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對於自己父母的付出不及對自己孩子的付出?

如題。


如果從基因角度來說,傳遞下去最重要,so~
人類顯然還沒有完全擺脫基因這種底層代碼的影響。


關於養老,王朔曾說過,女兒帶給她的快樂遠大於他所付出的那些奶粉錢,所以他不覺得女兒對他有什麼虧欠,不需要女兒未來的所謂的反哺。
中國人核心的家庭關係是母子關係,歐美則是夫妻關係,所以歐美母親會有意跟長大後的兒子做一些割裂,骨子裡畏懼俄狄普斯再現。
中國人的親子關係,父母很難意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從學業到婚姻各方面干涉,所以中國人普遍是精神上的巨嬰,跟父母多少有點sm的味道,又愛又虐又彼此依賴卻也彼此傷害。
全世界的孩子都愛父母,但唯有中國如此看重孝順,因此在這方面背負了很重的道德負擔。
養老不只是個人的事情,但是眼下的形勢看「只生一個好國家來養老」也就是一句推廣計劃生育政策的廣告。
上有老下有小,不必苛責太多了,我不是反骨說不應該養父母,而是孩子本來就是父母生命里最珍貴的過客,繁育後代是天性,伺候爹媽是人倫。


我說個政治不正確的觀點啊,那是因為出於生物的本能,大部分人都愛自己的孩子,雖然方式不見得正確;卻不一定「愛」自己的父母。

「愛」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強烈的付出慾望,就想對Ta好一點,再好一點,甚至做出自我犧牲,還能獲得強烈的滿足感。

然而子女對父母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這個特徵來,更多的是一種物質和精神上的依賴、需求,要說主動地、強烈地為父母去付出?沒看出來。

當然,絕大部分人對外宣稱的話,肯定都會說,「我愛我的爸爸媽媽」。但我覺得這跟真正的「愛」其實沒多大關係,更多的是一種出於道德、法律等社會評價的約束:父母為子女付出了這麼多,子女卻說不「愛」父母,這不混賬東西么?
或者,是一種精神上的愧疚和回饋心理:他們對我那麼好,我要感恩,要報答他們。但也僅此而已了,很難超過對方付出的程度。

而「愛」則不然,無論對方付出不付出,都會主動去做的。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女神」對屌絲愛理不理的,屌絲沉浸在自己的「愛」中,上杆子的時候照樣很多。


父母對你的好,你會傳遞給你的子女,那父母不是被虧欠了?不,父母已從祖父母那裡得到了一切,他們給你的不過是從祖父母那裡傳承下來的。

人類本應這樣繁衍生息,還有進步。強迫子女完全回報父母的文化不利於人類進步,是糟粕。


這是要根據每個人的家庭情況來判定的,你這個結論是不對的。


我們這,有個女人。對他哥比她子女還好!別人都說她傻


人總是會對希望偏心點的。


題目不嚴謹。
大部分人如是。我父親就不是。
他在我身上花的錢雖然多於我爺爺奶奶,可是他孝心大於養育子女的心。


不知道你有沒有擼過貓

我們家鄉的一句話 惜落順勢 惜起倒剔


人類的進步都是上一代人傳承給下一代的,如果反過來下一代傳給上一代,那人類不出一個世紀就滅亡了,所以,這是正確的發展觀,和是否孝順是道德高沒任何關係。


父母陪自己20年直到自己獨立,自己陪孩子20年還擔心孩子不獨立。就醬


我覺得是為了人類繁衍啊,不把大把的精力用來撫養後代,要滅亡的。
哪個生物照顧老的比新生的多啊,聽說大象老了還自己找地方等死都有呢


你父母也是


這個是分階段的,在子女幼兒時期我們當然會更多精力與時間撫養孩子,這個時候我們的父母剛從中年過渡到中老年,體力尚佳,而等到父母進入老年後,兒女也基本已成年,我們自然會更多的贍養父母。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全方位的照顧。
這種照顧、付出是代代相傳的。


孩子還處於幼小時期的時候一定會得到更多父母的關注和關愛,久而久之,關愛子女早已成為一種習慣,同樣,被自己父母關愛也會成為一種習慣
這種習慣也不用刻意去改變,因為你所做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將來你孩子對你孫子以及對你的做法。


反過來就會出現「對父母比對孩子好的人是什麼心態」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有必要對母校感恩嗎?感恩活動有意義嗎?
什麼才是真正的感恩?
當有人對你好的時候,你應該如何去回報,去回饋?
聖誕賀卡寫什麼內容好?
你喜歡的關於感恩的一句話或者名言是什麼?

TAG:家庭 | 養老 | 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