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後期東北也是中國領土,可為什麼有人說清朝留給中國的領土增加了?

明朝後期東北如果是中國領土的話,明清兩朝中國領土沒有變化啊,甚至明朝時期各民族領土加起來更大,擁有了貝加爾湖。
為什麼還有人說相比明朝,清朝留給中國的領土增加了,如下http://www.zhihu.com/question/33534010
他們默認只有漢族領土才是中國屬於隱性大漢族主義。


謝邀。

明朝對東北的統治並不深入,尤其外東北只是偶爾派員巡查,徵收當地民族貢賦,對於外東北直至清朝仍是這種鬆散的管理方式;明朝對於遼東統治深入一些,但也是軍事駐防為主。清朝(後金)是遼東邊外的建州女真建立的政權,作為清朝的龍興之地,清對東北控制程度更深入,雖然失去了外東北,但是清末東北建省以及移民實邊(闖關東)改變了東三省的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最終使其成為中國主體民族(漢族)的居住區,進而成為中國穩定疆域的一部分。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從更深層次上理解,即為什麼說是清朝奠定了當代中國版圖的基礎而不是明朝?

下面這張是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譚圖」)中宣德八年即1433年的明朝疆域圖,這是明朝全盛時期。明朝版圖之外仍有亦力把里、瓦剌、韃靼等部族或政權控制今新疆和內外蒙古,明朝版圖內東北為奴兒干都司轄區,西藏為烏斯藏都司等機構管轄,這兩處管理程度相對內地十分鬆散,只是羈縻性質(名義上管轄,中央政府可以受貢賦,但沒有直接介入對當地行政事務的管理)

下面是譚圖中萬曆十年即1582年的明朝疆域圖,與上圖相比明朝版圖略有退縮,其他政權的分布格局也出現了新的變化,西北多了幾個政權。

下面是你在提問時引用的網友蒙池都護繪製的嘉靖二十九年即1550年明朝疆域圖,此圖與譚圖畫法不同,製圖者將女真各部和烏斯藏諸部都畫在明朝版圖之外,與明朝並立的還有蒙古、葉爾羌、吐魯番等部族或政權,圖幅要表現的是明朝後期實際控制的疆域狀況。譚圖雖然將烏斯藏和東北劃入萬曆十年的明朝版圖,但是此時明朝對兩地的控制的確很薄弱。

直到亡國,明朝都沒有將與其並立的各邊疆部族或政權納入其實際控制的範圍。由明朝東北女真部落發展而來的清政權最終將圖中邊疆部落政權統一到中國版圖之內,台灣也是在清朝才正式成為中國的一個府,於是便有了你發的第二張圖的疆域範圍,這張圖的底圖即譚圖中1820年的清代疆域圖。除了廣度,在對領土控制的深度上,清朝也超過了明朝,更為徹底的改土歸流和移民,使邊疆和內地的差距逐漸縮小,使統一更加鞏固。

清朝晚期,俄國在中國東北和西北奪去了很多土地,另有英割香港,葡佔澳門,日據台灣等。下圖為譚圖光緒三十四年即1908年的清朝疆域圖,反映的是清朝失地後的殘餘版圖。

民國取代清朝,所繼承的大致就是上面這張圖的疆域範圍。9.18後日本佔領東北等地,抗戰勝利後,日本退出東北;中國收回台灣,失去外蒙古;法理上正式獲得南海諸島;但與緬甸、印度等周邊國家疆域仍未確定,這便是新中國繼承的民國領土。

綜上所述,清朝將明朝周邊的部族政權納入自己的版圖實現了更為徹底的統一,如果這些部族政權不被納入中國政府的管轄之下,很可能在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過程中成為一系列獨立的國家,如果這樣的話,這些地區將不再屬於中國。清朝近代失去了很多土地,但是這些失地主要集中在相對於明朝的新增領土上。疆域的擴展就像滾雪球一樣,是清朝將明朝疆域的雪球滾大,滾動中由於外力作用又失去了一些雪塊,但最終剩下的雪塊仍然很多,並為後來者所繼承。

所以說清朝奠定了當代中國版圖的基礎。我們無法預知如果明朝沒有滅亡,當代中國版圖會是什麼樣,可能更大也可能更小,歷史中有太多不可預知的偶然因素,所以假設毫無意義。

「元清非中國」等非理性的偏執型歷史觀的持有者可能不願接受清代對中國領土有貢獻之類的說法,但是民國畢竟直接接管了清朝的地盤。說當代中國版圖繼承自清代只是一種客觀的歷史事實,這是清朝統治的結果,這一事實本身與清朝好壞無關。如同印度的民主制度源自英國,並不表明英國當年對印度的佔領就對就好,只是這種歷史事實客觀上為後來印度的民主發展打下了基礎。如果中國最後一個王朝不是清朝而是其他朝代,奠定中國版圖的自然也就是這個其他朝代;清朝處在古代中國向現代中國轉變這樣一個關鍵時段,奠定版圖這種「好事」自然就落在它頭上了。至於對清朝本身的評價,與這個問題無關。

下面是我的其他回答中於此相關的問題:


相比明朝,清朝留給中國的領土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亦或是基本沒貢獻? -松江釣鱸客

相關要點:有人說當代中國版圖是二戰勝利果實,這固然不錯。但二戰中,中國在軍事上並沒有驅逐東北、台灣的日軍,為何戰後能收回東北、台灣等被佔領土並為國際社會所認可呢?有兩個因素至關重要:一是東北、台灣等都是被日本佔領的曾經的中國領土,東北是918後為日本非法佔領的中國領土,台灣是由《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的清代中國領土;二是當地居民主體是中國人,或者說就是漢族人。清代這些地區與中原處於同一政權之下,漢族移民才能大量進入這些地區並最終並佔據人口的大多數。
上述兩點缺一不可,例如東南亞地區也有大量華人,但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清代沒有將其納入中國版圖,中國人在當地無論人口數量還是政治勢力均未能超過原住民,二戰後即便中國對其提出領土訴求也難以為國際社會所認可(除非有能力打下來並使國際社會被迫承認,這在當時顯然不可能)。《馬關條約》在國際法上是合法的領土割讓(儘管合法不等於合理,但事實如此),二戰後能夠廢除它並收回台灣及附屬島嶼,不光是因為中國戰勝國的地位更因為台灣主體居民是中國人(漢族)。
所以,當代中國版圖是二戰勝利果實與清代奠定當代版圖的基礎這兩點並不矛盾,清代奠定當代版圖的基礎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古以來」。清代領土全盛時期的1820年不就是古代嗎,至晚從這時便屬於中國的地方難道不就是「自古以來」的中國領土嗎?


為什麼總有「某地自古以來就是某國」的說法? - 松江釣鱸客

相關要點:

「自古以來」的意思是從古代某個時段延續到現代。中國歷史時期也曾經擁有朝鮮半島北部和越南大部,但是並沒有延續到現在,這樣的情況就不適用於「自古以來」,「以來」強調的就是連續性。這種連續性如果在事實上被打斷了,在法理上也要能連接起來。台灣便是如此,清代設置台灣府不僅是曾經擁有,更是是開始擁有(在政府層面上實際控制);《馬關條約》中斷了清政府(或者直接說中國)擁有台灣的事實,如果抗戰後不收回台灣的話,台灣就不屬於中國,中國只能是曾經擁有,而不是自古以來。但是抗戰後中國廢除了《馬關條約》並收回了台灣,日本的佔領結束了,在事實和法理上台灣再次屬於中國。《馬關條約》是合法的領土割讓(儘管合法不等於合理,但事實如此),廢除《馬關條約》收回台灣,等於是否定了日本曾經擁有台灣的合法性,法理上的連續性就是這麼來的。


圖為左公繪製 @寧南左侯

首先援引 @墨舞君在清朝比明朝有什麼好的回答。
問題在於不少人大吹大清在東北功績卓著,甚至認為東北的國土是愛新覺羅家送過來的,同時又堅定地認為愛新覺羅家造反的時候也是中國的一份子,這就讓我產生了一種邏輯上的荒繆和錯亂感。
1、如果東北領土開發和繼承的功勞是屬於滿清的,那就證明東北在清之前的朝代在地理和政治上都不屬於中國。換句話說,在清朝建立前,現今東北領土上發生的絕大部分政治和經濟開發行為都不屬於中國,這樣才能說,清朝的建立帶來了東北這塊嫁妝。
2、如果愛新覺羅家造反的時候也是中國的一份子,那就證明愛新覺羅家起兵是以明屬建州衛首領的身份發動的地方叛亂,那等同於承認大萌對包括建州衛在內的奴兒干都司和遼東都指揮使司下屬各衛有無可爭議的主權,而奴兒干都司和遼東都指揮使司包括了當今東北的絕大部分領土。
問題來了,如果承認東北領土開發和繼承的主要功勞是滿清的,那就是否認大萌奴兒干都司在內的東北各管轄機構的管轄權,那建州衛的統戰者努爾哈赤家族在明代就是毫無疑問的外國人,關外明清戰爭就是毫無疑問的外戰。
如果承認大萌奴兒干都司和遼東都指揮使司是在東北具有管轄權和主權的政治機構,那自然也談不上滿清帶來了東北,東北主權本來就是大萌擁有的,滿清只是繼承和鞏固了明朝在東北的主權。事實上,認為明朝對東北的主權和治理程度很低的,明顯無視了直到建州起兵明朝對鐵嶺以南的地區實施直轄統治對更北的地區實施羈縻統治的歷史事實,或者說知道但因為別有用心而不說。
各位可以做個選擇題,承認東北是滿洲的嫁妝,那明清戰爭的性質就等同於抗日戰爭;認為明清戰爭是華夏內戰的,那滿清對東北就只是繼承和鞏固。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當然還有些人的邏輯是清朝很nb,它把中國佔領了,所以它是中國的一份子,與之相應地,東北就成了它帶來的嫁妝。

以下是我的答案————————————————
個人看法這就是一個標準問題。那麼我就簡略談一談明朝對奴兒干都司的統治。
首先肯定清朝對東北的統治相對於明朝有進一步加深,比明朝深度更廣,在控制力上強於明朝(四等漢太傲嬌沒辦法)
其次,從洪武四年設置遼東都司開始到萬曆末年努爾哈齊七大恨叛亂截止,終明一代大萌對奴兒干都司384衛所的統治始終沒有放棄,期間384衛一直侍奉大萌天子為宗主,也就是所謂的大萌の犬系列。
第一,384衛設置洪武年間開始,永樂年間設置最多,到嘉靖萬曆年間仍然在繼續設置。
如下圖

第二,愛大萌愛朱主義教育
大萌對奴兒干都司各衛所的有效管轄,不但體現在政治、軍事、貿易等方面,也體現在意識形態領域方面。明王朝為了從思想上加強對各族人民的統治,大力提低「臣忠君」和「不犯上」類封建糟粕,因面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地區的一些大衛所內設立「僧綱司」。永樂十五年正月在建州衛設「僧綱司」,授於塔兒馬班以都綱僧的稱導,綽失班為僧人國,他們於宣德三年九月、十月,七年四月、五月,八年十一月先後到北京朝貢並取「朝廷尤慮未善,更
驗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奴兒乾地方,
命造寺,使柔化之」四,於永樂九年建造著名的永寧寺。並於永樂十四年、十五年派遣內官張童兒,東寧衛百戶金用貴,小旗劉案等一千多人,克服種種困難,在長白山建造「白頭山寺」園。

第三,奴兒干都司作為軍政機構下轄衛所,在大萌體制內部與內地衛所並無區別。
明代衛所同都司一樣,本為管理軍事的機關,但地處邊壢的奴兒干都司下的衛所則兼理民政,所以衛網奴兒干千都司一樣,是軍政合一的地方政權機關,只不過是小於都司而已。這些衛所的大小官員,都由明朝政府委派任命。任命時和都司官員一樣,分別持有明王朝的「誥印、冠帶、襲衣」等。正如《明一統志》記戴的那樣,明代在那裡實行「因其部族,官其酋長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撫等職,給與印信,俾各仍舊俗,統其屬以時朝貢」的羈縻政策。所謂「誥印」即救書和官印。敕書上
記載眷由明朝政府授給官職的名稱、等級。明朝規定武官五品以上為諧印,六品以下為敕命國。另外,有了敕書才有進貢和接受明王朝賞賜的權力。也就是說奴兒千都司各衛官員和從人到北京「必齎本衛印償文書,方許上京」圖。經關卡審查,進貢時,「辨驗印記」圍。認為證件和貢品都合乎規定時,方可入關。否則是不準入關的。如正統七年十月,福余衛都指揮安出、朵顏衛指揮卜合等趕京「貢馬」,因「無印信文字,為守關者所止」區明朝中央根據敕書上所記的官職等級而給以不同待遇和賞易。所
以說,敕書對明代地方官來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明朝中央對敷書有嚴格的規定。

第四,要聽朱指揮,出力氣。
衛所必須聽從明王朝調發戍守邊疆,奴兒干都司各衛所必須服從明王朝調發,或成守,或從征,或護衛京師,有時還要擔負國家勞役。各衛所官民是「聞命即從,無敢違期」。有的衛所官員由於「從征有功」,「每有徵調,能效勤勞」,「擒捕叛亡,累有勞績」,因而受到嘉獎和提職。反之,凡是在成守、徵發過程中失職的都司、衛所官員都要受到應有的處分。

如奴兒干都司指揮問知康福、鐵嶺衛指揮僉事張惑,「失於哨嘹,致賊入掠」,犯了「天條」當斬,但得到寬大處理,受降職處分。

永樂十六年正月己未(一四一八年二月十三日) 「毛憐衛指揮猛哥不花奏,本衛千百戶哈答等二十餘人,每有調發,能效勤勞」。

永樂二十年四月寅一陽二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憐衛指揮猛哥不花等率子弟部屑從征者俱至」圖。

永樂二十二年二月壬辰(一四二四牟二月十四日)毛憐衛指揮猛哥不花遣指揮僉事王吉率所部從征國。

永樂八年八月乙卯(一四一O年九月十九日)「升建州衛指揮使釋家奴為都指揮僉事,嬲姓名李顯忠; 千戶咎卜為指揮僉事,賜姓名張志義; 賜百戶阿剌失姓名李從善、可捏姓名郭以誠,俱為正千戶。釋家奴者,指揮阿哈出之子,皆從征有功」

正統十四年十二月戊午(一四四九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明王朝又敕塔山、考郎兀等衛大小頭目,「永堅臣節」,保守驟土」。

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從現已見到的女真鎮來文中,幾乎所有湊章里都有「在邊境出氣力的
記裁。

如海西兀者左衛都督僉事察剌奏稱:「奴婢父祖在時,邊境地方出氣力,因此升了前職。奴婢今來貢方物,怎生憐憫,討升都督同知職事,奏得聖皇帝知道」。

海西塔麻剌衛指揮使失郎哈也奏稱:「奴婢比先我祖父在時,邊境上往來出氣力,至今領本部百姓進貢馬匹、貂鼠皮,不曾違了。奴婢成化二十一年(一四八六年)得的職事,可憐見,討升都指揮僉事」 。

第五,奴兒干都司衛所的「以時朝頁」不許誤期,誤攜要治罪。

如嘉靖四年三月辛丑(一五二五年三月五日)「建州衛都督等官童子哈的納等入貢違期」明朝禮部要治其罪。

又嘉靖十八年正月己丑(一五三九年二月七日),禮部奏,「海西卜魯兀等衛女真都指揮僉事返(歹)速等以與鄰虜相攻,朝貢後期,而在道未至者尚八百餘人,此其情亦可原,乞寬已至者罪,而下令關吏,入貢各夷繼至者使畢事候其遣歸,則諭以禮法,俾自後入貢毋敢失期,乃為得懷遠之義,詔許之" 。

女真文的奏章里也有關於各衛所繳納貢賦「不曾有違」、「不敢有違」等記載。凡欠納貢賦的娶貴令補繳。

如「海西友帖等衛頭人三官兒等一百七十六名補進萬曆二十七、二十八年份貢馬三百五十二匹」。

又如萬曆三十七年正月庚子(一六O九年二月二十一日)「海西忽魯愛等衛女真夷人阿卜害等補進(萬曆) 二十九、三十年份正貢馬匹四百十
匹,賜絹紗有差」。

由此可見,奴兒干都司各衛所向明王朝
定期如數進貢的實質,完全是一種體現國家制度的賦稅義務,而不是別的。

第六衛所間發生糾紛,必須聽從大萌處理。

奴兒干都司下屬衛所的各部落有的處於遊獵生活,出於「仇殺習俗」,相互間不斷發生糾紛,衝突、甚至仇殺,這些問題必須奏請明王朝處理。

宣德八年(一四三五年)建州左衛遭「七姓野人」之亂,清肇祖猛哥帖木兒父子都被殺害,「盡取其財」。宣德十年二月毛憐衛都督撒滿答失里及建州衛都指揮李滿住遣使說:「忽剌溫境內野人那列禿等率眾至那顏寨,劫掠人畜財物」,奏請大萌中央處理。明廷隨即遣官斥賁那列禿說,「爾與毛憐、建州俱展期廷統治,宜各安分守法、以保境土,爾何為輒敢肆暴擄掠。敕至,爾等即將擄去人馬財物如數發還,庶免後患。繼今爾等尤宜敬尊國法,相與和好,母肆侵漁,自取禍殃。爾其省之慎之」,建州左衛也遭到阿速江等衛劫掠,該衛都督僉事凡察向明王朝奏請處理。於是,明王朝又「遣敕諭阿速江等衛野人頭目弗答哈等責還虜建州左衛人馬財物」四。得到了「明廷許其海西肥河衛!使人,被兀良哈衛「拘殺」報復」的「救諭」後,肥河衛都督拚揮別里裕和嘔罕河衛都胬你哈答「率其眾」,在格魯坤迭連地方打敗了兀良哈衛的部蔣。此時,兀良哈衛人又劫掠了兀者衛指揮奔刺的齎書,奔刺「復請於朝」,得到朝廷批准後,才敢「率眾追殺」國。後來,兀者衛都督刺答、肥河衛都督僉事別里格、嘔齎河衛都督僉事你哈塔等聯名湊請明朝中央要繼續對兀良哈三衛進行「報復」。兀良哈、福余衛都指揮安出等也「欲復率部屬」準備繼續「仇殺」,同樣奏請了明朝中央。

除此之外大萌還有對奴兒干都司衛所轄區劃分遷入的權利。

以下為回復 @王秉筆 等人認為大萌撤銷了奴兒干都司之後這一地區就不存在大萌的羈縻統治。

月人和田清的《明初之滿洲經略》一文已作考訂。各家所考皆同,無異說。亦速里河衛設立後,明政權先後委派許多官吏治理衛事。其
中一位叫忽失虎的官員,任職將近四十年之久,直到止統十一年(一四四六年),明政權才任命忽失虎的兒子阿的哈「襲職」。直到萬曆七年(一五七九年),還有關於該衛官員向明王朝要求「襲職」的歷史記載令,這時亦速里河衛建置已有一百七十二年。

阿古河衛。《明太宗實錄》卷四八記載,是永樂五年(一四O七年)正月戊辰與木蘭河等衛同時設置的十二衛之一。在與阿古河衛同時設立的共十二衛和兩個所中,有些在今吉林省東部與蘇聯濱海地區,如喜樂溫河衛、木陽河衛、合蘭誠衛等,有些則在黑龍江下游和海邊,如依木河衛、阿資河衛、亦文山衛、兀的
河衛等。近人考訂阿古河衛置於注入烏蘇里江的阿古河流域,甚是。永樂中,烏蘇里江流域各族踴躍來京,貢鯨睛諸物。阿古河衛,明朝對其治理很嚴格,不但要以時交納賦稅,而且必須遵守明廷法紀,成化十四年(一四七八年),阿古河衛人兀丁哥等六人因罪被處斬。

結論,
第一,奴兒干都司撤銷後,384衛所還在,大萌對其的羈縻統治還在。撤銷之後,如果不存在對其控制,384衛所是吃飽了還請求承襲職位。大萌還特么能處斬衛所犯事的女真?
第二,奴兒干都司的作用雖然名義上統轄384衛所,但是事實上,384衛各自為政,相互仇殺,該機構最大的作用只是統一朝貢人數,然後一起去北京。也就說,這個機構撤銷不撤銷跟大萌羈縻不羈縻這一地區沒有任何關係
第三,萬曆末年正是因為努爾哈齊統一建州女真後,侵奪了奴兒干都司下轄的384衛所的四五百道敕書,通過朝貢貿易才如同滾雪球一樣發展壯大。


看了幾個答案灌水黨居多。

首先要明確一點,明朝後期對東北地區的實際控制只止於遼東,你要說向明納貢稱臣的廣大女真地區也是明朝領土,安南朝鮮日本第一二三個舉手不同意。不過,就實增領土來看,新疆、蒙古、西藏都在有清一代歸於中國,設置區劃派駐官吏,這奠定了現代中國領土的基本版圖。

作為滿人老家的東北地區,是清朝天然帶到中國版圖的。而明朝只在建國初期對東北地區進行過短暫的羈縻統治。

新疆地區更甚,自唐末安西殘軍之後,清之前的中國歷代王朝從來沒有對新疆進行過統治,元朝亦然,這期間間隔千年。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就是因為他,新疆、外蒙古和西藏才真正置於北京強有力的控制之下,這個人便是被稱為亂臣賊子的葛爾丹。當然,由於中國史料的單方記載及外蒙古對葛爾丹的推崇,歷來國人對葛爾丹的定性就是一個叛賊,其實,從整個歷史來看,葛爾丹對中國領土的間接貢獻著實起著異乎尋常的作用。(注意是間接)

葛爾丹自小在拉薩長大,和達賴喇嘛關係密切,達賴喇嘛對爾丹的隱形支持及二者著力構建統一的蒙古國的構想,使清朝在戰後有了徹底清算拉薩的理由,並由此在西藏長期駐軍、設立駐藏大臣、設立班禪等等一系列強化統治的手段。

26歲的葛爾丹結束了內訌近150年的衛拉特蒙古,擊敗了哈薩克封建主,抑制了沙俄對準葛爾汗國邊境的侵蝕,並進軍喀爾喀,奪取了整個蒙古高原,顯然這嚴重威脅到清帝國的切身利益,但是要知道的一點是,歷史上的準噶爾汗國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從也先死後的西遷到葛爾丹這一個半世紀的時間內,從來沒有和中國內地有過半點接觸。甚至清史自己都說「厄魯特,西北大國也」。直至葛爾丹出現,清朝才對準噶爾汗國的認識從書面記載轉向實際接觸。葛爾丹對東蒙古的進攻,迫使喀爾喀土謝圖汗向清朝求救,但北京開出的條件是: 喀爾喀人必須成為清人,才會出兵。於是在葛爾丹的威脅下,1688年10月,外蒙古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接受清帝國直接統治,結束了藩屬地位。

摧毀葛爾丹的戰役異常順利,但清朝對衛拉特蒙古即新疆地區的征服進程並不順利,歷時三帝,長達一百多年,直到阿睦爾撒納身死俄國,清朝才真正統治了新疆。可以說是清帝國費勁心機的幹掉了兩個獨立的政權,喀爾喀和准葛爾,並直接出兵西藏,才奠定了現在中國版圖的格局。

—————————————————————————————

非清粉非明粉,立論很客觀,就這也被罵,算我服,知乎用戶水平真的下降了:

貼出來,見見光。


新疆這點沒得說,大明基本連摸都沒摸過,撐死摸到了哈密搞了個哈密衛。
至於西藏蒙古,大清這點和下半身比較像,大清皇帝的頭銜是大清皇帝(中原,東北,新疆)、蒙古大汗(內外蒙)、西藏文殊皇帝(西藏),真要說概念類似聯合統治。
就上面某知名皇漢吹的「大清和大明控制也差不多」。你大明也就封封喇嘛,給人送送大印章,封俺答老哥當個又不順又不義的順義王。人家面子上算服你,自由度還是不小。什麼時候你大明天子也兼任個蒙古大汗?連盟主類型的地位,人李世民的天可汗也沒搞到。
後來到了大清完蛋的時候,西藏外蒙在溥儀還在位的時候就開始鬧騰了,擁立個皇帝大汗什麼的。
但是退位詔書一下,法理上傳給民國了。
大頭那時候還好點,後來軍閥紛爭,老蔣也沒實際控制,地圖開疆嘛。
最後還是靠TG起來掃平了除了外蒙之外的地方。
所以說清朝大部分時間這些地方算是控制的,這種控制遠超明朝。然而清末到清完蛋的時候已經壓不太住了,自由度很高,但是通過退位詔書,留給後世實在的法理的宣稱。類似的,不恰當的例子,歐陸4,1444年明英宗(1/1/1)開局,可以接任務收復交趾全境,這在西方人心目中這法理就是朱老四打出來的,不用造宣稱的。
後來人的具體操作方法有地圖開疆,還有就實打實的推。外蒙這老蔣把法理讓出去不好說,可是西藏還可以爭取一下。

最後一張圖送給你們。


先關注了這個問題。發現不僅提出的問題槽點滿滿,底下各路大神們的高談闊論更是讓我震驚的高潮迭起。

以下內容目錄
1,明朝對於東北是否有統治和歸屬
2,明朝對於西藏是否有統治和歸屬
3,清朝的「大版圖」里的宗藩體系與實際控制。
4,清朝奠定版圖論想說兩句。
—————————————————————————
1,明朝對於東北的統治和歸屬是什麼樣的。
評論區里的大神們大多數的一種論調就是:明朝沒有東北。
先看看明代官方地圖是怎麼看的

截取自1602年利瑪竇繪圖,李之藻刊行的《大明一統坤輿萬國全圖》。
還有明正統年間的遼東都指揮僉事畢恭在《遼東志》里的相關記錄:
「……東逾鴨綠而控朝鮮,西接山海而拱京畿,南跨溟渤而連青冀,北越遼河而亘沙漠,又東北至奴兒干,涉海有吉列迷諸種部落,東鄰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並兀良哈三衛……咸屬統內。」
——麻煩某些人能不能跟我解釋下「咸屬統內」是個什麼東西?
再摘自晚清的一位地理學家的記述

中間的「咸謂明之東北邊塞盡於鐵嶺,開原」
好像和某些人的論調有些像哎……啥來著兩京一十三省?(手動滑稽)
繼續,關於東北是明朝的藩屬,嗯

原來有中央朝廷命官,官階,歲祿和敕書的藩屬。

原來有貢賦逾期不上,違者治罪的藩屬

原來有衛所各種大小事務需要朝廷批准的藩屬。

最後送給評論區「別有用心」的某些人
————————————————
未完待續。


歷史地理學這麼複雜的東西,有人就喜歡在這裡胡說八道,譚其驤編的地圖冊里是吧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征服準噶爾作為中國歷史領土疆界,這麼官方的說法也會被一幫民科否決………不知道該說什麼。清朝對於我國的領土貢獻,比以往的任何朝代都要大,新疆那塊土地自安史之亂之後跟中央政權就沒多大關係了,明朝嘉靖皇帝廢除哈密衛,退入嘉峪關,跟新疆更是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了。還有烏思藏都司,明朝中央根本就是當屬國,人家來一趟好吃好喝供著,中央根本不願意讓他們來,你怎麼對待北京三十萬頭仁波切,明朝中央就怎麼對待的西藏。沒有年羹堯、岳鍾琪、福康安,你還西藏?做夢吧。
內蒙古自治區現在實行的盟旗制也是清朝遺留,對東北三部將軍,寧古塔披甲人,這不比你那個奴兒干都司強多了……,有些人黑滿清黑的連臉都不要了。你明連雲南都是羈縻統治,也配和清朝說直接統治領土,呸。
~~~~~~~~~~~分割線~~~~~~~~~~~~~
有人讓我說說各項明清各項建設,明朝和清朝都是封建王朝還能比出花了?有人說明朝內閣制度,那個內閣真正發揮較大作用的機會是比較少的。直到明孝宗時期內閣都能夠被扔在一邊,劉健、謝遷、李東陽三位閣老是很難見到皇帝的,孝宗主要都是親自召見各部尚書來處理朝政,所以有明一代一半多的時間,內閣都是作為諮詢性機構存在的。發揮的作用真的是不多。對西南地方,雖然進行了有限的改土歸流,但是對西南地方的少數民族控制力真的不強,播州之亂便是案例。萬曆皇帝設立偏沅巡撫將剽悍的苗瑤民管理起來,算得上一個進步。至於經濟,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存不存在都是兩說,這個學界有爭論,我不好下結論。不過明代東南地區的商品經濟的確是有所發展,但是明代的土地兼并問題的嚴重程度,與宋彷彿。這個是封建王朝的死穴,沒有生產力的進步,這種治亂興替的規律就無法改變。中國本身的獨特體系,也是這個古老國家的生存之道。我們的國家並非只能夠接受衝擊反應的模式而迎來現代化。至於文化上,明朝的市民階層興起,通俗讀物開始流行,不過這些市井生活與大多數的帝國百姓都是無關的。他們每日的辛勤工作與付出,默默地維持帝國的運轉,但是帝國的好處與他們無關。而一旦遇到天災、戰亂,這些從秦朝開始就過著這樣生活的人民,是不會在意誰來做統治者的。
軍事上,雖然太祖、成祖兩代皇帝不斷地打擊蒙古,但蒙古這一個民族並未消亡,同時,由於明成祖錯誤的放棄了如今內蒙古地區的各個衛所,將主要的兵力收縮,拱衛京師,虛化塞上。這讓明朝失去了進退草原的可能,能做的,只有防禦。而榆木川上,成祖去世,在塞上羈縻的兀良哈三衛與明朝漸行漸遠。而才過了八十年的大明帝國,便在土木堡失去了進取的可能,自此面對蒙古雖然互有勝負,但無法阻止蒙古再次崛起。無論是小王子還是俺答,對於明朝都是無比棘手的難題。在後期,河套地區的失去,明朝出擊草原變成了虛幻的妄想。緬北地方的失去,以及安南的戰爭,也讓中華帝國失去了出入東南亞的通道。至於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這是必然的。從唐中後期開始,西北的少數民族對於中原王朝的威脅就弱於東北地方。這是安史之亂的影響,吐蕃成為了代替唐朝在西北地方的勢力,河北三鎮才是心腹大患,威脅的東移也迫使帝國的體制必須移向東部,從長安到洛陽到開封到北京,這是東北地方對於帝國的威脅越來越強烈,不得不將主要的資源整合到東北。契丹、女真、蒙古(室韋)崛起於東北,而西邊無論是喀喇汗王朝還是西遼察合台汗國、東察合台汗國、葉爾羌汗國他們的重心都是在西部,中原與他們已然漸行漸遠,可能再也不會走到一起。
清朝取代明朝是歷史的偶然,然而並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清帝國也是一個中古時代的帝國,清朝將封建時代的一切推向極致,卻並沒有內發的進步性。但是,在明朝只能遙望的草原與沙漠,以及不願親近的高原,在清朝那裡都被整合到了一起。
清朝皇帝彷彿元朝皇帝一樣兼任了蒙古大汗,他們經常在木蘭圍場承德避暑山莊進行政治活動,那裡與北京同樣是帝國的中心。從康熙到乾隆不斷對青藏高原與西北的蒙古勢力進行打壓,讓和碩特蒙古、準噶爾汗國成為歷史的塵埃,對於喀爾喀蒙古進行有效的控制,讓他們再難分離。而他族逼處,故土新歸的新疆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手中,就憑這一點,清朝對於我國的領土貢獻就算很大了。畢竟什麼西域都護府、安西都護府,那些都只是羈縻統治,而新疆才是實打實的握在了手中。清朝讓這些華夏邊緣地區注入了中原王朝的敘事,金瓶掣籤、庫倫辦事大臣、盟旗制度,這些都讓他們有了中華的烙印。歷史是不能夠假設的,在領土這一方面,清朝並不對不起中華帝國。台灣跟我們直接的法統,是台灣巡撫的設立,就算想拿台灣的失去來說清朝,明朝滅亡都沒能統治過台灣,鄭成功的鄭家與其說是收復台灣還不如說是逃離大陸。鄭經自請藩屬於朝鮮越南相同,是康熙皇帝不同意,最後才將台灣收入版圖。人家帶來的嫁妝,就算丟了,你似乎沒什麼權力指摘。
但是不幸的是,清朝本身也未能脫離治亂興替的規律,因為還是沒有發展出先進生產力。經濟上的平穩發展也只能說是合格而已,在那個時代,中華帝國這艘古老的大船已經失去了動力。滿洲統治者由於在漢化和非漢化的糾結當中,非常忌憚自身被同化,從而帶來的高壓文字獄,也讓文人喘不過氣來。可能這就是最大的問題,有清以來漢化與非漢化都是爭論的焦點,不能質疑漢化的成果,也不能放棄非漢的特點,這讓這個帝國無暇顧及其他。那是怎樣的一幅社會圖景,我沒這個能力去完整描述。
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古代的封建王朝不管是怎樣的社會圖景,其實對我們而言都是不友好的。虛幻的盛世,貧困線上掙扎的普通百姓,沒有權利的市民,其實一點都不值得我們去懷念。無論哪一個封建王朝都不如現在。
我們並未脫離評書史觀多久,古代離我們的生活其實相當遙遠,我們利用有限的史料看到的只是那個社會的一小部分,大量的檔案、文書、簡牘、文物與普通人也十分遙遠,所以其實我們沒必要太過糾結於哪個王朝的好壞。其實,你根本就不了解它們,你對它們一無所知。那些歷史人物對於你而言,不過就是茶餘飯後的談資,不過,這就足夠了。
~~~~~~第一次百贊,謝謝大家~~~~~~~~~~~
~~~~~~更新~~~~~~~~~~
有人說對於明朝的熱愛是建立在對滿清的仇恨,嗯,這種仇恨可能是有歷史記憶的,畢竟滿洲入主中原的確是殺了很多人,其中有些是滿漢之間,有些則是漢軍將領縱兵搶劫,這些人更可恨些。戰爭時期的道德啊,人性啊在那個中古時代是不可能有的,這種指責也無可非議。不過當時漢族上層統治階層對於滿清的畏懼是遠遠小於對於李自成、張獻忠的恐懼,所以其實大多數漢族地主是不太管什麼滿漢之別的。
剃髮令這種東西也沒必要洗白,滿洲貴族自然希望讓自己的特徵注入原有統治階層,只是某些漢族高級官員推波助瀾,從而加速。這些造成的巨大災難算得上是滿漢矛盾,不過嘛普通老百姓對於這些並沒有什麼感受,遵循官府的規定,這是自古皆然的道理,只要能夠活命,當活命成為泡影的時候,反抗就會開始。
對於普通百姓民族矛盾都是依附在階級矛盾上的,雍正皇帝作為優秀的滿洲統治者做出了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廢除賤籍,這也算得上是一份歷史功績吧。
研究歷史不要把個人的感情過多的加入這個過程當中,否則很多檢索史料的過程,只不過是為了支撐自己觀點而強行代入其中而已。
當然,對於普羅大眾來說,什麼理性客觀中立都不重要,生活本來就很艱難了,我們遵從自己的本心就好。所以,你們的觀點,我尊重。
~~~~~~~~~第一個破兩百個贊的答案,謝謝大家~~~~~


建州三衛是明代在東北地區建州女真聚居地設置的三個地方軍事行政機構的合稱,包括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其指揮使仍為女真族世襲首領,「俾仍舊俗,各統其屬」。
建州三衛的統治範圍大致上由東北至圖們江流域、東南至鴨綠江、西至開原及遼東邊牆一帶,早期歸屬奴兒干都司,但後大多由遼東都指揮使司掌管。三衛的首領多由世襲產生,但須經明朝政府認可後方生效,並且每年都必須前往京師朝貢。
據《明實錄》記載:三衛的最後一次朝貢,時間是萬曆二十三年(1594)。

努爾哈赤原屬建州左衛,在其起兵前一年即萬曆十八年,還曾至京師朝貢。

明朝中期東北地區原本有幾百萬漢人,明末大部分都被努爾哈赤父子指揮後金軍屠殺。
1644年清軍入關後,有近200年,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嚴令禁止漢人進入滿洲「龍興之地」墾殖。這就是「禁關令」。這個延續二百多年的政策,造成了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落後及邊防的空虛。 整個東北 「荒城廢堡,敗瓦頹垣,沃野千里,有土無人」。

清朝不但不鼓勵移民開發,反而從順治年間開始,不惜代價於東北境內分段修築了一千多公里名為「柳條邊」的籬笆牆,至康熙中期完成。邊牆以東的滿洲嚴禁越界墾殖,邊牆以西則作為清朝的同盟者蒙古貴族的駐牧地。全面禁止或者儘可能地限制漢人在東北定居、墾荒以及從事采參,捕貂等活動。 由於封禁政策,東北地區人口稀少,在全國人丁總額中比例長期停滯在0.22%—0.34%之間,沙俄的遠征軍到了黑龍江流域,發現那裡幾千里的廣大區域居然只有兩萬多原始土著人。康熙年間,沙俄憑藉尼布楚條約奪取東北大片領土。


口口聲聲說清朝奠定了中國領土法理的,沒有清朝中國就定不會保有新疆,西藏,黑吉遼等東北地區的也是夠了。

新疆的法理漢朝就奠定了,這個是中國官方的定論,是上了歷史教材的,不論哪個出版社都是這樣。雖然中國對新疆的統治與管理有過斷檔。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清的統治及後續的設省行為,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包括中華民國就沒有對新疆區域的法理宣稱。而清末以來我們能持續保有新疆,靠的是左宗棠,盛世財和解放軍。

說到東北,你們不是極力聲稱明朝的奴兒干都司對東北沒有實際掌控,東北在明朝不是中國的領土么?想必唐朝在東北設立的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你們也是不認可的。

你們不就是不認可除清朝外其他朝代的羈縻統治么?但是呢,遺憾的是,東北早在遼朝開始就奠定了中國有對其領土要求的法理基礎。遼朝皇室自詡為黃帝北遷的後裔,是華夏正朔,而遼朝的正式國號其中就有大中國,大遼國,大契丹國三種,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曆朝第一個將正式國號稱作中國的朝代。

當然有些皇漢可能會說,遼朝和滿清無區別,不能算。但是,遼朝與宋朝的關係是一個中華,兩個國家。遼朝確確實實是中華正統朝代,由於遼朝建國較早,到宋(北宋)建立時,遼國主張與北宋互稱「南北朝」。而到了後來,遼宋的官方文書乾脆一律不稱國名,遼對宋稱南朝,宋對遼稱北朝。

遼道宗甚至曾在致宋書中寫道:雖境分二國,而義若一家。兩國是兄弟之國,皆為中國。

所以遼朝和宋朝的關係不等於明朝對後金、清朝的關係。不論是清粉還是皇漢,都無法抹殺遼朝的正統地位,和中國在遼代完全確立在東北地區的法理宣稱這一事實。

而西藏元朝就奠定了,你們不承認明對邊疆省份的任何統治,但人家元朝是正式將西藏納入國家行政體系,進行了駐軍的,還用等清朝奠定?

我們做個假設,如果明朝時越南一直沒脫離中國管轄,而到清朝脫離,但今天仍然屬於中國的話,你們這群主張清朝才奠定中國領土法理的人是不是要呼籲把越南送出去,支持越獨?

並不是否定清對中國領土的貢獻,比如直到今天網上大部分人對外蒙古孜孜不倦的惦念最直接的緣由就來源於清朝的秋海棠,而清延續明的改土歸流更是使得英法等國家在近代無法支持我國西南邊疆的少數民族鬧獨立。

但按這種沒有清朝過了嘉峪關和山海關都得要簽證的神邏輯實在是有夠無腦。難道天不生大清,中國無疆藏?天不生大清,中國無東北?天不生大清,萬古如長夜?


有很多回答提到中國的領土是由二戰勝利確定的,和清朝毫無關係。由二戰勝利確定沒問題,但不能說清朝一點功勞也沒有。歷史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沒有清朝兩百年對西藏新疆蒙古的控制的話,那麼到近代的時候中國會是什麼樣子?只剩下漢地十八省了吧?就算在這個時空依然爆發了二戰,中國依然是戰勝國,不過那時候中國第一沒有佔有這些土地的法理,第二就算佔有了土地,缺少了二百年的移民與民族融合,能否長久的保持統一也是未知數。蘇聯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的領土和勢力範圍也是二戰確立的吧,而且比中國還更理直氣壯。但是由於吃得太多消化不良,一下子全散夥兒了。所以我認為清朝對確立中國的版圖是有重要意義的,不能因為異族統治啊近代喪權辱國啊給抹殺了。畢竟丁是丁卯是卯,西藏新疆蒙古甚至東北的長久穩定統治就是從清朝開始的。


清國奴如果不玩精神雙手互搏,滿清就連一塊合法性遮羞布都拿不出來。所以才有了一面說東北屬於明朝,建奴是中國臣屬,所以滿清不算異族殖民統治,不顧滿清三百年文字獄的主要工作就是堅決毀掉建奴曾經臣屬於中國的一切證據的事實;一面又說明東北是滿清嫁妝,以此來為滿清表功,卻無視滿清長期禁止漢族移民東北,直到晚期東北幾近不保時才被迫放開這種明顯的殖民者立場。畢竟要顛倒太明確的是非黑白,邏輯精分是必然的。

先要說明很多人沒理清的政治關係:明朝擁有東北主權、滿清前身曾是明朝臣屬、滿清與明朝的戰爭不是內戰而是異族入侵,滿清非中國這幾點都是同樣成立的,彼此沒有矛盾之處。

首先、明朝在東北的主權沒有可爭議之處。明朝在黑龍江入海口設立奴兒干都司,相當於對包括外東北在內的大東北完成了主權聲索,在長期無其它國家對此提出異議的情況下,這就意味東北屬於中國的主權法理已經確立。至於明朝如何改變自己行政機構,採用何種治理模式,那都在中國主權範圍內的自由。從古代到現如今,世界各國都大量存在中央權力沒有深入所有地方每個角落的現象,這並不能意味著其國家領土主權不成立。

至於把中國局部領土主權歸於某些少數民族名下,好象中國人必須把這些少民大爺侍候舒服,求著他們願意當中國人了,中國才有了當地領土主權。這本質上是赤裸裸的民族分裂邏輯,建立在極端逆向民族主義思維之上,中國當前這種理論大行其道,從本問題下多個高票答案就能看出來。雖然不知道他們因為蠢還是因為壞,是異類還是自覺或不自覺的漢奸,都證明中國因長期去中國化去漢化去儒學化,導致民族國家意識被閹割,思想嚴重精分錯亂,以致這些為分裂中國而鼓吹的言論居然有大批中國人認同。中國的領土主權是完整不可分割,屬於全體認同中國的中國人的,凡認為中國領土主權可以分割且屬於特定人群的言論,都屬於叛國,希望這才是中國人真正擁護的「政治正確」。

滿清前身以及奴兒哈赤曾是明朝臣屬與明清之戰不屬中國內戰而是外敵入侵,乍看似乎有矛盾,其實是因為預設了錯誤前提——將直到現代才普及的國內多數居民具有相等國民身份的現象移植到古代,混淆了臣屬與國民的界限,犯了把中國屬夷等同於「中國人」的重大錯誤。

在古代,只有服從中國統一法律,盡完整國民義務,認同國家主體文化的才算中國人,才有完整國民資格。也只有中國人內部發生戰爭,才叫內戰。而中國人身份並非純以民族為界,只要實現了政府統一編戶,而非以民族單位自治的少數民族,能做到服從統一法律,盡完整國民義務,不與中國主體民族、文化以及國家認同發生對立,也屬於中國人範疇,所以中國人並非僅限於種族,而是因其對國家的認同和貢獻而定。在此之外則歸入屬夷,屬夷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種族、文化、認同與「中國人」的遠近親疏,可分為大夷、小夷,(這裡大小不是指體量的大小,大者為親近中國,小者為疏遠中國)在儒學典籍《春秋》中「 「小夷避大夷、大夷避中國」 就是中國華夷思想的完整版。後世的「熟夷」、「生夷」也是大致相似的說法。這種華夷秩序是中國合法性的主要基礎,是不可動搖的準則,任何不承認華夷之辯的政權都絕非中國。

具體到大夷和小夷,前者是有可能進於中國人的,而後者則只被視為半馴化的野獸,只適於羈縻(本意就是帶上籠頭)控制,所謂授予其首領中國官職也只是羈縻手段,並不影響小夷的實質身分和地位。從滿清前身建奴臣屬於中國的歷史看,他們即不遵守中國法律,也沒盡普遍國民義務,更談不上對中國主體民族和文化有較強認同,前面說了滿清佔領中國後一直以銷毀曾經臣屬中國的證據為主要文化工作,並不斷宣稱與明朝「一邊一國」,這妥妥是「小夷」,連中國人身分的邊都不挨。

而且不論大夷、小夷,他們與中國的關係建立在「夷不亂華」的的基礎上,只有這樣他們才有逐步從小夷進於為大夷,從大夷進於中國的資格。如果一旦他們不認可這一進階程序,甚至謀求佔領中國,那意味著其徹底斷絕與中國一切關係,只能被視為外敵侵略。就象如果今天哪個少民搞分裂建國,意味著其已經不屬於中國人,之後開戰就只能算中國對外敵的戰爭而不是內戰,如果萬一不幸中國亡於叛亂少民之手,那是中國的亡國而不是政權更迭。

少民反漢意味著自絕於中國,再無進於中國的可能。即便中國人身分不僅限於漢族,但漢族是中國的絕對主體,反漢即反華,如果一個民族歷史上曾經屠殺、奴役過漢族,它就永無可能成為中國人,這些民族的民族認同與中國認同不可能兼容,想作為這個民族的成員就沒資格當中國人,只有拒絕一種,才能成為另一種。

滿人相對漢族和中國,在東北是徹頭徹尾的外來民族,自戰國以來,東北南部就屬於中國,而東北中北部大部分地區,則長期由臣屬於中國,現在已經消亡的夫餘人佔據,夫餘人是與高句麗人、穢貊人有親緣關係的獨立語言種族集團,與滿人所屬的通古斯語族沒有任何關係。滿清所編,講述自己種族來源的《欽定滿洲源流考》中,認定自己多數祖先來自朝鮮半島南部:

凡在古為肅慎,在漢為三韓,在魏晉為挹婁,在元魏為勿吉,在隋唐為靺鞨、新羅、渤海、百濟諸國 。

先不談其荒誕離奇,僅從滿清對東北及周邊民族歷史關係、地理分布及各種族關係認識錯的一塌胡塗來看,滿人就絕不可能是東北世居的原住民族。愛新覺羅神話中的祖先布庫里雍順也是居住在長白山天池東南一帶,位於北朝鮮境內,只是在明初才做為被朝鮮驅逐的難民進入中國。做為晚近的被中國收容的外來民族,滿人對東北這片土地不享有任何歷史權力。

有些人總強調滿人有遠超明朝的實際控制能力,這不過是強詞奪理而已。以庫頁島為例,雖然一直到二鴉前都被畫在滿清版圖內,實際早在十七世紀末,日俄就分別進佔,到十八世紀末,兩國已經討論瓜分庫頁島,在《北京條約》正式割讓庫頁島前五十年,日俄就已經為爭奪庫頁島開戰了。而滿清對此根本毫無所知。作為奴隸野蠻民族,相對於熱衷於從中國掠奪財富,榨取漢族人民血汗,滿清的領土意識極其薄弱。滿清入關後,就把九成以上人口遷入關內,東北特別是「柳條邊」以外,幾乎成了無人區。寧古塔等所謂東北重鎮,也不過是滿清收取遊獵部族貢品和提供交換物資的小型據點,在廣大的東北只算海中孤島,實際控制能力並不強於明朝強盛時期。二鴉後更是僅因俄國虛聲恫嚇,就輕易割讓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百萬平方公里土地,顯見滿清對東北土地毫不看重。

事實上滿人真正意義的「龍興之地」僅指長白山一帶,但即便這塊佔東北比例並不算大的土地,因滿清為了加強奴役中國和漢族,人口多數遷到北京,同時又禁止漢族移民,結果長白山很多地區又被另一個外來民族朝鮮族佔據。導致了至今未絕的「間島問題」後患產生。

總有人大談滿清領土法理論,「自古以來」異化成「自滿清以來」。但問題在於,大談中國必須要繼承滿清法理,否則就江山不保的扯淡前,請回答一個問題:滿清以一個朝鮮流亡部落,對東北、蒙古、中原、新疆、西藏的法理是從何而來,繼承誰家?無非是滿清靠武力征服。如果承認滿清的領土法理,也就是認可武力征服就能製造法理,那中國滅亡了滿清,靠漢族武力控制了原滿清控制地區,法理自然在手中,又何必認賊作父,從世仇敗敵那裡繼承法理?何況宣稱中國邊疆法理來自於滿清,等於視邊疆其它民族為滿人的附庸,他們是否算中國人完全取決於滿人,這顯然是嚴重侮辱其它民族,沒有任何說服作用。

何況滿清也實在不算「自古」,滿清征服南疆與英國征服印度是同時期,征服蒙古和西藏遠比葡萄牙征服果阿和馬六甲,荷蘭征服印尼晚的多,這些西方殖民統治的「自古以來」中國認不認?

總之將中國領土主權法理建在所謂繼承滿清基礎上,有害無益,進不能以此討還失地,減少民族分裂活動,不被國際認可,只能在國內自欺欺人的YY,對強化主權法理毫無幫助。從反面作用看,將中國作為人類最悠久民族國家的地位虛無化,導致國家認同混亂,傷害中國主體民族民族感情,刺激民族對立,侮辱了其它中國邊疆民族,還讓被滿清明確割讓出去的香港、台灣的地位存疑,實屬愚不可及的行為。


大東亞共榮的話地盤更大

問題是太君砍死漢人不償命的國家還算不算漢人的國家

要是算的話那中國五千年就沒有亡國過,無數抵抗侵略的仁人志士不過是阻礙融合的跳樑小丑

最高等級的阿q精神?


本朝的政治正確唄,山東河北子弟闖關東的功勞都被抹殺了,開疆擴土你韃有功,喪權辱國都是我漢的鍋。


因為他們的假設是如果清不統一,17世紀後無論是南明迴光返照收復中原,還是李自成張獻忠的政權(他么的想像力想像不出之後還可能出現什麼樣的漢族政權)在接下來的兩百年里都打不過東北蒙古新疆西藏地區的政權,無法統治這些地方。而西方列強打這個或這些漢族政權就跟歷史上打晚清一樣輕鬆愉快,於是將來即使中原的漢族政權有了共和國那樣的實力,也被西方列強壓制,沒有征服周邊政權的能力。所以多虧滿清統一了中原東北蒙古高原西藏新疆,今天的中國才能在列強和他們的恩許之下統治這些地區

也就是說哪天共和國官方提出元清不是中國時,他們一句話就可以叫東北和內蒙的共和國政府滾蛋,後者絕對沒有辦法違抗,因為打不過他們。他們認為17世紀中期漢滿蒙之間的戰鬥力其實在幾千年里都沒變過,17世紀的漢族政權打不過滿蒙政權,19世紀,20世紀,21世紀也一樣打不過


哪有這麼難懂。你爺爺留遺產給你爹,你爹把遺產留給你,你要在外宣稱這家底是你爺爺留的你的。一是不孝,你把你爹放哪了?二是智硬,你爹要是把錢敗乾淨咯,死後哪有錢給你。

故如果真的想把爺爺宣傳一番。拿也得按照基本法一條條來算,切不能亂了輩分。

當然有些人宣稱我不認可他是我爹。所以你需要查一個詞條。新清史運動。


首先要說的是,題主這個題目是豎起靶子自己打。很少有人會認為只有漢人政權的領土才算中國(元清)。 至於為什麼不按題主所謂「各民族領土」計算疆域?要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56個民族所建立的政權來計算歷史疆域的話,我們有俄羅斯族呢,你想幹什麼?

我們現在所謂的歷史中國版圖,是以清朝達到的穩定的最大疆域為準。當然這個未必令人完全信服,其中很大一個因素在於政治敏感。如果爭論1204年後東羅馬的版圖,可能就沒這麼麻煩。

什麼是中國?說法有很多,大體上可以分成三類:中原這個地理概念;中央王朝這個政權概念;中國這樣一個文化概念。

在這三類裡面,第一個且不論,我們一般覺得,第二個和第三個的重疊部分,作為中國領土是比較穩妥的。也就是說,這塊領土既處在中原王朝(或眾多中原政權之一)管轄,又認同中國的傳統。當這兩條只佔一條的時候,事情就比較麻煩。比如說元朝佔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地方,這是否說明中國「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了呢?又比如說歸義軍和越南都佔後一條,可是它們的狀態顯然很不同。

儘管問題很大,我們還是可以採取這兩個標準來劃定中國領土:第一,它和某個中原王朝有統屬關係;第二,它認同那個文化的中國,或者至少是說,它被它的統治者認為是中國的一部分。

如果說明清疆域問題的話,第一是很明顯了,在清朝的內地里明朝設了九邊長城,能不能統治長城外的地方很明白,這有什麼可說的呢。

至於第二個就爭的比較厲害,清朝那些地算不算中國呢?這個問題很麻煩,雍正和乾隆這兩傢伙的表述就不一樣,晚清又不一樣。

那麼首先是第一層,清朝是一個國家嗎?

天下與國家之間的差別確實很重要,確實是思想史的重點問題,但不要過度強調而滑入一種截然二分里,以為古代中國人居然完全不知道有國和有邊界。開玩笑,國與國間打交道中國也見得多了怎麼會連這個都一點不懂。清朝很清楚的知道北邊有俄羅斯,也清楚的知道越南不是自己的直轄領土,在整個18世紀清朝都在不斷地明晰其領土邊界。

需要指出的是,明晰領土邊界這件事就是清與許多前現代帝國間的差別。很多帝國的邊界是模糊而動態的,因為他們處在無休止的擴張和收縮中。但清朝的開疆拓土是有明確戰略意圖的,以蒙古拱衛京師遼東,以藏疆安定蒙古。清朝擴張並統治這些領土幾乎是戰略防禦性質的。這就指向了第二點,這些領土與中國的關係是什麼。

漢地與清朝其他部分的地位絕不是平等的,漢地提供了清朝作為普世性中央王朝的合法性,以及95%以上的財政資源,邊疆則是拱衛核心領土的緩衝區。漢地為清朝之根基,這一點確認了清朝作為一個中國王朝而非內亞王朝。

我不太贊同所謂《退位詔書》的領土法統論,這種做法比較像翻出本家譜來研究阿Q到底姓不姓趙。我認為重要的是清朝數百年統治中的整合努力,使得世代居住於清朝疆域內的各個族群對整個清帝國的疆域產生了認同,形成了「中外一家」的國家觀念。這一點,才是清朝疆域得以遺留給中國的基礎。當然你可以質疑說清朝自己是不是認同自家的地都屬於中國。但至少在清朝面向漢人的說法里,清朝即中國,清朝領土既中國領土,這是講的通的。

比如神奇的《大義覺迷錄》是這麼講的:

自古中國一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荊楚、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為夷狄可乎?至於漢、唐、宋全盛之時,北狄、西戎世為邊患,從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

因為最簡單的一點,假如漢人精英都認為滿蒙回藏是外國,那怎麼可能會有一個完整的中國留下來?但到19世紀初,邊疆輿地已經大興,已經出現《西域置行省議》這樣的東西了:

今聖朝既全有東、南二海,又控制蒙古喀爾喀部落,於北不可謂隃。高宗皇帝又應天運而生,應天運而用武,則遂能以承祖宗之兵力,兼用東南北之眾,開拓西邊,遠者距京師一萬七千里,西藩屬國尚不預,則是天遂將通西海乎?未可測矣。然而用帑數千萬,不可謂費;然而積兩朝西顧之焦勞,軍書百尺,不可謂勞;八旗子弟,綠旗疏賤,感遇而捐軀,不可謂折。然而微夫天章聖訓之示不得已,淺見愚儒,下里鄙生,几几以耗中事邊,疑上之智;翦人之國,滅人之嗣,赤地千里,疑上之仁。

龔自珍已經在鄙視那些看不到聖朝開疆拓土之功,反對「耗中事邊」的「淺見愚儒,下里鄙生」了,當然你可以說他精趙或者漢命滿心,但是反正這事就這麼擺明了,中國人都覺得滿蒙回藏各部都應該是中國的,即使是排滿的種族主義者也要好好掂量一下能不能把這幾塊地留下來的問題。如果換成明朝,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新疆蒙古滿洲與緬甸越南朝鮮,差別好像不是很大。

至於所謂中國軍隊到的地方就是中國的之類歪論云云,我只說一點

1945年,民國軍隊進駐北越,蘇聯軍隊進駐東北,怎麼沒看到中國領土往南平移了?

補兩句閑話,有人說把清朝換成漢人王朝也可能開疆拓土,這話大體沒錯,但是往哪開呢?應該是往南開。第一,漢人王朝上一次統治西域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事了,但上一次往南佔地是明朝就有的,有先例可援;第二,北邊是牧區,南邊是農區,哪邊好統治一清二楚;第三,南邊的法國人不會早來,但北邊毛子不會等你。因此,如果清朝換成漢人王朝,很大概率中國領土真的就會往南平移了。(然後山海關改名叫友誼關,笑)


一個黑社會衝進你家燒殺擄掠,還逼你去給他賣命跟別人拚命,結果他的地盤越來越大。後來你干翻他自己當了老大,並把他的地盤都搶了過來,這就是現在的情況。
那麼問題來了,你的前任老大對你有恩嗎?反正如果是我,不殺光那個黑社會全家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另外奉勸那些看見黑社會倒台就想反水的兄弟們,不走的還是兄弟,想走也沒那麼容易。


要感謝清朝是不是還要感謝沙俄和日本?要不是三國干涉還遼,要不是日俄戰爭日本打贏了,剩下這一半東北也和中國沒關係了。

有本事用清朝的法理依據把外蒙收回來,那我服。不然我只認人民解放軍。明粉清粉果粉一邊待著去。


你要是覺得明朝領土包括東北,就得承認明清之間的戰鬥就是普通的中國內戰,和以往漢族之間的改朝換代沒有區別。別說什麼和日本侵略中國類似之類的話。


你要是覺得滿清入主中原就是侵略征服,那就別說明朝真正控制了東北。


說事情,最怕的就是雙標。


領土貢獻論完全是個笑話。清粉評價清朝就說「清朝是一個中世紀王朝,標準要放寬」之類的。清朝並非一建立就完成了改土歸流,對外蒙、新疆和西藏的控制力與前幾代王朝也是半斤八兩。要是真要按照中世紀標準,朝鮮和越南也該算中國一部分。

另一個可笑的說法是以結果意淫初衷。中國面積廣大,陸地部分又地形複雜,這註定了不會太快被列強瓜分掉。龐大的人口也導致了直接統治成本太高,列強也不願意中國自行解體。所以列強習慣於把中國變成鬆散的半殖民地,各自劃分勢力範圍。對於沒有及時佔領的地區,自然是表面上不說要去分裂它。可這卻讓一些清粉吹捧,認為這是由於滿清英明神武,讓領土得到了洋爹承認,達成幾千年未有成就。還要侮辱前幾代的都護府沒用。

事實呢?英軍侵略西藏、阿古柏進犯新疆、沙俄策動外蒙獨立。這就叫滿清最大功勞是讓領土「被國際承認」、「徹底合法化」?

真理在打炮射程之內,拳頭不硬就別吹祖上闊過。對於北洋政府,清朝留下來的只有爛攤子,何談貢獻?領土都是祖祖輩輩提三尺劍披荊斬棘得來的。

實際上,清廷覆滅前後,新疆、外蒙和西藏幾乎已經事實獨立了。


樓主的思想有著本質上的錯誤,中國國土奠定於二戰,而非清朝。溥儀早就叛變建立偽滿洲國,當年退位詔書的基礎已不存在,是由於國共對外幾十年的戰爭才保留了中國如今的版圖,與滿清政府無關。內蒙古,新疆,西藏無一例外的建立或事實建立獨立政權,都靠解放軍平定和當地愛國人士的幫助。國內國外可有人想起清朝政府?更何況滿清皇族早已撕破協議,中國如今國土於清朝毫無關係。


推薦閱讀:

水滸傳寫的是宋朝,可是施耐庵是明朝人,那這本書中的生活細節部分是宋朝的還是明朝的?
電影《十月圍城》背後想討論什麼問題?
明朝的抗倭援朝,之所以能以4萬軍取勝,主要是因為騎兵還是火器?
生活方式已經完全漢化的少數民族怎麼找尋自己的民族認同感?
中國近代和現代的太空探索跟 17、18 世紀的航海時代是否可以比較?

TAG:明朝 | 中國歷史 | 歷史 | 清朝 | 歷史地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