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麼相見恨晚的英語學習方法?

在英語這方面你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要告訴大家的?比如學了很久才摸索出來的學習方法。

相關問題:有什麼相見恨晚的小知識? - 健康


我這個應當夠晚,晚了十幾年。

對於一個把學習方法看的比學習更重要的人來說,英語是我學的最失敗的學科。雖然考試成績還可以,但直到大學畢業,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在國外找工作的時候,本來擔心的是口語,可是話嘮到哪裡都是話嘮,英語說起來也沒什麼,不會的詞我就繞開,頂多啰嗦點罷了,工作沒有問題。但是閱讀不行,一段話有幾個詞不懂,就看不下去了,圖書館裡那麼多小說,我都沒法看,辭彙量不夠,這是硬傷。

曾相信過辭彙不重要,閱讀技巧重要的觀點,但問題是,讀不懂就是讀不懂,一個詞不認識,看十遍還是不認識。所以曾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方法背單詞:

單詞書,精背,A-Z,背到B,放棄。

單詞書,精背,Z-A,背到 T,放棄。

單詞書,瀏覽,看了3遍,一個詞沒記住,放棄。

單詞書,音義聯想,想出了一堆亂七八糟的的東西,每次想到的還不一樣,放棄。

單詞書,詞根法,那麼多詞根,每個還有變形,一個詞根只能對應幾個詞,效果不大,放棄。

單詞書,詞源法,希臘來的,法語來的,拉丁語來的... 開玩笑,這麼多,放棄。

總結法,形近詞,音近詞,同義詞,反義詞,記住了幾個,然後都混了,放棄。

文曲星法,試過裡邊的猜單詞的學法,但失敗幾次就去打俄羅斯方塊了,放棄。

閱讀法,讀書,不會的就查字典,二十分鐘看一頁,下次再看,之前查過的詞都沒印象了,放棄。

閱讀法2,寫一個軟體,提取出電子版中所有我不認識的單詞,先背完生詞,再讀書。提取出來一看,一兩千生詞,這麼多,放棄。

軟體法,我愛背單詞的單機版,當時這個軟體有了複習的概念,但還沒有學習計劃,背了幾千個詞,雖然沒記住,但混了個臉熟,再遇到,想不起來也不覺得面生了。

軟體法2,囧記單詞,圖片助記,很輕鬆,但沒圖我就想不起來,放棄。

軟體法3,做選擇題,看詞選釋義,我太擅長做選擇題了,不認識也能猜出來,只看詞還是不會。

至此,我已經知道我要的是什麼了,我要一個軟體,輸入要背的詞,自動安排每天我要背什麼,複習什麼,不要有選擇題,只是詞,讓我選擇認識還是不認識,軟體決定如何複習。

我就決定自己寫一個,在寫之前我打算先看看同類軟體都是怎麼做的。詫異的發現,扇貝已經做到了,做到了我想要的80%左右的功能,在複習演算法上有一些缺憾,我不喜歡打卡,不喜歡每天固定單詞量,也不喜歡什麼學習小組,不喜歡必須要登錄才能用。但它可以通過不同的終端學習,手機,PC之間可以同步,有較標準的發音,這是我自己寫軟體做不到的地方。

於是開始用它來背,具體過程在此說過,為什麼遊戲容易上癮而學習通常不會?,大概幾個月後,辭彙量到了2萬。

辭彙量超過8k的時候,可以體會到詞根的作用,超過15k的時候就可以大概分出它的詞源,到20k就已經可以較流暢的閱讀小說,並通過閱讀增加辭彙。

所以,不是方法沒用,而是辭彙量不夠。不過我還是覺得聯想法意義不大。

以下是經歷各種挫折後總結出的經驗,

1,單詞發音很重要。即使你不讀,你也要聽。與中文不同,英文的發音是與拼寫聯繫在一起的,知道怎麼讀,就知道怎麼寫了。

2,老老實實的背基礎辭彙。對於前6k個基礎辭彙,各種方法幫助不大。等到辭彙量多了,自然而然的你就可以應用詞根詞源,同義反義了。不要浪費時間研究方法。

3,大量,重複。一天背200,比四天背50效率要高很多。

4,使用軟體。很多人說有書就好了,但背書需要的毅力比用軟體大多了。每人習慣不同,背單詞的軟體很多,可以都試試,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最好軟體可以安排學習,複習任務,不用操心以前學的忘了沒,該不該複習之類的事。

現在,我已經不背單詞了,而是用kindle看書,不認識的詞查不查都沒有關係,或者可以猜出來,或者當它是個生僻字,下次見到再說,這就是閱讀法。但前提是,我已經有了兩萬的辭彙量。

最後,單詞很重要,很多說辭彙量不重要的人,往往都已經有一兩萬的辭彙了。

update:許多英語的學習方法都是學得已經很好的人,回過頭來幫學習較弱的同學總結的,往往體會不到基礎較弱的同學的難處。作為一個英語基礎較差的人,我試過各種方法和捷徑,但都不了了之。當我花了幾個月把辭彙量從 5k 提到 25k 時,我才知道原因,辭彙量 5k 和 25k 是不同的世界,5k 的時候,我不會想要多看一眼不認識的詞,因為太多詞都不認識了,果汁里的成分,雜誌里的八卦,不認識的詞太多,就不會想看,也不會記到腦子裡,25k 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詞會想,居然有我不認識的,仔細瞧瞧,然後可能可以根據詞根什麼的猜出來,或者乾脆查字典,然後就記住了。這個時候我才能體會到以前試過的那些學習方法的用處,但前提是,我已經有相當的辭彙量了。

這也是我寫這個答案的原因,從一個英語較差的人的角度來說下如何學英語,想強調的就是,辭彙量很重要,不可以忽略。很多同學是要應付考試,但我並沒有說過太多的考試技巧,其實我有研究過一些考試技巧,但那些只能讓你比自己的實力多考十幾分,關鍵是能力本身,過多的關注技巧會讓人忽視了學習的重點,把做試卷僅僅當成訓練題感的途徑。

高考的時候,題目稍難,做到閱讀理解發現時間不夠,而且文章看不懂,很難形容當時的心情,我算了一下時間,不可能做完閱讀理解了,後邊還有作文,我就完全放棄閱讀文章,只看題目,根據邏輯關係猜答案。結果正確率是80%,英語成績比英語專業的要求還高3分。

厲害嗎?很厲害,但厲害的不是英語,是心理素質,是猜出題老師心思的能力。這種技巧對英語學習沒有任何好處,考試技巧強,掩蓋了英語基礎差的事實,導致我花更多時間在研究方法和捷徑上。

有時候,一個人的長處,可能會掩蓋自己的短板,從而形成更大的弱點。如果你有和我類似的經歷,這篇文章就是寫給你的。

@王豪豪 ,百詞斬我也有試過,有段時間是和扇貝一起用的,用扇貝背,用百詞斬複習。個人來說,初始記憶的時候,我傾向於簡單的音,詞,義的對應。百詞斬的圖片或者是四個釋義選項,會讓我對新詞的第一印象亂掉,所以,我只用它複習。

@徐婧培,這是我刷過的書,看到最後就能看到那些還沒開始背得書的進度都已經是90%以上了。

我也是太閑了。


我的方法,可能讓你「相見恨晚」,還可能讓你「追悔莫及」。強烈建議你讀完再評論,不要說「切,這個誰不會」——真正好的方法往往是簡單的,只是你做不到而已。

先講講我自己學英語的歷程:我來自遙遠貧窮的大別山區,小學26個字母都認不全,初中才開始學英語,英語老師是中專中文系畢業的,自學了三本《新概念》來教我們,five從來都是念 [fa?] 的……但是我初中英語還算可以,全市聯考能考95/100以上。高中上省重點了,一下子發現英語是最弱的學科,不過好在英語老師照顧我,我又和數學奇差的英語課代表互換技能,很快學到了135/150以上的水平。可惜高考失利,從平時的年級第一掉到了十幾,所以一心想讀某名校中文系的我大學念了英語專業,大學成績倒是不錯,沒考過第二名。後來讀研的時候想出國,雅思考了8.5(口語只有7.5),後來托福考了113(口語23,另外一次25——畢竟我到大學才會念five嘛)。現在繼續讀英語語言文學,不過英語專業到了研究生階段已經不太關注一般的英文水平了。

我學英語的方法可以稱為:混成英語學習法。所謂混成,類似但大於精讀,就是不要把英語拆散了學。下面分點論述:

首先,想要學好英語,要選定最合適的材料,最合適的材料莫過於官方教材。我在另外一個回答如何學好英語? - Ernest 的回答裡面講過:「資料」太多,學不好英語。資料太多,一定會分散你的精力,每一份資料都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如其如此,不如集中精力深入學習少而精的權威材料。我上初中的時候家裡窮,從來沒有買過什麼課外輔導書,就是用李磊and韓梅梅那套教材;上高中的時候省吃儉用買了兩本課外輔導書,結果發現影響我學習課堂上的英語教材,於是果然放棄了輔導書;大學的時候,英語專業用的是上外的那套《綜合英語教程》,從大一到大四,每學期6個學分,其他課程都是輔助,這套教材我學的最認真,其他課也就是正常聽講。

那麼對於大家來說權威的資料是什麼呢?如果你是一個初高中生,就是你的課本;如果你是一個大學生,首先應該是你的大學英語教材,以及考四六級的真題,等你超越了四六級的水平,再看其他考試的材料;如果你在考雅思、托福、GRE,那就應該是這幾門考試的真題。總之一定要用官方的權威的材料,不要用模擬題,不要到百度文庫或培訓機構的網站上下載一些所謂的技巧總結。這些官方材料往往都是一個具有完整體系的教材,比如你用《新概念英語》系列是完全可以學好英語的,你就從第一本學到第四本,其中的單詞都認識了,語法也都學會了,閱讀能力有了,寫作能力也有了,如果你善用其中的聽力材料來提高聽力和口語的話,這兩項也不會差,你根本就不需要其他材料了。

其次,不要把英語拆散了學,不要單詞歸單詞,語法歸語法,閱讀、寫作、聽力、口語各個科目各有一套材料。以雅思為例,不少同學會去買一本紅寶書來背單詞,用劍橋雅思閱讀材料練閱讀,聽力部分練聽力,寫作、口語也這樣,然後語法就完全忽略了。其實,雅思紅寶書里的單詞也就是從劍橋雅思裡面統計出來的,為何不在使用劍橋雅思的過程中背誦單詞呢。我在怎樣背英語單詞才高效? - Ernest 的回答裡面提到過:「死記硬背註定是低效、枯燥、痛苦的」,費了好大一番力氣還背不住單詞,背住了一些又用不到寫作和口語當中呢,為何不將兩者結合呢?(當然,如果你只有很短的時間,你也就只能死記硬背了。)

我在初高中以及大學學英語專業的時候,都不會用單詞書的方法背單詞。其實我也嘗試過,但是實在是太痛苦了,我反正是堅持不下來,而且我發現就算堅持背下來的單詞,也不是我的——不會用。我不背單詞,但是我背課文,初中的時候英語老師要求我們背誦每一篇課文,高中我也保留了這個習慣,到大學的時候我還每天早起晨讀,背誦了大部分《綜合英語》上的課文。結果還是不錯的,我沒有去專門去背單詞,但是辭彙量有三四萬。(我還是把圖刪了吧,免得大家只關注這個數字。)

其他科目也一樣,語法我也學通透了,不但會做語法題,還會講語法規則用於閱讀長難句的分析,用於寫作和口語。參考:怎樣學好英語語法? - Ernest 的回答。總之,我就是用一套英語教材學了英語,辭彙、語法、聽說讀寫都在裡面完成,所有項目都結合在一起。具體一點說,我一直都是這麼學英語的:首先我懶得預習(除非老師要檢查),因為我不喜歡同一件事情做兩遍,反正要上課,預習幹嗎呢,預習會很大程度上降低上課聽講的學習興趣——還可能讓你自以為是,覺得什麼都會了。然後老師上課,我就好好聽講,主要靠聽,同時在課堂上就理解,筆記嘛隨便做一點,老師一般會逐句分析句子,其中的語法、單詞都講了一遍,該理解的我理解了,該記的我記了,聽力的話老師會放磁帶,我就聽著,要求我聽到什麼我就聽到什麼,寫作和口語老師有什麼任務我就完成(不過正是因為初高中過於強調語法、閱讀、寫作,再加上老師自己的口語也不夠好,所以我口語也不夠好,但是這個在現在特別是在東部大城市應該不成問題)。下課了就認真完成作業,一般我就做老師布置的題目,然後背誦課文。


第三,關於做筆記和單詞我單獨寫一點。我建議上課聽講首先關注聽懂,就是理解,偶爾記一點筆記就好。筆記不用記在單獨的筆記本上,就記在課文字裡行間、天干地支的空白處,因為只是偶爾記記,所以會很清晰。我自己教課的時候特別反對學生埋頭記筆記而影響了理解,搞得我像領導講話似的。另外,下課複習的時候可以看看筆記,但是不要專門去整理筆記寫一本冊子,如果你實在想要,去買一本教師用書就好了,一定比你的筆記更全更有條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不太喜歡上課擴展一大堆的老師,適當擴展一點是好的,但是擴展太多,特別是自己都不會,去查了一堆教師用書或者詞典然後來講課,老師講不溜,學生也理解不了記不住,何必呢?其實權威教材都是很有系統的,學會了書上要求的東西,自然也就能學好英語。

同理,課文裡面的生詞查了就記在旁邊(參考:Mac 上最好的詞典軟體是哪款? - Ernest 的回答),不要單獨搞一個生詞本,自己搞一個生詞本又成了死記硬背,而且你整理生詞本的那個功夫還不如拿去背課文呢,或者你把教材後面的單詞表拿過來把認識的詞劃掉,不就是你的生詞本了么,當然我也反對這樣去背誦單詞表,總之我反對死記硬背。


第四,做必要的泛讀、泛聽及其他擴展。以上的方法就是精讀、精聽,系統地學習英語,但是我並不反對在精讀、精聽的基礎之上做一些擴展,泛讀一些材料,泛聽一些材料,做一些額外的口語練習。但是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要把擴展和主體學習視為同等重要,更不要顛倒主次。其實在我看來,泛讀、泛聽就是對主體學習的檢驗,也是對你真正「用」英語的一種預演。比如我在學校裡面學了一套教材,我現在不知道我的水平到底如何,那我就去找一篇真正的英語新聞報道或者老師推薦的一本小說來看看,檢查一下我的辭彙、閱讀水平是否能在真實的英語世界裡用起來;比如我練了聽力,想檢測一下我的英文水平,那我找一個美國總統的講話、BCC、VOA來聽聽,看看是否能聽懂;再比如我在學校里能練口語學了一些表達,現在找個外教看看能否進行簡單的對話,水平好一點看看能否就某個話題進行一些深入的討論。

擴展是對學習的檢測,不是學習的主體,就像你在華山學劍法,師傅偶爾讓你下山跟各大門派的弟子比試比試,看看你什麼時候能出師甚至自立門戶。所以擴展一定要適合當下的水平,應該比你學的難一點點,但是不能難太多,就像你剛學了劍法沒幾天,不能讓你去挑戰風清揚。


最後,一定要循序漸進。Stephen Krashen的「i+1」理論告訴我們,既不能重複已經會的內容,也不能學比自身水平高出太多的材料,就像讓猴子跳起來拿香蕉,太低了不能段煉它的跳躍能力,太高了它就放棄了,只有每次升高一點點才能讓它有動力不斷去提高。那麼怎樣才能循序漸進呢,我認為還是相信權威教材的系統性就好了,那麼多專家在那裡研究了那麼久開發出了一套教材自然是符合一般人學英語的規律的,比如《新概念》現在過時了么?其實沒有,從第一本學到第四本,一樣可以學好英語。

因為要循序漸進,所以用任何方法學英語都是需要時間的。反過來講,但凡宣傳「17天搞定GRE單詞」、「10天搞定雅思寫作」的都是騙子,或者說這些培訓機構故意混淆了「搞定」的定義。同理,我的方法自然也是需要時間的,具體需要多少時間視你的投入程度和目標。我也覺得只有這樣深入、透徹、混成地學好英語才會有真正的英文水平,結果不但體現在雅思、托福考的高,而且體現在會用英文。我在教GRE的時候,碰到過學生宣稱要用半年的時候超越我,我就笑笑而已,心裡知道這位小夥子用不了幾天就會放棄,因為他面對的不是一堵牆,而是一座山——不是我特別聰明,而是這座山我用了十幾年的時候用「愚公「堆」山」的方法去堆。當然,一般大家並不需要達到我這樣英語專業的水平,所以在你現有水平的基礎上用一兩年的時候完全可以做到學以致用。

總結一下,我學英語的方法的實操方法就是:

  1. 不必預習,但要複習。
  2. 上課認真聽講,以理解為主,適當做筆記。
  3. 筆記做在書上,反對整理筆記本和生詞本。
  4. 可以適當擴展,擴展是對學習的檢測和對「用英語」的預演。
  5. 相信權威教材的系統性,循序漸進,不要相信那些迅速搞定的技巧。

相關文章和回答:
如何學好英語? - Ernest 的回答
怎樣學好英語語法? - Ernest 的回答
怎樣背英語單詞才高效? - Ernest 的回答


@惡魔的奶爸 提到的賴世雄系列教材是特別棒特別詳盡的一套教材,基本涵蓋了所有的英語知識要點,可是正因為詳盡所以顯得有些啰嗦,幾本書聽他講下來怎麼也得大半年時間。於是我做給這套教材做了一份筆記,將《美語入門》到《中級美語下冊》五本書(賴世雄高級美語中並不含有語法內容),一百五十多萬字的內容簡化成了兩百頁,五萬多字的一份筆記,其中提取了每一課的重點辭彙、俚語、短語和語法要點,追求學習效率的同學看過這份筆記就可完全掌握賴世雄美語的全部知識點。五萬多字全部手打,本來是做來自己復慣用的,排好版放上來大家一起用吧,搞定這五萬字再結合平時大量的英語輸入輸出積累,半年到一年時間英語水平就會有質的飛躍。(光看一遍沒用,任何語言學習都是靠記憶,不斷地重複和積累。)
網盤地址:http://pan.baidu.com/s/1pLALFp5

點贊過千了,在這裡感謝大家的支持,就不一一回復了,分享就是種快樂。另外不建議大家死記硬背筆記中的內容,還是要結合課文,在理解每一句為什麼要這麼寫的前提下一遍遍的記憶那些句子,比方說記住了關於虛擬語氣幾種類型和變化的例句,自然也就記住了虛擬語氣的全部語法點,畢竟我們是用句子來交流而不是語法。還有,由於時間倉促,筆記中難免會有疏漏,發現以後大家自己改改就行,更強烈希望有餘力的同學可以給筆記里注入更多的東西,讓它更完善,幫助到更多的人,有新版筆記的地址記得叫我一聲。

《賴世雄語法筆記》已完成
傳送門:如何正確選擇合適自己的英文學習方法和材料? - EscapeplanC 的回答


晚,相當晚。

我自己覺得晚,我想,絕大部分看到我這篇答案的人也都會覺得晚,比如這種記單詞的方法有效嗎?這個問題的題主。

下圖是他的背單詞方法,可能也是很大一部分人的背單詞方法,當然了,也是我十幾年前考上北大時用的學習方法。

他問,像這樣,「一直抄一直抄一直抄一直抄(抄到會……)」,這種記單詞的方法有效嗎?

我很心疼他,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清末名將僧格林沁的影子。

他精於騎射,他善於治軍,他衝鋒在前,他身先士卒。

你努力勤奮,你囊螢映雪,你懸樑刺股,你鑿壁偷光。

但是,主不在乎

法國遠征軍中尉保羅·德拉格朗熱對清軍騎兵描述:

「炮彈和子彈無法徹底消滅他們,騎兵們似乎是從灰燼中重生。他們如此頑強,以至於一時間會拚命地衝到距大炮只有30米遠的地方。我們大炮持續和反覆地排射,炮彈於他們的左右飛馳,他們在炮火中倒下了。」

這就是著名的八里橋之戰,這場戰爭經常被中小學生寫作文時用到,所謂

「落後就要被挨打,八里橋之戰用冷兵器對抗英法聯軍的槍炮「。

金戈鐵馬,擋不住時代滾滾車輪。


如果時間回到十幾年前,我會推薦你使用一種古老的輔助工具:flashcards也就是單詞卡片。常見的flashcard長這樣(下圖分別為正面和反面):

並且推薦你使用德國心理學家塞巴斯蒂安·萊特納(Sebastian Leitner)所著《學習這回事》(話說這譯名還真是寨味十足)里介紹「學習卡片箱」方法學習。

塞巴斯蒂安·萊特納(Sebastian Leitner)德國心理學家。萊特納在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了一個「學習卡片箱」學習系統。該系統的目的在於提供人們一套有系統的學習方法,可以讓使用者通過有效率的複習牢記所學的知識。這套學習方法後來被廣泛應用於電腦輔助教學上,被證實為最有成效的學習方法之一。

卡片箱的基本形式:

抽出第一張學習卡片:

學習卡片之旅:

時至今日。2017年。我不僅不推薦你使用單詞書來當學習的主要載體。也不推薦紙質的flashcards。因為你幾乎不可能24小時隨身攜帶。


插敘。

但我仍然強烈推薦你讀一遍《學習這回事》,薄薄的一本200多頁,仍是下面包括Anki在內的flashcards類軟體的理論基礎。如有興趣可關注我公眾號或微信號索取。


插敘完畢。

那麼,有沒有什麼東西是你必須隨身攜帶的,恨不得撒泡尿也放要放在便池上沿瞄一眼,就連睡覺也要攥在手裡或是掖在枕下的?

對了,就是你的手機。

那麼,手機里有哪些應用背單詞比較爽呢?

下面應該是知乎上此類問題關注和回答數最多的一個問題了,如果你有時間,請你自行檢索排名前十的答案,選出前十個應用自己試用下。

App Store 里有哪些優秀的背單詞或學英語的應用?

包括但不限於下圖所列應用:

限於本文篇幅,我不能給大家一一評測,但我在這裡給大家提出選用此類App的要點:

  1. 讀音(是真人發音,還是機器發音)
  2. 釋義(是英漢,還是英英,是否權威),不過這點見仁見智,比如有些人就很是反感英英解釋:我記一個單詞就夠辛苦,還讓我點開看更多?
  3. 例句(出處是否權威)
  4. 詞根詞綴與詞源(這方面做的最好的要推詞根詞綴字典,不過也有人對這種方法不太感冒,原因同英英釋義)
  5. 配圖(講良心話,我覺得百詞斬的配圖也很可以)
  6. 視頻( 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人人詞典,用的是美劇或電影里的視頻片段)

1、2、3是此類軟體的標配;

4、5、6是此類軟體的選配,但對理解和記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重點來啦!請逐字讀下面的話:

根據你背單詞的表現,給你推薦要複習單詞的演算法十分重要!

根據你背單詞的表現,給你推薦要複習單詞的演算法十分重要!

根據你背單詞的表現,給你推薦要複習單詞的演算法十分重要!(重說三)

你可以把這個演算法理解為是個性化的艾賓浩斯記憶曲線,這個個性,既指你我他主體之間的個性,又指對同一主體,不同的記憶對象(單詞)。

換言之,對於不同的人,同一個單詞要採取不同的複習策略(時間安排);

對於同一個人,不同的單詞也要採取不同的複習策略(時間安排)。

推而言之,如果你要在一年之內記住7200個辭彙,每天學習20個新辭彙,那麼對於每一天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學習哪20個新辭彙(事實上它一點兒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複習哪幾十(上百)個即將遺忘而未遺忘(黃金複習點)的辭彙,理論上來說,多複習一個則浪費時間,少複習一個則導致遺忘的發生。

好累,不知我說清楚了嗎?

對於這個問題,你那「一直抄一直抄一直抄一直抄(抄到會……)」採取的方法是不知道有這回事、假裝不知道有這回事、束手無策、聽之任之;

上述有的App沒有,也有的可能有推薦演算法,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對於這些軟體的所謂演算法,Anki可能會表示攤攤手:

畫外音:就沒有一個能打的


演算法看不見,摸不著,有那麼重要嗎?

最近在讀尤瓦爾·赫拉利 的《未來簡史》

請讓我們從究竟什麼叫「演算法」開始解釋。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僅因為這個關鍵概念將在後文許多章節再三出現,也是因為21世紀將是由演算法主導的世紀。現在,演算法已經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概念。如果想了解我們的未來及我們的生活,就必須盡一切努力了解什麼是演算法,以及演算法與情感有什麼關係。
演算法指的是進行計算、解決問題、做出決定的一套有條理的步驟。所以,演算法並不是單指某次計算,而是計算時採用的方法。

看了之後,再用過Anki,你會覺得,未來已來。


就像在中國大學排行榜里,有認為自己是第一名的,沒有認為是第二名的;有認為是第三名的,沒有認為是第四名的……

在遺忘演算法界(或者叫推薦複習演算法界),Anki的演算法是公認的前二。

supermemo的演算法據說更好,但Anki比supermemo勝在多平台、易用性和靈活性上。

說到靈活性,Anki甩了上面那一屏幕軟體十八條街。

不信?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題主的草稿紙上抄寫的單詞分別是:

  • spaghetti
  • title
  • extraordinary
  • sequence
  • vivid

那我們就分別拿這幾個單詞開練


spaghetti

百詞斬

扇貝

人人詞典

Anki

注1:我的Anki詞表裡沒有現成的spaghetti一詞,所以這張卡片是我現做的,有些簡陋。但也足以說明問題。

注2:看見下面的1分鐘、10分鐘和4天了沒?這是讓你判斷你對spaghetti的熟悉程度,1分鐘是指沒記住,要到1分鐘之內複習一遍,10分鐘是指有印象但不牢靠,要在10分鐘之內複習一遍,4天是指記住了,要在第4天複習一遍,等到第4天,spaghetti會自動跳出讓你複習,如果忘記了,就再進入1分鐘、1天等循環,如果記住了,就會在等7天、10天等更長時間之後複習。基本就是下圖的電子加強版本

注3:什麼?你說你還是覺得扇貝的例句很好?沒問題呀!看我使用截屏粘貼大法把扇貝截屏給粘到我的Anki卡片反面。

其他title、extraordinary、sequence、vivid就不再一一對比了,大家可以上手試試。

我並不建議Anki新人一上來就自己動手做卡片,你會在其他人做好的牌組上改就行。


通過這些天背單詞,我發覺自己不愛看例句,不愛看英英釋義,不愛背詞根,不愛看詞源,倒是比較喜歡看圖。

這是有其背後的機理的,一個單詞,不管是例句、釋義、詞根詞綴詞源,都是在「解釋」這個詞,而只有圖片是這個詞本身,繞過了解釋這個媒介,直接讓你看見這個東西。

舉個例子,apple是下面這個紅紅的東西:

而非:蘋果;a fruit that come from a tree and can be green , red , or yellow

再給大家看看我做的幾張單詞卡片加深印象:

嗯,因為我的上一篇回答放了幾張比上圖中 「grab」 和 「sterile」 更偏離社會主義核心道德觀的卡片,被封了好幾天,所以我就不放更大尺度的卡片了,請大家自行想像用小黃圖背單詞是什麼畫風。

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

這裡的選圖標準只有一個——最最有毒

在對著屏幕背單詞這件事情上,光是釋義和例句早已不能觸動我們真實的人格。搞笑的,會動的,關於性的,反應表情和心情的絢爛圖片才是正道!

推薦幾個常用的搜圖App,其中,GIPHY搜動態圖,微軟必應搜靜態圖。


小結。

可以說,如果題主「一直抄一直抄一直抄一直抄(抄到會……)」的方法是單詞背誦界的僧格林沁蒙古鐵騎,以百詞斬為代表的非 Anki 應用就已經進化到了飛機大炮,而 Anki,則是手機中的,哦不,背單詞應用中的戰鬥機。


one more thing

上面的圖裡,我們對以下兩張印象特別深刻

圖1,是人人詞典搜 spaghetti 的界面,視頻為《老友記》第一季中莫妮卡為父母做義大利面的場景。

但人人詞典沒有遺忘推薦演算法,用來作為視頻語料庫查詢尚可,但不能用作複習的主力。粘貼到 Anki 里又只能粘貼截屏,沒有視頻和音頻,和普通例句沒太大區別。

圖2,是Anki記憶單詞 feast 的卡片,GIF圖為《千與千尋》里的場景。

雖然比靜態圖好記,但也只是展示了 feast 的場景,沒有包含feast的例句和音頻。

而兩者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是因為我們都看過《老友記》和《千與千尋》,所以這個視頻、GIF把我們的包含著 spaghetti 和 feast 在劇集中所有場景信息的記憶再次調動起來

比如,看到spaghetti這個視頻,我們就能想起,莫妮卡的父母去公寓看望莫妮卡和羅斯二人,莫妮卡做了spaghetti,但母親對她吹毛求疵。

這樣的信息,早就存在了我們的記憶深處,對我們目前記憶 spaghetti 十分有用。又不會造成額外的記憶負擔。

所以我們通過這兩張圖,記 spaghetti 和 feast 就格外的輕鬆。

反觀其他例句,雖然其方法也把要記得單詞植入在例句的場景中,但因為這個場景對我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我們記起來就感覺很有負擔,導致不願意去看例句。

到這裡,我們好像發現了一個絕大的秘密


關於學用結合、學以致用的秘密。

關於我們大多數人為什麼學了一二十年英語也學不好的原因的秘密。

關於學。

我們人生路上,每到要高考、要考研、要過四六級、要出國,我們就要學英語。

關於用。

等等,我們用過英語嗎?

也用,也不用。

大部分人用英語是到考場上做卷子那一刻。

我們平時不讀英文書報,不和外國人交流,不聽,不說,不讀,也不寫。

可是,有一樣,我們是一直在做的。

那就是追美劇看美劇(包括電影)。

我們看老友記看越獄看迷失看英雄看絕命毒師看嗜血法醫看生活大爆炸看權力的遊戲。我們從十幾歲看到三十幾歲,為了安慰自己我們還特意看雙語字幕

有用嗎?

為什麼沒用?

因為當我們討論看美劇這件事時,其實我們是在看中文字幕。

不信吶?明天西部世界出第二季了你看一個英文字幕給我看看,再狠一點兒看一個生番給我看看?

還不是得口嫌體正直的載入中文字幕看第二遍?

所以。

看美劇(電影)時,無法析出生詞(表達,口語句型),用記憶曲線輔助記憶直到掌握。

而背單詞時,無法和看過劇集中包含該單詞的有關場景聯繫起來記憶該單詞。

學用不能結合,這就是我們學了一二十年英語也學不好的癥結所在。


顯然已經有人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知乎某大V就此開出了藥方:

第一步:先把《老友記》單詞導入到歐路詞典,背誦完畢,如果你覺得辭彙太多,可以把前面的高頻詞刪掉,選擇後面的低頻詞導入。
第二步:背誦完畢後,打開電腦里的視頻,開啟英文字幕,不暫停不斷看下去,同時複習生詞。
第三步:看完一遍全十季,找到筆記,每天花點時間把筆記閱讀完畢。
第四步:再次打開老友記視頻觀看,每看一遍,都把劇本打開,仔細閱讀一遍,確定沒問題後,再進行下一集。
經過以上四步,可以搞定這9000辭彙和拿下這部美劇,以後看別的美劇也會簡單很多,也能掌握絕大部分口語用法。

太考驗毅力了,太痛苦了。一條一條看看。

第一步:先把單詞導入到歐路詞典,背誦完畢,如果你覺得辭彙太多,可以把前面的高頻詞刪掉,選擇後面的低頻詞導入。

歐路詞典……有用演算法嗎?演算法如何?靈活性如何?能結合GIF背單詞嗎?能往裡複製其他App的解釋嗎?

第二步:背誦完畢後,打開電腦里的視頻,開啟英文字幕,不暫停不斷看下去,同時複習生詞。

還要正襟危坐在電腦前,還要不暫停,那我遇見生詞、忘掉的詞怎麼辦?再看一遍?我臨時有事怎麼辦?關掉電腦下次從新開始?

第三步:看完一遍全十季,找到筆記,每天花點時間把筆記閱讀完畢。

天哪,還要讀筆記。

第四步:再次打開老友記視頻觀看,每看一遍,都把劇本打開,仔細閱讀一遍,確定沒問題後,再進行下一集。

……

這個答案有8000+贊,下面評論也有300+,但我估計能就此抓藥吃下去並吃完的頂多有300人。

BTW,你讀到這裡還沒有贊我嗎?難道?

那我建議你馬上贊我後再看下面的內容。

因為,我保證,每一個贊我的人,只要有能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只要有毅力堅持每天吃飯,就能聽得懂、背得出、演的像《老友記》全十季235集共82892句話,學會全部不重複單詞13000個並能造句脫口而出。

是的!!!

我數過!!!

82892句話!!!

不重複單詞13000個!!!


我把《老友記》《紙牌屋》等劇集,

以句子為單位,做成了Anki的flashcards卡片

每一句視頻一張卡片,共82892張

正面,是視頻句子片段(不包含中英字幕)

反面,是字幕(需要點擊才顯示)

看完一句視頻後,你需要自己判斷,聽清了還是沒聽清

聽清了,就PASS到4天以後學習。

沒聽清,那就再聽一遍,再聽一遍……直到聽清。

無論如何都聽不懂的,點擊按鈕,查看字幕,到底是有生詞,還是沒聽清連讀、弱讀等口語現象,一會兒再次自動複習。

建議將大量的Hi. …… Are you okay, sweetie? …… - No, you don"t. - No, I don"t. …… No! Okay? …… Oh, God, Monica! Hi! Thank God!……之類的口水句,以及第一次就完全聽清的,也不打算學習口語表達的句子直接刪除,為你的記憶和設備內存減負。

還以spaghetti為例,放一個《老友記》視頻卡片

接著是《紙牌屋》第一季第一集卡片牌組

這就是我在kurumi:每天堅持英語學習為什麼還是學不好?稱之為的透析模式。

其他看劇模式詞霸模式在此不再贅述,敬請移步過去請點贊,再次謝謝。


再次總結。

如果用Anki背單詞是背單詞界的戰鬥機,那麼,用Anki看美劇學英語無疑就是殲20

忍不住想要炫技。


這麼狂拽炫酷屌炸天的方法,一定很難吧?

事實上,基本上所有的操作要點都很簡單,我家剛上幼兒園三天的小朋友,被我教了3分鐘,就搶走了我的手機津津有味的用看劇模式看英文版的小豬佩奇動畫片了。

你只需要有一部智能手機或者電腦,安裝了 Anki ,用我的牌組即可。

更多精彩答案:kurumi:Anki 怎麼用?

請關注知乎專欄 Anki美劇復讀機

請關注公眾號 「Anki影音」,我將會在上面發一些免費資源和安卓版Anki 的教程,感謝喜歡。

也歡迎加我個人微信 pudusikurumi ,一起討論更多學英語的姿勢。


簡單來說,學好一門外語只需要兩個條件:選擇感興趣的材料,高強度的有效重複(精聽/精讀,模仿跟讀)。

首先,挑選一些能引起你興趣的材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材、小說、有聲書、歌曲、影視劇、紀錄片、新聞、公開課、演講等等都可以,但必須既有聲音(最好是英美人的聲音而不是中國人的聲音),又有文字(必須有英文的錄音稿或字幕,最好還有中文翻譯)。材料的選擇有兩大標準:感興趣和能搞懂(藉助各種輔助手段,比如中英文字幕、文章譯文、詞典、語法書)。其中,感興趣更重要。

然後,就是100-1000小時的高強度的、有效的重複(具體時間取決於你的現有水平和天賦)。「高強度」是指每天花至少1-2小時(如果包括休息時間,則是3小時),連續至少一個月。「有效」是指聚精會神的精聽/精讀和模仿跟讀。不走心的學習是無效的!選定一篇材料,完成精聽/精讀和模仿跟讀之後,再選下一篇材料。太長的材料比如電影,可以分段來學習。

精聽/精讀:反覆地聽和看,藉助各種輔助手段來幫助弄懂意思(千萬別背單詞!千萬別背語法!),一直到不藉助輔助手段也能全部聽懂/看懂。需要同時進行泛聽/泛讀,即部分聽懂/讀懂或聽懂/讀懂大意。泛聽/泛讀可以當做選擇學習材料的手段,選擇泛聽/泛讀內容的1/5到1/10左右來做精聽/精讀和模仿跟讀。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泛聽/泛讀的比例就可以相應提高,初期則應以精聽/精讀為主。這一環節主要提高辭彙量和輸入理解能力。

模仿跟讀:錄音讀一句,暫停錄音,你跟著模仿這句,然後再接著放錄音,一直到能說得和原來錄音或視頻里的差不多流暢(可以在文本中對自然語流特點作出標註:連讀/弱讀/變音、不完全爆破/失爆/吞音、濁化/呲化、強調/重讀/拖長音、語速快慢、停頓長短、語調升降)。對於一篇材料熟悉之後,或者水平提高之後,可以不暫停而直接跟讀。有兩個地方要進行模仿跟讀。一是反覆聽也聽不到的地方,就要模仿跟讀,並把全過程錄下來,然後慢慢對比錄音里讀的和自己讀的,因為讀錯的地方就是聽不到的地方,這一練習主要提高基礎辨音能力和輸入理解速度。二是弄懂意思後也要做模仿跟讀,這一環節主要提高語法感覺和輸出表達能力。

---------------------------------------請用app閱讀全文的分割線-----------------------

英語:怎麼學?怎麼教?

0.前言

如果沒有疑惑,你是不會看這篇文章的。所以,我們就從最重要的問題開始,一個一個地解說。

本文的內容基於筆者對研究文獻的閱讀和個人的學習、教學經驗。個人經驗當然是有限的。但是,對於語言學習的科學研究已經有了很多重大發現,而且在優秀的學習者和老師已經總結出來的大量經驗中,有許多也符合科學研究的結論。

本文就是對這些成功經驗和科學研究的一個盡量簡要的總結。之所以要盡量簡短,是因為說到底,外語學習的道理非常簡單,沒必要長篇大論。時間要留給每個人根據這些道理自己去試驗、去調整。

文末列有主要的參考書,如果你也想做英語老師,或者想通過具體的例子來驗證本文的理論,可以看這些書。

1.為什麼要學英語?

請記住,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怎麼學是次要的,為什麼要學才是第一位的。

動力好比是心臟,方法好比是大腦。

答案有很多,學業、考試、工作、社交、炫耀、娛樂、旅遊,等等。但只有你自己能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你沒法回答這個問題,那麼就別學了。

如果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那麼你也可以往下看。學習方法如果恰當,應付考試也會輕鬆一些。而且,許多技藝只有到你掌握之後,才會顯示出它的價值,語言的技藝也是其中之一。

1.1學XX有什麼用(除了考試……)?

學習的工具性價值在於應付考試,但學習本身也有內在價值。很少有人喜歡考試,考試讓大多數人畏懼、厭惡學習,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習的內在價值。

學語言:直接地、深入地接觸另一種文化,開拓視野。文化既包括日常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也包括優秀的語言文字作品。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多領略這份精彩,學語言的動力就越大。日本的動漫、韓國的音樂和電視劇讓很多人去學日語、韓語。對於英語學習來說,英美的流行文化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英國足球、美國籃球、英劇和美劇、好萊塢電影、BBC紀錄片、TED talk講座、經典文學作品,等等。

學文史:開拓視野,站在別人的角度來體驗別人的生活和感受,反思自己的生活,從而提高情商。所謂情商,不僅僅是能夠在初次見面時和別人套近乎,成為「自來熟」,或者在交往的過程中敏銳地理解別人的言行,更重要的是能夠察覺並掌控自己的情緒。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文史作品的精髓在於熱烈的主觀體驗,經典作品則可以提高我們對於真善美的鑒別力,激發我們對於自由、平等、友愛等社會理想的追求。

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打破砂鍋問到底,做到心中有底,遇事不慌。學會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的細節和迷惑的假象,從現象中發現規律,從知識中構建體系。學會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不帶情感和偏見地分析事物。科學知識的精髓在於冷靜的客觀觀察,這也是情商的一個重要部分。

學藝術和技術:享受自由表達和自由創造的樂趣,獲得影響他人、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改造環境的成就感。藝術和技術的活動既依靠個人表現,也需要集體合作——任何幫助到你的人,不管是熟人還是陌生人、是本地人還是外國人、是現代人還是古代人,都是集體合作的一員。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2.為什麼有人學得好,有人學得不好?

答案就在第一個問題里。

學得好的人都覺得英語對他們是個有用的工具,是發自內心地想學好。學得不好的人都沒覺得英語對他們有什麼用。比如,同樣是應試教育,有的人就是覺得考試成績對他們來說無所謂,上不上大學、上什麼大學都無所謂,因此當然就學不好。

古人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學英語也是同樣道理。一般來說,你想學得多好,你就能學得多好。你可以想像當你學會英語之後,除了考試之外,你能用英語幹些什麼事情、能夠把英語應用到哪些場景中,以及你的個人形象會是什麼樣子,這就是你想要達到的水平,這就是你學習英語的動力。

3.為什麼有人學得輕鬆,有人學得累?

這個問題可能比前一個問題更重要。

誰都想在考試中得高分,但不是誰都能夠得到高分的。得高分的人,都是有意或無意間在學習中遵循了某些正確的規律,所以學得輕鬆。違反學習規律的人,不僅學得累,而且學得不好。

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習材料是否合適,而不是學習方法,更不是老師。

學得輕鬆,一個小時的時間覺得很快就過去了。學得累,每分每秒都是煎熬,學一個小時的效果還不如別人的一分鐘。累和輕鬆都是自己的感覺,而不是別人看起來怎樣。

你可能會說不怕學得累,只怕學不會。但是,學得累常常會讓你中途放棄,而一旦放棄,就肯定是學不會了。學習失敗的第一大原因就是放棄。

3.1學海無涯苦作舟?

學習……既是遊戲,需要自由探索;也是工作,需要咬牙堅持。只說一個方面的都是耍流氓!!!!!

4.外語學習有哪些規律/原理?

以下的這些基本原理,都用成語、俗語的形式來作為標題,因為成語、俗語是前人經驗智慧的總結,之所以流傳至今,就是因為它們有用。今人和古人的區別在於,藉助科學研究,我們不僅可以知其然,而且還可以越來越多地知其所以然。

本文不過多介紹科學研究的結果,因為這對具體的學習方法幫助不大。科學研究的主要作用是讓我們知道成功的方法為什麼成功,以及失敗的方法錯在哪裡。當然,如果你有興趣,或者不相信本文的觀點,也可以自行查閱文末的參考書。

本文也不過多介紹具體的學習方法、技巧,因為所有學習方法都有局限性和適用範圍,每個人都要摸索出適合自己情況的學習方法。文末的參考書中有大量的具體方法指導。

4.1返璞歸真/不恥下問

這是所有原理中的第一原理:向小孩子學習。

小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是:父母不厭其煩地說,他們不厭其煩地聽,努力去搞懂意思,聽得懂聽不懂都沒關係,而且越是聽不懂的,就越是有興趣,而對於能弄懂的材料,則樂此不疲地反覆聽、看、讀(比如動畫片、相聲、歌曲、漫畫書、故事書)。

小孩子學習語言的順序是:先聽聲音、看場景、看動作(看真人和看電視),然後開始說話交流和閱讀書報(先是漫畫、連環畫,然後逐漸過渡到純文字的書),最後再寫文章。

4.2根深葉茂/耳聰目明/聲音優先

聽力是最基礎的「童子功」。這裡的「聽力」不是指全部聽懂意思,而是指熟悉語音語調,能夠分辨出語音的細微差別,並能夠在一段話中切分出表達各個意思的部分。

對於記憶機制的科學研究表明,發音、拼寫、語義理解、語法規則識別都依賴於這種最單純的聽力。因為人的短期記憶(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注意力」,也稱「工作記憶」,相當於電腦的內存)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在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的時候,如果語音切分這個基礎工作沒有被訓練成不需要注意力的自動處理過程,那麼我們就沒有足夠的注意力去處理語言的意思了。

科學研究還發現,這種最基本的能力在大約6歲之前是極其強大的,但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而且還會受到母語語音的干擾。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在少年期之後學會了外語,並且科學研究也證實了我們的大腦有著極強的可塑性。所以,開始學習外語的年齡越大,就越要重視訓練聽力「童子功」,有人把這種略顯枯燥的訓練稱為「泡耳朵」。而且,在這個時候,準確的發音可以反過來糾正聽力上的錯誤(當然,錯誤的發音也會加重聽力上的錯誤)。

聽力訓練的一種有效方法是反覆聽並且努力分辨一對類似的語音。可以是母語和外語各一個類似的語音,也可以外語中兩個相似的語音。這叫做「最小語音對」(minimal pair)。

結論是,只要方法合適,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能學會外語。

4.3循序漸進

有兩類順序:語言學習的總體順序,學習具體材料的順序。

對於學習的總體順序,正確的順序就是小孩子學習語言的順序。

形象地說,在水燒開之前,不能關火。在學到你想達到的水平之前,不能停止學習(可以休息,但不能休息太久)。

對於學習具體材料的順序,原則是「貪多嚼不爛」。在理解學習材料的主要內容之前,不要去學習新的材料。這意味著一定數量的重複,所以,為了減少重複所帶來的枯燥,最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外語學習材料。重複的方式不是反覆學同一個材料,這樣做的效率低,而且容易感到枯燥。最好的重複方式是有間隔地重複,比如在學新材料的時候複習舊材料,或者新材料的內容中包含著舊材料的內容。長期記憶的原則正是間隔性重複。

也就是說,需要逐漸提升學習材料(聽、看、讀)的難度。「逐漸」和「提升」是有矛盾的,所以如果想要提高學習效率,關鍵是掌握好前進的度,也就是「火候」要適當:既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畏縮不前。

前進的速度是因人而異的,這主要是因為,對於模糊含義或未知含義的容忍能力是因人而異的。越是能夠容忍模糊或未知的含義(在理解大意的前提下),學習語言的速度就越快。

除了直接查字典、查語法書之外,幫助理解的辦法還有很多,下面介紹一些原則。

原則之一是聽讀結合,聽那些有文字材料的東西,讀那些有相應錄音錄像的東西。為此,要事先大致掌握文字的拼讀規律(如果不是字母文字而是象形文字,那麼就要掌握拼音)。

原則之二是利用那些能夠調動起各種感官和情緒的材料,比如帶文字材料的錄音、帶字幕的錄像、有優美背景音樂的紀錄片、情節吸引人的說書或影視劇。

原則之三是利用已經熟悉的背景知識。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集中於某一個知識領域(比如戀愛心理、創業管理、外語學習、理財投資、歐洲足球)、某個新聞熱點、某一種特定的場合(比如職場、婚戀、家庭、旅遊)、某一個作家或演員、某一本小說(最好是長篇的)、某一部/某一系列影視劇或紀錄片、某一套教材,等等。

對於已經理解的材料,可以適當重複幾遍,但不需要重複太多遍,因為只要循序漸進,新的學習材料中自然會包含一些過去學過的東西。

4.4趁熱打鐵/牽一髮而動全身/以點帶面/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外語學習最好有一個強化階段,對於初學者尤其如此。比如,同樣是總共學習180小時,與其每天學半小時,連續學一年,不如每天學兩小時,連續學三個月,而這又不如每天學四小時,連續學六個星期。

趁熱打鐵的目的是在某一個小的方面取得明顯進步(比如:聽音辨音能力,對於某幾首外語歌曲的掌握,對於某本外語小說的通讀)。所謂明顯的進步,就是從量變到了質變,因此就不容易退步,而且會大大增強繼續學習的信心。

否則,因為沒有感受到明顯的進步,所以會覺得放棄學習造成的損失不大,一旦學習的信心消退,或者生活中其他事情的干擾,你會很容易放棄學習。

4.5膽大心細臉皮厚

敢於接觸略有難度的材料。認真理解材料內容的意思。厚著臉皮去交流,不怕說錯或寫錯,不懂就問。外語學習的成功經驗對於一個人的心理素質也有幫助,原因正在這裡。「人至賤則無敵」,用古話說,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4.6熟能生巧/不厭其煩

外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身體技能的訓練,主要訓練的器官是耳朵和口舌。訓練會讓人感到有些疲勞、有些枯燥。但是在熟練之後,就會頓悟。

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是需要花時間的,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可以參考「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網址: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這個框架把語言水平分為6個等級(A1,A2,B1,B2,C1,C2),第三級B1是中級水平,相當於雅思3.5-4.5分、托福IBT 57-86分、托福ITP 460分、漢語水平考試5級、日語水平測試N3、法語TCF B1 / DELF B1 / CEFP 2,建議的學習時間分別為350-400小時(英語)、360-400小時(法語)、300-400小時(德語)。

如果學生的動機強烈(所以願意花時間)、方法合適(所以效率高而且信心足),一般在三個月到一年之內就會達到中級水平,最主要的標誌就是不再害怕外語(即使能力遠非完美),不再需要老師(不需要攙扶就可以自己走路)——這類似於學會了游泳之後,即使游得還不夠好,但至少不會淹死了。

但是無論如何,學習者都會經歷一個緩慢提高但自己卻感覺不到進步的階段,這時必須不厭其煩地堅持下去。

4.7津津有味/有聲有色/情景交融

減少疲勞和枯燥的主要辦法,就是找到適合自己興趣、學習目標和目前外語水平的學習材料。當然,也可以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老師,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材料才是最重要的。

在學習時,調動起所有的感官知覺、記憶、想像力、感情,把所有的精神能量放到學習活動中去,努力去理解學習材料的意思,享受學習的過程。如果覺得煎熬,那麼十有八九是因為方法不對。

這首先需要調動起積極的情感,音樂、美景、美食、美人都可以,但也不能因此而分心。

所以,關鍵還是學習材料的選擇。初級學習者可以選擇連環畫、漫畫書,中級學習者可以選擇有連續情節的中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反而更難)、系列電影(單部電影反而更難)、電視連續劇(不是每集一個獨立小故事的情景喜劇)或動畫片。

4.8愛屋及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找到自己喜歡的榜樣,就可以開始輕鬆地模仿了。

4.9專心致志/全神貫注

先要放鬆,然後全神貫注地學習。全神貫注的時候是不會感到累的,學到累了就停下來,休息放鬆,這時雖然累,但會有一種充實感和成就感。

身體或者精神覺得疲勞的時候,不太適合學習。小孩子不會逼自己在睏倦的時候去強打精神,他們累了就休息。

高質量的一分鐘勝過低質量的一小時。

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使你放鬆和專心。同時,還要考慮你的生物鐘,盡量把學習放在你最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段里,或者喝一些提神的飲料,比如咖啡。

許多學生有這樣的經驗:邊聽課邊記筆記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原因在於,記筆記可以強迫自己去積極地注意。記筆記的時候不僅要仔細聽、努力理解,還要在短時間內歸納出要點、分類整理、記下疑難點。此外,即使以後再也不去翻看聽課筆記了,記筆記本身就是一種即時的複習。這也就是許多人提倡「聽寫法」的原因,比如鍾道隆的逆向學習法、鄭贊榮的「千萬別學英語」學習法。但是,「聽寫法」的適用範圍很有限,只適用於已經有一定基礎、願意在同一段材料上花大量時間的學習者。基礎知識保證了聽寫的能力,願意把已有的信息全部弄懂而不是冒險去接受新信息的學習習慣則保證了足夠的興趣和耐心。

4.10因地制宜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條件,並積極創造條件。比如,可以利用坐地鐵、散步慢跑、上廁所等零碎時間來學習(注意:不要耳機音量太大損害到耳朵,不要三心二意出交通事故)。

尤其要利用互聯網。

4.11因材施教

根據自己目前的外語水平、興趣方向、性格特點,選擇合適的學習材料和學習方法。外向的人可以多與別人(只要使用外語就行,不必在乎具體是和誰)交流,內向的人可以多讀多看多聽(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就行)。

學無定法,教無定法。

4.12學以致用

用外語去接受新知識,去結交外國朋友,去了解外國文化。或者僅僅是在同學面前炫耀,也算是一種用處。

要圍繞著自己特定的目的去學。學了之後要儘快去用,儘可能邊學邊用。

某種意義上,這才是第一原理。

4.13教學相長

做別人的外語老師也是學外語的用處之一,雖然很少有人用得到。

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外語總體水平差不多的兩個學生也可以互相幫助,因為在具體的語音、辭彙、語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是因人而異的,正所謂「聞道有先後」。

5.英語可以自學嗎?

當然可以。而且即使有再好的老師,主要也是靠自學。這就如同父母不能代替你成長發育。

互聯網給自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這種方便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比較好的中文網站有:徐老師原典英語自學法論壇(徐老師原典英語自學法論壇 - Powered by Discuz!)、大家論壇(大家論壇-全球最大的教育培訓學習考試論壇!英語、財會、計算機網上學習家園!)、奶爸的英語教室(奶爸的英語教室的小站)、第一視頻教程網(第一視頻教程網 - 教育教學視頻教程免費在線觀看學習)、知乎(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但有個老師進行指導(尤其是在起步階段),或者僅僅是有個同伴一起學習,顯然更好一些。老師可以幫你可以少走彎路,同學之間可以互相鼓勵互相啟發。

5.1到了國外,就自然能提高英語能力了嗎?

這是一種常見的誤解。事實是:在國內沒學好英語,到了國外更吃力!

首先,語言障礙導致外國人不願與你交流。其次,英語能力差導致上課跟不上,作業做不完。最後,由於沒有自律的習慣,在國外的環境中又失去了他律(家長),遇到困難就容易灰心喪氣,尋找同類互相安慰,漸漸失去動力。

只有國內學好了英語,到了國外才能「自然」提高!就像在學游泳時,只有在學會憋氣、換氣之後,才能去深水池練習,否則會被淹死!

5.2看美劇(英劇)就能學好英語?

回答是:美劇(英劇)不是萬能的,但不看美劇(英劇)是萬萬不能的!

美劇(英劇)能夠起到的作用:提高基礎辨音能力;熟悉自然語流;熟悉常用口語,記住精彩句子。

美劇(英劇)不能起到的作用:克服長句子的閱讀障礙(分析句子成分),克服學術文章的閱讀障礙(背景知識,段落結構)。

5.3沒有語言天賦,怎麼學都學不好?

到了青春期之後(十歲以上),我們就失去了「自然」學會語言的「天賦」。但是,我們仍然擁有關鍵的語言學習能力,足以讓我們通過努力,學會另一門語言。

關鍵的語言學習能力包括身體機能和學習能力。身體機能主要有兩個:辨音能力和發音器官。學習能力主要有兩種:識別模式的能力(歸納、自下而上),模仿和應用能力(演繹、自上而下)

簡而言之,兒童靠天賦學語言,青少年和成人靠有意識的練習:一是輸入/理解的練習,主要是精聽精讀,二是輸出/表達的練習,主要是模仿跟讀/跟唱。

5.4時間總是不夠用怎麼辦?

不是時間不夠用,而是精力不夠用!

精力來源於三個方面:體力(信心),目標(決心),習慣(恆心)。

合理利用精力的幾個原則:

(1)了解自己:動力/願景(擊敗拖延症的是自我獎勵而不是外在懲罰!!!)。學習風格(喜歡具體例子/喜歡抽象規律,聲音型/圖像型/運動型,早起型/晚睡型,單線型/多任務型,獨立型/社交型,競爭型/互助型)。

(2)區別主次: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英語學習屬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一類,容易被忽視。二八法則:把80%的精力集中在20%的重要事情上。好鋼用在刀刃上!

(3)細分任務:制定可以達到的階段性目標(積小勝為大勝),不要好高騖遠。制定有彈性的日程安排(計劃趕不上變化),不要過於細緻、死板。

(4)挑選環境:

物理環境:光線(在不刺眼的前提下越亮越好,白天陽光比燈光好,夜晚檯燈比頂燈好)。空間(寬闊的視野有利於思維,寬敞的桌面有利於減少雜亂,寬敞的房間有利於放鬆)。桌椅(桌面不能太高,椅子不能太低,手臂擱在桌面上時不需要抬肩,看書或看屏幕時不需要抬頭,桌下能夠伸腳,椅子最好有靠背、腰墊和扶手,椅座不能太軟)。溫度(15-25度左右最佳,冬天不需要太熱,夏天不需要太冷)。空氣(自然通風比空調好,氧氣充足,沒有異味)。聲音(減少突然的聲音干擾,可以有輕聲的背景音樂幫助放鬆)。

人文環境:同學(互相督促、友好競爭)。老師(發現並利用不同老師的不同長處,及時獲得正面和負面的反饋)。

(5)勞逸結合:消極的休息(完全放空大腦、充足睡眠),積極的休息(換個不同的任務、沉浸到另一種活動中、從腦力勞動轉到體力勞動)。休息是對於精力的恢復和補充。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6)合理飲食:適量咖啡因、充足碳水化合物、少量脂肪。少食多餐。吃新鮮的、加工少的食物。吃可可、香蕉等提高愉悅感的食物。

5.5為什麼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負面情緒是不可避免的,關鍵不是杜絕負面情緒,而是學會識別和調節負面情緒。調節的基本方法是轉移注意力,隔離負面情緒,讓它慢慢地自然消退,同時,用各種方法來補充正能量。

(1)感到無聊、無意義,容易走神:煩躁情緒

轉移注意力,專註於任務本身。用行為來引導心理,比如專心做筆記。

(2)感覺沒有把握、迷茫:不安全感

轉移注意力,專註於任務本身。從面對面的人際交往中獲得存在感。

(3)感覺沒有進步:急躁和失望情緒

轉移注意力,專註於任務本身。習慣於延遲滿足感(完成任務再吃大餐!!!)。自我獎勵。

(4)經歷失敗:受挫情緒

尋找合理解釋。看看別人的失敗教訓。從自己成功應對其他挫折的經歷中獲得信心。轉移注意力,在擅長的活動中恢複信心。

6.英語需要教嗎?

既需要,又不需要。總的來說是不需要。但老師還是有用的,主要作用就是能讓學生少走彎路。

需要教的東西最多只是如何分辨語音和如何發音。其他的東西都不需要教,因為都可以從書上自學,而且有很多東西(比如某些語法知識)根本不需要下死功夫去學,聽得多了、用得多了,自然就會了,也就是「頓悟」。

7.英語老師能做些什麼?

首先當然是可以教學生如何分辨語音和如何發音。其次是可以說明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與學生協商制定學習計劃並隨時調整,督促學生的學習進度,幫助學生養成適合他自己的學習習慣。最後就是給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材料(聽、看、讀),並幫助學生理解材料中內容的意思。

英語老師的主要角色是學習諮詢師和課程設計師,其次是英語父母或英語夥伴,最次要的角色是知識講解員。絕大多數老師由於自身能力有限,以及應試教育的壓力,所以在這些角色上只能本末倒置。更壞的是,許多老師還習慣讓學生做機械的句型操練和辭彙的死記硬背,這些學習方式是弊大於利的。

不好的老師會誤人子弟,讓學生學得累,浪費錢,更浪費時間。如果不確定老師的水平,不如跟著由高水平老師講解的視聽教材自學,比如賴世雄系列教材、展望未來(Look Ahead)、走遍美國(Family Album USA)、勝利之門(Goal)、空中英語教室(Studio Classroom)。

8.單詞怎麼背?語法怎麼記?

一般來說,單詞不需要背,語法不需要記,因為這些都是熟能生巧的東西,在真實的語境中反覆接觸和運用就能自然掌握。

在岸上學的知識有助於我們學會游泳,但要想學會游泳,必須得下水。

字典和語法書不是用來死記硬背的,而是用來作為老師去向它們諮詢的。如果搞不懂學習材料中一些字詞、搭配、句子的意思,而且覺得非弄懂不可,可以查字典和語法書。查語法書的時候,主要看例句。查字典的時候,要區分單詞的核心義和引申義,要多看片語搭配,尤其是常用搭配,還要看同義詞以及近義詞辨析。

要選擇解釋全面、例句豐富的字典,比如牛津、劍橋、朗文、柯林斯、韋伯斯特。如果用金山詞霸和網易有道,一定要選擇所有的離線詞典。如果覺得看英語文字比較吃力(托福90分水平以下的同學),就不要用雙語字典或英英字典。

先說語法。英語的語法用一天的時間就足夠了解個大概了,可以分為兩部分內容。一是詞語,包括名詞、代詞、動詞(一般動詞、助動詞、情態動詞)、形容詞、副詞、冠詞、數詞、介詞、連接詞的用法和變化,其中,動詞的時態(現在、過去、將來,一般、進行、完成)、語態(主動/被動)的變化是最多的。詞的重點是動詞時態、情態動詞和人稱代詞。二是句子,包括句子成分(主謂賓、狀語)、句子類型(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從句和非謂語動詞、特殊句(虛擬語氣、強調句、倒裝句、反意疑問句、省略句)。句子的重點是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和非謂語動詞。

練習語法的正確方式不是背語法點,也不是做語法填空題,而是模仿跟讀:錄音或視頻讀一句,暫停錄音或視頻,你跟著模仿這句,然後再接著放錄音或視頻。一直到能說得和原來錄音或視頻里的差不多流暢。

這是因為自然語流的特徵提示了語法點,比如:停頓提示了從句,拖長音提示了連接詞或插入語,連讀提示了詞語搭配,強調提示了主謂賓,升調提示了並列關係和一般疑問句,降調提示了句子結束和特殊疑問句。熟悉了自然語流的特點,語法點就瞭然於胸了,這時再去看語法書,就會覺得恍然大悟,這時再去做語法題,就會發現完全靠感覺就能輕鬆做對。

再來說單詞。有三類單詞、片語和句子、句型是可以「死記硬背」的。這種「死記硬背」的目標是消除陌生感,而不是要求馬上就能記憶深刻或運用自如。不要單獨背單詞,一定要結合篇章,在使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印象。

第一類是常用詞,有1000-2000個,其中又以名詞為主,比如:

助動詞:是、不、在、將、曾、願意、希望、相信、喜歡、討厭、想要、需要、必須、應該、能、請;

正式或非正式的常用短語和成語:對不起、謝謝、你好、再見、他媽的;

動詞:有、做、造、修、穿、找、變、得到、拿、給、買、賣、吃、炒、嘗、試、猜、喝、玩、聞、問、教、看、讀、聽、說、寫、想、懂、去、來、笑、哭、叫、喊、吵、開、關、開始、停、打、敲、搖、轉、撞、站、坐、走、跑、跳、投、游、飛、躺、睡、醒、洗、剪、吹、吸、推、拉、摸、抱、拍、愛、恨;

名詞:人(朋友、傢伙、男女、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兒女、同學同事、鄰居)、身體(手腳臂腿頭臉眼耳口鼻心腦血汗,感冒,尿)、工作(老師、醫生、工程師、科學家、藝術家、工人、農民、服務員、警察、軍人、老闆、員工、領導)、衣(帽子、手套、襪子、鞋子、褲子、裙子、外套、襯衫、汗衫)、食(水酒茶、米飯麵條麵包、蔬菜水果、肉蛋奶豆、油鹽醬醋糖)、住(門窗、桌椅、床、燈、廚房、浴室)、行(車船、路橋、地鐵、飛機、車站、機場)、工具電器(錢、紙筆、箱包、碗筷刀叉、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電腦電話)、時間(現在過去未來、今天昨天明天、年月周日分秒、春夏秋冬)、位置(左右、前後、上下、東南西北中、內外、邊角)、地點(廁所、餐館、房子、超市、學校、醫院、銀行、公園、圖書館、城鎮、鄉村、具體城市或國家的名字)、社會文化(圖片、文字、書、知識、經驗、考試、報紙、新聞、比賽、遊戲、運動、聚會、娛樂、電影、音樂、歷史、小說、科學、技術、公司、會議、合同、法律、道德、戰爭、和平、衝突、階層)、動物植物(貓狗、雞鴨、魚鳥、牛羊、蚊蠅、花草、樹)、自然(風雨雪、日月、天地、江河湖海、山、林、火、金銀銅鐵、玻璃、塑料、木、石、沙、光、聲音、空氣、冰)、抽象(點線面、標準、目標、意義、方法、價值、順序、速度、質量、數量);

代詞:你我他她它(們、的)、自己、這個那個、某個、這裡那裡、什麼、為什麼、在哪裡、如何、有多少;

數量詞:一二三、第一第二第三、一半、百分比、長度(厘米、毫米、公里)、重量(公斤、克);

介詞:在上面/下面/前面/後面/裡面/外面、穿過、圍繞、為了、像、從、到;

形容詞:顏色(紅黃藍綠黑白)、形狀(大小長短粗細方圓彎直)、感情(喜怒哀樂、舒服、激動、無聊、害怕、緊張)、味道(甜酸苦辣咸、香臭)、好壞優劣、美醜、難易、多少、高低、遠近、快慢、冷熱、乾濕、髒亂、整潔、軟硬、貴賤、貧富、輕重、光滑粗糙、深淺、死活、新舊、老幼、病殘、強弱、所有、一些、大多數;

副詞和連接詞:最、很、非常、總是、經常、偶爾、從不、再次、正好、大概、僅僅、並且、或者、因為所以、雖然但是;

助詞:的地得、把被、呃哦啊;

冠詞:英語的a和the,德語的der/die/das。

這些常用詞基本上在任何語言中都有。記憶的難點主要在於相應的語法規則,包括變形(比如單數複數、各種動詞時態)和搭配(句子中的單詞順序)。再記一些常見的詞綴(前綴un, in, im, dis, de, anti, pre, post, re, en, inter, trans, tele, sub, under, over, multi, geo, psych, micro/macro, self;後綴ing, ed, ness, less, ful, able/ible, ly, al/ical, er/or, ee, ist, ian, ism, ics, logy, ry/try/ty/ity/cy, tory/tary/ary, tion/ation/sion, ture/sure, tive/sive, tial/sial, tic, ship, ment, ence/ance, ent, ise/ize, ify, ate, en, sis/ses, some, age, an, an/ese, ious, ish)和構詞法(good-looking, thought-provoking, sightseeing, wrongdoing, well-connected, rainforest, air-conditioner, five-year plan, six-year-old child),辭彙量可以成倍增長。

第二類是與母語相似的詞句,也就是所謂的「外來語」,尤其是地名、人名之類的專有名詞。兩種類似的語言之間有很多的相似詞,比如中文和日語之間,或者英語和法語、英語和德語之間。差別較大的語言之間也會有相似的詞,比如中文的「咖啡」來自於英語「coffee」的音譯,而英語的「long time no see」來自於中文「好久不見」的意譯、英語的「canteen」來自於中文廣東話「餐廳」的音譯。當然,很明顯,中文裡的英語外來詞比英語中的中文外來詞要多得多。

第三類是與學習者的具體目的相關的常用詞句。比如,為了去某個國家旅遊,那麼就可以背一些與這個國家有關的常用詞,以及一些旅遊中的常用句。又比如,為了通過托福/雅思/SAT/GRE考試,就可以結合過去考題中的錄音和文字材料,背誦並理解專業學術辭彙。

背的原則是間隔性重複,而不是在短時間內大量重複。

背的時候最好不要用主題分類法(比如集中背幾十個水果的單詞),因為相近的單詞容易混淆,不容易被回想到。用隨機的順序來背。

背的時候可以不用母語翻譯。如果要用的話,需要注意順序:如果學習的主要目標是輸出表達能力(說和寫),應該先遮住英語部分、看中文翻譯,自己想一下,再看英語詞句;如果學習的主要目標是輸入理解能力(聽和閱讀),應該先看英語詞句,自己想一下,再看中文翻譯。

搭配圖片來學習基本單詞的效果是最好的。有各種軟體可以用,比如Rosseta Stone(看圖聽話的付費軟體)、Anki(自己製作生詞卡片並且可以進行間隔性重複的免費軟體),但最方便的辦法是用Google搜索某個單詞的圖片,並把搜索出來的各種圖片與單詞的中文翻譯進行比較。記語法的時候,也可以用Google圖片搜索例句。

9.長句子怎麼理解?

與中文相比,英語句子的結構大致相同:主-謂-賓。主要區別在於:修飾成分(定語、狀語)的位置,英語經常在名詞後,中文一般在名詞前。

英語句子的一般結構是:

(狀語1, )+(狀語2, )+ … +(狀語n, )+【(各種前置修飾)+ 主語 +(各種後置修飾)】+ 謂語動詞 +【(各種前置修飾)+ 賓語 +(各種後置修飾)】+( ,狀語n+1)+( ,狀語n+2)+ … +( ,狀語n+m)

用這個結構去分解長句子,抓准主謂賓,其餘部分都是次要的修飾成分,實在讀不懂可以省略。練習時,用括弧標出句子的主謂賓,尤其是謂語。如果不熟練,可以先找出句子里的所有動詞,然後排除掉從句里的動詞和非謂語動詞(不定式to do,現在分詞doing開頭的短語,過去分詞done開頭的短語)。

讀到英文句子的時候,不要按照中文的習慣語序進行翻譯,而是按照英文語序做中文理解:按照英文順序讀下來,邊讀邊用中文去理解。堅持這樣練習,就能逐漸熟悉英語的表達習慣,而熟悉之後,也就會用了。

例:I am drinking a cup of tea which I bought yesterday from the supermarket.

在閱讀或視聽的時候,要這樣理解:我正在喝一杯茶,(這杯茶)是我昨天從超市買的。而不能完全還原成中文語序:我正在喝一杯昨天從超市買的茶。

再次強調一遍,所有的語法知識點只要「聽說過」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去死記硬背。關鍵在於用模仿跟讀和英文語序中文理解的方法去訓練,熟能生巧。

10.口語怎麼練?

關鍵還是「返璞歸真」,也就是要有真實的交流需要,比如真的喜歡某個外國人而想和對方交朋友,或者對某個話題感興趣而想與別人交流。有什麼就說什麼,而不要「為賦新詞強說愁」。

說的時候,讓對方聽懂自己的意思是最重要的,語法和辭彙的精確性和流利程度都是次要的。

可以在語言交換網站上找到母語對話者,比如:愛拓奇國際語言學習社區和交易平台(網址:http://www.italki.com/)。

如果沒有合適的對話條件,模仿跟讀(跟著錄音或影視劇)、自言自語、寫作練習(比如在寫作網站Lang-8,網址:Multi-lingual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exchange Lang-8)、文字交流(通過電子郵件、網路論壇,比如一個類似於「知乎」的問答網站Quora,網址:The best answer to any question)都是很好的辦法。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提高外語口語水平的,因為口語只是表達的一種方式,而表達能力才是基礎。

模仿-跟讀-錄音-對比:歌曲(可以不用歌詞)、繞口令、影視片段、有聲書、演講、辯論。

10.1中國考生常見的發音問題

短母音/?/:常發成長母音/i:/,錯誤在於:口型偏狹長、舌位偏高、不夠短促。真實發音更接近於中文的ye(椰),區別在於舌頭要下壓。練習:it/eat,beat/bit/bet/bat,beat it,bid/bed/bad,bad bed,beach/bitch。

短母音/e/:常發成/?e/,錯誤在於:口型張開更大、舌位偏後。此外,還常發成/?/。練習:bid/bed/bad,bad bed。

短母音/?/:常發成長母音/u:/,錯誤在於:嘴唇過於向前撅(長母音/u:/也經常犯此錯誤)、舌位偏高、不夠短促、用口腔前半部分發音。真實發音接近於/?/,區別在於嘴唇稍微閉攏、舌頭後部稍微抬起。練習:foot/food,good。

輔音/v/:常缺少上牙和下唇的摩擦而發成/w/。北方較常見。

輔音/z/:常使用/dz/的舌位(偏高並且舌尖與牙齒觸碰),即中文的zi(滋)。

輔音/l/:在詞末單獨出現時,常發成捲舌音/r/或母音/??/。練習:a bottle of milk,all of them,travel/traveling/traveler。

輔音/n/:在詞末單獨出現時,常常發音不完整,不把舌頭抬起來。練習:when I was young,when it begins,when you see him。

無中生有的捲舌音:breakfast發成/"brekf?:rst/。

10.2自然語流的特徵

連讀/變音、弱讀、不完全爆破/失爆/吞音、濁化/呲化、重讀/強調/拖長音、語速快慢、停頓長短、語調升降。

在口語里,自然語流比發音更重要(想想印度人的英語吧)。

發音和自然語流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口語,而且能夠提高聽力和閱讀的速度。

自然語流的基礎是語塊,而不是單詞。因此,自然語流的特徵提示了語法點,比如:停頓提示了從句,拖長音提示了連接詞或插入語,連讀提示了詞語搭配和語塊/意群,強調提示了主謂賓,升調提示了並列關係和一般疑問句,降調提示了句子結束和特殊疑問句。

(1)連讀/變音:When I was young..., rock』n』roll, tell him, tell them, the rest of them, I』ll be back in a minute

(2)弱讀: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n of a bitch, How ya doing?

(3)不完全爆破/失爆/吞音:a bottle of milk, Britain, good morning, good night, good-bye, shouldn』t I?

(4)濁化/呲化:pretty

(5)重讀/強調/拖長音:WTF?

(6)語速(快慢)

(7)停頓(長短)

(8)語調(升降平)

11.考試怎麼辦?

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學,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後,就不怕絕大多數考試了(比如高考、大學英語四六級、考研、托福、雅思),只要在考前做兩套真題就可以了。

專門的應試技巧可以作為補充,但不能作為主要的學習內容。應試技巧只有搭配一定的基礎能力,才能發揮作用。

12.總結:外語應該怎麼學?

簡單來說,學好一門外語只需要兩個條件:選擇感興趣的材料,高強度的有效重複(精聽/精讀,模仿跟讀)。

首先,挑選一些能引起你興趣的材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材、小說、有聲書、歌曲、影視劇、紀錄片、新聞、公開課、演講等等都可以,但必須既有聲音(最好是英美人的聲音而不是中國人的聲音),又有文字(必須有英文的錄音稿或字幕,最好還有中文翻譯)。材料的選擇有兩大標準:感興趣和能搞懂(藉助各種輔助手段,比如中英文字幕、文章譯文、詞典、語法書)。其中,感興趣更重要。

然後,就是100-1000小時的高強度的、有效的重複(具體時間取決於你的現有水平和天賦)。「高強度」是指每天花至少1-2小時(如果包括休息時間,則是3小時),連續至少一個月。「有效」是指聚精會神的精聽/精讀和模仿跟讀。不走心的學習是無效的!選定一篇材料,完成精聽/精讀和模仿跟讀之後,再選下一篇材料。太長的材料比如電影,可以分段來學習。

精聽/精讀:反覆地聽和看,藉助各種輔助手段來幫助弄懂意思(千萬別背單詞!千萬別背語法!),一直到不藉助輔助手段也能全部聽懂/看懂。需要同時進行泛聽/泛讀,即部分聽懂/讀懂或聽懂/讀懂大意。泛聽/泛讀可以當做選擇學習材料的手段,選擇泛聽/泛讀內容的1/5到1/10左右來做精聽/精讀和模仿跟讀。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泛聽/泛讀的比例就可以相應提高,初期則應以精聽/精讀為主。這一環節主要提高辭彙量和輸入理解能力。

模仿跟讀:錄音讀一句,暫停錄音,你跟著模仿這句,然後再接著放錄音,一直到能說得和原來錄音或視頻里的差不多流暢(可以在文本中對自然語流特點作出標註:連讀/弱讀/變音、不完全爆破/失爆/吞音、濁化/呲化、強調/重讀/拖長音、語速快慢、停頓長短、語調升降)。對於一篇材料熟悉之後,或者水平提高之後,可以不暫停而直接跟讀。有兩個地方要進行模仿跟讀。一是反覆聽也聽不到的地方,就要模仿跟讀,並把全過程錄下來,然後慢慢對比錄音里讀的和自己讀的,因為讀錯的地方就是聽不到的地方,這一練習主要提高基礎辨音能力和輸入理解速度。二是弄懂意思後也要做模仿跟讀,這一環節主要提高語法感覺和輸出表達能力。

附錄一:英語學習材料推薦

未註明來源的,可以用各種網盤搜索工具(如:Panc.cc-胖次網盤搜索 - 胖次分享社區 - 我們熱愛分享,http://so.baiduyun.me/),到百度雲、115、360雲盤、新浪微盤等網盤去下載。

百科知識:

百科知識:

「大歷史項目」網站(http://www.bighistoryproject.com):分為十個單元,涵蓋從宇宙大爆炸到今日世界的歷史,融合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材料豐富,全部免費,可以下載或在線學習。有視頻、ppt、文章。所有視頻在網站上都有英文字幕。每個視頻都有幾個key point(關鍵點),可以停下來回答問題,幫助理解前面的內容。每個視頻都有相應的辭彙表和錄音稿。主要創作者是大衛·克里斯蒂安,贊助者是比爾·蓋茨。

初階讀物:

《最動人的人類史》(安德烈·朗加內)

《最動人的世界史》(于貝爾·雷弗)

《腦內乾坤:男女有別之謎》(安妮·莫伊爾)

《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賈雷德·戴蒙德)

《極簡人類史:從宇宙大爆炸到21世紀》(大衛·克里斯蒂安)

《貿易打造的世界》(彭慕蘭)

中階讀物:

《萬物簡史》(比爾·布萊森)

《時間地圖:大歷史導論》或《大歷史:虛無與萬物之間》(大衛·克里斯蒂安)

《先天,後天:基因、經驗和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馬特·里德利)

《經濟社會的起源》(羅伯特·海爾布羅納)

高階讀物:

《技術與文明》(劉易斯·芒福德)

《宏觀社會學》(斯蒂芬·K·桑德森)

《全球經濟史》(羅伯特·C.艾倫)

教材:

English In Mind:《劍橋英語(青少版)》。共有六冊,材料比較新穎,辭彙和語法循序漸進,可以從零基礎開始學。是Look Ahead教材的升級版。英式口音。

Goal:《勝利之門》。講述一個葡萄牙年輕足球運動員在英國成功的故事。BBC製作,央視引進後配了視頻教程。英式口音,語速真實,所以一開始會有點難。來源:第一視頻教程網(第一視頻教程網 - 教育教學視頻教程免費在線觀看學習)。

Family Album USA:《走遍美國》,一個美國紐約中產階級大家庭的日常生活,涵蓋美國生活的各個方面,視頻里還包括配套的知識點強化(In Focus)。唯一的缺點是出版年代較早(九十年代)。

多鄰國(Duolingo):app和網頁版。句型和單詞的循序漸進的練習,適合初級學生,適合語法的查漏補缺。

語音教程:

BBC英式口音視頻教程:中年女教師。單個音標的教學,形式比較枯燥。官方網站:BBC Learning English | Pronunciation Tips。視頻和配套電子書下載:【入門級】美語發音視頻教程(American Accent Video Training Program - PronunciationWorkShop) + 英式發音視頻教程(Pronunciation Tips - BBC Learning English)

外教視頻玩轉英語音標和語音語調:英式口音,青年男教師。除了單個音標,還有詞語重音和句子語調。

American English Pronunciation Workshop:中年男教師。Paul Gruber美語發音視頻教程,單個音標的教學,講解比較生動。視頻和配套電子書下載:【入門級】美語發音視頻教程(American Accent Video Training Program - PronunciationWorkShop) + 英式發音視頻教程(Pronunciation Tips - BBC Learning English)

The American Accent Course: 50 Rules You Must Know:中年女教師。美式口音。注重自然語流,適合已經學習了單個音標的學生。DVD下載:進階級:American Accent Course 美語發音視頻 + Mastering the American Accent 掌握純正美國英語

《語音知識手冊_劉功勛》:沒有提到停頓、強調、語速、語調,其他的自然語流特徵都提到了,簡明扼要。

小說類有聲書:

Animal Farm:《動物農場》。推薦Timothy West的版本,Beasts of England唱得慷慨激昂。來源:【美音/英音三版有聲書+BBC廣播劇】Animal Farm 動物農場

Black Cat黑貓系列分級讀物:經典小說的簡寫版。

牛津「書蟲」系列分級讀物:經典小說的簡寫版。

非小說類有聲書: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萬物簡史》。流暢生動的近代科學發展史。

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異類》。另類的成功學,「時勢造英雄」和「馬太定律」的通俗詮釋,「10000小時理論」的出處。

The Mystery Method: How to Get Beautiful Women into Bed:《把妹達人之謎男方法》。男士的把妹攻略,女士的防狼手冊。

歌曲:

Every breath you take (Sting):定語從句。

That"s why you go away (Michael Learns To Rock):定語從句。

Could I have this kiss forever (Enrique Iglesias Whitney Houston):委婉請求用詞could。

I do cherish you (98°):do讀音的重複,長音u。

No matter what (Boyzone):no matter句型。

Without you (Mariah Carey):純熟的歌唱和吐字技巧。

I believe I can fly (R. Kelly):純熟的歌唱和吐字技巧。

If only you were here (Stephen Gately):虛擬語氣。

Lose yourself (Eminem):饒舌rap,練習快速吐字。歌詞勵志。

Unforgivable sinner (Lene Marlin), Where I"m headed (Lene Marlin):旋律明快,練習快速吐字。

It makes me ill (N"sync):饒舌pop,練習連讀弱讀,短音i。

Truly, madly, deeply (Savage Garden):排比句,一氣呵成的連讀。

Sound of silence (Simon Garfunkel):經典民謠,吐字技巧純熟。

Hotel California (Eagles):經典搖滾,洒脫滄桑,吉他獨奏出彩。

In the end (Linkin Park):饒舌部分練習有節奏地吐字,高潮部分練習有力地吐字。

Better man (Robbie Williams):深情,激情,吐字清晰。

Skyfall (Madilyn Bailey / Adele):Adele神曲,翻唱也好。

More than words (Extreme / BBMak):Extreme神曲,翻唱也好。

As long as you love me (Backstreet Boys):賓語從句。

The boy is mine (Brandy and Monica):兩人對唱,美國黑人口音,練習繞口令。

Trouble is a friend (Lenka):神曲。澳洲歌手。

Waiting for a girl like you (Foreigner):完成進行時。

Hero (Mariah Carey):勵志歌曲。

Whenever you call (Mariah Carey and Brian McKnight):whenever引導的狀語從句。

Wherever you will go (The Calling):wherever引導的賓語從句。

Back at one (Brian McKnight):it作為形式主語的強調句。

電影:

真愛至上(Love Actually):彙集了十幾個英國一線明星(主演里只有Laura Linney是美國人),故事溫暖,充滿英式幽默。反覆看也不會覺得枯燥,所以適合作為英語學習的材料。

肖申克的救贖(Shawshank Redemption):Morgan Freeman的旁白非常出彩,而且語速較慢。故事先抑後揚,適合補充正能量。

記憶碎片(Memento):敘述方式奇特,只有反覆看才能看懂(不要劇透!)。對白比較簡單,口音標準美式。

卡特教練(Coach Carter):美國一支來自城市貧民區的高中籃球隊的傳奇,卡特教練帶領一群熊孩子戰勝自我。略偏美國黑人口音。

完美風暴(Perfect Storm):艱苦訓練,犧牲精神和領袖風範,喬治·克魯尼代言頂級奢侈品的理由。

黑洞頻率(Frequency):科幻包裝下的家庭煽情片。詹姆斯·卡維澤的獨特氣質。

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英式口音,表面的情節是偷情,真正感人的是朋友之間無條件的信任,類似於經典故事Damon and Pythias。

七宗罪(Se7en):負能量爆棚的優秀電影,情節、攝影、演員都無可挑剔。

十一羅漢(Ocean"s Eleven):美國明星雲集,對白簡練、精彩,情節緊湊、輕鬆。

諜海計中計(The Recruit):艱苦訓練,道德考驗。

血濺13號警署(Assault on Precinct 13):善惡反轉,團隊合作、犧牲、背叛、應變。

心慌方(Cube):強弱反轉,團隊合作、犧牲、信任。

哈利波特系列:英式口音,對白淺顯,內容易懂。

007系列:英式口音,傳統動作片。個人推薦:大戰黃金賭場(Casino Royale)。

諜影重重系列:另類動作片。個人推薦:諜影重重3:伯恩的最後通牒(The Bourne Ultimatum)。

電視劇:

是,大臣(Yes, Minister):80年代經典英劇。幽默,政治。

飛天大盜(Hustle):英劇。懸疑,劇情。

政局邊緣(The Brink):2013年美劇。惡搞,政治。

X檔案(The X-Files):經典美劇。懸疑,科幻。

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美式喜劇。

IT狂人(IT Crowd):英式喜劇。

美眉校探(Veronica Mars):美劇。校園,懸疑。

實習醫生格蕾(Grey"s Anatomy):美劇。職場,愛情。

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美劇。家庭。

火線(The Wire):美劇。巴爾的摩的販毒人生和緝毒故事。

黑鏡(Black Mirror):英劇,迷你電影。黑得深沉,揭露人性的陰暗面。

講座:

Intelligence Squared:專家辯論會,牛津式辯論規則,觀眾投票。官網有錄音和文字下載。適合中高級水平的學生。寫作參考。

TED talks:專家演講,15分鐘左右一集,內容包羅萬象。選那些有中英文雙語字幕的反覆看。寫作參考。

十分鐘速成課(Crash Course):主題包括世界歷史、大歷史、生態學、化學、生物學、解剖和生理學、心理學、經濟學、英語文學等等,每個主題有20-40節課。網易公開課、bilibili、人人美劇等網站和app有中文字幕。

名校公開課:哈佛、耶魯、斯坦福、麻省理工、芝加哥大學等等。網易公開課、新浪公開課等網站有中文字幕。

美國總統國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美國總統每年年初的演講,白宮網站可以下載錄音和錄音。

美國總統大選電視辯論。

紀錄片:

幾大電視台:BBC(英國廣播公司),National Geographic(美國國家地理頻道),Discovery(美國發現頻道),PBS(美國公共廣播系統)。

Wild Africa / China:《野性非洲 / 美麗中國》,BBC的系列紀錄片,製作精良。還有南美洲、歐洲、澳洲、阿拉伯、加勒比、印度、巴爾幹、印尼、巴西、密西西比等專題。

An Inconvenient Truth(難以忽視的真相):美國前副總統Al Gore的個人宣傳片,與此同時也很好地介紹了全球變暖的問題。寫作參考。

Global Warming Swindle(全球變暖大騙局):和戈爾針鋒相對的紀錄片。

Michael Moore(邁克爾·摩爾):反對美國政府和大公司的美國導演,著名影片包括Bowling for Columbine(科倫拜校園事件),Fahrenheit 9/11(華氏911),Sicko(醫療內幕),Capitalism: A Love Story(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

Earthlings(地球公民):環保。

Zeitgeist(時代精神):揭秘真實的美國。有兩部,第二部副標題Addendum。有陰謀論色彩。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apitalism(資本主義人民共和國):美國人看中國。

新聞:

Guardian:英國《衛報》,網站內容極為豐富,業界良心,阿桑奇、斯諾登都是他們獨家報道的。立場偏激進。

Economist: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每期雜誌都會有全文朗讀錄音,部分文章會有中文翻譯。立場偏保守。非官方中文網站,ECO中文網 - Powered by Discuz!。錄音和pdf下載:2016-04-02更新:經濟學人雜誌及音頻

BBC:英國廣播電台。網站和app都做得不錯,官方app「BBC News」。網站上專門有一個Learning English頻道,還有中文網。還有BBC News新聞電視台,新聞電視台非官方app「世界TV直播電視」。立場偏自由派(類似Deutsche Welle德國之聲電台)。

Financial Times: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有中英對照的內容。立場偏保守。

Wall Street Journal:美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有中英對照的內容。立場偏向美國共和黨。

New York Times:美國紐約時報,也有中文網,但需要翻牆。立場偏向美國民主黨。

其他: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NPR(美國國家公共電台),PBS(美國公共廣播系統),CCTV英語頻道,China Daily(中國日報),Global Times(環球時報英文版)。

網站、軟體、手機app:

知乎:app和網站。有一些很好的關於英語學習的問題和回答(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大家網論壇:有一些很好的學習材料(大家論壇-全球最大的教育培訓學習考試論壇!英語、財會、計算機網上學習家園!)。

留學考試論壇:太傻,尚友,滿分,TPO小站,無憂托福/無憂雅思。

網盤資源:百度網盤搜索引擎(Panc.cc-胖次網盤搜索 - 胖次分享社區 - 我們熱愛分享;網盤搜索,網盤搜一下百度網盤全知道--最穩定的百度網盤搜索引擎;網盤搜索,盤搜一下,百度網盤就搜到-國內優秀百度網盤搜索引擎;http://so.baiduyun.me/)。

外語圖書資源:Library Genesis(Library Genesis;或者Library Genesis),Electronic library. Download books free. Finding boooks,Share and download your favorite ebooks。

豆瓣小站「英語有聲讀物和廣播劇」:資料下載,英語有聲讀物和廣播劇的小站。

Quora:app和網站。英文版的知乎,The best answer to any question。

亞馬遜:app和網站Online Shopping for Electronics, Apparel, Computers, Books, DVDs amp; more。看看老外是怎麼吐槽商品的。

BuzzFeed:app和網站BuzzFeed Quizzes。國外博客文章聚合,還有一個測試頻道,適合消磨時間(BuzzFeed Quizzes)。

網易公開課:app和網站。各種講座,大多有中英雙語字幕。

bilibili:app和網站。各種影視劇,大多有中英雙語字幕。

雅思小作文參考:英國政府統計局(Statistics - release calendar - GOV.UK),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Observer,OECD.org - OECD)。

雅思Easy姐:app。劍橋雅思聽力(C4-C10)、閱讀(C4-C10,題型分類練習),口語機經(有考生自己上傳的錄音)。

托福Easy姐:app。TPO聽力(TPO1-TPO34)、閱讀(TPO1-TPO34,題型分類練習,生詞本),口語機經(有考生自己上傳的錄音)。

朗易思聽:app。英語聽力材料,包括雅思、托福、初高中、高考、四六級、BBC、經濟學人雜誌、有聲書、紀錄片、影視劇、演講、TED等,可以免費下載40篇。

英語演講資源:The Power of Ora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收錄了大量的英語演講,包括各種名人政要的錄音、視頻,以及電影里的演講場面。

附錄二:進一步閱讀推薦

中文書可以用網盤搜索。英文書可以用Library Genesis網站搜索下載。

1.深入淺出的外語學習方法入門

1.1《找對英語學習方法的第一本書》

作者:漏屋。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年。

作者是英語培訓行業的資深工作者。書的內容最初在天涯論壇上連載,內容生動,故事很多,啟發性強。作者強烈推薦的Rosetta Stone軟體非常適合入門級別的學生。

缺點是片面推崇史蒂文·克拉申的「可以理解的輸入」理論,而且對於語音的基礎作用強調不夠。

1.2《英語學習的革命——論中國人學英語》

作者:徐火輝,徐海天。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年。

作者是給英語老師做培訓的教授。理論部分很精彩,可見作者對於前沿科學研究的熟悉。通過對於最新科學研究的總結,說明並且強調了語音的基礎作用(被作者稱為「荷馬法則」)。除了最重要的「荷馬法則」,作者還總結出了強調文字的輔助作用的「倉頡法則」和強調藝術的輔助作用的「繆斯法則」。

作者建立了網站和論壇(徐老師原典英語自學法論壇 - Powered by Discuz!),並且正在全國推廣他的學習方法和英語培訓機構。

缺點是過於偏重科學理論而生動性不夠,而且過於推崇自創的「原典學習法」。

1.3《外語是怎樣學會的》

作者:王初明。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作者是國內的一流學者。語言淺顯易讀。強調了在真實語境(上下文、環境)中學習的重要性,介紹了許多實用的技巧。

缺點是理論深度不夠,而且沒有講清楚一些技巧的適用範圍。

1.4《英語學習的革命》

作者:D.W.。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

作者是國內大學英語老師和優秀的翻譯員。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具。提供了測量自己英語水平的工具,以及對於各種水平層次的學習建議,簡明而且實用。

缺點是基本不講理論,而且沒有講清楚一些技巧的適用範圍。

1.5《把你的英語用起來!——原地復活你放下多年的英語》

作者:伍君儀,劉曉光。外文出版社2013年。

伍君儀就職於媒體行業,北京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臨床醫學學士,在新浪博客分享自創「透析英語學習法」,分享閱讀英文原著的經驗和體會。劉曉光就職於獵頭公司,在豆瓣網創建「惡魔奶爸的英語教室」(奶爸的英語教室的小站),頗受好評,主要思路是通過聆聽英語播講類材料、語音模仿、寫作練習、閱讀練習來達到真正能把英語作為一個語言工具去使用的目的。

針對學習者的不同英語水平,介紹了許多優秀的學習材料,其中的絕大部分都可以在網上下載,實用性、操作性強。基本思路與《英語學習的革命——論中國人學英語》中的「原典學習法」異曲同工。

缺點是片面推崇史蒂文·克拉申的「可以理解的輸入」理論,而且沒有講清楚一些技巧的適用範圍。

2.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

2.1《語言家:我的語言探險之旅》(The Linguist, A personal guide to language learning)

作者:斯蒂夫·考夫曼(Steve Kaufmann)。中華書局2004年。

作者生於加拿大,曾經在在巴黎留學,在香港、北京、東京等地從事外交官和國際貿易的工作。自學掌握了11種語言,包括中文、廣東話、日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俄語、義大利語、瑞典語等。現在創辦了一個幫助學生學習語言的網站。

各種經驗的實用性強。介紹個人經歷的部分也很生動,有啟發性。

感興趣的讀者還可以上網搜索作者自己錄製的視頻「7 secrets of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ing」(成功語言學習的七個秘密,有英文版,也有中文版),以及其他討論語言學習的視頻,優酷網和Youtube都有。

缺點是理論性不夠,而且沒有講清楚個人經驗的適用範圍。

2.2《Fluent Forever: How to Learn Any Language Fast and Never Forget It》(永久的流利:怎樣快速學習任何一種語言而且永不忘記)

作者:Gabriel Wyner。Harmony 2014。尚無中文譯本。

作者是30歲出頭的美國人(母語是英語),歌劇演唱者。2007年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獲得了機械工程和聲樂表演的雙學位(本科),然後在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學院獲得了歌劇、民謠、聲樂的三學位(碩士)。能流利地說6種語言。曾在14周內學會了德語、5個月內學會了法語、10個月內學會了俄語。

書中吸收了一些神經科學和語言學的研究成果,並且結合作者自己的學習經驗,給出了四個階段的學習方案和詳細的指導,實用性、操作性強。

Tim Ferriss在自己的博客里總結了這本書的精華,博客文章題目是「How to Learn Any Language in Record Time and Never Forget It」(如何用創紀錄的時間學會任何一門語言而且永不忘記),網址:How to Learn Any Language Fast and Never Forget It。

作者自己有一篇更精簡的總結,題目是「I Learned to Speak Four Languages in a Few Years: Here"s How」(我在幾年時間裡學會了講四種語言:方法如下),網址:I Learned to Speak Four Languages in a Few Years: Here#x27;s How。這篇文章已經有了中文翻譯,網址:譯言-我在幾年時間裡學會了講四種語言:方法如下。

作者的個人網站上也有大量的學習指導,網址:Learn a language fast and efficiently – Fluent Forever。

2.3《Fluent in 3 Months: How Anyone at Any Age Can Learn to Speak Any Language from Anywhere in the World》(三個月就能流利:學會說任何一種語言的方法,不管你是誰、幾歲了、住在哪裡)

作者:Benny Lewis。HarperOne 2014。台灣晨星出版有限公司有中文譯本。

作者是30歲出頭的愛爾蘭人(母語是英語),自由職業的翻譯員、旅行家。曾在某知名語言培訓機構做英語老師。畢業於愛爾蘭最大的大學都柏林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專業是電子信息工程。自認為「語言天賦」一般,20歲到西班牙工作半年後仍然不會西班牙語,後來決心要讓自己完全「浸泡」在西班牙語環境中,並在幾個月後學會了西班牙語,這也是他學會的第一門外語,此後便一發而不可收。目前,已經能夠流利說七種語言(英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世界語),還能夠在對話中說中文普通話、美國手勢語、荷蘭語、愛爾蘭語。

書中有許多很實用的學習指導。強調從學習的第一天起就開口說,並且鼓勵人們在說的時候犯錯誤,認為犯錯越多就學得越快。

作者在Tim Ferriss的博客里寫了一篇簡短的文章,博客文章題目「12 Rules for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in Record Time — The Only Post You』ll Ever Need」(用創紀錄的時間學會外語的12條法則——你所需要的唯一一個帖子),網址:12 Rules for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s in Record Time - The Only Post You』ll Ever Need。

作者的個人網站上有大量討論語言學習和世界各地文化的文章,而且還特別針對許多流行的語言學習教材和學習軟體作出了詳細的評估,比如對Rosetta Stone軟體、Pimsleur系列教材。網址:Front Page - Fluent in 3 months - Language Hacking and Travel Tips。

缺點是過於強調開口說,對於看聽讀的重要性則相對忽視,只適合一部分對語言學習特別有熱情的學習者。

2.4 《How to Learn Any Language in 3 Months》(如何在三個月內學會任何一門語言)

作者:Timothy Ferriss。來自於作者博客,網址:How to Learn Any Language in 3 Months。

文章綜合了認知神經科學和時間管理的知識,提出了目標(材料:學什麼)、興趣(堅持:為什麼學)、方法(效率:如何學)的三原則。

作者是美國人(母語是英語),1977年出生,自由職業的企業家、投資人、演員、武者和舞者。曾為某知名英語培訓機構做課程設計。2000年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在神經科學系和東亞研究系學習。能說六門外語:漢語、韓語、日語、德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

提倡每周工作4小時的觀念,並寫有暢銷書《The 4-Hour Workweek: Escape 9-5, Live Anywhere, and Join the New Rich》(4小時的周工作時間:告別朝九晚五,旅居世界各地,邁入新貴階層)、《The 4-Hour Body: An Uncommon Guide to Rapid Fat-Loss, Incredible Sex, and Becoming Superhuman》(4小時的身體:通往快速減少脂肪、美妙性愛和成為超級人類的一份不同尋常的指南)、《The 4-Hour Chef: The Simple Path to Cooking Like a Pro, Learning Anything, and Living the Good Life》(4小時的廚師:像廚師一樣烹飪、能夠學會任何東西、活出美麗人生的簡單辦法),前兩本已經有中文翻譯(《每周工作4小時》、《每周健身4小時》)。

作者的博客上還有另外幾篇關於語言學習的文章,一篇是介紹如何用最簡單的辦法來分析語法,題目是「How to Learn (But Not Master) Any Language in 1 Hour」(如何在一個小時內學習(但不掌握)任何一門語言,網址:How to Learn (But Not Master) Any Language in 1 Hour (Plus: A Favor)),另一篇題目是「Why Language Classes Don"t Work: How to Cut Classes and Double Your Learning Rate」(為什麼語言課沒用:如何減少課時並加倍你的學習速率,網址:Why Language Classes Don#x27;t Work: How to Cut Classes and Double Your Learning Rate (Plus: Madrid Update))

2.5《6個月學會任何一種外語》

作者:龍飛虎(Chris Lonsdale)。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

作者生於紐西蘭,取得語言學和心理學方面的學位,來中國從事英語教育和人才培訓工作多年。強調了聽力訓練(「泡耳朵」)的重要性。列出了幾個重要原則。制定了一個簡單實用的六個月學習方案。語言淺顯易讀。

作者創立了「功夫英語」培訓機構,書里的很多內容可以在機構的網站上看到。

缺點是理論深度不夠,而且沒有講清楚一些技巧的適用範圍。

2.6《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中國孩子的英語路線圖》

作者:安妮鮮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年。

作者是兩位孩子的母親,曾經在加拿大生活過,接觸到那裡的語言教學環境。強調親子互動和聽讀優先。強調了字母拼讀對於閱讀的重要性。總結了選擇學習材料的原則,即「興趣+能力」。

全書的精華內容可以在網上看到。作者有自己的博客和論壇。

缺點是基本不講理論,而且適用範圍較窄。

2.7《How to be a mor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怎樣成為更加成功的語言學習者)

作者:Joan Rubin,Irene Thompson。Heinle Heinle 1994第二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引進,2009年第二版,附有詳細的各章節導讀)。

對於學習外語的各個方面(從總體的學習規划到各個分項的能力提升)都提出了實用的建議。中文導讀總結了全書的精華內容。

2.8《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語言學習策略:教師必讀)

作者:Rebecca L. Oxford。Heinle Heinle 1990(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引進,有詳細的中文導讀)。

全面詳實的經典教科書。學生也可以讀。中文導讀總結了全書的精華內容。

3.詳細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3.1《第二語言習得導論——對外漢語教學視角》

作者:劉頌浩。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年。

可能是國內最好的一本介紹外語學習相關理論研究的書,內容全面,深入淺出,文字生動。

缺點是對於語音的基礎作用強調不夠。

3.2《二語習得重點問題研究》

文秋芳 編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對於幾個關鍵問題的詳細梳理,文獻資料詳實。

缺點是僅僅是文獻整理,而沒有做更深層的綜合總結。

3.3《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第二語言習得的原理和實踐)

作者:Stephen D. Krashen(史蒂文·克拉申)。Pergamon Press 1982(互聯網版本2009年)。

本書是對於外語學習研究的最早期的一個理論綜合,綜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並且提出了簡明的原理。作者把外語學習的原理歸結為兩點:可以理解意思的輸入+合適的情緒狀態。這個簡單的原理可以解釋語言學習中的很多現象,所以對於實際應用有很強的指導性。國內外許多反對傳統的「語法-翻譯」教學法的人都很推崇克拉申。

優酷網上有作者的幾個講座和演講視頻。

缺點是由於過於追求理論綜合和反對傳統的語法翻譯教學法,導致作者提供的理論雖然深刻,但卻略顯片面。而且由於腦科學/神經科學的研究在當時還不夠深入,所以作者沒有強調語音的基礎作用。

3.4《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概況)

作者:Diane Larsen-Freeman, Michael H. Long。Longman 1991(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引進,有詳細的中文導讀)。

全面詳實的經典教科書。中文導讀總結了全書的精華內容。

3.5《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troduction to a general theory》(第二語言學習的條件)

作者:Bernard Spolsk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引進)。

用74個「條件」來總結第二語言學習的所有研究成果,可以作為一個幫助理解的大框架,但缺少像克拉申那樣簡潔的綜合。

3.6《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語言教學教程:實踐與理論)

作者:Penny U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引進,有詳細的中文導讀)。

全面、深入、細緻、實用的外語教師培訓手冊。


我在底下關注這個題很久了。答案和關注都很壯觀,今明兩天得空,就來慢慢寫這個答案。有人覺得我想搞個大新聞,哈哈,被你猜中了。


還是老規矩,長文章先上提綱:

一、找方法之前先問一問「學習方法」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二、指導思想

三、材料材料庫

四、突破方向

五、具體小工具。


一、找方法之前先問一問「學習方法」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現在排名前十的答案我提煉一下:

@EscapeplanC 給了一個關於賴世雄材料的自己的筆記。2298

@mu peng 主要講了背單詞很重要,瞧,我背了這麼多單詞。5984

@魏劍峰 強調獨立思考的態度與能力,強調閱讀。222

@蘭舟醬 推薦Elevate這個應用,主要是同義詞替換,或者說thesaurus字典的實戰練習。360

@louhrymore 建議影視字幕放進kindle每天讀1、2個小時。21

@Leviathan Nee 強調勤奮,多讀多聽,最重要的是勤查字典。6

@小欣 背完10本書培養語感+英語環境里胡亂說+有目的定向鞏固單詞和歐美文化 703

@Nicole Xu 主要是聽說先行,閱讀後起,沒有捷徑。745

@Qenta 同反義字典,聯想背單詞,俞敏洪詞根詞綴,字典,Quora一筆帶過一下。473

@惡魔的奶爸Sam 語境重要多閱讀+反對玄學(我估計是mu peng 那個答案)566


全部總結起來,大家說了指導思想+材料(庫)+突破方向的選擇+具體小工具。大家都是中文為母語的人,既然答題匯總後是這樣的結果,那麼我們可以反推出,題主想問:大家在英語學習上從指導思想,材料(庫),突破方向的選擇和具體小工具這些方面有什麼意見建議。學習方法這四個字太泛,導致下面的答案很多談話不在一個頻道上。對,我就是在控訴題主拋出了一個極易引起撕逼的話題。傻題主,我知道你在看,你有本事問問題,你有本事承認啊 : )

因為缺少標準這個題都撕成什麼樣了。題主我告訴你,你這是要負責的 : )


所以我作個死,從這四方面說一下我的想法。這個題目好大喲,要是我累死在電腦前請給我微信發紅包,我女朋友會取出來去打麻將的。。。


二、指導思想


2.1 牢記可理解輸入

除此之外的東西都是為了幫助你堅持可理解輸入:比如,閱讀材料選擇適合自己的水平是為了你堅持讀下去;透析法只查少量單詞為了你閱讀的時候有愉悅感堅持讀下去等等。每個人堅持的耐受程度不一樣(你想一頁查5個只要自己嗨就行,特別現在電子詞典點一下就行),興奮點也不一樣(比如我連中文閱讀習慣也沒有),選擇具體方式方法時注意領會精神即可,切勿削足適履。那些別人說經濟學人好他就讀,VOA常速不錯他就聽,竟然還聽寫,聽寫完發現沒聽寫稿。真是把no zuo no die刻畫vividly。


2.2 想清楚為什麼要干這個,實踐的過程中別走偏

昨天無意間在百度上搜李平武,出來的第一條鏈接竟然是我在知乎上寫的詞根分析答案,搞得我好像是知乎詞根詞綴詞源教主似的(其實也沒人這麼說,我YY的)。這裡聲明一下,我茲辭適當地學習詞根詞源知識在記單詞,理解單詞方面提高些效率,但是,作為學習者過了了解階段如果還深入鑽研,收益的邊際效應非常明顯。你的目的是能讀懂,能快速地讀懂,詞根是手段不是目的。有些名師造出一整套複雜的詞根理論,在下不作評述。


很多人背單詞從來沒有複習的概念,每天都想背新的單詞。雖然知道複習有必要,卻從來不執行,這說到底還是思想問題。一本四級辭彙書30個list,背之前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說要在兩周內背完,然後就搞得跟大躍進一樣,每天背3個新的list開心的很,輪到複習了耷拉個頭。你的最終目的不是背單詞,不是兩周之內背完這本書,你的目的是背完單詞要能閱讀,不是為了聽讀你學毛個英語。在小階段目標里太過忘情不顧出發點,真感覺這種背單詞風格跟大躍進運動一樣一樣的。


學英語,學任何東西,在具體操作前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比如為什麼要聽VOA。如果不是出於極大的難以名狀的熱情,而是搞不清楚目的的人云亦云,我真的建議你回家看愛情公寓樂呵樂呵。吭哧吭哧搞了幾天,在實踐中無數次懷疑自己行動的意義,要命的是幾天的付出對提高是遠遠不夠的,放棄,然後覺得自己好弱沒毅力,惡性循環。


2.3 讀別人建議時對他論證過程和論據用腦子分析

很多人是這麼論證問題的,我用了***兩個月,托福考了***,所以快來聽我的。

1、無圖無真相的個人經驗需高度警覺,要是當故事看,我沒意見。用它來指導學習,規劃自己

的學習進度。我只能說你的機會成本可真低廉。

2、兩個月?每天十分鐘還是每天15個小時?更搞笑的是,我在微博上看到過有個口語名師說他

以前對一個雙母音練了整整一個暑假,個暑假,暑假,假的。。。要作為有效論據請至少換算

成小時,這是最起碼的誠意。如果是全日制授課,老師水平很重要,如果是培訓,老師分析

問題的思路很重要。我不繼續說下去了,傷感情,都有共同的好友的。。。

3、一開始可以堅持多久,用了**帝黃丸後,能堅持多久。沒前後對比說個雞巴。

4、為什麼***會有用?這個問題必須說明白,否則我怎麼知道,用的提高不是你的兩倍呢?關鍵

不是用什麼,而是那個東西里那個組件能對應提高,可能剛好彌補了他的薄弱點,的確有效,可是你是你,是不一樣的煙火(好像是這麼說的吧 : ) Frank蜀黍年紀大了,求推薦網路流行最新梗。


就是這種千瘡百孔的論證過程竟然還有幾千個人點贊,知乎的贊也真是廉價。我誰都沒針對,別跟我撕,被領導穿小鞋穿怕了,我膽小。。。


類似這種奇葩論證模式還有好多,限於篇幅就不多舉例了(我也來裝一次費馬)。


2.4 簡述一下英語提高的思維框架

我是辭彙主義者(這個主義是我造出來的)。我認為英文能力提高約等於辭彙能力提高。它的提高有三個維度:認識單詞和快速反應(包括音和形),精確地理解詞義,搭配著鞏固辭彙。

第一條我在有關英文詞根的有哪些好書推薦? - Frank Huang 的回答這個答案里有很詳細的論證。接下來重點說說二、三兩條。詞義的精確理解就決定了任何圍繞單詞記憶的方法都跟他不在一個頻道,這時候你可以讀英文釋義,同反義,詞根詞源,上下義詞和例句等等。從不同維度切入來深挖對單詞的理解。對於第三條,很多人都說搭配,但是搭配,語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特別是語境、搞得都有點像玄學了。我貼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什麼是語境,他是很具體圍繞在辭彙周圍的。我最近帶人在做這方面的整理工作,例子很多不過格式不一樣沒法傳知乎,暫時舉一個很典型的老例子:


agent[ag(act) = to do 做;-ent = person =&> 「person who does」 做事的人]


作用於Business affair語境里,是商業上替別人辦事的人(person who looks after someone else"s business affairs)。因為中文通過幾個漢字自由搭配可以弄出詞義很精確的詞語,所有它就有代理商,中介,代理人等等的中文意思;當agent與actor or musician搭配時就變成了幫藝術家音樂家辦事的人(An agent in the arts world is a person who gets work for an actor or musician),在中文裡叫做經紀人;當與country"s secret service搭配,就成了為國家秘密事物做事的人(secretly for the government or other organization),簡稱特工;當agent從一個人引申為一件事的時候,和a particular effect搭配時,它的含義為特定作用的事情或者說因素(cause this effect);引申為一種品物時,agent的含義是在化學機理上起作用的物品,往往被叫做作用劑(A chemical that has a particular effect or is used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語境不是很玄的所謂的上下文,他是一個句子中圍繞在這個單詞周圍的作用對象,他是可以把握,可以主動學習的。看很多閱讀名師不了解這一點,或者揣著明白當糊塗,在那裡大講意群閱讀練習,都是再典型不過的空中樓閣。


此外,很多長難句與其說是語法問題還不如說是辭彙掌握水平的問題。大腦就是個CPU,正常閱讀時裝內容剛剛可以流暢運行,現在讀外語了,哎這個詞好像是什麼意思,這個詞意思理解偏了,這個詞跟特定對象搭配會有轉個彎的詞義,這個詞跟周圍詞是一個整體你視而不見,這些都時時刻刻在閱讀中碰到,你大腦不死機,長句子讀得懂才怪。


在這三方面的提高是你英文能力提高的核心,聽和讀在第二、三階段基本一體,只是很多人僅僅在「音」這階段遲遲邁不過坎,看不到後面的路罷了。母語學閱讀和二語閱讀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前者僅僅是熟悉字形,即第一階段,後者是一二三階段都得花大力氣學習和掌握。


三、材料和材料庫

我平時沒有什麼閱讀習慣,文藝清新浪漫武俠歷史商業政治等等都沒有興趣。想要研究問題了我都從知網單獨下文章看,各種專業都不限制(當然我研究地最多的是。。。哈哈哈少兒不宜),這完全是目標導向的閱讀,是為了解決問題。作為一個無趣的人,讓我為了學英語讀英文小說,還要照顧水平讀弱智刊物,臣妾做不到。這是我在接觸閱讀法時思考最多的問題。我讀英文有快感是因為我發現這個詞原來這麼用,這個詞竟然可以這麼用。基於個人情況,我眼睛瞄上了一樣東西,對的,字典(從ALD到usage,從synonymy到Collocation)


從語言學習角度,單位時間的閱讀,ALD字典的語言點丰度(這也是我造的詞,注意領會精神。。)比任何小說都高(沒有數據支撐的,全憑分析)。特別是電子詞典時代,有針對性地讀字典完爆任何辭彙書和辭彙練習書。 @曾文禮跟我說《英語辭彙飛躍》對他幫助很大,我看覺得是不錯,不過它裡面的原料,字典里全部都有。


因為學習(翹課上自習)和工作強度原因我讀了兩年多字典(上班時間電腦自己跑數據,我每天可以讀四小時以上,一定注意論證要精確到小時)。我在柯林斯高階,牛津高階,韋氏同反義,柯林斯用法,朗文搭配中讀過四六級,托福和要你命三千中的單詞,因為每個句子我都能讀得高潮(情懷機里至今還有截了一萬多個句子,再進一步篩選找時間造句),反正就是很爽。


做這些選擇都是基於可理解輸入指導。我一開始是讀雙解字典的,ALD字典所用的解釋用詞是很簡單,高中生水平,但例句是有難度的,有些時候需要中文翻譯來幫助理解(絕大多數材料都沒這個天然優勢,他們看不懂了就只能。。。跳過。。。),我建議有300-500小時雙解閱讀功底再扔掉例句翻譯的拐杖,然後可以再讀韋氏同反義,柯林斯用法,朗文搭配這些英英字典。不要別人說英英你就英英,新東方還推薦韋氏大學呢。


當然還順便聽朗文美語的例句音頻,沒有特意聽過VOA,BBC,主要靠精聽句子(詞典里的句子和把美劇切成句子)。


說到這裡,請允許我感嘆技術方便人類!十年前這麼方便讀字典還是不敢想像的。


你讀什麼都可以,我也從來沒把自己讀字典的心得說成***法。可理解輸入,持續下去,只要自己嗨就行。當然你要找語言點密集的材料,並且時間零碎,經常被打斷(白領),耳邊有噪音(學生上爛課),我手機讀字典方法不妨一試。一點小經驗而已,真的不是什麼大法。。。


四、具體突破方向

從哪個環節具體突破總是有很多聲音在環繞。從聽說到讀寫到背單詞,莫衷一是。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我說一個無論幹什麼都需要時刻注意的準則:分小項訓練。


@萬維鋼 老師舉過一個例子說

在美國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學校里,甚至有禁止學生把一支曲子連貫地演奏的要求,規定如果別人聽出來你拉的是什麼曲子,那就說明你沒有正確練習。

我查不到相關的英文資料來佐證之,以我對萬老師的敬重這個例子暫時就拿來當破題的論據了,要撕別找我,冤有頭債有主---&> @萬維鋼


有一次在知乎看到一個問「找老外練外語有沒有必要」的問題。民科和學究掐了起來。我是雜牌軍,不過我們可以不基於任何具體理論知識分析一下:

老外問你吃了沒,你說吃過了呀,這一頓真是big,好yummy呀,媽媽又要擔心我的體重,怕我嫁不出去,you know, 我今年都22歲了還是沒有藍朋友,我好著急呀,Tom, 你覺得我美嗎?


有人對後面的發散覺得好搞笑,不過我問你,從語言角度,老外問你吃了沒,你答吃了,就不是「文不對題」?一定要搞清楚,你是在練什麼?練內容還是練語言?老外想跟你談世界和平,你跟他嘮嘮排骨米飯有何不可?好了,問題來了,這樣子的話跟對著鏡子一個人瞎講有什麼區別?是的,沒有區別,不基於堅實的可理解輸入而大談自己能跟老外談笑風生都是幻覺。


老外說了這麼一句:

OK. Did you know last night a raccoon got trapped in the dumpster? The cops came and called the vets. A guy shot a tranquilizer dart from that tree at its butt, bulls-eye! Hell of a shot. Still, took them another hour to rescue that 「poor bastard…」

你沒聽懂,不滾回去練聽力還在那裡裝地侃侃而談,你再裝逼就要打雷了。這年頭一看到非老外不要,砸錢去北美搞幾天夏令營的人真是對得起人傻錢多的美名(是的,辦公室大姐喊著非要找老外給他兒子做家教,肥水流了外人田,我生氣!)


還是那句話,什麼基礎做什麼事,蒼蠅追大雁,累死不償命。


口語你得先聽得懂問題,再從用詞,語音方面來提高。語音本身不是極其重要的事情,但是對開口自信和自我激勵還是很關鍵的。然後聽力你從辭彙發音的快速反應,精確理解和搭配環境來做針對性突破;用詞練習從找來合適單詞運用到適合話題開始,不要挖空腦筋說著鬼都不知道的東西,還自我安慰練口語;語音方面惡魔的奶爸說的很全了,我不狗尾續貂了。


這裡單獨把聽力拎出來說一說。練聽力主要以句子為基本單元,這個小單元里會把辭彙語音,辭彙精確理解和辭彙搭配完全涵蓋進去,聽一句最多三遍,聽不懂看原稿,想想哪些詞導致聽不懂,是這個詞的音沒印象或者反應不夠快?詞義理解不精確?還是在這個搭配里詞義轉彎了?上面是聽力提高的核心,其他載體(聽寫,BBC,跟讀等等)完全不是必要選項。我自己是跟讀了3800多個英英句子之後覺得聽力有明顯提高的(一個句子聽1-3遍然後背出來,注意語調)。可以用MatLab切成句子,具體方法這裡暫時按下不提。


這個話題實在太大,我這兩周一直看《控制論與科學方法論》和Outiers容我再憋憋好好寫寫。這個大話題下就點到為止。


五、具體小工具

下面的方式很普通,直接看這篇文章如何有效積累主動辭彙? - Frank Huang 的回答


Mdict軟體里有個全文搜索,它在中譯英方面有非常強大的功能,對寫作會有極大促進。先在你的mdict里裝上柯林斯雙解,朗文雙解,牛津雙解和劍橋雙解。選中一本字典(該功能暫時不支持聯合),點工具--&>全文搜索。我們以「脫穎而出」這個成語為例,你百度「脫穎而出翻譯」會出來一個海詞翻譯(已經算很好了),他有這些例句:

句酷裡面長這樣:

海詞里只有一兩種對應的英文用法,句酷里更是毫無美感,並且例句感覺好山寨。


但是用我說的對英文雙解字典做全文搜索,他會對應這些活生生的權威英文:


1、For the lucky few, there"s the chance of being plucked from
obscurity
and
thrown into

the glamorous world of modelling...

只有極少數幸運兒才有機會從籍籍無名中脫穎而出,進入光鮮亮麗的模特圈。

2、Two main candidates are emerging as contestants for the
presidency.

兩位主要候選人最終脫穎而出成為總統職位的有力競爭者。

3、Once she became a prosecutor, she quickly established
herself
as a masterful trial
lawyer.

她一成為原告律師就很快脫穎而出,成為一名能掌控局面的法庭辯護律師。

4、He was plucked from obscurity to star in the
film.

他脫穎而出成為這部電影的主角。

5、The factor that distinguishes this company from the
competition is customer service.

使這家公司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因素是它的客戶服務。

6、a short story that stands out as a brilliant piece of writing

一篇脫穎而出的短篇小說傑作

7、The two candidates stood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the
rest
...

這兩名候選人從所有人中脫穎而出。

8、What had Cutter done to make him stick out from the
crowd?

卡特做了些什麼,讓他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

9、The only way to come out on top is to adopt a
different approach.

脫穎而出的唯一途徑就是採用一種不同的方法。

10、She wants to get ahead in her career.

她想在事業上脫穎而出。

懂行的應該會知道這種離線並行語料庫的意義,也能明白我為什麼讀字典比讀小說還嗨。


最後歡迎關注公眾號:江南詞器廠


【收藏之前麻煩先點贊】

之前一直有朋友在我其他答案下問我英語相關的學習方法,實在慚愧的是我花在英語上的時間著實不多,要我總結一些方法還真有些頭大。
後來想了想,我還是能給有一定英語基礎、想要進一步提升英語的小夥伴推薦下我學習英語的方法。【只不過倒真談不上相見恨晚】

第一項是,沒事多讀讀英文原著小說。

看英文原著小說還是有不少好處:
1、鞏固單詞
2、小說有情節、不那麼枯燥,容易堅持。
3、小說以情節為導向,容易建立英文思維,閱讀難度降低的同時更容易培養語感
4、通過閱讀小說提高閱讀速度

我讀得也不多,就把我讀過的部分內容分級推薦給大家。

書目難度排序:

入門級別:
《牛津書蟲系列》((我初中開始學英語,初二在老師的推薦下開始看書蟲系列)

初級:
《動物莊園》(animal farm)

《暮光之城》(Twilight)

中級:
《教父》(the Godfather)
《怦然心動》(flipped)
《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

高級:
Emmmm… 我還沒看到那裡去

(進入大學真的懶惰了,一本《教父》一年前看到哪裡,現在還是看到哪裡…)

當然,從英語學習這個角度來講,閱讀英文原著也還是需要講究一些方法的。
1、堅持。看外文原著小說一定要堅持!所以一定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初期如果覺得堅持下去很困難,可以選擇先看中文版再看英文原著。降低難度,提高閱讀興趣。

2、少查單詞。碰到一個生詞就查閱詞典,個人覺得這是閱讀英語原著中的大忌。盡量不要查單詞,查單詞會大大地降低閱讀的樂趣,也會阻斷閱讀連續性的訓練。效率太低,毫無幫助。
①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碰到生詞做標記,通過上下文猜測詞意;閱讀完之後再統一查生詞做積累。
②如何避免查單詞:
a.提高單詞量(最基本的)
b.降低閱讀難度

第二項是,瀏覽外文網站

(畢竟,學了英語是拿來用的啊。既學英語又長知識,這才應該是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正確姿勢嘛)

推薦一些網站(各類別都有):
Quora 英文版知乎(有能力也可以嘗試答題,只不過很費時間,回復一則別人的評論都有點累)

A place to share knowledge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world

國家地理 National Geigraphic
National Geographic: Stories of Animals, Nature, and Culture

讀者文摘 Reader"s Digest
Reader』s Digest: Official Site to Subscribe Find Great Reads

美國科學 Scientific American
Science News, Articles, and Information

最後講下用聽抄的方式提高聽力
高中覺得自己聽力比較薄弱,就用了老師的建議用聽抄的方式特意練了下聽力,有效果。
選擇一個自己能聽懂大部分(70%左右)的聽力材料來訓練。

如果都能聽懂,則幾乎沒有訓練效果;如果幾乎都聽不懂,也沒有效果。

聽寫方法:
聽一小段,大概5秒左右,能寫多少就寫多少,然後重複聽,直到能把句子大意完整寫下來。如果重複超過五遍還聽不懂,則可以看原文聽。

CNN - Breaking News, U.S., World, Weather, Entertainment Video News

沒事多練聽力,畢竟speakinglistening這兩項是英語學習中最容易退步的方面。

估計我的口語已經退化到一種慘不忍睹的地步了,QAQ

其實做到上面的內容,英語水平已經高於平均水平。

我高中班裡好多同學都是這樣乾的吧,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同學四級裸考670多,我自己六級裸考也有584。

所以應該是真的有用,但要自身需要堅持、對方法本身感興趣(比如讀英文原著,不要單純地覺得是只為了學英語,動力會不足的)

另外別來問我如何記英語單詞。。

我自己反正是沒怎麼花時間記單詞。。


前幾天剛好讀完了第100本英文原著,辭彙量也隨閱讀輕鬆加愉快地從5000+增加到了20000+。下面是2014年9月(讀原著前)和現在的辭彙量測試對比:

下面是這一年半看過的原著,有厚如 Moment in Peking (《京華煙雲》)和 Under the Dome (《穹頂之下》)這種上千頁、30多萬詞,十來天才看完的書,也有薄如 The Little Prince (《小王子》)這樣僅一萬多詞,不到兩個小時就看完的書。100本加起來詞數剛好1000萬多點:


關於以上這些書的難度分級和具體介紹,請看我另一個回答:有哪些原版英文書籍值得推薦? - 班尼璐的回答 - 知乎

當然,英語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提升辭彙量和增強閱讀能力,而僅就辭彙量的提升和閱讀能力的提高來說,也不是簡單的背和看就能有效果,方法也很重要。在重拾英語初期,我先後嘗試了大量反覆背單詞的方法,逐個查生詞讀原版書的方法,結果廢時耗力不說,成效基本為零,差點斷了接著學下去的念頭。

至於背誦,精進階段會很有幫助,尤其是背誦句子,但對於從初、中級水平向精進水平過渡的過程,背誦無疑是持續學習的又一大絆腳石。另外,看電影、看美劇的方法我就直接略過了,因為這些年看過的電影沒有五千也有三千,看過的美劇少說也有上百部,生肉看得總歸恍惚,熟肉光盯著中文字幕,英文字幕總是停下來查詞又太麻煩,這樣看必然也是沒有效果的。

走了些彎路後,偶然在知乎看到 @惡喵的奶爸 的學習方法,了解了二語習得的概念,順著又看了豆瓣小站上差不多所有文章以及《把你的英語用起來》,實踐之後真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在實踐過程中,我也開始對普遍性的英語學習方法產生了很大興趣,下面就細細說一說走過的彎路,實踐的感受,還有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的一些總結和想法。

另外,想說明一下,如果是像我一樣自己看的話,以下方法僅適合有一定辭彙基礎(有至少兩三千的閱讀辭彙量)和一定語法基礎(高考英語在及格線附近)的學習者,如果沒有這樣的基礎,最好還是先跟著初高中課堂教學法來。

一、單詞和透析閱讀法
單詞很重要,這應該沒什麼疑問。但凡說單詞不重要,說英語母語者幾千詞就能表達所有意思的,不是自我安慰就是不負責任。沒錯,柯林斯、麥克米倫等學習辭典在對單詞進行釋義時,都是用很簡單的詞,這樣看起來的確用三五千詞就能表達所有意思了,但總不能一提到 Neptune 就只能說 the eighth planet from the sun 吧,這樣交流顯然太費勁了。另外,如果只在幾千詞裡面打轉,可選的學習材料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這樣肯定是沒有辦法提高的。

所謂不重要,只能是相對來說的。在辭彙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更重要的是拓展主動辭彙,精進說寫,追求地道等,這時候只能說辭彙量不是最重要的,但要是還處在辭彙量比較低的階段,就聽信辭彙量不重要這種話,肯定是自己坑自己。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增加辭彙量呢?很多人應該依然是像我一開始這樣,找本單詞書二話不說開始硬背。

老話說得好,abandon 放在各單詞書第一的位置,不是沒有道理的;而我曾經背單詞書,毅力還是有一些的,基本能背到 benefit, 不過背到這裡肯定也不能 benefit 我,所以,這一次我硬是背到了 yield, 結果呢,不是 yield,而是 yield.

有人說這樣硬背不行,應該在短期內大量反覆,及時獲取正向反饋,這樣就能堅持背下去了。這種說法的支持者眾多,那它什麼意思呢?就是我一天背50個背不下去,然後別人告訴我這是因為你背得太少了,你得一天背500個。背得多忘得也多?沒關係,每天要背的量在這兒放著呢,只要多背多重複,短期內單詞量自然能飛速增加,這樣及時的正向反饋能讓人獲得及時的滿足感,易於堅持,形成良性循環。這邏輯乍一看挺合理,細想之下簡直微妙並感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兩三個月後單詞量增加了一兩萬這種爽快感,你九成九九九九九是體會不到的,但是,開背第二天複習單詞的時候,前一天背的百分之八九十都不記得,這種挫敗感是你實實在在馬上就能感受到的。另外,連背6個小時,8個小時,幾百個單詞,以絕絕絕大多數人的毅力,一天都堅持不下來,複習更是無從談起。毅力這東西不會憑空產生,看別人短期背了上萬詞,打了針雞血擼起袖子準備開干,真正開始了會發現這雞血也就能維持三分鐘。這樣的方法,別說打雞血了,打著雞血點滴也堅持不下去。

村上春樹的 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 中,有這樣兩句話: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對於大多數學習來說,是一個道理。痛苦無法避免,因為人的本性基本就是懶;但受折磨這件事,用對了方法,的確是可以避免的。我們學習英語,明明有更愉悅、有效的方式,為什麼還要一遍遍背單詞,一遍遍放棄,不斷去做這麼折磨自己的事呢?

硬背和所謂大量反覆的彎路走過之後,我接觸到了透析閱讀法。一開始只看到閱讀兩字,我心想閱讀么,讀就行了,碰到生詞就查了積累下來,沒什麼好說的,我也就沒耽擱,馬上買了下面幾本書:

書拿到後,我想那就從最薄且最有名的一本開始看吧,於是就翻開了The Great Gatsby, 繼續了我的彎路之旅。看的過程中,碰到一個生詞查一個,看到長難句就返回去再讀好幾遍並試圖從語法角度逐一分析,就這樣,一個小時讀了3頁且依然一頭霧水。 我直覺閱讀的思路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實踐起來怎麼就感覺比背單詞還折磨人呢?回過頭又細看了透析法,接下來再實踐,終於弄清了在辭彙量有限的情況下該怎麼去閱讀和積累生詞。

透析法基於Kra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Krashen提出,在二語習得過程中,讀和聽是寫和說的前提條件,要輸出,就一定需要有輸入。而關於輸入,Krashen在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一書中提到:

...language acquisition takes place best
when input is provided that is:

(1) Comprehensible

(2) Interesting and/or relevant to the
acquirer

(3) 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

(4) Provided in sufficient quantity

也就是說,要使習得最有效,輸入材料需滿足可理解有趣或相關、非語法排序,以及大量的原則。此外,書中還提到:

I will also conclude that the best methods
might also be the most pleasant, and that, strange as it seems, language
acquisition occurs when language is used for what it was designed for,
communication.

什麼意思呢?語言的出現,就是因為人們有交流的需求,而隨著使用、交流,語言也就自然習得了,而且這樣的過程肯定是愉悅的。


那麼,具體到透析法上:
1、可理解:
可理解是輸入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如果讀的東西是不能理解的,那讀進去跟接受到噪音沒有什麼區別。因此,所選的書或其他閱讀材料,一定要符合 i + 1 的原則。也就是說,所選材料必須只在你現有的水平上增加一級難度,太難是沒有效果的。

我大學四、六級成績分別是435和427,畢業後基本沒有再主動學過英語,所以就這成績也是有些年頭的了,而辭彙量如一開始所說,僅5000出頭。所幸當年高考英語140+,開始看書的時候雖然有些語法概念已經陌生了,但語法規則還是很熟悉的。現在回想一下,我最開始試圖讀的 The Great Gatsby, 對於我來說,不是 i + 1, 而是 i + 3 的難度:

如上圖,這是 The Great Gatsby 的第一頁,僅看藍框里這一段,所有標示出來的單詞在我當時看來都是生詞。這樣的生詞密度,不查詞只能是連蒙帶猜,連弄明白大意都困難;而一個個查過去,一段下來就要查這麼多詞,且不說非常麻煩,這樣不停打斷閱讀思路去查詞,很容易讀得人興趣全無。這也是為什麼透析法強調每兩頁只查一個生詞:如果必須要查很多生詞才能保證理解,那一定是書選得太難;反過來,即使每詞都查之後能夠弄明白意思,查詞的過程本身就耗時,再加上思路要不斷停下再重新接上,必然導致相同時間內輸入的量大幅減少,違背了需要大量輸入的原則。

生詞說完,再說說長難句。還是上圖藍框里的一段,205個詞,6個句子,除去第5句8個詞外,簡單粗暴平均一下,每個句子差不多有40個詞。這樣長度的句子說不上太難,但也絕對不是簡單易懂。書如果選得難度不合適,這樣的句子不會是一個兩個,而是會成片成片出現,這樣基本沒有辦法保證理解的同時能夠大量輸入。如果非要去讀近現代經典文學作品,那麼,如果是 Lolita, 你會不斷看到這樣長度的句子(98詞):

You have to be an artist and a madman, a creature of infinite melancholy, with a bubble of hot poison in your loins and a super-voluptuous flame permanently aglow in your subtle spine (oh, how you have to cringe and hide!), in order to discern at once, by ineffable signs—the slightly feline outline of a cheekbone, the slenderness of a downy limb, and other indices which despair and shame and tears of tenderness forbid me to tabulate—the little deadly demon among the wholesome children; she stands unrecognized by them and unconscious herself of her fantastic power.

如果是 Tender is the Night, 你會不斷看到這樣長度的句子(125詞):

In an inhabited room there are refracting objects only half noticed: varnished wood, more or less polished brass, silver and ivory, and beyond these a thousand conveyers of light and shadow so mild that one scarcely thinks of them as that, the tops of picture- frames, the edges of pencils or ash-trays, of crystal or china ornaments; the totality of this refraction—appealing to equally subtle reflexes of the vision as well as to those associational fragments in the subconscious that we seem to hang on to, as a glass-fitter keeps the irregularly shaped pieces that may do some time—this fact might account for what Rosemary afterward mystically described as 「realizing」 that there was some one in the room, before she could determine it.

如果是 Moby-Dick, 你還會看到如下之變態的句子:

Though in many natural objects, whiteness refiningly enhances beauty, as if imparting some special virtue of its own, as in marbles, japonicas, and pearls; and though various nations have in some way recognised a certain royal pre-eminence in this hue; even the barbaric, grand old kings of Pegu placing the title 「Lord of the White Elephants」 above all their other magniloquent ascriptions of dominion; and the modern kings of Siam unfurling the same snow-white quadruped in the royal standard; and the Hanoverian flag bearing the one figure of a snow-white charger; and the great Austrian Empire, C?sarian, heir to overlording Rome, having for the imperial colour the same imperial hue; and though this pre-eminence in it applies to the human race itself, giving the white man ideal mastership over every dusky tribe; and though, besides all this, whiteness has been even made significant of gladness, for among the Romans a white stone marked a joyful day; and though in other mortal sympathies and symbolizings, this same hue is made the emblem of many touching, noble things—the innocence of brides, the benignity of age; though among the Red Men of America the giving of the white belt of wampum was the deepest pledge of honour; though in many climes, whiteness typifies the majesty of Justice in the ermine of the Judge, and contributes to the daily state of kings and queens drawn by milk-white steeds; though even in the higher mysteries of the most august religions it has been made the symbol of the divine spotlessness and power; by the Persian fire worshippers, the white forked flame being held the holiest on the altar; and in the Greek mythologies, Great Jove himself being made incarnate in a snow-white bull; and though to the noble Iroquois, the midwinter sacrifice of the sacred White Dog was by far the holiest festival of their theology, that spotless, faithful creature being held the purest envoy they could send to the Great Spirit with the annual tidings of their own fidelity; and though directly from the Latin word for white, all Christian priests derive the name of one part of their sacred vesture, the alb or tunic, worn beneath the cassock; and though among the holy pomps of the Romish faith, white is specially employed in the celebration of the Passion of our Lord; though in the Vision of St. John, white robes are given to the redeemed, and the four-and-twenty elders stand clothed in white before the great white throne, and the Holy One that sitteth there white like wool; yet for all these accumulated associations, with whatever is sweet, and honourable, and sublime, there yet lurks an elusive something in the innermost idea of this hue, which strikes more of panic to the soul than that redness which affrights in blood.

沒錯,上面這468個詞是一段話,也是一句話。

相比於難度為 i + 3 的 The Great Gatsby 和其他當時看來難度為 i + infty 的經典名著,The Wolf of Wall Street 對於我來說難度剛好是 i + 1 :生詞不太多,兩頁只查一個生詞也能保證讀懂;句子也不太難,敘述口語化,描寫少,對話多。當然對於任何一本書,都不可能從頭到尾平均一個難度,比如描寫一般會難一些,而敘事、對話則普遍簡單一些,所以不必過分拘泥,只要保證大部分是 i + 1 的難度即可,在大量輸入的前提下,一定能保證大量的 i + 1. 雖然18萬詞、515頁的書讀下來只析出261個生詞,但讀完人生第一本英文原著後,終於有了在用另一種語言的滿足感,這絕不是背了單詞不知道幹嘛的虛假滿足感所能取代的,而且這樣的方法析出來的單詞,因為是在大量的前後文下析出的,信息充足,抽象充分,記憶保留率比硬背的高很多,複習時的挫敗感自然也低了許多。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方法看似進度緩慢,但實實在在是可以讓人一直堅持下去的。

2、有趣或相關:
外語學習受情緒機制影響,所選材料一定要是有趣的或者與自己生活、學習、工作等相關的,這樣讀的時候才能盡量關注內容,忘記是在用第二語言看書,進而減少抗拒感。

相關很好理解,重點說一說有趣。有趣和任何人無關,只關乎自己感不感興趣。一本書,周圍人再怎麼說好,評論家再怎麼說好,歷史再怎麼說好,再怎麼有名,但你就是沒有半毛錢興趣,那這樣的書一定不要去讀。Ulysses 作為20世紀最富影響的名著之一,被蘭登書屋評為20世紀百佳小說之首,但要是僅因為這樣的名頭就去讀這本書,那結果很可能是剛讀兩頁就開始懷疑人生,被作者意識流到找不到北,很難說再有什麼讀下去的興趣。

其他經典名著同理:許多名著在故事上可以說非常簡單甚至是情節稀薄,比如 Virginia Woolf 的 To the Lighthouse, 非要說它有情節,那就是一家人到海邊度假,與兩對賓客坐在一起吃了頓飯,各自想了些事,另外想去燈塔而因天氣不好沒能去成,十年後有所變故的家庭重逢,一家人終於去了燈塔。這樣的書,僅從情節來看,真的是毫無吸引力;當然,隨著閱讀、學習的深入,再看真的會驚嘆於其語言之美和無比細膩的場景及心理描寫,但是,在只是入門沒有深入之前,完全不用強迫自己去讀一些根本提不起興趣的書。

所以,平時喜歡讀什麼書,英文原版就去讀同樣類型的;看到什麼感興趣的,就去找相關的書來讀;對哪個作者的作品感興趣,就去找該作者的書大量閱讀。我在看電影
Men, Women Children 的時候,其中一段旁白起聽來簡直是太有情懷了,查了一下發現這段旁白出自天體物理學家 Carl Sagan 的書 Pale Blue Dot, 於是馬上找了這本書看,讀完之後瞬間對作者粉到深處無法自拔。無論是作者深入淺出的科普,優美的文筆,還是科普之中、文筆背後流露出的對宇宙的思考,對人類的情懷,都讓我覺得只看這麼一本非常不過癮,於是我就上 https://www.goodreads.com找作者其他的書:

從一到五星給看過的書排難度的話,Carl Sagan 的書難度基本都在四星,書內科學名詞眾多,句子較長且插入語多,內容經常涉及科學與宗教的辯論,又常引經據典,但是,僅憑我感興趣這一點,就足以讓我連著讀完上面10本。

需要提一下的是,懸疑、偵探類的小說,因其各種懸念總會不斷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天然具有有趣的特質,再加上這類書整體用詞、用句都相對簡單,是原版書入門的極佳選擇。不過,如果對這類小說感興趣,在選書時還是要注意,最好選按正常時間線、單線人物開篇的書看起,如 James Patterson 的書,否則因為內容上沒讀懂,很容易有語言上也沒弄明白的錯覺,因為這個放棄讀原版書就有點冤枉了。大名鼎鼎的 Agatha Christie 的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Death on the Nile,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難度都不大,內容都非常吸引人,但書內一般涉及人物眾多,而在所有人湊到一起之前,又普遍採用割裂式的人物介紹方式,剛開始讀很容易雲里霧裡。

3、非語法排序:
自然輸出的材料,比如小說、新聞,作者只會專註傳達內容,肯定不會按語法順序,如由易到難的語法點來寫作,所以這點就不多說了,只要找的是地道的閱讀材料,其一定是非語法排序的。同樣,如果一本書不重複辭彙是3000,這當然不是說有高中大綱的辭彙量就可以無生詞看下來了,這些書是不會按照任何辭彙大綱來寫的,只是在表達上用詞恰好比較簡單,所以如果已經有1萬的辭彙量,但讀 Flipped, The Alchemist 之類很簡單的小說還是有生詞的話,也非常正常,沒有必要在這種地方糾結。

4、大量:
大量的原則也很好理解,你總不能指望每天讀三五句就有很大的提高。可以說,透析的本質就是大量與可理解原則的結合,透是為了實現大量閱讀,而析則是為了能更好地理解。很明顯,如果只析不透,查每一個生詞、短語、用法,那麼在輸入的數量上一定會大打折扣;而如果只透不析,所有不明白的地方全靠猜的話,那麼在輸入的質量上一定會大打折扣,提高的效果會非常有限。

所以在初讀時,該查的地方要查,但最好選擇大多數時間泛讀的方式。有些生詞在不影響理解大意的情況下,錯過了也就錯過了,高頻詞自然會反覆出現,一定都能查到積累下來,這樣還能夠完成詞頻的自然過濾,而且大量閱讀本身就是反覆複習生詞的過程,而且這樣的複習是有上下文的。在閱讀的心態上,不要總想著在學英語,要物盡其用,一定要把一本書榨得乾乾的,尤其是在培養興趣、養成閱讀習慣的階段。試圖用少量閱讀積累其中出現的所有生詞及用法,無非還是想走捷徑罷了。

原則說完,再簡單總結和補充一下。選書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感興趣且難度適合的,否則難受事小,放棄事大。經典名著因其語言、時代背景,甚至是故事邏輯等與現在多有不同,不建議剛開始閱讀的時候就選擇。《紅字》、《白鯨》、《夜色溫柔》等這些書基本會讓人在三兩頁甚至三兩句之內放棄,並從此斷了看原版書的念頭。至於究竟什麼樣的書是 i + 1 的難度,每個人基礎不一樣,難度標準也不一樣,多看多嘗試,幾頁之內基本都能確定,但最好遵循這樣的原則:每兩頁有詞可查,且在每兩頁只查一詞的情況下至少能夠讀懂大意。

如果是看中文書,小的時候我們也會翻一些大部頭,成年了我們可能也會去看一些語言上非常簡單的書,所以綜合考慮英語閱讀的功利性與非功利性,我個人建議在整體保持 i + 1 原則,並整體不斷提高難度的前提下,選書不一定非要下一本比上一本難,中間穿插讀一些難度更高但有興趣能讀下來,或者難度很低析不出多少東西的書,都沒有問題。我想這才是正常的閱讀體驗。


說這麼多,就是為了鼓勵大家用高效的方法看英文原著,順便提高辭彙量,提升閱讀能力,而不是一次次失敗後,繼續跟背單詞死磕。看小說會有情節接下來怎麼樣了的好奇:殺人的到底是誰?這貨最後把自己作死了么?這瑪麗蘇和那傑克蘇到底怎麼著了?老人費盡周折後這魚捕回來了么?所有這些都會刺激我接著看下去。而一個人得變態到什麼地步,才會有「我單詞背到C打頭的了,接下來會有怎樣激動人心的D打頭的單詞呢,想想都滿懷期待!」這樣的心理。


二、工具
1、紙質原版書
雖然 kindle 各種方便,但如果是剛開始讀原版書,我強烈推薦紙質書,而且把它歸成工具,原因只有一個:初讀時,一定會有每個生詞都查的衝動,只能用手機詞典查詞的話,一本幾百頁的紙質書讀下來,基本上就能治好每個生詞都想查的病了。

透析法提出來的時間較早,其每兩頁限制只查一個生詞的的原則,應該是因為在當時手機查詞都沒有那麼方便的時候,大量查詞一定會嚴重耗時並影響閱讀質量。而現在依然提倡這樣的查詞原則,應該只是為了在閱讀初期強制培養好的透析習慣。所以,讀順之後,在盡量不打斷閱讀思路、能保證大量輸入的前提下,用 kindle 多查一些生詞、甚至每個生詞都查也沒有問題。當然了,如果一頁需要查多達幾十個生詞,這樣的書難度一定是不適合的,kindle 再方便也架不住這樣的查法。

2、kindle + kindle mate + 歐路詞典
好的透析習慣養成後,這三樣東西合起來用,透析原版書、提升辭彙量簡直不要太方便。流程說起來不夠直觀,直接上圖:

上圖第4步我想單獨拿出來說一下。使用 kindle mate 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將 kindle 生詞本帶原文例句導出成txt文件,在複習時,可以先只看生詞,記不起來的話,能夠藉助生詞下的原文例句來回憶,這樣就不用去硬想,同時也能複習生詞的用法。

透析法建議,查過的生詞第二天迅速過一遍,記得的刪掉,只留下不記得的之後再複習。但刪掉的話總感覺心裡不踏實,所以我還是會全部留著,定期複習,對於相對生僻的詞,快速掃一眼,而對於相對高頻的詞,會看一看用法、例句、同義詞等。因為每天析出的單詞並不多,所以這樣過一下花不了太多時間,一般2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

另外,正版kindle電子書大都支持X-Ray功能,方便捋清人物關係,看《百年孤獨》這樣的書再也不怕一覺醒來分不清哪個是哪個了;還有,很多詞典查不到的術語會直接列出進行解釋說明,省去了上網查找的麻煩:

還有生詞提示功能,可以讓你在極度犯懶的時候,連生詞都不用查:

關於歐路詞典的詞典庫的選擇,辭彙量低的時候肯定只能用學習詞典。其中我個人推薦柯林斯(Collins COBUILD)和麥克米倫(Macmillan):

柯林斯用法詳細,基本對應每個用法都會有例句,且單詞釋義中就能看出搭配,非常適合初期使用。

麥克米倫很好的一點在於,其他詞典中大都放在主詞條下的片語、短語,它都會單獨列成一個條目,如上圖,非常方便查詢。除此之外,它的同義、同類詞擴展功能也非常強大:

至於母語詞典,我個人偏好美國傳統詞典(AHD),但到了需要用到母語詞典的時候,應該也就不用別人再做推薦了。

三、發音和聽力材料
首先,關於發音這個事,發音的確不是最重要的,內容才是,但這兩者並沒有什麼好對立的。

我以前自覺發音還可以,結果在跟讀 ESL Podcast 時,舌頭各種打結,後來錄下了自己的發音,回頭聽的時候尷尬症都要犯了,而 ESL Podcast 已經算是相當慢的材料了,所以深覺有系統學習發音的必要。至於練聽力,以前基本就是採用公認好材料 Friends 和常速VOA,但前者看著看著就光顧著看字幕樂了,後者聽半分鐘就有點崩潰了。聽來聽去沒有長進,很大原因也是所選輸入材料違背 i + 1 的原則。下面就談一談使用《賴世雄精準美國英語音標發音指南》、「聽VOA還不如學這些」系列以及EnglishPod的感受。

1、賴世雄精準美國英語音標發音指南
這本書內容雖然不多,配套音頻全部聽完也就不到兩個小時,但其中每一個音標都會用非常易於理解和有趣的方式進行講解。只要認真聽講解,認真模仿,可以說三兩天之內就能把音標的基礎打好,把以前亂七八糟瞎讀的習慣都改過來,比如之前學了那麼些年英語,我一直以為 /i/ 和 /?/ 、/u/ 和 /?/ 只是長短之分,至於長是多長,短是多短,就全憑感覺了。

2、「聽VOA還不如學這些」系列
該系列內容較多,根據個人需求,我只學了下面幾項。學完就一個感覺:淚流滿面。
(1)American Pronunciation Workshop
(2)The American Accent Course
(3)Mastering the American Accent
(4)American Accent Training

上面幾項課程難度逐漸遞增,1和2是視頻,可作為《賴世雄精準美國英語音標發音指南》之後繼續深入學習音標及發音規則的過渡;3和4是書加配套講解錄音。2和3作者都是 Lisa Mojsin, 結構、內容相似,但後者講解更加詳細,提供的練習也更多,建議都看。

對我來說,除一點外(objective, lifted 中為什麼 t 會發 d 的音;這個疑點後來也在知乎上看到了解答:在英語中,當「s」和「p」在一起,「p」一定都發成「b」的音嗎? - 匿名用戶的回答),這些材料可以說掃清了關於美語發音的一切障礙,之前任何有關發音的疑惑都能在裡面找到解答。比如 months, clothes 這樣的複數形式到底應該如何發音:

又比如以緊母音、松母音的概念代替長母音、短母音後, /i/ 和 /?/ 、/u/ 和 /?/ 的區別真是豁然開朗;再比如 t 的音和 n 的音碰到一起後的省略規則:

t 的音在兩母音中間時的發音規則:

動詞時態的變化很反直覺地不必重讀:

學習這些看似瑣碎的規則,除了能夠極大改善語音、語調外,在聽力中,了解這些規則,能夠幫助聽懂很多細節,比如聽到 adom, rennal, 就能明白其實說的是 atom, rental.

3、EnglishPod
在各類播講類材料里,EnglishPod 可以說集有趣、可理解等各種優點於一身,絕對是由中級(慢速VOA、ESL Podcast 聽起來太慢,常速材料聽起來又太困難)向常速聽力過渡的極佳選擇。

我在開始聽 EnglishPod 並做跟讀練習時,辭彙量在12000左右,聽主持人講解錄音也並無壓力,所以並沒有按照 Elementary、Intermediate、Upper Intermediate、Advanced 的難度順序進行,而是按第1期至第365期順序進行,同時定期複習:

365期看起來很多,但內容生動,主持人講解輕鬆有趣,不知不覺就聽完了,而且到快聽完的時候,就跟當年快看完 Friends 時一樣,相當不舍。全部聽完、複習結束後,再繼續看 Modern Family 時,發現耳朵真是順溜了許多,而且在 EnglishPod 中積累下來的很多用法會大量出現,十分有滿足感。至於跟讀365期,且每期十幾遍的效果,自然是向不用擔心舌頭打結的路上邁了一大步。

下面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的一些有關學習規劃的內容,希望也能有所幫助:

1、學習切忌只想著長期目標,如聽說讀寫樣樣精通,而忽略了循序漸進的過程。

2、長期目標最好與自己的需求相關,如學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讀懂專業文獻,那麼就沒有必要去下功夫練聽力練口語。

3、定好短期細分目標,且目標最好:

1)可控:確定目標可以實現,比如自己每天只有一個小時的學習時間,那麼就不要定聽說讀寫全面展開這樣的目標;

2)有意義:目標的實現會讓人有在進步的感覺,如聽聽 ESL Podcast 的子欄目 English Café,從裡面積累一些歷史、文化相關的內容,而不是看劇學一堆 "I was like..., and she was like..."這樣本來就是糟粕的東西;

3)可量化:目標必須具體並規定時間,這樣就可以確定是否完成了自己定的目標,如每天保證一萬詞的閱讀量,十天讀完一本10萬詞的書,而不是口語流利這種虛無縹緲的目標;

4)有監控:如果沒有超強的毅力,只是自己悶頭學,堅持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我也覺得還沒開始學東西就到處喊著立志有如立 flag, 但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還是有人能時不時監督一下,家人也好,朋友也好,男女朋友也好,因為打破自己定的規矩沒有任何後果。在給自己定的細分目標時間結束後,可以回顧一下是否按時完成了目標,完成的目標是不是有意義,完成後是否感覺到了進步,如果沒有又是什麼原因。接下來就可以根據監控的結果,對下一階段的目標進行調整。而每一個階段性目標完成後,都能很好地幫助建立自信,以便繼續下一階段的目標。


另外,如果已經確定找到了好的方法,那麼就儘快開始行動,親自試過才能體會到,普適的原則下也會有很多需要自行調整的地方,而在這樣的時候就需要多獨立思考,不能任何細枝末節的方法都直接拿來往自己身上套。還有,需要預計到有可能會出現的平台期,甚至是後退期,這種時候尤其需要耐心,並用正確的方法堅持下去。


最後,刷不進單詞?來刷原著吧。


說個背單詞的小TIP:找本帶例句的單詞書。光記音標和中文釋義很難形成長期記憶,通過閱讀文章來背生詞效率又太低,單詞表和語境(context)結合起來效果最好。
在二語習得研究中,辭彙習得(vocabulary acquisition)受重視程度比較低,但近年來也出現了不少相關研究。一方面,多項研究表明完全通過閱讀和使用獲取新單詞(incidental learning)效率較低,而有意識地背單詞(intentional learning)不但能更快地提高單詞量,對句法和語用的學習也有幫助;另一方面,單詞學習必須和語境相結合,這一點早已成為共識。可以參考以下資料:
Vocabulary Myths: Applying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to Classroom Teaching (9780472030293): Keith S. Folse: Book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Series) (9780137100477): Stephen D. Krashen: Books
http://www.transparent.com/about/second-language.html
http://www.hpu.edu/CHSS/LangLing/TESOL/ProfessionalDevelopment/200680TWPfall06/03Mehring.pdf


十點半到家,翻看知乎,看到了最高票的答案,不禁有點汗流浹背。儘管屋裡很冷,想趴在被窩,還是穿上厚衣服,馬上碼字。
最高票我理解為,大家對他的堅持力,毅力所打動。如果是這樣,就好。
作為初中開始學英語,聽力口語在進入英語專業之前幾乎為零的人來說,自己一路摸索走來,走到能被以為在國外呆過不少年,希望正確的學習方法,能夠給大家節省些許時間,不要舊路重走。
還有一個答案,我很喜歡,可惜票數很少。那就是,本身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相見恨晚,貌似暗示捷徑的意思。英語學習,或者語言學習,沒有捷徑可言,唯一有符合規律的好一些的方法。那麼我就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首先,「一萬小時定律」絕對適用於英語學習。我當時學二外法語的時候,悄悄計算了一下,如果一天花2個小時的話,一萬小時,差不多是十年。我的英語學習從痛苦掙扎到流利自信也是差不多十年。所以,如果你想英語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的話,先要有一萬小時的計劃。
第二,」語言是技能「。我忘記是在那本書上看到的了,意思是人的大腦在處理信息時,會分為技能和知識。知識是需要記憶的,而技能是通過反覆訓練達到無意識地狀態,就像開車和游泳。
第三,「聽說先行,閱讀後起。「 這個如果觀察一下小孩怎麼學語言就可以總結。一般來說,如果底子比較空白,那就建議從視聽的材料開始。這個可以根據自己實際的水平,選擇低級的英語學習頻道,比如BBC有一檔為二外英語學習者做的節目,VOAspecial 也不錯。如果再低,那不妨試一試泡一段國外的動畫電影,因為一般對白簡單,而發音非常漂亮。迪斯尼和皮克斯的經典動畫都不錯。看幾遍之後,可以在網上搜原文,然後跟著模仿跟讀。
模仿跟讀是最重要的。一般模仿力強的人語言會好,學的快也是這個道理。我曾經有一個學生找我學托福,說自己英語基礎為零。我第一次見面,跟他說hi,他hi back之後,我說,不對你英語不錯。他說,他從來沒有在學校好好聽過課。我說不會,你一定出過國或者怎樣。後來,我才知道,他喜歡科幻片,一直追美劇十年。這早就了他良好的英語思維和發音習慣。而驚人的是,他連名詞都不知道。後來,他和另一個人一起上課,我們休息時看美劇,他會不自覺的跟讀,而另一個人毫無感覺。。。這個學生,托福第一次考試口語就26分,而其實他的辭彙量,語法並不好。所以,大量的泡,最好不要泡辭彙書,要泡有音頻的資料。
耳朵打開之後,嘴巴可以刻意跟讀背誦一段時間,就打開了。當然,我大學四年都是五點起床,苦逼地在河邊反覆跟讀句子,到短文章,到一句句練FRIENDS。 大三時候,感覺好多了,但是速度總是卡著。我自己想了個辦法,就是熟記一段。我不是個擅長背誦的人。所以熟記一段一天花1個小時,來回車上時間2小時背誦兩段。一個月之後,漢語都快的要命了。就是嘴巴」肌肉「被練習好了。
堅信多聽,多跟讀,才有可能在口語聽力交流上有大的進展。
第四,關於辭彙語法。辭彙當然很重要。但是,個人非常非常不贊同單詞表背誦法。考試突擊是可以的。純粹背單詞,一定要像最高票那位那樣背個近十年才好。閱讀才是解決辭彙的要害。因為辭彙只有放在句子里時候才有生命意義。通過上下文來理解詞義也會加強記憶。大腦記憶是通過分類聯想的。如果你讀一本書有80%的辭彙是懂得,可以通過查字典記筆記來著意記單詞。積累到大概5000,就可以學習詞根法。我個人是大學的時候被一位口語很不好,但是可以一個單詞講一黑板的老師所charmed,自己開始找詞根書,用的是《辭彙的奧秘》蔣爭著。這本書幾乎列全了所有詞根和相關辭彙,以至於,很多高級詞典都查不到,我需要踮起腳尖去夠著圖書館的最大的詞典。就這樣,我自己津津有味地趴在圖書館查了兩遍,一邊做筆記一遍樂。好似自己是拿到了什麼真經。後來,看到韋氏詞根字典,才突然發現老師講的故事都是這上面的,於是自己又學了兩三遍。這本書好的地方是對辭彙有全英解釋,而且用一小段進行意思析義進行區分。但是詞根量少,涉及辭彙也少。如果是語言水平稍低會不太適應全英文。但是要是考GRE和SAT是必備。我考GRE的時候,就自己走了兩遍這本書,而沒有廢寢忘食地背什麼紅寶書。自己考試時候看到排隊的人手一本紅寶書,自己還有點後怕,考完才覺得,科學是王道。
還有,就是循環不斷的積累是重要的。你一天花一個小時在閱讀上,積累幾個新辭彙放在筆記本上,第二天繼續閱讀,一定會有新單詞重複出現,這樣滾動式,出現第三次差不多就記住了。在這裡推薦一套 比較好的閱讀教程,是外研社出版的 《積極閱讀教程》分級別。第一級差不多適應初中水平。這個系列是國外閱讀專家研發的,主題在於閱讀技能和辭彙技能。而且全是英文意思。這樣,你如果留心的話,你的辭彙記憶方法會越來越多,詞根詞綴,成網狀聯繫等等。
第五,原版書。原版書,我個人是比較慚愧,讀的不夠多。但是遇到的孩子里,只要是語言純熟的,都是大量的原版書。說實話,國內出的很多英語學習教材很水的。能夠接觸原版書是最好的。如果級別低,可以看看原版故事,繪本。這個是兒童英語學習最流行的。網上資源很多。慢慢地級別上去。閱讀能力是慢慢泡出來的,不是翻譯出來的,或者吹牛吹出來的。

因為教過底子沒打好就跑去學托福雅思,被保分,各種送去野雞大學的大學生,也教過成人,現在專註6-14歲高端青少英語,希望大家在英語學習時候,要先找比較專業的人看看自己水平,然後定好計劃,堅持下去。上面說的是比較泛的。因為不同的水平,方法會少許不同。
但是只有語法,單詞的語言是無力的,死的。
沒有最好的方法,但是有科學的方法。
需要幫忙的朋友,feel free to contact me.
-----------------------------------------------------
很多知友私信來問自己情況如何處理,私信不太方便講很長的話,所以,如果需要幫忙,請加 QQ 群:425209543 留言: 知乎-英語help-你的名字,謝謝。
工作稍忙,沒有及時回復請諒解。
----------------------------------
PS: 這段時間一直有知友私信或者加QQ尋求英語學習方法。很多情況,我個人真是無法幫助到。有的同學可能是看到我寫的很簡單,其實每一個階段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有的同學問我學習方法,我先問你的水平和短期和長期目標,然後對方說:你就當我是零基礎,目標是英語流利吧。然後然後,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說話了。我這個人以前脾氣不好,現在又太好了。
想再聲明一下,如果你水平是零基礎,或者26個字母還不怎麼認識,現在跟英文關係不大,就像學好英語,感覺很牛逼的話,我還真沒啥可說的。我的方法是自己一點點摸索出來的。最後發現還是不錯的。而且我是老師,在課堂教課和在線的這種還不怎麼一樣。而且 @惡魔的奶爸 已經非常詳盡地在專欄里提到了從零基礎到高階的個階段學習方法。不妨您先自己認真讀一下帖子,自己看看自己可以做哪些?我個人來知乎不久,純粹是因為看到背單詞那個帖子生了氣跑進來的,沒想到就走不了的感覺。 @惡魔的奶爸 的方法,我非常非常贊同,我開始想從頭開始寫一系列,發現人家已經寫的並且幫助很多同學做到了。他的很多觀點,關於英語學習,關於青春,生活,對於在線教育的熱情,我都很喜歡。很喜歡這個傲嬌的人!在此致敬! PS:我對鄧的態度應該把我們劃分一個陣營了哈哈。

有很多同學可以看出來,我這個短帖子都沒有看多少,就跑來我問了。許多問題要回答很多遍。
一句話:自己先分析分析,然後實在不太懂。可以找我啊。

加油
Nicole


英語學習這件事,不走彎路就是最快的捷徑了。

細數一下這些年英語學習所踩過得坑:

1、看美劇

無論什麼英劇美劇,語速快慢,情景喜劇還是政治宮斗戲,若想以此提升英語:

  • 看一遍絕對沒有用
  • 瞅著中文字幕絕對沒有用。

以為看完六季權游就能脫離字幕、地道英音?也不想想,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能讓你一遍學著英語,一遍享受著HBO諸劇年輕而豐滿的胴體。

現在我明白:

想以此提升口語,那就老老實實的跟讀、模仿;
想以此提升聽力,那就老老實實精聽、回放
想要提升辭彙量,那就老老實實查詞典、做筆記

不要信那些看幾遍老友記就能走向人生巔峰的鬼話。

2、新概念

高中時曾偶然讀到這樣一個故事:

新東方有個學員現在在Duke大學,他從高一開始背《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背到高三就背完了。高考考進了北大,進北大後,他本來不想再背了。但當他背給同學聽的時候,其他同學都露出了羨慕的眼光,於是,為了這種虛榮心,他就堅持背第四冊,把第三、四冊都背得滾瓜爛熟,他熟到什麼地步呢,有人把其中任何一句說出來,把能把上

一句和下一句連接下去,而且語音非常標準,因為他是模仿著磁帶來背的。後來他去了美國Duke大學,他給新東方的教師寫信,老師不取(敢)回,因為老師對他的英文有畏懼感,
他有英文學得太好,只能給他回中文信,並告訴他不是不會寫英文,而是想讓他溫習溫習中文,不要忘記祖國的語言。

  這位學員到美國第一個星期寫文章,教授把他叫過去說他的文章是剽竊的,因為他的文章寫得太好了,教授說:"我20年教書沒有教出這麼漂亮的文章來。"這個學員說,
我沒有辦法證明我能寫出這麼優秀的文章,但我告訴你,我能背108篇文章,而且背得
非常熟練,你想不想聽。結果,他沒有背完兩篇,教授就哭了起來,為什麼?因為這個
教授想一想自己教了20年了,居然一篇文章也沒有背過,被中國學生背掉了,所以很難 過……

我無心考證這個故事的真偽,只知道它讓我和很多人產生了這樣一種錯覺:只要背完新概念,就能寫出令美國教授驚呼exciting的文章。於是我用了兩個假期+一個學期,把新概念2的96篇課文背到了脫口而出。可是很慚愧,那之後的我依舊是啞巴英語——輸出能力沒有任何perceptible的提升。

其實我背到一半就發現了,這項工作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卻繼續沉陷在沉沒成本中無法自拔,幻想著有一天會出現所謂的量變到質變。

3、不輸出

從高中到大學,聽到過無數人說,「雖然我口語寫作差,但閱讀很好」。

呵呵。。。其實大部分人所謂的閱讀好,不過是標準低罷了,就與聽力相比吧:

  • 閱讀能夠自己控制速度,聽力速度是外在設定的。
  • 閱讀可以重讀,聽力只放一遍。
  • 聽力容易受到干擾,閱讀則很少遇到印刷問題。

聽說讀寫四大塊,聽讀屬於輸入,說寫屬於輸出。據我觀察,大部分人學習英語,90%的時間都花在了輸入上(包括背單詞),極少甚至從不輸出。背後的原因有這麼兩點:

  • 輸入更有成就感——讀了一本原著、聽了五篇BBC,這是可以量化的。
  • 輸入比輸出簡單——靜下心讀,文章很難讀不懂;寫作不好,給你一天也憋不出一個地道的句子。

應用是記憶的最佳方法。沉溺在舒適區里,只輸入不輸出,那只是在虛幻的努力中自我感動。


4、背單詞。
背單詞?不背單詞?二者的爭論由來已久。

我一直是堅定的背單詞派,但同時理解反對者的立場。

傳統背單詞的方式,背的是英文單詞 - 中文釋義之間的映射,很久以來我正是這麼做的,以為憑藉著大量重複能夠解決遺忘的問題。然而,這麼做卻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1. 記不住一旦到達7k+段位後,遺忘問題就不是簡單的重複能解決的了的了。
  2. 記不對市面上的單詞書,中文釋義不準確、不全面是十分普遍現象。
  3. 不會用常常記住了一堆中文釋義卻連一個地道的句子都造不出來。

想要先背下來,再通過大量閱讀來慢慢內化?這對於7k以內的單詞還是可以的,但到了托福、GRE級別,很多單詞的詞頻低得可怕,平均要讀幾十萬字才能遇到一次choreographic這種級別的單詞。

5、不複習

回想高一暑假背3500詞的時候,採取的策略竟然是先整體背過一遍,再整體複習一遍」。結果到整體複習的時候,連似曾相識都做不到。

艾賓浩斯曲線自己很早就聽說過,但這些年卻一直做不到及時複習,其根源就在於,背新單詞比複習有成就感得多於是自以為在拓新中高歌猛進,卻陷「遺忘-重複-遺忘」的循環中無法自拔。

--------------------------------------------------------

講這些,真的是在告訴你背新概念、背單詞、看美劇沒用嗎?

背新概念,先精讀課文,總結片語與句式,認真仿寫句子,在此基礎上背課文當然受益匪淺。

看美劇,馬賽克掉中文字幕,反覆回放直到每一句對白都聽懂,一集勝過十季。

背單詞,認真查詞典,總結整理背例句,利用艾式曲線及時複習,又怎麼會沒用

只是它們比起「只要你能背完新概念,寫作能力就能逆天」之類的雞湯,聽起來太繁瑣、太枯燥了。我們喜歡把複雜的問題簡化,寧願去相信「只要你xxx,就能xxx」之類的捷徑,於是將寶貴的執行力,投入到低效的自我感動中。

執行力是英語學習的必要條件,而從來不是充分條件。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別自欺。


透析英語使用法2014:新增逆透析

多讀書,並且語境確實很重要

建議閱讀的第一本書,是Krashen寫的通俗外語學習法讀物,http://www.sdkrashen.com/content/books/principles_and_practice.pdf

書很簡單,沒有什麼難句長句,用詞也比較淺顯。內容方面有理論有實踐並且有數據支撐,看完之後你會對外語學習的過程,階段,以及一些辦法都有一個大致框架

知乎講究科學,理性客觀,說什麼都要有數據實驗,惟獨在這個話題下,就成了經驗主義的玄學,匪夷所思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個人報英語班後的學習方法:(一)一直在上著英語班的課程;(二)在老師的建議下去讀英語著作(主要是因為它的地道語感);(三)看TED公開課(不是看熱鬧,不建議看雙字幕的)。具體介紹一下哈

(一)英語班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可以私信我

(二)英語名著。對於大多數剛開始學英語的人來說,一直有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背單詞。如果你是學生,這個方法強烈建議(畢竟上學期間的早讀時間大部分給它了),但如果是已經工作了的或者是稍微有基礎的,本人不建議這個方法,畢竟我們的目的是要去應用單詞,時常會有這個煩惱——前幾天剛背過的單詞是什麼意思來?感覺直接對不起自己那部分背單詞的時間

其實我們可以通過文章中的語境來記住單詞,自己就是這樣學習的,對一本厚厚的書一口氣解決它是不現實的,採用的是循序漸進地方法:1.先去讀其中一頁(具體量數可以自己自身情況來定),標註出自己不認識的單詞,算是略讀一遍,這是我第一遍的成果

2.接下來就是自己上學時的步驟了,開始去查缺補漏,在查找的過程中嘗試去理解每句話的意思;3.不認識的解決了(單詞量get了),再回過頭來再讀一遍,這一頁的內容差不多也get了。接下來就是去重複上面的動作了。其實從圖片中,應該可以看出英語水平不咋滴

但這套程序下來,說實話這頁的內容幾乎都記過了,可能你會說文著太厚了,沒那麼多時間,ok!其實這個方法大到一本書小到一句話都可以用的,最主要是你學英語過程中的堅持。在這裡提醒一下哈:一天讀五頁英語句子比五天每天讀一頁的效果要強的多,英語學習注重的是語言環境,放長線釣大魚這招在這裡根本不好用!

(三)看英語視頻,說實話這是自我感覺最有效的提高方式了,首先選一篇感興趣的相關話題視頻,自己選擇的是TED這個平台,感覺相當強大,ideas worth spreading 不是蓋的,海量的視頻,海量的知識,在提高英語的同時又增加了見識,何樂而不為呢

在這裡推薦是該網站自帶英語演講稿的福利功能,自己學習也是依附它開展的

在視頻下面transcript這裡,給我們準備了各種語言的演講稿(說是各種,這個中只有only3,但英語是肯定有的),在看視頻前還是按照讀文著的方法,先seek seek自己不懂的單詞和句子(又一次的單詞量擴展),一系列地完成後就可以去聽了,在這裡提醒一下:對於本著提高英語水平的你來說,可不是去看熱鬧的,不建議找中英文雙字幕的(第二遍),可以拆分一下,去聽去模仿去感受演講者的發音,去提高自己的語感,直至自己可以完美跟上他的節奏,那麼這時候恭喜你,這個視頻裡面的內容你基本已經掌握了,也不需要再去看熱鬧了,記住不要去找帶有中文字幕的(第三篇哈,重要事情說三遍!!!),自己最近整理了一篇不要在沉默中抑鬱文章有興趣的話可以嘗試鍛煉一下, 文章中附上了整理過程中的生詞(又一個增加辭彙量的機會哦)。

這就是我相見恨晚的英語學習方法,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公眾號:小兵侃侃。在這裡,討厭的生詞生句可以幫你提高、助你消化。


推薦一個相見恨晚的背單詞APP。高中時期用過百詞斬,以圖記憶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後來發現有些單詞的釋義並不能用圖完美表達出來,有時還會有誤導作用,必須有一款APP能夠提供有效的單詞記憶方法,並且有大量例句可參考(背單詞絕對不能脫離文本!)
今年的暑假下狠心定下10000個辭彙量的目標(當時4000左右),一開始用著知米背了幾天,回頭複習發現,大部分都是「無根據的記憶」,雖然現在記住了,但肯定記不久,可能還沒來得及在閱讀中遇見它們,就由熟人淪為路人了T_T
用了一上午時間在豌豆莢狂下APP,最後找到了《墨墨背單詞》,一開始用覺得跟《知米》差不多,都是例句比較多且無圖。後來才發現了這個軟體中最吊的功能---助記分享
發圖給你們感受下:

相比毫無根據的死記硬背,這種記憶方法雖然很野,但是好記得多。例句分享還幫你鎖定單詞的具體用法。
百詞斬有時也有類似的助記,但是很少,人家主攻「實景記憶」。墨墨是我用過的擁有最多這種『記憶偏方』的app,不喜歡死記的同學可以試試。還有單詞量比較少的初學者還是可以先用用百詞斬,再用墨墨。
現在單詞量測試之後確實是一萬左右,但畢竟還不能成為真正的單詞量。


地球上說英語的人分為兩種:native speaker和non-native speake

非母語的人,也就是你和我這樣的,即使再怎麼學都不可能突破圓圈這個範圍。這就叫文化的隔閡。

所以學英語一定要有一個具體的,可實現的目標。例如:能看懂Quora的答案;可以聽懂美劇;基本實現和老外的口頭交流……
然後才是找一個靠譜的學習方法。

如果說能看懂Quora和能在上面答題相差1000個郭敬明的話,那麼能流暢答題和能像老外那樣答題則差了一萬個姚明,基本是mission impossible了。

學習英語分為輸入(listen&read)和輸出(speak&write)兩個階段,前者是後者的基礎,本答案只針對輸入環節的學習。

為什麼我們學了十幾年英語,總感覺沒完沒了,始終不得要領?一篇再普通不過的網文還是覺得滿眼生字,看劇始終離不開字幕君呢?

因為語言是生物的、地里的、歷史的的、文化的綜合產物,它不斷變化,它無邊無際。

怎麼辦?抓住英語的命門:人名姓氏。

先來了解一下英國人姓名的起源。

諾曼底人征服英國之前,英國人有名無姓。11世紀,隨著人口的急劇上升,可供選擇的人名(first name)數量不能滿足人口劇增的需要,愈來愈多的人只好選用相同的人名。為了以示區別,英國人的祖先盎格魯撒克遜人便漸漸有了姓(last name)。

姓氏的起源:根據職業
從前人們只有在剛出生時所起的一個名字。也許叫約翰John,也許叫希爾Hilda。當人們像過去那樣幾個人住在一起或者一些人住在一個小村莊里時,一個名字就足夠了。如果有了提及Hilda或者John,村裡的每個人都知道他指的是誰,因為在一個村子裡僅有一個希爾達或一個約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村莊發展為大村莊,一些大村莊又發展為城鎮,這樣就可能有五六個約翰或者五六個希爾達都住在相同的地方。那麼人們又怎樣區分是哪個約翰,哪個希爾達呢?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之一就是在這個人的名字後面加上他所從事的工作的名稱。

經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這些姓就連同職業,一併傳給了他們的孩子。這就是英美國家今天仍使用它們作為姓的原因。


知道這些,對我們學英語到底有什麼用呢?磨刀不誤砍柴工,絕非然並卵。


語言和文字是歷史和文化的綜合產物,通過了解人名姓氏,可以讓我們快速理解英語社會的歷史和文化根源。成年人學英語比不了小孩子,但是大人也有大人的優勢,就是理解力。如果我們能夠從文化的根源上去把握英語,那麼學習英語就事半功倍。

做廚師工作的人可能被稱為約翰廚師(John the cook);紡線織布的人可能被稱為約翰紡織工(John the weaver)。


另外一個較常見的姓是史密斯(smith)。史密斯(鐵匠)是一個用金屬製作東西的人。因此就出現了金匠(goldsmith),鐵匠(blacksmith),銅匠(coppersmith),銀匠(silversmith)。許多年以來,匠(smith)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種,大概相當於現在的碼農吧。


當然職業也可以用在名字(first name)上,例如:George喬治,屬於特別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洋名。
喬治小王子

可是你知道嗎?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耕種土地、農民之意。這就是為什麼英語的「地理」是Geography。
老爸William王子的名字來源於德國,強有力的戰士之意,這就是為什麼英語的「意志、意願」叫Will,在語法上用來表示將來式。
爺爺的名字Charles來自拉丁語,強壯的強健的男性之意,也是(獵人)追蹤Chase的詞源。

Hunter亨特是一個很常見的姓氏,獵人之意,通過它衍生出很多單詞:
hungry飢餓的 hunger渴望 hunt打獵 hurt傷害 hurry匆忙 hurrican颶風

如果你覺得以上幾個詞太簡單,那再列舉幾個GRE辭彙:
hunch直覺 hump駝背 humble謙卑 hunk大塊食物 hound獵狗 hurl用力投擲 hurdle障礙、跳欄 hush肅靜、安靜 husky聲音沙啞 husk皮毛 huckster砍價,叫賣的小販 husbandry耕種務農(這個詞很有意思啊)

Sophie*Hunter,卷福的未婚妻(注意,不是女神蘇菲*瑪索!)

英語姓氏源於許多語言;拉丁語、希伯來語、希臘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英語姓的起源反映了英國的歷史,英國在歷史上是一個經常遭受戰爭與外族侵犯的國家,與外族有著廣泛的交融和混合。所以通過了解英語人名,我們還可以順帶學一些其他歐洲其他語言。

Tiffany蒂芙尼,法語,薄紗
Daphne達芙妮,希臘語,桂花樹
Bruce布魯斯,法語,森林
Riva里瓦,法語,住在河邊的人
Tracy法語,市場小徑 (track蹤跡 train軌道,火車等詞的來源)
Rebecca,西班牙,迷人的,圈套
Linda,西班牙,美麗的人
Teresa,葡萄牙,豐收

是,是,是,我知道你記不住,看看無妨嘛,就算忘記了,好歹你忘記的也是拉丁語,是法語。

學習英語,應該把重點放在學習它的內涵上,從文化的源頭上把握住它。我們會發現,其實英語就是這麼回事,從而做到在戰略上藐視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學好(戰略上要重視)。

Mona希臘語,高貴的,獨一無二之意。衍生出:mono單聲道,monologue獨白,monopolize壟斷,monomer單體,單元結構等單詞。

經典美劇《老友記》的Monica莫妮卡(整理家務強迫症重度患者),此名來自拉丁語,顧問之意。通過它衍生出:minister部長、大臣,manage管理,master掌握、碩士、大師等單詞。

洛杉磯的豪宅區——Beverly Hills(比華利山莊),高端大氣上檔次。
Beverly是什麼意思?有河狸的小河。
家裡有小朋友的家長一定聽過無數次的貝瓦兒歌吧。
如果把售樓廣告詞意譯而不是音譯的話,就會變成這樣:
買河狸山莊,做人生贏家。

Hollywood,好萊塢,什麼意思?長滿冬青樹的小樹林。

英語沒什麼了不起的!
英語沒什麼了不起的!
英語沒什麼了不起的!

Hilary這個名字來源於希臘,快樂的意思,英文里hilarious的意思就是滑稽的。

Donald唐納德,拉丁語,領袖,酋長之意

其實不止我們崇洋媚外,外國人對於中文的理解也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說好聽點叫文化差異,說得不好聽就叫——沒文化。

—————————————————
破除了對英語的恐懼和迷信,告別枯燥的死記硬背,通過人名姓氏這把鑰匙,掌握必要的單詞後,我們可以繼續語法的學習,也就是學習讀句子。

我的方法是通過看用英文寫成的,外國人學中文的教材。

因為學習外語的本質,就是學會用另一種不熟悉的表達方式來表達我們早已熟知的事物而已。
(天上那個圓圓的紅紅的東西我們叫太陽,英國人叫sun)
也就是通過看英美國人如何學習中文語法,來學習英語的語法和句子。
Chinese Grammar
(網上隨便搜的一個基礎中文教程,可以自己去找更好的,大概是這樣的既視感)

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漫長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小品詞(particle,微小的,灰塵之意),也就是介詞。
它們的作用是把單片語成片語,進而連接片語和片語,最後構成句子。能不能正確表達意思,能不能把意思精確地表達出來,就看會不會用小品詞。
be:go be free(連接go和free)
to:good luck to you(連接luck和you)
of:放在名詞之間
for:go for it(連接go和it)
at:look at me(連接look和me)
with:go with you(連接go和you)
about:worry about you(連接worry和you)
還有諸如:in、out、within、without、into、over、by、up、on、off、onto.......

千萬別小看小品,春晚就指望他了。

關於小品詞(介詞)的正確運用,我的建議是通過看美劇來掌握。但是在選擇什麼劇上很有講究。
太難的,不行!如《紙牌屋》。
太簡單太粗俗太口語化的,不行!如《破產姐妹》。

我推薦《權力的遊戲》。
原因1、演員皆為英國人,發音純正、清晰。反觀《破產姐妹》,裡面有白人,黑人,亞洲人,口音各異。

原因2、大家都以為古英語比現代英語難,因為文言文就比白話文難幾個次方啊,難道不是嗎?還真不是。其實對non-native speaker來說,掌握現世的流行文化要難得多,因為popular culture夾雜了太多的俚語和特殊表達方式,對於單詞量連一萬都不到的人來說,真的是太難為人了。《權力的遊戲》故事背景設定在中世紀,我們發現劇中的英語語法乾淨、簡潔,非常利於學習小品詞(介詞)的使用規則,片語和句子的構成方式。

原因3、糅雜古代英語,讓我們對現代英語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第一季的第三集出現了often這個極為常用的詞,發音竟然是of+ten(t是發音的),也就是說often這個詞其實是由of+ten組成的。

最後,我簡單說說英語句子的基本結構:

英語和日語最大的區別是:英語句子是靠單詞的排列順序來決定語義的(中文也是如此,所以中國人學英語語法是沒有壓力的);而日語句子的排列順序則很自由,只要把主要動詞放在句末即可,語義是靠詞性變換和介詞的搭配來實現的。

最基本、最核心的英語句型其實就只有三個:
1、I am xxx(我是啥)
2、I have xxx(我有啥)
3、I do xxx(我做啥)
以及由這三個衍生出來的兩個基本句型:
1+3=4、I am doing(正在狀態)
2+3=5、I have done(已存狀態)

斷句很重要

例如:I have to talk to you.(我有話對你說)
正確的斷法應該是:I have / to talk to / you.(我知道你知道have to是一個固定搭配,意思是「不得不「!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看幾個《權力的遊戲》中的金句:
"Power is a curious thing"——「權力是件古怪的東西」(句型1)
He has a sword. The power of life and death——但他有利劍,有決定生死的力量。(句型2)

「Three great men sit in a room. A king, a priest, and a rich man. Between them stands a common sellsword. Each great man bids the sellsword kill the other two. Who lives? Who dies?」——「三位貴人坐在一個房間中:一個國王,一個僧侶和一個富翁。三人之間,站著一名普通傭兵,每位貴人都命傭兵殺死另外二人。孰生,孰死?(句型3)

看起來再長再複雜的句子,都逃不過5個核心句型的範圍。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雖然電視、電影里的東西實在沒法看,但幸好打開手機還可以看到人家製作精良的東西。我相信我們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區域網,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連上」非死不可「。

知識終將被忘卻,只有文化永存。

如果一個單詞背了超過3次都記不住,就不要再嘗試去記住它了,因為你必然很快會再次忘記。


學英語的過程中,有過多次我以為的「相見恨晚」,比如發現北外的《英語Pk台》這個廣播節目,比如買《語法俱樂部》、American Accent Training這兩本書,但這種「相見恨晚」是自己感到開心,遇到了好資料,很欣喜,感到進步。可是最近兩天,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真正的相見恨晚,是「恨」,真的恨自己,很失落,很難堪,為什麼才知道,要是早一點知道該多好,很無奈。

關於學英語,方法有各種各樣的,教材有五花八門的,老師有千奇百怪的,時常有爭議,到底那個最好。
唯獨有一點,毫無爭議,勤查詞典很重要。我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換過各種背單詞的APP,學習教材,學習方法,可電子詞典自從我用了歐陸詞典pro之後,就再也沒更換過了,覺得這個好用,能滿足我了。過去三年時間裡,平均每天用歐陸詞典查10個生詞,我看了下手機的電量:「近七天歐陸詞典占電量使用7%」。

牛津高階電子詞典,我是知道這個APP的,一直沒裝,並不是因為賣價118元,只因為我一直用的16G的手機,那隻苟延殘喘的16G手機沒法裝這個安裝內容1G的詞典。加上歐陸詞典跟詞根詞綴詞典搭配,用的挺順手的,也就沒想過專門找了試試。最近換了手機,容量大,就想買這個APP試試,無非好朋友兩包煙的錢。當我開始用《牛津高階》這個詞典APP之後,內心就充滿了失落、挫敗感,我經常跟英語比我好的人討論學習方法,可居然從未有人向我推薦這個APP,我作為一個手機控,裝過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手機APP卻從未試過這個詞典,我也從未見誰推薦過這個APP的好。反而是我自己有一次在知乎,截圖推薦給一個英專的學生,他當時在要專業的詞典APP,我本來以為《牛津高階》是一個只面向英語專業、非常學術的詞典,愚昧無知,恨自己。

1、不止查單詞方便,查短語、習語、例句都最方便,沒有之一。
2、真人發音是我用過的最佳詞典,可以隱匿,我學美語,就設置隱匿英音,UI很好看,非常好用。

我貼幾個截圖:
學英語的人都知道,背單詞是入門選手,稍微進階都是要看各種短語搭配跟習語的,這個功能是最好的。

同義詞辨析

很多人單詞背的夠多,但始終分不清有一些相近單詞的差別,這個詞典的同義詞辨析功能太卓越了。

詞語搭配

開始用這個詞典APP之後,我覺得以後都不需要背單詞的APP了,想查一個生詞,都會不由自主的記下其他很多生詞、片語。仔細想想以前用的那些詞典APP,如果我能早一點用這個牛津高階,我的學習效率肯定會提升很多。

不久前我買過一個網課,不貴,三百來塊錢,課程就是講這類近義詞的辨析。講的不錯,所以我聽的認真,拿紙筆做了滿滿的幾頁筆記,然後課程結束了還專門去加了老師的微信,給他發88元的紅包,就是希望給他留個印象,希望以後能指導一下我。可當我下了這個牛津高階的詞典,我發現他講課的內容其實就是牛津詞典的內容,連例句都是一模一樣,有那麼一刻,我覺得自己像個傻b。我當然知道不能怪他,只能怪我自己,感到很挫敗。我覺得學英語的人,尤其是像我這樣畢業後才找時間學的人,其實挺可憐的,真的。

所謂學習方法,相見恨晚,是一種挫敗感,只恨自己知道太晚了。

開通了個人公眾號——sparetime2017 / 姜大白,在哪裡我把關於自學英語的內容系統的整理了,現已開門迎客,歡迎大家去看一看,有朋自遠方來~

http://weixin.qq.com/r/szrexuPEML5Prael92_h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了一圈答案,發現各位的方法都寫得非常詳細。但今天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聽過了那麼多方法,還是學不好英語。
為什麼?


我相信很多人在看了問題回答下的高票答案後都會大受啟發,點贊感謝加收藏,然後呢?有沒有真正想過這些方法有沒有什麼優缺點,是否真正適合自己?有沒有真正去實踐過?

我做了一個英文學習的公眾號,後台這樣經常收到這樣的消息:」我英語不好,請問學英語用什麼方法好呢?「,」你好,我XX(口語,聽力,寫作...)不好,請問怎麼提高?請問哪裡可以下載經濟學人/詞典/有聲書資源?「...

每次碰到這樣的問題我都哭笑不得,想起了之前一位朋友所說的:「英語學不好,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方法或者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為什麼?

因為只要是付出過一點時間努力和思考的人,是絕不會問出像「學英語應該用哪種方法」這種問題的。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真正付出過時間和成本學習的人,
問出來的問題往往也比較具體直觀,針對性很強,而不會泛泛而談。舉個例子,認真努力過的人可能會問「為什麼經濟學人的文章我看得懂,聽的時候很多詞卻聽不出來?」這樣的問題,而不是問「怎樣提高聽力?」提問的深度與已經付出的學習實踐是成正比的,越是初級的學習者問出的問題可能會越抽象,越讓人無法回答。

今天我想說的,就是英語學習中的態度問題。

其實對於學好英語這一點,我認為最重要的並不是像很多人所說的堅持,感興趣,動力(為了出國,把妹,考證等),而是獨立思考的態度與能力。之前很多人找我聊天后都眼含熱淚地表示自己對英文「很有興趣,能堅持,一定會發奮學好英語」,結果努力了一段時間後還是退回到老樣子,然後繼續跑到網上問大神怎樣學英語。在學英語這一點上,雞湯和一時的熱血並不能拯救你,只有獨立思考才行。在我看來,能獨立思考是一個人真正走向成熟的開始。比如對於學英語這個問題,你會這樣思考「我學英語的目的是什麼?我為什麼會學不好英語,是主觀因素(懶,拖延症,提不起興趣)還是客觀因素(方法不對,沒有資源,環境影響)?目前對於這些問題,書上/網上有什麼解決方法嗎?這些解決方法適合我嗎?...」,諸如此類,而不是盲目從眾,人云亦云。能夠開始進行獨立思考了一定是件好事,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你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自己,知道自己學英語的優勢與不足。哪怕經過思考後你發現自己根本學不好英語,這也未嘗不是好事。英語水平不好怎麼了?芝麻大的事而已,難道人生就會因此黯然失色了嗎?雷布斯的英語可能不怎麼樣,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IT大佬每天出現在你的朋友圈裡。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才能產生判斷能力。目前市面上知乎上學英語的方法和理論多如牛毛,這邊有人說看美劇好,那邊有人說要聽BBC,前邊剛有人說要背新概念,後邊又有人跳出來說要有英語思維,而且每種聽起來都神乎其神,但它們真的適合你的實際情況嗎?你確定他們不是在忽悠?一個事實是,世界上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學習方法,真正適合你的方法別人是沒辦法告訴你的,只有經過自己不斷思考不斷實踐後才能總結出來。

說一個關於取捨與選擇的問題。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面對的問題可能並不是資源匱乏,而是資源太多帶來的無所適從。我目前叫得出名字來的英語學習和資訊類應用就有不下十種,各種各樣的英語學習網站,聽力材料,原版讀物,影視資源更是數不勝數。經常在網上看到文章一上來就推薦各種英語學習資源,但你真的需要那麼多嗎?今天你聽人說用kindle學英語很好就去買了kindle,明天有人推薦說這個網站不錯於是你趕緊去試了一下,後天又有人跟你說看美劇學英語更好你又跑去看美劇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麼都想學一點,結果經常是什麼都學不到。少即是多,比找資源更重要的,是如何取捨資源,使用資源。哪怕你認真地讀完一本原版小說,其效果也要遠遠好於嘗試一堆材料和網站。而所有這些都是需要你自己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才能得到的。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你說的這些我都懂,可是要怎麼做呢?」

善用搜索引擎
對於英文學習,你碰到的任何疑惑,需要的所有資源幾乎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答案。學會用谷歌,盡量不要用百度(沒錯我是百度一生黑)。什麼,你說你上不了谷歌?您聽說過翻牆么?就算不會翻牆,那麼下面這幾個總會了吧?

閱讀閱讀閱讀。
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不知道一種學習方法靠不靠譜?去讀讀ESL理論吧,看看二語習得大神怎麼說。語法不好?找本經典語法書看看。英語經常出現中式表達?
去讀一讀《中式英語之鑒》。書讀得多了知識水平和判斷能力會不斷上升,這個時候你才不會輕易被市面上各種「英語王子」,「英語大王」所忽悠了。

以行踐言。
聽過了那麼多道理,還是學不好英語。再好的思考再準確的判斷如果不能落到行動上都是耍流氓。最令人熱淚盈眶的真理並不是別人教給你的那些經驗之談,
而是自己在實踐之後的切身感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果你在看完之後文章之後能放下手機拿起你的To-do list開始行動起來,那麼我這篇回答的目的就達到了。

請記住,你學到的並不僅僅是一門新的語言,還有批判性的思維能力,更加敏銳的判斷力以及更加深厚的知識積累。

祝你好運!


介紹方法之前先說一個小故事吧~

前段時間我有機會,帶著十年級的女兒從紐約回國玩,出於職業的原因我帶她到了一所「升學型」的高中進行參觀。

「媽媽,他們的英文真的要加強」這句話,是女兒在看了短短十分鐘的英文課後,偷偷對我咬耳朵的想法。

在這十分鐘,九年級的學生們正在檢討考卷。

「你們看,這題選擇題有四個選項,ABC 全都是動詞,只有 D 是名詞,所以 D 的機率很低,可以先刪掉,剩下的保留再作比較。然後,A 和 B 都是現在式,C 是過去式,這個句子找不到過去的字,所以 C 也刪掉,這樣就只剩 A 和 B,兩個各有 50% 的可能性。就算你不會,也有一半的機會猜對,這樣子,答對的機率就很大。

老師真的好認真的在「解題」, 孩子們也都好認真。

我對女兒小聲說了:「你不能這麼說,英文是妳的母語,對他們而言,英文是外語。」

女兒卻搖了搖一頭濃密的長捲髮:「跟這個沒關係,在我們學校很多同學到 5、6 年級才學西班牙語,但是過了 3、4 年,程度就非常好了。」

我說:「那麼你認為原因在哪裡?」

這時候,台上的老師又繼續講解另外一題:

「......那些自己看一下,這個題目是考單複數。大家都知道單數動詞一定是用"is",那麼你們看這題的動詞是 "are",所以後面這個名詞一定要是複數。所以同樣的,這樣子
A 和 B 就可以直接刪掉,剩下的 C 和 D 再來做選擇......」

女兒說:「媽媽,因為我們從來不會考選擇題──我們大量的閱讀,大量的寫作。」

我看著 16 歲的女兒,我沒想到她如此敏銳,如此一針見血。

語言教學,巧門無它──大量閱讀,大量寫作

我在美國,教了 10 年的中小學英文,除了公立學校在每年的州會考前,老師不得已需要「佔用」一點上課時間教教「解題技巧」,練練選擇題之外,我可以說沒有看過學校考選擇題。

學語文的方法,就是大量閱讀,大量寫作──不管是學母語,或是學外語,只有這條活路。

這個理論早就被學術界證實,在美國教室更實行了數十年。即便是16 歲的女兒,沒受過學術訓練也知道。


我個人的終極大法:1)背完10本書培養語感+2)扎在英語環境里胡亂說+3)有目的地定向鞏固單詞和歐美文化,建議按順序進行,也可適量穿插

在這個方法下,英語從啞巴英語水平,一直到能在國外用英語自由工作、學習、生活、看英語財經類專業書籍速度是中文同類書籍70%、無字幕看懂大部分(專有名詞不太多的)美劇狀態,大概用了4-6年。說不上有多牛,但我真的很知足了。

我從11歲開始學英語,在內地小城市,放到現在來看算是起步很一般了。啟蒙老師們的英語水平,簡直是誤人子弟的典型,後來我去上海讀大學的時候,竟然發現有些單詞的發音都是錯的!錯的!!!我的自己惡補英語之路是這樣的:

【背書時代】

高二的時候,我的英語基本徘徊在及格水平,很是憂愁,有一天,我靈光一現,要不,背書吧!於是每天早上,我都花一個小時的時間背課本,一共背了6本。背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猶豫,沒有任何懷疑,就是死腦筋去背了,背完以後,發現英語語感直線上升,以前做題的時候總是要死命想語法,背完以後基本上就已經忘記了絕大部分語法,選擇題填空題不假思索直接答題,作文一想結構就直接蹦完整的句子。英語從90分左右上升到最後高考的140分(150滿分)。

這是2003年。

但是,這種水平的英語,剛開始上大學的時候,還是讓我特別自卑。我身邊全是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浸泡在英語環境里的上海同學,而我,連跟老外say hello的勇氣都沒有,每次到說英語的場合都想把自己掐死。大學第一個春節,我沒有回家,而是一個人待在上海,背完了3本新概念英語,後來又背完最後一本。蘭方冬天的冷,簡直是刺骨,我一個人窩在沒有空調的寢室,醒了就背書,背累了就下樓去打熱水泡熱水袋。冰冷刺骨的空氣讓人清醒。大年三十那天,我背完書,給家裡打了個電話,就算過完了年。那時候我還沒有買電腦,不能上網,連春節聯歡晚會的俗氣都享受不了。當時也覺得沒什麼。現在想來,那真是我人生中唯一能冒充學霸的時候了。

新概念英語我不知道現在過時沒有,當時給我帶來的改變是十分巨大的。相比高中課本,裡面的句子是更典型的英語式思維,基本靠著這個底子,我後來考四級、六級、專四、專八全是裸考,全部一次高分。而且,說話也更有底氣了一些。

要強調一句,現在背的這些東西已經全部忘記了,語法完全不記得,但語感,是奪不走的東西。語感,就是語言的基石。千萬不要上來就背單詞,一定要從句子開始。

這是2004年。


【浸泡英語環境時代】

大一的時候我的應考水平是上去了,但是口語還很爛,不敢開口,說得最溜的就是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這種破爛東西。。。

補口語沒有什麼訣竅,多聽,多說,不要臉而已。

聽比較容易,外教口語課,英文專業課(我們的專業課都是英文教學),美劇,有外籍學生的中外交流社團,只要有心,總能找到。(特別提示英語角是個特別雞肋的東西,僅有的幾個外國人被團團包住,其他都是中國人和中國人瞎說,並不能提供很好的語感。)

至於說,就要靠不要臉了。那時我們每周有2節口語課,2節歐美文化課,是外籍教師來帶的,老師問問題的時候,明明同學們英語都很好,但就是不積極踴躍發言,我也不管自己英語多爛了,凡有問題必舉手,凡有presentation必申請主講,反正講得爛遭罪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同學們...由於有個這麼捧場的學生,老師們也比較開心,後來我們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在他們離開國內以後還有很多聯繫。

這是2005年。

大三的時候,申請了去荷蘭的交換,雖然不是英語母語國家,但荷蘭人的英語都非常非常好,在這裡生活學習的大半年時間裡,個人感覺口語沒有提高,但是自信了,原來無論我怎麼說,人家都是懂我的。

這是2006年。

我的心得是,這個階段不要為自己的單詞量擔心,在口語中,2000個單詞能滿足大部分基礎表達需求了,大部分高中畢業生都能有這個辭彙量。最重要的是,以句子為單位說話,當你不知道一個詞該怎麼說的時候才是真正考驗你口語水平的時候,你需要用常見詞來解釋這個生詞,是很鍛煉表達的,盡量少用身體,多用語言解釋。


【定向鞏固單詞和歐美文化】

過了語感和口語都OK的階段,我覺得自己的辭彙量真是比較小,於是開始根據自己的需要定向鞏固單詞,首先是自己的專業財經專業辭彙,另外還有一些俚語。這個就是個長期緩慢的積累過程了,因人而異。直接能看到的效果就是,看英文財經報道毫無壓力,看英文原版論文毫無壓力,看美劇大部分情況下不需要看字幕。你感受不到英語在提高,可如果把時間拉長,一年一年來看,確實會有很大的變化。

畢業後,我去芬蘭工作,也不是英語母語國家,但工作是英語環境,行業是healthcare IT,做的是marketing,需要大量與人交流,在芬蘭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感受不到語言的制約。我一起租房子的室友是蘇格蘭人,口音很重,與當地的芬蘭朋友和外國朋友交往過程中,覺得仍然有較大的文化差異,但不是語言差異。我花了很多時間來了解老外思維方式和文化上的東西,最直觀的感受是,有些get不到的笑點越來越能get了,也能偶爾蹦一句讓他們都笑翻的話,一些姑娘也願意來和我聊心事。在人際交往中,你會知道,這些小細節多麼重要。

這是2010年。


這就是我學英語的故事,總結一下:背書(而不是背單詞)+不要臉胡說+定向補充辭彙量和歐美文化

希望對大家也有幫助。


謝邀。簡單說說。完全不是什麼教程/建議。

最近幾年最新、最有感觸的學習體會就是,少談些數量,多談些質量;少執著於自己粗略的時間投入,多反思自己學習的精細程度。我說的可能並不是某一種具體的學習方法,而是一種學習觀念,但這種觀念會決定學習方法的方方面面。

在這個充斥著「捷徑」「逆襲」「速成」「掌握多少辭彙」「看過多少本書」的浮躁時代,太多人用量化的東西麻痹自己了。既然語言是積累起來的,那麼就有部分同學拿語言學習時間、泛泛的努力程度和數量化的詞句積累來自我安慰。但假象式的努力,天長日久後只會歸於只有自己知道的挫敗感。用數字自我麻痹後的幻滅感大約是:

「學了十年英語還是開不了口?」

「每個詞都認識但無法練成句?」

「看懂《xxx》需要多大辭彙量?」

「有五千辭彙怎麼還是不能怎樣怎樣」

「每天都努力學英語為什麼還沒有學好?」

其實這個時候,拿【「瓶頸期」 「無法突破」】這類論斷來為自己開脫,是常見、合情合理、但不明智的。虛心地反思自己學習是否只看浮躁的量化、是否缺乏深度才是真的。

或許你是這樣的學習者,或者你見過無數這樣的同學:做的筆記漂亮認真,上課認真聽講從來不睡覺,作業每天按時做,從不偷懶不交,更不會敷衍抄題本附的答案,甚至周末奔波在各種補習班之間,然而最後可能成績平平。真的是這樣的。

我見過很多這樣的同學,也收到過不止5封這樣的私信,這些同學的共同人設是:非常認真地做了每一期英語報,老師講題時筆跡工整詳細,下課問問題很勤快也很謙虛,每一個語法點生怕不懂,不斷在問,是老師眼中勤奮乖巧的學生,可是高中英語考試和雅思托福還是不高。於是就有了我剛才說的,學了十年英語還是開不了口,有了五千辭彙還是做不了英文材料閱讀。

學了20年英語,見過各式各樣的同學,回答過各式各樣學習類的問題,我深深覺得,「看起來很認真」並沒有什麼用,天賦、學習動力、對學科的認識和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關鍵。 我從沒上過補習班,外教中教的英語班都是不到兩星期就沒興趣去了。高中英語報我也沒興趣做,我把學語法的時間都用來看張愛玲全集和歷史八卦了。大學時,除了GRE的短期暴力高三式複習,我很少用市面上的教輔教程,托福雅思只刷三五本官方指南,從不在大量做題、干啃單詞、謄抄式做筆記的方法上浪費時間。因為我知道,那種方法給我的是「我很努力地在學英語」的假象。諸如「每天早上6點就起來學習」也根本激勵不了我,因為早起毀一天。而且比起過筆頭,我更喜歡在腦子裡開開腦洞,思考一下語言規律,找找所謂的語感。我從不照搬別人的模式,在學英語的過程中也從不攀比。更重要的是,比起英語考試成績的那個數字,我更關心我對英語這一門學科的認識,更關注我對語言學習的態度和目的。

我學英語的動機和目的在於對語言這種符號系統的執迷,對語言藝術的喜愛,和對不同思維方式碰撞的火花的好奇。比起我做過多少多少份英語報紙刷過多少個單選題,我更關心課本里學的那些標準語法有多少在實際口語中是不被遵守的。比起「這個詞前面加不加the,加不加a」,我更關心我看的美劇里又有哪個黃詞污出了新高度(比如coming,downstairs,upstairs,backdoor,eat it)。比起我掌握了幾千幾萬個單詞,我寧願鑽研一下同一個詞的幾十種用法。比起我一共學過多少年多少小時的英語,學了多少分散的知識點,我更關心這麼多年來有多少知識是被我融會貫通、能達到聯想理解的。比起宣揚自己讀了多少多少本書,用【一周有多少多少篇reading】來參加留學比慘大會,我寧願回頭再讀一遍《紅字》,寧願吃透一篇論文,幾十頁的東西永遠常讀常新,不管是字詞語句還是內容。

來來來我們看幾個詞:

曾經,我知道veneer這個詞, 不過是「薄木板」 和 「一層」的意思。直到在Christine Warren (2012) 的小說On the Prowl 里讀到:

Saskia had barely managed a bite of tender lobster, too distracted by the tension flowing just beneath the veneer of good-natured civility.

(Saskia此時連最鮮嫩的龍蝦肉也難以下咽,她實在是被他溫文爾雅外表下的逼人氣勢弄得心慌意亂。)

這才知道,veneer根本不是什麼薄木板,是「一層…的假象」的意思。我開始明白,不是掌握了多少辭彙量就能讀什麼水平的讀物,因為語言是藝術,真實語境下微妙的種種是不講量化的東西的。我說我有一萬辭彙,veneer也是那一萬之一,那又怎樣,veneer在這裡是什麼意思,不是那一萬可以解決的。如果沒有讀過那本小說,那麼我現在辭彙三四萬又怎樣,沒有見過一個詞在真實語境下的千萬種用法,怎麼好意思說自己「背過這個詞」,說自己「掌握了幾萬辭彙」呢。

曾經,我知道tribute這個詞。我記過它的許多意思。歸功於,敬禮,致敬,致意。非常好記。可當我讀到「Her outfit is a tribute to her good taste(她的穿衣搭配彰顯了她的好品味)」,我就知道這裡的tribute是「搭配」「顯示」「反映」的意思,用「致意」這個詞,表達的情感色彩就是,她的衣著搭配並沒有辜負了她的好品味、能配得上她的好品味。我開始知道,一個詞很可能是沒有固定意思的,雖然各類意思源於同一個「元含義」,但放在不同的句中可以說大相徑庭。只學辭彙表和語法,永遠讀不出真實語境下辭彙的情感色彩。沒有情感色彩,你的語言就不是真實的,不是鮮活的,甚至不是有用的。

曾經,我知道shroud這個詞。我記過它的許多意思。但我第一次見到語境中的shroud是在華裔作家裘小龍的小說Shanghai Redemption中讀到 a shroud of smoke —— 一片煙霧。這個「片」是單詞書沒有告訴我的。

The air in the bus was horrible enough, his eyes squinting against a gray shroud of smoke. Waving his hand in front of his eyes, he recalled a similar bus trip several years ago.

我曾經知道vacillate這個詞,不過是「躊躇、猶豫、搖擺不定」的意思。高中時讀了Jennifer Steinhauer (2009) 的小說Beverly Hills Adjacent,裡面寫:

His grin was slightly lopsided, and his eyes seemed to vacillate between overzealous glee and sheer bewilderment.

(他的笑很微妙,遊離於一種過於熱情的歡喜和完完全全的迷惑之間。)

我開始明白,真實語境中的辭彙永遠不是你在字典上見到的那些死意思,它永遠在活用,永遠是藝術的存在。就像vacillate,在這裡並不是猶豫的意思,而是比擬一種微妙遊離、介於兩種可能之間的曖昧狀態。

去美國前,說「好看」我只知道pretty,誇別人衣著打扮好,我只會用beautiful,現在我知道用cute. 實在好看,我會用chic.

看美劇前,我對來是come去是go這類單詞非常鄙視,句子里沒有個serendipity,auspicious,euphoria等一眾高級詞,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英語專業。看了《破產姐妹》才知道,真正意義上的「掌握」和「質量」,要是不會用come和go的黃暴意思,根本算不上老司機(She"s coming~~~~~)。

再比如,掌握了六七千辭彙的同學們不如來看看on這個詞——一個辭彙量五百的人也知道的詞:

比起自己「有」多大辭彙量,深入地研究好了一個詞的用法可能更值得。

曾經,我覺得「I don"t know」是北京衚衕大媽都知道的英文。學好了,下一題。可是,我卻是在學習英文十三年後才知道,用「I don"t know」可以表達婉言拒絕或不同意某事時的那個「恐怕不行吧」。

而這些,都不是字典能給我的,都不是「背過幾千幾萬單詞」能給我的,不是學過多少年英語記過多少黃金筆記能悟出來的,卻恰恰是我學英語真正想學、需要知道的東西。

一時之間例子也想不起來很多,大部分是針對給我提過具體私信問題的讀者。希望有個啟發靈感的作用。

以上說的這些,其實涉及到了一些所謂的「學習方法」。有些是所謂的「辭彙量 vs. 辭彙深度」問題,有些是所謂的「詞根詞綴」問題,有些是所謂的「語境使用」問題,有些是「文化背景下的語義學問題」,有些是長期英語學習成長的問題。但仔細推敲,我發現我根本不在乎這些被標籤化的問題。這些具體細化的問題都歸結到了一點:少談些數量,多談些質量;少執著於自己粗略的時間投入,多反思自己學習的精細程度。學英語19年不能說明什麼,大學學過語言學不能說明什麼,標準化考試分數多少不能說明什麼,五花八門測試出的單詞量不能說明什麼,拿 「我已經學習了這麼多小時」 來比慘也沒什麼用。

悟出這些,的確是學英語很多很多年以後,大約也真是題主說的「恨晚」了。

真要說的話,是社會語言學教我的 Language is a discursive, dynamic system. 在語言這個動態而無序的系統中,辭彙是鮮活的,詞典是舉例而不是規定;規則是生動的,語法是描述而不是準則。怎樣定義辭彙量,怎樣算「看懂」,什麼程度算是雙語,什麼又叫「掌握」一個詞/一門語言呢?在這樣一個生動的藝術世界,我們談理解的深,表達的巧,不談詞量的多,書摞的高。對這樣一個動態而無序的系統,我們談探索的樂趣,不談掌握的終點線。

英語是個無底洞。

——————————————

僅個人體會。


推薦閱讀:

如何忘掉漢語,進入真正的英語思維?
卡西歐電子詞典為什麼能比別的電子詞典貴出那麼多?
新東方值得去學嗎?
自學考雅思 7.0,要做到些什麼? 怎麼學?
怎麼在一個月內讓英語聽力有明顯的提高?

TAG:教育 | 英語 | 英語學習 | 英語自學 | 相見恨晚的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