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我國 2030年 首飛重載火箭?或者說RD-170發動機有可能弄來么?考慮到俄羅斯現在的狀況。

我國3000噸級重型運載火箭2030年左右首飛 可載人登月
中國百噸級火箭「長征9號」或今年立項 將比肩美國

昨晚看新聞挺振奮的,土星五號級別


知乎真的很多「如何評論X」的問題,這得從何說起……(笑)

  • 背景

重型火箭的官方新聞可以說是卡著長征系列火箭200次發射的歷史性時間點湧現出來的,考慮到近年內可能立項,得益相關方大舉造勢是可以理解的。從新聞報道里看,相關工作在幾年前就已經在開展,也陸續有報道或者學術論文出來,網上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相比某些論壇上的一些ID炒作出來的、從來沒見有可信消息來源的軍品口謠言,這件事已經是很靠譜了的。至於國家立項,我想是早晚的事情,與世界航天發展的大趨勢是匹配的,在技術上可以坐實航天強國的事實,另一方面領導層可以獲取太多的政治資本。

  • 方案設計

目前報道中能看到的一些零碎的指標,很可能就是立項的方案。從見諸報端的大氫氧機、大煤油機的各種試製、試驗,到箭體結構件的試製,都是要花大價錢的。基本的方案是:

雷凡培說,我們計劃通過四五年的時間,突破重型火箭總體設計、46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220噸氫氧發動機和8.5米直徑火箭結構設計製造等關鍵技術,為重型運載火箭工程研製打下基礎。

來自:火星探測、載人航天、重載火箭——勾勒我國星際探測時間表
基本方案是:助推級和芯一級直徑分別為3.35米/8.5米,各總共4台460噸級煤油機(每台雙燃燒室);芯二級2台220噸級氫氧機;芯三級2台70噸級氫氧機(即長五上的YF-77真空版)。之前有論文提出過660噸級煤油機、250噸級氫氧機的方案,但隨著論證繼續指標縮水,估計一方面是之前的指標需要中國航天工業界在目前基礎上跨越太多而顯得不現實;另一方面則可以與苦心經營的長五系列火箭進行銜接,如大推力發動機可以用來優化長五的構型。

  • 技術指標

目前沒有具體數據無法評價,報道中只提到是質量3000噸、運力LEO 100噸,起飛推力為3680噸。與之相比,土星五號的這三個數據為:2970噸/118噸/34MN(約合3470噸力);採用固體助推和低溫芯級的SLS Cargo版為:2951噸/130噸/4180噸。由於構型更接近與土星五號的一級煤油、二三級氫氧,起飛推重比接近,所以可以預期LEO能力與之相當。至於這個指標夠不夠用,我只想說需求還沒確定下來怎麼評價?

  • 進度

現在離2030年還有個15年,依我看壓根沒戲,2035年是個比較合理的節點。但有長五系列火箭的研製基礎(主要是所謂能力再造的過程,包括對研製流程的理解),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PS,至於說長五系列火箭的拖延問題,我覺得這不是大問題,首先沒有拖累相關項目的進度,其次考慮到立項那時中國的航天工業根本沒有各種關鍵能力,之後的過程也比較曲折甚至有返工的情況。

  • 發射場

這麼大的火箭只能在沿海發射場發射。但看海南文昌發射場的規劃,沒有預留重型運載火箭的發射工位。個人想不出來什麼方案,歡迎知友們補充。


我之前說中國在2030年之前不可能登月,一堆人噴我……
我之前說中國航天比美國至少落後50年,一堆人噴我……
呵呵

2015年是一個底線,因為如果再不立項,2030年之前登月就沒有任何可能性了,2020年之前都不會再提這個事情。

也別太激動了,人家說的是「或可能立項」,我不知道知乎有沒有一院的兄弟,你們梁書記2008年說的長五2014年首飛的承諾還猶在耳邊……長九立項的謠言幾乎和中國互聯網發展歷程同步。其風靡程度不在航母八月上船台之下。傳說中的瓦良格這都下水3年了,長五還在計划上趴著。


9遲遲不立項,我認為和長5搞得太拖也有關係,中國航天的信譽受到很大損害……當年長5說2014年首飛,但圈子裡幾乎沒人認為2016年之前能首飛,這種東西聽聽就算了,肯尼迪的登月宣言是極少數在航天界應驗的承諾,不能作為標準的。


比較務實的目標,沒有像印度和韓國那樣好大喜功放衛星。土星五號級別的火箭,和之前中國搞的,完全是兩碼事,能2030年前做出來已經很不錯了。這十幾年,可以有很多變數,看俄羅斯現在這個衰樣,搞不好還能弄點技術過來。


「將」。。。。。。。。。。。。。。。


推薦閱讀:

俄羅斯、中國和歐洲的航天機構對SpaceX的可回收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項目有無應對計劃?
為什麼飛機早就可以自動駕駛了,而汽車卻近幾年才有發展?
火箭發射失敗後,如何查找原因?
國際空間站中有WiFi嗎,網速如何呢?
為什麼俄羅斯的聯盟號火箭使用圓錐形的助推器?

TAG:航天 | 運載火箭 | 航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