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經常覺得人活著沒有意思?


一直喜歡的女生說要結婚,我那個時候工作忙的昏頭昏腦,突然愣住,只能回一句「挺好的,祝久久。」

甲方規定的日子就快到了,掛了電話,我突然想去喝酒,但是沒有時間。

分手的時候知道會有這麼一天,曾經千百般想像,以為自己會直接訂一張機票飛去她那裡,穿越人海,抱住她說「別鬧了。」

可是現在,連騰出個傷心的時間都沒有。想了想給家裡打了個電話。母親的聲音傳出來的時候,我什麼話都沒有了。

我只是說,工作不忙,日子挺好,有希望有朋友。母親聽了很高興,叫父親也說兩句。掛電話之後,我覺得我又要活著,要努力活著。

只是覺得自己像一頭眼前掛著胡蘿蔔的驢,我為了那個胡蘿蔔走了很多很多路,但是它總和我保持著距離。

後來有一天,一個人對我說:「蠢驢,你一輩子都追不上那個胡蘿蔔。」

於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就意識到,我只是一頭拉磨的驢,為著一個得不到的東西累死累活。但是我也不能停下,停下來就會被做成驢肉火鍋。

我沒有了喜歡的驢妹,但有驢爹驢媽,於是我只能不停不停的走下去。我不想活著,也不想死去。

後來覺得,自己的生活真是看不到一點可能性,或者說未來的所有可能性都看盡了,其中沒有我想要的那一種,那麼活著不也就這樣嗎,挺沒意思的。

朝九晚五一天一天,直到最後老去。

所要不能得到,所愛不能相愛,我竟如此過了一生,實在沒有意義,實在慚愧。


你知道我什麼開始覺得人生是沒有意思的嗎?
5歲。

5歲的時候我爸因為肺癌去世了,我當時還處於一個不知道爸爸是什麼東西的年齡。扛著死沉死沉的遺像,跟著大人和鄰居走了好遠好遠,等著火化,等著所有人遺體告別。
一群群他的鄰居朋友哭的稀里嘩啦的,然後他的兄弟姐妹卻因為曾經關於遺產的糾紛連來都沒來。我媽跪在我右邊泣不成聲,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哭,於是我裝作哭了(當然後來我因為這個自責過很久)。
那天我剛明白人是會死的,剛剛還笑著說想吃葡萄的人,下一分鐘就變得冰冷僵硬,最後變成一小盒灰,所有經歷、感情、回憶化作虛無。

後來一直到10歲,因為我媽白天要上班,沒人能管我。只要不上學,特別是假期,沒人可以陪我,只能經常被鎖在家裡……
中午我媽拜託鄰居給我送飯,或者是親戚,有時候恰好沒人來就餓著,自己get了一個技能:冷水泡麵(那時候不知道泡麵用熱水)。


那時候我特別喜歡坐在陽台上聽樓下的聲音,然後讀書,在書上畫畫,難過就打開電視看廣告。
因為總是看書,所以我看書的進度總比別人快,比同齡人更早的看到更多的書。從來沒有幼稚過,總是懂事體貼的。

還有一段時間遭遇了校園暴力,就是言語上的,再加上孤立我,性格有點孤僻,雖然心裡想的是:你們這幫幼稚的小孩……然後該幹嘛幹嘛。

當時看什麼東西什麼人都有一種不真實感,我看人間的人事物,如書中的人事物一樣。

我一直想知道自己為什麼存在?我感覺不到活著的樂趣,或者說「意思」。

但是我逐漸產生了一種慾望,那個慾望支撐我活下去:我想要得到大家都有的東西——擁有平常的生活。有爸爸媽媽陪伴的生活,有熱乎乎的飯菜,有朋友……

我只是想過得更好一點,真的。
就能吃上熱飯,能常常見到媽媽,能不要自己一個人在家裡呆著,能笑出來就行,真的。
我還想要看看自己生命經驗之外的更大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想看看海洋、山峰、沙漠……

再後來我有了好多好多的愛好,學了很多的東西,也去了很多地方,想要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我學會了只依靠自己,也學會了面對孤獨而虛無的人生。也找到了我想要什麼,

很多人覺得我挺厲害,但其實換個角度,很多東西只是填補自己生活的方式。

14歲的時候,有一次課間我坐在窗邊的座位上讀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窗外是綻放的桃花、杏花,暖風習習,花瓣落在我的書上。有那麼一瞬間我感覺身邊的聲音都消失了,我真的相信他寫的每一個字。

我真的覺得世間種種皆是我的表象,主宰這個世界的就是意志。生命本來就是虛無,除了自身的繁衍之外,沒有任何意義和目的,是我的意志讓它有了意義和目的。

是呀,因為我產生了一種慾望,因為我給了事物一個自我賦予的意義,我才走到今天。
可是誰又不是這樣呢?
選擇一個人,難道不是因為自己的慾望?
選擇一個學校或公司,難道不是因為你認為它好?在那裡讓你快樂?或者對你更有利?
選擇做一件事,難道不是因為你自己喜歡?

……
「人是慾望和需求的化身」
你所有的行為,都出自你的意志。

那麼,為什麼總覺得人生沒有意思?
因為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有動力去努力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但是換個角度想,很多東西它本身沒意思,而是人們賦予了它意義,因為想要所以覺得重要,因而人們感覺到了樂趣(意思)。

高中的時候,我的同班同學,一個平時特別開朗,而且挺博學的妹子得了抑鬱症。高一上學期期末突然考了第一,然後就去住院了。
她特別喜歡研究哲學問題,總是拉著老師和少數幾個同學聊天。老師們後來曾說她是因為懂得太多,走火入魔了(這說法特別迷)。
她創造了一個理論:人生是終將毀滅的列車,找各種人討論。似乎只有我給了肯定的回復:
我覺得挺對的,人生就是這樣的。

不論高矮胖瘦、不論聰明還是愚蠢、醜陋還是美麗,貧窮還是富有,最終都會化成一小盒灰。
這是我爸在五歲的時候送我的人生的第一課。

向死而生 本身就是一種必然,因為我們每一秒都在向死亡走,逃避不了,推遲不了。

講真,生死這個話題大了去了,且不論人類終極關懷的宏大命題,就是講中國古代各種生死觀,咱們跟這兒說三天也說不完、辯不清。

我們都知道生命是從無到有再到無的過程,

因其有限,所以珍貴。
如果你不覺得有「意思」,
那就去找「意思」。
沒有人有責任告訴你的「意思」是什麼,
別人的「意思」不同於你的「意思」
更沒有人有權利決定你的意志、你的選擇,
你要自己找。
你是要金錢、名望、權力,還是愛、樂趣……
如果還不知道,那就靜靜等。

但是別糾結於「意思」,平添痛苦,浪費生命。

這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存活的意義,或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依靠慣性向前:學習,工作,結婚生子,退休,死亡……

問這個的兄弟啊,聽我一句勸,
既然已經存活,先向前走,嘗試更多的東西,總會有你所愛,找到生命的樂趣和意義。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有的時候人需要的是頓悟,而不是苦思。

讀書學習要經歷一個信→疑→信的過程,
人生也需要經歷一個信→疑→信的過程:
一開始因為真的什麼都不懂,最後什麼都明白卻如新生兒一樣好奇、樂觀、勇敢、善良。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補充:這個圖就是某兒童樂園的跳床,我自己玩了倆小時,特開心。
怎麼會覺得沒意思呢?!
那麼多好吃的食物,那麼多好吃的食物,那麼多好吃的食物(最重要的說三遍)那麼多好看的地方,那麼多好玩兒的東西,那麼多可愛的人!


謝邀。
如果你想改變你抑鬱的狀態,你必須要有辦法不斷的產生不抑鬱的記憶。

這兩張的粉紅色部分是我們在記憶的時候大腦被激活的位置,

這兩張的粉紅色位置是我們在想像的時候,大腦被激活的位置。

我們把這四張圖並列排放:

我們在想像的時候,使用的是記憶的位置。
「活著沒有意思」代表著我們對未來沒有激情的幻想,這來自我們大腦裡面存放著大量糟糕的記憶。

下面我給出一些能夠產生不抑鬱的記憶的方法,是我從業這些年處理抑鬱癥狀得出的一些經驗:

1.糟糕的生活方式帶來的身體亞健康
重度抑鬱是看的出來的,
眼神渙散,代表著注意力難以集中,說明了此時此刻大腦的混亂,各種記憶片段不斷干擾著現在的你。
瞳孔正下方眼眶部位發黑,代表著血液流通速度緩慢,休息差,缺乏運動。
皮膚暗黃,代表著新陳代謝能力低。

到底是抑鬱症導致一個人生活方式極差,還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差導致抑鬱症,這點還沒有有力的證據證明,但是起碼有一點是得到實證證明的:身心互相影響,身體狀況的調整可以影響心理狀況。


這些年我也了解了不少調整身體狀況的方法,其中見效最快的是內家拳,其中太極這種講求「生生不息」的拳法尤其有效。
其次是,「在陽光下做可以出汗的運動」比如長跑,長跑不僅僅可以調整身體狀況,還可以提高意志力。之所以強調陽光,是因為陽光的照射會影響交感神經,更容易讓人「清醒」。

不少精神分裂較為嚴重的病人是害怕「清醒」的,因為清醒也以為著要直面痛苦,所以本能的,他們畏懼陽光。


2.糟糕的氛圍帶來的長時間心境低落
我一位同行是做面對面諮詢的,有一次他和我講過一個他觀察到的現象,他有一個諮詢了一年半的來訪者,這位來訪者每隔三周,他的母親都會在外面陪同一次,等他諮詢結束之後回家。
每次這位來訪者的母親坐在外面,他就會不願打開心扉,即使他能意識到母親是聽不到他的任何一個字的。
我的這位同行解釋到:這就是母親這個符號帶來的一種氛圍,這是一個讓來訪者本能自我封閉的氛圍。

我是做線上諮詢的,我的體驗要更明顯一點,一些找我諮詢的大學生,當他們假期在家的時候,即使他們很確定房間外的父母是肯定聽不到他說話的,但是在家裡,在父母在的狀況下,他就會非常本能的逃避討論深入的問題。

我們父母這一輩,他們是沒有心理疾病的概念的,除非一些依舊不斷學習的父母能有這種意識,當雙親中的任意一方,是有心理疾病的時候,她就會本能的把自己的內在氛圍外放,比如焦慮型的父母會不斷指責、打斷、控制孩子,當孩子處於一種弱小的位置的時候,他是沒有能力中和這種氛圍的,只能不斷被這種氛圍壓抑。
現在除了父母外,又增加了「糟糕的舍友」、「糟糕的伴侶」兩類。

如果讓你一下子離開這個氛圍,可能不現實,又或者你根本不抱能離開的希望。
所以,現在你要做的是「集聚離開的力量」「在你的記憶力添加離開的可能性」

第一步,足夠了解氛圍的源頭,足夠了解氛圍產生的原因,停止自我責怪。
現在我每次帶朋友回家,我都會告訴他們,我們家原本就是不說話的,不是因為你,你不用去思考是不是自己不被歡迎,或者做錯了什麼,這只是我的家庭氛圍而已,與你無關。
每次我在生活中有新的朋友,我也會告訴他,因為我的職業病,我的大腦是一直運轉,不斷的分析,不斷的觀察,我可能會有分神或者沉默,這都是我的問題,不是因為我對你不感興趣。
我前幾天在我的公號更新過一篇文章,對校園暴力裡面每一個角色進行了心理側寫與精神分析,其中一位讀者就評論,他告訴我感謝這篇文章,讓她更了解當初她遭遇這些,並不是她自己的錯,而是無數巧合的累積,老師也是有感情的,他們不是絕對正確的,他們也有私心,也有弱小,也有惡毒。
說實話,當時我寫的時候,壓根沒想到還有這功能。
當你能足夠了解氛圍的產生原因,你就能從恐慌和自責中解脫,你就不會被情緒主宰,你能站在一個高度審視你的生活。


第二步,以家為圓心,試著擴大生活半徑。
家只是睡覺和吃飯的地方,他不適合學習,不適合工作,他可以給你安全,但很難帶來快樂。
試著去圖書館或者咖啡店讀書,趴到肯德基店的桌子小憩,當你生活裡面有更多的時間在家以外的地方生活,你就更有自信離開家。

第三步,多去聽一聽別人對生活的理解。
長時間看著一個字會失真,我自己寫出的這篇文章到底怎樣,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們長時間沉浸在自己的生活裡面,會越來越無法感知到自己的生活,只有脫離自己的生活,才能感知到自己的生活。
我們很多人都覺得北大學生那麼高比例的空心病是不可思議的,他們有那麼好的未來,其實他們自己感知不到「北大學生」到底有什麼意義,只有在我們這些非名校的學生的角度,才能感知到名校的意義,他也只有和我們生活在一起,才能感知到自己的幸福。

作為心理諮詢師,有一項很重要的生活任務:能量恢復,我有一位前輩,他幹了很多年,依舊精神飽滿,他的秘訣就是,他大部分時間是用非諮詢師的身份生活的,他會經常去朋友家做客,和朋友生活一段時間,按照朋友的作息生存,他通過這種方式恢復能量,所以每次重新回到諮詢師身份,他會特別開心:這世界上,哪有比過屬於自己的生活更幸福的事情啊。

第四步,建構多圓心生活方式。
沉迷網路,其實就是雙圓心生活方式,他是一個很好的調節方式,但是因為兩個圓心相互排斥,這樣又是一個不穩定狀態。
其實到了第四步,你已經具備了離開原有氛圍的心態,但是未必具備離開的能力,因為很簡單的一點,錢哪裡來。
如果你沉迷網路,但是你能通過網路有收入,就沒人說你,但是你沒有,就等著現實生活的全面攻擊吧,你的另外一個圓心,一定要有提供生活基本支持的能力。

3.錯誤的認知方式,導致流動的記憶不斷被糟糕化
記憶的內容不會變,但是對記憶的感受是會變化的。
在外部創傷治療有過一個經典的案例,一個女孩被強姦之後,大腦不斷閃回那些糟糕的記憶,即使過去很久卻好像歷歷在目。
當時的主治醫師讓該女孩在服用某一類腎上腺激素藥物之後,讓女孩書寫那時候發生了什麼,這樣的方式維持了六周。
六周以後通過音頻播放女孩第一次書寫的內容,用生物反饋儀反應女孩的情緒,女孩由那段記憶激發的痛苦下降30%,所有量表都表明,女孩已經到了正常指標。女孩自己也表示,沒那麼痛苦了,隨著痛苦的消退,那段記憶出現的次數也在降低。

如果你現在的生活是痛苦的,很有可能你的認知方式是有問題的。
我自己做過一個案例,我自己感覺也有點藝術化,有一位來訪者最初填寫的表格是輕度抑鬱,希望我幫助恢復自信,但是等我們真的聊天的時候,他開始大哭,並且講述自己多次的自殺經歷。
當時我就慌了,這哪是輕度抑鬱啊,也算是巧合,當天我正好看過一句話:
作為心理諮詢師,當你一不小心接到重度抑鬱的病人的時候,你需要轉介,但是,如果他和你討論自殺了,請不要迴避。
我當時告誡自己,不能迴避,我大致想了一下,就按照自己的直接感受來吧,我說:「你的自殺方式蠻有歐洲中世紀貴族風格的。」
他居然笑了,他可能是把「歐洲中世紀貴族風格」和他自殺時的情景相聯繫了,他被這個畫面逗笑了。他之後開始藥物治療,再一次回訪的時候他告訴我,現在每次想自殺的時候都想笑,總覺得自己像一個穿著蘇格蘭長裙的紳士在做某種儀式。
這個巧合給我的啟發很大,往往我們的糟糕認知是需要通過「脫敏」的方式才能改變的。

我有一個跟了我1年多的來訪者,強迫症,人際敏感,我們諮詢到中期的時候,發現非常難以推進,因為「不是什麼都和你有關」這點,他知道,但是做不到。有一天,我突發奇想,脫敏治療總是很正式的,要立出靶癥狀,要進行分級,在諮詢過程中可不可以無形的添加進去呢?

在一次諮詢中,他打了一個呵欠,她和我抱歉,她剛才分神了,這次我沒有說沒關係,而是說:「你是不是覺得我很差?覺得我就是個垃圾的諮詢師,根本就是浪費你的時間和金錢,我真的太糟糕了,你只是在強忍著厭惡繼續和我諮詢,一定是這樣的。」為了讓他不誤會,我故意使用了誇張的語氣。他開始安慰我:「不是你想的這樣的,我就是昨天太困了...你太敏感了。」我繼續很敏感的對待他,說:「你一定是安慰我,我知道自己很糟糕的,像你這麼優秀... ...。」
他突然冷靜了下來,問我:「我以前真的有這麼搞笑嗎?」

這次之後,他的轉變很大,以前都是他告訴我,別人怎麼怎麼看不起他,之後他總是先自己總結出來,我又開始特別敏感了... ...

那麼,如何自己脫敏?來讓自己感受到自己的錯誤認知?
角色扮演,當你發覺自己在某個情景中很痛苦的時候,把自己代換到另一個位置,然後感受那個原本應該是自己的人,思路是否正確,如果有條件可以請朋友幫忙。

4.如果你孤單一人,請尋求幫助
先尋找心理醫生,吃藥是有用的,但是你要看這個心理醫生的態度,一般不同的病人開藥是不一樣的,起碼不同的人,那個藍色藥丸的劑量就是不一樣的。
如何可以信任一個心理醫生?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測量標準,他是否有耐心去了解你的現狀,是否覺得不斷和你接觸,調整劑量是有必要的。

如果心理醫生說你不用吃藥,可以尋找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師也是有匹配與否的,這隻能根據你的感覺了。
如果你經濟困難,可以撥打一些公益電話和公益諮詢,你擔心他覺得你煩?覺得你煩的時候,換一個電話打不就得了。

所有的求助,都是平等交換,你都不可以依賴他們。

總結:這是一場關於記憶資源的爭奪戰。


就在一個月前,我和導師聊過這個問題。

下面是我發給導師的一封郵件:

那天走在校園裡,但見綠樹成蔭,陽光明媚,斑斑駁駁地灑了一地。望著碧綠的湖水,湖中央有兩隻野鴨,自由自在地遊盪來遊盪去。我拎著沉重的電腦包,腳步急匆匆,沒有時間駐足。突然之間,一個問題蹦入我的腦海——這麼美好的天氣,這麼美麗的風景,我到底在忙碌著什麼?

這個念頭突如其來,卻是一個對自己永恆的疑問。總有那麼一瞬間,會覺得生活挺沒意思——每天吃同樣的食堂,走同樣的路,過同樣的生活。努力讀書,努力運動,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努力購物,努力買房買車,努力娶妻生子——他媽的,人的一輩子就在不斷「努力」中茫茫然度過,到頭來究竟是何滋味,竟有些說不清。

室友勸我不要想這些形而上的哲學問題,他說:「你看,大家不都是這樣過完了一輩子,想那麼多幹嘛?」我說:「既然大家都是一樣的,那生活對個人而言到底有什麼意義呢,為什麼多數人都無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什麼實現夢想的總是那20%的少數人?」

對於這種人生命題的思考,從高中就開始了。高中的學習生活十分苦悶,就像將一株才抽出嫩芽的君子蘭,關進了不見天日的倉庫,本該在釋放青春活力的年紀,卻要每天躬著身埋頭死讀書,背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一遍一遍地重複算題。很多人說好懷念高中時代,好想再回到高中那段時期。對不起,我真的沒有一點懷念,真的不想再過一遍「監獄」生活。

高中時期,把自己最喜歡的文學和音樂全部拋棄了。可直到如今,我喜歡的還是這些東西,想要從事的職業也還是這些。那麼,如果當年有機會,有資源,有家庭的支持和老師的指導——如果當年就開始學習並從事相關領域,是不是今天的我已經實現了人生理想,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現實從來不存在如果。

我依舊感激現在的生活,至少我知道自己花費畢生精力要做的是什麼了。有了方向,就不怕迷失,需要的只是投入時間和精力,找到合適的方法,恰當的渠道,一步步實現。從這一點出發,我比很多人幸運,又比他們不幸。因為有許多人一輩子都是為了活著而生活,恰恰如此,他們也省卻了許多思考人生的煩惱。

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還是不能回答「人為什麼活著」這樣一個命題。

為了家庭?為了事業?為了成就?為了愛情?同樣是一輩子的時間,誰說應有盡有的人一定比一無所求的人過的快樂呢?誰說莊子就比孔子一生更落魄呢?想來人活著最重要的還是遂心如意。也許人生從來就沒有確定的意義,只有建構的意義,覺得什麼樣的生活有趣味,值得過,索性放手大膽去活一次就好了,有時候一萬元也買不來說一句真話的樂趣,不是嗎?

這註定是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而我能做的,便是立足當下,過好自己的生活,從實踐中不斷探尋答案。

……(此處省略一些私事)

以下是導師的回復:

我看你郵件的時候,你師母在我旁邊。我對她說:XX這孩子,喜歡文藝,熱愛思考,是一個有思想、有情懷的孩子。你師母說:這孩子,今後一定有出息。

XX,每個人都會遭遇人生困頓的時候。其實,人生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常常不得不面對那麼多窘迫的困境,甚至是絕望的掙扎!那麼多空白的時間,做著身不由己的事情,總是疲憊,總是迷茫,大家一刻不停地在懷疑自己,總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別人,膽戰心驚地在諾大的世界裡循規蹈矩,試圖找到安全的藏身處,背負著平庸的原罪,受著不公平的委屈,賺不到足夠的錢,沒有說走就走的旅行。生活似乎很無奈!

90年前,胡適的同學朱子平問過胡適一問題:人生在世,究竟是為了什麼?胡適的完整答案如下:

其實這個問題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義全是各人自己尋出來,造出來的:高尚,卑劣,清貴,污濁,有用,無用,……全靠自己的作為。生命本身不過是一件生物學的事實,有什麼意義可說?生一個人與一隻貓,一隻狗,有什麼分別?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何以有生,而在於自己怎樣生活。你若情願把這六尺之軀葬送在白晝作夢之上,那就是你這一生的意義。你若發憤振作起來,決心去尋求生命的意義,去創造自己的生命的意義,那麼,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生命無窮,生命的意義也無窮了。總之,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他什麼意義,他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作點有意義的事。

這段話,寫給你並與你共勉!

另,關於紅樓夢的大作,我還要花時間去細品。

——手動分割線——

直到現在,我依然會在某一瞬間,覺得人生毫無意義,生活毫無樂趣,活著挺沒勁的。

可是,我並不想死,不想頹廢,不想讓自己陷入悲觀的情緒,不想讓自己的生活一團糟。

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有很多計劃要完成,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去到,還有很多風景沒有看過,還有很多有趣的人沒有遇到,還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沒有結實……

我還沒有實現理想,還沒有賺到足夠的錢,還沒有能力在南方給媽媽買一套房,還沒有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生活依舊艱難,社會依舊現實,人生本來就很殘忍。

於是,我試圖揚起嘴角的微笑,繼續迎接生活中每一份「沒有意義」的事情。

因為「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啊。


——寫散文和小說的Oren,歡迎大家和我交流「生活的意義」——


「我本想這個冬日就去死的。可正月里有人送了我一套鼠灰色細條紋的麻質和服作為新年禮物。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那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 (太宰治 《葉》)

有人說,人會因為小小的期待而活下去。
而反過來,有人會因為小小的絕望而想死啊。

出門發現鞋買小了,走路走的腳疼,不想活了。

——這很有病吧,我也知道有病啊。
呵呵。


———————————— 2016.12.30 深夜更新:
偶然間發現了一首歌,《我曾經想過死》。

分享amazarashi的單曲《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http://music.163.com/song/405612712/?userid=34040558 (來自@網易雲音樂)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我曾經想死

靴紐が解けたから
因為 鞋帶鬆開了

結びなおすのは苦手なんだよ
不擅長重新系起

人との繋がりもまた然り
與人的牽絆亦是如此

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狹窄房間里關了燈,屏幕泛著光,遇到了一首這樣的歌。


死ぬことばかり考えてしまうのは
盡考慮著死的事

きっと生きる事に
一定是因為
真面目すぎるから
太過認真地活

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我曾經想死

まだあなたに
因為還未
出會ってなかったから
與你相遇

あなたのような人が生まれた
因為有像你這樣的人出生

世界を少し好きになったよ
我對世界稍微有了好感

あなたのような人が生きてる
因為有像你這樣的人活在這個世上

世界に少し期待するよ
我對世界稍微有了期待


電視劇《武林外傳》里有一集講的是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生活在北京的中年男人,為了社保、公積金、看病統籌等等事情而無法與老婆團聚,兩人長年異地戀,從而產生想死的念頭。於是他穿越到了古代,想讓「地球上最危險人物」莫小貝打死自己。

這哥們好容易到了同福客棧,卻發現莫小貝還是個孩子,根本弄不死他。
他特難受,三番五次讓莫小貝打他。
卻把小貝的手指頭弄骨折了。

然後,在一個深夜,這哥們和白展堂閑著無聊坐在一起喝酒。酒過三巡,苦水就上來了。他講了自己的苦楚,講到自己生活不完美,覺得活著沒意思,想死。

然後,他問老白:人活著有什麼意思?

老白喝了杯酒,說:你這不算什麼,你看我們掌柜的,從小沒出過遠門,第一次結婚還沒嫁出去,相公就死了,一個人帶著個孩子在外孤苦伶仃;呂秀才,祖上是知府,三代單傳,回回考科舉回回不中,明年還得再考,把祖上的房子都賣了,你在看李大嘴···
說著說著,說到了自己,老白就哭了。

然後老白接著說:人活著,不就是為了一個盼頭嗎?沒錢的時候想著有錢,日子差的時候想著怎麼能過好,沒媳婦想著娶個老婆,分離的時候想著團聚,正是因為一個盼頭,才讓人覺得活著有意思,才讓人有活下去的勇氣!

那哥們聽後,茅塞頓開,兩人對飲一夜,笑談人生。

我們讀書,理解人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建立起對整個世界的看法,形成哲學,但無論再高深得學問,不都是為了解決我們最初的那個疑惑嗎?

人活著不就是這樣嗎?


有盼頭,一切都有了意義。你覺得沒意思,是因為你從來沒聽到過父母在別人面前談起自己孩子是多麼驕傲,是你沒見過你媳婦在被人欺負時是多麼希望她老公在身邊,是你好兄弟在接受你幫助時心中暗暗發誓此生為你兩肋插刀。僅僅一句沒意思,你便想毀了你精彩的一生。


那麼,不是人生沒意思,是你這個人太沒意思了。

辭職死不了人,被分手死不了人,親人離去是必然的,世界就這樣緩慢而堅定的向前推進,我們在歷史的車轍中只是螻蟻,但歷史從來沒說過:螻蟻不能有自己的快樂。

在上班,回家給大家查查是哪集。大家有沒上班的嗎?可以看一下。對了:平安夜快樂,聖誕快樂!

經@Flyingshen同學仔細觀看,發現這是第21集,感謝這個小夥子哦!

有的朋友希望轉載,當然可以,不過請注意轉載規範哦,謝謝大家轉載之前尊重我,詢問了我的意見。


我時常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厭世的資格。

我的父母和睦,沒給過我任何不愉快的感受。

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身體都還不錯,經常催我早點結婚,讓他們抱重孫子。

我的家境普通,但不愁溫飽。

我有關係很好的朋友,也有過美好真誠的愛情。

我從未經受過欺凌,也沒經歷過什麼絕望的事情。

我身體健康,不高不矮不醜不帥,除了內向不愛說話,我也沒嫌棄過自己什麼。

我也像大多數人一樣,一路讀書畢業走下來。

世界待我尚可,我實在找不出有什麼讓我懷疑人生的理由。

然而什麼也不缺,也會像什麼都沒有一樣。

我過著尚可的日子,每天都覺得我所用掉的時間,彷彿毫無意義。

沒有經歷過救亡圖存的愛國熱血、沒有視野和機遇去做什麼偉大的事情、沒有世界末日、沒有小說里精彩曲折的故事……

有的只有尚可的生活、只有兩三瑣碎愛好、只有等待消磨的時間、只有負起責任,按部就班的完成社會和家庭給予的一個個任務……

甚至連一件「必須的事情」都沒有。沒有瘋狂、沒有奔跑、沒有非如此不可、沒有堅定不移的終極夢想。

人們在暗夜中行走,雖有照亮前路的人間燈火,卻沒有一顆燃燒著的太陽。雖有許多冰冷黑暗的未知區域,卻只能簇擁在人群中取暖。

從我小時候,知道了人是進化出來的時候起,我就已經開始明白:創造人類的世界,並沒有給人類任何意義,一切只是條件符合而已。人類的意義全部都是人類自己定義的。

我開始懷疑一切,懷疑所有的正確答案、懷疑一眼看到頭的主流路線……我去看了很多對於人生意義的解釋,但幾乎全部都是自欺之法,而直到我絕望放棄的時候起,我才明白,接受人生的沒有意義,正是可以真正追求意義的第一步。這個世界殘酷且黑暗,我們要去熱愛它,兩者並不矛盾。

就是這樣,我越是認識到人生的沒有意義,也就越是去追求意義。越是悲觀厭世,也越是努力掙扎著不死。

我小心仔細的經歷當下的每一刻,像小時候收集水滸人物卡一樣收集有意義的事情。我走在夜路上,看到滿頭星空就會矯情的熱淚盈眶。我會在暴雨前,逆著人流跑到海邊看半宿閃電。正是因為人生沒有意義,才得以放肆任性的胡作非為。縱然明知路的盡頭只是謊言,才要更加堅定瘋狂的為之努力。即便永遠也追不到太陽,也要面朝著太陽的方向死去。

正是因為沒有意義,才可以賦予給自己意義。

我始終堅信這一生,為的只是貫穿整個人生的一兩件必須的事情。只是幾個足以銘記一生的瞬間,是使我人生里所有星辰甘願同時墜落的絕美景象,便到了臨死時回憶起來,也覺得值得了。


即使在毫不抑鬱的情況下,自殺的念頭都從來沒有離開過, 一直不太畏懼死亡,對我而言那是一種甜蜜召喚。
然而,要好好活著,只是被動地存在著,只是因為肩負著愛與期望,承擔著生而為人的責任。
每天很努力的工作,只是為了將空洞的生活填滿。其實並沒有那麼渴望成功,心裡很清醒,即使成功了,也不會多快樂。

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很不開心。覺得世界太不夠完美,從來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
時不時的,總有一種被生活罰站的羞愧感,在人前總有一種遊離在外格格不入的齣戲感。
不喜歡的一切的一切里,包括我自己。
所以很努力地尋找和記錄,這個世界美好的一面,很努力地無視和忘記,它骯髒齷齪的一面。
是為了讓自己有生活下去的理由。

寫過那麼多正能量的文字,其實想要洗腦的只是自己。
要騙自己相信愛,要騙自己努力就能獲得幸福。要騙自己未來會變得更好……需說服自己的事太多了。

有的時候,騙著騙著,自己都編不下去了……每天寫雞湯的人,有一顆最頹廢破碎的內心。
我知道,一切毫無意義。
我知道,這一切只是幻想。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標題我想到了前一陣兒,被炒很火的一個詞「空心病」。

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但是和典型抑鬱症不同的是,所有這些癥狀表現並不非常嚴重和突出,所以外表上看起來可能跟其他大多數人並沒有差別。

你常常會有會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這種孤獨感來自於好像跟這個世界和周圍的人並沒有真正的聯繫,所有的聯繫都變得非常虛幻;更重要的是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他們也不知道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也許他們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和成就,但成就似乎是一種癮,一種毒品。他們似乎很多時間都是為了獲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學習和工作。但是當他發現所有那些東西都得到的時候,內心還是空蕩蕩,就有了強烈的無意義感。

你的人際關係是良好的,甚至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需要維繫在他人眼裡良好的自我形象,需要成為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好丈夫、好妻子。但似乎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別人而做的,因此做得非常辛苦,也非常疲憊不堪。「我現在活著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極端的就是放棄自己。

所以我們回到一個非常終極的問題,人為什麼要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很多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問自己這個問題了,甚至不只一遍,問到最後沒有找到答案了。心就空了下來。


「空心病」我用了引號的,它是病么?某種程度上我們這麼稱呼它是因為它確實讓我們痛苦不堪,讓我們感覺生活太壓抑了,找不到出口。然而,當我們再看它背後所表達出的焦慮,對於生存和自我價值的焦慮。什麼樣的人會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渴望,有意義、體驗價值、精彩而豐富的活著的人,能夠聽到自己內心聲音的人這樣的人病了么?與其說是你病了,不如說是迷失了自己。
我們內心感受到自己不希望在焦慮、浮躁中沉浮,不希望活別人安排的生活,但是它沒有告訴我們,我們要過怎樣的生活?生活和生命可以怎樣去拓寬怎樣去豐富?為什麼它回答不出來呢? 因為它也不知道。
為什麼它不知道?因為有太多聲音催促著它說要出人頭地,要升職加薪,要買車買房,要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的人。你這一秒落下了,下一秒就要失敗。不管怎麼樣,花點時間,聽聽心理自己的聲音,雖然那個聲音可能很小(被其它的聲音掩蓋了),可能說的很慢(它一直在猶豫不敢開口),可能很說的很遲(它現在真的也說不清楚),不要放棄聆聽,給它個機會,也給自己機會,讓生活繼續~祝好

…………………………………………分割線……………………………………………………

沒有想到這個答案會被大家看見,忽然覺得我的碼字有了意義,似乎我們彼此有了鏈接,我被大家感受到了。

我又把答案豐富了一下 ,回答中引用了一些徐凱文老師的演講,也加了很多自己的感悟進去。希望能幫助你能稍微感覺有些幫助。


最後的最後提一個問題吧。這是最近人生沒有意義系列朋友圈刷屏的思考。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找不到自己?大概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父母和老師沒有能夠讓他們看到一個人怎麼樣有尊嚴,有價值,有意義地活著。

我想問問已經做了父母的或以後會做父母的大家也問我自己,我們尊重自己嗎?我們尊重自己的職業嗎?我們有沒有把自己的職業當作是一種使命和召喚,去體會其中的深切的含義。這是個買櫝還珠的時代,我覺得我們扔掉了很多東西。


【心理好玩兒】微信平台

推送:好看、好玩兒的心理內容;

鄭重承諾:如果你沒看懂,一定是我沒說明白


因為你發現了生活的真面目。

充滿情緒才是非常態,常態就是,空空蕩蕩。

當你足夠靜,你會感受到,你是容器,新鮮事裝進容器里,但是新鮮事會有用完的一天,因為你在世上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多;你是管道,情緒流過,愛欲流過,六根流過。你暫時忘了你空空蕩蕩的本質,生活好有奔頭。

或早或晚,人生某個瞬間,你會意識到,其實並沒有奔頭,所謂意思和深情都是自賦。

這些話都不新鮮,我想說的是下面的話。

當人覺得一切有意思的時候,人便將自己放縱於激動、渴望、擔憂、困惑之中,當人覺得一切沒意思的時候,人又開始放縱於「覺得沒意思」之中。兩者都是放縱,沒有分別。

沒有分別。

沒有更進一個境界。覺得沒意思只是因為沒有新的事物裝進容器,很正常,因為你老了;只是沒有」有意思「的情緒流經管道,也很正常,因為沒有新事。本質上來講屬於常規厭倦,你的境沒有更高。

在你意識到你在放縱之前,你沒有改變。

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你不知道,她想過自殺來著,她曾說,她想跳入冰冷的江中。」


這不是中二,這是真的。

曾經我以為這是文藝青年的通病,後來我發現,真的有,這樣的生命。而我們能做什麼呢?

2015年上半年,在西藏呆過倆月,認識一妹子,是旅社的前台。

本還是覺得挺正常的,我們幾個漢子天天遊手好閒,沒事就去江邊摸魚。(當然,基本上摸不到。)

這個妹子不是很愛說話,白天就在旅社曬太陽,看書,晚上去樓頂,或者去江邊散步。

那天晚上我們一群人跟藏族朋友一塊喝多了,從舞廳回去後,我們發現妹子不在了。

要說一下,我們所在的地方是一個風景區中的小村子,居民不多,時至旅遊淡季,遊客也少,到了晚上燈光昏暗,幾乎伸手不見五指。聽有些藏民朋友說,夜晚偶爾會有熊與野狗出沒,一個人行夜路要小心。(我一次沒遇到過,問朋友都說沒看見過)

妹子不見了。我朋友「哎喲」了一聲,說,這下糟了。

我說,咋了。

他焦急,說這個妹子,有過自殺念頭。家庭的緣故,父母的感情等等,童年留下了陰影。

我們著急啊,十多個人大晚上去找她。

找了一晚上,在江邊發現了她。

那天我們什麼都沒說,帶著她回去。

我們確實不知道說什麼。

儘管我熱血方剛,心中無數話想說,可是最終哽在喉嚨里了。

儘管在當時我看來,我覺得我這麼熱愛生命的人,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人選擇放棄生命。

可我什麼都沒說。

活著,有意思嗎?對每個人或許是不同的吧。

受困於家庭,年輕的愛情,種種經歷,很多年輕的人的波折或成了永久的創傷。

我覺得她心裡真的很悲傷,可我能做什麼呢。我是個不懂心理學的人,僅僅憑我的所學,是安慰不了別人,也改變不了別人的。

不過,活著,如果不為情所動,恐怕也沒多少意思。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或許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打擾吧。

最近一段時間,總有朋友在我公眾號後台問我情感方面的問題,很多女生問遇見了讓自己心酸的愛情該如何處理。

很多案例,我都沒有辦法回答。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並不知道我的意見是否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以一個渣男的視角,我不知道怎樣的安慰或是經驗對於特殊情形是有用的。

但是當這種問題多了以後,我感受到了很多在深夜低落的靈魂。有些故事,我一個大糙漢,都聽得要落淚,更何況我並不知道該怎麼安慰。

不光是愛情,還有家庭。

我發一篇關於「照顧」的文,有讀者在後台回復,說她的父親走了,她很孤獨,頹廢,難過。

我當時差點哭了。

我希望我能夠成為溫柔的人,在此基礎上讓更多的人溫柔。然而我背離了這個初衷,將自己的窘迫與悲哀寫在文章里,讓很多人不開心。

這讓我也很不開心。

回到問題上來,說真的,我有過「活著真沒意義」的時候,頹廢到極致,倒是到頭來,酒精過度,豁然開朗,我們和一些朋友並不同,有些「坎」,我們能夠克服的坎,在一些人眼裡,並不一樣。

生活這些坎,年輕的人恐怕並不懂。只是嘆息,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美好的童年。

內心溫柔的人,會捨不得離開。

感謝閱讀。


很多人都這麼覺得,但是來提問的人不多,堅持住,晚上我們蹦迪。


因為有些人活著,確實就是沒意思的。如果一個人無法在生活中感到快樂,他就會經常覺得人活著沒有意思。


很多人不知道並且也不相信,心理健康的普通人,人生的基調,是平靜而快樂的。當一個人能時時感到快樂,他就不會覺得活著沒意思,也不會去追尋「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之類的問題。


而有些人的人生基調,是焦慮而痛苦的。這類人便會經常覺得人活著沒有意思。而究其原因,往往是他的人生真的沒有意義。


這兩類人的區別在於:第一類人,平常的生活,他能感到快樂,瑣碎的事情也其樂無窮,起床高興,出太陽了高興,下雪了高興,吃飯了高興……碰到什麼好事就更加高興,只有在碰到難題、悲劇或者被侮辱被損害的時候,才會出現相應的負面情緒。但他們也會努力去解決問題,只要問題能得到解決,就又能恢復到平靜而快樂的狀態。

當然,也有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有些人的心理就會產生變化,失去心理健康,失去這種狀態。


第二類人,平常的生活,他往往是無感的,甚至是情緒低落的,碰到好事大概會有開心的感覺,但是稍縱即逝,碰到特別好的事情可能會有能持續一段時間的高興。小小的難題便會讓他焦慮,大一點的壞事他就會痛苦,特別壞的事情就很容易讓他崩潰。

而生活往往是由瑣碎的不好不壞的事情組成的,不會接二連三地發生特別好的事情。所以這種人很難感受到快樂,就會經常覺得人活著沒有意思。


這種感覺其實很正確,並不是什麼錯覺,也不是開解一兩句就能解決的。產生這種感覺的人往往是由於什麼原因失去了心理健康,並且現行的生活走在了錯誤的道路上。


這種感覺是一種警示,叫你引起注意,去找回自己,找到正確的路。


排名第一的答案我很不贊同。我知道他使用的是什麼方法,就是去追求那個特別好的事情,所謂的盼頭。當特別好的事情來臨的時候,快樂終於降臨了。但這個快樂只是暫時的,事情過掉之後它就會消退。於是你必須不停地去追逐人生的成功,而沒有人是會永遠不停地成功的。並且當快樂只有在成功的當時才出現那就更可怕。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有錢有勢的人同樣不快樂,因為當成功的那個瞬間過掉,生活又平靜下來之後,那個焦慮或者低落而又痛苦的基調又出現了。

所謂的盼頭,得到之後往往是空虛。


還有一些人的盼頭是永遠得不到的,怎麼辦?本來就體會不到什麼快樂,再加上求而不得的痛苦,更容易把一個人毀掉。於是人們便會去沉迷黃賭毒之類的,通過不斷地獲得快感來解決,哪怕前方就是地獄。


那些有錢有勢的不快樂者如果使用排名第一的答案的方法就更可怕。因為當你已經站在一定的高度,想再取得更高的成就就非常難。或者已經站得夠高無法更高了,大部分事情都無法再成為你的盼頭了。於是只好也轉向快感。這時候由於掌握了大量的資源,這個快感可能就是普通人的噩夢。當這個快感是性變態或者殺戮等等的時候,大量的黑暗面就出來了。


所以,為了所謂的盼頭根本不是解決人生的意義的辦法。

相反,健康的心理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能獲得付出的充實感,能力提升的快樂等等。這一整個追求目標的過程都是充實而快樂的,不會生出覺得活著沒意思的感覺。就算最終不能成功,會痛苦,但負面情緒退潮之後,也能坦然接受,生活繼續向前。


不健康的心理才是努力的過程毫無快樂,常覺得人生沒意思。這樣就會無比渴求那個盼頭。一旦得不到很容易情緒崩潰。但就算得到了,短暫的快樂過後很可能又是空虛。


所以,當產生這種感覺的時候,你需要做的是去審視自己的內心和人生的道路,是否健康,是否正確。

而不是更加去強化一個盼頭,好讓自己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導致無法回頭。


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順應自己的情緒。可能有人會吃驚,為什麼是順應情緒,而不是理智?因為人的智商有高低,很多時候,理智並不能看得全面。並且有很多高智商者為了損人利己的目的,投放了大量的虛假法則在社會上。你的理智可能會被蒙蔽,覺得很有道理。但是去照做其實並不會給你帶來想要的結果,也無法解決你的問題。

比如排名第一的答案,多少人覺得很有道理。虛假法則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在社會上流傳,電視劇就是很常見的一種。


我沒看過那個電視劇,就只根據那個答主描述的內容回復了。比如那個北京男人。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同類的陪伴,長期孤單一個人產生心理問題很正常,缺愛的人產生想死的念頭也很正常。


當這些不良情緒來襲的時候,需要去正視它,解決它。比如想辦法把老婆調到北京,或者自己調回去團聚。這些負面情緒其實就是告訴他,為了社保、公積金、看病統籌等等放棄家庭團聚是個錯誤的選擇。自己會出心理問題,異地很久的老婆其實也會出心理問題或者出軌,長期見不到父親的孩子心理會不健康。

從生存競爭的角度來說,後代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心理健康的後代就算物質條件上差一點,也比物質條件稍好但心理不健康的後代具備更大的競爭力。

所以這個男人留在北京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孰輕孰重其實他根本就看不清,他的理智完全不夠用。


但是他的情緒是很真實且有效的。估計他早早就感受到了孤單痛苦和想死,但初期他可能是一直壓制的。如果他當初就順應情緒,早點解決問題,就不會人到中年,積累了半輩子的東西,更捨不得放手,陷入更難的抉擇,難到想死。

但那一番勸說只能暫時緩解他想死的情緒,就和那些心靈雞湯一樣,看的時候情緒高潮一下,等情緒退潮了,如果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想死的念頭會繼續出現。這碗雞湯只是讓他在邪路上走得更遠,更無法回頭而已。

就算他最終真的奮鬥到了一家團聚,長年的隔閡已經形成,夫妻能不能好好相處都很難說。如果有孩子的話,孩子的心理問題也已經造成,得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改善。都是得不償失。


所以順應自己的情緒很重要。做一個快樂的人尤其重要!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不會常覺得人活著沒有意思。


有些人對快樂的普通甚至貧窮的人的生活是不屑一顧的,當他因為痛苦而不得不去思考人生的意義的時候,他從那些生活里找不出意義!

這是因為他不明白心理健康對人的重要性,這幾乎是最重要的東西。


人類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的一種動物,繁衍,生存競爭,是永恆的主題。做個心理健康的快樂的人,你能把這份生活態度和心理狀態一代一代傳遞下去,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環。

我個人認為,人類歷史上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很多是因為天生基因傑出,而這種基因突變是隨機的。每個人的後代中都有可能產生基因傑出者。

但是一對糟糕的父母卻可能把傑出基因的孩子給毀掉,讓他們無所作為或者成為高智商連環殺手、變態殺人狂之類的。這就是惡性循環。


而一對心理健康的父母,則能教育出積極正面的孩子,不會浪費了大自然給的好基因。

這就是很多普通人快快樂樂地活著,快快樂樂地生兒育女的意義。

生活是由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循環組成的,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規律。


而人生不但是一場長跑,還是一場接力賽。很多心理不健康的不快樂者也能夠斂積巨大的財富,但他們往往容易養育出同樣心理不健康的後代,或自殺,或敗光財富,或財富被人謀奪等等,同樣是生育競爭中的失敗者。


基因傑出,天賦技能強大的人,可以為種族做出很大的貢獻,推動整個種族的進步,這很有意義。這是自我實現的意義,和生育競爭的意義不同,於是很多人只能看到這一點,就看不到普通人的意義。卻忘了,有的父母毀掉了這樣的孩子,有的父母成就了這樣的孩子。

做一個能成就這樣的孩子的祖先,也很有意義啊。不管你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好好愛他,讓他把好的心理狀態一代一代傳遞下去,就是很重要的意義。

常覺得活著沒意思的人,往往是心理不健康或者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無法自我實現的人。這是大自然在通過你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向你示警呢。


其實我覺得能感受到生活沒意思的人挺好的,至少還能覺醒,情緒功能還在有效運行。自己去正視和解決這個問題,還能自我修復,自我完善,恢復心理健康,找到自我實現的路。


但很多人會羨慕那些沒有這種感受的人。如果是羨慕的那些真正快樂的心理健康的人也就罷了。很多人羨慕的是那些已經錯得離譜但是麻木不仁的人。

當你的感受覺醒的時候,周圍也會有人這樣打擊,說你就是想得太多了,不想不就行了!想讓你也變得和別人一樣麻木不仁,一條道走到黑。


可很多人就是因為這些痛苦的感受,開始思考人生,想出了答案,重新走上了正確的路,獲得了快樂的人生,還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當然也有很多作家終其一生都沒能想出答案,最終還是自殺了。


但能產生這種感覺的人,我認為都是靈智已開,想回到麻木不仁的狀態是不可能的了,只會更痛苦。

並且有的還是天賦技能強大,應該為種族做出很大貢獻,但是被父母和社會破壞了心理健康,逼迫著走另外一條路,無法施展自己的天賦技能的人。這種人會更加痛苦,更加覺得活著沒意思!


想出答案,自我完善到心理健康,找到自我實現的路是唯一的解決辦法。沒有其它路可走。


很多人是卡在不讓自己去想,想讓自己變得麻木不仁那裡不上不下很多年,斷斷續續地痛苦;

或者被虛假法則騙,繼續在錯誤的路上蹉跎,有的是蹉跎了一生,真的變成了一生都活得沒有意思。

發的時候不小心又瞄到了我上面的上面的答案。說是因為自己無能。這又是虛假法則。

人天生基本都是心理健康的,小時候並不會因為貧窮而痛苦。心理健康一般是因為各種人為因素而被破壞掉的。比如因為貧窮而遭到的侮辱或者傷害等等。

如果就算家境貧寒但是父母有愛,人也並不會失去心理健康,常覺得活著沒意思。


人的能力天生有差異,但是留在自己出生的階層並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人一般只要不低於自己出生的階層,就不會因為沒錢而痛苦。相反,一般人往往是可以比出生過得稍微好一點的,比如農村的到了小鎮上,小鎮的到了小城市等等。這都不需要太大的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一般人都只會嫉妒自己身邊的人,不會去嫉妒比自己好了十萬八千里的人。很少有普通出生的人因為自己不是億萬富翁而痛苦。當然,心理不健康的人會。


所以心理健康與否和金錢、權勢沒有直接關係,從貧困階層到權貴階層,都有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快樂的和不快樂的。

區別就是貧困階層因為遭受侮辱和傷害的機率更大,所以保證自己和後代的心理健康更難。


但人常覺得活著沒意思,和能力的關係不是特別大。因為大部分人都能過上比出生好一點點的生活。這已經能足夠保障你的心理健康了。

高能力者能夠過上比出生好較多的生活。


而且人生在世,跌宕起伏,還會有高潮和低谷,高潮的時候可能腰纏萬貫,低谷的時候可能吃不上飯。心理健康的人是能上能下的,不會因為高潮就癲狂,也不會因為低潮就想死。

他會一直很坦然努力地面對生活,哪怕因為自己能力不足,落入貧困或者欠債。


所以和能力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主要還是自己的心理。

內心強大的人能夠面對能力的不足,生活的起伏,安於自己能力所能達到的生活。做個快樂的普通人。


意義的本質是一種價值稟賦,價值的本質是一種激勵回饋,激勵的本質用弗洛伊德的話說——是一種性力衝動,力比多的溢出與飛揚。

意義永遠是由他者界定的,你的存在將由所有觀察者共同定義,意義在此形成,它始終流動。但太多笨拙的人認為意義是一種形而上的天然屬性,這也是題主困惑的來源。

簡單地說,你的存在也許的確於觀察自我的你缺乏意義,因為你無法感受到回饋,無法產生足夠克服生命阻力的推力。但你的意義從未消失,你的屎都對一條蒼蠅的兒子意義重大,因為那是它的一食一飯與人生浪漫,是你排泄出的五穀使得它的基因得以延續在這顆星球。更別提比屎橛兒還要複雜一百萬倍的你,每一次呼吸都要牽扯到10的n次方神經信息。即使你可以始終保持無動於衷,但這些行動確實發生,它們成為世界意志的一部分,它們改變這個世界,它們成就這個世界,它們成為這個世界。

所以每一幀的生滅匆忙掠過,構成你眼前和腦中的印象。所以你的生命存在意義,而它的終結亦然。


首先。如果是抑鬱症的患者,或者已經有類似的表現,請去看醫生。通過治療和自我調理慢慢恢復。看這些故事是不能幫助你脫離抑鬱,也不會讓你想清楚更多的事情,更不會讓你找到真正的共鳴找到安慰。

其次,如果只是時常思考這個問題的人,那麼就可以繼續往下看了。
我覺得活著是有意義的。我知道同這個宇宙這個時代比起來,人生苦短。短短百年,又有何不坦然,又有何迷茫與焦慮。

你沒見過當年蘭亭的天朗氣清和流觴曲水。你沒見過當年曹孟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你沒見過塞上牛羊湖邊白雲,你沒見過大唐盛世絲綢之路。當然你也沒見過圓明園和清朝的沒落。
更不要說拜占庭,說古埃及,說美索不達米亞,說文藝復興。這一切的一切,全部都已經過去的時間。而現在的時間是2016年的平安夜,地球不會因為你不想活而不轉,經濟體系也不會因為你不想活而崩潰。房價依然如此,空氣依然如此。社會在緩慢又飛速的變化著。

社會很精彩。社會也很無奈。在你躺在床上糾結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的時候,有的人在吃著美味的東西,有的人在看著有趣的美劇,有的人在玩著刺激的遊戲。有人體驗著愛情,有人體驗著離別。有人在納斯達克敲鐘,有人在破產後酗酒。有人瘋狂的加著班,也有人悄然進入夢鄉。

人為什麼活著?因為這短短百年的時光,是這個大宇宙留給我們的時間。錯過了就沒了。
十歲的時候沒學鋼琴,長大後回想自己這麼熱愛音樂卻錯過了。
十五歲的時候沒好好學習,上了一般的學校,開始後悔。
十八歲的時候喜歡了一個姑娘,沒敢和她表白,後來懶得談戀愛。
二十二歲的時候喜歡一個職業,結果沒有好好準備,錯過了。

沒什麼。其實沒什麼。人生就是一個一個選擇連接起來的東西。
這些錯過的,這些經歷的,都是你的人生。

好多人躺在床上想自己活著有什麼意義。其實是因為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瘋狂加班的人,他們以后里面肯定有人去創業,也有人離開公司回家養老。
瘋狂學習的人,他們裡面以後肯定有去做科研的,也有把學到的東西忘光的。
現在窮瘋的吃不起飯的人,他們裡面以後肯定也有最後能小康的人,也有最後確實餓死的。
失去親人的人,他們以後有的還是會得到幸福,有的卻孤苦一生。

什麼是人生,這就是人生。努力去見識更多,努力去經歷更多,努力去讓人生變得更精彩。努力朝著心裡的那個「盼頭」去付諸實踐。而不是想的太多卻做的太少。

想吃什麼就去吃,無論是自己學著做,還是努力賺錢花錢讓別人給你做。但前提是你去動手,我們都是這世界裡90%的那批大多數,沒有那麼多錢給我們花費消耗。學著賺錢,動手,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更多的精彩。同樣,想玩什麼就去玩,想體驗的都去體驗。沒有條件的,就努力去創造條件。


像上文說的,二十二歲一無所有,對之前的人生悔恨不已。其實沒關係。經歷了就是經歷了。
二十五歲瘋狂加班,覺得人生無聊透頂。
二十七歲還算有點積蓄,偶爾能自己做做飯
三十歲買房換房貸,每個月緊巴巴哪裡都不能去
三十五歲孩子出生,日子過的更累。
四十歲還算是個小領導。性生活也沒了。
五十歲還是沒什麼時間做自己想做的。
六十歲快退休了,一輩子差不多了。

換個說法呢?
二十七的時候,懷念二十五歲瘋狂加班接觸到的新鮮事物,現在再也不能那麼拼了。
三十歲的時候,懷念二十七歲時候的自己,原來這個東西和那個東西炒在一起這麼好吃,體驗過這麼多美味的東西。
三十五歲的時候,懷念三十歲買房子時候自己的裝修理念。
四十歲,想起三十五歲時候孩子出生,自己為人父,出醫院時候東方的那一抹白。
五十歲,想到自己四十歲和愛人能去四處遊玩,體驗人生精彩的日子。
七十歲,坐在小屋子裡,回憶自己經歷的人生種種,雖然和大多數人一樣的套路,上班結婚生娃還貸。但是在你的頭腦里,你經歷的一生,只有你自己知道有多精彩。


我們都是平凡人,但我們都渴望人生精彩。你覺得活著沒意思,因為你還沒有認真的活著,精彩的或者。我們最後都是會離開這裡。什麼知乎,什麼微博,什麼互聯網,什麼VR,可能都不存在了。再過五十年,或許只有我說的這些話你還會記得,你也不會記得我的名字,只會記得從那天開始,你明白知易行難,明白想法要跟得上腳步,明白人生能繼續有盼頭的活著,就是精彩的開始。


你在等一輛永遠不會來的公交車,你招手,想打輛永遠不會停下的的士,你望向天空,摘了眼鏡,發現沒什麼不同,而等你低了頭,眼前一片模糊。你走在路上,你疲憊不堪。
你遠離故土,做一份完全不感興趣的工作,你身邊沒什麼朋友,每次下班你一個人回家,每次在路上都會單曲循環一首歌。
在路上你想起今天是12月21日,四年前你和她互發簡訊等待著世界末日。你把她的手機號刪了21次,但云盤裡的通訊錄你一次都沒刪過。
你妄想人生可以Ctrl+z。
淘寶收貨地址上有一個是你最想去又最不敢去的地方。
你的每一天都是相同的,走同一條路,一遍又一遍,吃不難吃的食物,偶爾想起什麼人,但大多都斷了聯繫。
你覺得身處都市,卻又與世隔絕,你覺得這個城市根本不愛你,就像她一樣。
你討厭所有的節日,除了清明節。
你不愛社交,沒有朋友圈,你早就刪光了自己的微博,每次只有喝了酒才有勇氣點開她的微博。你知道了她的新男友,你覺得他就是個傻逼,但她愛他,他愛她,你永遠都不承認,沒有你她可以過得更好。
終於,你想到了太宰治的那句話。

「活著,真沒意思」
但你卻絲毫沒有歉意的這樣對自己說道。

+++++++++++12月22日更新
想轉發就轉發吧,表明出處就好。
很多人問我是不是說的自己,我不說是也不說不是,但一定有你們的影子。或者說是千萬人影子的合集吧。
每個人的青春都是被別人補的最後一刀。

我知乎上寫過一篇同格調的文章,有興趣可以去看下——
老照片(分享自知乎網)https://zhuanlan.zhihu.com/p/22189203
以及,我沒有抑鬱症和想自殺的念頭-_-||


我來寫這個回答,是想反對上面某些人包括如 @呂不同 的文章。

我自殺過兩次。被救活了。

而最近的一個月里,我幾乎又有兩次想逃離這個世界,幸好,我又挺了過來。

曾經有句話是這樣的說的,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我想說的是,沒有真正體驗過人生的孤獨和無望之後的人,也絕對不會有想結束生命的體驗。沒有經歷,沒有調查,沒有研究,靠著給別人講雞湯和人生大道理腹誹出來的答案,會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力,我想,這些大V們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吧。

在知乎上,這些大V只會在一些關注點比較高的問題下面寫下故事,段子,小說,雞湯,自拍,等等諸如此類,然後看著那個小鈴鐺上每天都有點贊收藏,粉絲數目成倍增長,私信里接到廣告,自媒體,出版社這些地方發來的邀請和授權,把雞湯變成錢,把粉絲變成錢,成為一個又一個咪蒙,所不同的是,咪蒙的文章可能更粗俗一些罷了。

我想求求那些靠著關注過百的熱門話題寫雞湯的大V們,請你們在寫故事的時候,斟酌,再斟酌。

隔著屏幕,如同一個走過人生的過來人一般,諄諄教誨,夸夸其談,這很容易,也很容易吸粉。

但凡真正想不開的人(此處不包括那些嘴上隨便說說的),和精神抑鬱的人,並不是所有人都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正相反,我們會比平時想的更多,千頭萬緒,甚至一花一草都會讓人覺得生活的無趣,會從小想到大,從生想到死,從古想到今,想的很多很多,但是,不願意說,即使說了,也沒人會聽。

很抱歉,我語言有些偏激,我拿我自己舉例子吧。

大概從上個月27號之後,我開始覺得人生無趣,具體的表現,感興趣的人請看我的文章如下,我在此並不多言。
知乎專欄

孤獨,無望,人生無趣,不知道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從兒童時代開始到現在,所有的苦都會一遍一遍的在腦子裡放電影,精神上的壓力讓我一夜一夜的睡不著,吃不下,一天晚上,我從一座橋上跳下去,萬幸橋並不高,河水凍的也並不結實,我站在河水裡,冷的渾身發抖,腿都麻了,我覺得我會凍死在這兒,其實我是怕死的,很怕很怕,從生到死和從死到生,結果都很容易,不容易的是這個過程。我上來以後,自己在街邊哭,我恨自己的懦弱,這份懦弱,不是因為有想輕生的念頭,而是恨自己怕死。

後來我嘗試過跳樓,從五樓跳下去,肯定活不成,當然,也沒跳成。

在那段時間裡,所有的想法彙集到了最後都會變成不被理解的孤獨,這種孤獨是無人可說的,有人可說的孤獨,可能也就不是孤獨了吧。在這種時候,我需要的是被理解,被人從無助的邊緣拉回來,而不是有些人在旁邊的指責「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和「根本就不想死,想死早就死了」,也不是需要那種寫著「人生的意義在於參與,勇敢的正視,敢於修正想法」這種毫無幫助的有毒雞湯,相比較之下,那種大言不慚的高高在上的說教雞湯,會更讓人覺得不舒服,因為他們代表了相當一部分的有話語權讀過書的人。

道理,誰都懂,但是,如何活下去,他們從來不知道。

當他們把自己放在一個給別人講道理講雞湯的人生導師的位置的時候,某種程度上講,他們從來都不知道,這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很多時候恰恰是殺死心理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

可憐的人,孤獨的人,輕生的人,抑鬱的人,這些人一直生活在陰暗的角落,偶爾被大V拎出來教育一番,以增加自己的粉絲數目和點贊數目,更多地時候,這些人從不被人發現,他們心理上的問題需要的是專業人士來治療,疏導,開解,而不是成為吸粉的手段和工具。

當寫下任何一段話語的時候,你就變成了文章的奴隸。如果你沒有能力把自己的文章當成救人的良藥,也請不要把自己的文章當成殺人的匕首。你未曾經歷地獄,你怎知地獄的黑暗?

萬望,萬望,請千萬不要胡說八道。

以上。


「活著真沒意思啊,我好想去死啊——」
我曾經兩次,有過這種傻逼的想法。

第一次是大二得了抑鬱症時,第二次是和初戀分手後。
第一次付之於行動,第二次被罵醒了終於沒下的去手。

我先說得了抑鬱症那次。
抑鬱症這東西以前一度覺得離我很遙遠,所以當醫生給出診斷我是抑鬱症中度加上驚恐障礙時,我有那麼一分鐘驚呆了,然後覺得很好笑。我這麼活潑開朗理智樂觀的人,不就客觀的認為這輩子人生棋下錯了覺得活著真沒意思啊還不如翻牌重開一局所以嘗試了自殺怎麼就是抑鬱症還有什麼驚恐障礙了呢。我不抑鬱啊,我很開心啊,我想的很通透啊!
瞧瞧瞧,那時候整個世界觀顛倒的嚇人。
但是身處於其中的人根本絲毫感覺不到。
後來花了半年多走出來了,再回頭看那時的自己,一陣陣後怕。

其實抑鬱症這東西,說可怕也可怕,說不可怕也就那樣吧。現在社會青少年誰沒幾個煩惱啊,煩惱能解決就是難過幾天,煩惱如果根本無法解決又偏執的不肯釋懷,日子久了,便埋下了抑鬱症的引子,平時不發作,發作起來,嚇死人了喂。

一般這引子起源都是:「我活著好沒意思啊。」
我那時為什麼覺得活著好沒意思。
這要從小時候說起。
我是長女,有個弟弟,家裡長輩思想傳統封建,爸爸尤其是。所以從小到大我都是個乖乖女,好好學習,不敢早戀,同學喊我出去玩每隔一小時就要和家裡報備。玩的嗨了忘記打電話了我媽就會開始狂轟亂炸,一個接一個,打不通我的打我同學的,還會發威脅性的簡訊。有時候半夜看到我手機震動她們還會背著我偷偷把我的通話簡訊記錄都列印出來,然後質問對方是誰。我從小有哮喘,以前在醫院待的時間比家裡還久,尤其小時候,對經常熬夜排隊幫我拿葯陪我住院的媽媽依賴性很大,雖然也會反抗,但是實際上是不會違抗她任何決定的。這種可怕的控制欲一度讓我周圍的朋友都不敢接近我,過生日也不會叫我出去玩,因為他們看到過我無數次給媽媽打電話想要出去和朋友聚會最後被媽媽罵的哭著掛了電話。(我從四年級開始住校,一周回家一次。)這很掃興啊。一開始我還會發脾氣,後來也就麻木了。
再加上爸爸常年外地出差,和媽媽聚少離多,而媽媽又是個家庭主婦,除了我和弟弟沒有別的事情可做。久而久之她變得特別神經敏感,每天不是和爸爸吵架鬧離婚就是說我和弟弟,更多的時候一個人在房間哭。
我很煩她,但更心疼她。可她的管束讓我越來越喘不過氣,弟弟則變得有點自閉。
我拚命學習,後來只是為了大學逃離這個家喘口氣。

但是沒能成功,他們去老師那裡改了我的志願我的專業,讓我繼續留在了南京留在他們身邊讀大學。

那時候我的自我意識還沒有覺醒,高中時候的目標就是考上個大學,等到真的達到了這個目標後,卻發現在大學裡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了。
我不知道我喜歡什麼。
不過我那時候腦袋還挺靈光的,既然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就各種東西都去嘗試嘗試,接觸的多了總能發現自己的熱愛。
然後我還真找到了,我喜歡畫畫,喜歡寫文,喜歡攝影。喜歡一切富有創作力和有美感的學問。
於是我開始偷偷蹭課。
離開所在的經管院改去旁聽藝術學院的課。
那陣子真是美妙極了。

於是我萌生了轉院的想法並把這件事告訴了爸媽。
我媽只回了我一句,「你爸聽到這件事氣的從樓梯上摔下來了,血壓又高了。你怎麼這麼不讓人省心呢。」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他們的聲音,感到面部開始發麻,心跳加快,腦袋嗡嗡的。
和以前一樣,他們開始對我採取封鎖態度,苦口婆心的勸導我不要想不開,會計前途很好,學藝術根本找不到工作的,這哪裡是什麼正經職業啊。。。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兒,可在他們眼裡怎麼就變成了十惡不赦的混蛋?
我突然意識到,可能我這輩子,都沒法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兒了。
我會安安分分畢業,老老實實進爸爸安排的銀行,朝九晚五工作,最後和他們介紹的男孩子結婚。規律聽話的一生。
我反抗不了的。
突然就覺得這輩子沒什麼指望了。
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啊,有點沒意思啊。
這是我第一次萌生這個想法。
心跳越來越快,手腳開始發麻,手機摔了出去。

後來被查出得了抑鬱症,是因為產生了生理疼痛。
連續好幾周每分鐘心跳120,走路越來越沒力氣,不想吃飯,一天超過半天都在睡眠,喜怒 哀樂,各種慾望在逐漸消失,半個月月狂瘦十斤,尤其不能聽到電話聲和那種尖銳的爭吵,一聽到便會心跳的特別快然後四肢開始發麻。

在一次和媽媽打電話又被談到了不要畫畫不務正業後突然整個人倒在了地上,半個身子僵硬一瞬間呼吸不過來,我以為我哮喘犯了,舍友嚇得趕快打了120我被送到了醫院。

可是什麼事都沒有,就是二氧化碳還是什麼含量過高,醫生一個勁的說讓我不要緊張,不要害怕,放鬆放鬆,我那時心裡很好笑,我不害怕啊,我很淡定啊你們會不會看病啊。最後他們給我開了舒緩神經的葯。

但是情況並沒有好轉。

最後一次是拍完心電圖又和我媽說了起來,說著說著突然就發作了。那個心臟科的醫生看了我一會兒跟我媽說,帶她去看腦科。


??


然後就是診斷結果,抑鬱症中度加驚恐障礙,建議遠離人群,休學半年,每周來複查一次,加重就留院查看。還有,近期不要和父母接觸,他們是誘發源。怕我受刺激。

在徹底陷入抑鬱的那陣子,我徹底把自己和外界隔絕了,對任何東西,美食,衣服,小說,即使畫畫也不感興趣了,再加上吃了醫生開的什麼要xxxx普蘭那個,一天有一半的時間是在睡夢中的,那時候是真的,覺得,【人活著,是一點意思也沒有啊。】
想死亡,得解脫。
並且一點也不覺得我死了會有人為我難過。
死了誰地球還是轉的,爸媽沒了我還有弟弟。

那時候要不是有個男孩子天天來家裡找我,一個勁陪我說話,把我往外面的世界拖,日復一日照顧我,任憑我怎麼不聞不問怎麼推開他都不走。有一天他看我狀態太差突然就哭了。


然後我的心就突然跳了那麼一下。


於是非常言情惡俗的橋段上演,男孩把女孩從絕境救了出來,女孩慢慢變得正常健康,喜歡上了男孩子,然後心裡有了新的目標和期待。
後來我找到了活著的意義了,我活著的意義就是畢了業然後嫁給他,再一起養只金毛。

無力扶額,雖然現在看那時候真是傻得天真。養我十幾年的爸媽我都能放棄,但是竟然被一個認識不到兩年的人賦予了對生活新的期待。
死水起波瀾。非常不像話非常不懂事非常矯情,但是的確是事實。
所以當後來分手了然後他喜歡上別人的那時,我有那麼一瞬間,覺得自己又回到了地獄。
或者我根本就沒從抑鬱症中走出來過。
後來我就明白了,人真的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比起愛別人,得更愛自己啊。


關於失戀我就不說了。無非就是 你忙了我作了沒那麼喜歡了有新的追求了。。。這些罷了。

【我之所以花這麼大篇幅,把我自己這段,最陰暗的經歷剖析給你,真的是想告誡你,「活著好沒意思啊。」這種想法,真的不能有!不能有!!不能有!!!!!!!!】

也千萬不要在夜深人靜時,一個人在床上思索生命的意義。地球誕生了這麼久,還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上來,你就是花上無數個日日夜夜,這事兒也不可能有答案的。

【「所以到底為什麼會覺得活著沒有意思?」】

因為你想的太多,卻做的太少。
因為你活的太盲目,沒有找到心中熱愛。
因為你即使找到了自己的熱愛,卻沒有能力把它做好。
因為你能力不夠,心卻太大。
因為你不敢面對現實,因為你苦苦尋求卻求而不得。
因為你太慫。

求不得,所以覺得苦。
「你覺得你這輩子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感覺這輩子都沒了指望。」
這個說事,也說人。

【所以你能怎麼辦呢?】
我也沒法給你答案,所以我就說說我自己。
求不得,便不求。不是那麼非這個不可,便去嘗試一下別的。如果本身就是沒可能的。比如你愛的人結了婚,你愛的人不愛你這種,你還繼續求,那便是妄求。
太矯情了吧,簡直是自己折騰自己抑鬱。

可如果是你的理想,你熱愛的事。一般做不到是因為自己方法不對或者實力不夠,畢竟我覺得理想對眾人是眾生平等。
如果你確定了自己的追求,那就把1天當成一年來用,花費比別人多無數倍的時間,天分不夠就努力來湊,基礎不夠就時間來填,物質條件不允許那便砸鍋賣鐵拚命打工。
你就一直朝那個方向去,走也好跑也好,日復一日總是會越來越近的。
你看看,你每天都離你的那個太陽要近一點,每天一睜開眼都能更清楚的看到那終點。
這是多麼多麼,讓人熱血沸騰的一件事啊!

活著怎麼還會沒意思呢?
簡直比泡妞撩漢還有趣的多啊!!!

在沒找到心之所向之前,誰都會覺得人生寂寞寥寥,無甚有趣。
所以你去找它便好。


也是借你的問題當個樹洞來說說我這段很少跟人說過的奇妙的心路歷程。

不過你要是因為追不到姑娘而覺得人生沒意思的話,
那我還是勸你換一個吧。
畢竟感情這事兒,簡直比在南京自己賺錢買房還難。

最後,給樓主發幾張我用自己做攝影賺的錢去泰國旅遊的照片~看嘛看嘛,世界這麼大,人生還是很美好噠。


小時候被老師要求寫周記,於是我寫了和父親爬山看日出的事情——

「今天早上,被鬧鐘叫醒後,我陪爸爸早起爬山。一路上看到很多爺爺奶奶一樣在爬山鍛煉身體,也看到很多五顏六色的花朵和高大的樹木。走了快一個小時,終於到了山頂,此時太陽剛好也升了起來。看著紅彤彤的太陽,雖然走得很累,流了很多汗,但還是覺得很高興。真是有意義的一天!」

到了第二個星期,我因為偷懶,所以又交了一篇爬山看日出的周記給老師,結尾依然是「真是有意義的一天」,然後被老師批評道:「這件事你上次已經寫過,以後就應該寫點別的事情。一件事你第一次經歷會覺得有意義,之後再做不過是重複罷了,哪還有什麼意義。」

長大至今,我在想,如果將自己的人生拍成一部電影會是什麼樣子,仔細思索過後,我又不禁喪氣:自己至今近二十四年的人生,能值得回憶、記錄的事情不過點滴,而人生的其他大部分時間,不過是在不斷重複著自己昨天的生活罷了。

如果只是拍電影,這些時間只會簡單化作一句「X年後」,然後鏡頭一轉,大家就能看到一個已經成長起來,和以前大不相同的主角。但在現實生活中,更普遍的情況是,我們即使經歷了大量重複且枯燥的生活,卻依然等不到自己所期望看到的變化。

又或者說,正是因為我們太習慣於「重複」和「等待」,所以生活才一直保持著原來的樣子。

擰螺絲釘的工作就算重複一千遍,自己依然只懂擰螺絲釘,而接觸不到其他更有技巧,更能改善自己生活的工作;站在沙漠里就算再怎麼祈禱,再看多少雞湯語錄,但這裡始終是沙漠,你永遠等不到能載你經歷星辰大海的那條船。

曾經我們都幻想自己是屠龍的少年,長大後自己會提著劍,騎著馬,走遍地圖的每一個角落,書寫自己的傳說。但後來,我們多數人都淪落為一名NPC,每天站在同一個地方,做著同樣的事情,成為一名被現實壓力和自身的惰性所禁錮的囚徒。

生活,真TM無聊啊!

年初給自己定下計劃,給自己一年的時間來改變自己,但總是到年末才發現,自己一年來做得最多的事情,不是努力去尋求改變,而是保持原來的生活。如果以一天為刻度,無論有沒有努力,每天的生活似乎都差不多,明天的自己也不會僅僅因為自己今天的努力而變得有多好。但如果用一年來作為刻度,卻能看到堅持努力後與去年完全不同的自己。但能在這種無聊的生活中一直保持動力的人只能是少數,不然知乎又怎麼會隔三差五地冒出這類問題,希望能通過別人的答案來給自己提供信心和動力,過了一段時間後,大部分人卻又回歸到原來的狀態,感嘆一句「自己始終敗給了生活」。

如果將人生拍為電影,電影的最後一幕,我會這樣拍——

又重複了庸碌的一天後,自己躺在床上進入夢鄉。夢裡,自己回到了十年前,坐在教室里,桌子上擺著一張作文紙,紙上只寫了標題《十年後的我給自己的一封信》,於是我拿起筆,在紙上寫道:「辜負了你的期望,過上了如此無聊的生活,實在抱歉……


聽衣錦夜行燕公子講過一個經歷,說是在粥店,一個30歲的中年女人因為皮蛋瘦肉粥里沒有肉和店家鬧起來了,最後情緒崩潰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女人的朋友安慰她,沒肉就沒肉吧,不至於哭啊。女人說:「我哭不是因為粥,我都30歲了,還要因為一碗粥和人吵架,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

我想很多時候,人覺得活得沒意思也是類似的感覺吧。不是生活沒意思,而是對自己失望透了卻又無力改變。

PS:好多人在評論里糾結年齡,其實沒必要,年齡不是重點,重點是心態。有句話怎麼說的:「生活中大多數人25歲就死了,只是在70歲下葬。」

有人覺得女人被歧視了,好了好了,你們要的中年男人版本:

「用小米咋啦?」不咋的,你都30歲了,還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是你想要的人生嗎?


推薦閱讀:

一個內向的人,26歲,還是晚熟,對未來充滿了迷茫困惑,毫無方向感,我該怎麼活?
明明知道光陰似箭,心裡也萬分焦急,但就是行動不起來的人到底是什麼想法?
你人生中最得志的是哪一年,發生了什麼?
參與死亡遊戲「藍鯨」是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愛與復仇可以讓人毫不猶豫的付出很多東西,甚至是生命?

TAG:心理學 | 自殺 | 抑鬱症 | 人生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