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版《滾蛋吧!腫瘤君》?


中午下班發現好多人點贊,令一向自詡內向冷靜的我簡直飛了起來,謝啦~

另外,感謝幾位知友的提醒,我向媽媽保證,以後在電影院再也不隨意玩手機了——其實,額,我手機一進去就是開了靜音的…

在腫瘤科和急診科、ICU(最近在這兩個科輪轉)待久了,的確有時候會很壓抑。上個月有個貴州苗族19歲女孩子出車禍,送進來急診手術完畢後一直在ICU觀察,她的阿爸阿媽從貴州趕過來,一直在ICU外面睡了十天,但最終還是小姑娘還是沒挺過來,並且欠了很多錢。後來她阿爸想請我們聯繫一下器官移植緩解一下壓力,阿媽則哭著堅持按照風俗要完整的返家埋葬。最後我們醫院領導讓他們先回家,欠費的事兒以後再慢慢說…而本片中並沒有現實中這些無解難題,所以我們更沒有必要自己去強迫自己一定要從本片中看到腫瘤病人的痛苦,一定要看到陰鬱的現實。

有些片子走厚重路線,史詩,大片,看之前最好還能焚香沐浴。但也有這片子像古龍小說中窄而薄的短劍,選好切入點,也能直指人心。

陽光正好,花兒正美,出去快活的大口呼吸,順便給愛的人一個大大的擁抱,多好~

————————分割線——————
作為一個腫瘤科醫生,百感交集。

之前並不了解熊頓,僅知道她在天涯發過直播貼。前幾天上網時看到關於此片的花絮,才知道熊頓已經去世了。所以電影徐徐開幕時,我依然在用手機看《爐石傳說》的攻略——要知道,在一份休息時間既看電影又過遊戲癮,對於休息時間不多的我來說,真是雙重excited,感覺賺到了~

不比諸位,我除了今年看過《捉妖記》之外,沒看過白百合的電影,所以我看她在本片中的表演時還是感覺非常新鮮有趣,尤其是各種腦洞大開的幻想場景更是讓我忍俊不禁。日常生活多不容易啊,有趣是一種多麼讓人羨慕的天賦。

直到我看到「非霍奇金淋巴瘤」這個診斷,我低低地哦了一聲。

講真,出於習慣,我非常不習慣在除了專業外看到生活中動輒提到「癌」這個字。比如現在流行的「直男癌」、「女權癌」、「懶癌」等,因為看到這些我老是忍不住聯想到很多真正的患者被確診為癌症後或是絕望,或是獃滯,或是麻木,或是歇斯底里的場景。這個字過於沉重,重的很多時候我無法將它輕鬆的說出——曾經一個中年漢子在他病理報告出來前一晚,在樓道通風處抽了一晚上的煙。

所以我理解本樓內一些知友提及的本片對於腫瘤患者心理活動描寫較少,力度也不夠,彷彿依然陽光燦爛,依然風輕雲淡。這些我都知道,甚至比起這些知友來,我對於這方面的陰暗角落知道的可能更多一點,但我並不認同更多的苛責。這部電影是基於熊頓的個人經歷,熊頓也參與過劇本的創作,所以並不能要求這部電影對於別人的情況也要面面俱到。何況我認為它也確實表現了病人及家屬的痛苦,我本次觀影第一次流淚就是熊父在超市那抖動的嘴唇,無聲的抽泣。熊母織毛衣那段,我更是沒忍住。我覺得白百合能說出「其實我也挺難的」這句詞,就已經反應了劇組的用心了。很多時候,我站在病床邊,看著他們,覺得每一個人都是挺難的。是啊,要打升白針,要止嘔,要通便,要止痛,至於掉不掉頭髮,已經成了細枝末節,他們確實挺難的。有知友說晚期病人並沒有那麼好的妝容,怎麼說呢,很多女病人還是非常在意生活質量的,我們確實一般不建議她們化妝,但她們會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有的還會給自己買些鮮花,有時候還笑著問我們醫生你看我今天氣色好不好啊。電影不是紀錄片,這個妝容我想,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種安慰吧。

其實作為醫生,可能關注點有些奇特。比如看到那個可愛的小男孩我會想到我以前有個得了腎母細胞瘤的小患者也很可愛,看到吳彥祖又是像穿風衣一樣穿白大褂我忍不住「咦~」了一聲,心想要是我是你的主任非讓阿祖你去冰天雪地越野賽五公里啊五公里,當熊頓室顫發作時我在心中同步著搶救措施,甚至梁醫生搶救成功後去衛生間嘔吐時我想大聲提醒他別吐了,去寫搶~救~記~錄~喂,否則到時候查病歷會扣錢的…但是這片子有些地方還是比較細緻的,搶救過程大的問題沒有發現。比如片中只用了腎上腺素,沒有用尼可剎米、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但我猜也許是因為電影沒有必要非得像寫搶救記錄或者補搶救醫囑一樣將每一個步驟都表現出來,腎上腺素在大眾心中知名度最高最有代表性那麼就是它了~這個片子我懷疑北大醫院應該是具體指導過的。還是在熊頓第二次入院住ICU的時候,我觀察到她的右頸內靜脈處有穿刺置管,這個細節很棒,是ICU的常規操作,應該是該院醫生提出的建議吧。另外,我堅定的認為梁醫生對於熊頓是有情愫暗生的,否則她第二次入院進ICU梁醫生可是專門換了衣服進去探視的,要知道不是每一個人都想那麼麻煩的~

不過也可能只是梁醫生被熊頓所感動,我也沒見過這麼開朗的患者,整個病房似乎都被點亮了。很多病人走了之後再也沒按我在出院小結上給TA寫的時間返回,所以,當大幕落下我又重走進陽光里,活著,真好。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晏殊


再見,熊頓。

我記得,2012年11月,熊頓去世的時候,我正在伊拉克,狗一樣的奔忙。等我回來之後一周,忽然想起「誒,漫畫是不是更新了啊?」跑去刷才發現,她已經走了。當時心裡小小的觸動了一下。不過說實話,並不太難過,雖然我給熊頓捐過錢,也非常喜歡她的漫畫,喜歡她樂觀面對一切挑戰的心態,但她對我而言終究是個不太熟d人。這個世界上每天有那麼多生生死死,對我而言,心已經很硬了。而且我們都知道,她得的那個病,死亡率非常高。在得知她這個病的時候,我想她和我們一樣,都有心理準備了吧。我當時只是覺得遺憾,畢竟是每天在微博上圍觀的人,有一次還在群里說了幾句話,沒有能和她即刻告別,心裡還是空落落的,我點了一根煙,關了網頁,就這樣淡忘了。


時間瞬間過去,一晃3年,我再也不做調查員,身體卻被後遺症糾纏。前幾個月身體被瘧原蟲糾纏,導致血液出了問題,影響到心臟,於是我一夜一夜睡不著,每天在蓬勃的心跳中看著窗外一點點亮起來,我有一刻想到了熊頓,不知道她是不是也曾這樣熬著病痛,惦念著家人,挺到天亮。


幸運的是,我的病能治好,現在已經無礙,我挺過來了。


所以,前天晚上,我一個人跑到萬達,買了電影票,坐在黑暗的電影院里,看完了這個故事。走齣電影院的一刻,眼淚流了下來。現在我終於彌補上了那份小小的遺憾,再一次看到了熊頓的故事,也正式和她說了告別。或許這不是熊頓的全部,但對我來說,這已經夠了。

(這是真實生活中熊頓,我記得她在群里發這張照片的時候,我說「啊呀,居然還染了不一樣的髮型突出自己,太陰險了!」她回個笑臉說被你看穿了。)

還是說電影吧,就暑期檔來說,這是一部相當出色的電影,定位於所有在都市中為了小小夢想打拚的人,以及所有珍愛家人和朋友,卻不好開口的人。但這也是一部不夠精緻的作品,原因在於,在120分鐘的故事裡,塞進去的東西有點多,前半段故事講的飛快,雖然線索還是很清晰,橋段銜接的也不錯,但有些讓人喘不過氣,來不及回味。直到後半段才慢下來,承接前半段的情緒,開始發酵。這種倉促之下,有些橋段容易齣戲,甚至顯得多餘。比如臨近結尾,熊頓忽然跑到閨蜜公司把日本老闆罵了一頓,導致姐妹忽然撕逼的那場戲,個人覺得很突兀,有些為了生硬製造最後錯過告別而製造衝突的嫌疑。再比如,被從病友從病房趕出來,女王氣場十足的夏夢,忽然就和她成了好姐妹,雖然喝酒飆摩托車那段對話過程很清晰,但在情感上醞釀還是有些不夠。

對了,酒後駕車是違法的,而且還不帶頭盔!大家千萬不要跟著學!


對於台下觀眾來說,可能最大的問題,在於整部電影不同於尋常電影敘事的手法,讓人會覺得有些跳。最主要的就是太多漫畫誇張手法的使用,以及遊戲打怪模式的使用。當然對我來說,這些都毫無障礙,作為資深漫畫迷,遊戲迷,以及電影迷,我只會覺得這些手法很有趣,很親切,但對於別人來說,恐怕未必。


可是,這電影是根據漫畫改編的呀,不僅僅是普通人的抗癌記錄,是漫畫《滾蛋吧腫瘤君》中熊頓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儘管漫畫與事實有重疊,但漫畫就是漫畫,一定會有很多藝術加工,有誇張的表現。所以如果不是漫畫的讀者,或者對熊頓的故事比較熟悉,比如我這種,一定會覺得「我靠這姑娘活的真是太戲劇性了」。可這就是本片的特色,或許有些人不適應,比如我爹媽這種,但對於它希望的中青年觀眾來說,應該還是有足夠的感染力。

到這裡,還必須說電影另一個缺點,就是從頭到尾,對熊頓「漫畫家」的身份,並未做足夠的正面交代。如果能對她的漫畫,她的身份從開始多一些正面交代,觀眾對於她在生活中動不動就開腦洞的行為一定會認同許多。畢竟藝術家,天天搞創作,不多一些奇思妙想,怎麼能畫的出來那麼多有趣的故事。其實最適合交代這個身份的一場戲是熊頓辭職,可惜從「畫5本還是7本」的對話就開始跑偏,最後以熊頓掀桌未成,二呼呼的擦掉了老闆臉上的粉底為結束,沒有說她畫的是「漫畫」。另外,與梁醫生對談的時候,也提過自己是畫畫的,可惜在一句「藝術家」的回應後,沒好意思展開下去,漫畫家的身份沒出來。身份不明確,顯著影響了普通觀眾對於電影中許多精彩情節的理解。比如她喝醉醒來趕上截稿日的那一幕,睡的迷迷糊糊忽然驚醒「啊」的一下,我也有過好多次,因為我也有忘了截稿時間的時候。我在台下笑的哈哈哈,旁邊陌生觀眾問我,她怎麼了?我回答說她是個漫畫家,到截稿日要交稿她沒畫完,這下要死啊要死。於是大家才一起笑。

所以,在看電影之前,你要先明白,這是一個漫畫電影,說的是一個漫畫家的故事。線索和感情是真摯的,但故事的戲劇性是非常誇張的,要理解這種跳躍和誇張,否則會影響人的觀感。


如果忽略這些細節上的小缺憾,那麼整部電影還是非常耐看的。開場就是很多充滿了漫畫風格的鏡頭表現,幻想打噴嚏震飛周圍所有人,已經彰顯了熊頓喜歡在日常生活中腦洞滿天飛的習慣。趕去參加婚禮的橋段,則體現了她心直口快,口無遮攔的烏鴉嘴。這種大大咧咧的好基友女孩,我在生活中不止一次見到。也正是因為這種哭的快笑的快,天塌下來當被蓋的性格,才讓她後來面對絕症能如此堅強有勇氣,到最後一刻,都不忘給大家帶來歡笑。


不過再堅強,也是個女孩,還是個已經30歲,沒有結婚,戀愛失敗,丟了工作,還面臨生死壓力的女孩,其實熊頓也偷偷哭過不少,有冰封世界的末日感,也有獨坐街頭彷彿被世界遺棄的孤獨一刻。我相信,沒有老鄭、小夏,艾米這些好基友,熊頓一定不會笑著撐到最後。正是這些形形色色的好基友,陪著她剃光頭,帶著她瘋狂,為她哭為她笑,給了熊頓拼下去的勇氣,我想是個人都會羨慕熊頓,能有這樣的死黨。


相比之下,雖然吳彥祖的帥哥醫生真是暖心,不過感情太過含蓄,精神上支持不夠。與其說,是對他的追求支持了熊頓的求生意志,倒不如說是熊頓的樂觀堅強拯救了因為女友病逝而老闆著臉的梁醫生。考慮到熊頓的病情和二人的關係,這種含蓄的情感倒也能理解,但看著不過癮,不過癮啊。

這裡要誇一下白百合,我現在已經開始從路人轉粉了。至少這種活潑開朗大大咧咧的粗神經女孩,她已經把握的入骨,或許因為是她本色演出?


另外不得不說的兩個亮點,一個是最初的病友小毛豆,一個是熊頓的父母。小毛豆的橋段其實很悲涼,一直沒有母親出現,父親話很少,出現也不多,卻是一個非常好的爸爸,通過「醫鬧」的那個橋段,才明白他在經濟上的窘迫和努力。尤其是他出院時候對毛豆說「明早放個魔法」的時候,我第一次哭了,這個爹真不容易啊,明知希望無多,還在讓孩子享受最後的幸福。就像《美麗人生》里的那個偉大的父親。而毛豆雖然淘氣又毒舌,卻很暖心堅強,用孩子特有的天真,支持熊頓在醫院的最初時光。她的離去,是熊頓在精神上的一個進階。一個只有父親疼愛的孩子尚且如此,有朋友,有父母的熊頓,憑什麼不能更堅強呢?


熊頓的父母,只能說演員選的太好,很少的戲份,卻讓整個故事完全豐滿了起來。熊頓父親的扮演者是李建義,他最好的戲份,是借口購物,在超市挑著零食,獨自痛哭失聲的場景,極富感染力,一個父親的無助和堅強,幾秒鐘內淋漓盡致。熊頓母親的嘮叨和慈愛簡直不能貼切更多,和我媽一樣!但她抱著熊頓織毛衣的那一段,把老太太對女兒的寵愛,內心的孤苦,在靜謐中一點點釋放,讓所有人的淚水不經意就落了下來,完全控制住了後半段的節奏。熊頓母親的扮演者是劉莉莉,我至今記得她在《唐山大地震》中,扮演的那個不得不截去女兒的腿以救命的母親。也就是幾分鐘的戲,一個母親的虛弱、掙扎和痛苦,完全感染了台下所有人,也讓後續故事的和解有了充足的感情基礎。在這部電影中,她扮演的母親又一次成為後半段的定海神針。

無論怎樣,這都是一部適合在暑期觀看的好電影。或許有這樣那樣的缺憾,但劇中有笑有淚,真摯完整的塑造了一個笑對生死,選擇堅強的好姑娘,以及她那些好夥伴,好父母。尤其是在昨日天津發生大爆炸事故,大家都被一種悲憤和無助籠罩的時刻。進入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不僅僅會笑和感動,還會讓我們對生與死有更多的感悟。

熊頓在電影里說,誰都是要死的,在死之前,給這個世界留下點是什麼,是活著最大的意義。從前我曾懷疑過做記者的意義,直到很多讀者說「我看著你的文章長大,你的文字深刻影響了我的選擇」,我才明白自己對於這個世界都做了什麼。就在今天,剛剛又有人在知乎上這樣私信這樣和我說。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儘管我已經不做記者,但我依舊選擇繼續寫作,讓這個世界在我的筆下更清晰一些,更完整一些。熊頓也是這樣做的,直到最後一刻,她都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有多美好,也多值得我們珍惜。


所以,無論從本人私心角度,還是從大眾娛樂角度,我都十二分推薦這部電影,希望大家能進場一觀,認識一下熊頓,也與已經逝去的熊頓,笑著做個告別。

愛與被愛,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要好好的活著,直到生命的盡頭。


本文同發於微信公眾號:知影zhimovie,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有理想,有溫度,有水準,關於這個世界上的電影和現實,在這裡和你們一起凝望。我是飛鳥冰河,祝大家平安。

http://weixin.qq.com/r/LU1RSSXE2XimrWEq9xg- (二維碼自動識別)


影片本身很好,在我絕望的時候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但是看到上面有些答主和評論的內容,確實害怕有些人看過《滾蛋吧腫瘤君》這部電影后會對腫瘤患者妄加評價。
正如答主馬不理所說:這部片子,過於陽光,過於樂觀,過於雞湯,根本無暇去直面死亡的冰冷腐臭與灰暗。
而如果不能直面最灰暗的部分,那份樂觀陽光,則難免顯得輕浮而廉價。


作為一個正在經歷癌症的骨癌患者,深有體會。那種感受,是健康的人無法想像與忍受的,已經遠遠不止是身體上的痛苦,更是靈魂上的折磨。
不知道自己的生命還有多長,每天都戰戰兢兢得過著,懼怕死亡,更懼怕死亡前的痛苦。病房裡有人治癒了,有人走了又來,還有的人不幸的離開了,生命脆弱彷彿蒲葦,不堪一擊。
疼痛來臨時只能毫無尊嚴的忍受,無助的大哭與呻吟。
面對殘破的身體,只能刻意去忽視,假裝不在意,只能默默忍受他人的目光。
化療更是煉獄一般的感受,不是你們想像中簡單的「掉頭髮 出點血」。每時每刻都要忍受強烈的噁心感,吐到渾身無力四肢發麻,全身黑黃浮腫,形同枯槁,有時真想直接安樂死解脫了。
每次化療完都不想多看一眼鏡子里的自己,兩眼浮腫無神,滿臉黑氣和血絲,嘴唇黑紅,彷彿一隻醜陋的殭屍。
我曾做過介入手術,是將化療藥物直接打入病灶。局部麻醉根本沒什麼用,造影劑和紅色黃色各種化療藥物打入我體內的時候疼得好比萬蟻噬心,像成千上萬的鋼針扎在我腿上,滾燙的感覺像下了地獄在油鍋里煎一樣,關節處好像要生生的被鋸開了…都是黑暗的回憶啊…

總之,希望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不要因此隨意的對患者做出評價。希望大家能從電影中感受並學習熊頓樂觀的精神,對自己的健康多幾分關心。

生命太脆弱短暫,要好好愛自己。


站在腫瘤患者的角度評價一下
我是滑膜肉瘤四期,不知道還有多長時間了,
剛看完,和朋友一起看的,本來我對這個電影還挺期待的,難得看到和我們腫瘤患者相關的電影,雖然我們最關心的是醫學突破,不過來個電影,想著也不錯,可是沒想到是這樣一部電影,我和朋友一起看的,我一直在和她吐槽,這個電影有多麼不符合實際,從那個小孩開始,首先,那小孩的頭髮是剃的,不是掉的,請看我當時的頭髮

這只是小事,但問題是,那個小孩在經歷了化療後,絕不可能身體狀況那麼好,那麼有精神,我可以保證,我見過接收過化療的小女孩,她落寞,痛苦的神情我記得很清楚。從這時起,我就對這部電影不抱希望了,接下來的情節果然印證了這一點,我向她不停的吐槽這部電影有多麼不切實際,希望她沒有嫌我煩,從picc,化療,陪床,病人的身體狀況,醫院環境,等等等等,我幾乎一直在吐槽,因為這根本就不可能,近乎於臆想,我現在是滑膜肉瘤四期,不知道還有多長時間,我和絕大多數病友最大的關注在於尋找下一步的治療方案,我們甚至不敢奢望治癒,只想多控制一段時間,陪一陪家人,夢想著醫學突破,大多數人的心情都是很陰鬱的,很難受,現在有父母,親人,同學,朋友,無數的知友在關心我,幫助我,我的心情已經不像幾天前那樣像自殺了,不過,也絕對不怎麼好,因為我到現在為止沒有找到下一步的治療方案,不知道還有多長時間了,今天早上,最上面的那位答主回復我了,我不滿足入組條件,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希望破滅了

我都不知道我這十六個月是怎麼過來的,而我之前是不知道我的全部病情的,認為我絕對死不了,絕對稱得上是內心強大了,但也被手術,化療,放療折磨得生不如死,險些死亡,而且,我那時是一個發現病情前每天晚上跑五公里的小夥子,更何況二十九歲的熊頓,至於電影里說的喜歡上醫生,還有那一系列的舉動,根本就是對熊頓本人的侮辱,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發生在一個精神正常的,不知道還有多長時間的腫瘤患者身上,我最後跟我朋友總結說,我算是知道抗戰老兵看抗日神劇是什麼感覺了,也明白為什麼會有癌症患者說他想殺了電影導演和演員,我雖然不認同,但可以理解,我只能說,如果癌症患者都像電影主角(不是熊頓本人,她的不甘,她所經歷的痛苦,她對父母的不舍與擔心,在電影里幾乎全部看不見,我雖然沒有見過熊頓本人,但我相信,我比所有的導演,編劇,演員,和絕大多數人都要理解熊頓,她的痛苦,正是我已經並且正在經歷的)那樣沒心沒肺,全國大多數醫院都能就醫那麼容易,醫院條件又都那麼好,化療的副作用那麼容易忍受,化療後身體狀況那麼好,我只能說,只是天堂,不是人間,更不是中國,這就是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感想,我認為,絕大多數腫瘤患者都不應該看這部電影,我們會認為我們的痛苦不被尊重,我們多經歷的痛苦變成了商業謀利的工具,反正,我心情不好,最後,至於電影所傳遞的所謂的樂觀精神,每個人都有心情的起伏波動,腫瘤患者在難以忍受的生理痛苦,近乎絕望的精神壓力之下,對大多數人而言無法嘗試的經濟壓力之下,即使樂觀,也是短暫的,有限的,除非找到可以治癒的把握,就這些了,總之,這部電影不是讓治療患者看的,只是我的看法,可以看看我的心路歷程,應該可以明白一些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4556352


與癌症抗爭的過程筆墨難書,然而最近就有這麼一部電影講述了一位堅強樂觀的女生與癌症抗爭的真實故事——《滾蛋吧!腫瘤君》。


或許這個故事你並不陌生,白百合飾演的熊頓在經歷了事業和愛情失敗的雙重打擊後,又被確診為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幸而,在身邊朋友的關心支持,醫生(吳彥祖飾)的專業治療以及父母的悉心照顧下,以堅強樂觀的態度與病魔做頑強抗爭的故事。

我並非電影行業的專業人士,不知道真正評判一部電影好與不好的標準是什麼,但是我在看這部電影時深覺她可以將觀眾的感情充分調動起來,並被她所表達的健康至上、積極樂觀的情緒所感染。


如果你看這部片子之後能夠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能夠更加珍惜身邊的親人、愛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能夠更加珍惜自己的時間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更加積極樂觀的看待這個世界,那麼我想沒有比能準確和充分傳達一份正確的價值觀並可以使大眾意識到,進而改變他們的生活而更加有意義的作品了。我想這部片子起到了這樣的作用,難道還不能說是一部好電影嗎?


好電影基於一個好的故事,這是個真實的故事,不少人也聽說過,我卻是最近才得知。癌症對於我們來說已並不陌生,與病魔頑強抗爭的報道也時時在瀏覽網頁的時候看到,身邊的親人也在經歷著這些,或許是該有部電影把她拿出來說一說,這時我看到了熊頓的「腫瘤君」。


我可以看到,電影的拍攝手法和演員的演技並沒有拖這個故事的後腿,能讓你在影院里笑出來,也能讓你哭得很慘。白百合在其中承擔了大多輕鬆搞笑和感人至深的戲份,同時將熊頓的樂觀心態和最後在病魔面前倒下的無助表現的很好。


都說電影的開頭很重要,《滾蛋吧!腫瘤君》由熊頓對於29歲的憧憬和想像作為開端,隨即拉進現

實,鮮明的對比也反映了夢想和現實的殘酷對比。


人物塑造豐滿是我回味這部電影的直接印象。不僅是主角,包括熊頓的前男友、四位摯友、主治醫生、父母甚至一些小配角,並且故事主次分明,詳略有度,這點也值得一提。

熊頓的想像在電影中佔了一部分的比重,作為一位繪本師這點並不那麼突兀,反而更形象的反映了人物的內心感受,增加了觀感效果。開場打個噴嚏世界抖三抖,發現男友劈腿後的世界冰凍,更包括美劇《行屍走肉》、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以及宮廷劇的亂入。特別是第一場《行屍走肉》和《來自星星的你》的帶入,場景還原度非常高,而後添加了喜劇效果,反正星星那裡的韓語配音及音譯字幕時讓我笑到不行。

電影中還穿插了很多對於社會現象的呈現和諷刺,點到為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加班、房租、女性的男性化、同性戀、醫鬧、電話詐騙等等。


還有一點,就是熊頓的紅色。白百合飾演的熊頓出場的衣著裝扮總帶有一點紅色,我想這是她情緒表達的象徵,更是她樂觀心態的象徵。

人物情感的表達也是細膩而到位的。電影中有親情、愛情、友情,所佔比重也是相當,最後在「視頻」中,熊頓也表達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愛與被愛。在親情的表現中,熊頓的父母得知她的病情後的表現不得不讓人動容,父親去超市給孩子買愛吃的零食,想想可能對病情又沒有好處,悲痛之情湧上心頭,終於忍不住流淚的背影;熊頓在意識到自己可能要倒下,依偎在媽媽身邊,摸著媽媽的嘴唇說自己這樣就不難受了,告訴媽媽自己的銀行卡密碼便是她老人家的生日。兩場戲讓我看得非常難受,直戳淚點,影院里也是抽泣聲一片。在友情方面,三位朋友從熊頓日常到發現患病、病情好轉直至病情複發都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包括後來加入的病友,幾個人還上演了一起剃光頭和報復前男友的戲份。在愛情這裡,熊頓和主治醫生「梁老闆」的戲也是值得回味,從熊頓的愛慕到樂觀感染梁醫生,到最後梁醫生緊張熊頓,雖未發展為真正的愛情,但是從生病的熊頓還能鼓起勇氣大膽表達對梁醫生的愛慕上,也能體現出她樂觀和積極的態度。最後,導演利用熊頓對梁醫生的開導也向觀眾傳達:「人不能因為害怕失去,就不去擁有」。

最後我不得不提到這部電影帶給我最深的影響,便是對健康的重視。電影每每在訴說與癌症抗爭的不易便是在強調健康的重要性,「現在連健康都他媽不要我了」熊頓在電影中也難免這樣憤懣。


「癌症」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刺眼的片語,它雖未能與死亡劃等號,但也足以讓人想到耗盡家產、苦痛折磨以及最終還是無法換回的生命。中國大陸每天確診癌症患者人數近萬人,也就是每分鐘約有6人被確診為癌症。這是最近數年的中國腫瘤年報顯示的數字,且還在繼續增長。據負責發布年報的「全國腫瘤登記中心」預計,到2020年,大陸每年新增癌症患病總數將達到約660萬人,死亡總數將達到約300萬人。


我希望看到的是,更多的人看過這部電影后,能夠重視起自己的健康,畢竟對付癌症最好的手段就是預防。好的生活習慣是健康的保障,雖不得已在所難免,但至少在父母給你發有關養生內容微信的時候,電話里囑咐你注意這個注意那個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他們的良苦用心並且能夠更多的為愛你的人考慮。


用東野圭吾的一句話說:「有時候,一個人只要好好活著,就足以拯救某人。」


共勉。


我閨蜜看完這電影心血來潮去醫院做檢查,結果真的有腫瘤...月底手術


其實腫瘤患者99%是沒有這麼樂觀可愛的,無盡病痛擠壓下,任何事關美好的詞都可能擠不進縫隙。

醫生自然也沒有這麼溫柔英俊,無盡戰役里,能多搶幾天都要算階段性勝利。而更多的齷蹉在陣地里,親友家屬的撕扯很多時候遠比病痛還醜惡。日復一日的錘壓敲打,甚至都沒有時間來評判,經歷過這些後自己的心腸是堅硬如鋼還是婉轉離腸。

——然而這些我們當然知道。知道、清楚、明瞭甚至深刻。

那又如何呢。

有人批判它內容竭力的輕鬆詼諧而失真,在我還沒攢夠勇氣進影院時,已經有個從業已久的前輩,特地呼朋引伴的叫上教授們一起去看,回來給學生和同事大力推薦。

知道天氣預報有狂風暴雨,不妨礙期盼明日天晴。知道山有陡淵,總有人被吸引去登攀。知道海有千里、天有萬仞,知道世間萬分兇險,所以更需要我心匪石不可轉。

石頭裡不曾蹦出孫悟空,雷鋒塔下沒有白娘子,梁山伯和祝英台甚至不曾相遇——不妨礙故事世世流傳,因為帶著總有人嚮往的寓意。

這是大屏幕上的童話戰爭,讓我們目睹敗去的勇士今生一勝。

如果這叫做雞湯,幹了這杯又何妨。

不必以傾訴的嘴臉喋喋絮語於苦難。

亦不必以祭奠的姿態供奉一個閃耀的靈魂。

「笑就好了。」


實在受不了,我是來實名反對@馬不理 的回答的,不知道他的回答為什麼獲得這麼多點贊。


一開始,他說,作為普通觀眾,覺得這部電影還不錯,但是作為癌症患者的家屬,覺得情感上難以接受,講話滴水不漏,把要表達的也表達清楚了,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妥,也不覺得很難理解。

但是我為什麼在評論中說他有點站在道德制高點了呢?因為他接下來敘述了在腫瘤醫院病房的所見所聞。他用了人間煉獄這四個字,如果我沒理解錯,他這兩大段的意思都是在說「癌症很痛苦,根本不可能像電影里那麼樂觀,根本沒有快樂」,他更是在表達「癌症剝奪了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快樂」,我反對的,是他這樣絕對的態度

有些人總是喜歡通過講述別人的苦難來提高自己外在的道德感形象。什麼意思呢?我在另一個回答里提到過,我剛出生的時候被親生父母拋棄在了醫院。後來有人知道了這件事,然後他去跟別人說「我有個朋友是孤兒,一出生就被親生父母拋棄了,他好可憐啊,我多想為他做點什麼。」有沒有覺得這個朋友特別善良?我先不說這位朋友到底為不為我感到難過,但是我本身——作為被拋棄的孤兒,是一點也不因此感到難過的,他覺得我可憐,他覺得我身世坎坷,這些只是他自己想當然的想像而已,而我的被拋棄的經歷聽起來可不可憐?坎不坎坷?當然。他把我的經歷告訴給了別人,並且表達了自己的同情,別人會不會覺得他善良?會。有人會說我是個特例,我是個奇葩,我冷血,不能代表所有,這種經歷對大多數被拋棄的孩子來說都是值得憐憫的,好,那就算我是特例,我是奇葩,我冷血,但我作為親歷者的感受,也比你那些自行無端的想像要更加真實。

再來看@馬不理 的回答,他說因為乳腺癌而切掉半邊乳房,這對一個女性來說,幾乎是切除掉身為女性幾乎全部的外觀自信。請問,你是怎麼知道的?這個,也只是你個人的觀點而已,是你自己,覺得切除掉半邊乳房對一個女性來說幾乎是切除了全部的外觀自信,說不定她並不因此而產生任何不自信呢?說不定她毫不在意腋下留下一個深而空洞的腋窩呢?你不是當事人,那就請不要用任何這樣煽情而絕望的語句去描述當事人的處境。

再後面的一段,就幾乎全部是用你自己的想像在揣測了。你看到癌症病人受病痛折磨而形容枯槁的樣子,看到他們因為化療因為劇痛而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於是你說那副景象簡直就是人間煉獄,你覺得他們的處境是那麼糟糕。可實際呢?會不會有患者因為癌症而體會到更深的親情對此甚至心懷感激?會不會有人因此體會生命的意義甚至感到一絲快樂?只要有這些可能,你就不能把話說得這麼絕對。你看到的,只是他們表面上的痛苦,而他們內心是怎樣面對體會這些痛苦的,你不會知道,更何況,每個患者的體會也都是不一樣的,你的這種想像,反而是對病患的冒犯

然後是你加了下劃線又加粗的一段:

講一個電影里這樣的美麗的癌症童話,幸福和快樂(的離去)是結局。觀眾是感動到了,但是那些在現實的陰暗潮濕的病房裡、一臉醜陋非人打著嗎啡計日而死的患者,以及他們的家屬,又該情何以堪呢?沒錯就是這個詞:他們要,情?何?以?堪?呢?」

對不起,這些還是你自己的想像,你想像那些醜陋痛苦的病人,以及他們的家人,在看這樣一部充滿歡樂與樂觀氣息的電影時,感到情何以堪。熊頓本人上《魯豫有約》的時候,節目組請來了她的一位好友,她的好友說:「熊頓在我們面前都是很樂觀開朗的,但是誰也不知道她有沒有在夜裡偷偷淚流滿面。」(原話忘了)這個時候熊頓立馬擺擺手,說:「沒有,真的沒有。」我相信她是真的沒有,旁觀者總是會有很多想當然的因為所以,「因為你遭遇了這麼大的挫折,所以你會哭」,但當事人是什麼體會,真的很難說。@馬不理的回答下也有腫瘤科醫生評論說很多病人看起來都很積極樂觀,所以請不要用想當然的想法去想像別人的處境。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情感綁架,就好像你對著我說「你都被親生父母拋棄了,居然還一點也不感到難過?你情何以堪?」就算你曾經是陪伴著癌症患者的家屬並因此經歷了痛苦,也請不要這樣理所當然地來代表其他人。


「如果一群本身就幸福生活的人,把當事人之一主觀上的堅強樂觀,當做某種程度的客觀現實演繹出來,並將它當做其他當事人應該擁有的一種常態,就顯得非常不合時宜了。」


這話也是你說的吧?請問,你從哪裡看出來,本就生活幸福的人會因為看到某個當事人表達出來的堅強樂觀而把這種樂觀堅強當成了其他當事人都應該有的一種常態?我想不會有人這麼想的吧。讓我也來學你想像一下,我想大多數人看完電影,心裡都是默認如此樂觀堅強的人是少數的,因為少,所以才難能可貴,而你卻覺得,久而久之大家會因此要求其他病患也要有這樣樂觀堅強的心態,這樣的邏輯讓人難以接受。


而你後面的邏輯,簡直有點匪夷所思。「而如果不能直面最灰暗的部分,那份樂觀陽光,則難免顯得輕浮而廉價」「請尊重生活真實的苦難」,每一句讀起來都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意味,吸引得人莫名其妙就給點了贊,後一句更是站在了道德制高點。請問,這部片子究竟如何不尊重生活真實的苦難了?你所謂的尊重,就是要把熊頓接受化療時痛苦的表情,變形的五官呈現在銀幕上嗎?就是要把腫瘤病房的痛苦呻吟充斥到電影院的每一個角落嗎?就是要把海報設計得陰冷孤獨而充滿絕望感嗎?這樣拍的話確實很真實,但是真的有尊重嗎?


回到這部電影的定位上來,這是一部偏喜劇的劇情類電影,你不能以紀錄片的標準去要求它百分百呈現真實,本就是兩個類別,你的觀點實在有些無理取鬧,就好像有人指著蒙克的《吶喊》說:這畫得一點也不真實。但是那又怎麼樣呢?就算真實的吶喊比畫里更聲嘶力竭,你也不能強迫每一個看畫的人去體會那種真實的聲嘶力竭。同樣,你也不能強迫別人去百分百了解癌症痛苦的一面。

我還是要重複一遍我在評論里說過的話——我們沒有必要對所有目前與己無關的苦難都去感同身受。現在知乎有一種不好的風氣,越來越多的人在這裡炫耀自己的苦難,彷彿受過多大的苦,就擁有了多大的話語權一樣,但我覺得,苦難的價值沒有那麼大,對於那些不會思考只會自憐的人來說,經歷再多的苦難也不會有所成長。但是這些只顧講述自己苦難卻根本和題目無關的答案,卻往往能收穫一大堆贊。知乎最讓我喜歡的地方是它的理性,而不是那麼多過於泛濫的情感。


最後,我的這個回答也沒有在答「如何評價這部電影」,只是看@馬不理的回答之下有那麼多人持不同意見而爭口舌,出來表達一下對他答案的看法。我覺得《腫瘤君》這部電影是不錯的,是好看的,因它而掉的眼淚也並不廉價。


大家謬讚了,我鼓勵大家多看看問題下面其他作者的分析,其中不乏精彩點評和與我不同的觀點。寫影評不能一個意見獨斷,希望你們也可以給他們點點贊,讓不同的聲音傳播的更遠。

8月5日,已故原著作者熊頓的父親受邀來到現場,宣布將把電影上映後屬於熊頓的版稅收入用於成立公益基金,用於幫助那些與腫瘤鬥爭的人

---------------------------------------------------------------------------------------------------------------

【題外話:作為影片的受眾群體,和熊頓一樣,一個獨身在大城市打拚的女青年,我對電影中很多橋段有些非常強烈的共鳴。在電影院哭一開始也只是默淚,盡量不要被別人看到笑話,但是後來哭得都有點hold不住了,紙巾也用完了,齣電影院時簡直狼狽不堪,相信不少妹子和我一樣。然而,男性群體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並不高,這也很好解釋:熊頓角色的塑造和代入感的鋪設都是針對女性觀眾的,男性觀眾很難引起共鳴。】


-----------------------------------------正文-------------------------------------------------------------


在我看來,《腫瘤君》作為一部成功的小格局電影,雖有缺點但瑕不掩瑜。


具體的分析,我從下面從選角、劇情、音樂音效、共鳴處理和缺點進行來分析。


*加:這篇文章昨夜有幸被改電影的編劇和聯合出品人看到,我們也就針對電影聊了兩句。編劇很謙虛,聊到缺點時,他告訴我其實在他們看來,《腫瘤君》中有問題的地方比我寫出來的這些多,但是電影肯定有遺憾,有些遺憾只能在以後的創作中彌補。希望大家對國產電影多點寬容,多點深入挖掘,當然,也歡迎來自各方的意見和不同的聲音。其實觀眾的每一分關注都對國產電影的進步意義重大。

---------------------------------------------------------------------------------------------------------------以下都是我個人觀點,個人理解,歡迎與各位討論


*選角——主角的演技決定評價下限,配角的演技決定評價上限


白百何:電影里熊頓這個角色以樂觀堅強為主,花痴善良為輔,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人物。有了在《失戀33天》、《整容日記》這種同類角色的出演經歷,白百何在參演《腫瘤君》簡直如老司機上路——遊刃有餘。對於出演都市小妞這種角色,白百何非常懂得如何通過咬字、斷句、表情和肢體語言來拿捏情感。橫向對比《煎餅俠》中袁姍姍,《小時代》中的楊冪、郭采潔等,白百何在同時代的女演員中算的上是演技擔當。而相比之前的黃小仙而言,白百何在飾演熊頓這一角色上也的確完成了一次更高程度的自我突破。(具體我不多說,展開說了就劇透收不住

吳彥祖:吳彥祖也不是第一次做影片的顏值擔當了。無論是在預告片里還是在大家的印象里,吳彥祖每參演一部電影,他的面容都會成為最大的看點,而觀眾對他的演技往往不會太過苛責。然而在《腫瘤君》里,吳彥祖飾演的梁醫生一個感情細膩,做事十分有分寸的俊朗青年醫生。

這種設定並不繁複的角色,對於以往常出演情節緊湊的警匪類電影,視內心戲如家常便飯的吳彥祖而言,簡直不在話下。這話反過來說,這個角色留給吳彥祖這樣的演員發揮的餘地也不是非常多。但是吳彥祖依舊抓住了每一次表現的機會,尤其是熊頓臨死前,在病房裡受贈毛線的時候,有一個鏡頭拍到了吳彥祖情緒略為失控,由於忍住哭泣而流出鼻涕的鏡頭,異常真實(回頭補圖)。


他拋下了偶像包袱,卻完成了看似平靜卻強烈的情感傳遞。


哭的時候也好看和要在保證好看的前提下哭是兩碼事。而說到偶像包袱,同為顏值擔當的黃曉明,范冰冰等,就是拋不掉偶像包袱的反例。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只能做一個容貌光鮮的明星,卻無法成為一名出色的表演家。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梁醫生的設定特意被設置為一位「從小在美國長大的華僑」,所以,吳彥祖咬字偏西式的普通話放在背景為北京的醫院裡並不突兀。


都市小妞父母——老司機劉莉莉,李建義。


可能在你的小時候,聽到過你的爸爸媽媽看過或者聽過一個電視劇叫《籬笆女人狗》或者一首歌叫《籬笆牆的影子》。劉莉莉當時出演的就是裡面的巧姑。

隨著年齡的增長,劉莉莉越來越多地接任出演各類都市女青年的「母親」。在影片《唐山大地震》里,劉莉莉扮演地震中的母親的那場戲堪稱影片之最,風頭甚至壓過徐帆。相反的,在本部影片中,劉莉莉所飾演的母親從未哭出過一聲,由主要依靠表情和默淚來推動觀眾情緒。積累了多次扮演母親的經驗,在本片詮釋母親類的角色中,無論是母親嗔責女兒,還是母親心疼女兒,劉莉莉的表演都可以用,溫火得當,恰如分寸來形容。熊頓病危,靠在母親懷裡,熊頓媽戴著老花鏡,緩緩轉身摟住她說:「閨女,難受和媽說啊,別忍著。」這個橋段無論是神態、語氣還是動作都像極了我們每個人,在生病難受時,床前守護的母親,真實的無可挑剔。↓

(@趙萌兒你圖哪搞的,我偷過來了啊)

而熊頓的父親由李建義老師出演。李建義老師是中國話劇院的資深演員,在知乎上被大家萬份推崇的老版《三國演義》中的李肅、陳宮、袁紹、張綉、魯肅、太史慈、楊松、劉璋、韓遂、華佗、費禕、郤正、王朗、賈充、范疆都是他一個人配的音。


後來年紀大了以後,李老師也遊刃有餘地出演了各類都市父親的角色,所以此次老戲骨出色地出詮釋了《腫瘤君》中熊頓的爸爸角色,根本不足為奇。老年男人往往經歷滄桑苦難與挫折,他們的淚水往往比女性的淚水有更強烈的震撼效果。所以無論是熊頓爸爸為了不讓妻女看到,偷偷溜到超市拿著薯片袋放聲痛哭,還是在熊頓的葬禮上他抑不住抽泣而顫抖的下巴,都向觀眾強烈地傳達了一位失去獨生女兒的老年男人心中的苦與悲,是影片中淚點的擔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這些主演的台詞功底各抵各的紮實出色,連各種配角甚至龍套角色台詞功底都非常紮實。病房裡毛豆的爸爸的台詞,搶救毛豆的護士長的台詞,在病房門口怒聲斥責夏夢的病人母親的台詞都是非常出色的表演,確保了配角和龍套與主演之間、與整部影片之間的和諧程度,非常用心。

*劇情——恰好站在戲劇化與真實感之間的平衡點


整部電影的劇情的確有些處理不當的地方,節奏有些倉促。畢竟有很多的內容需要在120分鐘之內交代清楚了。然而劇情的有幾處地方的處理我個人非常欣賞,在此提出與大家一同分享討論。


在熊頓以為她與梁醫生之間可以有些緣分的時候,她跑到梁醫生的辦公室送餃子給他。這時,梁醫生與系主任走進來,熊頓連忙躲到帘子後面。梁醫生對系主任說:那些謠言不必理會,在我看來,熊頓就是我的一個病人。即使聽到這話的熊頓非常傷心,但是劇情也並沒有因為熊頓的傷心而童話般地逆轉。熊頓至死,也沒有像梁醫生表白過,而梁醫生對她那種介於「普通病患」與「曖昧」之間的感情也並沒有因為對熊頓即將死亡而產生的悲憫而繼續蔓延。影片最後也只給出一個鏡頭,是熊頓死後,梁醫生在照顧熊頓生前飼養的小狗。↓而梁醫生甚至都沒有出席熊頓的葬禮。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問題,討論醫生會不會愛上他的患者。有一位知友曾回答:

「會,但是職業操守不被允許。其他科的醫生,包括心理醫生,在有醫患關係時不可以發生感情,因為這種是弱勢的心理依賴,並不一定是愛,陷進去會害人害己。而且醫生也習慣性不參與親屬的手術。」


另一個問題,曾討論,醫生如何看待他的病人的死亡。有一位知友也這樣回到到:

醫生面對死亡的感受很常人無異,但常人對於死亡其實恐懼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對未知的恐懼。但醫生面對死亡時不管一開始是害怕、震撼、悲傷、無奈、感嘆等等等等,到後來都會變理智上的冷靜和情緒上波瀾不驚(這也是作為一個優秀的醫生必須具備的要求)。但就是這一點,讓多少人覺得醫生冷若冰霜、態度惡劣,招致多少無妄之災。


在《腫瘤君》里對梁醫生與熊頓之間的處理風格非常的偏向真實,並一定程度上也挽救劇情與俗套。梁醫生最後並沒有與熊頓在一起的「遺憾」,沒有出席熊頓葬禮的「冷漠」,都融化在現實生活帶給熊頓的苦與悲中,讓所有觀眾的心都缺了補不上的一個角。


(相同類型的處理,還有艾米與熊頓大吵一架後,早晨坐飛機之前,本想與熊頓道別,卻因賭氣而一走了之。以至於最後,她作為熊頓最好的朋友,都沒能在死前見到熊頓最後一面。不過這是影片副線,不需多提)


*音樂與音效——滲入到劇情縫隙中的細膩顆粒


如果說各大主演的演技,劇情的配設是一塊塊堅不可摧的大石,那麼化妝與音效則是填補那大石與大石之間那空缺與細縫中細膩的沙。


影片在剛剛開始的時候,雖然講述的是熊頓丟了工作、被男朋友劈腿等「慘事」,但是在遇到搞笑橋段,抖包袱的時候,音效卻依舊保持著非常搞怪、輕快的手風琴樂


然而隨著劇情推進,當熊頓一步步知道自己的病情的時候,即使劇情呈現的是輕鬆快樂的」喜事「,音效卻反其道而行,採取了緩慢、略微憂傷的鋼琴樂


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在影視作品中常常出現,最經典的應該不過是《霸王別姬》里菊仙死去的時候,鏡頭卻偏偏拍攝者她的婚服,紅燭和婚鞋。↓

在「視」上的逆水行舟往往明顯可見,在「聽」的欲擒故縱往往常被人忽略

然而,就是這種讓人捕捉不到的細節才是鏡頭背後摸摸推動情緒的有力的手啊!


另一個十分出彩的聲音處理方式是——留白。

在熊頓父母首次到達醫院,被告知是淋巴瘤的時候,老兩口沒有表情,沒有說話,也沒有流淚


在影片結尾時,當艾米剛剛走出電梯,透過病房的門看到熊頓的心電圖已經拉平,他的母親坐在窗前默默流著淚的時候,艾米的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這場哭是整部電影里情緒最激烈的一次痛哭。往往在煽情電影里,這類痛哭會伴隨著煽情的音樂和歌曲來拉動情緒,推波助瀾,在《致青春》、《匆匆那年》等電影里都出現過相同的情況。然而《腫瘤君》對這個情節的處理非常巧妙——靜音。


源於中華古代繪畫文化的留白理念,更多地被借鑒在平面設計中。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約翰凱奇的作品《4分33秒》,4分33秒的休止符,與中國的留白理論異曲同工之妙,曾引發熱議是否算作為中華古典文化對西方音樂藝術的一次衝擊與滲透的例子。

然而留白手法在電影領域的嘗試並不多見。國產電影中的借鑒案例也並不多,歐美電影變更不用提。《腫瘤君》成功抓住了留白理論的精髓,沒有台詞,沒有哭聲,反而具有更大的震撼效果,傳遞了更強烈的情感,與低俗的煽情手法拉開了本質的差距。


*共鳴處理——我說的話你也聽過,我做的事你也做過,這就是為什麼你會哭。


《腫瘤君》的目標群體非常明確,是20-25歲,遠離家鄉在大城市奮鬥的女青年。為了贏得目標群體的共鳴,影片在台詞、動作、情節內容的設計上做足了文章。比如以下幾個細節,我相信除了熊頓,在一線城市漂的北漂、上漂和廣漂等,一定也都真實地經歷過:

1.

熊頓在生日那天,這時她媽媽打來電話,她忍著哭,撒謊對媽媽說:我和老鄭,艾米他們在一起呢,買了個大蛋糕。然而事實上,她沒有男友,沒有工作,連她親密的朋友都告訴她有事不能陪她了。

生活中的一線城市中漂的姑娘,又有幾個在外逞強,沒對家人撒過這樣的謊?

2.

熊頓的爸爸在電話里對她說:我幫你問了,家裡這邊有適合你的工作,回來吧。生活中的一線城市中漂的姑娘,又有幾個沒聽過父母這樣包含思念的心疼的嘮叨?

3.

熊頓的媽媽在病床前即安慰她又數落她:

沒事兒,能好。你就是太不聽話了,你知道嗎。媽沒回打電話怎麼和你說的呀,你要好好吃飯!穿衣服的時候,別為了臭美,老是穿那麼少!不聽。哪天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一畫畫十幾個小時不吃不喝誰受的了!你這嘴角怎麼啦?(零食)拿來。拿來!跟你說多少回了,你爸家有糖尿病病史不能吃這個,沒準你這病就是因為你這麼不注意!


對於目標受眾觀影人員而言,這些細節的代入感簡直不要太強,眼淚哭的根本hold不住。然而對於非受眾群體而言,這些東西有什麼好看的?什麼鬼?


《腫瘤君》之所以煽情,就是因為它從影片的前40分鐘就在不停的從觀影者身上尋求共鳴,讓觀影者越來越覺得熊頓和自己是非常相似的人,從而產生強烈的代入感。產生了代入感之後,熊頓的堅強,熊頓的樂觀,熊頓的可愛,熊頓的遺憾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觀影群體中姑娘們的情感。

然而,在目標群體設定之外的觀影人往往產生的共鳴會比較小,被煽情的程度也會比較低。比如我一位男性朋友,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並不高。但是他告訴我,他早些年觀看的一部講述父愛的電影,在電影院痛哭流涕,因為他的父親去世了。可見,對一部影片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是不是受眾目標之一。


所以,《腫瘤君》煽情的成功,就是因為它不僅緊緊抓住了目標群體,更緊緊抓住了與目標群體之間每一次實現共鳴的機會。這對於其他國產小格局煽情影片來說,十分具有借鑒意義。


*缺點——製作方對特效的鬆懈與人物的扁平化


《腫瘤君》最直觀的硬傷就在於影片中在熊頓在生命中最後一次旅行的時候,出現了幾秒鐘的5毛錢特效。明顯製作方在特效方面的要求比較鬆懈,也並不重視這幾個鏡頭。然而我相信如果把這5毛錢的特效截圖廣為流傳,很多人根本都不會去看了。

夏夢這個角色的塑造有些不盡人意,閨蜜團的性格角色也略為扁平。然而這個缺點在我看來是可以被容忍的,畢竟三個閨蜜+夏夢和熊頓的關係在影片中並不是主線,如果太過豐富反而會失去平衡,喧賓奪主。然而小病人毛豆的人物塑造就非常成功,將孩子的頑皮和懂事,純真與堅強巨細無遺地呈現,十分討巧,一度讓人落淚。

*總而言之:

《腫瘤君》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格局電影,一部票房與口碑雙豐收的商業片。影片以「愛才是最重要的」為最終落腳點,以細膩的劇情和優秀的演員為媒介,成功地獲得了受眾群體的共鳴。

從社會意義上講,《腫瘤君》為那些掙扎在病痛邊緣、愛情邊緣、親情邊緣的人帶來了能量。將漫畫拍成電影是熊頓生前的意願,而《滾蛋吧,腫瘤君》也真正地做到了將熊頓樂觀堅強的精神傳播的更廣

本文獻給熊頓,獻給活得不容易的你我他。

最後謝謝熊頓,讓我旁若無人痛快地哭了一場。


九分給電影,十分感謝5年陪伴在20%的身邊的你。

看完腫瘤君,有一種突然想寫點關於近5年來的自己。
看到電影三分之二,電影的整體尿性突然把我帶回了高中的一次語文課堂,老師很平常的上著作文評講課,但是她說"真正的感人作品在於對情感的節制」。我想由電影及我的經歷一一細數這部片子,同時給自己這5年多快步入大學階段的自己一個交代。
09年的最後一個季度,清楚地記得喬老爺發布了iPhone 3gs ,武漢在半個月內經歷了短袖和羽絨服的一場降溫。過了這麼久我依然記得,因為我的人生開始了和腫瘤君這部片子從0%到99%的契合。
剛開始在初中一直是成績不好的典範,樂天派到現在的自己無法理喻,就跟熊頓一樣,從來不會想到會跟腫瘤有什麼交集。然後常規的檢查一直到MRI, 自己天真的認為在初三終於可以休息一下啦。可是可怕的事情一件接一件,幾乎是和熊頓一樣的步驟,活檢啦,腰穿啦,反正因為大家都待在身邊我也並沒有害怕。確診後我轉到血液科病房,從自己可以觸及的到的方法觀察周圍病友,憐憫著他人而從沒有想過會跟他們一樣。我看著宣傳板上的病情介紹,吧啦吧啦的類似於「三年生存率40%」、「五年生存率20%」……我根本沒當回事。在不停的問其他病友的病況時,我像熊頓一樣沒心沒肺,知道確診淋巴瘤我也心裡暗爽,嘿嘿,我不是白血病!天哪!天知道當時的我在想著什麼!所以當我看這部片子的時候發現這太他媽真實了。
在漫長的治療期間,嘔吐現象真的屬於常見,醫生帥氣的組團查房簡直酷炫。病友們都會很體諒一年360天上班只有5天屬於自己的主治醫生。有時我也會像熊頓一樣跟醫生開玩笑,我喜歡我說「一切都好只欠煩惱」逗大家樂的時候。那時的自己並不了解死亡也從不去想。
當熊頓搶救後趴在媽媽懷裡說著自己銀行卡密碼時真的很難做到不飆淚,但是編劇硬是將節制的情感從頭貫穿到尾。在我歷經的五天呼吸機搶救時間,我媽因為我喝了一口涼水導致我胃痙攣抱著我痛哭。那時的我才意識到自己死亡只是第二位,愛我的人如果目睹我的離別才是第一位。我本想在當時說如果我......之類的一些話,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就忍住了,忍住了淚水,回了我媽一個嫌棄她矯情的笑。
在那之後,我同熊頓一樣都不會選擇在家人面前展現自己悲觀的一面,儘力地表現出我還沒有長大的狀態賣萌。
直到最後的1%,我和熊頓的軌跡開始分道揚鑣。我很欣賞導演用熊頓生前的遺願視頻來主持她自己的葬禮,刻意淡化了血液病死亡的漫長等待以及她父母的情感崩潰。這是節制情感的終極形態。
於我而言,我沿著熊頓的治療軌跡繼續撐了下去,8次聯合化療、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20來次放療、甚至去北京看醫生訪教授爬長城。可能認識我的人知道在高三最後一段日子裡我一直念叨著我在什麼課上幹了什麼、用手機刷了個微博......又可以在人生高中階段的todo list打上一個勾啦!這一點跟熊頓生前想去訪遍祖國河山如出一轍啊!這些真實的yy心態簡直一模一樣!
今天也是不一般的巧,cgv16塊的電影票,正好趕上為了大學軍訓去武科大複印我原來的病例……突然牽扯起了我本該忘記的千絲萬縷。突然記起中考體育免考那一打相同的病例……
綜合來看整部片子,感人的不是演技而是真實的內心點滴,那種節制不能傾訴的慾望,就如同我仍將此段文字屏蔽給與我生活了20年的家人一樣,我真的羨慕熊頓能和摯友光頭在商場里大街上漫遊。就像我被許久未見面的朋友問道在哪上學一樣我想自豪地說出我努力考取的學校。因為我不想在別人的記憶里被想起是病痛折磨著的我,而是像熊頓一樣的驕傲的人。我想告訴每個人如今我的驕傲,我的健康,我要告訴每個人,因為我怕以後再沒機會哪怕告訴一個人。
我好想好想知道我在住院期間志願參與拍攝的吸氧宣傳教育片華科醫學院在用嗎?現在並不在國內的肖醫生還好嗎?給我洗掉頭髮滿地的柯瑩護士在新的醫院工作開心嗎?初中的葉老師您最近好嗎?我的多年沒見的同學你們在哪裡呢?在無菌倉陪我視頻聊天到轉鐘的袁同學好想你啊。我一直用鐵盒留著大家給我的那一塑料袋的祝福紙條呢……
我很驕傲有這段經歷,我很驕傲我能考上大學,我很驕傲有你們這些優秀的朋友,我很驕傲我擁有全世界最棒的親友團!我很驕傲我能認識正在讀一篇不知道什麼鬼文章的你。
在電影結尾多希望出現的是純屬虛構的字幕,可熊頓的故事在不停提醒我這就是自己的5年。我很幸運在9月15,我就是20%。我很幸運在茫茫人海認識你,認識讀完這段啰嗦也許病句滿天飛的你。
九分給電影,十分感謝遇見你。


致天國的熊頓君:
生前你這麼愛帥哥,知道自己的電影里和吳彥祖對戲,一定在得意地傻笑吧。


(作為《滾蛋吧!腫瘤君》的影評的話,這篇文章可能和您想像中的不同,如果看完之後讓您失望,抱歉了。)


答應朋友在看完《滾蛋吧!腫瘤君》之後寫點什麼,但當我從影院出來之後,我卻退縮了。後來寫了刪刪了寫,猶豫掙扎,徘徊反覆,終於還是決定寫出來。畢竟經歷過的事情,總不可能騙自己說它不存在。


影片的優缺點不再贅述,其他朋友們的影評都十分地精彩,這裡我想給大家講講我自己的故事。我完全不知道劇本是什麼格式,我只是用一種想當然地劇本格式寫我要寫的東西,種種低級錯誤,還望眾方家海涵。


(一個西裝革履的精幹小夥子盯著電腦全神貫注地工作)(旁白語氣朝氣蓬勃)前年我入職了這家公司,憑藉著能吃苦,好說話,愛學習的優點,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就從對行業一無所知的菜鳥升任了經理,並成為一個三人小團隊的團隊長。(面部特寫,年輕人痛苦皺眉,咬牙握拳,彷彿在忍受著極大的痛苦)(旁白語氣轉低落)然而14年7月的時候,我經歷了人生中最糟糕的一段光景。(一連串短鏡頭閃回)工作上,市場行情不景氣,再加上自己從業時間短,缺乏對應的經驗和人脈積累,我名下的業績始終跟不上進度,於是便要面對大會小會各種批評指示。加班到晚上九點,回家之後還要面對父母的責難。他們一直希望我能找一份他們眼中的「穩定」的工作,所以從我入職這家公司起,他們就開始不停地數說著單位的不是,要我服從他們的安排,哪怕我已經站穩了腳。好容易對付走了父母,還在讀書的女朋友又打來電話,抱怨我從早到晚一點時間都不給她留,說沒有陪伴的愛情算什麼愛情,於是我繼續安撫女朋友......說真的,面對那麼多客戶和領導一整天下來,我真的很想休息一下,安安靜靜地刷刷微博然後睡一覺。可是,唉......安撫過所有人之後心力交瘁,再加上頭頂上懸著的KPI老在施加壓力,我累得要死,可是依然成天失眠。可能是壓力太大的緣故,我開始嘔吐並且飯量越來越小,與此同時,我的左肩和左後心位置開始出現劇烈的刺痛,就好像有一根拇指粗的鋼筋從肩膀打進了你的身體,停在心臟的位置,隨著心跳鋼筋也在一動一動的,匕首猛刺一般的疼。但為了積攢身家迎娶妹子,為了辛辛苦苦跟著我的兩個隊員,我咬牙一直忍著。(旁白語氣轉積極,畢竟人樂觀:P)空閑時我給在北京工作的死黨,我的大學舍友老宋打電話吐槽,他聽完之後也笑,說否極泰來,總不會比現在更糟糕,轉運的時候馬上就要到了。我也這麼認為,難道還能更倒霉么?於是我學著三國殺里周泰受傷後發動技能時的台詞二逼兮兮地喊著:「還不夠!」嘿,我那麼多憧憬美好人生的願望都不準,這句話偏偏准了。苦難果然沒夠,因為,(鏡頭切回年輕人昏倒在辦公桌上的特寫)我終於病發倒下了。


(哎呀這種格式好難寫,就算是想當然地蒙格式我也寫不下去了,還是繼續正常寫字吧。)


不是腫瘤,但也挺麻煩的。我躺進了醫院,工作被迫中斷,父母倒是顧不上說什麼了,女朋友這時卻提出了分手,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糟糕事情都被我遇到了。人生突然間一片灰暗,這點和熊頓差不多。


原本我想著能痛快解決,沒想到經歷了三次複發,最後一次更是直接被救護車拉到醫院。因為我休息時常在樓道散步,又樂意跟人聊天打招呼,醫生護士早都認識我了。他們的表情里既有見到朋友的欣喜,又滿滿的是看見我再次發病的痛惜。「你來的時候臉都是紫的,我們看著你難受我們也不痛快。以朋友的身份來,不要以病人的身份。」他們說。總之是出院了又回來出院了又回來,說不清是幾進宮,這點和熊頓差不多。


主治醫生算不上帥氣,護士也沒有多漂亮。但他們人都很好,分管護士每天帶著不同的實習護士過來為我打吊針,我開始以為是新人們都想見見我這個能說能笑脾氣好的逗比。後來才知道她們的理由是我從不黑臉,不會因為她們扎針技巧不熟練而發火。有個姑娘手抖得一針下去就穿了,我還是吸著氣逗她:「姑娘你這個扎針角度有點大啊,跟挖煤似的一鐵鍬就下去了......」第二天護士長悄悄跟我說,說那個小姑娘手生,沒被別的病房的病人罵哭,反而被我這個調侃逗得回休息室哭了半天。跟醫生護士的關係好,這點和熊頓差不多。


手腕上的病號信息腕帶,寬鬆的病號服,根本停不下來的葯,大包大包的輸液袋,接連不斷的檢查化驗,醫院食堂說不上好吃不好吃的飯,形形色色的病友和他們的家屬。比較有趣的是一個大學生,有一次我和同學打電話,通話中提到了黑暗森林威懾。掛了電話之後我繼續看小說,那兄弟彷彿不經意似的說了一句「消滅人類暴政」,我這邊下意識地就對了一句「世界屬於三體」,說完了才反應過來,咦,原來是同志啊。不過更多的除了沉重還是沉重,經歷過這一遭之後,無論病人還是家屬,白頭髮變得更白,皺紋變得更深,或許有些人還能保持樂觀,或許......其實沒有那麼多或許。這些都和熊頓差不多。


在胸口開刀,開始幾次都是局麻微創手術,打了麻藥幾乎感覺不到疼,所以你能清楚地感受到大夫一刀一刀的動作,橫橫豎豎的刀法讓我想到了「輕攏慢捻抹復挑」的詩句。我想像自己是劉伯承,手術之後大夫沒準會驚嘆地跟我說你真是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但是鋼板在麻藥效果過去之後就被徹底打垮,疼痛猶如萬噸水壓機,你就是鋼板也把你揉成麵糰,伸進胸腔的軟管攪得心不是心肺不是肺,真疼啊!!!尤其翻身活動,傷口疼胸腔里也疼。我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居然也會咬著牙掐自己,捶病床,扯床單,因為是真疼啊!!!(瞬間覺得自己上班時強忍劇痛實在太硬漢也太傻缺,提醒大家感覺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一定及時就醫,不要因為任何原因而硬抗,拖延治療時機後果可能很嚴重)吃止疼葯,打止痛針,沒辦法,壓不住。從早疼到晚,不能睡覺。前面我說過,工作的時候因為種種壓力我就有失眠,很長時間都沒有睡過好覺,現在更覺得無比崩潰。我和我爸哭,我說爸爸我求你了,跟大夫說說我不治了,把管子拿走吧,讓我睡一覺我求你了!我爸摟著我哭,說爸爸哄你睡爸爸哄你睡,咱們好好治病,好了以後隨便睡懶覺......我後來終於是累倒了極限,說是睡著其實很昏迷也差不多。醒來之後我爸跟我講,說我迷迷糊糊說了一句孫叔叔你快出來吧,扇子借給你就是了......後來求大夫開了一些艾司唑侖和地西泮,小小的白片,嘗起來有點甜味(止痛藥又苦又澀很難吃)。安眠鎮靜的效果如何暫且不論,肌肉鬆弛絕對管用,我半夜醒來去衛生間,走那兩步甚至感覺腿都不是自己的。當然了,我受得這些罪比起熊頓還差得遠,她才是真正堅強的勇士!


親戚朋友同學同事很多人都來看,帶來的水果牛奶零食堆成一座山。我爸有天問我想不想吃水果罐頭,我看著那些各種各樣的新鮮水果,說有活人不吃難道要吃木乃伊?我爸一愣神說你以為你是聖嬰大王么?除了醫生明令不能吃的,其他的維生素蛋白質倒是各種補充。生大病本來就耗人,再補充不上就更不行了。這點應該和熊頓差不多。


沒有檢查的時候我爸爸會用輪椅推著我到住院樓下面的花園裡曬太陽,有一天我看著暖暖陽光下的紅的黃的盛開的花,突然開始流眼淚。我爸剛才在一邊抽悶煙,抽完之後過來嚇了一跳問我怎麼了。我哭著說爸爸(真的,那時候就是特別愛用兒時的稱呼,爸爸媽媽什麼的,而不是叫了多少年的『爸』、『媽』)我好難過。我才26歲,我才剛剛開始,我想努力奮鬥出人頭地我想娶那個姑娘給你們生個孫子,我好難過......我還不想死啊爸爸......我爸是個不善言辭的人,他只能蹲在輪椅前拉著我的手和我一起哭,一遍一遍說著不怕不怕爸爸在呢爸爸陪著你......哭了一會兒我緩過來了,我讓我爸推我回病房,我狠狠地說:爸我生氣了,我要報復你們之前那麼不支持我的工作,今天晚上我要吃兩個肉菜!你去食堂給我買去!麻溜的!我爸一邊抹眼睛一邊笑,好好咱們吃兩個肉菜,吃完了一口氣打十個!哈哈哈。其實在病情被發現的時候情況就已經比較嚴重了,大夫說無法治癒只能維持,手術之後通過藥物和保養儘可能地延長生命,如果繼續惡化可能有生命危險。這點和熊頓差不多。


最終的手術被安排在14年11月,期間還轉了一次院。因為我的情況略微特殊(擴散範圍大,人瘦體力差),在最終的全麻手術中有一定的可能會出現窒息,手術方案甚至是搶救方案都是幾次更改。手術前三天,我強烈要求和我爸一起去醫生辦公室聽取手術注意事項並在責任聲明上簽字。主治大夫像報菜名一樣把手術風險說了一遍。他講的時候我腦補了這樣一幅場景:大夫抬起左手,「這代表你醒了並且手術成功。」又抬起右手。「這代表你沒醒而且手術也不成功。」然後兩手一抻,「這中間的距離就代表了手術中無限的可能性,比如儀器出故障啦,突然停電啦,終結者出現啦……」反正除了中五百萬大獎不會出現之外什麼現象都有可能。大夫又說本來這些事項就該只和家屬談,就怕患者聽了心情緊張影響手術。我笑笑說無妨,等死,死明白點可乎?說完接過筆,在簽字欄重重寫下「知道了」三個字。因為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既然已經很糟糕了,心情再不好點怎麼行?樂觀到有一點點犯二,這點和熊頓差不多。


手術前兩天,我在本子上整理各種賬號密碼,比如微博QQ迅雷百度知乎豆瓣……又找了張紙開始寫各種遊戲中的角色和道具的價值以及處置方式,比如dnf爐石傳說三國殺,再有就是像草榴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址。我看九州,這是個小眾圈子的文學。手裡有多年以來買下的各種圖書雜誌和周邊,我聯繫一個好朋友問她願不願意接手我這些書,她立馬打電話過來問說你遇見什麼事兒了。她說像我這種愛書成癖以往借都不肯借的人突然想要賣書,不是瘋了就是遇見要命的大事。我和她講完事情原委,她沉默了很久之後說:「書我不買,既然你擔心家長不了解書的價值,你就寫個委託書給我吧。如果真出了什麼事,我替你把你的書處理好,絕對找一個不讓書受委屈的下家,同時也能按市場價值拿回錢來給你爸媽。放心了么?放心了就給姑奶奶好好休息!媽的!手術完了過來給我請安!」我笑著搖搖頭說得令。再然後就是仔仔細細地教我爸怎麼用淘寶,怎麼把餘額寶里的錢取出來(老父親不會網購,也不會用淘寶)。我邊講邊跟他說:爸爸,兒子沒什麼出息,沒讓你們二老享多少福。我知道你們不喜歡這個工作,可是我在單位真的很努力,每天早早地去晚晚地走,工作勤奮待人客氣,同事啊前輩啊對我也特別好。新人里我升職最快,入職一年出頭就拿上了過萬的工資。累是累點,可我希望能得到你們的認可,讓你們以我為榮。支付寶里是我這麼久以來的工資,二十多年下來你們辛苦了,這些錢你們收好......我爸流著眼淚讓我不要說了,我笑著替他擦眼睛:「萬一回不來,難道把這話都帶下去么......」做好了應對一切可能的覺悟,這點和熊頓差不多。


手術前一天做了灌腸,這和之前做過的胃鏡以及術後的尿管一起被我成為病中三大最糟糕體驗。老宋後來打電話慰問,狂笑著說你身上能被開發的洞真是一個都沒倖免啊哈哈哈。他大爺的......給我做灌腸的護士姐姐長相略粗獷,很讓我想起歷史課本上的北京人復原像,護士姐姐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手術的時候全裸躺在手術台上,近視眼看不太清屋裡的擺設,等待的時間又開始和醫生護士扯閑篇,聊手術流程時間什麼的。我很好奇全麻的效果要多久,於是當麻醉師跟我說開始麻了啊,我就以很快的速度背《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好!從主人下了馬開始我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後來就是我醒了,我出院了,我開始接下來一個階段的人生了。我經歷了諸多苦難,但卻還幸運地活著,我多麼希望熊頓能和我一樣啊。


出院之後我申請了微博,起名字時我撫摸著身上長長的猙獰醜陋的刀疤,寫下了「弗蘭肯斯坦」五個字,因為感覺自己就像外表醜陋但心地善良的科學怪人。後來又因為文科生的惡趣味,拿方言發音做梗,改成了「湖南肯斯坦」,並把所有的社交賬號統統改成這個名字,一方面是自嘲,一方面也是改名改氣象,希望能和過去的糟糕歲月一刀兩斷。後來認識的朋友都說這名字很逗,其實它後面是很多很多的眼淚。


休息了一段時間又回去上班(15年年初還沒過春節的時候),這家公司是好公司,病假期間的員工福利都沒拉下,負責人事的前輩也費心幫我跑醫保報銷的事情。從大BOSS到身邊的同事,大家看到我回來都很開心,也體諒我不讓我乾重活,但將心比心,大家給臉是人情,我不能蹬鼻子上臉。所以我依然努力工作,大家八九點下班,我哪怕是大病初癒也不搞特殊,和大家同來同走。可惡的是團隊長那個齙牙老男人,讓我騎電動車出去聯繫供銷商開票談合作方案。幹什麼活是小事,但我畢竟還是恢復階段,怕見冷風,如果受涼引起發炎還有再次病發的可能,這可是要命的。吶,我退讓再三,服從你的工作安排,只是申請自費打車(請注意是自費)去各家供銷商那裡。老男人死活不答應,非讓我騎著電動車去。那時候天冷還下雪,這是明知道我怕什麼就非要讓我遇見什麼啊。冷酷點想,他有他團隊長的抉擇,這個員工不好用了,想辦法趕走他,厚黑嘛,我他媽的能理解。但選擇一種讓這孩子見冷風病情複發然後滾蛋的方法就是他的不地道了!我很喜歡這家公司的文化和氛圍,也捨不得一眾朋友同事,但我畢竟還要活!於是我考慮再三之後和人事的前輩提了辭職申請,並在辦公室里恨恨的糊了那齙牙老男人的臉,說操你大爺!


現在,我在調理身體的同時在網上寫寫東西,幫親戚朋友家的孩子補補課,順便搞一搞3D列印。總算還有一點文筆的功底,比較幸運,也有編輯過來聯繫我發表文章。最大的問題還是體力和精力,非常容易疲勞。天冷炎症發作又會很厲害地咳嗽,而咳嗽常常發生在晚上,這導致我總是整宿整宿睡不好覺,休息不好,第二天一整天連思考的力量都沒了,只能雙眼無神地坐著,吃藥喝水調整狀態。非常感激拉我寫影評的曉波兄,他在我人生的低谷時給了我莫大的尊重,使我重新點燃了活的心思,給曉波兄鞠一躬,謝謝了。


曾經的苦難都已經過去了,我用熱情和微笑擁抱嶄新的生活。


因為我始終堅信:這個世界很美好,值得我們為之奮鬥!(這句話在我的每一篇文章中,每一個社交賬號的個人介紹中都有,與大家共勉。)

----------------------------------------------------------------------------


好了扯完我自己的故事咱們說回電影,為什麼說看完電影之後反而不想寫這篇「偽影評」,一是因為實在不想再回憶那段日子,二是不想被人們理解為在用煽情故事搏眼淚換同情。自回歸網路媒體的圈子,我從沒說過自己的這段經歷,我所寫的文章也好,微博也好,固然也有吐槽(比如抨擊抄襲,批評天津大火等),但基本上都在反映美好的事物。我希望自己能用靠實力寫下的真誠的文字贏得粉絲,而不希望人們瞧著小夥子可憐的份兒上給我以安慰和關注。而終於寫下這些東西,一是因為我給那位很看重我的朋友許下了寫影評的承諾,不寫即是失信。再者也確實有傾訴的慾望,想要借著熊頓的故事和大家聊聊人生。


看電影的那天,我買了影院最後一場最後一排的電影票,因為這個時候人最少,這個位置也是一樣。劇中有很多非常幽默的橋段,時常引得其他觀眾們發笑。我卻縮在放映廳的角落,從頭哭到尾,因為我發現銀幕上閃動的幾乎就是我自己的故事,或者說是我們這些曾經以及現在因為病痛而掙扎在死亡線上的人們的故事。說真的,真要從絕大多數身患重病的患者或者家屬的經歷來評價的話,這部電影太溫情太柔和太陽光了。病人的痛苦家屬的無助陌生人冷漠排斥的眼光,還有疼痛焦慮藥物反應嘔吐生活無法自理高昂的醫藥費,還有術後的調整保養一直吃不能停的葯工作生活都受影響甚至連安安穩穩睡一覺這樣簡單和卑微的要求都不一定能天天實現......太多太多讓人絕望的事情環繞在我們的身邊,幾乎很難出現影片中那麼昂揚的精神狀態。我們這些人真真正正可以說一句網上經常被拿來裝逼的話:我們只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但是反過來講,不要在意那些細節。身為成千上萬個熊頓一樣的經歷過你們想都無法想像的苦難的人中的一分子,我真心的,希望你們每個人都好好的,永遠不要經歷我們經歷過的事情,永遠不要體會我們曾經有過的體會。好好的活,開開心心的活,去吃去玩去愛去滿世界的嗨!想做的沒做過的事情就趕緊去做,心裡有愛的人就趕緊對他(她)說!時間非常短暫,沒工夫和那些瑣碎的人和事計較,你永遠不知道你自己或者你身邊的人還能存在多久,所以要珍惜啊!我相信這一點也是熊頓想表達的。就像上面有位朋友說的:這部電影(以及熊頓的漫畫)本來就不是為了描述堅強,而是要告訴所有的人珍惜一切,保重身體。(寫到這裡我又哭了,其實我覺得我說了也可能是白說,沒有經歷過瀕死體驗的人有時真的很難有實打實的珍惜的體驗,總之大家都好好的呀,你們每天多笑一笑也算是我重溫自己的糟糕回憶而寫下這篇文的價值)

我看到有人質疑熊頓的樂觀,其實換做是我,我也覺得自己應該恨才對。恨不能指天怒罵:「賊老天,我哪裡有錯!要讓我經受這許多!?」所謂身心健康,總是身在前心在後的,很多生病的人精神狀態差,只是因為他對付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就已經用掉了極大的心力,實在是不得已。但是人生而為人,有選擇的能力和權力,如何面對苦難,如何對待他人就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了。確實有那些經受過苦難的人心理扭曲然後報復社會,但也有許多像熊頓或者我這樣的人選擇用樂呵呵的態度去面對它。說得高端一點,這叫豁達、堅強、勇敢、善良,換成大白話就是都已經這樣了,還苦逼兮兮我傻缺啊。


在身體被病痛和苦難摧殘過之後,意志或許是更堅強了,但靈魂卻變得無比柔軟(我是說熊頓和我這樣的人)。喜愛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比如路邊不知名的隨風飄搖的小花,搖擺著屁股走啊走的小貓小狗,手牽手臉上滿是幸福的甜蜜戀人,夕陽下所有步履匆匆奔向溫暖的家的行人,亦或是一個熱氣騰騰的糖包子......真好啊!這世界真好啊!我每次都會這麼想。我看著他們的幸福美好覺得特別開心,笑著在心裡送上一個祝福。與此同時,我(們)也越發看不得悲傷與苦難,常常會為小區里髒兮兮的流浪貓狗,烈日之下辛苦發傳單的路人,甚至是走在街上偶然聽見的一句歌詞而一瞬間熱淚盈眶。說不出是什麼感覺,就是覺得老天太兇狠,為什麼不能溫柔的對待那些生命。給大家舉個栗子,有首歌叫做「下輩子如果我還記得你」,其中有這麼幾句詞,「你說下輩子如果我還記得你,我們死也要在一起」、「好吧下輩子如果我還記得你,你的誓言可別忘記」。這首歌算不上特別出名,可我有次在外邊散步,忽然聽到路邊店的音響唱到這幾句,就那麼一瞬間,生生讓我腦補出一個貫穿今生與來世的矢志不渝的愛情故事,真難過啊!真希望那對男女主人公能順順利利過一輩子啊!我揉揉眼睛,快步離開了。


對於影片,對於人生,我(們)的感受可能稍微深刻些,但我們衷心希望大家永遠不要有我們這樣的經歷和「深刻感受」。扯了一大堆話,也不知道到底想和大家說什麼。概括一下大約就是「好好活」三個字,也許會有苦難,也許會有悲傷,但請相信,這個世界很美好,值得我們為之奮鬥!


像熊頓這樣有才華又積極的人,選擇樂呵呵地畫漫畫來對抗病魔排解壓力,同時鼓勵更多的人。像我這樣才華經歷都比不上熊頓的人,也在選擇把文章寫得輕鬆活潑,並且到處宣揚世界美好值得奮鬥,這是我們「人生虐我千百遍,我待人生如初戀」的選擇。也希望大家能明白珍惜和快樂的意義,明白身體健康的意義。


好好活!


太長了,一個小時二十分鐘能講得好好的電影,硬是拍了兩個小時。
友情戲最打動我的是老鄭找dvd,還有最後熊頓過世之後跌落在走廊上唱歌的小玩具,其他部分的友情戲太臉譜化,換身衣服簡直就是小時代。
最感人的是母女戲的部分,其實我就是為了劉莉莉老師來看的這部電影。工作中接觸過幾次,老師本人身材保持得很好,氣質好、有神采,非常高雅。
電影男女對手戲的部分滿滿網劇即視感…這個故事和人物真的很打動人,電影有些差強人意。


白百合所有的角色都是一個味道的齣戲


一個10分的真實故事,只拍出了7分的電影。
  看完不敢再去看一遍漫畫。當年關注熊頓直到她離開的微博轉發到首頁,知道自己大概每看一次漫畫都會淚流滿面。漫畫有多好我就不說了。
  而電影看完我只用了一張餐巾紙擦擦眼淚。

  先說說電影的可取之處:
  首先,主演演技等都不錯,白百何最近上大屏幕上得有點多,在熊頓的性格刻畫上的確還不錯。雖然外形瘦了點不夠可愛,但是演得蠻可愛就是了。吳彥祖不僅帥,而且演得也不錯。其實我對吳彥祖的臉不太熟,看的時候才知道這位就是大家都想嫁的吳彥祖,感受到了大家想嫁的原因……帥就不說了,演醫生一邊高冷,一邊溫柔,好一個悶騷的好男人!熊頓要是知道梁醫生由吳彥祖來演該會多高興!爸爸媽媽也演得很有感覺。另外就是兩個病友都演得不錯。
  其次,想像力豐富的腦洞很萌。包括殭屍片,包括韓劇風,包括各種想像。讓人覺得熊頓很樂觀很可愛,不愧是想像力豐富的漫畫家。
  另外,有些細節也很動人。比如醫院門口的烤紅薯,熊頓當年微博也PO過,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熱乎的生活感,讓人感動到想哭。比如熊頓昏迷時在夢中為她戰勝了殭屍(腫瘤)的梁醫生。比如出現了好幾次的紅色氣球,和病房裡的大毛絨熊們。還有邁克爾傑克遜……細節上可以看齣劇照是用心的。但是不夠展開。

  再說說不足之處。
  1、生活已經如此狗血,電影還要往上面多潑幾桶。那多加的幾桶狗血,潑得還特別難看,真心讓人覺得噁心。舉例來說,就是自己吃火鍋遇到男友出軌;過生日朋友都聲稱有事之後又老地方見給驚喜;病後和朋友出去吃大餐又遇到前男友然後朋友們還教訓了他一頓;還有和病友酒駕開摩托跑出去玩;出院後跑到閨蜜公司罵她老闆導致閨蜜間撕逼,最後閨蜜還沒能見到最後一面。
  2、很多地方鋪墊不足。很多真實故事的梗沒用到或者沒有好好用。
  熊頓是個漫畫家。知道自己病了以後,埋怨過自己之前過得太女漢子。一個漫畫家的女漢子能體現在很多方面,而不僅僅是男友姐姐婚禮遲到大吃大喝吐槽上司。熬夜趕漫畫的辛勞沒有。愛裸睡的女漢子形象沒有。大家把都注意點放在了熊頓的倒霉和逗比上了。
  熊頓是個很注意形象的人,生病以後胖了很難過,但是每張照片上她都有好好地化妝。就算病了,為了自己也要漂漂亮亮。而電影里則是為了追求梁醫生打扮得性感了。
  再樂觀,病魔面前,也會覺得悲涼。這種悲涼在漫畫中很深刻,在電影中卻沒能很好的表現出來。
  其實白百何把熊頓演得像個女孩子,還是有點把握得偏了,畢竟30歲,再少女心也會有滄桑的一面。
  還有熊頓畫漫畫鼓勵了很多人,電影並沒有拍到。其實也是很不錯的一個情節。
  3、不夠純粹。如第一條所說,加了太多東西,故意把原本純粹的故事講得不純粹,生生地拉低了逼格。好的電影往往是把最純粹的東西拍得真實感人。電影中本身就有想像和真實兩個世界,想像世界天馬行空,但真實世界再幽默也帶著真實感,然而電影沒有拍出真實世界的真實感。
( 感覺拍電影時是這樣的: 哇塞配角請演員贊助了多少錢,給他們捧一捧,多給點鏡頭。加特效多酷炫,多放幾分鐘特效,看的人肯定更多。狗血劇情大家肯定要看,催淚效果一級棒,加加加。)
  給熊頓的朋友們加的各種設定有些就破壞了這種純粹感。開頭有段花了大量筆墨介紹三個好友的性格,在我看來是毫無意義的。人物要好好刻畫,不是這樣單純地加"比男人還男人"「打拳很厲害」「工作狂」這樣的標籤,而是自然而然地在劇情中進行表現。如病友小男孩,並沒有花大量筆墨介紹貼標籤:熊孩子,絕症,其實蠻善良,家境不好。單是通過熊頓的接觸,小男孩的信息漸漸地豐富了,形象也更加鮮明。
  純粹不是過度的簡化,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更少更重要的細節里加以深化。
  同樣催淚作,《忠犬八公》就很純粹,一隻狗也沒有辦法說話,故事裡面的角色也就那麼幾個,路人從不喧賓奪主,但是就能讓人哭得崩潰。就是因為它拍得純粹。
  當年艾米一句「我失去她了」讓多少人淚崩,而不是像電影里那個工作狂艾米臉譜化嚴重,撕逼——出差——趕回來沒見到最後一面癱坐在醫院地上。
  在友誼上,真實世界是永失至愛,而這部電影拍得真的很爛很膚淺。
  4、台詞俗套。煽情低級。想像世界各種致敬還蠻好的,但一到主線劇情有的台詞有的劇情真的俗套到爆,不知在多少部電影電視中用爛的台詞和劇情紛至沓來。

  最後總結:其實7分是個剛剛好的分數,畢竟製作本身不錯,演員也不錯,煽情也煽情到了,沒那麼爛。但是也真心沒那麼好。


以前看過熊頓的漫畫,不能想像這麼歡樂的情節是構思自一個病人。這部電影上映之後也很關注,今天有幸看了。
這是一部猜得到結局的電影,但還是很感動,感動cry(可能是淚點變低了)。
我也是一個愛幻想的女孩,熊頓幻想結束後總會發生一些很囧的事,讓我很擔心,有點感同身受的意味,但是女主不怕,她寧可衝動也不要遺憾。
熊頓有很棒的閨蜜,她的爸媽也是我們眼裡我們身邊的爸媽,她有酷炫好玩的病友,還有一個帥帥的港普主治醫師。我倒覺得梁醫生的出現,主要是從醫生的角度描繪熊頓樂觀精神的感染力,梁醫生開始關注心理學。
bgm很棒,比如他們剃光頭耍的時候那段。

珍惜每次選擇的機會,在這條時間線里,一路歡歌。


如果面臨死亡,你將怎樣去面對?
能笑著嗎?應該可以。
有遺憾嗎?太你媽多了!
最想幹嘛?其實我最想的是,把遺產留給父母,一人出去旅行,死在路上……
這是我在看電影時想到的東西。

心情挺沉重的,看這片子。
拍得一般,很亂,編劇和導演都有問題,打個6分吧。


今天去看了這部電影。老實說,內容什麼的還可以,但是對我沒有什麼震撼。

無論如何,這部電影的出發點和價值觀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通過表現熊頓樂觀積極的態度,反映人面對疾病的頑強抗爭精神。而且電影的節奏情節、笑點淚點等也都控制得不錯,亦屬難得。

可是為什麼對我沒有震撼?因為熊頓還是比較幸運的。嗯,我沒打錯,幸運。這個幸運並不是相對於健康的人,而是相對於其他癌症患者。

金錢上相對寬裕,醫生盡職盡責,朋友和父母的傾力看護,性格本身又樂觀積極……這樣一個人抗爭腫瘤,並不能代表癌症對人類的意義。即使催淚,也是淺嘗輒止。觀眾看過了,感動了,關注癌症了,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了,電影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可是事實上,對於大多數人和家庭,癌症就是滅頂之災。親朋探望,談笑風生,或自己苦中作樂,都是生活插曲而已;糾結彷徨,身心摧殘,數日子,與至親無語對望,這才是生活日常。

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苦痛若是拍出來,一般人看了根本承受不了。

我這麼說的原因,大家翻我前幾天的一個回答應該就知道了。我的一個朋友得了癌症,他一年來的遭遇以及心理變化讓我有這樣的感受;而對他的了解讓我知道,電影的刻畫效果十分有限。

看到@馬不理知友的答案被人噴,也能理解:畢竟大多數人沒有接觸過癌症患者,對癌症患者的了解還局限在電影里。當然也可能有人接觸過條件較好或心態十分樂觀的癌症患者,不過這些都不普遍。

能夠堅強地面對癌症,咬牙挺住放療和藥物的副作用,有能力負擔維繫生命的費用,這是少數中的少數;被病魔折磨得身心俱疲,被放療和藥物折騰得虛弱無比,甚至家中拮据無法支付醫院的費用,這是才常態。

而面對我的那個朋友,了解他的酸楚,幫他聯繫治療渠道……這些事情不但是真實的,而且比電影里的情節還要殘酷。


現實中的《腫瘤君》,沒有笑點,沒有催淚,只有現實:真實的、令人難以接受的現實。


最近,一部電影正在熱映,賺了無數影迷的眼淚,那就是白百合和吳彥祖出演的《滾蛋吧,腫瘤君》。這部電影講述了29歲的樂天派漫畫家熊頓因患癌症身處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但同樣對著命運微笑的故事。

白百合在劇中飾演主角熊頓,身患絕症卻樂天開朗,讓人又愛又憐,既覺得搞笑,又覺得心疼。俺是哭光了兩包紙巾有木有~~

也許小夥伴們不知道,現實中,熊頓是這個故事的原型,是面對病魔依然樂天的漫畫家。而這個姑娘,與我們嘉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她是嘉興學院的畢業生,曾與我們走過同一條街,吃過同一家店,看過同一樹的花開……

熊頓本名項瑤,1982年生6月21日出生於浙江麗水,超人氣繪本達人,80後抗癌漫畫家,嘉興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生。因《熟女養成日誌》一炮而紅,被譽為中國版的高木直子。2011年8月21日被檢出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2012年11月16日,這位勇敢的女士永遠離開了我們。取名「熊頓」,是因為她自嘲像只胖熊,同時認為自己像牛頓一樣,是被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砸中有了繪畫靈感。早些年,因《養成日誌》《減肥俠》等漫畫躥紅網路,被網友熱捧為「超人氣繪本達人」。現實中的熊頓偉大得不得了,這部《滾蛋吧,腫瘤君》就是她和她腦洞的故事。

2012年11月16日,與癌症抗爭了一年零3個月後,熊頓帶著網友的祝福離開了人世,年僅30歲。

 熊頓在天涯開的帖子,點擊量已經超過1200萬。 聽說熊頓的遺願是,希望自己的漫畫能拍成電影,如果知道她的抗爭史拍成作品,而且男主還是吳彥祖,會不會像她漫畫里所說:「睡覺時都忍不住笑」,因為願望終於實現了啊。

熊頓啊,你看到了嗎,雖然觀眾都看你的故事看哭了,但我們都知道,以後的日子該如何笑著過下去。如果你在天上看得到,謝謝你的正能量。


有很多很多的感同身受,很多細微的地方相似,就連銀行卡密碼都一樣。所以當時真的從頭哭到尾。我回頭就改密碼!哈哈
但是熊頓吃的苦比我多太多,我還沒有化療。還沒有掉頭髮。受電影影響,之前有一位中醫醫生讓我看看放療化療行不行的時候,就嚇哭了。
還好沒有人陪著我,不然我一定會哭到崩潰


推薦閱讀:

為什麼電影里入侵地球的外星人幾乎都會在母艦被摧毀後失去戰鬥力?
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明王朝 1566》?
最近上映的《終結者創世紀》中,有幾個時間軸?或者幾個平行世界?
天國王朝,最後男主同意把城池給薩拉丁,城內的一臉輕鬆愉悅,既然如此之前的鬥爭有何意義?
如何評價日劇《Legal High》?

TAG:電影 | 腫瘤 | 影視評論 | 滾蛋吧!腫瘤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