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應該讓 14 歲以下的孩子了解多種性取向的存在,怎樣告訴孩子比較合適?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從零開始的性教育,更多「性教育」「兒童教育」相關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14歲以下的小孩肯定要接受性教育,包括但不限於男性和女性結婚,成立家庭,生孩子。現在基本社會的共識是同性戀的存在是合理且相當一部分地區是合法的,那是不是應該教給小孩子這樣多種性取向的存在?或者說如果從小孩最早的倫理教育中就加入LGBT的內容,會對社會造成哪些影響?


應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在性教育方面對青少年兒童應該在什麼樣的年齡階段達到什麼樣的學習目標設定了最低基準。這一系列基準的制定是以多個國家的課程標準、一系列資料庫和研究結果為基礎的。


在「關係」這一關鍵概念中,《綱要》中提出,

5-8歲的兒童應該認識到

世界上存在各種各樣的家庭(例如雙親家庭、單親家庭、以兒童為戶主的家庭、以監護人為戶主的家庭、大家庭、核心家庭和非傳統家庭等)。

其中非傳統家庭中包括丁克家庭、領養家庭、同性戀家庭等。

9-12歲時,孩子應該知道

因為健康狀況、膚色、出身、性取向或者其他差異對他人進行騷擾或欺凌是無理的、有害的,也是一種違背人權的行徑。

而到了12-15歲時,孩子應該了解

通常會有一些辦法來幫助那些遭到羞辱和歧視(例如對同性戀的憎惡)的人。

這樣的最低基準在大多數中國父母看來可能非常「超前」,但其實這些要求很大程度上基於兒童的認知發展。


在幼兒園的階段(3-6歲),很多孩子都會問父母一個問題:「我能和班上的二傻/二妮結婚嗎?」更善於總結性發言的小朋友可能還會問「什麼樣的人可以結婚?

這是孩子對婚姻最初的好奇,也是孩子建立屬於自己親密關係的第一次嘗試,這時父母給孩子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對於親密關係最初的理解。如果這時父母給出的答案只涉及到異性之間的親密關係,甚至直接否定了同性之間建立親密關係的可能性,孩子可能會形成一種認知——「親密關係只能是某一種樣子,其他樣子的親密關係是錯誤的」,而這其實就是偏見和歧視的開始。


因此,我建議父母在孩子開始思考親密關係之初,就告訴孩子相同性別的兩個人之間也有建立親密關係的可能。「當然男生也可以喜歡男生,女生也可以喜歡女生。當他們成年以後,並且足夠喜歡對方,他們也可以結婚,生活在一起。」不必要引入「性傾向」等更複雜的概念,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基於這樣的認知,孩子更容易以一個寬容的態度面對這個世界上和他不一樣的人。尊重人權,有時候就是從這一個簡單地回答開始。


提前回答很可能會隨之出現的一個問題:

就像每天暴露在異性戀的海洋中並不會讓一個同性戀「變直」一樣,這樣一個簡單的回答並不會讓一個孩子更有可能成長為一個同性戀。


對心智還不大成熟的孩子,講道理不如看故事。

我選擇的方式是帶著孩子一起看美劇《老友記》和《摩登家庭》。孩子在嘻嘻哈哈中,很自然就接受了各種性取向的現實案例,不以為怪。

下面有朋友問,讓小孩子看《老友記》是否有點早,我覺得,對同學們之間早就在議論《花千骨》、《武媚娘傳奇》的小學六年級孩子(我女兒開學即將上初一,身高1米65+)來說,他們早就從地攤上賣的漫畫、遊戲和電視節目中知道了好些與sex相關的片斷知識或信息,與其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讓她通過正當的渠道了解。

我們去年暑假讓她開始看《摩登家庭》,今年暑假開始看《老友記》,如此過渡似乎比較平滑,她順藤摸瓜,了解了人妖是怎麼回事。

我的感受是,只要不把sex當成洪水猛獸,大大方方和孩子討論,不做驚人之語,孩子接受這些知識比我們想像的要自然。


說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歷吧

我和我女朋友(現在的妻子)剛結婚那天,一起到紐約的一個中餐館小小慶祝一下。當時店裡人不少,運氣不錯佔了一個大圓台。然後不多久就又來了一對夫妻帶了一個小女孩,小女孩大概5-7歲左右的樣子。父親是白人,感覺像歐洲人,母親是亞洲人。然後店裡的服務生問方不方便拼桌,我們當然同意了。

於是大家就開始閑聊了幾句,同行當證婚人的一個朋友的朋友嘴快,指著我和我妻子說「她們倆今天結婚了!」我們也就陪著笑,當時的想法是「小孩在,這樣OK么……」

所幸一點點尷尬的氣氛都沒有,媽媽很開心地笑了,然後告訴小女孩說:「這兩個姐姐結婚了,她們很幸福吧?」後面的幾句因為店裡太吵我坐的遠沒有聽清楚。
小女孩很開心地伸手出來抓我們的捧花玩,我們繼續聊了一會就走了。

扯回題主的問題,也贊同樓上的回答
作為LGBT,如果我有了孩子,我應該會在孩子懂事的時候和ta解釋一下為什麼ta有兩個媽媽。
但如果是普通家庭,我不建議像完成「性教育」知識傳授這樣告訴孩子
如果生活中有LGBT朋友(不算小的群體了),孩子很疑惑的時候可以解釋一下,但不要當做什麼禁忌話題很嚴肅地去解釋。前面的回答也有提到,要讓孩子意識到這世界很大,有很多和自己不同的人,自己說不定也會成為別人眼中不同的人,到時候ta如何去感知這個世界,如何去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才是更重要的事。同性戀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罷了。

父母那邊,我從小是被當做」正常「小孩養著的,父母提過這種話題的時候反應也很典型:認為有病,甚至有更傷人的語言。在我意識到自己的」不同「之前,我也認為這種言論並不合適,所以也是一個比較」通用「的建議吧,父母包容的態度,會讓孩子有一顆更大的心。


答案是肯定的。

聯合國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將一個人接受性教育的過程劃分為4個年齡段:5-8歲(第一階段)、9-12歲(第二階段)、12-15歲(第三階段)、15-18歲及以上(第四階段)。在每個階段,都就具體的話題或概念,對兒童的學習目標做了具體的闡述。

以「家庭」為例,《綱要》認為小孩子在第一階段,即5-8歲時,就應該明白「世界各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家庭(例如雙親家庭、單親家庭、以兒童為戶主的家庭、以監護人為戶主的家庭、大家庭、核心家庭和非傳統家庭等)」。而性少數人群組成的家庭,比如同性戀家庭就屬於非傳統家庭。

所以,在油小米看來,當孩子處在第一個年齡階段時,你就可以大大方地向孩子介紹: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喜歡異性,有些人喜歡同性,這都是很普通的事情。異性之間可以相愛並組建家庭,同性之間乃至其它性少數群體(如跨性別)之間也可以。

告知孩子「多元性傾向」的事實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接下來要告訴孩子,「不論別人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你都要尊重別人,不能因此而嘲笑或欺負別人」。

如果每個家長都能培養小孩「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的意識,我想校園暴力事件也不會那麼頻繁現於媒體上。

至於怎麼告訴小孩比較合適?

剛剛其實已經解答過了。其實,油小米非常建議,家長朋友們可以去參考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編寫的《珍愛生命》性教育讀本(對,就是前段時間大火的那本、中國有史以來最好的兒童性教育書)。

最後啰嗦一下,想必你經常能從媒體上看到台灣乃至國外的LGBT驕傲遊行,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其實有很多父母都會帶著小孩去旁觀或體驗遊行,藉機培養自家寶寶的多元性傾向和多元性別意識。


孩子的教育中有一項是性別意識的教育,這個是必須的,這個基本上一歲就開始了。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開始關注到不同於習俗的部分,比如留長發的男生;應該要到青春期才會關注到同性戀等現象。

不管孩子什麼時候關注到了什麼「特例」,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每個人都不一樣,一些人和群體不一樣,只要不影響其他人,我們都該坦然面對。

如果她沒關注到,我不會主動介紹。

我是這麼教育孩子的。


我發覺知乎這種問「應該不應該」,結果問題內容完全是個人選擇的問題特別多。

是不是從小讓人管慣了,有些事沒規章制度可循就渾身不得勁啊?

要不要告訴孩子這個完全取決於你自己,沒什麼應該不應該的。


作為一個性取向經歷了正常向、同性戀的變化,現在依然在另一個更小眾的性取向圈子裡混的人想告訴題主,其實沒必要。


九零後、零零後成長的環境絕對不缺新知識、新信息,但是絕對缺乏引導。毫不誇張的說,我的父母做得很好。就像之前各位回答的那樣,我父母堅定地認為「堵不如疏」,所以他們沒有在我和他們談論與性有關的一系列的話題時故作高深,而是教給了我一個開放包容淡定的態度以及基本的判斷對錯和自保的能力之後,就完全不管我是否會早戀,只要求不影響我的學業。


我第一次發現自己沒辦法發現接受正常男人的告白時,在網上查了原因之後,發現自己有可能是同性戀,因為當時是高中,課業緊張,所以只是在同性戀的圈子裡小小地試了一下水,當然,最後發現不能接受同性。進入大學後接觸到現在這個圈子,才真正有了歸宿感。


在這麼一個還算曲折的過程中,我從頭到尾沒讓自己受到任何不必要的傷害,包括輿論壓力和來自父母老師的反對。一是因為行事低調,二是和父母溝通良好。


所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你永遠都猜不到孩子下一秒會遇見什麼,但是正確的態度和必要的自保能力可以讓孩子避開危險,勇敢地探索一切。


當然若果真如題主所說,由學校和NGO聯合做對學生進行性取向方面的正確而全面系統的教育,會比由學生自己從網上獲取這方面的知識更好。畢竟網路上的信息魚龍混雜,而學生處於一個欠缺自我判斷力的階段。可惜,現在社會大眾對於性本就諱莫如深,更別提大喇喇地談論性取向這個話題。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年輕人因為跟風而誤入歧途,後悔莫及。


有必要。
我就是是在十二歲的時候看了《神無月的巫女》(就是頭像這兩隻...話說我為什麼要一本正經地加書名號呢 ....),然後入百合坑的。
不知道為什麼,雖說家庭環境對LGBT很不友好,但也許是因為小時候讀了很多報紙吧,我對同性戀毫不陌生,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愛情無關性別,知道歧視是不對的。五年級的時候聽見父親說男同不正常,還感覺很詫異,覺得父親怎麼可能講出這種錯誤的話......(可惜後來三觀一度走偏......把GL奉為圭皋...把男男視為最噁心骯髒的性關係.....也攻擊過他們......我很抱歉...
於是,看神無的時候沒有絲毫違和感與獵奇,單純地覺得兩個女孩子之間的愛情好耀眼好純凈好悲壯...之後就不能自拔了....
如果說,我運氣不好,沒有從報紙上知道一些這方面的知識,那就算看了神無,也只會覺得毀三觀吧...永遠也感知不到那份美好
不過...我運氣也不太好呢...後來的學校教育和家庭環境,沒有提到這方面,導致我會去攻擊男同。
可是,我攻擊男同的原因,不過是厭男而已...我厭男的原因,正是因為身邊雄性的言行舉止乃至觀念都太過噁心,太不尊重女性。但他們這個樣子,不也是因為這方面沒有接受到好的教育,又沒有我這麼好的運氣嗎?
.......
這麼推下去我還能說一堆在你們看來或許是極度扭曲的東西....算了吧
........
所以說啊...無論您孩子將來是不是同性戀,這種事對人的影響都很大啊...怎麼可以不教呢?


非常應該,而且需要越早越好。
我個人覺得,正確教給孩子多種性取向的存在並不會讓他為了因為另類主動模仿。就像我們小時候被父母教導左右撇子都是很正常的,只是慣用手不同,可能會有些小孩覺得好奇想要體驗對方的生活換一隻手吃飯寫字啥的,但很快會發現自己做不來而放棄。
因為這真的是天生的啊,環境因素影響不大。

告訴小孩多種性取向的存在不僅僅是讓他對LGBT這個群體保持寬容的心態,也讓他對整個世界保持一個開放的包容態度。

我記得在《爸爸去哪兒2》裡面,grace就說過,「結婚只能是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她今年4歲,對世界已經有相當的認知。不知道她以後再被重新教導接受同性戀時,會不會因為顛覆掉她的小小世界,而有一定的接觸抵制呢?

現在很多人喜歡拿基友,撿肥皂,菊花等等開不太善意的玩笑,或許也是在因為,同性戀合法觀是在我們認知世界後才被灌輸的,在我們內心,總覺得它沒有一男一女來的自然?

小孩子白紙一張最好教了。你一開始就告訴他,這個世界是五彩繽紛的,每種顏色都很好看。他自然也不會有,這種顏色才是對的,那種顏色就應該被擦掉的想法。

希望他愛自己,愛別人,愛世界。

最後一張LGBT彩虹旗,希望每種顏色都在這個世界燦爛。


我認為應該。
看到有人回答說「十四歲在你們眼裡果然就那麼幼稚」,我認為十四歲起碼稱不上成熟。
也許十四歲之前你因為不小心打開了一個網路鏈接、不小心看到了同學給的漫畫或小說、不小心看到了馬路上穿著女裝的中年男人,所以早就知道了同性戀,知道了存在異裝癖。然而十四歲的時候完善的人格尚未成形,各方面的見識也十分淺薄,正確的引導和系統的知識教授都是必要的——正如青春期男女交往、生殖知識都需要教育一樣,是一個道理。
我在十四歲之前也知道了同性戀是什麼。我聽大人議論過張國榮;小學的時候家裡安上了寬頻,在每周限制在兩小時的上網時間裡,我也曾面紅耳赤地看到過耽美同人圖(這種亞文化當時已經開始盛行)……所以我在飯桌上不免好奇地問爸爸同性戀是什麼。我的父母算是比較開明的類型,但是在這種問題上還是持有保守的觀念。我記得清清楚楚,我爸回答說:「你在哪裡看到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是變態。同性戀就是變態。」我覺得很惶恐,一度覺得自己看到的東西都是不合理、不純潔的。
所幸我上了高中之後遇到了很好的心理老師。我很感謝她能在心理課上告訴我們雙性戀、同性戀、跨性別者不是疾病,而是我們素來對他們缺少認知。後來我陸陸續續開始了解女性主義相關的知識,自然也會涉及到LGBT平權的內容。我在維基百科閱讀了石牆事件的條目,看了李銀河老師的《同性戀亞文化》,接觸了酷兒理論……
如果不是專業的性別理論書籍和教師的引導,我想我很難對LGBT人群有系統性的認知,也不會感受到是我們的狹隘給這些少數人群帶來傷害。現在我有關係很不錯的同性戀朋友,若是那份對同性戀帶著好奇的恐懼持續下去,我想我會為和這麼好的朋友失之交臂而感到悔恨萬分。

我從我的朋友那裡聽說過一個令人難過的故事。他認識的一個男孩也是同性戀,父母的控制欲旺盛,同時也是偏執般地保守。父母偷看他的手機時發現了他的約炮信息,一面哭一面罵他。原先他養著一隻美麗的黑貓,東窗事發以後父母連貓都不讓他養了。
「男子漢養什麼貓?你丟不丟人?」
我不知道那個男孩子後來怎樣了,但願有人能幫助他,告訴他這不是他的錯。不要讓他在荒謬的自省中沉溺,為父母的無知贖著罪。

我不怪我的父母保守的想法。是時代的限制讓他們對LGBT群體帶有偏見。對那個男孩子父母的做法我也無言以對,唯有感到傷悲。我只希望帶有偏見的人越來越少,因而盼望更合理的性別教育。別讓發現自己與眾不同的孩子在自我懷疑、在仇恨、在掩飾中度過青春期。壓力嚴重的情況下,自殺的案例也是不鮮見的。
我同意在孩子提起相關問題時要適當引導,但有時有意識的教育也是必要的。我也希望父母能具備系統性的知識,因為我仍覺得國人對LGBT人群、對性別理論的認識水平處在比較低下的狀態。
這種教育勢必會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社會的多元化,教會孩子以包容的眼光看待少數人群、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
要是說教孩子同性戀知識,孩子就可能受其影響,加大同性戀行為的比率,我只能說這個邏輯比較好笑。性取向多半還是自發性的,哪有一教就彎的道理呀……我很同意 @青小杏 的說法:

我個人覺得,正確教給孩子多種性取向的存在並不會讓他為了因為另類主動模仿。就像我們小時候被父母教導左右撇子都是很正常的,只是慣用手不同,可能會有些小孩覺得好奇想要體驗對方的生活換一隻手吃飯寫字啥的,但很快會發現自己做不來而放棄。

(PS我是青杏網的粉(????)非常有意思的性科普網站,跟大家強烈推薦!不是做廣告!我很真誠的!)
當然我並不是幼兒教育專業的學生,也從未從事相關行業,有關如何妥善教育孩子相關知識的問題有待其他知友一起討論、完善。
謝謝各位看我嘮叨那麼久。


幼兒園小孩子應該就能看到這個
坐標澳洲 我所在的學校初中高中共用的教室 至少七年級的學生就接觸這些了

Our families come in all 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

下面還有一行小字,
Australian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hows that it is the quality of parenting relationships that determines children"s wellbeing, not their family structure.

Its love that makes a family.


不僅僅是科普同性戀的存在,還展示了單親家庭,養父養母等等家庭關係。
重點是,它的重點在於所有的小孩子不論生長在什麼環境里,他們都是平等的。
畢竟國內很多單親家庭,被領養的孩子都會被受到欺凌,比如「你就是個野孩子」「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有媽生沒媽養的」
重點不是接受同性戀這個群體,而是認知孩子的幸福不是建立在何種家庭結構,是家長與孩子的關係質量,是愛,建立起一個家。

同性戀群體的存在也是為了追求所愛之人,孩子自然會理解。


我覺得現在14歲的孩子教我們更合適


中學生守則已經明確規定了呀:不準和異性談戀愛!


不管任何年齡段,都應給予正確的引導,做好正確的性教育


現在的傳播途徑非常多,所以其實不說他們自然也會知道的。


我今年剛好十四,我覺得這個東西不需要父母教的,以現在的互聯網發展水平,任何你覺得羞於啟齒的知識,會有無數的渠道灌輸給他。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刻意去灌輸知識,這樣反而不好。重要的是引導,當然這個也確實因人而異,我確實不太了解同齡人對於同性戀的看法。僅對於我來說,我還是比較客觀得看待這個問題,既不歧視也不崇拜
但是現在00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強,所以我覺得還是要注意這個

不要讓他產生同性戀才是真愛的錯覺!
不要讓他產生同性戀才是真愛的錯覺!
不要讓他產生同性戀才是真愛的錯覺!

相信我,當一個00後對一件事,一個人達
到盲目的崇拜之後,例如同性戀:後果,不堪設想啊!!!
再補充一點,我希望教育在同性戀,或者是任何性觀念上面,都應該放開尺度,一味的含蓄並沒有卵用,似是而非含含糊糊的性教育只會讓年輕人對於性更加渴望,甚至於饑渴。我認為這也是未成年人沉迷於黃色網站的原因之一。
————————————————————
我認為,相比於耗費大量時間掃黃,凈網,每天封閉成千上萬的黃色網站,是不是在教科書中加上那麼一點點「露骨」的,「羞恥」的,正經的性教育,要來得更加有效,安全,與健康呢?


當孩子具備自己獲取資訊的能力和鑒別資訊的能力的時候,他自然就會對這方面有所了解了。

在這個資訊高度發達的年代,如果孩子到14歲都不能理解多種性取向的存在,那一定不止是性知識出了問題,而是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出了問題。


應該啊,我們是聽聖經的時候講解的。


我認為最根本的是,讓孩子信任你。

如果孩子信任你,會將他的想法告訴你,那麼你再告訴他這是另外一種愛,也值得祝福;
如果孩子信任你,他如果發現自己的不同,會尋求你的幫助,然後你可以告訴他這些;
如果孩子信任你,就不會有我這樣花費了太多精力去承認自己的性取向、現在仍然在花費很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準備如何告訴父母這一切。

如果亦師亦友,亦是母子父女等關係建立,很多問題都能解決吧。


十四歲的的孩子基本什麼都知道,在網路環境下接觸的渠道太多,身邊也有許多雙性戀。比如我15歲,然而在知乎看到此問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東京Comic-Con禁止男性cosplay女性入場?
同性戀+戀老,感覺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如何跳出這個死循環?
你對守望先鋒中獵空的性取向被定義成「政治正確」有什麼樣的看法和想法?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女扮男裝?
兒子希望自己是個女孩,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

TAG:同性戀 | 兒童教育 | 性教育 | LGBTQ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