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轉發就XXX」究竟是什麼心理?

這兩天有很重要的考試,然後空間天天被這樣的說說刷屏(如下圖)。
個人是覺得這很愚蠢,但是那些原來幾乎不在空間出現,現在卻突然炸出來轉發這種說說,或者原來從來不轉發,現在突然轉發的人太多了,實在不知道是什麼心理。
是自我安慰?投機行為?還是別的什麼?求教。


謝邀~
特意就這個問題做了個實驗。最近發布了個關於考研的回答,截止10月16日12時,贊同1400(四捨五入,下同),收藏2200,收藏比1.5倍左右,然後我在回答後面加了一句「據說點贊的人都能考上研究生!」,截止10月16日22時,贊同暴漲至3900,收藏3300,收藏比跌至0.85,收藏是文章質量和受歡迎程度最真實的反應,也就是說3300個收藏,贊同數應該在2200左右,所以這句話至少帶來額外1700個贊同。

這就是一句話的威力!「點贊就XXX」與「轉發就XXX」或「不轉發就XXX」異曲同工,很顯然操縱了我們的心理,但究竟利用人性哪些弱點?

1、對虛無縹緲的命運的敬畏。雖然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對未知的敬畏本質上是沒變的,對虛無縹緲的命運仍心存敬畏,「寧可信其有」可能符合大多數人的心理。所以我說「點贊就能考上研究生」,「轉發父母就長命百歲」,這樣的美好祝福你接不接?「不轉發父母就多災多難」,這樣惡毒的詛咒你要是拒絕心理隔應不隔應!

2、趨吉避害。我們對利、害要比預想中敏感,比如你發紅包,你發一個4.44或44.44試試!!還有電話號碼、車牌號等等,對好兆頭、壞兆頭本能般的條件反射,這就給心理操縱可乘之機。

3、成本效應。我們去廟裡許願,多是「如果我能XXX,我就奉上XX香油錢」,香油錢多是依據個人收入來的,我不可能一年賺10萬,送佛祖5萬,這樣的佛不求也罷,點個贊就能考上研究生,轉發下父母就長命百歲,這就是零成本高收益啊,這種買賣傻子才不幹(PS:低成本高收益會刺激多巴胺迴路,情緒化且衝動,所以貪便宜的人多容易上當)!你要是說「讚賞5元考上研究生」,「捐款10元父母就長命百歲」,一旦成本高出預期,理性馬上回歸,輕而易舉就吐出倆字:滾粗!

以上。「轉發就XXX」或「不轉發就XXX」,雖然營銷手法簡單粗暴,但就是好用,要想破解還真的得先過自己這一關,就像蒼蠅一樣,嗡嗡亂飛很討厭,打死了又髒了自己的手,建議從源頭上扎住扣子,或屏蔽或拉黑,眼不見為凈~


謝邀

對於信息的編造者來說,編造詛咒信息求轉發是一種可以以低廉代價獲取高強度刺激的行為。通過編製詛咒信息這一低成本行為,獲得多人轉發的高強度刺激,從而宣洩情緒或者增強對自我的認同。

對於信息的傳播者來說,轉發信息有利於保持與群體行動的一致性,實現感情和歸屬的需求。


謝邀。

本人是實名制上網的堅定支持者,歸根結底,匿名制規避著責任意識,並造成網路實名推行後的鄙俗亂象。那種不轉發就×××的心態,其實是一類交流性人格障礙,它在社交平台上被放大展現,繼而令人生厭。

嬰兒未學會語言之前,要求母親哺乳只能用調門高亢的哭喊;流氓混混打架時實力不濟,必然掉頭就跑嘴裡嘟囔著哪天找人再弄死你,新官上任後難以服眾,願意用地雷陣、棺材鋪等比喻震懾下屬…從語言哲學的角度,誓言關係到政治權威的構建,組建社會的前提,是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包括言語負責。詛咒反其道而行之,它用逃避、消解責任的方式,擯棄著最為基本的社會公約。嬰兒長成成人後,再哭喊也換不來母親的憐憫,流氓被打後再嘴裡犯橫,也掩蓋不了自己遭受到的屈辱,官員恐嚇眾人後施行不了像樣的政績,終難逃下台的命運…不轉發就死全家的詛咒,卻沒見誰為之付出過代價。

翻看各類新聞APP,熱門資訊下只有兩種評論:謾罵與盛讚,而通常前者更多。不必負責,自然導致人們在公共討論空間不願意理性的思考問題,這種心態擴展開來,到了以個人為圓心的社交平台之上,人們就會為了獲取關注而無所不用其極,詛咒他人以換取關注,雖然下作低級,但成本甚小。

在人們毋須為自己言論負責的互聯網時代,資訊以及與資訊相關的社交行為,無疑有如自然生長般粗放茁壯,但這終歸有一個限度。現代人對網路的依賴程度越深,同時也就意味著,網路行為的基本公約亟待確立。它絕非強制性的法律,它可以也必將成為一種共識,因匿名制導致的網民素質的低下,會無限期延長這種共識的締建,徘徊在詛咒、扮丑、粗口、噱頭…等吸人眼球的低端趣味層面。

「不關注就×××」之所以如此令人討厭,就在於實施詛咒的之人本來有真名,卻洋洋得意的規避著詛咒他人後應當受到的譴責。總而言之,負責的實名制,並非公布「真名」,而是要代入「真名」的文明認知,它可以與真實的社會樣態對等,進而放大其效應。

網路以信息和信息的交流為平台,它會放大惡的閾值,自然也可以拓展善的邊界。


看著強迫轉發就煩,直接無視


怎麼說呢,這應該也算是道德綁架吧。中國人普遍的觀念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轉發這些信息的人往往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和對命運的敬畏。
像我前期看到考試不過這種信息,我也是轉過的,因為明天是要命的期末考試,總覺得複習時間不夠,準備的好像沒有那麼的充分,生怕考試不過就得早早結束假期回校補考,這是我不願想的,當時這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使我鬼使神差的轉發了這條信息,第二天我還是不幸的掛了,還是那要命的59分,老天爺啊,我以後再也不轉發了,這種傷痛難以忍啊。
我還是乖乖地努力的學習,再也不走這種所謂的心理捷徑了。
在這之後,如果在QQ空間和微信朋友圈再看到這種信息,我選擇的是直接無視,因為發這種信息是他們的權利,是他們自我欺騙和自我宣洩的一種方式,我選擇無視也是我自己的選擇。


最賤的是不轉發幾個人就咒家人的那種貼,一般碰到誰給我轉我都再轉回去給他十幾次


推薦閱讀:

經期總是莫名煩躁想發火愛哭,請問這病怎麼治?
為什麼人在得意時更容易出錯?
如何理解愛默生的「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這句話?
心裡突然莫名冒出很難受的感覺 然後又迅速消失 是怎麼回事?
在圖書館找書時找著找著總想去廁所大便,從圖書館出來就好了,這是為什麼?

TAG:人際交往 | 日常心理分析 | 營銷策劃 | 心理學現象 | 朋友圈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