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月入16000,買房後壓力大重度抑鬱,要不要調整生活方式?

周末去北醫六院掛了專家,做了一系列檢查,確診了重度抑鬱症。

原來專科醫院和心理諮詢師對待抑鬱症使用的完全是兩個套路。醫生只詢問癥狀,完全不聊病因細節。在醫院,除了要填三個焦慮抑鬱相關的自測量表之外,還要做腦電波圖,大腦地形圖之類的儀器檢查,最後確診是基於所有的檢查結果。原以為抑鬱只是一種不良情緒,只能通過心理疏導來緩解。醫生解釋說糾結和難過的情緒會加速消耗大腦中的一種物質,如果情緒持續低落,得不到扭轉,那麼這種物質就無法回升到正常狀態,就是抑鬱症,需要用藥調整。檢查前,醫生簡單詢問了我的癥狀,說如果檢查結果是輕度,就不需要吃藥,如果是中度或重度,就需要吃藥治療。我的檢查結果里全都顯示重度抑鬱,包括腦電波圖。這個檢查的原理很神奇,需要在頭上戴一個有很多接觸點的帽子,先是循環默念12345十秒鐘,再用語音提示的三個字組詞,每個字大概5秒,最後再循環默念12345十秒鐘。用這三個時段的腦波圖來判斷大腦對應區域的活躍程度。檢查結束後儀器顯示結果為DEP。醫生解釋說DEP代表depression,中重度抑鬱症患者的腦波已經和常人有著很直觀的區別了。然後很nice的鼓勵我說這個是可以治好的,要有信心。讓我暫時放下糾結的事不去想。開了兩種葯,一個月之後複診。

不得不說,抗抑鬱葯真的很神奇,原來心情也是可以靠藥物調節的。之前總是處於煩躁狀態,求全責備,一點就著。或者心情持續低落,覺得一切沒有指望,走在路上也能哭出來。服藥後感覺身體變輕盈了,周圍的一切好像變慢了,心情是那種從容的感覺。副作用是輕微的頭暈和嗜睡。

回復區有很多和我類似經歷的答主,或者正在經歷類似情緒。醫生說不良的情緒衝擊不要超過兩周,超過兩周就可能會對大腦造成損害,陷入長期抑鬱。如果已經進入抑鬱狀態,建議及早治療。不要像我拖這麼久。

——————————————————————————————————

涉及到個人信息本想匿名,無奈匿名不能邀請。現在關注這個問題的人越來越多,且很多同事和前老闆混知乎,改回匿名。

大家的回答我都看了,很多答主的共同疑問這裡一併回復。

可支配收入

有答主計算我的每月可支配收入不止3000,可適當放鬆消費。其實當時買房首付有一部分是借的,朋友們都是月光,並不寬裕,所以想一年內還清。當時工資18000,加上私活兒,縮減開支,是能夠做到的。那半年多時間裡,除了給家裡主子買貓糧,基本戒了網購。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做兼職。然而剛還完借款又面臨失業,當時所在公司投資人撤資,發不出工資,只好離職。雖然已經很賣力的面試,一月之後入職新公司,還是有兩個月的無薪時間(新公司壓半個多月工資)。這期間的生活費和房貸又要去借,然後繼續接私活,但有些項目周期長,拖欠尾款。一年多資不抵債的狀態讓我始終處於緊張焦慮的情緒中。

北京的房子

16年初買的東四環次新二手房,房主不接受公積金貸款,只好全額商貸。來京共做過四家公司,除第一家外,其餘都是按最低標準交社保和公積金,每月幾百塊可忽略不計。

老家的房子

東北某省會城市,人口凈流出,GDP負增長,房價幾年沒動。最近一線城市加大限購力度,二線城市炒了一波房價,所以判斷今年是個階段性的高點。

抑鬱程度

有答主覺得焦慮和抑鬱情緒很好處理,現在的年輕人太矯情云云。可能我對自身情況表達的不充分,我本來是比較內向敏感的性格,正常狀態下也比較多愁善感,自認確實有點矯情。但抑鬱最重時是遠遠超出正常範圍的。如始終處於緊張狀態,無法放鬆,有三次在上班的地鐵上驚恐發作無法呼吸,需要衝下車找個角落蹲下大口喘氣大哭一場後才能平靜。睡眠質量差,睡前被各種負面情緒佔據,會斷斷續續地哭1個小時之後再也睡不著,嚴重時一周有2-3天無法入睡。上班時無法應對突髮狀況,只要是超出心理預設範圍的事情就會讓我情緒崩潰,要到洗手間哭一場再繼續工作。食欲不振不想吃東西,本來飯量就小,抑鬱之後飯量大概是別人的1/3。169的身高,一年裡體重從108降到100以下。經常有委屈自憐的情緒,又怕被人說矯情,無人可說。偶爾有自殺傾向,看到一些場景會聯想用這種方法死去,不過都停留在想的階段,沒有實施。

調整情緒

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嘗試自我調整。如主動了解抑鬱症相關信息,自診屬於輕度到中度之間。接受心理諮詢,找到負面情緒形成的脈絡。還有答主提到培養積極的愛好。在抑鬱期間,學會了烘焙,自己研究菜譜,1小時內可以做出一個漂亮的甜品,省的胡思亂想,也建立了信心。回到大學時的狀態,找長篇小說來讀,這期間讀了幾部幾十萬字的作品,能讓情緒保持穩定。然後找朋友傾訴,在京的朋友普遍沉浸在消費主義中,只能通過吃吃喝喝來交往,且大多交情尚淺。老家的朋友雖然三觀不很一致,但多是10年左右的朋友,互相了解互相關心,於是周末找機會就坐高鐵去她們的城市短暫休憩。

由於字數限制將原帖轉成圖片~


12年來上海,抑鬱了很久,過程不細說,只告訴你原因:很多人覺得北京上海的生活是老家小地方生活的高級版,這裡的生活泛指生活里的方方面面,但這些人有的也會發現自己似乎並不喜歡這種高大上的生活,是發自內心的不喜歡,因此產生了我努力我進步居然並不享受收穫反而讓自己痛苦的迷失感。

原因在於,大城市的生活,小城市的生活,他們是平行的,而不是遞進的。就像你的大學室友,並不覺得在北京拿高薪吃好的用好的就高端了就厲害了就幸福了,或許你在北京,思想前沿,資訊潮流,工作方式方法前沿,你看家鄉小地方土鱉公司就是個啥也不懂管理水平低下的土包子,但假如你真去了土包子公司,可能做的還沒人家好,你會的麥肯錫方法,了解的哈佛商學院案例在那裡並沒有什麼卵用。

中國是個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地域差距特別大的地方,不同人群的生活是平行世界。就像我一直堅決反對的所謂階級固化這個詞,實在太無聊了,泱泱14億人口,誰告訴我到底有幾個階級。在大城市,在知乎上,想當大學老師得是名校海龜才行,本科起碼也要是個211,但我的大學室友,專升本的本科,延安大學的碩士,硬是當上了老家公立二本大學的教學科研崗教師,對,就是教書的教師,是不是要跌碎了一堆人的眼鏡?我這室友,從不願意想東想西,不願意扯概念追潮流,踏踏實實做自己喜歡的事業,一直想當老師,最後也如願當了大學老師,深受學生喜愛,學術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幾十萬買了學校小區一百多平的房,買了十幾萬的車,沒事回家幫農村的父母種地,勤勤懇懇,但每次聯絡,聲音里充滿了對生活的滿足感和對未來的期待。

在上海五年了,依然不喜歡這裡的生活,看著朋友圈裡在上海的同學朋友發的吃到什麼好吃的了,買了什麼樣的包包,又去哪裡哪裡玩了,心裡沒有半點憧憬,也絕不會再因此而迷茫了。離開上海,只是時間問題,還在這裡,只是因為習慣。

我看你有女權主義的標籤,我深深覺得這個主義,那個主義,真是很無聊的東西,大家都是向生活討口飯吃,誰又跟誰不一樣了。主義不能當飯吃,撕掉這些標籤,或許你能活得更自在。

我沒正面回答問題,寫了一些感受你可以參考,困惑了,想想自己的心。


你的問題不在於消費觀,而在於你現在的生活根本不是你發自內心的選擇。所以你再多努力,內心也沒有滿足感。
這種選擇往往是別人迫使你去做的。比如家長的壓力迫使你結婚,比如周圍人對北京的嚮往讓你努力去大都市打拚。但你心底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你是否可以描述出來那副畫面,看看是否與你現在的努力背道而馳?

說說我自己吧。
曾經工作很拼很苦,薪資不高也就月萬。但是失眠、身體透支、焦慮抑鬱。我曾以為那是我要的生活,後來發現我只是習慣了凡事全力以赴做到最好。那看起來很有規劃的職業生涯並不是我最嚮往的。
後來因為健康原因就離職了,不工作很多年。
你可以把我當米蟲,沒有固定收入,跟低貧人員似的。也許在別人眼裡覺得我浪費了自己的人生,但只有我知道現在的狀態讓我舒適,讓我平靜。
但我也不是閑的慌,不會覺得無聊,而是充滿了想做的事。只不過這些事和世俗的成功有所不同。
然後我發現其實一直以來我夢想的生活從沒變過。那個畫面是:一間獨立的小屋,處在大自然中,有狗狗陪伴,可以對著窗外的景色寫字看書,做一些手工,不論有沒有另一個人的加入,這份安詳就是我追求的。這與商業上的競爭和成功相去甚遠。所以即便我真的走了商業的道路大成功了,我依舊不會覺得幸福。
對我來說,最幸福的應該是寫出自己喜歡的書,並被大眾所喜歡吧。
那麼即便這輩子都沒做到,只要走在這條路上,內心就平靜了很多。


謝邀
看完題主更新的部分,我只想說
把我前面算賬的部分忘了吧,存什麼款算什麼帳,統統滾蛋,健康最重要!
首先,題主請迅速就醫,北醫六院,專家號普通號問題都不大,請就醫!別看什麼雞湯雞血雞骨頭,就醫!就醫!就醫!

壓力過大導致生理疾病很常見,我三年前瘋狂賺首付的時候跟你狀態很像,我運氣好沒得心理疾病,但是當時也胃潰瘍的很嚴重,家附近沒有定點醫院捨不得做胃鏡,拖到寒冬臘月凌晨一點多下班路上胃疼的蹲在路燈底下冒冷汗,把路過的環衛工嚇得以為我要生了,成天不吃晚飯不按點吃飯不吃正常的飯,抵抗力差的一塌糊塗,一個小感冒搞得半夜高燒到39度,爬不起來去醫院,生生扛到白天燒退點了才走路坐公交去醫院。
這種事情我回想起來沒有一點艱苦奮鬥的自豪感,如果能殺回那個時候我一定抽自己兩個耳光,你覺得自己的小命就這麼不值錢么?萬一拖大了呢?萬一落下終身的病根呢?
我到現在胃都很差,皮膚也調養不好,跟之前作出來的關係很大。是的,我當時賺的那幾十萬首付錢幫我獲得了更大的房子,增值後我也賺了不少,但我始終不覺得這值得我拿健康甚至是生命風險來換。

購物帶來的激勵很重要,尤其是你沒有太多閑暇時間用娛樂和社交來慰勞自己的時候,可以適當放鬆自己。

最後,習慣性給你算筆帳。你現在老家的房子80w,目前的經濟形勢下,配置合理情況下可以預估10%左右的年化收益預期,算你每年拿出1w作為慰勞性消費,五年後增值到113w,你覺得五年後你房子能翻倍么?就算翻倍,你覺得花50萬買你的健康值得嗎?


_(:з」∠)_ 第二次原文的分割線 _(:з」∠)_


尷尬,公積金估算的部分太樂觀了,前面的分析有點偏差了。
不知道題主的房子租出去房租多少,推測比你自己租房應該能多一兩千以上,不然犯不上租出去,還不如自己住。
這麼看你的月可支配額在7000~8000左右,其實日子可以過,但有兩個問題
1.大宗消費需要數月積累,一定程度上的激勵性消費對個人心情有很強的正向激勵,太頻繁以後激勵效果就很差,所以有些購物狂跟吸毒一樣的想繼續花錢來獲得激勵,但越花越空虛,如題主的例子。相反,很長時間沒有激勵,也挺苦的,所以一般三四個月或者半年來一次,相對還好,但這樣題主就很難存款了,總之,作為北京的有一點小虛榮(很正常,我也虛榮)的女孩子,有點點緊。
2.題主需要自己評估下扛風險能力,沒存款的情況下有沒有三個月以上的扛貸能力,一來看存款二來看私活,題主應該能扛得住,當然還是有點苦。

所以針對賣房子的事情,我不方便建議題主賣或者不賣,給幾個參考
1.北京房子能不動則不動,北京房子賣了意義不大,一來你吃不到房貸這麼好的紅利,二來有政策風險,誰知道什麼時候什麼政策限購;
2.個人理財角度,房產確實是極佳的保值資產,但是,三線以下城市並不是好的投資資產,簡單來說,你投資一樣資產,要麼通過運作收益利差,或者靠分紅利潤逐漸回本獲增,但是房產流動性極差,政策風險高,房租回利差,對補貼生活質量的效果很單薄,如果現在資產結構確實極大的損傷了生活幸福程度,賣房並不是很虧。
3.可能題主可以試試找一些業餘愛好積極向上但不是靠消費的那種,比如運動、畫畫、桌游之類的,獲得幸福感的方式不是只有消費,生活質量也並非消費一個渠道提高。


_(:з」∠)_ 原文的分割線 _(:з」∠)_

首先,建議題主先去精神科室檢查一下是情緒焦慮還是病理性的焦慮,其實看看心理問題本質跟看個感冒咳嗽沒差別,就當量個血壓查個心電圖去檢查一下吧。
然後,說一下我對題主財務的分析,房貸8000房租2800,月入16000,公積金應該是5000+,每月可支配10000+,實話說我覺得經濟沒有緊張到焦慮的地步,題主難道你有娃么?我看你的消費構成不像啊,而且消費結構很健康,如果你現在事業穩定,行業也屬於平穩或者上升態勢的話,挺滋潤的日子。
至於對比的那段我猜測可能是對名牌和出國旅遊有嚮往?但其實你的可支配收入也足夠你偶爾犒勞下自己,比如一年去兩次日韓東南亞,回頭攢個大的可以去趟歐美澳,國外免稅店買兩個牌子的包不至於供不起。
所以要不你重新記下帳理理兩個問題:1.你到底嚮往的是什麼?2.缺口有多少?
理完就很清楚了,比如特別羨慕某同事去義大利玩,然後規划下發現義大利一趟下來要一萬五,你現在每月消費完結餘5000,好的,那就三個月攢夠後出發去玩,當然也不是不可以走消費貸,如果你控制的好的話,如果你還想買個心儀很久的Prada,一千多歐,那就再攢一個月。
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最後,其實我蠻支持題主要有風險意識和理財意識的,不過適當的消費一下會促進多巴胺分泌,對精神和身體健康有好處的。


壓力流入流出不平衡導致的,本質上就是【一個水龍頭進水,一個水龍頭放水,問壓力水箱啥時候裝滿】

表面癥狀,是帝都高強度快節奏的生活壓力,讓你精神上入不敷出。

根底原因,單親家庭,單親家庭,單親家庭!

我以前也遇到過。

單親家庭子女三大表現:

經濟上要強,社交上妥協,精神上瞎想。

1. 要強

情況:對自我與核心交際圈要求標準高,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優先自行解決,一方面不會主動求助他人,另一方面會迴避別人伸出的援手。

量化:

A高標準會生產更多壓力,就好比別人水龍頭灌的是純凈水,咱的水龍頭噴的是泥石流,排水口還可能被碎石塊或淤泥堵上。

B孤高的處事風格,會失去壓力稀釋的渠道,就好比別人的水庫坐落在鄱陽湖邊,開條水道就能連上,咱的孤零零坐落在青藏高原。

2. 妥協

情況:交流中沒有否定這個選項,在於核心交際圈溝通時,往往以拖延、欺瞞、委曲求全為主。

量化:額外承擔了別人灌輸過來的壓力,就好比別人水箱放水的水龍頭,直接堆在你的水箱上面,數量一多就像洗手間的水槽一樣。

3. 瞎想

情況:正常人一般看到A,會想到B然後發展到C,而且思考方式往往是線性的;而單親家庭的孩子,在看到A的時候,很可能已經想到了Z,甚至擴展到其它維度例如Ω啥的,思考方式是網狀的。

量化:同樣的一個事件,壓力生產速率會比別人快,就好比別人用小水管進水,咱這邊是拿水泵往裡灌水。

從你的描述整理來看:

進水水龍頭:

1. 高額房貸(高標準)

2. 高強度工作+私活(高標準)

3. 職業規劃的瓶頸(高標準)

4. 三觀不一致的朋友交流(妥協社交)

5. 被動接受的婚姻(妥協社交)

6. 超出心理預設範圍的突髮狀況(瞎想)

出水水龍頭:

1. 烘焙+長篇小說

2. 其它不明。

在下作為一位網路上的吃瓜群眾,對於題主你的人生細節不了解,只能給出一個大概的描述。

題主你的進水數量其實挺少的,只不過出水的太少,導致壓力阻塞。試著花一個月的時間,量化下你的壓力情況,就跟記賬一樣,先弄明白當前壓力水箱的情況,指標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 進水/出水水龍頭數量,各自的速率與流量。

2. 自身水箱承受情況。

相關經驗:

1. 日常生活,出水量≈進水量;競爭狀態,出水量&<進水量;假日狀態,出水量&>進水量。

2. 不同人對壓力喜好不同,有些人如涓涓細流,有些人則是間歇性高壓水槍,看自己風格。

3. 相同維度的進/出水水龍頭可以疊加,不過增長幅度會隨著數量增多而下降。

4. 生活窘迫時,節流效果好於開源,小有積蓄時,開源效果好於節流。

一般來說,出水的水龍頭有以下幾種類型:

個人沉浸:讀書、烹飪、釣魚、拼手辦、遊戲等。

經歷挑戰:登山、馬拉松、旅遊等。

團隊合作:舞蹈、合唱等。

肉體刺激:飲酒、美食、兩性啪啪啪、中強度鍛煉、格鬥。

人際交往:掏心窩子說話、勸告他人、分享經歷等。

經濟往來:發工資、收房租、剁手買買買等。

精神探索:思考哲學問題(存在走火入魔的可能)

其他維度可以自行探索。

在精神壓力還沒轉變成物理病態時,問題都能夠解決,只是手段選擇與時間快慢而已。

我當年腦子進水的水龍頭數量是16個,感覺跟站在廬山瀑布下一樣,後來也扛過來了。

—————————————遲來的梳理—————————————

關於壓力管理,說些通用經驗。

一、單親性格的補全:

1. 要強

A用賣傻替代求助,對於不熟悉/不了解的內容,明說不懂(彙報或評價場合別用)。圈子裡總會有好心的小夥伴,分享她了解的知識,多跟熱心的朋友相處就行。

B用分享預支幫助,先主動分享或幫助別人(好相處的夥伴),這樣別人下次給予好意時,就能平衡過去的協助,心理上不會覺得尷尬,久而久之就融入到圈子裡。

C高標準加個時間周期。做好分級調查,設定時間周期,到期調整標準,根據時間節點的精神狀況,進行升降級處理

2. 社交妥協

A對於非核心社交圈,學會表達自己想法就行,不需要去附和或者反對別人的想法,他說他的,你說你的。這樣壓力就不會憋在你這裡,灌多少水進來,就排多少水出去。

B對於核心社交圈,尤其是父母這類直系親屬,試著去挖掘他們的過去(尤其是黑歷史)。你了解的越多,他們身上的權威性與神秘感就越薄弱。過時但不礙事的想法就附和幾句,礙事的言論就頂回去,無謂的嘮叨就假裝沒聽著。

3. 瞎想

A誇大,對突發情況最壞結果的糾結,事前總是憂心忡忡。對於非重要場景,多練練沒良心,愛咋咋地;對於重要場景,找人一起扛責任,別一個人死撐。

B後悔,對突發情況處理手段的自責,事後總想著最優解。對於非重要場景,多練練厚臉皮,我就這樣;對於重要場景,諮詢其他人的處理方案,後續進行補完。

二、出水龍頭的選擇

1. 肉體刺激

立即生效,持續數十分鐘,存在成癮依賴的負面效果。

建議睡前使用,讓肉體陷入疲倦,強行讓大腦停機。

2. 娛樂消費

例如音樂、小說、連續劇、動漫、遊戲等。

視作品優劣與三觀吻合程度而定,持續時間視作品長度,生效期包括享用、讀後回味與群體推廣三個階段。

在作品結束或遇到雷點時,壓力反而會增加。存在一定上癮性,並且隨著閱覽數量增加,對品質要求會越來越高。

需要一定時間篩選與積累,才能整理出個人喜歡的作者與作品集。

3. 競技對抗

例如追星撕逼(明星、體育等都算),籃球足球,電子競技比賽等。

壓力舒緩程度視輸贏結果而定,順風笑嘻嘻,逆風MMP。如果能接納對噴文化,不論比賽勝負,都是很好的壓力宣洩方式。

持續時間視競技時長,生效期包括備賽、比賽與賽後對噴,存在壓力不減反增的失敗可能。

4. 經歷挑戰

在追求過程中會預先背負壓力,挑戰成功則每次回味都會舒緩壓力,挑戰失敗則得背負壓力直到成功為止。

持續時間直到下次同類挑戰失敗,生效期包括日常相關內容接觸(例如成功跑過一次半馬,每次談論跑步話題就會很high很放鬆)。

5. 經濟交換

視經濟觸發頻率,交換物品,壓力減緩程度看性價比。

持續時間直到該物品被使用或者再次換出,生效期包括每次觸發前後。

例如購置商住房產,每次收房租就是爽就是開熏,可如果開始考慮交易,精神壓力又會受市場價格影響。

6. 團隊合作

看多人配合情況,磨合時積累壓力,表演展示時進行釋放。

持續時間一輩子,生效時間包括回憶、討論與老隊員交流。

7. 個人沉浸

直到其他人介入之前,壓力會一直衰減。

持續時間直到興趣結束,生效為每次進入狀態時。如果興趣愛好被外界否定或質疑時,如果自我不夠堅定,之前紓解的壓力會全部回歸。

8. 人際交往

具體情況,要看討論話題、討論夥伴,討論結果。

持續時間直到下次碰面,話題告一段落時立刻生效,壓力立刻按人數均分(如果談論失敗,則是相乘······)。

9. 精神探索

找到答案就一切安好,找不到答案就完了個蛋。

持續時間一輩子,生效時間為遇到相關問題時。

例如人為啥要活著,結婚究竟圖個啥,工作到底有啥意義等等。

三、個人經歷參考

周末有時間再補吧。


89年生於上海崇明,12年畢業在某央企工作收入還算可以,戀愛7年,2013年結婚,2014年被家人逼著考回崇明事業單位,現在一年稅後十萬左右(沒資格交稅)。

08年上大學爸媽幫我上海買好了房子(85平,110個),13年回崇明結婚,12年買的婚房(85平,130個)。我現在也算有車有房,但是過得也並不開心。

我不是一個消費主義的人,有時候一個月花不了1000。但是文化娛樂活動真少啊。工作上同事不是想著幹活,都想著扯後腿撇責任。看個電影都是熟人,吃個飯都是熟人,煩躁!

父母老人對家庭影響很深,和老婆婚後感情不好(三觀不一致),婚前沒什麼摩擦,婚後地也不少了,飯也不做了,受她父母影響要立我規矩。錢啊金器什麼的丈母娘扣著不給女兒。期間幾次因為生活瑣事引發爭吵差點離婚都是我爸媽把我拖回家的。這裡點名表揚丈人丈母娘,他們讓女兒回家去住,一定要我去接。生娃前半年他們住進我家,此處說明丈母娘無業退休,丈人也基本沒什麼事情干,我爸媽都在上班,而且我媽嚴重腱鞘炎,不能帶孩子。我和我父母幾次和丈母娘商量請月嫂,我爸媽錢都給媳婦了,他們說要幫忙帶。生孩子那天他們回家睡覺,在醫院四晚都我一個人,後面休息了一個禮拜我帶為主。然後上班以後,中午回家,11.30-1.30我帶,晚上6.30以後到上班去我帶孩子,我老婆還在月子里不能下床,所以是伺候兩個人。他們18.30-21.00雷打不動跳廣場舞。我一個月瘦了15斤,在單位吐了好幾次,和他們溝通,不理我,直接住我爸媽那裡三天。後來被我爸勸回去了,第二天帶孩子回娘家。孩子2個多月,現在回娘家一個月,已經打電話叫我媽去帶了6天,我爸媽現在天天催我去接他們娘倆。既然把孩子當籌碼,我準備離婚去上海了,再見。

本人不是奶嘴男,經濟獨立,在崇明自己也可以買房。但是在這小地方,家庭對生活的影響無法避免。恭喜丈母娘成功作掉女婿,此處應有掌聲。重要提醒,結婚前一定要弄清楚丈母娘的為人,要是老婆立場不堅定,婚姻極度不穩定。


我去,在這兒抓到一隻活蹦亂跳的昌平名媛!!!轉一個我家孢子@生煎孢子的文章安慰一下。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802765


每月花銷3000,咱就憋吃牛油果了,但下一次感覺壓力大要崩潰的時候,團購的英式下午茶一定要來一場,讓那種嗷嗷叫的儀式感喚醒你的內啡肽,讓生活能繼續滾動下去。

下次再遇到那種看起活得輕鬆瀟洒,讓你羨慕的同齡人,你就手拿念珠淺吟低唱:

他們有後海的風和柳,你在沙河有房;
他們有國貿的塔和樓,你在霍營有房;
他們有三里屯的大妞和洋酒,你在回龍觀有房;
他們有五道口的風月和少年愁,你在天通苑有房;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有房有房;
生活在經驗里,直到,大廈崩塌,有房,有房。


不鬧了,說點兒真的,我很支持你。挺住,付出必有回報。不要羨慕那些在京的同齡女生,什麼努力工作努力揮霍月光刷卡,吃大餐出國游買名牌。凱撒了解那些在大城市醉生夢死也無根浮萍一樣漂泊的女生們,隨著年齡見長,她們往往無法維持自己現在的生活,慢慢就從這個城市中消失了。我身邊也有太多所謂留在小城市幸福地生活者的小公舉么,其實誰都有難念的經,背後都有不如意的地方,而且很可能生活是向下墜的。


你現在的不如意,卻屬於那種咬咬牙就過去了。收入在增長,貨幣在貶值,很快你的債務就不算事兒了。凱撒記得我買第一個房子的時候月供7000,壓力大的不得了,結果只半年,一個年終獎發下來後面就如常了,別低估自己的實力,也別低估自己辛苦的意義。


主要還得找個靠譜的好男人,然後一起奮鬥,就不用一個人還房貸了。


姐,你幹啥不移民...順便還能把老公換了


北京一套房,老家一套房,你個人生贏家為啥要邀請我回答這種問題。╭(╯ε╰)╮


人有時候會這山看著那山高。
那些在小城市的女人,買買買,吃吃吃,也許正是因為她們在小城市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才用物質來彌補空缺。
我是小城市的,我沒在北上廣生活過。但是我的感覺是,在小城市的人,尤其是你這種一看就有野心的人,是很絕望的。我在濟南待過兩年,就算是濟南這種不算一線的城市,都他媽好太多了,舒服太多了。
心裡舒服,敞亮。
資源少,工作少,人口流動小,大家的生活同質化相當嚴重。
就拿我老家,一個全國百強縣,GDP也算可以,你能想像,當我的老家開了三家KFC之後,才迎來了兩家類似於萬達影城那種「新時代」的電影院嗎?
我們以前就只有一個人民影院。
然而直到現在,車水馬龍的家鄉,卡宴經常見,二十層的住宅樓到處都是,居然就愣是沒有幾家健身房。
至於什麼名牌包大品牌,更是寥寥無幾。
要是有孩子,你想周末去科技館動物園,不好意思,關門了。人口少,養不起。
這就是區別。

就像留學生的精分一樣。
回國就懷念國外好山好水好清凈,
留學就懷念中國熱鬧方便美食多。

你在大城市待久了,就會熟視無睹。
就算你回老家呆上半年,你還是感覺不出來什麼。
畢竟你不是真的要「一輩子」都在那。
然而,你要是真的回去了,一輩子紮根在那兒。
你的生活品質會下降很大。

外賣?種類少了很多。
快遞?速度慢了至少一天。
購物?萬達蘇寧什麼都沒有。
地鐵?公交車都沒有空調。
治安?認識警察好辦事。
政府?沒個朋友寸步難行。
醫療?醫院都沒幾家。

至於你提到的,「父母糾纏」,那更是,
小城市沒人能夠脫離原生家庭而倖存。
你爸媽再開明,你的親戚還是會「不厭其煩」。

尤其是你是女性,小城市倒不是說治安差,而是觀念文化太落後了,彷彿是你在用蘋果6,他們還抱著諾基亞,還瞧不起你的蘋果六。
女性的同質化生活更是明顯。男人也許還能闖蕩一下,闖好了人家還誇你兩句。女人?你敢闖,你敢有野心就是原罪,你混的再好,人家頂多是不罵你。

所以你的擔憂大家都理解,只是,你已經在北京立足紮根了,房子都有了,你還奢求啥呢,想開吧。
在我們小城市,很多人連個十萬的首付,一共60萬的費用都能愁一輩子。

更何況,你看上去是有兩條路,其實你只有一條路。

就好比一個普通的高中生,是選擇高考,還是選擇放棄學業直接創業?
這是兩條路還是一條路呢?


你娶了我吧
我們一起還房貸 我可以做兩份工作的


你的心態還是很成問題的,總是和別人比較還想要方方面面不輸別人,你不焦慮才是很奇怪了。你看看你寫的這一段

"如果和在老家工作的同學對比,家裡買好了房和車,早早結婚生子,工作清閑。月薪3000左右反而生活質量比我更高。 如果和在京的同齡女生對比,她們努力工作,然後也努力揮霍,不僅月光還刷信用卡,吃大餐,出國游,買名牌一樣不落。"

既想擁有清閑舒適的生活,想婚姻孩子都不落下卻無法忍受微薄的薪水,也羨慕光鮮亮麗的消費主義生活,與此同時你還不想成為她們那樣的沒有存款沒有安全感人。你想要的是不是太多了點?

你要是時時能想想你來京7年就從幾乎一無所有到站穩腳跟有多麼不容易,能時時想想你趕在大漲前買了房子多麼幸運而多少新畢業的大學生再也上不了車,能時時發現自己了不起的地方為自己鼓掌,你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人得不忘初心,你當初和大學室友們談理想談未來的時候想要擁有的也都擁有啦,還有什麼好焦慮的呢?


這還要調整消費觀?你需要找個男朋友。

看看你的支出

三餐盒飯,交通基本靠走和地鐵,買衣服主要是淘寶,娛樂就是看電影看話劇演唱會(目測頻率還很低),

房租2800,這個價格,只能在四環租個八九十年代的次卧,公用廚房和廁所還特噁心的那種。

然後答主早上吃著路邊攤的雞蛋灌餅,中午晚上吃著餓了嗎湯水都撒到1分錢成本的塑料袋的盒飯,開著微信附近的人發理財找我之類的朋友圈,晚上下班坐在老工房的次卧看知乎,聽著主卧情侶甜甜蜜蜜恩恩愛愛,翻看朋友圈裡在老家的同學們住著小樓開著小車兒女繞膝。。。

於是乎,自我安慰:我這是在首都打工。。。


不要羨慕她們,因為你始終比她們多一個選擇。你可以選擇隨時賣掉北京的房子回老家,而她們卻不能選擇隨時去北京發展。

這作為你這麼多年努力的意義夠不夠?


工資高低不應該作為職業生涯的唯一決定因素,需要興趣,需要生活、娛樂與工作的平衡,人從來都不是賺錢的機器。


1.題主很棒!百里挑一!2. 消費觀只有合適不合適,沒有好不好。 3. 你是心態出了問題。和消費觀無關。

一條一條說。
1. 題主你真的太棒了,你自己沒意識到,但是實際上你是在北京靠自己買房。這樣的人不足百分之一,我很羨慕你,敬佩你。你的同學沒有一個比你更優秀。你要為自己感到驕傲才對,而不是焦慮。

2. 消費觀要和你的目標和實際情況相匹配、改變消費觀並不一定會會改善你的心理狀況。(就我來看大概率只會讓你更焦慮)

從你的描述。你首先要意識到,你和你同學們的區別不在於你們的消費觀,而是你們的人生追求不同。
你想要更大的舞台,願意拼搏,選擇了北京,你的朋友們樂於享受生活,拒絕高壓力,選擇回家或者小城市。

這之後,你為了完成自己的目標,自然要拚命攢錢,不注意享樂。
別的同學們本身就安於現狀,眼前既沒有工作和生存的壓力,也沒有未來買房的壓力,自然可以將自己的收入投入到吃喝玩樂之中。

回到你目前的情況,你看到他們過得很自在,內心可能會問:我這麼辛辛苦苦為了什麼?吃沒吃到,穿沒穿到,國外旅遊也沒去,怎麼這樣?!

而這一切是你自己給自己設定的方向決定的。你選擇了大城市的機遇和挑戰,住所與高收入,那麼享樂就是你犧牲掉的東西。

反過來說,你的朋友們沒有資格說他們的生活比你更好,因為他們和你一樣,為了舒適的生活犧牲掉了大城市的機會,自己乃至下一代的上升通道,以及對自己意志力和能力的磨練。

回到消費觀的問題,看得出來你是一個不甘於平凡,上進又自律的人,所以你的追求難道就是多吃點兒好的,多出去旅遊嗎?
你真的這樣去做了這些,可這些和你的追求毫無干係,最終你只會覺得更加憋屈和空虛。

3. 你的心態出了問題。
你只顧著一路往前跑,你忘記了偶爾停下來感受生活本省帶給你的喜悅和滿足。
你不應該去關注旁邊的人,而且他們雖然在朋友圈裡顯得好像和你很有什麼關聯,實際上他們和你沒有什麼交集了。
你生活的意義,你的焦慮和抑鬱,不能靠任何外人的經驗來解決。

你需要問問你自己。
我究竟想要什麼?
我為了我追求的東西所做的一切我後悔不後悔?
我對生活的終極幻想是什麼?什麼才是我理想中的生活?
接下來去想
我離這個理想的狀態還有多遠?
合理評估之後
為了這個狀態我遠期的目標是什麼?近期有什麼可以去做的?

專註在自己的生活上,少關注其他人曬出來的內容。他們怎麼過日子和你無關。

你最需要做的是懂得欣賞,懂得感激,懂得寬容。而這些對象是周圍所有人,最重要的是你自己。

你有沒有對自己說過:XX你好厲害!你竟然做到了!晚上去慶祝一下吧!
我買的房子真大真好看,我想要路過超市買束花裝點一下!!
今天上班的時候上司誇獎我!我還有升職加薪的機會!
好不容易放假兩天,我要去看我想看的電影!
最近又攢了些錢,給爸媽添件衣服寄回去吧!

對,消除焦慮和抑鬱太簡單了,那就是用快樂和滿足填滿生活,讓焦慮和抑鬱無處藏身。而這些快樂和滿足都來的很簡單,多笑,對他人友善,對自己寬容些,買一束花送給自己,吃一塊美味的蛋糕,好好生活。

祝你越來越好!


來上海已經15年,戶口,家都安在這裡。對於這兩年新畢業的學生,如果不是富二代,還是離開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吧,找一個家鄉的二,三線城市,應該會幸福的多。按現在的房價,年收入不過50萬,感覺是不可能的獨立地在上海成家買房立業的,這個收入新來的年輕人無論如何努力,都很難,就算在很牛逼的公司,機遇好,拚命工作,要到這個收入也估計的35歲之後,且帶著一身疲憊不堪的身體,是否划算?想想都恐怖。


不需要調整消費觀,你可能存在的問題是心是空的,沒有依靠歸屬感,這才是問題所在


最重要的看醫生治病和經濟上的建議都有人給出了。

我來和小姐姐聊聊天吧。

我之前也在一線城市,現在在家鄉縣級市,看到你的描述我們應該是有相似的部分的。

我在小城市,除了年紀還小未婚,其他和你朋友一樣,而我如果沒有回來,留在了一線城市,勢必也會給自己加壓力,焦慮程度不會低。

其實有很多在北上廣深打拚的年輕人內心都是非常焦慮的,但凡對未來有點規劃和風險評估,都不免感到迷茫、亞歷山大。不焦慮的也有,得過且過的心態,我問過這類同學:你不擔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么?他們說,想這麼多幹嘛,什麼房子車子,想了也解決不了,過一天算一天,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和不同的人接觸過後,你就會發現,你的行動和策略可以很上進,但是心態,真的沒必要那麼緊梆梆。心態上些許的亞健康幾乎是高壓地區的通病,你不妨自我暗示,讓自己更從容一點,再怎麼說,你已經比很多人優秀了,想要實現什麼,就不妨腳踏實地不驕不躁,不給自己那麼多情緒上的負擔。

比如,轉移注意力,投入到愛好中;多參加體育活動,既能鍛煉身體又能結交新朋友,出出汗,那些廢物心情都隨著汗液排出去,被風蒸幹了。

這招非常好用,我無論是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新交的朋友都不固定是同事和同學,好些是參加活動認識的,比如我愛唱歌,出去唱K的時候也會遇到志同道合的,去圖書館看書能碰到同樣在看書學習的。消費主義?不存在的。還有好些不同城的新朋友,不能一起唱K一起喝咖啡,但他們都很懂我所想啊。

當然了,我也不是很適合小城市生活的人。周圍大部分人,也是早早一切穩定,安逸度日的,他們這樣沒什麼不好,只不過我們不是同類。以前的兩個很要好的朋友,自從結婚甚至生了娃,不僅是她們無暇顧及友情,我也不願再勉強坐同一張桌子,聽她講老公和孩子。

離父母太近,也有無限的煩惱,衣食無憂,天天花精力應對上一輩的代溝,練就了左耳進右耳出的本領。

雖然本市人口一直沒有低過,計生幾乎不存在,大家也愛生孩子(兒子),所以這個小城市一直非常熱鬧,高樓、豪車、玩的地方並不少,可是每天兩點一線很快就膩煩了。

所謂半吊子的人最痛苦,凡事都有兩面性,而你什麼都想要。

聽到黃執中這個理論我心裡被擊中。

我正在努力離開。但我的心態比之前,真的是好了不少。

若你也懂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然後適當妥協降低預期,我想小姐姐的心情一定會放鬆不少噠。


每個月剩100塊,那樣你就會很充實


推薦閱讀:

抑鬱 ,焦慮,每天心慌手抖,影響工作,想換行當?
如何看待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死亡及家屬反應?
應當以什麼樣的眼光去對待輕生者?
想死卻死不掉,越發覺得自己沒用怎麼辦?
抵觸,害怕工作怎麼辦?

TAG:房地產 | 買房 | 抑鬱症 | 焦慮 | 賣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