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兩個人對一件事情呈同一種看法,如果其中一個人表現的情緒波動較大,另一人反而會沒那麼激動,原因是?

如題。關於兩人或以上的人,對一件事物或人有相同或類似的情緒體驗時,若一人表達出了較為激烈的反應,那麼另一人反而在這種情緒體驗上會淡很多。

我覺得這種現象生活中普遍存在。

比如兩個人都討厭某人裝逼。其中一人終於憋不住了吐槽了幾句此人行為,那麼另一個人一定會有很舒爽的感覺,並且這種討厭的情緒也會沖淡。

再比如一些知名答主很用心講述一個感人故事,當大家被感動的時候,一定會有人站出來持反對態度。當然這種反對是有道理的而不是無腦噴。

再比如兩個人,比如父母,都對兒子出櫃非常不能接受,但是如果父親毒打了兒子一頓,表現出非常強烈的情緒,母親這個時候反而沒有這麼生氣。

我今天就琢磨著,這是因為人都想表達自己的感受是最獨特的,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情景嗎。我還想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了解一下。

探討人性,剖析自我,人人有責。 看到問題的別走,我們來談談人生。

問題補充:感覺例子有點片面。上面的例子都是1+1小於2,比如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特別是軍人,那種為國可捨身的精神讓人震撼。都是1+1大於2的效果。這又是為何。


從另一個角度說。

上知乎以後,認識了一些喜歡文字、喜歡錶達且有深度的朋友。有時隨便聊聊,我說我很少主動看別人的答案,除非湊巧看到。他說他也是,但有一個例外。我問啥例外?

他說,當我自己要寫答案,且前面答案比較多的時候,我會看其他人的回答。因為我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寫。

我想這就是答案吧。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是個體,個體就有個性,有表達,有見解,不可能與他人全然相同。人云亦云肯定是個貶義詞。希特勒有句名言,在他一次檢閱時,旁邊人討好他,說您看這麼多人都在歡迎您。他說人?這裡哪裡有人,我只看到了人群。

人,是個體的概念,既如此,便不願與其他人一樣的行為,一樣的言語,一樣的思維。全一樣,你就淹沒在人群里。而失去你作為個體的概念。

就如題主的問題,當一方強烈的表達了自己想法的時候,另一個如果完全表達相同的,就如同鸚鵡學舌了。或者只能嗯,或者只能附和,或者只能把他的話重複一遍,這對於他作為一個人的個體在這件事的表達上還有啥存在感呢?所以他只能另闢蹊徑,表達另一種相對緩和的觀點,或者換另一個角度說觀點,以表達我也在思考,雖然我認同你,但除此我還有屬於自己的觀點。

就如同我在知乎寫文章,如果評論有贊有罵有探討,我就覺得很正常。如果評論一邊倒,全是讚美,那肯定不久之後就會出現負面的評論或者質疑的評論,因為確實個體也不同,同時他也看過前面的評論了。一模一樣的話說出去,已經只有+1的效果,而無突出自己見解的效果了。

人性很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既想淹沒在人群中,但又想適時凸顯在人群中。哪怕一瞬。

你看,我也選擇了從另一個角度說。

謝題主邀。

2333333。


我覺得,原因有二吧。


A代表情緒激烈,B代表情緒平淡。

1、當A針對某人某事表現出激烈的情緒,無形中就幫助B把內心想要表達的通過言行表達出去了,B想要採取的行動已經有人代為執行了,想要發泄的情緒通過別人一定程度上發泄出去了,B會感到比較輕鬆,於是B就可以更輕鬆、從容和穩定地面對了。


2、當兩個人的心中有著共同的想法和觀念時,A表達出來,B隱忍不發,此時A就像是B的一面鏡子,讓B看到自己如果情緒激動表達時的樣子。任何時候,情緒的從容穩定都要勝過激動失控,這樣B就可以通過A這面鏡子來反觀自己,意識到保持克制和平穩會更好,會自動在心態和言行上調整自己。就像當我們面對鏡子時看到自己衣衫不整時會自行整理一樣。


1、每個人在乎和敏感的地方不一樣。
2、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有的內向有的外向有的易怒有的淡定。所以內向的人很多都習慣憋著,而且被動。
3、每個人的自尊水平不一樣。有的人無論你怎麼說,他依然堅信自己的觀點,所以你很難吸引到他的注意。而有的人自己內心充滿了不確定,對自己不自信。他一旦覺得你反駁得有道理,但是他又覺得被你擊敗了很丟臉,所以這種矛盾和焦急就讓他表現的急躁,其實是自卑。
4、每個人的閱歷和心理成熟度不一樣,也就是城府不一樣。比如說一個謀士要騙敵軍投降,他要騙成功,必要從頭到尾都表現的更真的一樣,保持冷靜,避免出錯,更不能慌張。必要時候的大吼也是一種計謀。所以淡定的人內心也許有一萬隻草泥馬在狂奔,不過你看不出來罷了。而且明明你是對的,但是我也可以通過一些特別的語氣,表情或者你特別敏感的內容,讓你一下懵比,完全忘記你的觀點,而陷入情緒陷阱。

ps:
情緒畢竟是會感染人的,而我們該鍛煉的是不要被影響,理性思考。最終成為一個通過邏輯思維去說服別人的人,而不是靠情緒和威脅,那樣不長久。至於民族感情,現在表現的更多都是大家壓抑過久,找到途徑發泄罷了。事後還不是照樣用日貨,看日劇,去日本旅遊,不是因為你反對它就不優秀了。抗戰的那種民族感情才是理智的。因為沒有人想做奴隸。我們現在更要理性去做的是,篩選優秀的外國文化和科技發明,大力推進我國的科學力量和創新技術。戰爭從來沒停過,而大家似乎被侵略得體無完膚還渾然不知。


任何的波瀾不驚。都是曾經血淋淋的教訓


對方把我要說的話好似機關槍扣動扳機一樣 全都說出來了,我只能挑著重點來幾句。。。


自己還沒來得及情緒激烈,就已經看到了由於激動或者想急於表達而展現出的嘴臉(別人的),心裡感嘆,還好,還保持著理智。

———以情緒平穩者的角度


性格


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不一樣,雖然看法相同,但反應不同也很正常啊。
舉個例子,我家大萌去年在學校門口的小書店掉了二十塊錢。
店主問是誰掉的。
大萌當時就回答了。
但店主置若罔聞。
後來大萌的爺爺帶著大萌去,店主說錢已經給一個前來認領的老太太了。
大萌非常生氣,說自己當時就回答了,但店主不理他,發了一通小孩子脾氣就走了。
大萌的爺爺留下來溝通,中心大意是不要給小孩的純潔心靈上留下什麼陰影。
最後店主被打動,主動提出要把二十塊錢給大萌。
爺爺說,不用了,我給你二十,你主動給我孫子,就說是那個老太太還回來的。
後來店主按爺爺說的做了。
大萌還是生了幾天的氣。
看,閱歷不同,年齡不同,面對同一件事,表現就是不一樣。


分兩方面答,其一,當持相同立場的人數較少時(比如兩人),如果有一人已通過語言或行為渲泄了情緒,旁邊的人受心理投射的影響(似乎自己也剛發作過),情緒得到部分渲泄從而穩定下來。其二,當持相同立場的人較多時,因某事發生多人的情緒渲泄會迅速感染到旁邊的人,這時旁邊人的情緒不但不會平靜反而也會跟著高漲起來,但這時的情緒高漲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群中的情緒感染與渲泄,比如足球比賽中進球後的狂歡。


同樓上。


大約像兩個人拉一輛車,一個人用的力氣大,另一個人就沒必要用太大力氣。比如吐槽例

又或者說,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比如出櫃例

又或者說,如同題目里描述的,有時候人往往想讓自己顯得獨特一些,基於這種目的有可能會對自己的真實想法進行一些歪曲。比如聽感人故事偏不感動例


推薦閱讀:

脾氣太過溫和是否需要改改?
如何讓內在情緒不表露到臉上控制自己表情?
怎麼改變自己愛說泄氣抱怨話的習慣?
敏感的人如何提高「鈍感力」?
怎麼解決因《黑客帝國》引發的胡思亂想的焦慮狀態?

TAG:情緒 | 情緒管理 | 情緒發泄 |