題:從形式邏輯上來說,「不抱怨A」不等於「抱怨所有非A」


對比於明朝,這話似乎可理解為政府不要管制航天業,要發展太空貿易之類的


推薦閱讀:

用最簡單的話概述明朝滅亡的原因(最好有不同的視角,有主次)?
靖康之恥和土木堡之變哪個更恥辱?
如果明朝沒有覆滅,中國會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嗎?近代中國會衰落嗎?
明代御膳房具體在什麼位置?它跟光祿寺是什麼關係?
太平天國領袖們的長相?

TAG:歷史 | 科技 | 航天 | 探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