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今年上半年清華校內連續發生的多起學生意外事件?

(轉載自空間) 幾乎每一年,在清華大學裡平均至少發生十起學生跳樓事件。有學士,有碩士,還有博士。

就在那麼一個小小的區域里,也就馬來西亞一個Taman那麼大的地方,一年十起的自殺事件。

幾乎每一個兇案現場,離我最遠的只有300公尺,最近的,也就是前天,也就30公尺。

一個生命的消逝,總是那麼地安靜,那麼地祥和。他不會打擾你的生活,當然,也沒有人知道你離開的消息。

你的一生,便這樣總結在一個黑色的大麻袋裡。

願死者安息。


四年過去,只知道清華的學生自組織發育是一片荒蕪。每個人都被繁重學業以及各式官方繁瑣的事務和活動捆綁,只感到壓抑。這裡每天都有新的科技成就,每天都有各式高大上的活動發生,卻容不得普通脆弱如我,與其他的普通人與脆弱者一同承認落寞與疲憊的自由。花團錦簇下的壓抑,往往越是無聲。每當這種時候,極度羨慕隔壁還有bbs。

樓下一個男生剛拿了國獎,那間壁的一屋正對著電腦開黑,對面過半去上黨課,床上一個在複習gre,邊哼起小曲。紫操上又搭起了檯子,動感的音樂震耳欲聾。

大清的歡樂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

還是在這裡統一回應一下大家的評論:

因為之前身邊也發生了這種事件,自己雖然並沒有想過走這條路,但依舊覺得四年過得壓抑枯燥,就隨手寫下了這個答案,後來好像這個問題「被消失」了?就扔一邊了(平時也不大上知乎)。昨天看到在票圈復活了,點進來才發現居然有了這麼多贊和評論,受寵若驚,感謝各位的理解與支持,以上的答案可能寫的過於含糊與感性,並沒有直接回應某些現實,只是涉及到了BBS的問題,所以在這裡再總結一下。

1、關於心理問題狀況

這個很難用數據來印證,但清華同學的心理問題一直是一股暗流,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有所察覺。但在整個學校又紅又專的價值觀下,這些當然就會被正能量的話語沖刷過去。我自己是很敏感的性格,所以隨時都能嗅到周圍某些同學的壓抑、鬱悶,也時常覺得應該為他們做點什麼,但又想到泥菩薩自身難保,本身也是個很喪的人,害怕起反作用,所以總是躍躍欲試地放棄了。幸好大家也最終還是挺過來了。

學校確實有一套非常嚴整的心理關照體系,但恕我直言,名聲很不堪,具體請參考其他同學的答案,至少我身邊的同學,並沒有直接反饋這一套有實效的。我沒有去過心理諮詢,但好奇選修了心理諮詢中心老師的相關課程,然後就果斷放棄了這種想法,那代溝不是一言能盡的。

因為這一套體制而產生壓抑,卻又去訴諸體製為你提供的治標不治本的出口,這本身就是很可笑的。(當然,要是真的覺察自己有心理疾病的傾向的,請一定要去六院,這是病,不能鬧著玩的。)

2、關於壓抑的來源

很多同學提到,這種壓抑來源於由曾經的頂峰者跌落為普通人的心理落差,在清華,可能確實大部分情況是這樣,但我覺得這種解釋更多是在外界的猜測與內部的急於求結論之間共同確立下來的,更像是一種標籤化的外在原因。

我覺得壓抑更實質性的來源,是現實生活的枯燥與逼仄,假如有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有一套多元的評價體系,能讓每個人都整合到各自合適與感興趣的位置中,這種落差應該會有很好的緩解,但事實並非如此,在這裡,弱勢者,只會更加弱勢。

一方面學校的教學、管理體制本身極其刻板,課程繁多(並且不乏一些毫無價值的),給學生在學習的自由度上的空間極小,成果取向明顯,並且不同專業之間共享同一套的課時與課程安排模式(這種時候就極其心疼建院、美院的同學,創造性的工作需要長時間的浸入式的連續工作,這點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嗎,都給一樣的碎片化的時間安排,所以學生只能去壓榨自己的夜晚)。回想四年,總是在太多毫無意義的課程上浪費大量時間寫無用的作業,刷好看的成果,只為了換取一個好看的成績,使得擠出時間好好看看專業書籍、人文書籍,了解領域內最前沿的發展,變得極其的奢侈。更何況,對於後進生而言,跟貧困的自我封鎖一樣的邏輯,很容易形成對後進的自我封鎖。

把中國最優秀的頭腦吸納來這裡,卻又要耗費精力去干很多為成果而成果的事,暫且不論這是在給某些毫不負責的老師教職升遷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套刻板的體系而犧牲年輕人的創造力。坦白說,清華的同學並不需要這麼多的要求與限制,給予更大的自由度與寬容度,以這裡的同學的進取心,大家都可以自我教育成為非常優秀的人才,而不是在這套量化又功利的體制下無休止地消耗,磨滅掉對於專業的興趣與熱情。

近兩年來雖然號稱成績改革,企圖弱化成績的地位,但事實上就學生感受而言,卻是在不斷地強化成績這種指標的權威性,分層化更加地赤裸裸,看看每年因為得了89跟老師發郵件的同學就知道了。

另一個重要的來源,是大學精神的衰弱(這是大背景),校園文化多元性的缺失,以及學生自組織發育的荒蕪。

大學精神,是需要某種理想主義的內核支撐的,當然這不是要空喊口號,而是應該認識到這個社會有諸多的不合理,對社會的現實邏輯保持距離,對公平正義保持態度與追求,應該能代表社會最先進的年輕人的思想方向。

但事實上,現實邏輯,在清華內部時時刻刻被放大著,仍然是達爾文的,仍然是權力的,仍然是功利的。且不論只要努力讓成績好、簡歷華麗,在這裡能佔據多少資源優勢,一個赤裸裸的事實便是,仍然有小圈層主動與權威保持著近距離,從而獲得話語的放大,由於校園水平交流的封閉,話語的不對等,使得這些圈層的人理所當然成為學校的代表,並且在大眾間也成為了欽羨的對象,眾人也變相地成為了權力邏輯的擁護者。

在這裡,關懷弱者的是一批人,強化權力的又是一批人,但中間的大部分人,都沉睡著。

我能理解清華的任務是為社會輸送科技人才,但這個社會存在這麼多的不合理,以至於都阻礙了科學研究的發展,無謂地消耗了那麼多年輕人的創造力,我們是否還應該熱情地去擁抱它?

(這一段可能顯得激進,但我的感受確實如此)

清華的校園文化,倘若要概括,大概就是沒有文化(?)。學生節、校歌賽、馬杯運動會,這些官方活動更像是一些人的自我展示平台與政績堆砌路徑,並非真正地在豐富學生的生活。更不要說一些什麼陽光長跑、甲團評比、129合唱這些毫無實效又耗時耗力的意識形態塑造了。而社團方面,由於有強硬又刻板的團委存在,社團發展也是束手束腳,在本身就微薄的課外時間裡,很多社團活動都缺乏對外粘滯性,名存實亡,成為一小批人的社交小圈子。Purple作為一個極其獨特的孤例,雖然得以成立,但也被當成危險分子高度監控起來,只能淪為四處游擊的半地下組織。

官方從來都不能代表學生意志的多元,校園文化的主體應該是學生,但在這裡,這一點,似乎反過來了——單一化的少數反過來代表了混雜的大多數,官方話語權威以及那些依附官方的話語淹沒了大眾話語——再一次的,這又是赤裸裸的現實邏輯。

在這裡待這麼久,我想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清華曾經也是有一些活躍的地下組織的(類似什麼作死協會、單身狗協會、摩托飛車黨,北門串黨等等);紫荊區並不是只有小橋一個可以半夜吃夜宵的地方(當然現在它也不見了),曾經的北門地帶就是蒼蠅館子一條街,那時候大家遛個彎兒就能一起三杯下肚,只是它現在變成荷清苑了;清華也是有過水木BBS的,它的沒落還和權力意志脫不了干係(感興趣的可以搜索周濟封水木清華事件,還有些許新聞殘片),但其實學校只要肯堅持,依舊可以有繁榮校內BBS平台(隔壁就是很好的例證),但我們不幸沒等到,在此期間雖然清華同學也奮力地從人人一路轉戰到知乎,但那種人與人之間的親近感,也在這些騰挪里消耗了。

之所以提到校園BBS,是想指出,一個人人都能享有均等話語權的平台對於大學(乃至整個社會)都極其重要,話語的不對等,彼此之間缺乏有效的動態整合,帶來的只會是新的權力結構與人與人之間日益增長的厚牆壁。

一個很有參考性的事實是對比兩校2016年的十大新聞,就能看出,T大學生意志的顯現是極其乏力的。P大的幾個大新聞期間,本人都有幸在未名圍觀了大家的討論和行動的召集,切身感受到兩校在學生關係整合和校園文化主體性上的巨大差異。

當然有人可能會指出這兩條一個是官方的,一個是民間的,當然風格不一樣,但發出總結的主體不同,難道不正好顯現了這種文化主體的差異?況且,在T大,沒有人寫出這樣的總結,因為根本不可能彙集到散落在各處的事件,況且類似的事件本來就不存在(攤手)。

附上鏈接:T大版

年度特輯 | 「2016年清華大學十大新聞」評選活動啟動

P大版

P大本學期大新聞匯總(內附投票)

講了這麼多,好像跟一開始的自殺問題越扯越遠,提出P大也不是就說隔壁的自殺事件就要明顯少,(這個我是真不了解,隔壁要有同學看到,歡迎討論),也不是說隔壁的校園文化就不存在問題(當然也有功利的、權力的邏輯入侵),這裡總結強調兩點:

其一是一個社會學裡基本的常識,有效的、多元的社會整合能降低自殺率,在心理學層面上,可以降低心理疾病的發生率。但在清華,往往充斥了太多官方強制的意志,即便是基於趣緣的群體,活動空間也極其有限。同時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話語平台與信息傳播機制,彼此之間的交流成本增大,不善社交的人往往四年的整合都圍繞在班級、院系中,整合關係機械而單一。

其二是校園文化的主體錯位問題,清華的校園文化始終在由官方以及被官方選定的對象來代表,缺乏學生主體性。同時也同樣由於話語平台的缺失,難以形成對權力的掣肘。能夠代表官方意志光照學校門面的群體,便可乘權力快車營造話語統治,而大量的普通人,卻只能被迫接受,難以實現話語自治。

3、關於學校對事件的處理態度

如此年輕的生命就這樣一個個消失了,並且是在學校里一步步走向消失的,權力沒有對自身做出反省,率先想到的是也不允許他人有所表示,並且偽善地告知諸位,「讓逝者安息,讓家人平息,別再討論」,這恰恰彰顯的是權力的冷漠,並且,它企圖也讓我們冷漠。而我們中的很多人,也認同了這種邏輯。

校方這種完全壓制,密不透風的處理手段,增長的只會是每個人的冷漠,而彼此之間的冷漠,往往是壓死自殺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假如不真的跳脫出來,只會是一種惡性循環。

而在學校看似積極主動的心理干預機制里,時時刻刻體現的正是那種急於求成,還可以大言不慚的冷漠,「你看看我們什麼都做了,又不可能整天真的盯著你,你還要我們怎麼樣」,是的,你們是管不了那麼多,但你們可以管的也足夠多了,只可惜,你們都沒有管。要時刻記得,權力的首要邏輯,必然是維護自身統治地位的穩定。

我在這裡訴求的,是更軟性的、人本的關懷,是關乎整個權力的姿態的問題,是應當觸碰根源的反省問題,而非應當採取什麼樣的干預措施的問題。

至於說模仿者效應的,跟術語原本的語境差異太大,我不認為具有可比性。模仿的產生往往是由於事件沒有得到妥善的後續處理,夢露如是,富士康如是。對事件積極處理,對死者致以基本的悼念,反省自身根源的問題,讓每個人都不再對生命冷漠,難道不是學校應當採取的態度?(但要求權力自身反省,是不是太異想天開了?)

坦白講,假如我真的在大學期間走上了這條路,我只希望大家能大肆地紀念我。我以我血薦軒轅。

p.s.謝謝大家的關心,我其實狀態還好,曾經混跡於各類的校內組織(所以對以上的問題還算有點發言權吧),但最終發現這些組織其實大多名不副實,就轉而都退出,自己看看展和看看戲,過得也還是不錯的。另外對於解決手段,真是人各有別,很難概括講,但認清楚現狀,對於跳脫出來應該會有一點效。

講了這麼多,我只希望我們身處其中的每個人,千萬不要冷漠。

文中不妥的地方,歡迎各位指出討論。(瞬間醒悟BBS的好處是有校內可見板塊,這裡發估計要被查水表了...)


有時候會覺得,清華就是我們整個當代社會的縮影。
經過蘇世民學院的華麗窗戶的時候,我不理解校領導怎麼能一邊高揚「五十年代」的集體主義與奉獻精神,一邊明確表示要讓世界各國政要、金融家的兒女在一個學院讀書從而為以後的交流奠定感情基礎。
這種不理解也會出現在「一二九」合唱比賽的過程中,大家濃妝艷抹,換上紅軍的軍裝,熱血高歌,然後在朋友圈發著各種無厘頭的合唱表情包以調侃生活。
但我仍然,愛這個地方。
清華人是自由的,因為其中多數能力超群,說到做到。如果說清華人也是不自由的。很多時候是因為得益於遊戲規則的同時也被遊戲規則給害了。
古人有一句話,惟上智與下愚不移。
什麼意思呢?上智,境界超拔、通達萬物的人,斷然不會自絕於人民,因為這些人洞悉了生命的虛無本質,不會以個人遭遇為悲欣的理由,不狂躁,也不消極,既然來了,那就熱愛生活,做點貢獻。下愚,知識淺陋、眼界局促的人,斷然不會自絕於人民,因為這些人根本就不會遭遇終極困境,全部的感覺都來自於物質生活,或者說熟人社會的樂趣。活著,就是過日子。輕生?可笑。
中間的人呢,孔夫子叫「中人」。如果能夠得到極好的詩禮教化、人倫親情,輔之以世俗成功,就成為了一個美好世界的基石,向上努力超越,向下推己及人。但是,一旦世俗成功這一塊出了問題,越好的知識、背景,就容易自我崩潰。因為「中人」既沒有物我兩忘的胸襟,又沒有得過且過的安分,失去客觀評價的肯定,精神內涵幾乎是空白的。
也許,清華有太多知識「上智」的而精神「中人」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清華的校園文化,第一,容不下「失敗」。第二,無限放大集體主義。前者消滅了「狂狷」性情的生存空間,後者則用無數的集體生活、會議學習把個人完全「組織化」。在這種空氣里,任何對生活「無意義」的感觸都會被視為墮落、異化,對黨和國家的辜負。
可是沒有什麼人是天生對某種信念、主義堅定不移的啊,除了耶穌、釋迦摩尼、孔子、默罕默德,沒有卑微的「無意義」的反問,怎麼能打開一條真正有意義的道路?以多數清華人的智識和視野,只要存一念更大的關懷,就能跳出個人狹窄的計較。但是這一念就是發不出來,太多的「光明偉大、絕對正確」淤塞了其他的可能性:世界就這樣了,帝國即將崛起,強弱自有命定,我們跟著走,就行了。
在清華,既看不到在橋邊喝酒的詩人,也看不到在樓下爭論的哲人,全校的氣質接近軍營。
不給反思、頹廢的理由,那就只能演戲罷了。問題是我們都知道,再好的演技,也不能把演員變成劇中人。口號喊的震天動地,一點私利就糾結不清,談什麼「奉獻一切」、「奮鬥終生」呢?
不允許「無意義」,不準「出走」,人,總歸要墮入無意義,繼而永遠出走。
我就想到這些,也許我並無資格說清華怎麼樣。無數的清華人仍然奮鬥在實驗室,他們是這個國家的骨頭。
願她更好,荷塘明月,長照。


我清每年好多人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生命,但是從來沒曝光過,不得不說這個學校封鎖消息的能力還是強。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又被點贊了,上次吐槽之後把答案扔在這裡沒有管,其實中間和相關老師又談過一次,更新一下。

根據該老師說法,學校調研結果表明,大部分在校生的自殺心理問題都是階段性和一過性的,過了該階段就好了。因此這套干預機制主要是對這些階段性輕生的同學起作用。老師表示,學校也很清楚,對於不屬於該種情況的學生,這套機制不只不起作用還可能起反作用。

-------------------0806

吐槽竟然沒有被摺疊,補充說明一下:

就我自己的體驗,因為生活中的各種原因產生的自殺的念頭宜疏不宜堵(不算抑鬱症,個人並沒有抑鬱症的體驗所以不清楚這方面的情況),最好能找到人直接傾述。但是對很多人來說,自殺的念頭是個絕對隱私的問題,在心理狀況很糟糕的情況下如果發現個人隱私泄露,事情可能會朝向更糟糕發展;如果發現有隱私泄露的危險,那麼疏導的路就變得艱難險阻了。

而學校封鎖消息的做法,似乎對大家起到了一種心理暗示,讓很多人迴避討論自殺問題。自殺黑名單更是侵犯個人隱私。另外,我自己感覺,周圍的很多同學不能坦然面對自殺這個話題,甚至談自殺色變,就我個人經歷(和人討論在安樂死非法的情況下,因病自殺的優劣),似乎我一講到自殺就表示我心理不健康,於是很高概率要立馬面對連珠炮式被質疑的風險:「你為什麼要想不開?」,「你為什麼好端端地要討論這個話題?」。在這樣的情形下,我發現就算我主動想疏導,除了心理諮詢中心以外也找不到幾個同學可以討論的。而且有那個機制存在,就千萬別相信關係不是熟到無話不說的同學的保密承諾。

可是不會說並不代表不會做。

-----------------------0721答案

我只是來吐個槽,摺疊我吧:

嚴肅臉:為了黑名單上的同學(尤其是莫名其妙上黑名單的同學)著想,請大家不要隨意自殺,即使要自殺,自殺前一定要做好父母的安撫工作,做一個負責任的人,避免事後家長鬧學校,給無辜的老師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年初身體陸續出各種奇怪的狀況,後來做頭MRI拍出幾團東西,陸續相關誘發電位也做出異常,但是醫生又下不了診斷,需要慢慢排查。為了不讓家人過於擔心(我母親有自體免疫有問題),我在MRI的結果出來之後就開始瞞著爸媽,打算等醫院確診了再說。這期間我用方言給學生物的親戚打電話商量怎麼給父母說的計劃,給男票打電話說分手,有時候打完就忍不住哭一下,然後被根本聽不懂我的方言的同學偷偷舉報為企圖自殺。周圍清楚我病情朋友大多不在學校,在學校的只有兩個朋友清楚我的病情。總之各種原因,我就不知不覺上了學校的「自殺黑名單」。結果電子系這位同學跳了,導致學校相關工作人員開始緊張,黑名單學生開始大波中槍。於是某日我媽就接到院里領導打去的」關愛「電話,然後,穿幫了……心理崩潰一個月最後去看六院……

啊,我們班另一個抑鬱症的同學的父母也接到電話,得知被打電話勸休學一事之後,那位同學更加抑鬱了。

當時負責打電話的老師解釋說,五月那位童鞋去世後,其家長到學校大鬧,還扇了學校某領導的耳光。我推測這也是導致黑名單里出現地圖炮的原因吧。


(20171023更新)
最近轉的人又多了起來,但是馬上被罵得不敢轉了,我就不明白了,討論一下學校里的自殺現象和心理干預機制就是憤青了,就是不愛清華了,就是在外面抹黑清華了,就是不客觀不理智,就是大驚小怪了?校園又沒有bbs。而且那就算,就算全國每個地方都有很多人自殺,清華有人自殺就正確了?就正常了?就是沒啥大不了的事了?就不能拿來分析一下討論一下了?我們討論僅僅因為它發生了!就這麼簡單。我只是覺得,一個不好的現象不能因為到處都這樣就忽略過去。那些用你討論清華的自殺率就不愛清華的陳詞濫調來罵人的噴子,真的有毒。見的太多的某種人,自以為自己熱愛學校熱愛集體,口口聲聲學校利益集體榮譽的人,日常你問他個事,請求一下幫助,根本就不幫忙,冷漠的要死,只有能給他長臉的事,比如有志願工時的,能寫報道的事,他才會去熱衷。

以上為更新――――――――――――

(修改後答案添加了微小的細節)在大清的我就說一件事,我剛進大學的時候不太適應覺得調整不好,心情低落,聽不懂課,聽了心理諮詢中心宣傳的鬼話,什麼心理諮詢是幫大家排憂解難,大家有煩惱可以來看啥的,我就去了,結果,有一次接待我的老師,聽完我的話之後,滿臉擔憂地問我,那你想不想自殺呢?我內心:??這麼直白??遂答不想。然後她依然一臉憂慮地問:你為啥不想自殺呢?我:??????。心情更不好了,最後也啥建議和疏導也沒得到。(可能有的老師還是很好的然而我沒遇到吧)給我感覺就是他們就關心你想不想自殺,不想自殺就敷衍你,想自殺就勸退?不能理解


更新!!!!!!!!!!!!一起跳樓,一起服毒,他們當年可是省前五呢,唉,同樣是自殺,卻選擇剛性而慘烈的方式,悲痛

————————————更新————————————————-

2016-2017學年清華學生意外事件不完全匯總:

1.茶園盧嘯塵意外身故

2.西安鐵一中國防生猝死

3.深研院一學生猝死

4.化學系王騰逸去世

5.電子系一大三女生自殺

6.浙江原4字班男生退學後在家上吊自殺

7.8.兩起博士生自殺事件

9.自動化系一研究生意外身故

10.物院定向一男生因工作不順自殺

以上為不完全匯總


每年我系新生入學,群里我一般會告誡他們,最小數原理(有限集合必有最小值)保證了你們必然存在清華牌"辣雞",無論如何努力。
以及,你考到清華是傾盡了全力,而人家可能只是因為國內top2封頂了。
個人感覺潑這樣的冷水,也是給較小值群體一個下台階的機會,心理上也好接受一些,不會一下子太猛。
一般期中後受到了打擊後,也會安慰他們,即使是辣雞,清華牌辣雞也是全國數一數二的。走出這個象牙塔,你會發現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之前還一直以為自己是個智障。

心理上永遠不必被成績的憂傷所擊敗,會發現自己的價值。心理素質不過關,我也無能為力了。


清華就如同是當下的中國,你體會著它眾所周知的偉大,和它日新月異的活力,卻同時也目睹著它難以置信的荒謬,和它不為人知的壓抑。

清華精神,能引領一群人沖得很遠很遠,但你看不到掉隊者和反對者們各自的命運。你於是一邊假設著這些人都過得很好,一邊用力沖向一個又一個終點。這定然不是利己主義,你對自己說,身邊還有那麼多一起在沖的同學們呢——集體主義怎麼能算利己主義?

畢竟,你沒看見的掉隊,就不是掉隊,你沒看見的反對,就不是反對,你沒看見的屍體,就不是屍體。


雖然非常非常不合時宜、非常非常不恰當、情況非常非常驢唇不對馬嘴、並且抓錯了重點,但是我還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1984》里關於"蒸發"的概念。
↓人就這樣消失了,總是在晚上。你的名字從登記資料上被拿掉,你做過的每件事的每個記錄都被抹消,你一度的存在被否認,然後被遺忘。你被查禁、被消滅了:常用的字眼是蒸發。

感覺一所這樣優秀的學校,既然有精力和興趣回一封千字長信給一個 冒昧來信求助的 亟待幫助的 將來會成為清華的孩子的 孩子,那麼為什麼不能對這些迷茫的走投無路的 甚至已經故去的孩子 多一點關懷 或者說懷緬呢。

學生做出這樣的選擇的確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怪罪校方,事實上更多這樣的情況,是出於個體的原因。但是封鎖消息,甚至讓大部分人不知道他們曾經存在過,身後連一聲惋惜也無就這樣靜悄悄地消失,實在讓人感到有點寒冷。


突然就很想邀請之前那個「清華帶給你什麼?」裡面回答「就算有一整個蛋糕也要扔掉一半讓大家去搶另一半」的答主呢。

說到底還是優質教育資源少,競爭極其激烈,(潛在的)階級焦慮感,加上集體利益學校聲譽社會穩定高於一切的約束,一下都壓在刷了三年五三的同學身上去吧


雖然不是清華的,所在學校也算985,在大家眼裡上清華的都是人生贏家,天之驕子,但我知道,在我學校成績差掛科多的瘋玩遊戲,努力了仍然成績趕不上的人比比皆是,一年裡自殺的我能知道的也就兩三起,如果算上學校公關應該這數字還有加,當然自殺原因不僅是成績,但成績因素帶來的壓力絕對是大頭,畢竟雖然個個不一定是省市狀元,但作為從小基本上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一來大學發現自己居然墊底或者達不到自己的預期,產生自卑和自我懷疑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其他一系列的原因,有自殺傾向的不在少數。

接觸過的人才知道,真正想自殺的不是一時糊塗,而是別人已經想了很久覺得自殺是最好的解決方式,能上清華或者我學校的同學們智商絕對沒問題,甚至他們因為內心敏感想的東西更多,在外人看來活著比什麼都重要,可是對於一些人來說活著其實沒那麼重要,甚至是一種煎熬,不,應該說就是煎熬,我曾試想過他們的絕望,那種看不到希望的絕望,當你想伸手去尋找幫助的時候,發現什麼都握不到,甚至被打回來的時候,便會覺得對這個世界好失望。

當我環顧四周,發現他們都有事可做,有人可愛,有書可讀,而這一切於我無關,我像一匹落單的羊,孤零零的站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吃著早已枯燥無味的草,儘力去咀嚼其中的少的可憐的甘甜,可這裡很早便沒有了風,寂靜得我只聽得見自己的心跳和從骨頭裡傳來的吱嘎吱嘎的咀嚼的的聲音,無趣而恐怖,我儘力嚼得更大聲,連偶爾遠處的狼嚎我也覺得美妙,我,在等待黑夜。


看了下面好多答案,感覺描述的情況比我知道的還要嚴重,真偽未知……
這麼看來家裡對我的心理建設還是有成效的,被打擊倒現在也還堅強活著……畢竟每周都要電話提醒我「活著最要緊」……

但實話說剛來的時候心理落差還是很大的,原本已經給自己打了預防針說「這裡的人都好厲害了估計不再是尖子生了」,結果現實總比想像要殘酷一些,最後一看成績直接變成倒數級別的了。於是迅速放棄治療放飛自我……

學校其實有提供心理諮詢的服務但到了考試周之類的時候很難約上啊,去過兩次之後覺得效果也存疑……不過這個還是由狀況更嚴重的同學來評價吧。


躺在病床上的我同樣的感受到了來自學校和導師的冷暖。

大清讀研兩年,是我二十五年來最倒霉的兩年,受了兩次骨折的傷,養傷期間被實驗室導師強迫到外地出差做實驗,要把六百斤的東西裝在天吊上,人在下面操作,沒有任何安全措施,有一點工程經驗的人怕都知道,這玩意搞不好掉下來把人砸了都不知道怎麼死的。然後拖著病腿做了一周實驗,在男澡堂洗澡(人家工廠估計默認不會有女生來吧)。這樣等級的不近人情和師生冷漠數不勝數,傷痛期間的我感覺暗無天日,一直想著畢業就好。

這個暑假被老師強制留校干工程項目,出校門干點事情被車撞了手術,導師在知情的情況下根本沒打算來看一下,還是我在手術後給他打電話,他不斷推脫自己當天有會,跟別的老師約了見面等,不來醫院。我最終甩一句「您的意思是讓我自己在醫院處理這一切?」遂答應第二天早上來。來了之後煙火味十足,算是我跟他的談判,呵呵。我跟他說所有的康復下來得十萬以上,資金存在問題,他一口咬定學校沒有任何責任,讓我自己籌錢。我無奈說,我是暑假因公留校,是否可以爭取學校先給我一些墊付,等事主賠償之後再還。他聽出我「因公留校」的話外之音,走之前勉強答應他自己可以給墊付,但從此再不聯繫我。

現在我還躺在醫院裡,用著七拼八湊借來的錢,在等待漫漫幾個月不知道是否能恢復的恢復期。

我一直認為清華是最高等的學府,也確實開闊了我的眼界。但無論如何,我本科的學校,作為最普通的985,可以在學生家庭罹難時給予最樸實的幫助,而大清似乎是太優秀了吧,優秀到把我這隻螻蟻遺忘。都說師德,都說師德,我只想呵呵。現在我開始寫畢設了,看著以往師兄師姐的感謝,我真不知如何下筆。

祈求時間快點過,讓我離開這個地方,這二十五年最痛苦的階段。


真的,之前一路坦順的人,一旦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或失意,無論如何都是很難調節的。我曾經因為一次考試沒過連著幾日幾夜失眠,走在路上無端哽咽。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以前眼裡忘見的都是花花草草,陽光明媚。那段時間天都是陰的,面容僵硬。還好,我花了很長時間慢慢調了回來。
對他們,唯有祝好,逝者安息。


不說原因,單說預防和處理。

科普和預防工作幾乎沒有(想一想到底有多少人認真地知道感覺抑鬱是要去諮詢去醫院服藥而不是調節調節就可以的),大多數學生老師家長輔導員不重視(有針對輔導員的基本的心理知識的培訓但似乎比較水);沒聽過校內有比較專業的危機干預(當然也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心理諮詢的水平不敢恭維(聽過一些嚴重違反諮詢師職業道德的案例,比如轉手把學生情況彙報給輔導員什麼的),校醫院也沒好到哪去(聽過抑鬱症去諮詢結果醫生硬要送精神病院);學校後期的消息和輿論控制沒話說,前期的處理就很扎心了,基本上是只想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考慮學生的問題(比如為了避免責任要求學生和家長如何如何,甚至簽訂所謂的協議)。

以上都是我自己知道的或者聽過的(由於考了個三級諮詢師以及社工等關係,對這些事情比較關注),不保證絕對真實,不代表否定學校的一切做法,不要斷章取義。

但是,有段時間室友表示狀態很不好,我的建議是學校的心理諮詢可以當做聊天,真要正經做諮詢還是多花錢找專業機構。

此外,學校心理諮詢似乎不接受採訪,也不允許深入報道,所以一直是個神秘的存在。

哦對了,不說一般心理問題,確診的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清華里也不少。當然確切數字我是不可能知道的,只是就我所了解的情況。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心理健康也是健康,但顯而易見的事實是,清華以及大多數學校只有體育課(而且我清的體育課加上陽光長跑強制鍛煉的負擔對於有些同學來說很重)而沒有起碼的心理教育課程(不是心理學教育),面向所有人的像樣的講座似乎也沒有。

當然,其實上面這些也不都怪學校,因為國內對心理健康、心理諮詢等方面的認知就是如此之低,甚至更低。殊不知有多少抑鬱者不全是被抑鬱逼死的,而是被「自己想開點」「多調節調節」「沒什麼大不了的」延誤了諮詢和治療時機。

最後是對大家說的話:談論心理問題甚至抑鬱、自殺並不可怕,這和談論感冒發燒一樣。感冒發燒要測體溫要去醫院要吃藥,感覺自己心理可能有問題也應當去諮詢去醫院(也可以先行用量表自測,但量表和溫度計不一樣,結果只能當做參考)。需要提示的是,一定選擇正規心理諮詢機構和正規三甲大醫院。

嘆,不是針對清華,國內對心理健康的認知和重視程度,遠遠遠遠遠遠不足。說到底,一是前面的教育科普看起來沒什麼用,二是後面起碼好幾百塊每小時的諮詢費看起來太貴了。

想了想還是匿了吧,畢竟這個回答基本上是在吐槽和感嘆,事實上沒有提供證據,觀點上沒有查閱資料。


你清的心理干預就是坨屎。

曾經臨近考試周壓力大+一些其他的問題一度情緒崩潰,打電話給心理諮詢中心得到的答覆是問題不嚴重不需要干預,順便「告誡」我這種情況下接受心理諮詢可能會加重狀況……說實話當時砍人的心都有了。


結果剛剛看了那個關於自殺黑名單的回答,只覺得很慶幸。


你清學生心理問題一直都比較嚴重,但從沒想過解決。就去年一年我的交友圈子裡就出現了不少抑鬱症,有的甚至嚴重到了休學的程度。在你清這種大環境下真的每個學生壓力都很大,課程強度大,各種強制性集體活動還要壓榨時間,學校還要強行壓低平均分(如果有些老師人比較好,給出的平均分高於90分,那麼這些老師還會被學校警告,並且必須提交一大堆材料來證明這個分數的合理性,否則學校會強制調低分數),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高中一直就是佼佼者的人一上大學就感覺自己所有的驕傲被狠狠的扔到地上,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什麼樣,至少我真的是花了兩年才能正視自己,兩年時光啊,一直處於自卑之下,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說實話真的很難受,就感覺自己很無助,向朋友訴苦,向家長訴苦都得不到實質性的幫助,心理諮詢中心就更不要說了,連學生的隱私都保護不了的地方誰敢去?我拚命的去做社工去搞體育去做一切與學習無關卻能取得成果的東西,在各種評優和選拔的時候卻不抵人家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每個人的經歷都各不相同,但很多確確實實是被你清這個大環境下的種種給生生逼出來的病,只希望學校將來不要只看重績效,而是能給學生們更多一點人文關懷吧。


本問題下面的一溜匿名用戶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我補充幾句。

1、清華的心理諮詢機構和院系學生工作機構有長期、良好的溝通交流機制。如果你表現出自殺、傷人、抑鬱的傾向,心理諮詢機構會和院系學生工作助理一起對你進行長期友好的關心和監控。

2、大學最初的一年的心理落差,和大學最後一年要給自己一個交代的壓力下,出再大的事情也不稀奇。

3、當時成績在前一半基本就可以推研,只要能順利畢業出去就可以抖起來當大神。畢業問題不大,但是成績在前一半並不是太容易。想要靠著努力去拼TOP 10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很大努力的,有些同學簡直是生而知之,逆天一般的強悍。奮鬥數年,拿幾個主幹課單科第一,已經讓我驕傲了很久了。所以說,習慣了優秀的人如果不能適應,會很難過。

4、即使如此,我還是很懷念那個地方。畢業之後,再也沒有一個地方的傻逼比例如此之低了。


這公關滿分,我竟然聽說都沒聽說


清華壓力大再正常不過了,問題在於缺少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走之前參加過一個科技小組的聚餐,其中一個人提到了他是心理協會的。然後接下來的談話和開的玩笑讓我們意識到其他人分不清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和精神分裂症。為了緩解尷尬,我只好打趣說清華應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了。

其實最能幫助到這些潛在想自殺的同學的人是周圍的朋友和同班同學(所以研究生的自殺率會高於本科生)。建議像同伴教育一樣普及一下心理知識吧。不要一碰到抑鬱的同學就只知道讓人家「想開一點」。。。

反正我在學校的時候心理諮詢中心的水品堪憂。如果學弟學妹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可以私信我。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山東大學女生跳樓事件?
自殺從理性和感性上對於自殺者個人而言是否是絕對的不利的?如果是,為什麼還有人自殺?
你聽過最離奇的死法是什麼?
如何獲得安眠藥?
怎樣理解張國榮遺書最後一句話?

TAG:自殺 | 清華大學 | 法律服務 |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