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到底有沒有用?

最近總是感覺情緒無用。但是其實好多事情的決定也都是情緒引起的。可是發生了的事情又不能因為情緒而改變。


情緒到底有什麼用,這個問題太大了,但是答案是肯定的,先舉幾個小栗子感受下。

1. 很多人都夢過在考場上什麼都不會做的場景,這是一種焦慮的情緒。當然每個人都討厭焦慮的感覺,焦慮是因為我們在擔心,將來可能有我們不想看到的情況會發生,比如說考試的時候發現什麼都不會。於是理性的學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會逼迫自己平時多學一點,早點開始複習,雖然不一定取得多好的成績,但應該比大大咧咧地到考前才看書好得多。這就是「焦慮」這種情緒給我們帶來的力量。耶基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就揭示了這樣的作用:適當的壓力能讓人的表現變好。

2. 小明出門前,家人總是囑咐他要路上小心,可是聽多了總不放在心上。終於有一天他在十字路口過馬路時沒有注意,被車撞了,萬幸沒有太大的事,很快就恢復了。但當小明每次走到十字路口的時候,都會有害怕的感覺,於是家人的叮囑牢記心頭,每次都小心翼翼,左看右看之後才敢走。這就是「害怕」這種情緒帶給我們的力量,增強我們的某些記憶,有時候會幫助我們避免危險。3. 下面的圖即使什麼都不說,大家也能理解這哥們的意思,無非就是「尼瑪有怪獸!」,或者「尼瑪有人跳樓了!」,或者「尼瑪有個70碼正在衝來」,諸如此類。總之,有很不好的事情正在我們周圍發生。這個時候的反應一般都是扭頭去看並作出相應動作。這種情緒在臉上的流露和我們對此的心領神會,都在一瞬間,比他來一句「快看怪獸!」或者推你一把的速度快多了。

4. 開始戀愛的情緒應該總是美好的,積極的。那麼有沒有負面情緒能讓人陷入愛情呢?《搜索》里的台詞說:「你要想讓他愛上你,就跟他去蹦極」。雖然真實生活中不會這麼絕對,但是想一想,什麼時候女孩更容易依賴別人,是在海洋館安靜地參觀的時候,還是在蹦極台上心跳加速、手腳發軟的時候?同在蹦極台上,哪個女孩更容易信賴面前的男人,是視蹦極如無物的正宗女漢子,還是正在恐高發抖的女孩?這種情形下,情緒本身是可以轉化的,恐懼可能轉變成了愛情;而另一方面,女性恐懼情緒的流露,也更容易吸引男性。

5. 曾經有過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讓受試者叼著鉛筆看動畫片,並對動畫片的有趣程度打分。一組受試者用門牙咬著鉛筆,這樣臉上表現出的是微笑的表情;另一組用嘴唇叼著鉛筆,筆不能碰著牙,這樣表現出來的是比較嚴肅的表情。結果,被鉛筆「強制」擺出微笑表情的受試者,比起另一組嚴肅表情的受試者來,覺得動畫片更有趣。這意味著,我們不但能從別人的表情中看出情緒,而且我們自己帶有情緒時,可能更容易理解外界類似的情緒信息。套用一句雞湯文:」當你對世界微笑時,世界也對你微笑。「其背後的機制可能就是:當你擁有正面情緒時,可能就更容易接受外界的正面情緒。

以上事例遠遠不夠解釋情緒的重要性,只是隨便舉了一些來說明,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情緒,都是有存在意義的。實際上,情緒是我們自身感覺、生理情況和外界環境相互作用下的綜合反應。任何一個因素髮生變化,情緒都可能發生變化,所以情緒的波動可能是頻繁而且沒有徵兆的。題主無需太糾結負面情緒下作出不理智的決定,每個人都這樣干過。重要的是學會下次把做決定的時間推遲一點,放到更理智的狀態下。更重要的是要意識到,其實每個人都一樣,內心充滿了悲傷矛盾絕望:

但卻希望在人前表現得意氣風發:

其實當你這樣表現了,別人和自己可能都會更好了。Just try it!


情緒的對立面是理性。哲學家和科學家(包括達爾文)都突出強調了人類的「理性」思維能力。這就導致了一種信念——理性思維是人類的理想型,與之相對就是一種更加原始、更不合人意的情緒取向的生活方式。然而,一直都存在著一個強大的思想學派,他們認為人類獨特的情緒特徵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們的本性。

在「搜索假說」(search hypothesis)中,行為主義學家迪倫·埃文斯(Dylan Evans)表述了情緒的這種價值。「搜索假說」認為情緒為我們的行動設定了邊界,並提供了有效的、不假思索的判斷:「三思而後行是很好的,但關鍵還在於行動。在某個時刻,你必須停下思考,付諸行動。」他將此稱為哈姆雷特的兩難困境(Hamlet"s dilemma)。另外一些學者同樣將情緒視為根深蒂固的「經驗法則」,能夠指導個體的生活。星期四的晚上,你可能要在觀看足球比賽、同朋友吃飯以及留在家中三者之間做出快速選擇。「我喜歡這樣,但我不想要那個」的情緒,往往會左右嚴格的理性分析。可以說,是一系列深層次的「性情」(dispositions)或情緒喚醒在指導我們的行為。人類學家帕斯卡?波爾(Pascal Boyer)將此描述為「生物系統」(biological systems)。毫無疑問,它們是一套系統,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身處叢林之中,且突然看到了一頭獅子,那麼,我們會立即大驚失色;然而,如果我們意識到它不過是一隻羚羊,那麼,我們的驚慌情緒也會即刻平復下來。在這些情景下,生理學家可以詳細地列明我們所經歷的反應序列。

令現代人脫穎而出的是一種獨特而極為強大的能力——藉助選擇來控制和刺激情緒。其中,必要的聯結並不存在於舊腦的邊緣系統,而是接入了大腦新皮質。我們可以選擇去讀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好讓自己沉浸於悲傷之中。我們可以將頭腦中虛構的悲劇與真實的悲劇相對照。或者,我們可以用科比特(Corbett)的《庫蒙的食人獸》(Man-Eaters of Kumaon)、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超自然恐怖以及血漿四濺的電影來驚嚇自己。又或者,這是一種更加接近真實的危險,我們可以選擇思考侵犯性的想法,甚至將它們置於他人的心中。這不正是蠱惑民心的政客所擅為之事嗎?這一傳統自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和克里昂(Cleon)時代起就已成型,甚至可能比這還要早上許多。

——2016-3-17 更新
資料來源:《Thinking Big : How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Life Shaped the Human Mind》 p166

概括起來說就是,情緒是一種做出選擇的能力。


-------------------------------此為原回答--------------------

20世紀90年代,達馬西歐發現*,當眼窩前額皮層某些部位受到損傷時,病人會喪失大部分情緒功能。這些人沒有辦法產生正常人在面對可怕的景象或美麗的風景時,會有的正常的生理反應。但他們的分析推理和邏輯思考能力並未受到影響,而智力測驗和對社會規則以及道德規範的知識的測試也都表現正常。

現在,這些人已經不受情緒的干擾,那麼他們會否變得非常講求邏輯,能穿透那個時常蒙蔽了你的雙眼的情緒迷霧,成為真正的理性人?情況完全相反,他們發現自己甚至無法做出最簡單的決定。整個生活都分崩離析了。當他們看著外在世界時,他們會想,「我現在該做什麼?」擺在他們眼前的有幾十種選擇,但他們內心沒有喜惡。每一項選擇他們都要用理性去一一分析,但是因為他們內心沒有任何感覺,所以他們找不到做出選擇的理由。只是不斷的思考,思考......

在他們失去情感的同時,他們也同時丟失了「理性」把控的內容——理性所權衡的不正是另外一種相衝突的慾望/情緒嗎?

在此處,假設理性是一種延遲滿足的能力——為了以後更大、更多的享樂而放棄即時可以得到的享樂,也就是self-control(一種管理自己的目標,權衡眼前利益和長久利益的能力)。當我們不再有喜惡、慾望時,我們也就沒有什麼需要延遲的了,我們只剩下延遲這一動作本身——我們總是在延遲,卻始終找不到需要為之延遲的東西。

*資料來源於Jonathan Haidt 的《The Happiness Hypothesis: Finding Modern Truth in Ancient Wisdom》 P12。不是直接的資料。

關於眶額皮層(眼窩前額皮層)——來自百度百科
眶額皮層位於前額葉,接受來自背內側丘腦、顳葉、複測被該區、嗅覺系統和杏仁核的直接神經傳入。它發送傳出神經至大腦多個區域,包括扣帶回、海馬、顳葉、下丘腦外側和杏仁核。它與前額葉的其他區域也有聯繫。這樣。它的傳入神經使它獲知周圍環境中發生的事情以及額葉其他區域作出的決定,它的傳出纖維使它能夠對行為和生理反應施加影響。

生理功能
眶額皮層是人類情緒產生的主要神經機制。有證據顯示,它是介於自動情緒反應(包括習得和非習得)的生理功能腦機制和控制複雜行為的腦機制之間的界面。與情緒相關的大腦區域還包括杏仁核、前扣帶回皮層等。後悔情緒主要由上行反事實思維引起。而眶額皮層是人類產生後悔的最主要的神經區域。此外,眶額皮層還與產生愉快、尷尬、憤怒、悲傷等情緒有關。總之,它的職能是利用我們的情緒反應指導我們的行為,並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控制情緒的發生。


TED演講中有這麼一個案例:某意外事故倖存者回到家後,再次聯繫了醫生。他告訴醫生:"那個人不是我媽媽!" 醫生很疑惑:"她就是你媽媽呀"。病人回答:"雖然那個人外貌、聲音都和我媽媽一樣,但我內心清楚地知道,她不是我媽媽。"

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中常有的驚悚情節,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患者大腦中視覺圖像處理的區域和主管情緒的杏仁體之間的連接被切斷。當他視覺上看到媽媽時,無法喚起情緒,感覺上和陌生人沒有兩樣。所以他認為眼前這個人是陌生人偽裝的。

類似問題也大量存在於自閉症兒童中。 由於生理原因,他們大腦中不同區域間的連結較少,所以大多數自閉兒情緒方面存在問題,例如看見媽媽沒有反應,被罵被打時不會哭,不該笑時亂笑。

如果沒有了情緒,人類恐怕就成為了高級機器人。媽媽僅僅是"媽媽"而己,念動這個詞,你不會產生依戀、安全感、愛,面前稱為"媽媽"的這個人,和大街上陌生人的區別僅僅是稱呼不同。

可以說,情緒是人類"靈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沒有了情緒,我們將成為行屍走肉。

要細究情緒的作用,我們可從個體和集體兩個角度分析。先說個體:

恐懼和憤怒可以令人產生應激反應,身體大量分泌腎上腺素,使人面對危險時得以用最快速度逃跑或奮力搏鬥,極大提高了生存概率。

憤怒還是人類的重要武器。弱者用以自衛,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考慮到憤怒的力量,強者輕易不敢欺壓弱者。強者利用憤怒的武器維護權力。具體情節各位請自動腦補黑幫對峙場景,誰的氣勢結合實力能壓過對方,誰就佔據優勢,獲得權力。

實驗表明,切除獼猴的杏仁核,其在群體中的地位從統治者下降為從屬者。

高興等正面情緒會產生多巴胺,這是大腦對人體的獎賞,可以強化人類的許多行為。為了高興,人們看電影、聽音樂,繼而努力工作、賺錢,追求成就,自我實現。

反之,悲傷、羞恥等負面情緒是一種懲罰,讓人努力去避免被老師批評、被老闆罵,約束自我行為。

愛是人類個體之間互相幫助的動力之一。出於愛,人自願地幫助群體中其他人,因此也換得他人的幫助。一個不愛別人的個體,在群體中生存是很困難的。

再從集體角度分析。

有個著名的囚徒困境,百度 http://wapbaike.baidu.com/view/316629.htm?adapt=1fr=aladdin 。如果人類擺脫了情緒,成為理性的個體,則會陷入囚徒困境無法自拔,結果是集體利益受到損失。因此人類社會必須用道德來補充,而道德,正是建立在愛、羞恥、恐懼、憤怒等情緒之上。

因為憤怒,弱者得以保護自己最後的生存資源不被掠奪。歹徒面前,會有人敢於挺身而出,民不聊生時百姓自然會揭桿而起,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關頭,就會團結起來趕走侵略者。

因為恐懼,人們不敢觸犯法律,不敢冒犯尊長,社會才建立起基本秩序。

因為愛,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繁衍,建立家庭,保護和教育下一代,為了愛人和後代,寧可犧牲自己的利益。

因為高興,人類創造出了藝術,創造出燦爛的文化,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偉大的成就。

情緒的作用,真是列舉不完。

手機寫了一下午,休息一下,吃個飯先。


簡單的回答:情緒在社會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和認知在認識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是一致的,是不可代替的。或者可以這樣說,情緒和認知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影響的。情緒的感知和你情緒相關的直接感知、內臟活動、肌肉運動再體驗相關(Niedenthal,2007),從這個角度上講,你也無法剝離開情緒

至於情緒的作用,從情緒的發生來說,從情緒的早期理論到認知理論,無外乎應激,實際上是利用情緒更迅速的發生機制來彌補認知雖然系統但是緩慢的作用方式,當然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上講,也正是有快速的情緒作保證才可能發展出複雜的認知系統;從情緒進一步的作用來講,情緒實際是快速接收環境信息來反饋修正認知(當然認知也會修正情緒,這種複雜的交互作用使得對情緒的研究並不像對認知的研究那樣卓有成效),這種環境信息有可能是自然環境,但主體是社會-文化環境,比如他人的行為和情緒。

從實用的角度講,情緒是獲得他人真實傾向控制他人行為的最佳方式。因為情緒發生的快速且自發的性質,所以任何人都很難完全掩飾情緒的出現,這種情緒表現包括表情、肌肉活動、呼吸變化等等。同樣,由於我們的某些機制(現在認為可能是「鏡像神經元」,對此保留看法),在一個人出現情緒的時候,其他人,尤其是和他交互度高的人,也可能出現類似的情緒(情緒價和喚醒程度),這是完全可以利用主動出現情緒來驅使他人無意識的完成某些活動的,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也在運用這種方式,只是沒有意識到。

我想之所以題主提出這種問題,可能是被某些消極的情緒影響,不能很好的調節情緒,那就更不用提理解並影響他人的情緒了。雖然情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遺傳作用的,但是通過某些策略也是可以很有效的改善,這種時候也許你就可以發現發生了的事情真的可以因為情緒來獲得改變。

而已。

Niedenthal, P. (2007). Embodying emotion. Science (New York, N.Y.), 316(5827), 1002-1005.


當然有用。在人類漫長的進化歷程中,情緒是按照絕對理性的養子被設計出來的一種全面增強人類能力促進人類生存的催化劑興奮劑。就像火影忍者裡面鳴人體內的九尾獸。沒有它,吵架你都吵不贏。沒有它,一旦地鐵踩腳遇到遭遇戰式的肉搏,你渾身軟踏踏,心臟輸血功率起不來,出招必然無力,擊打必然失准,同時由於理性太強,計較代價,往往患得患失,就會輕鬆被人完敗。這在現代社會可能不算什麼,因為致命危險很少,衝突方往往也是同樣有理性的人,但在原始生存環境,只要有肉身襲擊,往往後果非死即傷,這時候確保情緒速燃,引爆小宇宙,聚變查克拉,以命搏,以死斗,就是對生命體自身安全最大的負責。

現代人探討情緒的作用,原因不在情緒自身,而是在文明進化過程里,人類進展迅速,使得當初情緒的設計框架相當部分失去了準確性與合理性。對方只不過給我小鞋穿,我卻能把情緒燃到十步一殺,奪人性命的級別,就不合時宜了,害人害己。女友只是甩了我,我也能把情緒冰凍到被全世界拋棄,離群索居,自生自滅的級別,為族群節約糧食,為同伴讓出交配權,這就過分嚴重了。

心魔難煉,說的其實就是高度敏感的現代人在制服原始模式的情緒運行機制方面的諸多困難。但你仍然可以看到,我們的族群中,不止藝能界,體育界,那些個偉人天才離開了情緒的幫助有哪個還能在逆境中堅持自我,在形勢不明的情況下賭對終生?

主席詩曰: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金猴每一次揮棒都是需要情緒助燃的。


生病有沒有用?衰老有沒有用?打雷下雨有沒有用?春秋更替,人生百年,有沒有用?
這種問題,太難回答了。對於一種自然現象,可以說喜不喜歡,但要說「有沒有用」,不免要上升到哲學高度,因為先要定義「有用」是什麼。僅從功利意義上來說,情緒能成事,也能誤事,兩方面的例子都不少。因此就一時一事而言的用處,沒有太大價值。非要比較這方面的利弊,只能說,情緒是個淘氣鬼,有時幫我們大忙,有時也會添亂。至於幫忙多還是添亂多,不好比,也可說是因人而異。——就題主而言,應該飽嘗過情緒添亂之苦,但恐怕也很難完全否認自己的受益。

下面試著跳出功利層面之外,談談情緒的「作用」。我想談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招遠麥當勞的血案後,曝光了一段採訪犯罪嫌疑人的視頻。犯罪嫌疑人的表情很平淡,說:「不害怕法律,我們相信神」,「現在感覺很好」。他的語調平板,只是在就事論事。我相信,不止我一個人聽了之後有不寒而慄的感覺。不是因為這句話的內容,而是他說話的樣子。我想哪怕是一個窮凶極惡的匪徒,犯下十倍的罪行,硬撐著叫囂自己感覺良好,只要能從他眼神里觀察到一絲驚懼,一絲猶疑,或者一絲憤怒,我們大概也不會那麼害怕。但對他,我們看到的只是一臉平淡,面對受害人的鮮血毫無內疚,面對死亡的威脅也毫無恐懼。——這個人已經不是人了。

第二件事是我曾經接觸過的一個來訪者(有虛構),她因為在一個冬夜試圖去戶外凍死自己,被發現後推薦來心理諮詢。她是一個始終嘻嘻笑著的女學生,想凍死自己的原因是因為生活「反正也沒什麼好玩的」。其實就她的生活狀態而言,會讓大多數人稱羨,因為各方面真的都很好,該有的都有。她的情緒百毒不侵,不知道何為「煩惱」。從小到大,她只要想做一件事,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用最理性的方法達成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她可以始終保持冷靜,與一切情緒絕緣。
也因此,她的生命沒有什麼盼頭,也沒有任何起伏轉折,就好像寫好了程序的機器人在一絲不苟地執行。她的口頭禪是「那有什麼好玩的?」她完成任務時不知疲累,休息時也不會感到任何放鬆。美食對她來說味同嚼蠟,做愛也只是跟不同男人的活塞運動。她搞不懂人們為什麼熱愛旅遊,環境的不同並不能造成她心情的變化。她跟室友去過歡樂谷,最刺激的項目都讓她提不起任何興緻,而室友為這種事情從頭一天晚上就開始興奮也讓她非常費解。這意味著過去二十年和未來若干年對她來說沒有差別。唯一能讓她產生解脫感的,就是對於自己坐在湖邊被一點一點凍僵的幻想。她在想自己要是完全動彈不得,意識還是清醒的,靜待死亡來臨的那個過程,可能會感到真正的害怕。所以我的回答是,在更大的層面上,情緒至少有兩個作用:
1)人們得以辨識出同類,而相互親近;
2)承載著生命本身的存在感。


不要歧視情緒!情緒/感情大腦比最聰明最尖銳的思想都要古老一百倍一千倍,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情緒常常比有意識的思想更加真實地反映了你的身體感受、記憶、體力、認知等等方面的現實。大腦皮層尤其是管抽象思維和語言的額葉部分出現相當的晚,進化也不完善,而且跟大腦其他方面包括感知和信息處理都結合得非常生硬非常膚淺,常常根本不知道自己看見什麼聽見什麼感受什麼而瞎編故事,非常不可信,而且處理信號的速度非常慢非常不準確。情緒/感情大腦部分比較原始但是一點都不笨,它只是不會說話(運用語言)而已。情緒代表了最真實的人性,最真實的你,思想只是個特喜歡說謊、幻想自己是主宰、特別自以為是的旁觀詮釋者而已。在感知環境和迅速做出判斷方面,感情大腦多數比思想大腦要快得多也準確得多。我們現在所知只是冰山一角,因為我們被思想大腦限制了。最經典的例子見愛荷華賭牌試驗:
http://en.wikipedia.org/wiki/Iowa_gambling_task


你的所有情緒都是有用的,情緒是人類的特有象徵,也是一把雙刃劍。


1、

很多人認為,那些負面的情緒,沒有資格出席生命的狂歡。


無數人點贊,但我今天要挨次罵。我要告訴大家,你的情緒並不是你的敵人,包括負面情緒。

雞湯世界中流行著一種理論叫,要學會捨棄負面情緒。其實這跟人的終極追求是相違背的,人的一生在於不斷了解自己,不斷開拓進去,而不是為難自己。


他們說,人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其實大錯特錯,你越是為難自己,所以你自己成了你人生最大的絆腳石。


一名男子因為被狗咬了一口,拖狗十多公里,把狗活活拖死,自己被路過的人們暴打。


一個妻子非要在野生動物園下車同丈夫爭論,最終被虎咬傷,自己的母親也命喪戶口。


要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並不是一句克制情緒就可以解決的,拖狗男早就因為路怒族憋了一肚子的火,老虎女也早就因為對丈夫的不滿而習慣於宣洩。


憤怒,已經是國人最常見的情緒了,網民們衝冠一怒可能連紅顏都為不了,只為一點無厘頭的煽動和謠言。


只顧自己方便而把煩躁發泄到別人身上是種罪過,一定會因此招致別人的怨恨。但只懂得忍而不懂得化解負面情緒的人,終有一天會傷害自己,傷害自己所珍愛的人。


什麼時候我們開始無法像孩子一樣肆意地大呼小叫了?心裡的小情緒堆積得像山一樣高,直到溢出來。


與其如此,不如永遠像孩子一樣。


2

要想成為一個高效的成功人士,你需學會情緒管理。情商低已經成了當前阻礙一個人成長進步,甚至是毀滅一個人的關鍵。


談情緒管理之前,需要先說說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會引起我們情緒的變化,那麼真的是那些事情引起了我們的情緒反應嗎?


答案是:不全是。影響你情緒的不是事情,而是你對事情的認知。


因為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時,我們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據自己的態度,結合自己的經驗,依靠自己的能力來分析,評價這件事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然後,我們會根據這個評價/分析/判斷的結果,來給自己「選擇」一種情緒。


這就是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的情緒反應的ABC模式。


我的知乎文章下面噴子很多,你第一眼看到評論時會怒不可遏,為了防止被罵,我後面寫的文章就比較觀眾中和化,但結果就是,我的文章無人問津。


這時,我突然發現,那些噴子其實從另一個側面驗證了你的觀點,沒有噴子的文章勢必是一篇沒有思想的文章。而當你觀點中和以後,支持你的人感覺就沒那麼強烈了。所以最後這篇文章只能默默沉了。


意識到這個事實後,當看到我文章下面人批評的時候,我就沒有那麼生氣了。


換而言之,情緒是可以選擇的,不是必定產生的。有人罵你,你不一定憤怒,這取決於認知水平。

用ABC理論說,不是外界刺激導致了情緒,是你對外界刺激的認識才導致了情緒。外界刺激是不可以改的,但我們的認知是可以改的,那麼情緒自然是可以改的。

3、

接下來,我教大家「選擇情緒」。不同的認知,導致不同的結果。


憤怒並不是我們情緒中最無用的東西,它一定程度上保護著我們,甚至還給與我們力量,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選擇使用它。


什麼情況下我們該選擇憤怒。


比如,當你的核心利益被侵犯時


外交部對很多不友好的國家都有一條原則——領土問題沒有商量的餘地。這是一個國家的核心利益,對於人也是這樣的。


你不能誹謗一個學者「剽竊」,也不能瞎說一個良家婦女「出軌」,更不能胡扯一個士兵「叛國」。


這都是一個人的核心利益,當一個人的核心利益被觸犯時是必須當場還擊的。


也許你也被人觸及底線地侮辱過,很多人勸你「算了!算了!別跟小人計較。」你多半會聽,因為你內心深處也是個善良的人,並不希望和人衝突,但你錯了!


如果你是個老師,有人指責你勾引學生時,假如你不當場還擊的話,各種看客是寧願相信你就是勾引過學生的,還會添油加醋地演繹。「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你根本無法解釋,這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叫「抹黃化」。

我曾經用拳頭教育了某個當眾誣陷我「和女生有一腿的人」的人。這種不懂得人際交往底線,兩國一鬧矛盾就直接丟核彈的人,是不能坐下來談判的。


你當場還擊雖然有失風度,當流言的殺傷力可比有失風度厲害得多,它往往在你發現不了的地方,把你毀的一踏糊塗。


你需要使用憤怒來告訴對方,這是你的底線,不容侮辱。而且假如你當場憤怒的話,會那些長舌的人來說,也有一定震懾的作用。


所以,這個時候選擇憤怒是有用的。憤怒在很多其他的情況下,還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某些不制止就會一再發生的事情,某些喜歡貶損你家人的「朋友」,某些喜歡把自己的事情強加給你卻又不懂得感恩的「哥姐們」,這些人都需要你使用憤怒來對抗他們。


4、

很多人還覺得悲傷也是一種傷人的東西,需要捨棄。



諸如什麼前任離你而去啊,你的家庭過於貧困啊,別人不喜歡你啊之類的事。你確實不要悲傷,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時候的悲傷是攻擊自己,你的前任不會因為你的悲傷而回頭,你的父母只會因為你的悲傷而自責,別人會因為你的悲傷而更看不起你。這些指向自己的悲傷是沒有意義的,請放棄。



那什麼時候,我們可以選擇悲傷呢?我們站在舞台上的時候。



悲傷其實有一種說服人的力量,你知道為什麼選秀節目一到拉票環節,大家就要開始比慘嗎?還記得某歌手的粉末性骨折嗎?因為悲傷能感動人啊!



德國心理學家赫伯特?布萊斯(Herbert Bless)發現,快樂或悲傷的情緒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當你快樂時你的大腦更有可能在潛意識裡依賴即有經驗和知識——比如成見——來做出決定。當你悲傷時,你會更加關注外部世界的新信息,心理學家把這類思維稱為「適應性」思維。


簡單解釋就是,快樂時你更相信自己,悲傷時,你更相信別人。


所以一個悲傷的故事,往往是你應聘或者比賽時候的催淚利器。


另外我就是一個樂呵呵的悲觀主義者,因為悲傷是我無敵的盔甲。


5、

我們為什麼喜歡把最好的一面留給陌生人,把最壞的一面留給自己親人。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我們所謂的剋制情緒。


壓制的火山,遲早是要噴發的。


真正的情商高手,並不是把那些所謂的負面情緒都拋棄的,他們深知情緒能逐漸侵蝕理性,但理性也依賴於情緒。比起被情緒支配,他們懂得如何與情緒為友。


其實在情緒這麼問題上,你不是想太多,而是想得不夠多。為什麼人生閱歷豐富的人,往往能控制情緒,就是因為他們看透了事理,情緒自然隨著認知改變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這個道理,不是一個人拋棄了悲傷,而是一個人看透了命運無常後,他就不再認為悲傷還有意義!


在上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情緒研究都屬於冷門。因此,情緒的大多數重大問題至今仍未找到答案。


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所有的情緒對人都是有重大作用的,你所謂的負面情緒也許換個認知,它就是你力量的源泉。不要被情緒利用,要利用情緒;不要被情緒擾亂,要擾亂情緒。


轉載或者閱讀更多文章,請關注公眾號:劍聖喵大師


情緒到底有沒有用?情緒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吧,情緒處理不好,也可能出現很大的副作用,或者有時讓人覺得礙事、搗亂。比如情緒化就不是什麼好詞兒,類似題主的體驗,遇事產生情緒,感覺一點用沒有。


先來說說情緒的作用,然後說說情緒的副作用,還有怎麼辦。


情緒的作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際溝通和交流的作用。人和人如何取得相互的理解,建立聯繫,相互幫助,就要靠情緒,靠表達情緒,情緒是最重要的溝通信號,尤其負面情緒,經常是重要的警報信號。比如,嬰兒或者小孩子,有時候會哭,他們沒法用語言說清楚,到底怎麼了,但撫養的人就會意識到,孩子不舒服了,難受了,可能是餓了,或者尿布濕了不舒服,或者生病了,有了這些信號,就能對孩子做出及時的回應。


再大一點,比如上幼兒園回來興高采烈,父母心裡就會比較放心,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很開心,適應的很好,表現的生氣勃勃。如果回來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或者愁眉苦臉的樣子,這就是很重要的信號,提示孩子在幼兒園遇到事情了,需要及時了解。漸漸地,孩子也會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信號,根據情緒安撫自己、及時調整自己。


反之,如果一個人不表達情緒,和他互動的人,也會很挫敗。極端的例子,比如孤獨症: 面部沒有表情,看不出情緒,眼神不對人,沒有目光接觸。孤獨症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在和人建立關係、進行人際交流上有困難,智商到不一定有問題。一個沒有表情,看不出情緒的兒童,讓撫養者會很難受。哄一個傷心的孩子,看著他又露出笑臉,你會很有成就感。可如果這孩子一點表情沒有,除非是影響到他的刻板行為他會跟你急以外,毫無情緒表達,你會感到很難理解他,跟他建立關係、親近起來。長大了,他也很難與別人建立關係,獲得人際上的支持。


即使對言語表達很好的成年人,情緒也是一樣重要。比如一句話,是用什麼樣的情緒語氣說出來的,效果會非常不同。妻子對丈夫說,「這鞋很硬,我腳上都磨出泡了。」可以是撒嬌的語氣,可以是冷冰冰的語氣。前者可能讓關係更親近,丈夫說不定顛顛地趕緊給老婆找創可貼,後者的話,關係就有點疏遠了,可能還會被理解為指責,別說主動拿創可貼,要麼不搭理人,要麼遇上情緒火爆的,之前帶著氣的,說不定一點就著,開始發脾氣……

大概是這些,再說說情緒的副作用。


人這種動物太過複雜,長了個複雜的大腦,不僅有產生各種情緒的原始腦,還進化出了複雜的新皮層。不僅有情緒,還有理性,還有社會文化禁忌,種種不能表達的情緒。各個部分可能會產生衝突,相互打架,而無法通力合作。


許多心理疾病,都和無法意識到和接納負性情緒,或者獨自忍受負性情緒的折磨有關。負性情緒是一種強烈的信號,提示我們需要調整和改變了。心情不好找家人說,找朋友聊聊,一方面獲得情感理解和支持,一方面別人可能為自己出謀劃策,慢慢的事情可能會得到解決,警報信號自然解除。要是覺得一般人難以理解,情緒淤積的比較多,周圍找不到人說,可以找心理諮詢師說說,或者寫寫日記梳理下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理清思路。

千萬別和自己的情緒較勁,進行所謂「天人交戰」。情緒只是信號提示作用,情緒不能解決問題。執著於情緒,可能出現副作用。但情緒有助於溝通表達,會幫我們尋找和識別出那些真正能理解、支持我們的人和事物,幫助我們建立相互支持的關係,並解決問題。


情緒也許可以看成是,對於未來判斷的一種快速的近似演算法. 這種演算法在新時代未必是最優解, 比如喜怒形於色, 過分憂慮, 過分恐懼, 過分樂觀, 等等. 控制情緒而不被其左右, 本質上, 也許可以看成一個優化演算法的過程, 需要計算速度的增加, 和更多信息/知識/數據的積累.


嗯。情緒存在那肯定是「有用」的。「正向」的情緒有正向的作用。「負面」的情緒有負面的作用。題主想說的應該是負面的情緒吧。
情緒一方面可以影響自己的決定,一方面,在表達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他人。比如抱怨的情緒就會影響到他人。

事實上,情緒就個人來說,其實很隨意。但是,如果個人的負面情緒影響到別人或者集體,情況就不太妙了。很多時候在集體活動中,完成任務並不難,關鍵是要「照顧到大家的情緒」。這裡也就是要照顧到一些人的負面情緒了。負面情緒只會把問題搞得更糟,真的在處理問題方面沒有用。對。沒有用。那麼有什麼辦法處理大家的負面情緒呢?要怎麼做呢?作為組織者,我個人認為,沒辦法。負面情緒的表達無非是要表達「我不願意做這件事」的意思。那如果要做成事,就只能讓有負面情緒的人死開了。象徵性照顧一下,聽取一下意見,然後不用管他們了,該幹嘛幹嘛吧。因為情緒的表達就是要影響別人啊。不想被影響的話就只能不顧別人的情緒啦!
另一方面,想做成事,把負面情緒戒了吧。發牢騷抱怨什麼的屁用沒有,只會徒增心塞,不但讓自己心塞,還會讓別人心塞。然後別人還要「照顧你的情緒」。做事情要麼別做,別憋著自己的情緒,然後請用負面情緒影響自己,不要影響別人。決定做了,就把情緒戒掉認真做事吧。
或者把負面情緒轉換成正向情緒更佳。積極向上,對困難不妥協,非常可貴。正面情緒就是「正能量」啦!


想像一下,馬路上的一輛疾馳的汽車向你奔來,你害不害怕?因為害怕被撞死所以你逃開了?你說害怕沒用?別人羞辱你,你憤怒地反擊,你說憤怒沒用,任由人羞辱你媽?工作業績沒完成,情緒低落,難道你不想下個月一定要努力爭取好的業績?獲取成就感?

情緒不是沒有用,而是你會不會用。

事情發生了,就不應該有情緒?情緒是告訴你你有未滿足的期待。你不好奇為什麼自己有這個情緒?可能別人遇到同樣的事情,一點事也沒有,但你卻有很多的情緒。情緒是你了解自己的一個入口。

如果人只有快樂,沒有痛苦,快樂又有什麼價值?人還會熱衷於追求幸福快樂嗎?如果任何情緒都沒有了,那和機器有什麼區別?

情緒是與生俱來的,是我們調節自我慾望的機制,是我們能進化到今天的原因之一。


佛說 諸漏皆苦


情緒很有用,只是很多人不會用。
題主的邏輯是:發生了的事情不能因為情緒而改變,所以情緒沒用。但是:發生的事情不能因為錢而改變,錢沒用嗎?發生的事情不能因為食物而改變,食物沒用嗎?發生的事情也不能因為人而改變,人沒用嗎?
你就告訴我發生了的事情能因為什麼而改變吧?
什麼也不能改變過去的事情!
別讓情緒背黑鍋!

但是,有很多東西都能改變過去事情對未來的影響!情緒也可以!
比如,生意失敗了,如果樂觀一點,看看我還有什麼資源可以用,打起精神可能會東山再起。

其實,從題主這個問題的問法,我嗅到了濃濃的悔恨之情,你其實想說的是:世上沒有後悔葯。不知道我的感覺對嘛?
事實上,悔恨也有用,悔恨的用處在於告訴你過去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換個方法再試試看吧。
關鍵在於:著眼於未來,而不是過去!


世界上很難找到沒用的東西的。

情緒是活著的意義。

最簡單的…情緒讓我們每個人與眾不同。沒有情緒的話…我們怎麼感知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而且情緒不是被使用的,而是被享受的。

好的情緒不用說,快樂什麼的,很享受吧~

不好的情緒,讓我們感覺到存在,感覺到外界,認清自己,看清方向。

痛苦引起思考是通往好情緒的必經之路。

特別是細細品味不好的情緒能夠有效的幫助我們保持對好情緒的敏感度~含著一顆再好吃的糖,久了也會無味,酸甜苦辣才夠勁兒~

即使你不認同壞情緒本身也是一種值得享受的風景,人生也不是為了成敗而已,你喜歡成功,無非是喜歡成功帶給你的好情緒,想要好情緒,就得先學會享受和掌控壞情緒。

所以被壞情緒困擾時,建議如下:

1.感受與控制

暫時的放空自己,感受壞情緒的感受,不做任何事,不思考。

沉浸在壞情緒里,翻遍它的每個角落,不開心也要來個乾脆徹底

(注意是情緒的適度發泄以避免壓抑,而不是行為的放縱無理)

聽起來可能是莫名其妙的,比如我有時候莫名的不開心時,總會靜靜地呆著,認真的感受自己情緒的每一個波動。

比如憂鬱時,會發現心裡死氣沉沉的,像是每個情緒微粒都會緩緩的下沉,風吹不進去,聲音聽不真切,然後就沉浸在這種下沉的感覺里,也許放一首歌,也許在陽光里坐會兒,也許躺著什麼都不做,只是讓自己更好的享受這種壞情緒。嗯,手機碼字,之後再來好好的描述別的情緒。

這一步里最重要的內容是感受情緒…但最有用的部分是當你感受情緒時,需要不做任何事!不做任何思考!因為沉浸在負面情緒里很難理智的思考行動!所以需要控制自己!學會情緒與行為分離,做到即使情緒激動,也可以習慣性說服自己可以等等再做自己想做的事。

2.排解

上步完成後,可以做一些適合自己也不影響他人的發泄情緒的事~

比如找朋友聊天,唱歌,逛街什麼的,總有適合你的~一定要找到適合你的。

3.思考

然後就是開始思考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沒有完美的人,所以好好反省自己,好好理解別人。

思考的過程必須反覆,多角度,思考的結果很重要,必然不應該是簡單的是非。思考完最好能與人溝通。

思考完壞情緒的來源,找到問題,然後將來也無法改變的就學會接受,有可能改變的就好好想解決辦法,沒有一蹴而成的事,也許想錯了,那就換個方法,一直努力,知道獲得你要的好情緒~

4.行動


既然有了思考的結果,那就開始努力~避免以同樣的姿勢在同一個地方摔倒~不斷努力,直到你死~

情緒,你想享受,一直努力,總能找到享受它的方法,如果什麼都不幹,就只能被牽著鼻子走,任其擺布還滿腹牢騷。


情緒智力——自我控制的藝術

1、情緒智力意味著什麼?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他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秘訣是,你如果要發怒,應選擇恰當的對象,把握恰當的程度,確定恰當的時機,為了恰當的目的,並通過恰當的方式。

心理學家把這種自我控制的能力稱之為情緒智力,我們可以看到,情緒智力高者(通俗而不恰當地比喻是高情商)並不是隱藏自己的情緒,而是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情緒智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感知、運用、理解和管理情緒。這些能力能讓我們更靈活適應性更強,且在情感上更為成熟。

優秀的成功人士一般都有較高的情緒智力。如果情緒是我們生活中的音樂,那麼情緒智力高的人則是優秀的音樂家。他們不會壓制情緒,也不會過度沉浸在情緒之中。相反,他們能將情緒融入到生活得節奏之中,與他人和諧相處,因此,相比情緒智力較低的人,他們往往顯得更有親和力。

另一方面,情緒控制力差要付出很大代價,比如婚姻、子女教養和身體健康都可能出現問題,情緒智力低下會影響人的職業生涯,甚至使人在事業上一事無成一無所獲。對未成年人來說,情緒控制力差會導致抑鬱、進食障礙、意外懷孕、成績差、攻擊行為和暴力犯罪。因此情緒智力在很多方面跟IQ一樣重要(DulewiczHiggs2000)。

2、有哪些具體的技能組成了情緒智力?

①感知情緒:情緒智力的基礎 首先是能感知他人和自己的情緒,情緒智力高的人能夠很了解自己的感受,比如他們能很快意識到自己是否生氣、嫉妒或感到內疚、抑鬱等。這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很多人心情糟糕卻無法理解自己不舒服的原因。同時情緒高的人還很會共情,能夠準確地感知他人的情緒或感受,他們善於察言觀色,能夠讀懂面部表情、聲音語調以及其他情緒特徵。

?運用情緒:情緒智力高的人會運用他們的感受來促進自己的思考和決策,如果你記得過去你是如何做出情緒上的反應,則有助於你在新的環境中做出更好的反應。情緒智力包括運用情緒促進個人成長與他人的關係,比如你會知道幫助別人能給你帶來快樂。同樣的,當好運來臨,情緒智力高的人會懂得與他人分享。總之善用情緒能改善人際關係並增進情緒健康(Gable2004)。

?理解情緒:情緒包含了許多有用的信息,比如生氣表明什麼地方出了問題,焦慮表明不確定性,尷尬與羞愧有聯繫,抑鬱意味著我們感到無助,熱情意味著我們很興奮。情緒智力高的人知道引起不同情緒的來源,它們的含義,以及他們對行為的影響。

④管理情緒:情緒智力還包括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比如當你生氣時你會知道如何冷靜下來,並知道如何讓他人冷靜下來。正如亞里士多德很久以前所說的,情緒智力高的人能夠根據環境控制情緒(Bonanno)。

3、積極心理學與積極情緒

我們都知道,快樂、興趣、滿意、愛和類似的情感是令人愉快的,很自然地,人們會傾向於喜歡積極情緒,而不喜歡消極情緒。

這沒錯,但是消極情緒也是有價值,有建設性意義的。例如持續的憂傷能促使一個人去尋求幫助,修復人際關係或尋求人生的新方向。消極情緒與能夠幫助我們的祖先逃生的行為也有關係,如逃跑、攻擊、遠離毒物。這些反應有利有弊,消極情緒會使我們的注意力收到限制,導致我們解決問題的思路變得狹隘。

相比之下積極情緒能夠拓展我們的注意力,帶來創新的可能性並積累我們的個人資源。比如,快樂、興趣和滿意等情緒能讓我們產生前進的動力,變得更有創造力,更願意去探索人生,尋求新的體驗,去整合,去成長。

總之,積極情緒不僅僅是快樂環境的產物,它們還能鼓勵個人成長和社會交往。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優點來獲得快樂,比如善良、好奇、幽默、樂觀和康卡等。這些優點是與不幸對抗的保護傘,它們能幫助人們活得更積極更快樂。

產生積極情緒是人類的一項基本能力,而培養積極情緒則是情緒智力的一部分。

4 、關鍵點,提升情緒智力

一個人怎樣才能提升情緒智力呢?通常,我們在生活中的選擇應考慮個人價值觀、需求和情緒。極端理性的決策是理智的,但是沒有感情。好的決策應該能結合理智和感情的需求。簡單來說,情緒智力就是能夠有意識地讓情緒助你一臂之力。

心理學家雖然不擅長如何教授情緒智力,但是很確定,情緒智力是可以習得的。很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認同情緒很有價值,通過關心自己和他人,你可以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可以肯定,你所崇拜的許多人不僅聰明,情緒智力也很高,他們懂得如何在婚禮上敬酒,在野餐時講笑話,在葬禮上安慰悲傷的人,給酒會增加樂趣,或者是安慰一個受到驚嚇的孩子,這些技能是特別值得我們培養的。


情緒的本質是一種短暫而強烈的思想。

情緒的產生源於某種經歷或體驗的喚醒,而經歷和體驗的沉澱正是思想形成的過程。

你說思想有沒有用?更何況是強烈的思想呢?


題主是主要指的負面情緒吧? 我認為所有的情緒很有存在的意義呢,體驗過喜怒哀樂這所有的情緒變化感覺才像完整的人生
失戀或失敗過後那些低落消沉負面情緒可能很長時間都圍繞著你,但是當走出這情緒,會覺得生活更美好的
我小時候寫作業,寫的時候不怎麼開心,寫完之後玩起來會格外開心,如果沒有那麼多作業讓我有壓力感,估計天天玩就不會覺得玩是如此幸福的一件事了(=?ω?)?


情緒實在是太起作用了,比如情緒不好的時候容易胸悶,然後連飯都吃不下,心情好的時候,胃口大開,一吃兩碗!


題主主要指的是負面情緒吧。
情緒對我們很有用,情緒是我們潛意識思維的體現,它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當我們對某件事有什麼真正感覺時,情緒是最不會騙你的,要不然我們只是機械地活著,體會不到很多東西。
積極情緒帶給我們愉悅,快樂的感覺,這些讓我們感覺到生活的美好。
關鍵的是我們怎麼去處理情緒,當負面情緒出現,你或者逃避或者反抗,這些都不能幫助你,你得理解解這情緒背後的意義。
理性和情緒不是對立關係,理性是在理解情緒之後的一個選擇,選擇犧牲短暫的情緒體驗去獲得在未來的長期好的情緒體驗。


推薦閱讀:

你收到的第一封情書是什麼樣子的?
你認為愛情是什麼?
為什麼很多很多女生喜歡所謂的「大叔」?
怎樣做到「不抱怨」?

TAG:生活 | 心理學 | 情感 | 價值 | 情緒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