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尋安樂死是否是自私的行為?

與同事討論的一個問題:假如一位老人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目前醫學也沒有很好的治療。老人自覺生活已無意義,想自尋安樂死,但兒女反對,認為家有老人就是寶,表示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孝敬老人,照顧老人,甚至責怪老人安樂死是自私的行為,不顧及子女家人的感受。試問大家如何看到這個問題


完全民事責任的個體應該對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有支配的權利。


應邀
我反而認為是子女自私!試想躺在床上動不了是什麼滋味?雖然說讓自己的親人活著是孝心,但是從老人角度出發,生不如死比死更難受,如果這個時候老人表示受不了想安樂死,我覺得做子女的,縱有萬般不舍,也應該尊重老人的意思,不能為了體現自己的孝心而選擇讓親人生不如死,從某種意義來說,死真的是解脫。


推薦觀看根據英國醫生安娜·特納最後一段真實的人生經歷改編的電影《在瑞士的日子(A Short Stay in Switzerland)》,講述了一位患病的母親選擇自己結束生命的過程。


是的,他們都自私。從老人的角度來看,想要安樂死是自私,所以不管家人怎麼勸阻,都想一死了之;從家人的角度來看,想要親人留下來也是自私,因為他們需要老人,需要家裡有這個「精神支柱」(這就是所謂的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所以他們罔顧老人的痛苦和意志,懇求他留下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越長大越悲哀呢?
女兒該不該恨重男輕女的母親?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領養的孩子應該告訴他他不是親生的嗎?
如果對原生家庭和父母有極度的厭惡怎麼辦?極度想斷絕逃離?

TAG:道德 | 家庭 | 老年人 | 臨終關懷 | 安樂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