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太平天國,它到底是怎麼回事?

怎樣評價它


太平天國我始終覺得有一個重大的意義,被嚴重的忽略了,那就是漢人的崛起

  漢人政權勢力的衰落,甚至可以追溯到安史之亂,國家民族都有衰亡的周期,我們也不例外。安史之亂後,各方寇盜對中國入侵,吐蕃,南詔,回鶻,甚至波斯人都入侵中國興風做浪,漢人王朝受盡了屈辱。到了宋朝,更不用說,恥辱到了極點。元朝不說,明朝雖然將蒙古趕出去了,但是對北方的蒙古人仍然非常害怕,西域和西藏仍然沒有控制住。滿清下來,漢人的屈辱更甚,滿清的土地越打越大,可是根本不能讓漢人去開墾,東北蒙古西域都不是漢人的地方。回族甚至侵犯到了漢族的發祥地陝西。

  滿清,歸根揭底不會讓漢人帶兵,不會讓漢人掌握大權。這一切被太平天國改變了。太平天國的崛起,徹底打敗了滿清過萬無敵的神話,橫掃半壁江山。楊秀清是我幾百年的漢家二郎里的第一個打垮滿清的英雄,滿清軍隊毫無辦法,這樣的混亂下,滿清不得不啟用漢人,漢人再次獲得了帶兵的權利,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崛起,獲得了權利。

  太平天國的結果是失敗了,可是漢人卻崛起了,南方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控制了幾個省的大權,軍權經濟權利,滿清不得不對漢人有所讓步。漢人的傑出人才從此層出不窮。湖南,安徽,兩廣,等地出現了一大幫人才。同時,滿清前期的侵略成果,蒙古開放了走西口,東北開放了闖關東,而後左宗棠和趙爾豐開拓了新疆和康藏,回族在關中幾乎是被消滅,大量漢人移民進入,漢族的生存空間大大擴張了。在那之後漢族也開始了大規模的海外移民,北美南美南洋澳洲都是漢族移民的對象。

  從太平天國那個時候開始,滿清最終會歸於漢人王朝的命運就不可改變了,姑且不說地方上的各種漢族官僚勢力,光是海外的各種華人移民就夠滿清受了。漢人就是那個時候崛起的,也就是那個時候,漢族改變了幾百年來對周邊少數民族戰略劣勢屢戰屢敗的歷史。漢人重新控制了東北,蒙古,新疆,西藏,漢族的生存空間大大的擴張,甚至開始海外大移民,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戰略態勢。從漢唐以後,漢族再次獲得了這樣的戰略優勢和地緣優勢,從漢唐之後的戰略收縮終於停止了。遺憾的就是沒有收復交趾朝鮮的漢四郡和外蒙,當然這個,跟外部帝國主義的入侵有關。

  所以後來的辛亥革命一起,舉國響應,因為那之前的幾十年,漢人已經奪取了很多的地方權利,袁世凱不過是漢人官僚勢力里最大的代表而已。

  為了說明太平天國的意義我再對比一下印度,在太平天國的同時,印度也爆發了民族大起義,在這次的起義中也給英國巨大的打擊,但是英國人憑藉自己的力量,和錫克族少數民族的力量,最後把起義鎮壓了下去,英國人的權利仍然很大,印度人根本不能進入英國的統治集團。漢人湘軍就是當時的錫克人,錫克人並沒有獲得曾國藩後來那樣大的權利。

  所以英國一直牢牢的掌握印度的命運,後來印度的安排完全就是英國人的注意,把緬甸分離,不丹斯里蘭卡分離,印巴分治,一個分裂的印度至今困擾著南亞大陸。而滿清則不同,漢人掌握的權利越來越大,從地方的漢族官僚到中央的北洋軍,都是漢人的勢力,最後滿清的垮台不能按滿清的主意把東北留給滿清,新疆西藏內蒙都保住了。漢族完整的繼承了滿清的版圖,地緣態勢非常好。就相當於一個統一南亞大陸包含斯里蘭卡緬甸的印度,你想想多可怕!如果還是被滿清控制的地方,很可能內蒙西藏滿洲全部都得分裂出去

  太平天國起義是滿清從滿人統治集團變成滿漢合作統治集團的分水嶺,更是漢族衰落到崛起的一個分水嶺,這個崛起直到今天。


縱觀我國古代史,借一個宗教殼子搞農民起義的數不勝數。太平天國也在其中之一。論太平天國的落後性和其腐朽程度,我批判起來從來不吝惜筆墨。但我們更要清楚是什麼造成了太平天國叛亂時期的大規模歷史悲劇(大量屠城、對峙雙方政權都具有的極度腐敗、民眾的苦難)。

很多人研究類似歷史,往往把革命或者說起義、暴動、造反所引起的負面問題做簡單化的原因分析。比如太平天國,它的負面影響並非簡單的去歸結為領導人弱智,農民可憎或者說革命不好危害大。

比錯誤路線指導下的革命更恐怖的是「告別革命論」。這種論點就是拿出一些底層人因為活不下去而造反導致了更壞情況的例子,鼓吹人民不應該反抗暴政,中國不該反抗侵略。過去他們醜化TG的革命,你們很高興;後來他們醜化農民的革命,你們也就笑一笑;現在他們都開始醜化同盟會的反清革命了。這種告別革命論極其危險,這是一種讓人民完全做順民,全球各國主子跪舔一遍的理論。

說著寫在前面,就是要明確一個核心。解讀歷史要有唯物史觀,袁騰飛那種評書歷史觀,聽一樂就行。

書歸正傳。

在過去,西方人總是以為中國遍地都是黃金,他們夢想著能夠來東方淘金。。也許在漢唐宋明這些朝代還靠一丁點普。但在滿清治下,這已經是一個世界第一大監獄了。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國派出的第一個訪華使團到達中國。英國人對這個神秘的國度充滿好奇。他們相信,中國就像《馬可?波羅遊記》中所寫的那樣,黃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綾羅綢緞。

然而,一登上中國的土地,他們馬上發現了觸目驚心的貧困。清王朝僱傭了許多老百姓來到英使團的船上,為英國人端茶倒水,掃地做飯。英國人注意到這些人 「都如此消瘦」。「在普通中國人中間,人們很難找到類似英國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國農夫喜氣洋洋的臉」。這些普通中國人 「每次接到我們的殘羹剩飯,都要千恩萬謝。對我們用過的茶葉,他們總是貪婪地爭搶,然後煮水泡著喝」。

即便沒有西方的侵略和商品傾銷,滿清統治下的中國,人民的貧困程度已經無以復加。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前期,英國漢普郡農場的一個普通僱工,一日三餐的食譜如下:早餐是牛奶、麵包和前一天剩下的鹹豬肉;午飯是麵包、乳酪、少量的啤酒、腌豬肉、馬鈴薯、白菜或蘿蔔;晚飯是麵包和乳酪。星期天,可以吃上鮮豬肉。工業革命後,英國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國普通農民家庭的消費清單上還要加上2.3加侖脫脂牛奶,1磅乳酪,17品脫淡啤酒,黃油和糖各半磅,還有1英兩茶。

乾隆年間的中國人吃的是什麼呢?可能糠都吃不上!

乾隆時代,民眾吃糠咽菜的記載比比皆是。據《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業卷》介紹,普通英國農戶一年消費後,可剩餘11鎊,約合33-44兩白銀。而在清朝一個中等農戶一年全部收入不過32兩,而年支出為35兩,也就是說,辛苦一年,還要負債3兩,才能過活,根本沒有生產剩餘。所以一旦遇到饑荒,普通人家會立刻破產,賣兒賣女十分普遍。

自從滿清入關以來,除去南明、三藩之類的戰爭。中國各族人民反抗滿清統治的起義從來沒有中斷過。也許依賴屠城,滿清能在二十年內消除所有有骨氣和血性的中國人,但總會有人站出來抵抗暴政。無論是白蓮教起義,還是苗民起義。都不停地衝擊著滿清的罪惡統治。這個邪惡政權的倒台只剩下一根稻草。

1840年,這根稻草來了。

英國人的侵略行動讓滿清的腐朽體現地淋漓盡致。明亡的時候,你在用鳥銃;百年過去了,你還在用鳥銃。戰船放在西方也就是個廢品。鴉片戰爭一下子把東方帝國打尿了。

隨之而來的是《南京條約》

  1. 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係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 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 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
  4. 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5. 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貿易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6. 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與英國商定;中國的關稅自主權開始喪失。
  7. 以口頭協議決定中英民間「訴訟之事」,「英商歸英國自理」;中國的司法主權開始受到侵害。
  8. 中英兩國各自釋放對方軍民。

這帶來了兩個直接後果。1,巨額賠款不可避免得被滿清政府通過稅收轉嫁給了老百姓。2,失去關稅自主權後,西方那些具備巨大價格和質量優勢的工業產品迅速傾銷到中國。小生產者和自耕農只有破產等死的份。

滿清輸掉戰爭帶來巨大的災禍,自身腐敗也讓官府為填補賠款的窟窿可以打死搜刮。對於災禍的源頭,西方列強們也是從中漁利,賺了一大票。

這些負擔全部加在了中國農民的頭上。最終,無數農民被負債逼死、被迫賣兒賣女、逃走、變賣田產。。

而在這個時候,學了一點基督教皮毛知識但因為考不上狀元而是失意的洪秀全來給這些絕望的中國農民傳教了。

所以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如果在古代,可能又是一次披著宗教外衣的農民起義,推翻朝廷,改朝換代的故事。那麼其中的腐敗、屠城就不會顯得那麼扎眼。然而時代已經不同了。你能推翻清政府,對付帝國主義的問題農民階級想過嗎?你能殺光地主讓人人有田種,但你能解決帝國主義商品傾銷讓農民破產的問題嗎?

遇到帝國主義,中國古代積累的一切智慧全部變得毫無作用。

因此一個坐著皇帝美夢的造反領袖帶著一群可憐的農民打著宗教旗號走向了不歸路。

正如這一段台詞。皇帝若是明君,列強若是好人,中國人民誰願意去當所謂的「髮匪」呢?單純罵太平天國要麼是思考問題不深入,要麼就是「告別革命論」的擁躉,很陰險。

事情就這麼簡單。。至於其屠殺了多少人,貪污了多少錢,聽著名評書藝人袁騰飛的評書作品就行了。

我在這裡只是想讓大家明白。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並不是罵幾句洪秀全就能理解這個中國的。帝國主義帶來了空前災難,滿清不僅無法阻止反而因為自己的腐敗而加重了災難。農民階級還是按照過去的辦法處理問題。在新的環境下導致了最可怕的災難。

算上同治回亂,整個內戰造成了上億人的死亡。我們要明白根本問題是什麼。是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滿清的無能。洪秀全這個人水平確實垃圾,也應該罵他貪污、濫殺。但在責任名單里,他是第三個。

外國剝削+本國政府無能+腐敗糜爛的社會環境+龐大的失業赤貧文盲群體+民粹主義與宗教混合物=太平天國運動。

我們批評他們不懂事之餘,還是要贊成他們反抗暴政的精神。我們的古人會走彎路,會讓人笑話。但我們從未放棄反抗。

希望中國太平,不再有大亂。


幸福快樂的人間天國啊,天王妻妾成群,東王驕奢淫逸,過得比清廷的皇帝都瀟洒。幼天王洪天貴福十幾歲,就多了十幾個妻妾。
當然普通的天國子民天兵天將可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男女分開,夫妻不得再見,母子不得重逢。物物交聖庫,人人奉上帝,對了還要信奉聖子和這上帝的客家私生子中年大叔洪秀全。敢違反天王的命令,送你上天堂。勞動人民也樸實,在當時這個年紀一大把的落第大叔一本正經的胡說還挺有市場。。。還是先寫個前傳吧
前奏一 帝國的黃昏
康雍乾盛世的美夢似乎還未走遠,來自南方的號角就又要開始攪動這個老大帝國的美夢了。流連於北京故宮圓明園美景的道光皇帝和咸豐皇帝不會想到,自己這個看起來這麼鞏固繁盛的帝國,馬上就要被南方出現的烽火和洋人吐黑煙的艦隊給攪的粉碎了。
大亂起自廣西,大禍造於江南。滿清王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進化最為完全,自我換血能力最強的封建王朝了。很不幸的是,它生錯了時代,對手是相當於異次元來的英法強國。一個再完美的封建帝國,終究是打不過近代民族國家的船堅炮利。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一被強行打斷,各種勢力異軍突起,又一個延續百年的亂世即將到來了。至於太平天國,本質是依然是一個夾雜了一些西方顏色的農民起義集團而已。我先把前言說一下,我個人分析的幾點東西,也就是滿清王朝自身所帶的痼疾和當時的形勢。權當是為洪老師人間天國的出現介紹一下大的時代背景吧。
第一,虛妄盛世下的人口危機。康熙帝驕傲的宣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賦。乾隆帝得意洋洋的宣揚他的十全武功,屠戮漢族文士的文字妙招。再加上一些無恥文人的吹捧鼓勁,不知道的人還真的以為這世界真的是人間天堂呢。很可惜,一切都是自欺欺人。有紅薯玉米吃和天天吃紅薯玉米,這兩個概念能混淆嗎。四萬萬人民啊,真不知道滿清王朝如何用養豬的方法養活著這麼多子民呢。四萬萬的人口在我們看來可能不算多,但是在當時的大背景下,唯實是一個恐怖的數字。地用完了,糧食種不出來了,大頭地主老爺搶走了。中國曆朝歷代,可從來沒這麼多子民過,多謝玉米紅薯,玉米紅薯萬歲。人口危機的惡果在於享受到清朝福利的精英階層不一定有明朝的精英多,但是享受不到清朝福利待遇的庶民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不滿。用玉米紅薯都填不飽肚子的饑民,對政府的好感度就可知了。乾隆末年,白蓮教大起義,無地可種無飯可吃的流民聚集湖北深山揭竿而起。馬嘎爾尼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中國是個虛假的盛世,連船上扔下的死豬都有人搶著吃,京師之中頗多呆木乞丐。這一切,恐怕都非虛言。人口大爆炸之下,輕易的一次流民裹挾,恐怕就要掀動巨大的戰爭風暴。以戰爭來消耗人口,是千年來不變的規律。而這一次,大地之上只是又來了一次虛幻的表演而已。明清流民起義,何其多也。
第二,封建末路的信仰危機。明清兩代,民間結社,民間結教略近不止。各種邪教道門層出不窮。明朝時有聞香教王森白蓮教許鴻儒和羅教真空教明教摩尼教等多種邪教百花齊放。清朝時就更不用說了,更是花樣百出。洪門,袍哥,會道門,邪教,天理教,八卦教。天理教的人甚至帶教徒衝到了紫禁城,也是猛的不行。封建王朝的末路就要來了,以孔孟為信仰三綱五常為維繫的禮儀道德社會精神終究無法約束人口大爆炸下底層民眾的信仰缺失和被地主官僚壓迫的憤懣無力。封建社會走到此處,若再不能解決這麼多饑民流民的生存和生活,終究是死路一條,或早或晚而已。底層流民沒有話語權,有沒有什麼娛樂設施,長期的孤獨和被無視之中就只好抱著宗教取暖了。麻木無力的勞苦大眾在大地之上如同蟲子般弱小無力,唯有在宗教的迷幻光環中才有了那一絲絲小小的溫暖。就算宗教是一味毒藥,飢不擇食的貧民恐怕也要飲鴆止渴了。而封建政府組織的運轉乏力,又刺激一個個不知名的邪教正在無人知曉的江湖中野蠻生長吧。比如洪老師的拜上帝教信仰,搞了十幾年就被舉報過一次真是想不明白,要是放在今天估計直接被公安連窩端了。
第三,清政府的民族手段可謂是拉了一波波仇恨。作為一個機智的王朝,清政府在民族問題中其實是完美的充當了攪屎棍角色的。有偏有邪,謀劃民族對立。陝甘回漢關係,今日幫這個,明日幫那個,終於勢不可阻,雙方終於仇深似海最終拔刀相見了。廣西也是如此,客家人和本地人的矛盾之中,清政府在當地的處理也是以偏斜挑亂為事。形勢固然有利滿清政府的通知,然而各地方群落之中何嘗沒有對滿清官府憤懣怨恨之心。尤其是以桀驁不馴,能打善戰聞名的廣西客家村落。起義的烽火即將燃起,廣西老兄弟們要躍躍欲試了。
前奏二 亂世的序曲
1836年,三次在廣州落第的洪秀全不知道又翻到了一本基督徒梁發寫的勸世良言。詳讀之後,他變了,聯想起自己三次落第的黑歷史,聯想起自己天天看四書五經日日罵朱熹娘還沒考好的那些日子。洪秀全就拋下了對孔孟的執念,一門心思的信仰起異鄉的基督來了。當然,信仰的估計也是個老外都想不懂的烏七八糟的玩意。表面上看起來就行了。這還不算完,洪老師還四處拉人入伙,不過收效甚微而已。。
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英帝國尋找已久的口實終於找到了,1840年英國遠征軍到來,鴉片戰爭開始。兩年多的斷斷續續,老大帝國中國的虛浮無力被英國人看的一清二楚,清政府輸銀求和,五口通商,割讓香港。最重要的是鴉片輸入的閥門大開,戰爭賠款又被清政府以苛捐的方法鋪到了南方民眾身上,尤其是捲入戰火的南方几省廣東廣西。再加上天時不好,當時頗多水災旱災。一時之間,餓殍滿地,民多怨憤,流於曠野。造反的群眾背景,已經具備了。
1843年,洪秀全再次參見了廣州的府試。很不幸,洪老師你又落第了。對考試製度恨得咬牙切齒的洪秀全終於是死了這條心了,娘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注意這個時間線哦,洪老師可不是什麼信仰者,他是個現實主義者機會主義者而已。就在這一年,洪秀全抹脖子幹起來造反傳道的事業草創拜上帝會,第一個拉入伙的大人物就是他的好基友兼教書先生同行,隔壁村的小土豪馮雲山。
1844年,洪秀全和馮雲山轉道廣西傳道。從此龍入大海,鳥兒歸巢。廣西的民風彪悍,對清廷有頗多不滿,民間秘密宗社眾多。馮雲山此人櫛風沐雨,小有家資而不顧,算是一門心思的撲到洪老師的傳道事業上來了。天無絕人之路,在廣西紫荊山區的平在山,馮雲山結識了一群燒炭的貧苦流民,也就是太平天國最早的廣西老兄弟,日後的平在山勛舊。馮雲山依靠他的口舌和用略,終於在平在山打開了突破口,拉攏了一大批的信眾。這下子洪老師的造反事業算是正式拉開徵程了,在廣西的信眾日增,儼然一方小勢力。洪老師心中一爽,對科舉的最後一絲幻想也給拋棄了。還考個籃子啊,有信徒上供陪睡,這日子真好。
1847年,拜上帝會在廣西桂平建立,吸收了兩千多會員,最重要的包含了蕭朝貴韋昌輝楊秀清等骨幹會員。洪老師意氣風發,楊秀清一代怪傑,手段超群。轟轟烈烈的大幕就要拉開了,在廣西鄉下的這個曠野之中所捲起的烽煙這次又要讓多少英雄成為血祭呢?
前奏3 野性的咆哮
早在1844年,洪秀全就和馮雲山在廣西展開了秘密的傳道,宣揚他們拜上帝教的那種信仰。馮雲山和洪秀全櫛風沐雨,總算是在廣西打開了新局面,傳教的形勢和在廣東時不可同日而語。太平天國運動之所以轟轟烈烈,席捲南方十三省。不在於他這個信仰有多麽的牢固和可靠,不在於洪秀全宣傳的這套蹩腳理論多麽的有吸引力。
歸根結底在於,洪秀全的太平天國等到了對的人。以楊秀清之天縱奇才熟稔軍旅政務,以馮雲山的拉人技術高超且忠心公正,蕭朝貴石達開的勇敢悍勇,這樣的全明星陣容放在何朝何代的農民起義中都是要掀起大風暴的。更不用說,這麼多的精英都匯聚在了洪秀全拜上帝教的旗幟下面,匯聚在了廣西紫荊山區的土地之上。這不是流民匯聚,這是群狼的咆哮。
1843年,南王馮雲山首先加入了老基友洪秀全創的拜上帝教。此人家中財產頗豐,宣傳功底紮實,有文化有口才,太平天國初創時候的一干老兄弟和精英基本都是他拉攏宣傳而來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竟然對洪秀全和他那套信仰忠心耿耿,沒踢開洪秀全自己單幹。看到此處,我感覺洪老師果然還是頗有幾斤幾兩的。大抵歷史之上,也頗有人情吧。
1846年,東王楊秀清入教。楊秀清識字不多,卻深通世故熟悉人心,更交遊廣闊。在日後的戰場之上,更是日近千里成長迅猛,有軍略有手腕得人心,成為太平天國實際上的靈魂人物。在拜上帝會早期軍師核心馮雲山被捕,洪秀全跑路廣東救人,拜上帝會風雨飄搖的時刻,更是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穩住了人心,安定了局勢。
石達開16歲被訪出山,加入拜上帝教。這位十九歲開始統領千軍萬馬,二十歲封王的少年英豪武藝高超,相貌俊朗,更兼意志堅定對信仰堅韌不拔。在往後的歲月里他曾把曾國藩打得想要跳水自殺,也曾想施展手段挽救天國的興盛與滅亡,然而終究是不敵時代的局限,走入了悲劇英雄的行列,被凌遲在了成都的霧氣之中。
1847年,拜上帝會正式在廣西桂平建立,吸收了兩千多會員,最重要的包含了蕭朝貴韋昌輝楊秀清等骨幹會員。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在馮雲山隻身入山宣傳之後,拜上帝會金田起義之前。拜上帝會這生於草莽,教義含糊不清的宗派已經在遠方天父的旗幟下匯聚了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一干名王大將。
這些身負大才,秉性或勇敢堅硬或堅貞不拔或狡詐陰沉的人物又要給這歷史帶來怎樣的變化呢。大風將起,亂世將至。在南國的青山,北國的荒野,處處充滿衣衫襤褸饑民的低聲私語和狂熱眼神,祖先們嗜血和凶暴的基因開始在他們身上回溯。這一次,大地之上又要演繹怎樣的一次修羅場呢。
前奏4 天國的旗幟
1848年5月被紫荊山地方土豪王作新害到牢里去吃牢飯的馮雲山終於被放了出來,平在山兄弟們歡呼雀躍,這位和他們在一起有幾年的忠厚塾師,拜上帝教前期的靈魂人物還是讓他們很歡心的。
馮雲山溫暖的笑容背後,卻始終有壓抑不住的無奈和憂傷。原來自己入獄的這段時間,蕭朝貴和楊秀清這兩個人又玩了幾齣天父天兄下凡的老把戲且成效顯著把老兄弟們都唬的一頓一頓的。早就知道這種借大神上身的把戲不敢多用,沒想到今日又步入了這個死局。也罷,天國的旗號風雨飄搖,所有會眾都有可能朝不保夕,被清政府拉出去砍了,就走一步算一步吧。怪也只能怪洪老師欺軟怕硬,早點不來平在山,雖說自己給他宣傳鼓勁吹的厲害,這人自己沒膽氣也沒辦法啊。走一步算一步吧,希望洪老師別整天喊著天父天兄那一套了,能早日意識到楊秀清和蕭朝貴這兩個外表粗豪下的內在本質吧。
馮雲山出獄之後,拜上帝會造反起義的烽火已經無法阻攔了,拜上帝會的上層人物幾乎都認可了造反的決定。此時此刻,一個小小的村地主都把他們幾個人耍的團團轉。日子長了誰還相信這幾個撈比是什麼天父天王呢。早死也是死,晚死也是死,反他娘的吧。更何況以礦工炭工兄弟們為核心的會眾個個吃苦耐勞,對信仰堅定不移,正是人心可用啊。更何況馮雲山出獄以後,還又認識了一個叫做韋昌輝的本地土豪,革命的初始本錢也有了。
1849年,嶺南大饑荒。革命的最後一個條件有了,廣西全境道門亂匪蜂起,正是造反之時。
1850年,洪秀全和馮雲山下達了團營令,要求所有會眾變賣田產來金田集中。團營指揮部設立在金田村,由粗通武略的楊秀清石達開蕭朝貴三人組織。
前奏五 烽火寐不成
廣西赤旱,歷年多災多難,人心思變。1850年前後,天地會等反清武裝勢力遍及廣西全省11個府中的8個府,多達30餘支,左右江附近賊寇甚多。形勢洶洶之下,清廷上下不得不嚴陣以待。
於是,清廷任命老將向榮在此時奔赴廣西,任廣西提督。向榮鎮壓過河南天理教起事和西域張格爾亂匪,效果顯著。在世人看來,可以說是一位良將了。由此而言,清廷對於廣西的這麼多亂匪還是很在意的。
周天爵是廣西巡撫,周天爵和向榮一樣,累有大名。周天爵已年近八旬,老戰士上場,依然是脾氣火爆。由是兩位剿賊的將帥意見多不合,雖然有欽差大臣李星沅居中調停,也難以見效。再加上政出多門,始終無法調停意見。幾人除了向榮以外,又都不是老於軍伍之人,對太平軍還是重視不夠,進軍沒有章法。
當時,太平軍裹挾流民三四萬人,善戰敢死之兵萬人。而清廷兵疲且雜,連滇軍,黔軍都召集而來,更是亂上加亂。
向榮和春勉力剿賊,卻難以見功。最後連累的欽差大臣李星沅在1851年四月督戰累死在軍營,還是沒把亂事剿滅,反而太平軍的聲勢越來越大,以紫荊山為核心,馳援廣西各地。
清廷大為驚恐,任命首席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賽尚阿為欽差大臣,再剿太平軍。這生於草莽的太平軍,竟成為了清廷的心頭大患。
很不幸,這出主意的謀士也是個逗比。賽尚阿詩書傳家,是個少有的旗人文化人,卻未經軍陣,不習兵事。讓這樣一個名臣宿老去帶兵打仗,頗有點推入火坑的味道。果然不出所料,廣西的局勢被攪成了一鍋粥。
周天爵師久無功,有倚老賣老,被大佬賽尚阿給趕走了。向榮被以為自己要專秉軍事,沒想到這新來的老宰相也是一個指點江山愛攬權的主,與新來的廣東副都統烏蘭泰關係良好,又對他吹鼻子瞪眼。走了周天爵,沒了李星沅,又來了一個更難纏的烏蘭泰和賽尚阿,向榮也是無可奈何。

1851年九月,向榮所部被太平軍伏擊,傷亡慘重。向榮自己都哀嘆』『生長兵間數十年,未嘗見此賊;自辦此賊,大小亦數十戰,未嘗有此敗!』』對太平軍的堅韌和戰力深有體會,不可不說賊中無人啊。清廷以向榮推諉,又給予向榮處分。
到了1852年,清軍用南北合攻之法夾擊太平軍,又花樣百出,給了太平軍喘息之機。而烏、向二人意見又不合,烏蘭泰主張「圍而擊之」,向榮則主張「縱而掩之」,南北兩軍不能協同作戰,圍攻半載,終無建樹。
1852年4月5日,太平軍由古蘇沖勝利突圍。
烏蘭泰與向榮聞訊率部追擊,截殺太平軍後隊2000餘人,後在大峒山遭到太平軍的伏擊,陣亡總兵4名,損失兵弁數千人。
清廷耗時日久,卻師老無功,累死了一個欽差大臣,貶斥了一個軍機首輔,死了幾個總兵,來來回回也沒人在廣西滅殺掉這股力量,雙方都有原因、
前奏6 天國的迷夢
太平軍自永安突圍後,直指省城桂林。向榮憑著他的軍事經驗,判斷太平軍將襲取桂林,於是帶領千餘清軍日夜兼程,先太平軍半日進入桂林城,會同新任巡撫鄒鳴鶴,力守危城。不日各路援軍趕到,城防得到加強,太平軍雖猛攻月余,而省城得以保全。向榮力保危城,非但未受到朝廷的議敘,反因桂林被圍,又受到革職留任的處分。
烏蘭泰力戰重傷,在陽朔病死。
5月19日,太平軍撤桂林圍北上,攻全州,出廣西,占湖南道州、郴州,決意揮師北上,取道兩湖,「專意金陵」。太平軍終於開竅了,廣西雖好卻始終是一個死地,若清廷使用十面埋伏搶修碉堡之法,絕對會把這個孤軍累死。不如順道北上,一方面拉攏兵丁,一方面就地擴食。
進攻湖南時,太平軍於衰衣渡被團練領頭人江忠源伏擊,馮雲山中炮而死,部隊傷亡慘重。這是太平軍起事以來少有的一個挫折,更嚴重的是少了馮雲山這調和型和很有威望的能人,內部再無人能夠抑制楊秀清。
當時清廷腐朽,內陸有百年不知兵禍,太平軍這隻強軍自然是摧古拉朽,朝著湖南而來。
太平軍包圍長沙,形勢急切艱難。湖南巡撫張亮基從外人之口,知左宗棠才略,入城之後,兩人大為投機。張亮基以為得人,便以守城兵事委任左宗棠。左宗棠「晝夜調軍食,治文書」、「區畫守具」,各種建議都被採納,並立即付諸實施,終於使太平軍圍攻長沙三個月不下,撤圍而去。左宗棠一生的榮辱功名,也正是由此次長沙圍城而起。
沿江而下之後,攻克武漢,將武漢洗劫一空。所有太平軍都沿江而下,目的就是要打下南京城,當做小天堂。
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太平天國運動一時之間即位浩大。這群從廣西鄉間走出的草莽俊傑們,終於成為了一股撼動中國百年大勢的力量。

當時的畫風,我感覺就應當是這樣的,參考投名狀,古樸渾濁蒼涼。


謝邀。

作為曾長期往來於湘桂兩地的人,我主要從這幾個角度切入。

引言 為什麼毛澤東和蔣介石不約而同地推崇曾國藩?

毛澤東與蔣介石對曾國藩的推崇,是兩人性格中較為相似的點。毛澤東和曾國藩是同鄉(湖南湘潭),兩人相隔的時代也不遠, 並且毛澤東在湖南一師就讀的時光可以說是對毛澤東影響最大的時光,比如說,毛澤東一生中的許多思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秋收起義),黨要管槍(三灣改編)——都是在湖南產生的。可以說曾國藩所代表的經世致用、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的湖南精神),就像他一生愛吃辣的飲食習慣一樣,像他一生未改的湘音一樣,影響了他的一生。

蔣介石主要是看中曾國藩的內省(或曰內聖外王) 。蔣介石學習了曾國藩的記日記的習慣,從1915~1972年,他連續記了57年的日記,足見其性格中的堅毅。

總結: 毛澤東學曾國藩如何做事,蔣介石學曾國藩如何做人。毛澤東學曾國藩如何立業,蔣介石學曾國藩如何修身。

一、對太平天國和曾國藩評價的變遷。

十九世紀晚期以降,孫中山與革命黨人為了宣傳革命,推翻滿清,不斷拔高太平天國,同時撻伐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人。宣傳中間有些背離史實之處,這種做法在當時無可厚非,但是因此卻留下了後遺症。

必須指出的是,孫中山本人的頭腦是清楚的。他只讚賞太平天國反清的"民族主義",卻直指太平天國"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權;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過是歷史上的又一個封建王朝而已,根本不值得效法。因為他們的領袖還有皇帝思想,實行的是封建專制主義。大家若是有了想做皇帝的心理,一來同志就要打同志,二來本國人更要打本國人,全國長年相爭相打,人民的禍害便沒有止境。"他雖曾經自居"洪秀全第二",也並不以洪秀全作為學習的榜樣,孫中山終生不許別人對他呼萬歲。

可是雖然從孫中山到蔣介石再到毛澤東,他們對這段歷史都有較清醒的認識,但是,國共兩黨卻都有肯定太平天國的思維定勢。國民黨認為太平天國諸領袖是民族革命的英雄,共產黨認為太平天國諸領袖是農民起義的英雄。對應地,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曾國藩就得被污名化了。

大陸學界在改革開放以後,逐漸有了與此不同的聲音。馮友蘭先生率先指出:

"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國,因為太平天國是要推行神權政治。假如太平天國統一了中國,那麼中國的歷史將倒退到黑暗時期。有人說,太平天國建立的是農民政權,這無論如何是不對的,中國在歷史上未曾建立過農民政權。否定太平天國必然為曾國藩翻案,為曾國藩翻案必然否定太平天國,可以說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潘旭瀾先生則更直言不諱:

"洪秀全為首的太平軍,是利用迷信發動和發展起來的。洪秀全披著基督教外衣,拿著天父上帝的幌子,實際上還是以中國奴隸主和封建帝王的腐朽思想、條規,對他控制下的軍民實行統治,實際上是一種邪教。洪秀全造反獲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國社會的大動亂、大破壞、大倒退為代價的,是以數以百萬計軍民的生命、鮮血為代價的,是以中國喪失近代的最後機遇而長期淪為帝國主義刀俎下的魚肉為代價的。尤其可怕的是,這一切還被作為一首英雄史詩,向人們指點通向人間天堂的金光大道。"

在台灣,錢穆先生在其代表作《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由今看來,大家同情太平天國,認為是一個民族革命,但實際也不盡然。至少他們太不懂政治,他們佔了南京十多年,幾乎沒有絲毫制度上的建樹。他們對下層民眾,想推行均田制度,大抵是粗淺一些的社會主義,他們是有此想法的。但說到政治就太低能了。他們國號太平天國,早可預示他們的失敗。這樣一個國名,便太違背了歷史傳統。正因為這一個集團里,太沒有讀書人。若太平天國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國歷史的失敗了。當時洪楊不是推不翻滿清,但他們同時又要推翻中國全部歷史,所以他們只有失敗。"

陳致平先生進一步指出:

"定都南京後,它所能統治的地方,不過江南一隅與安慶、九江、武漢幾個據點而已。所以太平天國的政權完全建立在軍事上,而不能與政治配合。其作戰的"衝擊"、"屠戮"、"裹脅"與"流竄"的行動頗類流寇,而中國歷史上的"流寇政權"是沒有能成功的。天國的法令森嚴,刑律慘酷,凡犯天條者,一律處死刑。天條以外之罪,也非杖即死。死刑中又有"點天燈""五馬分屍""割肉""抽腸"等非刑。行刑之前,往往先鳴鑼聚眾,講說道理,宣布罪狀,然後當眾行刑,令觀者驚心怵目,自然俯首聽命,而造成一種恐怖氣氛。這種恐怖統治,完全違背了當初革命救世的人道宗旨,自然要歸於失敗。洪秀全等人起自草莽,既缺乏政治學術,又不能羅致政治人才輔弼,而始終建立不起一個健全合理的政治組織。人性弱點,往往能共患難而難共安樂,早年誓同生死的患難兄弟,一旦享富尊榮,經不住物慾的誘惑,與權勢的衝突,竟自斗而亡。最為諷刺的,是他自己揭櫫的革命宗旨,常自行推翻;自己所訂的天條,已自行違犯。"

在國外,我們不妨看看與太平軍同時代的馬克思的評論:

1862年,當他知道了太平天國推行的各種暴政之後,又說出了如下的話:

"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他們給予民眾的驚慌比給予老統治者的驚慌還要厲害。他們的全部使命,好像僅僅是用醜惡萬狀的破壞來對立與停滯腐朽,這種破壞沒有一點建設工作的苗頭。顯然,太平軍就是中國人的幻想所描繪的那個魔鬼的化身。這類魔鬼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物。"

二、客觀認識太平天國運動。

①正當宗教要求教徒恪守教規,勸人行善,從宗教信仰上獲得精神上的寄託。既不危言聳聽,用種種災禍來恐嚇教徒,也不對教徒作空頭許諾,邪教則常以世界末日來嚇人,並許諾信教可以逃避災禍,進入天國。太平天國正是一再作出許諾,入教可登入小天堂、大天堂,不入教者在世會有"蛇虎傷入",死後墮入地獄。

②邪教都會裝神扮鬼,特別是會吹噓教主能知天意,能與天神溝通。太平天國除吹噓洪秀全是天上派來的世界萬國獨一真主,還按廣西"降僮"的迷信習俗吹噓天父能附楊秀清之身下凡說話,天兄能附蕭朝貴之身下凡說話。

③邪教都需要斂財。因為正當宗教能夠公開募化,或有經費來源,邪教必須自籌活動經費,否則無法生存,無法發展。太平天國則要求入教者把全部財物交公,做得最為徹底。

④正當宗教只要求內部的宗教職業者遵守教規,對教徒們不作硬性要求,對許多宗教活動也只是自願參加。邪教是一種半公開半秘密的組織,為了保證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無不對入教者加以嚴格控制。太平天國軍民不分,全民皆兵,入教者都成了"聖兵",以教規——十款天條作為軍律,對內控制之嚴,堪稱空前絕後。

⑤邪教的教主都是淫棍,年輕的女教徒都是他們的獵物。因為邪教既從身心兩方面都嚴格控制了所有的教徒,也就給了教主對女教徒為所欲為的可乘之機。太平天國洪、楊兩個的多妻縱慾,甚至以天父天兄的聖旨作為根據,也是夠荒謬的。

以這五項標準來衡量,太平天國正是不折不扣的邪教。那麼,是不是就可以在太平天國與邪教之間畫了等號?事情也並不如此簡單。

在太平天國的領袖們中間,前期的馮雲山、中期的石達開、後期的洪仁稈,是極不願意讓太平天國墮落為邪教組織。他們冒著極大的風險,作了極大的努力,希望力挽狂瀾,把太平天國推上正軌,可惜由於種種原因,最後都歸於失敗,壯志難酬,抱恨終天。

歷代農民起義或流民起事,大都利用過邪教。邪教是一種破壞的力量,推翻舊王朝需要利用它,它不是一種建設的力量,建立新王朝就用不上它。因此,比較聰明的領袖在取得初步勝利之後,就會斷然拋棄邪教,重用知識分子,來建立正規的新王朝,謀得長治久安。

整個太平天國運動期間,中國有兩千多萬人死於戰亂、饑荒。是有很多人死在戰場上,或被敵人殺害或自殺,但是更多的人是死於連年戰爭所造成的饑荒,與霍亂等傳染病的蔓延。清政府與太平軍之間的戰爭完全破壞了中國人口最密集、土地最肥沃的江南的農業生產,大批民眾處於饑饉之中。

三、曾國藩為何能戰勝太平天國

曾國藩的湘軍士兵由統兵官在家鄉親自招募,私人關係極強,一個營的士兵都是同鄉、朋友甚至親戚,入伍前要登記親屬,違反軍規一律連坐。大部分士兵都是貧苦農民,曾國藩把薪餉提高到綠營兵的三倍,俘殺敵軍、繳獲物資還有額外獎勵。曾國藩堅持認為,「剿匪」除了需要鐵軍外,更重要的是打贏「道德價值之爭」,不戰而屈人之兵。若不能從意識形態層面反擊拜上帝教,徹底剿滅太平軍就是不可能的。

太平軍進軍江南之前,比如永安詔書中,洪秀全可用「天父皇上帝的第四次顯聖」之類的話激勵士氣。但1853年太平軍定都南京後,便發現相對於兩廣,拜上帝教在江南的吸引力在大大減弱。太平軍不得不採用雙軌辦法:對拜上帝教的忠實信徒,仍然以宗教動員為主;對於不信教的江南地區,考慮到其兩百多年前激烈抗清的歷史,則祭出「驅逐滿人,漢人當家」的大旗,稱咸豐為「滿洲妖」,稱滿人是「狗韃子」,稱北燕地區為「妖穴」,等等。但這些不足以挽救人心,尤其1856年後,江南民眾開始以「粵匪」稱呼太平軍。清軍也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把作戰最勇猛的兩廣老兵稱為「真長毛」,與後來加入太平軍、戰鬥較為消極的長江中下游新兵區別看待。

除了眾所周知的腐化、內訌外,掏空太平天國基礎的,還在於各種不合理的烏托邦政策。而洪秀全和諸王們,是不受這方面約束的。

曾國藩的《討粵匪檄》巧妙地繞過了清王朝統治合法性問題,超越滿漢,將湘軍與太平軍的對立上升到夷夏之辨的高度,一問世便在南方廣為流傳:「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盪盡,凡讀書識字者,又焉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湘軍極其重視思想建設,軍中讀書人除了指揮作戰外,還擔負著反覆向士兵灌輸忠君愛民、殺身成仁的儒家思想的任務。考慮到普通士兵的文化水平,曾國藩親自撰寫了平白如話的《愛民歌》,其中詳細羅列的注意事項,簡直就是後來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前身。

矛盾的是,崇孔孟之「仁」,把「愛民」奉為座右銘的曾國藩,在攻下安慶後卻冷血地建議曾國荃:「克城以多殺為妥,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弟意如何?」1864年在圍攻南京時,曾國藩也主張禁止婦孺出城,裴士鋒指出,這是為了「迫使叛軍供養城內全部居民,將使他們更快餓死。他不希望他弟弟無意間讓任何叛軍家眷活命。」湘軍和太平軍都是意識形態統攝的武裝集團,眼裡只有最高目標,為之不擇手段,既不怕死,也不顧生靈塗炭。因此,太平叛亂就成了「十九世紀破壞最烈的戰爭,也可能是史上死傷最慘重的戰爭。」

湘軍最終能戰勝太平軍絕非偶然:它的將領更自律、組織更嚴密、意識形態色彩更強,還順便把邊緣知識分子納入體制內,給了他們通過暴力機器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而一手哲學,一手軍隊,兼聖賢與將領於一身的曾國藩,則開啟了近代中國一種全新的領導模式。不過孫出師未捷身先死,蔣半途而廢,真正青出於藍的,還是曾氏那位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的湖南鄉黨。

財政、軍事、人事皆獨立,甚至不聽中央號令的湘軍,再進一步就與北洋軍閥無異。所以曾國藩在鼎盛時期裁湘入淮,成就了其弟子李鴻章。

曾國藩當然預見不到身後的事情,但他似乎隱約感知到了什麼。在家書里,他告誡子弟:「爾曹唯當一意讀書」,只有悠遊讀書的歲月才是最快樂的,而兵者乃不祥之器,權力更是。

四、曾國藩與洋務運動。

裴士鋒指出:

」曾國藩肯定洋人的船堅炮利,但他認為道德和規訓遠比贏得戰爭重要。在戰爭的最後幾年,曾國藩開始建造汽船,並派人去美國為兵工廠購買機器。他這些現代化的努力只是為了加強中國軍隊的勢力以對抗西方,也確保中國可以不再仰賴洋人的幫助。」

太平天國運動後期開始,儘管曾國藩主導了中國軍隊的現代化進程,但是我們卻很難從湘軍身上看到「現代」特徵。湘軍奉傳統的儒家思想為圭臬,建立在傳統的宗族與宗法制度文化之上。曾國藩視外國人為未開化的野蠻人,本不屑於向他們求教,只是迫於湘軍的戰鬥裝備以中國傳統武器為主。儘管曾國藩的學生李鴻章與英國官員查爾斯·戈登共事,並讚賞西方的先進武器裝備,但曾國藩卻認為一支軍隊的制勝之本不在武器,而在士兵以及他們的道德品格。當他的九弟曾國荃請求向西方購買步槍時,他認為一名真正的將領不應依賴國外的武器裝備。

當然,在戰爭後期,曾國藩開始對現代槍械、汽船產生了興趣。這主要不是因為他想借這些武器打敗叛亂分子,而是覺得如果中國擁有這些現代化的武器和輪船,就不用再懼怕英國人和法國人。戰爭結束之際,他開始採取積極措施購買西方輪船、槍械。「同治中興」之時,他逐漸將西方現代技術引入清軍,不過程度和規模均十分有限。

清政府對曾國藩沒怎麼管,就讓他去鎮壓太平軍,曾把當地的稅收留作活動經費,用錢來支付湘軍軍餉、購買外國技術等。一般人很難了解其他國家的軍事技術,但曾國藩非常擅長,他開始了中國的造船、造槍,這都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

洋務運動的實質是「中體西用「,說遠了就是「經世致用」。器物、科技學西方,思想還是中國的。洋務運動並沒有給中國傳統社會帶來顛覆性的衝擊。

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三層面控制的社會(潛水艇三明治),上層是由天人合一儒家意識的皇權統治,中層是由縣以下層面的士紳政治控制,下層是由宗法宗族思想觀念的家族控制,三個層面構成古代王朝的超穩定結構。當王朝出現大規模土地兼并和流民興起之際,則會發生社會重組,由於並未有近代類似挑戰儒家思想的外來思想威脅(佛教思想和五胡入華可以算半個例外,但隨後被儒家所消解重構),所以在更換皇權(天道),和由於大規模內亂造就大規模人口死亡後,土地大規模兼并局面結束,中下層士紳重建基層社會.又恢復到輪迴的穩定結構中去。

洋務運動試圖僅僅以新事物來補充儒家體系的不足,由於科舉未被廢除,在儒家意識形態繼續培養大量重農輕商,重道德輕科學的士人群體下改革自然是有限的,難以成功,也無法改變上述結構。

近代化前提是儒家意識形態(經世致用)不可欲。經世致用可以應付內部危機,但不足以響應全球化衝擊。洋務運動的本質是用經世致用應付全球化。

甲午戰爭成為洋務運動失敗的標誌。洋務運動失敗帶來的後果:「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和「公車上書」。這是政治制度和政治哲學互動的開始。1895年袁世凱小站練兵標誌中國第一支現代化軍隊創立,創立新式軍隊,這是比教育的科技的工業的創舉有象徵性的。

五、曾國藩與中國文化

曾國藩生活的晚清社會,舊秩序行將崩潰,而社會前進的方向茫無頭緒。國內,太平天國烽火燃遍十餘省,清王朝頓失半壁江山。國外,列強環伺,處處侵奪中國主權和領土。可謂內憂外患,百弊叢生。而曾國藩以一介儒生,無權的在籍侍郎,崛起於湘楚之間,縱橫捭闔,以殘酷的手段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成為清朝「中興第一名臣」。不僅如此,他的崛起還極大地改變了近代中國的權力格局,並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思想等方面影響了中國社會的走向。雖然後人對他有「毀之則為元兇,譽之則為聖賢」的評價,但他畢竟在近代中國發展史上寫下不容抹殺的一筆。

晚清還是一個傳統社會走向瓦解、道德失范的時代,在極其複雜的人生環境中,曾國藩持一定之規,為人、為官、為民、為國,處處體現出強大的精神感召力,成為時人推崇的末世聖人,給後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及社會經驗。毛澤東曾說過:「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更是把曾國藩作為自己的人生楷模,處處效法。

在人心多變,價值取向日趨多元的時代,他幾乎攬盡天下英才,在政治上有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郭嵩燾等輩同聲相求,大半中國盡在掌握;在思想上有薛福成、馮桂芬、容閎等人同氣相求,使洋務思潮澎湃,流風披於華夏,並開啟維新先河;在科學上,徐壽、華蘅芳、李善蘭齊聚幕中,中國近代科技就是從他那裡啟蒙。當時就有「天下英才聚於曾幕」之說。曾幕不啻為晚清柱樑之淵藪。

左宗棠在曾國藩死後,曾寫了這麼一副輓聯,他別出心裁,把自己寫了進去: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曾國藩很講究修身養性,規定了「日課」,其中包括吃飯有定時,雖在戰爭時期也不例外。而且,按曾國藩的規定,每頓飯都必須等幕僚到齊方才開始,差一個人也不能動筷子。曾國藩、李鴻章,一是湘人,一是皖人,習慣頗有不同。曾國藩每天天剛亮就要吃早餐,李鴻章則不然——以其不慣拘束的文人習氣,而且又出身富豪之家,對這樣嚴格的生活習慣很不適應。一天,他假稱頭疼,沒有起床。曾國藩派人去請他吃早飯,他還是不肯起來。之後,曾國藩又接二連三地派人去催他。李鴻章沒有料到這點小事竟讓曾國藩動了肝火,便慌忙披上衣服,匆匆趕到大營。他一入座,曾國藩就下令開飯。吃飯時,大家一言不發。飯後,曾國藩把筷子一扔,板起面孔對李鴻章一字一頓地說:「少荃,你既然到了我的幕下,我告訴你一句話:我這裡所崇尚的就是一個『誠』字。」說完,拂袖而去。

曾國藩所以能在舉世滔滔之中產生砥柱中流的作用,就是因為他能以子弟兵的方法訓練湘軍,使他們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隊伍;而他自己所擬訂的通告全局、十道分進、對太平天國展開全面防堵圍剿的戰略方針,使他在對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掌握主動,著著進逼,終於使太平天國政權完全傾覆。假如曾國藩也像當時一班督撫大帥那樣不能高瞻遠矚,那麼,曾國藩不免也會像向榮、和春、勝保、福濟等人一樣碌碌無成。

曾國藩死後,李鴻章作聯挽之,說:

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

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

湘軍諸將正因為在曾國藩的嚴格教誨下,「雖離曾國藩遠去,皆遵守約束不變」,這也符合曾國藩治軍的特點。因為曾國藩在湘軍中把封建倫理觀念同尊卑等級觀念結合起來,將軍法、軍規同家法、家規結合起來,用父子、兄弟、師生、朋友等親友關係來掩飾、調劑、補充上下尊卑關係,以減少內部的摩擦與抵觸,使下級與士兵樂於尊重官長、服從官長,為官長賣命。

六、曾國藩與中國近現代史

自1840年以降的中國歷史,基本上沿著兩條軌跡演變;一條是革命,一條是改革。從洪秀全到孫中山再到毛澤東,是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而從曾國藩、李鴻章到鄧小平,則是歷史上兩次改革的先後承繼。

歷史從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即便其人是個劃時代的歷史人物。崇拜曾國藩的毛澤東,最後走上了一條與曾國藩功業相異的革命道路。而追隨毛澤東鬧革命的鄧小平,最後卻成了曾國藩式的改革家。在如此變化無常的歷史面前,無論持什麼樣的史學立場,都不能訴諸簡單的是非劃分,不能以善惡判斷求個痛快。

歷史也不是在某種固定的觀念中造就的,而是在微妙的變化中形成的。我們絕不能簡單的說,曾國藩李鴻章就是「喪權辱國」、慈禧就是「頑固保守」、袁世凱就是「竊國大盜」。

統觀中國近現代史,是從革命到改革,再到更大規模的革命,再到更大規模的改革的歷史。史景遷指出:

「曾國藩是一個素質極為全面的人,他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上也較為保守,但另一方面,他願意做大試驗,組織湘軍和南京的武器庫;曾國藩在選人、用人方面非常出色,鄧小平也是如此。曾國藩有其特殊能力,他能夠看到別人的才能,所以左宗棠、劉銘傳等都納入他的眼中。曾國藩找的人都絕頂聰明,他們多數來自湖南,從地理的角度來說曾國藩側重湖南的,一旦他相信這些人,就願意給他們很大權力。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胸懷,或者說很有影響的人才能這麼做。 但有時人們也可能會有失望。曾國藩不知道怎麼處理太平軍以後的世界,儘管他在鎮壓太平軍問題上做出貢獻。幫助曾國藩的人還包括馮桂芬,當然還有很多重要的人。曾國藩和人面談很嚇人,他整整一兩分鐘會盯著你,什麼話也不說,被他盯的人就會緊張,然後他觀察被盯的人如何反應。

如果曾國藩能夠活得更久,那我們還會知道得多一點,但他並沒有活太長,所以後來就有李鴻章、劉銘傳、左宗棠這些有才能的一群人出現。 而鄧小平的長壽起到了一定作用,人活得越長,得到注意的機會就越多,儘管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尤其是1992年之後,鄧小平已不太出現在公眾場合,但他的政策依舊得以執行和貫徹,這說明即使領導人本人不再推動,但政策也有其自身慣性和動力。

他們兩位在變革中國內部架構、接觸外部世界、進行經濟和政治變革時都面臨了同樣的困難和問題,同時也都做出了很多事情。 他們都有很強的組織能力,非常注重細節,持之以恆,不會被批評所嚇倒,對敵手也很耐心,在決定每一件重大事情時都非常謹慎而全面。 」

最後以這樣兩句話作結:

第一句是陳寅恪先生說的:

我們對於歷史上的人物,應當懷著同情之理解。(也即錢穆先生所言「溫情之敬意」)

第二句是:

我們所聽到的、所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面。我們總想把人用黑色和白色來區分,然而世界從來就沒有簡單的黑色或白色。


皇上能三宮六院,洪秀全為嘛不能三宮六院?嫉妒洪秀全,擁戴皇上。皇上英明,奴才這就跪了!


我想問那些說太平天國殘暴的知友,哪裡看到太平天國殘暴的史料?這些史料是誰編撰的?為什麼我都是看到清軍到處殺人放火的史料?
我就援引一個:
《翼王石達開告涪州城內四民諭》,文告發佈於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二月十四日,當時石達開所率領的遠征軍勢如破竹,強渡烏江,清軍沿岸二百里防線一夜之間全部瓦解,兵鋒直指涪州城下。涪州守官不顧城外居民的死活,下令放火將城外民房盡數燒光,用這些民房的磚石修牆築壘,石達開親抵城外時,火光猶未熄滅,百姓流離失所,慘不忍睹,乃義憤填膺,發布了這道《告涪州城內四民訓諭》,命人射入城中。
該訓諭原件之一由當地一位姓鄒的百姓冒死保存下來,至民國年間由其孫鄒筍吾出示,並曾送重慶展覽。民國三十年,《說文月刊》第三卷第十一期首次將封套及訓諭全文發表。其後,原件轉為涪陵人袁守之收藏。1951年,袁將此件交西南革命文物事迹調查徵集組捐獻國家,初藏重慶博物館,後轉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列為國家一級藏品。


我覺得清末幾乎是個無解的局面,關鍵在於人太多了,超出中國土地的承載之力,唯一的變數就是加入了西方人,清中期從乾隆開始,中國人口急速膨脹,由一億擴展到鴉片戰爭之前的4億,這主要是由於玉米、番薯、馬鈴薯等作物的功勞。
當人多到吃番薯尚且不能果腹之時,暴動起義就是難免的,任何文化都不能挽救,大多數人在生死線掙扎,處於極端貧困,當生存成為唯一的目標,那是什麼文化也維持不了的。
所以當太平天國過後,伴隨著捻軍,西北回亂的一一平定,人口大規模的死亡之後,滿清王朝彷彿迎來新生一般,就是所謂的同治中興了。


在東方最早系統使用火藥的熱兵器軍隊,使用部分西方組織技術


三去輪之後,官家的重新定性……

BTW:雖然金田起義上碑,但國初鎮壓會道門一點不手軟,封教會更是一點不含糊


一個公務員考試落榜者的憤怒。
你不給我官做,我自己給自己封官咯。
給自己封官就得先讓別人聽我的咯。
富人忽悠不來,那就忽悠窮人咯。
哎,想不想吃飯?上帝可以給你飯吃,你說上帝屌不屌?
既然上帝這麼屌,你要不要信上帝?
恩恩,上帝很忙,我大哥耶穌是上帝的大兒子,我是上帝家的老二,你說我是不是也很屌?
對對對…很好…這個饅頭你拿著。你回家以後跟你家人說一聲,信上帝信大哥信我就有饅頭吃,你說好不好?
嗯嗯嗯。不錯。今天來的人頭不少。昨晚上帝託夢給我說老二啊,你大哥管西方,你就管東方這塊吧。要給窮人吃的喝的,要給他們土地,讓他們生產勞動啊,是不是?什麼什麼?沒土地?找官府要啊!什麼什麼?官府不給咱們,呵呵,我大哥耶穌說了,搶啊。
嗯嗯嗯…效果不錯…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幾本書之內。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雖然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但他其實對基督教幾乎一無所知。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源於當時的中國籍傳教士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後來有外國傳教士知道了這件事,試圖向他講述聖經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為異端。

1.上帝觀:中國民間所信仰的天,與聖經中的真神是同一位嗎?

宋儒朱熹認為中國文字中的「天」,包含三方面:自然之天、主宰之天、義理之天。這三種意義上的天,雖也具有普通啟示中對上帝的認識,但不能與聖經中所啟示的真上帝等量齊觀。

2.基督論:洪秀全認為耶穌是天兄,對嗎?

聖經中雖曾說「上帝使長子到地上來的時候,」(《希伯來書》1:6) 「愛子是不能看見之上帝的像,是首生的」(《歌羅西書》1:15)。但這兩處經文的上下文都是強調耶穌是在萬有之先,是教會全體之首,是在凡事上居首位。耶穌是上帝本體的真像,他就是上帝。因此,耶穌不能用人類家庭中的長兄來稱呼他。洪秀全稱耶穌為天兄,是對基督的誤解,也是以上帝的次子自居,抬高自己身價。

3.人論:天王洪秀全的使命是降凡驅逐妖魔嗎?

《以弗所書》2:10說:「我們原是他(上帝)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聖經絕不認同洪秀全的說法。因為每個基督徒都應有由上帝而來的使命感,但是這使命感是人認識上帝後,因親近、順服上帝而得的呼召,並非來自「由天降凡」的神秘身世。

由此可見,太平天國的檄文、詩文、天條、儀式並不符合聖經。

OC福音 - 用心靈行走,與生命對話


日本著名政治家伊藤博文在1909年接受英國記者採訪時,堅信如果當初不是英國阻撓,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早就已經成功,中國將早於日本完成向近代國家過渡,「太平叛亂髮生時,滿清已是山窮水盡,而戈登及其『常勝軍』阻止它遭推翻,進而阻擋了一個正常、有益的自然過程。自那之後滿清的所作所為,無一證明他們值得一救……等到滿清垮台,由於垮台是必然且不久後就會發生,動蕩將更為暴烈,而且會拖得更久,因為那被延遲太久,老早就該發生。」


太平天國是一場蘊含著新式民族和政治成分,披著宗教外衣的舊式農民起義。
在整個太平天國運動中,無論是對外的交流,洪仁軒的資政新篇還是利用西式軍火的軍事形式,都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區別於舊的農民運動的特色。
然而其內核仍然是一個舊的以均貧富分田地為口號,以裹挾流民為手段,以邪教方式鼓動赤貧農人,以舊的官僚組織形式為政權模式的一場傳統意義上的農民運動。其根源依然是農村大量的失地流民(具體到剛剛起事時候,還有大量被壓迫有組織的礦工),加天災加暴虐的政府和不恤農人一力發財的鄉紳所引起的農民或被動或自發的反抗運動,即使裡面有因為外國侵略而加深這一危機的原因,這依然是一個蘊含著新世界內容的舊的農民起義。


推薦兩本書,史景遷的《太平天國》和裴士鋒的《天國之秋》。


tg可以說是一個深刻吸取教訓的有組織有紀律有追求的進化版的太平天國,

毛對《水滸傳》的評價就非常清楚,反皇帝才有未來,反皇帝不是為了坐皇帝而是為了人民當家做主,只有民主監督政府權力才能擺脫歷史循環周期律,


很多人搞錯一件事,批判太平天國並不代表清王朝當時就很好,洪秀全只能說是個能看準時機的宗教狂徒,在清王朝沒落衰敗之際一躍成為「中國的上帝之子」。然而很遺憾,中國選的人不是他。我也感到慶幸,得虧不是他,不然中原大地將迎來一個「基督」教神權王國。
大清國腐朽,敗落,落後於世界,這些毋庸置疑,但是他的反抗者就靠譜嗎?洪秀全,白彥虎,義和團,想想都想哭。對比下,也就革命軍靠譜了,起碼人家是自諭「自由,平等,天下為公」的世俗共和國,而且最關鍵的是人家把大清搞亡了。當然革命軍攪得後面軍閥分裂混戰就是後話了
當然,太平天國的爭論在學界定會繼續下去,但是我本以為在民國、共和國革命領導人為了政治目的高度宣揚太平天國的情況下,民間的聲音定然會偏向於太平軍一方,然而某網站的一次投票又展現了不一樣的結果


其實就是人多了,土地養不活,這是炸藥;再加上外國人插一腳和各種天災,這是導火索;洪秀全只是點燃導火索的人


陳近南意味深長地:「小寶,你是個聰明人,我可以用聰明的方法和你說話,外面的人就不行」。
韋小寶茫然:「不解」。
陳近南:「小寶,你知道,現在聰明的人大多數已經在清廷里當官了,所以,如果我天地會要同清廷對抗,就只能用一些蠢人了。對於那些蠢人,絕對不可 以對他們說真話,只能用宗教的形式來催眠他們,使他們覺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對的……所以反清復明只不過是一句口號,跟阿彌陀佛其實是一樣的」。
韋小寶眨眨眼:噢。
陳近南:清朝一直欺壓我漢人,搶走我們的銀兩和女人,所以我們要反清……
韋小寶打斷陳的話:「要反清就是因為他們搶了我們的錢和女人,是不是?復不復明不過是脫了褲子放屁,關人鳥事呀!行了,大家都是聰明人,了解!繼續說」。
陳近南點頭:「總之呀,如果能做成功的話,就有無數的銀兩跟女人,你願不願意去呀?」
韋小寶大喜,激昂地道:「願意!」

——————————————————————————————————————————

歷史上農民起義大多是用宗教外衣號召起義。。
不能說太平天國造成至少7000萬人死亡,而是清末農民戰爭造成了至少7000萬人死亡,曾國藩屠殺的百姓不比洪秀全少多少,而這些都不到滿清對漢人的屠殺的十分之一。。

一句話,太平天國,是中國甚至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農民戰爭,同時是一場漢人和滿清之間的民族主義戰爭,也是一個反人類的邪教和一個腐朽不堪的政府之間一場的戰爭。

太平天國和滿清雖然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只有滿清擔得起中華最大的毒瘤這個名號。而且,若沒有太平天國對滿清統治根基的動搖,那辛亥革命的成功恐怕得推遲幾十年了。


我覺得是中華亡國,而且是比滿清更徹底的亡國。

大陸和台灣,哪一個更接近傳統中國? - 社會

蒙元佔領和滿清入關對中國來說是某種程度的亡國。
畢竟衣冠禮儀語言社會制度風氣人格等等被完全顛覆。

孟子說:所謂故國者,非有喬木之謂也,謂有世臣之謂也。
按這個標準,如果太平天國佔領了中國,那麼以它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摧殘打擊,雖然血統語言衣著上它比滿清更接近中華,但是在文化上,它比滿清更是讓中國亡國。

對於中華傳統文化,
蒙元的態度是完全傲視無視,以消滅作為載體的人為樂,
滿清的態度是狠狠打擊一番然後培養起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隨意扭曲改造一番,
太平天國和西方傳教士以及某兩個教團的態度是:必欲除之而後快,而且必須斬草除根。

所以滿清對中國的亡國主要體現在衣冠禮儀人格上,對中華的傳統文化還有部分保留,那麼太平天國則是徹底的毀滅。
中華漢人是以文化認同而不是以血統來認同的,所以太平天國即使再血統語言姓名上比滿清更接近中華,但是由於在文化上是毀滅中華,所以它是比滿清更讓中華漢文化徹底消亡的政權。就如同伊斯蘭教佔領之後的埃及,名字雖然叫埃及,但是和古埃及,雖有喬木,有部分世臣民族,然而跟埃及文化已經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了!


太平天國的野蠻與滿清並無二質,無非就是內部爭權奪利領導層腐敗,軍隊紀律不嚴導致有燒殺搶掠事件發生,這些和滿清沒有區別並不是太平天國的獨立發明,但是即使比爛太平天國也遠勝於滿清!!下面一一證明!!

1雖然太平天國解放婦女的口號最終落空,洪秀全和滿清那幫雜種文痞大臣和皇族一樣的不把女人當人看,但至少在民間,婦女確實廢除了近千年的纏足惡習,這是非常大的進步!你不承認也沒用!!

2,太平天國軍隊確實有殺戮百姓的事實,但是從所有的資料看,太平天國最大規模的屠殺也沒有一次超過10萬人的,破南京大概殺了2萬滿人,天京內亂大概也殺了2萬人,這是比較確鑿的屠殺證據,再就是戰爭期間對民間的殺戮記載,但是沒有證據有一次殺10萬人以上的記載,但是清軍就不一樣了,清軍可以說基本上每過一地就有屠殺發生,尤其是曾國藩領導的湘軍殺人最甚,最出名的有安慶大屠殺和南京大屠殺,其中南京大屠殺根據很多記載證明至少有30萬—50萬百姓遇難!!所以論野蠻的屠殺行徑清軍遠勝太平軍!!這個是滿清更爛,那些說太平天國不如滿清的給我閉嘴吧!

3,太平天國雖然總體上沒有擺脫封建王朝農民起義的局限性,但是也不是完全一點進步的地方也沒有,實際上在接受西方文明思想方面太平天國要比滿清熱情的多,洪秀全的弟弟洪仁干就是例子,洪仁乾的資政新篇雖然不夠成熟,但卻是太平天國干王洪仁玕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方案,《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是:政治上強調「設法用人」。「設法」也即制定法律、制度,反對結黨聯盟,加強中央統一領導;提出了一些帶有民(和諧)主色彩的措施:一、一人犯法一人當,不應涉及家屬子女,家屬只有在同案犯罪的情況下才可逮捕治罪;否則應善視撫慰。二、罪行不同,應分別對待;服刑期滿應予釋放,以利改過自新。三、死罪必須公布罪行及行刑日期,以教育群眾。較之封建刑律中株連九族等刑法,是一大進步。所謂「用人」,即要做到人盡其用,賞罰嚴明,延攬人才,廣采意見,鼓勵人人奮力上進。同時反對私門請謁及依恃父兄朋友權勢,鑽營仕途,發現此類情事,立即審實革職,二罪俱罰。洪仁玕還主張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創辦報紙,設立意見箱,在各省設立新聞官,搜集新聞,供天王參酌,以使中央在聽取眾人意見的基礎上,能夠「明決斷」。他提出護國,必須除奸保良。認為用人不當,足以壞法;設法不當,足以害人。只有二者兼顧,才能「權歸於一」。經濟上,主張效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交通運輸事業,製造火輪車、火船、汽船,以堅固輕捷為妙;發展製造、開採、冶煉業,業主享有專利,國家予以保護,凡金、銀、銅、鐵、錫等礦物,探出者受賞,並允其招民開採;發展金融、郵政事業,國家設立郵亭,傳遞朝廷文書,民間可辦書信館,以通各色家信,並准許私人創辦銀行。文化教育上主張開辦學館,學習西方科學知識,凡輪船、火車、鐘錶等等「正正堂堂之技」,必須學習;認為文化遺產並非一無可取,但反對驕奢之習。社會改革上,嚴禁鴉(和諧)片,取締迷信,禁止溺嬰和蓄奴,興辦醫院、跛盲聾啞院、鰥寡孤獨院、育嬰堂等社會福利事業。外交上,反對閉關態度,主張同資本主義國家自由通商,進行文化交流,但外國人不得觸犯太平天國的國法,不得干涉天國內政。總之,《資政新篇》是近代中國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資本主義建設方案,具有明顯的進步意義,遠遠勝於那些滿清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派大臣,洋務派大臣的腦袋裡不過就是買外國人的武器強軍而已,保守派大臣就更別談了!!所以我說對西方進步思想的接受能力太平天國遠強於滿清


推薦閱讀:

TAG:基督教 | 宗教 | 邪教 | 太平天國 | 宗教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