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殺頻發到底為什麼?而社會關注卻為什麼越來越少?

作者:紫雪齋
鏈接:抑鬱症,真的洪水般襲來了? - 紫雪齋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台媒:大陸重點大學學生漸成憂鬱症高危人群

台灣「中央社」7月4日援引大陸媒體報道,在北京一所著名重點大學中,有40名學生被確診憂鬱症,智商高、求勝心強的大學生,已成大陸憂鬱症高危人群。

報道稱,清華大學主辦的「李家傑珍惜生命大學生心理熱線」主任秦琳說,每日在線的6小時中,會接到近3、4個學生的求助。

另一所北京著名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負責人則說:「據粗略統計,5年前,10個諮詢對象里平均有1~2個有抑鬱症,現在已上升到3~4個」。這位負責人說,經統計,全校共有40個學生確診為憂鬱症,但「算上實際患病卻沒來諮詢的,這個數字應該還會更高」。

這些憂鬱症的學生所憂慮的多數為學業、人際關係、戀愛、家庭、人生意義。

「我接觸到的好多孩子都聰明懂事,求勝動機很強。長久以來壓抑著自責或憤怒等情緒,這使得他們把攻擊指向自身。」

報道稱,成績優秀的重點大學學生在憂鬱症群體中已佔有一定數量,他們對自我極其嚴苛,常流露出內疚和自責的情緒。

北京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表示,大陸當前的憂鬱症患者數量超過2600萬,每年自殺死亡的13萬人中,患憂鬱症的佔40%;北京市綜合醫院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則顯示,憂鬱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接受過專業診療。

今年青少年抑鬱的情況很多

據江蘇省第二中醫院腦病科主任盛蕾介紹,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青少年抑鬱的情況很多。青少年本是「少年不知愁」的階段,卻因種種壓力嘗到了惆悵的滋味。盛蕾分析,青少年人群作為抑鬱症的重要發病對象,好發於性格內向、不愛交際、孤僻、多疑、常常注意事物消極面或遭受意外挫折的人。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1、似病非病:由於這個年齡段的人群對情感問題的表述能力尚低,多以身體上的某些不適代替,如頭痛頭昏、呼吸困難、嗓子里有東西影響吞咽等。看似很重,但做了諸多醫學檢查,又沒發現什麼問題。

2、坦途無悅:常見於家庭條件優越、學業成績優秀的人群,對於達到的目標、實現的理想、一帆風順的坦途,患者並無喜悅之情,反而感到憂傷和痛苦,就像平時所說的「曲高和寡」和「高處不勝寒」。

3、反抗父母:青少年時期是一個從童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思想叛逆,不僅不願與父母溝通交流,反而常常與父母鬧對立。一般表現為不整理自己的房間、亂扔衣物、洗臉慢、梳頭慢、吃飯慢、不完成作業等,較嚴重的表現為逃學、夜不歸宿、離家出走等。

4、自殺行為:青少年重症抑鬱患者常常會苦思冥想地利用各種方式自殺。

博士碩士抑鬱已呈現升高趨勢

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研究會名譽會長藺桂瑞教授這些年來一直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危機群體」的調查研究。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她發現這些大學生抑鬱症群體都有一些共性,例如:擁有不良家庭關係或親子關係的學生佔比較高;研究生數量目前雖然佔比不高,但已呈現出升高趨勢。


——————————————下劃線以上為新增——————————————

2016年3月9日,河南某高校一名大學生跳樓身亡,原因竟是通過網貸博彩和炒股,最終無力償還幾十萬欠款!

3月13日,一名就讀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就讀三年級的20歲葉姓女同學,被發現在將軍澳康盛花園寓所墮樓身亡。警員事後檢獲至少七封留給家人和朋友的信件,其中一封更留給傳媒。女死者其中六封信件給朋友、師長及家人,內容未提及輕生原因,只希望他們要好好生活下去,而留給傳媒的信件,大意是表達對社會的不滿。

據悉,短短9日內這已是第7宗、更是連續3日學生跳樓輕生事件。而由去年9月開學後計算,本學年度至今已有多達23名學生自殺,輕言自殺之風嚴峻。

內地因為新媒體炒作風氣等因素,大學生自殺等社會問題已經不再受到必要的關注。


利益相關

以下回答未採用數據(手頭數據是2013年以前的),未採用詳細案例(字太多。。。)。
理論依據取自《大學生自殺行為與干預研究》(李艷蘭著)

前陣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有女生墜樓身亡,中南大學一研究生墜樓身亡……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讓人痛心。這裡不得不以她們為例,無意以此為飯後談資,不想消費她們的死亡。雖是陌生人,我仍舊感到難過。


——————分割線————————

首先我們來談談大學生自殺的類型。
按自殺結果,可分為自殺死亡、自殺未遂和自殺意念。這裡不做詳述。

根據自殺發展過程,可分為情緒型自殺和理智型自殺。
情緒型自殺,又叫衝動型自殺,是由明顯的偶然事件所引起,在羞愧、憤怒、賭氣、恐懼、絕望等失控激情狀態作用下,所產生的突然性自殺行為。這種自殺行為突發性強,進展快,發展期短,預測和防範困難,致死的可能性大。 理智型自殺,又叫預謀型自殺,是個體經過較長時間的評價和體驗,逐漸萌發自殺意念,並有目的、有計划進行的自殺行為。這種類型的自殺進程緩慢,周期長,在自殺發展過程中有較複雜的心理表現,便於危機干預。但由於這種類型的人自殺前一般會進行較為全面、周詳的考慮,所以對其干預難度大,容易反覆,自殺的成功率也較高。

根據自殺的動機可分為:心理解脫型自殺、尋求關注型自殺、抗爭懲罰型自殺和要挾型自殺。
心理解脫型自殺:這種自殺者往往是在遭受挫折和打擊時,缺乏應付技巧,心理承受力差,陷入悲觀、悔恨、恐懼、孤獨等狀態,無助感強烈,認為唯有一死才能導致問題的最終解決 在非理性認知支配下,把自殺作為逃避現實、尋求解脫的手段。大學生自殺案例中這種較為常見,超過半數以上。 尋求關注型自殺:自殺的直接動機是想通過該方式換取社會對他們的遭遇的關注以解決自身的實際困難,或者是希望通過大張旗鼓的自殺行為,博取社會或一些人的同情,以達到自己某種目的。這種自殺行為的主體一般並非真的想死,其自殺行為實質上是一種向外界的呼救方式或溝通形式,自殺僅是達到某一目的的一種手段。因此這種自殺往往不會悄無聲息的進行,常常被選在人群密集處或容易被人發現的地方。 抗爭懲罰型自殺:在情感矛盾、人際關係等事件中比較常見。往往採用較為輕緩的手段,如割靜脈和大量服藥。 要挾型自殺:自殺者並非真的希望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是想藉此要挾對方,使對方就範或讓步,以此表明他們有能力支配或操縱外物或自己,以使事情按自己的意願發展。常見的是通過自殺行為要挾父母、戀人等。

之所以談分類,就是希望大家對於自殺行為不要一概而論。接下來再淺談一下自殺的誘因。(手機打字實在累。。。)

——————誘因的分割線—————

情感挫折與自殺:情感挫折主要指戀愛挫折,指男女雙方在戀愛過程中,遇到自身一時難以解決的摩擦、衝突、矛盾,使得負面情緒被激發出來而產生的心理上的痛苦。

學業不良與自殺:有的是掛科太多遭留級或勸退,有的是由於舞弊拿不到學位證,有的是畢業論文不合格無法順利畢業,有的是對自身期望值過高,無法達到自身所要求的完美的標準……這些學生因此變得自卑或自暴自棄,面對壓力或困難抗爭無力,學習等更受影響,以致產生惡性循環,自殺意念悄然而生。

精神疾病與自殺:抑鬱症、精神分裂。這點最讓我痛心,不詳談,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索「自殺」這個話題。

適應不良與自殺:適應不良的學生會有混亂、迷茫、空虛、墮落等自我體驗。常見於剛進大一的新生和剛步入社會的大四學生。

就業壓力與自殺

人際困擾與自殺:自卑心理、羞怯心理、以自我為中心、嫉妒心理、猜疑心理、封閉心理等。

家庭因素與自殺:家庭功能失調如父母離異、再婚,家庭變故與自殺如父母遭遇意外離世,家庭期望如父母期望過高導致子女壓力過大,家庭貧困如長期以來的貧困導致學生自卑敏感與他人交往不利。

網路成癮與自殺

除了上述誘因外,有的大學生由於軀體殘疾、一些難以治療的慢性疾病、重大惡性疾病等對當事人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有的人不堪病魔的長期折磨或因經濟原因而放棄生命;也有人因為偷盜等不良行為羞愧而選擇輕生。但請注意,大學生的自殺行為並不是上述誘因的必然結果。許多事件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正文結束———————

不管他人以怎樣的原因選擇結束生命我都表示尊重。曾經也會評論某人「那點小事就自殺真沒用」,經歷越多越明白世上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感同身受的本意也不代表理解)。考砸了也好,失戀也好,對你我也許是小事,但個人的經歷不同,看待事件的觀點也就不同,這些對我們來說哭一把就過去了的小事給他人帶來的也許是刻骨的災難。對於還願意活著的朋友,希望你們某天突然想不開的時候能得到及時的救助。對於一心求死的朋友,如果你們真的離開了,人世的路這麼長,總會有人替你們走完。我願意來感受人世的美好,若我有一天再也不願走下去,也會有人代替我把這條路走完。

完。

若有錯誤,歡迎各位知友提出。


我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我們學院很邪門,據說每年死一個,自從大一入學到大四這事還真的發生了,每年死一個,不多也不少,注意,我說的是學院,不是學校,估計全校會更多。
死的人都是大四的,起碼我的印象里是這樣的。這裡說說我親身經歷的吧。
大三時,我的同班同學早起到我們教學樓的樓頂背單詞(這是一個好習慣,佩服!),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現了一個人似乎是掛在什麼上面了,反應還是挺快的,馬上就意識到了這應該是上吊吧,但還是慌了,急忙跑到教學樓門衛那裡通告……從那個人身上找到了遺囑,大概原因是得了肺結核,又各方面不如意決定離開這個世界,但是,據我們導員說,那哥們有對象而且工作已經簽了,父母健在。
第二個是我一級的同學,去年秋天走的,他的方式是在寢室里用毛巾上吊,他可好,連封遺書也沒留下。只能根據他的各種表現來推測原因了,當時大家都在準備研究生考試,因為覺得寢室氛圍不好就搬了寢室,結果搬到另一個寢室又發現這個寢室有人打呼嚕,自己實在睡不著所以又回去了,估計寢室關係會有影響吧,另外,據他舍友所講,他常說就算考上研究生也只能當個工人…對了,他家裡父母健在,有個雙胞胎的哥哥,哥哥已經工作了。
題主問的是「大學生自殺到底是為什麼」,我們不如從自殺者的角度來想想「我為什麼要活著?」,我所知道的、就在自己身邊的這些個自殺的人,都是剛剛工作不久或者馬上工作的人,也就是即將畢業或者已經畢業的人,我自己也是快畢業的人了,前途一片渺茫,跟我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樣,我不禁想起高中朝九晚五的日子,那時候只想著考上個好大學,考上個好大學就啥都不愁了…
言歸正傳,你說他們為啥自殺,我只能回答,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生活環境,你不知道他從小到大都經歷了什麼,但大學給每個人的結果都一樣,無非就是讀研究生,考公務員,找一份簡單的工作這幾條路,有的人能接受活著,有的人接受不了離開,什麼使他們走上自殺這條絕路?從夢想的天空,隕落到殘酷的現實,可能就是現實吧。


2016首屆山東高校心理創新發展論壇暨山東高校心協聯盟成立儀式在省圖舉辦
魯網訊 近日山東高校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是什麼造成了他們心理上的絕望,使他們無路可走只能一死了之?如果他們當時的痛苦鬱悶得到有效宣洩,是不是就可以挽留住這些鮮活的生命?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緩!全國首個服務於高校心理類社團成長的公益互助組織「山東高校心協聯盟」成立,該聯盟將搭建一個由高校心理類社團和行業心理協會、心理專家、優秀心理機構、高校心理指導教師、社會公益機構組成的合作互助的平台。

  12月25日,2016首屆山東高校心理創新發展論壇暨「山東高校心協聯盟」成立儀式在山東省圖書館舉辦,本屆論壇由山東省中小企業服務機構促進會指導,山東省圖書館、山東高校心協聯盟主辦,濟南心理衛生協會、濟南市心理諮詢師協會、山東心師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主辦,來自省內50所高校心理類社團代表及社會熱心人士出席本屆論壇。

  儀式上,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齊魯工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10所高校的心理協會代表受頒山東省高校心協聯盟理事單位牌匾,標誌著山東省高校心協聯盟正式成立。隨後聯盟向首批顧問和簽約心理諮詢師頒發聘書,2017年還將向社會公開招募100名高校心理公益講座諮詢師志願者,以配合省內高校做好「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朋輩心理輔導大賽、心理讀書會等項目的開展。

  隨後舉行的高校心理創新發展論壇分別邀請了心理學教授、高校心理指導教師和高校心理社團代表做研討發言,高校大學生對社團的熱愛和部分高校心理社團取得的成績取得了在場人員的掌聲鼓勵,參會人員紛紛表示要以實際行動支持聯盟2017年的發展。

  山東高校心協聯盟籌備負責人劉瑞登做聯盟籌備經驗分享,並指出2017年將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的優勢,不斷健全聯盟各個架構組織,鼓勵較快發展的高校心協社團帶領山東高校心協聯盟不斷向前進步,同時呼籲社會各界關注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積極可行的資金、人力和物力支持,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16年做點,距離我畢業僅半年時間,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會做的更好。
編輯於 2017-01-07


我想一切的外在因素都不是根本的原因。一個人主動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一定是因為他看不到希望。


南都訊 記者徐勉報道 昨晚(25日)9時許,在華南理工大學天河校區內發生一起傷人墜樓事件,該校一名男生用刀砍傷宿管阿姨和一名同學後,從宿舍樓上墜下身亡。

據了解,墜樓男同學周某系該校2014級學生。其曾於2012年入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並在入學期間失蹤14日,退學後於2014年再次參加高考,入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

網路檢索發現,周某曾於2012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並於當年12月走失。校方與周某的家人輾轉多地尋找,於次年1月將其尋回。

隨後,周某從哈工大退學,並於2014年再度參加高考,進入華南理工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院。

一封周某昔日室友講述自己和周某共處時發生的事,又被網友曬出。

文中稱,周某有責怪室友、敲打硬物等怪異舉止,容易發怒。不過,同學們一開始認為周某「雖行為怪異,卻不會傷人」,直到他在宿舍擺弄鐵鏈等,幾位室友才要求調換換宿舍。

不少網友驚聞此事後,認為「這樣的室友太恐怖」。

以上新聞在華工校園內部引起軒然大波,各種討論不絕於耳……我隨口插播一句,說心理大師大多是自己曾得過心理疾病,自我覺醒後成大師的。以及心理問題大多是童年缺愛引起的,看到各種不解和反駁,趕緊閃人。其實我不是心理專家,關於童年缺愛的理論,主要是受到武志紅先生對心理學的傳播了解的。

記得武志紅先生曾經寫過類似的兩篇青少年暴力傷害的心理分析文章。其中一個是因為陷入無法在現實中實現夢想的泥沼而弒母砍父少年濤濤。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的心理諮詢師傅鑫說,這一事件給他「最大的感覺是恐怖,恐怖來自案件中的沒有感情」。傅鑫說,濤濤的這種反應,是「情感隔離」。追究其深層原因,是濤濤的父母習慣了用否定的方式與兒子交流。心理諮詢師進一步指出:我們的社會,有一個奇特的邏輯——大人才需要尊重,孩子不需要。於是,我們常常肆無忌憚地取笑孩子,揭孩子的短,常令孩子覺得顏面掃地。其實無論在什麼關係之中,只要你斥責對方,對方一定會有憤怒。假若對方沒有表現出憤怒,那麼,要麼是他有意地壓制自己的憤怒,要麼就更可怕,是情感隔離。

每個孩子都渴望走向更寬廣的世界,然而,濤濤的人生,卻是一個相反的軌跡。來廣州前,他的世界越來越寬廣,但來廣州後,他的世界卻越來越狹窄。他在廣州沒有一個朋友,沒有一個可以說說話、可以一起分享歡樂或憂愁的陪伴者。並且,父母也是無法交流的。作為一個少年,濤濤的自我還未形成,他還需要在一個更寬廣的世界中好好闖蕩,這種闖蕩不只是為了未來的事業或者生活,而更重要的是滿足心靈成長的需要。這是生命的一種本能衝動。成人與孩子的一個重要差異是,成人可以做到基本只在乎現實,而孩子一定會非常在乎感覺。但在廣州這個異鄉,他的這個束縛感,是無法擺脫的,在這裡,他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一個世界。在偌大的廣州市,在這個有數百萬孩子的城市,他找不到一個可以和他一起說說話的小夥伴。

拯救他,其實並不難,只要有一個關係,一個能彼此說說話,而且最好是同齡人的關係,就可以了。但是廣州,是既不屬於他父母的世界,也不屬於這樣一個少年的世界。

另一個例子是18歲的芬蘭高中生奧維寧,用一把手槍奪走9人性命並殺傷11人,他用這種最具有破壞性的方式表達了他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力。一個健康人,會通過好的、充滿愛的方式影響別人,一個病態的人,會通過糟糕的、充滿破壞力的方式影響別人。

知道自己沒有做好事的能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會讓一個人極其自卑。他忍受不了這種自卑,於是把這自卑轉嫁給別人。

所以為什麼近年來「存在感」這個詞很流行?人都渴望被需要,渴望發揮價值,對這個世界、對他人產生影響。如果一個人,到處面臨否定,絲毫找不到自己可以勝任的事,找不到任何的存在價值,他將被逼入絕望的邊緣,越來越迷茫。所以,很多心理諮詢師不是說服或者教導,而是用分配工作的方式進行心理治療,讓一個人去做事,哪怕簡單的事情,只要他能勝任,他就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將以上兩個案例結合起來,就可以看懂電影《心靈捕手》所表達的主題:

威爾是一個出生在底層的少年,幸運的是他有一群底層的夥伴。但是他是一個天才,數學方面的天才,他也渴望被關注、渴望影響力。所以他出沒在哈佛大學,並以擊敗哈佛大學的高材生為樂。

因為他的天賦以及他難以被馴化的破壞力,哈佛大學的數學教授在先後嘗試了幾個著名心理大師輔導威爾失敗後,把他送到自己瞧不起的大學同學心理教授西恩那裡治療。

不同於其他幾個心理大師把威爾當作「精神病患者」、「異類」等可憐的需要被解救的「病人」,西恩通過暴露自己內心的傷痛,自己失去妻子的心理創傷讓威爾了解到他不是異類,他和他一樣都有內心的傷痛,都有不願面對的創傷,從而突破了威爾的心理防線,讓他通過重溫痛苦的記憶喚醒內心被隔離的情感。

由於數學的天賦而產生的影響力,在哈佛邂逅的美好的愛情,加上底層夥伴們的友誼,威爾具備了成為健康人最重要的心理元素,終於走上覺醒之路,皆大歡喜。

不過,電影畢竟是電影。現實中,深受心理問題困擾的主角們本身既沒有因為超高的天賦而引起的關注,也沒有這麼老道的又免費義診的心理大師,也沒有跨越階級的愛情,更缺少溫暖的友誼。孤立——封閉——隔離——死亡,似乎是終極的發展路徑。

我國心理行業發展落後,也沒有得到社會足夠重視,其實大學生第一次遠離家鄉獨立生活,各種不適非常普遍,學校應該有預防措施,心理輔導措施,畢竟學生不是產品,是活生生的生命。遺憾的是,大學裡的心理輔導員們大都不懂心理學……


我覺得自殺的原因是心裡需求得不到滿足。成就感,尊嚴,快樂這三種東西都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生活中這三個中一個佔據主導地位,這對他來說就是全世界,當這種東西消失的時候,對他本人來說就是天塌地陷,活著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這個就是自殺的原因。


有很多我們理解不了的別人的世界,生硬的評價很不尊重。


絕望吧。就在昨天,我們學院的大一新生,17級的學妹跳樓自殺了。前天晚上整理好了自己所有的東西,凌晨,在室友沉睡時跳樓。

我也曾是想要自殺的一員,但還好,我活過來了。

1、為什麼想到死?
我想在二十來歲,這個人生最美好的年紀,很多人都覺得我們應該朝氣蓬勃的,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但是真的沒有辦法,在各種壓力的壓迫下,總覺得,死了真好,死了就解脫了。

學校領導只注重面子工程,這兩年各種大檢查,輔導員發話除非生病下不了床,不然一律不準假。周一到周日除了上課就是做實驗,這樣的情況下還得去聽各種毫無價值的講座、給輔導員幼兒園的女兒在公眾號上投個什麼票,填各種亂七八糟的問卷……補充一個問題鏈接:你在大學見過最莫名其妙的規則是什麼?http://www.zhihu.com/question/67164525

父母的不理解,他們總覺得你上大學不就是天天玩嗎?為什麼不天天給他們打電話?為什麼不談戀愛?為什麼其他大學生那麼早就放假了?

同學的冷漠,大學真的很難交到那種值得信耐的朋友,你掏心窩說出來的話,可能過幾天傳到你耳朵里你就是一個笑柄。評貧困補助,獎學金,榮譽稱號各種勾心鬥角......

我因為犯過一個錯誤,被輔導員一次又一次地叫到辦公室罵、羞辱。其實真的不是什麼大錯,我一開始就承認了我的過失,但是輔導員就是不願意放過我。我甚至做夢都是輔導員那副可怕的嘴臉。在我最絕望,我甚至想過去輔導員或者書記辦公室自焚,我要寫遺書告訴大家,我是怎麼被輔導員一次又一次地羞辱,折磨,我要告訴我的爸爸媽媽,我真的不想死的,但是我真的活不下去了,我對不起他們。


2、我們尋求過幫助嗎?
找學校里所謂的心理諮詢室,隔天你心裡有問題的事整個學院的老師都知道了,嚴重的會被輔導員勸回家休息。之前有一個學姐,好不容易可以評榮譽稱號,卻被輔導員說,她有心理問題還評榮譽稱號?萬念俱灰。

那麼找輔導員,領導呢?輔導員會告訴你想開一些,你的室友都遠離你一定是你的問題。真的上了大學以後基本上沒有老師是真正關心學生的心理、生活狀況。至少我沒有遇到過,如果你遇到了,那麼真的祝賀你,你很幸運。

校外心理諮詢呢?大學生大部分都是很窮的,按小時收費的心理諮詢很多同學都是承受不了的。而且長期的治療,在輔導員那裡也不敢請假。

3、我為什麼活過來了?
本來是打算死的,然後在知乎搜自殺時,意外發現了心理求助熱線

打了電話,心情有一定的舒緩,但慢慢走出來真的要靠自己調節。

我給我中學時代的好友打了電話,問他們我是怎樣的人呢?他們都很認真地給我講了我的好,回憶了很多美好的事情。打完電話,再照鏡子看眼前的自己,被輔導員折磨得面目憔悴。我的朋友們讓我想到了自己本來的樣子,不是輔導員洗腦的那麼不堪。我想變成我本來的樣子,這個決定就這樣萌芽了。

我開始開導自己,室友冷落我,我就去找其他班的同學玩,其他年級的朋友玩,不要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寢室里。

輔導員罵我,我就在心裡告訴自己,我問心無愧,我還是好孩子。我要努力活著,我要追求自己的人生,我才20歲,我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完全沒有必要為不值得人不值得的事放棄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我成為我想成為的人。但是輔導員她的一輩子大概也就這樣了,為了學生之間雞毛蒜皮的小事焦頭爛額,為了評職稱勾心鬥角,為了一點微薄的獎金諂媚領導。

很幸運,我走出來了,我想謝謝那個克服一切困難的自己,同時也抱抱那個無助又絕望的自己。

生活中可能有10000件事讓你想死,但是我希望你能看到那樣一件事值得你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我很憤怒的是,我們學校一出現學生自殺事件就是封鎖消息,這是對死者乃至全校學生極大的不負責任。我不管這些事對學校形象或者名譽有什麼影響,更不管對那些領導的前途有什麼影響,作為學校學生的一員,我希望能看到學校對於這些自殺事件的積極態度,然而學校的做法就是封鎖消息,息事寧人。前段時間我們學校發生學生溺亡事故,到現在也沒個說法,也不知是自殺還是他殺,平常看不到任何關於此事的消息,就這樣不明不白的一個人就沒了,這讓我第一次覺得身處的環境這樣可怕,可憐這樣一個年輕的生命,可憐他的父母。


1他們太天真,聽信了老師對大學誇張的描述。有「詩人」特質,也可以說成想像力豐富、敏感玻璃心、情緒不穩一類詞。
2在高中或者更小的時候已經對自己要求很高,壓力很大。有些所謂「才子」,可能是極度努力的尋常孩子造出的假象。(我所在高中的神學霸女孩座右銘是「你必須用盡全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要成功先發瘋」。聰明如她,如此拚命的她震懾了我很長時間。)
3生活不如意。(神學霸女孩家裡很多很多姐妹,家裡也沒啥錢,因為免除學費才留在我所在的高中的。她本可以去更好的。見過她爸爸,勞累形神枯槁的樣子。她太勤奮也一度出現健康問題。她也有壓力的。神學霸女上了好大學,成了普通大學生。生活也是挺艱辛。還好她熱愛生活和藝術+心態好。沒愛好如我還有不良家庭背景,大學沒人管終於可以叩問良心思考人生了液!愛回憶反思,容易悲觀抑鬱狂躁。)
4高校的行政化管理。管理有點混亂。跟高中很不一樣好嘛。黨政教育很重要,但有的老師會給人很大的誤導和壓力。法輪功一樣的黨政宣傳我醉了。
5大學生也會為情自殺。好多哦。大二時學校有個研究生跳樓啦。那時我回家了。據說為情。情商低。他不知道他父母聲嘶力竭久久回蕩的哭喊聲有多凄慘。聽過的同學跟我說,他快要有心理陰影了。
等等等等。


哈哈哈,老師,我來啦~~~剛註冊知乎,大晚上的先不看了,明天再回答哈。因為我的答案很長很長很長很……………………長……………………


畢業三年了,上學的幾年接觸了不少自殺事件。
在網上完全搜索不到任何和我們學校自殺事件相關的新聞,在bbs上的帖子也會馬上刪掉。
下面我就說說我知道的幾個。簡單介紹自殺原因。
1.2009年,某體育特招生學姐,因為感情問題在宿舍上吊自殺
2.2009年,同系同學,成績優異,但與家庭發生矛盾,在宿舍走廊上吊自殺,現在還加著他的qq可是人不在了
3.2010年,兩位同學,先後從主樓跳下,性別均為男,原因不細說了
4.2011年,我的某學長同宿舍同學,因為掛了太多課程,已經無法畢業,在學校網球場上吊
5.2012年,我當時大三,有新來的大一小學弟從學校外28樓跳下,原因不清楚
6.2013年,我大四了,又有一個大一新生因為掛科自殺了

…………………………………………………………
寫來寫去還是匿了的好,寫的幾個都是發生在身邊的。生命也終止在最好的年紀。多想想父母親人吧,珍惜自己的生命。


學生想提一個困惑已久的問題:
我的生,是無法選擇的;我的死,亦沒有權力選擇。在沒有權力選擇自己生死的基礎上,現在還要承擔法律規定的受教育的義務,為了這個義務而收斂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慾望,甚至丟棄自己想做的事情,向周圍所有人所期望的方向前進,究竟該如何勸自己順從下去?
即使我知道這種生活未必不會收穫快樂,過程中未必一定是苦的,可終究還是不甘心在這種不公平的基礎上繼續順從下去。


問題出現的環境基礎很堅固,很廣泛,所以解決問題成本高。所謂的社會關注,也只是大家一起甩甩嘴皮子而已,不能起到實質的作用。高校防止類似事件發生的唯一措施也僅僅是封陽台,封天台,封較高樓層的窗戶。較為負責的,配置一兩個心理輔導老師。不過這些措施能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在事情發生時作為「本校已採取措施」的佐證。解決年輕人普遍的心理問題是需要錢的,但對於大多數大學而言,提高學校的學術水平才是刀刃,好鋼壞鋼都得往這裡打。另外心理干預這一塊,國內恐怕還沒形成正規有效的產業。


利益相關:就在今晚東南沿海某城市某大學的一男生跳樓自殺當場死亡,我和這位男生的死亡地點距離不過50m。現在的高校在大學生心理疏導這個環節做的太差,社會太浮躁,功利化社會裡的人,心理有的就會扭曲。無論怎樣R.I.P,天堂走好


這屆領導不行。
我們學校因為自殺頻發,政府特批了一個編製。
各種心理治療、心理諮詢的人才報名,而且還有一個精神科醫生。
最後領導決定招一名學馬列主義的先進黨員,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預防自殺。
真是嗶了狗了。


大學不是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么?


據學校官方解釋∶
所有同學都是同學們在樓上玩耍,不小心掉落下去的。恩


推薦閱讀:

類似藍鯨這類遊戲憑藉什麼吸引那麼多人?
最絕望的時候,是怎麼走下去的?
抑鬱症到底有多高的死亡率?
如何看待2017年5月23日復旦附中高二女生跳樓事件?
如何評價今年上半年清華校內連續發生的多起學生意外事件?

TAG:心理學 | 大學生 | 自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