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客家話的現狀如何?

大陸有幾千萬客家人,不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口流動,客家話的傳承是否出現了較大的危機?年輕客家人還會講客家話嗎?
Ps:因為客家縣市很多,大家可先說明自己的具體縣市再回答。


在梅縣生活至今,斷斷續續十年有餘。
初中在梅縣度過,當時老師上課客語連篇,所以很多什麼公式、元素周期表,都是用客語記憶。但是近年回去,發現有聽到用普語交流的學生汪。不過估計不是常態。
大街小巷基本也沒有普語存在,除了公交車報站之類的地方。
梅州是特許(?)可以開設方言電視台的市,也有蠻多客語節目。
下面說說差的,和年輕(其實就小几屆)一輩的人交流,發現很多本土辭彙丟失、或者發音被普語通話同化或影響。比如「鬱悶」的客語說法是 暗郁(am vut)。但有人直接搬普語辭彙。「娛、誤、悟」正確讀法是 ngu,現在基本都唸ji、ng(vu)、vu
以上內容只代表客語大本營的梅州市。


老家是比較窮也被市政府拋棄的純客山區,客家話都很溜 老人活的歲數平均九十幾歲 吃的很咸,而發展投資多一點的梅縣則很多傳統詞不會說了 偏向於普通話讀音,而且公交系統爛的如屎一樣 估計十年追不上廣州。

因為梅州全市通行客家話這個很不錯,年輕人平均素質不如老年人,重男輕女現象在三代前就開始消失了,文革後+讀書普及率女性地位有上升,但仍然會超生 不過我覺得男女失衡在廣東是笑話 誰沒有兩個姐姐?生育是人的權力僅此而已,還有一些雜居在廣州等等精神廣府人,學點皮毛粵語看不起其他地方粵語,
也看不起客家話,不過廣州客家人還挺多的,賣菜做早餐的很多都是客家人,有在廣州住了幾百年的土著,仍然說客家話,也有改革開放後住在廣州的,白雲區會說客家話的比較多,但很多說廣州話的學不會聽不懂,反而粵西說粵語的人容易聽懂和學會,說廣州沒歧視是假的人人心中都歧視外來方言,包括廣州話以外的粵方言,他們覺得有口音難聽嘲笑歧視,還看什麼垃圾沙文主義,說是唐朝雅語,唐個鎚子,古代被貶來廣東的都看不起廣東,說當地語言是鳥語,而廣州話屬於多種外來方言幾百年融合的結果。

無論哪裡的客家人父母都希望女兒嫁到說客家話的家庭,對窮一點無所謂 不能嫁喜歡出去蒲的,爛賭的,嗜酒,客家諺語最看不起的就這幾種人,因為嫁過去不說客家話的基本上斷代了,自己水平半桶水下一代更不會說,方言是需要父母長輩負責的家裡說方言學校說普通話,很正常。


我來潑潑涼水。
大亞灣到惠東沿海那些所謂local,只要是住在海邊和公路邊的,無論講的是閩南語還是客家話還是鹹水腔廣州話的,上至八十歲的老阿嬤下至兩三歲的豆丁,全被深圳人民和溫州人民帶出了一口平翹不對立、陰平44、上聲21、去聲53的南方普通話,並且廣泛用於交際、教學、政治、經濟等領域。有些老阿公老阿嬤甚至只用這種蹩腳的普通話跟孫輩交流,而不是自己的dialect。
我看ls不少人還在說客家話堅挺?恐怕只是因為活在純客語或交通不便的環境裡吧。
再舉個例子,惠陽淡水鎮、雖然300年前還是個純閩語鎮,但建國初就已經被洗成純客語鎮,然而這二十多年來隨著廣、深、港等地的人到當地投資、求學、就職,多數人已經成為了普-粵-客三語者或普-客雙語者;然而在70-80年代初期,陳小春的童年時代,淡水鎮依然是個不用客家話就無法生存的小鎮,惠州話、廣州話、普通話、閩南語甚至梅州的客家話都無法衝擊淡水客家話的地位。但如今隨著普-客雙語者的增多,大量年輕一代只會用書面語詞彙而不是客家話固有的詞彙,如「細佬哥se-lau-go」轉用書面語「小孩siau-hai」、「蝠婆bit-po」轉用「蝙蝠pian/bian-fuk」等,也就是說,這些年輕人僅僅是在用客家話的語音把書面語給唸出來、而偏偏現代漢語書面語的語音載體是普通話,因此淡水客家話不斷往著普通話的方向靠。
某種意義上,這種趨勢對整個國家而言是一種好事兒、信息交流更加便捷,然而對於方言而言相當於又被通語同化了回去、從失去自己特質逐漸過渡為失去自己的全部-也就是說死亡。
所以,我並不認為客家話有多堅挺,還能真正存活多久。本質上客家話就是一種宋代官話的後代,與廣州話、北京話等的地位一樣,但在普通話和白話文的推廣下,這些方言又從放射狀態逐漸收束起來。
此外,對於現代的年輕一輩而言,學了客家話對其個人發展又有多大用處呢?陳小春十來歲才到香港、現在卻滿口香港粵語而非淡水客家話,張國人梅州人但公開場合下也主要講香港粵語或英語,再說明清時期遷至成都的客家人現在也是一口西官、遷至台灣的客家人講的客家話裡摻雜不少閩語元素,etc。綜上,與其掌握一種只能在家裡跟阿公阿嬤聊天或在外遇到老鄉淚汪汪地寒暄幾句的方言,還不如直接學本地的強勢方言或普通話甚至世界上最強勢的語言-英語,這樣能夠交流的人更多、機會也就更廣。
冷靜地說,客家話的地位真的降低了。其交際功能只會逐年、逐月、逐天地下降。
拿我家再舉個例吧。我表弟家裡頭是說客家話的,之前到了粵語地區求學發展也學會了粵語,但現在多數時候我們交流時總不得不摻雜普通話、甚至只說普通話;我堂弟小時候跟我一樣first language是閩南語,但進了幼兒園(2003年)因說方言而被老師體罰、責罵,從此基本不說方言,甚至已經聽不懂;我堂妹是媽媽(客家人)那邊兒帶大的,但小學起,我跟她從只說客家話到客家話、閩南語、普通話參半再到如今的只說普通話。我家也就我情況特殊,掌握了比父輩還多的方言(語言),但往下水平都一般甚至堪憂。因而到我這一輩(95-00後),通用的交流語言就直接是普通話了。另外,我跟我爸媽吵架的時候說的也是普通話摻雜一點兒閩南語。。。
未來,中國大概只存在一種被稱為普通話及其地方變體的漢語。其他漢語?也許化為1t 1t的語料保留在博物館的雲盤裡,等待語言學家的光顧。
所以啊,方言藥丸。


我是成都龍潭寺客家人。成都的客家聚集區主要集中在成華區的龍潭寺和青龍場、龍泉驛區的龍泉山脈以西、新都區東南部、青白江區東南部以及金堂縣的西南部,人口大約在200萬左右,但是能說客家話的現在可能不到一百萬。由於靠近成都市區的幾個客家鎮街(例如青龍場、龍潭寺、十陵、大面、西河等)完全或正在融入成都市區,大量的非客家人湧入,客家話的地位和使用情況變得相當尷尬,小於20歲的人幾乎已經不能完全掌握客家話,甚至10歲以下的孩子根本就不會客家話(例如我妹妹,今年9歲),形勢已經相當嚴峻。

我今年19歲,我是在同齡人中客家話說得比較好的,因為我一直在用,和家裡人的交流尤其是和奶奶都是用的客家話,所以從奶奶那裡學會了很多的生僻辭彙。妹妹不會的原因是她與母親(我的繼母,非客家人)關係更好,從小就不說客家話,我父親也順遂了,甚至說我奶奶說的客家話是「鬼話」,以至於現在講不來也聽不懂。

順便和大家分享一個我的故事。去年八月,我在龍泉驛區的洪安鎮(龍泉山脈西麓)遇到了一個三輪車師傅,那裡是一個公交車站,只有我一個人在等車,他就和我搭訕。但是,我沒想到的是他居然用的是普通話和我打招呼,當然我是用的客家話回應,問他為什麼說普通話,因為他覺得我穿得比較光鮮(當時穿的什麼忘了,不過好像挺非主流的),一看就不是那兒的人。也是從他的口中得知翻過龍泉山就沒有說客家話的了。

現在我能做的就是在學校找機會宣傳我們的語言和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到成都這個繁華大都市的背後還有這麼一個群體,上半年我已經在課堂上講解了兩次客家文化。我現在想做的就是召集我們學校的其他會說客家話的同學,一同把我們的文化和語言宣傳出去,不能讓客家話消失。


地點惠州的一個,由於家鄉宗族文化氛圍強,每年秋祭(客家人是秋天祭祖)可以看到很多說普通話的小朋友,但是主持祭祖的長輩都會用客家話讀文言文祭詞,讓小孩子們要跟長輩說客家話,會告訴他們的父母要保持使用家鄉的方言。一些小朋友受到教育,或給客家話吸引,也會學客家話,不過大體來說,村裡面的小孩子第一語言都是客家話,而出去城市裡居住的小朋友由於母親可能不是客家人,所以環境不允許,第一語言就是普通話了。不過回到家鄉,家鄉里的長輩都會敦促小朋友們使用客家話,教育他們尊敬長輩,團結兄弟姐妹,告訴他們祖先由哪裡來,告訴他們姓氏文化。其實宗族就是一個大家庭,共同保護著客家文化,也保護著宗族文化,如果長輩們逝去之後,由我變為長輩,我也會敦促新一代的小朋友學習客家話,尊師重道,保護祖祠,以宗族文化團結大家。


龍泉驛人,我今年18歲,能流利地說客家話,溝通沒問題。但是,我的侄子侄女們(普遍比我小5-10歲),現在基本是「聽得懂說不來」的狀態,反之,我的外公外婆(二老80多歲)有時候說的一些詞語我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真的只能感慨客家話在一代代地沒落。


在深圳長大的93年客家人,家裡一家三口用的是豐順湯坑口音,所以遇到使用同一種口音的客家人絕對是會講客家話的。
問題就是講我這種口音的人非常少。如果遇見別的地區另一種口音的客家老鄉,為了使交流順暢,不為語言所卡殼,大家都是用通用客家話(一般是梅縣口音)寒暄幾句,然後轉入普通話交流。
我觀察到的現象大概就是這樣,身邊的初中高中同學是客家人的大多都會講客家話,只是因為來自不同的縣市,操相同口音的很少,所以交流還大多用普通話。


居住在廣東省惠州市,今年21歲,從小講客家話長大。據我觀察,越來越少小孩子講客家話了,原因就是他們的父母只跟他們講普通話,造成他們只會聽不會說的局面(並且很多人嫌棄客家話很難聽)


我是閩西上杭客家人,小時候大家都用客家話,估計是怕普通話難推廣,小學的時候學校就禁止學生在學校里講方言,還有專門的督查的學生,小特務一樣,會記名扣分,然後班主任處罰被扣分的學生。學校還有標語:做文明人,請講普通話。講方言難道就不文明了?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小孩子和他們同學多半是講普通話,除了和鄰居上學前就認得的講客家話。我想不知道是普通話推廣成功了,還是教育失敗了。千萬不要到了沒人講客家話的時候,推出什麼家鄉話的課來那就可悲了。


我是閩西客家人,從小爸爸媽媽和我講話都是用普通話,上的小學是實驗小學估計也有一定的影響,平時很少有需要說方言的地方,中學的時候才發現會講方言的同學超級多,但是就我而言聽得懂,但是講的不平,也就不愛講了。客家童謠估計是說的最正宗的了~~還有,我家鄉是純客縣,底下各個鄉鎮的方言又有不同,個人感覺差別很大,但是認真聽是可以聽懂的,而來自鄉鎮的同學一般都會縣城的方言和本鄉鎮的方言,有的地方的方言說的快起來跟唱歌一樣,有一次沒仔細聽他們講話,還以為他們在練英語口語。嗯,我的表姐念小學的時候搬到閩南去了,客家話也是這幾年重新拾起來,語調有點閩南風`~~~~語言環境真的很重要


先放一篇文章鏈接,總結得很好:救救客家話!

惠州是重災區。
2000年以前出生的,基本都會在家講客家話,在學校、工作場所里講普通話。其實基本整個惠州都講一樣口音的客家話,然而聚一起時一般講普通話。鄉鎮的中小學裡學生們還是很愛用客家話交流的,縣城和市區的校園裡就很難見蹤影了。
2000後出生的,縣城和市區小孩絕大部分不講客家了,連在家庭里也不講,多半是父母皆客家人呢。鄉村裡的就客家話、普通話混著講,客家話水平下降許多。

挺諷刺的,小學的音樂課本有三首廣東本土兒歌:客家《落水天》、潮汕(閩南)《天黑黑》、廣府《月光光》。我們小學的師生大半是客家人,但老師教了我們唱廣府的,收音機播放了幾遍閩南的,而客家的提也沒提。

每次在教室里唱廣府《月光光》,我就會想起阿公偶爾也念月光光,那時我以為客家的月光光來源於廣府。一百度月光光出來的多半是廣府童謠,我還以為客家的是山寨版的。

其實,「月光光」有可能最先來源於客家話,或者和周圍方言同源共生,總之絕不是別處流入的。而現在許多人以為最先來源於廣府,洗腦也是挺可怕的。

在廣州讀大學的時候,發現許多來自清遠、韶關、花都、從化、茂名、江門等地的同學,平常不管對方哪裡人,開口就說廣府話。當我說自己是客家人時,他們卻用廣府話說他們也是客家人。

我作為90後,在家裡講客家話,和同學、同事講普通話。大學時和中學同學打完電話,大學同學說:「你們和家鄉人竟然不說家鄉話,我們都說的。」我才發現確實情況如此。

在惠州市區和所轄幾個縣的城區,大多數00後連在家裡都不講客家話了,他們用普通話和家人交流。

看廣東的電視台時,發現採訪時粵東、粵西人都用本地方言,粵北客家人用廣府話,而惠州則多半用普通話……

近十年來,惠州雖外地人增加了許多,但大多數是來自河源和梅州,一樣是客家地區,大家仍然交流順暢。
在惠州,使用客家話最多的場所是市場,還不錯。
電視台里只有一個客家話欄目,每周12分鐘左右,主持人的客語水平還堪憂。

觀察幾年,已絕望。


本人梅州人,在深圳長大,從小在家講客家話,而且每年回老家,所以客家話講得不比土生土長的梅州人差。我覺得會講方言很有用,比如和老人家交流方便,遇到老鄉更加親切,和和上一代的長輩更加聊得來,還有就是可以少聽客家普通話。在深圳有很多孩子由於環境問題不會客家話,這也是客觀原因。但有些孩子有條件學卻嫌客家話太土,我卻覺得很不應該


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大陸缺少這方面的調查和研究,台灣每年都會有相關調查。

據我了解,大陸的情況是,零零後的小孩子客語使用情況急劇惡化,零零前的孩子普遍都能夠說,但是使用範圍和能力因地區而異,純客地區和農村地區使用率很高,其他地區可能僅限於家庭和某些公共場合。

台灣的情況,可見下面這篇最新的新聞。(推客家話 台聯立委批政策失當)

台聯黨立委周倪安27日質詢客委會主委劉慶中,強調客語雖是客家人的母語,但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客語的家庭屈指可數;特別中生代,有超過85%的客家民眾不再使用客語與其子女交談。客委會目前的客語政策失當,客語作為客家人的母語,將要名存實亡。

周倪安根據客委會「101~102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大約有48.2%的客家民眾,在家裡根本不和子女講客語;28.3%的客家民眾很少和子女以客語交談。最嚴重之處在於,已為人父母的30至49歲之中生代,普遍不使用客語和他們的子女交談。40至49歲的客家民眾,有87%不和他們的子女講客語;30至39歲者亦達到86.6%。

一句話,客語傳承形勢嚴峻,再這樣溫水煮青蛙下去,大陸龐大的客家人口有可能會重蹈香港和台灣的覆轍!!!

賣個廣告,,關注客家大同會 http://weibo.com/hakkaunity 大家共下為客家發聲!


我90後,初高中時周圍都講客家話,高三開始漸漸有小孩子(幼兒園小學低年級的)平常講普通話的情況,上大學之後,過年過節回家,比較常聽見小孩子講普通話了......可以看出這個趨勢越來越大。
想想當初讀高一的時候,后座的女生,明明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可是平常只說普通話,我內心嫌棄覺得她裝逼,於是每每跟她說話都是故意只用客家話。


廣西合浦縣客家人,在我們這邊客家人主要聚集在公館,白沙,閘口一帶,老家的人都用客家話交流,甚至在外地也因為客家話凝聚在一起。周邊不少客家人到縣城居住的孩子都會講客家話,除了我這隻會一點客家話的例外。所以在我們這一帶客家話傳承應該沒問題。


江西贛南客家人,年齡20+,據稱全地區95%以上客家人,其實各縣之間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所以易中天先生所說客家方言交通無障礙我是覺得難度有點大。。。
小學一直到高中都是講方言,當然老師將普通話,但是課後以及同學們交流用的是方言,所以方言沒有丟,丟失率低。
對於下一代00後,感覺好多家長都是用普通話跟小孩子交流,就算是祖父母輩也是努力跟孫輩講普通話,但是家裡不會一直講普通話,只是給孩子灌輸一種「雙語教學」。畢竟客家話和普通話差異很大,丟失率不高。
我覺得客家話長期來看,還是會丟掉很大一部分,比起我的父輩,我們用客家話已經有一些純正少用的不會了,比如我媽有時候跟我講一些詞,我都不知道什麼意思,汗……再加上客家話拼音和敲字是個大問題(從來沒聽過,如果有,請指正!!!),交流和傳承是個大問題啊。我妹子是少數民族,她的方言到她那一代她們那個縣基本已經無人會講,嗚呼。
吐槽一下:即使是縣電視台,講的也是普通話,不說純普通話,可雙語否??

傳承方言和學習不是也不會阻礙普通話的推廣,是為了保留一種傳統文化,和對祖先們的敬仰!


揭西河婆客,感覺比較少人知道,但是在南洋貌似挺多河婆客的。
說下現狀,一些村寨的人的客家話的字的發音比較標準,還有就是一些從小就出去珠三角或者其他地方生活不在河婆長大的小孩,他們只有跟爸媽才說客家話,他們的客家話也比較標準。
至於城鎮的小孩,現在或多或少說話夾雜著普通話,我也不例外,例如微信 應該讀mi信現在都讀v信,有時候特意想讀回去又覺得怪怪的,諸如此類有遺傳 wei 讀成yi,季節 gwui讀成gi等等。
其實以前小時候不在意,直到有一次跟爸媽聊天,有一個想表達的詞語怎麼都說不出,說普通話他們又不是很理解。。。我才意識到我的客家話是不是有點不那麼純正了?
現在吧,在跟朋友聊天時候他們讀錯音會偶爾提醒一下,但是提醒多了也不好意思再提,我自己也有在糾正一些字的讀音。
有人說語言是用來交流的,你說的出他聽的懂就好了,也有人說語言在不斷變化,不可能一直不改變,或許是吧。


廣東省來說,官方認可的客家三市梅州,河源,惠州,但我認為純客家城市只有梅州河源

客家三市窮兩市,地利不好,幾乎都是山區,GPD 幾乎年年墊底,還有保護環境的政策在,開發受限,是深圳香港的重要水源供給地

惠州經濟好,按理說,推廣客家話的重任應該交到惠州手上,然而惠州不是純客家城市,方言比較雜,有負客都的稱號,市政府駐地惠城區講惠州話(蛇佬話),操惠州話的有很大一部分人並不認為自己是客家人,出了惠城區,惠州話就不好使,那段時間民間組織在惠州起鬨推廣客家話,惠城人會願意嗎?反過來在惠州推廣惠州話,操客家話占多數的客家人會同意嗎?各個區使用各個區的方言報站?那是分裂地市!所以為什麼惠州推廣的是普通話,而不使用客家話或惠州話報站

梅州河源是廣東唯一兩座純客家的城市,對方言保護也算是盡心盡責,公交車是客普雙語報站,但是境內年輕人喜歡講粵語多過講客家話。
經濟好客家話也比較強勢的惠州淡水一些辦事大廳,報號用的卻是普粵雙語。
粵語的強勢可見一斑。

坐過來往廣州梅州的火車就知道,火車上梅州父母跟孩子交流基本用普通話,一些客家人講粵語比客家話還流利。我想應該是在外打工的父母深知,出了梅州河源,客家話寸步難行,功利性讓他們教孩子,直接上普通話。導致他們的後代客家人不會講客家話

客家話,內受限於本地區經濟實力,推廣有限,外受限於普通話和粵語的強勢影響,漸漸衰落也是很正常的,現在除了梅州河源一些山區老人,誰還會講一口地道的客家話,悲哉。


坐標廣東惠州惠城我感覺是最尷尬的位置 上面是廣州講粵語 右邊是潮汕講學佬
還有河源深圳東莞什麼的 惠州夾在中間 是真什麼話都有 在惠州你得會客家話 粵語 學佬 惠州本地話 普通話才能和任何人交流 博羅講白話跟客家 惠東多半講學佬 龍門好像還有龍門話 淡水那邊講的都是客家話了 我自己的客家話是不標準的
經常給朋友吐槽 有的時候實在搞不懂為什麼要糾結最後面到底說的是 「子」還是「里」 我自己的弟弟都不會說客家話明明小時候會說的,可能在學校讀書的關係經常講普通話就不會說了。
自己小學的時候學校還禁止說客家話
我中學的時候跟著一個玩很好的朋友也是講了五六年普通話但是大家都會說客家話來著
上了中專才發現原來還有那麼多人講客家話

分享YNSM辦事處/DLyn/77 Boi的單曲《料》http://music.163.com/song/428211096?userid=80210801 (@網易雲音樂) 客家話Trap


我是梅州客家,後來隨著家裡到了東莞,後來自己到了北京闖蕩,語言的保護確實是個大問題
1、基本上小孩很少會客家話了,都普通話了,我哥的小孩基本上都是粵語,客家話聽得懂,會說少量的,但交流是個問題了
2、我在北京,老婆也是北方的,基本上小孩目前只會普通話,客家話很少說,所以聽都不大可能了。

下一代人,基本上對客家話沒有概念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廣東省政府對於颱風「妮妲」的應急響應?
如何對付回南天?

TAG:語言 | 方言 | 廣東省 | 客家 | 客家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