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窮養的女孩子沒有自信?

偶然間看到的一句話,窮養的女孩子會缺少自信。
突然間就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很小我媽就跟我說家裡很窮你要努力什麼的,有不認識的人偶爾幾次來我家,我媽也會說什麼別人家都高樓大廈了,我家還是破屋子。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努力不讓我媽失望。 但真的一直沒什麼自信,小時候怕提問,長大怕上台,凡是單獨回答問題,我都會緊張得半死,手心冒汗,心裡沒底。因性格還算比較開朗,平時也還活潑,私下和同事的關係都還不錯。這次公司點名當主持,主持小節目,從知道那一刻起就開始心慌,怕,想逃避,吃不好睡不好。大家都說沒關係,像平時一樣就行。 可怎樣才能和平時一樣呢? 真的心裡沒底,一直很慌很慌。


謝邀

在這個問題上我一直主張

窮養,富養都不重要。

養窮,養富稍微重要點。

但是真正重要的是養貴還是養賤。

上面是主要觀點。

下面稍微解釋一下。

窮養者,就是省著錢養大的。

富養者,就是盡量花錢養大的 。

這兩件事不重要。縱觀歷史兩種養法養大的孩子都能成為偉人和人渣。

相對重要一點的是養富還是養窮。

養富者,就是朝著富有的方向培養其能力。

養窮者,就是朝著即便窮苦也能生存的方向培養其能力,後者並不是完全的不好,在戰亂/饑荒/動蕩時期,被養窮的孩子大概率能活下來。養富者
除非混的特好,死亡概率更大。

而養貴和養賤才是最為重要的。

養貴者,就是把孩子朝著高貴的方向培養。

養賤者,就是把孩子朝著卑賤(這裡卑賤是指現代漢語通常含義。)的方向培養。

高貴自然有各種人類的美好特質。

但是高貴在一定程度上與趨利避害的教育本能是相違背的。很多人的教育會認為不能讓孩子趨利避害的教育是不必要的教育。

雖然沒人會故意把孩子向著卑賤的方向培養。但是很多人還是會在無形中把孩子引導到卑賤的方向。

在培養上關注孩子是否在養成高貴的品質。

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中國這個失去貴族階級的國家,太多人對高貴的認識非常跑偏,能正確區分高貴,高傲,傲慢,輕慢的人並不多~說起高貴這個詞很多人腦子裡浮現的畫面都是傲慢和冷漠的姿態,然而高貴是一種品質,涵蓋追求實現自我價值(於世界而言),自信,仁慈,謙遜,自我要求,道德至上,科學精神,哲學實現,崇尚真理的品質。

雖然不是說只有貴族階級才高貴,更不是說貴族都是高貴的,但是貴族階級的存在能做為高貴的範例,讓更多人具象化的看到什麼是高貴。這是我提到貴族階級的目的。

高貴與窮富無關。

在這個時代,貴氣使人孤。

哎~好像跑偏太久了~

為什麼窮養讓女孩沒自信呢?

在知乎應該最先養成兩條習慣,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還有要帶著計量討論毒性。

這個問題既沒有計量也沒有先問是不是。

是不是窮養的女孩比較沒自信呢~

不是

不自信或者自信容易被打擊,是因為心智不成熟。

不要找理由~,不自信的人喜歡為自己的不自信和失敗找各種理由。

是不是因為窮養,是不是因為丑,是不是因為笨,是不是因為矮,是不是因為xxxx。都是找理由,都是邏輯自慰。邏輯上說的通的事兒多了,但是真相只有一個。

只要不改掉這個習慣,永遠都是不自信的。

自信的人找方法。

你開始找方法解決不自信,你就開始走上自信的道路了。


這個問題看你怎麼理解,你認同窮養的女孩子會缺少自信,你就會去給這句話自圓其說
實際上富養的女孩子同樣有可能缺少自信,所以說我認為這個問題前提未經證實

題主的問題更多的是家庭教育和背景,當然窮也脫不開關係
然而窮養富養這裡說的是方式,而不是家庭本身是否寬裕
題主在知乎多刷刷相關的問題吧
比如提升自信 - 話題精華


怎麼說呢,我覺得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是很難改變的,從內而外的價值世界觀都是被根深蒂固的。我是一個被窮養的女孩子,別說窮養了,簡直是賤養 。我家經濟條件不好,至今還四口人窩在一間不足90平的房子里。我附近的跟我同齡的人要麼是拆遷分了房子,要麼已經在市區買了房子了。現在我跟我弟弟還擠在一個房間里。但是我屬於從小比較懂事的那種,很早就自己分擔家務,會幫爸媽送貨,接送弟弟上下學。然而你們以為這會是一個寒門四口之家的溫暖故事嗎?呵呵,你們有沒有聽過一句話,貧賤夫妻百事哀。我懂事以來我爸媽幾乎每天都在無休止的吵架中。我小時候每天都是戰戰兢兢的等待他們回來,因為我媽隨時可能爆發。我媽常年心情不好,經常把我當做發泄對象,我因為一次忘了收衣服而被罵了整整兩個小時。有一次我包了餛飩,我就沒煮飯,我媽說晚上怎麼能不吃飯,我回了一句,煮了也吃不完,餛飩太多了。不知道她那天是怎麼了,當著我的面把桌子翻了,說我頂嘴。我嚇得躲在一邊哭。她事後雖然道歉了,說她真的心情不好。但是我心裡已經無數陰影了。我媽脾氣不好,但是不會剋扣我的零花錢(雖然也不多),我高中在市裡面最好的中學上的,一個月生活費100塊,裡面還包含每周回家車費。有一次我眼角膜發炎,我媽說用點樹葉子擦擦就好,沒去醫院。過了三天化膿了,腫的跟球一樣,我打電話回家哭,我爸來帶我去醫院。醫生開藥的時候我爸竟然說用最便宜的葯,我家沒錢。當時醫生看我的眼神我一輩子都記得。
我是在棍棒底下長大的,一言不合就開打。有次我媽用皮帶抽我,胳膊上都是血痕。上體育課的時候老師問我是怎麼回事,我說被我媽打的,他問我那人是不是我後媽。我沒說話。我說了我經常被打的經歷大家可能以為我是不良青年。然而我從小到大算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村裡面也是模範生代表。我是唯一一個我們村考上重點大學的。而且我六歲就會自己煮飯吃,各種家務什麼都會。然而我表妹今年24了連蛋炒飯都不會。因為我舅舅家是富養女兒的。我讀初中的時候我爸得了肺水腫,我媽白天賣魚,晚上還要去醫院照顧我爸。我早上起來要做早飯給我弟弟吃,送他上學然後我自己去學校。放學回家買菜,然後生火燒水。做晚飯,吃完飯洗碗洗衣服。九點開始寫作業,早上四點起來看書複習。然後六點起床。大家覺得我現在算是熬出頭了,我在一家500強公司上班,拿著不錯的工資,舒適的辦公環境,明年還準備結婚。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這幾年過得一點都不快樂。我如果有個女兒,我寧願她不要那麼懂事,長大也可以碌碌無為,只求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在一個物質富裕,不缺愛的環境中長大。
雖然舅舅家比我家經濟條件不見得好多少,但是他們始終貫徹富養女兒的理念,我妹妹從來不做家務。雖然她學習不太好,但是舅舅舅媽從來不會苛責她,當著外人的面也從來不提她的學業。教育她永遠都是關起門來慢慢教,盡量保護她的自尊心。然而我父母永遠都是鬧得動靜越大越好,恨不得找每個人來評評理。以至於很長時間我都非常自卑。我明白一個人的家庭環境很大程度上關於物質。但是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態度不是嘛。寫到這裡真是感覺一腔老淚幾乎湧出。


我不知道我現在性格的形成跟窮養到底有多大關係,但一定是有關係。

我既自卑又自負,或者說二者是因果關係,自負只不過是自卑者的保護傘。

自卑主要表現在人際交往中。
在班群里我不敢輕易說話,怕說了沒人回。有了朋友圈之後幾乎就沒再發過QQ空間說說,因為空間大家都能看到有幾個人點了贊。老師要求自己組小組完成任務時我都會很緊張,怕找不到人一組。寢室三個姑娘一起上課,我一定要坐中間,這樣就可以避免她們兩個單獨聊天。一條朋友圈會編輯很久,斟酌每一句措辭,小心設置分組,每隔幾分鐘就查看一下有沒有人點贊。不敢主動稱一個人是閨密或者朋友,跟別人介紹時習慣說「我同學」「我室友」。有人稍微示好我就受寵若驚。跟朋友出去玩兒會覺得自己主動買單搶著掏錢包的動作特別笨拙,一點都不自然。等等等等。

自負則表現在好像什麼都瞧不起。
小時候就覺得同齡人特別可笑幼稚,自己懂的要比他們多得多。瞧不起自己所處的環境,從高中到大學。不喜歡女生之間誇張的親昵,覺得特別做作。喜歡戳破別人的謊言,常覺得自己看透了一切。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特別累。

再說說我的家庭,父親是木匠,母親下崗,有一個大我一輪的姐姐。
我幼兒園時姐姐在讀高中,我小學時姐姐在念大學,我初中時姐姐在讀研。從小我就知道,爸媽供兩個學生上學不容易,這整個階段,我家都過得特別拮据。

上幼兒園的時候,有固定的吃間餐時間,一個月大概要多交二三十塊錢,爸媽沒有交,於是在別的孩子吃零食時我在旁邊假裝若無其事的干別的事兒。
最幸福的事兒是媽媽會在早上送我上學時,偶爾,在衚衕口的小商店裡給我買一個烤糕。有一次上課忍不住拿出來偷偷聞,被老師發現了。
還有一次,我在地上撿起了一根棒棒糖,我記得特別清楚,綠色的,青蛙形狀,應該是別的孩子吃過不小心掉在地上的,我拿起來暗戳戳的舔了一口,又趕緊扔在地上。
之後我慌亂了很久,覺得特別臟,怕自己得傳染病死掉。
幼兒園老師知道我家的情況,會把收集到的,別的孩子掉的鉛筆,或者不要的鉛筆頭給我,一把一把的,當著所有孩子的面給。

小學的時候,我品學兼優,婦聯辦活動,關愛貧困兒童,老師幫我聯繫了一個本市民營企業家,我接受了廣播台的採訪,問我受資助有什麼感受,還去參加救助晚會,上台領受資助的東西。沒人知道我當時心理壓力有多大,我根本不想要這些資助啊,但是家裡的情況又不允許我拒絕。

初一,我喜歡上了一個男生,高高瘦瘦,(現在看來長得有點像小瀋陽???)一開學就成了班級的中心。有一次下晚自習放學,去取自行車(走讀),發現車鏈子掉了,當時天黑透了,車棚處路燈又壞了,我很吃力的在一旁安鏈子,旁邊突然照過來一道光,回頭一看是他在拿著手電筒幫我照明。當時大家都還不熟,我被暖的不行,但隨即想到的是我車子真的太破了好丟人。沒錯,我的自行車是家裡花了二十元買的N手車,破舊到沒有樣子。而他的車子是很帥氣的變速車。
後來,也許是因為我的意念足夠強大,老師竟然安排他跟我同桌。我還記得他把東西搬來時我內心的雀躍和慌亂。但很快就變成了純慌亂,因為我意識到我正穿著我淡藍色的舊校服--舅舅家的表姐大我三歲,她在我們初中畢業了,媽媽就把她的舊校服要了過來,沒有給我訂新的。結果新版校服是深藍色的,於是整個班級甚至整個年級里,只有我穿著淡藍色的校服。
我尷尬到不知道怎麼跟他說話,只有不停的扣手指頭,大拇指的倒刺被我撕掉,流了好多血。

從小到大,直到初中結束,我穿的都是親戚朋友送的舊衣服,每次我媽拿回來一大包舊衣服我都很開心,像得到寶藏一樣在裡面挑挑揀揀,每件都試試。但舊衣服,都有各種各樣的毛病,大小不合適,拉鎖是壞的,某處有一塊兒洗不掉的污漬等等,總是讓人懊惱。我就這樣,穿著這些不合體的衣服,度過了我最愛美,自尊心最強的年少時光。

到了高中,姐姐開始工作了,按理說家裡條件應該開始好轉了,但是爸媽還要給我攢上大學的學費,而且爸媽年紀大了,身體一年不如一年,疾病纏身。
於是高中期間,我的生活依舊拮据落魄,交了三兩好友,大家嘻笑怒罵湊在一起特別和諧。靠著毒舌和自黑我也算打開了一個新格局。
但校園之外,我幾乎不參加她們的任何活動。聚餐,野營,KTV…通通以各種理由推脫,到後來大家也就不再叫我了,落寞的同時也樂得一身自在,至少又給家裡省了幾十塊錢。

大學,我各種廉價勞動力模式全開,也試過學霸一年得獎學金。姐姐的生活步入正軌,可以給很大的幫襯。爸媽給存的生活費永遠只多不少。但我依舊不會亂花,買東西總是三思後行貨比三家,「扣」已經成了價值觀滲透了到我的身體里,也不敢辜負家人的信任。

啰哩啰嗦說了這麼多,也是趁機倒倒苦水。我今年大四畢業,研究生即將開學,兩年之後就會開始工作,日子一定會越變越好。

但窮養,即我理解的成長過程中的物質匱乏,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太深了。

脆弱、敏感、玻璃心、社恐、憤世嫉俗、負能量、斤斤計較、眼界狹窄、充滿物慾……

不要跟我談什麼精神上的富足,一個人的物質得不到保障,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就不會得到滿足,這種情況下,一個人是沒有心力談精神的。

我沒有資格埋怨什麼,我只能努力,然後給父母,自己,以及我的下一代,提供優質的生活。


有句話叫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是窮養就是在灌輸這樣一個觀念:世界上有光腳的,也有穿鞋的,但孩紙你只有一雙不夠結實的鞋,走路要小心,不要穿壞,因為你若不小心,就會沒有鞋子穿了。所以窮養既沒有富足的自信,也沒有赤貧的超然,只有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掉到沒有鞋子的那一堆里,再也爬不起來。


我大概能算的上是題主說的富養的女孩子吧,但是我依然是自卑的。

我父母給我的是物質上的富,從小我在同學裡面是零花錢最多的,每天書包里裝滿零食,在自家買車之前放學都會包車讓司機來接。

但是在精神上我是特別貧乏的,我父母忙於做生意,我幾乎見不到他們。起床的時候他們把錢放在桌上讓我自己拿著出去吃飯上學,晚上回家會有保姆做好飯菜讓我一個人吃。

我從不告訴別人家裡只有我一個人,我沒有吃過媽媽做的菜,我沒有聽過父母講的床頭故事。

那時候我真的非常非常羨慕
有父母接送陪伴的孩子,在課間看到同學喝自己帶著的保溫杯就覺得非常難過,我永遠是自己買飲料,沒有人會為我準備這些。


我父親屬於暴發戶那種,沒什麼文化,白手起家。所以他對我說最多的話是讀書沒什麼用,他覺得所有的事情都能用錢解決。他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和我的溝通都是簡單粗暴的非打即罵。


所以我敏感,自卑,總感覺自己是多餘的,不被人喜愛的。我也像題主說的被單獨提問處在大家的視線里就會緊張,手心出汗。以前被喊出來表演節目什麼的就會特別慌。心裡承受能力弱。

我覺得,女孩要富養,指的並不是物質層面,而是精神上的。

我見過精神上富足的姑娘,她們自信,開朗,樂觀,充滿正能量。和她們相處都特別輕鬆愉悅。這才是真正的富養吧。


我的一個小例子:

男朋友說我佔有慾好強,我開玩笑地說我是妒婦,其實還不是因為從小擁有的屬於自己的東西就少,極端害怕失去。


我想:就算是窮養一條狗,它也會缺少自信心。

更何況是人呢;


說實話,就我觀察大部分窮的男孩子也沒有自信。


長得丑的女生更沒有自信


窮養的姑娘路過,家庭一般,還很醜,我買不起幾萬塊錢的包包,我吃不起幾萬塊一頓的某某餐,我穿不起幾萬塊一條的裙子,我沒有幾百萬的嫁妝。

可是為什麼不能自信?我靠自己的努力給我爸媽力所能及的東西,我沒靠別的一分一毫長大,我靠自己脫離小縣城脫離成為生兒子機器的可怕命運,我沒吃過那些看不起窮養的姑娘的人家一粒米,我也沒佔過富家千金一點便宜,我也沒仇恨過那些豪門千金,為什麼不能自信,三觀符合就做朋友,不符合拜拜,我是個俗人,沒空聽你談天空談星星談村上村樹,沒空看著你幽怨的點一杯幾萬塊的咖啡痛心疾首的看著我說:「哎,你這樣窮養的姑娘有什麼資格活著呀」


先回答題主的問題。我隔壁班有個貴州的女孩,本來我不覺得她和其他人有什麼不一樣,有一回思想政治課老師組織演講。她的主題我記不清了,只記得她說:

「以前好多人看不起我們家,嫌我們窮巴拉巴拉……但我想說,我和你們都一樣!你們可以看不起我!但我也考到了這個學校!巴拉巴拉……你們不要看不起我!我以後一定會掙大錢!巴拉巴拉……」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最後她哭了,但是底下金融三個班百臉懵逼,過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應該鼓掌,但掌聲稀稀拉拉,還夾雜著小聲的討論。

其實我們沒人看不起她,才大一剛認識,都是本著交朋友的態度跟人交往的,可她這麼一說,把我們都說成了嫌貧愛富的壞人,搞得我們都不想和她交朋友了,生怕哪裡做得不好、哪句話說得不對傷害到她。後來我們發現她特別敏感,特別容易激動,別人說話她總以為在說她,別人拍黑板上的字她總以為別人偷拍她……最後她真的沒有朋友了。

沒朋友導致她總是一個人學習複習,效果當然不好,可能天資也不算好,成績很差。有同學見過她和她媽媽跑去找老師幫提高分數。不知道她這種算不算自卑,但真的不是好性格,也容易惡性循環。

至於原因么,很明顯,不是她心理陰暗,就是因為貧窮,受到傷害多了,害怕再受到傷害,所以但凡風吹草動都要警惕,甚至人家都還沒靠近她呢,她就建起高牆拒絕一切了。這是本能的自我保護。只能說可憐她吧。

其實要改變這種性格也不難,多參與集體活動,特別是運動,多在公開場合演講,並且有意識地積累經驗,一年之內會明顯更能融入社會,自信心也會提高。如果還是覺得自卑無法交流,可以多做安靜的努力,比如多讀書、多學習、多看別人的經驗,等你自己取得一定成績了,自然就有自信了,別人看到你的成績也會自然向你靠近的。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不算特別窮)

自己不小心把同學的東西丟了
自己餓了一個禮拜省下來的錢
買了一個新的還給她
後來讀大學的時候
每個月生活費一千
我都能存五六百
到了大三那一年
自己那一點點錢拿去炒股
被套了 卡里就剩下一百多塊
一般月初爸媽給我轉生活費
一百多過半個月
我試著打電話向朋友借
可是放棄了
剛好那個時候美團餓了么外賣
有那種幾塊錢的飯
嗯我吃了半個多月
還兼職了幾次
最後發現我那一百多還沒用完
有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挺可憐了
但是能有什麼辦法
現在畢業了
進了一個黑心國企
工資扣掉房租一個月只剩下一千多
過的很艱難 也不願意向父母要錢
自己省一點緊緊巴巴過


一直對所謂的窮養富養的說法不屑一顧。
多窮算窮養,多富算富養?
駐馬店一個挖地瓜的老農家裡,再富能富養到什麼程度?
一個家裡幾個億資產的富豪家裡,能窮養到什麼程度?小孩上學難道不用家裡的車?

窮人窮養的家裡,一對親兄弟,有可能一個吃苦耐勞出人頭地,另一個掙快錢偷搶蹲了班房。這能說明窮養什麼效果?
富人富養的家裡,能出鳳凰,也可能出紈絝子弟。


終結這種無聊的討論吧,不要再被公眾號洗腦了。

養小孩最重要的是培養小孩健全的人格,分辨是非,獨立生存的能力。而不是所謂窮養富養。


我也是窮養的,其實家裡條件沒很差,但父母特別省,所以導致我也特別摳沒有自信,外加長的不漂亮,普通的那種,不敢穿好看的衣服,不敢進專賣店,買東西都貪便宜,在其他同學都隨意花錢的時候我想的的是怎麼能攢錢,認為有錢就有安全感。


我就是富養,換個學校就換學區房,就幾分鐘路程,卻直到初中還有保姆接送。結果格外傻白甜,家務全不會,毫無時間觀念,對任何人都不設防。留學在外一切靠自己時,發現同學什麼都會,心機城府一個比一個厲害。自己待人接物宛如傻逼,除了請人吃喝玩樂,根本交不到任何朋友。天天自卑得不行,又不敢相信任何人。


世界上大多美好的東西,你只能看不能擁有,或是很想擁了但是很短暫曇花一現即刻消失。。。。。。。。。當你努力去爭一樣自己很想要的東西時,你願意付出代價哪怕傾其所有,可事實是你就是抓不到。。。因為有的太少,,,所以自卑。。


推薦閱讀:

又想活在自己世界又渴望和有趣的朋友社交?該怎麼辦?

TAG:心理學 | 人際交往 | 提升自信 | 缺乏自信 | 窮人家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