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真愛是婚姻的基石嗎?是不是年紀大了就更看重對象是否合適?

本人女,22歲,剛畢業,進入體制內工作,獲得了一份長輩們都非常滿意的「穩定」工作。工作搞定之後,家人最關心的便是我的「人生大事」。過去22年從未有過正式的戀愛(學生時代的若有若無的情愫算嗎?),便被推著進入相親程序,其實挺無奈的。相親對象27歲,設計院工作,身高外貌性格都不錯,我也想過要不要好好相處,看能不能做男朋友。但是相處一段時間後發現他更多的是在走一套既定的相親程序(對方有過戀愛經歷,並對前女友有餘情),並感覺不到多喜歡我,可是卻一直想把我介紹給他的家人,也一直想見我的家人。後來忍不住問他是否喜歡我,對方回答不排斥,也沒有太喜歡,條件合適就可以相處,相處幾個月之後覺得就可以雙方家長談結婚事宜,頓時嚇到題主。於是中斷相親關係,作為相處不錯的朋友身份再問他,相親沒有感情基礎而迅速結婚,婚後再遇到真愛時要怎麼辦,對方回答哪有那麼多真愛,花上幾年時間去和一個人相處最後發現對方並不適合結婚,他的年紀已經耗不起了,覺得我還太小,對婚姻的看法不成熟(我覺得一定要雙方相互愛慕,相處多年才能走進婚姻),長大了就會轉變觀念了。現在我的愛情觀,婚姻觀挺受衝擊的,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不要用「真愛」這個角度思考問題,用這個角度思考問題,只會讓你的腦子越來越混沌。要用「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來思考。

所謂「無限責任」,就是海枯石爛不變心,就是王寶釧苦等十八年,就是基督教結婚的誓詞的實踐。。。。。。

所謂「有限責任」,就是基於乾淨安全的性交、生孩子、帶孩子、精神交流的利益,雙方結合。利益(包括精神交流)在先、責任在後。而且這個責任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超過限度就散夥,不許道德綁架對方無限付出。

————————

無限責任————崇高的美

對等的有限責任————合理

爭取權利、推卸責任,造成對自己有利的不對等————不要臉

希望配偶對自己盡到無限責任,自己只對配偶盡有限責任————不是一般的不要臉

先唱高調說自己要搞無限責任婚姻,後來發現自己壓根做不到————可笑

——————————

昨天在知乎遇到一個聲稱要搞無限責任婚姻的女生(她的原話是如果丈夫婚後有啥嚴重的問題,她賺錢養他一輩子),我也不清楚她未來的走向是崇高還是可笑。

——————————

既然人類中的多數可以因為一些原因(譬如說異地、經濟問題、父母反對。。。。)放棄初戀,那憑什麼指望他們對配偶承擔巨大、沉重的無限責任?

人類一邊說談個三五次戀愛很正常,一邊渴望無限責任婚姻,這是蘊含著矛盾的。


有三種不同的看待婚姻的方式,貴族的、資產階級的和無產階級的。而貴族和無產階級對婚姻的性質的看法是一樣的,都認為婚姻是一種財產關係,感情在裡邊沒有什麼影響。但他們得出的結論剛好相反,貴族認為既然是財產關係就尊重財產關係然後另外找感情就對了。而無產階級則認為我們沒有什麼財產需要這個關係,所以應該廢除婚姻制度。這兩種觀點無論對錯至少都誠實。

只有資產階級確切的說小資產階級想浪浪不起,想從一而終又看別人眼饞。所以對前者講道德對後者講財產。沒富到可以為所欲為,也沒窮到可以了無牽掛。最後就是又要感情又要門當戶對,弄出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麻煩。

人生在世不是為了順利的平安的生活,而是為了經歷體驗人生過程中的每一個瞬間每一個時刻。利希滕貝格說「重要的不是一個國家的太陽是否從不落山,而是當太陽經過這個國家的時候看到了什麼」,同樣的人生的意義也不在於你是不是走了一條一帆風順的中產階級的道路而是當你走過這條道路的時候你都看到了什麼。

如果你有了房子、車、孩子、孩子上了好的幼兒園、 小學、中學。你坐在一輛硬頂敞篷寶馬四里等著孩子放學,一看孩子的臉就想起她爹然後氣不打一處來。你覺得你看到了什麼?

比人生走了無數彎路更悲劇的是「從搖籃到墳墓,他/她走了一條筆直的路,從未停歇從未誤入歧途,心無旁騖」。

所以你真正應該追求的是找到一個自己捨不得離開的人,而不是找到一個有具體標準的經濟實用對象。


無論什麼作為婚姻的基石,基石不在時,婚姻都會結束。

真愛作為婚姻的基石,一方變心時,婚姻會結束。

金錢作為婚姻的基石,一方破產時,婚姻會結束。

美貌作為婚姻的基石,容顏消逝時,婚姻會結束。

共同理想作為婚姻的基石,一方背叛組織時,婚姻也會結束。

至於一些長輩反對以真愛為婚姻的基石,那是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真愛還不如金錢來得長久,他們信奉永恆的利益以及集體主義精神,成家是使命結婚是任務,僅此而已。

所以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真愛結婚的,反倒眼裡不容沙子,蛛絲馬跡就離婚,因為真愛不在了。而利益結合的,倒是遇到某些事情更容易睜隻眼閉隻眼,例子實在太多就不舉了。

我選擇以真愛為婚姻的基石,因為我不太看重婚姻這個形式,一輩子結不結婚也無所謂,一個人也很輕鬆自在。

對於我來說,體驗真愛比較重要,婚姻只是感情的附庸,也可以為感情殉葬,畢竟卧榻旁豈容不愛之人酣睡?

現在我越來越老了,反倒堅定自己的看法,因為人生苦短,上班忍受老闆同事那是混飯吃,何必回家還要委屈自己和不喜歡的人相處。真正愛著也不等於掌握命運,只是讓自己覺得沒有白活,每天回家都有所期待,也是美事一樁。

我這種思想可能不夠傳統,因為重視個人感受超過了「家庭利益」,說實話我父母也不同意,他們的理由便是:你這種人容易離婚。

不過不同意歸不同意,反正我倆是結婚了,我倆也從沒嘗過分手的滋味,真愛是否持久我也說不準。但這並不足以改變我爹媽的傳統看法,不過我也沒必要改變他們,互相尊重吧。


我認為婚姻是個人的婚姻。婚姻的基礎是什麼,在法律限定的內容以外你自己說了算。

看《歡樂合唱團》時,男主角的老婆對他說: 我們婚姻的基礎是你崇拜我而我挑剔你。如果你現在開始挑剔我、覺得我不完美,這個基礎就不存在了,這對我們的婚姻是個大問題來的——你看,這樣也挺有趣的。


孩紙,相親不是這麼用的。
相親只是讓你在一群條件合適的人裡面挑個喜歡的而已。
而不是隨便從了一個條件合適的人。


但是,來相親的一部分人是認為隨便找個條件合適的人就能湊合過的。
我個人不會選這種人。


如果不得不選這種人湊合過,我會讓他沉沒成本變大,大到他想離開我會被狠狠割一刀。

所以呢,真遇不到真愛了,就在條件合適的人裡面選最捨得給你花精力花錢花時間的那個。


他只有結婚生子完成人生目標意願,卻沒有付出和變成一條繩上的螞蚱的意願,就讓他繼續騙傻子吧。


愛情和退讓是和彼此喜歡的人談的事。
沒感情還沒誠意?這是明搶。


1、具體到你這個事,我告訴你,你分手是對的,體制內22歲就考慮結婚太早了,你就跟對方說還想在考考遴選,暫時不想結婚,這樣也不傷人。你剛進入體制,頭兩三年是打基礎的時候,如果結婚生孩子牽扯了精力,等你產假回來單位就沒有你的位置了,兩三年後二十五六結婚也不晚,那個時候對待感情心態也會更加的成熟,對待工作你也是老手了。
再說給你個參考,體制內的女性很吃香,我有一些二代朋友就是想要老師醫生公務員,功利地說只要別是街道農機站這種單位,你挑選的餘地很大。


2、感情是結婚的基礎之一,但不是全部。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你愛一個人善解人意,你未必然會愛他晚上在卧室看電視到凌晨一點,你愛一個人打籃球很帥,或許他從來在家裡不做飯,又或者他每年都要出去旅遊,而你認為這是浪費錢對他有意見,類似的這些僅靠愛情是無法得知,需要開誠布公的談談。
所以這樣的生活習慣也是婚姻維持的基礎。
還有跟孩子有關的:跟誰姓,什麼情況下生幾個,全力以赴給孩子最好的還是自己的生活質量也很重要。
跟雙方原生家庭有關的:一年給多少錢,過年怎麼分配,要不要父母看孩子,看孩子的話給不給補償。
等等。
畢竟婚姻是我們需要用一生去處理的巨大難題,它是多元方程,靠一個變數得不出解。

3、我相信真愛,雖然我沒有碰到過。我現在怎麼說呢,我相信有特朗普,我看到過他一些新聞,但我覺得特朗普跟我這輩子應該沒啥關係,真愛也是。

老妹兒,22歲的你再給自己3年時間吧,年輕的荷爾蒙就是你的機會,萬一碰到愛情呢,哪怕最後沒結婚,能愛一場也是人生很幸運的事了。


真愛既不是婚姻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婚姻的必要條件,用邏輯學可以證明這一點。

如果A-&>B,則A是B 的充分條件:

首先,並不是只有真愛才能結婚,很多人沒有真愛也結婚了,可以在沒有真愛的情況下結婚,因此,真愛不是結婚的充分條件,

如果B-&>A, 則A 是B 的必要條件:

同時, 結了婚的人也不一定都是真愛,沒有真愛長期維持的家庭也是很多的,因此它也不是必要條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所以,真愛其實是 可有可無的東西,

如果有了真愛,婚姻的質量會變得更高;然而,就算沒有真愛,也不能推斷說婚姻質量就會很低。


婚姻並不能定義為 精神和肉體的完美結合。 婚姻是一個比較務實的過日子的一種形式,就算沒有婚姻,你也是可以活下去的 ,但是如果你選擇了婚姻,那麼你改變了下半 輩子生活的方式,

對於一些理想主義者來講,他們看多了電影電視和文學,以為只有真愛才能結婚,那麼實際上,他們把物質和現實的成分剝離掉了,只剩下理想抽象的成分。 而過於理想化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是很容易失敗的,

現實中,婚姻 實際上就是捆綁在一起, 共同走完接下來的人生,所以他們更像是利益共同體,而不是靈與肉的結合,用一個比方來講,婚姻類似於兩個人合夥開了一家公司,他們都必須為這個公司投入和投資。 他們過去積攢下來的一切,以及未來幾十年的生命、所有的精力都將在消耗在這個共同體當中,

同時,公司里的合伙人利益和虧損都是一致的,就像婚姻家庭當中一樣,一個人的虧損也就是另外一個人的虧損,他們的利益是等同的。這種利益共同使得他們必須 合作。


在合夥開公司的時候,兩個合伙人之間的水平應該是大致相當的,如果一個哈佛畢業的高材生和一個文盲一起開公司, 可能他們無法達成任何一致的意見,一個人希望找 VC 上市,另一個希望發傳單開小賣部,他們就無法合夥, 在婚姻當中也是一樣,兩個人的段位水平大致應該是相等的。如果一個人高過另外一個人太多,這種婚姻質量就不高,

在合夥開公司的過程中,兩個人的目標最好是一致的,如果目標不一致,則這個公司可能會散夥,在婚姻當中也是一樣,如果兩個人沒有共同的目標,一個想生二胎另一個不願意,那他們就無法協作起來,

合夥公司當中,合伙人領域應該大致是相同的,不能說一個合伙人說要搞零售,另外一個人說要做批發, 在婚姻當中也是一樣,兩個人應該在同一個頻道上,如果要生二胎就一起努力,要移民也一起奮鬥。 如果有一個人每天都聽相聲,而另外一個人每天都要聽歌劇,那他們很容易衝突,搞不下去,

但是在一個合夥公司裡面,合伙人可以分工和職責不同,如果兩個人都是搞銷售的,那這個公司雖然有訂單卻 無法運營,所以很有可能一個是搞銷售的,另一個是搞運營的,那麼他們既有了訂單,又能把這個公司經營好, 所以在家庭當中也是一樣,一個人可以主外一個人可以主內,一個人可以理財,一個人可以打點家務。 有不同的分工,互補性高於相似性。

但是兩個合伙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彼此相信彼此依賴,對彼此要有忠誠感的,這才是不可缺少的 必要因素,如果一個合伙人發現另外一個合伙人偷偷的背著他把公司的訂單轉移到別處去,那麼他們就一定會散夥 , 這就是為什麼你不能婚姻中在出軌,要保持忠誠,

好的婚姻,好的合夥公司,合伙人之間對對方都非常的信任,如果把家庭理財或者說銷售業務交給某一個合伙人,那麼另外一個合伙人默認是相信他 能做好的,這種互相信賴,互相依賴,互相信任的過關係,是合夥公司和家庭必須維持下去的 基本因素,

然而,兩個人合夥開公司不意味著他們一定要深刻的相愛,合作、理性、共同的目標更重要。 情感上的因素過多,對公司可能並沒有長期的 幫助,真愛更多是激情和盲目的,它帶來的真實有用的益處是很難論證的,因此,真愛不是婚姻 之必須。

完畢。。。


和描述的情況正好相反,以前年少的時候受長輩影響覺得婚姻只要合適日子能過得下去就好了,現在結婚多年老了才明白原來沒有愛情的婚姻完全是在折磨自己,浪費生命。


婚姻本身可以建築在很多基礎上,但幸福感則是來自於期望的滿足。

沒有愛情的婚姻就像是沒有滋味的飯菜,能吃飽但沒什麼意思。在饑荒年代吃飽就很幸福了,但在太平盛世下人們追求美食,沒有滋味的飯菜則會帶來不幸福感。

多說兩句。愛情是個很微妙的東西。因為是否會愛一個人似乎更取決於你自身的狀態,而不是對方的情況。

兩人在沒有喜歡上但也沒有討厭對方的時候,建議多相處一下,一起出去玩、一起做些開心的事情,擦出火花就談下去,沒有火花就當朋友處。


題主,你的情況真的很像當年也只有22歲的我,我也是在體制內工作,而且更巧的是,我們單位隔壁就是設計院。

當年只有22歲的我通過省考,進入我們單位工作,很不要臉的說,我長相和身高都不錯,於是白皙修長的我剛進單位的時候,隔壁設計院的小夥子來我們單位的原因和次數都開始變多。

設計院的小夥子們基本上全都煙酒不沾,學歷都挺高,收入也不錯,而且相對來說,人品也比較可靠,工作上進前途無量,不是績優股就是潛力股,其實客觀來說,隨便一個配我都綽綽有餘。只不過鑒於設計院和我們單位女生不太多,所以我才比較吃香。


我並非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當然也渴望一段美好的愛情,那時的我注意到設計院一個男生,彼時的他有過一段長達十年的初戀並且已經登記結婚,但在婚禮舉辦前夕,妻子移情一個美籍華裔,果斷跟他離了婚。你看是不是很巧,他也比我大五歲,而且對上一段感情的余情也很深。


他身高187,長得很像王力宏,名校碩士畢業,父母都在國外,不到三十歲就成了設計院的首席工程師,現在的他是設計院里唯一一個有百度百科的人。

他有一雙充滿深情和悲憫的眼睛,當他凝視著你的時候,那種憂鬱的眼光彷彿能看到你心裡去,這樣的他,吸引了我,也吸引了設計院里為數不多的那幾個名校畢業的女孩。

山月不知心底事,奈何明月照溝渠。雖然設計院里對我有意思的小夥子很多,但我眼裡就是只有那個王子般的男生,我一直在有意無意的接近他,他好像感覺到又好像沒有,總之遲遲沒有對我做出回應。


這樣的日子過了半年,我開始感到絕望。朋友給我發了一個鏈接,大意是,最後跟你結婚的既不是你最愛的人,也不是最愛你的人,而是在你想結婚的時候恰好出現的那個人。

算是意識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了吧,我開始覺得,愛情本來就是一般人得不到的奢侈品,不是有很多人說嗎?懂得與陪伴比愛情更重要,反正如花美眷情深似海也敵不過似水流年,再轟轟烈烈的感情最終都會歸於平淡,於是我開始留心身邊不斷向我示好的男孩。

前面也說了,客觀來看,設計院的男生全是經適男,隨便一個拎出來配我綽綽有餘。留心觀察一段時間後,我選擇了一個各方面都不錯的男生,決定好好跟他相處,理論上,感情可以培養,日久可以生情,更何況他無論如何都算是個不錯的男人,對我也很好很體貼,被愛也比苦苦追尋要好一點吧。

我熱愛觀影,也是個吃貨,閑暇時一個人也可以一個人看電影吃火鍋,從未覺得孤獨反而自得其樂。但是的多一個不被期待的人陪在身邊,我就需要照顧他的感受,害怕他覺得我冷落,害怕被他看穿我的心不在焉,害怕某一些不經意間流露出的疏離和冷漠會讓一個真心對我的人受到傷害。

如果不是和他在一起,我不會知道一個人在家看書打遊戲各種吃是那麼的自在,每次跟他分開後我沒有戀戀不捨依依惜別期待下一次的見面,不會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沒有月上柳梢頭的期盼,連互道晚安都像是每天單位打卡般的例行公事,這樣的狀況維持了兩個月,我們連手都沒牽過。

直到有一天,我說要休帶薪年假,他也興緻勃勃的要休年假,一點也不勞我費心,連旅遊路線和攻略都計劃好了,滿是更近一步的期待,然而我興味索然,開始覺得他對我的好都是一種負擔。恰好單位有個培訓計劃,其實並非非去不可,而且我個人本身對此類培訓反感至極,但那一刻我卻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果斷主動請纓,就此不了了之。

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起,連單位最可怕的加班最無聊的黨課都顯得沒那麼可怕。


後來我遇到我老公,總體條件不見得比那個男生更好,而且沒把我奉若珍寶,而是對我愛理不理。但我終究是真心喜歡吧,所以雖然他傲慢大男子主義,我愛他比他愛我多,過程不細表了,喜悅憂傷都有時,每次跟他鬧矛盾,過程都各種痛徹心扉,但是甜蜜的時候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幸與不幸不過是得與失之間的孰輕孰重。如果是這樣,至少在我老公牽著我手的那一刻,我覺得,上天對我還是眷顧的。




問題還沒完,我的情史清白,婚前基本上沒什麼感情經歷,可我老公已經歷盡千帆,知乎上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有嚴重的處男情節的人。我會經常為他婚前經歷過別的女人以及我不會是他最愛的人而暗自抓狂,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屈從於愛情求仁得仁罷了。

我覺得我選擇他是高度忠於內心的愛,而他更多的是趨利避害的選擇一個比較適合的人。

也就是他是我的真愛,而我是他的適合。

你問大家是真愛重要還是合適重要?我的回答是:對於歷盡千帆,喪失了一定愛情新鮮感的人來說,合適比愛重要,對於沒什麼情感經歷的人來說心動的感覺更重要。


其實呢?個人覺得,不管男人還是女人,最好都是經歷過各式各樣的人各式各樣的感情,從中知道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己以及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最好。就像買衣服試衣服,去試衣間里試過幾件不同款式的知道哪件最適合自己。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試錯,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試錯。

題主你在問題描述里說你沒啥戀愛經歷,那就暫時不要妥協吧。我朋友分享的鏈接說的也沒錯,最後跟你結婚的就不是你愛的人也不是愛你的人而是在你想結婚的時候恰好出現的人,但這句話適用於閱人無數歷盡千帆的人,而不是沒嘗過戀愛滋味的人。

反正才22歲,沒必要在你還只是某個人的可有可無時讓他成為你的不可或缺。

愛情是很好的,希望每個人都能有。


謝邀,在正式回答之前我先聲明:以下看法僅代表我個人偏見,可能會引起看到的人心理不爽,我寫出來只是為人提供另一角度參考,並不是說這就是正確的,所以要是不同意我的觀點可以反對,但沒必要動怒。
「真愛永久」在文學作品中被藝術家盡其所能的謳歌和讚美,讓我們也錯以為真愛易得,把真愛當做稀鬆平常的事,也當成了日後尋找伴侶的基礎。可笑的是這麼說的藝術家們卻往往情史豐富,視離婚為家常便飯,從一而終者寥寥,「真愛永久」被歌頌與其說是因為它不可或缺,還不如說它太過稀缺,能擁有真愛的人真的是太少了。
我們總覺得適合自己的伴侶該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非他不可的,然而事實卻是具有某種自己所喜歡的特徵的人都會獲得我們的好感,對資源有限的普通人來說談戀愛往往就是在自己可接觸範圍內的這一類人當中挑選一個。我今天就想拆穿這個事實,很多人以為彼此之間選擇了真愛,其實是在自欺欺人,你們只不過是根據自身條件挑選了自己可選擇範圍內相對合適的一個,這一過程中有過妥協,為了心理上的愉悅,自己主動忘卻了初始時心中選擇時的徘徊,覺得一開始就認準了她。勇敢點,承認這個並不丟臉。
在我看來,愛情不過是千萬年來基因為了傳遞而創造的一個把戲,它的對象並不具有唯一性,而且當人類完成傳宗接代後體內的荷爾蒙就對面前的人逐漸失去了耐性,只不過出於女性要生孩子的原因,往往比男性更專情持久一些。再延伸下去,婚姻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它的初衷是讓人合力經營生活,婚姻和愛情沒有必然的關係,更別提那虛無縹緲的真愛了。婚姻是一種社會契約,就像兩個人合作開公司,合作之前二者會估量對方所具有的技術,能力,資金是否足夠多,是否和自己匹配,兩人最終是否合作的標準在於預期兩人合作之後公司業績能否常年增長,出於公司穩定發展的考慮,人們還要簽署合同來彼此約束。婚姻亦是如此,要開始一段婚姻人們在乎的是對方能否讓自己將來的生活更美好,能力,金錢甚至會做飯都是對未來是否美好的佐證。
最後講個故事: 有天晚上下班了,你像往常一樣站在站台等車,第一輛車過來了,你心裡說:這輛車好舊連空調都沒有,還是等下一輛吧;等了一會,第二輛車來了可是人塞的嚴嚴實實你決定再等等;過了好久,第三輛車來了,你卻因為去買咖啡錯過了,陪你一起等車的人都走了,你心裡開始有點著急,心裡說道:下輛車有座位我就走;這時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雨勢越來越大,你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這時過來的一輛車你想都沒想就上去了,上去之後發現人比之前的車還要多,更糟糕的是這輛車並不路過你家,下車之後你還得多走一段路。婚姻有時就是在等車,有選擇是好的,但也別一味選擇,而忘記自己只是為了回家,希望你不會誤了你的車。


真愛的確是婚姻的基石......之一。

除了真愛,還有經濟和子女,也許還有其他基石,但是,真愛、經濟和子女是最主要的三大基石

三個基石里,缺一個,還能維持,實際上,很多人都是這麼維持的。有真愛和經濟支撐,沒子女也還湊合,何況有的人就喜歡丁克;有真愛和子女,經濟差一些也能行;經濟好、有子女作為鎖鏈,就算沒有真愛兩人還是要一起過。

三個基石里缺兩個,那就危險了。

三個基石一個都沒有,那婚姻肯定完蛋。


所以,真愛的確是婚姻的基石,但不是唯一基石,別為了真愛忽視了另外兩個方面。


問題下有一條評論看得我脊背發涼,不答不快。

大家不妨先考慮一下,光是活著已經很辛苦了,原生家庭本已不可選擇,為了生計,很多時候工作環境與需要應付的人際關係也不可選擇,那為什麼連好不容易擁有絕對自主選擇權的婚姻,也要選一個需要「百忍成金」的給自己添堵呢?婚姻應該是避難所,能讓你忘卻外界的煩惱,療養傷痛恢復元氣,發現生活的更多意義與價值的所在,而不是另一個修鍊場,下了班還要坐在車裡逃避。
人為什麼活著?是由於被生了出來所以不得不按「上學——工作——繁殖——養老」的模式走個過場嗎?雖然由生到死的結果無法改變,但過程卻是我們自己所能掌控的,可別是余華的「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就不能「既然來了,就過把癮」嗎?
愛情帶來的快樂遠不是吃美食買奢侈品所能比的,而失去愛情的痛也無法責備到愛情本身,畢竟這中間夾雜了太多人為因素。這麼美妙的東西,為什麼年少時嘗嘗就覺得夠了呢?就不能對自己好點,讓自己再多快樂個幾十年嗎?想吃米就好好種地,吃得心安理得,可若是由於懶得澆水導致莊稼蔫在土裡不得不吃糠的,對別人說米難種飯不好吃,可真是太壞了。

常看到有人說獲得真愛的概率和中彩票無異,那中十元算不算中彩票?若是覺得中千萬才算中,那這等運(命)氣(數)的確不是常人能有,同理,相處起來和諧愉快,真心待你尊重你,同時彼此喜歡的人算不算真愛?
和諧——好好說話,是非分明,講道理。
愉快——不貶低對方,不陰陽怪氣冷嘲熱諷。
尊重是相互的,真心也是互換的,喜歡是在一起的原因。這些雖然基礎,卻能帶來很好體驗,也都不難。
但如果要加上坐擁豪宅跑車的前綴,小說里的虛構人物的屬性,這就很難了。

根據題主的情況舉個例子,每個人都可代入。
學校高壓學習了一天後,與你住同一個小區的A抱著「找個人一起回家又安全又不會寂寞」的目的找到了你,而除了順路,你們並沒有多少相同之處。一路上他並不會刻意關注到你的情緒和狀態,畢竟他只是想找個人陪他,步伐有時跨得大也並不會停下來等你,你們間的距離越來越大,路人以為你們毫無關係。
轉過個拐角,你遇見了B,你們只有眼前的一條街會同行,但在這條路上,有著你們都愛去的影音店與咖啡館,你們提起各自喝下午茶時帶去的書,他不會對你的品味指指點點,甚至通過嘲諷你而顯得自己的審美有多好,而是表示「下次我也要讀讀看」。夕陽與雲美極了,他講起你從未涉獵過的攝影知識,你突然覺得,「沒有共同點也沒關係,正是因為彼此不同,交融後才會使雙方的元素更為豐富。」 他問你,聽這些會覺得無聊嗎,你搖頭。對有求知慾的你說,這反而提起了你的興趣,而真正令人無聊的是,是不知聊什麼,或是嫌麻煩便乾脆不聊。
快要到下個拐角了,此刻A轉過來,才發現B的存在,他感到憤怒,分明和你約好二人同行,質問你將他置於何地,此時的你是否會後悔答應接受A的邀請?是否想哪怕繞路也和B多聊幾句?是否期待以後放學在這條路上和B的相遇?

大家可以再反觀一下自己父母這代的婚姻,若是雙方性格都溫和,能日久生情相敬如賓便是萬幸,若只是通過「硬體」裝配到一起,「軟體」實際大相徑庭,作為孩子在摩擦的火星里長大的經歷,怕是成年了也忘不掉。身處經濟與科技都更為發達的二十一世紀的大家,為什麼還要走這樣的路,甚至讓自己的下一代承受來自你和伴侶施加的痛苦呢?事實上痛苦的會是這個家裡的每個人。
如果只是因為不想再忍受爸媽的催婚而倉促選個「合適」的人結婚,餘生總會或多或少需要承受這樣的逃兵行為的代價。
一如抄作業可以暫時逃避老師的批評,而平時功沒下好導致高考考砸,如果不做改變(復讀或考研)甚至就此認命(對應「婚都結了,是好是孬都認了」)所帶來的不良效應可能就會影響終身。

我在答這道題的時候,腦中一直想著一對夫婦,年近五十齣門散步都十指相扣,但畢竟不似年輕人,丈夫總是把手背到身後牽著妻子,這樣迎面走來的人既看不出端倪,也不會有回頭率,幸福的受眾是他們自己。瑜伽攝影繪畫,只要妻子感興趣便全力支持,年齡才不是借口。出門旅遊妻子腸胃炎,雖只需卧床休息丈夫也一步不離。我四歲起認識這對夫婦,年紀越長越發現其中可貴,印象最深的是喝醉的叔叔一聲聲說「我愛你」,阿姨早已習慣,但外人在旁總是尷尬,無語地解釋道,「他就是這樣的,一喝醉就不停的我愛你。」

沒有人規定四五十歲就和愛情不沾邊,相愛的夫妻能教會孩子真正的、沒有負擔的愛,這不靠父母一日日的說教,而是靠孩子自發的感受,往後也能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心理更健康,性格也更容易自信開朗。
如果由於對伴侶的愛缺失,以至於把所有愛和希望都投在孩子身上,可能會使孩子心理負擔過重反使發展受阻,從而達不到自己的預期。

心說不定會比軀體老得更快,
但好在有愛能讓心永葆青春。


真愛這個詞太虛了,什麼樣的算真愛?

如果說真愛是這個世界上你最喜歡的人,那麼理當只有一個,在幾十億人里找肯定不現實。

如果說真愛是還算比較喜歡的人,那麼拿什麼去界定。

說到底還是看感覺,但偏偏感覺是最有誤導性的。

感覺可能是某一眼某句話某個動作,感覺可能是新鮮感不甘心征服欲,感覺這東西來得快去得也快。

純粹拿自己的感覺來當婚姻的基石,除非能保證今後幾十年不變初心,不然就是一個真愛到另一個真愛的無限過渡。

反正我是不敢保證。

如果以真愛為基石的婚姻,一旦褪去真愛的光環,很容易就崩塌了。

待平淡下來以後,是靠責任或是分開的成本來維繫的,任何感情都是如此。

所以完全理性來講,既然結果都一樣,那個不如追求門當戶對,追求合適,利益最大化來得可靠。

當然也會有一部分忍是妥協。

越成熟的人,就越難全身心去愛一個人。

年紀越大,更沒時間去傻傻等這虛無的真愛。

感情這回事本就無奈的很。

太感性就容易盲目,太理性又有些可怕。

所以大多數人夾在中間,比例各有取捨。


麻煩的事情是,大多數個人,要麼沒有真愛,要麼有真愛但不相愛。


這種悲催,喜大普奔,永無止境。


雖然題主也許是「對婚姻的看法不成熟」,但你的相親對相同樣不成熟。

他所謂的「長大了就會轉變觀念了」,更像是一種「放棄主義」。而非真正的「成熟」。

這類人在相親會中還是比較常見的。通常是因為之前的戀愛受傷,又沒有完成心理上的自我修復,於是乾脆放棄戀愛,打算按步就般(稀里糊塗)的過日子了而已。

他對你說的話,不過是用來打擊美好,以便讓自己感覺不到煩悶的一種方式而已。當然他自己並不會意識到這一點。如果他能意識到的話,早就自我解救了,是不會變成這種消極的樣子的。

要知道,一個婚戀觀念成熟的人,

有可能是戀愛至上的,

有可能是責任至上的,

有可能是不婚主義的,

有可能是丁克主義的,

有可能是夥伴即伴侶的,

有可能是相濡以沫方為真的,

有可能是尋求勢均力敵的,

有可能是顏值第一,其他次之的,

……

成熟的婚戀觀念並不是只有一種樣子才算。

只認為一種樣子的觀念才算成熟,那隻能說明這個人已經凝固了,已經不再鮮活。

成熟的根本在於: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伴侶,什麼樣的生活,也了解自己能過好什麼樣的生活,適應什麼樣的伴侶,並且有能力去實現這種能讓自己幸福的生活。

所以,題主現在持有的「一定要雙方相互愛慕,相處多年才能走進婚姻」,雖然現在是不成熟的,但是在你經歷過一些生活之後,仍然可能持有相同的想法,但卻會是成熟的了。

想起很小的時候看過一篇文章。文中轉述了另一篇文章作者對一位熟人的形容。

大意是:
現今又見到那箇舊友,與他年輕時一樣,仍是一張圓圓的、帶笑的臉龐。
但年輕時的他,就是新鮮的圓茄了,而如今,則是蒸熟了的。
雖是同樣的臉龐同樣的神情,但畢竟成熟了。

觀念,這件事也是相似的。也許過了很多年,期間也猶豫彷徨過,但最後發現自己經歷過許多之後,深思熟慮過之後,仍然與最初所想的一樣,但,已然更加清楚、更加堅定。

當然,也會有些觀念發生變化。兩種可能都是有的。

但,無論變或不變,你都不會因為別人的質疑而懷疑自己。

這種堅定,不是自我說服,

也不是閉目塞聽的自我堅持,

而是基於真實的生活產生的自我理解。

總之,感情是婚姻穩定的基礎,只是每個人需要的感情不同。

(聲稱不需要感情的人,只怕是感情中心能量不足,需要治療)

另外,對象是否合適,其中本來應該包括雙方對感情的態度,以及情感中心的交流能力是否相應。

這裡想普及一下葛吉夫的第四道體系下的一個細分工具:

每個人都有4個低級中心:

本能、機械、情緒、理智。

(4個低級中心發育良好,才有可能發展出高級中心)

而絕大多數人這4個低級中心都是偏科發育的。

所以,有的人會更重感情,有的人會偏重於習慣(機械中心),有的人會更以理智分析為行動指導……所以,通常情況下,找伴侶的時候一定要找偏重中心想同的伴侶,這樣才會有交流的基礎。

而婚姻「和諧」的重要基礎之一,就是互相理解,但是人是活的,總是在變化之中,所以,夫妻間的本能、習慣、情感、理智這4個方面的交流就很重要了。

嗯……又過12點了。這個第四道要再繼續細寫,一時也寫不完。所以就此打住。

總之,長久幸福的婚姻的基石是:

互相適應、互相理解、協調的生活目標。

其它的事情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並沒有什麼固定的、人人適用的標準答案。


婚姻觀愛情觀受到衝擊,只能說明你並沒有成熟的婚姻觀愛情觀。

一個人要怎麼樣的感情,怎麼樣的婚姻,完全是自己的選擇。如果你非要和周圍的人一樣,那倘若你身在印度,是不是要接受女性完全人身依附於男性;倘若你身在中東,是不是要接受一個男人四個老婆;倘若你在我國某些貧困山區,是不是就要接受自己被當成貨物一樣買賣,接受自己給兄弟換親?

以及我覺得我國的年輕人就是談戀愛談得太少,沒談過一手五指之數的男女朋友,沒資格談什麼婚姻觀愛情觀。


人類歷史上,「愛情」作為婚姻的重要元素,滿打滿算也不超過200年的時間。在中國,開始追求婚姻自由、自由戀愛之類的,也就從1919年開始算起,到現在還不到100年時間。而真正普遍經由自由相識、自由戀愛走入婚姻的,大概連30年都沒有。前幾十年,包辦、介紹什麼的還是主流。即使今天,經由介紹、相親,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途徑。

說這些是想說,在漫長人類歷史中,真愛從來都不是基石。真愛不是婚姻的基石,相反,很可能是出軌的基石。

至於說,為什麼自由戀愛如此普及和重要,一方面當然是資本主義和城市化發展的結果。資本主義要求更獨立的小型化家庭而不是大家族,城市化讓我們脫離了過去的村落式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則很可能是圍繞自由戀愛生活方式展開的多種商業活動的結果,這些方式包括但不局限於:電影、酒吧和KTV、情人節光棍節、現代餐飲業、現代珠寶業等等……

你以為的理所當然的生活,很可能是商人們精心設計的結果。


不,婚姻是真愛的保險(當然,需要支付保險費)


愛情是無比理想主義的,那是帕里斯將金蘋果獻給維納斯,那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羅密歐與朱麗葉,那是伊麗莎白小姐和達西先生,那是一份突如其來沒有理由的衝動與悸動,那是與所愛之人度過的閃爍著光芒,在泡沫七色光里度過的一段時光。

而婚姻,是一份契約,甚至說是一個「生意」——重大事項:家庭資產重組。對過去的考察,對現在的判斷,對未來的期望,從感情和理性兩個角度,雙方都需要認真的審視對方。

而相親呢?
這個活動就是沖著「簽約」去的,其實特別像找工作:條件符合、門當戶對,建立篩查完了之後是面試。

面試,咱倆相貌上是否搭配,聊天是不是聊得來,相互的核心價值觀是否一致,一次兩次三次,其實不用太久就可以,就可以達成一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俗稱「表白」—— 讓我們以結婚為目標開始交往吧~

具體的條款要在這個階段上了,很多問題要在這個階段去發掘,如果發現了重大問題就止損分手。要是順利,這個過程可以很快很快。下個環節就是簽訂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約了,俗稱「領證」。在往下是發布會,對大多數人以個人名義主辦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典禮:婚禮。

而這一切,要多久呢?
快的話,從見第一面到結婚,半年到一年,是很正常的。領證真的說領就領,婚禮的話需要籌備籌備,反倒是需要花一些時間。


再說回找對象和相親,真要是沖著結婚去的,其實時間並不多,尤其是對女生。22歲大學畢業到30歲,如果是碩士就是24-30,時間其實還是有點緊的。
22 24 26 28 30,沒差兩歲女生找對象的心態會很不一樣。這是社會背景的原因。
至於男的,拼事業,注重提升自我,找對象會越來越容易。

而題主的情況呢,我帶入一下,我是不會接受的。
22歲沒談過戀愛,就找了一個你感覺不夠浪漫的人,總歸是會感覺有點虧的。

浪漫,浪漫,這東西和錢關係不大,主要和人和心有關。

最後的最後,講一個特別理性的原理。
如果把婚戀當作一種交易(雖然難聽,事實如此,家庭經濟互助小組),那麼,多獲取市場信息,更加清晰的認識自己,定一個標準,時不浪漫卻有效率的。
多收收簡歷,多面試面試,就當了解社會,沒啥不好。

我知道的通過相親認識的也有那種愛的甜甜蜜蜜,浪漫無比,讓我狗糧吃到崩潰的。

緣分,積極追求,又不可強求。


推薦閱讀:

如何反駁讀書無用論?
如何看待「20歲時不肯花幾個月工資買下喜歡的衣服,30歲不嫌它貴,卻已經不「適合」」的現象?
如何看待「為了部隊、為了工作,犧牲自己家庭是正確的」這種價值觀?
女生髮現長得漂亮的人有捷徑後,三觀發生變化怎麼辦?
哪件事對你的原有觀念起了很大衝擊?

TAG:婚姻 | 價值觀 | 相親 | 真愛 | 男女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